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3-03-09 16:37:06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一、教學內容

  教材33,34頁和35頁。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了解到100以內數的順序。

  2、能估計數量在100以內物體的個數。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會數100以內的各數,弄清數的組成。

  四、教學方法

  演示法,動手操作法。

  五、教學重難點

  會數100以內的各數,弄清數的組成。

  六、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師:同學們,數一數這里有幾只羊?(10只)那你們告訴老師,你們是怎么數出來的?(一個一個的數,五個五個的數)

  師:那這里又有多少只羊呢?(20)請同學們舉手告訴老師,你們是怎么數的?(一個一個的數,五個五個的數,十個十個的數)

  師:在我們數學王國中,數數通常可以一個一個的數,五個五個的數還可以十個十個的數。

  師:現在同學們數出書本33頁當中有多少只羊,并圈出來,之后呢請同桌之間相互討論,告訴對方自己是怎么數的。

  (二)探究新知

  1、數100以內的數(跟著教學PPT)

  師:同學們,之前我們在茫茫的大草原上看到有100只羊,現在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從0開數到100。

  (師生互動:0,1,2,3.。.。.。98,99,100)

  師:我們將10根小棒捆在一起就代表一個10,兩捆木棒就代表20,那么三捆木棒是多少呢?(四捆,五捆,六捆。.。.。.十捆呢?)

  師:所以說100里面有10個十。

  板書:10個十是100。

  師:同學都很棒,大家一起跟著老師舉起大拇指對著自己說:棒棒棒,我很棒!

  2、練習鞏固

  書本35頁做一做1、2題。

  3、兩位數的.組成(教學例2)

  師:我們剛剛說過了,一捆代表1個10,那么七捆呢?(7個十,70)四捆呢?(40)

  師:那么同學們,你們告訴老師,兩幅圖片分別表示的數字是多少?(70,46)

  4、練習鞏固

  書本35頁做一做

  七、教學反思

  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課時,我很注意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為了使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100的物品,培養好的數數品質,我為每位學生準備了數量在100以上的各種物品(有花生、幸運星、豆子、小棒、橡皮筋等)。選取這么多豐富的材料一是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很貼近生活的,二是希望能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為不同的人數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個人數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這些豐富的學具本身就刺激了學生,激起了他們求知的欲望。三是進行交換物品數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更具體的體驗,有體驗才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實處。尤其是在檢查別人數的過程中,學生們顯得更為仔細,并且有自己的主見,會選擇更好的方法來數數。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一、本單元的地位和作用:

  數概念是整座數學大廈的基礎,是最基礎、最重要的數學概念。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認識了20以內的各數,這是認數教學的第一階段;本學期認數范圍由20以內擴展到100以內,這是認數教學的第二個階段。在這一階段,將拓展學生對“計數單位”的認識,并進一步感知、理解“十進制”“位值制”兩個基本概念,這兩個概念是學習數概念的根本。本單元不僅是學習100以內數的計算的基礎,也是認識更大的自然數的基礎,同時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學好。

  二、本單元教學內容包括:

  數的認識、解決問題和整十數加一位和相應的減法三部分內容。

  三、本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使學生知道個位和十位的意義,感知計算單位“個”、“十”、“百”,能夠正確、熟練地讀、寫100以內數。

  3、結合數的認識,使學生會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4、結合具體事物,使學生感受100以內數的意義,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逐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100以內數的讀寫,而其中數的組成、數位意義的理解等概念又是讀寫的重點。

  本單元的教學難點是:

  1、數數過程中,當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整十數應是多少(就是教師們常說的“拐彎數”)。

  2、數位的意義。

  3、探索例4的百數表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學策略及實施:

  1、主題圖:

  通過“百羊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體會它比以前學過的20多得多。讓學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1)教學時,可以課件出示“百羊圖”,讓學生先估計一下,有多少只羊?引導學生得出比20只多得多。

  (2)再在圖上圈出10只羊,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標準,學生再估起來就會好一些了,學生初步認識了100,同時也初步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2、例1教學“數數”:

  與20以內數的認識相比,100以內數數的難度增加了。雖然大部分學生都有口頭數數的經驗,但這種數數大多屬于唱數水平,學生要準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數或跳數,因此這里要指導學生手口一致地準確數數,使學生初步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同時了解計數單位“十”“百”。在教學中,可以課前讓學生準備好小棒,課上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數:先一根一根的數,每數十根捆成一捆,數到100;再十根十根的數,數到100,將10捆捆成一大捆。在數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學生歸納: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

  在數數過程中,當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整十數應是多少,也就是教師們常說的“拐彎數”是本課及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難點。孩子們往往數到幾十九時,后面一個數是多少,究竟是幾十就會錯誤百出。為了突破“拐彎數”這一難點,在教學中可以結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讓學生用小棒從五十七數到六十三,當數到五十九時,提問:“下一個數是多少?”如還有學生不清楚下一個數是六十時,引導他們看小棒,有5捆小棒和9根小棒,再添上1根,即9根+1根=10根,10根就又可以捆成1捆了,5捆+1捆=6捆,也就是60。接著繼續數到七十二,讓學生邊動手數邊說一說六十九后面是多少,為什么呢?……一直數到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

  還可以利用計數器引導學生加深理解,如從計數器上撥出五十九,十位上是5,個位上是9,提問:“個位上再添上一個珠子是多少呢?”邊撥珠子邊引導學生認識個位上9顆珠子再添上1顆珠子就是10顆珠子,要滿十進一,即向十位進一,十位上5顆珠子再添上1顆就是6顆珠子,表示6個十是60。無論是數小棒的方法,還是借助計數器撥珠子的方法都是引導學生直觀認識并理解當數到幾十九時,再接著數就要滿十向前面的一位進一。

  在直觀數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脫離小棒,抽象數數,從八十八數到一百。教學形式可多樣,如讓學生對著數、互相傾聽、啟發、評判。兩人活動時,還可隨便從一個數開始,接著往下數。又如,采用師生對口令的形式。生:“八十八”。師:“八十九”。生:“九十”。師:“九十一”……

  (與實驗版教材相比,修訂版教材在此只安排了例1,不再單獨編排例題教學拐彎數,而是重視在數數的過程中突破數數的難點。同時,在教學10個十是一百的同時,強調了99添1是100,使學生從多角度感受100。這樣做,既可以使實際教學的過程更為順暢,也更能讓學生在直觀的支持下充分體會“滿十進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數的本質。)

  3、例2教學“數的組成”

  例2教學數的組成,分為兩個層次:整十數的組成;一般數的組成。

  (與實驗教材相比,修訂教材增加了整十數組成的內容,更加突出了計數單位“十”,加強了學生的認識。)

  教學例2的關鍵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計數單位“十”的意義。一定要充分利用小棒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個十,而70根小棒可以捆成7捆就是7個十,即7個十是70。4捆小棒就是4個十,而剩余的6根小棒不夠10根所以就不能捆成一捆,表示6個一。學生通過動手數一數、捆一捆、擺一擺等實踐活動,既加深對數的認識,又加深學生對計數單位的理解。

