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四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3-01-18 08:11:26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數學教案匯編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數學教案匯編15篇

四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

  2.通過探究活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

  3.培養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1億的意義、建立數感。

  難點: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1億有多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我們再來看看以一些用“億”作單位的數。(課件出示:有關1億的小資料生1:1億個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繞地球赤道3圈半。

  生2:要畫1億個點,如果每秒鐘畫1個點,一刻不停地畫,大約要畫3年2個多月。

  生3:正常人的心臟一年約跳4200萬次,那么,跳1億次要多久?

  100000000÷≈2.4(年)

  2.4年就是2年零5個月。因此,正常人的心臟跳1億次大約要2年零5個月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較大的數,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信息,就有以“萬”、“億”作單位的大數。你能想象并描述一下“1萬”有多大?“1億”有多大嗎?這節課,我們就通過一些實踐活動來感受一下。

  二、探究教案,經歷過程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個方案了解1億有多大。首先選定你們小組需要什么東西。

  學生可能會說:

  生1:我們組想看看1億張紙摞起來有多高。

  生2:我們組想看看1億個小朋友占多大地方。

  生3:我們組想知道1億粒米有多少。

  生4:我們小組想知道1億個字有多少。

  師:難道我們想知道1億張紙的厚度就要真的拿來1億張紙進行測量嗎?真的要找來1億個小朋友站一站嗎?真的需要這樣嗎?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生:我們可以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進行試驗、測量,然后就能以此為依據進行推測,得出結果。

  師:這個辦法不錯,現在就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你們的實驗測量吧,然后討論得出結論。

  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匯報小組活動情況:

  生:我們測量出100張紙約厚1厘米,那么1億張紙的厚度就是100000000÷100=1000000(厘米)。

  師:1億張紙折疊起來高約10000米,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它高8800多米,因此1億張紙疊起來比珠穆朗瑪峰還高。

  生:我們實際在1平方米的地方站一站,以舒服、自然為度,發現1平方米內站4個小朋友。這樣1億個小朋友需要占100000000÷4=25000000(平方米)。

  師:1億個小朋友要占25000000平方米,相當于站滿1000多所我們這樣的鄉鎮小學。

  生:我們測量了1克米,數一數發現1克米約有53粒,這樣1000克米就有53000粒,1億粒米就是100000000÷53000≈1887(千克)

  師:1億粒米大約2噸,我國有13億人口,每人每天節約1粒米,1天就要節約13億粒米,約26噸,用載重量為4噸的貨車運送,要運7次!因而,我們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積少成多、利國利民。

  師:如果以一年365天來計算,若每天讀5000個字,則1年可以讀完1825000個字,那么讀1億個字要100000000÷≈55(年)。這就是說,一個人每天看5000個字,要堅持55年才有可能讀完1億個字。

  三、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師:今天,我們通過一些活動初步感知了1億有多大。把我們這節課知道的結果回去講給家人聽。簡單地說,1億是個很大的數字,如果用乘法來算,一個很小的數字乘1億,都會變成一個大數目;如果用除法來算,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億,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我國的鐵路運輸密度居世界第一,但人均鐵路長度卻是世界上最短的,還不夠一根煙長。最后,我們可以在網上尋找一些有關“億”的數字。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1.這節課,我從廣度(1億個小朋友站多大面積)、深度(1億張紙疊起來有多高、1億個字有多少)、多維度(1億粒米的裝載)設計了四個實踐活動,這些活動的對象都是學生們比較熟悉的事物,但即便如此,學生們還是對1億張紙疊起來大約有10000米高、1億個小朋友可站25平方千米的面積、1億粒米大約重2噸等概念難以獲得實在的表象。

  2.我課前從多種渠道收集了大量的相關信息,以幫助學生建立生活周圍的實體模型,讓學生獲悉:1億張紙比珠穆朗瑪峰還高,1億個小朋友可站很大面積,1億粒米要用多輛大車來運載,1億個字要用畢生的時間來讀。這樣,就使概念由抽象到具體,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四年級數學教案2

  一、說教材

  本課時內容是在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了小數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數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時內容的教學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經歷運動會排名次和購買體育用品等簡單的生活實際情況來獲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體驗小數比較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合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有順序地思考、討論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獲取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探究并概括小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情境教學,在例題的教學中創設符合學生生活情境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當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學生們經通過觀察、比較和交流等學習活動,自主探索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

  1、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每年的六一學校都舉行運動會,在運動會中你都參加了哪些體育項目?成績怎樣?(學生說)

  2、老師收集了一張上次運動會的跳遠成績記錄單,你們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表格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從表格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如果想給他們排出名次,想想應該怎么辦?(比較他們的大小)怎么比較小數的大小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小數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師: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結合老師的要求將你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看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最多?我們先來看一下要求(出示要求:

1、每個人在交流中都要說出自己的想法。

2、每組推薦一名代表來匯報小組的想法,如果你認為小組代表說的不完整,本小組或其他小組可以給予補充。)

  1、獨立思考。

  2、小組內匯報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交流導思

  1、學生匯報,反饋后問: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方法?(暫不評價)

  3、學生匯報并說比較方法。

  4、總結。現在同學們能不能根據你的經驗總結比較小數的大小的方法呢?

  5、學生匯報后出示課件(比較小數的大小,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的數大,這個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若整數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數都相同,就比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依此類推。)

  (四)學以致用

  1、按照慣例,運動會結束前學校要公布各班級的總成績,你們想知道各班的成績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件出示)

  師:結合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我們來看一下上次運動會哪個班級表現出色,取得第一名,哪個班級的成績最不理想,需要努力?

  2、今年學校為了讓同學們過一個豐富多彩的兒童節,運動會又增加了乒乓球和踢毽子比賽,你們想不想參加?你想參加哪個項目?老師去了幾個體育用品店分別看了乒乓球拍和毽子的價格,你們來判斷一下,去哪個體育用品店比較便宜?

