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1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景里提出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發展探究、思考的.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
教學重點: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
教學難點:
理解十幾減9的退位計算方法。
教學資源:
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講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掛圖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來了,它對小猴子說:我買9個。你們能看圖提出哪些要解決的問題呢?
學生互相說圖意。
全班交流,提出:還剩多少個的問題。
應怎樣計算呢?
根據回答板書:13-9=□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實物操作。
講述:假如用小棒來表示,你應該怎樣擺、怎樣算?(學生擺學具)
2、請大家先獨立思考,再四人一組互相討論:13個怎樣減去9個?
3、小組匯報:你是怎樣算的?
4、結合學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9、20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擺一擺、折一折、搭一搭、畫一畫、拼一拼等實踐活動,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4種平面圖形的認識,感受圖形間的聯系。
2、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特征,豐富識別圖形的經驗,發展初步的比較、推理能力。
3、通過操作、實踐等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樹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主動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能夠主動尋求靈活多樣的操作方法
教學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紙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談話:我們已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誰能說一說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它們,上一節練習課。
二、練習
1、擺一擺(練習四1)
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些圖形,能不能擺出一些圖形呢?請大家拿出6根小棒擺出題中的圖形。
操作后交流。
2、折一折(練習四2)
要求學生沿著圖中的虛線折一折,說說折出了什么圖形?展開,說一說折出的圖形哪些是你認識的?
3、畫一畫(練習四3)
要求學生在方格紙中畫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4、折一折(練習四4、5)
(1)、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折成兩個的三角形嗎?
先讓學生獨自折一折,集體交流,反饋。
(2)、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一個正方形嗎?
先讓學生獨自折一折,請學生扮演,交流,反饋。
三、找規律
照樣子接著滑下去(練習四6)
學生觀察圖形排列規律,自己試著畫一畫。
小結:在這些動手實踐中你對學過的圖形有了哪些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
四、啟發思維,隱身拓展
1、完成思考題
讓學生看圖,明確沒副圖下面的填寫要求。
引導學生數一數,結合交流適當指導。
2、組織“動手做”
讓學生說說課本上用學過的圖形拼成的格式什么圖案。
引導:你能拼成怎樣美麗的圖案?在小組里試一試,互相交流。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3
教學目標:
1、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來描述兩100以內的數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2、在數量比較和說明數量大小差異程度的過程中,獲得數的大小差異程度的實際體驗,發展估計意識和初步的推理、判斷能力。
3、通過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提高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來描述兩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把握數量大小差異的不同程度
教學準備:
例題情景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喚醒經驗。
1、展示例題:小猴和小貓比賽折五星。小猴說:“我做了34個。”小貓說:“我做了38個。”
提問:聽了對話,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組交流后匯報。
可能出現:38>34,34<38;小貓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貓少。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引導:小貓比小猴做的多得多嗎?
學生可能用口語表達:小貓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貓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提問: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小組交流匯報。(小猴比小貓做得少一些)
提問:還可以怎樣比?
得出:小貓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小狗做的比小貓少得多。
2、小結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不但需要比較兩三個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數量相差的程度時,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這些詞來描述。
三、綜合運用,培養數感
1、“想想做做”第1題。
看圖,問:“少得多”是什么意思?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在班內交流。說說選擇的理由。
2、“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在果園里,小熊說:“蘋果有40個。”小兔說:“梨的個數比蘋果少得多。”
提問:梨可能有多少個?
出示:小芳:我拍了50下。我拍的比你少一些。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先獨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匯報。
3、“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理解題意,小組交流,匯報。
4、“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認為合適的答案下面畫“∨”。做后匯報,并說明思考的過程。
5、“想想做做”第5題。
右邊的書大約有多少本?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思考過程。
6、“想想做做”第6題
講述:小貓和小兔用今天學習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這些詞在玩比數大小的游戲,你們想不想玩?
