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一、單元教學內容
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解答,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在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中,發現信息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并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4、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
5、體會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習興趣,培養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
6、發展統計觀念,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解答,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四、單元教學安排
3課時
第1課時
平均數
一、教學內容:
平均數
二、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平均數的過程,學會尋找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總后分,理解平均數的含義。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難點: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課件出示:班級圖書角的書架上層有8本書,下層有4本書。
提出問題:同學們能幫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層書架上的書一樣多嗎?
2、學生思考,交流討論。
師生交流后,教師用課件操作并提問:現在每層都有6本書了,這個6是它們的什么數?(平均數)我們是如何求出平均數6的呢?
師生交流后明確是通過把上層書本移2本至下層得到的相同數。今天,我們就來深度認識一下“平均數”這個朋友。板書課題:平均數。
(二)探索發現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例1統計圖:環保小分隊的四名同學收集的礦泉水瓶如下(課件出示統計圖)。
師:從統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交流后反饋:從統計圖中,可以知道:小紅收集了14個,小蘭收集了12個,小亮收集了11個,小明收集了15個。
師:根據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教師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擇求平均數的問題。
(2)解決問題: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師:你是怎樣理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的?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如何解決?小組交流探討。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展示。
匯報預測:方法一:移多補少,學生匯報,多媒體演示移多補少的過程。
師:像這樣,把多的礦泉水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礦泉水瓶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得到的這個相等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平均數。13是14、12、11,15的平均數。
方法二:根據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得。(14+12+11+15)÷4=52÷4=13(個)。
(4)小結:我們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也可以用數據的總和除以數據的個數求出平均數。數據較少時,我們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數據較多時,用先求總數再求平均數的方法計算比較簡便。
(5)教師追問:平均每人收集13個,是不是每個人真的都收集了13個?你是怎么理解“平均每人收集13個”這句話的?
師生交流后明確:“平均每人收集13個”表示每個人收集的數量可以比13個多,也可以比13個少,也可以剛好是13個。
(6)區分“平均分”和“平均數”。
①把52個礦泉水瓶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得幾個?
②每人分到13個和平均每人收集13個,這兩個“13”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師生交流后小結:平均分是實實在在的量,平均數是虛擬的量。2、教學例2。
(1)創設問題情境。
四(1)班第4小組男生隊和女生隊進行踢毽比賽,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比賽情況。課件出示教材第91頁的情境圖和兩張統計表。
師:這兩張統計表給出了他們踢毽的成績。觀察兩張表,你能從中知道些什么?(參加人數、每人的踢鍵個數等)
(2)探索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你認為是男生隊的成績好一些還是女生隊的成績好一些呢?說說你的理由。讓學生充分從多個角度分析表示男、女生隊的踢毽情況。在嘗試中體會到用平均數能較好地說明問題。
學生動手列式計算:
男生隊:(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隊:(18+20+19+19)÷4 =76÷4 =19
(3)全班匯報交流。
師:為什么男生隊除以5而女生隊是除以4呢?你認為是男生隊還是女生隊成績好?師生交流后明確:因為男生隊有5人,所以要除以5,而女生隊只有4人,所以除以4。男生隊平均每人踢17個,女生隊平均每人踢19個,女生隊的成績好一些。
師:問題解決了嗎?你有什么收獲?
師生交流后明確:用求平均數的方法來分析得到的數據,常常能反映一般情況,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三)鞏固發散
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92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說一說自己是如何求出平均數的。
2、四(1)班學生參加植樹活動,第一組種了180棵,第二組種了166棵,第三組種了149棵,平均每組種了多少棵?
3、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為什么?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交流后總結:求平均數可以采用“移多補少”的方法,也可以先求幾個數據的總和再除以這幾個數的個數,所得的結果即為平均數。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后記
略
平均數
求平均數的方法:
數據較少:移多補少法常用方法:總數÷份數=平均數
第2課時
復式條形統計圖
一、教學內容
復式條形統計圖
二、教學目標
1、在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認識兩種形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生活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以及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畫出復式條形統計圖。
難點: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彩筆、直尺、三角板。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你們知道中國有多少人嗎?那你們知道自己所在的區有多少人嗎?(學生回答)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索發現
1、教學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
(1)課件出示教材第95頁例3某地區城鄉人口統計表。
提出問題:怎樣才能清楚地表示這個地區這幾年城鎮和鄉村的人數變化呢?學生交流后,得出可以制作統計圖來表示。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統計表,分別完成某地區城鎮和鄉村人口的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
(2)展示學生繪制的統計圖。
提出問題:從這兩個統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師:如果我要很快地知道xx年與xx年中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的變化情況?那該怎么辦?學生討論,匯報。引導學生把兩個統計圖并列排放來比較,并思考怎樣把它們合并起來。
2、教學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1)提出問題:如何才能把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合并成一個統計圖呢?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探討,試著繪制統計圖。教師巡視指導。
(2)展示學生繪制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討論交流: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與聯系?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與小組內其他同學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復式與單式條形統計圖的聯系與區別,使學生認識到為了區分兩個內容,采用不同顏色的長方形來表示。
(4)分析復式條形統計圖。
從這個統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小結時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統計圖發現:該地區近年來城鎮人口逐年增加,農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總數逐年上升,同時對學生進行人口教育。
3、教學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1)出示教材第96頁不完整的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獨立把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2)展示作品。
請你說一說,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應該怎樣繪制?
