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1
活動目標
1.敢于嘗試和探索,學習分類和統計,能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2.通過實踐活動,學會分類統計生活中物品的數量,從中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重點:
了解簡單的統計方法,并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活動難點:
在實踐活動中,幼兒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活動準備:
課件、掛圖、記錄表、數字卡、各種水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探索欲望
1.幼兒隨音樂《摘果子》進入活動室。
2.在進入教室時,每位幼兒從樹上摘一個自己喜歡的水果。
并回到座位上。
3.讓幼兒給水果分類,并排列在黑板上。
二、播放課件,幼兒學習分類統計
1.出示課件,水果統計表。
2.教師講解統計概念。
3.學習條形統計,通過圖表感知數量多少。
三、游戲《猜拳》
游戲規則:男女小朋友各十人,;本文教師出示統計表,找一名幼兒進行統計,其余幼兒猜拳游戲。
四、幼兒操作幫助小熊在超市物品進行分類并統計。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2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統計物品,提高計數能力。
2.感受統計給生活帶來的幫助,體驗同伴合作完成任務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記錄紙8張、記錄板8塊、計數條8套、記號筆8支。
2.8個櫥子內擺放各種物品:文具、點心、水果、蔬菜、玩具、日用品、飾品、樂器。
3.課件、電腦、電視機。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幼兒初次合作,分享統計結果。
1.交代任務,分組記錄。
“今天,請你們來統計每個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
幼兒分組統計商品并記錄,教師指導。
2.交流分享統計結果。
“每組請一個小朋友來介紹,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你們是用什么辦法記下來的?”
小結:你們用了數字、圖畫的辦法進行了統計,知道了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種商品最多,哪種商品最少。
二、嘗試用計數條進行二次統計,分享新的統計經驗。
1.介紹材料,提出要求。
“請你們用記錄板和計數條再來做一次統計,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種東西最多?哪種東西最少?”
2.指導幼兒使用計數條再次統計。
3.分享新的統計經驗。
“貨架上有幾種商品?哪種最多?哪種最少?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小結:用計數條統計,能夠很快地知道貨架上有幾種商品,哪種最多,哪種最少。還會知道最高的計數條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計數條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導幼兒根據統計結果確定進貨商品。
“一起說說看,需要進哪種貨?”
小結:你們用不同的統計方法讓我知道了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還能很快知道哪種商品最多,哪種最少。
三、觀看課件,激發興趣,拓展生活經驗。
“在我們生活當中,很多時候還會用到統計,能幫助我們解決更多更復雜的問題。一起來看一看,還有什么時候會用到統計。”
分別觀看幼兒身高、營養搭配、全年平均氣溫、奧運會獎牌榜統計圖表,再次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幼兒對統計的興趣。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3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統計物品,提高計數能力。
2.感受統計給生活帶來的幫助。
3.體驗同伴合作完成任務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人手一張統計表、水彩筆、黑板、白紙、各種超市用品。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參觀超市,初步探索統計的方法
1、貨架上有什么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
2、幼兒分組自由選擇貨架進行記錄,記錄方法由幼兒自由決定。
3、教師點評幼兒統計結果。
二、通過觀察法和推理法來學習統計
1、我的朋友也有一家店,是糖果店,糖果店的阿姨和蜘蛛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來看看吧!
(1)東東來買糖,蜘蛛出示了東東的買糖記錄表。
提問:東東來過幾次糖果店?買過什么糖?這次他可能會買什么糖?
(2)洋洋來買糖,蜘蛛出示洋洋的買糖記錄。
提問:洋洋買了幾種糖?她怎么來過5次,只買了4種糖?這次可能會買什么糖?
小結:好吃的東西會經常買。
(3)菲菲來買糖,蜘蛛出示菲菲的買糖記錄。
提問:菲菲來過幾次?買過幾種糖?這次他會選棉花糖還是果凍?下次會買什么糖?
小結:兩種喜歡吃的東西輪流買。
三、嘗試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
1、阿姨又準備進貨了,怎樣才能知道哪種糖果才是最受歡迎的呢?