展示:小猴拿數字卡片50,小貓拿數字卡片45。
提問:猜一猜小貓和小猴分別會說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別扮演小貓和小猴互相說。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
多(少)一些、多(少)得多
34比38少一些38比10多得多
38比34多一些10比38少得多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
2、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重點:
初步正確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特別注意過九的'數。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教具準備:
計數器、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數位表: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個、十、)對!
“那么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11?”(指名回答,說一說數位表示的意思)
(二)導入:
“剛才表示的數都是20以內的數,如果是20以上的數又應該怎樣表示呢?誰知道24這樣用計數器表示?”
說一說數的組成。
(學生討論,教師指名回答)
寫作:24讀作:二十四)
(三)新課:
1、想一想應該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個十和2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上撥4,在個位上撥2。
寫作:42讀作:四十二
2、(1)教師撥珠子:十位4顆,個位3顆
“請問珠子表示的數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書:寫作:43
全班齊讀“十位是4,個位是3,所以讀作四十三”
讀作:四十三
3、練習鞏固:
(1)接撥珠子,分別用指名答、開火車答、全班齊答等方式。過九的數:39,49,59,69,79,89,99、
(2)教師讀數,學生聽數并動手寫數,再全班對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說數,另一個人在聽寫本上寫數,要求寫數和讀數都要寫出來。每人說3個數。
(4)鞏固練習
1、個位是7,十位是4,這個數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個兩位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這個數是()。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讀數和寫數。(板書:讀數、寫數)其實方法和20以內數的讀寫都是一樣的。不知道小朋友們是否都熟練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寫呢?好我們現在來做練習。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5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學會簡單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類
出示例1
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樣分類呢?
揭示課題, 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2、鞏固發展 體驗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怎樣記錄分的結果呢?
討論匯報。
板演分法。
還可以怎么分?
二、鞏固提升 發散創新
1、課件出示練習七1、2、3題,學生集體完成。
2、開放練習 拓寬思路(分正方體) 師: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另外一袋學具,請給這些物品分類。學生小組活動(4分鐘) 匯報交流
三、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你有什么幫助?
四、板書設計:
分類
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
按顏色來分一分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6
一、教材分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后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
二、學情分析
本課面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一年級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初步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在參與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學習技能:能夠根據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有目的嘗試,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等。
三、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感知其特點,正確辨別這幾種圖形。
難點:通過各種操作活動,體會“面由體來”。
五、教學準備
立體圖形,平面圖形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由我給大家上一節課。為了給大家上一節豐富有趣的課,我做了許多準備,同時也讓同學們準備了一些東西。我來看一看大家準備得怎么樣,把你們準備好的圖形和白紙放在桌子上。看來大家很認真的對待這節課。那,有信心把這節課的知識學好嗎,能做到認真傾聽老師的話嗎,能做到認真傾聽別人的回答嗎,能做到積極舉手發言嗎。好,那這節課我們來認識圖形,板書課題。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說一說
a、師:大家看老師準備的這些圖形(展示立體圖形模型),你能從中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嗎?找什么?板書立體圖形。
學生觀察,發現、回答講臺上的圖形: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師依次板書。
師:再來看看,這種陌生圖形又叫做什么呢?
(這是一個新的圖形,這種圖形我們叫它——三棱柱)
師提問: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些圖形是由什么組成的?
來看老師變個魔術,師展示長方體拆開6個面。看清楚了嗎,我現在變得是什么圖形,(長方體)再看一遍。這個長方體由什么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個面組成。
師:我們來數一數一共有幾個面。
師:那請拿起桌面上的長方體,用你們的小手去找一找這6個面,
學生摸模型。
說一說,這個面摸起來有什么感覺。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問怎么將平面圖形展示在紙上
師:你們都已經把長方體的面找出來了,現在有一個新的問題,如果不拆開這個長方體,那我們怎么把這樣平平的面搬到紙上呢?
學生思考,舉手回答,說一說能怎么做。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印、方法),對于印可以教師演示。
當學生提出描,讓生上臺在黑板上演示。接著提問有沒有其他方法,學生說不出,則老師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將平面圖形畫在紙上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的好辦法,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試一試?
