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二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3-01-09 14:47:17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薦】二年級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二年級數學教案

二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P10-P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5的乘法口訣,會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編制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用數的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編制5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編制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媽媽來到了森林里采集松果,

  準備過冬,它們采了很多的松果,可是不知道到底采了多少?我知道咱們班的同學是最聰明能干的,你能幫助他們數一數嗎?

  二、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1.你打算怎樣數,才能又對又快呢?

  (學生說出各自不同的數法。)

  ①1,2,3,4,?1個1個地數。

  ②5+5,10+5,15+5,20+5,??連續加5算出得數。

  ③5,10,15,20,?5個5個地數。

  ④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也是5個5個地數。

  ??

  師:大家的數法真多,你喜歡哪一種數法?為什么?

  生:我喜歡5個5個地數,這樣簡便。

  2.五個五個的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松果?

  3.提問:指著第一堆松果提問,這堆松果有五個,是1個5,一共是5個松果,怎樣列乘法算式呢?

  4.提問:指著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問,這兩堆松果有兩個五個松果,是2個5,一共是10個松果,怎樣列乘法算式呢?

  5.談話: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個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小組交流)

  三、體驗感悟

  1.組織學生匯報,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2.這樣看來簡單多了,可是還是不能很好的記住它,有什么能記住這些算式的好辦法嗎?

  3.引導學生整理口訣。

  當然是乘法口訣了,它可是專門用來記這些算式的,小朋友,你能編出這些口訣嗎?

  (有的學生會想,1個5是5,2個5是10,3個5是15,4個5是20......這樣記住的)

  師:這是根據乘法的意義來記的

  (有的學生會說出乘法口訣來)

  師:利用口訣來記又順嘴,又方便。剛才有同學說1個5是5,如果把“個”字去掉,變成“一五得五”,把2個5是10變成二五一十就順口了。

  師:哪一組的同學能把編制好的口訣讀給大家聽。

  熟記口決。(給2分鐘時間看誰讀得次數多。)

  師:同學們想不想和老師玩個對口令的游戲呢?我讀上句,你接下句,看哪個同學接的快!

  師:現在和你的同桌來玩這個游戲,男生先說,女生對。然后女生先說,男生對

  (生生互動)

  四、鞏固應用。

  練習一:

  對口令

  1.老師說“四五”,同學說“二十”

  2.老師說“四五二十”同學說“4×5”或“5×4”

  3.同桌對口令,男生女生選代表對口令

  完成第2、3、4題和數學游戲

  練習二:

  師:老師想和大家玩個游戲,我說一只手,你來告訴老師用哪句口訣知道一只手有幾個手指?那兩只手呢?

  師: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嗎?(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訣)

  五、拓展練習。

  師:有一天,學校樂隊的同學準備到廣場演出,一共有19個人,他們打算乘出租車去,每輛出租車能坐4個人,5輛車夠嗎?為什么?

二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回顧。

  師: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學習了不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方法,大家都掌握了沒?現在老師出幾道題讓同學做,看看你們到底有沒有學會。板書:

  23+45= 12+25= 24+55= 26+13= 41+52=

  教師點名讓幾個同學上講臺做題,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計算。強調要求:列豎式并且豎式要寫規范。

  點評每位同學所寫的,并再次鞏固不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方法,強調書寫格式和計算方法。

  2、復習20以內的加法計算。

  師:同學們,大家曾經學過20以內的加法,在這里老師帶著大家復習一遍。

  教師口述20以內的加法如:“5+7”、“6+6”、“8+9”等,讓同學們快速地說出答案,問答過程大約持續5分鐘,為的是讓同學們在短時間內有效地鞏固這些知識,為這節課所學的進位加法計算打下基礎。

  二、教授新知。

  1、教學例3。

  師:同學們,記得這個單元最開始的那幅圖么,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也是從那副圖里得出的,大家翻到課本的第14頁,看例3。

  在同學讀題的同時板書:“例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師:同學們都看完題了沒有?好,現在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教師引導同學審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找出需要的數據。

  師:現在哪位同學能告訴我,這道題怎么列算式呢?

  同學舉手回答,教師根據同學的回答,板書算式:35+37=。

  師:好,我們現在把算式列出來了,怎么計算呢?既然我們已經學習了列豎式的方法,為什么不用這個辦法來試一下呢?同學們看黑板,跟著老師一起列豎式。

  35

  +37

  教師邊強調豎式的書寫規范邊列出豎式。

  師: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算,應該先從個位開始算,5+7是多少?(同學答:12)我們發現,個位上加起來的和大于10了,我們之前學的不進位加法中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現在怎么辦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怎樣用豎式計算進位加法。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同學們先看書上,看怎樣通過數小棒計算這個題。

  同學看完后,教師加以指引和解說。

  師:我們看到,5個小棒和7個小棒放在一起,一共是12個小棒。我們把其中的10個捆成一捆,剩下了兩個小棒。再回過頭看看豎式,我們不妨將數小棒的辦法挪過來,也用“捆起來”的方法解決我們剛才的問題。就是將5+7得出的12中的10“捆成一捆”,向十位進1,然后剩下的2寫在結果的個位上,這樣,我們的個位就算好了。現在再算十位,十位上3+3得6,但6不是最后的結果,還應該加上之前進上來的那個1,也就是在數捆數的時候還應算上后來加上的那一捆。這樣,我們就把十位也算出來了,結果就是72。

  板書:

  35

  +317

  72

  教師解釋清楚計算原理后,繼而強調進位加法豎式的規范書寫,只要有這幾點:依然是各位對齊;加號橫線缺一不可;進的“1”是小小的1而不是點;“1”的位置應在下面那個加數的十位與個位之間。

  2、隨堂練習。

  師:好的,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進位加法豎式的計算方法。大家都學會了沒有啊?為了檢驗大家到底有沒有真正掌握今天的新知識,同學們拿出練習本動手計算課本14頁做一做的三道題。

  56+37= 46+24= 29+5=

  教師請三名同學上講臺計算,并在教室來回巡視,觀察同學做題的情況,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

