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時間:2023-01-31 14:09:4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

  一、創設情景、感受旋轉

  1、出示3張圖片:風扇、風車、禮花

  師:這些物體都在怎樣運動?你能用手勢表示一下嗎?

  小結:像這樣的運動現象我們把它叫做旋轉。

  師:生活中的旋轉現象還有很多,你能舉個例子嗎?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圖形的旋轉現象。(揭題)

  出示旋轉概念: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一個頂點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旋轉。

  二、認識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

  出示轉桿圖片

  提問:

  (1)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2)轉桿分別是怎樣轉動的?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轉動例子?

  (3)理解順時針、逆時針旋轉的含義,轉桿打開與關閉時,旋轉過程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哪一種與時針旋轉的方向相同?

  小結:與時針旋轉方向相同的是順時針旋轉,方向相反的是逆時針旋轉。轉桿打開是逆時針旋轉90°,轉桿關閉是順時針旋轉90°。

  三、認識旋轉的三要素

  出示方格圖:把三角尺繞A點旋轉90°

  師:“繞A點旋轉”是什么意思?這個點能動嗎?學生自練

  師:旋轉后的邊與旋轉前有什么關系?誰能說說自己是怎么畫的.?

  師:你覺得將圖形在旋轉時,要確定什么?

  出示旋轉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

  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觀察、交流;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從6:00到9:00與從9:00到12:00時針都旋轉了90度。

  (3)如果去掉臺秤上的物品,指針又是怎樣旋轉的?轉盤上的指針呢?

  2、“想想做做”第2題

  提問:你是怎樣畫的?

  共同小結:要確定旋轉后長方形的位置,關鍵在于確定相交于A點的兩條鄰邊的位置;要確定旋轉后小旗圖的位置,關鍵在于確定旗桿的位置。

  3、“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

  (1)觀察每組中的兩個圖形,你有什么發現?

  (2)你能旋轉每組中的一個圖形,使每組圖形變成一個長方形嗎?

  (3)你是怎樣畫的?最后一個圖形只旋轉一次能成嗎?它一共旋轉了多少度?

  五、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將圖形按一定角度旋轉時,要注意什么?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畫圖的方法整理有關信息,能借助所畫直觀圖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2、在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用畫示意圖的方法對于整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價值,體會到畫圖整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培養幾何直觀,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驗策略的價值,會根據題意畫出示意圖、

  難點:借助畫圖的策略解決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理念】

  通過嘗試畫圖、指導畫法、借助示意圖理解題意、體會畫圖的優點、借助畫圖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等活動,幫助學生切實感受畫圖策略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引導學生結合示意圖探索并理解解決問題的思路,突出解決問題的“中間問題”、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創新使用教材,既體現“以本為本”的教學思想,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活用例題、在強調合作、交流的同時,始終把獨立思考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既重視知識技能訓練,又注重發展數學思考、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已經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

  能在你的作業紙上畫出一個長方形嗎?

  師:長方形的面積怎么計算?求長方形的面積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知道了長方形的面積和長,怎么求寬?如何求長方形的長呢?

  師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面積÷長=寬

  面積÷寬=長

  師:今天老師想請大家解決我們學校中遇到的數學問題,愿意嗎?

  2、教學例題

  (一)例1教學

  出示例題:合肥市華山路小學有一塊長方形的花圃,長8米、在修建校園時,花圃的長增加了3米,這樣花圃的面積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來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認真讀題,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2、師質疑:同學們已經注意到花圃的長增加3米,面積增加了18平方米、仔細想一想:長方形的長增加了,面積就一定會增加嗎?師指名回答、

  預設1:學生長增加,寬不變,面積就一定會增加、

  預設2:學生長增加,寬不知道,面積就不一定會增加,也許還會減少、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有道理,在這道題中有什么方法可以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花圃的長增加,面積就增加了?

  預設1:把增加的面積畫出來、

  預設2:畫圖

 3、畫一畫是一個不錯的主意、接下來我們一起在練習紙上畫一畫示意圖,用剛才畫的長方形代表花圃,在花圃上面畫出增加的`面積、提醒一下:既然是示意圖,可以不需要用尺子,用鉛筆直接畫、

  4、同學們都畫好了嗎?老師也想畫一畫、

  預設:第一步,黑板上的長方形表示花圃、

  第二步,只畫一條邊增加很長、追問:可以嗎?為什么?

  第三步,畫出一條邊增加3米、追問:畫好了嗎?

  第四步,畫出兩條邊都增加3米、追問:現在畫好了吧?怎么又不可以?

  第五步,誰能上來把那條邊畫出來、你來指一指哪里是增加的面積?教師用陰影部分表示增加的面積、原來的面積在哪里?

  第六步:誰來根據示意圖說一說面積為什么增加了?寬是哪一條邊?師指著圖,這條邊既是原來長方形的寬,也是這個增加部分的什么?(用紅筆再次畫一畫這條寬)

  5、在示意圖中標出條件和問題,然后同桌根據示意圖互相說說題目的意思、(指名上臺板書,說一說)

  6、想一想應該先算什么?

  7、獨立完成,指名上臺指著示意圖板演,教師板書、

  8、從圖中我們發現花圃的長增加了,寬不變,面積增加了;如果花圃的長減少了,寬不變,面積會發生什么變化?(減少)你能在長方形中畫出減少的部分嗎?想一想,誰上臺在長方形中畫一畫?