生:想。
師:那好,動手之前有幾個要求。
1、數一數你從一個立體圖形上得到了幾個面
2、想一想你畫的面是通過哪些圖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嗎,現在,開始動手。有需要幫助可以讓同桌幫忙。
生動手操作。(師巡視,巡視時注意觀察學生的作品。)
3、匯報交流(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師:我想請幾個同學把你的作品給大家展示一下,生1請你說說你是從哪個物體的哪個地方搬下這個圖形的?
生1:我是從長方體的這個面搬下這個圖形的。
師:你說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圖形跟老師的一樣嗎?(一樣,師在黑板上出示長方形),我們再請一個同學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請你說說你是從哪個物體的哪個地方搬下這個圖形的?
生2:……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小結一下從各個立體圖形上得到的面。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將物體的一個面表示在了紙上。我知道聰明的同學們都知道這些圖形的名字了,誰能準確,大聲的告訴我。
注:回答時注意糾正學生錯誤,例如圓形,在數學上,準確的它叫圓。
提問:各個立體圖形上有幾個平面圖形?
師:是不是在長方體的身上只找得到一個面?
生:不是,有6個面
依次提問各立體圖形上有幾個平面圖形。
師:我們一起來摸一摸平面圖形,看看是什么感覺。
請生上臺依次摸各平面圖形。
4、小結
我們今天認識了這幾個新朋友,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它們都是立體圖形上的一個面,(板書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書平,因此我們把它們叫做平面圖形。板書。
看仔細了,它們都是什么樣子啊?生:平平的。
誰能說說他們都有哪些特點嗎?
(三)鞏固練習
1、連一連
老師有問題要讓同學們幫忙解決。
如有學生連錯,將正方形長方形混淆,師:有沒有同學想對他說些什么。糾正錯誤。誰來幫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師能用這些些簡單的圖形組成一些有趣的圖案,信不信。
師在黑板上繪畫,請學生上來涂色。
3、說一說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我們今天學的這幾個平面圖形。哪位細心的小朋友能在我們周圍找到今天學的平面圖形。
(四)課堂小結
實際,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這些平面圖形。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用我們善于發現智慧的眼睛去尋找今天所學的幾個平面圖形。做到,在生活中尋找數學,把數學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五)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立體圖形:
七、教學反思
《認識圖形》是《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后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為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拼、擺、畫,讓學生直觀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的特征,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努力體現自主探索、發展學習、不斷創新的教學思想,比如: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摸一摸”和“畫一畫”的操作活動中,動口、動眼、動手,初步感知這些實物(模型)的表面,獲得對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在下一個環節的學習中更好地體驗出“面”在“體”上,作了很好的鋪墊。
通過提問“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在教學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
1、學生對教學用具——積木的興趣極大,在后續的教學時間中很多學生管不住自己,經常會去擺弄積木,因而導致后續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對此,以后在教學中如果出現新鮮的教學工具,一定要讓學生自己事先進行摸索,避免在課堂中因為過于新奇而忽略了課堂教學。
2、在對知識點的教學中,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計不足。這直接導致在講解平面圖形的特點時,學生無法對,平面圖形的特征從邊、角等方面進行描述。對此,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充分考慮、關注學生的認知能力,避免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
3、課堂的表揚方面還有所欠缺。對于學生的回答能給予反映,但是表揚的語言過于匱乏,對學生的表揚沒有真真讓學生從心里深深的感覺欣喜。以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表揚機制。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7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能正確掌握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
2、能正確熟練在進行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3、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習目標:
1、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能正確掌握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
2、正確熟練的進行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重點:
掌握100以內的整十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比100多1的`數是99。 ( )
53和35一樣大。 ( )
97前面的數是98,后面的數是96。 ( )
99大于100。 ( )
和70相鄰的數是71和72。 ( )
從61到73中間有12個數。 ( )
一個數個位上是5,十位上是1,這個數是51。 ( )
78個是由7個一和8個十組成的。 ( )
39和41的中間是40。 ( )
40+5比50+4小。 ( )
二、創設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請你們參加她的生日宴會。你們愿意參加嗎?(板書課題:小兔請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請了哪幾個好朋友?(出示主題圖)小猴是個“數學迷”,他發現每盤都有10個果子,看到這么多的果子,他馬上就想提一個數學問題。你知道小猴子會提什么問題呢?
