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

時間:2023-02-09 14:33:03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1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課本二年級數學第一學期第41-42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條形統計圖的形成過程,初步認識1刻度表示1或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2.能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會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簡單的統計分析。

  3.在具體情境中積累收集、解讀數據的經驗,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會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簡單的統計分析。

  【教學過程

  一、統計分類——展現條形統計圖的形成過程

  1.情景引入,統計分類:學校食堂打算重新粉刷一下墻壁,現在有三種備選方案,綠色、藍色和黃色。小朋友們喜歡什么顏色呢?

  2.經歷條形統計圖的形成過程,并形成示范性板書。

  【設計意圖】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了解條形統計圖的基本結構。

  【評價關注點】學生具有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3.對比統計表與統計圖的價值。

  搶答1:第2組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數最多?怎么看出來的?

  搶答2:第2組喜歡三種顏色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知道的.?

  【設計意圖】在對比中讓學生理解統計表與統計圖各自的價值:統計表便于計算,統計圖便于觀察數量的多少。

  【評價關注點】學生能說出觀察指向。

  4.根據條形統計圖口答。

  統計了什么內容?

  統計了哪些項目?

  1格表示多少?

  雨天比陰天多幾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掌握讀圖的一般步驟“先看標題,知道統計主題;再看橫軸,了解統計項目;然后根據直條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評價關注點】學生能正確回答。

  二、深化理解——突破1格表示2的教學難點

  1.情景引入:除了粉刷墻壁,食堂還打算在墻壁上畫一些同學們喜歡吃的水果。分別出示兩張條形統計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探討問題:

  1)最愛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刻度不同的條形統計圖中,直條高的數量不一定多。

  【評價關注點】學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中,直條所表示的數量”。

  2)最愛吃桔子的有幾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到:即使是表示相同數量的直條,在不同的條形統計圖中高度也不一定相同。

  【評價關注點】學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中,奇數數量的表示方法”。

  3)最愛吃菠蘿的有幾人?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樣本”概念有初步的感知,感受“我們班沒人最愛吃菠蘿”不能代表“所有人都不愛吃菠蘿”。

  【評價關注點】學生知道“0值數據在條形統計圖中的表示方法”。

  三、鞏固提高——揭示統計的真實價值

  1.情景引入:不僅學校食堂的墻壁要改造,圖書館也打算為我班的圖書角新購一批圖書,讓我們來聽聽圖書館老師在說什么?

  2.信息技術支持,互動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科技在統計過程中的優勢,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積累讀圖的經驗,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評價關注點】學生能夠結合條形統計圖,給出合理的建議。

  四、全課總結——知識回顧、總結評價

  五、板書設計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2

  教學內容:

  教材第90頁例1、第92頁“做一做”第1題和第93頁練習二十二的1-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動手操作、觀察、討論等活動中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知道求平均數的方法。

  2、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靈活運用平均數相關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體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成功的愉悅,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重點難點:

  1、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有關平均數的數據統計表。

  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我今天帶來了一些我們生活學習中的信息,請看屏幕。(課件出示信息)

  (1)四(1)班踢毽子的4位選手平均每人1分鐘踢50個。

  (2)一年級第一小組的3位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3)三年級平均每個班開展了3項課間活動。

  (依次出示信息,分別請3名同學讀題,其他同學認真的看屏幕并傾聽)

  師:同學們,在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同一個詞,你們發現了嗎?

  生:都有“平均”這個詞。(課件再次用紅色顯示信息中的“平均”)

  師:對,(指著50個,120厘米,3項,課件同時用粉色顯示這些數據)這些數據都是“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通過今天的學習了解那些知識?

  生:平均數是一個什么數?

  生:平均數與平均分有什么關系?

  生:怎樣計算平均數?

  生:平時在生活中那些地方常用平均數?

  ……

  師: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研究今天的知識。

  [設計意圖:選取學生熟悉的數學信息,讓學生感知平均數,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問題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新課講授:

  (一)平均數的意義

  通過課前的.導入,大家說一說什么叫平均數?學生討論后交流。師歸納:平均數是指在一組數據的平均值。

  (二)平均數的求法

  教學例:出示例1情景圖。

  1、分析問題

  師:這個月我校開展了保護環境,爭優環保小衛士的活動,大家看看這是我班一個小隊同學收集的礦泉水瓶。課件出示相關情景和統計表,學生讀題。

  師:你看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這個小隊有四位同學。

  生:我知道了小紅收集了14個、小蘭12個、小亮11個、小明15個。

  生:要求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師:什么是平均?

  生:平均就是指每個人一樣多。

  師:那大家想想,應該怎樣求這個小隊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瓶子?

  生:可以通過畫圖表來解決,每個人先都畫出11個,然后將剩下的8個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個了。

  生:把他們每個瓶子用一個圓圈表示,再進行移動,使每個人的瓶子一樣多為止。

  生: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個人收集的瓶子數量。

  2、方法總結

  師:請看屏幕(課件出示主題圖),這是他們4人收集瓶子的簡單統計圖,你能發現什么數學信息嗎?

  生:他們不一樣多。

  師:那怎么辦呢?

  生:可以通過移動瓶子來解決。

  師:怎樣移動?

  生:將小紅移1個給小蘭,小明移2個給小亮,最后每個人都是一樣多。同時利用書本等器材進行簡單操作,并交流方法。

  師:通過剛才的操作,想一想:你為什么要把小紅的瓶子移給小蘭?

  生:小紅的多,小蘭的少。

  師:他是把多的移給少的,這樣每個人收集的瓶子數量就怎么樣了?

