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1
教材第4—第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的的長度可以用分米作單位。
2,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3,培養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
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直尺,米尺,回形針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先來個"奪獎比賽"活動,比賽的規則是:只要你能正確地回答題目,你就能獲得相應的獎品,最后再根據每組得獎的.多少,評出三個優勝組。各組同學有沒有信心奪獎
師:幻燈逐一出示"記憶園"中的問題:
(1)我們已經學過(),()和()三種長度單位
(2)1米=()厘米(板書)
(3)1厘米=()毫米(板書)
(4)13厘米—7厘米=()厘米
(5)10厘米—3毫米=()毫米
(6)用手勢表示出1米,1厘米,1毫米大約有多長
師(小結):前面,我們學過長度單位毫米,厘米和米,知道量較小物體的長度或較短距離應該用厘米作長度單位,也知道要量更小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確,應該用毫米來作長度單位。
二,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師:看著黑板上的板書,想一想:看到它,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
生1:我想知道1米是多少毫米。
生2:我覺得厘米和毫米之間離得很近,米和厘米之間離得有些遠。
生3:米和厘米之間跨度太大了!
師:對,人們也認為米和厘米之間跨度太大,所以就在這兒添上了一個長度單位。(這時一個學生舉起了手)你知道
生:分米!
師:你怎么知道的
大家知道為什么叫分米嗎
生:分米就是把米分開。(你解釋得真形象啊!)
師:知道把1分米分成了多少份嗎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這一段長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長用手勢表示一下。(黑板上貼出1分米長的紙條)
師:分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1分米等于10厘米。(板書)
師: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有1分米(略)
師:用手勢表示出2分米,5分米,10分米的長度。
師:米和分米之間有關系嗎
生:1米等于10分米。(板書)
師(小結):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到現在為止我們一共認識了4個長度單位,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0毫米。(師生一起說說,師補充板書)
三,鞏固發展
1,練習一的第三題。
2,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一條褲子長9分米。()
(2)一張床長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三第4題教和第五題。
5,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第六題和第七題。
四,總結
師:在這節課中你有什么收獲除了我們認識的米,分米,厘米,毫米這4個長度單位,還有其他長度單位嗎
五,布置課外實踐活動
師:請同學們回家也做個小小測量員,任選幾樣自己喜歡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長度,再實際測量一下。
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使學生經歷猜測、探索、驗證的過程來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在建立長度觀念時,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易混淆,故教學時應講清它們之間的關系,比較它們的長短,使學生能正確、深刻地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投影儀(或掛板)、米尺;學生準備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幣、一枚一元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快樂學堂——由浙江大學網絡信息系統有限公司提供
由學生測量的結果引入毫米。或者由下面的游戲引入。
測量游戲:同學們,你們每組桌上有一個籃子,籃子里有幾種東西(“一元硬幣、一分硬幣”各一枚、一張紙條、一塊橡皮),請你們看看分別是什么?誰能用尺子準確測量出它們的長度或厚度?(小組合作)然后小組匯報。
猜測:一元硬幣的厚度。測量一枚1元硬幣或1分硬幣的厚度為什么不能用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呢?(學生自由發言)
一枚1元硬幣(1分硬幣)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單位都不合適,這時我們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
二、探索新知
1.認識毫米。
繼續播放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快樂學堂——由浙江大學網絡信息系統有限公司提供
觀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發現?(同桌交流)
匯報交流: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用兩支筆的筆尖指著,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厘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
(板書:1厘米=10毫米)。
你身邊什么物體的實際長度接近1毫米?
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長度。
練習:
量出一枚1分硬幣的厚度。
填一填: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
動手操作:用學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課桌寬是多少?(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厘米”做單位時,一一測量很麻煩。)
獨立探索:你感覺用一個多長的長度單位量課桌的寬比較合適?
匯報交流,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像量課桌這樣的物體長度時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單位都不合適,我們就要創造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⑤互相討論:這個單位規定為多長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匯報并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板書,把課題補充全:分米的認識)
(2)問: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的長度,表示出2分米的長度。
(3)學生用直尺量1米長的`繩子,每1分米作一個記號,問: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4)練習
與同桌互量從手腕到指尖有多長?
三、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繼續播放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練習區——由浙江大學網絡信息系統有限公司提供
1.量出數學教科書的寬是幾分米幾厘米幾毫米?(1分米4厘米4毫米)
2.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投影或掛板出示)。
一把米尺的長是1(),一把米尺的長是10(),一把米尺的長是100()
一個墨水瓶高約1(),教室的門高約是2(),寬約是1()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即直觀又準確地記住它們之間的關系呢?
五、板書設計:
1、毫米、分米的認識
2、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度單位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昨天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毫米”。誰來說說,到現在為止,我們學習了哪幾個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
請大家比畫比畫,這些長度單位大概有多長呢?想一想,它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歸納總結: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同學們學得真棒!今天我們還要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
(板書課題:分米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分米。
(1)出示課件(平均分成10份的1分米的'線段放大圖)。
教師指出:10厘米的這一段就是1分米。
問:觀察圖,思考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板書:1分米=10厘米)
(2)學生操作:讓學生根據自己尺子上的1分米的長度,用手勢表示出來,再讓學生量一量自己的手從手腕到指尖有沒有1分米,以加深學生對1分米長度的感性認識。
(3)請同學們在自己或同伴的身體上找一找“大約1分米”的地方。
2.自主探索分米和米的關系。
(1)猜想。
教師:同學們,我們知道了1分米等于10厘米,那你們知道分米和米有什么樣的關系嗎?先猜猜看。
學生有可能說出因為米是比分米大的長度單位,既然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應該等于10分米。
(2)驗證。
方法一:利用課件出示米尺的放大圖,先讓學生找出從零刻度線到1米間的長度,再讓學生數一數1米里面是不是有10個1分米長的線段。
方法二:教師用米尺把1米長的線段畫在黑板上,然后從0刻度起每數出10厘米做一個記號,一直數完,使學生直觀看到1米等于多少分米,得出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方法三:因為1米=100厘米,100厘米中每10厘米就是1分米,所以100厘米=10分米,因此1米=10分米。
(3)明確:1米=10分米。
【教師小結】
為了測量的方便,在量稍長的物體的長度時,可用分米來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時,通常要用米作單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實際應用中,要注意靈活地選用合適的單位。
3.單位之間的換算。
2厘米=()毫米
80厘米=()分米
你能將厘米和毫米、分米進行換算嗎?你是怎樣想的?小組合作交流,完成后指名反饋。
4.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23頁“做一做”。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并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完成練習五的第3、4題。
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練習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課堂小結
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說說你有什么辦法來區分它們?