(1)同桌說一說。(2)指名交流。
2、光會提問題還不行,你們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學具擺一擺、撥一撥。
(2)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說算法和算式。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20+30=50.30+20=50。
3、小結: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數都叫加數,“=”后面的數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讓他回家。小刺猬望著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辦呢?他靈機一動,在盤子里打了一個滾。瞧,(出示主題圖的右邊圖)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現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
5、你們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決嗎?并說出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小組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
6、請學生獨立完成課堂練習。
四、鞏固提高
1、剛才同學們都表現得非常好,小白兔決定帶大家玩一個小游戲。(玩開火車游戲)出示課本練一練第3題,快速口答。
2、三只母雞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請你快速的找出每個小雞的媽媽是誰?
3、出示果園圖,讓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五、教師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8
預習要求:
看一看教材第3頁的“拼一拼”內容,做一做練習一第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2、通過觀察、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通過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的美。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
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教學難點:
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先送給大家一首歌,我們一起來聽聽歌中唱的到底是什么呢?(多媒體播放少兒節目《大風車》的主題歌,播放完時適時提問:你們喜歡風車嗎?)其實,風車是長方形變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僅這樣,生活中還有很多由平面圖形組成的干變萬化的圖案呢。你們想當那個把圖形變得很神奇的魔術師嗎?好,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了平面圖形的.拼組。下課之后,大家就都會成為魔術師了。(板書課題)
二、折一折
(1)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征。
首先,我們來看看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請看幻燈)同學們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長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發現長方形的對邊怎么樣?(對了,對邊重合,即對邊相等)那么,鄰邊是否也相等呢?(對角折一折,試一下)我們一起來看屏幕演示。再來看看,正方形的邊怎么樣呢?(幻燈出示)大家把正方形沿著虛線向對角折,再對邊折,你們發現正方形的四條邊怎么樣?(都相等)好,我們再來看屏幕。
歸納:同學們有的用觀察法,有的用比較的方法,得出: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對邊相等;長方形鄰邊不相等,正方形鄰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問:你能把長方形的紙變成正方形的紙嗎?這樣折一折、剪一剪就變成正方形了,能說明理由嗎?
(2)小組合作制作紙風車。
我們在課前說過,紙風車是由長方形變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們會做風車嗎?(幻燈出示風車圖案)接下來,老師就和你們一同來學習。請注意看(播放視頻)。
通過視頻,我們可以按如下步驟做:先準備一張長方形的紙,根據正方形四邊相等的特征,我們將長方形的長與寬相等再裁下,(幻燈片演示制作步驟)然后我們將正方形的對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但中心部分要留有余地,之后我們將出現的八個角每隔一個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鐵絲串好并固定,紙風車就可以在風中轉動了。
問:風車的制作過程中,你發現了哪些圖形?怎樣讓一張紙變成風車呢?動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風車。
小組互評,展示學生作品。
好了,我們先把紙風車放一邊,看看還有哪些平面造型可以拼擺出來。請看這輛小汽車(幻燈出示),它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三、拼一拼
剛才大家表現得非常好,那你們想玩拼圖嗎?
(1)下面,就請用你手中的2個長方形拼一拼,看看你們能拼出什么圖形。(學生完成后幻燈展示答案)
(2)再來用4個同樣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7
問:至少用幾個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形?
(3)大家都這么聰明,那你們能擺出六邊形嗎?
(4)好,接下來就請大家用手中的9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比一比,看誰拼得又快又好,開始!(幻燈展示答案)
(5)現在,老師也難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請注意看(幻燈出示用小棒拼成的平面圖形)。
①最少用幾根小棒能拼成兩個三角形?