師生交流后明確:這個統計圖中橫軸表示人數,縱軸表示的是年份,所以畫出的條形是橫向的。
(3)分析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從這個統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讓學生分別說一說,然后進行小組交流。
(4)比較縱向與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兩種復式條形統計圖,即: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和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請同學們對比這兩種統計圖,思考:丙種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與聯系?
師生交流后小結:這兩種復式條形統計圖只是形式上的不同,當數據種類不多,但是每類數據又比較大時,用橫向條形統計圖表示更方便。
4、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97頁“做一做”。
學生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并回答統計圖后的問題。
(三)鞏固發散
市場甲、乙兩種品牌的果汁飲料一、二、三月銷售情況如下表。請你動手繪制統計圖并回答下列問題。
2、如果你是超市的經理,下個月應該怎么進貨?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交流后總結:本節課學習并掌握了兩種形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五)板書設計復式條形統計圖
六、教學后記
略
第3課時
營養午餐
一、教學內容
營養午餐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營養與健康的常識,培養運用簡單的排列組合、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根據營養專家的建議運用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調配科學、合理的午餐菜式。
3、明確科學、合理的飲食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分析整理數據、運用數據解決問題的能力。難點:科學分析結果,合理安排搭配方案。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你們平時喜歡吃哪些菜?這些菜搭配是否合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營養午餐。
(二)探索發現
1、自主配餐。
(1)出示教材第101頁情境圖。讓學生根據要求自主選擇一份菜譜。
(2)全班交流,展示學生的搭配方案。
2、科學評判。
(1)介紹科學的配餐要求:我們點的菜是否符合營養學標準呢?“不應低于”、“不超過”是什么意思?用數學符號應該怎樣表示?
(2)了解每份菜中熱量、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情況。出示每份菜的熱量、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表。
3、小結。
我們在進行午餐營養判斷時既要看熱量又要看脂肪,只有兩種指標都不超量時才能算是營養的午餐。
(三)鞏固發散
1、學習合理搭配。
如果讓你動手搭配菜譜,你會了嗎?每人只搭配一組就行。要求:在這十種菜中任選三種搭配一起,營養一定要合理。分組討論,集體匯報。各組派代表匯報本小組的搭配方案。
2、小結。
師生共同分析總結營養搭配的要求:葷素搭配,營養均衡。
3、統計全班同學喜歡的菜譜。
(1)男女生各選一個代表收集數據,教師記錄。
(2)學生根據統計表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板書設計營養午餐
熱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過50g葷素搭配,營養均衡。
六、教學后記
略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第一單元 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教學目標
小數的意義不能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背誦結論獲得,必須通過活動使學生獲得體驗。本環節教師組織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先用分數表示,再用小數表示,讓學生在體驗中逐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學會總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活動一:量一量
解釋與運用
活動二:量身高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歸納小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并和原來的想法比較,加深對正確方法的理解
讓學生獨立練習,教師重點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孩子。
多層次的練習,加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能正確熟練的比較小數的大小
6、引導學生小結。
第六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
歌手大賽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能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能解決簡單的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
2.結合問題情境,學會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重點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及學生活動設計個性調整
一、出示圖形,讓學生觀察討論
二、練一練
三、全課小結:
同學們,你們看過電視上的歌手大獎賽嗎?請看大屏幕,這個“專業得分”是什么意思?“綜合素質得分”又是什么意思?你們知道嗎?
(出示)
1、你找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看到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板書:誰的總分高?高多少?
估一估,誰的總分高一些?
要想算出準確的結果怎么辦?
(引導學生認識:要通過算一算才知道。)
3、誰來說說你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板書學生的不同的解法。
①8.65+0.40=9.05(分)
9.43-9.05=0.38(分)
②9.43-(8.65+0.40)
=9.43-9.05
=0.38(分)
4、通過以上的計算,你知道我們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相比怎么樣?
5、第17頁“試一試”第1題。
比一比,看看誰的方法最簡便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P5:例3 “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關于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體會0在四則運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0不能做除數及原因。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二、探究新知
1、將上面的.口算分類.根據分類的結果說一說關于0的運算都有哪些。
2、一個數與0相加;一個數減0;一個數與0相乘的結果分別是多少。
3、0除以一個數的結果是多少?