【板書設計】
分米的認識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對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鼓勵他們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或小組合作商量解決。例如:在測量課桌的長度時,由于課桌比較長,有的同學直尺不夠長,小組同學協作作上記號,再將幾次測量的結果相加;有的將幾把尺子合在一起測量,再將測量的結果相加。學生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加強了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和交流,鍛煉了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估計、測量、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知道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明晰測量的步驟與方法。
3、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結合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
體念1毫米的實際長度,形成直觀表象。
教學準備:
1分硬幣、各種卡、學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境圖,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我們以前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2、你能用身體中的尺表示嗎?
3、他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二、毫米的`產生
1、估一估
師:【課件1、出示課本書圖】請同學們拿出數學書估一估我們數學書的長、寬、厚大約是多少厘米?
生:自由發言
師:誰來說說你估計的是多少?
生:......
師: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生:用尺子量。
2、量一量
師:現在請同學們拿出尺子在小組內進行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分別是多少厘米?把測量的結果記錄在卡紙上。
生:測量并匯報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們哪一組測量的結果。
生:數學書的寬不到18厘米,厚不到1厘米或6毫米等
師:數學書的寬和厚度能不能用整厘米數表示呢?
生:不能
師:歸納,當我們在測量數學書的寬或厚度不是整厘米時,要想量的更精確些,我們通常用毫米作單位【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三、合作探究,認識毫米
1、初步認識1毫米
(1)直尺直觀演示
師:毫米可以用字母mm來表示。關于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師:你認為1毫米有多長?能用手比劃一下嗎?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究竟有多長嗎?【課件】
生:同桌兩人互相指出尺子上1毫米有多長。(尺子中的1小格也就是1厘米中)
師:那也就是說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長度都是1毫米,3小格呢?,5小格呢?1毫米到底有多長,你能用手比劃下,看看有什么感受。【課件顯示】
(2)動手實踐
師:不好比劃吧?我來教給大家一個好辦法。拿出尺子,用手捏住,然后捏尺子的兩個手指保持不動,把卡尺子抽出來。這時,我們兩指間的這道縫大約就是1毫米。
生:學生體念
(3)生活中的1毫米
師:孩子們,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分的硬幣、直尺、公交卡的厚度等。)
師:那也就是說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一般用“毫米”作單位比較合適呢?(很短的或很薄的)
師: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用毫米作單位的物品?【課件生活中用毫米作單位】
2、探究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
(1)數一數
師:我們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這樣的幾毫米呢?請在自己的尺上選擇任意的1厘米數一數。先自己數,然后指給同桌看。
師:有發現了嗎?(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從數字幾數到幾的?大家數出來的結果怎樣?(再指一兩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老師也來選1厘米,咱們一起數好嗎?【課件顯示】
師:那也就是說(1厘米正好=10毫米【師板書:1厘米=10毫米】(齊讀一遍)
師:那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生:2厘米=20毫米,3厘米=30毫米
師:那1厘米6毫米=()毫米呢?
生:16毫米
師:你能在直尺上找出長16毫米嗎?
(2)量一量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你能用毫米的知識解決問題嗎?(能)請同學們打開書的22頁拿出尺子量一量的第1、2題的線段各有多長。
四、課堂練習
師: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有米、厘米、毫米,你能用這些長度單位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能)那好,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一枝鉛筆的長約18( ) (5)一枝粉筆長75( )
(2)一分硬幣的厚度約1( ) (6)小芳家到學校距離為200( )
(3)教室的長約8( ) (7)一把鑰匙的長45( )
(4)玲玲的身高為125( ) (8)練習本的厚約3( )
2、判斷,請在對的后面打“√”,錯的后面打“×”。
床長2厘米()
牙刷長約13毫米()
小樹高3分米()
老師的講桌高9分米()
小明的身高130cm()
橡皮的長約30厘米()
3、量一量完成練習五的第2題
4、拓展《小馬虎的日記》
20xx年5月30日星期五天氣:晴
早上,我們坐在長約8毫米的教室里,等著老師來上課、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毫米的認識”,老師來了后發給每個人1枚厚度約是1厘米的1分硬幣、我估計了一下老師手里拿的粉筆的長度約為7米5毫米,我手里剛開始用的鉛筆長度約為15毫米,我估計鉛筆盒的高度大約為20厘米、老師讓我們量一量橡皮的長度,約為8毫米、
五、課堂小結
時間過得很快,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節課中你有什么收獲?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個長度單位?你能給他們排排隊嗎?米--厘米--毫米。(板書)米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還可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六、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米厘米毫米
1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實際操作中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好習慣。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卷尺、1分的硬幣等。
學具準備:
直尺、1分的硬幣、兩支削尖的鉛筆、1根10厘米長的小棒、紙條、剪刀、卷尺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開課:猜一猜某個學生的身高是多少?再實際測量出這個學生的身高。引出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米、厘米。請大家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大約有多長?1米等于多少厘米?
2、電腦顯示直尺測量鉛筆的長度的過程,突出直尺的“0”刻度對準鉛筆的左端。
二、新課教學:
1、認識毫米。
(1)引入:電腦顯示不是整厘米的一支鉛筆,用直尺去量它的長度,該是多少呢?(7厘米多)。那么這支鉛筆到底長多少呢?
師:要想比較精確地量出這支鉛筆的長度,就要用一個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毫米。現在,我們就來認識毫米,1毫米到底有多長呢?
