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教學教案

時間:2023-06-08 16:36:3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數學教學教案2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教學教案20篇

  數學教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學信息,發展初步的分數乘法的能力。

  2、學習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親自經歷探究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原理,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整數乘以分數。

  3、使學生感受到分數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整數乘以分數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下列分數加減運算題。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并提問學生說說自己如何計算的?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先通分,再進行分子與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并注意更正學生的錯誤和表揚回答問題的同學。

  二、講授新課

  同學們我們學習一種新的運算:分數乘法,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數乘法?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板書例題,讓學生想一想如何計算?

  學生列出算式3×15=,學生同桌之間相互討論,如何計算整數乘以分數?

  教師提問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教師和學生總結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整數乘以分數,只把整數乘以分子,分母不變。)

  三、鞏固練習:

  做課本2頁涂一涂,算一算,2個37的和是多少?

  讓學生熟練計算,教師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計算方法。

  做課本試一試1、2題。

  四、課堂小結 :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整數乘以分數,用整數乘以分子的積做分子,分母不變。

  教學反思:

  設計,小學,五年級數學,北師大,教學

  數學教學教案2

  一、學生基礎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加減法意義、能初步看懂圖意的基礎上來學習一圖四式的,再在一圖四式的基礎上掌握8和9的加減法算式。學生能從圖中找出數據,但對于根據數據提出問題,就有一定的困難。之前,圖畫應用題,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接觸,能根據提示找到數據,提出問題。但一圖四式是要自己找出數據,自己提問題,這就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在這一點上,學生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本節課要低起點,逐步引導,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列出算式。

  二、作用

  一圖四式是要揭示三個相關的數之間的換算規律。掌握好了本課內容,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計算方法,提高計算速度,理解數與數之間的聯系與特點。

  三、教學要求

  1、能說清一幅圖所表示的三種圖意。

  2、根據一幅圖能熟練地列出兩道加法和兩道減法。

  四、教學片段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師:小朋友,我們學過的算式有哪些?

  2、指其中的一道算式,如:5+2=7,

  說:老師這兒有兩種棋子,黑棋和白棋,你能用這些棋子來表示這道加減算式嗎?

  學生擺完后,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用三應用題的三句話來描述。)

  學生說完題后,再問:這道題除了5+2=7,還可以怎樣列算式?(提醒學生同一道加法應用題可以列出兩道兩加法算式:5+2=72+5=7)

  3、當學生說出減法算式時:如5-3=2時,

  也讓學生上來用棋子來表示這道算式,并說一說棋子所表示的意義。

  4、學生上來用這些棋子編一道題,讓其他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

  (二)、新授

  1、出示

  師:你能猜一猜老師所擺的棋子所表示的意義嗎?

  請把你的想法用算式來表示,寫在自己的紙上。

  2反饋:把學生所寫出的算式寫在黑板上,總共四道算式:

  5+4=99-5=4

  4+5=99-4=5

  3、根據算式說明圖意

  1)、寫的是5+4=94+5=9的小朋友舉手,問:你是怎么想的?(說明圖中的一種圖意:

  求一共有幾個棋子。)

  讓盡量多的學生說出圖意。

  2)、寫的是9-5=4的小朋友舉手,問:你是怎么想的'?

  (已知白棋數,求黑棋數?)

  3)、寫的是9-4=5的小朋友來說說:是怎么想的?

  >(已知黑棋數,求白棋數?)

  老師對以上三種圖意的理解都予以肯定。

  小結:一幅圖可以表示三種意義:白棋有5個,黑棋有4個,求一共有幾個?我們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5+4=94+5=9;第二種:一共有9個棋子,白棋有5個,求黑棋有幾個?我們可以列出:9-5=4;第三種:一共有9個棋子,黑棋有4個,求白棋有幾個?我們可以列出:9-4=5。現在我們明白,像這樣的一幅圖,我們可以列出幾道算式―――兩道加法,兩道減法。

  (三)、嘗試練習

  出示56頁的主題圖

  1、看清圖上是什么。問: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根據問題列出算式。

  (學生的想象力很豐富,會想象出各種情境的應用題來,教師都予以肯定、表揚)

  (三)、擺一擺,做一做

  1、老師擺,學生寫出四道算式。(一共有8個棋子)

  (1)、左邊3個,右邊5個。

  (2)、左邊7個,右邊1個。

  (3)、讓學生上來擺這些棋子,還可以怎么擺,其他學生寫出算式。

  2、四人小組合作,擺一擺,列一列、算一算。(每個小組9個圓片。)

  3、集體討論得數是8的加法算式有哪些?第一個數是8的減法算式有哪些?分別把這些算式按順序排一排。

  4、小組討論按順序寫出得數是9的加法算式有哪些?第一個數是9的減法算式有哪些?

  數學教學教案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第四冊第6-11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滲透環保

  師:昨天我們和同學們一起到游樂場玩了一趟,戲演完了,同學們回家了。(課件演示散場后的情境:一地的飲料瓶。)

  師:看了這些你們有什么話要說?

  師:同學們行動起來吧,愛護環境人人有責,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讓我們做保護環境的小衛士!

  【評析】:

  承上啟下,讓故事有發展,并能通過情境的創設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從小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

  (二)創設情境,鞏固舊知

  1、出示練習一第2題

  師:這群環保小衛士收集了這么多易拉罐,他們碰到了一些問題,你們愿意幫他們解決嗎?

  2、生理解圖意

  3、獨立解決

  4、匯報交流,鞏固舊知

  (三)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1、出示第9頁的做一做

  師:環境美了,花開了,小鳥飛來了,蜜蜂也來采蜜了。(引導觀察主題畫)

  (1)匯報主題畫的信息

  (2)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主題畫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比一比哪組提出的'數學問題最多,解決的方法最多。

  (3)小組匯報交流,其它小組可以補充。

  要求每一種方法都能用綜合算式解決

  【評析】:

  在數學學習中,提出數學問題比解決問題還重要。在這一活動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提問題,再自己解決,充分相信學生,把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群體中互相啟發,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和創新的精神,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獨立獲取知識的樂趣,增強了數學內容的趣味性、開放性,既增長知識,又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和表達能力。

  2、出示練習二第3題

  (1)生獲取信息進行合理估算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評析】能夠選擇適當的運算方法,用所學知識解釋估算的過程,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這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資源信息,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四)全課總結(略)

  【評析或反思】

  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并能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能夠選擇適當的運算方法,用所學知識解釋估算的過程,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這些都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思想,教學時,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教學的需要,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創設學習情境,以生動、有趣的故事貫穿整節課,以便引起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的愿望,讓學生經歷了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從而使學生對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有所體驗,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真正落實新課程標準。

  數學教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

  2.在學習活動中增強類比遷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脫式計算。

  讓學生計算,說說計算的過程。

  2.揭題:在混合運算里加減是同一級,乘除是同一級,當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那么,如果一道算是里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混合運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34頁例1貨架圖。

  談話:星期天,小軍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買文具。(指名讀讀貨架上物品的單價) 課件出示問題(1),并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本筆記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師板書:

  5×3=15(元) 15+20=35(元)

  引導:你能根據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綜合算式嗎?

