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高一數學教案

時間:2023-01-20 15:31:55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薦】高一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薦】高一數學教案

高一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應用正弦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及基本思路

  (1)分析,(2)建模,(3)求解,(4)檢驗;

  2、實際問題中的有關術語、名稱:

  (1)仰角與俯角:均是指視線與水平線所成的角;

  (2)方位角:是指從正北方向順時針轉到目標方向線的夾角;

  (3)方向角:常見的`如:正東方向、東南方向、北偏東、南偏西等;

  3、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實際問題的常見題型有:

  測量距離、測量高度、測量角度、計算面積、航海問題、物理問題等;

  教學重難點

  1、應用正弦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及基本思路

  (1)分析,(2)建模,(3)求解,(4)檢驗;

  2、實際問題中的有關術語、名稱:

  (1)仰角與俯角:均是指視線與水平線所成的角;

  (2)方位角:是指從正北方向順時針轉到目標方向線的夾角;

  (3)方向角:常見的如:正東方向、東南方向、北偏東、南偏西等;

  3、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實際問題的常見題型有:

  測量距離、測量高度、測量角度、計算面積、航海問題、物理問題等;

  教學過程

  一、知識歸納

  1、應用正弦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及基本思路

  (1)分析,(2)建模,(3)求解,(4)檢驗;

  2、實際問題中的有關術語、名稱:

  (1)仰角與俯角:均是指視線與水平線所成的角;

  (2)方位角:是指從正北方向順時針轉到目標方向線的夾角;

  (3)方向角:常見的如:正東方向、東南方向、北偏東、南偏西等;

  3、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實際問題的常見題型有:

  測量距離、測量高度、測量角度、計算面積、航海問題、物理問題等;

  二、例題討論

  一)利用方向角構造三角形

  四)測量角度問題

  例4、在一個特定時段內,以點E為中心的7海里以內海域被設為警戒水域.點E正北55海里處有一個雷達觀測站A.某時刻測得一艘勻速直線行駛的船只位于點A北偏東。

高一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對數的概念,能夠進行對數式與指數式的互化;

  2、滲透應用意識,培養歸納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提高數學發現能力。

  教學重點:

  對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1)莊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①取5次,還有多長?②取多少次,還有0、125尺?

  (2)假設20xx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為a億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長8%,那么經過多少年國民生產總值是20xx年的2倍?

  抽象出:1、=?,=0、125x=?2、=2x=?

  2、問題:已知底數和冪的值,如何求指數?你能看得出來嗎?

  二、學生活動:

  1、討論問題,探究求法、

  2、概括內容,總結對數概念、

  3、研究指數與對數的關系、

  三、建構數學:

  1)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并給出對數的概念、

  2)介紹對數的表示方法,底數、真數的含義、

  3)指數式與對數式的關系、

  4)常用對數與自然對數、

  探究:

  ⑴負數與零沒有對數、

 、,、

 、菍岛愕仁剑ń滩腜58練習6)

  ①;②、

 、葍煞N對數:

 、俪S脤担海

 、谧匀粚担、

 。5)底數的'取值范圍為;真數的取值范圍為、

  四、數學運用:

  1、例題:

  例1、(教材P57例1)將下列指數式改寫成對數式:

 。1)=16;(2)=;(3)=20;(4)=0、45、

  例2、(教材P57例2)將下列對數式改寫成指數式:

 。1);(2)3=—2;(3);(4)(補充)ln10=2、303

  例3、(教材P57例3)求下列各式的值:

 、;⑵;⑶(補充)、

  2、練習:

  P58(練習)1,2,3,4,5、

  五、回顧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以下內容:

  ⑴對數的定義;

⑵指數式與對數式互換;

⑶求對數式的值(利用計算器求對數值)、

  六、課外作業:P63習題1,2,3,4、

高一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函數的單調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有關證明和判斷的基本方法.

  (1)了解并區分增函數,減函數,單調性,單調區間,奇函數,偶函數等概念.

  (2)能從數和形兩個角度認識單調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圖象判斷一些函數的單調性,能利用定義證明某些函數的單調性;能用定義判斷某些函數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簡化一些函數圖象的繪制過程.

  2.通過函數單調性的證明,提高學生在代數方面的推理論證能力;通過函數奇偶性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抽象的能力,同時滲透數形結合,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

  3.通過對函數單調性和奇偶性的理論研究,增學生對數學美的體驗,培養樂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學,嚴謹的研究態度.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構

  (1)函數單調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數、減函數的.定義,單調區間的概念函數的單調性的判定方法,函數單調性與函數圖像的關系.

  (2)函數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數、偶函數的定義,函數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數、偶函數的圖像.

  二、重點難點分析

  (1)本節教學的重點是函數的單調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與認識.教學的難點是領悟函數單調性, 奇偶性的本質,掌握單調性的證明.

  (2)函數的單調性這一性質學生在初中所學函數中曾經了解過,但只是從圖象上直觀觀察圖象的上升與下降,而現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論的高度,用準確的數學語言去刻畫它.這種由形到數的翻譯,從直觀到抽象的轉變對高一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點下功夫.單調性的證明是學生在函數內容中首次接觸到的代數論證內容,學生在代數論證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較弱的,許多學生甚至還搞不清什么是代數證明,也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單調性的證明自然就是教學中的難點.