  4、例3教學“100以內數的讀寫法”

  例3教學100以內數的讀寫。教材從記錄數“三種顏色的紐扣的數量分別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等問題引入,突出了讀數、寫數的意義和必要性。

  100以內數的讀、寫法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其中對數位的理解更是本單元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先讓學生數出紐扣的數量,再引導學生用小棒擺一擺紐扣的數量(要幾個十,幾個一的擺),接下來引導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40、27、33(邊撥珠邊敘述:2個十在十位上撥2,7個一在個位上撥7,使學生在表達中深化對數位的理解)。這樣通過數、擺、撥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從直觀上進一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既有利于突破難點又為讀數與寫數做好了鋪墊。

  接下來把小棒圖與計數器珠子圖都貼在黑板上,借助數形結合的方法教學讀數與寫數。先讓學生說一說每個數位上的珠子的數量及表示的意義,再在對應的數位下寫出來。(如十位上有2顆珠子表示2個十,就在十位上寫2;個位上有7顆珠子表示7個一,就在個位上寫2)。在寫40時,要特別向學生說明當個位上一個珠子都沒有時,就要在個位上寫0。這樣通過把計數器上的珠子圖與相應數位寫出的數結合起來(即把數與形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掌握讀數、寫數的方法,并深入理解數位上數的含義。

  教學100的讀、寫時,要充分利用計數器深化學生的理解。可以帶領學生在計數器的個位上一個一個的撥,撥9顆珠子后提問:“再撥丄一顆是幾顆?”“10個一是多少?在計數器上怎樣撥珠子?”接著再在十位上一個一個的撥,撥出9顆后提問:“這9顆珠子表示多少?再撥一顆表示幾個十?10個十是多少?怎樣撥呢?怎樣讀寫呢?”

  還要注意教學數位順序時要強調從右邊起,而讀數寫數時是從高位起,即從左邊起。

  5、例4教學“數的順序”

  例4通過填寫百數表,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為后面學習比較數的大小做好準備。能根據數位的意義及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探究百數表中隱含的諸多規律,培養學生探究的樂趣,發展學生的思維。

  在教學中,利用課件的演示,帶領學生逐步探索例題中的有關規律,(如第一橫行的5個數都是雙數,而第二橫行的5個數都是單數;從左上到右下這一斜行中的數個位、十位數字都相同;從右上到左下一行數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數從1開始,逐漸增大到9,而個位上的數則相反,從9開始逐漸減小到1等)。再結合例題中的要求給指定的數涂色,學生會非常有興趣,并進一步探尋規律。并能夠運用規律找到相應數字的.位置,也就是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在以往的教學中,感覺學生對百數表的探究非常有興趣,但是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的程度不同,往往有些學生意猶未盡。老師們也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細細琢磨,互相討論、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規律寫出來,再到課上來交流。這樣做,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同時也為突破教學難點做好了準備。

  (由于在第七單元才正式教學找規律的內容,這里并沒有用“規律”這一名詞。教學時需要注意一下。這也是修訂教材編排的特點,在正式教學找規律之前或之后,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滲透或增加了許多找規律的內容,讓學生有所發現,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

  6、例5教學“數的大小比較”

  例5教學數的大小比較,分兩個層次:

  1、借助小棒利用數的組成比較“十位不同的兩個兩位數”的大小。

  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小棒圖,可以直觀的看出42與37的大小關系,4個十比3個十要多出1個十,也就是多1捆小棒,所以不用看另外的2根與7根就能夠得出結果。

  2、借助計數器按數位比較“十位相同、個位不同”的兩個兩位數的大小。

  讓學生小組合作,用計數器撥出42和37,然后想一想:怎樣比,就能很快知道哪個數大?哪個數小?再同樣方法完成比較23和25的大小的教學。

  3、展示學生比的方法后,引導學生歸納比較兩位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比較個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大,則這個兩位數就大。

  7、例6教學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例6是基于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根據《課標》精神安排的例題,它對于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建立數感很有幫助。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學生通過例5的學習已經能夠準確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了,而本例題則要使學生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怎樣是多一些、怎樣又是多得多,少一些與少得多又有什么關系呢?沒有具體的比較標準,是相對而言的,學生理解起來不太容易。關鍵就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觀察、數數、比較等方法,直觀感知多一些與多得多、少一些與少得多的關系。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加強對比,不斷地體會、理解,增強學生的數感。還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多一些”就是多的不太多,多一點點;而“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不是一點了。或讓學生舉例子比較說一說:如23比19多一些;而63就比19多得多。在學生直觀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敘述,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如15個藍球比10個黃球多一些,而58個紅球則比10個黃球多得多。

  最后通過小精靈的問題“紅球和黃球比呢?”讓學生進行思考和判斷。(學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觀判斷,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較直接推理。)給學生留出自由比較的空間。

  8、例7解決問題

  (例7是修訂版教材新增加的解決問題的內容。在修訂教材中,大大豐富了問題解決的內容,涉及到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各個領域。這是在認數部分安排的解決問題。)

  在教學時,可以發給學生每人一張例7的珠子圖,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討論交流,互相說一說自己的解決方法。學生們的方法可能多種多樣,有的學生通過畫一畫、圈一圈的方法來直觀解決,在匯報交流中教師要加以肯定。再提問“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借助我們學過的知識解決嗎?”鼓勵學生用數的組成的方法解決問題,58里面有5個十和8個一,所以能穿5串還剩8個。引導學生把圈一圈、畫一畫的直觀方法與數的組成的方法進行對比,對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適當的優化。

  9、例8“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本小節內容是為鞏固數的組成、為學習100以內的口算作準備的。認識到這一點對把握教學要求非常重要。

  (例8與實驗教材相比,有一些細節上的變化:原來是一圖一加一減兩個算式,現在用更實際的情境,借助一圖四式呈現了4個有聯系的算式,既與前面數的認識中的加減法的編排相統一(6~10的加減法、11~20各數認識中的加減法、20以內退位減法),更好的體現了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又加深了學生對100以內數的認識。)

  教學中,出示情境圖后,鼓勵學生發現、提出一些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探究計算方法時,可以嘗試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的表達和交流,對于學生的各種想法應給予肯定,在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確各種方法的優勢。并適時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概括“幾十加幾就是幾十加上幾個一,結果是幾十幾”。

  在練習中,有些學生可能會出現2+30=50,32—2=12情況,可以從數位的意義和數的組成入手,使學生理解2在個位上表示2個一,3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所以3個十和2個一組成32。計算32—2也是如此。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88和89頁,《找規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二、教材及學情分析

  《找規律》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是根據課程標準改革新增加的內容,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教學,旨在拓寬學生的視野,開闊學生的思路,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有重要意義。

  本課時內容主要為直觀圖形的形狀、顏色的變化規律,所借助的鋪墊有:簡單幾何圖形的認識、美術智能及生活經驗。本課的學習能為將來“循環”的理解奠定基礎,也能讓孩子們體會到生活中有規律事物的美感和規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較為發達,對單層次規律的找尋較為容易,根據他們對單層次規律的過程探索,利用圖形的形狀、顏色的視覺刺激和形象來建立“多層觀察找規律”的模型,解決含多層次規律的問題。

  三、教學目標

  1、 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 通過涂色、擺學具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3、 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體會規律的美和創造的快樂,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

  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掌握找規律的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一組圖形重復出現多次就是排列規律。

  五、教學過程

  (一)、游戲感知規律。

  1、師:上課之前,先貼上老師為同學們準備的獎品智慧花吧。老師要把它獎給善于思考、積極發言、認真傾聽和學習快樂的同學,你們有信心得到嗎?(有)哇,盒子里有好多呀!

