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中秋節快到了,三江的月餅師傅正在忙著做月餅,瞧!新鮮的月餅出爐了
1、(出示9個月餅)請大家一起來數一數,這堆月餅有幾個(9個)那么9個月餅最接近幾十呢?(10)我們也可以說9個月餅大約是10個。(學生跟讀)
2(出示43個月餅)這堆月餅有幾個呢?你能一下子數出來嗎?請大家估計一下,這堆月餅大概是幾十個?教師宣布正確答案43個月餅,43最接近幾十?我們也可以說43個月餅大約是40個
3、那么64個月餅我們也可以說大約是多少個月餅呢?86個月餅呢?
揭示課題:象剛才這樣把一個準確數看成大約是幾十,這就是估計,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用這個知識來學習加減法的估算。
二、探究加減法的估算
1、這幾天到三江買月餅的人可多了,你瞧!這3種月餅是最受大家歡迎的,(出示豆沙月餅28元,蛋黃月餅43元,水果月餅24元)
2、你能向小朋友介紹一下這些月餅大約是幾元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大約是30元,大約是40元,大約是20元)
小朋友們真能干,那你能根據剛才估計的數據,幫老師算算買豆沙月餅和水果月餅大約是多少元嗎?你能用算式表示嗎?
你還能象老師一樣來提問嗎?
3、四人小組討論:
現在方老師帶了100元錢去買這3盒月餅,你幫老師想想,我帶的錢夠嗎?為什么夠呢?把你的想法在組內交流一下
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方法嗎?
方法一:豆沙月餅大約是30元,蛋黃月餅大約是40元,再加上水果月餅大約是20元,三樣加起來大約是90元,所以100元夠了。(板書:30+40+20=90)
方法二:3盒加起來是95元,所以100元夠了。
方法三:100元錢,買豆沙月餅后,大約還剩下70元,買水果月餅后大約還剩50元,最后買蛋黃月餅,大約還剩10元 (板書:100302040=10)
方法四:100元錢,買水果月餅后,大約剩80元,買豆沙月餅后,大約剩50元,所以買蛋黃月餅夠了。
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方法,現在請你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方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小結:剛才我們小朋友想出了這么多方法,大家都是先把準確數估計成幾十然后再進行估算,這樣計算起來比較方便,象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
三、練習應用
1、四一班和四2班同學準備在中秋節晚上舉辦一個中秋晚會,要同學們報名參加,四1班有39人報名,四2班有42人報名,請問(1)大約有多少人參加這個中秋晚會?你會估算嗎?(2)四(1)班比四(2)班大約少幾人?
2、四一班和四2班同學為了布置晚會場地可忙壞了,晚會計劃要做70朵紙花,現在四(1)班已經做好了27朵紙花,四(2)班已經做了44朵紙花,請問大約還要做幾朵紙花呢?
3、剛才我們用估算的知識解決了中秋晚會的問題,在數字王國里也要用到估算,請你估算一下,下列哪些算式的得數比80大
31+52 9011 38+39
請小朋友拿出課桌里的紅卡片和黃卡片,如果是大于80就舉紅卡片,小于80就舉黃卡片
5、國慶節也快到了,小朋友打算怎樣安排國慶節呢?是啊,青年旅行社決定在國慶期間組織50人去杭州西湖旅游,為了讓游客玩得高興,旅行社還特別設計了劃船活動,這里有3種船:
大船:限乘42人
中船:限乘23人
小船:限乘9人
現在有50人,旅行社打算租兩條船,可以怎樣去租呢?小組討論交流
根據小組討論與交流,設計多種乘船方案
1、大+中
2、大+小
3、大+大
為什么可以租一條大船和一條中船呢?50人夠坐嗎?
為什么可以租一條大船和一條小船呢?