②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圖形?
③你能用老師給的4個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嗎?
(教師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予獎勵)
四、拼圖大比賽
(1)教師指導學生拿出學具袋,讓學生運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去發揮想象拼圖,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組員合作拼出自己喜歡的圖形。比一比,看誰拼得又好又快,且有創意。
(2)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自己評價或者互相評價。
(3)組織學生完成練習一第4題,鼓勵學生積極動手,教師相機指導。
五、總結
今天,小朋友們自己動手拼出了很多美麗的圖形,當了一回小魔術師哦!希望同學們回家后,能夠繼續發揮你神奇的魔力,拼出更多美麗的圖案來。
板書設計
平面圖形的拼組
邊
長方形對邊相等
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9
教學內容:
教材28頁例2、做一做及練習七4-8題。
教學目標:
1.學會分同一類物品,并按照多種標準分類,感知分類的意義。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能應用于生活中。
教學重點:
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我們已經學了按一個標準進行分類,誰能說說什么是分類?]
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分類。(板書課題:分類)
二、小組活動,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觀察這些人有什么不同?(有大人和孩子、有男有女)請你們根據觀察到的不同把這些人進行分類。]
2.小組討論。
[說出自己是按什么分類的,又是怎樣記錄分類結果的?]
匯報交流。
[要求:說說你是怎么分的,再聽聽別人是怎么分的。]
3.指導看書。
a.說說書上兩個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按大人和小孩分:大人8人,小孩 4人。
按性別男和女分:男 6人,女 6人。
[可以把分類的結果整理在統計表中。突出統計表的簡潔性。]
b.小結:根據不同的標準,我們可以有不同的分法。體會不同分類標準下分類結果的多樣性。
三、鞏固練習,體驗根據不同標準分類
1.完成做一做:把全班同學分成兩組,可以怎樣分?請填在書上的表格中。
2.分圖形(第30頁第4題)
[要求:想一想,你會怎么分?你為什么這樣分?先逐步整理完成第(1)小題,然后填在(2)題的表格中。]
在表格中表示分組結果。
3.分圖片。(第31頁的第5題。)
[啟發:現在請你們仔細觀察這組動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們找到了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據每一個不同點都找到一種分法呢?學生自選標準把動物分成兩類,并用簡單的`統計表呈現出來。(①按照行進的方式分為飛行的和爬行的;②按繁殖方式分為胎生的和卵生的等)]
4.小結分類方法。
師:通過活動,我們發現,每找到一種不同,就能相應地得到一種分法。這就是按不同標準分類。接著就請大家用今天學到的本領來做些練習。
5.混合練習。(第31頁的第6題)
[引導學生理解象形統計圖或簡單統計表中數據所表達的意思:①說說圖中呈現的是什么統計結果。②問學生:小烏龜這一項上涂了3個圓圈,表示什么?是學生真正理解象形統計圖的含義。]
四、應用練習
1.給公園中的人分類。(第32頁第7題)
[引導: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現在就讓我們用學到的本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這是公園中的一個場景,請大家把他們分分類。]
同桌互相說一種分法,然后交流。
2.給自己小組中的小朋友分類。
[引導:剛才大家想到了許多分類的方法,通過交流我們也聽到了別的同學的想法。現在就請大家用學到的方法來給小組里的同學分類,你能有幾種分法?]
