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
教材分析:
例3是公因數、最大公因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教材通過創設用整塊的正方形地磚鋪滿長方形地面的問題情境,應用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概念求方磚的邊長機器最大值。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及求法,本課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通過分析,使學生發現這樣的地磚必須即使16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在此基礎上學習本課不難。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了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好數學的信心以及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點難點:
初步了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初步了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方法指導: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約5分鐘)
課件展示教材62頁例3,今天我們要給這個房子鋪磚大家感興趣嗎?要求要用整數塊。
二、自主學習
(約5分鐘)
1、幾個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
2、16的因數有(),24的因數有(),16和24的公因數是(),最小公因數是(),最大公因數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數是()。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數。
三、合作交流
(約13分鐘)
小組合作學習教材第62頁例3。
1、學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縮小的方格紙表示地面,用不同邊長的正方形紙表示地磚,我們發現邊長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紙可以正好鋪滿,沒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細觀察,你們發現能鋪滿的地磚邊長有什么特點?把你的發現在小組里交流。
3、總結。
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把鋪磚問題轉化成求公因數的問題來求。
四、精講點撥
(約8分鐘)
根據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情況明確展示任務,進行展示。教師引導講解。
五、測評總結
(約9分鐘)
1、達標練習
(1)要將長18厘米、寬12厘米的長方形紙剪成正方形的紙,沒有剩余,邊長可以是幾厘米?最長是幾厘米?
(2)玫瑰花72朵,玉蘭花48朵,用這兩種花搭配成同樣的花束(正好用完,沒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幾朵玫瑰花和玉蘭花?
(3)有一個長方形紙,長60厘米,寬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沒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邊長最長是多少?
六、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七、作業布置
練習十五5,6題。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和掌握長方體的特征,理解長、寬、高的概念。
2、能會計算長方體的棱長總和。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4、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三、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施及相關課件,長方體實物模型兩個(其中一個兩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長方體的框架一個。
五、學具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一個長方體形狀的紙盒和一把尺子。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了幾位老朋友,同學們看,你們認識它們嗎?(屏幕上顯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你們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生:逐個說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
師:這些圖形都是咱們前面所學過的平面圖形,現在你們再看這些圖形,和前面那些圖形一樣嗎?(屏幕上顯示: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長方體。)
生:不一樣。
師:(指著圖)像這樣的圖形,就是立體圖形,今天,我們一塊來研究立體圖形中的一種圖形(屏幕上顯示:一個長方體)長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面的認識:
師:根據同學們以前所學習的知識,誰能說說長方體的大概樣子呢?
生:它的大概樣子是長長的,方方的。
師:請同學們在這些圖中,找出長方體(出示課件)第幾個是長方體?
生:回答。
師:在日常生活中,你發現哪些物體是長方體?
生甲:煙盒,牙膏盒,藥盒等。
生乙:電冰箱,收音機,微波爐等。
生丙:磚,床,衣柜,教室等。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物體是長方體,只要同學們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很多很多。現在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學具,跟著老師一塊兒摸一摸(教師拿著長方體教具引導學生摸長方體的面)你摸到了什么?
生:我摸到了長方體的面。
師:它的面是怎樣的?
生:是平平的。
師:這樣平平的面到底有多少呢?請同學們注意觀看屏幕(出示課件)。
生:6個面。
師:你們手中的學具也是6個面嗎?數一數。
生:6個面。
師:對,這是我們對長方體的第一個發現,長方體有6個面。(板書:6個面。)這6個面到底有什么特征呢?請同學們再注意觀看屏幕(逐個出示:上下兩面重合,左右兩面重合,前后兩面重合。)
師:現在,你看到長方體哪兩個面怎么樣了呢?
生:上下兩個面完全重合在了一起。
師:說明這兩個面怎么樣呢?
生:說明這兩個面的形狀、大小完全一樣。
師:現在哪兩個面又重合在了一起?
生:左右兩個面完全重合到了一起。
師:說明左右兩個面怎么樣呢?
生:說明左右兩個面大小完全一樣。
師:接下來哪兩個面會重合到一起呢?請同學們猜想一下,想出來了請舉手。
生:前后兩個面會重合到一起。
師:這位同學到底猜想的對不對呢?咱們一塊來看大屏幕(顯示:前后兩個面重合。)這位同學猜想的對嗎?
生:對。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你發現長方體6個面都是什么形?
生:6個面都是長方形。
師:是不是所有的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呢?現在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仔細觀察一下。
生甲:我的長方體學具6個面都是長方形。
生乙:我的長方體學具4個面是長方形,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師:一般情況下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在特殊的情況下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及電腦演示,我們就可以得到長方體面的特征。(師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兩個面大小相同。現在請同學們齊讀長方體面的特征。
生:齊讀。
2、棱的認識:
師:(拿出教具邊指邊說)兩個面相交的一條邊,我們把它叫做長方體的棱。現在請同學們拿出長方體學具,用手摸一摸長方體的棱,你有什么感覺?
生:有割手的感覺。
師:看著棱,你發現了什么?
生:棱把相鄰的兩個面分開了。
師:長方體的棱有多少條呢?數一數你的學具。
生:12條。
師:(拿出長方體棱長框架,師引導學生有順序地依次數出長方體棱長。)12條。這是我們的第二個發現,長方體有12條棱。(板書:12條棱)
師:現在,大家一塊來研究長方體的棱有什么特征呢?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學具,邊觀察邊用直尺測量,思考一個問題:1、長方體12條棱按長短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帶著這個問題,四個人為一小組,邊討論邊分。(師巡視)
師:討論好的小組請舉手。
生甲:我們小組把12條棱分成了三組,最長的4條分成了一組,較長的4條分成了一組,最短的4條分成了一組。每組棱長度相等。
生乙:我們小組分成了兩組:最長的4條分成一組,剩下的8條分成一組。
(師:到底這兩組同學分的對不對呢?請同學觀看大屏幕,顯示1:最長4條分成一組,最短4條分成一組,剩下4條分成一組。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分成。顯示2:最長的4條分成一組,剩下的8條分成一組。)這兩組同學分的對嗎?
生:都對。
師:12條棱一般情況下分成3組,每組有4條棱長度相等。特殊情況下分成2組,一組有4條棱長度相等,另一組有8條棱長度相等。相等的棱是相對的,也可以說成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長方體的棱的特征我們就可以總結為(師邊說邊板書: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3、頂點的認識:
師:(拿出教具邊說邊指)三條棱相交的這一個點,我們把它叫做長方體的頂點。拿出你們的學具,摸摸長方體的頂點,有什么感覺?