小朋友想出了3種方法,租一條大船需要租金43元,租一條中船需要租金28元,租一條小船需要租金19元,這3種方法哪一種最省錢呢?(同桌交流)
請學生用手勢表示,說說為什么,大約要花多少錢?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今天這節課我們用估算的知識解決了很多問題,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時候要用到估算,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課后反思:
《加減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教材在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教學中安排了加減法的估算一小節,這是估算正式教學的開始。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媽媽要買三種生活用品,帶100元錢夠不夠這一生活情境,意圖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學生了解估算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們可以用它簡潔、迅速地解決某些問題、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思想。基于以上分析,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體現估算方法多樣化,并能解釋估算的過程。
因為估算是非常貼近實際生活的,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會應用,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情境教學法,以即將到來的中秋節為主線貫穿整節課。將本課的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入到估月餅,買月餅,中秋晚會等生活情境中。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讓學生學會估數。在估算中,估數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在新課引入環節,我先讓學生數數數量比較少的月餅,然后出示一堆數量比較大的月餅,讓學生意識到當數量很大,很難準確數出來的時候就可以估計一下,從而引出大約,學會將準確數估計成大約是幾十。
2、討論交流,探究加減法的估算。由于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估算。以往的精確計算已經在學生腦海里深深扎了根,因此不免給本課教學帶來一定的負遷移,所以在設計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說說買蛋黃月餅和豆沙月餅大約需要多少元,然后讓學生提一提類似的問題,通過這些簡單的估算使學生先對估算有一定的認識和體驗,然后再讓學生思考老師帶100元去買這3盒月餅,帶的錢夠不夠這一問題。在討論交流中激發求易思維,體現估算方法的多樣化。這樣由淺入深的設計,使學生易于接受,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時需要進行精確計算,有時根據實際的需要只要估算大致的結果就可以了,估算能使計算比較方便。
3、聯系實際,解決問題。充分讓學生用估算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
本節課我始終圍繞中秋節這一主線展開,由估月餅,到買月餅,再到中秋晚會,這些情景都是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的,富于濃厚的生活氣息,能使學生輕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去積極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爭著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提高學習興趣。
2、體現估算方法的多樣化,個性化。
在探究100元錢買三盒月餅夠不夠這一環節,學生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的是用連加的方法估算的,也有的是用連減的方法,也有的用加減混合的方法進行估算,我都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勵。當出現了5種方法后,再讓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一種方法,同桌交流一下,充分體現了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學法來理解數學、運用數學。
本課還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比如:在練習環節,讓學生估算一下哪些算式的得數比80大,請學生通過舉牌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有個別小朋友舉錯了牌,還有包括后來的租船問題,讓學生探討哪種方法最省錢的時候,有3個小朋友舉了紅牌,我想這時我應該及時問問他們為什么要舉紅牌,使他們自己發現錯誤,找到解題的正確方法。現在我這樣一帶而過,明白的小朋友是明白了,可不明白的還是不明白,沒有很好地關注學生的發展。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6-37頁的例題和“試一試”,第38頁“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平均分的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知道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可以用相應的除法算式來表示,初步人數除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經歷把簡單的平均分問題抽象乘除法算式的過程,能聯系具體情境寫出相應的除法算式或說明除法算式的實際含義,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培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中,初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培養學生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在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運算,讓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具準備:
小棒、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平均分。
1、把8個△,每2個一份,分成了()份。
把8個△,平均分成4份,每份()個。
2、把12個○,每4個一份,分成了()份。
把12個○,平均分成3份,每份()個。
二、教學第36頁例題。
1、談話:假期里小朋友們開展了各種有趣的活動,你瞧,今天他們又組織了爬山。
(1)出示例題中的情境圖,讓學生觀察。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6個小朋友)他們打算干什么?(要乘纜車)
(2)出示圖下的文字,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知道6個小朋友要坐幾輛車
呢?你打算怎么辦?(同桌交流)
如果學生能直接想出問題的答案,追問:你是怎樣想到要坐3輛車的?
引導學生聯系平均分的含義想到:因為6可以分成3個2,所以要坐3輛車。并由此要求學生用6根小棒代替6個小朋友,按每2根一份,動手分一分,看結果是不是分成了3份。
如果學生不能直接想出問題的答案,提示:你能用6根小棒代替6個小朋友,按每2個一份,動手分一分嗎?學生操作后,進一步提問:6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幾份?那么,每輛車坐2人,6個小朋友要坐幾輛車呢?
2、教學除法及除號。
指出:6個小朋友,每輛車坐2人,問我們要坐幾輛車。這樣的問題我們還可以用除法來計算。上面的問題可以用除法來計算,那么怎樣寫算式呢?
教師根據學生的口述,板書:6÷2=3
除號
介紹除號以及寫法,說明算式的讀法。
帶領學生練習寫除號,指名學生讀算式。
提問:這里的6、2、3各表示什么?你來說,你再來說,誰能連起來完整地說說。
三、教學第36頁試一試
a)讓學生觀察情境圖,并讀一讀圖下的文字,提問:你能填上答案,并把
除法算式寫完整。
b)學生完成后追問:你是怎么知道可以分給4只小熊的?12÷3=4這道算式
里的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3、小結:我們把6個小朋友按2個一份平均分,成了幾份?把12個蘋果按幾個一份平均分分成了幾份?看來,把一些物體每幾個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幾份,可以用除法計算。
四、教學第37頁例題。
1、出示情境圖。要求學生想辦法填寫出答案。
2、學生填出后,提問:你是怎么知道每人分得2枝的?你能用6根小棒代替6支鉛筆并把它們平均分成3份嗎?
學生操作后,追問: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根?這個結果說明把6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應該分得幾支?
3、指出:上面的問題也可以用出除法來計算。
學生獨立寫寫。
根據學生口述板書:6÷3=2。
說明:在“6÷3=2”中,6叫做被除數,3叫除數,2叫商。(板書)
同桌互相說說,教師再指著其他幾個算式讓學生來認一認。
提問:這個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你再來說?
4、教學第37頁試一試
(1)提問:你能把除法算式寫完整嗎?
(2)追問:你是怎么知道每組有4人的?在這里“8÷2=4”,表示什么意思?