  師:好,同學們應該都已經做好了,我來看看這三位同學做得怎么樣。

  教師點評,并及時糾正錯誤,再次強調進位加法豎式的書寫規范和計算方法。

  三、課堂作業。

  師:我們今天所學的是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同學們都掌握了沒有?通過老師的講解和練習,相信同學們已經基本掌握了10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作業本,開始做作業,完成教材練習二的4、7、10、11題。希望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大家都能夠仔細、認真地寫,寫整齊、寫規范、寫正確,注意豎式的書寫規范和計算方法。不要粗心大意算錯了。

二年級數學教案3

  學習內容:“分梨”的問題

  學習目標:

  1.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2.嘗試學會用逆推的策略解決問題。

  3.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發現、欣賞并學習同伴身上的優點。

  4.提高加減乘除的口算能力。

  學習重點:用逆推思維解決問題。

  學習難點:用逆推思維解決問題。

  學習過程:

  1.老師考勤學生,點名。

  2.認識新同學,每個同學進行1分鐘介紹自己。

  3.學生自由組合選擇座位。

  4.講解解決“分梨”的問題:一只籃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個給第一個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個給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個給第三個人.那么籃內的梨就沒有剩余,籃中原有梨多少個?

  ⑴先讓學生獨立思考

  ⑵小組內交流

  ⑶反饋交流,老師引導啟發思維。

  ⑷小結策略:逆推的解題策略就是從結果倒著推回去,在逆推過程中總數是不變的,我們要能找出關鍵條件,即最后得到的數量入手分析。

  5.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對應例題的反饋練習:一只籃子里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個給第一個人;再取余下梨的一半零一個給第二個人;最后只剩下2個梨。問籃子里原來有多少個梨?最后集體交流反饋。

  6.進行撲克牌“24點”小游戲。

二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感性認識3的乘法口訣,然后記住3的乘法口訣,并能運用3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類推、概括、理解、記憶等方面的能力。

  3、通過各式和樣的練習,培養學生樂于探索、勇于爭先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3的乘法口訣的編制、記憶和運用。

  教學難點:

  對“數學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教學準備:

  掛圖、乘法口訣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手工嗎?誰能說說你會用自己的這雙小手做些什么呢?”

  “這是一個周末,方方想給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輛自制的三輪車,就把各個零件拿出來進行組裝,聰明的小朋友們,你能幫他算算,一共需要幾個輪子嗎?”

  二、問題探究

  談話:1輛三輪車需要3個輪子,2輛需要6個,那么3、4、5、6、7、8、9輛三輪車要幾個輪子?

  三、體驗感悟

  1、拿小棒擺三角形。

  2、一個三角形用幾個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嗎?編制口訣?

  3、板書:1×3=3;一三得三。

  4、組織學生擺2、3、4、……個三角形,寫算式,編制口訣。

  四、實踐應用

  “練一練”

  1題:找朋友。

  2題:找規律填數。

  3題:動物運動會。

  數學故事。

  五、小結

  這節課你學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10頁。

  板書設計:

  需要幾個輪子

  1×3=3;2×3=6;3×3=9;3×4=12。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

  3×5=15;3×6=18;3×7=21;3×8=24。

  三五一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教學反思:

  這節課學生掌得不錯,記憶方法也能掌握。口訣大部分同學能在課堂上背出來。應用方面還有欠缺。

二年級數學教案5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的發展、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了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我以《數一數》一課為例,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案例】課題:數一數

  教學目標:

  1、復習相同加數的加法,為學習乘法打基礎。

  2、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

  3、了解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系,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溝通相同加數和乘法的內在聯系。教學準備:多媒體展臺、投影儀。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訓練

  7+5+2+1= 5+6+3= 3+2+6+4=

  二、創設情境,啟發談話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到動物園去看一看好嗎?你們看,可愛的小熊貓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歡迎我們呢,你們喜歡嗎?你們看它們多遵守紀律啊!

  三、探究新知

  1、活動

  (一):“數一數”

  (1)投影出示“主題圖

  (一)”,問:小朋友,你們看到這幅熊貓圖想提一個怎樣的數學問題呢?(生:這里一共有幾只小熊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讓學生自由的數數后反饋交流)

  生1:我是橫著五只五只地數,一共是15只。

  (板書:橫著數:5+5+5=15)

  生2:我是豎著3只3只地數,一共是15只。

  (板書:豎著數:3+3+3+3+3=15)

  師:真棒,還有別的數的方法嗎?(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數)(2)小結:好,真能干,我們會按順序數數了。在我們平時的數數中,為了不讓遺漏或重復,一般可以豎著數或者橫著數比較方便。

  2、活動

  (二):“比一比”

  (1)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兩道題和口算題有什么異同,四人小組討論。

  (板書:加數相同)

  (2)齊讀:5+5+5=15 3+3+3+3+3=15(學生感到有些難讀,相同加數的個數太多)

  出示相同加數連加還可以這樣讀:3個5連加等于15(板書)5個3連加等于15(板書)

  3、活動

  (三):數一數

  (1)投影出示“主題圖

  (二)問:這里一共有幾個點子?學生自由地數數,讓學生說你是怎么數的?

  板書:6+6+6+6=24 4+4+4+4+4+4=24(2)讓學生讀出這個加法算式,并說出表示的意義。(4個6等于24;6個4等于24)

  (3)一起來數有幾個方格,說一說你可以怎么數,分別列出算式。讓學生說出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10+10+10=30 3+3+3+3+3+3+3+3+3+3=30

  4、活動

  (四):數一數

  (1)讓學生觀察蘋果圖,根據圖意提出問題:一共有幾個蘋果?(四人小組討論,列出加法算式),

  3+3+3+3+3=□

  (2)讓學生討論出:6盤呢?10盤?15盤呢?(出示投影片)

  (3)說一說并讀一讀,讓學生討論一下你讀寫了這些算式有什么感覺嗎?

  四、鞏固應用

  1、讓學生再舉出這樣的算式,如:上面的蘋果50盤呢?能列出怎樣的算式呢?你有什么感覺?(學生自由說)

  2、說一說并讀一讀,讓學生討論一下,這么長的算式寫起來很不方便是不是啊,那怎么辦呢?