  生:同樣多。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都是通過把多的瓶子移出來,補給少的同學,讓每個同學的瓶子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就叫“移多補少法”。

  (板書“移多補少法”)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請說一說。

  生:有,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來解決。

  師:怎么算呢?

  生:先算他們的總數再除以4。

  師: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并把算式寫在黑板上嗎?

  生:(14+12+11+15)÷4=52÷4=13(個)

  師:指著算式(14+12+11+15)÷4,我們來看看這位同學的方法?請你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先把他們4個人收集的瓶子總數加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或我是先算他們一共收集了多少個瓶子,再算平均每個人收集多少個瓶子。

  師:聽懂了嗎?誰和他的方法一樣?再給大家說一說。(學生交流)

  師:會用這種方法的同學請舉手?我們一起來算一算,結果是多少,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師:52表示什么?

  生:4個人收集瓶子的總數。

  師:是呀,是把小紅他們4人收集瓶子的總數量先求出來,是52個。(教師板書“總數量”)

  師:為什么要再除以4?

  生:把總數平均分給4個人,就是求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

  生:平均分成4份,4表示總份數。

  師:4就是總份數,除以4表示平均分成4份,這13個就是他們每個人收集瓶子數量的平均數。(板書“平均數”)

  師:那么用式子怎么表示呢?

  生: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師:真不錯,大家鼓勵一下,向他學習。師小結:我們用“移多補少”的方法和計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數是13個。板書:平均數的求法:(1)移多補少。(2)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設計意圖:聯系學校生活實際,利用活動課創設問題情境,引發探究興趣,在學生理解平均數意義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動手算一算,發現求平均數的方法,經歷數學概念、方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初步理解了求平均數的兩種不同方法。]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92頁“做一做”第1題。理解怎樣使每個花瓶里的花相等是求平均數。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2、完成教材第93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大家有什么收獲?小結:平均數是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代表,我們可以用“移多補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數是多少。

  課后作業:

  1、完成教材第93頁練習二十二第2-3題。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練習。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3

  一、單元教學內容

  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解答,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在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中,發現信息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并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4、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

  5、體會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習興趣,培養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

  6、發展統計觀念,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解答,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四、單元教學安排

  3課時

  第1課時

  平均數

  一、教學內容:

  平均數

  二、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平均數的過程,學會尋找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總后分,理解平均數的含義。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難點: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課件出示:班級圖書角的書架上層有8本書,下層有4本書。

  提出問題:同學們能幫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層書架上的書一樣多嗎?

  2、學生思考,交流討論。

  師生交流后,教師用課件操作并提問:現在每層都有6本書了,這個6是它們的'什么數?(平均數)我們是如何求出平均數6的呢?

  師生交流后明確是通過把上層書本移2本至下層得到的相同數。今天,我們就來深度認識一下“平均數”這個朋友。板書課題:平均數。

  (二)探索發現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例1統計圖:環保小分隊的四名同學收集的礦泉水瓶如下(課件出示統計圖)。

  師:從統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交流后反饋:從統計圖中,可以知道:小紅收集了14個,小蘭收集了12個,小亮收集了11個,小明收集了15個。

  師:根據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教師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擇求平均數的問題。

  (2)解決問題: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師:你是怎樣理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的?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如何解決?小組交流探討。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展示。

  匯報預測:方法一:移多補少,學生匯報,多媒體演示移多補少的過程。

  師:像這樣,把多的礦泉水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礦泉水瓶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得到的這個相等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平均數。13是14、12、11,15的平均數。

  方法二:根據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得。(14+12+11+15)÷4=52÷4=13(個)。

  (4)小結:我們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也可以用數據的總和除以數據的個數求出平均數。數據較少時,我們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數據較多時,用先求總數再求平均數的方法計算比較簡便。

  (5)教師追問:平均每人收集13個,是不是每個人真的都收集了13個?你是怎么理解“平均每人收集13個”這句話的?

  師生交流后明確:“平均每人收集13個”表示每個人收集的數量可以比13個多,也可以比13個少,也可以剛好是13個。

  (6)區分“平均分”和“平均數”。

  ①把52個礦泉水瓶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得幾個?

  ②每人分到13個和平均每人收集13個,這兩個“13”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師生交流后小結:平均分是實實在在的量,平均數是虛擬的量。2、教學例2。

  (1)創設問題情境。

  四(1)班第4小組男生隊和女生隊進行踢毽比賽,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比賽情況。課件出示教材第91頁的情境圖和兩張統計表。

  師:這兩張統計表給出了他們踢毽的成績。觀察兩張表,你能從中知道些什么?(參加人數、每人的踢鍵個數等)

  (2)探索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你認為是男生隊的成績好一些還是女生隊的成績好一些呢?說說你的理由。讓學生充分從多個角度分析表示男、女生隊的踢毽情況。在嘗試中體會到用平均數能較好地說明問題。

  學生動手列式計算:

  男生隊:(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隊:(18+20+19+19)÷4 =76÷4 =19

  (3)全班匯報交流。

  師:為什么男生隊除以5而女生隊是除以4呢?你認為是男生隊還是女生隊成績好?師生交流后明確:因為男生隊有5人,所以要除以5,而女生隊只有4人,所以除以4。男生隊平均每人踢17個,女生隊平均每人踢19個,女生隊的成績好一些。

  師:問題解決了嗎?你有什么收獲?

  師生交流后明確:用求平均數的方法來分析得到的數據,常常能反映一般情況,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三)鞏固發散

  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92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說一說自己是如何求出平均數的。

  2、四(1)班學生參加植樹活動,第一組種了180棵,第二組種了166棵,第三組種了149棵,平均每組種了多少棵?