  老師貼兩朵花。什么顏色的?(紅色、黃色。)

  你猜老師接著會貼什么顏色的智慧花?(生猜師貼)你猜對了嗎?

  2、再猜、再貼;再猜、再貼。預設學生一定會越猜越準。追問學生原因。

  3、師邊與孩子一起說邊在黑板上板書分組的虛線。紅、黃,又是紅、黃,還是紅黃。

  師揭示課題:像紅黃這樣的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列。板書:規律。(跟老師學讀一遍)生活中像這樣的事物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找規律。齊讀:找規律。

  (二)探究發現規律

  第一次探究:找一找

  (出示課件主題圖)

  1、師:一群小學生正在聯歡呢。請你們仔細觀察,畫面上都有什么?

  2、師: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規律的?又是按什么樣的'規律排列的?同桌兩個小朋友為一組互相說一說,看誰發現得多。

  3、匯報交流:誰愿意第一個來試試?

  (生說到哪種事物便點擊課件使之放大)

  (1)我發現小花的排列是有規律的:一朵綠花,一朵紅花;一朵綠花,一朵紅花……

  (2)我發現彩旗的排列是有規律的:一面紅旗,一面黃旗;一面紅旗,一面黃旗……

  (3)我發現燈籠的排列是有規律的:一個紫燈籠,一個紅燈籠,再一個紫燈籠一個紅燈籠……;

  (4)我發現小朋友的排列是有規律的:一個男同學、一個女同學……

  師在學生匯報每條有規律的排列事物時,可有意識地提示孩子可讓自己的表達簡單些。在孩子們清楚地知道了規律的排列情況后,都追問孩子們接著往后排下一個應該是什么?

  4、師:我們找出了彩旗、小花、燈籠、小朋友隊伍它們排列的規律。像燈籠的一紫一紅、小花的一綠一紅、彩旗的一紅一黃、小朋友的一男一女以及我們黑板上的一黃一藍,我們都把它們叫做一組。(板書:一組。齊讀)

  當我們找圖形排列的規律時,只要找到一組是什么,再看一看后面是不是按照一組一組重復地排列,(板書:重復。齊讀)如果是,我們就說它是有規律的排列。

  第二次探究:擺一擺

  擺學具

  師:小朋友找規律找的很不錯,老師擺一個規律看誰能接著擺(擺例2第一個規律)。啊!你們真厲害,我再來一個(擺例2第二個規律)。

  師:來,告訴小朋友,你是按照什么規律擺的?

  師問:你們也是按照這個規律擺的嗎?還有其它的發現嗎?

  引導學生說出規律,同時發現圖形既可以從形狀上找排列規律,還可以從顏色上找排列規律。

  第三次探究:涂一涂

  師:孩子們,還能用我們靈巧的小手涂出漂亮的顏色嗎?小朋友們翻書89頁看例3,獨立完成涂色,教師注意訂正。把學生涂的作品進行展示。并追問這樣涂的原因,并表揚涂得漂亮的同學!

  師:有些同學涂得真漂亮,看誰涂得又對又漂亮。(完成89頁的“做一做”)

  第四次探究:練一練

  師:同學們,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誰找能找出生活的規律嗎?(出示練習一)

  師:你們還想不想再來一個呢!好的,來一個難點看誰能戰勝。(出示例3)

  (三)生活中的規律

  師:同學們真厲害!我們一起去找一找生活中的規律吧!(出示練習)

  師:其實,像這樣有規律的東西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有規律的事物會給人一種美的感覺。除了老師說的這些,你還知道我們生活中的規律嗎? 今天晚上“找一找”看看我們身邊的還有哪些?下節課匯報自己找到的規律。看誰能找到生活的規律,成為小小發現家。

  (四)活動總結。

  師:是呀,其實,像這樣有規律的東西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有規律的事物會給人一種美的感覺。我們生活中的規律無處不在,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豐富多彩。希望大家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多觀察周圍的事物,小朋友回家再去找找我們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規律,只要小朋友多觀察,多動腦筋,也一定會創造出更多更好的規律來豐富我們的生活。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動物餐廳的情境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數的相對大小關系,探索百以內數的大小比較規律。

  2、掌握百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會比較。

  教學重難點:

  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森林里新開張了一家動物餐廳,小兔當任經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當了服務員。這一天,餐廳來了許多客人,經理說:“快,快,拿盤子,比誰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雙手去拿盤子。小猴說:“我拿了21只盤子。”小狗說:“我拿了18只盤子。”請你來當當裁判,誰拿得多?

  二、知識探索

  1、小組合作學習:

  比一比,誰拿得多?說說你是怎么比的。

  2、匯報交流。

  3、小結: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4、試一試:26、31、67、49、89、90。

  5、二次小組學習:

  比一比下列計數器上的數。(第6頁填一填)

  6、匯報交流。

  7、小結:

  十位上的數相同,就比個位上的數誰大就誰大。

  三位數比兩位數大(位數多的數比位數少的.數大)。

  8、比大小。(第6頁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后校對。

  三、鞏固練習

  1、連一連。(第7頁第2題)

  2、按規律填數。(第7頁第3題)

  (1)按順序填數。(說說表格有特點)

  (2)讀出個位是5的數,讀出個位是0的數。

  (3)說說有什么特點。

  (4)根據填好的表,把下圖中缺的數填上。

  (實際是根據規律填數)

  3、按規律畫圖。(第7頁第4題)

  四、小調查。

  我們學校一年級有幾個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學生人數最多?哪班人數最少?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4、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知識技能目標:

  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對位置。

  課時安排:

  4-5課時。

  第1課時前后

  教學內容:

  前后

  教學目標:

  1、助“森林運動會”這一有趣情境,讓學生會用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在學習情境中獲得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會用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與順序。

  教學準備:

  掛圖、小黑板。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愉快教學

  一、導入

  森林王國召開森林運動會,許多運動員紛紛報名參加,讓我們一起來瞧一瞧。出示掛圖。

  二、森林運動會教學

  1、請小朋友們仔細看圖。

  2、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請提問題。

  3、說一說:

  鹿在最前面,誰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幾?小白兔跑第幾?