三、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討論)
0不能作除數。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為找不到一個數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小結:歸納所有0的運算
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0除以一個非0的數,還得0。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
四、課堂測評
1.計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五、歸納反思
這節課我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關于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
板書設計:
0的運算
一個數加0或減0得原數;
一個數乘0得0,
0除以一個非0的數還得0。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溫度》是北師大版小學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87頁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利用溫度的情境了解正負數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并會正確讀寫。
本課教學我努力體現了《標準》倡導的理念“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這節課教學設計的特點:
1、力求數學知識的情境化、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學必須與生動、豐富的兒童生活緊密聯系才能便于兒童理解,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自覺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課前讓學生調查我國一些城市的氣溫;觀察生活中常見的溫度計;結合切身的體驗來比較兩個溫度的大小。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旁,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
2、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更何況現在面對的是四年級的小學生。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這一情況,對教材進行了設計,在活動中盡量讓學生動手實踐,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3、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今社會“主體回歸”的意識已日漸重視,我們作為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在課堂上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多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他們自己支配整個課堂,真正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最后,我讓學生自己對本節課中的.收獲進行總結,此時,我把權力交給了學生,使他們在主動、樂意總結的過程中鞏固了知識的運用。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教師講的過多,還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由于時間的關系,一部分學生沒有真正體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整節課中學生的積極性是挺高的,但主動性還不夠,好多東西都需要老師提醒、點拔以后才能說出,這同時也表明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還有待培養。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第七冊第二單元《畫角》。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學習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使學生認識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還能幫助我們畫角。
本班情況及學生特點分析:
本班有學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學習風氣比較正,大多數學生能自覺學習,只有兩名學生因年齡小有些吃力,學生合作意識比較強。
教學目標:
1、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2、會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
教學重點:
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
在使用量角器畫角時,內外圈不分。
設計思路:
通過回憶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勵學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還能幫助我們準確地畫角,你們愿意試試嗎?自然地過渡到今天的知識點。之后給學生寬松的環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時邊畫邊說基本步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學生任意畫角,并量出自己所畫角的度數。
教師巡視,發現問題。
2、展示量角中讀錯的度數,鞏固量角方法,引起學生注意
二、新課學習
1、師:剛才畫的角度數不一,小組能不能想辦法讓組內每個同學所畫角的度數都相等?
師巡視,發現:有的小組同學沒有按要講求去做,仍“各自為政”,自畫自角。
2、教師再次強調要求:
個別小組:在組長建議下,畫相同度數的'角:35度、50度。但畫的方法不一,且部分同學方法錯誤
大多組:由小組同學發現直接用三角板畫比較快,統一采用此方法
3、畫角方法
(1)以50度為例:
生1:錯誤畫法
生2:展示正確畫法!
糾正畫角中的問題:
A。點頂點。
B。畫其中一條邊。
C。確定另一條邊另一條邊如何確定?自學書本:P58頁
(2)展示借助三角板畫角的方法
4、小組再次畫同樣的角
要求:不畫直角、平角、周角這類特殊角
5、鞏固練習:
(1)畫出下列度數的角:
40度140度
(2)在點和射線上分別畫出70度、120度角:
三、在教師要求下畫角:
1、畫60度角(你想怎么畫?)
(一般會出現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
說一說,哪種更方便。
2、畫75度角
(你想怎么畫?)
(一般會出現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
說一說,哪種更方便。
畫150度角
3、畫15度角
在發現用兩個三角板拼不出來后,學生們都用量角器畫角,只有一個學生采用展示量角器畫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減角”的方法畫。
4、畫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學生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暫時間后放棄三角板用量角器畫。
師:三角板只能拼(減)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畫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熟練掌握小數加減法及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能夠熟練計算。
2.經歷小數加減法的復習整理過程,了解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之間的聯系。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比較,感受整數加法運算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能運用這些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4.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整理與復習知識的重要性,養成回顧與反思的習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進行熟練計算。
