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3~44頁例1 1、例1 2和“練一練’’,第46練習七第9~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用列舉的方法求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通過直觀圖理解兩個數的倍數及公倍數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借助直觀認識公倍數,理解公倍數的特征;通過列舉探索求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體會方法的合理和多樣;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能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發展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學生主動參加思考和探索活動,感受學習的收獲,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求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教學難點:
理解求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揭題:我們已經學習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今天這節課學習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板書課題)
提問: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法? 你對公倍數有哪些想法?對最小公倍數呢?
引導:大家交流的想法,實際上是聯系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進行聯想,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學好數學。那剛才大家的想法是不是正確呢?現在,我們一起來研究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知
1.認識公倍數。
(1)出示例11,讓學生說說知道了些什么,提出的什么問題。
引導:用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鋪兩個正方形,哪個正好鋪滿,哪個不能鋪滿?看圖想一想是為什么,你能不能根據自己的想法寫出算式來說明理由,并和同桌互相說一說?
交流:哪個正方形能正好鋪滿,哪個不能鋪滿?
提問:聯系鋪滿長方形的圖形,觀察列出的算式,你覺得6和3、2這兩個數有怎樣的關系?
說明:6既是3的倍數,又是2的.倍數,是3和2公有的倍數。
(2)引導:想一想,這個長方形紙片還能正好鋪滿邊長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為什么?和同桌說說你的想法。
交流:還能正好鋪滿邊長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你是怎樣想的?(明確可以正好鋪滿邊長12厘米、18厘米的正方形)
你發現正方形的邊長厘米數只要滿足什么條件,就能用這個長方形正好鋪滿? 像這樣能被正好鋪滿的正方形有多少個,能找得完嗎?
(3) 引導:現在你發現,6、12、18、24這些數和2、3都有什么關系?說說你的想法。 指出:同學們的理解還真不錯!大家發現6、12、18、24這樣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也就是2和3公有的倍數,我們稱它們是2和3的公倍數。(板書:公倍數)
追問:8是2和3的公倍數嗎?為什么不是?
那哪些數是2和3的公倍數呢?(板書:6,12 ,18,24是2和3的公倍數)為什么公倍數里要用省略號?你還能任意再說幾個2和3的公倍數嗎?
2.求公倍數。
出示例12,明確要找6和9的公倍數和最小的公倍數。
讓學生獨立找出6和9的公倍數和最小的公倍數,與同桌交流自己的 方法。 交流:你是怎樣找出6和9的公倍數和最小的公倍數的?
結合學生交流,教師板書用不同方法找的過程和結論,使學生領會。
小結: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了6和9的公倍數有18,36,54其中’最小的是18。 18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數。
追問:有沒有最大的公倍數?為什么?
說明:兩個數的公倍數有無數個,沒有最大的公倍數。兩個數的公倍數里最小的一個,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板書:最小公倍數——公倍數中最小的一個)
3.用集合圖表示公倍數。
引導:你也能用圓圈圖表示6的倍數、9的倍數和公倍數的關系嗎?自己畫一畫。 學生交流,呈現集合相交的圖,(圖見教材,略)分別標注出“6的倍數”“9的倍數”“6和9的公倍數”,并強調三個部分都有無數個數,都要用省略號表示。
讓學生看直觀圖說說,哪些數是6的倍數,哪些數是9的倍數,哪些數是6和9的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是幾。
指出:從圖上可以直接看出,6和9公有的倍數,是它們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三、鞏固深化
1.做“練一練”第1題。
2.做“練一練”第2題。
3.做練習七第9題。
4.做練習七第10題。
四、總結提升
引導:今今天學習的是什么內容?什么是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可以怎樣找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寫公倍數時要注意什么?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學信息,發展初步的分數乘法的能力。
2、學習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親自經歷探究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原理,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整數乘以分數。
3、使學生感受到分數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整數乘以分數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下列分數加減運算題。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并提問學生說說自己如何計算的?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先通分,再進行分子與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并注意更正學生的錯誤和表揚回答問題的同學。
二、講授新課
同學們我們學習一種新的運算:分數乘法,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數乘法?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板書例題,讓學生想一想如何計算?
學生列出算式3×15=,學生同桌之間相互討論,如何計算整數乘以分數?
教師提問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教師和學生總結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整數乘以分數,只把整數乘以分子,分母不變。)
三、鞏固練習:
做課本2頁涂一涂,算一算,2個37的和是多少?
讓學生熟練計算,教師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計算方法。
做課本試一試1、2題。
四、課堂小結 :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整數乘以分數,用整數乘以分子的積做分子,分母不變。
教學反思:
設計,小學,五年級數學,北師大,教學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應用;培養學生
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分數的數感培養,以及與除法的聯系.
教學難點:抽象思維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鋪墊復習,導入新知 [課件1]
1,提問:A,7/8是什么數 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運算 它又表示什么
C,你發現7/8和7÷8之間有聯系嗎
2,揭示課題.