  指名列式,教師板書:

  5×3+20

  引導思考:觀察這個算式,和以前學過的混合運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2)學習運算順序。

  提問:根據剛才的提示,你知道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嗎?

  明確:用脫式計算兩步式題時,要先在原題下面的左邊寫“=”,再在“=”后面寫第一步運算的結果,沒能參加運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接著對齊上面的“=”,在下一行寫“=”,

  并在“=”后面寫第二步運算的結果。

  讓學生觀察算式,引導學生說明在這個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師適時板書。

  師:根據剛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寫出這些題目的脫式計算嗎?試一試。

  讓學生拿出練習本試著算一算,師強調:沒有參加運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

  (3)出示問題(2),讓學生思考討論:先求什么?為什么?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從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筆的錢)

  提問: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學生列式:50-15×2

  追問:觀察這道題,和上一題有什么區別?

  引導思考:這里有乘法和減法,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讓學生觀察算式,說明在這個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師適時板書。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

  2.總結運算順序。

  出示:5×3+20 50-15×2

  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總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減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頁“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讓學生完成計算。

  2.完成教材第35頁“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先計算出每組上面的得數,再和下面的數進行比較。最后集體交流,說說計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35頁“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先讀題,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匯報。

  教師強調:

  第(1)題,先算4張成人票的價錢,再算應付多少元,列綜合算式是15×4+8。

  第(2)題,先算12張兒童票的價錢,再算應找回多少元,列綜合算式是100-12×8。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數學教學教案5

  教學內容:課本應用題例2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進一步促進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用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一般復合應用題的分析方法

  教學用具:幻燈,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只列式不計算

  ⑴某毛紡廠有男職工25人,女職工的人數是男職工的4倍。

  A.女職工有多少 人?

  B.男女職工共有多少人?

  C.女職工比男職工多幾人?

  (B、C兩問要讓學生思考用多種方法。讓學生說說分析的思路)

  ⑵養雞場有公雞120只,母雞的只數比公雞的5倍多32只,

  A.有母雞多少只?

  B.公雞、母雞共有多少只?

  (讓學生試試用線段圖來表示題意)

  二、創設問題情景

  每年的“六一”節前怡園小學生都要向山區同學捐書,今年大隊部對三、四、五年級捐書情況統計如下:

  三年級說:“我班捐書36本。”

  四年級想了想說:“我班捐書的本數是三年級的.2倍。”

  五年級大聲說:“我班比三、四年級捐書的總數少8本。”

  你們知道五年級捐書多少本嗎?

  三、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思考。

  2、獨立完成后同桌交流,看是否正確。

  3、匯報、板演。

  36*2=72(本) 綜合算式:36+36*2-8

  36+72=108(本)

  108-8=100(本)

  學生說理后再問:你還有其它的方法嗎?

  如:36*(1+3)-8

  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把三年級捐書的本數看作一份數。

  四、應用及變式

  1、說說解題思路,再列式。

  ⑴有紅金魚10條,黃金魚的條數比紅金魚的2 倍多4條。兩種金魚共有多少條?

  ⑵有紅金魚10條,黃金魚的條數比紅金魚的2 倍少4條。兩種金魚共有多少條?

  ⑶有紅金魚10條,黃金魚的條數是紅金魚的2 倍。花金魚的條數比紅、黃金魚總數少4條。花金魚有多少條?

  ⑷有紅金魚10條,黃金魚的條數比紅金魚少3 條,花金魚的條數比黃金魚的2 倍少4條。花金魚有多少條?

  讓學生每兩題一比較。

  2、列式計算

  課本練一練的第二題

  五、課堂作業

  課本練一練的第3-5題

  數學教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圖形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感受圖形組合創新的樂趣。

  教學準備:

  收集不同形狀的物體若干、制作課件、請家長多讓幼兒見識一些帶有明顯特征的物品,了解圖形特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情景游戲

  師:小朋友,你們聞到了什么香味?(一間食品超市、一間面包房、一家點心店),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什么好吃的美味食品吧!

  (二)擴散思維活動

  師:說一說你們手中拿的都是什么食品?什么形狀?(互相說、個別說)你們看老師手中拿的面包是什么形狀的?展示幾種食品,引導幼兒說出不同形狀的圖形特征。

  (三)想一想

  師:在生活中,你還見過什么形狀的物品?(幼兒互相爭著說)

  (四)分類整理活動(出示多種形狀的物品)

  師:咱們生活中有很多形狀的物品,如果不小心把這些物品混在一起,那可怎么辦?

  (引導幼兒區分整理物品,并提示幼兒用貼標簽的形式記錄自己的勞動成果,并驗收區分整理的物品對不對。)

  (五)由一點向多點發散思維活動

  1、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這么多不同形狀的物品,你還能說出幾種不同形狀的物品嗎?(個別幼兒回答)

  2、課件展示。

  師:圖形在地上打了個滾變成圓圓的皮球,還會變成什么?(課件演示圓形又變成了自行車的車輪,又變成了圓圓的小汽車,依次利用課件展示長方形的信封變成電話機,又變成了長方形的手機,三角形的風箏變成降落傘,又變成航模飛機。)引導幼兒想象還有什么物品是根據自身的特征變化一下就能應用于人們生活中的。

  3、教師繼續提問

  師:你還想在未來發明創造什么形狀的.物品,他對人們生活有什么好處?

  隨著疑問的設置,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并用語言表達出來,充分激發幼兒的創新想象力。

  (六)操作活動

  師:小朋友們,圖形娃娃很喜歡和你們一起玩,現在請你們和他們一起玩吧!鼓勵幼兒自由添畫、拼貼、剪紙、捏泥,體驗創作的樂趣。

  (七)結束活動

  展示幼兒作品,肯定幼兒的表現,在評價中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八)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下課后,到區角把自己想象到的在未來會發明的物體畫下來。

  教學反思:

  老師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示活動,以層層遞進的設問形式激發了幼兒創新思維的興趣。在活動中,利用動靜結合的方式,圍繞“有趣的圖形”開展創新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活動,亦能積極調動幼兒的興趣,使之創新思維能力得到提高。老師只以一名引導者、支持者、參與活動,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發散思維,從中體驗到發散思維的樂趣

  數學教學教案7

  課題二:復習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4頁第5題,練習十七的第7一12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運算定律

  1.教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加 法 乘 法

  交換律: a+b=b+a a×b=b×a

  結合律:(a+b)+c=a+(b+c) (a×b)×c=a×(b×c)