教學難點:會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問題回顧,再現新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這學期我們學習了許多有關小數的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復習和整理第六單元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小數加減法的整理與復習)請打開課本,回顧一下,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生打開課本共同回顧:信息窗1:小數的口算,以及位數相同和位數不相同的小數筆算。信息窗2:小數連加、邊減、加減混合運算以及小數的簡便運算。
師:請同學們根據以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回顧與整理,好嗎?在整理知識之前,請思考你打算采取哪種整理方法進行整理,如大括號式、集合圖式、表格式、樹形式、其他形式等,在整理過程中可以參考課本,整理后讓別人看了既美觀又清晰,一目了然,時間為5分鐘,5分鐘后準備匯報。
課件出示問題引領:
(1)小數加減法口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2)位數相同與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是怎樣的?(3)小數的混合運算與整數的混合運算有哪些相同點?怎樣計算?(4)小數的簡便運算與整數的簡便運算有什么相同點?怎樣計算?課件出示小組合作分工要求:
1號:檢查知識整理有無錯誤,遺漏的地方。
2號:標出單元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及易混不懂的地方。
3號:對整理的形式及美觀度提出修改方法。
4號:綜合組員意見,整理出一份優秀的知識整理卡準備展示。
學生分組合作整理知識網絡,老師參與其中。教師巡視時,根據每個小組不同的情況進行適當的方法指導和建議,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2.全班匯報交流。
匯報交流:
展示兩組學生作品,在匯報交流的過程中師生給予適當的評價。
師:剛才同學整理的知識網絡都很有特點,并且知識點也比較準確全面。老師也整理了一個知識網絡。(出示知識網絡)針對每種方式整理出來的內容,教師從下表中的幾方面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由于內容較多,只板書部分內容)項目計算方法計算時的注意事項小數加減法的口算利用小數的性質:小數末尾添0大小不變,把小數位數對齊,再相加減。
認真,仔細,容易對錯數位。
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小數位數相同的小數加法及演算(進位、計算結果要化簡)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把小數的(小數點)對齊,再從(末)位算起,得數的小數點要和(加數或減數原來的小數點)對齊。計算結果是小數,且小數末尾有0時,一般要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化簡。
①小數點對齊②從末位算起③別忘記化簡④豎式要寫得美觀⑤計算要細心小數位數相同的小數減法(添0占位)及演算。
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減法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同級運算按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帶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面的,然后算括號外邊的。
小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相同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和整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相同。
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律同樣適用于小數。
3.提升認識師:通過我們的整理和復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還有哪些疑問?你認為本單元的重點是什么?哪些是易錯或不懂的,以及同學們應該注意的問題?預設:
①運用小數的加減法解決問題是重點。
②重點是小數加減的計算方法,和簡便算法…………小結:同學們說的真好,看來同學們不僅在整理知識方面有了進步,還能整體把握一個單元的重難點,我們要在熟練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之上再進行簡便計算和解決問題。下面我們就來檢測一下,看看這個單元我們掌握的如何?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一)基本練習,鞏固新知1.口算。
4.5+5.5=1-0.25=5.4-0.7=12.7+7.3=7.3-0.98=7+0.7=9.8-7.9=0.02+7.98=指名直接說得數,全班集體判斷對錯。并說一說小數的口算需要注意什么?教師強調:小數的口算首先要看清楚算式中的兩個數分別是幾位小數,在心中口算時一定要對齊數位,其次要注意進位和退位問題。
2.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21.35+2.65=6.7-5.02=10-0.8=9.7+12.34=(1)獨立計算,同時指名板演。
(2)集體更正答案,并且讓板演的同學分別說一說計算過程。
(3)指名說一說豎式計算和驗算需要注意的事項。
(4)教師結合學生的練習情況總結強調:
計算時首先要小數點對齊,即相同數位對齊;
然后當數位不相同時,要利用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再進行計算;
接著在計算時跟整數的豎式計算方法一樣加法滿十向前一位進一,減法,不夠減的向前一位借一當十;
最后要把得數的最簡形式寫到橫式的后面。
驗算方法也和整數的'驗算方法一樣:加法可以互換加數計算或者用和減去其中一個加數進行驗算;
減法可以用被減數減去差或者差加減數進行驗算。
3.算一算,填一填。(新課堂95頁第1題加補充題目)(1)8.64比1.28多(),0.34比5.58少()(2)甲數是4.2,比乙數多1.4,乙數是()(3)3千米500米比2千米50米多()千米。
(4)2.25+0.72+0.75+0.28=(+)+(+)(5)比5小0.5的數比4大()(6)17.5-()=15.05()+0.8=3.93(7)2.73.44.1()()學生在練習本上只計算不抄題,找生匯報,集體更正。教師重點關注后進生,給予指導。
3.能簡算的要簡算。
①64.45-14.3-32.19②12.25+36+7.75③5.83+3.6-4.79④159-(62.39+58)⑤13.05+12.38-4.05⑥5.6-0.71-0.29⑦65.3-(5.3-1.24)(1)獨立計算,指名板演,集體更正,說一說每題的運算順序。能簡算的說一說運用什么方法進行簡便計算的。
(2)第5小題和第7小題是簡算的一些變式練習,學生易錯,容易與加法和減法的運算律搞混,教師注重指導后進生的做題情況。
(2)教師強調:有小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同級運算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進行簡便計算時一定要先觀察算式中各數的特點和聯系,然后再利用加法和減法的運算律進行計算。
三、梳理總結,提升認知1.教師總結:你對本節課自己的評價滿意嗎?你能從積極、合作、會問、會想、會用五五個方面評價一下自己嗎?學生評價。
2.提升認識:我們通過整理與練習進一步鞏固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和應用,課上,大家不僅能靈活地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問題,還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觸類旁通、學以致用,老師為大家感到特別高興。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相信同學們一定能用今天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更多的數學問題!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法的整理和復習口算:數位對齊豎式計算:小數點對齊,末位算起,化簡混合運算:與整數的運算順序相同簡便計算:整數的運算律適用小數使用說明:
1.教學反思:回味課堂,我感覺亮點之處有:
(1)整理有序。上課時發現很多同學整理知識找不著頭緒,而且整理的知識比較亂,不清晰,用時較多,不知采取何種方式去整理,針對此問題讓學生充分利用課本,以問題引領的形式,讓學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思路,以哪些問題開始整理思考,并在整理之前思考采取哪些方式進行整理并提出整理要求,怎樣整理既美觀又清晰,給學生提供一個支架,合理科學的把知識形成網絡,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提高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進一步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養成回顧與反思的好習慣。
(2)用心練習。除了知識的整理與歸納之外,練習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練習的設計很全面,涉及到各個知識點,層次性較強,由基本的小數加減法的練習、混合運算、利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循序漸進,溝通了小數與整數之間的聯系,融會貫通,通過練習,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形成技能,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把所學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自信。
2.使用建議。
在整理知識時,教師注意指導學生的整理方法,注意把握小數與整數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練習要適量適當,盡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學生,不僅體現在知識上,還要體現在情感態度上,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1、探索乘法的結合律要以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為依托。下面請老師們見教材19頁探索部分,教材是通過比較2個學生的不同解題方法,發現規律的。這里要說明的一點是:我們所說的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指群體策略的多樣化,通過比較不同學生的不同策略,來發現其中的規律,而不是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會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同一個問題。
2、猜測、舉例、驗證必不可少。與學習加法的結合律和交換律一樣,乘法的結合律和交換律也要經過猜測、舉例、驗證的過程。這一點,前面已經說過,在教材的呈現形式上已有所滲透。
3、運算律的字母描述形式,可以嘗試放手。在教學第一單元時,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用字母表示加法運算律,教師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但是本學習本單元時,由于學生已經有了用字母表式規律的經驗,所以教師可嘗試著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去表達。
4、關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基礎,找準遷移點。學生有了第一單元學習加法結合律和加法交換律的經驗,再來學習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應該說難度不大。因此,教師要盡量放手,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在組織教學方面,由于本單元教材的呈現形式及教法滲透方面,與上單元很相似,因此,可參照第一單元的教學流程去組織學習活動(比如說,猜想——舉例——驗證)
5、運算律的探索、理解、運用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規律的記憶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數學課程標準對運算律的教學提出的目標是“探索和理解運算律,能應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從字面意義上看,標準對我們的要求,是學會探索方法,理解定律的意義。當然作為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要求,也即規律的記憶,這是必要的,但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
6、重視簡便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教材第79~8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奧運信息,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2.通過解決體育賽場上的有關問題,體會數學與體育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能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奧運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2016年第31屆奧運會在里約舉行,同學們知道我國運動員一共獲得了多少枚金牌?其中有些項目還打破了世界記錄,尤其是中國女排,頂著巨大的`壓力,通過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終于獲得冠軍。那么同學們對奧運會有哪些了解呢?
師出示課件教材第79頁情景圖。
引導學生觀查表格,從表格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決奧運中的數學問題。
二、探究問題
1.師出示課件教材第79頁問題一。
(1)學生觀察表格,交流匯報:可以知道三名運動員各自的成績分別是多少秒。
(2)出示問題: 前三名運動員的成績分別相差多少?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后在小組內說說是怎么做的,互相交流訂正。
(3)課件出示教材第79頁兩幅沖刺情況圖,并提問:根據剛才的數據,你能判斷哪幅圖能描述當時決賽的沖刺情況嗎?
學生觀察圖片,交流匯報。師根據學生回答整理歸納:根據剛才計算出來的結果,可以知道,第二名和第三名相差很少,他們之間的距離應該很近,而他們和劉翔的時間相差很多,所以距離應該相對遠一些。
因此第二幅圖能更好的描述當時的沖刺情況。
(4)當時男子110米欄的奧運會記錄是12.95 秒,劉翔用的時間少了多少秒?
學生先獨立思考,小組內交流,再全班匯報。
2.師出示教材第80頁問題二
(1)引導學生閱讀短文,你能獲取什么數學信息?
學生閱讀后,指名匯報交流:在最后一跳之前,何沖比第二名多32.45分,秦凱比第二名少7.65 分,是第三名……
(2)課件出示問題1。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后在小組內說說是怎么想的。指名學生匯報,集體訂正。
(3)課件出示問題2。
①讓學生觀察“最后一跳的得分情況表”。
②學生獨立思考計算,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根據學生匯報,師歸納:何沖最后一跳得分最高,是第一名;最后一跳前,秦凱落后德斯帕蒂耶斯7.65分,而最后一跳,秦凱得分比德斯帕蒂耶斯多98.00-96.90=1.1(分),所以第二名是德斯帕蒂耶斯,第三名是秦凱。
3.師出示教材第80頁問題三。
(1)引導學生閱讀短文,并從中獲取數學信息。
學生先獨立思考計算,小組討論交流。指名學生匯報,集體訂正。
(2)出示課件射擊比賽場景圖。
同學們先觀察圖片,再獨立通過想象判斷,并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理由,小組內交流。
指名學生匯報,集體討論驗證。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和同學們說一說。
四、課后練習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數游戲等活動,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題。
2.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重點
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題。
教學步驟
活動: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1.猜數游戲。
今天我們來做游戲,把你心里想的`數乘2,再加上20,等于多少?
通過做猜數游戲,引起用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
2.等于80。猜猜我想的數是多少?
3.你想的數是30。
4.你是怎么猜到的?
5.學生交流,解決。
6.學生匯報。
7.如果淘氣想的 數為x,那么
2 x+20=80
2x+20- 20=80
2x=60
2 x÷2=60÷2
x=30
引導學生解方程與等式性質結合。
8.同桌共同玩猜數游戲。列方程并解答。
9.通過剛才游戲,你們有什么收獲?