述:它們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系呢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二,探索新知,發展智能
1,教學P90 .例2:把1米長的鋼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長多少
提問:A,試一試,你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
板書:用除法計算:1÷3=0.333……(米)
用分數表示:根據分數的意義,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這兩種解法有什么聯系嗎
(從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們表示的是同一段鋼管的長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關系.)
板書: 1÷3= 1/3
C,從這個等式中,我們發現:當1÷3所得的商除不盡時,可以用什么數來
表示 也就是說整數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誰來表示
2,教學P90 .例3: 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塊 [課件3]
(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數來表示呢
板書: 3÷4= 3/4
(2)操作檢驗(分組進行)
① 把3個同樣大小的圓看作3塊餅,分一分,看每個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塊餅
② 反饋分法.
提問:A,請介紹一下你們是怎么分的
(第一種分法:把3塊餅一塊一塊地分,每個孩子分得每個餅的1/4,共得3個1/4 塊,也就是3/4塊.)
(第二種分法:把三塊餅疊在一起分,每個孩子分得3塊餅1/4的 ,拼起來相當于一塊餅的3/4 ,也就是3/4 塊.)
B,比較這兩種分法,哪種簡便些
※ 把5塊餅平均分給8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 說一說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小結提問:A,觀察上面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板書: 被除數 ÷ 除數 = 除數 / 被除數
B,你能舉幾個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的例子嗎
C,能不能用一個含有字母算式來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書: a÷b=b/a (b≠0)
D,b為什么不能等于0
4, 看書P91 深化.
反饋:說一說分數和除法之間和什么聯系 又有什么區別
板書:分數是一個數,除法是一種運算.
三,鞏固練習 [課件5]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
7÷13=( )÷9= 1/2=( )÷( ) 8/13=( )÷( )
3, 7/10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這樣的( )份的數.1÷21表示兩個數( ),還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
四,全課小結
當兩個自然數相除不能整除時,它門的商可以用分數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種運算,而分數是一種數,因此,我們只能說被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母.故此,分數與除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在整數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數,那么,分數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家作
P93 .1,2,3
板書設計: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例2:1÷3=0.333……(米)=1/3(米) 例3:3÷4= 3/4
被除數 ÷ 除數 = 除數 / 被除數
a÷b=b/a (b≠0)
分數是一個數,除法是一種運算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4
教學目標和要求
1.經歷從時間問題中抽象出百分數的過程,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百分數。
2.在具體情境中,解釋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2.體會百分數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1.讓學生客氣課前收集百分數的資料。
2.計算機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引入課題
1.教師結合自己學校的足球對的數據呈現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讓學生自己解決“比一比”中讓學生罰點球問題,接著討論“哪個品種發芽情況好”的問題。學生討論后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兩個問題的解決過程,讓學生體會百分數的比要性,從而引入百分數,(教師板書)
二、 教學百分數的'讀寫
寫作22%讀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介紹百分數的意義
1.教師通過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常見的百分數,比如各種酒類的濃度表示,讓學生體會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的相比關系,不表示一個數的值,所以百分數也叫百分比或者百分率。
2.練一練
讓學生結合百分數的意義進一步說明上面題目中百分數所代表
的具體意義。“罰點球”其實就是求一個人的進球率,“哪個品種發芽情況好”指的是發芽率。
三、教“讀一讀說一說”
1.讓學生看課本插圖,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每個情境百分數的意義。
2.教師鼓勵學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的百分數”并在全班交流。
四、練習
讓學生自己完成,全班講評。
五、總結
提問: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5
一、教學目標
鞏固有關表面積等方面的知識,加強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收集 、整理 、分析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二、活動步驟
1.明確設計方案需要做的工作。
2.收集數據。
3.整理數據、分析與比較信息。
4.書面呈現粉刷圍墻方案。
三、教學建議
1.因本實踐活動會涉及實地的測量與調查,教學活動可以采取室內教學和室外教學相結合的形式。
2.室內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并思考,應該如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關數學信息。
3.展示方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比一比,看看哪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實際效益,激發學生之間的互評,使學生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納別人較好的方法。
4.活動結束之后,也可鼓勵學生將自已設計的方案投給學校相關部門,為學校的.建設提出一定的建議,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體會到自己勞動的價值。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6
設計說明
復習課既不像新授課那樣有“新鮮感”,又不像練習課那樣有“成就感”,還擔負著查缺補漏、系統整理和鞏固發展的任務。為了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復習,在組織教學時,應該營造一個輕松、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學設計中,靈活地運用教材,既不要夸大它的作用,又不要削弱它的功能,要創造性地發揮它應有的功能。作為復習課,設計要有新意,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了適當的處理,這樣更符合本地區學生的實際需求。
2.重視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把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然后利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結合教材習題逐一練習。通過練習,將學生所學的知識整理成知識網絡,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結合教材習題,復習分數加減法這一單元的內容。想一想,這一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