  預設1:上臺畫出正確的同學,讓他說一說哪條線段減少了,減少的面積在哪里?這位同學的畫法非常準確、

  預設2:上臺畫出錯誤的同學,讓別人說一說哪條線段減少了?符合題意嗎?誰能上臺畫出長減少,減少的面積在哪里?

  師提醒學生畫圖一定要一定要想好哪條邊改變?哪條邊不變?比較:兩次畫圖有什么不一樣?

  過渡:長方形的寬不變,長發生變化,面積也發生了改變、那如果寬減少,減少的面積在哪里呢?一起看第二道數學問題、

  (二)教學“試一試”

  華山路小學原來有一個寬20米的長方形水池、后來因擴建公路,水池的寬減少了5米,這樣水池的面積就減少了150平方米、現在水池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齊讀,教師追問:這個長方形發生了什么變化?你能在圖中畫出減少的部分嗎?

  2、在圖中畫出減少的部分,指名上臺用手勢比劃后師追問:這次什么改變了?什么又沒變呢?

  3、獨立列式計算后,誰來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思路?上臺指著圖說、

  (三)比一比

  1、我們一起回顧剛才的解題過程,這是文字敘述題意,這是用示意圖表示題意,比一比,你有什么想說的?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2、師:看來,畫圖的確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和策略、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畫圖)、

  三、變式練習

  過渡: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兩道題目中都有一個量沒有變,你發現了嗎?如果長與寬都發生了變化,這樣的題目你們還會嗎?出示變式1:

  (1)變式1

  一個長方形,如果長增加6米,或者寬增加4米,面積都比原來增加48平方米,原來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老師讀題后并追問:長方形發生了什么變化?你是怎么理解的?

  2、師:照這樣,增加的面積在哪里?先在大腦中想一想,想好了試著在圖上畫一畫、

  3、師指名上臺比劃示意圖,課件隨機出現、

  4、長方形的長和寬都不知道,看著示意圖,你會解決問題嗎?

  (二)變式2

  師:同學們現在已經能夠在紙上畫出圖形幫助思考了、其實高手畫圖不但能在紙上畫圖,還可以在腦海中畫圖、接下來我們一起試試在腦子中畫圖、

  (出示:有一個長方形,長50米,寬40米、)

  1、長增加5米,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先在頭腦中畫圖,再列式計算,最后課件驗證,板書算式、

  板書:40×5=200(平方米)

  2、寬增加5米,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先在頭腦中畫圖,再列式計算,最后課件驗證,板書算式、

  板書:50×5=250(平方米)

  3、長和寬同時增加5米,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1)頭腦中的圖畫好了吧?誰能很快列出算式?

  生:200+250=450(平方米)

  (2)我們在圖上畫一畫來驗證腦子里想的圖,好嗎?有什么不一樣?發現剛才我們的計算有什么問題?到底增加了多少呢?

  4、長和寬同時減少5米,面積減少了多少平方米?

  先在腦子中畫圖,課間驗證、

  師:你想用什么方法求出減少部分的面積?

  生1:分三部分來求、

  生2:分兩部分來求、

  生3:大長方形的面積減去小長方形的面積來求、

  5、長增加5米,寬減少5米,面積改變嗎?肯定嗎?

  四、課堂小結

  師:我們學習了長方形面積的各種變化,我們是怎么解決的?畫圖有什么好處呢?在畫圖應該注意什么了?

  師:其實不單單是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圖形的面積如果發生變化,同樣可以采用畫圖的策略予以解決、課后同學們可以好好研究這道題“長增加5米,寬減少5米,面積改變嗎?”,將研究過程和成果寫成“數學日記”,與你的老師、你的同學一起分享!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手拉手”的有關信息提出問題,體會小數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體會到整數的運算律在小數中仍然適用,并能運用這些運算律使計算簡便。

  3、能利用學過的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難點: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教材分析〗

  教材呈現了兩個小朋友為希望小學的同學提供幫助的情境。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活情緒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故事中的公主嗎?(喜歡)

  師:傳說在古老的城堡中有一位美麗的公主被魔獸囚禁,你們想救出這位美麗的公主嗎?(想)要想解救這位美麗的.公主,必須闖過魔獸所設置的四個智力關,大家有信心嗎?

  二、智力第一關

  CIA課件播放。

  (一只怪獸說:要想闖過第一關,先讓我們檢測一下你們的計算能力吧。哈哈!哈哈!)

  1、聽算。

  125×84×253.6+6.41.25×80.4×2.5

  2、你能進行簡便計算嗎?試一試,并指名學生板演。

  25×19×4128×3+72×3

  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輔導,集體訂正,并板演運用了什么規律。

  (怪獸頒發通行證。)

  師:有沒有信心挑戰第二關啊?好,我們繼續前進。

  三、智力第二關

  CIA課件播放。

  (一只怪獸說:剛才的128×3+72×3中,你們很聰明的運用了乘法分配律對這道題進行簡便運算,現在我在這道題里加上小數點,成為12.8×3+7.2×3,你能對這道題進行計算嗎?)

  師:同學們,現在就看你們的了,開始吧!