練一練。
1.按照笑笑的規則和同伴做猜數游戲, 并列方程解答。
解:設這個數是x
4×x+10=90
4x=80
x=20
心里這個數是20。
生獨立完成。
2.列方程。
(1)3x+6=15
解:3x+6=15
3x= 9
x=3
(2)4x-2=26
解:4x-2=26
4x=28
x=7
(3)8+x=20
解:8+x=20
x=12
3.看圖說一說等量關系,再列方程解決問題。
解:3x+48=234
3x=186
x=62(元)
課外拓展。
每天修 x米,
5x+500=2500
x=400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姐、弟二人的郵票張數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教學重難點
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1、看圖說一說你收集到哪些數學信息?交流。
2、圖中告訴我們等量關系是什么?
(姐姐的張數+弟弟的`張數=180)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張?你會畫線段圖嗎?畫一畫。
X
弟弟
3X180
姐姐
4、設誰為X比較簡便?為什么?
5、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呢?你會列方程解答嗎?
6、學生匯報。
7、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樣想?
4X=180(1個X與3個X合并起來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那姐姐有135張郵票。
8、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9、做完后還需要驗證,怎樣驗證?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張的條件,可以怎么列方程?
先畫線段圖,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90+X張郵票。
90+X+X=18011、通過剛才解決問題,你們有什么收獲?
活動二:解釋運用:試一試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Y+Y=335X-2X=1232X-X=4
(1)讀題
(2)怎樣解方程
(3)怎樣檢驗?
練一練
1、解方程:
2、嵐嵐幾歲了?
列方程并解答
理解題意,解方程解答,并檢驗
X+6X=35或7X-X=30
3、列方程30X=600。
生獨立完成。
4、(1)書上告訴了我們什么?你能提什么問題?
(2)怎樣列方程?
25X-4X=31.5
(3)怎樣解方程?
(4)你怎樣驗證?
板書設計
郵票的張數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樣想?
4X=180(1個X與3個X合并起來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那姐姐有135張郵票。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加法結合律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結合律,初步學會應用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悅,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和理解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含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加法結合律。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多媒體展示:李叔叔三天騎車的路程統計。
(1)找出信息解決問題。 問:你能解決李叔叔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體展示線段圖:根據學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線段先后出現。
問:通過線段圖的演示,你們發現什么?(不論哪兩天的路程先相加,總長度不變。)
我們來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連加的算式,可以怎樣計算:
比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兩個加數先相加,正好能湊成整百數。)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問:觀察、比較這些算式,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秘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3)揭示規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4)用符號表示。(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問:①用語言表達與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了然?
②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
二、練習練習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 里填上適當的數。
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
3、教材練習五
三、小結
1.今天我們發現了哪些數學規律?
2.這些運算定律是怎樣發現、歸納的?
板書設計 加法結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簡便運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湊整,利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使運算簡便。
2、技能目標:會正確運用加法運算律,對某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3、情感目標:接納并樂于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通過綜合運用運算定律,使學生感到自由。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數學家高斯小時候,老師出了這樣的一道題目:l+2+3+…+99+100=()。同學們都埋頭算了起來,高斯卻沒有,他仔細地觀察了算式,認真地想了想,馬上報出得數。他是怎么想的?你能算嗎?為了徹底搞清這個問題,讓我們從考察比較簡單的問題人手。
二、新課教學:
1、教學例3:254+687+313
(1)師生競賽,看誰算得快。
(2)通過比賽,請速度快的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可能有兩種情況:
a、不用簡便的方法計算,只是學生計算能力強、速度快。
問:有更簡單的`方法嗎?
b.生答:254+687+313=254+(687+313)
問:你是怎樣想到的?這樣算為什么會比較快?
(1)揭示課題:
(2)學生小結:把能湊成整千、整百的數結合起來先算,可使運算簡便。(板書:關鍵“湊整”方法:“用運算定律”)
(3)基本運用:用簡便方法計算。
718+57+8257+62+138
讓學生獨立完成,說說為什么這樣計算?
A、生共同歸納方法:碰到一個加法算式,先看一有沒有能“湊整”的數,如有,再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①觀察——有沒有能湊整的數。
②如無,按順序計算或豎式計算。如有,用加法運算律計算。
2、湊整訓練:
決定是否運用運算律,關鍵看題中有沒有可湊整的數。因此要正確迅速地作出決定,必須加快我們分辨湊整數的速度。
把左邊和右邊的數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線連起來。
36283
1597253。
47164
317403
3、教學例4:27+56+173+44
(1)學生進行嘗試練習。
(2)反饋——投影出示整個計算過程。
(3)請同學們當小老師,說說為什么可這樣做?根據什么?
(4)小結:先湊整,再簡算。
湊整中同時使用交換律、結合律,我們可以把加法式中的數任意調換位置,也可以按需要把任意兩個數放在一起加。
三、自主訓練
1、怎樣簡便怎樣算。
77+255+45+23273+15+185+18
68+74+33+67125+21+33+48
(1)分組完成(每組一張玻璃片,中等生解答,投影校對)。
(2)說說為什么可以這樣做?依據是什么?(指名說、同桌互說)
2、看算式直接寫出得數:“練一練”3。
口答得數,說說依據和方法。
①發展訓練:老師出給高斯的題目怎樣算?
1+2+3+4+5+6+7……+99+100
=(1+100)+(2+99)+…十(50+51)
=101×50
=5050
四、課堂小結:
1、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在計算中有什么作用?關鍵是什么?