  三、教法建議

  (1)函數單調性概念引入時,可以先從學生熟悉的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圖象出發,回憶圖象的增減性,從這點感性認識出發,通過問題逐步向抽象的定義靠攏.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圖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從點的坐標的角度,也可以從自變量與函數值的關系的角度來解釋,引導學生發現自變量與函數值的的變化規律,再把這種規律用數學語言表示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對一些關鍵的詞語(某個區間,任意,都有)的理解與必要性的認識就可以融入其中,將概念的形成與認識結合起來.

  (2)函數單調性證明的步驟是嚴格規定的,要讓學生按照步驟去做,就必須讓他們明確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特別是在第三步變形時,讓學生明確變換的目標,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斷號,在例題的選擇上應有不同的變換目標為選題的標準,以便幫助學生總結規律.

  函數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時,可設計一個課件,以的圖象為例,讓自變量互為相反數,觀察對應的函數值的變化規律,先從具體數值開始,逐漸讓在數軸上動起來,觀察任意性,再讓學生把看到的用數學表達式寫出來.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再得到等式時,就比較容易體會它代表的是無數多個等式,是個恒等式.關于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的問題,也可借助課件將函數圖象進行多次改動,幫助學生發現定義域的對稱性,同時還可以借助圖象說明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只是函數具備奇偶性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高一數學教案4

  一、指導思想:

  (1)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展開,《課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和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指導思想和課程理念和改革要點。使學生掌握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化科學技術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

  (2)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有關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地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探索和創新的能力;運用歸納、演繹和類比的方法進行推理,并正確地、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的能力。

  (3) 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心和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創新的精神。

  (4) 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理解數學中普遍存在著的運動、變化、相互聯系和相互轉化的情形,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5)學會通過收集信息、處理數據、制作圖像、分析原因、推出結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學期是高一的重要時期,教師承擔著雙重責任,既要不斷夯實基礎,加強綜合能力的培養,又要滲透有關高考的思想方法,為三年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擔任高一(1)班和(5)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學生共有111人,其中(1)班學生是名校直通班,學生思維活躍,(5)班是火箭班,學生基本素質不錯,一些基本知識掌握不是很好,學習積極性需要教師提高,成績以中等為主,中上不多。兩個班中,從軍訓一周來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愛問問題的同學比較多,但由于基礎知識不太牢固,上課效率不是很高。

  教材簡析

  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A版)》,教材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認真處理繼承、借鑒、發展、創新之間的關系,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親和力、問題性、科學性、思想性、應用性、聯系性等特點。必修1有三章(集合與函數概念;基本初等函數;函數的應用);必修4有三章(三角函數;平面向量;三角恒等變換)。

  必修1,主要涉及兩章內容:

  第一章 集合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數學內容時的簡潔性、準確性,幫助學生學會用集合語言表示數學對象,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1.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于關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新-課-標-第-一-網

  2.理解集合間的包含與相等關系,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與空集的含義;

  3.理解補集的含義,會求在給定集合中某個集合的補集;

  4.理解兩個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滲透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方法;

  6.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類比得到集合與集合間的關系等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二章 函數的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Ⅰ

  教學本章時應立足于現實生活從具體問題入手,以問題為背景,按照問題情境數學活動意義建構數學理論數學應用回顧反思的順序結構,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歸納、抽象、概括,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函數是探索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基本規律的工具和語言,學會用函數的思想、變化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目的。

  1.了解函數概念產生的背景,學習和掌握函數的概念和性質,能借助函數的知識表述、刻畫事物的變化規律;X|k |b| 1 . c|o |m

  2.理解有理指數冪的意義,掌握有理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掌握指數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理解對數的概念,掌握對數的運算性質,掌握對數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了解冪函數的概念和性質,知道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時描述客觀世界變化規律的重要數學模型;

  3.了解函數與方程之間的關系;會用二分法求簡單方程的近似解;了解函數模型及其意義;

  4.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與探究能力、數學建模能力以及數學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內容:

  第一章 三角函數

  通過本章學習,有助于學生認識三角函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以及三角函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廣泛應用,從中感受數學的價值,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觀察、分析現實世界、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理解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及誘導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數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在本章中讓學生了解平面向量豐富的實際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運算的意義,能用向量的語言和方法表述和解決數學和物理中的一些問題,發展運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減法和向量數乘的運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標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

  4.理解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含義,會用平面向量的數量積解決有關角度和垂直的問題。

  第三章 三角恒等變換

  通過推導兩角和與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以及積化和差、和差化積、半角公式的過程,讓學生在經歷和參與數學發現活動的基礎上,體會向量與三角函數的聯系、向量與三角恒等變換公式的聯系,理解并掌握三角變換的基本方法。

  1.掌握兩角和與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

  2.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3.能正確運用三角公式進行簡單的.三角函數式的化簡、求值和恒等式證明。

  三、教學任務

  本期授課內容為必修1和必修4,必修1在期中考試前完成(約在11月5日前完成);必修4在期末考試前完成(約在12月31日前完成)。

  四、教學質量目標新 課 標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

  2.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五、促進目標達成的重點工作及措施

  重點工作:

  認真貫徹高中數學新課標精神,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以雙基教學為主要內容,堅持抓兩頭、帶中間、整體推進,使每個學生的數學能力都得到提高和發展。

  分層推進措施

  1、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要經常性地鼓勵學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樹立勇于克服困難與戰勝困難的信心。

