【熱門】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景,經歷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
2、體驗小數大小比較的多種方法,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教學重難點:
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不同方法,并會比較小數的大小。教具準備:
投影片(P4的情景圖)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文具店里學到的數學知識,這節課,想不想到其它文具店里走一走?(生:想)(師出示下圖)
師:圖片中告訴我們什么?
生1:奇奇文具店中鉛筆盒4.9元、橡皮2.63元、尺子2.5元。
生2:丁丁玩具店??
師:你能從中提出個數學問題嗎?生3:哪個文具店中的鉛筆盒便宜?
生4:要買書包應到哪個文具店去買???
師:同學們真棒,那么現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二、學習新知
1、師:同學們想一想,去哪個文具店中的買鉛筆盒便宜呢?
(1)學生獨立思考。
(2)指名回答。師:誰能說一下。
生1:去奇奇文具店買,因為4.9元小于5.1元。師:你是怎樣比較4.9元與5.1元的大小的呢?
(3)匯報交流。
生1:因為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く5.1元。
生2:因為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生3:??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現在淘氣有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
同學們說幫不幫?(幫)
師:小淘氣想買一塊橡皮,但不知到哪家文具店去買,同學們幫他選一家,好不好?(好)
(1)學生自己比較大小。
(2)小組討論:你是怎樣比較的.?(3)指名回答,教師小結。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填一填。
1.25元○2.4元0.48元○1.3元0.05元○0.50元3.06元○3.60元6.00元○6.0元4.95元○4.94元小組自己練習。
2、到哪個商店去買?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生1:我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生2:我知道小數的大小比較有不同的方法???(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貨比三家
4.9元○5.1元
①4.9元=4元9角②5.1元比5元多,5.1元=5元1角4.9元比5元少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教材第9頁例5及練習二第5、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表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3.使學生敢于、樂于和他人交流。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生活中常要用到方位知識,誰來和大家說說?
我們在參觀游覽的時候也會用到。
二、進入情境,運用新知
1.出示第9頁例5彩圖。
這幅圖畫了些什么?
2.通過指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說說各場館所在位置。
同桌互相問答。
4.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小結:我們在參觀游覽的時候,先辨別方向,再弄清楚要去的場館和設施在什么方向,然后前往。如果有人問路,要把行走路線說清楚。
三、鞏固運用
1.第9頁“做一做”。
2.小游戲:問路(第11頁第3題)
四、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第12頁第5、6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教學重點:
被除數中間不夠商1怎么辦。
教學難點:
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商中間有0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32÷8 45÷5 63÷7 42÷6 54÷9 25÷5
13÷4 26÷8 33÷6 52÷8 46÷9 61÷8
2.列豎式計算,并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數末尾或中間有0時怎么辦?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學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讀題,做什么方法,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 832÷4=?自己列豎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請兩個學生板演
⑶匯報: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夠商1,怎么辦?為什么要寫0,不寫行不行?還有沒有不同的寫法?
⑷打開書31頁,看看書上的兩種寫法,你認為哪種好?為什么?
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選一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說說算法。
⑵請學生板演
⑶集體訂正
3.判斷對錯33頁,第2題
⑴這些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⑵集體訂正
4.總結: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一、情境激趣,引出問題。
師:同學們,在歡慶節日的時候,我們總喜歡掛上氣球,渲染出濃濃的節日氣氛,今天,我們來進行一次吹氣球比賽,怎么樣?
生:好!
師:一、二組作一隊,三、四組作一隊,你們商量起個名字吧。
一、二組:我們叫希望隊。
三、四組:我們叫英雄隊。
師:怎么比呢?
生:兩隊同學都來吹,在規定的時間里,哪隊吹的氣球多,哪隊就獲勝。
師:可老師沒帶那么多氣球來,怎么辦?
生:每隊選幾個代表吧。
師:各選幾人?
生:選兩人。
師:好,各隊再派兩個人拿好他們吹的氣球,時間為一分鐘。比賽結果:希望隊:4個6個。英雄隊:5個3個,希望隊(歡呼起來):我們贏了。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勝負的?
生:比總數,希望隊共有10個,而英雄隊一共只有8個。
師:還有別的比較辦法嗎?