(2)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小尺子,用兩支鉛筆尖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長度(師巡視)。再用右手的筆尖數一數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10個)那么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請同學們用筆尖指出1毫米、2毫米、3毫米……的長度。引導學生說出:1厘米=10毫米。
(3)師:請同學們量一量一分硬幣的厚度,看夠不夠1毫米。再請同學們像我這樣輕輕夾住一分硬幣,然后把硬幣抽出來,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之間有一條小縫。這條小縫大約就是1毫米寬。
(4)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厚度,大約是多少毫米?填在書上。并向學生說明誤差是存在的。
(5)電腦顯示小蝌蚪變青蛙圖,分別得出:1厘米(10毫米)、2厘米(20毫米)、2厘米6毫米(26毫米)、6厘米8毫米(68毫米)
(6)電腦顯示前面那支不是整厘米的鉛筆圖,讓學生說出是多少毫米。
(7)做書上第66頁第3題。
小結: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2、認識分米。
(1)我們再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在實際生活中,量物體的長度有時也用分米作單位。1分米有多長呢?
(2)學生自學教材,認識1分米的長度。
(3)電腦顯示10厘米的`長度,10厘米也叫1分米。
(4)同學們在尺子上指出1分米的長度。引出:1分米=10厘米。
(5)量一?的長度大約是多少?(1分米)
(6)量準備好小棒,看是不是1分米長。
(7)猜一猜:1米里面有多少個1分米?然后請一人帶上1分米長的小棒上臺來實際量一量,引出:1米=10分米。
(8)量出3分米長的紙條,剪下來,同桌互相檢查一下量得準確嗎?
(9)以分米為單位,讓學生估計下面物體的大約長度:水彩筆、鋼筆、音箱高、課本長……再實際測量長度,并將數學課本的長大約是多少分米,填在書上。
(10)將今天學習的毫米、分米與以前學習的米、厘米進行排序(從大到小排)。
教師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
三、鞏固練習:
1、電腦顯示:在括號里填上米、分米、厘米或毫米。
鋼筆長14()樓房高20()粉筆長75()
電腦鍵盤長約5()圖釘長10()教室寬6()
2、做書上第69頁第1、2題。
3、請學生帶上直尺和卷尺自由測量教室里各種物體的長度。
教師口述要求:
①測量時可以與你的好朋友一起進行,并作好記錄。
②愛護公物,注意清潔衛生。
③當音樂響起就開始去測量,當音樂停止就回到自己的座位。
請幾個同學匯報測量的結果。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請你用手勢表示1毫米大約有多長,1分米大約有多長。小朋友回到家里可以對自己的家俱、電器等物體的長度進行測量,并作好記錄,下次上課再請大家匯報。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本著“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為主”的原則,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長度觀念;而且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能力;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際生活又運用于實際生活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一開始讓大家猜測某一學生的身高,并實際測量,接著電腦顯示直尺測量鉛筆長度的過程,創設情境,設疑激趣,使學生很快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
2、主動探索,學會學習。
新大綱明確指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所以,我的設想是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適時有效地給予引導和幫助,使所有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引發好奇心和求知欲,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
3、充分運用現代教學媒體,提高教學效率。
充分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功能,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通過直尺測量鉛筆長度的過程、小蝌蚪變青蛙等生動有趣的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并有效地節約教學時間,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
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教材例2、例3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分米與厘米、分米與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分米與厘米、分米與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活動引入
(一)回憶已學過的長度單位,請同學們分別用手勢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請大家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大約有多長?1米等于多少厘米?
(二)思考:要量課桌的長度,你覺得用哪個長度單位比較合適,為什么?(用毫米太小了,用米又太大了,應該用厘米比較合適)
(三)估計一下課桌的長度。
(四)請學生量課桌長度,可用1厘米長的手勢去估量,也可以用自己的學生尺去量,看誰量得既準確又快。
1、每個學生動腦筋,嘗試用各種方法來測量。
2、在4人小組內交流各人的測量方法,評評優劣。
3、選幾個小組來反饋信息。預設學生可能選擇以下幾種測量方法。
(1)用1厘米的長的手勢去估量。
(2)用學生尺去測量,如尺子最大刻度為12厘米,然后將一個個12厘米相加。
(3)用學生尺10厘米10厘米地量,并相加,最后一次與不足10厘米的.長度再想加。
(4)先請學生自評測量方法的優劣,再請他評,最后選出最優方案。
二、主動探索,學習新知
(一)初識分米
通過反饋交流,引導學生想象:由于課桌比較長,用厘米做長度單位來量還是比較麻煩,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互相討論:這個單位規定為多長合適?引導學生根據以上測量方法討論(得出以“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匯報并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板書課題)
(二)感知分米
1、猜測一下1分米有多長,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嗎?(可從尺子“0”刻度一端開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
2、問: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在自己的學生尺中找出1分米。
3、將拇指和食指張開,量出1分米的長度,感知1分米的長度。
4、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5、估一估,課桌大約寬幾分米,再準確地量一量。(同桌合作)
6、是:剛才我們了解了分米與厘米的關系,那么你想知道1分米與1米的關系嗎?(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解決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準備的1米長的繩子,兩人合作,一個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個同學就在紙條上做一個記號,觀察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
方法二:因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板書:1米=10分米)
(三)運用分米
1、填空,在[ ]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字。
床長2[ ],也就是( )[ ] 。
一支鉛筆長2[ ]4[ ],也就是()厘米。
青蛙平均一次能跳35[ ],兩次能跳()分米。
2、找朋友
一把米尺的長是1分米
一把米尺的長是10米
一把米尺的長是100厘米
3、在〇里填上<、>或=
20厘米〇3分米1米〇99厘米
80厘米〇8分米1分米〇90毫米
4、丁丁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寫得怎樣。
20xx年9月20日(星期四)天氣:晴
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了衛生間,拿起1厘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厘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了一根長1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翻出1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
請學生各抒己見,把認為不正確的地方改正過來。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7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2、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長度觀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重 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難 點:怎樣正確使用毫米、分米測量物體的長度。
關 鍵:采用直觀演示與動手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教 具:課件、米尺、學生尺 、線繩、各種小物體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師:每組的紙上都畫有一條小線段,你們能精確量出它的長度嗎?試試看!1、學生分組活動。2、匯報: 量不出小線段的長度。
師:怎樣才能量出小線段的長度?
生:要是知道一個小格是多長就能量出。
師:你想 怎樣解決這個疑問?
生:看書。
師:請同學打開書60頁,自學例1。
點評:有疑才有思,通過量線段這個小環節,教師故意為學生設置疑問,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疑問,積極性非常高!
二、合作探究,形成規律。
師:誰能告訴老師一個小格是多長?
生:一個小格長1毫米。
師:你能具體說說是怎么規定的嗎?