  3、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為什么?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交流后總結:求平均數可以采用“移多補少”的方法,也可以先求幾個數據的總和再除以這幾個數的個數,所得的結果即為平均數。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后記

  略

  平均數

  求平均數的方法:

  數據較少:移多補少法常用方法:總數÷份數=平均數

  第2課時

  復式條形統計圖

  一、教學內容

  復式條形統計圖

  二、教學目標

  1、在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認識兩種形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生活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以及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畫出復式條形統計圖。

  難點: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彩筆、直尺、三角板。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你們知道中國有多少人嗎?那你們知道自己所在的區有多少人嗎?(學生回答)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索發現

  1、教學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

  (1)課件出示教材第95頁例3某地區城鄉人口統計表。

  提出問題:怎樣才能清楚地表示這個地區這幾年城鎮和鄉村的人數變化呢?學生交流后,得出可以制作統計圖來表示。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統計表,分別完成某地區城鎮和鄉村人口的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

  (2)展示學生繪制的統計圖。

  提出問題:從這兩個統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師:如果我要很快地知道xx年與xx年中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的變化情況?那該怎么辦?學生討論,匯報。引導學生把兩個統計圖并列排放來比較,并思考怎樣把它們合并起來。

  2、教學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1)提出問題:如何才能把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合并成一個統計圖呢?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探討,試著繪制統計圖。教師巡視指導。

  (2)展示學生繪制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討論交流: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與聯系?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與小組內其他同學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復式與單式條形統計圖的聯系與區別,使學生認識到為了區分兩個內容,采用不同顏色的長方形來表示。

  (4)分析復式條形統計圖。

  從這個統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小結時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統計圖發現:該地區近年來城鎮人口逐年增加,農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總數逐年上升,同時對學生進行人口教育。

  3、教學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1)出示教材第96頁不完整的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獨立把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2)展示作品。

  請你說一說,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應該怎樣繪制?

  師生交流后明確:這個統計圖中橫軸表示人數,縱軸表示的是年份,所以畫出的條形是橫向的。

  (3)分析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從這個統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讓學生分別說一說,然后進行小組交流。

  (4)比較縱向與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兩種復式條形統計圖,即: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和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請同學們對比這兩種統計圖,思考:丙種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與聯系?

  師生交流后小結:這兩種復式條形統計圖只是形式上的不同,當數據種類不多,但是每類數據又比較大時,用橫向條形統計圖表示更方便。

  4、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97頁“做一做”。

  學生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并回答統計圖后的問題。

  (三)鞏固發散

  市場甲、乙兩種品牌的果汁飲料一、二、三月銷售情況如下表。請你動手繪制統計圖并回答下列問題。

  2、如果你是超市的經理,下個月應該怎么進貨?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交流后總結:本節課學習并掌握了兩種形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五)板書設計復式條形統計圖

  六、教學后記

  略

  第3課時

  營養午餐

  一、教學內容

  營養午餐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營養與健康的常識,培養運用簡單的排列組合、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根據營養專家的建議運用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調配科學、合理的午餐菜式。

  3、明確科學、合理的飲食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分析整理數據、運用數據解決問題的能力。難點:科學分析結果,合理安排搭配方案。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你們平時喜歡吃哪些菜?這些菜搭配是否合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營養午餐。

  (二)探索發現

  1、自主配餐。

  (1)出示教材第101頁情境圖。讓學生根據要求自主選擇一份菜譜。

  (2)全班交流,展示學生的搭配方案。

  2、科學評判。

  (1)介紹科學的配餐要求:我們點的菜是否符合營養學標準呢?“不應低于”、“不超過”是什么意思?用數學符號應該怎樣表示?

  (2)了解每份菜中熱量、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情況。出示每份菜的熱量、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表。

  3、小結。

  我們在進行午餐營養判斷時既要看熱量又要看脂肪,只有兩種指標都不超量時才能算是營養的午餐。

  (三)鞏固發散

  1、學習合理搭配。

  如果讓你動手搭配菜譜,你會了嗎?每人只搭配一組就行。要求:在這十種菜中任選三種搭配一起,營養一定要合理。分組討論,集體匯報。各組派代表匯報本小組的搭配方案。

  2、小結。

  師生共同分析總結營養搭配的要求:葷素搭配,營養均衡。

  3、統計全班同學喜歡的菜譜。

  (1)男女生各選一個代表收集數據,教師記錄。

  (2)學生根據統計表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板書設計營養午餐

  熱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過50g葷素搭配,營養均衡。

  六、教學后記

  略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4

  活動生成

  作為一線教師,管理班級物品不丟失是常規工作。到了大班后,隨著孩子們能力的增強,我們經常會請他們幫忙來數數量較少的東西。雖然每次都是請一兩個孩子,可總會有許多孩子積極地來幫忙。看到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我便想到通過統計班級物品,讓孩子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條形統計圖淺顯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便于比較多少,還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較為規范的統計概念及方法,對其終身發展也有一定的價值。

  設計意圖

  每個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和物質的、直觀的現實世界發生了直接的接觸,同時也就意味著開始了與隱藏在直觀的現實世界背后的數學世界發生了這樣那樣的聯系,也就意味著他每時每刻都在接觸一個由一定的“數”,按一定的“形”和“序”構成的數學的世界,這就為幼兒獲取數學體驗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新《綱要》要求:“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問題。”“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育應著眼于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熟悉的自然資源和感興趣的事,讓幼兒獲得數學經驗。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做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體驗積極幫助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每組桌面玩具:穿線板12個,小機器人9個,套筒7套;

  2、條形統計圖范例一幅;

  3、小統計圖人手一張,水彩筆,白紙。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統計的興趣。

  師:好幾天沒有清點我們最喜歡的玩具了,今天我請全班小朋友都來幫忙數一數,愿意嗎?