生:從希望隊的6個里拿出1個,將4個補齊5個,就正好與英雄隊的5個相等,而希望隊剩下的5個比英雄隊剩下的3個多,所以希望隊贏了。
師:你真了不起!想出了移多補少的辦法。現在我正式宣布:希望隊獲得冠軍。(希望隊非常得意,齊說一聲“ye”,英雄隊有些不甘心。)
師:看英雄隊的小華躍躍欲試的樣子,就讓他也來參加吹氣球吧。比賽再次開始。
師:算出結果。
生:希望隊共有10個,英雄隊共有12個。師(熱情洋溢地)宣布:英雄隊獲得冠軍。(英雄隊歡呼起來。)
希望隊(=地說):不行,不行,他們隊多一個人,我們隊也要加一個人。
師:看來人數不相等,用比總數的方法來決定勝負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樣比較才公平呢?
生:我們隊也多加人。
師:不增加人,有什么好辦法嗎?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生:把希望隊兩個人吹的氣球總數除以2,把英雄隊3個人吹的氣球總數除以3,再進行比較。
師:為什么?
生:這實際上是求出各隊平均每人吹的氣球數。
師:能列出算式嗎?
生:10÷2=5(個)12÷3=4(個)。
師:哪隊贏了?能說出理由嗎?
生:希望隊。因為希望隊平均每人有5個氣球,而英雄隊平均每人只有4個氣球,所以說希望隊贏。
師:英雄隊雖然輸了,但也不要氣餒,你們課后還可以再比。
師:希望隊中“5個”氣球是誰吹的?
生:誰的也不是,“5個”表示平均每人吹的氣球數。
師:這隊中最多的是幾個?最少的又是幾個?5個與它們相比怎么樣?
生:最多的是6個,最少的是4個,5個大于4個,小于6個。
師:可見,“5個”表示的既不是希望隊的水平,也不是最低水平,而是表示處在這個和最低之間的一個平均水平,咱們就把表示平均水平的這個數叫做平均數。學生歸納求平均數的方法,即:總數÷份數=平均數。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求出小組的平均年齡。
(1)各組同學將自己的年齡填入教師發的表格,求出小組的平均年齡。
(2)請各小組匯報,比較出年齡組和最低年齡組,估算出全班平均年齡。
2、情境判斷。
(1)江寧一組的`平均年齡是10歲,所以江寧一定是10歲。
(2)小青的年齡是全班最小的,所以他的年齡一定小于他們組的平均年齡。
(3)張俊一組的平均年齡是9歲,小禹一組的平均年齡是8歲,所以張俊的年齡一定大于小禹。
四、聯系實際,拓展深化。
1、嘗試練習。
師: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家里擁有的家用電器的件數,請各組同學記在分發的統計表上,并算出每組家庭平均擁有的家用電器數。
師:這是第三組同學家擁有的家用電器情況統計表,請同學們算一下,他們組平均每戶家庭擁有幾件家用電器。
師:從第三組中平均每戶家庭擁有的家用電器件數,你想到了什么?
生:家用電器進入千家萬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生:人們擁有的家用電器越來越多,耗電量也越來越大,我們要節約用電。
師:你們的想法真好,家用電器為我們帶來了方便,但也消耗了大量的電力資源,節約用電要從我做起。
2、靈活求平均數。
師:同學們,我想請我們班的歌手——方瑞為大家高歌一曲,你們現場打分,滿分是10分,每一組亮一個分。
師:現在有8個分,你們認為哪個分最合適呢?
生:要計算平均分。師說明在實際生活中,為了反映真實水平,有時計算平均分要去掉一個分和一個最低分,再算平均分。
生:去掉一個分10分和一個最低分7分,列式計算是:(10+10+8+9+8+9)÷4。
師:方彎池塘平均水深110厘米,咱們班的小飛身高135厘米,不會游泳,如果他去那里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
生:我認為小飛能去游泳,因為小飛身高135厘米,而湖水深度只有110厘米。
生:我認為小飛不能去游泳,因為湖水的平均深度是110厘米,最深處可能大于135厘米,所以小飛去游泳有危險。
五、總結評價、自布作業。
師:在這節課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收獲或遺憾?你準備給自己布置什么樣的作業?