  分配律:(a+b)×c=a×c+b×c

  然后引導學生對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進行橫向比較。

  “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都是把兩個數交換位置,運算結果相同;不同點:運算方法不同。)

  “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都有三個數,不管相鄰的哪兩個數先進行運算再同另一個數運算,結果都不變;不同點:運算方法不同。)

  通過比較,使學生明確加法和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表達式類似,只是運算方法不同。

  2.練習。

  (1)做第81頁的第5題。

  讓學生看一看這道題中的算式各符合哪個運算定律,然后分別填在橫線上。

  (2)做練習十七的第8題。

  根據運算定律給每個算式填上適當的運算符號或數,訂正時,說一說依據。

  二、復習簡便算法

  1.讓學生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怎樣做簡便,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82十78十22 6×35×50

  136十68十64 125×80×50

  25十43十75十57 45×4×25×20

  271十53十47十29 62×7十38×7

  2.讓學生口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469十98 437—305

  469一98 324—48—52

  3.讓學生做練習十七的第9題,指名說一說簡便計算的'依據。

  三、鞏固練習

  2.做練習十七的第10一12題。

  (1)第10題,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時,說一說運算順序。

  (2)第11題,獨立做,集體訂正。

  (3)第12題,讓學生先自己做。其思路是:先求出第一個小長方形木板的面積,然后求它的寬,最后根據邊長的特點分割。

  2.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讓他們做練習十七的第13 一14 題和第81頁的思考題。

  思考題,讓學生自己找規律填數。

  數學教學教案8

  教學過程

  一、議一議

  探索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法則(出示投影1)計算下列各題,并說說你的理由 1. x yx , (8m n )(2m n) , (a b c)(3a b).師生共同分析:此題是做除法運算,可以從兩方面思考:根據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將除法問題轉化為乘法問題去解決,即( )x = x y,由單項式乘以單項式法則可得(x y)x = x y,因此,x yx =x y . 另外,根據同底數冪的除法法則,由約分也可得 =x y.學生動筆:寫出(2)(3)題的結果. 教師板書: x yx =x y, (8m n )(2m n)=4n , (a b c)(3a b)= a bc師:以上運算是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你能說說如何進行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學生活動:小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從系數、同底數冪、只在被除式含有的字母三方面思考,討論充分后,由一名同學敘述,其余同學補充糾正.出示單項式除法法則(投影顯示)單項式相除,把系數、同底數冪分別相除后,作為商的因式;對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作為商的一個因式.

  二、做一做

  鞏固新知例1計算1.(- x y )(3 x y) 2.(10a b c )(5a bc)3.(2x y) (-7xy )(14 x y ) 4.(2a+b) (2a+b) 學生活動:在練習本上計算.教師引導學生按法則進行運算,首先確定它們的系數,把系數的商作為商的系數,其次確定相同的字母,在被除式中出現的字母作為商中可能含有的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數之差作為商式中對應字母的指數,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指數不變,最后化簡.第(1)(2)題對照法則進行,第(3)題要按運算順序進行.第(4)題先把(2a+b)看作一個整體 (一個字母)相除,后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教師板書如下:解: 1.(- x y )(3 x y) 2.(10a b c )(5a bc)=(- 3)x y =(105)a b c =- y =2ab c 3.(2x y) (-7xy )(14 x y ) 4.(2a+b) (2a+b) =8x y (-7xy )(14 x y ) =(2a+b) =-56x y (14 x y ) =(2a+b) =-4x y =4a +4ab+b

  三、隨堂練習

  P40 1學生活動:讓四名同學到黑板板演,其余同學在練習本上計算,同伴可交流,互相訂正.教師巡回檢查,對存在問題及時更正.待四名板演同學完成后,師生共同訂正.

  四、小結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在運用法則計算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系數相除與同底數冪相除的區別;

  2.符號問題;

  3.指數相同的同底數冪相除商為1而不是0;4.在混合運算中,要注意運算的順序.五、作業課本習題1.15.P41 1、2. 3

  數學教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將數量為4的雪花片分別分成兩份,探索各種不同的分法。

  2、探索并發現分合式中互換關系和遞增遞減關系。

  3、嘗試運用不同方式,如數字、標記等、記錄自己分雪花片的結果。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雪花片、本子、筆、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復習游戲。

  教師:現在老師要和小朋友做問答游戲,老師問,小朋友答,你們會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游戲。)

  二、幼兒探索并驗證4的組成規律。

  1、幼兒操作探索。

  教師:小朋友的桌子上有許多雪花片,現在請小朋友們每次取出四片分成兩份,每次分的數目不能相同,并把分的結果記錄在本子上,分一次記錄一次。

  2、教師指導幼兒探索。

  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并給予提示。提醒幼兒每次分的要和前面不一樣,分出來的兩部分數量合起來要和原來的數量(四片)一樣多。分好后及時記錄分的結果,記錄的結果要和分的結果相同。

  3、幼兒展示探索結果。

  教師:小朋友們是怎樣分的?幼兒說出每一種組成形式,教師要用數字在黑板上有順序的'記錄下來。

  教師展示幼兒的記錄單,并讓個別幼兒說一說他喜歡哪一個記錄單,為什么?鼓勵幼兒學習同伴比較清楚的記錄方式。

  4、教師與幼兒共同探討數的組成規律。

  (1)教師引導幼兒運用記錄下來的4的各種組成形式進行分析,比較和思考。

  教師:小朋友仔細觀察黑板上老師的記錄,你們能發現什么:左邊的一行數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逐一遞減)再看右邊一行數有什么特點?(逐一遞增)

  (2)教師小結:分出來的兩個數一個數減去1,另一個數就增加1,但總數不變。我們再來比較第一和第三組的分法,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它們都有1和3只是互換了一個位置,1和3,3和1合起來都是4。

  三、鞏固練習。

  1、請小朋友把書翻到第31頁。

  2、教師讀題:請用畫圈的方式把4個蘋果分成兩份。每排答案都不能相同。

  3、幼兒作業,教師巡回指導。

  4、集體講評作業。

  四、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投計了時以活動為主,讓幼兒在游戲和玩中學習,使幼兒了解4的組成,讓幼兒的學習興趣更高了。

  數學教學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加減法的含義,能夠正確理解圖意,寫出相關的算式,并能夠熟練地口算6、7的加減法。

  (二)過程與方法

  在數一數、算一算、說一說等活動中理解算理,學會應用。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目標分析】學生通過一些活動,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減法算式的含義,熟練計算得數是6和7的加法以及6和7以內的減法。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法的含義,能夠正確理解圖意,寫出相關的算式,并能夠熟練地口算6、7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理解算理,學會應用。