  幼兒:愿意。

  (生活是幼兒獲取數學知識的源泉,玩具又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平時老師請一兩個孩子幫忙數玩具就已經讓多數孩子羨慕不已了,所以,我的這個求助馬上得到了全班孩子的強烈回應,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感知探索,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1)鼓勵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玩具的數量。

  師:不過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請小朋友認真聽好哦:每組小朋友數一數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幾個,然后把你數的結果記錄在白紙上。

  (2)交流統計結果,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請小朋友說說你用什么方法記錄的。(記錄結果:點點、照樣子畫下來、畫對勾等。)

  總結統計方法:先畫出標記,再記錄出數量。

  (了解幼兒的前經驗及當前的想法,是支持幼兒探究學習的基礎。這個環節中讓幼兒嘗試記錄玩具的數量,可以充分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正確判斷幼兒的水平和需要。而幼兒在原有經驗和想法上發展和建構的新經驗或概念,往往更具有生命力。這個環節中幼兒的表現就有很大差別,有的幼兒可以較為完整地記錄出玩具的數量,如:畫出一個套筒,在它的后面點了7個點或7個對勾,這是來自中班時一節統計圖形數量的活動的經驗。也有的孩子將數學的記錄概念表現為對這個詞語的理解,如:在一張紙上滿滿地畫了12個穿線板、9個機器人、7個套筒。也有的幼兒沒有完成記錄任務。陳鶴琴先生的教育觀認為:兒童也可成為傳授者,即“兒童教兒童”。在接下來的交流環節中,這些孩子從同伴那里獲取到了新的經驗,為下一個環節打下了基礎。)

  3、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1)出示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同伴的統計方法。

  我們剛剛的記錄中哪種玩具最多?哪種最少?怎樣讓別人不用數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張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張圖上記錄了誰的數量?怎么看出來的?它們各有幾個?你怎么知道的?誰的數量最多?誰最少?也沒數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線板比機器人多幾個?誰能不用點數就看出了套筒有幾個?

  (2)討論總結:這種記錄表和你剛做的記錄表有什么不一樣嗎?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種記錄表?這種記錄表有個名字叫條形統計圖。

  (在師幼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對核心問題的明確和支解,將其放大拋給幼兒,聚攏幼兒的探究視點,把握幼兒活動的方向,引發幼兒進行新的探究。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由于孩子沒有書寫數字的經驗和能力,對記錄出的玩具數量還要再通過點數來比較數量,這時我的一個問題“怎樣讓別人不用數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讓孩子的探究欲望再次燃起,并將孩子的視點引入到條形統計圖上。通過問題的步步深入,引導幼兒自己感受到條形統計圖的優點。通過討論兩種記錄表的不同,自己找出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并讓孩子將學到的知識與原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說出自己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以促進幼兒養成在生活中注意觀察的良好習慣。)

  4、操作體驗,學習制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紙,引導幼兒討論制作方法。

  (2)幼兒自由選擇任務,動手制作成條形統計圖。

  為幼兒提供統計的物品有:幼兒的男女人數和客人老師數,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以活動的形式學習數學,非常受幼兒的歡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主動學習,進一步感知、體驗了條形統計,使幼兒在自然的狀態下輕松獲得簡單的數學經驗。真正使數學活動生活化、游戲化,孩子們從中體驗到數學的有趣和重要。)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統計。

  5.結束活動。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物品,小朋友們很棒!回到家我們也用這種方法幫助爸爸媽媽來統計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嗎?統計好了明天帶過來貼到展示墻上,大家互相看看,講講。

  (幼兒園的延伸活動作為教育活動的一種延續,為孩子更好地鞏固已掌握的知識提供了可持續性發展的契機。數學來源于生活實踐,也應用于生活實踐,幼兒的思維是感性的、具體的,只有應用于生活的數學教育活動,才能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

  活動反思

  生活是幼兒獲取數學知識的源泉,在幼兒的一日生活里到處充滿數學。我們教師的數學教育目標便是,將幼兒在生活中零散的數學經驗組織起來,形成系統的、具有嚴密邏輯的數學知識,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通過本節教育活動的進行,我得到以下反思:

  1、選材貼近幼兒生活,并且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讓枯燥的數學知識變為幼兒生活問題的解決方式,讓幼兒在嘗試、交流、探索中快樂地學習,并從中體驗到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在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記錄的環節中,充分體現了同伴之間的相互學習。統計方法的獲得來自于孩子之間的交流,沒有教師生硬的傳授。幼兒在同伴的互動中學會了統計、記錄的最基本方法。

  3、本次活動中最成功的環節是認識、學習條形統計圖。我的提問設計環環相扣,步步深入。讓幼兒充分感知了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優點和制作方法,讓幼兒絲毫沒有被動學習的感覺,大家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通過幼兒對一個個問題的思考,使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及制作方法在他們的大腦中建構起來,為下一步動手制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4、課后的延伸活動再次體現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孩子們帶回的統計表展示在墻上,成為孩子們活動之余的交流焦點。更有孩子提出問題:“我們家里的筷子很多,一張紙上畫不下那么長的條條,怎么辦?”我把這個問題和小朋友一起來討論,讓幼兒更加深入地學習統計更多物品時條形統計圖的運用。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制作、展示、交流、評價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2、掌握制作單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能制作簡單的條形統計圖;簡單分析統計圖。

  3、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領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制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制作條形統計圖的第二步:確定直條和間隔的寬度;第三步:確定單位長度表示的數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幻燈機,直角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展示多媒體課件第2頁)談話:自古至盡,我們國家就是一個山清水秀,名山眾多的國家。你們知道我國有哪些名山嗎?