  4、你還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賽的時候,動物賽車比賽開始了。看看他們比賽進行得怎么樣?

  6、出示:(小黑板)

  在圖中,1號車是第_名,5號車在_號車的后面,在_號車的前面。

  自動獨立完成,報名匯報。

  7、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三、鞏固練習,練一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讓學生自己觀察,說給大家聽;交換位置再觀察前后變化。

  2、看圖,明題意。

  獨立完成,評析。

  3、觀察圖。

  自己說說:下一站是__。我去動物園,還有_站。

  四、數學故事

  1、看兩幅圖,用前、后編一個故事。

  2、指名學生說。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第一單元認識圖形(二)

  第一課時:認識平面圖形

  教學目標:

  1.通過拼、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3.能辨認各種圖形,并能把這些圖形分類。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實物與圖形。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實物與圖形。

  教學準備:圖形卡紙、實物、學具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探究新知:

  1.小朋友們還記得這些圖形朋友嗎?(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

  2.你能把這些圖形平平的面畫下來嗎?學生在紙上畫一畫

  3.你們畫下的圖形有什么特點?

  學生小組討論并且小組小結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點:共同點:

  長方形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直的不斷開的

  圓沒有角即封閉的)

  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二、鞏固發展:

  1.說一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你學過的圖形?

  2.用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畫一畫自己喜歡的圖形?

  小組內評一評,各小組展示作品。

  3.練習一第1題

  請小朋友涂一涂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顏色嗎?小組討論合作,反饋匯報哪些涂成黃色,哪些涂成藍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紅色?

  4.用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圖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題:數一數有幾個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獨立完成,說說你是怎么數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結方法。

  三、提高練習:

  取長方形紙一張,對折再對折;取正方形紙一張,對折再對折;取正方形紙一張,對角折再對角折,并觀察結果

  四、總結:今天你們學到了什么?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個有什么特點?你有什么想問的?

  第二課時:拼一拼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美。

  4.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教法設計:引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一個風車,并以談話引入:同學們看,這是什么?

  你們喜歡風車嗎?誰動手做過這樣的風車?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風車要用哪些東西?

  二、感受新知,觀察比較

  1.提問:你們說得很對,作風車的風葉要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正方形上個學期跟我們見過面了,是個老朋友了,回憶一下,上學期除了正方形你還認識哪些圖形?在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和正方形最相似?為什么?

  2.提問:它們都有四個角,四條邊,先來看看長方形,它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

  上面的邊對著下面的邊,這樣相對的邊我們把它叫做對邊。

  3.引導學生繼續觀察長方形的邊。

  提問:我們能想辦法證明長方形對邊相等嗎?

  生可以自由選擇證明方法,如對折、測量等,并請用不同的方法的學生上臺演示。(教師板書:對邊相等)

  4.引導學生觀察正方形的邊,有什么發現?你能證明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嗎?

  5.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通過你的觀察,動手驗證了兩種圖形邊的特點,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師發給你的長方形的紙做一個風車呢?(全班同學動手做風車,教師給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說一說你在做風車的過程中發現了哪些圖形?

  6.一個簡簡單單的風車,就讓我們發現了這么多的圖形,你能試著用這些圖形來拼更多的圖形嗎?大家來試試!

  三、動手實踐

  1.學生獨立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2.第6頁的第4題。3.第6頁的第5題。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進行了圖形的拼擺,同學們學得很投入,課下請大家留心觀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圖形拼成的圖案,說不定會有更多更好的發現。

  第三課時:練習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狀以及特征。

  2、通過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七巧板,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認和區別這兩種物體。

  教學重難點: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征

  教法設計:引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長方形的特點。出示一個長方形

  是長長的。

  2、正方形的特點。出示一個正方形

  結論結論

  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第7頁練習一第6題。

  仔細觀察,用那個物體能畫出左邊的圖形?圈一圈。

  2、第7頁練習一第7題。

  出示長方體,誰來說一說:長方體有幾個面?各個面分別是什么圖形?

  是不是長方體的每個面大小、長短都一樣呢?

  3、第6頁練習一第4題。

  昨天我們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圖形,拼出了自己喜歡的圖案,今天我們繼續來玩拼一拼的游戲。動手。匯報。

  三、鞏固新知第7頁練習一第8題。

  四、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

  十幾減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9。

  2.培養學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學過程

  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9十()=129十()=139十()=149十()=15

  二、新授

  1.出示教科書P10的圖。

  引導學生看圖,提問:誰能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有15個氣球,買了9個,還有幾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該怎樣列式?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板書:15—9=提問:如果沒有圖,要算15減9等于幾,該怎樣想?

  (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互相商量。教師可提示學生聯系舊知識進行計算。)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9加6得15,15減9等于6(2)15可以分成9和6,15減9等于6;

  (3)10減9等于1,l加5等于6;(4)15減5等于10,再減4等于6。

  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想法,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多思考。進一步提問:這么多的想法都是對的,那么你覺得哪一種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勵學生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得15,15減9得6)同時板書得數“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戲,投了14個圈,有9個沒套中,套中了幾個?提問:

  (1)要求套中了幾個,該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4—9=)

  (2)得多少?怎樣想的?教師板書得數“5”。

  3.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內容?(十幾減9)教師板書課題。

  該怎樣計算這些題目呢?教師指題,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的方法,同時也鼓勵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擺一擺,邊操作邊小聲地說想的過程。然后指名說,再在方框里填上數。

  2.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轉載于:

  作,反饋匯報哪些涂成黃色,哪些涂成藍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紅色?

  4.用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圖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題:數一數有幾個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獨立完成,說說你是怎么數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結方法。

  三、提高練習:

  取長方形紙一張,對折再對折

  取正方形紙一張,對折再對折

  取正方形紙一張,對角折再對角折

  觀察結果

  四、總結:今天你們學到了什么?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個有什么特點?

  你有什么想問的?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拼一拼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美。

  4.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教學重難點: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教法設計:引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一個風車,并以談話引入:同學們看,這是什么?

  你們喜歡風車嗎?誰動手做過這樣的風車?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

  風車要用哪些東西?

  二、感受新知,觀察比較

  1.提問:你們說得很對,作風車的風葉要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正方形上個學期跟我們見過面了,是個老朋友了,回憶一下,上學期除了正方形你還認識哪些圖形?

  在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和正方形最相似?為什么?

  2.提問:它們都有四個角,四條邊,先來看看長方形,它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

  上面的邊對著下面的邊,這樣相對的邊我們把它叫做對邊。

  3.引導學生繼續觀察長方形的邊。

  提問:我們能想辦法證明長方形對邊相等嗎?

  生可以自由選擇證明方法,如對折、測量等,并請用不同的方法的學

  生上臺演示。(教師板書:對邊相等)

  4.引導學生觀察正方形的邊,有什么發現?

