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推薦】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米尺、軟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提問學生自己的哪個手指的寬是1厘米。
2、讓學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實際長度。
3、用學生尺量數學教科書的長和寬,并回答量的結果。
4、一名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一名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發現了什么?引出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后,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場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厘米作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板書課題:認識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并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將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一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4、量出1米長的繩子,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這根繩子有多少厘米。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學生回答后,
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并讓學生齊讀兩遍。
三、拓展運用:
1、教師出示1盤卷尺,告訴學生這是1盤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較長的距離。量跳遠的距離。
2、找一找你身邊有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1米=()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厘米
200厘米=( )米
實踐活動:試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度。
量跳遠的距離。
(指導學生:要先確定兩個點,一個是跳的起點,另一個是跳完后腳后跟所在的點(終點)。量的時候,尺子要從起點拉到終點,尺子要放平拉直,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會用若干玻璃球表示某個物品的質量。
2、經歷用選定的物品和玻璃球作單位測量物品質量的過程。
3、對測量活動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有趣的測量活動,培養初步的估計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用玻璃球做單位測量物體有多重。
教具準備:
天平、玻璃球、水果、一元硬幣、生活用品等。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師:孩子們,這是多少錢呀?一元錢能買到什么?誰來說一說?學生說......
有一天,小紅和小麗一起,每人拿著一元錢,去商店買同一種一元10個的玻璃球,售貨員給了小紅10個,給了小麗9個,售貨員這樣做對嗎?公平嗎?嗯,這樣是不對的,是不公平的。他們都應該買到相等的10玻璃球,小紅有10個,也應該給小麗10個。
為了解決這種不平等不公平的問題,我們需要有衡器作為一種衡量的標準,而這種標準就是我們要來認識的天平,天平是衡器中的一種。
二、自主探索
(一)、探索新知
1、認識天平師:孩子們,在你們的桌子上,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幾臺天平,咱們來觀察一下,你看到的天平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回答。
天平是由支架、指針和兩個托盤組成的……
2、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探究點1:用天平比較物體的輕重判斷蘋果和梨,哪個輕?哪個重?我這里有一個蘋果,和一個梨,請孩子們掂一掂,通過你的感受來說一下,哪個輕?哪個重?再來猜一猜,把他們天平的托盤上,會有什么現象?師:你觀察到了什么?
探究點2:用天平比較質量相近的物體的輕重出示質量差不多的蘋果和橙子(學生可能會說法不一)哦,我們的說法出現不同啦,讓我也來掂一掂,我感覺蘋果和橙子的質量差不多。那我們怎么才能知道到底哪個輕,哪個重呢?對,我們用天平來幫忙。
當蘋果和橙子的質量差不多時,用手掂一掂不能比較他們的輕重時,可以用天平比較質量相差很少的物品的輕重。
結論:用天平比較質量相差很少的物品的輕重。
探究點3:用天平測量質量相同的物體出示質量相同的兩個面包,我們看一看天平有什么現象發生?結論:天平是平衡的。
3、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天平,并且學會了用天平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誰能說一說,天平在什么狀態下說明兩個物品一個輕?一個重?在什么狀態下說明兩個物品同樣重?學生可能會有如下說法:
1、天平一邊下沉,一邊上翹,說明兩個物體不一樣重。
2、天平下沉時那邊的物體重,翹起來的那邊的物體輕。
3、天平平衡的時候,說明兩邊的物品同樣重。
三、學習測量
1、出示梨和玻璃球師:不用掂,不用天平,孩子能判斷了這個梨和一個玻璃球哪個重嗎?學生答:梨重。
師:估計一下一個梨和幾個玻璃球同樣重?學生可能說出生①:3個。
生②:4個。
生③:5個。
教師記下猜的數。
我們用天平進行實際測量,驗證一下。
師:我把梨放在天平左邊,在天平右邊放玻璃球。
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天平看一看天平有什么變化?學生可能說出生①:天平向左邊沉下去了。
生②:天平向梨這邊傾斜。
生③:指針偏向梨方。
師:好!現在我開始往天平右邊一個一個地放玻璃球。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天平的`變化。
教師邊放玻璃球邊數數,讓學生說天平的變化,直到天平平衡為止。
學生邊數玻璃球的個數邊觀察天平的變化可能說出:生①:天平沒有動。
生②:放玻璃球的一邊下沉了。
生③:天平平衡了。
2、討論梨和玻璃球的關系。
師:天平平衡了,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明確:一個梨和6個玻璃球同樣重。
學生可能說出:生①:說明兩邊一樣重了。
生②:說明梨和玻璃球同樣重。
生③:說明一個梨和6個玻璃球同樣重。
四、嘗試應用
1、以小組為單位下面我們就用天平實際測一測,用玻璃球測量語文和鉛筆盒,它們各有幾個玻璃球那么重?把測量結果記下來,填好表格。
2、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要給學生充分表達不同的測量過程的機會。
語文書測量的結果是一致的,鉛筆盒可能會有多種結果。
學生可能說出?……師:語文課本和鉛筆盒哪個輕,哪個重?師:通過剛才的測量,我們還可以用玻璃球做質量單位測出物品的質量。然后比輕重。
3、教師談話說明作單位的物品不一定是玻璃球,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它物品作單位。如:木球、正方體等。但要注意,作單位的物品輕重都要一樣。
五、當堂檢測
1、練一練第1題學生獨立思考后回答。
2、練一練第2題讓學生利用老師準備的物品,先估測,再實際測量,最后交流、匯報結果。
六、數學沖浪第1、2、3題七、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兩邊,翹起的那邊輕,下沉的那邊重。
2、用一種物體單位可以比較其他物體的質量。
板書設計:
用玻璃球表示物體的質量測量梨的質量1個梨的質量=(6)個玻璃球的質量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設計一個買玻璃球的事情,引出公平的問題,引出天平是衡器的一種。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準確測出平衡,在準備材料上要下足功夫。在具體的操作中,去感知1個梨和6個玻璃球同樣重。在通過天平秤語文書和鉛筆盒的過程中,感知語文書或者鉛筆盒大約和幾個玻璃球同樣重,利用記錄表的形式記錄下來,然后比較出玻璃球多的重,玻璃球少的輕。因為孩子們認知程度有限,不能過于細究。動手操作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偶爾會不聽老師講,自由操作,也屬于正常情況。所以,老師應該多在孩子中間,隨時引導。
但是,也有不足之處,最后一個知識點,作單位的物品不一定是玻璃球,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它物品作單位。如:木球、正方體等。但要注意,作單位的物品輕重都要一樣。這點沒有點到,很遺憾。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新授課
授課時間
教材分析
教材呈現了風車、旋轉、小飛機和直升飛機螺旋槳的轉動,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他們運動的共同點。
學情分析
對于旋轉,學生在生活中看過,學生并不能用數學語言進行簡單的表述,但是能夠使學生在生活經驗的的基礎上通過肢體語言表達理解旋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實例,初步感知旋轉現象,能區別平移和旋轉。
過程與方法: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旋轉的特點,拓展空間想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日常生活實際中的旋轉的現象,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知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
教學重點
掌握旋轉的特點。
教學難點
利用旋轉的特點,能正確區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教學準備
課件
教材第121頁中的學具
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效果期待與教學達成
出示學習目標:
1.通過實例,初步感知旋轉現象,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質。
2.自己動手做一做,制作出可以旋轉的陀螺,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齊讀學習目標
讓學生明確學習本堂課的學習目標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談話:上節課我們在游樂場中學移現象,那誰能說說平移的特點是什么?