2.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及簡算、分數與小數的互化三部分內容)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互相評價,呈現知識結構圖。
分數加減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分數加減法的.相關知識,復習本節課中的知識點,在教師的引導下畫出知識結構圖,幫助學生建立這部分知識內容的知識網絡,便于學生整理和記憶相關知識。
⊙整理復習
1.復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1)復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應注意什么?結合具體實例說一說。
(2)先想一想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應該怎樣計算,再計算下面各題。
+ -
結合上面的算式復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①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②分數加減法對計算結果的要求: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3)完成教材94頁1題前兩個小題的計算。
+ -
解答: + -
=+=-
==
=
2.復習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先想一想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應該怎樣計算,再計算下面各題。
+- -+
1-- 1-
①復習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在計算分數加減混合算式時,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一是先將所有的分數全部通分,再進行計算;二是先通分需要進行通分的部分,再進行計算。
②復習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沒有括號的,要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③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計算后交流結果。
(2)完成教材94頁3題最后一豎排兩個小題。
+- -
=+-=-
=- =-
== =
①引導學生觀察第2個小題,課件出示學生的不同解法。
--
=-- =--
=- =-
= =-
=-
=
②從上面的解法中,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后小結: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對分數加減法同樣適用。
3.復習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先想一想分數、小數是怎樣互化的,再計算下面各題。
0.75=( ) =( )
2.12=( ) 4=( )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7
教學目標和要求
1、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正確地讀寫百分數能運用百分數表示事物。
2、會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問題
教學重點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問題
教學難點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組織學生收集生活中的分數、百分數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備注欄
一、復習舊知
讓學生說說百分數的'含義
二、指導練習
1、教科書第73頁第3題
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最后全班講評
2、教科書第75頁第8題
先讓學生理解題意,明白“成活率”指的是成活的棵數與所有植樹總棵樹的百分幾。
獨立完成后,全班講評
3、教科書第75頁第10題
先讓學生明白“優秀率”的含義,鼓勵學生找出等量關系,列方程解答。
4、教科書第75頁第11題
先看表,弄清題意,然后獨立完成。
學生匯報全班講評
5、教學“實踐活動”
先組織學生在課堂上交流,體會百分數、分數之間的聯系。
然后鼓勵學生分別總結生活中使用百分數和分數的例子,結合具體事例談談自己的體會。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8
一、說教材
《體積與容積》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41-42頁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的基礎上,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之后的教學內容,《體積與容積》是學生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
二、說教法:在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讓學生手、眼、腦、口并用,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建立有關體積和容積的正確表象,從而切實掌握所學的知識,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作好鋪墊。
三、說學法:
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小組交流
四、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意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喜愛數學的情感。
五、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以及它們的聯系和區別。
難點:建立體積和容積的表象。
突破方法:通過演示,引導學生觀察,使體積和容積的意義變得直觀,容易理解。通過直觀的比較使學生理解體積與容積的區別與聯系。
六、說教具
兩個量杯、兩個大小不同的水杯、形狀不同的石塊、小正方體、水。有關課件、茶葉罐,可樂瓶等容器。
七、說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出示課件烏鴉喝水動畫視頻。
師:看完了動畫片,誰能說說烏鴉為什么能喝到水呢?水面為什么會上漲呢?是不是原來的水增加了?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概括出: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間。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體所占空間有大小。
師: 我們周圍所有的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只不過有的占的空間大,有的占的空間小。例如,課桌占的空間大,墨水瓶占得空間小;我占的空間大,粉筆頭占的空間小;教室占的空間大,黑板擦占的空間小。你能這樣的對比著舉幾個例子說一說嗎?(同桌互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感知物體的大小,為下面的探索活動做好鋪墊。)
2、提出問題,討論解決方法。
出示兩塊形狀不同的石塊,(一塊扁狀,一塊球形的)誰占的空間大呢?,(1)學生觀察并獨立思考。
(2)指名說說看法。
師:看來,只憑觀察我們無法判斷誰占的空間大,誰占的空間小了。那你能不能想想辦法,看看究竟誰占的空間大呢?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讓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不僅增強了學生探索的興趣,而且還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和能力。)
3、觀察實驗,感知體積的`意義。
演示:將兩塊石頭放入兩個裝有同樣多水的杯子里。
師: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生口答后,師追問:
師:水面為什么會升高呢?上升的高度一樣嗎?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引導生理解:兩塊石塊在量杯中都會占一定的空間。所占的空間大,水面上升的就高;所占空間小,水面上升的就少。
從而揭示課題: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同時出示課件)
現在你能用“體積”這個詞來分別說說課桌、墨水瓶、教室和黑板擦嗎?如:課桌墨水瓶比,課桌的體積大,墨水瓶的體積小。。。。。。
(設計意圖:在活動中,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物體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所占有空間的大小不同。學生經歷了實驗、觀察、交流等探究過程,感知了體積的實際含義。)
4、認識容積。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這么多的物品,都可以用來裝東西。如:可樂瓶,茶葉罐,水杯,膠水瓶,
像量杯、紙箱、可樂瓶,茶葉罐這樣能裝其它東西的物體叫容器。你還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裝的東西多,哪些容器裝的東西少?(學生例舉生活中的容器。)
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裝滿水的水杯,問:哪個水杯裝的水多?