  五、課堂小結

  我們今天有什么收獲,和小朋友交流一下

  【教學反思】:

  一、注重了學生興趣的培養。

  1、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卡片、多媒體的運用以優化課堂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了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并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正確處理三維目標的關系

  為轉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數學教學不僅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加強對數學的理解,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

  三、把握特點,活用教材

  與傳統小學數學教材相比,新課程對小學數學教材做了重大變革,其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良好的課程環境;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所以每一小節數學知識的出現,教材都提供了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為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通過數學活動獲得數學知識。倡導自主的、多樣化的學習。

  四、關注知識儲備差異,合理構建合作小組。

  在本節課中,小組之內以及小組之間不平衡。由于小組之間的不平衡,造成了小組之間沒有可比性,小組之間的交流產生障礙,成了某幾個小組的表演,一部分小組則成了陪襯,學生之間的差異沒有能夠很好的解決,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沒有能夠得到發展。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的搭配應該在尊重學生自愿原則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心理素質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學習小組,通常以4~6個人為宜。同時小組合作應該是長期合作,而不是臨時合作經過長期的合作學習之后,使之感覺到我們是一個學習小組,我是這個小組的一員,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歸屬感、認同感,從而使合作學習小組的建立變得合理,平衡。

二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P6~P7的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初步運用乘法解決簡單問題,進一步體會加法與乘法之間的關系,加深理解乘法的意義。

  2、能力目標:能根據具體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在情境中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學難點:從乘法意義的角度解釋乘法列式的理由。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有幾塊積木的掛圖”或課件動畫顯示。

  教學過程:

  一、情境誘思

  課件顯示一堆擺放整齊有序的積木,教師順勢誘導:“這么多積木,怎樣數才能數得又快又準呀?”(板書:有幾塊積木?)

  二、解決問題

  1、學生各自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積木的塊數。

  2、小組交流:你是怎樣數的,所列的算式中每個數各代表什么意思?

  3、匯報情況。

  加法乘法

  5+5+5+5+5+5+5=35(人)5×7=35(人)

  7+7+7+7+7=35(人)7×5=35(人)

  4、你喜歡那種計算方法?為什么?(絕大部分學生會喜歡用乘法計算)

  因此得出結論:直接用乘法計算會簡便的多,因為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5、從上面的兩道乘法算式中,你發現了什么?

  兩個乘數前后調換位置,積不變。

  三、鞏固應用

  完成“練一練”中的第1、2、3、4題。

  要求:

  1、獨立讀題、列式計算;

  2、學生交流每個乘法算式中各個乘數的意義;

  3、匯報,訂正答案。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

  “乘法的意義”、“乘法算式中乘數的可交換性”、“乘法和加法的聯系”

  五、作業:

  教科書P11“練一練”1、2、3題。

  附錄;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教師教學用書》

二年級數學教案7

  課題:

  銳角和鈍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會辨認銳角和鈍角。

  2、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3、學生在建立銳角和鈍角的表象同時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辨認銳角和鈍角,知道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教學難點:

  直角、銳角和鈍角三者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準備:

  課件、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預設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活動效果

  一、情境導入,復習鋪墊

  復習: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樣判斷的?

  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課件出示銳角和鈍角)你瞧!這兩個角是直角嗎?也直角有什么不同?

  設疑: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們是什么角呢?

  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角。(板書課題)

  二、互動新授

  1、認識銳角和鈍角

  (1)比一比

  課件出示例5中的隊旗和紅領巾圖。

  問:同學們這是少年先鋒隊隊旗和紅領巾,上面有這樣兩個角,老師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們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發現?

  教師根據學生得出的結論,介紹并板書:

  比直角小的角是銳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鈍角。

  (2)動手做角

  強調學生做角時:一只手動,另一只手不動。

  ①拿出活動角,做一個銳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銳角的大小一樣嗎?(銳角的大小不一樣,但都比直角小)

  ②拿出活動角,做一個直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樣嗎?(一樣)

  ③拿出活動角,做一個鈍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鈍角的大小一樣嗎?(鈍角的大小不一樣,但都比直角大)

  (3)連一連(教材41頁做一做第2題)

  課件出示,說說是什么角,再連一連。

  提出問題:怎樣驗證?

  引出學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來驗證。

  組織學生進行驗證,如發現錯誤給予糾正。

  教師小結:根據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為三類:以直角為標準,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銳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鈍角。(補充課題)

  三、深入感知

  1、認一認

  認真觀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剛才我們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個角是直角,那剩下的兩個角是什么角呢?

  小結:每一個三角尺上都有兩個銳角。

  2、練習八第9、10、11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學到了哪些知識?

二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建議:

  第6題,注意先讓學生看圖,敘述平均分的要求。比如學生根據第一幅圖說出:有16個草莓,按每4個一份平均分。這樣,在讓學生弄清分什么和怎樣分的同時,正確確定算式中的被除數和除數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動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寫算式。接著,讓學生對照圖說一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讓學生說出各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數、除數和商。促使學生牢固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第7題,寫出除法算式。呈現給學生的是寫有文字的卡片紙,脫離了直觀圖。要求學生根據文意,運用所學的關于除法的知識寫出除法算式,以鞏固對除法含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的認識。

  第9題,填乘法口訣和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數。是為學習用2~6乘法口訣求商做準備而設計的。

  第二小節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P23-34]分為7課時進行教學

  教材分析: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是學生首次接觸到的除法計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2~6的乘法口訣,初步認識了除法含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是學習除法計算的開始,也是進一步學習表內除法以及今后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

  第一課時[P23、24、25]

  內容:被除數不超過12[例1、做一做第1題、練習五第1、2、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經歷探究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學會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2.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從眾多方法中擇優的本領。

  3.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判斷能力。

  教學注意點:

  1.提供學生探究12除以3的商是多少的時間和空間,經歷學習的過程。

  2.讓學生經歷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從眾多方法中擇優的本領。

  3.注意例1中第1小題與第2小題的對比。

二年級數學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輕度目標:區分物體的上、下位置空間關系。會用上面、下面方位詞回答問題。

  2.中度目標:區分物體的上、下位置空間關系。基本上會用上面、下面方位詞回答問題。

  3.重度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了解學習內容。

  4.培養幼兒的空間感知能力,養成擺放物體有序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分辨上下位置關系,并能描述物體的上下關系。