今天我們繼續走進游樂場。去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
學生回答:1、平移的特點是沿著直的路線移動。
2、大小、方向都是不變的。
以學生喜歡去的游樂園引入。喚起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也讓數學課堂真正的由枯燥變得活潑起來。
二、探究新知
1.直觀演示
出示情境圖。(摩天輪、旋轉小飛機等游樂項目。)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看看畫面上運動的物體,它們是如何運動的?要用你的手勢把這些項目運動的樣子模仿出來。
2.揭示旋轉運動
出示主題圖
問:這些運動還是平移現象嗎?
師:為什么?
師:觀察這些游樂項目,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師:怎么轉的呢?
師:對,都是圍著中心轉動,
師:這是什么現象?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旋轉現象。
小結: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大小、形狀不變。方向的位置發生變化。
3.聯系生活
(1)想一想,我們生活中還有這樣的'現象嗎?
請伸出你的手,模仿一下這些旋轉運動。
(2)用你的肢體語言做旋轉現象。
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用手勢把這些項目運動的樣子模仿出來。
生答:不是平移
生:平移是物體在移動的過程中,物體的本身、方向上不發生改變。
生:都是轉動的。
生:圍著一個地方轉。
生討論交流
說生活中的旋轉現象
扇葉的轉動。
旋轉門的轉動。
鐘面上的針在轉動
生伸手一起模仿,體會旋轉現象
指名做
選取典型實例,借助手勢表示物體的運動方式,既有利于學生對旋轉的初步感知逐漸清晰化,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借助熟悉的物體的運動,可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下面學習做鋪墊
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加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鞏固練習
1.下面的現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出示圖片
2.完成教材P31頁做一做
用教材第121頁中的學具照樣子做陀螺。
學生拿出課前剪下教材P121頁的學具,小組合作,共同協作(生開始做有困難,師和生合作制作、示范),將制作好的陀螺試著玩一玩。
提問:和你想的一樣嗎?你也可以設計一個不同的陀螺,看看能轉出什么美麗的圖案?
3.生活中的旋轉現象
利用一片花瓣,通過旋轉,制作出一朵美麗的花。
指名回答
生動手設計制作,展示。
要求學生對生活中典型的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進行判斷,既加深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又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解讀、描述生活中常見現象的習慣和能力。
課堂小結
今天的課堂你感興趣嗎?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在小組內談談你最感興趣的地方。
當堂檢測
1.下列運動中,不屬于旋轉的是( )
2.寫出分針從12旋轉到下面各個位置所經過的時間。
學生作業
尋找生活中的旋轉現象
板書設計
旋轉: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為中心做圓周運動的現象。
旋轉現象:鈡面的指針、風車、螺旋槳、摩天輪……
整改與反思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85、86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自主嘗試計算經過時間的過程。
2、會計算所經過的時間。
3、使學生學會傾聽并能夠和同學進行有效交流。
4、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習慣學情分析:
學生認讀時間已經不是問題,但是計算經過的時間有一定的難度,容易出錯,所以這節課要多練習。
教學重點和難點:會計算所經過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微課導入。
1、師:同學們,又到了我們快樂學數學的時間了。今天,老師把我們的一位老朋友青請到了課堂上。走,一起去微課視頻里和它見見面吧。
(播放微課視頻。)師:看完了這段視頻,老師想問問你們的老朋友時鐘在生活中都有什么用途啊?設計意圖:用微課視頻的形式復習舊知,為學習新知做鋪墊。
2、師:聰聰也是一位會記錄時間的孩子,上個星期天,聰聰過得非常快樂,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他都做了些什么。請大家認真觀察每張照片,看看他們什么時刻干什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知道圖中聰聰在干什么。
師:你們很會描述圖片中的時刻和活動,那你能給這四幅圖排排序嗎?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理解時刻的先后順序。
二、新授。
1、師:現在大家知道了這么多關于時間的信息,如果老師想知道聰聰玩碰碰車需要多長時間,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需要知道事件的開始時刻和結束時刻。
師:那“用了多長時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從開始時刻到結束時刻經過的時間。
師:現在我們已經找出了聰聰玩碰碰車的開始時刻和結束時刻,經過的時間到底怎么求出來呢?請大家拿出學習單,根據學習指導一,自學這部分內容。
學生自主嘗試根據提示用數數法和計算法解決問題。
師巡視指導,然后請學生分享思考過程。
數數法:從開始時刻往后數時間,一直數到結束時刻,分針走過3大格,每大格表示5分,一共經過15分。
計算法:經過時間=結束時刻-開始時刻9時45分-9時30分=15分引導學生注意單位相同才能相減。
師:求出來的15分也是時刻嗎?師生共同探討時刻和時間的區別:時刻是指一天中某一特定的時間點;
時間是指從某一時刻到另一時刻的間隔。
2、師:通過自主學習,我們知道了聰聰玩碰碰車用了15分。如果老師還想知道聰聰在公園里玩了多長時間,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學生找出開始時刻和結束時刻。
師:同樣我們可以用數數法和計算法解決這個問題。先來試試數數法吧。
先讓學生嘗試數出分針走了幾大格,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
師:大部分學生沒有數出來,沒關系,老師教給大家一個小妙招:先找出一個中間時刻,把這一段時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數,再相加。我們就能容易地解決這個問題了。想不想試一試?請學生拿出學習單,根據學習指導二自學這一部分內容。
在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后,請學生分享思考過程。
數一數:從開始時間9:10數到中間時刻10:00,經過50分,在從10:00數到結束時刻10:30,經過30分,一共經過80分。
還可以從9:10數到10:10,經過60分,再從10:10數到10:30,經過20分,一共經過80分。
計算法:經過時間=結束時刻-開始時刻 10時30分-9時10分=1時20分師:為什么數數法和計算法得出的結果不一樣?是算錯了嗎?引導學生推導出80分=1時20分。
3、師:你們真聰明,老師想考考大家,如果聰聰和爸爸因為堵車9:50才進入公園,還是10:30離開,你能用計算法求出來聰聰在公園里玩了多長時間嗎?把你的想法記錄在學習單上吧。
10時30分-9時50分=40分分不夠減,要向時借1時當60分用。
小結:我們通過自學探討了計算法的兩種情況,當結束時刻里的`分夠減,直接相減;
當結束時刻里的分不夠減,向時借1時,當60分用。
3、師:同學們,通過前面的自主學習,你們肯定對時間有了一定的概念。接下來你們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估一估聰聰做下面事情需要多長時間嗎?生自由回答。
三、鞏固。
1、生自主完成練習單上習題1。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出計算過程。
2、師:請你們當時間小管家,安排一下自己的時間吧。
請學生分享自己的時間安排。
四、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貨?你有什么想對時間說的嗎?生自由回答。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下教材第48頁中的例2及相關內容,參考蘇教版和北師大版相關教材。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掌握“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對比、總結的能力。
3.培養學生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體會數學語言表達的簡潔美。
教學重點:
能正確理解和運用正確的運算順序進行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理解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準備:
課件、課堂練習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混合運算嗎?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口算。
像這樣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我們要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從左往右)
今天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周末,小軍和小紅來到了書店,瞧,它們正在買學習用品。
(一)提取信息、揭示問題
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問題:小軍買1個文件夾和3本作業本,一共用去多少錢?