生:有扎手的感覺。
師:這樣的頂點有多少個呢?現在請同學們觀看屏幕(顯示:長方體的頂點)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生:8個頂點。
師:是不是所有的長方體都有8個頂點呢?拿出你們的學具數一數。
生:8個頂點。
師:對,第三個發現,長方體有8個頂點。(師板書:8個頂點)
師:(出示課件)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相等嗎?(邊說邊用鼠標指三條棱)
生:不相等。
師:相交于一個頂點的這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邊說邊用鼠標指長、寬、高)。
師:習慣上,長方體的位置固定以后,(出示學具邊說邊用手指)我們把底面中較長的棱叫做長,較短的棱叫做寬,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現在,請同學們看著老師的學具,老師用手指,同學們說出它的長、寬、高。(師把教具豎放、橫放、側放、讓學生說出長、寬、高)
師:實際上,長方體的長、寬、高是根據長方體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變的。現在咱們來做一些練習題。(電腦出示:練習題1)
三、課堂鞏固
判斷:(正確的在括號里面畫“√”,錯誤的在括號里畫“×”。)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
(2)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
八、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特殊情況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相對的面大小相等
(12條)棱: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8個)頂點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3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地14-15頁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借助分類思想使學生理解并掌握質數和合數,并能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能在百數表中正確找出100以內的質數,熟記20以內的質數。
問題解決與數學思考
引導學生運用“閱讀理解題意-分析解答-回顧反思”的方法推導出奇數加奇數的和是偶數,奇數加偶數的和是奇數,偶數加偶數的和還是偶數的結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在體驗和探究的過程中,要注重全體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感悟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新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合作學習意識,同時注意培養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重點和難點
重點: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2、掌握“閱讀理解題意-分析解答-回顧反思”解決問題的方法。
難點:區分奇數、偶數、質數、合數。
教具: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復習引入
1、(小黑板出示)1-20的各數中,看到者需數字你能想到最近我們學了哪些知識?
1,3,5,7,9,11,13,15,17,19是什么數?
2,4,6,8,10,12,,14,16,18,20是什么數?
2,4,6,8,,10,12,14,16,18,20還是什么的倍數?
5,10,15,20都是什么的倍數?
3,6,9,12,15,18都是什么的倍數?
10,20既是什么的倍數,也是什么的倍數?
………
同學們能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分析、回答這些問題,說明你們做的太棒了,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這些可愛的數字,我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新的收獲和意想不到的發現。
二、組織研究,體驗發現
1、說明方法
師:你們提出的數學問題很有價值,怎么研究這些問題呢?先讓我們來共同回憶以前研究數的方法,哪位同學先來說一說,該怎么做?
我們一般是找一組數據,再觀察,討論,找出它們的共同點。
2、小組合作研究
科學的論證都來自于實踐,下面就請同學們以1-20這些數入手來共同研究質數和合數的相關知識。
小組合作提示:
找出這些數的因數有哪些?
仔細觀察這些數的因數的個數,會有什么發現?
根據因數的個數把這20個數進行分類,小組交流。
3、老師巡視合作情況,點名學生匯報
2的因數有(1,2)
3的因數有(1,3)
4的因數有(1、2,4)
5的因數有(1、5)
6的因數有(1,2,3,6)
7的因數有(1,7)
8的因數有(1,2,4,8)
9的因數有(1,3,9)
10的因數有(1,2,5,10)
11的因數有(1,11)
12的因數有(1,2,3,4,6,12)
13的因數有(1,13)
14的因數有(1,2,7,14)
15的因數有(1,3,5,15)
16的因數有(1,2,4,8,16)
17的因數有(1,17)
18的因數有(1,2,3,6,9,18)
19的因數有(1,19)
20的因數有(1,2,4,5,10,20)
前面我們根據什么,就把自然數分為了哪兩種數?
而現在我們找的是1至20里的什么數呢?
我們又可以根據什么數的個數,又可以把自然數分為幾類呢?
第一類是只有一個因數的:1
第二類是有兩個因數的:2,3,5,7,11,13,17,19。
第三類是有兩個以上因數的:4,6,8,9,10,12,14,15,16,18,20。
你們的發現特別有價值說明你們有很強的觀察能力。下面還有哪個小組也這樣分?
4、總結概念
像上面這樣,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就叫質數。也叫素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的數就叫合數。
哪1呢?
1不符合質數的特征,也不符合合數的特征,所以,它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師:誰來說一說0屬不屬于上面三種里面的哪一種呢?
師:0雖然是自然數。上面的三種是“除0以外的自然數,按它的因數個數來分”。而我們前面學因數和倍數時就特別說明,所研究的數是指非0自然數。0不屬于我們研究的數,所以它都不屬于三種里的任何一種。
5、找百以內的質數
(1)讓學生小組合作找,教師巡視。
(2)點名說一說怎么找。
(3)時引導學生找。
(4)、請學生說說找的方法。
6、師引領總結敘述:自然數按不同的標準分類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如:按因數的個數可以把自然數分為幾類?(三類,既質數、合數和1三類);如果按是不是2的倍數可以把自然數分為幾類?(兩類,既奇數和偶數兩類)。下面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出示例2:奇數+奇數=什么數
偶數+偶數=什么數
奇數+偶數=什么數
小組活動提示: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推導出結果?
(3)你的結論正確嗎?你怎樣證明?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師:哪個小組來說說你們是怎么研究的?
從題目中誰知道要解決的問題是把什么數和數什么相加,什么數和什么數相加,什么,看加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可不可以舉例子來說明呢?
“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所采用的方法和剛開始上課時所用的方法一樣,先找一組數據,找出其中的奇數和偶數,然后用其中的數據來證明就行了吧”。
例、1,2,3,4,5,6,7。然后來證明。
奇數+奇數=偶數(1+3=41+5=61+7=8)
偶數+偶數=偶數(2+4=62+6=84+6=10)
奇數+奇數=奇數(1+2=31+4=51+6=7)
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證明?。
那我們來在黑板上演示一下。
還可以舉一些大數試一試,如:235+123=358246+368=614123+248=371)得到的結論還是和上面一樣。
三、鞏固練習
1、請你來判斷。
(1)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2)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3)在1,2,3,4,5,……中,除了指數以外都是合數。()
(4)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根據所給提示寫電話號碼
師:你想知道我的手機號碼嗎?