  2、合理引入課題,由數學活動、故事、提問、師生交流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意從實例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復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說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啟發學生思考。

  3、培養能力是數學教學的落腳點。能力是在獲得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在銜接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

  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于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4、講清講透數學概念和規律,使學生掌握完整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系;加強復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自始至終貫徹教學四環節(引入、探究、例析、反饋),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教法,提倡創新教學方法,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化主動學習知識。

  6、重視數學應用意識及應用能力的培養。

  7、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六、教學時間大致安排

  集合與函數概念 13 課時

  基本初等函數 15

  課時

  函數的應用 8

  課時

  三角函數 24

  課時

  平面向量 14

  課時

  三角恒等變換 9

  課時

高一數學教案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數集的概念及記法

 。2)使學生初步了解“屬于”關系的意義

  (3)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的意義

  教學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授課類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 具: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內容分析:

  集合是中學數學的一個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學數學中,就滲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進一步應用集合的語言表述一些問題 例如,在代數中用到的有數集、解集等;在幾何中用到的有點集 至于邏輯,可以說,從開始學習數學就離不開對邏輯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基本的邏輯知識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也是認識問題、研究問題不可缺少的工具 這些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學習本章的意義,也是本章學習的基礎把集合的初步知識與簡易邏輯知識安排在高中數學的最開始,是因為在高中數學中,這些知識與其他內容有著密切聯系,它們是學習、掌握和使用數學語言的基礎 例如,下一章講函數的概念與性質,就離不開集合與邏輯。

  本節首先從初中代數與幾何涉及的集合實例入手,引出集合與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結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說明 然后,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還給出了畫圖表示集合的例子。

  這節課主要學習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學習引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學習本章的意義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論中的原始的、不定義的概念 在開始接觸集合的概念時,主要還是通過實例,對概念有一個初步認識 教科書給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 ”這句話,只是對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說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簡介數集的發展,復習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質數與和數;

  2、教材中的章頭引言;

  3、集合論的創始人——康托爾(德國數學家)(見附錄);

  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講解新課:

  閱讀教材第一部分,問題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義的?

  (2)有那些符號?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ㄒ唬┘系挠嘘P概念:

  由一些數、一些點、一些圖形、一些整式、一些物體、一些人組成的。我們說,每一組對象的`全體形成一個集合,或者說,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定義: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個集合(簡稱集)

  (2)元素:集合中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數集及記法

 。1)非負整數集(自然數集):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 記作N,

 。2)正整數集: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 記作N*或N+

 。3)整數集:全體整數的集合 記作Z ,

 。4)有理數集:全體有理數的集合 記作Q ,

  (5)實數集:全體實數的集合 記作R

  注:(1)自然數集與非負整數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說,自然數集包括數0

 。2)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 記作N*或N+ Q、Z、R等其它數集內排除0的集,也是這樣表示,例如,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對于集合的隸屬關系

  (1)屬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A,記作a∈A

  (2)不屬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A,記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按照明確的判斷標準給定一個元素或者在這個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兩可

  (2)互異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重復

  (3)無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一定的順序(通常用正常的順序寫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啤啊省钡拈_口方向,不能把a∈A顛倒過來寫

  三、練習題:

  1、教材P5練習1、2

  2、下列各組對象能確定一個集合嗎?

 。1)所有很大的實數 (不確定)

 。2)好心的人 (不確定)

 。3)1,2,2,3,4,5.(有重復)

  3、設a,b是非零實數,那么 可能取的值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4、由實數x,-x,|x|, 所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

 。ˋ)2個元素 (B)3個元素 (C)4個元素 (D)5個元素

  5、設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 (a∈Z, b∈Z)的數,求證:

 。1) 當x∈N時, x∈G;

 。2) 若x∈G,y∈G,則x+y∈G,而 不一定屬于集合G

  證明(1):在a+b (a∈Z, b∈Z)中,令a=x∈N,b=0,則x= x+0* = a+b ∈G,即x∈G

  證明(2):∵x∈G,y∈G,

  ∴x= a+b (a∈Z, b∈Z),y= c+d (c∈Z, d∈Z)

  ∴x+y=( a+b )+( c+d )=(a+c)+(b+d)

  ∵a∈Z, b∈Z,c∈Z, d∈Z

  ∴(a+c) ∈Z, (b+d) ∈Z

  ∴x+y =(a+c)+(b+d) ∈G,

  又∵ =且 不一定都是整數,

  ∴ = 不一定屬于集合G

  四、小結:本節課學習了以下內容:

  1、集合的有關概念:(集合、元素、屬于、不屬于)

  2、集合元素的性質: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

  3、常用數集的定義及記法

高一數學教案6

  第二十四教時

  教材:倍角公式,推導和差化積及積化和差公式

  目的:繼續復習鞏固倍角公式,加強對公式靈活運用的訓練;同時,讓學生推導出和差化積和積化和差公式,并對此有所了解。

  過程:

  一、 復習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和萬能公式的.推導過程:

  例一、 已知 , ,tan = ,tan = ,求2 +

  (《教學與測試》P115 例三)

  解:

  又∵tan2 0,tan 0 ,

  2 + =

  例二、 已知sin cos = , ,求 和tan的值

  解:∵sin cos =

  化簡得:

  ∵ 即

  二、 積化和差公式的推導

  sin( + ) + sin( ) = 2sincos sincos = [sin( + ) + sin( )]

  sin( + ) sin( ) = 2cossin cossin = [sin( + ) sin( )]

  cos( + ) + cos( ) = 2coscos coscos = [cos( + ) + cos( )]

  cos( + ) cos( ) = 2sinsin sinsin = [cos( + ) cos( )]

  這套公式稱為三角函數積化和差公式,熟悉結構,不要求記憶,它的優點在于將積式化為和差,有利于簡化計算。(在告知公式前提下)

  例三、 求證:sin3sin3 + cos3cos3 = cos32

  證:左邊 = (sin3sin)sin2 + (cos3cos)cos2

  = (cos4 cos2)sin2 + (cos4 + cos2)cos2

  = cos4sin2 + cos2sin2 + cos4cos2 + cos2cos2

  = cos4cos2 + cos2 = cos2(cos4 + 1)

  = cos22cos22 = cos32 = 右邊

  原式得證

  三、 和差化積公式的推導

  若令 + = , = ,則 , 代入得:

  這套公式稱為和差化積公式,其特點是同名的正(余)弦才能使用,它與積化和差公式相輔相成,配合使用。

  例四、 已知cos cos = ,sin sin = ,求sin( + )的值

  解:∵cos cos = , ①

  sin sin = , ②

  四、 小結:和差化積,積化和差

  五、 作業:《課課練》P3637 例題推薦 13

  P3839 例題推薦 13

  P40 例題推薦 13

高一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①掌握對數函數的性質。

 、趹脤岛瘮档男再|可以解決:對數的大小比較,求復

  合函數的定義域、值 域及單調性。

 、 注重函數思想、等價轉化、分類討論等思想的滲透,提高

  解題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對數函數的性質的應用。

  教學過程設計:

  ⒈復習提問:對數函數的概念及性質。

 、查_始正課

  1 比較數的大小

  例 1 比較下列各組數的大小。

 、舕oga5.1 ,loga5.9 (a>0,a≠1)

 、苐og0.50.6 ,logЛ0.5 ,lnЛ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⑴中這兩個對數有何特征?

  生:這兩個對數底相等。

  師:那么對于兩個底相等的對數如何比大小?

  生:可構造一個以a為底的對數函數,用對數函數的單調性比大小。

  師:對,請敘述一下這道題的'解題過程。

  生:對數函數的單調性取決于底的大。寒0

  調遞減,所以loga5.1>loga5.9 ;當a>1時,函數y=logax單調遞

  增,所以loga5.1

  板書:

  解:Ⅰ)當0

  ∵5.1<5.9 loga5.1="">loga5.9

 、)當a>1時,函數y=logax在(0,+∞)上是增函數,

  ∵5.1<5.9 ∴loga5.1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⑵中這三個對數有何特征?

  生:這三個對數底、真數都不相等。

  師:那么對于這三個對數如何比大小?

  生:找“中間量”, log0.50.6>0,lnЛ>0,logЛ0.5<0;lnл>1,

  log0.50.6<1,所以logЛ0.5< log0.50.6< lnЛ。

  板書:略。

  師:比較對數值的大小常用方法:①構造對數函數,直接利用對數函

  數 的單調性比大小,②借用“中間量”間接比大小,③利用對數

  函數圖象的位置關系來比大小。

  2 函數的定義域, 值 域及單調性。

高一數學教案8

  目標:

  1.讓學生熟練掌握二次函數的圖象,并會判斷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個數 ;

  2.讓學生了解函數的零點與方程根的聯系 ;

  3.讓學生認識到函數的圖象及基本性質(特別是單調性)在確定函數零點中的作用 ;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零點的`概念及存在性的判定;

  難點:零點的確定。

  三、復習引入

  例1:判斷方程 x2-x-6=0 解的存在。

  分析:考察函數f(x)= x2-x-6, 其

  圖像為拋物線容易看出,f(0)=-60,

  f(4)0,f(-4)0

  由于函數f(x)的圖像是連續曲線,因此,

  點B (0,-6)與點C(4,6)之間的那部分曲線

  必然穿過x軸,即在區間(0,4)內至少有點

  X1 使f(X1)=0;同樣,在區間(-4,0) 內也至

  少有點X2,使得f( X2)=0,而方程至多有兩

  個解,所以在(-4,0),(0,4)內各有一解

  定義:對于函數y=f(x),我們把使f(x)=0的實數 x叫函數y=f(x)的零點

  抽象概括

  y=f(x)的圖像與x軸的交點的橫坐標叫做該函數的零點,即f(x)=0的解。

  若y=f(x)的圖像在[a,b]上是連續曲線,且f(a)f(b)0,則在(a,b)內至少有一個零點,即f(x)=0在 (a,b)內至少有一個實數解。

  f(x)=0有實根(等價與y=f(x))與x軸有交點(等價與)y=f(x)有零點

  所以求方程f(x)=0的根實際上也是求函數y=f(x)的零點

  注意:1、這里所說若f(a)f(b)0,則在區間(a,b)內方程f(x)=0至少有一個實數解指出了方程f(x)=0的實數解的存在性,并不能判斷具體有多少個解;

  2、若f(a)f(b)0,且y=f(x)在(a,b)內是單調的,那么,方程f(x)=0在(a,b)內有唯一實數解;

  3、我們所研究的大部分函數,其圖像都是連續的曲線;

  4、但此結論反過來不成立,如:在[-2,4]中有根,但f(-2)0, f(4) 0,f(-2) f(4)

  5、缺少條件在[a,b]上是連續曲線則不成立,如:f(x)=1/ x,有f(-1)xf(1)0但沒有零點。

  四、知識應用

  例2:已知f(x)=3x-x2 ,問方程f(x)=0在區間[-1,0]內沒有實數解?為什么?