(二)解決問題(1),學習含有加、乘法綜合算式的脫式計算。
1.想一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獨立列式并計算,和同桌交流想法。
3.請生板演,可能出現以下方法:
①分步計算???4×3=12(元)
12+5=22(元)
②不含括號的綜合算式
4×3+5
5+4×3
=12+5
=5+12
=17(元)
=17(元)
4.匯報交流:
①請分步計算的學生說說想法。
②重點突出:為什么要先算3本作業本的錢?買3本作業本用多少元?為什么用4×3計算?
③請列4×3+5?的學生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一次對比:兩位同學都認為要先算4×3,他們列式方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④請列5+4×3的學生說想法。
這個算式如果先算5+4,算的什么和什么的錢?再乘3呢?(結合課件演示)
所以在這道題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對比:看看這兩個綜合算式,你發現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計算時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3+5
5+4×3
=12+5
=5+12
=17(元)
=17(元)
5.
學習4×3+5和5+4×3的脫式計算。
哇,你們學會了用脫式計算幫小軍算出買學習用品的錢,真了不起!我們來看看小紅想買什么?
(三)解決問題(2),學習含有減、除法綜合算式的脫式計算。
哦,小紅可能想買鋼筆,出示問題,你能幫她解決嗎?
1.明確問題:1個訂書機比1支鋼筆貴多少元?
2.初步梳理:你覺得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些信息?
1支鋼筆的錢有直接告訴我們嗎?得動動腦筋了。
3.區分對比,明確運算順序。
小精靈為我們送來了3個同學列的算式,哪個算式能正確解決這個問題?
想一想,再和同桌說一說,對錯都要能說出理由哦。
8÷2-10
10-8÷2
10-8÷2
=4-10
=10-4
=2÷2
=6(元)
=6(元)
=1(元)
第一個算式錯在哪里呀?哦,那就是要改成10-4,10是誰的錢,解決這個問題就是用1個訂書機的錢減去1支鋼筆的錢等于多出來的錢。
小結:像這樣問誰比誰貴多少就要用較多的錢減較少的錢等于多出來的錢。
第二、三個算式對比:你們都認為第2個算式是對的,可老師看第3個算式列的不是和第2個一樣嗎?
所以減法和除法在一起要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第2個算式是怎么算的,你們看懂了嗎?我們一起把這個算式請到黑板上。
三、觀察對比,總結運算順序
1.初步梳理
一起來看一下今天認識的3位新朋友,當有乘法和加法時,我們先算?(乘法),有減法和除法時,我們先算?(除法)
2.和同級運算對比
我們把這3個新朋友請到課件上來,和前面認識的.這兩位老朋友對比一下,它們在計算時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說一說。
3.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什么加、減法。
4.提煉
綜合算式在進行脫式計算的時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
要做到一看,看什么?對,看清楚運算順序。二算,然后再進行脫式計算。
四、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下面我們就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來挑戰幾道題。
★
圈一圈:下面各題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來。
15-2×5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2×9÷3
2+9÷3
兩題中都有除法,為什么這題要先算除法,而這題要先算乘法呢?
真不錯!能把新舊知識進行區別,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辨一辨:下面的計算對嗎?對的在(
)里打√,錯的打×。
6×4-2
6+4÷2
=24
=10÷2
=22
=5
(
)
(
)
★★★算一算:用脫式計算完成下面各題。
10+8×2
18-8÷2
=
=
=
=
★★★★連一連:把算式和正確答案連起來。
4+4+4
20
4×4+4
5
4+4÷4
12
觀察這三個算式,你發現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哇!這些運算符號可真神奇呀!
再給你兩組算式,你能在○里填上合適的運算符號,使等式成立嗎?
想一想:在○里填上合適的運算符號。
①
4○4○4
=4
②
4○4○4
=3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想知道老師的收獲嗎?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
教科書第38~3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角”“邊”“頂點”“直角”的認識,熟悉比較角的大小。力求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方法實現大小的比較。
新課的導入。在比較中提示一種角比直角大,還有一種角比直角小,從而揭示出銳角和鈍角的概念。力求以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導思想。在運用板書畫一畫,學生讀一讀的方法加深對銳角和鈍角的認識、理解。
實踐練習,注重學生知識的的形成過程,從判斷推理、尋找發現、到小組合作的畫一畫、拼一拼、折一折的實踐練習,在充分展示學生個體的優勢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在合作的過程中考察學生任務、時間的合理統籌。
整個過程體現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究的樂趣。充分體現生活數學、快樂數學。
教學重點:
1、認識銳角和鈍角,并理解與直角的關系。
2、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動手折疊或正確的畫出銳角和鈍角。
3、圍繞生活,通過比賽的方式,鞏固理解銳角和鈍角。
教具準備:三角尺,紙張
學具準備:學生三角尺,紙張
教學過程:
一、引導入課,復習舊知。
1、復習內容。引導學生回憶關于角的知識。
出示角。根據圖例回答這是一個( 角 )
角是怎么組成?請你在圖上填出“邊”“頂點”“邊”
出示直角。這是一個什么?(直角)
除了這些,你還知道了哪些知識?小組討論匯報
2、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兩組:一組是移動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組是移動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組可請學生指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3、比較銳角和鈍角的大小(注意,此處不揭示出兩個角的概念,只當作兩個普通的角出現)。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較。
[設計意圖]通過對角的回憶,調動學生發揮認知能力,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開展本課的學習。
二、自主探究,導入新知的學習。
1、出示上海楊浦大橋的情境圖,請大家認真觀察,在這幅圖中,你們能找出角嗎?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憶的方式,進一步的加深對新知的認識理解。并進行板書。
①、一個是銳角,一個是鈍角。(板書“銳角”和“鈍角”)
②、說一說銳角與直角的關系。(在銳角的下方板書“比直角小”);在回憶鈍角與直角的關系。(在鈍角的下方板書“比直角大”)
③、按照學過的方法請學生分別在“銳角”和“鈍角”字樣上方板演兩個直角。
④、根據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筆在一個直角上畫出銳角,在另一個直角上畫出鈍角。以加深對銳角和鈍角的理解。
⑤、讀一讀,加深記憶。并在練習本上分別畫一個銳角和鈍角,教師巡視。
⑥、搶答。教師根據銳角和鈍角概念的不同說法進行提問。活躍課堂氣氛。
例:A、銳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更清晰地把握銳角和鈍角的本質屬性,在合作中解決問題,正是新課標倡導的全新學習方式。
三、鞏固實踐階段,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實行小組活動教學,在合作中完成。
1、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請大家用事先準備好的紙片折出一個直角。
請在大家再折出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
請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出一個銳角、一個鈍角和一個直角。
2、自由活動:找一找!