  三、教學準備

  課件等。

  四、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

  1.看圖列加減算式。

  2.聽寫口算。

  4+3=2+5=3+3=7-6=6-3=

  1+5=7-3=6-4=1+6=7-0=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看圖列式,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并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加減法的含義,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幅圖,提出問題列出“一圖四式。”在讓學生說出得數的同時,說一說自己的算法,不僅可以體會算法多樣化,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基礎練習

  1.同桌合作,哪兩張點子圖合起來是6?并說一說算式。

  預設:2+4=6,4+2=6;3+3=6;1+5=6,5+1=6。

  2.獨立完成,哪兩張點子圖合起來是7?并寫出算式。

  預設:1+6=7,6+1=7;2+5=7,5+2=7;3+4=7,4+3=7。

  3.做找朋友游戲。

  把算式、得數分別發給學生,拿算式的學生去找拿得數學生,或者拿得數的學生去找拿算式的學生,并要說:我的朋友在哪里?相應的學生要說:你的朋友在這里。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完成同類的題目,以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達到了復習6、7的加減法的目的。

  (三)活學活用

  1.完成教材第6題。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學習內容,由組長進行判斷。

  (2)出示轉盤,讓學生說得數。

  2.獨立完成45頁第11題。

  學生之間進行判斷。

  3.合作完成44頁第9題。

  抽卡片說減法算式。比如,兩位學生分別抽出2和7,說出減法算式7-2=5。

  4.完成45頁第10題。

  計算比賽,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鞏固6、7的分解、組成,并優化算法,為學生進行6和7的口算練習做準備。通過計算比賽,讓學生熟練掌握1~7的加減法計算。

 (四)挑戰自我

  完成教材45頁第12題。

  1.學生獨立完成后在組內進行展示。

  2.在全班進行展示。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得出規律,加深學生對加減法含義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細心觀察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為后面學習6和7的解決問題做準備。

  (五)歸納梳理

  這節課我們練習了有關6和7相關的加減法知識,在看圖解決問題時有什么困難嗎?

  數學教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運用各種感官感知5以內的數量,提高幼兒點數、計數、匹配等數學操作能力.

  2.訓練幼兒思維的正確性、敏捷性,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糖(幼兒每人15顆)、小籃子8只、小杯子幼兒每人5只(里面裝有數量為1-5的點卡),數字卡片1—5.,糖果圖片5張,圓點卡片5張,猴子卡片5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今天我們教室里什么東西最多呀?(糖果)你吃過什么糖?味道怎樣?

  師:糖果不但好吃,還可以用來和我們做游戲

  二.夾糖游戲:

  主要練習數數把手做成夾子(幼兒用兩只手指頭做“剪刀”狀),伸到籃子里去夾一夾糖,能夾住嗎?其他的手指不能幫忙哦。

  1.好,下面,我們來玩夾糖游戲,游戲有一個規則,當聽到鈴鼓聲,你開始把糖一粒一粒桌上,鈴鼓聲一停,你的手馬上停下。數一數你夾了幾粒糖?(幼兒自己數數)用我夾了X顆糖回答

  2.請一個幼兒到展示臺上數數,(要求手口一致),大家一起數

  3.第二次操作,提高速度這次你夾了幾顆糖?誰也夾了X顆糖?(你們夾的糖是一樣多的)

  4.第三次操作后:先數一數自己的`糖,再看一看桌上其他小朋友的糖,看看誰的最多。

  三、猜糖:點數

  師:猜猜我手上的圖片上有幾粒糖?你們可以在1、2、3、4、5這5個數里猜一個數)。

  1.數一數證實。(可以請個別幼兒數或全體數)

  2.X粒糖可以用幾個點來表示?

  請一個小朋友把它送到X個點的下面,邊送邊說一句話:點寶寶我送給你X粒糖

  四.匹配

  1.現在這些糖果要找圖片上的點寶寶做朋友了,一顆糖和一個點寶寶做朋友,那么兩顆糖和幾個點寶寶做朋友?

  誰來給這些糖果找朋友?(幼兒上來操作)并說:X粒糖果和X個點寶寶做朋友

  2.小猴子看到這么多糖果真想吃很多,但是糖果吃多了會爛牙,現在我們讓一只猴子吃一顆糖果,應該怎樣分給它們吃?

  (幼兒遍操作邊說:X只小猴子分給你們吃X粒糖果)

  五.裝糖果:

  小猴子吃到了糖果很高興,老師也想吃糖果,現在你們來裝糖果,等一會賣點糖果給我好嗎?

  請小朋友把椅子下面的小碟子拿起來。數一數有幾個杯子?馬上請小朋友來裝糖,每個杯子里有一張圓點卡片,,先數數杯子的卡片上有幾個圓點,然后在杯子里裝和點子一樣多的糖,聽清楚了嗎?

  (幼兒裝糖,教師觀察與指導)。

  六.買糖、品糖游戲:

  1.糖都裝好了,我想買你們的糖,行嗎?

  師:我想買杯子卡片上有X點寶寶的杯子里的糖,如果你裝對了,我就用一個棒棒糖來買你的糖。現在請大家舉起來。

  請個別幼兒說說X個點寶寶應該裝幾顆糖。如果對了,獎勵一個棒棒糖。

  2.你們喜歡吃嗎?糖吃多了可不好。那我們今天就選一粒自己喜歡吃的糖果吃吃,再選一顆大人喜歡吃的糖果送給他們吃。其余的糖果如果你想帶回家給其他人一起吃可以,如果不想帶回家的話,就倒在婁子了,下次繼續游戲。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數學教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2、使學生在探索、認識24時計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計時法在生活里的應用,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觀念。

  3、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認識、理解24時計時法,會正確運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明確兩種計時法的異同。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實物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 課前談話:

  同學們喜歡看電視嗎?都喜歡看哪些節目呢?

  2、有沒有看過春節聯歡晚會啊?什么時候有?對,在每年的大年夜,和爸爸媽媽圍坐在電視機前,一邊收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等待新年的到來,那是多么令人激動的時刻啊!想不想再回顧一下那時的情景?

  ①多媒體播放新年即將來臨,全場倒計時的場面。

  ②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0點鐘聲敲響,猴年第一天開始了!)

  ③也就是說一天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板書:半夜12時 0時

  3、新年的第一天,你做了什么事情覺得很有意義,到現在還記得的?跟大家講講,好嗎?

  4、過渡:可能有些同學那天過得不是特別有意義,或者已經忘記了,想在明年春節的時候給自己計劃一下嗎?你可以把最想干的兩三件事情寫下來。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學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

  1、學生填寫時間安排表。

  2、全班交流:

  (1)哪位同學想來介紹?

  ①一生在實物投影上邊講邊撥鐘,師口述:從0時起一天開始了。

  ②師:一整天結束了嗎?(把時針撥到0時)舊的一天結束的同時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③從這位同學撥鐘的過程中,你發現時針在鐘面上走了幾圈?一共有幾小時?(板書:兩圈 24個小時)

  (2)誰也想來介紹一下?