  你能證明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嗎?

  5.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通過你的觀察,動手驗證了兩種圖形邊的特點,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師發給你的長方形的紙做一個風車呢?(全班同學動手做風車,教師給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說一說你在做風車的過程中發現了哪些圖形?

  6.一個簡簡單單的風車,就讓我們發現了這么多的圖形,你能試著用這些圖形來拼更多的圖形嗎?大家來試試!

  三、動手實踐

  1.學生獨立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

  2.第6頁的第4題。

  3.第6頁的第5題。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進行了圖形的拼擺,同學們學得很投入,課下請大家留心

  觀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圖形拼成的圖案,說不定會有更多更好的發現。課后小記:

  第三課時:練習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狀以及特征。

  2、通過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七巧板,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認和區別這兩種物體。

  教學重難點: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征

  教法設計:引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長方形的特點。出示一個長方形ト醚生說長方形的特點。結論コし叫斡興奶醣擢ナ淺こさ摹

  2、正方形的特點。出示一個正方形ト醚生說正方形的特點。結論フ方形有四條邊ナ欠椒降摹⒄正的。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第7頁練習一第6題。

  仔細觀察,用那個物體能畫出左邊的圖形?圈一圈。

  2、第7頁練習一第7題。

  出示長方體,誰來說一說:長方體有幾個面?

  各個面分別是什么圖形?

  是不是長方體的每個面大小、長短都一樣呢?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材分析】

  長短、高矮都屬于比較物體長度的問題。是學習計數、計算和ht的學習的準備性知識。比高矮有兩方面內容:一是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高矮的方法。這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節課。主要使學生感知高矮的概念。探索比的方法。教學時采用自主探索、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方式。首先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觀察,初步感知人或物體有高有矮,引出高矮的概念;接著讓學生想一想怎么知道人或物體有高有矮的,引出比較的方法,讓學生去探索;最后通過各種活動、游戲。讓學生體驗比較的方法。加深對高矮概念的認識。

  【學情分析】

  低年級兒童在入學前,己經通過對各種物體的感知。初步積累了有關比長短、比高矮的感性經驗。但由于學生年齡小。觀察能力有限,看問題、觀察物體不全面,所以教學時,注意采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并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善于傾聽別人意見、虛心向他人學習的好習慣。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設計各種比較的活動。讓學生去探索。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時進行評價,使學生飾得看問題要全面,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感知人或物體有高有矮。

  2、通過組織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探索、學會比較高矮的方法。體驗長短、高矮都是比出來的。都是比較物體長度的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1、在真實的情境中讓學生經歷體驗比較高矮方法的過程,加深對高矮概念的認識。

  2、在比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師指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有關比較簡單的數學問題并學會交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通過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形狀相同但高矮不同的兩個瓶子、繩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一)引導觀察教師選四名高矮差距較大的學生到講臺。讓學生觀察。

  問:看到他們四個同學。你想告訴老師什么?

  (二)交流匯報學生觀察后,先與同位說一說,再匯報。

  學生可能說衣服的顏色不同、男女性別不同、有胖有瘦、有高有矮等。教師都給予肯定。

  啟發引導說出學生有高有矮。

  教師板書:高矮

  【設計意圖:創設此情境是通過學生觀察引出“高矮”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初步感知人或物體有高有矮,自然有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一)引入研究的內容教師選兩個高矮差不多的學生。站在講臺兩邊。讓學生判斷誰高誰矮。

  學生觀察后匯報(學生可能說:看不出誰高誰矮。或說甲高、乙高、一樣高)。

  (二)探究比較高矮的方法1、怎樣知道人或物有高有矮呢?

  2、小組討論交流比較高矮的方法。教師參與其中。

  3、小組匯報、交流學生可能說出:(”兩人站在一起比;(2)兩人拉緊繩放在頭頂。看哪頭高;(3)用尺子量;(4)用小棍搭個小橋讓他們通過;(5)靠墻作記號等。只要有道理。教師就給予肯定。

  (三)強化比較的方法1、讓學生再來比一比。

  (1)教師選一男(高)一女(矮)兩生上臺比一比。

  要求:比一比,說一說。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學生比較后會說:、‘男生高。”教師趁機和男生站在一起。讓學生比一比:“我們倆比。誰高誰矮?’’學生會說:“老師高。”教師抓住機會問:‘。為什么你們剛才說男生高,現在又說老師高至到底這個男生是高是矮呢?”

  (2)小組討論。應怎樣把話說清楚。說完整。

  匯報時。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再請兩個同學來比一比。

  學生比時。讓一生站在講臺上。一生站在講臺下。教師問:

  “這樣比行嗎?為什么?’’再讓一生抬起腳后跟比。問:‘。這樣比行嗎?為什么?,’

  學生一定會說:這樣比不行。教師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不行。學生可能會講:不合理、站得不一樣高、應站在同一水平線上比等。

  3、出示兩個瓶子(下面不齊。并用紙遮住。只讓學生看到上半部分)。

  問:猜一猜,這兩個瓶子哪個高?哪個矮?

  大多數學生會說:上面高的那個高。這時教師再打開紙讓學生比一比。

  【設計意圖】:在創設的各種情境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

  并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親自體驗比較高矮的.方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信心。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讓學生學會聽取他人意見。從中受益。

  學會合作。活動中鼓勵學生大膽說。在說的基礎上規范學生的語言。讓不生明確高矮是相對的;比較高矮時要合理。要合乎規則。要站在同一水平線上比;還要明白比長短、比高矮都要9體看。全部看。橄得看問題要全面。

  三、實踐應用。加深理解

  (一)投影練習用實物投影儀投影練習一第7題圖。學生獨立完成(要讓學生充分說,也可和其他動物比)),

  (二)摸高活動和搭高活動1、學生站在地上摸。

  2、跳起來摸(活動后學生談體會)。

  (三)游戲活動1、同學們,學校要舉辦運動會。從每個班選10名的學生參加入場式,咱們班這么多學生,你能用今天學的知識幫老師選出來嗎?先想一想,再小組內說一說,然后告訴老師(學生獨立思考后。再小組討論、匯報)。

  2、自由結合成小組((5—8人)按高矮排成隊。比一比。看哪組又快又好(學生自由活動后。說一說是如何排的)。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活動、游戲。使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自主參與、合作學習,充分體驗比較高矮的多種方法。加深對高矮概念的認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

  暢談感受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遺憾?