四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溫度》(87~88頁)

  教材分析:

  教材創設溫度的情境,通過冷熱之間差異的比較,來幫助理解正負數的意義。溫度計直觀顯現,就相當于一個豎直擺放的數軸,學生可比較容易的觀察到零上與零下溫度或正負數之間的差異。

  學情分析:

  學生經常從實際生活、電視中接觸溫度,對溫度不陌生,容易掌握,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零上與零下的區別,在實際中怎樣表示溫度以及零下溫度的比較有一些難度。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利用溫度的情境了解正負數的表達方法,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讀寫。

  2、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連一連、排一排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掌握比較兩個零下溫度高低的方法。

  3、通過小播報員等活動,使學生了解冬季我國南北方氣溫存在著較大差異。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利用溫度的情境了解正負數的表達法,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會正確讀寫。

  教學難點:

  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資源利用:

  電子白板課件溫度計溫度計示意圖一杯冰水一杯溫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1.首先,大家聽老師描述兩幅情景,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浮現這兩種情景,聽完后說說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情景一: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知了不停地在樹上吵著,盡管街上的行人撐著太陽傘,盡管人們已經穿的短袖、短褲,盡管人們嘴里還吃著冰淇淋,可是額頭上的汗依然不停地在冒著。

  情景二:寒風呼嘯、雪花漫天飛舞,人們穿上了棉襖大衣,戴上了棉帽手套,還圍上了厚實的圍巾,但是街上的行人依然緊縮著脖子,瑟瑟發抖。

  2.指名說感受。

  3.引入課題:冷和熱就是溫度在發生變化,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溫度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溫度的表示方法

  1.聽一段視頻播報,明確要求:用彩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西安、新疆這兩地的氣溫。

  2.播報:西安8℃至13 ℃;新疆-4℃至5℃。

  3.教師巡視梳理學生的表示方法。

  4.展示、交流、比較幾種表示方法,優化得出“+、-”。

  ①這個“-”在這里表示什么?(表示零下的溫度)

  師引導生觀察比較得出,用一個正負號就把零上和零下這兩種相反

  意思表達來,這就是數學所特有的簡潔美!

  ②這里的“-”不是減號,叫負號,讀作:零下1攝氏度或者負1攝氏度。那零上9攝氏度該怎么表示?(在5℃前寫+號)這個+號在這里叫做正號,它表示什么意思?

  板書:+5℃ -4℃正號負號

  ③通常的5℃前面寫不寫“+”?

  歸納出:正數前面的“+”可以省略,但負數前面的“-”不能省略。

  談談生活中你都見過哪些溫度?

  (1)冰箱門溫度顯示,認識溫度單位:攝氏度℃

  攝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溫標,用符號“℃”表示。它是18世紀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提出來的。后人為了紀念他,用他的名字第一個字母“C”來表示。

  (2)人體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之間(腋窩),超出這個范圍就是發熱,38℃以下是低熱,39℃以上是高熱。39℃以上就有危險了。

  認識溫度計

  人們是利用什么工具來測量溫度的呢?(溫度計)

  小小的溫度計竟能知冷知熱,簡直太神奇了,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它?(想)

  (1)各種溫度計,讓生了解不同樣式的溫度計。(課件出示)

  (2)投影出示常用的測量室溫的溫度計,讓學生仔細觀察,在溫度計上都發現了什么?

  (3)指名匯報

  ①溫度的單位℃ ②紅色液柱,會升高下降

  ③中間有個0刻度,上面是零上溫度,下面是零下溫度

  ④1小格就是1℃

  ⑤老師簡介℉:華氏度是1714年由德國人華倫海特制定的。華氏度和攝氏度都是用來計量溫度的單位。

  (二)練習讀寫溫度

  1.讀出溫度計上顯示的溫度。(出示課件)15℃、0℃、-15℃

  2.同學們會看溫度計了嗎?(利用屏幕幕布功能依次出現三個溫度計。)

  指名依次先說出并寫出三個溫度計上所示的溫度。

  隨機比較這三個溫度,說說誰、誰最低。

  (三)感知溫度

  1.出示溫度計示意圖

  (1)指名讓生分別讀出零上和零下的一些讀數。

  (2)通過閉著眼睛試著說溫度計上的讀數這一活動,讓生初步在頭腦中建立溫度計模型。

  (3)教師給出以下溫度,以0℃為基準,讓生用手比劃是零上溫度↑或零下溫度↓。

  8℃   -5℃   15℃   -15℃   -20℃

  2.測溫度

  (1)出示兩個杯子:一杯溫水,一杯冰水混合物。

  (2)先估計它們的溫度,再用兩個溫度計同時測量兩杯水的溫度。

  3.認識0℃

  (1)問一名學生:你今天帶了幾支鋼筆?(0支)

  0什么意思?(表示沒有)

  那么0℃表示沒有溫度嗎?

  (2)指名談談對0℃的認識。

  (3)小結: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的,任何物體都有溫度。0攝氏度只是溫度中的一個值,也是天氣中零上和零下的分界點,在物理中表示冰的熔點。大于0度,冰開始融化為水,小于0度,水開始結冰。

  科學家把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位0℃,讀作:0攝氏度。沸水的溫度定為100℃。

  4.用線把對應的溫度連起來。(利用白板的書寫功能)

  零上12攝氏度零下10攝氏度零攝氏度零下16攝氏度

  -10℃ +12℃ -16℃ 0℃

  (1)先讓生讀出第一行的溫度。

  (2)指名匯報連線。

  5.讀溫度,使學生知道同一時間段我國南北方溫度存在著較大差異。

  大家剛才表現的都很棒,為了獎勵大家,老師決定帶大家到哈爾濱市的冰雪節看看。(課件出示)

  哇!大家都為冰雕世界帶給我們的視覺沖擊感到震撼!

  (1)那一天哈爾濱市的氣溫是多少呢?其他城市氣溫又如何呢?請看屏幕。

  這是老師收集到的那一天幾個主要城市的溫度,誰能當一下播報員,把這天的天氣情況向全班同學播報出來?(國家地圖)

  (2)讓學生當小播報員播報。(利用白板的探照燈功能)

  (3)通過比較部分南方和北方城市的`氣溫,知道同一時間段我國南北方溫度存在著較大差異。

  三、鞏固練習

  1.估一估

  (1)出示我們當地幾幅不同季節的圖片,與合適的溫度連線。使學生知道我們當地不同季節的氣溫情況。(利用白板的書寫功能連線)

  夏天短袖毛衣外套棉襖棉鞋(冰雪)

  -8℃   36℃   19℃

  2.比較-5℃與-20℃兩個溫度的高低。(出示教材88頁練一練一的情境圖)

  指名交流匯報。

  3.下表是天氣預報給出的我國部分城市某日的氣溫。(課件出示)

  (1)北京與沈陽哪個城市溫度高?

  (2)把這5個城市的氣溫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起來。(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指名讓學生排列)

  四、拓展延伸

  指著板書:新疆氣溫5℃,最低氣溫-4℃,它的溫差是多少?

  (1)借助溫度計示意圖,讓同桌討論。(2)交流匯報。(3)歸納方法。

  五、課堂小結

  你本節課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困惑?

  小結: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們可以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六、作業布置

  1.課后查資料搜集了解一些其他物體的溫度。

  (如:月球表面的溫度、太陽表面的溫度、一些金屬的熔化溫度等)

  2.生活中除了有的溫度帶有“-”號,你還見過帶“-”的數嗎?