  請學生把安排表放到實物投影上說一說。

  3、兩位同學寫的時間怎么不一樣呢?

  隨機揭題:其實,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計時方法,像上午7時,下午3時(板書)等這種計時法叫做普通計時法,(板貼:普通計時法),另外一種叫24時計時法(板貼:24時計時法),它們都是記錄一整天中某個時刻的方法。

  4、改寫:

  這是普通計時法,你能用24時計時法把它改寫一下嗎?

  這24時計時法,誰會改寫成普通計時法?

  5、讓我們從屏幕上再來看看它們是怎樣計時的?

  多媒體演示,師講述:

  半夜12時 中午12時 半夜12時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比較兩種計時法的.異同。

  現在你能從圖上發現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聯系和區別了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一下。

  生交流師板書:

  ①普通計時法有時間詞,24時計時法沒有時間詞;

  ②從普通計時法換到24時計時法,第一圈,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第二圈,時針所指的時刻還要分別加上12小時;從24時計時法換到普通計時法,第二圈時時針所指時刻減去12小時。

  板書成: 第二圈

  +12

  普通計時法 24時計時法

  有時間詞 -12 沒有時間詞

  半夜12時 0時(24時)

  (二)師生對口令

  過渡:下面我們來個對口令,我說一個時刻,你能判斷它用的是哪種計時法并把它轉化成另一種計時法嗎?

  題目:上午9時 凌晨3時 晚上9時 14時 7時 半夜12時 下午5時 22時

  三、運用拓展

  1、我們的手表上都有時針和分針,可是這些鐘面上卻少了時針,你能根據下面這些時刻給鐘面畫上時針嗎?

  7:00 下午1:00 21:00 24:00

  2、 在我們生活中,你在哪里見到過24時計時法?

  師:對,24時計時法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你瞧——多媒體隨機出示

  A、電子表

  B、圖書館借書時間表、肯德基營業時間、節目預告

  3、看來,生活中我們離不開24時計時法,你能根據圖中的情境說說鐘面上的時間嗎?(可以用24時計時法,也可以用普通計時法。)

  4、現在的人們離不開鐘表,可是很早以前并沒有鐘表,那時的人們又是怎樣計時的呢?讓我們跟隨電腦博士回到古代去看一看吧!(多媒體出示)

  師介紹:在古代,原始人只知道用日和夜來表示時間;后來,人們利用測太陽影子的方法來確定時間,這是日晷,由 “晷針”和“晷盤”組成,晷盤上刻有24個等分的刻度,晷針垂直在晷盤中央。當太陽照著晷針,針影隨太陽的運轉而移動,刻度盤上指示出刻度來,便知道了時間,但它只能在晴朗的白天應用,陰雨天和夜間就不行了。因此,人們又發明了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來計算時間,這就是銅壺滴漏,我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制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而且應用也很普遍。再后來,人們發明了鐘表,計時就越來越準確了,也就有了我們今天學習的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想知道其它計時器的使用方法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到網上或書上去查一查。

  四、總結反思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還有問題嗎?

  數學教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2、在想象、操作等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教具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的模型,紙盒、剪刀、尺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說一說: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相同點:(1) 六個面(2)12條棱 (3)8個頂點

  不同點:六個面的面積。

  二、動手操作,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1、剪一剪:

  引導學生通過把1個正方體盒子沿著棱剪開圖。

  2、說一說:

  正方體展開圖是怎樣的?

  3、將長方體盒子沿棱剪開,試試看。

  4、比一比。學生回顧: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相同點不同點

  學生動手剪開正方體紙盒。

  觀察,得到了一個怎么樣的展開圖。

  小組中進行交流。說說自己剪的方法,比一比展開圖是否相同?

  引導學生剪開長方體盒子,觀察長方體的展開圖。

  引導學生對長方體盒子和正方體盒子進行比較。

  通過復習鞏固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引入認識展開長方體、正方體的折疊。

  通過剪一剪等實踐活動,把長方體、正方體盒子剪開得到平面圖形的活動,引導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相同點:有六個面。

  不同點:六個面的大小不同。

  5、做一做

  引導學生觀察圖形正方體? 長方體?

  ① 圍成正方體所要的條件?

  ② 用手中的材料嘗試折疊。

  ③ 獨立想一想哪些圖形符合要求。

  ④ 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三、練一練

  1、教科書第17頁“練一練”第1題。

  引導學生:看展開圖。

  在操作中進行驗證。

  先讓學生看展開圖進行思考,并把結果寫下來,然后再利用附頁中的圖試一試。

  思考:與1、2、3號面相對的的是幾號面?

  2、教科書第17頁“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按展開圖說說哪兩個面是相對的面,再聯系長方體說說展開圖中的各個長方形對應的是長方體中的哪個面。

  3、動手折一折,試一試。

  通過做一做,引導學生體會展開圖形與長方體、正方體的聯系。

  通過折疊正方體、長方體的展開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全課小結

  跟小組內的同學談談你這節課的收獲在什么?

  板書設計:

  展開與折疊

  面―――體

  數學教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P64-P66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知道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應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數學教案-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

  2、通過操作、觀察與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運用轉化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聯系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4、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

  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1、多媒體計算機及課件;

  2、投影儀;

  3、硬紙板做成的可拉動的長方形框架;

  4、每個學生5張平行四邊形硬紙片及剪刀一把。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我們認識的平面幾何圖形有哪些呢?(微機出示,圖形略)

  2、在這幾個圖形中你們會求哪幾個的面積呢?(微機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3、大家想不想知道其他幾個圖形的面積怎么求呢?我們這個單元就來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

  二、質疑引新:

  1、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很喜歡流氓兔,今天流氓兔遇到了一個難題,我們一起來幫它解決好不好?

  2、微機顯示動畫故事:有一天,流氓兔在跑步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長方形框架,它不小心踹了一腳,把長方形變成了平行四邊形,流氓兔很奇怪:形狀改變了,面積改變了嗎?

  3、演示教具:將硬紙板做成的長方形框架,拉動其一角,變為平行四邊形。

  4、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兩個圖形的面積都求出來進行比較,長方形的面積我們會求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要怎么求呢?這節可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三、引導探求:

  (一)、復習鋪墊:

  1、什么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呢?

  2、拿出一個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找找它的底和高,并把高畫下來,比比看誰畫得多。

  3、微機顯示并小結:平行四邊形可以作無數條高,以不同的邊為底對應的高是不同的。

  (二)、推導公式:

  1、小小魔術師:我們現在來做一個變一變的小游戲(微機顯示一個不規則圖形),我們可以直接用所學過的求面積公式來求它的面積嗎?