  解:f(x)=3x-x2的圖像是連續曲線, 因為

  f(-1)=3-1-(-1)2 =-2/30, f(0)=30-(0)2 =-10,

  所以f(-1) f(0) 0,在區間[-1,0]內有零點,即f(x)=0在區間[-1,0]內有實數解

  練習:求函數f(x)=lnx+2x-6 有沒有零點?

  例3 判定(x-2)(x-5)=1有兩個相異的實數解,且有一個大于5,一個小于2。

  解:考慮函數f(x)=(x-2)(x-5)-1,有

  f(5)=(5-2)(5-5)-1=-1

  f(2)=(2-2)(2-5)-1=-1

  又因為f(x)的圖像是開口向上的拋物線,所以拋物線與橫軸在(5,+)內有一個交點,在( -,2)內也有一個交點,所以方程式(x-2)(x-5)=1有兩個相異數解,且一個大于5,一個小于2。

  練習:關于x的方程2x2-3x+2m=0有兩個實根均在[-1,1]內,求m的取值范圍。

  五、課后作業

  p133第2,3題

高一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指數冪的含義,了解實數指數冪的意義。

  2.掌握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靈活的運用乘法公式進行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和化簡,會進行根式與分數指數冪的相互轉化。

  教學重點

  1.分數指數冪含義的理解。

  2.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的理解。

  3.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和化簡。

  教學難點

  1.分數指數冪含義的理解。

  2.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和化簡。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景

  上節課研究了根式的意義及根式的'性質,那么根式與指數冪有什么關系?整數指數冪有那些運算性質?

  二.學生活動

  1.說出下列各式的意義,并指出其結果的指數,被開方數的指數及根指數三者之間的關系

  (1)=(2)=

  2.從上述問題中,你能得到的結論為

  3.(a0)及(a0)能否化成指數冪的形式?

  三.數學理論

  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a0,m,n均為正整數)

  負分數指數冪的意義:=(a0,m,n均為正整數)

  1.規定:0的正分數指數冪仍是0,即=0

  0的負分數指數冪無意義。

  3.規定了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后,指數的概念從整數指數推廣到了有理數指數,因而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同樣適用于有理數指數冪。

  即=(1)

  =(2)其中s,tQ,a0,b0

  =(3)

  四.數學運用

  例1求值:

 。1)(2)(3)(4)

  例2用分數指數冪的形式表示下列各式(a0)

  (1)(2)

  例3化簡

 。1)

 。2)(3)

  例4化簡

  例5已知求(1)(2)

  五.回顧小結

  1.分數指數冪的意義。=(0,m,n)

  無意義

  2.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3.整式運算律及乘法公式在分數指數冪運算中仍適用

  4.指數概念從整數指數冪推廣到有理數指數冪,同樣可以推廣到實數指數冪,請同學們閱讀P47的閱讀部分

  練習P47-48練習1,2,3,4

  六.課外作業

  P48習題2.2(1)2,4

高一數學教案10

  重點

  理解角與角的相關概念;掌握角的度量單位以及單位之間的換算.

  難點

  理解角與角的相關概念;掌握角的度量單位以及單位之間的換算.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展示實物:時鐘,圓規,折扇等.

  (1)觀察實物與圖片,你發現其中有什么相同圖形嗎?學生回答,教師點評,注意鼓勵學生.

  (2)你能把觀察得到的圖形畫在本子上或黑板上嗎?這是一些什么圖形?思考,動手畫一畫.

  (3)從黑板上這些不同的圖形中,你能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嗎?

  學生相互交流并回答,挖掘和利用現實生活中與角相關的背景,讓學生在現實背景中認識角,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引導學生觀察并歸納角的共同點,進而引入課題.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顧以前學的知識、閱讀課文并結合生活實際,完成“預習導學”部分.

  三、師生互動,理解新知

  探究點一: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活動一:從生活中認識角

  我們看物體時,有視角,鐘表的指針轉動也形成角.請同學們看課本后回答下面問題.

  (1)角是一個幾何圖形,請大家說說,角是由什么圖形構成的?(學生回答,教師點評,注意鼓勵學生)

  (2)如果我們把角看作是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圍成的圖形,那么始邊和終邊又指什么?

  教師總結:角有兩個定義,一個是靜態的定義,把角看作由一點出發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另一個定義是動態的,把角看作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所形成的圖形,把開始位置的射線叫做始邊,把終止位置的射線叫做終邊.

  (3)請同學們說一說,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學生舉例)

  活動二:角的表示方法

  我們怎樣表示角呢?請同學們看課本上說了幾種表示方法?(學生先看書,后回答)

  教師總結:(1)用三個大寫字母可以表示一個角,比如∠AOB.

  練習:誰能指出下列各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注意:①三個字母的順序有規定,頂點的字母必須寫在中間.

 、陧旤c的字母不一定用O,角的始邊與終邊的字母也可以隨意.

  (2)當一個頂點只有一個角時,也可以用頂點的字母表示.比如,下面的角可以表示為∠O.