老師帶我你們去小海龜的家。瞧!小海龜的'家都是由我們學習過的圖形組成的,有銳角,鈍角,還有直角。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銳角?哪些角是鈍角?并說出原因。
3、出示兩道判斷題:(課件板演比較的方法)
A、下面圖形中哪些角是銳角? B、下面圖形中哪些角是鈍角?
②、寫有“最”的方形寶盒。
出示兩部分的內容。(課件板演)
A、用角描述圖形。如:紅領巾是有2個( )和1個( )組成的。
B、用同樣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個直角組成的。(小組自由發言,限制發言的時間為1分鐘)
4、小組合作完成三部分內容,限制時間。關注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任務、時間的合理統籌。
A、拼一拼。把小組內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銳角和大小不等的鈍角。
B、畫一畫。以固定點為頂點分別畫一個銳角和鈍角,
C、折一折。用紙張折出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鞏固強化,使學生能比較牢固地建立對銳角和鈍角的理解,同時感受角的分類以及三種角之之間的變化聯系。
四、總結,深化階段。
①、小組內講解什么樣的角是銳角?什么樣角是鈍角?
②、體會,在我們做早操時,經常有兩臂的運動,想一想,兩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時是銳角,什么程度時是鈍角,什么時候又是直角。
五、課堂練習作業p39第1、2、3題,小組校對
教后反思: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第一單元
教學內容:課本第1頁~第15頁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 教學課時:7
第一課時:分蘋果1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重點難點: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
教學過程:
一、 問題引入
顯示20個蘋果畫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每盤放5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
二、探索新知
1. 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1)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
(2) 接著進行全班集體交流。學生可能有很多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如: a. 通過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得出結論:可以放4盤;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盤。
(3) 同桌同學合作用20個圓片擺一擺,驗證推算結果是否正確,教師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學生擺放的圓片圖,進一步進行驗證、交流。
(4) 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
教師指出:20÷5=4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邊寫邊說明:
橫式:20÷5=4
豎式:4
討論:結合剛才分蘋果的情況,在小組內討論一下,豎式中的各個數表示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根據學生口答板書:
4……商:“4”表示分4盤。
除數…… 5丿2 0……被除數:“20”表示有20個蘋果。
“5”表示每盤2 0……商和除數的乘積:“20”表示需20個蘋果。
放5個蘋果。 0……余數:“0”表示20個蘋果全部放完,沒有剩余。 說明:“丿 ”表示橫式中的“?”。
(5) 練習:第2頁 “試一試”的四道小題。
學生獨立練習完畢,指名學生板書,進行集體訂正
第二課時2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2.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
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
一、體會平均分后有時會出現余數。
(1)20個蘋果畫面。
(2)組織小組討論:有20個蘋果,如果每盤放6個呢?
請每個同學用代表蘋果的圓片實際分一分,再小組內討論怎樣列出算式,用豎式怎樣表示。
(3)進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引導學生探究豎式各數表示的意思及單位名稱的寫法,并進一步認識余數。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0÷6=3(盤)……2(個)
答:可以放3盤,還剩2個。
引導學生認識豎式中:“20”表示把20個蘋果拿去分,“6”表示每盤放6個,“3”表示放了3盤(強調單位“盤”),“18”表示3盤共18個(6×3=18)。“2”表示放了3盤后還剩下2個(強調單位:“個”),說明“2”是這個豎式的余數,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
2體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1)先由學生操作(用圓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豎式,獨立解答“課本第3題試一試中的第(1)題”。
(2)學生討論:淘氣的列式對不對,為什么?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認識“6還可以接著分”,正確的式子應是笑笑做的。
(3)討論:根據剛才這道習題,你發現什么?
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4) 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
指名板書,全班齊練。練習完,比較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數要比除數小。
二、鞏固練習:第3頁“練一練”第1、2題。
三、總結
(除法豎式的寫法,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四、反思:
第三課時 3
教學內容:“分草莓”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再探索、練習中激烈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引導學生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練習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再探索、發現中體驗乘法的喜悅。
3.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1.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程度。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提問:在有余數除法里,余數和處世有什么關系?
2. 練一練:10÷5 16÷518÷5 20÷5 33÷5
全班齊練,指名板演。訂正后讓學生對5小題進行分類:有余數的算式,沒有余數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 探究試商方法。
(1) 課件顯示P4“分草莓”的畫面,讓學生理解題意。
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里,每個盤子里可以放幾個?還剩幾個?
(2) 列算式:55÷8
(3) 讓學生估算每盤大約放幾個。
(4) 小組討論:怎么判斷估計得對不對。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嗎?
如果商是5,則會出現余數比除數大的情況,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數。
(5) 討論:怎樣估計兩數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但又要比被除數小。
(6)
計算有余數除法的四個步驟:一商,二乘,三減,四比。
2. 填空:P4“試一試”。(訂正時可以讓學生口述思路過程。)
三、鞏固練習: P5“練一練”的第1 ~ 5題。
四、總結
五、反思:
第四課時 4
教學內容:“租船”
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3.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運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問題,練習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最大能填幾?(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2.列豎式計算(全班齊練,三人板練,集體訂正)
48÷5= 36÷6= 53÷7=
3.提問:你認為試商時要注意什么?
二、 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 尋找信息:每條船每時3元、每條船限乘4人
2. 提出問題:至少要租幾條船?