  2、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呢?(用割補法轉化為長方形)

  3、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多個平行四邊形紙片及剪刀,自己動手,運用所學過的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

  4、學生實驗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5、學生交流實驗情況:

  ⑴、誰愿意把你的轉化方法說給大家聽呢?請上臺來交流!(用投影儀演示剪拼過程)

  ⑵、有沒有不同的剪拼方法?(繼續請同學演示)。

  ⑶、微機演示各種轉化方法。

  6、歸納總結規律:

  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任意一條高剪開,都可以通過平移把平行四邊形拼合成一個長方形。并引導學生形成以下概念:

  ⑴、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⑵、剪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⑶、剪樣成的圖形面積怎樣計算?得出:

  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底×高

  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板書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過程)

  7、文字公式不方便,我們一起來學習用字母公式表示,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那么S=a×h(板書)。同時強調: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和字母之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還可以記作S=a.h或S=ah(板書)。

  8、讓學生閉上眼睛,在輕柔的音樂中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

  四、鞏固練習:

  1、剛才我們已經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那么,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要知道哪幾個條件?(底和高,強調高是底邊上的高)

  2、練習:

  ⑴、(微機顯示例一)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⑵、判斷題(微機顯示,強調高是底邊上的高)

  ⑶、比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大小(用求面積的公式計算、比較,得出結論: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

  ⑷、思考題:用求面積的公式解決流氓兔的難題(微機演示,得出結論:原長方形與改變后的平行四邊形比較,長方形的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不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所以二者的面積不相等)。

  五、問答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3、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是如何推導得出的?

  六、課后作業:P67 1、2、3、5 《指導叢書》練習十六 1

  數學教學教案15

  幼兒園數學教學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大小、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立初步的數概念”。但數學所特有的抽象性和精確性對幼兒來說是相對難理解的。在大班幼兒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數概念后,怎樣喚起幼兒已有數學知識經驗,通過聯想、猜測、推理,將抽象的數概念融于數學游戲中,通過“根據同伴的數字猜測自己的數字”,發展幼兒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于是我設計了這節活動《猜猜你是幾》。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排除的方法學習尋找缺失的數字。

  2.熟悉游戲的玩法并遵守游規則。

  活動準備

  10把椅子(椅背上有1—10的'數字),頭飾(數字1—10)。

  活動過程

  1.引出游戲——捉迷藏,并介紹游戲規則。

  (1)出示頭飾,認認頭飾上的數字,引出游戲——捉迷藏。

  師:“今天,朱老師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禮物——‘花’。你們看,這些花上還藏著數字呢。咦,都有哪些數字呢?”(反過來,花朝下,一一出示花。)

  (2)介紹游戲規則。

  示范戴一頂帽子:“花兒戴在頭上,就是一頂數字帽子了。你們想不想和數字帽子玩捉迷藏的游戲呢?好,那你們可要聽清楚游戲規則:1.不能偷看自己的數字;2.不能說出別人的數字。明白嗎?”

  析:禮物“數字花”變為“數字帽子”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他們對捉迷藏的游戲充滿了期待。

  2.游戲一:根據少1或者多1的關系,尋找缺失的數字。

  (1)利用數字10、9的頭飾和兩名幼兒做游戲,交流用什么方法猜數字的。

  師:“好,那我們先請2個小朋友來玩游戲。先看看這兩個數字是幾?(9、10)它1兩誰大誰小?哪兩個小朋友先來?每人一頂帽子,請你猜出自己的數字后,趕緊坐到自己的位置。”(貼有相應數字的位置。)

  師:誰來介紹一下猜數字的方法?

  師小結:“要知道自己的數字,先要觀察同伴的數字,缺少的那個就是自己的數字。”

  析:游戲初始,幼兒要明確游戲規則及玩法,再先觀察同伴的數字是幾,繼而推理出缺少的數字才是自己的。

  (2)和數字6、7、8做游戲,并驗證方法。

  師:“很好!現在,請3個小朋友過來做游戲了。看看是哪三個數字?(6、7、8)有誰知道這三個數之間有什么秘密?(一個比一個多一:相鄰數;多一和少一。)這么多秘密,我們記住它。我們還要記住游戲的規則!看誰坐得又快又對。開始!

  師:你為什么坐8 ?” (因為他們是6、7,所以,我就是8。)

  析:幼兒通過相鄰數和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邏輯關系,記住了是哪幾個數。然后經過觀察、思考。尋找出屬于自己的那個數一一缺失的數字。

  (3)利用數字1—5做游戲。

  師:“剛才呀,9、10、6、7、8、都玩過了,還有幾個數字沒玩過?(1、2、3、4、5)嗯,對了。那剛才沒玩過的,都上來。”

  師:“有人坐錯了嗎?為什么?”

  析:幼兒玩過前面五個數字后,已經漸漸掌握了游戲的方法了,也猜測出還剩下的是哪5個數,這次沒玩過的幼兒都勇敢地表示要加入游戲,而且顯得自信滿滿。

  3.游戲二:利用單、雙數尋找缺失的數字。

  (1)利用數字1、3、5、7、9進行游戲。

  師:“現在,我們玩難一點的——選一些數字玩(1、3、5、7、9)。這些數都是什么數?(單數)哪幾個勇敢地上來?”“看誰猜得又快又對!”

  師:“誰說說,你怎么知道是9的?”

  師小結:“小朋友真厲害!你們知道了,要想猜到自己的數字是幾,一定要記清楚原來有哪幾個數字,然后再找一找,缺少的那個數字,就是你自己的數字。”

  (2)利用數字2、4、6、8、10進行游戲。

  師:“好,還剩下5個,會是什么數呢?(雙數) (2、4、6、8、10)這些都是雙數。誰來挑戰一下?看誰猜得又快又對!”

  析:幼兒思維活躍,并堅信自己猜出的答案。還大膽地把思維的過程用語言進行完整地描述,對單雙數的概念也進一步得到了理解與鞏固。

  4.游戲三:利用隨機的數字,尋找缺失的數字。

  (1)幼兒隨意選擇五個數字,一起進行猜數字游戲。

  師:“你們還想玩嗎?還想怎么玩?(那我們10個數字一起玩)每人一頂帽子。相互看一看,自己再猜一猜,你應該坐哪里?”

  (2)請客人老師交換每個人頭上的數字帽子,老師把幾張椅子進行換位置,游戲再次進行。

  師:“一起把帽子拿下來,看看坐對了嗎?”

  師:“游戲真好玩,那我們一起到教室里把好玩的游戲告訴其他小朋友吧!”