  (1)學生嘗試,教師巡視。

  (2)學生嘗試情況反饋。

  (指名學生回答)

  師:是算的同學請向我示意一下!那你們為什么要這樣做,發現了什么?(整數的分配律同樣適用于小數)

  (魔獸說:好吧,既然你們算出來了,恭喜你們沖過第二關,祝你們好運!)

  四、智力第三關

  CIA課件播放。

  (魔獸說:剛才你們說的整數的分配律同樣適用于小數,是不是所有的整數的其他定律也適用于小數呢?你們想驗證一下嗎?)

  三、課堂小結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2、經歷探索小數乘法計算方法中,如何確定積的小數位數的過程。

  導入新課

  師:學校最近準備蓋一個禮堂,供我們學校的師生使用,現在同學們看到的這幅圖就是電腦為我們學校設計的,同學們看后想說什么?

  生:(1)真漂亮!

  (2)太好了,我們也能坐在這樣的禮堂里上課了。

  (此處的目的:是想通過看禮堂情境圖,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初步感知

  師:下面讓我們走進禮堂去看一看里邊的情況:(課件出示禮堂內部情境)邊演示,教師邊介紹:這個禮堂準備建長30米,寬20米,在禮堂前面的墻壁上掛一塊長3米 、寬2米的屏幕,地面上準備鋪長0.3米、寬0.2米的地磚……看到這里你們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這個禮堂的地面、屏幕、地板磚都是長方形的。

  師:你們還想知道什么?

  生:(1)禮堂的占地面積是多少?

  (2)屏幕的面積?

  (3)地磚的面積?

  ……

  師:請同學們快速計算一下:禮堂的占地面積、屏幕的面積分別是多少?

  生:匯報:(學生匯報的同時教師板書)

  (1)禮堂的面積為:30×20=600(米2)

  (2)屏幕的面積為:3×2=6(米2)

  師:怎樣計算地板磚的面積呢?

  生:0.3乘0.2

  師:0.3乘0.2的積是多少呢?該怎樣計算呢? 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一下,試一試怎樣計算0.3乘0.2的積。

  (此處的目的是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全班每一個學生有動腦思考的時間、空間,為小組合作互相交流做準備。)

  師:四人一小組,互相交流一下你們各自的想法和辦法,你們小組準備用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全班反饋)

  生:(1)我們小組是把0.3米變成3分米,0.2米變成2分米,

  3×2=6(平方分米2)

  師:請你們小組說一說為什么把0.3米、0.2米要變成3分米,2分米呢?生:因為0.3、0.2是小數,我們不會計算,變成3和2就可以計算了。

  師:其他小組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我們小組試著用畫圖的方法去做,做一半不會了。

  (學生遷移第一節的畫圖知識,但遇到了困難)

  師:除了這些你們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沒有了。

  (此時的學生遇到了困難,他們用求助的眼光看著老師,急切地想知道解決的辦法。)

  師:老師從你們的眼神中看出,你們遇到了困難,那老師和大家共同解決好嗎?

  生:可以。

  師:課件演示圖形。

  師:6個小格表示多少?

  生:0.06或6/100

  師:說明“0.3×0.2”的積是多少?

  生:積是0.06。

  師:以上兩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0.3乘0.2的積,還有其它方法嗎?

  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式子:

  禮堂面積: 30×20=600(米2)

  屏幕的面積:3×2=6(米2)

  看一看長與長之間、寬與寬之間有什么關系?請小組同學討論交流一下。(在小組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全班反饋)

  生:(1)我們小組發現:這兩個長方形的長有關系,從30→ 3,小數點向左移動1位,縮小10倍。

  (2)我們小組發現寬從20→2,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寬縮小10倍。

  師:同學們對這兩個式子中的長、寬進行了比較,現在我們比較一下(1)和(2)兩式的面積,看一看有什么發現?

  教師指板書:30 × 20 = 600

  3 × 2 = 6

  生:面積從600→6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面積縮小100倍。

  師:同學們的發現非常正確,你們能不能用剛才推理的方法,比較一下(3)式和(2)式,看一看它們的面積之間會有什么關系?

  生:從(2)→(3)長.寬分別縮小10倍,面積就應該縮小100倍,所以0.3×0.2=0.06

  師:從剛才的比較中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發現了乘數變化積也變化。

  師:小結:

  剛才我們用三種不同的方法分別計算了“0.3乘0.2”的積都是0.06。

  鞏固練習

  師:你們能不能用我們剛才發現的`規律,做一做P45的試一試,做完之后同座兩人互相交流一下,你們發現了什么?(全班反饋交流)

  師:重點追問:“0.4×0.3”的積是多少?怎樣得到的?

  生:與(1)式比較,4和3分數縮小10倍,所以,積“12”也應縮小100倍,是原來的1/100,所以等于0.12。

  師:“0.13乘0.2”的積是多少?

  生:與(1)式比較從13到0.13縮小到原來的1/100,到0.2縮小到原來的1/10,所以積應縮小到原來的1/1000,積是0.026。

  師:繼續完成P45填一填,完成之后獨立思考一下,你又發現了什么?然后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你們的發現。(全班反饋交流)

  師:說一說填的結果。

  生:報結果。

  師:說一說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我們發現積的小數位數與兩個乘數的小數位數的和一樣。

  師:能舉一個例子說明一下嗎?