  讓學生自由大膽地談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談。讓學生都能體會成功的喜悅。并且感受知識是無限的。增強繼續學習的欲望。

  五、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課下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體可以比長短,哪些可以比高矮。

  說給同學或家長聽。

  【設計意圖】:拓展延仲,既聯系生活又鞏固知識。給學生一個開放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實踐能力。

  【教學反思】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本節課以師生共同活動為主。學生人人參與,主動探索。創設了多種實踐活動,實現了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親自體驗、觀察、感知高矮。小組合作、自主探索比較高矮的方法。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了多種方法的產生。課堂氣氛活躍。每個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每個學生都學有所長。特別是在探索比較高矮的方法和游戲活動時。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找出了不同的方法。通過小組交流、匯報,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同一問題有不同的方法,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并在活動中樹立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20以內數的讀寫,組成數序等,使學生加深對數的概念的認識和理解。

  2、復習20以內的加減法。

  3、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20以內數的組成及加減法。

  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審清題意。

  教學難點

  關鍵

  教學資源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時間安排教師指導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復習加減法的意義

  二、提高計算能力的訓練。

  三、小結1、出示圖。

  師:這幅圖表示什么意思?怎樣列式計算?為什么用加法呢?

  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6+4=10。

  師:這帽圖還可以怎樣列式?

  生:4+6=10。

  師:在日常生活中,6+4=10這個算式還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例子,說說加法算式的其他內涵。

  2、出示圖。

  (1)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2)學生獨立列出算式。

  (3)集體交流反饋,并結合圖意說說每個算式表示的含義。

  1、做課本97頁第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計算答案寫在算式的.下面,以便于連線和比較大小。

  2、做題單中的加減混合運算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說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

  3、做課本97頁的第8題。

  (1)比一比誰開的花最美。

  教師說明完要求后,學生獨立完成,做對的你的花才能開得美。

  (2)填空,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同學互相訂正。

  4、做98頁的第13題。

  (1)想一想,算一算。

  引導學生觀察算式,找出算式的規律后,獨立完成。

  (2)破密碼。

  可以采取比賽的形式,比一比誰最快打開保險箱的門。

  今天我們復習了20以內的加減法。學們利用課余時間還要自己復習兩個加法表和兩個減法表。同學之間還可以互相做口算游戲。每個同學對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要算得又快又對。

  學生快速口算。

  討論:指名回答。

  學生做完后,問是怎樣想的。

  學生觀察,分組討論,說說發現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題單時,師巡視。作為復習課,不能只是單純地做習題,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把所學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因此設計了這樣幾個有價值的問題作為復習課的主線,引入新課。

  引導學生在具體問題分析的過程中,總結解決問題的分析思路,歸納解決問題的辦法。

  20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教學設計是我們精心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一年級下冊

  學校__________

  教學班級__________

  教師姓名__________

  教學進度表

  教學目標及任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探索、交流活動,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學會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計算,并能比較熟練的口算。

  2.經歷觀察實物的過程,初步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根據具體實物、照片或直觀圖,辨認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以及學習數學的愉悅,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讀、寫0——100各數。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會進行口算。

  4.認識簡單的平面圖形,準確地說出圖形的特征,會用七巧板拼圖。

  5.在具體情境中,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10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6.會進行100以內數的計算,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學會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熟練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及一位數的計算。

  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加減法(一)”主要學習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和用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二單元“觀察物體”主要學習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實物,使學生在實際操作活動中,逐步積累觀察物體的經驗,初步發展觀察、推理和空間想象能力。

  第三單元“生活中的數”主要學習100以內數的數數、讀數、寫數和數的大小比較。是學

  生能夠學習用100以內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發展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結合日常生活認識幾種常見的圖形,在活動中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與動手能力。

  第五單元“加與減(二)”,掌握10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第六單元“加減法(三)”,學會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和提問題的能力。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意識和能力。

  第一單元:加與減

  1、買鉛筆(十幾減9)

  教學目標:

  1.根據圖畫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學習目標:

  1.能根據圖畫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圖畫,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法:

  談話法

  學法:

  探究法

  教學準備:

  鉛筆、小木棒、計數器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情境導入。

  (2)提出問題。

  ①問題是:有15支鉛筆,小兔買了9支,還剩幾支鉛筆?

  ②還剩幾支鉛筆,該怎樣列算式呢?

  請學生們小組內說一說。

  ③15-9等于多少呢?

  你愿意幫袋鼠阿姨算一算嗎?

  (3)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買鉛筆”的知識。

  (出示課題:買鉛筆)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動手操作。

  “15-9”是一個減法算式,你會計算嗎?

  請用小棒代替鉛筆,擺一擺、想一想,要計算15-9,就是要從多少根小棒中拿走幾根?該怎樣計算?

  學生擺一擺,算一算。

  (2)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

  你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別人聽嗎?

  請你和你的小伙伴互相說一說。

  在說的時候,請小朋友們注意:首先,說的小朋友要把自己的計算方法盡量說清楚,讓小伙伴聽懂你說的;其次,聽的小朋友一定要認真傾聽,如果你覺得別人的方法好,要記在心里。明白嗎?趕快把你的計算方法介紹給你的小伙伴吧!

  (3)匯報交流。

  你的計算方法是什么呢?誰愿意告訴袋鼠阿姨并展示給大家呢?

  請學生介紹自己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從15根小棒里,一根一根的減,一共減去9根,還剩6根。方法二:把15分為10和5,先從10根里拿走9根,再把剩下的一根和這5根合起來,就是還剩下的6根。

  方法三:從15根里先拿走5根,然后再拿走4根,這樣一共拿走9根,最后還剩6根。

  方法四:9+6=15,所以15-9=6。

  方法五:把9看成10,先用15-10=5,這樣就多減了1,還應該加上1,5+1=6,所以15-9=6。

  (4)優化算法。

  這么多的方法,用哪一種方法計算起來最簡單呢?

  現在請你把你認為最簡單的方法跟你的小伙伴說一說。

  學生之間互相介紹自己認為最簡單的方法。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1)嘗試練習。

  請你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算一算這一組題目。

  13-9=14-9=15-9=

  請你認真觀察一下,這些題目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學生觀察并用最喜歡的方法算一算。

  集體交流、訂正。

  (2)課本第3頁第1題。

  學生做一做,算一算。

  板書設計:

  有15支鉛筆,小兔買了9支,還剩幾支鉛筆?

  15-9=6(支)

  答:還剩6鉛筆支。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第六課:

  綜合練習

  教學 時間:

  教學 內容:練習 二的7-13題

  教學 目標:

  知 識:通過綜合練習進一步掌握100以內數的`認識

  能 力:熟練地口算整十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重難點:熟練地口算整十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突破方法 :練習法

  教 具:小黑板、

  教 學 過 程

  一、復習

  (1)四十二里面有( )個和( )個一。

  (2)6個一和5個十組成( )。

  (3)87這個數,個位上的數字是( ),表示( ),十位上的數字是( ),表示( )。

  2、看卡片寫得數

  90+8= 77-7= 4+60= 28-8=

  17-9= 95-5= 11-5= 6+30=

  二、練習

  1、做第8題,按小組參加

  2、第9題,

  32=(30)+2舉例說明,理解后在書上完成。

  3、第10題

  讓學生先獨立做,可指名回答。

  4、做12題

  強調先看清題目要求,再把各數排列起來

  5、做第7、11、13題

  學生獨立完成

  板書設計:

  第六課:綜合練習

  1)四十二里面有( )個和( )個一。

  (2)6個一和5個十組成( )。

  (3)87這個數,個位上的數字是( ),表示( ),十位上的數字是( ),表示( )。

  教后經驗與失誤分析: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能正確地進行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重點:

  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說算理

  養成教育訓練點:

  1、初步經歷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

  2、培養合作探究、交流的意識。

  教學準備:

  小棒、多媒體、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答:2個十是多少?7個十呢?60里有幾個十?80呢?