  練習:判斷下列角可以用頂點的字母表示嗎?

  (3)用數字或小寫的希臘字母表示角.(注意:角中不能有角)

  練習:下面表示角的方法,哪個是正確的?哪個是錯誤的?

  探究點二:角的度量

  活動三:角的度量

  (1)請同學們借助量角器畫出下列各角:

 、30° ②45° ③60° ④90° ⑤120° ⑥150° ⑦62° ⑧105°

  學生畫圖,教師指導.(根據需要教師可先做示范)

  (2)任意畫一個角,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釂枺喝绻@個角的度數不是整數,應該怎樣表示這個角的度數呢?引出角的度量單位是度、分、秒.

  教師總結:它們之間的關系是:1°=60′,1′=60″ (強調度、分、秒是60進制,不是十進制).

  (3)還有什么單位是60進制?

  (4)讓學生畫一個1°角,感受1°角有多大.

  四、應用遷移,運用新知

  1.角的定義

  例1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B.有公共端點的兩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C.角可以看作是由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而形成的圖形

  D.角可以看作是由一條線段繞著它的端點旋轉而形成的圖形

  解析:A.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故錯誤;B.根據A可得B錯誤;C.角可以看作是由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而形成的圖形,正確;D.據C可得D錯誤.

  方法總結:此題考查了角的定義,有公共端點的兩條不重合的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這個公共端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

  2.角的表示方法

  例2 下列四個圖形中,能用∠1、∠AOB、∠O三種方法表示同一個角的'圖形是( )

  A B C D

  解析:在角的頂點處有多個角時,用一個字母表示這個角,這種方法是錯誤的.所以A、C、D錯誤.

  方法總結:角的兩個基本元素中,邊是兩條射線,

  頂點是這兩條射線的公共端點.

  3.判斷角的數量

  例3 如圖所示,在∠AOB的內部有3條射線,則圖中角的個數為( )

  A.10 B.15 C.5 D.20

  解析:可以根據圖形依次數出角的個數;或者根據公式求圖中角的個數是12×5×(5-1)=10.

  方法總結:若從一點發出n條射線,則構成12n(n-1)個角.

  4.角的度量

  例4 見課本P144例1.

  方法總結:用度、分、秒表示的角度和用度表示的角度的相互轉化的過程正好相反:大單位化小單位,乘以進率;而小單位化大單位要除以進率.

  五、嘗試練習,掌握新知

  課本P144練習第1、2題、P145練習第1、2題.

  “隨堂演練”部分.

  六、課堂小結,梳理新知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都學到了哪些數學知識和方法?

  本節課學習了角及角的有關概念,并會表示角;知道角的度量單位,并能進行單位的轉換;會把角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用角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七、深化練習,鞏固新知

  課本P145~146習題4.4第1~4題.

  “課時作業”部分.

高一數學教案11

  第一節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學時:1學時

  [學習引導]

  一、自主學習

  1.閱讀課本 .

  2.回答問題:

  ⑴本節內容有哪些概念和知識點?

 、茋L試說出相關概念的含義?

  3完成 練習

  4小結

  二、方法指導

  1、要結合例子理解集合的概念,能說出常用的數集的名稱和符號。

  2、理解集合元素的特性,并會判斷元素與集合的關系

  3、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運用它們表示一些簡單集合。

  4、在學習中要特別注意理解空集的意義和記法

  [思考引導]

  一、提問題

  1.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點?

  2、集合的常用表示法有哪些?

  3、集合如何分類?

  4.元素與集合具有什么關系?如何用數學語言表述?

  5集合 和 是否相同?

  二、變題目

  1.下列各組對象不能構成集合的是( )

  A.北京大學2008級新生

  B.26個英文字母

  C.著名的藝術家

  D.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所設定的比賽項目

  2.下列語句:①0與 表示同一個集合;

 、谟1,2,3組成的集合可表示為 或 ;

  ③方程 的解集可表示為 ;

 、芗 可以用列舉法表示。

  其中正確的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② D.以上語句都不對

  [總結引導]

  1.集合中元素的三特性:

  2.集合、元素、及其相互關系的'數學符號語言的表示和理解:

  3.空集的含義:

  [拓展引導]

  1.課外作業: 習題11第 題;

  2.若集合 ,求實數 的值;

  3.若集合 只有一個元素,則實數 的值為 ;若 為空集,則 的取值范圍是 .

  撰稿:程曉杰 審稿:宋慶

高一數學教案12

  教材:邏輯聯結詞

  目的:要求學生了解復合命題的意義,并能指出一個復合命題是有哪些簡單命題與邏輯聯結詞,并能由簡單命題構成含有邏輯聯結詞的復合命題。

  過程

  一、提出課題:簡單邏輯、邏輯聯結詞

  二、命題的概念:

  例:125 ① 3是12的約數 ② 0.5是整數 ③

  定義:可以判斷真假的語句叫命題。正確的叫真命題,錯誤的叫假命題。

  如:①②是真命題,③是假命題

  反例:3是12的約數嗎? x5 都不是命題

  不涉及真假(問題) 無法判斷真假

  上述①②③是簡單命題。 這種含有變量的語句叫開語句(條件命題)。

  三、復合命題:

  1.定義:由簡單命題再加上一些邏輯聯結詞構成的命題叫復合命題。

  2.例:

  (1)10可以被2或5整除④ 10可以被2整除或10可以被5整除

  (2)菱形的對角線互相 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菱形的

  垂直且平分⑤ 對角線互相平分

  (3)0.5非整數⑥ 非0.5是整數

  觀察:形成概念:簡單命題在加上或且非這些邏輯聯結詞成復合命題。

  3.其實,有些概念前面已遇到過

  如:或:不等式 x2x60的解集 { x | x2或x3 }

  且:不等式 x2x60的解集 { x | 23 } 即 { x | x2且x3 }

  四、復合命題的構成形式

  如果用 p, q, r, s表示命題,則復合命題的形式接觸過的有以下三種:

  即: p或q (如 ④) 記作 pq

  p且q (如 ⑤) 記作 pq

  非p (命題的否定) (如 ⑥) 記作 p

  小結:1.命題 2.復合命題 3.復合命題的構成形式

高一數學教案13

  1.掌握對數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且在掌握性質的基礎上能進行初步的應用。

 。1) 能在指數函數及反函數的概念的基礎上理解對數函數的定義,了解對底數的要求,及對定義域的要求,能利用互為反函數的兩個函數圖象間的關系正確描繪對數函數的圖象。

 。2) 能把握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的實質去研究認識對數函數的性質,初步學會用對數函數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問題。

  2.通過對數函數概念的學習,樹立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觀點,通過對數函數圖象和性質的學習,滲透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等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在圖象與性質上的對比,對學生進行對稱美,簡潔美等審美教育,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高一數學對數函數教案:教材分析

 。1) 對數函數又是函數中一類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數,它是在學生已經學過對數與常用對數,反函數以及指數函數的基礎上引入的。故是對上述知識的應用,也是對函數這一重要數學思想的進一步認識與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圖象與性質的學習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完整,系統,同時又是對數和函數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它是解決有關自然科學領域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是學生今后學習對數方程,對數不等式的基礎。

 。2)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對數函數的定義,掌握對數函數的圖象性質。難點是利用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得到對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由于對數函數的概念是一個抽象的形式,學生不易理解,而且又是建立在指數與對數關系和反函數概念的基礎上,故應成為教學的重點。

 。3) 本節課的主線是對數函數是指數函數的反函數,所有的問題都應圍繞著這條主線展開。而通過互為反函數的兩個函數的關系由已知函數研究未知函數的性質,這種方法是第一次使用,學生不適應,把握不住關鍵,所以應是本節課的難點。

  高一數學對數函數教案:教法建議

 。1) 對數函數在引入時,就應從學生熟悉的指數問題出發,通過對指數函數的認識逐步轉化為對對數函數的認識,而且畫對數函數圖象時,既要考慮到對底數 的分類討論而且對每一類問題也可以多選幾個不同的底,畫在同一個坐標系內,便于觀察圖象的特征,找出共性,歸納性質。

  (2) 在本節課中結合對數函數教學的特點,一定要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大膽猜,要以學生的研究為主,教師只是不斷地反函數這條主線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又教給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獲取知識的途徑,使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得,練有所獲,,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高一數學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物操作,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

 。2)能根據幾何結構特征對空間物體進行分類。

  (3)會用語言概述棱柱、棱錐、圓柱、圓錐、棱臺、圓臺、球的結構特征。

 。4)會表示有關于幾何體以及柱、錐、臺的分類。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空間物體,從實物中概括出柱、錐、臺、球的幾何結構特征。

  (2)讓學生觀察、討論、歸納、概括所學的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感受空間幾何體存在于現實生活周圍,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2)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感受大量空間實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 難點: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的概括。

  三、教學用具

 。1)學法:觀察、思考、交流、討論、概括。

  (2)實物模型、投影儀 四、教學思路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教師提出問題:在我們生活周圍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這些建筑的幾何結構特征如何?引導學生回憶,舉例和相互交流。教師對學生的活動及時給予評價。

  2、所舉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這些幾何體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錐、臺、球結構特征的空間物體),你能通過觀察。根據某種標準對這些空間物體進行分類嗎?這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導學生觀察物體、思考、交流、討論,對物體進行分類,分辯棱柱、圓柱、棱錐。

  2、觀察棱柱的幾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圖片,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么?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3、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每小組選出一名同學發表本組討論結果。在此基礎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結構特征。

 。1)有兩個面互相平行;

 。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邊形;

 。3)每相鄰兩上四邊形的公共邊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師與學生結合圖形共同得出棱柱相關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問題:各種這樣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據不同對棱柱分類?

  請列舉身邊具有已學過的幾何結構特征的物體,并說出組成這些物體的幾何結構特征?它們由哪些基本幾何體組成的?

  6、以類似的方法,讓學生思考、討論、概括出棱錐、棱臺的結構特征,并得出相關的概念,分類以及表示。

  7、讓學生觀察圓柱,并實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圓柱,從而概括出圓標的概念以及相關的概念及圓柱的表示。

  8、引導學生以類似的方法思考圓錐、圓臺、球的結構特征,以及相關概念和表示,借助實物模型演示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概括。

  9、教師指出圓柱和棱柱統稱為柱體,棱臺與圓臺統稱為臺體,圓錐與棱錐統稱為錐體。

  10、現實世界中,我們看到的物體大多由具有柱、錐、臺、球等幾何結構特征的物體組合而成。請列舉身邊具有已學過的幾何結構特征的物體,并說出組成這些物體的幾何結構特征?它們由哪些基本幾何體組成的?