引導學生認識:兩個杯子所能容納物體的大小是不同的。
揭示:容器所容納物體的體積,叫作這個容器的容積。
師:杯子里裝滿水,水的體積就是這個杯子的容積,茶葉罐裝滿茶葉,茶葉的體積就是這罐子的容積。
5、區別體積和容積。
出示:用來裝小正方體的塑料盒和正方體教具。
師:誰能指出這兩個物體的體積和容積呢?
交流中使學生明白:這兩物體體積相同,但正方體教具沒有容積。只有能夠裝東西的物體,才具有容積。引導學生發現:一般情況下,物體的容積比體積小。
。
出示課件:體積與容積的區別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讓學生感知“容積”和“體積”的聯系和區別,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三)解決問題,鞏固應用
1、試一試(P42)
出示兩個相同小正方體讓學生比較大小,然后用4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擺出形狀不同的物體,讓學生判斷它們體積的大小。
師:通過觀察,你們發現什么規律?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體積的大小與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有關,與物體的形狀無關。(同時出示課件)
2、課件出示:(第42頁“練一練”的第4題)
(1)搭出兩個物體,使它們的體積相同。
(2)搭出兩個物體,使其中一個物體的體積是另一個的2倍。
(學生先獨立按要求操作,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學生搭出的圖形可能會不一樣,這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體積相等,形狀可能不一樣,這樣可以為下一題的練習打下基礎。)
3、說一說。(第42頁“練一練”的第1、2題)
(課件出示插圖,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指名回答,說出理由。)
4、想一想。(第42頁“練一練”的第3題)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體現了層次性、科學性和趣味性。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是所學知識的拓展和延伸。)
(四)評價體驗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對體積和容積的知識,你還想知道什么?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9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逐步制定統一規則,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經歷由具體的座位圖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圖的過程,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
2、學情分析
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創設現實情境,增加學生參與、體驗的機會,讓其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體驗創建數對的過程,掌握數對的書寫形式,會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難點:
觀察者角度的理解,方格線上和方格中位置描述的異同理解。
4、教學過程
4.1教學過程
4.1.1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用數對確定位置
一、探討描述位置兩要素
師:今天,謝老師的好朋友帶來一份神奇的禮物。有請X先生
第一關:找地鼠
師:請描述小地鼠的位置。
師:還能怎么說?
生:從右往左數第2個。
師:這只地鼠的位置呢?
生:從上往下數第3個,從下往上數第2個。
師:看來,描述一條線上的位置,我們只需要一個數。
師:(平面上的一個地鼠)現在還能用一個數字來描述位置嗎?不能。為什么?
師:我們全班來玩一個小游戲,請一位同學上臺背對屏幕,其他同學描述地鼠的位置幫助他猜?
師:你來說,誰有不同的說法,還有嗎?
師:看來同學們都認為,描述平面上某個位置需要兩個數,這個發現很重要。
師:(面向猜的同學)聽了這么多說法,能猜到位置嗎?
師:你是怎樣猜的?大家分析分析他為什么會猜錯?(描述位置的方向不一樣)怎樣讓你的描述更加準確些。(說清楚方向:從左往右數第2排,從下往上數第3個)(板書說法)
師:經過不斷完善,終于能消除誤解,并贏取第一塊拼圖。聽(X先生錄音)
二、從列和行引出數對確定位置
師:在第一關,我們發現由于每人所定規則不同,導致描述方法不一致,甚至有可能會出錯。這時,我們就需要統一規定。
師:(我們進入第二關,確定你的位置)從游戲回到教室里,像同學們的座位有的豎著排,有的橫著排,數學中統一規定,像這樣的豎排,我們稱作列(板書:列),確定第幾列一般是從左往右數,請第一列同學起立。你是怎樣數的?有道理。這位同學,我看出了你的猶豫,有什么想說的?