  搜集一些下節課交流。

四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簡單的幾分之幾,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歸納推理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1、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幾分之幾。

  2、理解分數幾分之幾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幾分之一,你能用你手中的長方形紙表示你喜歡的一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嗎?

  學生折紙、涂色,表示出長方形紙的幾分之一。

  展示,并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

  師:如果在你們剛才的紙上涂2份或3份又該用哪個分數表示呢?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幾分之幾”。(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幾分之幾。

  (1)學生4人小組,每人將手中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你喜歡涂幾份就涂幾份,然后寫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幾分之幾,再向小組同學說出自己是怎樣想的。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

  (2)誰能上來展示一下,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3)多媒體演示圖片。

  問:你能發現他們是怎樣表示出來的嗎?它與四分之一有什么不同?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四分之二,3份是它的四分之三,4份是它的四分之四,取幾份就是四份之幾,它與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數不同。

  2、拓展思維,認識分數名稱。

  (1)讓學生用尺子在本子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對著尺子上的刻度1、2、3……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學生畫線段)你能說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嗎?

  (2)同桌互相取其中的幾份,說出相應的分數。

  (3)你能仿照這些分數,自己說出一個分數來嗎?

  (4)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分子、分母、分數線)

  3、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

  出示例6的一組分數,讓學生小組討論怎么比較?

  反饋。

  用相同的方法比較第二組。

  引導學生總結出比較同分母分數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鞏固練習。

  P95頁做一做1、2。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下課后,觀察一下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數。

四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例子,結合實際操作,使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使學生能夠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

  3、通過探究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遷移、聯想轉化等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教材分析

  小數乘法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元、角、分與小數”、“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加減法”和掌握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

  學情分析

  我所抽班級學生有73人。這班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對于列出小數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結果,學生不會有任何困難,關鍵在于學生能否聯想到整數乘法的意義,然后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出小數乘法的意義。所以針對這一點,我打算利用小數加法的'復習題,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運用類推、遷移的方法來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小數的意義:0、2 0、05(學生口答)

  2、小數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學生口算

  (2)你發現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數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計算)

  3、揭示新課:

  (1)0、2+0、2+0、2,用乘法怎樣表示?為什么這樣列式,你是這樣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樣寫?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幾道怎樣用乘法表示?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4)這些乘法算式與我們前面學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數乘法)

  4、歸納意義:

  小數乘整數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請大家想辦法算出0、2×3的積。

  (1)學生獨立思考并計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連加法:0、2+0、2+0、2=0、6

  b、聯想、轉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畫圖法:你是怎樣畫的?為什么要畫3個0、2?

  d、推算:因為2×3=6,所以0、2×3=0、6

  e、還有不同的嗎?(略)

  2、小結:只要適合自己,就是的!

  三、鞏固拓展

  1、填一填

  2、算一算

  3、文具店里的數學問題:

  (1)買4塊橡皮多少元?

  (2)買3支鉛筆多少元?

  (3)買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選一種文具,你還能提出一步計算的乘法問題嗎?

  四、閱讀質疑

  (1)閱讀教材38~39,把書中內容補充完整。

  (2)還有不懂的問題嗎?

  五、全課小結:你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同學們喜歡玩籃球嗎?(屏幕出示)看,四(1)班的一、二組同學正在進行投球比賽呢,規則是每人投10次球,看哪組投的準?今天,我們班同學來給他們當裁判,好不好?第一次,每組出一人,老師用兩幅統計圖分別表示出了第一組和第二組投中的個數(多媒體出示第一組投中7個,第二組投中6個),哪組投的準一些?生判斷:第一組投的準一些;

  問:你是怎么判斷的?指名回答。

  第二次,每組出兩人,(多媒體出示第一組兩人分別投中6個、7個,第二組兩人分別投中5個、9個),哪組投的準?生判斷:第二組投的準;

  問,這次你們是怎么判斷的?指名回答。

  第三次,兩個組所有同學都參加比賽,(多媒體出示第一組四人,第二組五人及成績),這次又是哪組贏呢?預設:

  生1:第二組贏,第二組投的總數多;

  生2:我覺得比總數不公平,因為第二組多一個人師:到底事實情況怎樣?我們必須想個方法來說服對方,請你們開動腦筋,先自己思考,有了想法后小組內相互交流。

  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問:有結果了嗎?誰來說一說你的想法?你認為應該比什么?師:你覺得哪一種比法更加合理?說明你的理由。

  指名回答。

  師:

  在剛才的'討論中,我們明白了參加比賽的人數不一樣多,算總數不公平,就不能用這種方法。只有求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才能一比勝負。

  (出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平均數。(板書:平均數)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師:你能試著求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幾個球嗎?

  1、先合再分(多數學生都會先想到計算的方法)

  (生答,師演示)

  會列式嗎?板書:6+9+7+6=28(個),28÷4=7(個)師:這種方法是先怎樣,再怎樣的?給它取個名字“先合再分”。這里的28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要除以4?這樣我們求出了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7個,反映了第一組投中的平均水平。

  那你會計算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球嗎?自己算一算。

  (指名答,師板書)9+8+5+3+5=30(個),30÷5=6(個)。

  問:剛才第一組用總數除以4,到了第二組,怎么就除以5了呢?(因為第二組是5個人)

  通過算平均成績,現在你能比較出是第一組投得準一些還是第二組投得準一些了嗎?(出示:答:第一組投得準一些。)

  2、移多補少法。

  ⑴(出示:第一組投球成績統計圖)我們再來看第一組同學的投球成績統計圖問:誰還有不一樣的、更獨特的方法求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球嗎?(預設:二號和四號本來就是7個,把一號的8個移1個給3號,最后大家都是7個。(生答,師演示)師:通過把多的移一些補給少的,使每個人都一樣多。我們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叫“移多補少”。

  ⑵你能用移多補少法看出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嗎?(生答,師演示)(出示第一組、第二組投球成績統計圖)同學們,不管用哪種方法,剛才我們都得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7個,這個7就是8、7、6、7這一組數據的平均數。這個6是哪幾個數的平均數呢?師:請問這個6(第二組平均成績)能代表劉杰的投球水平嗎,能代表劉杰的投球水平嗎,那它代表的是什么?生交流;

  師:是的,孩子們,平均數是一個很重要的統計量,它不僅能代表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還能進行不同組數據之間的比較。

  同學們,你們用自己智慧的頭腦想到了“求平均數”的方法解決了本不公平的事情,老師真替你們驕傲!