它是最小的奇數()
它的最大因數和最小倍數都是3()
它是10以內最大的質數()
它是10以內中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
它是10以內3的最大倍數()
它是最小的合數()
它是所有非0自然數的因數()
它是從小到大排列的第五個自然數()
它是10以內的自然數中相鄰的合數,而且是第一個合數()
它是10以內中3的最大倍數()
它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四、作業布置(課本練習四的1-4題)
五、課堂小結
1、這節課學了什么知識?
2、質數和合數是按什么來分的?
板書設計
質數和合數
奇數偶數
質數合數1
自然數按什么來分而分為奇數和偶數?
自然數又按什么來分又可以分為質數和合數、1呢?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使學生理解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能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把分數化成小數。
②使學生認識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特點,能判斷一個最簡分數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2)能力目標:在學生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過程的參與討論中培養學生觀察、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待知識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 導入新課
1、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小紅和小明進行登山比賽,從山下到山頂,小紅用了0.8小時,小明用了3/4小時,哪位同學登得快?”
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么好辦法?
生1:把小數化成分數,再比較。
生2:把分數化成小數,再比較。
師: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要想比較兩個人的速度,需要把這兩個數統一成一類數,要么都是小數,要么都是分數,這樣才能便于比較,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數、小數互化的一般方法。(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學習新知
1、自主探究小數化分數的方法:
(1)出示例1:把一條3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長多少米?
師:誰來列出算式?
生:3÷10=0.3米
3÷10= 3/10米
師:還是這根繩子,如果平均分成5段,每段長多少米?
生:3÷5=0.6米
3÷5=3/5米
師:觀察一下上面兩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生:0.3= 3/10
0.6=3/5
師:兩種不同形式結果是相等的,說明小數和分數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同學們想一想,能不能把一個小數直接化成分數呢?
怎樣能較快地把小數化成分數?
0.3 0.6
問題:請你自己試著把 0.3 和 0.6 轉化成分數。
學生獨立完成。課件演示。
問題:1.說說你的想法。 2.這樣轉化的依據是什么? 3.把小數化成分數要注意什么?
生:能,因為小數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所以可以直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再化簡就行了。
(2)師:試一試,請大家在練習本上,嘗試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
0.07= 0.24= 0.123=
(3)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請學生到黑板板演,并講解自己把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師生小結如下: 把小數化成分數,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的后面寫幾個0做分母,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做分子。
師:小數化成分數,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需要化簡的分數,要化簡成最簡分數,還要看清楚原來的小數是幾位小數。
2、自主探究把分數化成小數的一般方法:
怎樣能較快地把分數化成小數?
把化成小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保留兩位有效小數)。
師:現在就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用你們喜歡的方法做。
問題:1.說說你的想法。 2.這樣轉化的依據是什么? 3.把分數化成小數要注意什么?
要求:各小組推薦一名代表來作匯報。
(2)交流反饋:
請小組派代表板書,并講解本組比較的過程及方法。其他同學質疑。(課件出示)
師:你認為哪種方法比較簡便?你是怎樣把分數化成小數的?
生:我認為把分數化成小數比較更簡便,因為不需要通分了。
生:分數化成小數的一般方法是:分子÷分母(除不盡時按要求保留幾位小數)
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盡時,要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幾位小數。
特殊方法:分母是10、100、1000...時,直接寫成小數;分母是10、100、1000...的因數時,可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再寫成小數。
試一試: 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保留兩位小數)。問題:說說你的想法。
三、鞏固應用
1、師:剛才我們一起研究了分數和小數的互化,讓我們再次回到開始時提到的問題,你能解決了嗎?下面就用你喜歡的方法比較吧!
2、李阿姨和王叔叔誰打字快些?
問題:
1. 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2. 你想把小數轉化成分數還是把分數轉化成小數?
強調學生說一說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及時作出評價。
1.把0.7 、9/10 、0.25 、43/100 、7/25 、13/47 這6個數按從小到大的
順序排列起來。
拓展提高:
你知道嗎?
下面這些分數中哪些可以化成有限小數?
四、暢談收獲 知識小結
誰來說一說你今天這節課都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 鞏固知識
作業:第78頁練習十九, 第3題、第8題、第10題。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5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第12—13頁。
學習目標:
1、我能理解因數與倍數的含義。
2、我會有序地思考,掌握了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3、我知道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學習重點:
理解因數和倍數的含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學習難點:
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獨學
1、互動分享收獲。
2、質疑探討。
三、合作探究
1、小組討論:乘法算式中的因數和這里講的因數一樣嗎?
(1)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組代表交流、匯報。
(3)自讀課本第12頁下面的一段話。
2、自學課本第13頁例1。思考:
(1)18的因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有________個。
(2)18的最小因數是________,最大因數是________。它的因數的個數是________的。
(3)也可以這樣表示:18的因數
3、組內交流并討論:怎樣找最快,而且不容易遺漏?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組代表匯報,總結。
5、試試身手(第13頁“做一做”)。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夠準確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并熟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六個面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在觀察、操作、體驗和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歸納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能力。通過觀察和比較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養成敢于探索科學之謎的精神,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
1、認識長方體特征:12條棱、6個面、8個頂點,理解并掌握相互平行的棱長度相等、相對面面積相等。
2、認識正方體特征:12條棱、6個面、8個頂點,理解并掌握12條棱相等、6個面面積相等。
三、教學難點
1、理解長方體棱長總長、正方體棱長總長。
2、對比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異同。
四、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人教版(20xx)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中第一節的內容,包括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知識,其中長方體含有例1、例2,正方體含有例3。
教材設計意圖:重在觀察、操作、體驗和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歸納能力,通過觀察和比較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五、學情分析
因為學生普遍對空間概念非常陌生,所以學生對新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理解可能會比較困難。因此唯有聯系生活實際入手,由淺入深,逐一穿插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觀察、觀察、操作、體驗和交流過程中來分析和比較,從而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最終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相關知識導入。
1、回顧長方形及正方形。
2、聯系生活實際,認識體的空間概念。
(二)師用實物展示法和生交流,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量。
1、師分別展示長方體、正方體模型。
2、生認真觀察并詳細記錄觀察結果。
3、生可在桌間或小組內交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數量特征。
①長方體有12條棱,8個頂點,6個面(通常都是長方形,特殊2個正方形和4個長方形)。
②長方體有12條棱,8個頂點,6個面(都是正方形)
(三)引導生通過操作、討論,來理解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棱長間的特征。
1、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一):
①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
②進一步理解長方體的特征:棱長間的區別與聯系。
(長、寬、高的定義;相互平行的棱長長度相等)
2、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二):
①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制作一個正方體。
②進一步理解正方體的特征:棱長間的聯系。
(所有棱長長度相等;統稱棱長)
3、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棱間區別。
(四)激勵生再操作、討論后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面間特征。
1、生各自獨立完成(活動三):
請學生課前剪下教材后的附頁,備好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
①認真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猜想長方體和正方體面間的區別與聯系。(有一些面面積相等)
②沿虛線折長方體和正方體,驗證猜想。
③初步歸納長方體或正方體特征的異同。
(長方體:相對面面積相等;正方體:所有面面積相等)
(五)師生互動作課堂小結。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共同點:都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點:
①長方體:相互平行的4條棱長度相等,相對面面積相等。
②正方體:12條棱長度都相等,6個面都相等。
(六)課外作業
一根繩子既可做一個長6厘米、寬4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框架,又可做一個棱長是多少厘米的正方體寬架?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7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分類、操作、討論等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體,了解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
2、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操作和歸納的過程,發現長方體特點,能運用長方體的特點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其合作意識和探究的能力,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學生掌握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教學難點:
學生熟練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并能運用其特征解決簡單問題。
教學用具:
長方體的模型,搭長方體的小棒學具和橡皮泥、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預習題目:準備長方體的模型
觀察長方體模型,說說為什么它是長方體?