  (設計意圖:從生活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談話:今天,老師把其中的五座名山給同學們搬來了。(展示課件第37頁:五座名山圖片)

  (設計意圖:學生簡單了解五座名山海拔高度,感受祖國山川的美,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條形統計圖

  (1)(展示課件第8頁)出示問題:你能很快說出哪座山最高嗎?

  (設計意圖:為下面研究條形統計圖做鋪墊。)

  (展示課件第8頁: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統計圖)出示問題:觀察條形統計圖,你能回答老師的問題了嗎?從統計圖中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初步分析圖,感知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2)簡單概括條形統計圖的表示方法。

  2、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

  (1)(展示課件第9頁:四幅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感受條形統計圖與實際生活聯系的緊密,學習條形統計圖制作方法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2)(出示課件第10頁的問題:該怎么畫條形統計圖呢?)學生在小組里討論,引導學生探究制圖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全班交流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評價,出示制圖步驟。

  (3)(展示課件第11頁)出示例題,指名讀出例題統計表中的數據。

  教師: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畫圖。(教師課件演示制圖步驟)

  (4)幻燈機展示學生學生畫圖,及時給予評價。對于不規范的圖給予指導,畫圖難點集中指導。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身體驗畫圖,親身感受畫圖的難點,教師針對難點集中指導,讓學生突破本課難點)

  3、引導學生簡單分析統計圖

  (1)(展示課件第12頁)游戲:你來問 我來答

  出示問題,讓學生選擇問題,指定其他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圖的'能力。此環節變換教學方式,讓學生不再有學習疲勞的感覺。)

  4、認識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展示課件第13頁: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對比)提出問題:統計表和統計圖,哪一種方式表示的數量之間的關系更直觀?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讓學生深刻認識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三、鞏固新知

  1、(出示課件第14頁)讓學生依據統計表中給出的數據畫一幅條形 統計圖。

  2、(出示課件第15頁)讓學生觀察條形統計圖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強化教學重點,突破畫圖難點)

  3、(展示課件第16頁,出示問題:把你這節課的收獲告訴我好嗎?)

  (設計意圖:學生小結本節課所學新知,學習方法,情感體驗等,提高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6

  活動目標:

  1.學習基本的統計方法,初步感知條形統計圖的優點。

  2.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敢于嘗試和探索,愿意與同伴合作。

  活動準備:

  1.條形統計圖范例一張

  2.幼兒人手一張白紙、記號筆

  3.鉛筆、膠水、剪刀、書本學習用品若干份

  4.多功能廳有風扇、桌子、喇叭、空調、相框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上了大班,我們用到了許多學習用品,怎樣才能知道籮筐里有哪些學習用品,分別有多少呢?

  小結:像這種先要把統計的物品分一分類,再數一數,最后再把統計結果記錄下來,就是統計。

  二、自由探索,嘗試統計

  1.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學習用品的數量。

  師:老師在每組桌上放了學習用品,請你用自己的方法統計籮筐里的東西,并記錄結果。在統計的時候,一定要細心哦,別統計錯了。好的.,去試試吧。

  2.交流統計結果

  師:請一個小朋友說說你的統計結果?

  小結:小朋友都運用了先畫出物體標記,再記錄數量的方法進行了統計。

  三、觀察討論,認識條形統計圖

  1.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記錄方法,看這張圖上記錄了哪些物品?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說說它們各有多少?誰的數量最多?誰的數量最少?

  3.你們怎么一下子看出來誰多誰少的?

  4.和剛才你們記錄的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像這種有橫軸、縱軸,用條形來表示物體數量的統計,叫做條形統計圖。可以通過觀察高矮,一眼看出數量多少,速度快又方便。

  四、操作體驗,學習制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制作條形統計圖

  師:你們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了嗎?現在四個小朋友一組,每一組有一張大統計紙,小朋友分工合作,將多功能廳里的喇叭、相框、空調、桌子、風扇進行統計。

  3.展示幼兒統計圖,交流分享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講一講你的統計圖,你統計了什么?什么物品最多?什么物體最少?誰還想說一說?

  五、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用到條形統計圖,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個條形統計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條形統計圖統計了什么?有多少?你能一眼就看出來什么東西最多?什么最少嗎?

  原來條形統計圖有這么大的用處啊,可以不用數數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回去后我們再去生活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條形統計圖吧!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初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夠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

  (2)能根據統計表在格子紙上畫出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3)知道在統計圖中,1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

  過程與方法:創設實際生活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經歷數據的整理、分類以及數據呈現等統計過程,初步滲透統計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的學習,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

  能根據統計表畫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知道1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還可以表示2。

  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播放生日歌)

  師: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么歌嗎?(生日歌)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師生交流)那老師想知道我們班每個月有幾個小朋友過生日,比如這個月(10月)有多少人過生日?你有什么好辦法?

  (10月份生日的小朋友站起來數一下舉手)

  師:我們班本月過生日的人都有誰呢?(師生交流)

  師:大家的想法真不錯,用這樣的方法我們就可以把我們班級每月過生日的人數分別記錄下來,小丁丁也是用月份分類的方法對小朋友的生日做統計的'。

  前情復習,引入課題

  師:像這樣同一個月份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每一個月份到底有多少人過生日了,那我們要用到我們學習過的哪個好朋友來記錄呢?(統計表)

  出示記錄表

  信息收集與整理

  信息反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數字比較)

  師:從這張完整的統計表上,就能很清楚的把月份和人數一一對應起來,但我們要通過觀察、比較數字的大小才能得出過生日人數最多和最少的月份,那有沒有一種統計方法能一眼就得出結論呢,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種統計方法——統計圖。(教師板書課題)

  動手實踐,探究新知

  介紹條形統計圖的特征

  師:觀察這張圖,你能看到些什么呢?