3. 解決問題。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交流時圍繞:你時怎樣想的,如何列式,怎樣回答問題。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21÷4=5(條)……1(人)
至少要租6條船。
你認為怎樣分配合理?請用小棒擺一擺,擺出你的分配方案。(讓學生各抒己見) 學生可能出現如下方案:
(1) 其中5條船,每條船4人,還有一條1人。4×5+1=21。
(2) 其中4條船,每條船4人;另外兩條船,一條2人,一條3人。4×4+5=21。
(3) 其中3條船,每條船4人;另外3條船,每條船3人。3×4+9=21。
4.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應用了有余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簡單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我們要結合實際來思考,如上面租船的問題……至于這6條船怎樣分配更合理,我們要動腦想一想,但分配時不能違反“限乘4人“這個規定。
強調:我們在各項活動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違反安全規定的事。
5.練習:P6“試一試”
先默讀題目,獨立思考條件和問題。后指名回答。
條件:每時租金3元。問題:10元錢最多劃幾時?
先小組討論怎樣列式,并完成在練習本上。
10÷3=3(時)……1(元)
答:10元錢最多劃3時。
提問:上面的橫式中1元表示什么?為什么不能劃4時?
三、 鞏固練習: P7“練一練”的第1 ~ 4題。
1.要求學生回答解題思路,為什么要5壺茶而不是4壺茶。
4.要求學生回答解題思路,為什么至少要8張桌子?7張桌子夠嗎?
四、 總結
第五課時 5
教學目標:1.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3.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運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問題,練習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最大能填幾?(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2.列豎式計算(全班齊練,三人板練,集體訂正)
48÷5= 36÷6= 53÷7=
3.提問:你認為試商時要注意什么?
二、 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 尋找信息:每條船每時3元、每條船限乘4人
2. 提出問題:至少要租幾條船?
3. 解決問題。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交流時圍繞:你時怎樣想的,如何列式,怎樣回答問題。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21÷4=5(條)……1(人)
至少要租6條船。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教材解讀:
首先是對表內除法(一)單元除法意義的鞏固,其次是為三年級學習“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做好知識儲備。著重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表內乘除法的計算技能解訣一些簡單和稍復雜的涉及乘、除運算的實際問題。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較弱,解決問題能力欠缺,對應用題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主要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體驗,玩中創造。在游戲中讓學生理解教材中比較抽象的內容,同時將所學課本知識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學中,應注重營造愉悅、歡快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活動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行有效的學習,保持他們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理解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一個數里有幾個幾的用除法計算的實際問題是本單元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學中,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通過例題和相關的練習,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求平均分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能正確運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
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遷移類推、歸納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與態度:
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根據除法算式想出合適的口訣)。
教學過程:
一、讀兒歌,導入新課
1、教師課件出示兒歌“小矮人兒歌”
小矮人兒歌
1個小矮人1張床,7個小矮人(7)張床。
1個小矮人2只耳,7個小矮人( )只耳。
1個小矮人3雙鞋,7個小矮人( )雙鞋。
1個小矮人4件衣,7個小矮人( )件衣。
1個小矮人5條褲,7個小矮人( )條褲。
1個小矮人6本書,7個小矮人( )本書。
1個小矮人7支筆,7個小矮人( )支筆。
教師讀唱兒歌第一句(邊拍手邊讀唱)。
學生開火車形式邊填邊讀唱。
2、教師課件出示兒歌“螃蟹之歌”
螃蟹之歌
1只螃蟹8條腿,
2只螃蟹(16)條腿;
3只螃蟹( )條腿,
( )只螃蟹32條腿;
( )只螃蟹40條腿,
6只螃蟹( )條腿;
7只螃蟹( )條腿,
( )只螃蟹56條腿。
學生齊唱“螃蟹之歌”。
教師提問:小矮人兒歌和螃蟹之歌所用幾的乘法口訣?
學生回答:小矮人兒歌所用的是7的乘法口訣,螃蟹之歌所用的8的乘法口訣。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板題課題: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1、教師談話:自己喜歡的節日,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說自己喜歡的節日,并說明理由。
師:同學們,六月一日是什么節日?
生:“六一”兒童節。
師:瞧,二(1)班的同學為準備這個節日正忙著呢?(課件出示P48情境圖)教師播放“慶祝六一”之歌。
2、探究體驗:
師::請你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三個小組的同學分別在干什么?
生:他們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還有的在準備愛心氣球。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現在,就讓我們走近這幾個小組,看他們準備得怎么樣了!
3、教學例1:課件出示:做彩旗
(1)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課件出示)
(2)根據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平均每行掛幾面?)
(3)讀題,誰來解決這個問題?(指名獨立解答)(引導學生列式并板書:56÷8=7
(4)商7,你是怎么想出來的?(因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為什么會想到用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求它的商呢?引導得出:要知道56÷8等于幾,就要想到幾乘8等于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數?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結:當你選擇了正確的乘法口訣后,觀察除法算式中缺幾,那么商就是幾。
齊說算理。
(5)如果掛成7行呢?該怎么計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
你是怎樣想的?(因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觀察這兩道算式,你發現了什么?(它們的被除數相同,但除數和商的位置交換了。并且它們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訣求商。)
4、嘗試練習:我們再來看看第二、三組小朋友完成的情況
從第二組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小朋友做了49顆星星,分給了7個小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①平均每組做了幾顆?)
(2)從第三組中,你又能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問題?(第三組小朋友帶來了28個汽球,每7個擺成一行)(②可以擺成幾行)
選擇你喜歡的問題進行解答。(生練習)
(4)交流匯報:你解決了幾號問題?
生:(49÷7=7)你是怎么想出來的?再(男生齊說算理)
生:(28÷7=4)怎么算的?再(女生齊說算理)
歸納小結求商的方法:在計算除法時,可用什么方法求商?(“想乘法,口訣缺幾商是幾”)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夠熟記口訣,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你有信心能又快又對的求商了嗎?
三、實踐應用
1、算一算:
48÷8想:()八四十八
42÷7
想:
35÷7
想:
40÷8
想:
學生上練習本獨立完成后訂正。
2、做一做:
反饋:
a、指名匯報答案,全班訂正。
b、觀察每組式題,你有什么發現?(乘法里的積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數;乘法里的兩個因數,一個是除法里的商,另一個是除法里的除數。)
c、小結發現:所以根據一個乘法算式,能求出兩個除法算式的商,除法和乘法關系密切,它是乘法的逆運算。
其實,森林里的動物寶寶們也喜歡過六一呢,現在就有幾只動物寶寶正積極準備呢,不過遇到了一些困難,想請大家幫幫忙?行嗎?