(3)小結:我們把6枝鉛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枝?8個小朋友平均分成幾組,每組是幾人?看來,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計算。
五、教學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學生獨立完成,重點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到“需要5人才能搬完”,指名說說除法算式的意思。
2、想想做做2
獨立完成,并重點說說為什么是“每筐放3個”。同桌互相說說算式的含義。
3、想想做做3
(1)學生獨立完成。
(2)提問:這兩道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數表示的意思相同嗎?除數呢?各表示什么意思?商呢?
(3)講述:把一些物體平均分,不管是按每幾個一份地分求分成幾份,還是平均分成指定的份數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4、想想做做4
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讀一讀、說一說,再進行全班交流。
5、補充:
(1)回到復習題,學生列除法算式。
(2)被除數是16,除數是4,商是4。
(3)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3。
(4)思考:一條馬路15米,在一邊種樹,每3米種一棵樹,最多種(樹。
六、全課小結。
談話: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可以用什么算式來表示?
板書設計:
認識除法
6÷2=36÷3=2
除號被除數除數商)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是: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和它們的十進關系,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能看懂物品的單價,會進行簡單的計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經掌握的100以內數的知識,學習、認識人民幣,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本知識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幣,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概念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老師要創設具體地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購物的活動中認識人民幣。
單元教學重難點、關鍵:
1、重點: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簡單計算。
2、難點: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3、關鍵:組織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多觀察、多操作、多實踐,熟記“1元=10角、1角=10分”的進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并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過購物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
認識人幣
簡單的計算
認識人民幣
教學內容:義務教材第46頁的第例1——————例2(認識人民幣)
教學目標:
1、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學會兌換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功用。
3、培養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節約用錢教育。
教學重點:認識各種面額的人民幣。
教學難點: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CAI課件一套常用的面額的人民幣(不同版本的)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我為你們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誰?(CAI演示:點擊出現藍貓圖像)你們認識它們嗎?今天是藍貓文具店開業的日子,它邀請我們全班去參觀文具店,你們想去嗎?一起來吧!
二、探究新知
1、參觀文具店回答問題(CAI演示)
(1)師:誰能說說文具店有什么文具?價錢是多少?(學生回答)
(2)師:你們喜歡這些文具嗎?可是用什么買呢?(學生回答)
2、認識人民幣
(1)師:中國的錢幣叫人民幣,你們認識人民幣嗎?
(2)操作初認人民幣
師:將桌面上的人民幣拿出,先自己認一認,再在小組內交流,看誰認得多(學生活動)
匯報認識情況(學生回答,師板貼人民幣:硬、紙幣)
問:觀察這人民幣,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回答)
師:紙做的錢幣是紙幣,金屬做的人民幣叫硬幣
(3)再認人民幣
師:(指紙幣)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的紙幣,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學生活動后,匯報識別方法)
師: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讀時有一個相同處是什么?所以它們的單位是元,那你能說說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單位是什么?(學生口答)
師: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紙幣我們會認了,那么硬幣你會辨認嗎?
師:識別人民幣可以從人民幣的大小、圖案、面值、顏色上來記住。觀察1元、5角硬幣正面,它們有相同的標記是什么?
師:國徽代表我們偉大的祖國,而且是中國制造的,所以我們要愛護人民幣,不能在上面亂寫亂畫。
(4)元、角、分的關系
師:藍貓想讓大家看一個小片段,看完后說說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學生觀看CAI課件:元、角、分之間的兌換關系)
師:看完了這個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元=10角1角=10分)
問:你知道1元=()分嗎?
(可以小組討論后再回答)
3、分類:按單位分:元、角、分
按質地分:紙幣、硬幣
看書上人民幣與平時所見到的,人民幣有什么不同,有紅色斜線,這樣叫樣幣。
三、換線游戲:
(1)我指人民幣,你舉起與我相同的人民幣
(2)我說面值,你舉起起相應的面值
(3)我說顏色,你來回答
(4)一張2角可以換()個1角
一張5角可以換()個1角
小朋友動手換一換。
四、活動
1、拿一件玩具,這件玩具是1元1角,有幾種付錢方法,找出哪種方法最簡單。
2、選四名售貨員,開始下位購買
五、小結:
小朋友,這節課我們上得真愉快,學會了很多知識,你們都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認識人民幣
分類:按單位分:元、角、分
按質地分:紙幣、硬幣
1元=10角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表內除法42頁例1例2,試一試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在數學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合作意識。
教具準備:
12根小棒、8個圓片、學案、課件等。
教學重點:
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過程:
師:小朋友們,秋天到了,沉甸甸的果實掛在枝頭,動物王國里可熱鬧啦!讓我們跟著樂樂一家去郊游吧!
午餐時間,懂事的樂樂主動幫媽媽洗桃。他洗了6個桃,打算放在2個盤子里。你們猜樂樂會怎么放呢?
師:不著急,先請你們和同桌討論討論,看看誰想的分法多?