  析:利用隨機數字進行游戲,再次挑戰了幼兒的思維;通過換帽子和換椅子,又一次增加了游戲的難度。活動中,幼兒始終表現積極,情緒高漲,活動結束后,仍有意猶未盡之感。

  數學教學教案16

  教學分析:

  通過分類活動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等能力,是幼兒計算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本節內容的學習中,要求學生在了解幼兒對物體分類的認知特點和幼兒教育綱要中提出的教學要求的基地上,重點掌握如何進行分類知識的教學。因為學生主要是缺乏教學經驗,單純的老師講學生聽只能提供一些語言描述的教學方法與口頭講述的課例讓學生參考,不利于學生教學技能的提高。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采用學生片斷教學試教、觀看錄像片斷與師生評課的方式進行教學,逐步訓練學生幼兒計算教學的技能,培養學生幼兒計算教學的能力。

  教學目標:

  通過教師介紹、學生試教、觀看錄像片段教學、師生評課等過程,使學生掌握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的教學方法。

  課的類型:

  綜合類

  教學方法:

  講、練、評相結合

  教學重點:

  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要求,采取合適的教具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

  教學難點:

  學生能否掌握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的教學要求與教學的基本技巧。

  教學準備:

  幻燈式投影機一臺;投影片;VCD機一臺;幼兒學數學(中班)VCD一盤;各種顏色、形狀、小不同的紙制教具。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承上啟下、直接導入。)

  二、新課教學

  (一)、給學生介紹幼兒按物體外部特征分類的方法

  1、助學生理解“外部特征”。

  老師手拿一本書,請學生邊觀察邊對該書進行描述。最后,老師小結:物體的外部特征一般包括顏色、形狀、小、長短、粗細、厚薄、寬窄等。

  2、指出幼兒學習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的意義(能加強對顏色、形狀的認識,為幼兒正確使用小、長短、粗細、厚薄、寬窄等借書證打下基礎)。

  3、指出不同年齡班的幼兒按不同的外部特征分類的具體教學要求不同。

  出示投影片,通過對該表的橫向對比讓學生體會到: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干擾因素、物體的分類種數、每類物體的數量越來越多,對幼兒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這與幼兒對物體分類的認知特點是相符的。

  4、給學生介紹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的方法。

  (1)首先指出教學時除了要以幼兒的認知特點和教學要求為依據以外,還要注意聯系相關的知識。舉例說明:如教幼兒按物體的顏色分類時可以結合教幼兒認識顏色進行教學;教幼兒按物體的形狀分類時可以結合幼兒認識的形狀進行教學;教幼兒按物體的小,長短等外部特征分類時可以結合教幼兒比較小,長短等內容進行教學。

  (2)以教小班幼兒按物體的顏色分類和教班幼兒按物體的兩個特征分類為例,介紹分類的教學方法。

  (二)、學生試教: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

  1、請一位學生選擇以上的一個內容進行片斷教學。

  2、學生集體評課,指出該同學的優點與不足。

  3、教師啟發性地評課。

  三)、觀看采用新方法的教學片斷可愛的小螞蟻(中班)

  1、請學生留意該教學片段中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有什么突出的不同點。并留意其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氣氛與教學效果如何。

  2、看錄像教學片斷。

  3、師生共同評論該錄像教學片段(重點指出該片斷中老師讓幼兒自主地從多個角度進行分類,更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則使學生獲得更扎實的基礎基礎知識,怎樣才能更好地將兩種方法進行融合,發揮其最的優點,需要同學們在以后的教學中作出一步的探討。)

  三、小結

  四、作業

  從“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中挑一個內容設計一個教學片斷,要求用23種教學方法,并在下一節課選幾位同學試教。

  板書設計:

  第二節物體分類的教學

  三、教學方法

  (一)、教幼兒把相同名稱和物體放在一起

  (二)、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

  表格: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的教學要求(投影)

  顏色教具要求形狀相同,顏色不完全相同形狀、顏色不完全相同小、形狀不同,顏色不完全相同(包括混合色)

  教學要求按物體的顏色分類排除物體的`形狀的干擾,正確地按物體的顏色分類排除物體的小、形狀的干擾,正確地按物體的顏色分類

  形狀教具要求顏色相同,形狀不完全相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完全相同顏色、小不同,形狀不完全相同

  教學要求按物體的形狀分類排除物體的顏色的干擾,正確地按物體的形狀分類排除物體的小,顏色的干擾,正確地按物體的形狀分類

  小、長短、粗細、厚薄、寬窄教具要求小或長短差別比較明顯的物體粗細或厚薄不同的物體寬窄不同的物體

  教學要求按小或長堆物體分類排除顏色的干擾,按物體的粗細或厚薄分類排除物體的顏色、長短的干擾,按物體的寬窄分類

  每次分成一類或兩類,每一類4個以內每次分成兩類或三類,每一類5個以內。

  還要求幼兒按物體的兩個特征分類。每分成兩類或四類,每一類6個以內。

  數學教學教案17

  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正確運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類推遷移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一)教師提問: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這些圖形面積的公式是什么?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積”(板書課題)

  (二)共同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指導探索

  (一)數方格面積.

  1.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第69頁三個三角形的面積.(小組內分工合作)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3.評價一下以上用“數方格”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積.

  (二)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平行四邊形,想辦法剪成兩個三角形,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2.啟發提問:你能否依照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再計

  算面積呢?

  3.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師參與學生拼擺,個別加以指導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3)討論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第三種拼法)能幫助我們推導出

  三角形面積公式嗎?為什么?

  ②觀察拼成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 四邊形

  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4.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

  (1)組織學生利用手里的學具試拼.(指名演示)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突出旋轉、平移)

  教師提問: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5.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來拼.

  (1)由學生獨立完成.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6.討論:

  (1)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轉化成什么圖形?

  (2)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積,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什么?

  (三)教學例1.

  例1.一種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1.由學生獨立解答.

  2.訂正答案(教師板書)

  5.6×4÷2=11.2(平方厘米)

  答: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11.2平方厘米.

  三、質疑調節

  (一)總結這一節課的收獲,并提出自己的問題.

  (二)教師提問:

  (1)要求三角形面積需要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

  (2)求三角形面積為什么要除以2?

  (3)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還有別的方法嗎?

  (演示課件:三角形剪拼法)

  四、反饋練習

  (一)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求畫斜線的三角形的面積.

  (二)計算下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五、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節課的主要特點是:1、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指導思想。2、注意滲透轉化的思維方法和平移的思想,抓住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和新知的生長點,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同時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探究活動

  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活動目的

  1.掌握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能力.

  活動準備

  若干張長方形和三角形白紙.

  活動過程

  1.引導學生以長方形的一條邊為三角形的底,畫一個最大的三角形,觀察三角形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的關系.

  2.引導學生用兩個同樣的三角形沿著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高剪開,拼成一個長方形,觀察三角形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的關系.

  3.啟發學生將三角形折成兩個長方形,并觀察三角形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的關系.

  4.分小組討論這種方法與新課所學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異同點.