  三、教學難點:

  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動物玩具若干、小架子(上、下兩層)、蘋果樹掛圖一幅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聽故事,然后多媒體出示相應圖片并提問。

  故事:小狗和小熊玩了一天后回屋休息,小狗搶先躺在了下鋪。并說:“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小熊便說:“這是我的鋪,你上去。再說,我這么胖,怎么爬上去?”小狗還是不聽,最后小熊只好艱難地爬上了上鋪。

  看圖片提問:

  A、小狗搶先睡在哪里啦?(下鋪)

  B、小熊最后睡在了哪里?(上鋪)

  三、新授:

  1.認讀上下。教師領讀上下,并會做手勢(往上指、往下指)。

  2.認識上下。學生舉例說說自己身邊有哪些上下,如;宿舍的上下床、家里的鞋柜和冰箱、教室里的黑板和紅旗、自己的頭和腳、天上的太陽和地上的小花小草等。

二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會用米、厘米量,認識線段 量、畫線段。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能力點:1、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5、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德育點:1、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樹立自信心。

  6、養成認真、一絲不茍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1、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

  教學難點:1、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長度觀念,會初步的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松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松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么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

  A、數,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厘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現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長?

  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

  3、用厘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松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么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搜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在古代,沒有尺子時,人們用什么進行測量?(手腳)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長度。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米尺、軟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提問學生自己的哪個手指的寬是1厘米。

  2.讓學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實際長度。

  3.用學生尺量數學教科書的長和寬,并回答量的結果。

  4、一名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一名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發現了什么?引出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后,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場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厘米作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板書課題:認識米 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并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將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一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4、量出1米長的繩子,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這根繩子有多少厘米。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學生回答后,

  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并讓學生齊讀兩遍。

  三、拓展運用:

  1、教師出示1盤卷尺,告訴學生這是1盤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較長的距離。量跳遠的距離。

  2、找一找你身邊有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實踐活動:試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度。

  量跳遠的距離。

  (指導學生:要先確定兩個點,一個是跳的起點,另一個是跳完后腳后跟所在的點(終點)。量的時候,尺子要從起點拉到終點,尺子要放平拉直,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課后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5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能力點: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學難點: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直尺、各種直、彎的實物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一幅圖,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彎的,問:走哪條路比較近?

  為什么?師: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事例還很多,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主探究:

  1、認識線段。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牙膏盒、藥盒、直和彎的吸管、鉛筆、繩子、直和彎的鐵絲等,看一看、摸一摸,你發現了什么?

  找出你認為直的東西。

  從鉛筆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們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個點,另一端也看作一個點,把這兩個點叫做端點,書本的邊等都有兩個端點。

  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線段,并在線段的兩端點兩個點,告訴學生這就叫做線段。

  問:我們身邊哪些東西的邊可以看作線段?為什么?

  判斷下面哪些是線段?

  2、線段可以度量嗎?

  試量課本第5頁的線段,互相交流量法。師總結:先將尺子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點,再看線段的右端點對著尺上的刻度數是幾就是幾厘米。

  3、畫線段。

  用手勢表示3厘米大約有多長。是畫3厘米長的線段,并說出畫法。

  總結: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起,鉛筆尖沿著尺子的邊一直畫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標上兩個端點,并且在線段下面寫上3厘米。

  討論:用斷尺怎樣畫出3厘米長的線段?

  三、拓展運用:

  1、下圖有四個點,每兩點之間畫線段。

  2、下面是小明從家到學校路線圖,你認為走哪條路最近?

  3、畫一條5厘米長的線段。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實踐活動:估一估,再量一量。

  課后小結: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6~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學會量整厘米上的線段,學會畫整厘米長的線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鞏固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能力點: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認真細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量整厘米上的線段,學會畫整厘米長的線段。

  教學難點:估測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尺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這單元我們學了什么?小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學生匯報整理的結果。

  誰能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1米呢?我們身邊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什么是線段?估測線段的長度。

  三、拓展運用:

  1、拿一張紙條,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組合作量鉛筆、本子、墨水瓶、成員的身高、課桌。

  3、練習一第6題。先估測一下所量物體有幾個小方塊長,再用小方塊實際測量一下,然后將估測與實測的結果對比,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4、練習一的8題。先估計每條邊的長,再實際測量,交流測量的方法。

  5、第9題,學生動手試一試,再計算,說明計算的方法。

  6、第10題,先估計,再量一量。

  開放題:1、數線段。

  2、小紅離學校有三條路可走,走哪條路最近?

  課后小結:

二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45-46頁

  教學目標:

  1、a組學生能在經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線段的條數,會畫線段。

  2、b組學生在a組學生的基礎上,能更進一層地認識到線段的由來,知道每兩點就能畫出一條線段,尤其是四個點能畫六條線段。

  3、c組學生在b組學生的基礎上,能更深層次地理解線段有長有短,并能通過折知道線段的長短。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

  線段的兩個端點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比較紅、黃短線的長

  師:①小朋友,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根線,一根是彎的,一根是直的,你知道哪哪根線比較長?

  ②小朋友意見這么多,誰說的才是對的呢?有什么辦法來比較出這兩根線的長短呢?

  生:把彎的拉直就好了。

  師:他的意見好不好?那老師就拈住這根線的兩頭,拉直了貼在黑板上,把黃線也貼在黑板上。

  現在兩根線都是直直的了,誰來說說哪根線更長呢?

  生:不能比較

  師:那有什么辦法讓我們一眼就看出哪根線長?

  這個辦法好不好?好,我們就把這兩根線的一頭對齊,現在你能比較出來嗎?

  對啊,紅色的線從這里開始(點一點),到這里結束,黃色的線從這里開始到這里結束了?到這里結束(點一點),所以黃色的線比紅色的線長。

  2、揭示線段概念

  象這樣直直的,有長有短的線,我們把它叫做線段。(板書:線段)齊讀線段

  (指著線)現在誰來說說哪條線段比較長,哪條線段比較短。

  3、直觀判斷

  師:(出示較長的線段)

  小朋友,老師這里還有一條綠色的線呢,你們看這是不是線段呢?為什么?怎樣可以讓它成為一條線段?