  (每個格子大小一致,橫軸上表示月份,縱軸上表示人數)

  師:下面看老師是怎樣在統計圖上表示出1月份過生日的人數的?觀察并回答以下問題(課件演示)

  問題1:對準橫軸的哪一位置開始畫的?

  問題2:畫了幾格?對準縱軸上的哪一個數?

  師:那現在你知道在這幅統計圖中1格表示幾呢?(1格表示1)

  師:還可以從哪里看出來1格表示1呢?

  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

  根據條形統計圖解決問題

  問題1:幾月過生日的人數最多?

  問題2:11月過生日的人數比10月的人數多幾人?

  小結

  師:今天學的統計圖都是用直條的長度來表示數量多少的統計圖,這樣的統計圖我們稱之為“條形統計圖”(補充課題)

  鞏固知識,拓展練習

  師:小胖和小丁丁學習了條形統計圖的知識,他們分別帶來了自己制作的條形統計圖。

  師: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小胖的條形統計圖

  小胖統計的是什么?

  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1:1格表示幾人?

  問題2:參加哪種興趣班的人數最多?

  問題3:參加數學興趣班的人數比參加繪畫興趣班的人數多幾人?

  根據統計圖學生自己提問題,當小老師。

  師: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小丁丁的統計圖。

  師:小丁丁統計的是什么?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什么呢?

  師:喜歡蛋筒的有幾人呢?(通過此題讓學生意識到1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還可以表示2。)

  請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完成統計表。

  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你會怎樣預定下次冷飲的數量呢?

  五、精彩小結,展示自我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你還有什么疑問?

  六、自主探究,作品展示

  出示上節課師生共同整理的統計表(本班最愛吃的水果的統計表)

  同桌討論,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作品展示

  根據統計圖學生自己提問題,當小老師。

  板書:(條形)統計圖

  標題

  橫軸條形統計圖:直條長度數量的多少

  縱軸

  每格代表1每格代表2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8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條形統計圖,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構圖特征:橫坐標是統計的物品種類、縱坐標是統計的物品數量。

  2、能根據前后統計圖的對比,明白條形統計圖一眼就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并能獨立制作完成條形統計圖。

  3、體驗統計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每組桌面玩具:齒輪積木8個、雪花積木5個、子彈積木7個、圓圈3個、聰明棒6個。

  2、條形統計圖范例一幅;

  3、小統計圖人手一張,水彩筆,空白條形統計圖。

  三、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統計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發現在你們身后的桌子上有很多的積木啊?那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桌上有哪些積木?他們有多少個呢?

  小結:哦,像這種先把要統計的物品分一分類,再數一數,最后再把統計結果記錄下來,就是統計。

  2、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統計。

  (1)幼兒按要求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物品的數量。

  師:在統計的時候呢,一桌5個小朋友,擔會請小朋友自己去選擇,統計一下你們桌上的東西并把統計結果記錄在桌上的統計圖上。在統計的時候可要細心一點,別統計錯了。

  (2)交流統計結果,鞏固、復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師:請一個小朋友說說你的統計結果。(老師把他的統計結果記錄在大的統計表里)

  小結:從這張圖上你們能看出統計了哪些東西?他有多少嗎?(一起看圖說一說)

  3、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1)出示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記錄方法,看,這里也有一張統計圖,你能看懂這張圖嗎?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點引導孩子從橫縱坐標上看出物品的數量)

  (2)比較前后兩張統計圖。

  師:這張統計圖和剛才我們畫的統計圖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要用條形來制作統計表呢?(通過觀察條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種物品數量多,哪種數量少)小結:小朋友們的眼睛真厲害。那像這種有橫坐標、縱坐標,用條形來表示物體數量的統計圖,我們就叫他條形統計圖。在條形統計圖上,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條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數量的多少。

  4、操作體驗,學習制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紙,引導幼兒討論制作方法。

  師:你們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嗎?老師幫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張空白的.條形統計圖,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在這張條形統計圖上該怎么記錄呢?在記錄統計物品的數量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記錄呢?(要看縱坐標上的數字)

  (2)幼兒根據原來統計圖上的數據,動手制作條形統計圖。

  師:請小朋友拿出剛才的統計圖,根據統計圖上的統計結果,把他們制作成一張條形統計圖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統計。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講講你的統計圖,你統計了什么?你能從你的統計圖上一下子就看出來什么積木最多?什么積木最少嗎?誰也想來說一說?

  5、活動延伸。

  欣賞生活中的條形統計圖。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用到條形統計圖,你們在生活中見過條形統計圖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個條形統計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條形統計圖統計了什么?有多少?你怎么看出來的?你能一眼就看出來什么東西最多?什么最少嗎?

  結束:原來條形統計圖有這么大的用處啊,可以不用數數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為這個優點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下課后,我們再去生活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條形統計圖吧!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9

  【教材分析】:

  例2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學會繪制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并繼續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這樣就把數據分析與解決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統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會繪制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復式統計圖,并能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繪制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根據統計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儀

  【學具準備】:直尺、鉛筆、水彩筆。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導入: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家庭都買了汽車。哪些同學的家里買了汽車?我們在外出時有時就要將汽車放在停車場。

  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兩個停車場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2

  師:在三年級時我們已經學過橫向單式條形統計圖,昨天我們又學過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那么大家能否利用這兩個舊知識完成例題2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學生獨立完成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

  師展示學生的統計圖。

  引出課題、板書: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師:根據這張統計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你能發現哪些信息?