  數學教學教案18

  一、活動目標:

  1、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尺子,了解其用途,發現其區別,進而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3、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并感受到和同伴一起探索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尺子,并了解尺的名稱,特點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長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2、幼兒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種長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3、操場上畫一條寬為120厘米的“小河”。

  三、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子。

  (1)分組討論交流。

  請幼兒將自己收集到的尺子在小組介紹。要求說出是誰幫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子,有什么特點和用途。

  (2)集中交流。

  請小組推薦,介紹比較有趣、特殊的尺子。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么樣的尺子,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點。

  (1)分組討論。

  提問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這么多的尺子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討論。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3)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3、找出尺子的共同點。

  (1)提問引發思考:尺子有這么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歸納提升: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4、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①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子,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②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③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測量時尺子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著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后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測量操場上“小河”的寬度(120厘米寬)。

  ①幼兒用自己的尺子測量,老師將幼兒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可讓幼兒反復測量,確認后再記錄。)②集中觀察記錄表,看看小河有多寬,讓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③集中討論:為什么小河的寬度會出現三種不同的數字?

  ④引導幼兒小結:尺子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⑤分別請量出三種不同結果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尺子上刻度最大的數字(表示尺子的長度),教師幫助測算出小河的寬度(120厘米)。

  四、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回答問題的同時,感受到數學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五、活動延伸:

  在活動中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數學教學教案1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初步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通過觀察、比較、歸納,提高學生綜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運用變化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正反比例的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正反比例的變化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昨天老師買了一些蘋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師提問

  1.你為什么馬上能想到還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教師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

  (三)教師談話

  在實際生活中兩種相關的量是很多的,例如總價和單價是兩種相關聯的量,總價和

  數量也是兩種相關聯的量.你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二、新授教學

  (一)成正比例的量

  例1.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時間(時)

  12345678……

  1.寫出路程和時間的比并計算比值.

  (1)

  (2) 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3) 這個比值表示什么意義?

  (4) 360比5可以嗎?為什么?

  ……

  2.思考

  (1)180千米對應的時間是多少?4小時對應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這一組題中上邊的一列數表示什么?下邊一列數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師板書:時間、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樣得到的?

  教師板書:

  (4)路程比時間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當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這組題中誰與誰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如何相關聯的?舉例說明變化規律.

  3.小結:有什么規律?

  教師板書:商不變

  (二)成反比例的量

  1.華豐機械廠加工一批機器零件,每小時加工的數量和所需的加工時間

  2.教師提問

  (1)計算工效和時間的乘積.

  (2)這一組題中涉及了幾種量?誰與誰是相關聯的量?

  (3)請你舉例說明誰與誰是相對應的兩個數?

  (4)在這一組題中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如何變化的?(舉例說明)

  3.小結:有什么規律?(板書:積不變)

  (三)不成比例的量

  1.出示表格

  2.教師提問

  (1)總噸數是怎樣得到的?

  (2)誰與誰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3)它們又是怎樣變化的?變化的規律是什么?

  運走的噸數少,剩下的噸數多;運走的噸數多,剩下的噸數少;總和不變

  (四)結合三組題觀察、討論、總結變化規律.

  討論題:

  1.這三組題每組題中誰與誰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2.在變化過程中,它們的異同點是什么?

  共同點: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量也隨著變化

  不同點:第一組商不變,第二組積不變,第三組和不變.

  總結:

  3.分別概括正、反比例的意義

  4.強調第三組題中兩種相關聯的量叫做不成比例

  5.教師提問

  (1)兩種量成正比例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2)兩種量成反比例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五)字母關系式

  三、鞏固練習

  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一種圓珠筆

  (1)表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

  (2)說出幾組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

  (3)每組等式說明了什么?

  (4)兩種相關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當速度一定,時間路程成什么比例?

  當時間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當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成什么比例?

  3.長方形的面一定,長和寬

  4.修一條路,已修的米數和剩下的米數.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義,并能運用正反比例的意義判斷一些簡單的問題.通過正反比例意義的對比,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要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成正比例關系還是反比例的關系,要抓住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這是本質.

  五、課后作業

  (一)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1.蘋果的單價一定,購買蘋果的數量和總價.

  2.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3.每小時織布米數一定,織布總米數和時間.

  4.長方形的寬一定,它的面積和長.

  (二)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

  2.種子的總量一定,每公頃的播種量和播種的公頃數.

  3.李叔叔從家到工廠,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所需時間.

  4.華容做12道數學題,做完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六、板書設計

  數學教學教案2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9~21頁的例1、例2及練習四中的題目。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過程,掌握筆算方法。

  2、使學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談話。

  師:每年的植樹節全國許多部門與單位都組織植樹活動。比如,去年植樹節洛陽市植樹約有1538萬棵。誰能說說植樹有什么好處?

  生:抵御風沙、綠化、提供新鮮氧氣

  2、引出實際問題。

  (1)呈現植樹畫面(教科書第19頁主題圖)。

  師:這是我們學校今年植樹的情景,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解決問題。

  ① 對學生提出的用加、減法計算的問題,請學生隨時解決。

  ② 對學生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請學生說出算式,并說一說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二、探究筆算方法

  1、探索解決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的方法。

  (1)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2)小組內交流。每位學生介紹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3)全班交流。為學生創造交流展示探索成果的機會。

  請小組推薦代表,介紹本組解決問題的方法。

  2、師生交流筆算過程。

  (1)談話。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問題。有的用口算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過分小棒,知道了結果;還有一些同學用除法豎式解決了這個問題。今天我們重點研究筆算除法。(板書課題:筆算除法。)

  (2)再現422的筆算過程。

  3、試一試。

  放手讓學生解決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的問題。

  (1)師:我們已經解決了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的問題,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該怎樣解決呢?再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出結果。(告訴學生: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寫出豎式。)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之后,全班交流。

  (3)在學生匯報交流的基礎上,呈現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實踐與應用

  1、幫小兔拔蘿卜(課件出示)。

  先請學生完成計算,在小組內相互檢查。

  然后,課件顯示拔蘿卜的收獲,使學生體嘗成功的快樂。

  2、幫小動物檢查對錯。

  師:我們班小朋友真棒!不但自己學會了用豎式計算除法,還幫助小動物解決了問題,檢查出了錯誤。通過這些活動,你想提醒大家在筆算除法時應注意些什么呢?

  3、設計活動(練習四第3題)。

  (1)請學生欣賞廣場上花卉圖案(出示廣場一角畫面),接著引出布置學校的情景。

  師: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一起解決提出的問題。

  (2)自主設計圖案,并解決問題。

  (可以獨立解決,也可以2~3人結合。)

  完成設計后,全班交流。

  4、猜數謎。

  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體會?

【數學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教案02-25

數學教學教案04-03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04-09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05-31

數學教學教案優秀02-01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03-21

幼兒數學教學教案02-25

數學教學計劃教案07-07

教案《快樂數學》及教學反思06-27

大班數學教學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