找找生活中的長方體事物。
二、創設情境
出示課件,師:我這里有些圖形,誰來給它們分分類?
學生按照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進行分類
師:你們分的非常好,請在你們的本子上畫一個平面圖形摸一摸,然后摸一摸你的書、鉛筆盒等立體圖形。
生開始操作
師: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可能說:平面圖形平平的,立體圖形有邊,有角,有點、有面……
師: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立體圖形--長方體。
師: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的呢?
生舉例
師:你們都拿著長方體模型,是怎么判斷的呢?
生可能說:它有6個面,12條邊,8個點,它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師糾正邊、點,我們來認識一下面、棱、頂點的含義
生可能用語言描述不了,用手摸得方式來解釋這三個概念。
師給出規范的語言:面就是平平的部分,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邊就是棱,三條邊的交點就是長方體的頂點。媒體演示,并閃爍一個面、一個點、一條棱。
三、小組探究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說了很多長方體的特點,但不夠全面,接下來我們就以4人小組為單位活動。
出示活動要求:
1、一人組織發言,一人記錄,他生補充
2、利用好學具
3、全組要統一意見。
4、匯報時,一人匯報,一人演示
師出示活動提綱
圖形頂點面棱
個數個數形狀大小關系條數長度關系
長方體
生開始活動,師巡視
師:大家基本完成了任務,我們現在來匯報一下。
師:我們按照表格提示來匯報,好嗎?匯報時,其他同學認真聽,有不同意見舉手補充。
學生匯報:有8個頂點.一生數八個頂點。(拿著用橡皮泥和小棒組合成的長方體演示)全班贊同
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兩個面完全相同(幾生介紹驗證過程)分為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一生補充:有時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其它四個面完全相同。
師說明:長方體擺放的位置不同,前后左右上下面的名稱也不同。
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驗證用小棒和橡皮泥組合時,相對的棱不相等就組合不成長方體,)還發現:12條棱,分成3組。
生介紹完后媒體出示完整表格。
師:你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小組的合作,對長方體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桌拿著長方體模型互相說說長方體的特征。
生活動。
四、抽象圖形
1、按照要求看長方體,你能看到幾個面。
①只看一個面②只看一條棱③只看一個頂點
生操作,匯報。
師,媒體出示:一個小兔子把看到的面畫了下來,你認為哪個最能代表長方體。
生贊同第三個。
師:我們在畫平面圖時,要畫出長方體的三個面,才能代表長方體。
2、觀察從一個頂點看到的三個面有什么特點?
生觀察后發現:看到的是三個相鄰的面,前面、上面、一個側面,它們分別相對的面是看不到的。
3、觀察長方體平面圖的面得形狀,有什么發現?
是平行四邊形。
師:平面圖形中雖把上面、一個側面畫成了平行四邊形,實際上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五、認識長、寬、高
利用自己的學具閱讀課本29頁內容。
師擺放一個長方體盒子,讓生分別說出長、寬、高。
說明:同學們說的真好,每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都可以叫做長、寬、高。
同桌擺放長方體,互說長、寬、高。
六、課堂總結
1、說說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2、利用145頁紙,做一個長方體。
七、課堂延伸
師拿著一個魔方,你們認識它嗎?今天我們研究了長方體,請你們運用本堂課學習知識的方法,研究正方體有哪些特征?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8
設計說明
1.加強動手操作訓練,促進學生的思維。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設計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強對用天平稱物和畫圖的動手操作訓練。使學生經歷稱物、分輕重的過程,了解和思考稱物的不同情況,逐步把思維條理化、邏輯化,并想辦法用圖示表示出來,從而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
2.自主探索,體會優化思想。
本設計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通過試驗、匯報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如何分份是優化“找次品”方法的關鍵,從而總結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圖示方法,滲透優化思想。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天平 藥瓶
學生準備 天平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每天上學通常要走哪條路?為什么要選擇這條路?
(生自主回答)
2.你們真聰明,在平時做事的時候就能選擇最簡便的方法。在數學學習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通常都有一種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我們把它叫最優化的方法。這節課就讓我們帶著優化的思想走進課堂。(師出示2瓶鈣片)
師:老師這里有2瓶鈣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們能不能想辦法幫我把它找出來呢?(生回答想法)
師:老師準備了一架天平。如果在天平左右兩邊的托盤里放上質量相同的物品,天平就會平衡;如果一邊重一邊輕,那重的一邊就會沉下去,輕的一邊就會翹起來。今天我們就借助天平來完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次品的特點發現用天平“稱”的方法,知道并不需要稱出每個物品的具體質量,而只要根據天平的平衡情況對托盤兩端的物品進行判斷就可以了。
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提出探究要求。
師:同學們很容易就從2瓶鈣片中把這瓶次品找到了,如果是3瓶鈣片,你還能從中找到這瓶次品嗎?同桌可以用學具擺一擺,試一試。
2.動手操作,匯報方法。
學生動手試驗后匯報。(先在天平的兩端分別放上1瓶鈣片,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輕的那端就一定是次品了)
3.總結歸納記錄的方法。
組織學生把用天平稱的過程用圖表記錄下來。
合作交流,研究探討
師: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容易就從3瓶鈣片中找到了次品,其實你們已經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了教材中例1所提出的問題。那么,例2又向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呢?