三種不同的分法。(并引導學生用規范語言表達)
把6個桃子分成2份,兩份都是3個
把6個桃子分成2份,一份1個,另一份5個
把6個桃子分成2份,一份2個,另一份4個
師:大家給出了三種分法,你們最喜歡哪種?(我猜測,喜歡平均分的最多)
師:奇怪了,為什么大家都喜歡第一種呢?
(這樣公平、兩盤同樣多、都是3個、不多也不少)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添補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
師:像這樣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
師:(指著另外兩種分法,問:那這兩種是平均分嗎?
生:不是。
師:為什么?
生:因為每份分得不一樣多。(找兩個學生回答)
師:也就是平均分必須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樣?(同樣多)教師在同樣多的下面劃上著重號。
生齊讀2遍:每份分得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師:那剛才6個桃子我們是怎么平均分的?(每份分3個)
教學案例《認識平均分》 教學案例《認識平均分》我們把這3個桃作為一份,圈起來,放在一個盤子里。(師每三個磁鐵外面加一個圈 ○○○ ○○○ )
師:樂樂的爺爺想給他出了個問題,6個桃子既然能平均分放到2個盤子里,還可以平均分放到幾個盤子里呢?(課件出示問題)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并通過解決數學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2、求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初步認識乘法,了解各部分名稱,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重點: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分清幾個幾。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小黑板:(判斷)列示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新課
1、出示情景圖。觀察畫面。在兒童樂園里,孩子們有的坐飛機、有的坐火車,有的劃船,有的`玩游戲。你能從中找出哪些數學信息,并根據該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生提問:坐飛機的有幾人?坐火車的有幾人?劃船的有幾人?做游戲的一共有幾人?
選一個來解決問題。有多少人坐小飛機?
怎樣列式?2+2+2+2=8(人)
這個算式里有幾個2?4個2。像這樣4個2相加的問題,我們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還可以用乘法來表示:
(1)2×4=8(人)或4×2=8(人)
(2)讀法:2×4讀作2乘4,4×2讀作4乘2
(3)各部分的名稱。乘號和加號的區別。2表示相同的加數,4表示有幾個相同的加數。8表示4個2相加的和。即4×2的積。
(4)意義:表示4個2相加。
2、你能用乘法解決其他幾個問題嗎?并說出算式的意義,及各部分的含義。
坐火車的有幾人? 4×6=24(人)或6×4=24(人)表示6個4相加.6從哪來?
劃船的有幾人? 3×3=9(人)表示3個3相加
3、觀察這幾個問題的解答,你發現了什么?(怎樣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
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二、練習
1、判斷題。A:
B:
求一共有幾個蘋果怎樣列式?為什么能用乘法?為什么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計算的條件: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1、試一試P5
請生自己看圖,看懂了什么?說一說。
每棵樹上有3只小鳥,4棵樹上一共有幾只小鳥?
一共有多少個小矮人?(每盒有7個,2盒有幾個。)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義?
2、看算式,寫出表示幾個幾相加.
5×8 9+9+9 6×2 8+8+8+8
板書:兒童樂園
坐飛機的有幾人?坐火車的有幾人?劃船的有幾人?做游戲的有幾人?
2+2+2+2=8(人) 4+4+4+4+4+4=24(人) 3+3+3=9(人) 1+2+3=6(人)
2 × 4 = 8(人) 4 × 6 = 2 4 3 × 3 = 9
讀作:2乘4表示6個4表示3個3
4 × 2= 8(人)
讀作:4乘2
表示4個2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較簡便
作業:1、讀書P4-5
2、看算式寫出表示幾個幾相加。
6+6+6+6 3+3+3+3+3 5+5 10+10+10 7+7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1頁第3題及練習二十五第12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 進一步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
(2) 進一步使學生知道“1時=60分”。
(3) 進一步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過程與方法
通過復習,讓學生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體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復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對時間有更深的認識。
難點: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法與學法:
教法:講授法。
學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練習課中的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謎語引入
啟發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仔細聽,看哪個同學先猜出來。
哥哥長,弟弟短,弟弟跟著哥哥轉。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這是什么?(鐘表)
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認識時間》。
二、復習幾時
(1)誰來說說鐘面上有什么?