  師:這是不是線段?不管這些線段位置怎么變,但它們都是線段

  4、舉例得出線段表示法

  師:其實在我們的周圍許多物體的邊都可以看作是線段,看我們數學書封面的這條邊從這點開始直直的到這點結束也是一條線段,你能跟老師一樣也來找找看嗎?同桌一起找。

  學生舉例:注意讓學生用手摸摸找到線段,并比較一下長短,剛才我們找到的許多物體的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那這些線段都是一樣長嗎?

  師:看來線段不僅是直直的,而且有長有短。那象剛才同學們找到的很多物體的邊,比如課桌面的邊,窗戶的邊我們能把它拿下來象毛線一樣貼在黑板上嗎?

  所以我們畫線段來把它邊式出來:因為線段是直直的,所以要先畫一條直直的線,又因為線段有長有短,所以我們要在線段開始的地方點上一點,表示線段從這里開始。再在線段結束的地方點上一點,表示線段到這里結束。這兩點就叫做線段的兩個端點。

  5、畫線段

  師:老師剛才畫了一條線段,你能象老師一樣也畫一條嗎?畫線段除了要用到鉛筆,還要用到什么?為什么要用直尺?如果我們身邊沒有沒有帶直尺,那你還能利用其它工具來畫嗎?

  生練習畫線段

  展示:

  1、請你說說你利用什么工具來畫的?

  2、說說他畫得怎么樣?

  強調:

  一定要畫直,并且別忘記點上兩個端點。

二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需要幾個輪子”的具體情境,經歷3的乘法口決的編制過程,會用三的乘法口決進行表內乘法的口算,能夠發現乘法口決的排列規律。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歸納總結和知識遷移的能力,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

  編制和掌握3的乘法口訣,記憶3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理解3的乘法口訣的意義并熟練運用。

  教具準備:

  紙張、多媒體課件、

  教學學法:

  1.教法:本節是3的乘法口訣的編制,學生通過實際的看一看、數一數,自己歸納編寫乘法口訣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將采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采取半扶半放--放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活動體系。

  2.學情:我班的學生大多來自于農村,很多孩子都沒有乘法的基礎。因此在教學時,對于這一特點,要多組織學生理解、記憶和運用。學法:在本課的學習中,通過讓學生動手畫,動筆完成表格,動腦編制并且記憶3的乘法口訣的過程,充分的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自主。通過同桌練習乘法口訣對應的乘法算式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競爭意識。

  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習動機,導入新課。

  我是這樣導入的:(出示圖片三輪車)同學們,你們見過三輪車? 1輛三輪車需要3個輪子,2輛三輪車需要6個輪子,那么3、4、5、6、7、8、9輛三輪車需要幾個輪子?(板書:需要幾個輪子)

  【設計意圖:從孩子的生活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出3的乘法。吸引了學生的興趣的同時也把本課的主要研究問題引了出來。】

  二、實踐,編寫3的乘法口訣。

  1、填一填

  (電腦出示表格)

  說清楚表格的意思。每個數字代表什么,讓我們求什么。用三根小棒來代替三個輪子。三根小棒就組成了三角形。那么有幾輛車就要擺幾個三角形。接下去,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小棒,一邊擺三角形,一邊完成表格。全班反饋。

  (電腦填好表格)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表格的意思,找出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

  2、說一說,寫一寫

  根據表格,一輛車有3個輪子,讓學生說是1個3。并且列出兩個乘法算式。先讓學生說一說編制乘法口訣注意的方面再編制乘法口

  訣。2輛車需要6個輪子,也就是幾個3?學生列2個乘法算式并編制乘法口訣。說一說口訣的意思。接下去,同桌一人說算式,一人編口訣,并把算式和口訣填寫在課本16頁試一試的第2小題中。全班反饋。(師板書3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訣)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真正的讓孩子動手去畫、去說、去寫。教師在一三得三、二三得六的時候可以采取半扶半放的方法,引導孩子編制口訣。以后的口訣完全放手教給孩子自己去做。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含義。注意找2-3個孩子說,加深理解,也有利于記憶。教師在這一環節要巡視,了解口訣的編制情況。】

  3、集體交流并記憶。

  先讓學生自己讀一讀3的乘法口訣。說說你是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的?發現什么規律了?同桌交流,全班反饋。提出問題:如果你記住了三五十五,不知道三四多少怎么辦?用你喜歡的方式記一記口訣。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記憶乘法口訣。進一步體會3的乘法口決的規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也可以提高孩子記憶的興趣。】

  4、鞏固練習

  設計了以下幾個小活動

  (1)小兔過河,蝸牛找家,找朋友,采蜜

  (2)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同桌練習

  一生說口訣,同桌說兩個乘法算式。看誰說得好。練習2-3組。

  【設計意圖:用學生所熟悉的漢字進行3的乘法口訣的練習,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轉動乘法轉盤,動用了孩子的眼和腦,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順便也對2和5的乘法口訣進行了復習。同桌練習加深了對3的乘法口訣的記憶和理解。】

  三、課后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的主要知識,既是復習的過程,也可以看到哪個知識點學生有困難,練習課重點復習。】

  板書設計:

  需要幾個輪子(3的乘法口訣)

  1×3=3 一三得三

  2×3=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4×3=12 三四十二

二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并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養學生辯證、縝密的數學思維習慣。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仔細傾聽、大膽發言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體會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 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 思維碰撞,導入主題。

  師:同學們,老師想給同學們講一個盲人摸象的故事。

  從前,有五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第一個人摸到鼻子,他說:“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第二個人摸到了尾巴,他說:“大象像個細細的棍子。”第三個人摸到了身體,他說:“大象像一堵墻。”第四個人摸到了腿。他說:“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學們,同樣一頭大象,為什么四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呢?