  3、理解平均數的范圍。

  同學們是不是都會求平均數了呢?挑一個你喜歡的數據讀讀,并說明它的意義吧。(出示課件)

  三、聯系生活,加深理解(出示亮亮家一星期丟棄塑料袋的統計表),算一算平均每天丟幾個塑料袋;

  議一議:求出的“3個”是每天實際丟棄塑料袋的個數嗎?(使學生體會平均數不是實際的數,而是虛擬的數)

  平均數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練習鞏固,靈活應用

  1、解決問題。

  小熊冷飲店的進貨問題。

  2、問題討論。

  怎么理解“平均水深120厘米”?看來,認識了平均數,對于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真有不少幫助呢。

  五、全課總結

  今天學習了平均數,靜靜地想一想,你有哪些收獲?

  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平均數,知道平均數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學會利用平均數解決問題板書設計平均數移多補少先合再分平均數=總數÷個數反思:能夠讓學生學會了平均數的求法,體會了平均數的意義,做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不足:放手還不夠徹底,學生參與率不高,板書過于隨意,以后在教學中要加以注意,在教學中要參考教師用書,吃透課本,講到位,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要有準確性,學生回答要用數學術語。

四年級數學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技能。

  3.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養學生數學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

  二、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

  1、一頭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個手指(猜一成語:三長兩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語)——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語)——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謎底是:口(意為“只”少“八”)

  8.滅火(打一數字)——一

  9.舌頭(打一數字)——千

  10.添一筆,增百

  倍;減一筆,少九成(打一數字)——十

  11.雙杠(打一數學符號)——等號

  12.你盼著我,我盼著你(打一數學名詞)——相等

  13.不轉彎的路(打一數學名詞)——直線

  (二)、生活中的趣味數學

  14.一根繩子兩個頭,三根半繩子有幾個頭?

  解:8個頭,(半根繩子也是兩個頭)

  15.1根繩子對折,再對折,再第三次對折,然后從中間剪斷,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棟住宅樓,爺爺從一樓走到三樓要6分鐘,現在要到6樓,要走多少分鐘?

  答:15分鐘

  17.桌子上原來有12支點燃的蠟燭,先被風吹滅了3根,不久又一陣風吹滅了2根,最后桌子上還剩幾根蠟燭呢

  解答:5根

  三、課堂小結

  四、布置作業

四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進一步認識中括號,會用含有中括號的算式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問題反饋

  1.漫談自學收獲:同學們,課前我們已經觀看了有關中括號的視頻,說說,你都有哪些收獲?

  (交流要點:有中括號的算式的計算順序。)

  2.預習單中的問題交流。

  訂正錯題。這道題為什么錯了?應該怎樣改正?

  看來同學們學得很不錯。

  二、疑難突破

  那,在自學過程中,你還有哪些疑問?(引導學生提問)

  師問:有了小括號,為什么還要引入中括號?也就是中括號到底用在哪兒?是否是只計算來用?

  當然不是了,很多時候,咱們學習的運算是為了解決問題服務的,那這節課,咱們就來體驗一下,如何用含有中括號的算式解決問題。板書課題:中括號

  三、合作提升

  1.出示情境:面包8元/包,蛋黃派12元/包,巧克力的單價是面包與蛋黃派單價和的2倍。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巧克力的單價是多少?)怎樣列算式?(出示分步算式與綜合算式)

  小明帶了80元,根據這個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問題?

  (可以買多少盒巧克力?)

  2.那個問題怎樣解決?請你列出分步算式與綜合算式。(將學生的做法寫在小板上,貼出來。分步正確的,綜合錯誤的,綜合正確的三種)

  3.交流

  誰來說說你每步求的是什么?

  辨析

  80÷ (8+12)×2

  80÷(8+12)×2

  哪一種是正確的?為什么?

  是呀,第一種算式只套了一個小括號,這里要先算小括號里的,再應該先算除法,再算乘法,而我們應該先算乘再算除,這里已經有了一個小括號了,再不能套小括號,那樣就亂了,為了避免混亂,所以就用一個中括號。

  是呀,在已經有了小括號的式子里,當再次需要改變運算順序時,這時就需要另外一種符號,中括號就出現了。

  對比:對比分步算式與綜合算式,哪種算式書寫更簡潔?(綜合算式)是呀,這就是人們為什么發明中括號了,它既能改變運算順序,同時可以使我們的書寫更加簡潔。

  4.引申

  你會用中括號嗎?來試一試吧。先填空,再列綜合算式計算

  交流:為什么要在這里加上一個中括號?

  5.解決問題

  看來,同學們已經會運用中括號列出綜合算式了,那接下來的幾道問題應該都難不住大家。

  (1)航模組有男生8人,女生4人。美術組人數是航模組的2倍。合唱組有72人。合唱組人數是美術組的.幾倍?(列綜合算式解答)

  (2)小明包了18個包子,小剛包的個數是小明的2倍,小潔包的比小明與小剛的和還多6個,小美包了20個包子。小潔包的個數是小美的幾倍?(列綜合算式解答)

  6.拓展

  老師這里還有幾道題,你能說出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嗎?和同桌說一說吧。

  這個對于大家都是小菜了,那咱們加大點兒難度。

  象老師這樣說

  180÷4+2 ×3,我們可以說180與4的商加上2與3的積,和是多少?

  180÷(4+2)×3,這道算式可以怎么說呢?

  (180÷4+2)×3

  180÷(4+2)×3

  還是這四道算式,如果編成應用題,又可能是什么樣的應用題呢?這個留作大家課后思考。

  四、梳理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括號是一種運算符號,它的作用在于表明運算的順序.小括號“( )”是17世紀荷蘭數學家吉拉特開始使用的之前法國數學家韋達使用過中括號“ ”。改變運算順序的除了以前學習的小括號,今天學習的中括號,還可能有什么?大括號?同學們很善于聯想。象這個就是大括號,你覺得這道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是的,很多知識都是相通的,只要我們善于思考,敢于聯想,會發現更多知識間的奧秘。

  課堂檢測

  72÷960÷(245-165)

  (960÷40-10)÷2

  小軍從家到少年宮走了14分鐘。用同樣的速度,他從家到學校要走多少分鐘?

四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測量、猜想等學習活動,感受、體驗小數產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2、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說出小數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小數的讀、寫方法,并正確能讀寫小數;

  3、在合作與交流中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完成目標而采取的活動方式的組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小數的.含義是屬概念教學,較為抽象、凝煉,根據學生對概念的認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這一規律。

  1、從生活中了解小數,明確要用小數表示的必要性。

  2、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理解、抽象小數的意義。

  3、通過觀察、測量,讓學生充分感受、體驗小數產生于生活,從而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4、了解小數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廣泛運用,體驗數學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樂趣。

  教學學法:

  1、學會通過觀察、測量、歸納,可以發現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通過指導獨立看書,匯報交流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創設“5.1”假期情景,使本課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經念相吻合

  1、在假期里你買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錢?