引導學生看出有1—12這些數,有時針和分針,有12個大格,每一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共60個小格。
(2)老師撥出7時和7時半,讓學生用兩種方法寫一寫。指名學生到黑板上來寫,反饋。
并引導學生小結:①當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②當分針指著6,時針剛剛走過幾就是幾時半。半時就是30分。
(3)復習“1時=60分”。
師撥12時,問:現在是幾時?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時針和分針的變化。(撥到1時)
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
引導學生一起回答:時針走一大格是—1時;
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
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
老師撥鐘,引導5分5分地數到60分,分針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這時時針正好走一大格,是1時。
板書:1時=60分
三、做一做
(1)老師撥時刻(7:45、 10:50、 11:15、 1:35),學生在紙上寫一寫,說一說。
(2)老師說時刻(3:45、 1:25、 4:05、 6:55),學生撥鐘面。
強調:表示分的數要占兩個位置,不滿10分的要用0來占位。
四、復習經過的時間
(1)4時再過5分是( )。 (2)10時30分再過10分是( )。
(3)8時45分再過5分是( )。 (4)5時56分再過( )分是6時。
五、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01頁第3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二十五第12題。
獨立完成,小組評議。
六、總結提升
這節復習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第52—54頁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題和“你知道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比劃、舉例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通過測量長度提高測量操作能力,進一步積累測量物體、線段長度的經驗。
3.使學生積極參加操作、估計、測量等活動,主動了解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
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每人一條1分米長的紙條,1分硬幣,磁卡,1厘米、米尺。
教學構想:
二年級上冊教學了厘米和米,學生初步具有了1厘米和1米的概念,能夠利用這兩個單位表示常見物體的長度,會用米尺或學生尺測量線段的長度。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物體相當短,其長度達不到1厘米那么長;有些路程實在長,用米為單位計量其長度十分麻煩。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
學生在認識分米時,必然會聯系厘米和米。所以說,沒有厘米和米的概念為基礎,不容易認識分米。在建立分米概念的同時,還能進一步體驗厘米和米。同樣,學生認識毫米要以厘米為基礎,建立毫米與厘米之間的聯系,既認識了毫米,也強化了厘米的概念。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重點在于知道1分米、1毫米的實際長度。學生感知長度,單憑介紹、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充分的操作活動中體會,才能獲得對分米和毫米的正確認識。
教學過程:
一、認識分米
1、量一量
提問:老師今天帶來一個漂亮的文具盒,怎樣可以知道這個文具盒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用尺量一量)
師:文具盒長是20厘米,寬是10厘米。(邊說邊板書:10厘米)
像這樣10厘米的長度我們還可以用另一個單位來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來表示(板書課題:分米,dm)10厘米就是1分米(板書: 1分米)20厘米呢?(2分米)
師:這個文具盒的長和寬還可以這樣說:這個文具盒長大約2分米,寬大約1分米。
2、感受1分米
(1)提問:1分米有多長?直尺上就有答案。從哪到哪是1分米?(請學生上實物投影指出),里面有幾個1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學生齊讀。
(2)你會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嗎?你準備怎樣畫?先和同桌說說,再畫在白紙上。請你幫同桌量一量,看看畫的線段是不是1分米。
(3)體驗:
① 請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劃出1分米。
② 一人比劃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計得對不對。
③ 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斷,一起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4)師: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粉筆長……)
3、米和分米的關系
師:(出示米尺)(1)這有一把米尺,它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分米?為什么?拿出直尺,平放在桌上,一人看一人數。(板書:1米=10分米)學生齊讀。
4、實踐操作:“想想做做”第3題
先用身體尺估一估課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分米,再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有多少厘米,再說說接近幾分米。
[評析:學生目測的數據與結果有差距,但通過目測再讓他們去實際測量,學生又一次感知長度,培養了估計能力。]
二、認識毫米
1、初步感受1毫米
我們以前量過數學書的長邊和短邊,現在老師想請你幫個忙,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是多少。
同學們有的說數學書的厚度大約是1厘米,有的說1厘米不到,老師還想知道得更準確,該怎么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個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接著板書課題:毫米)
2、關于1毫米
① 直尺上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② 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學生齊讀。
③ 在我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電話卡或銀行卡的厚度、書上數出10張紙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3、體驗1毫米。
提問:你能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大約有多長嗎?
同桌互相比劃,用5角硬幣插進去量一量對不對。
4、提問:你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嗎?(量小螞蟻的身長)
三、小結
師:到現在為止,我們一共學習了幾個長度單位?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從大到小分別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過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智慧屋,里面有很多難題等著我們去挑戰,有沒有信心?
四、反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題。
(1)說出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數的?想想怎樣看更方便。
(2)第2題,量出下面圖形每條邊的長。
學生獨立測量。
匯報交流。提問:平行四邊形的哪兩條邊長度相等?
(3)第3題。先估一估自己的課桌和凳子的高大約是幾分米,然后小組合作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分別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幾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題。
先估計,再測量,把數據記錄下來。
3、在( )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鐵釘長2( )。
(2)床長2( )。
(3)大米寬2( )。
(4)黃瓜長2( )。
讓小朋友獨立選擇,在交流時先讓學生用手勢表示自己選擇的長度單位,然后在小組里交流為何選這樣的長度單位。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都是什么單位?它們之間的關系你知道嗎?讀一讀。
六、課堂作業
基礎練習:
1、我們認識的長度單位有( )、( )、( )、( ),用字母表示分別是( )、( )、( )、( )。比毫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是( )。
2、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分米
( )厘米=1分米 ( )厘米=1米 ( )分米=1米
綜合練習:
1、在( )里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一張電話卡厚1( ) 一根黃瓜長2( )
一支粉筆長8( ) 一本數學書厚8( )
一張課桌高7( ) 一幢大樓高20( )
教室門高2( ) 一支鉛筆長約2( )
拓展提升:
一根小棒長1分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長( )。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2頁總復習及練習二十五第9~1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會用刻度尺量、畫線段。
2、使學生加深對角和直角的認識,能正確區分角和直角。
過程與方法:
在操作、觀察等活動中獲得對線段、角、直角等圖形的直觀認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
會量、畫線段。
難點:
認識角和直角,會畫角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學生尺、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宣布本節課的復習內容,并板書課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復習。
二、復習舊知
1、體驗1米和1厘米的長度。
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約有多長。
a。學生比畫。
B。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大約長1米?哪些物體大約長1厘米?