2、綜合運用計算律進行計算,你有何感覺?
注意:當能熟練運用時,簡算過程可寫可不寫。
五、課堂作業:《作業本》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一、教材
《三角形邊的關系》這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通過動手操作活動導出所要研究的問題,接著介紹以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目的是讓學生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進而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原理。教材篇幅簡短,但思路清晰,要點突出,教法學法寓于其中,方便教師教學。
分析教材可以看出,教材編寫者力圖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探索過程,自己發現和得出結論。為了讓學生獲得更深的感受和體會,我遵循編寫意圖,對教材還做了適當的擴充處理,增加了一些環節,讓教學過程更顯層次性和動態性。這一內容的教學,能使學生在已經建立三角形概念和知道三角形穩定性特性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另一個重要特性,豐富三角形的知識。同時,也為以后繼續學習三角形與四邊形及其它多邊形的關系打下基礎。
二、教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貫徹直觀性、實踐性、趣味性的原則。根據本課的內容特點,我將實踐性原則擺在重要位置,將教學過程設置為學生自主活動的過程。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談話法、實驗法、演示法、發現法等。教學中我將把這些方法有機結合在一起,靈活運用,期望實現最佳效果。
三、學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化的過程。”遵循這一理念,考慮與上述教法相適應,突出主體性和實踐性,本節課我引領學生立足“三自”,主動學習,即:自由探究,自我總結,自主運用。安排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把課堂還給學生。
四、教學目標
1.通過擺一擺登封操作活動,探索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規律。
2.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分析數據,體驗探索和發現三角形邊的關系的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及提出問題的能力,積累探索問題的方法和經驗。引導學生樹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氣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悅。
五、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三角形三條邊的之間的關系
難點:在探索中發現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
六、教學過程
這節課以“讓學生主動學習”為教學指導思想,為突出重,突破難點,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個環節:
(一)談話導入
1.出示一個三角形。(同學們,這是什么圖形?)
2.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強調首尾相連的封閉圖形。)
3.那你們想不想知道三角形的三條邊有什么關系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
來研究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新知
1.合作用小棒擺三角形
請同學們將我們課前準備好的四組不同長度的小棒拿出來,同桌兩個相互合作,看看哪組小棒能擺成三角形,哪組小棒擺不成三角形?
2.小組匯報
3.小組討論:
同樣是用三根小棒來擺三角形,為什么有的.能擺成,有的卻擺不成呢?觀察、比較一下這兩組實驗結論,你能發現三角形三邊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4.全班交流
(1)怎樣的三根小棒能擺成三角形呢?各小組派代表匯報一下你們組的發現。
組1:三根長度不相同的小棒能擺成三角形
組2:兩邊長度加起來大于第三條邊的長度的小棒能擺成三角形。
組3:…………
根據學生回答,舉出反例:引導學生辨析,逐步完善學生認識,達成共識: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板書)
(2)這邊的各組小棒為什么不能擺成三角形呢?(強調“任意兩邊的和”)
5.教師小結
同學們,祝賀你們探索和發現了三角形邊的關系,讓我們自豪地再說一遍這個結論。
(三)看書鞏固自己看教材第27頁的內容
(四)拓展應用
1.教科書第28頁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匯報
2.出示小明上學的路線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明上學可以怎樣走?有哪幾條路線?在這兩條路線中,走哪條路線最近?請你從數學的角度來解釋這種現象。
集中分析,總結匯報
3.課本第28頁練一練第2小題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結果
(五)課堂小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課本28頁練一練第3,4小題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課學習的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延伸,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圖形的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1.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
本單元內容的教學,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并在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如“圖形的旋轉”活動(教材第54頁),教材中展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而得到的。教學中,可以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后,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
本單元的很多練習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有操作的機會。練習中的一些問題也通過學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2.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后,可以得出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然后全班來說一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活動中去,從中發現學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給予鼓勵與肯定,為學生互相學習與交流提供條件。
3.在欣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本單元的數學欣賞內容是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輪廓畫下來,那么就會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欣賞了正方形旋轉的過程,并進行了制作。本單元把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展,可以是任意的簡單圖形。在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然后,每個學生用硬紙剪一個任意的簡單圖形,接著進行變換制作。對學生制作的圖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師就應肯定。對一些設計特別優秀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當場再演示一遍,以帶動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難點〗
1、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并說出旋轉過程。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每桌一個學具袋(基本圖形、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歡玩的風車。
請兩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請注意觀察風車是怎樣運動的?
誰來說說,在風車的運動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決旋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
出示鐘面
在數學里,我把向這個方向旋轉的方向叫做順時針方向;
逆時針方向。
手勢,比劃。
小結:在剛才的運動方式中,我們可以說,
風車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
或者風車繞中心點逆時針方向旋轉。
會說了嗎?
二、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有的是簡單的圖形通過平移、旋轉得到的。
你想知道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嗎?(想知道嗎?)