  2、情境引入:

  出示投影片,讓學生說說童話故事,再提出數學問題。

  小兔在學校有3個好朋友,他們是小猴、小松鼠、小刺猬,平時經常在一起玩,互相幫助,無話不談。這天,小兔過生日,請好朋友到家里作客。小兔準備了許多蘋果來招待,瞧,他端出來了。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刺猬最喜歡在別人面前表演了,這時,他看見有這么多蘋果,就對大家說:“你們看我的表演。”只見他翻過身,一下躺到盤子里,搖了兩下,站起來一看,一盤蘋果全在他的背上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請問盤子里還剩下多少個蘋果?

  二、算法探索

  1、誰能把剛才這個問題用數學算式來表示?怎么計算?

  2、操作,探索算法。

  引導學生用小棒代替蘋果擺一擺,在組內說說怎樣算出得數。

  生匯報,師引導學生流暢地表達出算理。

  3、認識加減法各部分名稱,并加上單位名稱。

  40 + 10 = 50(個) 50 - 10 = 40 (個)

  加數 加數 和 被減數 減數 差

  4、試一試。

  ⑴ 投影出示小棒,讓學生口頭列式并計算。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40+20=60 60-20=40

  ⑵ 口答:

  7個十加2個十是多少?

  8個十減3個十是多少?

  3個十加4個十是多少?

  6個十減5個十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第2題,反饋。要求學生能說出算法(同桌說,提問個別說)

  2、游戲:找孩子(第3題)要求用尺子畫線。

  3、第4題,提出問題并解答。

  四、總結:整十數加減的方法是怎樣的?敘述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五、板書:

  小兔請客(整十數加減)

  40 + 10 = 50(個) 50 - 10 = 40 (個)

  加數 加數 和 被減數 減數 差

  六、教學反思:

  這節課自我感覺不錯,教學目標達到了,并且感覺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取得這些進展有好多方面的愿意:學生感覺這節課比較簡單,喜歡學;我自身心態調整得很好,不慌不忙,哪怕講不完,但是不能對重點知識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像趙老師和馬老師說的'一樣,每節課上完之后都要進行反思,總結成功的地方和不妥的地方,我會堅持這樣做,希望我的教學水平能夠節節高升,更進一步。加油!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設計說明

  數100以內的數,是學生在數的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如果處理不好,學生在數數方面會陷入許多誤區,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基于上述考慮,在進行教學時,突出了下面兩個方面:

  1.突出學具的重要作用。

  一年級的學生,主要依靠形象思維解決問題。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數法,理解數的意義,充分發揮教具的作用,通過一根一根地數,一捆一捆地數,不僅解決了數拐彎數的問題,還幫助學生認識到計數單位“十”的重要性。

  2.精心設計提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教學中,為了避免學生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根據學生的表現隨時提出啟發引導性的問題,促進學生思考,指導學生操作,幫助學生順利解決問題,深入理解數的意義。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0~20這些數,你能從1數到20嗎?

  師用課件呈現學生數出的1~20各數。

  師:今天數家庭里又來了幾位新朋友,你們認識嗎?(呈現小于100且大于20的數)

  學生齊聲讀出這些數。

  師:看來大家對這些數都比較熟悉了。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100以內的數。

  設計意圖:復習20以內數的數法,喚起學生對數數的記憶,同時讀出100以內的更多的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操作探究,認識100以內的數

  1.估一估、數一數,初步認識100。(出示教材33頁百羊圖)

  師:綠色的草地上來了一群羊,請你估計一下大約有多少只羊。

  學生嘗試說出羊的數量。

  教師指導學生操作。

  師:到底有多少只羊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請來了一位老朋友(將10貼在黑板上),數數時,它能幫上我們的大忙呢!

  師(在百羊圖上圈出10只羊):我圈出來的是10只羊,現在你能數出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嗎?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10只10只地圈一圈、數一數。

  師:大家都數對了,這是100只羊。和我們以前認識的20相比,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交流感受,培養學生的數感。

  2.學習數數,突破數數的.難點。

  師:請大家拿出21根小棒擺在桌子上,擺完后要讓別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是21根小棒。

  組織學生交流、展示。結合學生的擺法提問:你能看出是21根小棒嗎?請了誰來幫忙?

  生:能,請了10來幫忙,這是10根,這是10根,就很快地看出一共有21根小棒。

  師:21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指幾名學生回答)

  3.學習拐彎數的數法。

  師:現在我們在21的基礎上,繼續一根一根地數。

  指導學生數數。

  當數到拐彎數時,讓學生停下來并追問:29添1是多少?并將新數的10根捆成一捆,再讓學生說說30是由幾個十組成的?以此類推,39再添1是多少?40是由幾個十組成的?49、59、69……99的后面一個數分別是多少?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游戲中領會左和右,能正確、迅速地辨別左和右.

  2.不斷在實踐活動中充分體驗,鞏固練習,提高學生應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

  3.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辦事效率.培養學生自覺遵守上下樓規則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迅速地辨別左和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同學們喜歡唱歌嗎?那咱們一起唱一曲吧!(放歌曲,師生共同唱,并做拍手動作)

  提問:剛才我們是用什么拍的手?(手)

  1、認識左右

  (1)強調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對左右的認識

  師:伸出左手右手,看看自己這雙靈巧的手,(學生看手)

  在生活中常用左、右手干什么?

  (2)找找身體上的左右

  師:坐手、右手是對好朋友,配合力量可大了!會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身體上還有像這樣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嗎?請你一邊找,一邊和你的桌說說。

  (學生活動,尋找身體上的左右)

  提問:“誰愿意和大家說一說你身體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師建議,他說到哪兒,咱們也就指到哪兒行嗎?”生匯報尋找結果,邊說邊指,其余的同學也跟著指一指。

  小結:在我們身體上有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今天我們就請這些好朋友幫忙,來辨別左右。(板書課題:左右)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據一年級兒童的思維特點,創設音樂、游戲情境,以談話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游戲:聽口令做動作

  師:現在我們來玩“聽口令,做動作”的游戲。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腳跳兩下,右腳跳兩下左手叉腰,左手舉起來,向左彎彎腰。右手叉腰,右手舉起來,向右彎彎腰。

  2.各種方位感知左、右。

  師:剛才通過游戲老師發現你們能很快辨別出左右,現在我們再來試試......