2、出示“一周糖果銷售記錄表”及“統計表”,引導幼兒觀察、理解。
3、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統計表,找出最受歡迎的糖果。
4、教師講解:數字最大的就是賣出數量最多的,就可以多進貨,數字最小的就是賣出數量最少的,就要少進貨。
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真棒!你們用統計的方法不但幫助了龐老師,還幫助了我糖果店的朋友,謝謝你們!平常生活中還有很多需要我們統計的事情要做,我們再去看一看吧!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4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統計物品,提高計數能力。
2、感受統計給生活帶來的幫助。
3、體驗同伴合作完成任務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記錄紙4張、記錄板8塊、計數條4套、記號筆8支。
個櫥子內擺放4種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動流程
1、創設情境,幼兒初次合作,分享統計結果。
(1)交代任務,分組記錄。
"今天,請你們來統計每個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幼兒分組統計商品并記錄,教師指導。
(2)交流分享統計結果。
"每組請一個小朋友來介紹,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你們是用什么辦法記下來的?你們用了數字、圖畫、表格的辦法進行了統計,知道了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種商品最多,哪種商品最少。
2、嘗試用計數條進行二次統計,分享新的統計經驗。
(1)介紹材料,提出要求。
"請你們用記錄板和計數條再來做一次統計,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種東西最多?哪種東西最少?"
(2)指導幼兒使用計數條再次統計。
(3)分享新的統計經驗。
"貨架上有幾種商品?哪種最多?哪種最少?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小結:用計數條統計,能夠很快地知道貨架上有幾種商品,哪種最多,哪種最少。還會知道最高的計數條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計數條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導幼兒根據統計結果確定進貨商品。
"一起說說看,需要進哪種貨?"小結:你們用不同的統計方法讓我知道了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還能很快知道哪種商品最多,哪種最少。
3、觀看課件,激發興趣,拓展生活經驗。
"在我們生活當中,很多時候還會用到統計,能幫助我們解決更多更復雜的問題。一起來看一看,還有什么時候會用到統計。"分別觀看幼兒身高、營養搭配、全年平均氣溫、奧運會獎牌榜統計圖表,再次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幼兒對統計的興趣。
教學總結: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5
一、說教材:
課程標準強調《統計》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低年級要求: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來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個過程,從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知識和方法。教材選取的例題給我們很好地提供了一個如何去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的信息。
二、說學情: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不會太困難,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畫統計圖,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課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借助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感受到統計活動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2、在情景中初步掌握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經歷統計的過程。
3、初步感知簡單條形統計圖及統計表,能將統計結果填入表內,會在格子紙上畫簡單的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和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4、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觀察交流等方式感受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加深對數學的喜愛之情。
四、教學重點:
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圖和統計表,正確填寫統計圖表。
五、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能看懂圖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分析,感受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六、說教學理念與教法: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所以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將整堂課的設計分成“創設情景收集、整理資料操作實踐拓展深化”四個層次,我以教材為基礎,本著數學來源于生活這一事實,力求從實際出發,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親近感,使學生樂學、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圍繞教學目標,我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時,力求體現以下理念:
1、在生活中學數學
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的要求。所以“統計”這節課我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從學生喜歡看動畫片引入,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其次結合本校“播種習慣責任樹,人人為樹添果實”的活動,讓學生在熟悉親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學習,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在活動中學數學