師: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兩個第一列!這個時候又需要規定,列要站在觀察者的角度從左往右數,教室里的觀察者就是(老師),那你們就是被觀察者。站在我的角度從左往右請第一列同學起來,第二列,第三列,原來你們是第6列。請記住自己是第幾列了。
師:豎排是列。像這樣的橫排,我們稱作行(板書:行)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后數(手勢從前向后點),第一行同學在哪?第二行,第三行……同樣,記住自己是第幾行。
師:列和行的觀察方向已經確定了,請用列和行表示自己的位置。寫在草稿紙上。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都很準確。
師:回到大屏幕,當教室中的座位畫在圖上就成了這樣。面對這幅圖,誰是觀察者?站在我們的角度,從左往右數第一列在哪里?第二列,接著……
師:教室中行是從前往后數,到了這幅圖上就變成了從下往上數了。第一行在哪?第二行……張亮的位置是?還可以怎么說。
師:發現張亮的位置在從左往右第2列,從下往上數第3行的交點處。圖上,還有兩位同學的位置,誰來說。同意嗎?看來,大家用列和行描述位置的已經比較熟練了。
師:把座位圖變化一下,用圖形代替了桌子,還能描述張亮的位置嗎?(能)來個小考驗把,能快速記下包括張亮在內的四個位置嗎?拿出草稿紙,準備。怎么了?(太快了)想想有沒有快速記錄的方法,再來一次?準備。這次好些了。以張亮的位置為例,誰來說說你的好方法。(2 3)什么意思?(2表示第2列,3表示第3行)還可以怎么說(3 2)。這個想法很好,更加簡潔了。
師:這些都是張亮位置的描述方法,你喜歡哪一種?
(1、列和行的方法,很具體但數學應該追求簡潔明了,2、兩個數字的方法,很簡潔但容易誤解。)都有道理,但是數學家還是選了其中的一種方法來描述位置。你覺得是那種?(手勢上下移動)這種。
師:數學家也發現了漏洞,怎么辦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來了個規定:以后凡是用兩個數表示位置時,都先說列(板書),再說行。中間用逗號隔開,再用括號把他們括起來,最后給它取個名字,叫做數對,而今天我們就重點研究用數對確定位置。(板書課題)
師:所以張亮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指板書對的)讀作數對(2,3)。
師:剩下的三個位置也用數對表示吧。寫在草稿紙上。
師:四個數對中有兩個比較特別,誰來說?
師:歸納的真準確,(3,4)不能表示趙雪的位置(4,3)也不能能表示王艷的位置。我們說一個數對只能確定一個位置,也就是說數對和位置一一對應。以后,一看到這樣表示的形式,就知道是數對,是用來確定位置的。這也是數學符號的獨特性。
師:回到同學中間(指向同學)請用數對表示自己的位置。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和張亮同一個位置的是誰?(課件強調張亮)。
師:你是怎樣判斷的?
師:其實,從圖上到教室里,觀察者角度轉變了,同學們還能靈活的用數對來確定位置,非常棒。聽。(X先生評價)
三、點子圖中的位置表示
師:祝賀大家,回到大屏幕,座位圖再次發生變化,變成了(用點)來表示位置,再把這些點用線連起來,形成了一個方格圖,規范的方格圖會多出這樣一列和一行(課件強調),我們把它們叫做起始列和起始行,他們的交點我們用0來表示,稱作起始點。從起始點開始,我們可以數出列數和行數。在這里你還能確定張亮的位置嗎?數對(2,3)。
師:X先生又有話說:(第三關找場館。)這是動物園的平面圖,我們一起來看看。大門的位置是(數對(3,0))什么意思?
師:圖上的四個場館,能用數對表示他們的位置嗎?第二題呢?翻開書第20頁,直接寫在圖上。
師:老師也有感興趣的場館,先給個提示(,4)能確定是哪個場館嗎?為什么?)能確定的'只是(在第4行上)。換個提示,這個場館在(1,)上,可能是哪些場館。老師感興趣的場館其實就是(大象館)。也就是第4行和第1列的交點處。
師:再次請出X先生:第四關擺放花盆(課件出示第四關)確定花盆的位置需要知道什么?(確定行列)
師:隨意指兩個位置提問。(單擊課件)這四盆草圍成一個長方形,能找出這四盆小草的位置嗎?X表示幾,Y表示幾。請拿出練習紙,用圓圈表示4盆小草的位置。
師:根據已知數對可以很快確定三個點的位置,根據長方形的特性找到第四個點的位置。同學們都做對了嗎?掌聲送給自己。
四,數對的日常運用
師:數對的運用的確廣泛。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地方會用到數對呢?像同學們說到的電影票、圍棋棋盤等等。
國際象棋棋盤上也有行和列,這是白王,它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g,2)
這是南昌的經緯圖,南昌位置可以用數對(116,25)來表示,在這里116表示的是?29表示的是?(經度和緯度)
師:學到這里我不禁想問:這么簡單準確的數對又是誰發明的呢?數對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百度:笛卡爾和蜘蛛
五、拓展總結。
師:同學們我們還差一塊拼圖了,聽聽X先生帶來了什么問題:第五關:確定位置,需要幾個數?)