3、“小鳥回家”的游戲
師:瞧,小鳥正在練習回家的節目呢,你算對了,就能讓小鳥高高興興地回家喲!
學生搶答,并說說是怎樣求出商的。最后一題全班用手勢選擇后再訂正。
4、“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戲
師:大家齊了協力讓小鳥高高興興地回家,小白兔可急壞了:原來小白兔想采蘑菇過節,可是河太寬了,需要踩著樹葉過河,可是樹葉上有除法算式,算對了才能過,小白兔卻沒學過除法,你愿意幫他嗎?(P50頁第1題)
讓學生扮演小白兔說答案,教師和其他同學一起訂正。
5、“拔河比賽”的比賽。
師:看到同學們如此厲害,讓我們一起參加拔河比賽吧!
四、全課總結:
師:談談今天我們收獲了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多位數的筆算,能夠熟練運用口算、豎式筆算進行計算,會估計物體數目。
能力目標:在復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感、估計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復習重點
豎式筆算、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復習難點
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多位數加減法
1、口算加減法
把整百整十數看成整整百數和整十數的和,然后相加減。
1、計算的方法
(1)豎式計算
加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減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當十。
(2)加法:減法驗算,或調換兩個加數的位置
減法:被減數-差=減數,差+減數=被減數
2、計算時,需要注意哪些?
(三)基礎練習
填空題?
1、筆算加減法時,要注意相同數位要( )。
2、甲數是700,乙數是125,這兩個數的和是( ),差是( ) 。
3、的三位數與的兩位數的和是( ),差是( )。
數學書93頁第9題(6道計時計算)?
數學書第93頁第10題(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四)拓展練習
1、罐頭:每盒5元餅干:每包4元面包:每袋6元
(1)買6包餅干和1盒魚罐頭,一共需要多少元?
(2)小明帶了20元錢,買了2袋面包,還剩多少錢?
2、水果店原來有123千克蘋果,又運來589千克,現在有多少千克蘋果?
3、火車上有乘客803人,到了一站后,下車320人,上車412人,火車上還有乘客多少人?
4、圖書館有故事書345本,科技書比故事書少112本,科技書有多少本?故事書和科技書一共有多少本?
(五)提高練習
1、紅紅的奶奶今年的`歲數是最小的三位數減去最小的兩位數,再減去一個的一位數,你知道紅紅奶奶今年多少歲嗎?
2、小明做了一道加法題時,把個位上的1看成7,把十位上的6錯看成9,結果和是75,那么正確的答案應是多少?
3、兒子今年6歲,媽媽今年30歲,再過5年,媽媽比兒子大多少歲?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25頁8題——26頁14題
教學目的:
1、進一步掌握三、四位數大小的比較、估算等,使學生逐步形成萬以內數的概念,掌握有關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發展數感,第四冊認數復習。
2、初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并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喜歡數學的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
鞏固三位數大小的比較、估算。
教學難點:
感悟數與數之間的聯系
教具準備:
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0——9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修改意見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通過尋找規律,發展學生數感采取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及獨立思考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通過師生互動,結合游戲情景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充分感覺生活離不開數學。聯系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身體能力和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 激趣導入
明明發現0——9這些數字有很多的樂趣和知識,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樂趣,你有興趣嗎?
明明乘坐火車,他發現列車車廂的編號很奇特,和平時的車廂編號不一樣。媒體演示25頁8題。
919
828
737
646
你能填上其他車廂的編號嗎?
1) 小組討論 找到規律
2) 全班交流匯報 (百位、個位分別為9 、8、7、6,十位1、2、3、4, 所以其它車廂的編號應該為:555、464,373)
3) 獨立解答 第二列火車的編號問題
4) 小組交流匯報 判斷正誤
二、應用拓展 25頁9題
1,試一試:
明明用0、1、2、3、4、5、6、7、8、9、中隨意取出三張卡片為一組,可以組成三位數,如:4、8、5 可以組成845、854 、548、584等等,小學數學教案《第四冊認數復習》。 你試試看,看誰組的多。
什么情況不能組成三位數?為什么?
1) 可以組成那些三位數?讀出來
2) 同桌倆人的比一比,誰的.大?為什么?說出理由
3) 百位不同,怎么比?百位相同怎么比?
2,看誰最接近 26頁10題
老師報數,請你用卡片擺出來 每組2個數
398、497、306、402、482、395、404、313、400
1)讀數。
2)你認為那些數和400最接近?
4) 請拿400卡片的同學來到講臺。誰接近400青走到前面來,說出理由。互相交流。
3,請你當裁判 26頁11題
明明發現運動場上也有數字。請同學們看田徑場上的運動健兒們的編號
1) 你認為他們的比賽結果是怎樣的?
2) 按照編號排出名次。
3) 你能把他們的編號從大到小寫下來嗎?試試看
4) 匯報交流
4,請你來當家 26頁12題 生活中更離不開數學。明明家的電飯煲295元。媽媽說微波爐比電飯煲貴得多
1) 貴得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認為微波爐可能是多少錢?
3) 300元夠嗎?為什么?說出理由
三、鞏固深化
1,請你做評委 媒體演示13題
討論:
1)誰家的書多?誰家第二?誰家的書最少?
2)明明家的書與其他三家比,可以怎么說?
2,看誰最聰明 26頁14題
老師知道有一位同學家的書是212本,你知道是誰家嗎?
1)如果我要在計數器上表示212,該怎樣表示?
2)要用幾顆珠?為什么?
3)你能用計數器表示其他的三位數嗎?