理解題意,動手操作。
(1)先讓學生讀題,說說“至少”的含義。
(2)小組分工合作:用學具擺一擺,并嘗試用圖示和表格表示擺的過程,完成下表。
(合作要求:2名同學擺學具,1名同學用圖示法作記錄,1名同學填表)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9
一、教學內容
課本 P27~30 例 1、例 2。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并掌握它們面、棱、頂點的特征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兩者之間的關系。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探索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體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它們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
2.教學難點
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四、教學用具
自制課件,學具,長方體、正方體的物品。
五、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視頻腳本三:第三單元長正方體:1.2)
1.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關系?
2.出示收集的各種物體:這些圖形同剛才的圖形有什么不同?
[設計目的是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
(二)探索新知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1)師出示一些教具,學生拿出收集的學具。
將這些物體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幾類?
(2)學生小組研究匯報:根據圍成的面的不同可以分為:由長方形圍成和由正方形圍成的。(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
(3)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和正方體?
(長正方體認識:動畫場景1)
(4)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呢?什么樣的物體叫長方體呢?下面我們來繼續研究這個問題。
(5)關于長方體你想學習哪些知識?
師拿出長方體教具,學生拿學具,師給出面、棱、頂點、相對的面、相對的棱的概念,并板書。
2.長方體的特征。
(長正方體認識:動畫場景3)
(1)長方體有幾個面?(6 個)你來猜想一下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點?
(2)怎樣驗證你的猜想?
3.學生驗證。
可能會有以下方法:
(1)通過量長和寬計算;
(2)剪下比一比;
(3)將其中一個面描在紙上,用另一個面對比。
4.匯報結論:長方體的 6 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面面積相等。
有不同的發現嗎?(也有相對的兩個面是正方形)
5.教師重點帶領學生研究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請大家再來仔細觀察這個長方體,還有什么特征?
6.長方體的棱有什么特點?怎樣驗證?
(長正方體框架制作:動畫腳本---場景一、二)
7.學生利用學具驗證。
(1)測量;
(2)用學具插一個長方體后,再比較棱的長短。
8.匯報:怎樣插長方體,用了什么材料?長方體的棱有什么特點?
12 條棱,相對的 4 條棱相等。
9.重點研究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的棱的特點。
10.填寫總結報告。
11.認識長、寬、高。
(1)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2)學生指出自己手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并量出長短。
3.正方體的特征。
(長正方體認識:動畫場景4)
(1)學生獨立研究正方體的特征并填表。
(長正方體框架制作:動畫腳本---場景三)
(2)匯報你們是怎樣研究的?
4.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關系?
相同點:6 個面,12 條棱,8 個頂點。
不同點:
(三)鞏固練習
1.下面的圖形中,是長方體的在括號里畫“△”,是正方體的在括號里畫“○”。
2.寫出下面各圖的名稱。
3.觀察實物圖,然后填空。
(1)橡皮的形狀是( )。
(2)橡皮的前面是( )形,長是( )厘米,寬是( )厘米,與( )的面積相等。
(3)橡皮的右側面是( )形,長是( )厘米,寬是( )厘米,與( )的面積相等。
(4)橡皮的上面是( )形,長是( )厘米,寬是( )厘米,與( )的面積相等。
4.看圖填空。(單位:厘米)
長( ) 長( ) 長( )
寬( ) 寬( ) 寬( )
高( ) 高( ) 高( )
5.判斷。(對的在括號里劃“√”,錯的劃“×”。)
(1)一張很薄的塑料紙,只有正反兩個面。 ( )
(2)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 )
(3)一個長方體中有四個面完全一樣,那么另外兩個面一定是正方形。 ( )
(4)用一根長 120 厘米的鐵絲圍成一個正方體框架,正方體的棱長為 20 厘米。 ( )
(四)全課總結
在這節課上,使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還有什么需要解決的問題嗎?
(五)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0
教學內容:
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立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2.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繼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具運用:
一些長方體物品,課件。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復習導入
1.談話引入,回憶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它們都是什么圖形?(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頁的主題圖。提問:這些還是平面圖形嗎?(不是)教師: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它們都是立體圖形。提問:在這些立體圖形中有一種物體是長方體,誰能指出哪些是長方體?
3.舉例: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長方體的物體?長方體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課并板書課題。
二、新課講授
1.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1)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學具,摸一摸,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長方體有平平的面)
板書:面
(2)再請學生摸一摸長方體相鄰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講述: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
板書:棱
(3)再請同學摸一摸三條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個點)講述: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板書:頂點
(4)師生在長方體教具上指出面、棱、頂點。學生依次說出名稱。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1)面的認識。
①請學生拿出長方體學具,按照一定的順序數一數,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6個面)有幾組相對的面?(3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的6個面各是什么形狀的?
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教師分別出示這兩種情況的教具。
③引導學生進一步驗證長方體相對的面的特征。
板書: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④請學生完整敘述長方體面的特征。
(2)棱的認識。教師出示長方體框架教具,引導學生注意觀察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1
教學 目標
1.使學生認識約分和最簡分數的意義,理解和掌握約分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教學 重點
掌握約分的方法。
教學 難點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約數,并能準確地判斷約分的結果是不是最簡分數。
教學 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作業紙。
3.分數卡片、信封袋。 4.記號筆、白紙。
板書 設計
約 分
例1:把化簡。 例2:把約分。 == 板書約分的兩種形式 == 板書分母是9的 == 所有最簡真分數。
教學 過程 教師邊導邊教
學生邊學邊練
評 析
一、情境導入, 復習鞏固, 激發興趣。
1.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孫悟空比本領。 2.指出下面每組數中的公約數(1除外)。 42和50、15和5、8和21、18和12 3.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選擇第三道題問:你是怎么想的? = = == 利用該知識,把分數化成同它相等的另一個分數。
快速口答
突出回答8和21只有公約數1,所以8和21是互質數。
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達到回顧知識的效果。
有簡潔的導入:孩子們對孫悟空這一神話人物充滿好奇,以和悟空比本領談話導入,引發大家的學習興趣,緊接著回顧求公約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明確又簡單,為理解最簡分數和掌握約分的方法作好準備。用一句簡短而富有神秘挑戰性的.話語“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有72變,特神奇,你們想不想也學一招?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創造第73變,變分數!”來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激情。
二、理解 最簡 分數 及約 分的 意義。
1.嘗試“變”分數。 例1:把化簡。 活動要求:
(1)這個分數要和大小相等。
(2)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要比的分子、分母小。 2.了解約分的概念。
(1)觀察所變出的分數與有什么關系?