生:需要兩個數。
師:什么情況下用兩個數?(平面上的位置)(課件出圖)一個數不行嗎?(課件出示打地鼠圖片)行。
師:什么情況下我們用一個數就能確定位置?(直線上的)。
師:直線上的點用一個數字確定位置,平面上的點用數對確定位置,那有沒有用三個數確定位置的可能?(出現省略號)這個就留到以后學習了。
師:聽聽X先生對大家的最終評價吧。
師:其實,老師給大家帶來的神奇的禮物就是一句話?齊讀。學好數學將會是一個讓你終生受益的財富。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為大家帶來的3篇《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希望對您的寫作有所幫助,更多范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一秘。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通過這個綜合應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 切聯系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二、編排思想
1.探索最優方案(每個人都不空閑)。
2.發現規律(第n分鐘接到電話的人數是前n-1分鐘接到電話的學生總數加1(老師),前n分鐘接到電話的學生總數是2的n次方減1)。
3.應用規律。
三、教學建議
1.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指導,全班匯報交流。
2.提示學生利用畫圖表的直觀形式解決問題。
3.數學模型是一種理想化的理論,要事先設計好具體通知方案(包括每人的通知對象)和流程圖。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11
第一課時 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進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學習例1
1.呈現問題。
(1)出示“原來的”兩杯果汁,并出示條件“兩杯果汁共400毫升”。
提問: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這兩杯果汁的數量分別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2)學生回答上述問題后進行實際的操作演示,讓學生發現不僅甲杯減少了.乙杯增加了,而且甲杯和乙杯正好同樣多。
(3)回顧操作過程,出示例題中條件部分的完整示意圖,提出問題:原來兩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2.解決問題。
(1)提問: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后,兩個杯子里的果汁總量有沒有變化?一共還是多少毫升?那么現在每個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
(2)小組討論:知道了現在兩個杯中的果汁數量,可以怎樣求原來兩個杯中的果汁數量?可以用怎樣的方法來解決?
(3)在學生提出“再倒回去看一看”時,追問:如果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兩個杯中的果汁數量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4)學生畫圖后,組織展示、交流,并相機呈現教材提供的第二組示意圖。
引導學生認識到“再倒回去”后,甲杯在200毫升的基礎上,增加了40毫升;乙杯在200毫升的基礎上,減少了40毫升。
(5)小結:看來“再倒回去”是個好辦法,用這個辦法我們很容易就能想到原來兩個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
3.填表回顧,加深對“倒過來推想”的體驗。
(I)回想一下,我們剛才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你能按照解題的過程將教材中的表格填寫完整嗎?要求邊填邊想表中的每個數據各是怎樣推算出來的。
(2)提問: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哪些策略?你認為“倒過來推想”的策略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后,揭示課題并板書: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學習例2
1.出示例2,讓學生讀題后,再要求說說題目的大意。提問:用什么方法可以將題目的意思更清楚地表示出來?
2.在學生討論后,指出:可以按題意摘錄條件進行整理。出示下圖:
原有?張一—→又收集了24張一—→送給小軍30張一—→還剩52張
提問:你能根據上圖再說說題目的大意嗎?要求小明原來有多少張郵票,你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
3.明確可以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后,提出:你能仿照上圖的樣子,表示出“倒過來推想”的過程嗎?
學生嘗試畫出倒推的示意圖后,出示下圖:
原有?張←一一 去掉收集的24張←一一 跟小軍要回30張←一一 還剩52張
要求根據上圖寫出倒推后每一步的結果,再讓學生綜合“倒過來推想”的`過程列式解答。
4.要求學生根據答案和“小明郵票張數”的變化情況順推過去,看看剩下的是不是52張。
5.引導反思:解決上面這個問題時,是怎樣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的?你認為適合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有什么特點?
三、應用鞏固
出示“練一練”,學生各自讀題。
提問:你打算運用什么樣的策略解決這個問題?“拿出畫片的一半還多1張送給小明”是什么意思?你能換種說法表示這樣的意思嗎?
學生解題后,組織交流,重點讓學生說說推想的過程。
四、課堂作業
做練習十六的第1、2題。
五、全課小結
第二課時 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熟練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進一步培養學生“逆推”的思維意識和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一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本領?“倒過來想”解決問題的關健在哪里?
二、練習
1、練習十六第3題:
(1)讀題理解題意:你從題中知道什么?
(2)整理信息:你能把這些信息整理出來嗎?{大門——(向北走2格)熊貓館——(向西北走1格)百鳥園——(向東走4格)猴山)——(向南走2格)蛇館}
(3)尋找策略: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4)學生獨立完成
(5)展示交流
2、練習十六第4題:
(1)讀題后獨立思考,全班交流。
(2)小組交流:從你家到學校要經過哪些地方?那么從學校回到呢?
3、練習十六第5題:
(1)確定方法:你認為應該從左往右考慮呢?還是從右往左考慮?
(2)學生獨立完成。
(3)交流:在填空時,你覺得應該注意些什么問題?