  2、老師買了一本書,同學們猜一猜要多少元?

  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歸納出不能用整元數表示的這種數,要用小數表示。引入課題。

  這樣的設計,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引發起學主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欲望的火花,從而進入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明確目標探索新知

  同學們都知道小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學們想了解小數的什么?

  我預設學生的提問(預設)

  1、小數是怎么來的。(怎么產生的)

  2、什么叫小數?(小數的意義)

  3、小數是怎么讀的,怎么寫的?

  根據學生提的問題,師生分析問題

  1、師生小結小數的意義

  (1)象“0.1、0.3、0.9”這些小數叫1位小數。(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1位小數。1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2)象“0.01、0.04、0.18”這些小數叫2位小數。(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寫成2位小數。2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3)象“0.001、0.015、0.219”這些小數叫3位小數。(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3位小數。3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2、學習小數的寫法

  三、鞏固新知

  1、練習“考考你”;(練一練)第1題

  2、用米做單位測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場買菜統計表。

  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使學生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小結

  1、了解小數的歷史。(小資料)

  了解小數的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學了小數這節課,能談談你知道了些什么嗎?

  五、作業布置

  1、從生活中記錄一些小數,明天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2、完成《作業本》

  布置實踐性的作業,使學生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第27頁例2及練習四的3、4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了解數字編碼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初步學會對身邊的事物進行編碼。

  2.培養合作意識、實踐意識,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興趣。

  3.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這是重慶市高新區歇臺子片區的郵政編碼400041。你知道這個編碼中各個數字表示的意思嗎?

  學生:我知道,40代表重慶市,00代表市中心的幾個區,41代表歇臺子片區。

  教師:這是老師的身份證,從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1:我知道老師來自×地方。

  學生2:我知道老師出生于×年×月×日……[點評:復習郵政編碼、身份證的編排規律為本節課自己設計編碼做好了鋪墊。]

  二、編排學號

  教師:生活中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數字編碼。希望小學給每位學生編學號時,設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20xx年入學的5年級10班的24號男同學的學號就是0310241。

  教師:學號0310241的各個數字表示什么意思嗎?

  學生1:03表示入學年份;10表示班級,24表示所在班內學號;末尾的1表示男生。

  學生2:為什么5年級的5沒有編入學號呢?

  學生3:我知道,因為年級每年都會發生改變,可我們學號為了方便統一管理,從入學時就應該是不變的,要是編入年級號,那么每人每年學號都要修改,就很麻煩。

  教師:從0502402這個學號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學生1:這是20xx年入學的2班40號同學。

  學生2:并且還是一個女生。

  教師:這個班有45人,并且最后一位是男同學,你能編出他的學號嗎?

  學生:能,前兩位表示入學年份05,第3、4位表示班級02,第5、6位表示班內學號45,末尾表示男生1,連起來就是0502451。

  教師:那你們可以按上面的方法給自己編一個學號嗎?試一試。

  學生嘗試,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點評:本環節通過分析學號的編排方法,讓學生初步學會自主設計學號。]

  三、課堂活動

  1.教師:我們這兩天學的知識能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問題,你們能否自己設計一個編學號的方案,給組內同學編學號?

  學生1:我打算一個數字編年級,一個數字編班級,一個數字編組號,還有一個數字編組內同學。

  學生2:……

  學生確定方案后,完成自我設計,展示并進行交流。

  2 .教師:同學們想給自己編一個身份證號碼嗎?

  學生:想。

  教師:好,我們就給自己編一個身份證號碼。

  學生動手嘗試,選1~2人上臺展示并說說是怎么編的。

  教師小結并指出:其實在你們的戶口簿上已經預留了一個身份證號碼,回家去核對一下,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3.完成練習四第3題。

  [點評:本環節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人人參與,這樣既突出了實踐活動的綜合性,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實際問題之間的關系和規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理解數學、熱愛數學。]四、全課小結教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的編碼,比如樓牌號、街道門牌號、車牌號等,希望你們用心去觀察、思考,用今天所學的方法去研究,你們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獲

四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經歷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想象驗證、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探究發現圓的特征,形成圓的概念。

  2、認識圓心和半徑,并會用字母表示。

  3、會正確使用圓規畫圓。

  4、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合作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幾何圖形的美,激發數學學習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在觀察和操作活動中發現圓的特征,形成圓的概念和畫圓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白板、圖釘、線、圓規、卡紙等。

  教學過程:

  一、溯源生活,激發興趣

  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圓形水波。

  同學們,大自然奇妙無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會形成美妙的景色,請看。

  問:你們發現,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現了什么形狀水波?

  2、生活圖片欣賞。

  1)問:在這組圖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形狀的圖形?

  2)抽象出圓。(PPT)

  3、學生舉例:生活中,你還看到過那些物體的形狀也是圓形的?

  4、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有關圓的知識。

  板書:圓的初步認識

  【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抓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教師的媒體演示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圓,激發學習興趣。】

  二、操作體驗,形成概念

  (一)圓規畫圓,初步感知圓的特征

  1、初步感知:

  1)看著屏幕上的“圓”,誰愿意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圓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圖形?

  2)師評價:大家說得都有點道理,那接下來我們就自己動手,來畫一個圓,看一看,圓是不是具有剛才小朋友所說的特征?

  2、圓規畫圓

  1)我們可以用什么畫圓?

  2)認識圓規(PPT)

  3)師:好,知道了圓規的構造,我們開始畫圓,看哪個小朋友畫得最漂亮(要求,不許擦,畫圓失敗,只要找到失敗的原因。)

  3、反饋探討畫圓的方法

  1)你是怎樣畫的?上臺演示。

  2)討論:畫圓失敗的原因

  3)討論:畫圓時應該注意什么?(生………………)

  小結:確定一個點,確定一段長度。

  板書:

  點

  長

  4)再想一想,剛才我們在畫圓時,針尖和筆尖落在紙上,各自確定了一個點,也就是兩個點。然后在畫的過程中,這兩個點的“分工職責”有什么不同?

  (一個點負責固定,一個點負責繞,旋轉。也就是一個點是不動的,另一個是動的,我們暫時把著兩個點叫作:“定點,動點”)

  板書:定點

  動點

  5)師:那畫圓時,這個“動點”是不是可以隨便的動的?還是有一定的運動規則的?什么規則?

  (動點移動到任何地方,和定點的距離保持不變。)

  6)那你如何證明你用圓規畫圓的時候,這個動點和定點的距離始終沒有變化呢?