同桌交流
四 、總結評價
同學們今天和小明一起探索了數字的奧妙,你有收獲嗎?你學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板書設計:
數字樂園
多些 少一些 多的多 少的多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能用所學額統計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體會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體會統計的必要性,經歷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
4、培養學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進行簡單的統計
難點:根據統計數據解決簡單問題
二、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嗎?你知道還有誰和你一天過生日嗎?你想知道那個月份過生日的人最多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統計我們班同學的生日情況。
2、實踐操作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統計的知識,不僅知道了怎樣收集數據,還學習了很多統計的方法,下面請你在的小組討論交流,怎樣統計同學們的'生日情況。
(1)小組交流
先收集同學們的生日數據,(同學們可以用寫字條的方式,由小組長收集交給老師,也可以組長舉手統計……)
再整理數據(舉手統計,畫正字統計,畫其他符號統計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匯報自己的想法
師: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想法,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個月的表格貼到黑板上。
全班同學生日情況統計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貼一貼
說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組長處取彩色小圓片,并貼到表格中對應的位置
(3) 整理數據
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數據,在小組內交流,最后匯報結果
(4)說一說
根據數據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小熊文具店(書96頁1題)
2、汽車的快慢(書96頁第2題),根據統計表回答問題
3、喜歡的動物。(書96頁第3題)能夠準確寫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4、下面是丁丁小組14名同學喜歡看的漫畫書統計情況
西游記熊出沒喜洋洋和灰太狼
3人5人( )人
(1)補充完表格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歡看( )的人最多,喜歡看( )的人最少
(3)買一本《熊出沒》9:00元,買6本需要( )元。
(4)買一本《西游記》要18元,買一本《喜洋洋和灰太狼》要9元,買一本《熊出沒》9:00元,丁丁帶了40元去買這三本漫畫書各一本,他的錢夠嗎?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用盤秤測量西瓜和蘋果的情境圖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然后通過稱食鹽和雞蛋等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關注學生的親身體驗。
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購物時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結合二年級學生喜歡參與活動的特點,設計活動讓學生看一看、試一試,讓學生在體驗中形成個性化的對千克和克的獨特感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會選擇適當的單位表示常見物品的質量,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過程與方法目標:結合具體事物經歷感受并能準確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估計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感知1克與1千克有多重。
2、培養學生估計物體質量的方法和能力。
教學方法:
實踐感悟、討論。
教學準備:
課件,兩種盤秤(單位分別為:千克、克),雞蛋和水果糖各1千克,兩袋食鹽,1角硬幣若干枚。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觀察討論,導入新課。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去或陪家長去買東西的'經歷,然后啟發學生聯想到我們常用的稱物體質量的秤。
教師多媒體課件出示臺秤、電子秤、磅秤等,學生回答自己是否熟悉?而后,教師現場出示兩種臺秤,教師啟發,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兩種臺秤的不同之處,鼓勵學生發現質量的兩個單位:克與千克,提示克與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教師板書)并指出,“同學們的觀察非常認真,發現了不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有信心嗎?”(5分鐘)
(設計意圖:以談話方式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以直觀觀察方式讓學生參與,體會學習樂趣。)
二、自主探索,反饋交流,掌握新知。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本39頁稱西瓜和蘋果的兩幅圖,學生回答哪個重?哪個輕?各重多少?教師質疑,3小于200,但西瓜卻比蘋果重,為什么?學生體會主要是單位不同。
教師展示魔術包,出示幾塊糖果,放到以千克為單位的稱上,學生注意觀察指針,不怎么動?說明什么?啟發學生了解糖很輕,把一袋掛面放到臺秤上,指針動了,說明這袋掛面很重,有多重呢?學生觀察回答,再通過包裝袋上的標注,了解這袋掛面重1千克。
接著,同樣方法稱兩袋鹽,教師再從魔術包拿出糖一直添加到1千克為止,讓同學們讀出1千克,再把糖放到以克為單位的臺秤上,得出1千克等于1000克。教師提問:“1000克和1千克有什么關系呢?”領讀一遍,語調放慢,突出單位的不同,并板書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師指出,1枚1角的硬幣大約重1克,下面每個同學來掂一掂,感受下1克有多重。學生自由說一說生活中重約1克的物品(一粒紐扣、1粒花生豆……)。(10分鐘)
(設計意圖:教師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步步設疑,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提升學習能力。)
三、鞏固拓展,提升發展。
活動一:教師通過設置問題,激發學生興趣:拿出1個雞蛋和15個雞蛋,學生討論,1個雞蛋多重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好?15個雞蛋呢?然后,請同學們先掂一掂,感覺一個雞蛋有多重,再估計它大約是多少克?再稱稱看是多少克。教師追問,那1千克估計有多少個雞蛋呢?你是怎樣想的?(師生交流),教師稱出1千克雞蛋,和大家一起數一數。
活動二:由學生秤出1千克水果糖,掂一掂有多重,估計一下有多少塊?再一起數一數,是否和估計的一樣。(10分鐘)
(設計意圖:教師和學生平等交流,突出學生主體,培養學生估計意識。)
四、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學生自己完成,然后找同學回答。
2、練一練第2題。
小組內交流,然后教師驗證。
3、練一練第3題。
同桌交流討論,選合適的質量單位填空。重點交流填寫理由。(10分鐘)
五、歸納總結。
教師啟發,由同學們歸納出所學的知識。(5分鐘)
六、板書設計。
認識克和千克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1千克=1000克1kg=1000g測量較輕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克”做單位。
測量較重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千克”做單位。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熊購物”的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書寫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3.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進行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4.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書寫規范,計算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法:
交流研討、師生探究。
學法:
小組合作、交流研討、師生探究。
教學重點:
掌握先乘法,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方法。
教具準備:
主題圖
教學過程:
(事先出示課題和主題圖)
一、創設情境獲取信息
師:“春天來了,小朋友們喜歡去郊游嗎?小動物們呀和你們一樣,也非常喜歡去郊游!今天,小熊哥倆商量好了要去大龍潭。你們瞧!它們正在超市的食品專柜前,準備購買香甜可口的食品呢。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幅圖,說說圖上有哪些數學信息呢?”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乘加混合算式的運算順序,學習脫式的書寫方法。
1、猜想小熊胖胖的購買方案。
師:“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一下子就從圖上發現了這么多的信息,那么你們能不能猜一猜小熊胖胖想買些什么東西呀?誰來猜?誰再來猜猜?恩,這些購物方案都很不錯!但只有__猜中了小熊的心思,小熊胖胖呀,就是想買4個面包和1瓶飲料。”(貼示:我要買4個面包和1瓶飲料。)
2、解決問題,交流算法。
師:“那么,你們能不能根據有關的信息,幫小熊胖胖算出買4個面包和1瓶飲料,一共該付多少錢呢?(板書:該付多少錢?)請小朋友們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找到需要的算法,請學生板演。)算完的同學可以在小組里交流各自的算法。”
3、聯系主題圖理解算式的含義及運算順序。
師:“咱們來看黑板上的同學列的算式,先看這一種分步的列式方法,誰能看出,他是怎么想的?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這種列式方法(口算綜合)是__做的,請你告訴老師,你是怎么想的?先算出什么?(a.若學生先畫橫線則問:你畫的這一橫線表示什么?b.若學生沒有畫橫線則說:老師給你畫上橫線表示你是先算這一步的。)(師畫橫線)再算什么?”