4、練習十六第6題:
(1)觀察圖片理清題意。
(2)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
(3)學生獨立完成?
(4)交流:你用的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注意些什么?
5、練習十六第7題:
(1)看圖理解題意:
(2)你從第3幅圖開始倒過來說一說題意嗎?編一道應用題。
(3)學生獨立完成。
(4)交流訂正。
6、練習十六第8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小組交流方法。
7、練習十六第9題。
(1)看表理解:說說收支情況。
(2)學生估計第一問,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獨立完成第二問,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沒有別的方法?
8、練習十六第10題。
(1)游戲:拿出牌來,根據題意玩一玩、想一想。
(2)同桌玩,你還能根據第10題想出別的玩法嗎?
9、思考題:
讀一讀,整理題意,再想一想。
三、總結:
“倒過來想”也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一決策略,其實也是解決生活問題的一種策略,遇到問題時,如果你也能倒過來想想或站在他人立場上想想,也許就有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了。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12
學習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練習(教材26頁第11~13題)
學習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具運用: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如果告訴了長方體的長、寬、高,怎樣求它的表面積?
2. 如果要求正方體的表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怎樣求?
3. 一個長4分米、寬3分米、高2分米的長方體,它占地面積最大是多少平方米?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4.一只無蓋的長方形魚缸,長0.4米,寬0.25米,深0.3米,做這只魚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二、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26頁第11~13題。
1.第11題
(1)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粉刷教室要粉刷幾個面?哪一個面不要粉刷?還要注意什么?
(3)列式解答
4[86+(83+63)2-11.4]
=4[48+422-11.4]
=4120.6=482.4(元)
答:粉刷這個教室需要花費482.4元。
2.第12題
這是一道計算組合圖形的表面積的題,提醒學生:兩個圖形重疊部分的面積不能算在表面積里。
分析:前后面的面積是相等的,就是把3個長方體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兩面也相等,實際上就是求中間這個長方體左右的兩個面即可。
解:涂黃油漆[40(65-10)+4065+4040]2
=(2200+2600+1600)2=12800(cm2)
涂紅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cm2)
答:涂黃油漆的總面積為12800cm2,涂紅油漆的面積為10000cm2。
3.第13題
提示:把一個長方體從中間截斷,就可以分成兩個正方體。
讓學生分別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和切后的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和,再比較它們的表面積,看有沒有發生變化。
小結:截完后,增加了兩個截面。所以,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大于原來長方體的表面積。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四、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3)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 2
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13
一 教學內容
眾數
教材第122 、123 頁的內容及第124 、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3題。
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 .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三 重點難點
1 .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 .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四 教具準備
投影。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在統計中,我們已學習過哪些統計量?(學生回憶)指出:前面,我們已經對平均數、中位數等一些統計量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統計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實施
1 .出示教材第122 頁的例1 。
提問:你認為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進行匯報。
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結論:
( l )算出平均數是1 . 475 ,認為身高接近1 . 475m的比較合適。
( 2 )算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 . 485 ,身高接近1 .485m比較合適。
( 3 )身高是1 .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52m左右比較合適。
2 .老師指出:上面這組數據中,1 . 52 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3 .提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有什么聯系與區別?
學生比較,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交流。
老師總結并指出: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可以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它們描述的角度和范圍有所不同,在具體問題中,究竟采用哪種統計量來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要根據數據的特點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
4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 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并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5 .完成教材第124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 、2 、3 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集體交流。
(三)思維訓練
小軍對居民樓中8 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住戶
1 號
2 號
3 號
4 號
5 號
6 號
7 號
8 號
數量/個
l5
29
l6
2O
22
16
18
16
( 1 )計算出8 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數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可以使用計算器)
( 2 )根據他們使用塑料袋數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 戶)一個月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作出預測。
第二課時
一 教學內容
眾數
教材第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5、6 題。
二 教學目標
1 .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2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三 重點難點
1 .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 .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四 教具準備
投影。
五 練習過程
(一)完成教材第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4 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指出:五(1 )班參賽選手的成績有兩個眾數,88 和87 ,意味著在這次競賽中得88 分和87 分的人同樣多。而五(2 )班沒有眾數,則表示這次競賽中沒有集中的分數。在一組數據中,眾數可能不止一個,也可能沒有眾數。
(二)完成教材第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5 題。
學生先獨立計算出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然后說一說用哪個數代表公司員工工資的一般水平比較合適?為什么?