  (生交流)其實把四個人說的綜合起來才是象的真正樣子,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側面、背面。

  1、教師轉動身體,讓學生初步感知正面、側面、背面。

  2、拿出玩具恐龍進行展示,讓學生簡單感知恐龍的正面、側面、背面。

  (二)從不同的四個面觀察玩具恐龍。

  課件出示觀察要求:

  a、靜靜的觀察,靜靜的思考。

  b、請4位同學觀察匯報,“我在恐龍的( )面,我看到了恐龍的( )”。

  1、原位觀察,交流,指名匯報。

  2、換位觀察,四名學生每次沿順時針方向移動一個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換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匯報。

  討論:從四個不同的位置觀察恐龍后有什么發現?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總結出: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不同。

  3、師:同學們,老師課前還給恐龍拍了照片。幻燈片依次出示三個面的恐龍照片,學生認真觀察,想一想這是從哪個方向拍的。

  4、試一試練習鞏固 指名匯報,全班評價。

  (三)觀察數學課本的上下 認識上面、下面 感知物體

  師:除了前面,后面,左邊,右邊,還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師:猜一猜他們是從哪個方向看到的? 配一個練習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問,完善探究

  師:通過觀察恐龍、數學課本,我們都能得出一個結論: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不同。一定是這樣嗎?

  師:老師拿出杯子,順時針移動從不同位置觀察。

  師:同學們從不同位置觀察杯子后,有沒有什么發現想和大家分享?

  生:從不同位置觀察觀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樣的。

  引導學生小結: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鞏固練習

  1、 攝影展覽,連一連:

  小猴子照出來的是:

  小兔子照出來的是:

  2、下面個圖分別是在車的哪個方位看到的?

  3、下面的圖形分別是在哪個位置看到的?

  連一連。

  4、連一連,并說一說分別是從電視機的哪個方位看到的?

  5、 說一說分別是從電視機的哪個方位看到的?

  四、 全課小結,課后延伸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獲嗎?

  師:孩子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不同。

  板書設計: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不同

二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讓學生經歷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數學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和轉化的學習方法。

  問題解決:使學生學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復雜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1、使學生熟練應用乘法口訣求商;

  2、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系轉化為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目的要求:

  1、使學生明確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

  2、初步會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3、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數。

  教學重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主題圖)談話引入:“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同學們為了慶祝自己的節日,他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精心地布置著教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正在做什么準備吧!

  提問:

  1、仔細觀察畫面,你發現了哪些與準備工作有關的數學信息?誰能說一說?

  2、我們一起來看這個信息,你們能用手中的學具把結果擺一擺嗎?

  二、學習新知,自主探究

  1、根據主題圖,引導學生布置教室,提出問題。

  2、

  (1)有56面小旗,掛呈行,平均每行幾面?可以怎樣列式?

  板書:56÷8=()

  討論:怎樣計算?

  板書: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掛成7行呢?平均每行幾面?

  板書:56÷7=()應該想哪句口訣呢?

  小結:剛才我們在計算這兩道除法算式的時候,先看的是除數,除數是幾,就想幾的口訣。“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可以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看來乘法口訣真的很重要啊!

  3、根據主題圖上小朋友的活動,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你能列式計算嗎?四人小組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4、教師出示課件題目,學生自主探究。

  問題:

  (1)。誰能用乘法口訣很快算出它們的得數?

  (2)。第一組算式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訣?第二組呢?第三組呢?

  小結:看來同一句口訣可以幫助我們口算出一道乘法和兩道除法算式,口訣的作用可真大啊!

  三、運用口訣,鞏固練習

  1、做一做。

  7÷7= 32÷8= 48÷8= 56÷7= 64÷8= 21÷7= 49÷7= 40÷8=

  2、算一算。

  5×()=35 6×()=42 49÷7=()

  32÷8=()24÷8=()6×()=42

  3、拔河比賽(出示圖)。

  (1)。獲勝隊員平均每人可得幾本書?

  (2)。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4、猜一猜。

  20xx年2月有28天,合()個星期。

  四、布置作業。

  1、第38頁“做一做”,第3題。

  2、第40頁練習八,第3題。

  五、板書設計: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六、教學反思:

  為了達到此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時沒有按部就搬完全照教案去教學,而是根據本班情況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親身體驗,使他們感到自主、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二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能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簡潔的語言完整、準確地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并學會借助工具來驗證銳角、直角和鈍角。

  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進一步建立幾何圖形的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情感目標:通過生活情景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用角來創造美麗的圖案,進一步感受幾何圖形的美。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大三角板、磁鐵、一條大紅領巾、實物鐘、小黑板(五角星、3個孿生角)、剪刀、課件、一張簡筆畫。

  學具:一幅三角板、剪刀、水彩筆、四張卡紙(畫角、簡筆畫)、一組(7個)角的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師:同學們,今天謝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瞧:

  (課件出示:一個角。)

  師:那你們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嗎?

  生答。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角的影子。瞧:國旗上有4個角,而且都是直角。你們還能找出其它地方角的影子嗎?

  學生邊找邊介紹。(大部分找出的都是直角。)

  師:剛才同學們找出了許多直角的影子,你想把它畫下來嗎?

  學生動手畫,引導學生說出畫角的工具。畫完后,同桌驗證。

  請一個學生上臺展示畫直角的過程,并且邊畫邊介紹。

  二、創設情景,比較認識銳角和鈍角

  1、從實物中,比較抽象出兩類角。

  師:剛才同學們從我們的教室里找到了許多角的影子。現在我們再一起來找找紅領巾上角的影子吧!

  出示紅領巾。

  師:誰到上面找一找紅領巾的什么地方有角的影子?

  學生上臺邊比劃邊介紹。(注意引導學生簡潔、準確地描述角。)

  師:這3個角有什么特點呢?

  生1:下面的這個角好象是直角。

  生2:下面的角比直角大。

  師:那么該怎么判斷它是直角還是比直角大呢?

  引導學生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進行判斷,得出結論:比直角大。

  師:真棒,同學們在有不同意見的時候,懂得借助工具來判斷。那你們能夠再借助這個工具來畫一個比直角大的角嗎?

  學生動手畫角,請一個學生上臺畫在黑板上,邊畫邊介紹。

  板書:比直角大的角。

  師:那左右的兩個角的大小有什么特點?

  生1:這兩個角一樣大。

  生2:這兩個角都比直角小。

  師:是的。這兩個角都比直角小。那你們會把它的樣子畫下來嗎?動手試一試。請一個學生上臺畫在黑板上,邊畫邊介紹。

  板書:比直角小的角。

  2、銳角、鈍角的概念。

  師:像這類比直角小的角,我們的數學家用簡潔的語言稱它為銳角。請同學們跟著說一遍,再看這個“銳”字怎么記?