4、探究分步式與綜合式的關系,介紹脫式的書寫方法。
師:“咱們再看看,這種算式實際上是把這兩個分步式怎么樣了?哎!是把這兩個分步的算式合并成一個綜合算式了。可是老師發現一個問題:在分步式當中有一個得數12,而這個綜合式當中有沒有12?咦!12哪去了?哦!被3x4代替了。在口算3x4+6時,得在腦子里記住3x4的積是12,才能算出得數是18,容易出錯還不方便檢查。所以,為了讓大家清楚地看到運算順序和計算過程,便于檢查,聰明的數學家發明了脫式。在我們數學書12頁上就有3x4+6的脫式寫法,請大家先找到小淘氣的這種算法,然后動筆幫小淘氣填寫空格,填完后仔細觀察,書上脫式的書寫與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對!計算的時候不是把等號寫在算式的右邊,(擦掉板書:=18(元))而是另起一行,在比第一個數字3出一格的位置上寫等號,(板書)先算哪一步,就要把得數寫到這一步的下面。沒有參加運算的數字和運算符號要位置不變地照抄下來,然后再另起一行算第二步12+6=18。計算結果有單位的別忘了寫單位,該答的時候要答。”(全班齊答。)
5、分析“乘在前,加在后”的算式與“加在前,乘在后”的算式的異同,體會運算順序的重要性。
①若學生板書出6+3x4=18(元)則直接問。②若學生沒有這種板書,則讓學生通過看書學到這種算法。
師:“6+3x4與3x4+6一樣嗎?觀察看看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呢?”
師:“你們想想6+3x4,能不能先算6+3的和再去x4?為什么呢?所以說,計算時,先確定運算順序很重要,運算順序錯了就會造成嚴重錯誤。
6、學生試用脫式計算6+3x4。
a.指名板演,其余學生觀察。
b.引導學生評價:提建議或談談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在用脫式計算時注意了什么問題?
7、總結算式名稱和運算順序。
師:“同學們再次觀察6+3x4與3x4+6這兩個綜合算式,a.先觀察它們的運算符號,你發現了什么?像這樣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們就把它叫做乘加混合算式。b.再觀察他們的運算順序,你又發現了什么?正像同學們所說的那樣,在計算乘加混合算式時,我們就是按照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板書:先乘后加)的順序進行計算的。”
8、學生舉例乘加混合算式,說出運算順序。
(二)探索乘減混合算式的運算順序,熟悉脫式的書寫方法。
1.引出問題。
師:“剛才我們發現小熊胖胖最喜歡吃面包和飲料,而小熊樂樂呢?它呀!想了老半天,最后還是決定拿20元去買3包餅干,(板書:買3包餅干,)請你們幫它估計一下20元錢買3包餅干夠嗎?還會剩錢嗎?你能不能算出售貨員應找回多少錢呢?(板書:應找回多少元?)”
2.解決問題,交流匯報。
師:“請小朋友們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的想法、算式以及發現。”(教師巡視,請學生板演。)
師:“20-4x3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計算時應該先算什么,(師畫橫線)再算什么?能不能先算20-4?為什么?”
師:“20-3x4與6+3x4在運算符號上有什么不同?那么同學們能不能猜一猜,像20-3x4這樣的算式叫做什么算式啊?像這樣有乘法,又有減法的混合算式,就叫做乘減混合運算。在計算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先算什么法?后算什么法?(板書:先乘后減)”
3、學生舉例乘加混合算式,說出運算順序。
三、拓展練習
1.第13頁‘試一試’第2題
師:“其實啊,小熊是一個讒嘴的家伙,它想買的.東西呀,可遠遠不止3包餅干,下面,大家看這些算式(板書第13頁‘試一試’第2題的3個算式,學生逐一回答。),結合小熊購物圖想一想,小熊還要買的東西是什么?”
2.“猜心思”游戲。
師:“看來同學們都挺了解小熊的,都猜出了小熊的想法。下面呀,我們要做一個游戲。游戲是這樣的,請每個同學根據小熊購物圖,寫一個綜合算式,然后請你的同桌根據你寫的算式,結合小熊購物圖,猜一猜你想買什么?”
師:“告訴老師,同桌猜出你的心思了嗎?有的同學猜出來了,有的同學沒猜出來的,那么沒猜出來的請把你的算式說出來,讓我們一起來幫你猜猜吧!(教師把算式板書出來),請注意觀察。誰能猜出__想買什么?__你說她猜得對不對?把你的心思再告訴大家一次吧。還有的同學,同桌沒有猜出你的想法,課后咱們繼續練習,好嗎?”
四、回顧反思,梳理總結。
1、師:“這節課啊,咱們幫助小熊解決了那么多的問題,看!小熊正在高興地向你致謝呢!”
2、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你一定有很多收獲吧?誰愿意把你的收獲跟大家說一說?你能不能告訴大家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要先乘后加?什么樣的情況下要先乘后減呢?”
3、師:“看來呀,咱們今天的收獲還真不少!小熊出來了那么久,它也該回家了,在臨走之前,它還有一句話要提醒大家。請注意聽喲!‘小朋友,今后在計算乘加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乘后加,在進行乘減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乘后減。’記住了嗎?”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冊數:二年級下冊
教師姓名:
任教班級:
二年級數學教學進度
教學計劃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據收集整理、表內除法、圖形的運動、混合運算、有余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數學廣角——推理、總復習等。
三、教學目標
1、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3、認識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剪一剪等。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5、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
6、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在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體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實際意義及1千克=1000克。
7、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
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四、情感態度
1、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創新精神。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3、通過觀察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4、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學好數學家的信心。5、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6、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經歷與他人交流活動,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教學措施
1、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看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有的內容,都不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不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思考過程。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6、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計數據的記錄方法,并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了解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進而養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根據統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生活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的校服、講故事比賽、春游的人數情況統計等,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對統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并回答問題。
數學思考:了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問題解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旋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轉這中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2、通過學生的操做體會旋轉,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重點難點:
感知旋轉
教學過程:
一、體會感受
1、觀察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
2、請同學們用手比劃一下它們是怎么動的。
3、舉生活中有沒有象這樣子的一些運動呢,請呢舉例子說明。
象這樣的一類的現象我們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屬于旋轉。
二、感受旋轉的方向。
1、展示兩類按照不同方向旋轉的物體,讓學生進行分類。
2、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分。
3、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秒針是怎么樣旋轉的。
4、給旋轉按不同的旋轉方向起個名字。
小結:象這樣一類跟秒針一樣從左往右轉動的`叫作順時針轉動,而跟它相反的轉動叫逆時針旋轉。
三、動手做一做
1、完成43頁第三題。
2、自己表演一個旋轉。讓你手里的東西旋轉起來。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轉動。
4、動手完成課本42頁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轉美,創造旋轉美
1、出示紫荊花圖,讓學生想想它是怎么樣被創造出來的?
2、用旋轉創造出美麗的圖案。
全課總結
同樣注重口語的表達,有的學生說電扇是旋轉現象,還有的學生說水龍頭是旋轉現象,必須糾正:電扇扇葉轉動是平移現象,打開或關閉水龍頭時是旋轉現象。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31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4-08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6-21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9-08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9-21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21
關于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9-30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09-16
二年級人教版下冊數學教案07-13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