(2)像這樣,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舉例:把化成就是約分。
要求學生變出一個和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把變出的分數寫在自己的作業紙上,能變幾個就變幾個。
與四人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變的分數是怎樣得來的。
觀察后發現分數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原來分數的分子、分母小。
學生找還有哪些過程也是約分。
有明確的學生自學內容:在提出了學生變分數的小組合作的要求后,老師參與其中,予以適當的點撥,讓學生明確活動的要求,促使他們的思維處于積極的良好狀態,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學習,并學會觀察,相互提點,發現約分的實際概念。
有精要的重難點講解:讓學生在老師例舉中找到約分的概念,嘗試著進行概括,并從觀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變小,提出了最簡分數的概念,通過舉例、練習達到鞏固的效果,這樣本課的重、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3.認識最簡分數。
(1)觀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變小了?為什么?
(2)像這樣分子、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3)找出最簡分數練習。
分子、分母為互質數。
舉例說出幾個最簡分數。
強化最簡分數的概念.
有及時有效的學習反饋:及時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檢測,通過不同類型的習題,讓學生在比較中進行小結,概括適當的方法。
三、自主 探索, 合作 交流, 總結 方法。
1.你能根據我們化簡的過程找到約分的方法嗎? 打開書p100,看看書上是如何說的?
2.自主探索約分的形式。把一個分數進行約分? 教師板書約分時一般采用的兩種形式。 a、逐次約分法。 b、一次約分法。
如果能很快看出18和42的最大公約數,也可直接用6去除,一次約分得。
3.小結:我們既可以用它們分子、分母的公約數去除,一步一步來約分;也可以用最大公約數去除,直接約分。
四人小組討論發現約分的方法是什么?(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約數同時去除分數的分子和分母。) 注意到約分的方法中關鍵的地方。 嘗試練習。例2:把約分。
學生邊匯報教師邊板書過程。
在書寫的時候,提醒大家注意各個數位對齊。最后都要約成最簡分數。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對下面各分數進行約分。寫在作業紙上。(視頻展示)
有恰當的學生自學引導: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們從書本上形成知識表象,對自學部分,及時進行反饋,并予以指導,特別在學習約分的兩種形式時,教師的一步步板書,清晰明了,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每一步的過程,形成的影象。
四、鞏固 練習。
和悟空打擂臺。 1.判斷:
2.說出分母是4的所 有最簡真分數。 3.
4.用最簡分數表示出小明每一項內容占一天總時間的幾分之幾?之后看表提問題。 5.每人從信封袋中挑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分數卡片。 (1)最簡分數上臺。
和最簡分數相同的分數起立。
(2)從剩下的同學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幫最后兩名同學找最簡分數作朋友。
判斷并說明理由。
寫出分母是9的所有最簡真分數。
先判斷哪些分數是最簡分數,把不是最簡分數的分數進行約分。
上學8小時 睡眠10小時 勞動1小時
做家庭作業2小時(含課外閱讀時間) 餐飲休閑3小時
按要求參加活動,綜合考核學生判斷最簡分數和對分數進行約分的能力。 (用記號筆現場寫)
有實效的對重、難點的檢測和練習:創設生活情景,提供了一些現實的學習材料,把書本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自生活,并不抽象;學好數學,為生活、生產服務,學數學真有價值。題目充滿趣味性。在引導學生積極觀察、思考、聯想、誘發學生的創新因素時,應注意引導學生克服固定的思維模式,鼓勵獨創性地發現知識的規律和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五、總結 提升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了解了什么是約分、最簡分數、怎樣約分
有簡要的課堂小結:及時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小結和梳理,加深學習的印象。 課后 延伸
尋找相關的練習進行訓練。
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牢固的掌握知識。 總評:
新課標指出,提供給學生的學習內容必須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一種能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正確評價中,得到肯定,增強信心,提高學習興趣,使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斷進步。本課即選取了孫悟空這一形象貫穿全課,讓學生與孫悟空比試、學習72變、打擂臺等,很容易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
讓學生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活動,眼口手腦密切配合,為學生提供觀察演示練習的機會,真正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在理解約分的意義后,繼續通過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口頭表達自然形成最簡分數的概念。概括地總結本課內容是學生參與學習程度的集中體現,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抓住重點精練概括的能力。
之后,又提供一定數量針對性強、難易適度、聯系生活實際的練習,既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又促進學生發展能力形成技能,還結合練習有機進行學習習慣的教育。
只要照著新課標進行教學,勢必對學生的將來產生積極影響,讓學生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能很自信地說出:“我能行”!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2
學習目標:
1、理解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和判斷方法,能靈活選擇方法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猜想驗證、理解感悟質數、合數的含義;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的意識;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發展過程,進一步完善學生對自然數的分類方法的掌握,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理解質數、合數的含義,能正確快速地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難點:
能運用一定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判斷、感悟質數、合數。
教學過程:
一、情景體驗
師:上課前老師給大家送來了禮物!(出示百寶箱)大家想要嗎?
生:想。
師:可是這個百寶箱安裝的是密碼鎖,沒有密碼就打不開,你們能根據提示猜出密碼打開百寶箱嗎?
師:密碼是一個三位數,它的第一位既是6的因數又是6的倍數,第二位是最小的質數,第三位是最小的合數。
生:什么是質數?什么是合數?
師:質數和合數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質數與合數)
二、思維探索(建立知識模型)
準備題:
1.找出下面每組數中的質數。
(1)19 、29、 39、 49;(2)5、 15、 25、 35。
2.用“O”圈出表中所有的質數,用“△”圈出表中所有的偶數。
21 22 23 24 25 26 37 3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嗎?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嗎?
師:上節課我們剛剛學完了因數與倍數。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質數與合數,以便于我們區分這些數。
師:因數是指一個數的約數,因數和倍數相互依存,沒有倍數就不存在因數,沒有因數也不存在倍數。而質數與合數是建立在因數的基礎上,如果一個數的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那么它就叫做質數,如果一個數的因數除了1和它的本身外還有其它的因數,這個數就叫做合數。
師:同學們一定要區分它們的概念。我們一起來判斷題目中這些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師:19的因數有哪些?
生:1和19
師:那么它是什么數?