生:我學會了什么是平均數,如何求平均數。
生:令我遺憾的是:生活中還有許多求平均數的問題,這節課沒有做,課后我要去做一樣。
生:我要求出我前幾個單元的數學平
生:我要求出我們小組同學的平均身高。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2、通過探究活動,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一位小數的加法、減法計算。進行加法、退位減法。小數點對齊。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主體圖。(用幻燈投影或掛圖)
請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獲取了哪些信息?(學生到商店里買學習用具。從圖中可以知道一些商品的單價:鉛筆盒6.8元,書包25.8元,練習本2.6元,橡皮擦0.5元,卷筆刀0.8元,鉛筆0.6元,水筆 1.2元)。
二、經歷探究,獲取新知
1、教師:同學們已經學過了整數的加、減法,也學會了簡單的分數加、減法,現在,我們又認識了小數,請猜一猜,我們也應該學習小數的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2、教學例3
1個卷筆刀和1枝鉛筆,一共多少錢?
(1)卷筆刀多少錢?鉛筆多少錢?
要計算一共多少錢?必須用什么方法計算?(加法)
(2)你們認為怎么算?是怎么想的?
放手讓學生探究方法,嘗試計算。
學生經過討論、交流,一般會出現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化角為單位計算;另一種是以元為單位,直接用小數計算)。
學生匯報計算結果后,教師引導全體學生一起探究用小數直接計算的方法。
(3)要點分析。
①驗證答案:1.4元=1元4角,結果正確
②觀察算式:
特征1:小數點對齊。(相當于整數加法的數位對齊)
這里不僅要求二個加數的小數點對齊,而且要強調和小數點要和加數的'小數點對齊。
特征2:計算過程,方法與整數加法相同。
3、教學例4.
(1)提出問題:一個卷筆刀比一枝鉛筆貴多少錢?
(2)探究計算,引導用小數直接計算。
0.2元=2角 8角-6角=2角結果正確
(3)出示例4
一枝水筆比一枝鉛筆貴多少錢?
①要求學生用小數直接計算。
②嘗試計算,匯報結果。(展示演示板)
1.2-0.6=0.6元
③說一說計算要點。
兩點:一是小數點對齊;二是減法退位,方法于整數減法退位是一樣的。
4、課堂小結
(1)教師說明直接用小數計算的簡便情況,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認識掌握小數計算的重要性。
(2)學生說明小數計算要點。
三、課堂活動
1、課本第96頁的“做一做”
第(1)題是小數加法。學生獨立完成。
第(2)題既有小數加法知識,又有小數大小比較知識。
第(3)題,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引導學生提簡單的加、減法計算問題,并進行計算。
2、補充問題。
圖中“找你6角”,猜一猜:小紅給售貨員多少錢,可能,買了什么商品?
啟發:找出購買商品的錢數尾數有4角的。
四、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二的第1-3下列各題。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練習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單元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幾何直觀圖,使學生了解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不超過兩位的小數,并能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2.使學生經歷比較的過程,學會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能解決簡單小數的比較問題。
3.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會正確計算一位小數加、減法,并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
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認識小數對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小數的認識,小數的大小比較,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小數加減的實際應用。這些內容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見過小數甚至用過小數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旨在將日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初步認識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地運用小數進行簡單的比較和加、減法的計算。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的教與學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的數,會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初步認識了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并且學習了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里是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教材中出現的小數的小數部分都只有一位或兩位,小數的計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這兩部分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是小數的初步認識為小數加、減法的學習做準備,而在小數加、減法的學習中,學生對小數的認識更加深刻,為今后系統地學習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課標分析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小數,發展數感。
2.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小數,能讀、寫小數,會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會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并能對結果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
4.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5.了解數學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姓名筆劃數統計表每人一張。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平均數作為統計知識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常用的一種“特征數”。教材中所介紹的是一堂求算術平均數的課,從基礎知識來看,一是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二是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前者屬于數學思想,后者屬于數學方法。對于本課我從統計的角度出發,在考慮這節課“教什么”的問題時,根據教材特點,把教學目標定位為:重點教學平均數的意義,其次才是求平均數的方法。在考慮“怎么教”的問題時,首先從學生方面考慮,因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傳授給學生,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再根據教材特點,我主要通過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深刻感悟平均數的意義,從而更好地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并能靈活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具體如下: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探索、思考、交流等數學過程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掌握平均數的特征,并且會運用平均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讓學生探索平均數的求得方法的多樣性,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法進行解答,感受計算方法與策略的巧妙,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3、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我們的姓名,誰愿意把自己的姓名向大家介紹介紹。(學生高聲的介紹自己的姓名)
師:誰又能知道老師的姓名呢?