生: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
師:我們一起看大屏幕:(教師自制課件動態演示)。
師:這是一個放大的1厘米,咱們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小格?(一邊數,一邊動態演示)這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2個小格是幾毫米?5個小格是幾毫米?1厘米里面有幾個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師:量一量,一分硬幣有多厚?
生:1毫米。
師: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以小組為單位,量一量你身邊的小物體的長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記錄,分工明確。
學生分組活動。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匯報。
師:當我們量的物體比較小或要求我們量的比較精確時要用毫米作單位,當要量比較長的物體時,就要用一個比毫米大的多的長度單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嗎?打開書61頁,自學例2。
( 1)學生自學。(2)學生匯報:10厘米的長度就是1分米。
師: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繼續以小組為單位,看看那些物體可以以分米作單位來量一量。(1)學生分組活動。(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量出3分米長度的'繩子給大家看。
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那些長度單位?
(大屏幕出示已學過的長度單位)
師:觀察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幾?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出來嗎?這節課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師出題考考你好嗎?
點評:在新授環節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實踐操作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比如以毫米、分米為單位量身邊物體的長度或厚度,既培養了學生合作精神,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并且充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親切感,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也很好。
三、鞏固練習
1、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1)蠟筆長6( )。 (2)跳繩長2( )。
( 3 )課桌高7( )。 (4)粉筆長75( )。
(5)別針長34( )。 ( 6)小紅身高120( )。
2、判斷
(1)小名身高134米。( ) (2)一根繩長15分米。( )
(3)一塊橡皮厚1米。( ) (4)10分米=1厘米。 ( )
3、兒歌
長度單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長,有的短, 有的不長也不短。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記,靈活用。
點評:在鞏固練習階段 ,采用了學生喜歡的一些形式,如:選擇、判斷、兒歌等,既檢驗了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寓樂。
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P4及練習一第4—7題
教學目標:
1.知道分米產生的意義;
2.了解分米與厘米,分米與米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會選擇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通過估一估、測一測等活動,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分米,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準備活動
1.提問:我們現在認識的長度單位有哪些?你能給這些單位按照大小排排隊嗎?
2.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呢?
二、活動設計——測量課桌
1.設疑:你們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誰來估一估?
2.動手操作,測量課桌的長度
(1)以小組為單位測量課桌的長度,引導學生選擇測量的.工具及連續量
(2)組織匯報,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比較哪種測量方法更加簡便。
3.認識分米,教學例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學生觀察尺子:數一數1分米中有多少個1厘米?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厘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4.利用米尺,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間有多少關系?
總結歸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書)
5.量出3分米長的帶子給大家看。
三、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鞏固練習
1.說一說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并用手勢表示它的一個單位長度。
2.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練習一第5題:填上合適的單位或數
此題重點在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長度表象。
4.練習一第6題
此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涉及到單位之間的轉換。
5.練習一第7題是實踐活動的另外一種形式。
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9
【片段一】引入毫米
師:在學具盒里有一根大約5厘米長的小棒,你能把它找出來嗎?(在學生的學具盒里有若干根小棒,只有一根白色的是5、3厘米長)
生:白色的小棒大約是5厘米。
師:是的,這根白色小棒大約是5厘米長,但到底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尺子量一量。(學生獨自測量)
生:比5厘米長一點兒。5厘米多3小格。5厘米多3毫米。
師:有同學說這根小棒長5厘米多3小格,也有說是5厘米3毫米,這說明現在我們用厘米已無法較精確地表示出這根小棒的長度。其實1小格可以用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表示。(板書:毫米)
【評析】三年級的孩子在課前對長度單位毫米已有所接觸,但對它們的理解是不清晰的,還沒有建立表象。教師以學生已知的“厘米”為切入點,在測量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為使測量精確,不夠整厘米時,需要用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把毫米和厘米緊密聯系在一起,既有利于學生對新知的掌握,也有利于學生理解長度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教材編寫的邏輯意圖綜合把握教學目標,靈活地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較好地經歷知識產生的過程。學生在估計小棒長度、測量小棒長度的活動中引出毫米,感受用毫米作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這些活動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自主地參與后續的學習活動。
【片段二】認識毫米
師:尺子上3小格就是3毫米,那么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并和同桌說一說。(同桌指完后,請一位學生到課件中放大的尺子上指出1毫米。)
師:(指著課件中放大的直尺圖)這樣1小格是1毫米,2小格是幾毫米呢?3格呢……10小格呢?
生:10毫米。1厘米。
師:怎么有的同學說10毫米,有的同學說1厘米?
生:1厘米=10毫米。
師: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尺子中任選1厘米,數一數是否有10毫米?也就是10小格?
師:你是選直尺上的哪個厘米來數的?
生:刻度2至刻度3,是1厘米,有10毫米。刻度5到刻度6,1厘米里有10毫米。等等。
(板書:1厘米=10毫米)
生齊讀:1厘米=10毫米。
師:從0刻度到刻度2是幾厘米,是幾毫米?(2厘米,20毫米。)從0刻度到刻度3呢?(3厘米,30毫米。)從刻度2到刻度6呢?(4厘米,40毫米。)
師:請同學們在學具盒里找一找長度、寬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學具有:1元硬幣、電話卡等)
生:電話卡的厚度是1毫米。
生:1元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
師:請同學們拿出尺子量一量這兩樣物品的厚度。
生:電話卡的厚度是1毫米,1元硬幣的厚度是2毫米。
師:在學具盒里找出最短的小棒,量一量有多長?
生:2厘米5毫米。
生:25毫米。
生:2厘米5毫米就是25毫米。
師:你能估一估數學書的厚度嗎?估計好后把結果填入表內。再用尺子量一量。
測量的物體我的估計我的測量
數學書的厚度
師:說說你的估計結果和測量結果,相差多少?
生:我估計是1厘米,測量結果是7毫米,估多了3毫米。
生:我估計是5毫米,測量結果是7毫米,少估了2毫米。
師:毫米是常用的長度單位,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毫米作單位嗎?