②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
1米=()厘米 400厘米=()米
3米=()厘米 700厘米=()米
2、量、畫線段。
①看教材第105頁第10題,估計兩條線段大約有多長。
指名回答。
②動手量一量,驗證你估計得對不對。
請同學匯報測量結果,并說說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③畫一條長5厘米的線段。
小組同學相互檢查。
3、角和直角、銳角、鈍角。
①說一說教室里哪兒有角,哪些是直角,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②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怎樣才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怎樣畫一個直角?
用三角板的直角來畫,從直角的頂點開始,沿著兩條直角邊畫兩條線,就畫成一個直角。
4、完成教材第102頁第6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五第9題。
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2、小組活動。
①小組合作開展學習活動。
②相互交流,你是怎樣折的?怎樣拼的?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多少個正方形?怎樣判斷銳角、鈍角?。
③畫一個銳角、一個鈍角。完成書105頁第11題。
四、總結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同學們又有什么心得收獲沒有?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3頁和練習一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2.認識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4.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感知量物體可以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嗎?請把盒子打開,拿出來相互看一看,并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學生打開盒子觀察并進行交流)
1.用學具量同樣長的邊。
教師請學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物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物體的長。
(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測量結果,同時用多媒體顯示測量結果)
師:難道你們數學書的短邊不一樣長嗎?請動手比一比。
(學生相互動手比數學課本并回答“一樣長”)
師:一樣長的邊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因為量書時用的東西有的長,有的短。
師:如果都用同樣長的工具來測量,結果會怎樣呢?請小組再用正方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小正方體的長呢?
(學生動手操作并分小組匯報,使學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樣的物體量書的短邊,得到的結果相同。)
2.用學具量長度不同的邊。
(電腦出示數學課本和文具盒這兩幅圖,并演示用曲別針測量書的短邊,用小刀測量文具盒的長邊。)
測量后教師問發現了什么(小刀比曲別針長,文具盒的邊比書的邊也長)。
師:如果把小刀換成曲別針,讓我們來看一看會出現什么情況。
(多媒體演示用曲別針量文具盒的過程,讓學生知道文具盒的長度比書的短邊多用了6個曲別針。)
小結:我們通過動手實踐和觀察,知道了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
3.實踐活動。
(1)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
(2)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2題。
(學生都用新鉛筆量所想量的物體的長,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幾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匯報測量結果。)
(3)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3題。
(多媒體顯示題目內容,說明題意,讓學生估算,電腦驗證。)
二、知道量物體的長度也可以用尺子來量
1.認識尺子。
師:剛才我們用鉛筆來測量物體時,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煩呀。用什么去量比較方便呢?(尺子)
教師請學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發現什么(數字、刻度線、cm),教師介紹刻度線和“cm”;并向學生說明“厘米”是一種長度單位。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1)認識1厘米有多長。
(電腦演示從0到1中間的長是1厘米)
師:你認為還有從哪個數字到哪個數字中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給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組活動)
(2)感知厘米有多長。
①測量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的長。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長(教師帶領學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小正方體,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訴學生拇指與食指中間的空隙大約是1厘米,并讓學生把它記在腦子里)。
③閉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長。
④睜開眼睛比畫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舉例(電腦出示圖釘,請學生仔細觀察,并演示它的長度是1厘米)。
②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動,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測)
③匯報交流。
3.用厘米測量物體的長。
師:請同學們拿出黃色紙條,試著量一量它的長是幾厘米。
(動手測量之后,讓學生在展臺上演示,并說出測量的方法。同時教師提醒學生,在測量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師: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再量一遍黃色紙條的長。
三、課堂總結
1.指導學生看書。
2.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先讓學生總結,教師最后進行歸納)
(1)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相同的物體量。
(2)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體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四、鞏固練習
1.進一步掌握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方法。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1題。
2.通過學生用長度單位(厘米)量物體的實踐活動,來體驗用厘米量物體的過程。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2~3題。
(學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組交流)
五、結束語
師: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數學書的短邊有多長。
(學生測量后匯報)
師:數學的短邊長是14厘米多一點,到底多多少呢?這要用到另外一個長度單位,咱們以后再學。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復習了數的讀寫等知識,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需要通過運算進行解決。(學生舉生活中的例子)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復習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板書課題)
二、主體內化
1.承上啟下,引出知識點。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關于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 (1)學習整數、小數、分數 四則運算的意義。
(2)學習整數、小數、分數 四則運算的法則。
2.合作整理、形成網絡
(1)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根據知識之間的聯系合作整理整數、小數、分數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意義與法則,并把整理的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
(2)各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組補充說明。匯報時有的可根據對知識的理解,自己的經驗舉例說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關的知識。
a、整數、小數、分數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意義
加法 :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
減法: 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乘法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一個數乘小數就是求這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是多少。 一個數乘分數,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除法 :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b、整數、小數、分數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法則。
3.比較異同,深化知識。
(1) 整數、小數、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有什么相同點?他們相互間有什么聯系?(討論)
相同點:都是把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或相減。
聯系
1.小數乘法先按整數乘法法則計算,小數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后,也按整數除法法則計算。
2.分數除法要轉化成分數乘法計算。
(2)計算小數乘除法、分數乘除法要注意什么?