  生:如“0.13×0.2”第一個乘數中是兩位小數,第二個乘數是一位小數,積就是三位小數。

  師:你們與他們的發現相同的嗎?

  生:相同

  歸納小結

  以后我們計算小數乘法時,就可以把小數看成整數去乘,然后在看兩個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在積中從右向左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就可了。

  如“0.3乘0.2”可以用豎式計算。(教師板書乘法豎式)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5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思想蘊涵在數學知識形成、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是數學知識和方法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與概括,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數學思想。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知識特點,我設計了以知識為明線,以數學思想為暗線的教學過程:

  1.在分類中感知小數。

  分類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分類問題。上課伊始,通過播放教師測量情境,讓學生感知小數產生的必要性。然后我出示一組小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給這些小數分類,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認知,并檢測學生對小數的認知程度。

  2.在數形結合中自主探究小數。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自主探究是獲取數學知識的重要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借助數形結合思想自主探究小數的意義,在匯報交流中逐漸明晰小數與十進分數之間的關系。這樣設計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3.找準起點,促進知識的遷移。

  小數的意義借助分數來掌握,必須經歷感悟十進分數與小數之間聯系的過程。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具體分析一位小數的意義,然后運用遷移的方法去理解兩位、三位小數的意義,發展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感悟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受遷移在數學學習中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米尺

  教學過程

  ⊙在分類中感知小數

  1.在分類中感知小數。

  師:誰能說一說你們都收集到了哪些生活中常用的小數?(讓學生自由說一說)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小數,你能把這些小數分一分類嗎?(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理解一位小數、兩位小數……)

  2.導入新課。

  師:展示學生分類的'情況,這節課就讓我們根據同學們這種分類來探究小數的意義。(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生活情境,引出學習對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生活中的小數分類,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

  ⊙探究新知

  1.了解小數的產生。

  (1)引導學生動手量課桌、黑板等物體的邊長。(組織學生動手測量,并記錄測量結果,然后分組匯報)

  (2)剛才同學們都很認真地進行了測量。如果在記錄測量結果時,要求用“米”作單位,不夠1米怎么辦?

  (學生可能感到很困惑,有的學生可能會想到用分數表示)

  (3)教師小結:在測量和計算時,往往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來表示。因為日常生活和生產的需要產生了小數。

  2.教學小數的意義。

  (1)認識一位小數。

  ①課件出示米尺圖。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指一指每一份所對應的位置。

  ②根據分數的意義,1分米=米,米也可以用0.1米表示。(板書:1分米 米 0.1米)

  ③啟發學生:(指3分米處)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3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引導學生說出:3分米 米 0.3米)

  ④(指7分米處)你們能說一說這里用整數、分數、小數分別怎么表示嗎?(引導學生說出:7分米 米

  0.7米)

  ⑤從前面的學習過程中,你發現分數與小數的聯系了嗎?(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然后指名匯報)

  預設

  生1:我發現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的形式。

  生2:我發現一位小數表示的是十分之幾。

  ⑥教師小結: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2)認識兩位小數。

  ①你能猜一猜兩位小數與什么樣的分數有關系嗎?[課件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長( )厘米,用分數表示是( )米,用小數表示是( )米;這樣的3份是( )厘米,用分數表示是( )米,用小數表示是( )米;這樣的7份是( )厘米,用分數表示是( )米,用小數表示是( )米]

  ②引導學生觀察米尺,結合教師出示的習題進行分組討論。(指名回答,并板書:1厘米 米 0.01米3厘米 米 0.03米 7厘米 米 0.07米)

  (3)認識三位小數。

  師: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長多少?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67---70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學習名數的改寫。

  2、應用知識的遷移,學會單名數和復名數之間的改寫。

  3、培養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談話:前面我們了解到《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的蔬菜之最,最大的葫蘆周長是1.77米,最重的南瓜重0.607噸。

  1.77米=( )厘米、0.607噸=( )千克

  (學生回答。)

  談話:你是怎樣換算的?

  請多名學生回答。

  最重的芹菜重23千克800克;最長的胡蘿卜3.35米。

  (課件出示圖片和數據)

  [設計意圖]采用學生前面了解到的知識創設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本單元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利于學生的系統思考。同時,對學生單名數換算進行了復習,為下面的探究奠定了基礎。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23千克800克=( )千克

  談話:同學們,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你能把23千克800克改寫成用千克做單位嗎?(板書)

  1、學生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改寫方法。

  3、組間交流。

  談話:剛才各小組都討論得非常投入,哪個小組先發言?

  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①800克=0.8千克 ,再加上23千克得23.8千克。

  ②23千克800克=23800克,23800縮小到它的1/1000,將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23800克=23.8千克。

  談話:同學們更喜歡哪一種呢?(生答)第二種先轉化成上節課學的知識,再解決問題;而第一種思考步驟要少一些,各有優點,大家可以根據情況選用,在不斷實踐中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

  4、鞏固練習。

  談話:請同學們試著做一做這組題目,體會一下哪種方法更好。

  出示:5米80厘米=( )米

  28米6分米=( )米

  7噸60千克=( )噸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7

  教學目的:

  ●通過動手操作,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用具:

  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怎樣分?