生:我爸爸去劃玻璃時,玻璃的長度要用到幾厘米幾毫米。
生:工人師傅做的一些機器零件就是用毫米做單位的。
生:一張紙(指著數學書的一頁)的厚度是1毫米。
師追問:一張紙的厚度是1毫米嗎?(學生馬上開始測量驗證。)
生:一張紙沒有1毫米。
生:大約10張紙的厚度是1毫米。
師:像我們數學書里的紙張,大約10張紙的厚度是1毫米。
(課件出示小資料:a、鉛筆芯。教師介紹鉛筆芯的粗細規格一般用毫米作單位。b、眼鏡片的厚度。c、播音員報氣象預報:20xx年8月14日,第10號臺風“珊瑚”帶來大風暴雨,截止到當天下午5時,廈門平均降雨量達300毫米以上,靠山地地區降雨量均超過350毫米,小坪水庫最大降雨量達587毫米。)
師:請同學們不用尺子畫一條1厘米長的線。(學生動手畫)再用尺子量一量,長了或短了多少?
生:我畫長了1毫米,就是畫了11毫米或1厘米1毫米。
生:我畫短了2毫米,就是畫了8毫米。
【評析】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去感知、體驗,當學科內容走向學生經驗的時候,學生的學習就不只是“文本學習”,而是“體驗學習”。這一環節最大的特點是教師創設了許多體驗學習的情境,通過提供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材料和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如在認識毫米的過程中,有找一找(在尺子上找一毫米,在文具盒里找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摸一摸(摸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說一說(說生活中用毫米作單位的例子),估一估、量一量(測量物體的長度前先估計)、畫一畫(不用尺子畫一段1厘米長的線段)、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經歷了從形象感知到逐步抽象的體驗過程,充分體驗到1毫米的長度,建立了毫米的正確的表象。畫一厘米長的線,把毫米的認識與厘米緊密聯系起來,深化了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也有利于學生理解它們之間的.十進制關系。這樣的教學,為學生搭建了一個“體驗學習的平臺”,將學生的活動過程上升為數學概念的認識過程,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認知、行為、情感三位一體地參與,體驗成為有效學習的基石。
【片段三】認識分米
師:不用尺子畫一條10厘米長的線。(學生動手畫)
師:在學具盒里有一根10厘米長的小棒,找出來與自己畫的10厘米比一比,是畫長了,還是畫短了?(學生拿出10厘米長的紅色小棒與自己畫的進行比較。)
師:這10厘米(拿著小棒)也是一個長度單位,請同學們看數學書第4頁,從書中你能發現什么?
生:10厘米=1分米。(教師板書。)
師:你能把1分米有多長表示出來嗎?
生:從中指尖到掌心之間大約長1分米。
生:用了一半的鉛筆大約長1分米。
師:你能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嗎?
生:從0刻度到刻度10。
生:從刻度10到刻度20。
生:從刻度2到刻度12。
師:知道了1分米有多長,2分米有多長呢?(學生舉起了尺子,一根尺子大約是2分米。)4分米有多長呢?(同桌兩人把兩根尺子拼到一起長大約4分米。)8分米有多長呢?(學生4人小組把4根尺子拼在一起長大約8分米。)10分米有多長?你能比劃一下嗎?(學生比劃)
生:10分米就是1米。
師:為什么?
生: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米里面有10個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
(板書:1米=10分米)
師:先估計課桌的寬,把結果填入表格,再用尺子量一量。完成表格。(提供3根不同長短的彩帶,讓學生選擇后估計,測量。)
測量的物體我的估計我的測量
課桌的寬
【評析】前一教學環節,教師的組織引導多一些,而這一環節讓學生自學,體現方法的層次性。在分米的認識過程中,讓學生自學課本得出“1分米=10厘米”以及用1分米度量的優越性。通過找1分米、比劃1分米的長短等活動來建立分米的長度觀念,在估一估、量一量中,讓學生學會目測,間接運用工具得出物體的長度。追問1分米有多長,2分米有多長,4分米、8分米、10分米有多長,溝通了厘米、分米和米的聯系。探究、自學等自主活動,強調把學習、讀書等的時間還給學生,但不是“放羊式”教學,這一環節教師充分發揮了語言的導向功能,適度把握思考方向,以提高課堂的效率。
【片段四】解決問題
1、量一量
2、畫一畫。①1分米長的線段;②長2厘米5毫米的線段。
3、算一算。
4厘米=()毫米80毫米=()厘米
6分米=()厘米40厘米=()分米
18毫米+42毫米=()厘米3分米+7分米=()米
75厘米—28厘米=()厘米=()分米()厘米
4、填一填。
(1)我們三年級上冊數學書的厚度約是8()。
(2)一枚釘子的長度約54()。
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21至24頁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對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本單元中, 、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 ,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這些長度單位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分析教材的編排意圖
1、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提供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
2、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3、重視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教學重點:
體驗 1 毫米、1 分米的實際長度,形成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
1、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2、能夠根據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和計算。
策略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實際操作等突破重點,通過學生小組交流、匯報、動手操作,計算等突破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厘米,已經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測量問題,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在教學時,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他們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要注意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動手操作與認真思考相結合,在測量中,學生可能對毫米的測量更難掌握一些,可讓學生多操作,單位換算和計算也要加強。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測量,使學生明確毫米、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長度單位。
2、通過觀察,使學生知道毫米與厘米、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學生學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培養學生估測的意識,提高學生估測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復習舊知。
(1)師生一起回憶,曾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 。
(2)請同學們以厘米為單位,分別測量曲別針、鉛筆的長度。
(3)集體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的。
2、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根據掌握的知識,估計一下我們的數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老師板書學生估計的結果。 提出問題: “究竟數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誰估計的'結果更接近準確數據呢?”請同學分成小組對數學書的長、寬、厚進行實際測量。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分組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和厚。
(2)組織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對測量結果進行交流。
數學書長:不到 21 厘米,差 2 個小格。 寬:不到 15 厘米,差 2 個小格。 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個小格。
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足整厘米時怎么辦呢?
引出毫米:當測量結果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 1 毫米。 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2、學習 1 厘米10 毫米。
請同學們拿出直尺,從直尺上選定 1 厘米的長度,數數在 1 厘米的長度里有幾個小格。每個小格的長度有什么特點?(長度相等) 通過觀察和數格從中得出,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個小格,長是 1 毫米。1 厘米10 毫米。
老師板書:1 厘米10 毫米
3、深刻感悟 1 毫米的長度,形成直觀現象。
(1)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寬或厚約是 1 毫米?然后動手量一量看你說的對不對。 (硬幣、超市會員卡、鑰匙等)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為單位計算的?