小數乘、除法要正確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分數除法轉化后乘的是除法的倒數…
(3)加減乘除這四種運算之間的聯系。
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運算
加法—————————————乘法
逆運算 逆運算
減法—————————————除法
三、綜合應用
1.第一題,可加上幾道與0和1有關的口算題
(1)計算后可挑選幾道題說一說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2.計算各題并驗算
349+256 52.8-45.7
7.2×4.3 6.25÷0.25
(加法可用減法驗算;減法可以用加法或減法驗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驗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驗算。)
3.認真想一想,不用計算,你能填上“﹥”“﹤”“=”嗎?
師生共同完成前兩道題,讓學生回想積與被乘數、商與被除數大小關系的規律。然后讓學生完成后面的練習,并說出理由。
4.根據算式,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
5.解決實際問題。
(1)兩個數的積是248,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2,積是多少?如果一個因數乘3,另一個因數不變,那么積是多少?
(2)差是18.6,被減數,減數同時增加7.3,差是多少?如果同時減少18.6,那么,差是多少?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復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復習共分為5個部分: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表內乘法;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觀察物體;統計。第八單元的數學廣角的內容屬于擴展學生數學思維的,只要學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總復習中沒有單獨安排相應內容的復習。
總復習的編排注意突出本學期的教學目標,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便于在復習時進行整理和比較,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同時注意計算與解決問題相結合,達到通過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來鞏固計算熟練程度的作用。
單元教學目標: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單元課時安排:4課時左右
第一課時筆算加法和減法的復習
教學內容:
課本P102、10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通過復習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法、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筆算的方法;實際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基礎知識
1、問:筆算加法和減法時我們應注意什么?
2、學生小組內交流。
3、全班反饋,歸納小結。
4、鞏固練習,第105頁第1題。(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筆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二、發展練習
1、完成105頁第2題。并抽幾題指名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2、完成第4題:先估算再筆算。
先估算并說說估算的方法;再筆算。教師多面向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多給予他們輔導和機會,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3、□里能填幾。(補充練習題)
5□75754□
+□6-3□-3□+25
7□4□3□6□
先讓學生獨立做一做,學生能填出幾種就幾種,都應予以肯定。
[設計意圖]: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發展練習,讓學生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在體驗學習成功的同時發展思維的靈敏性,培養學習的自信心。
三、實際應用
1、完成107頁第10題。
學生先獨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繩:
小明
小紅
小東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幾下?
(2)、小明和小紅一共跳了幾下?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并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
五、隨堂練習。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單元教學目標
1、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2、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并能利用他們進行拼圖折紙等活動。
3、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
4、欣賞利用圖形組成的美麗圖案,并能嘗試進行設計。
認識圖形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識三角形、圓、長方形和正方形,體會面在體上。
2、在實際生活中能正確區分,了解它們的用途。
3、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認識圖形,了解用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把課前準備好的學具拿出來。
2、小組互相介紹。
3、小結學習情況。
二、新課教學
1、小組匯報:
一邊介紹圖形一邊拿起實物模型。
2、歸納板書:
長方形圓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見過這樣形狀的圖形嗎?
(1)小組交流
(2)匯報評議
三、鞏固練習
1、連一連
仔細看清題意,獨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畫一畫。
3、想一想
請你接著畫下去。
4、數一數
眼睛看仔細,試做,校對。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標: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點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教學難點:
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解決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業根據主題圖說出體育館、商場、醫院和郵局分別位于學校的什么方向。
教學內容:
知道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什么,并說出它們的方向。
讓學生將自己置身于學校這個位置,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說一說體育館、商店、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教師先讓學生4人一組說一說,再由教師指名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學生口頭回答后,教師讓學生填在書上,并讓學生在圖中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標出。
二、總結
教師讓學生觀察剩下的4個建筑物所在的方向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么特別之處。教師讓學生討論后說一說少年宮、電影院、動物園所在的方向。教師引導學生發現這樣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煩了,請大家分別給這4個方向取名字。小組討論后,將所取名字寫在書中的建筑物的旁邊。教師讓學生多說一說這4個建筑物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師總結。在教學中應該糾正學生北西、北東、南西、南東等錯誤說法。師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指導,先將8個方向的點找出,并將北的方向給出,再讓學生自己寫出剩下的7個方向,
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讓學生上臺展示方向。
1.試一試(小組活動)
(1)利用方向板說一說教室里8個方向分別有什么?