  二、新課:

  1小組活動:

  (1)出示小片子,觀察每個三角形.可以動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據你發現的特點將三角形分類。

  2按角分的情況

  引導學生明確:相同點是每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銳角;不同點是還有一個角分別是銳角、鈍角和直角.

  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不同進行分類

  (1)分類.

  根據上邊三個三角形三個角的特點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類.

  圖①,三個角都是銳角,它就叫銳角三角形.(板書)

  提問:圖②、圖③只有兩個銳角,能叫銳角三角形嗎?(不能)

  引導學生根據另一個角來區分.圖②還有一個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圖③還有一個鈍角,它就叫鈍角三角形.

  請同學再概括一下,根據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幾類?分別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師板書:

  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關系.

  我們可以用集合圖表示這種三角形之間的關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用一個圓圈表示.(畫圓圈)好像是一個大家庭,因為三角形分成三類,就好象是包含三個小家庭.

  (邊說邊把集合圖補充完整.)

  每種三角形就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反過來說,這三種三角形正好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兩個銳角,所以判斷三角形的類型,應看它的內角.……

  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

  3按邊分的情況:

  我發現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還有三條邊都相等的。

  師:我們把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腰,另外一條邊叫底。

  師: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

  分別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各個角,你有什么發現?

  從紅領巾、三角板、慢行標志中找一找哪里有這兩種特殊的三角形?

  三鞏固練習:

  1.判斷題.

  (1)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銳角三角形中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個銳角,可以斷定這是一個銳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兩個直角嗎?為什么?

  2.87頁7題猜一猜小組同學模仿練習

  四作業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8

  教學內容: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P43P45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2、能運用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進行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總結規律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發現并掌握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位置的移動為什么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復習舊知。

  出示題目:比較大小:0.26和0.260 1.500和1.5 1.42和14.2 50.2和5.02。

  學生完成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在一個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變數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沒有移動小數點的位置。而后兩題,因為小數點的位置發生了移動,所以數的大小也發生了改變。

  2、導入新課。

  小數點的位置移動了,小數的大小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小數點移動帶來的小數的大小變化。

  板書課題: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二、探索發現

  第一環節 探究規律

  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43頁情境圖,讓學生根據連環畫的內容,講一講這個故事。

  指名回答,老師板書:0.009m、0.09m、0.9m、9m。

  引導學生思考:小數點移動與金箍棒的長短有什么關系?

  2、小數點移動后引起小數怎樣的變化?

  把0.009m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書:0.009m= 9mm)

  (2)移動0.009m的小數點。

  向右移動一位,變為多少毫米?大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板書:0. 09m= 90mm,擴大到原來的10倍)

  向右移動兩位,原來變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變化?

  (板書:0. 9m= 900mm,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一)利用信息技術平臺,提供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事例探索、掌握解決封閉圖形中植樹問題的方法。

  (二)通過多媒體課件,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分析、思考過程中,經歷抽取出數學模型的過程。

  (三)在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掌握解決封閉圖形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難點:

  探索發現封閉圖形情況下棵樹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問題

  1.問題一:(出示圖片)正方形桂花樹臺一邊也要擺花,量一下邊長是9米,每一米擺一盆,請大家幫助算一算,要幾盆花?

  反饋:誰來告訴大家要擺多少盆花?

  預設:生1:91+1=10盆;生2:91=9盆;生3:91-1=8盆

  師:這里都有91這是什么意思?+1就是求出了什么?不加的就是求出了什么?-1求出了什么?

  小結:同學們用以前學習的植樹問題幫我解決了這個數學問題。

  2.問題二:如果桂花樹的正方形木臺四周都要擺上10盆花,共要多少盆花?

  [通過展示校園中鮮花盛開的美麗景色,創設情境,引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生1:40盆,

  生2:36盆,

  師:到底是36盆還是40盆,要知道哪個答案是對的,怎么辦?

  (讓學生互相爭論)(聽聽學生的意見,如果學生說畫最好,如果學生說其他,教師可以介入說:老師這兒有個建議。)

  小結:看來有些同學認為用畫一畫的方法比較好是吧,那就請同學們用自己認為好的方法來驗證到底是需要多少盆?

  (二)多元表征,感知模型

  1.出示學習建議:

  (1)你可以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說明你的答案是怎么來的

  (2)你也可以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材料1),畫一畫,圈一圈。并寫出算式。(花盆可以用符號表示)

  (3)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說一說你的方法。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放手讓學生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既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

  2.反饋:你是怎么想的?(先把學生的四種方法都出來,再講評每一種方法)

  預設:

  生1:102=20,82=16 20+16=36;

  生2:94=36;

  生3、84+4=36;

  生4:104-4=36;

  師:你能解釋一下是怎么想的嗎?(聽完學生說自己的思路如果他沒畫圖的,問一下用同樣的算法,但是畫圖的)

  [通過多媒體投影直觀展示學生思維過程和解決方法,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回顧:剛才我們這四種方法解決了問題.(課件演示)

  [通過信息技術動態展示不同的解題策略,引導學生從不同之中找到相同點,將各種算法統一起來,散而不亂,達到了多樣化之后的優化,讓學生經歷多元表征,充分感知數學模型,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整合。]

  小結:通過同學們的認真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探索出了這四種不同的策略來解決了同一個數學問題。

  (三)探索規律,有效建模

  1.拋出問題:除了給桂花樹正方形的臺擺鮮花,在學校的`其他的還有其他的一些地方也要擺一些鮮花,

  每邊6盆,一共要多少盆? 每邊4盆,一共要多少盆?