  而像這類比直角大的角,我們的數學家也用簡潔的語言稱它為鈍角。請同學們跟著說一遍,再看這個“鈍”字怎么記?

  現在請同學們為你們剛才畫的角寫上名字。

  3、從實物中來辨別,找銳角、鈍角。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角可愛跟我們捉迷藏,瞧這個鐘面上的角藏在哪兒?

  出示鐘面,生上臺介紹。(注意引導學生用簡潔語言來完整,準確地描述,如鐘面上的時針與分針組成的角度是一個銳角。)邊比劃邊描述。

  教師再撥出3-4個鐘面(有銳角、直角、鈍角)讓學生來辨別。

  師:同學們真棒,這么快就把銳角、直角、鈍角給辨別出來了。那么,現在我們再一起從五角星的身上來找出角的影子。

  小黑板出示五角星,學生上臺邊找邊比劃,并用簡潔的語言準確地來描述角。(懂得五角星的身上有10個角,5個銳角、5個鈍角。)

  師:你們真厲害,銳角和鈍角藏在一起的時候,也能這么快地給它們找也來。

  4、建立銳角、直角、鈍角三者之間的表象。

  師:看來,同學們對角的3兄弟的樣子已經有了較深的印象。讓我們閉眼來想它們的樣子,并用手畫出來。

  師說名稱,學生書空。(銳角、直角、鈍角)

  學生張開眼睛,說一說剛剛書空的感覺:角的開口越來越大。

  三、鞏固練習,豐富感知

  1、判斷。

  師:同學們,認識了銳角、鈍角之后,我們一起來玩“找朋友”的游戲。首先請同學們從組長拿一張自已喜歡的角,游戲的規則是這樣的:先看謝老師創造的角,然后請跟我是同一類角的同學,帶著卡片上臺來并一起說出角的名稱,同時臺下與臺上的同學要互相檢查看有沒有找錯朋友的。

  師生互動,玩游戲。

  師:同學們可真好,為這些角都找到了朋友。可是謝老師這里有3個孿生兄弟,它們找不到朋友,你們能幫它們辨別出來嗎?

  小黑板出示了三個很相似的角。

  讓學生會借助三角板的直角來判斷。

  2、創造角。

  師:同學們,你們可真有辦法,這么快就把3個孿生兄弟給辨別出來了。那么,現在請同學們用聰明的腦袋來想辦法創造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可以借助身邊的物品來創造。

  學生邊展示,邊介紹自己創造角的方法及角的名稱。(如:我用兩根鉛筆創造了一個銳角。)

  師:剛才看了同學們創造的角。謝老師也用剪刀創造了一個角,誰來幫我介紹一下。

  生:謝老師用剪刀擺出了一個直角。

  師:(直角變銳角)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時兩條邊張開的角度變怎么了?

  生:變小了。

  師:這時成一個什么角?

  生:銳角。

  再回到直角,演示由直角變鈍角。學生說出變化和角的名稱。

  學生拿出剪刀,按照老師說的名稱來變。

  小結:原來3種角是可以轉換的。

  3、小組合作,從生活中找角并判斷。

  師:讓我們一起到生活中再找找3種角的影子,練習第一題。

  請4人小組分工合作,每人選一幅自己最熟悉的圖來找,并用水彩筆描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學生上臺展示并介紹。

  四、活動激趣,靈活應用

  師:同學們,可見角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有用,而且它還能創造出美麗的圖案。瞧,出示一張簡筆畫,你們想用角也來創造美麗的圖案嗎?

  小組合作創造,展示并介紹什么地方用了什么角。

  小結:角很美。

  五、總結并揭示課題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哪兩位新朋友,(揭示課題)它們有什么特點?當它們長得很像時你可以怎樣來辨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了解平年、閏年的有關知識,能判斷平年、閏年。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交流、討論、計算培養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讓學生感悟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天數。

  教學難點:

  發現并掌握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

  教學準備:

  xxxxx

  教學過程:

  一、創設引思

  2、觀看孫悟空贈送的禮物-年歷片,激疑引思。"這上面有許多關于年、月、日的秘密,你們快把答案找出來吧!"

  3、燈片出示思考題,同時師板書課題: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大、小月

  同桌同學交流觀察結果,老師請學生回答發現

  (1)1年有12個月。

  (2)1、3、5、7、8、10、12月都有31天。

  (3)4、6、9、11月都有30天。

  (4)2月有時28天,有時是29天。

  總結:習慣上將31天的月份叫"大月",一年中有幾個大月?

  哪兩個連續的大月?

  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一年中有幾個小月?

  2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有時28天,有時29天,我們叫它"平月"。

  2、如何記憶大、小月呢?

  先組織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計算全年天數

  問:知道了每個月的天數,能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嗎?

  學生回答,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哪種算法最簡便,再用計算器算出得數,匯報結果。

  問:為什么一年會有兩種天數?主要原因在哪?

  歸納:二月有28天的一年有365天,我們叫它"平年"。

  二月有29天的一年有366天,我們叫它"閏年"。

  問:為什么會有平年、閏年之分呢?

  問:閏年比平年多幾天?多的這一天放在哪個月?

  區分平年、閏年主要看什么?

  4、判斷平、閏年

  持有1900年年歷的同學有爭議,老師及時發現,并說明:遇到整百年份時,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年、月、日》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練習:說一說下列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

  1600年、1700年、1840年、1949年、1997年

  5、課外知識拓展

  關于年、月、日的知識,除了剛才所學的,你還知道哪些?說給大家聽聽。

  三、理解運用

  1、小明滿12歲時,只過了三個生日,他的生日是幾月幾日?

  2、動手操作

  放申奧實況的錄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愛國思想。

  璧合將不完整的20xx年年歷片制作完整。

  要求:先兩人交流討論,再用最快的方法制作,做完后可美化年歷卡。

  四、課后延伸

  同學們,你想知道有關年、月、日的更多秘密嗎?那就課后查資料研究吧!