生:質數。
師:很好,回答的很好。這位同學上課肯定很認真聽講。
師:那49的因數有哪些?
生:1、49、7
師:那么它是什么數?
生:合數。
師:嗯,那同學們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了嗎?
生:會了。
師:請大家自覺完成這些準備題。(核對答案)
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嗎?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嗎?
生:2是質數但不是奇數,2是偶數但不是合數。
展示例1
例1:請在□內填入適當的質數。
33=□×□ 28=□×□×□
52=□×□×□ 63=□×□×□
20xx=□+□ 61=□+□
39=□+□ 18=□+□+□
師:請大家想想以下幾題該怎么思考?
生:先根據乘法口訣把這幾個數分拆開,再判斷是不是質數,不是質數再分拆成質數。
師:你的這個方法真不錯,大家可以試試。
(核對答案)
33=3×11 28=2×2×7
52=2×2×13 63=3×3×7
20xx=1999+2 61=59+2
39=37+2 18=2+5+11
三、思維拓展(知識模型的運用)
展示例2
例2:兩個質數的和是40,求這兩個質數的乘積最大是多少?
師:怎樣才使乘積最大?
生:和一定時,差越小積越大。
師:你的記性真好!請大家盡量把40拆成很接近的兩個質數的和
(學生嘗試,核對答案)
因為40=17+23
所以它們的積是:17×23=391
師:完成后請大家記得驗證是否滿足既是質數又是乘積最大這兩個條件。
展示例3
例3:你知道它們各是多少嗎?
師: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了有關質數和合數的基本知識,請大家運用剛才的所學完成例題3。
(學生匯報答案,闡述理由)
10=3+7 21=3×7質數:3質數:7
24=11+13 143=11×13質數:11質數:13
最小的合數是4,最小的質數是2
展示例4
例4:有三張卡片分別標上數字1、3、7,從中抽出一張、兩張、三張,分別組成一位數、兩位數、三位數,其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師:這道題目的綜合性很強,請大家認真讀題再思考如何下手?
生1:分類列舉
一位數:1、3、7
兩位數:13、17、31、37、71、73
三位數:137、173、317、371、731、713
再找出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就可以了。
生2: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核對答案)
質數:3、7、13、17、31、37、71、73、137、173、317
四、融會貫通(知識模型的拓展)
展示例5
例5:用10以內的質數組成一個三位數,使它能同時被3、5整除,求這個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師:10以內的質數有哪些?
生:2、3、5、7。
師:用2、3、5、7這四個數組成一個三位數,使它能同時被3、5整除,你們會嗎?
生:會,先從5的倍數特征下手,末尾只能填5。
師:說的真不錯,你活學活用的能力很厲害。大家可以順著這個思路做做這個題目。
(核對答案)最大值:735最小值:225
師:因為題目本身并沒有說明數字是否可以重復,所以大家做題,還是要考慮數字可以重復的情況。如果題目明確要求數字不能重復呢?那么最大值,最小值分別是多少?
生:最大值還是735,最小值是375。
五、小結
通過這節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最后,回到情景體驗,讓同學們說出百寶箱的密碼:624)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3
教學目標
1.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統計技能,增強學生的統計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眾數,理解眾數的意義及作用。
教學難點:眾數和中位數平均數的相互區別,在具體情境中如何選擇恰當的統計量表示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回憶平均數及中位數的求法,指生回答。
2、求下列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和中位數。生獨立完成后課件出示。
(二)完成例1
1.出示例題:
五(2)班要選10名同學組隊參加集體舞比賽.下面是20名候選隊員的身高情況.(單位:米)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師:提出集體舞的要求:身高接近,跳出的舞才更整齊。你認為參賽隊員的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2.學生小組合作選擇10名隊員。
3.根據學生匯報,師課件隨機演示選擇結果。
平均數= (1.32+1.33+1.44+1.45+1.46+1.46+1.47+1.47
+1.48+1.48+1.49+1.50+1.51+1.52+1.52+1.52
+1.52+1.52+1.52+1.52)÷20
=29.5÷20
=1.475
中位數=(1.48+1.49)÷2
=2.97÷2
=1.485
接近1.485m的同學人數太少,不適合大多數同學的
身高。最高的與最矮的相差6cm。
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485,身高接近1.485m的比較合適。
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1.52m左右的比較合適。最高的與最矮的相差3cm。
1 . 52出現的次數最多,最能應這組同學的身高情況.
4.小結:以眾數1.52為標準選擇隊員身高會比較均勻。
師:(小結)集體舞一般要求隊員身高差不多,這組數據中1.52出現的次數最多,所以1.52是這組數據的眾數。所以以眾數1.52為標準選出來的隊員身高會很均稱,組成的舞蹈隊形也會很整齊很美觀!
5.師生共同歸納眾數概念。
師揭示眾數的概念
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是這組數據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6、做一做,
7、小練習:
學校舉辦英語百詞聽寫競賽,五(1)班和五(2)班參賽選手的成績如下:
求這次英語百詞聽寫競賽中學生得分的眾數.
三個數據存在的數量和意義:
比較三個統計量:
(三)學習眾數的特征
師出示練習題:
1、五(1)班21名男生1分鐘仰臥起坐成績如下(單位:次):
19 23 26 29 28 32 34 35 41 33 31
25 27 31 36 37 24 31 29 26 30
(1)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和眾數各是多少?
(2)如果成績在31~37為良好,有多少人的成績在良好及良好以上?
2、一個射擊隊要從兩名運動員中選拔一名參加比賽。在選拔賽上兩人各打了10發子彈,成績如下:
甲:9.5 10 9.3 9.5 9.6 9.5 9.4 9.5 9.2 9.5
乙:10 9 10 8.3 9.8 9.5 10 9.8 8.7 9.9
(1)甲、乙成績的平均數、眾數分別是多少?
(2)你認為誰去參加比賽更合適?為什么?
生先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師:在找三組數據的眾數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在一組數據中,眾數可能不止一個,也可能沒有眾數。
師小結:在一組數據中,眾數有一個,也有多個,甚至沒有。同時眾數也反應了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2、三個數據存在的數量和意義
(四)綜合練習
你去商場買過衣服嗎?你知道休閑類服裝型號的“均碼”是什么意思嗎?均碼一般是根據人的平均身高、胸圍等數據確定的統一商品型號,與多數人的型號接近。所以,均碼里蘊涵著平均數和眾數的原理。
(五)聯系情境,應用眾數
銷售衣服問題。
師:小明很喜歡做社會調查。他到一家服裝店調查后,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一則信息:服裝店銷售了20件T恤,尺寸如下:(單位:cm) 42 39 38 40 41 41 42 39 40 41 41 41 41 40 41 40 41 40 40 41
師:從表格中,你發現了什么?如果你是這家服裝店的經理,你會怎樣進貨?