  2.反饋:你是怎么算的?(結合圖說明算式的意思)

  預設:

  生1:63=18 46=24

  生2:63-3=15 46-6=18

  生3:63+3=15 46+6=30

  3.討論:仔細觀察這些算式,告訴我們這些封閉圖形上每邊擺花的盆數,求花盆總數可以怎么求呢?

  小結:我們從正方形,三角形,六邊形等等作為研究的材料,發現了在這樣的封圖形上植樹的棵數就是(每邊盆數-1)邊數=盆數

  4.

  展開:圓壇一周全長16米,如果沿著圓壇一圈每隔2米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幾盆花?

  學生自主探索。

  交流評價:一共種幾棵?你是怎么想的?你覺得在圓上放花有規律嗎?有什么規律?(學生在電腦上進行多媒體演示并講述想法)

  你還有什么新的發現?(引導學生將在圓壇上擺花的問題和線段上的植樹問題聯系起來)

  小結:花盆數=間隔數

  [讓學生在電腦上直觀操作,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在思維碰撞中學生們認識到在圓壇上擺花的問題可以和線段上的植樹問題聯系起來,輕松地找到了新舊知識的結合點。]

  5.提升:在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上擺花盆的總數與間隔數是不是也具有這樣的關系呢?

  (1)學生探索

  (2)反饋

  (3)演示:將這些圖形拉伸為圓,并轉化為線段。

  小結:其實在所有封閉圖形上,都具有花盆數=間隔數這樣的關系。所以我們要求花盆總數,可以先求出間隔數。

  [通過電腦動畫的演示,學生可以直觀地發現所有的封閉圖形植樹問題都可以轉化為在圓上的植樹問題,并且有和在線段上一端栽樹的情況一樣。這樣,又一次溝通了各個封閉圖形之間的聯系,輕松突破的本課難點。]

  (四)拓展提升,實踐應用

  1.學校為了美化校園環境,開展了擺花設計方案征集。有以下三種,請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圖形,算一算如果每邊放三盆花,一共可以擺放多少盆花?你還能設計出其他方案嗎?

  2.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第52-53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對幾種事物進行排列的過程,初步發現簡單排列現象中的規律,能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學習中感知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數學思維。

  3、在學習活動中獲得一些成功體驗,以激發學習信心。

  教學重難點

  有層次的學習活動,經歷從無序到有序的思考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會簡單的排列規律。

  教學過程:

  一、拍照活動。

  1、看書,知道拍照活動方式。

  師:小軍、小明、小紅3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什么叫不同的排法呢?

  小軍站第一個的不同排法:

  如:小軍、小明、小紅(一種排法)

  小軍、小紅、小明(另一種排法)

  2、拍照。(教師當攝影師,選三位學生到講臺前)

  要示:這3個同學名字分別叫ABC ,請其它同學把各種排法表示出來。

  (邊拍邊出示簡筆畫,并板書排列的字母。在多種方法比較中突出按一定順序排列才能不重復也不遺漏)

  3、小結。說一說你如果是拍照者,怎樣才能每種情況都拍而不遺漏呢?

  二、想一想,試一試。P52如果在三位小朋友中每次選兩人排在一起照相,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

  (“想一想”可以引導學生分兩步思考:每次選兩人有3種不同選法,而每兩人都各有2種不同的排法。鼓勵學生采用個性化的符號表示不同的排列方法。)

  三、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用8、2、5三個數字能組成幾個不同的三位數?(可以先引導學生把用8、2、5組成的三位數一一排列出來;再啟發學生根據排列的過程,抽象出可以用“3×2”求排出的三位數的個數。)

  2、“想想做做”第2題。

  四個球隊踢足球,每兩個球隊都要比賽一場,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正確理解“每兩個球隊都要比賽一場”的'含義。連線后,還可進一步啟發學生在交流中體會其中的規律,認識到比賽可以用“3+2+1”來計算。)

  3、“想想做做”第3題。

  三個小朋友打電話,他們3人每兩人通一次電話,一共通了多少次?如果他們互相寄一張節日賀卡,一共寄了多少張?

  (著重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體會兩個問題的不同含義,感受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加深對簡單搭配的排列現象中規律的認識。)

  四、總結。你學會了什么?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深入認識軸對稱圖形。會畫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掌握畫圖的方法和步驟。

  2、經歷操作、觀察、想象、交流等活動,增強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感受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建立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能根據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準確地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如何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對稱現象并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掌握畫圖的方法和步驟,能在放個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欣賞圖片,建立表象?師:同學們,我們先來觀察這幾個圖片,你們發現了什么?這些圖片有什么共同點?展示幻燈片中飛機、蜻蜓,蝴蝶的`圖片生:它們兩側的圖形是完全一樣的。

  師:是的,還有嗎?