(3)說一說,數學書的長、寬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學生尺的厚度是幾毫米?然后同桌同學合作驗證猜得對不對。
三、鞏固練習
1、第 3 頁做一做
2、第 5 頁練習一第 1、2 題及第 3 題的前 2 題。
四、課堂小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11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0-61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結合教學,向學生滲透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同時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2、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問意識、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的建立,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量出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過程和在實際測量中的靈活應用。
四、教具、學具:
米尺、硬幣、直尺、紙條等。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第一個航天員是誰?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無聞、刻苦鉆研的科學家,花費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研制過程中不能有一點點的失誤。你認為在研制過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學生可能答:飛機的.性能,駕駛員的技術,準確的測量等。
師:首先得經過精確的測量,絲毫誤差都可能導致失敗。
(這一環節,加強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復習長度單位:米、厘米
問:那么測量物體的長度要用到什么單位?
一米的長度大約有多長呢?用手勢表示1米大概有多長?1厘米大概有多長?
(對已建立的長度觀念的復習,為新知作準備。)
3、測量紙條的長度。(創設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拿出紙,,看誰能量出紙條的長度?
師: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夠1米,用什么單位表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激發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為合作探究作準備。)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認識“毫米”。
(1)調查研究后,匯報交流。
(1)師:關于毫米的知識,你都知道什么?拿出你的直尺,把你所發現的說給同組同學聽聽。(合作學習,老師巡視。)
(2)匯報交流: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3)師問:用鉛筆的筆尖指著,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厘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4)用鉛筆尖指出從0刻度開始5毫米的刻度線。
比一比,誰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線;8毫米呢?
(5)提問:你身邊什么物體的實際長度接近1毫米?
(2)親身體驗1毫米到底有多長?
師:這是一枚一分硬幣,你先估計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實際測測,看估計的對不對?
師:除了一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還能舉出長度是1毫米的物體嗎?
師:到底1毫米有多長呢?用手勢表示一下。
(3)實際測量:
①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計一下這本數學書有多厚?實際測一測,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導用毫米做單位測量的方法)
②任選你喜歡的物品,測出它的長度。(小組操作、互評、反饋)
教師: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這一環節,主要在課堂上體現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下面我們做個智力小游戲。
師:這是兩根紙條,只用尺子測出其中一根的長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長度。
請最有智慧,最先完成的小組到前邊來演示。
師:10厘米、10厘米地測,這個方法真好,這10厘米的長度還可以說是多長?有誰知道?(板書:分米)
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第二個長度單位:分米。
問:1分米是幾厘米?40厘米是幾分米?為什么是4分米?
(板書:1分米=10厘米)
(2)體驗1分米的長度:
師:1分米有多長呢?伸出你的兩指,比一比多長是1分米?
(這一拃的長度就是1分米)
(3)滲透米和分米的關系。
創設情境:一天老師叫小老鼠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但是它的直尺斷了一節,小老鼠不知如何畫。請你幫助幫小老鼠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悟出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用一把無起始刻度的直尺。)
師:1米里有幾個1分米?10個1分米是多少?
板書:1米=()分米。(10分米就是1米。)
(三)階段,突出重點: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
現在我們一共認識了4個長度單位,今后我們在測物品的長度時,有時就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時要求特別精確地話,還可以用毫米做單位,那么這4個長度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每個小組的同學研究一下。(學生匯報略)
(四)鞏固反饋,學以致用:
蠟筆長6();跳繩長2();課桌高7();粉筆長75();
蠟筆長60();跳繩長();課桌高70();粉筆長75();測量教室的寬用();書的厚度用();成都到北京的距離用()。還有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我們還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才能解決新問題。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希望你們到書中或上查查看。
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27~28頁例題,第28~2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3、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過程
一、鋪墊練習
1、提問:你己經知道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用手勢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長嗎?這兩個長度單位中,哪一個大,哪一個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
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線、1厘米、2厘米、3厘米。從哪里到哪里是3厘。
[評析:通過比劃、找刻度等方法喚起學生對已學長度單位的回憶,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
二、進行新課
1、教學分米。
(1)出示一個文具盒(長2Ocm、寬l0cm)。提問:猜一猜,文具盒的寬是多少厘米?長呢?
(2)談話:要準確地說出物體的長度,不能只眼睛看,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們的長。
讓學生動手量。
(3)講述: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長?(板書:1分米=10厘米)
(4)談話:你能用什么方法記住1分米的長度?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劃一下1分米有多長嗎?你能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嗎?互相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
(5)在米尺上數一數1米有幾分米,你發現了什么?(板書:1米=10分米)
(6)談話: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分別是多少厘米?說說各接近幾分米?
[評析:由學生熟悉的文具盒的寬和長引出分米的概念,再通過數一數、比劃比劃、畫一畫等方法,加深對分米的認識,了解1分米的長度,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
2、教學毫米。
(1)認識毫米。
談話:猜一猜數學書有多厚?用尺量一量,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
講述:這本書的厚度不到1厘米,用厘米作單位,不能準確地量出它們的長度,接著我們認識一個比厘米更小的單位“毫米”。
投影演示:刻度尺上每1厘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請同學們用鉛筆尖指一指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長?
談話:1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1分硬幣再慢慢抽掉,這時兩指之間的`空隙就是1毫米。你知道哪些物體厚度大約是1毫米?(電話卡、銀行卡、10張紙的厚度等)
(2)理解1厘米=10毫米。
談話:猜一猜,1厘米里有多少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你是怎么想的?數數看。
1枚1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多少枚這樣的硬幣疊起來是1厘米?為什么?
(3)認識幾十毫米、幾十幾毫米。
提問:從0刻度開始,1毫米在哪里?10毫米、20毫米……80毫米在哪里?15毫米和25毫米在哪里?米尺上5毫米、15毫米等刻度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多媒體演示)
你能畫一條26毫米長的線段嗎?
你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評析:讓學生猜測、想像、討論、觀察,可以深化學生對毫米的認識。解決的問題與生活實際緊密相聯,學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系統地認識學過的長度單位及符號。
(1)提問: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從大到小排一排嗎?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長度的?