  (圓規的兩個腳分開后,只要沒有外力去動這兩個腳,針尖和筆尖之間的長度距離是不變的。如:我們人的兩個腳在走路是。)

  7)師演示圓規畫圓。

  師:看一看,老師如何畫圓的。

  小結:圓規畫圓的方法

  8)學生再次畫圓

  師:根據剛才老師的演示,大家能不能在用圓規畫一個圓,看一看,是不是比剛才畫得漂亮?

  反饋討論:這一次,你畫得這么圓,畫的時候注意了什么?

  (二)操場畫圓,豐富畫圓方法

  1、展示足球場上的圓。

  師:我們現在能用圓規畫一個漂亮的圓,那這個圓我們能畫嗎?

  1)討論:這個圓我們怎樣畫?說說你的想法。

  2)課件演示:體育老師畫圓。

  3)教師演示(用“線釘”)

  2、探究不同畫圓法的內在聯系

  師:我們發現,在紙上畫一般的圓,我們可以用圓規,如果在生活中畫較大的.圓,我們還可以用線、釘和木樁。它們畫的工具不一樣,但原理相同嗎?

  1)討論:相同在什么地方?

  釘子就是…… 線就是…… 小推車就是……

  2)圓的構成確定

  師:畫了那么多圓,那你能告訴老師,哪一部分才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圓?

  (生上臺指圓)

  3)演示:(PPT)

  揭示:到某一個定點的距離相等的無數個的點連起來組成的一條封閉的曲線,叫做圓。

  (三)圓的特征揭示

  1、設疑討論:你認為黑板上的圓能不能畫的更大些?誰決定了這個圓的大小?

  (定點個動點的距離圓規兩個腳之間的距離…………)

  2、師演示驗證誰決定了圓的大小。

  3、揭示概念“半徑”,用“r”表示

  4、揭示概念“圓心”。(在畫圓過程中的那個定點叫“圓心”,用“o”表示)

  板書:半徑

  圓心

  5、學生演示畫“半徑”

  1)師:誰能上來畫出這個圓的半徑?

  2)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是半徑?(圓心到圓上一個點的距離)

  找一找:下圖中,圓的半徑是()

  6、問:在這個圓里,還能畫一條半徑嗎?還能畫幾條?

  (學生在自己的圓上畫半徑,看能畫幾條?)

  得出:在一個圓里,能畫無數條半徑。

  7、觀察討論:在同一個圓里,所有半徑的長度有什么特點?(相等)

  為什么?

  教師小結:(從動點到定點方面研究考慮)

  師:相信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門對圓已經有了更深的認識。其實,正是圓的這些特征,圓在我們的生活中廣泛應用。

  三、回歸生活,解釋應用

  1、展示:車輪為什么是圓的?

  1)學生討論

  2)媒體展示解釋

  2、人文素養的培養

  1)理解:墨子的“圓,一中同長也”。

  2)媒體演示。

  3、圓的歸類

  1)出示籃球。問:這是圓嗎?

  2)討論反饋

  小結:球是立體的,圓是平面的,和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都屬于平面圖形,而籃球是立體圖形。

  四、總結梳理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圓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相信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門對圓已經有了新的認識,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將會發現更多的有關圓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板書設計:

  圓的初步認識

  定點點圓心(o)位置

  動點長半徑(r)大小

四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鞏固如何判斷直線的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

  2、通過練習鞏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重難點: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會判斷直線的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

  課前準備:實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圓形紙,長方形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本單元的知識重點

  1、直線、線段與射線的特點與讀法

  2、平行、垂直的定義及平行線、垂線的畫法

  3、角的.度量及畫法

  二、練一練

  1、第一題下圖是北京城區地圖的一部分,請你找出兩組互相平行、兩組互相垂直的道路(讓學生說說判斷的方法)

  2、第二題說一說,在你的學校附近,哪兩條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兩條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讓學生畫個草圖

  3、第三題先估計,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數思考,角的邊不夠長,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準確度數,該怎么辦?(把角的一邊延長)

  4、第四題

  (1)將一張圓形紙對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

  A、學生試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B、引導學生發現,每對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來的一半。

  C、攤開折過后的紙,在這張紙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數的角。

  小組合作,可畫一畫。

  (2)用長方形紙分別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讓學生獨立操作,再全班交流。

  三、復習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

  練習二第3、4題:先讓學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測。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練習二第5題:

  這是一道操作題,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規律,解決問題。這道題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討論、發現規律、解決問題。

  2、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通過獨立地觀察找出圖中的直角、銳角、鈍角,然后與同學交流。

四年級數學教案13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率是進行簡便計算的一個難點,由于學生沒有足夠相關的生活經驗和類似的認識,因此比較難于把握。故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探索問題,通過學生互動,發現規律,提出設想,驗證結論,最后靈活運用結論解決問題。

  學情分析

  由于平時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比較高,一部分學生還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借以帶動全班的學習,所以我決定創設情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操作、交流突破難點。

  學習目標:

  1.動手“做”數學;

  2.充分發揮“兵”幫“兵”的作用;

  3.組織學生解決問題。

  設計理念:

  根據課程改革的目標,實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學觀,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改變傳統牽著學生走的教學行為。

  學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世界的,因此要組織好學生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探索,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能根據學生的情況善導,體現學生會學,并使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強化學習興趣,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

  教學媒體設計:

  1.自制多媒體課件,主要是與課題相關的練習(以“小靈通”、摘取“智慧果”的形式激發興趣,并配備音樂調節情緒,同時利用Powerpoint制作板書設計加大課堂密度)。

  2. 實物投影儀;學生準備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2捆。

  教學過程,設計及分析:

  一、創設故事情景

  教授將手指蘸入煤油和蜜糖的杯子里,用嘴嘗得津津有味,但學生跟著做卻無一不上當,因為教授伸進的是食指,吸的是中指,以此說明觀察的重要性,告誡學生注意下面的操作要認真觀察,這其實也是一種思維品質。

  二、導入

  1.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兩根,圍成一些圖形,說一說你用哪些簡便的方法算出小棒的總長度,從中發現什么。

  學生:(3+2)×2=3×2+2×2

  師:你們是怎樣發現的?

  學生:①通過計算,知道結果是一樣的;②無論怎樣擺,都是4根小棒,所以總長度是不變的。

  (通過學生的擺和說,引導他們向乘法分配率的表達形式逼近)

  2.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3根,進行類似上面的操作。

  學生:這樣擺比較有規律,很容易看出小棒的總長度,并且可以知道(3+2)×3=3×3+2×3)。

  (讓學生把有規律的擺法投影出來)

  3.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4根,仿照上面再操作。

  要求:在學生擺攏以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參觀和評價。讓學生把有規律的做法進行實物投影,并介紹想法和發現。

  學生:

  3×4+2×4=(3+2)×4 (8+2)×2=8×2+2×2

  7×2+3×2=(7+3)×2 (3+2)×4=3×4+2×4

  (6+4)×2=6×2+4×2

  分析:通過參觀,知道有各種各樣的擺法;通過評價,知道我們能創造數學,

  發現規律,能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并進一步向乘法分配率逼近。

  4.猜想:你能說出類似的例子嗎?