  組織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再全班匯報。

  教師小結:兩個停車場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轎車停放的數量較多。由此可以初步斷定其他停車場(甚至整個社會)中轎車的數量也是最多。

  4、比較兩種復式條形統計圖

  師提問:根據例2的`這張統計表,可以畫出兩張統計圖(出示橫向復式統計圖與縱向復式統計圖),這兩張統計圖有什么相同點

  小結:剛才通過比較,我們知道橫向復式統計圖與縱向復式統計圖只是形式上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如果數據的種類不多,但是每類數據又比較大時,用橫向統計圖表示較為方便。

  5、你覺得在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么?

  三、鞏固新知

  1、完成106頁做一做

  (讓學生發現綠化搞得好,樹木就多,樹木越多就能帶來更多的降水,樹木也就越茂盛,從而形成良性循環。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完成練習二十的第5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完成配套《數學作業本》的相應內容。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10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條形統計圖,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構圖特征。

  2、學習通過統計圖感知數量的多少。

  3、喜歡合作,體驗統計活動的樂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記錄紙、記號筆若干4盒蠟筆水果圖片若干小熊仔一對。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喜歡吃水果嗎?喜歡什么水果?

  (出示小熊,與幼兒問答互動環節)

  你們喜歡的這些水果小熊家都有!小熊家最近開了一家水果店,每次進貨的水果都特別新鮮,美味,小動物們可喜歡了。今天勤勞的小熊爸爸又去進貨了,好累好辛苦,你們愿意當小小記錄員,幫小熊記錄一下每種水果的數量嗎?

  二、幼兒操作。

  1、交代任務,幼兒分組統計水果并記錄,教師指導。

  師:我們可以怎樣統計水果的數量呢?

  2、教師講解合作統計要求

  老師兒有幾張記錄表,要小朋友們合作記錄。4個小朋友一組,每組1位組長。

  (幼兒按照學號順序分組1—4。5—8 9—12 13—16)

  我們4個人做一個記錄肯定不容易,大家在統計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商量,誰來記、誰來數、誰最后來檢查核對(2人核對)。

  3、交流分享統計結果。

  師:小朋友們統計好了嗎?每組請一位小朋友來介紹,果籃里有哪些水果,每種水果有多少。你們是用什么辦法記下來的?

  小結:你們用了數字的辦法進行了統計,知道了果籃里有哪些水果,每種水果有多少。請你們再看看哪種水果多?哪種水果少?原來我們不能很快看出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

  三、教師出示條形統計圖。

  師:怎樣讓別人不用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前兩天余老師也幫小熊家做了一張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統計圖形式:水果標識在下面,用涂格子的方法,一種水果有幾個就涂幾個格子,按從下往上的順序排。

  教師提問:

  1、這張圖上記錄了哪些水果?怎么看出來的?(引導水果標識——橫坐標)

  2、每種水果有幾個?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左邊數據——縱坐標)

  3、哪個的數量最多?哪個最少?(引導“計數條”)

  6、你們也沒數怎么就能知道呢?(介紹計數條最高數量最多,最矮數量最少)

  討論總結:你們的眼睛真亮,像這張記錄表上由橫坐標、縱坐標、計數條組成的表格,我們叫它條形統計圖,它能很快告訴我們統計的信息。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能夠很快地知道果籃里有幾種水果,哪種最多,哪種最少。最高的計數條代表的數量是最多的,最矮的計數條代表的數量是最少的。

  四、指導幼兒使用條形統計圖再次統計。

  1、師:剛才啊小熊媽媽又去進來一批水果,請你們用條形統計圖再來幫小熊家做一次統計,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

  2、交流分享。

  先完成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小組負責人)講述自己的統計。

  “果籃里有幾種水果?哪種最多?哪種最少?怎么看出來的?”

  五、激發興趣,拓展生活經驗。

  1、師:“在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還會用到條形統計圖,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更復雜的問題。一起來看一看,還有什么時候會用到統計。”

  2、分享圖片:分別觀看幼兒身高、夏季氣溫、熱門動畫片、奧運會獎牌榜統計圖表,再次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幼兒對統計的興趣。

  六、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物品,小朋友們都很棒!晚上回家我們也用這種方法幫助爸爸媽媽來統計一下他們的物品好嗎?

  【活動反思】

  本課教學是在學生認識了簡單的統計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條形統計圖的特征,尤其是條形統計圖中橫軸、縱軸表達的'意義及制作條形統計圖時直條對應數據是本節課著重要突破的知識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突破難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以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 學生是真討論真探究了

  與以前類似教學相比,統計教學往往熱鬧有余,而思考不足,學生的能力并沒有多大提升。我認為這節課學生是有收獲的。知識的難點真的是學生自主探究解決的。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緊扣難點,圍繞“1、你知道縱軸上的這些數量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嗎?2、標數據的直條該如何確定高度呢?3、為什么要在直條頂端標出相應的數據?”展開討論先讓學生再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發散他們的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完成后用展臺展示學生作業,請同學互相觀察“他畫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嗎,完美嗎?”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讓他們指出同伴們的優缺點,我認為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三、教師引領學生思考,促使學生展開思維碰撞。 在大組交流中不斷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拓展延伸。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縱軸上數量的設計,提供一組數據,請學生來設計縱軸數據,即一格表示多少數量,要參看原始數據,以及根據實際情況來定。準確定位直條的高度。溝通學生知識儲備,運用平均分的知識準確把握數據,從而定位直條的高度。

  小百科:統計圖是根據統計數字,用幾何圖形、事物形象和地圖等繪制的各種圖形。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11

  一、教學總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年制作方法,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完成相應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圖中數據進行比較,分析,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完成相應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難點:根據圖中數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1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復式條形統計圖,誰知道它有哪些優點?