  學習內容:

  二年級下冊第27—28頁練習五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會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2)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能借助乘法算式想出除法算式的商。

  3)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語言表達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借助乘法算式求商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以及集合、對應的數學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成功的快樂。

  教具準備:

  課件、卡片。

  預習作業:

  預習課本第26頁第4題

  你是怎么列式

  每個式子什么意思

  教學過程:

  一、預習反饋:

  式子:意思:

  3×5=153個5總共是15人

  15÷3=515人,平均3桌,每桌5人

  15÷5=315人,每桌5人,平均分成3桌

  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導語: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數學王國去玩,你們想去嗎數學王國的國王聽說咱們要去,非常高興,他托老師給大家帶來好多小禮物,他說:只要誰積極動腦思考、回答問題聲音響亮,就把禮物送給誰。你們想要嗎(隨之出示漂亮的小卡片,卡片的背面是有趣的思維訓練題)不過,去拜見國王的路上有很多困難,你們怕不怕”

  三、復習整理,鞏固新知:

  (一)活動一:向數學王國進發

  1、師:為了順利地見到國王,讓我們先做做操,把身體鍛煉好吧!拍手操背誦1——9的乘法口訣。

  2、師:聽,列車開過來了,讓我們乘坐列車出發吧!(課件出示小火車,每節車廂是由一道道填空題組成,并伴隨著火車的聲音。

  ()四十二三()十五四()二十四

  二()一十()六三十六三()十八

  (二)活動二:進入數學王國

  1、師:進入數學王國,先要進行測試,只要我們都做對了,就能順利進入下一站,你們有信心嗎好,下面我們就比一比,賽一賽,看誰最細心,能順利進入大門。現在做課本26頁的第6題。

  2、課件演示校對答案,同桌互改。

  (三)活動三:走“迷宮”

  師:歡迎小朋友進入下一站。看這是一座“迷宮”,走“迷宮”的規則是:自己在“迷宮”的外圍找到入口和出口,按著一定的順序走。說說你是按什么走的(課件可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切換。)

  (四)活動四:算對了,“kitty貓”就和你做朋友。課件出示課本第26頁第5題。

  (五)活動五:看誰先到家。(練習五第11題。)

  四人小組競賽,派代表匯報。

  四、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你們看誰來迎接你們啦(課件出示“kitty貓”),“kitty貓”夸大家今天表現得很好,都是愛動腦筋,聰明的孩子,希望你們繼續努力,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上獲得更大的收獲,有信心嗎

  五、完成《隨堂練習》

  課題: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課型:新授教學目標:

  1、學生懂得測量物體的長度要用尺子,認識刻度尺。

  2、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并對幾厘米的長度有感性的認識。

  3、學生學會用厘米作單位估測或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掌握測量物體的方法。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空間想象的能力,通過活動提高學生估測和測量的能力。教學重點與難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設想:

  本節課采用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充分觀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認識厘米。由于厘米這個數學概念比較抽象,因此,課中安排的看一看、說一說、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關于厘米的風豐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從而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長。

  一、學前導學

  1、前置作業:

  你看見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準備一把尺子,觀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課題,介紹測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學習中,我們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長度,測量時有許多不方便,也不準確。在生活中,我們要用到統一的長度單位和測量工具——尺子,來測量。

  二、探究活動

  (一)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一、認識直尺

  1、小組交流:你看見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準備一把尺子,觀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匯報

  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1、介紹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用直尺上表示出來。

  首先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你認為還有從哪個數字到哪個數字之間是1厘米長?

  2、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1)把1厘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2)小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們身邊或我們身上哪些物品的長度是1厘米。

  (3)用手勢表示1厘米的長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3、觀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從刻度“0”到哪兒是2厘米長嗎?(從0到2)從刻度“0”到哪兒是3厘米長嗎?(從0到3)也就是說,從刻度“0”到幾,就是幾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二)師生探究合作交流

  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方法

  1、學生小組動手測量紙條長度

  (1)這有一張紙條,你知道它有多長嗎?小組討論、操作測量紙條的長度。

  (2)小組匯報:你們是怎么測量的?

  2、統一測量的方法

  介紹:量物體的時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

  現在紙條的右端正好對著“5”,說明紙條長5厘米。

  3、實際測量物體的長

  (1)測量同桌準備的紙條,看一看它們分別長多少厘米?量的結果寫在紙條上,同桌檢查。

  (2)量一量你帶來的新鉛筆長多少厘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寬度是()厘米。(取整數)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是()厘米。(取整數)

  三、自我檢測

  課本第6頁練習一1——3題。

  看練習一的1題中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長度呢?利用三角板來卡一下量。

  四、變式練習

  1、如果有些東西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長度呢?例如花生的長度和1角硬幣的長度。

  2、拿出不同長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圖填空

  五、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課后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掌握兩位數與兩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較正確、熟練地計算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減法。

  2、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檢查能力,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重點難點:

  查漏補缺,反饋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熟練度和準確度。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36+28+17=

  65-25-21=

  說一說你的計算的方法。

  2、猴媽媽摘了52個桃子,小猴把它們運回家,運了兩次后,還剩多少個?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

  課件出示主題圖。

  2、說一說圖中告訴我們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再解答。

  A、先算下來25人,車上有多少人。

  B、再算現在有多少人。

  C、列綜合算式。

  還有其他算法嗎?

  3、總結算法:

  說一說,在做加減混合計算時應該怎樣做?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相加滿十要進位,不夠減時要退位;有時可以用簡便寫法。

  三、強化練習

  1、完成第21頁練習三第8題。有3只母雞帶著自己的孩子出來找吃的東西。可三家的小雞混到了一起。你能幫助雞媽媽找到自己的孩子嗎?教師巡視。指名匯報、訂正、評比。

  2、完成第22頁練習三第12題。教師巡視。指名匯報,并說明填法。

  3、完成第22頁練習三第13題。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數學問題?和小組的同學交流。指名匯報。選擇兩個你喜歡的問題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學互相交換檢查,并說說計算的方法。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隨堂練習

【二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下數學教案04-08

二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案04-08

二年級數學教案12-27

二年級數學教案09-24

二年級下數學教案08-31

二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案08-27

二年級數學教案09-28

二年級數學教案09-24

二年級數學教案12-27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