(2)讓學生用手勢比劃這些長度單位,說出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3)講述:這幾個長度單位在國際上還有統一的寫法,你們想說說嗎?請看第27頁橫線下邊的文字,誰能讀出這些英文字母?
指名讀后,再一起讀一讀、寫一寫。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2題。提問: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你是怎樣很快看出來的?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2、量下列物體的長,你認為用什么單位合適。
語文書的厚度;筷子的長度;教室的長;橡皮的厚度;鉛筆的長。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第5題。寫在書上,同桌相互檢查。
4、游戲“找朋友”。大樹、筷子、課桌、螞蟻想跟長度單位交朋友,你們誰愿意做它們的朋友呢?(邊唱《找朋友》邊做游戲)
一棵大樹高5()
一根筷子長20()
課桌寬3()
小螞蟻身長5()
5、選擇題。
(1)哪個物體長度最接近1分米。()
①1根火柴
②1枝粉筆
③1枝毛筆
(2)哪個物體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
①一本《新華字典》
②一本語文書
③一張IC電話卡
在小組內說給同伴聽。
6、“想想做做”第6題。
同桌先猜再量,看誰猜得對。
[評析:練習設計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注重聯系生活實際。練習形式生動、形象,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評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都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趣味性。本節課讓學生經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讓學生感受到掌握分米和毫米是日常測量的需要,感受到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價值,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接著通過猜測、驗證,既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又運用了“猜測——驗證”的學習方法。再通過討論、數一數、畫一畫、比劃、舉例等操作活動,加深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豐富了學生的感知。整節課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運用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既掌握知識,又學會學習。
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13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1.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使學生知道要想準確測量出某一物體的長度,僅有厘米這一較小的長度單位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通過測量遇到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索新的長度單位的欲望,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達到在經歷、體驗中自主構建知識的目標。
2.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
本節課提供了大量的測量活動,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思考,圍繞探索的問題在小組內互相討論、分析、交流,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合作學習的樂趣。
3.注重實踐運用。
課堂中鼓勵學生將學習活動中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大膽去量自己喜歡的物體的長度。學生根據物體的長度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了“身邊處處有數學”。
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 PPT課件、卡片、直尺、米尺、10厘米長的紙條
學具準備 直尺、米尺、10厘米長的紙條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出示卡片,猜一猜。
師:我們學習過哪幾個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
師:其中最大的長度單位是什么?(米)最小的長度單位呢?(毫米)
師:請你用手比劃一下1米、1厘米、1毫米大約各有多長。
我們在實際測量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設計意圖:通過運用卡片復習,學生鞏固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激發求知欲望,為系統整理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作鋪墊。
⊙探究體驗,獲取新知
1.測量課桌的長度。
(1)提問。
師:如果老師讓你測量出我們所使用的課桌的長度是多少,你認為用哪個長度單位比較合適呢?
生:厘米。
師:為什么不選擇米呢?
生:因為課桌的.長度不夠1米。
師:為什么不選擇毫米呢?
生:因為毫米的單位比較小,測量出來的數會比較大。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學具進行測量。
(3)匯報測量方法。
小組一:我們組是這樣測量的,用直尺的最大刻度為一段連續量,最后得出桌子的長是97厘米。
小組二:我們組是這樣測量的,用10厘米長的紙條為一段連續量,一共有9個10厘米,余下的用尺子量,還多出來7厘米,最后得出桌子的長是97厘米。
(4)比較測量的方法。
師:剛才在測量的時候,同學們用了兩種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比較好?
生:第二種方法。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是以10厘米為一段進行測量的,好記又好算,不容易出現錯誤。而在第一種方法中,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15厘米,有的是20厘米,有的是30厘米,這樣在計算的時候容易出現錯誤。
師:剛才我們所說的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分米。(板書課題)
2.教學1分米=10厘米。
出示課件。
師:數一數,1分米里面有幾個1厘米?(10個1厘米)對,10個1厘米是10厘米,也可以說成1分米。
課件出示1分米的放大圖,同時板書:1分米=10厘米。
師:課桌的長度里面有幾個10厘米?
生:9個。
師:9個10厘米是幾分米?
生:9分米。
師:所以我們說課桌的長度是9分米7厘米。
3.教學1米=10分米。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間又有怎樣的關系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可以借助米尺,也可以進行計算。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小組一:我們小組觀察了米尺,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就以10厘米為單位,一段一段地數,一共有10段,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小組二:我們小組是根據米和厘米、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進行計算的,1米=10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個10厘米,10個10厘米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師:如果把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的話,分米應該排在什么位置?(在米的后面,厘米的前面)
4.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1)觀察直尺上1分米的長度,用手指比劃一下,兩根手指中間的部分大約是1分米。(反復兩次)
(2)比一比。同桌之間進行一個小比賽,看哪個同學能夠獲勝。請坐在南側的同學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坐在北側的同學用直尺量一量,調換角色再量一遍。(同桌之間互相量)你和同桌所表示的長度哪個更接近1分米?(學生舉手)希望你們能夠幫助自己的同桌,讓他們也能用手勢表示出準確的1分米。
(3)估測一下,從你的中指指尖到手腕的什么位置大約是1分米?請你的同桌幫你量一量,看你估測的數據準不準。(同桌活動)
(4)畫一畫。
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1分米的大概長度,請同學們拿出鉛筆、尺子和練習本,用尺子上沒有厘米刻度的那一邊在練習本上畫出1分米,畫完后,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畫得準不準。
請你用直尺畫出長度分別為2分米、3分米、5分米的線段。
(5)想一想,在我們的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學生思考后匯報)哪些物體的長度適合用分米作單位?(學生思考后匯報)
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14
課題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一單元第2頁《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作者及工作單位
洛南縣石坡鎮桑坪小學李萍
教材分析
《測量——分米、毫米的認識》是人教版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中的教學內容。本單元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主線呈現學習內容,通過一系列與數學有關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體驗實踐、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與交流合作,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數學活動中學習知識,發展學生應用意識,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維的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發展,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
學情分析
本節課讓學生經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讓學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測量的需要,感受到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價值。本節課的設計,本著“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為主”的原則,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能力,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際生活又運用于實際生活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長度的直觀表象。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和測量工具,會測量一些物體或線段的`長度,并提高估測能力。
3.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認識分米和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間的進率。
2、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出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提問:你們都學過那些長度單位?