學生說一說后,出示自己的姓名。
師:能完成這表格嗎?(學生數一數,完成表格)
筆畫數
師:能否把你自己的姓名與筆畫數也制成這樣的表格,比一比,看看誰制作的最漂亮。(學生動手制作表格)
師巡視指導,搜集、選擇教學信息。學生完成后作簡單交流。
(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
1、在解決問題中感知概念
師:請觀察老師姓名的筆畫數,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設生(1)每個字筆畫數的多少?
(2)比多少?
(3)發現數字間的規律。
(4)求總數?(師追問: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師:知道了筆畫數的總數,你現在又能解決什么問題?
預設生:可以求出平均每個字的筆畫數。
師:平均每個字的筆畫數,你是怎么得來的?
預設生(1)通過計算(7+5+9)÷3=7
(2)通過移多補少得到。
2、在對話交流中明晰概念
師:胡老師的姓名平均筆畫數7畫,這又表示什么?
預設生(1)表示胡必泛三個字筆畫數的平均水平。
(2)表示老師姓名筆畫數的一般水平。
師:那這7畫與胡必泛這三個字的筆畫數之間還有關系嗎?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討論完畢,開始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生(1)有關系的,是他們的中間數。
(2)平均筆畫數比筆畫最多的少一些,比筆畫最少的多一些。
(3)平均筆畫數在筆畫最多的數字與筆畫最少的數字之間。
(4)平均筆畫數就在這三個字筆畫數的中間位置。
師: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發現,平均筆畫數反映的既不是這三個字中筆畫最多的那個,也不是反映這三個字中筆畫最少的那個,而是處在最多和最少之間的平均水平。我們把7叫做胡老師姓名筆畫數的--平均數。(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算出自己姓名的平均筆畫數。(師巡視指導,選擇、搜集有價值的信息。)
師生交流計算的方法與結果。
3、在比較應用中深化概念
出示教師巡視時搜集的三個學生的姓名筆畫數統計表。(一學生姓名兩個字,一學生姓名三個字,一學生姓名四個字。)
師:比較他們姓名中每個字的筆畫數,你有什么方法?
預設生(1)比筆畫數的總數。
(2)比平均筆畫數。
(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組織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生(1)比總數好比,能夠很清楚明了的知道誰的姓名筆畫數多,誰的姓名筆畫數少。
(2)比平均數公平,因為他們三個人的姓名字數不一樣多,分別是2個、3個和4個,比總數的話字數越多,筆畫數相對就會多起來,這不公平,而平均數卻能反映每個字筆畫數的總體情況,與字數的多少無關,這就比較公平合理。
學生運用平均數進行比較,然后組織交流。
師:比完后你有什么感想?(生回答略)
師:假如用這三個字姓名的筆畫數與胡老師的姓名筆畫數相比,那又可以怎么比呢?
預設生:既可以用平均數來比,也可以用總數來比。
師:同學們做得很好,在比較時考慮到了字數的多少,公平與否。
出示(1)文成縣實驗小學四年級平均每班有學生56人。
(2)四(3)班上學期期末考試數學平均分是81分。
師:你猜這些數據是怎么得來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處?
(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生(1)56是四年級總人數除以班級數得來的,表示四年級每班人數的平均水平,不一定每班就是56人,但可以預測每班的大致人數。
(2)略
(三)嘗試解題,自主歸納
師出示例題:
有一個籃球隊的5個同學,身高分別是148厘米、142厘米、139厘米、141厘米、140厘米。他們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師:誰來估計一下這個小組的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并說說你的理由。
預設生的估計數在139--148之間,如果超出這個范圍,則要組織討論所猜的數值為什么不可能,從而加深對平均數概念的理解。
學生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選一個學生板書列式,(148+142+139+141+140)÷5
師:你們知道這位同學是怎么想的嗎?