a.小組活動。(放背景音樂)
b.集體反饋交流。
c.優勝組介紹所有的分法。
五、總結
[上節課我們學了用一種方法分類,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了按不同標準分類。分類時的關鍵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要求學生在不同的分類標準下學生自選標準進行分類整理,從而認識和理解了簡單的統計表,并學會了用簡單的統計表呈現分類的結果,最終學生感受到了: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體會到了不同分類標準下分類結果的多樣性 。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10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計算;
2、鞏固數的組成概念,滲透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滲透加法交換律;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價值,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思想。
教學重點:
整十數加一位數的計算及實踐運用
課前準備:
口算卡、教學掛圖(自制)、小紅旗、小棒
教學流程:
一、溝通交流、興趣導入
1、教師出示口算卡,進行口算練習
師:小朋友們,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奪紅旗比賽
①、教師出示掛圖,請學生看圖寫數。師:小朋友,加油啊,寫得又對又快的'同學將會獲得一面小紅旗。
②、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寫數。
③、誘導學生說說以上幾個數的組成。
3、興趣導入
師: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棒,老師很高興,你們還想不想解決更好玩的問題呢?
生:想。
師:好,那就讓我們繼續努力吧!
二、提出問題,師生互動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
師:誰能告訴大家,他們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們正在買東西呢!
生2:……
師:說得好!圖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歡喝牛奶啦!這幾天,小明表現得特別好,特別聽爸爸、媽媽說的話,他媽媽很高興,就帶小明到商店去買牛奶。售貨員阿姨先給小明媽媽30瓶牛奶,再給小明2瓶牛奶。現在,老師想問大家,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生1: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錢?
生3:小明喝了2瓶,還剩多少瓶?
師:你們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決下面幾個問題吧!
教師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出“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和“還剩多少瓶?”的問題板書,逐一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2、教學30+2
師:媽媽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計算呢?
生:一共買了32瓶牛奶,用加法計算。
師:說得真好,那為什么要用加法來計算呢?誰來說說?
生:媽媽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問“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媽媽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來,一共是32瓶。
師:你真棒!那誰來告訴老師,應該怎樣列式?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列式(板書):30+2=32
3、教學32-2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媽媽一共買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還剩下多少瓶?應該怎樣列式呢?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32-2=30
師:誰能告訴大家,32-2=30,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采用多種算法,多讓幾位學生說一說他們的算法,鼓勵學生上講臺擺演用小棒演示計算過程。
4、教學2+30
師:同學們表現都很棒,現在老師想再出一道題考考大家,比一比誰最聰明?
教師板書:2+30=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匯報。
三、知識點拔
師:結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師:我們以前已經知道“3+2和2+3”的結果是相等的,只是變換了一下數的位置而已,所以“2+30與30+2”的結果也是一樣的。這也是我們以后將要學習的“加法交換律”。
四、實踐操作
1、擺一擺,算一算
①、教師先擺小棒,學生認真觀察后寫出算式,并計算
a、先擺3捆(每捆10根),再擺6根
教師巡視指導,指名擺演,集體糾正。
b、先擺3捆與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師先寫好算式,讓學生擺
a、30+5=b、6+40=c、46-6=
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板演,讓學生自由發揮,引導學生自主評價,集體糾正。
③、“小老師”寫算式,學生擺小老師寫算式,學生跟著擺,小老師評價。
2、看圖列算式
①、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學生交流,討論。
如圖:
先擺擺出
再擺拿走
一共□○□=□還剩□○□=□
請學生板演,并說一說這樣做的理由,最后集體糾正。
五、鞏固與拓展
1、數學小游戲(小馬過河)
師:今天,同學們的表現太棒了!現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來幫助別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師:真是好樣的!你們個個都樂于助人,都是好孩子。(邊說邊貼出游戲圖)
師:“三月三”快到了,馬媽媽叫小馬把節日的禮物送給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邊,小馬必須算完這些題,才能到達外婆家。小馬遇到困難了,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吧!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圖上的題目,最后的三道題為開放題,沒有固定答案,應讓學生多說一說,要鼓勵學生用小棒進行演算。
師:同學們的數學學得真好,輕輕松松就能用自己的知識幫助小馬做一件好事,小馬和外婆都非常感謝你們,還祝你們“三月三”快樂。
2、小結
你們今天過得快樂嗎?為什么?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呢?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12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6-10
一年級數學教案下冊08-14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7-01
一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下冊03-01
(通用)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08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02-02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下冊)08-19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練習七》數學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