  2 今天我們進一步來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

  二 基本練習

  1、 指導完成練習十九第2題

  出示統計圖,提問:

  這張統計圖反映了什么情況?

  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還能了解些什么情況?

  指名回答,教師指點。

  教師追問:你能回答這兩個問題嗎?出示兩個討論題:

  A你覺得哪種果汁飲料更好喝?

  B你覺得這家超市的經理在下個月會多進哪一種果汁飲料?。

  2、 指導完成練習十九第3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這幅復式條形統計圖統計的內容是什么?

  你覺得女生更喜歡什么玩具?

  你覺得男生更喜歡什么玩具?

  什么玩具男女生都比較喜歡?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你能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嗎?

  三 綜合提高

  1、引入。

  談話:學好復式條形統計圖對我們分析生活中的現象或事情有幫助嗎?想自己試一下嗎?

  2、 指導完成練習十九第5題

  (課前分小組調查本組同學喜歡的興趣活動,各組匯報本組同學各項選擇情況,其余組記錄。)

  各組分工整理數據,把數據填入統計表。

  寫作繪畫電腦數奧唱歌

  男

  女

  完成統計表后,展示學生作業,核對數據是否準確一致。

  教師提問:統計表的數據應如何在條形統計圖上表示呢?請先自己試試看。

  學生完成后,教師組織評講,讓學生結合以下問題說說自己是怎樣填寫條形統計圖的:每一項數據應該畫在哪里?縱軸上一個單位表示多少?怎樣區別男女生?

  2。 指導完成練習十九第4題。

  教師提問:這些數據反映了什么情況?你會根據提供的數據完成統計圖嗎?

  教師組織評價。

  教師出示問題,指導分析比較:

  完成這個統計圖后,你有什么感想?

  你對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議?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進行總結歸納后。

  四 總結評價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練習,你對復式條形統計圖又有了哪方面的進一步的認識?

  學生談感受,老師進行適當的評價。

  除了條形統計圖,生活中還有許多種的統計圖,下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新的統計圖。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1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16~117頁例1、例2,第118頁課堂活動及練習二十五中相應的練習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用條形統計圖直觀、形象地表示數據。

  2.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能力。

  實驗目標:

  1、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運用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統計。

  二、合作學習,探案求知

  1.教學例

  課件出示例1的統計表。

  教師:從收集的統計表中,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可能回答:小紅踢120個,小方踢100個,小紅比小方多踢20個……

  教師:從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制成統計圖嗎?怎么制呢?學生可能回答:可用我們學過的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畫3根就可以表示3個同學。

  教師:1格表示多少呢?(課件出示1格表示1個)如果1格表示1個,小紅踢的毽子個數要畫多少格?(課件動態展示畫出120格)學生產生沖突:畫120格好麻煩喲。教師質疑:那怎么辦?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表示呢?學生可能會想到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

  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討論。

  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適呢?說說想法。

  ②小組內繪制出條形統計圖。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比較這些統計圖,在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適呢?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他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答案。

  個比較合適;120個就畫12格;100個就畫10格,90個就畫9格。

  學生2:用1格表示2個

  學生1:用1格表示10,5個也可以,只是畫的格子要多些。……教師結合學生畫的統計圖的美觀方面進行適當評價。

  教師:現在用1格表示10個來完成書上116頁的統計圖。

  2.教學例

  課件出示例2的統計表。

  教師:根據這個統計表你獲得哪些數據信息?學生匯報所獲得的信息。

  教師:小明要幫爸爸制作條形統計圖。思考或同桌交流。

  ①橫軸和縱軸各表示什么?

  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適呢?全班交流,匯報。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統計圖,你有什么發現?

  課件出示:小明家蘋果產量逐年增加;20xx年的蘋果產量是20xx年的2倍……

  教師:根據你的發現,你對小明家承包蘋果園有什么想說的?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3.小結今天學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教師:以前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接觸的數據都比較小,因此我們都用1格表示1個單位。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接觸到更大的數據。

  課件出示:為了方便,我們用1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不僅可表示10個,也可以表示2個,5個,100個,1000個等,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

  四、課堂總結

  教師:這節課學了些什么?有什么收獲或問題?

  《條形統計圖》課后問卷

  1、老師用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的授課形式,你喜歡嗎?為什么?

  2、老師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計圖,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有哪些幫助?

  3、你喜歡老師使用多媒體課件講授本節課嗎?為什么?

  統計數據分析

  學生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化學習效果統計

  圖表二

  認同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的.人數認同率%

  實驗班(40人)3997.5%

  對照班(40人)3382.5%

  教學反思:

  1、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對于多媒體進入數學課堂有較高的興趣,喜歡多媒體教學的數學課,非常認同這種教學模式,認同率達到97.5%。從問卷中可以看出對照班學生也希望數學課中能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認同率也有82.5%,希望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2、在實驗課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放映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用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用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更形象、更直觀地看到了這是解決問題的需要,這較好的運用了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通過課件,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相關文章:

《條形統計圖》數學教案03-02

《條形統計圖》的說課稿04-05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11-05

條形統計圖教案10-12

《條形統計圖》教案01-29

條形統計圖的特點09-13

條形統計圖的教案10-18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01-16

條形統計圖說課稿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