預設生:我先求出這個小組5位同學的身高和,然后除以小組人數。
學生計算,注重計算方法的選擇。然后交流。
師:大家能不能總結一下求平均數的方法?個人先想一想,然后小組內交流。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看法,教師參與討論。)
學生匯報后,教師簡單小結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總數÷份數=平均數。同時說明有時也可以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對計算答案的過程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在此暫時不作總結提升,留待練習課中予以落實。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一、 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例如,用兩位數除多位數,每求一位商的步驟與用一位數除的步驟基本相同;又如,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學習小數乘法的必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這是這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并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并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學習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并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
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
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教學難點: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
四、教學進度表安排:
周次 時間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1 2、9—2、13 位置與方向 3
2 2、16—2、20位置與方向2+2
3 2、23—2、27 口算除法、筆算除法3+1
4 3、2—3、6筆算除法 4
5 3、9—3、13 筆算除法 4
6 3、16—3、20 整理和復習 2+2
7 3、23—3、27簡單的數據分析、平均數2+2
8 3、30—4、3 整理和復習、年、月、日2+2
9 4、6—4、10 整理和復習、口算乘法 2+2
10 4、13—4、17 口算乘法 1
期中復習考試3
11 4、20—4、24 筆算乘法 4
12 4、27—5、1 整理和復習、面積 2+2
13 5、4—5、8 面積 4
14 5、11—5、15 面積、整理和復習2+2
15 5、18—5、22小數的初步認識 4
16 5、25—5、29 小數的初步認識、解決問題 1+3
17 6、1—6、5 解決問題、數學廣角 2+2
18 6、8—6、12 總復習 4
19 6、15—6、19期末復習4
20 6、22-6、26 期末復習4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打算將班級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23盆花平均每組擺5盆,用什么方法來計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動手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看看每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4)嘗試列式:23÷5=4(組)……3(盆)
(5)認識余數:余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我們就把這3盆叫做余數,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接著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6)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么?(發現了當余數是0,也就是沒有余數,剛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結余數的含義
余數就是不夠再分而剩余下來的數,就像分5盆一組,3盆因為不夠分成一組,而是剩余下來的,所以余數要比除數小(板書: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完成51頁做一做。
2、現在從小袋子中拿出50個小方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剩余幾個?你會列算式和列豎式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四、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
1、余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1)利用課件演示例1:提出問題,引出筆算。
學校運動會開幕式即將就要舉行了,需要布置會場。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老師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分一分。
(2)動手操作:請同學上講臺進行分一分
(3)提問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15盆花有沒有擺完?想一想15里面有幾個5?
(4)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15÷5=3(組)
(5)加法和減法中,我們都能用豎式來計算,那么除法如何列豎式來計算呢?
(6)(課件出示:豎式)仔細閱讀課本P50頁,看看這個豎式中的每一個數和符號表示什么意思?同時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7)練習:豎式計算(并說出各部位的名稱)
27÷3=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使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比較幾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通過學生參與畫圖活動,進一步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4、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并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紅色長方形、黃色長方形、藍色長方形各一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學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張兒童畫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裝飾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長)再給它配上一塊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適呢?還能用長短來表述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觀感受面積的含義。
1、我們身邊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面,請你們找一找并摸一摸它們的。面,你發現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再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觀察鉛筆盒蓋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發現了什么?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課件比較數學書和練習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幣和一角硬幣表面的大小。
3、我們如果把黑板畫在紙上是什么圖形?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課件演示)說一說這些圖形的面在哪里?
4、(課件演示)觀察這幾個圖形,它們的面又在哪里?讓學生體會封閉圖形才有面的大小。
5、課件出示:比較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
6、感知面積的含義。
剛才我們比較了什么?所比較大小的部分有一個名字叫面積。
誰來說說面積指的是什么呢?(引導學生理解、完善面積的含義)學生匯報后教師小結面積的定義。
(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學生齊讀兩遍定義。
7、下面這四個圖形中誰的面積?
(二)比一比,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1、每人都有三張不同顏色的彩紙,誰能不借助學具很快比較出哪張彩紙的面積,哪張彩紙的面積最小。(學生活動)說說用的什么方法。
2、指名匯報。
3、那么這兩張彩紙的`面積誰大誰小呢?(紅色和藍色)
意見不統一,如何準確地比較這兩張彩紙面積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可以借助你們的學具,動手試試。(四人小組活動)
4、小組匯報,交流反饋比較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5、學生看書,說說書上還介紹了哪些方法?