  生:從中間對折后兩側能夠完全重合。

  師:同學們真是火眼金睛!說得真棒!像這樣對折之后完全重合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動畫展示飛機、蜻蜓、蝴蝶從中間對著重合過程)那么生活中還有像這樣的的對稱現象嗎?師生總結出:美麗的樹葉、剪紙藝術、車標中的軸對稱設計、北京奧運會的圖標五環、古今中外許多著名的建筑等等都是軸對稱圖形。我們的大自然因這些軸對稱圖形變得更加美麗絢爛。

  師展示一片軸對稱葉子的對折后兩側完全重合的動畫,并引出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的概念。

  師:這些是軸對稱圖形嗎?若是,請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生判斷出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并在每個軸對稱圖形上畫出它的對稱軸。

  師:同學們掌握得可真好!

  二、探索新知師:看一看,數一數,你發現了什么?

  生1:這個是軸對稱圖形

  生2:點A與點A'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3小格。

  生3:A與A'點的連線與對稱軸垂直。

  總結:對稱軸圖形中,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相等的;

  兩個對稱點的連線與對稱軸是相互垂直的。

  三、知識運用師:

  1.動手操作:剪下教材附頁上的圖形,先折一折,再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軸,看看能畫幾條。

  師生共同畫出這些里面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進一步學會分辨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等腰三角形有1條對稱軸,圓形有好多條永遠折不完?,我們就說圓形有無數條對稱軸。

  師:2.下面的圖形各是從哪張紙上剪下來的?連一連。

  進一步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點,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

  3.試一試,畫出下面這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師:想要順利畫出圖形的另一半,你有什么辦法呢?根據是什么呢?學生討論并交流。

  師生共同總結:第一步:標出點A和點B;

  第二步:通過數格找到對稱點A'和B';

  第三步:順次連線。

  四、鞏固提升根據上面的方法,你能畫出下面圖形的另一半嗎?試一試。

  生根據掌握的畫圖方法和步驟成功畫出了這個圖形的完整樣子(確定對稱軸后,先找到對稱軸左邊圖形的幾個關鍵點的對稱點,再連線。)

  五、課堂小結?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從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了軸對稱圖形,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我們生活的周圍處處可以看見軸對稱圖形,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圖形,我們的生活才會裝扮得這么美麗。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能用語言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2、在合作交流中能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3、體會路線圖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體會定向運動行走過程中的觀測點在不斷變化。

  教學難點:根據觀測點的變化來重新確定方向標觀察物體的位置。

  教學準備:每個(小組)學生一個越野路線圖,每人一張白紙(繪圖用)教學過程:

  一、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線

  小組討論:

  1、作為越野隊員我們將怎樣確定越野路線?

  2、我們是怎樣確定方向和路程的?

  描述行走路線為什么要到達一個目標就重新畫出方向標?

  描述行走路線一個越野車隊,四個賽段的時間分別是15分鐘、5分鐘、35分鐘、5分鐘,他們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0千米 描述行走路線討論:

  為什么第一賽段的路程與第三賽段路程長短差不多,時間卻相差一倍多?車壞了、路是上坡、路上障礙物多、路上休息了一些時間……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在觀察主題圖時,已經對“公園定向越野賽”這個情境比較熟悉,能夠理解為什么到達每一處后要確定要到的下一個位置的方向和距離,而且在三年級時已經掌握了利用方位名詞描述簡單的路線圖,因此,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完成,再在全班匯報。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確定每一賽段的路程時,只要學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學生用解比例的方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起點與1號檢查點間的距離”“1號與2號檢查點間的距離”大約都是1千米,為什么第一小組走完第二賽段所用的時間是第一賽段的2倍。

  二、沙漠驅車越野:繪制簡單路線圖 根據所給信息畫出越野路線

  1、在起點的東偏北40°方向距離350千米的地方是點1

  2、在點1的西偏北25°方向距離200千米的地方是點2

  3、終點在點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離它300千米的.地方

  (1)點1的西北方是,終點在起點的 方向,點2在起點的 方向。

  (2)說出具體路線:

  從起點出發,先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點1,再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點2,最后向 偏度方向走 km到終點。

  【設計意圖】教學時,可以采用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由小組內的一名學生描述自己確定的那條線路,其他學生按這名學生的描述繪制線路圖,然后在組內討論每一個人繪制的路線圖是否清楚、準確,并加以修改和完善。通過這樣的過程,學生不僅能夠借助不同的參照物確定物體的位置,并畫出線路圖,而且能夠感受到合作的意義和交流的重要性。

  三、方法應用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根據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應用,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四、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談話: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整理學習思路,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五、課堂檢測

  課堂檢測A

  (1)說一說小偉上學可以怎么走,說出每一段的方向。(2)小偉走哪條路最近?

  (3)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課堂檢測B 1、2、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第71頁《求小數的近似數》。

  教學目標:

  1.借助已有經驗,使學生掌握求一個小數近似數的方法,能夠正確地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初步學習用猜想、比較、歸納等數學方法學習數學知識。

  3.通過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解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談話:同學們,本單元前面幾個信息窗我們學習了形形色色的鳥蛋和龜蛋帶給我們的數學知識。本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本單元最后一個信息窗綠毛龜蛋帶給我們的數學知識。

  出示情境圖,仔細觀察畫面,你知道了什么?你又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合作交流。

  2.談話:這節課重點解決他們說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和綠毛龜蛋的寬徑約是多少這兩個問題。其他問題放在問題口袋里以后解決,可以嗎?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通過清晰生動的情境圖中出現的兩位同學不同的測量結果讓學生觀察討論,學生意見不一,于是需要尋找正確的判斷方法,由此激起學生探尋新知的強烈愿望。

  二、探究新知

  1.學生獨立思考他們說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這一問題。

  談話:觀察兩位同學說的結果,你能發現什么?