讓學生學習動態的數學是新課程的要求。使學生形成統計觀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其真正投入到統計活動的過程中,所以我設計運用投票表決的活動,來確定最喜歡看的是哪部動畫片,從中讓學生初步體驗統計的過程,也就是經歷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過程,學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學生在經歷“動態建構運動”之后,再讓他們獨立觀察教材提供的靜止的畫面上采集信息、分析、整理數據,進行填寫統計表、繪制統計圖、說說統計作用。
一方面鞏固剛剛建構的統計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另一方面進行“間接思維”訓練,既錘煉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在統計紅、黃、藍蘋果個數的活動中,不僅讓學生學會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還讓學生感悟到一個方格表示2人,那么1人可以用半格來表示,為后續學習打下能力基礎。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通過實踐操作,體驗到了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也認識了統計及其作用,獲得了數學知識,發展了能力。
3、在問題中學數學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討感受到,要解決老師提的問題必須調查統計,在調查統計后,學會思考,能根據數據回答和提出簡單的問題,深化對統計意義的理解,同時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人人都得到發展
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理解和體驗了統計的過程,體會到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同時結合“習慣責任樹”,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說學法
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3、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的學法。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6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統計物品,提高計數能力。
2.感受統計給生活帶來的幫助。
3.體驗同伴合作完成任務的樂趣。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1.記錄紙4張、記錄板8塊、計數條4套、記號筆8支。
2.4個櫥子內擺放4種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動流程1.創設情境,幼兒初次合作,分享統計結果。
(1)交代任務,分組記錄。
"今天,請你們來統計每個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幼兒分組統計商品并記錄,教師指導。
(2)交流分享統計結果。
"每組請一個小朋友來介紹,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你們是用什么辦法記下來的?"小結:你們用了數字、圖畫、表格的辦法進行了統計,知道了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種商品最多,哪種商品最少。
2.嘗試用計數條進行二次統計,分享新的統計經驗。
(1)介紹材料,提出要求。
"請你們用記錄板和計數條再來做一次統計,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種東西最多?哪種東西最少?"(2)指導幼兒使用計數條再次統計。
(3)分享新的統計經驗。
"貨架上有幾種商品?哪種最多?哪種最少?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小結:用計數條統計,能夠很快地知道貨架上有幾種商品,哪種最多,哪種最少。還會知道最高的計數條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計數條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導幼兒根據統計結果確定進貨商品。
"一起說說看,需要進哪種貨?"小結:你們用不同的統計方法讓我知道了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還能很快知道哪種商品最多,哪種最少。
3.觀看課件,激發興趣,拓展生活經驗。
"在我們生活當中,很多時候還會用到統計,能幫助我們解決更多更復雜的問題。一起來看一看,還有什么時候會用到統計。"分別觀看幼兒身高、營養搭配、全年平均氣溫、奧運會獎牌榜統計圖表,再次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幼兒對統計的興趣。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7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有關統計的知識,知道了一些統計的方法,今天我們來地一節練習課,看看誰掌握得好。
二練習:
想想做做25。
1.完成“想想做做”2你知道一星期數學課、語言課各有幾節嗎?
(1)教師看著周課表逐天報出語文、數學課,學生邊聽邊用畫“√”的方法在左邊的表中記錄。
(2)學生獨立整理數據填寫寫右邊的表,集體交流提問:一周中語文課有多少節?數學課有多少節?誰多?多多少節?
(3)你還喜歡什么課?在表格里填上名稱,統計一星期有幾節。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3題圖,老師說明題意:這是一個月的天氣情況。請同學們自己選擇一種方法,統計一下各種天氣的天數。
(2)獨立統計,老師巡視,幫助困難的學生。
(3)集體交流。提問①“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樣算?應該是多少?(如果哪個小朋友算得不是30,要讓他們分析可能錯在哪里)。
②雨天比晴天少幾天?比陰天呢?
③晴天比陰天多幾天?
3.完成“想想做做”
(1)分小組活動,統計前第小組同學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辦法記錄。然后再活動說說“你家有哪些家用電器?”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記錄,完成統計表。
(2)集體交流統計結果,說說看了上面的統計結果。你想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5題圖,提問:圖中有哪些活動,自己最喜歡的是哪一種?
(2)老師出示一張記錄表巾在黑板上,并請幾名學生當記錄員,全班學生逐個說自己喜歡的尋種活動,邊說邊記。
(3)學生獨自把記錄的結果填成統計表,集體交流,說一說,喜歡哪種活動的人數最多,喜歡哪種活動人數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三、小結。
這兩天我們所學的統計知識作用很大,在今后的學習中會經常用到,通過統計表,我們可以了解許多信息,便于掌握、比較。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03-17
大班數學教案:有用的統計01-05
《有用的統計》大班教案11-24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有用統計x09-07
大班數學游戲活動教案有用統計09-26
大班數學活動:有用的統計01-07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用的統計》含反思08-11
大班數學有用的數字教案06-24
大班數學統計教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