6、你認為哪種方法,說說你的理由。
(三)解決問題。
1、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練習十八第1題)
2、判斷方格紙中哪個圖形的面積?
3、判斷下面哪個圖案的面積大?
三、小結。
說說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我們開始講的要給兒童畫配一塊玻璃,玻璃面的大小不能用長短來表述,要用什么來表述?
四、圖案設計大賽。(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意。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實驗教材(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P69-70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問題情境,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2.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發展統計觀念,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重難點、關鍵:
重點:讀懂統計圖,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
難點:了解平均數的意義。
關鍵:讓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認識平均數,并能運用已學統計知識和平均數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讀統計圖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投籃比賽嗎?你們懂得一些投籃比賽規則吧?
師簡要說明一些投籃規則。
師:三(1)班同學分成四小組舉行兩場投籃比賽,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啊?
師:第一場比賽,準備,開始!同學們把比賽結果制成了統計圖,請看!通過統計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學生發言,師正確評價學生的發言。
接著展示第二場比賽結果的統計表。師:這是第二場比賽的情況,誰能根據統計表幫老師把這場比賽的統計圖完成呢?
然后全體進行評價。
(二)活動二:獎牌給哪組
師:兩組比賽情況已經出來,下面讓我們來評一評這兩塊獎牌分別該給哪個組?(師出示獎牌,同時展示課題:比一比)
師:我想請大家來做裁判,你們樂意接受嗎?
師:同學們可以從中任選一場來評,評的時候要仔細觀察,發揮小組合作優勢,看誰的辦法好,理由充分,我們要給優秀裁判組發獎牌,各小組加油喲!(同時出示小獎牌)
小組合作,教師巡視并參與活動,然后反饋意見,適時發優秀裁判獎牌。
師小結:第一場比賽兩組人數相同,第一組總數20個,第二組總數19個,所以獎牌應給第一組。
問:第二場比賽中,第三組總數25個,第四組總數24個,但人數不相同,獎牌應給哪組呢?
師:在人數不相等的`情況下,光看總數不公平,應比小組里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即平均數。(板書:平均數)你們有什么好辦法算出每組的平均數嗎?
激起學生再次進行討論。
小組匯報:①移多補少
②計算平均數:第三組 (5+8+4+2+6)5=5(個)
(板書) 第四組 (6+5+6+7)4=6(個)
師生小結第二場比賽的獎牌應給第四組。
師:剛才大家在積極思考第二場比賽的獎牌應給哪組,最后是誰幫我們解決了難題?
生:平均數。
師:你們覺得平均數怎么樣啊?
師生小結:像第一場比賽人數相等,我們可以求總數,也可以求平均數;但第二場比賽人數不相等,就一定要用平均數才能解決問題,這里求平均數就是用總數除以人數。同學們的裁判任務完成得真不錯,我代表三(1)班同學感謝大家!
(三)活動三:試一試
師:最近小熊開了一個冷飲店,本月前三周賣出冰糕情況見統計圖。(展示統計圖)小熊現在有個難題,本周該進多少冰糕呢?你們能不能幫小熊解決這個難題?
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生反饋意見,師生共同評價,意見合理都要給與鼓勵。
(四)活動四:說一說
師:生活中,有很多有關平均數的信息,比如,我了解到我們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你們知道自己的身高嗎?
部分學生匯報身高,師適時強調同學們要加強鍛煉,使自己的身體更健康。
師: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或用到過有關平均數的信息?說說看。
指名匯報,師及時進行表揚,并鼓勵學生平時要積極思考,善于積累數學知識。
(五)實踐活動
調查小組同學的身高,并計算小組的平均身高。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一、素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結合體育中的實例,探索隊列中蘊涵的數量關系與比賽中的搭配問題。
【過程與方法】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發展數學思維。
【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意識。
二、教材分析
體育中的數學是通過研究體育中體操隊列與安排比賽場次的問題,將基本的數量關系與組合問題融合在一起。通過體操隊列的變換隊形,探索行數、每行人數與總人數之間的數量關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突出表現為用列表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安排比賽場次來研究組合問題,探索運用圖示、列表、計算、連線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學會有序思考。
教材將兩個知識點與學生接觸較多的體育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解決兩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來獲取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體現數學的實際價值。
三、課堂實錄
(一)導入
師:一年一度的體育節要到了,體育節中會遇到好多問題,為了讓同學們在體育節上有出色的.表現,我們先來解決一些比賽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師:說一說在體育節上可能會有哪些數學問題?