那我們今天就進一步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
那么我們選一副簡單的圖案,由易到難研究它是通過怎樣的簡單圖形,怎樣旋轉而成的,請仔細觀察。
課件展示
為了便于研究,老師還專門做了一個這樣模型把它粘貼在黑板上。
討論:
小組內相互說一說,剛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狀、大小都不變)
師:從圖形A到圖形B是如何變換的?
是如何旋轉的。(繞點O順時針方向。)
旋轉了多少度?
你是怎樣判斷它旋轉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說一說)
結合圖例,圖中畫出對應邊,標出旋轉角。測量。
這個度數叫做旋轉度數
小結出,圖B可以看作圖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
誰能完整地再說一遍。
強調三要素。
師:從圖形B到圖形C是如何變換的?
圖形A到圖形C呢?
同學們,我們可以說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180°得到圖形C;還有其他的說法嗎?(配合手勢)
逆時針方向
看到這副圖,你還能像這樣說些什么嗎?
師小結,只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度數三者都確定了,旋轉以后的位置才能確定。
三、鞏固練習:
1.轉一轉。(動手操作)
說一說這些三角形是以哪個點為中心旋轉的
四、欣賞,升華。
感受旋轉的美,數學的美。
由什么簡單圖形旋轉而成的?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上體會數的意義,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2.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數數、讀數、寫數,初步體會數序的含義.
教學重點
正確數出物體的個數.
教學難點
正確書寫數字.
教具、學具
數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一)引入
教師談話:開學這幾天,你認識了幾個新朋友?能給大家介紹介紹嗎?
1.同學之間互相介召、互相說.
2.指名回答.
教師提問:有認識一位新朋友的嗎?誰認識了兩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嗎?
這2個新朋友是誰?
教師板書: 1 2 3 4 5 (根據學生所說的板書)
(點評: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數學,是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要求.通過“介紹新朋友”的情節引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教師談話: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氣”,他也認識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氣”
請“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題圖
教師提問
1.看到這幅圖,你想說些什么?
2.他們在玩些什么玩具?請你數一數,說一說.引導學生說出圖上的物體數量.
(學生:他們在玩玩具,有5個積木、4輛汽車、3個皮球等等)
(點評:創設情境,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數數,從而感受到數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應用廣泛,
同時也激發學生數數、用數的積極性.)
二、嘗試探索.
(一)教師提問
1.你是怎樣知道這些物體的數量的?(數出來的)
2.你是怎樣數的?(一個一個的數、兩個兩個的數)
(二)指名數一數.說一說.
1.小組討論:你認為怎樣數數比較好?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體,又可以怎樣數數呢?
(三個三個的數、五個五個的數、十個十個的數……)
2.小組合作:數出鉛筆盒里文具的個數.(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請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準備怎樣做?
學生1:我準備拿2個洋娃娃請好朋友玩.
學生2: 我準備拿4輛小汽車請好朋友玩.
學生3: 我準備拿5把玩具請好朋友玩.
(點評:通過觀察實物,使學生體會數數的方法,感悟出數物體的數量時要一一對應,為數更多物體數量進行滲透.同時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進一步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對數學逐漸產生親切感.)
(三)揭示課題
教師談話:剛才同學們準備了那么多的玩具,你們真是一個好客的小主人.同時我也聽出來了,你們說出了許多數量是1 、2、3、4、5的物體.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
教師板書:玩具 (1、2、3、4、5)
(四)指導書寫.
教師談話:我們會數出數量是1、2、3、4、5的物體,這些數該怎么寫呢?誰會寫 1 ? 2怎么寫?
(指名板書)
教師提問:你們覺得他們寫的怎么樣?那么怎樣寫才能寫的又漂亮又規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師提問:看到這些字你有什么感覺?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練習怎么寫的.(生描示范字,師巡視指導.)
比較:你認為哪兒寫的比較好?還有什么不足之處?
(點評:先引導學生觀察數的寫法,有了認識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寫,這樣的過程實際上在不知不覺的演示過程當中學會了書寫.)
(五)比較數序.
1.看圖數數.
教師談話:“淘氣”和“笑笑”玩的高興及了,媽媽給他們準備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圖
教師提問: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個?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明確:1、3、5叫單數,2、4叫雙數.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還在哪見過這些數字?它們有什么用?
(點評:通過觀察實物,使學生感悟到數字之間的大小關系,同時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進一步增加學習的興趣,從而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4.數序
教師談話:2個好朋友剛吃過水果,動畫片開始了.
出示火車圖
教師提問:他們在干什么?“淘氣”說老虎在第一節,“笑笑”說熊貓排第一節,他們誰說的對?小松鼠在第幾節?大象呢?
三、總結
說說這節課你最高興的事是什么?
點評:
1.本節課,讓學生在經歷數數的過程當中,進一步體驗、感悟一些數數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力求創設各種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情境,提供學生參與學習的各種機會,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增強了應用意識,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
2.數學的學習不僅在課上、課下,也不應該局限于教師的“引”與學生的主動探索,還應該利用恰當時機進行拓展.如數數的方法,以及單數與雙數的概念,教師巧妙的設計,把他們引入課堂,通過做游戲的形式,使學生感悟、理解,同時也為今后的加減法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27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4-20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08
四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1-14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06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6-28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模板01-15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14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11
四年級人教版下冊數學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