  (三)質疑答辯,排難解惑,發展思維,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1、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邊形的幾何體是不是棱柱(舉反例說明,如圖)

  2、棱柱的何兩個平面都可以作為棱柱的底面嗎?

  3、課本P8,習題1.1 A組第1題。

  4、圓柱可以由矩形旋轉得到,圓錐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圓臺可以由什么圖形旋轉得到?如何旋轉?

  5、棱臺與棱柱、棱錐有什么關系?圓臺與圓柱、圓錐呢?

  四、鞏固深化

  練習:課本P7 練習1、2(1)(2) 課本P8 習題1.1 第2、3、4題 五、歸納整理

  由學生整理學習了哪些內容 六、布置作業

  課本P8 練習題1.1 B組第1題

  課外練習 課本P8 習題1.1 B組第2題

高一數學教案15

  一、教材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是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節的內容,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從知識體系上看,它既是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延續與提高,又是學習切線的判定定理、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基礎。從數學思想方法層面上看它運用運動變化的觀點揭示了知識的發生過程以及相關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滲透了數形結合、分類討論、類比、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學情

  學生初中已經接觸過直線與圓相交、相切、相離的定義和判定;且在上節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點的坐標、直線的方程、圓的方程以及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掌握利用方程組的.方法來求直線的交點;具有用坐標法研究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基礎;具有一定的數形結合解題思想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夠準確用圖形表示出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可以利用聯立方程的方法和求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方法簡單判斷出直線與圓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操作、觀察、探索、總結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判斷方法,從而鍛煉觀察、比較、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鍛煉積極探索、發現新知識、總結規律的能力,解題時養成歸納總結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用解析法研究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二)難點

  體會用解析法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

  五、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教材內容的特點,為了更直觀、形象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借助信息技術工具,以幾何畫板為平臺,通過圖形的動態演示,變抽象為直觀,為學生的數學探究與數學思維提供支持.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這樣可以為不同認知基礎的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同時有利于發揮各層次學生的作用,教師始終堅持啟發式教學原則,設計一系列問題串,以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借助多媒體創設泰坦尼克號的情景,并從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已知冰山的分布是一個半徑為r的圓形區域,圓心位于輪船正西的l處,問,輪船如何航行能夠避免撞到冰山呢?如何行駛便又會撞到冰山呢?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初中已經學習的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將所想到的航行路線轉化成數學簡圖,即相交、相切、相離。

  設計意圖: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有利于保持學生知識結構的連續性,同時開闊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教學——探究新知

  教師提問如何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學生先獨立思考幾分鐘,然后同桌兩人為一組交流,并整理出本組同學所想到的思路。在整個交流討論中,教師既要有對正確認識的贊賞,又要有對錯誤見解的分析及對該學生的鼓勵。

  判斷方法:

  (1)定義法:看直線與圓公共點個數

  即研究方程組解的個數,具體做法是聯立兩個方程,消去x(或y)后所得一元二次方程,判斷△和0的大小關系。

  (2)比較法: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與圓的半徑r做比較,

  (三)合作探究——深化新知

  教師進一步拋出疑問,對比兩種方法,由學生觀察實踐發現,兩種方法本質相同,但比較法只適合于直線與圓,而定義法適用范圍更廣。教師展示較為基礎的題目,學生解答,總結思路。

  已知直線3x+4y-5=0與圓x2+y2=1,判斷它們的位置關系?

  讓學生自主探索,討論交流,并闡述自己的解題思路。

  當已知了直線與圓的方程之后,圓心坐標和半徑r易得到,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得到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他的本質是點到直線的距離,便可以直接利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求d。類比前面所學利用直線方程求兩直線交點的方法,聯立直線與圓的方程,組成方程組,通過方程組解得個數確定直線與圓的交點個數,進一步確定他們的位置關系。最后明確解題步驟。

  (四)歸納總結——鞏固新知

  為了將結論由特殊推廣到一般引導學生思考:

  可由方程組的解的不同情況來判斷:

  當方程組有兩組實數解時,直線l與圓C相交;

  當方程組有一組實數解時,直線l與圓C相切;

  當方程組沒有實數解時,直線l與圓C相離。

  活動:我將抽取兩位同學在黑板上扮演,并在巡視過程中對部分學生加以指導。最后對黑板上的兩名學生的解題過程加以分析完善。通過對基礎題的練習,鞏固兩種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判斷方法,并使每一個學生獲得后續學習的信心。

  (五)小結作業

  在小結環節,我會以口頭提問的方式:

  (1)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運用了哪些數學思想?

  設計意圖:啟發式的課堂小結方式能讓學生主動回顧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也促使學生對知識網絡進行主動建構。

  作業:在學生回顧本堂學習內容明確兩種解題思路后,教師讓學生對比兩種解法,那種更簡捷,明確本節課主要用比較d與r的關系來解決這類問題,對用方程組解的個數的判斷方法,要求學生課外做進一步的探究,下一節課匯報。

  七、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著簡介、直觀、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高一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高一數學教案12-21

高一數學教案06-20

高一數學教案07-20

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04-10

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04-13

人教版高一數學教案07-30

上海高一數學教案07-30

關于高一數學教案09-30

人教版高一數學教案12-23

高一數學教案【熱門】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