  師說學生做

  在第一排中,坐在最左邊的是誰?(學生找,點到名的同學請站起來)

  第一排最右邊的是誰?

  第二排從右數第3個孩子是誰?

  從左往右數第5個孩子是誰?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己邊動手操作邊用語言表達,說與做相結合,有效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并在成功中感到喜悅。】

  三、整理應用,內化提高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很快就能辨別左右。我們要用學到的知識去幫助一只可愛的小螞蟻,看看小螞蟻遇到了什么困難?

  課件展示課本13頁第六題練習題。

  小組討論(教師參與聽取信息)

  2、師:小螞蟻的問題解決了,可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問題

  老師舉起左手,老師舉的是哪只手?

  同桌互相說說。

  請學生面對面,都舉起右手?讓學生思考;你發現了什么?

  3、課本13頁練習:生活中的左右

  師:生活中也有這種情況,走樓梯時靠哪邊行走!靠誰的右邊?

  我們很快就要成為少先隊員了,行隊禮時應該舉哪個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課后作業,既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又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課外作業負擔,既強化了新知,有提高了興趣,真正做到了課雖終而趣尤濃。]】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這節課你認為哪個小朋友表現得好?也可以說說你自己。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目標是通過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使學生在活動中能確定物體左右的位臵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領會左右的意義.能準確的用左右來描述物體所處的位臵,是教學的重點。體會左右的相對性是教學的難點。

  回顧本次的教學活動,發現還有許多需要思考與推敲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整合多種課程資源幫助學生辨別左右

  整合課程實質上是一種采用各種有機整合的形式,使學校教學系統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間形成有機聯系的課程形態,它是一種新型的課程形態。本節課我整合了語文課等多種課程資源,幫助學生鞏固對左右的認識。比如:在導入中,讓學生認識漢字寶寶“左右”,在這里就整合了語文的資源。并再進一步區分識記這兩個字,為以后解題讀題做準備。

  二、利用生活經驗辨別左右

  數學來源于生活,新教材更體現這一點。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而且有必要地還原數學知識的生活背景,把書本上的知識放在生活中來學習,讓數學問題生活化。比如,在本節課中,我沒有簡單地講述左右,而是在一上課,就讓學生說說他們是怎樣辨別左右的,學生的思維、語言、行為無不是在一種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與交流中流露出來的。課前我就想過辨別左右方位,單靠教師認真講解和學生記憶是學不好的。因此我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來主動學習,但沒想到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如此豐富,他們辨別左右的方法如此多樣。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打破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以學生原有經驗為基礎,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只有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才是有效的學習。

  三、讓學生在玩中辨別左右

  布魯納說:"學習的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本節課我安排了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通過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是他們在玩中學,在樂中悟。學生在自由、輕松的課堂氣氛下,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游戲中。

  1、活動形式多樣

  本課中,我預設了很多活動,如找身體上分為左右的好朋友、遙控機器人、擺一擺文具并說一說、數一數、猜一猜,拿一拿;說說自己的鄰居、拍手游戲、握握手等這些活動,有的活動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有的.活動是對學生思維的啟發,有的活動是對新知識的鞏固與應用,把動手和動腦通過活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達到學習效果的化。

  2、知識層層深入

  分清左右的方法就是記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因此在上課開始,我就問學生是怎樣區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經常用右手做什么事?這樣對學生原有知識起到了承接和鞏固,之后由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擴展到身體上左和右,學生會發現有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腿右腿等。接著通過擺學具,在動手做中,進一步加深對身邊左右的感知。隨后,把左右延伸到身邊,讓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左右是誰,這樣范圍以自己的左右手為圓心,逐漸地擴大到身邊,并質疑:同一人為什么既說他是在左又說他在右邊?從而體會到左右的相對性。最后通過和同桌拍手游戲及握手活動進一步感受到左右的相對性。可以說知識是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前一個環節的結論做為下一環節的基礎,每一部分在學完知識后,都能利用活動及時鞏固復習。

  四、課后感受不滿意之處

  整節雖然游戲活動不斷,但在重難點之處感覺沒把學生激發起來,突破不夠。要能做到收放自如就好了。再有受時間的限制,沒有機會讓學生用語言來描述物體的位臵,這方面對于本班學生來說也是個很大的難點。

  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如學生原有的經驗不夠一致,甚至差別很大,特別是組織學生用左手拍同桌的左手、右手拍右手時,少數學生在活動中處于旁觀者的態度或是不能正確使用左右手做拍手活動,教師還需適時點撥、提醒、幫助他們,可請拍手游戲不順利的組上臺或任意組上臺展示,能讓學生從活動中安靜下來,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左右的相對性,從而突破難點,效果將會更好。

  教學中真的是千變萬化,有許多不可預料情況,這就需要教師敏銳的觀察力、處理問題的能力及駕馭課堂的能力,這方面是我今后努力的重點。

  總之,對于本堂課的教學,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去感悟知識,領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描述位臵關系的習慣與應用意識,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空間觀念,學生在學習中學會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方法,感受到學習的價值。由于本節課以活動為載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的濃厚,學習的熱情高漲,可以說是師生非常開心的"玩"了一節課。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填寫百數表,使學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構建數與數之間的關系,深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

  2、通過觀察,分析百數表,探究100以內數的規律,并培養學生探究的樂趣,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發現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的一般規律。

  2、初步構建數之間的關系,建立數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由小精靈帶來一張藏寶圖引出“百數表”

  二、解構百數表,探索數的規律。

  1、觀察百數表,找規律。

  出示41頁百數表第一、二行所給的數,觀察:這些數有什么特點呢?按照這個順序,你能填出它們之間的數嗎?

  依次出示兩支特殊的數隊伍(兩個斜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剩下的'數你能填出來嗎?(學生按一定順序把百數表填完整)。

  2、涂色,找規律。

  (1)完成41頁例4(1)的涂色活動。并交流涂色中發現的規律。

  (2)你還發現哪些新的規律了嗎?

  自己觀察,想一想。

  和同桌或前后桌小朋友說一說。

  全班交流。

  3、課堂小結。

  三、依據規律,拓展提升。

  1、給數找家:

  (1)34和56

  (2)78和45

  2、完成41頁“做一做”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人民幣,了解元、角、分的關系。知道1元=10角

  2、通過模擬購物等活動,使學生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的功用,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3、使學生從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錢,并知道如何使用愛護人民幣。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模擬人民幣、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件顯示“購物”兩字)

  師:小朋友,大屏幕的兩個字你認識嗎?誰能大聲地讀出來?

  生:購物

  師:購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買東西~~~~~。

  師:對,買東西就要用到錢。

  師: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錢呢?(課件出示各國的錢)

  師: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國使用的是美元,(課件上指點給學生看!)

  2.引導中國的錢叫人民幣

  師:我們國家的錢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幣。

  師:好!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人民幣。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02-03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02-02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11-25

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02-10

一年級級數學下冊教案06-24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2-23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11-25

一年級下冊數學的教案06-12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03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