  (學生自由說,教師把有代表性的寫在黑板上。)

  如:(12+72)×8=12×8+72×8 25×84+75×84=(25+75)×84

  …… …… …… …… …… …… …… …… ……

  5.小組討論。

  (1) 根據以上算式的特征進行討論,討論后以小組的形式發表見解;

  (2) 師生共同歸納各種見解: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等于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加起來,結果不變。

  教師:這就是乘法分配率。

  板書課題:乘法分配率。

  分析:綜觀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還是牽著學生走,所以乘法分配率是強加給學生的,故學生就容易出錯,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教學應該從直觀思維入手,而以抽象思維結束,因此,我就采用了“操作──探究──發現”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了。

  三、新授

  1.自學書本;

  2.質疑,提出新見解;

  3.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互助作用,以點帶動全班的學習。)

  4.教師:用公式怎樣表示乘法分配率?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學生正確讀出公式,引出乘法分配率可以進行簡便計算。)

  5.形成性練習: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35×37+65×37 102×45 38×99+38

  要求:學生想辦法,學生說思路,學生評,學生互助并加以改正。

  四、小結

  (學生以談體會的形式進行,包括方法、感覺、情感和態度方面)

  五、拓展性練習

  計算下面各題:12×25 63×25-59×25 38×101-38

  說明:這些題目學生是可以用多種方法計算的,目的是訓練發散性思維,提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法上充分發揮“兵”幫“兵”的指導作用。

  六、反饋生活中的數學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乘法分配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運用乘法分配率解決一些問題,你能舉出例子嗎?

  (同位互說,或者小組商量,再發言。)

  七、布置作業

  1.基礎題:第66頁第4、7題。

  2.思考題:第66頁插圖。

四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經歷集合思想的形成過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識的意義。能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用“韋恩圖”解決有重疊部分的問題的價值,理解集合圖中每部分的含義,能解決簡單的有重疊部分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猜測、操作、交流等活動,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感知集合圖的形成過程,能用集合圖分析生活中簡單的有重復部分的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解決實驗問題的過程中感受選擇解決問題策略的重要性,養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體會數學的嚴謹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集合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過程。

  教學準備:

  “學習之星”和“勞動之星”的獲獎獎勵,“智慧星”和“守紀星”的獲獎獎勵,集合名稱的磁板,獲獎學生名字的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腦筋急轉彎導入新課師:今天這節課上老師會根據同學們的表現,評選出智慧星和守紀星。想要獲得智慧星,那你課上需要積極動腦、認真思考。想要獲得守紀星,那你課上就要認真聽講、坐姿端正、書寫規范。看誰這節課既能獲得智慧星又能獲得守紀星。

  談話:同學們,你們玩過腦筋急轉彎的游戲嗎?想不想玩一玩?出示腦筋急轉彎——理發師的困惑:

  教師邊講解,邊用課件播放聲音。

  師問:進來的怎么只有三個人呢?你們能幫理發師解決他的困惑嗎?生:略師:在這里爸爸有雙重身份,他既是孩子的爸爸又是爸爸的孩子。身份在這里重復了一次,所以只有3人。(板書:既??又??)像這樣的問題,數學上稱之為“重疊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研究這類問題。

  二、集合圈的深入探究師:根據同學們上一周的表現,李老師評選出了7名學習之星和5名勞動之星,那你們知道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獲獎了嗎?(12名)師:有不同意見嗎?生:沒有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都有誰獲獎了?(課件展示獲獎學生名單)師:從這張光榮榜里,你發現了什么?生:xxx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你這個詞用的真好,既??又??(板書)這樣說我們就聽得很明白了,誰還能像這位同學一樣說說你的發現?生1:XXX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誰能把這兩個同學的發現連起來說說?生2:

  和都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你真會表達。下面請獲獎的同學趕快到前面來,老師給大家頒獎。學習之星站到老師的右手邊,勞動之星站到老師的左手邊。你們倆應該站到哪兒?師:咦,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剛才我們明明算了12名同學獲獎了,怎么才來了10個人呢?那兩個人呢?(學生舉手,迫不及待的回答問題。)你們有話想說,那好,你來說說?生:

  和都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所以他們兩人在獲獎名單里重復了。

  師:哦,原來是這樣。看來同學真是理解了這兩個同學的位置了,那這兩邊呢?誰來說說右邊同學的獲獎情況?生:右邊同學獲得了“學習之星”。

  師:“學習之星”還有中間的兩個同學呢,我們只描述這5個人的獲獎情況。

  生:這5個人單單只獲得了“學習之星”。

  師:那誰來說說左邊這3位同學的`獲獎情況?生:左邊這3位同學只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真不錯,這下我們弄清楚了。那老師開始頒獎了,左邊的同學每人發一顆“學習之星”,右邊的同學每人發一顆“勞動之星”,中間的同學每人既發一顆“學習之星”又發一顆“勞動之星”。(師邊說邊給學生發小星星)師:那剛開始我們算得有12名同學獲獎了,在今天的這種獲獎的情況下是不對的,你能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今天有10位同學獲獎了嗎?先聽清要求:畫圖時,要畫清同學們的獲獎情況,還要讓我們能直觀的看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獲獎了,注意老師已經把這些同學的名字編好了相應的序號(課件展示),不要寫這些同學的名字了,我們只用序號來表示同學就可以了。

  生:獨立畫圖。

  師:畫好的同學可以小組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小伙伴們畫的圖有沒有值得你借鑒的地方。(師巡視學生畫的圖,選擇有代表性的圖到前面投影。)師:老師選擇了幾位同學畫的圖,下面請這幾位同學分別到前面來講一講他們畫的圖。

  師:像這種重疊問題,我們可以用韋恩圖來表示。它是英國的數學家韋恩在1881年發明的,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這個圖叫作韋恩圖,也叫集合圈。(板書:集合)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用集合圈的方式來畫畫圖。(師邊講邊在黑板上畫集合圈)先畫一個封閉的橢圓表示“學習之星”,畫好之后貼上這個集合圈的名字是“學習之星”。接下來該畫什么了?生:“勞動之星”的集合圈。