(二)新課
1.比賽項目一:體操表演
(1)(出示圖片)這是我們年級體操隊彩排時的隊形,如果要變換隊形站成4行,每行要站多少人?
(從隊形可以看出,這個體操隊有6行7列,總人數為67=42(人),要站成4行每行人數應為424=10(人)2(人),每行可以站10人,另外兩個人可以在前面領操。)
(2)如果站一個方隊(正方形隊伍)可以怎樣做?
(隊伍有6行7列,要站成方隊,可以去掉一列或是增加一行。觀察圖片。)
(3)為了出場時的隊形是方隊,我們只出場36名隊員,他們可以站成一個幾行幾列的方隊?
(方隊的行列相等,因為66=36,因此所站成的方隊是一個6行6列的正方形。)
(4)在表演過程中要不斷變化隊形,這個方隊可以變成哪些長方形隊伍,請你找一找?
(因為無論怎么樣變化,總人數36不變,136=218=312=49=36,所以可以站成1行36列、2行18列,)
(5)把結果整理填寫在書中的表格內。
2.比賽項目二:拔河比賽
(1)四年級的1,2,3,4班要進行幾場拔河比賽。
(1班和2班,1班和3班,1班和4班,2班和3班,2班和4班,3班和4班。)
注意:進行過一次比賽的兩個班級不能重復。
(2)能不能用一種更加簡單的方法來表示。
①可以用連線的方法。
②可以用計算的方法。
3+2+1=6
③還可以畫線段圖。
(3)提供列表格的方法,請同學們根據表格來說一說這種方法的含義。
(在表格中,兩個班級交叉的表格代表兩班之間的一場比賽,自己班級和自己班級不能比,用斜線劃去,而斜線將表格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代表各班之間的比賽,而另一部分是重復的,舍棄。)
(三)作業
1.如果我們班的學生要站成方隊,可以怎樣做。
2.完成教材77~78頁的問題。
四、教學反思
研究體育中的數學問題,目的就在于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每一個教學契機,讓學生經歷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在體操表演中,要站成4行后又余2人,我請學生將數學問題的解決與生活中的實際緊密聯系,讓學生進行實際設計,怎樣站才能更美觀呢?學生設計出讓這兩個人領操,給人感覺此舉很有意義。在突出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還關注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突出數量之間的關系。
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但學生的內在潛力是無限的。在比賽中列表格的方法對學生來講偏難,但通過呈現方式的改變,將表格放手交給學生,請他們來分析這種方法的道理,在探究表格意義的同時,學會用列表格的方法解決搭配問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一)學前準備
1、鬧鬧尋寶。
(1)課件演示
(2)學生交流多種尋寶路徑。
(3)提問:鬧鬧向北、向南、向西、向東走分別能尋找到書包、鉛筆盒、水和畫筆四件寶,那么在方格中還有字典、電腦、跳繩、鋼琴四件寶,鬧鬧怎樣才能拿到呢?
2、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3。
(1)出示指南針。
(2)全體到操場。
(3)提問:誰能說出校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4)教師指著校園廁所,問:廁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針驗證。
(6)師生返回教室,回顧剛才學習過程。
師根據回顧的內容板書:
(7)觀察東北、西南這兩個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東南角的位置。
師板書:西北北東北
西東
西南南東南
(9)說一說校園西北和東南方向分別有什么建筑物。
2、鞏固新知。
(1)集體拿出小動物卡片。
(2)游戲:給小動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貓館、爬行館、水族館、飛禽館分別安置在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請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3、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1)說明題目要求。
(2)集體參與,分組學習。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標出來。
4、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鋪分別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維訓練
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
(1)教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訂正。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內容:教材第8頁例4及練習二第1、2、3、4題。
教學目標:1、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2、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知識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指南針)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說說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么方向?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1-14
三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1-14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09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7-06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9-01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08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21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范文04-23
三年級下冊北師版數學教案01-14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