  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發現:小華讀出的結果是一個一位小數,小明讀出的結果是一個整數。

  談話:對,求3.94的近似數,根據不同的要求,既可以保留一位小數,也可以保留整數。請同學們選擇一種情況,根據我們求整數的近似數的方法,研究一下怎樣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學生獨立研究后,再在小組內交流。

  談話:哪位同學愿意說說你是怎樣求3.94的近似數的?把你的方法向大家介紹一下。

  談話:你的方法很正確,還有哪位同學與他求得的近似數不同?

  談話:你的方法也很正確。因此,我們在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時,依然運用了四舍五入法,關鍵是看精確到哪一位。

  2.學生獨立思考綠毛龜蛋的寬徑約是多少?這一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后,引導學生討論什么時候小數的.近似數的2,什么時候小數的近似數的2.0。

  討論得出: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時,保留小數的數位不同,精確程度也不同。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在觀察中探究新知,在交流中歸納新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觀察討論過程中教談話為學生創設自由選擇的空間,讓學生體會自由選擇的輕松和快樂。

  三、鞏固應用

  1.黃河的流域面積是75.14萬平方千米。(保留一位小數)

  2.把1.463保留整數、把1.463保留一位小數和把1.463保留兩位小數這三種說法的結果是否是一樣的?

  3.小華的體重保留整數是45千克,他的體重可能是多少千克?

  [設計意圖]練習中讓學生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鼓勵學生思維的創新,方法的簡潔,但也照顧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尊重學生的學習成果。

  四、感悟收獲

  談話:今天大家學得愉快嗎?你們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學生自由說說說本課的收獲及體驗)

  課后反思: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僅僅是解題的指導者。本節的教學我通過幾個問題,幾句話做適當的引導,而留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讓他們去觀察,去思考,去交流,在觀察中探究新知,在交流中歸納新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學習討論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自由選擇的空間,引導學生敞開思維,多角度探索,實現高效率學習。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經 歷從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2.提高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列方程的`過程中,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方程的解的意義,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下面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5y 36÷x=97?8+9m 10-x=3?54+x>9 5×7=35 6y+6=48 2x+3x=20

  2.解方程。

  10-x=5? x+1 0=20 x+3=1 2 x-11=5

  二、走進新課。

  1.等式兩邊都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 個不為0的數),等式還成立嗎?

  解:等式成立。

  2.請你用發現的規律,解出我們前面列出的方程。

  4y=20xx y=500

  3.解方程。

  (1)x÷3=9 x=27

  (2)7y=28 y=4

  4.下列解法正確嗎?

  (1)x-19=19

  解:x-19+19=19-19 x=0

  正確解法:x-19+19=19+19 x=38

  (2)3x=36

  解:3x÷ 3=36÷3 x=12

  三、隨堂練習。

  1.解方程。

  (1)6x=156

  (2)3x=630

  (3)59+x=120

  (4)x÷28=0

  四、小結

  等式兩邊都乘 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成立。

  五、作業。

  教材P71第5題。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天平游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2.過程與方法:能夠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動手實踐,認真觀察、思考歸納的學習習慣。

  學習重點

  通過天平游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學習難點

  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填空:含有_______的_______叫做方程。

  判斷:下列這些是方程嗎:

  1.x=10 ( )

  2.32+x ( )

  3.16+4=20 ( )

  二、自學指導。

  仔細觀察下列圖片,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1.通過觀察,你有什么發現?先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課本左邊主題圖 )

  提示:

  (1)現在的天平處于什么狀態?_______,說明兩盤的.質量_______。

  (2)從左往右觀察每組兩幅圖片,天平的左右兩盤有什么變化?天平有什么變化嗎?現在你能把天平的規律描述出來嗎?換成等式呢?

  2.現在再來觀察一組,和上面的 一組有什么不同嗎?(課本右邊主題圖。)

  對比上面一組 天平圖片的規律,你能說出這 一組圖片中有什么規律嗎?用一句話來描述等式的規律。

  請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對這個規 律進行舉例說明。

  三、實踐應用。

  利用剛剛學習的方法,求出方程中的x。

  x+2=10

  思考:在這個方程里,未知數x屬于這個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據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你能想到這個方程的不 同解法嗎?試一試吧。

  練習鞏固:

  解方程:y-7=12 23+x=45

  四、課堂小結。

  總結一下,我們這節課學習 了什么內容呢?

  1.會解一些方程了。

  2.注意算數準確。

  五、目標檢測。

  1.通過研 究我們明白了:等式兩邊都_______(或_______)同一個數,等式_______。

  2.解方程:x-12.3=3.8。

  3.結合我們身邊的事例,編一道題,列出方程并解出來。

  六、作業布置。

  課本P69頁第2題、第5題。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07-27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28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6-17

四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07-20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8-25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4-20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08

四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01-05

四年級的數學人教版下冊教案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