學生:米和厘米
2、關于米和厘米你們都了解那些知識呢?
3、你能用手比劃1米、1厘米大約有多長?
二、探究新知:除了這些長度單位,你們還知道其它長度單位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些新的長度單位。
(一)分米的認識:
1、初步感受1分米的長度:
(1)教師拿出提前準備好的長度為1分米的吸管。請大家估計一下這根塑料管有多長?
(2)那么大家估計的到底對不對呢?下面就讓我們一齊動手來驗證一下。
2、體驗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
(1)通過我們剛才的活動,你們發現了什么?我們測量的是同樣長的塑料管,它既可以表示為10厘米,也可以表示為1分米,那么就請大家想一想:10厘米和1分米有什么關系呢?
板書:板書:1分米=10厘米
(2)通過分析,我們知道了“分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那么誰能推算出“米與分米”之間的關系呢?
板書:1米=10分米
(3)體驗分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毫米的認識:
(1)體驗毫米的作用: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板書:毫米)
師:經過大家的總結才知道,我們可以使用這么的方法對長度單位進行研究。現在我們就利用自己剛才學到的學習方式,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合作一起來研究關于毫米的知識好不好。
(2)用硬幣體驗一毫米的長度:
(3)總結歸納:1厘米=10毫米
(4)說說生活中哪些物品都是用毫米作單位?
三、總結
1、提問: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提問:連同前面學習的米和厘米,我們已經認識了4個長度單位,你能把這些單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一排嗎?
2、再次用手比劃4個長度單位的長度。
四、鞏固練習:
1、同座之間互量從手腕到中指的指尖有多長?
2、課本第四頁“做一做”的習題。
3、完成游戲:請四名學生戴好師提前做好的頭飾,分別扮演米、分米、厘米、毫米。先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再說各自的用途和相互之間的關系。
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15
教學目的:
1、在實踐活動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長度單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長度表象;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關系。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并且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并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3、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準備:學生(尺子、一張大約3厘米長的小紙條);教師(課件、米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小朋友,上個學期我們學過哪幾個長度單位?
生:厘米和米。
小朋友們還記得哪些關于厘米和米的知識?大家一起用手來比劃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長。
二、認識毫米
1、認識1毫米
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有什么東西比1厘米還要短呢?
生:眉毛、眼睫毛、螞蟻、硬幣的厚度......
這些東西都不夠1厘米長,我們用什么樣的長度單位表示長度呢?
生:毫米。
對!毫米是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來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
小朋友猜猜看,1毫米有多長呢?你們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長度,你能找出來嗎?請大家試著找一找。
讓學生說一說1毫米在尺子上到底有多長?教師引導說出:直尺上1厘米之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請小朋友在尺子上比劃一下1毫米有多長。
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呢?讓學生說一說
2、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讓學生猜一猜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學生說并說明是怎樣想的?可以引導學生數一數尺子上1厘米中間有幾個小格。(板書:1厘米=10毫米)用鉛筆尖指出從0刻度開始5毫米的刻度線。比一比,誰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線;8毫米呢?
3、估一估,量一量
(1)我們的數學書大約有多厚呢?先讓學生用眼睛估測,再小朋友
自己動手測量,學生量出是6毫米。(板書:毫米)。
(2)先估測再測量桌上小紙條的長度,引導說出小紙條長度為3厘米4毫米或34毫米并追問3厘米4毫米是怎樣換算為34毫米的,理由是什么?
三、認識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剛才我們認識了比厘米還小的單位毫米,小朋友再想一想,有沒有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長度單位?
對!分米。(板書:分米)
老師手上有個盒子,它的邊長正好是1分米,小朋友們想一想,這個盒子邊長要是用厘米表示,大約是多少厘米呢?
先請學生猜一猜,再請人上臺量一量是10厘米,問學生這說明了厘米和分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說明1分米等于10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長度
請學生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的長度
生:(0~10、15~25......)
怎樣從尺子上找最快?引導說出找0~10最快。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引導說出插座的邊長、軟盤的邊長、粉筆的長度、學具盒的長、文具盒的寬等。)
3、畫一分米的長度
每位同學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集體反饋你是怎么畫的?(課件演示畫一分米的動畫)
4、比劃一分米的長度
學生用手指比畫出1分米的長度,同桌驗證。
5、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學生匯報自己的想法,再說出或者展示驗證的辦法。(老師可以展示米尺,讓學生一起數一數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6、估一估,量一量
(1)數學書的邊有多長?先估一估長度,再量一量。引導說出書長為2分米多4厘米、大約2分米、24厘米。
(2)同桌學生不用尺子,估測課桌和椅子的高度大約是多少分米,并交流方法。老師記錄學生估測的數據。然后請同桌合作分別實際量一量分別是多少厘米,說說各接近幾分米,并比一比誰估計得最準確。
四、練習
1、給物體選擇合適的單位
(課件出示)一張床長大約2()、一根黃瓜長大約2()、一顆牙齒長大約4()、一塊黑板長大約40()、一枝鉛筆長大約1()5()。
2、選擇合適的測量單位。
老師家的房子要裝修,我要計算客廳的長度,選擇什么樣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請學生說出自己選用單位的理由。讓學生意識到可以根據物體的實際長度來選用合適的單位。
3思考題:
辨一辨
我們來讀一讀一個小朋友寫的一篇數學日記。
(課件出示)
今天,我系好了一條長大約6厘米的紅領巾,和老師同學們坐了一輛長大約6毫米的公共汽車去春游。我在一棵大約8米高的樹邊吃了一大約2分米長的面包。然后捉了一只大約6分米長的螞蟻。
(學生可能會笑,讓學生說說笑的理由,并幫忙改一改數學日記,可以讓學生比畫一下這些物體的實際長度來幫助學生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分米和毫米,加上原來的米和厘米都是長度單位,你能將它們按照大小順序排列一下嗎?(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
同桌之間用手勢比畫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約有多長。
課外活動。
(課件出示問題)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國際上采用什么樣的符號表示?
【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分米的認識》數學教案02-18
小學數學教案《分米的認識》07-22
分米的認識課件03-30
毫米,分米的認識03-15
《分米的認識》教案03-30
《分米的認識》教案11-26
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2-25
《毫米、分米的認識》說課稿08-15
《分米毫米的認識》說課稿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