  師:那“勞動之星”的集合圈我們應該畫在什么位置呢?師:為什么要把“勞動之星”的集合圈有一部分畫到“學習之星”的集合圈里面呢?生:因為有人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再畫一個封閉的橢圓表示“勞動之星”。下面我們把這些獲獎同學的名字貼在相應集合圈的位置里。

  師:這個集合圈我們就算畫好了,那集合圈的各部分表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陰影部分表示什么?師:根據我們畫的集合圈在小卷子上列出算式(生列算式)。

  師:誰來說說你怎么列的算式,并給大家講講你為什么這樣列算式?生:我列的算式是7+5-2=10(名),“7”表示7名“學習之星”,“5”表示5名“勞動之星”,減去“2”是因為有2名同學重復了。

  師:你講的真清楚,大家都聽明白了吧。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你們看這個圖我們相當于把這些獲獎同學分了幾部分?(3部分)哪三部分?分別是幾人呢?那你會列算式了嗎?三、問題拓展師:這個問題我算式弄清楚了,現在老師又有想法了,我們下周還要選出7名“學習之星”,5名“勞動之星”,你們幫老師想一想有可能有多少名同學會獲獎嗎(出示課件)?今天的獲獎情況是有2名同學重復了,有10個同學獲獎了。那下次獲獎可能多少名同學重復呢?生:3名,1名。

  師:最多有多少名同學重復獲獎?生:5名。

  師:為什么?生:因為“勞動之星”只有5人,所以最多只能有5人重復獲獎了。

  師:誰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把下周我們班獲獎的重復情況都想全了,并說一說。

  生:沒有重復、重復1人、重復2人、重復3人、重復4人、重復5人(隨著學生說,課件出示)。

  師:那每種情況下有多少人獲獎呢?分組做師:沒有人重復獲獎的情況。

  生:7+5=12(人)師:那這個集合圖該怎么畫呢?生:畫兩個單獨的圈,沒有重復的部分。

  師:(找學生說重復1人、重復3人、重復4人、重復5人的算式,并讓學生說3/4清這樣列式的原因。)那重復5人的時候,這個集合圈又該怎樣畫呢?生:“勞動之星”的圈都跑到“學習之星”的圈里去了(課件展示)。

  師:那這個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有幾人?(課件出示如下)學習之星生:這部分表示只獲得了“勞動之星”,有2人。

  師:我們來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生:有幾個人重復了,就去掉幾人。

  四、練習提升師:班里獲獎同學的情況,我們都弄清楚了,真了不起,那今天沒有獲獎的同學呢?比如XXX,我想把他的名字也貼在黑板上,我應該貼在什么位置上。(貼在集合圈的外面)為什么啊?貼在外面表示什么呢?師:所以我們班里其他沒有獲獎的同學,都可以貼在獲獎集合圈的外面。現在班里每位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下面我們來幫同學們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節課獲得智慧星的有人,獲得守紀星的有人,兩項都獲得的有人,兩項都沒有獲得的有人,來上課的學生一共有多少人?師:請同學們,在小卷上獨立完成,要求畫出集合圈,并列算式。

  五,生活中的重疊現象(出示課件)(1)奧運五環,環環重疊(2)看,這是圓圈的集合圖(3)還有大自然中,一座座山峰重巒疊嶂(4)以及月食,也是因為重疊現象導致的(5)這是設計師筆下的建筑,也有重疊

  六、課堂小結師:

  今天我們學習了重疊問題,還用集合知識解決了不少問題,誰來說說你這節課的收獲?

  生1:我學會了畫集合圈。

  生2:我學會了重疊的問題可以用畫集合圈的方法來解決。

  生3:集合圈的畫圖方法能讓我們很清楚得看清每個部分有多少人和一共有多少人。

  師:你們的收獲還真不少同學們,集合圈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有重復現象的問題以后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就等著同學們去發現和解決。好,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四年級數學教案15

  教材內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數,并初步認識了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通過教學,一方面可以適當拓寬學生對數的認識,激發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在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以及進行有理數運算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①收集生活素材來滲透負數的概念。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②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③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正數、0、負數之間的大小有個直觀的認識。

  ④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培養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及實際應用能力。

  學者分析:

  本班有學生62人,大部分屬于中上水平,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知水平,他們好奇心強,具有創新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教學策略:

  (1)通過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情景,幫助學生了解負數的意義。負數的產生和發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學本節課應注意為孩子們提供眾多豐富的生活中的正負數現象,既讓學生引起探究的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體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和價值。

  (2)借助直觀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點與“0”的關系。本課的難點在于學生不容易理解負數、正數與0的關系。如何突破難點,直觀教學手段是關鍵。這其中溫度計的觀察和海拔圖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逐步從直觀到半直觀再過渡到比較抽象地認識到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

  (3)開展有層次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主動建構,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印存折明細記錄貼入,觀察支出(—),存入(+),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表示( )

  “_”表示( )

  他們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還是相反}

  2、上網收索今天的天氣預報,記錄哈爾濱,和福州的氣溫數據。

  哈爾濱( )表示—--------------------------------------------

  福州( )表示—--------------------------------------------

  它們是以( )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與—16°表示兩個( )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溫高,哪個地方的氣溫低?

  比較:+16°( )—16°{填>,<或=}

  3、帶有“+”的數有-------------叫----數

  帶有“-”的數有-------------叫----數

  +16讀作--------------------—16讀作

  4、思考:0是正數還是負數?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負數,并說說表示什么?

  二、講授新課

  1、檢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們表示的意思是(相反){填相同還是相反}

  (2)打開天氣預報圖

  哈爾濱( —9°~~~—19° )表示—----今天氣溫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間,氣侯寒冷,下雪,結冰。------

  福州( 11°~~~~~6° )表示—----今天氣溫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間,氣侯較溫暖,看不見下雪,結冰的現象。------

  它們是以( 0 )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與—16°表示兩個(相反)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溫高,哪個地方的氣溫低?

  補充:認識數軸表示

  —16 0 +16

  (3)生匯報

  帶有“+”的數有-------------叫正數注:也可省略“+”號

  帶有“-”的數有-------------叫負數注:不可省略“—”號

  +16讀作-正十六-------—16讀作—負十六--------

  (4)0是正數還是負數?把你的思考與小組交流,討論。然后小組匯報。

  總結: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5)、舉生活中正負數的例子

  例如:盈利與虧選,上車人數與下車人數,地上成數與地下層數,水位升高與下降,相反方向的距離等。

  學完這節學生還有疑難問題嗎?,提出,由同學,小組解決,最后困難由老師及時解答。

【四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數學教案01-02

四年級數學教案12-27

四年級數學教案01-02

四年級趣味數學教案01-05

四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案01-14

四年級數學教案01-02

四年級數學教案07-01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08-31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09-29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