生:討論交流,發表自己想法。
師:(小結)從中可以看出,在衣服的尺碼組成的一組數據中,41cm是這組數據的眾數,也就是41cm衣服銷售量最大。所以,可以多進一些41cm的衣服。商品的銷售里面也要用到眾數的知識,由此看來,生活中還真少不了眾數啊!
(五)拓展延伸(“生活中的數學”)均碼問題。
師:同學們去商場買過衣服嗎?如果你去買過會發現,商場里很多休閑的服飾,它的型號都是均碼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師:課后請同學們調查和了解一下:什么是“均碼”?
(六)全課小結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上了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4
教學目標
1.理解質數、合數的概念和判斷方法,能靈活選擇方法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猜想驗證、歸納總結出質數、合數的含義。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的意識;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發展過程,進一步完善學生對自然數的分類方法的掌握,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難點
1.掌握質數與合數的概念。
2.熟練記憶100以內的質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奇數?什么叫做偶數?
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最小的奇數是1,最小的偶數是0。
2.請說一說20和5的因數各有哪些?
有的數的因數個數多,有的數因數個數少。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
【設計意圖】
通過練習找一個數的因數,讓學生明白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多有少的,初步讓學生知道按因數的個數分類怎么分。
二、探究新知
1.找出1~10各數的因數。
1的因數有:1。
2的因數有:1,2。
3的因數有:1,3。
4的因數有:1,2,4。
5的因數有:1,5。
6的因數有:1,2,3,6。
7的因數有:1,7。
8的因數有:1,2,4,8。
9的因數有:1,3,9。
10的因數有:1,2,5,10。
2.按因數的個數分,你可以分成幾類?
只有一個因數:1
只有兩個因數:2、3、5、7
有兩個以上個因數:4、6、8、9、10
3.明確概念: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如2,3,5,7都是質數。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4,6,15,49都是合數。
注意:
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4.100以內的質數表。
5.100以內質數順口溜。
2和3,5和7,11、13又17,
19、23、29、31,37和41,
43、47、53、59、61,67和71,
73、79、83、89、97.
【設計意圖】
通過質數表和順口溜讓學生熟練記住100以內的質數。
6.想一想:最小的質數和最小的合數分別是多少?
三、課堂練習
1.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正確?
(1)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2)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3)3的所有倍數都是合數。
(4)一個合數,最少有3個因數。
(5)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將下面各數分別填入指定的圈里。
2737415861738395
11143347576287999
3.思維訓練。
兩個質數,和是9,積是多少?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教后思考:
五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平均數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補少的統計思想),理解平均數的概念。
2、掌握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并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法進行解答。
3、培養學生估算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靈活選用求平均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
平均數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課件出示;一個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個桃子,回到家后叫來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給他們,猴一7個、猴二4個、猴三1個。
師:對老猴分桃這件事,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樣多。
生:應該三只猴分的一樣多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不一樣多 一樣多
(二)探究新知:
1、用磁性小圓片代替桃子(老師將磁性小圓片按照7、4、1、分別排列在黑板上)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四人小組討論一下,你們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組的個數一樣多。
2、交流反饋
(1)引出移多補少、(2)(7+4+1)÷3
師:觀察移動后的小圓片,思考:移動后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板書: 總數不變
一樣多 不一樣多
3、小結,并揭示課題
師:剛才我們通過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個同樣的數4,這個數就叫平均數
(板書課題)
4、剛才有同學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們的平均數,現在老師再擺一組為8個,這時平均數又是多少呢?會嗎?
生:會。(生自己完成)
反饋 (7+4+1+8)÷4=5
比較歸納得出 : 總數÷份數= 平均數
(三)應用數學
教師課件出示列舉生活中的平均數問題,學生自己閱讀這些信息
1、 國家旅游局關于20xx年“十一”黃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
(1) 上海東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門票收入為130萬元,北京故宮平均每天門票收入為200萬元
(2) 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宮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2、春暖花開北京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超過10℃。
3、三年級1班平均身高為136厘米。
(四)、研究平均身高
1、剛才談到了平均身高,要求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該怎么辦呢?
出示三年級某班的身高統計表(單位:厘米)
①140 141 139 143142 145
②135 134 136 131 132 134
③130 131 132 130 128 127
④128 129 128 127 127 125
⑤124 127 124 125 124 123
⑥123 122 120 123 124 122
2、師:估計,全班的平均身高會在什么之間或是多少厘米?該怎么辦?現有三種方案,你選擇哪一種呢?
A、 選擇第一排最矮的
B、 選擇第六排的
C、 選擇第一組有高,有矮的
師: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3、學生試算
4、師:看到這個平均身高,你有什么想法?對于這個平均身高還有沒有更大膽的想法,它還能代表哪些范圍內的大概平均身高?
學生反饋
(五)、鞏固發展。
選一選(用手勢表示)
1、少先隊第三中隊發動隊員種樹,第一天種了180棵、第二天、第三天共種了315棵,平均每天種多少棵?( )
2、(180+315)÷2 2、(180+315)÷3
3、氣象站在一天的1點、7點、13點、19點,測得的溫度分別是攝氏8度、15度、24度、17度。請算出這天的平均氣溫。( )
4、(8+15+24+17)÷4 2、(8+15+24+17)÷(1+7+13+19)
(六)、拓展練習
1、猜老師平均每個月的開支
2、教師板書:平均每月開支1000元 提問,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老師把今年前三個月的開支情況做了大概的統計,
出示:20xx年陳老師1——3月每月開支情況統計表
月份1月2月3月4月
金額108010201050
你能不能幫老師算一算,今年前三個月的平均每月開支多少元?
3、學生反饋
4、你們能不能預測一下老師4月份的開支大概是多少?
5、如果要使前4個月每月平均開支不超過1000元,四月份老師最多能花多少錢?
五、總結:
“求平均數”是新教材“ 統計與概率”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現代社會的公共媒體大量使用統計圖表表示信息,所以看懂統計圖表是現代公民必備的數學素養。基于此本課教學把重點放在運用平均數的理念分析數據、理解數據的意義上,放在根據數據做出必要推斷上。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2-20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7-07
五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12-23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6-11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28
青島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1-08
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7-11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3-16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