8 .完成教材第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6 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先在課前調查本班學生所穿鞋子號碼,然后填在統計表中,再進行分析。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 .小明對本班15 名同學擁有課外書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擁有2 本的有1 人,擁有3 本的有2 人,擁有4 本的有4 人,擁有5 本的有3 人,擁有6 本的有5 人。根據以上調查的情況,把下面的統計表填寫完整。
小明的同學擁有課外書的情況統計表
20xx 年9 月人數
人數
平均每人擁有本數
( 1 )估算一下,這15 名同學平均擁有課外讀物大約有幾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 2 )估算出這15 名同學擁有課外讀物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2 .小力對本單元10 戶居民訂報刊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沒訂任何報刊的有2 戶,訂1 份的有3 戶,訂2 份的有4 戶,訂3 份的有1 戶。根據以上調查情況,把下面的統計表填寫完整。
本單元居民訂報刊情況統計表20xx 年5 月
戶數
每戶訂報刊份數
( 1 )想一想,平均每戶訂報份數是在1 ? 2 之間嗎?為什么?
( 2 )計算出這10 戶居民訂報刊份數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眾數這一統計量,并且通過練習理解了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這三個統計量的聯系與區別,根據我們分析數據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確選擇合適的統計量。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14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1~42頁例9、例10和“練一練’’,第45頁練習七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認識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能用列舉的方法求100以內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能通過直觀圖理解兩個數的因數及公因數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借助直觀認識公因數,理解公因數的特征;通過列舉探索求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體會方法的合理和多樣;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能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發展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學生主動參加思考和探索活動,感受學習的收獲,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求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教學難點:
理解求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鋪墊準備
1.直觀演示,作好鋪墊。
出示邊長6厘米和邊長5厘米的兩個正方形。
提問:觀察這兩個正方形,哪一個能正好分成邊長都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
2.引入新課。
談話:根據上面我們看到的,如果一個長度是原來邊長的因數,就能正好全部分割成小正方形。現在就利用這樣的認識,學習與因數有密切聯系的新內容,認識新知識,學會新方法。
二、學習新知
1.認識公因數。
(1)出示例9,了解題意。
啟發:觀察正方形紙片的邊長和長方形的長、寬,哪種紙片能把長方形正好鋪滿,哪種不能正好鋪滿?先在小組討論,說說你的理由。
交流:哪種紙片能把長方形正好鋪滿,哪種不能?你是怎樣想的?
結合交流進行演示,引導觀察用正方形紙片鋪的結果,理解邊長6是長方形兩邊12和18的因數,能正好鋪滿;(板書:12÷6=2 18÷6=3)邊長4是12的因數,但不是18的因數,就不能正好鋪滿。(板書:12÷4=3 18÷4=4......2)
(2)啟發:想一想,還有哪些邊長是整厘米數的正方形,也能把這個長方形正好鋪滿?為什么?先獨立思考,再和同桌說一說,并說說你的理由。
交流:還有哪些邊長整厘米數的正方形也能正好鋪滿?你是怎樣想的? 你發現正方形邊長的厘米數符合什么條件,就能把這個長方形正好鋪滿?
(3)引導:現在你發現,哪些數既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
指出:大家發現,1、2、3、6這幾個數,既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也就是12和18公有的因數,我們稱它們是1 2和18的公因數。(板書)
追問:4是1 2和18的公因數嗎?為什么不是?
2.求公因數。
(1)出示問題。
引導:我們已經知道,兩個數公有的因數,是它們的公因數。那如果已知兩個數,你能不能找出它們所有的公因數呢?接著看一個問題。
出示例10,讓學生明確要找出8和1 2的所有公因數,并找出其中最大的一個。
(2)探索方法。
引導:先想想怎樣的數是8和12的公因數;再想怎樣可以找到8和12的公因數。和同桌商量商量,找出它們的公因數,并找出最大的一個。
學生思考、嘗試,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你是怎樣找8和12的公因數和最大的公因數的?
結合交流,引導學生理解不同思考方法:(在交流中板書過程)
① 分別找出8和12的因數,再找公因數,并確定最大的一個。
②先找出8的因數,再從8的因數里找1 2的因數,并確定最大的一個。 提問:為什么可以這樣找8和12的公因數?
③先找1 2的因數,再從1 2的因數里找8的因數,并確定最大的一個。 追問:這種方法是怎樣想的?
小結
3.用集合圖表示公因數。
出示兩個圈:8的因數 12的因數(圖略) 讓學生分別說出8和12的因數,教師板書。
引導:如果要在圖里既看出8的因數和12的因數,又能把公有的因數寫在共同的部分,這兩個圈怎樣合并到一起比較合適?小組里討論討論。
4.回顧內容。
提問:回顧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哪些內容?(板書課題) 什么是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三、鞏固深化
1.做“練一練”第1題。
2.做“練一練”第2題。
3.做練習七第1題。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檢查板演過程,說明最大公因數;有錯訂正。
4.做練習七第2題。 讓學生直接寫出得數。
提問:能根據算式說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或倍數嗎?
四、小結收獲
提問:今天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在學習過程中你還有哪些體會?<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01-23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01-05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09-28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11篇01-23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11篇)01-23
五年級下冊數學優秀教案(精選11篇)01-23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1-19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2-20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優秀3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