(2)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給出班級面朝的方向,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小組活動后,指名說一說。使用方向板時,教師應讓學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應與現實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小組交流,匯報。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理解“幾倍”及“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會用除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3.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活動,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
4.通過同桌合作探究、小組交流等形式,提升合作學習的能力,進一步養成良好的交流、傾聽習慣。
教學重點:
會用除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教學難點:
理解“幾倍”及“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小胖他們去秋游了,看看他們去了哪?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根據這些數量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根據回答出示三個問題:小獅子的頭數是大獅子的幾倍?大象的頭數是長勁鹿的幾倍?大象的頭數是大獅子的幾倍?
揭題:其實,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探究的數學問題--“幾倍”。
2、同桌合作,解決問題
同桌合作,用圈一圈、擺一擺的方法解決第一個問題。
全班交流:
圈一圈: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根據回答媒體演示)
擺一擺:你能上來擺給大家看嗎?一邊擺,一邊說想法。
有沒有小朋友能用一個算式來解決的呢?(根據回答板書算式6÷2)
3、理解算式的含義
(1)為什么要用除法來計算?你是怎么想的?
小結:要求小獅子的頭數是大獅子的幾倍,也就是要求6是2的幾倍,或者說6里面有幾個2,所以用除法算式6÷2來計算。
(2)6÷2等于幾?(完整算式)算式里的6、2、3分別表示什么?
(3)“倍”并不是一個單位名稱,它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所以算是后面不寫單位。
4、用除法算式解決求“幾倍”的問題
同桌兩人各選一題,先說算式,再說算式中各數字表示什么。
(1)交流問題2。這里是把什么看作了一份?老師再用圈一圈來驗證。誰來說怎么圈?
(2)交流問題3。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5、歸納總結
現在老師想請你們觀察一下黑板上的三個問題和算式,你們有什么發現嗎?
總結:其實剛才我們提的這三個問題,都是在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要用除法來計算。
三、鞏固練習
1、老師統計了上海市9月的天氣情況(晴天18天,多云9天,下雨3天)。
①晴天的天數是多云天數的幾倍?
②多云的天數是下雨天數的幾倍?(獨立完成)
全班交流。
自評:兩題都對得☆,書寫端正的得。
除了這兩個問題,你還能再提一個類似的問題嗎?怎么列式?
小結:看來,我們在解決問題時,一定要找到相對應的信息,才能正確地列出算式。
2、老師還想帶大家去面包房里找找關于幾倍的數學問題。
出示:蛋撻(6個)草莓蛋糕(3個)面包(9個)
20元/盒15元/盒5元/盒
①看懂價格信息。
②提一個求幾倍的問題,并把算式寫在學習單上。
③小組內交流。(出示交流要求)
④全班交流。
小結:我們不僅能根據相關的價格信息,找出價格之間的倍數關系,還能根據每種商品的數量,找出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
⑤小組評價:說得正確、完整得☆,聽得認真得。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今天的表現滿意嗎?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課本第 39-40 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創設的情景,體會用正確的方法收集數據很重要。
2、初步學習收集數據,會用劃“正”字等方法進行數據記錄。
3、初步學會使用簡單的統計表呈現統計數據。
過程與方法:
通過經歷數據收集、整理、分類計數、描述和分析等統計過程。
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體會統計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知統計是有趣的和有用的。
培養初步統計能力,了解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會用劃“正”字等方法進行記錄,整理數據并填寫統計表。
【教學難點】
對數據的整理、統計和分析。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小調查: [小轎車、公交車和卡車]
師:今天要學習的本領,在生活中十分有用處。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 見,請用自己的方法記錄這三種車分別出現了幾輛。(媒體播放)
交流匯報記錄的方法及數據。
小結:像我們剛才這樣將出現的物品分類進行記錄、整理數量的過程,就叫做統計。
二、感悟統計 學習新知
1、介紹“正”字記錄法。
2、介紹豎杠記錄法。
比較看一看這兩種方法的相同點。
2、學習“正字記錄法”
小丁丁他們班正好在統計女生最喜歡的水果,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觀看視頻教學)
3、嘗試記錄
第一個小調查用正字記錄法再來統計一次。
交流反饋。引出統計表格。(出示表格)
車輛出現的情況統計表
種 類
輛數(輛)
小轎車
10
公交車
8
卡車
11
師:像這樣把記錄的結果用數來表示,整理在一張表中,就叫統計表。出示課題:統計表初步。
4、嘗試填寫統計表
師:小朋友們已經會初步的收集、整理數據了。小丁丁的班級也完成了一項小調查(出示記錄)。請你們幫他把數據整理填在統計表中。(學生獨立完成書本P40/2。)
最喜歡的水果情況統計表
師:知道哪種水果最受小朋友歡迎?
師:根據這張統計表你能不能再提些數學相關的問題?
示范:喜歡草莓的人數是喜歡橘子人數的幾倍?
前后兩個學生進行一問一答。交流反饋。
師:通過統計可以了解許多需要的信息。
三、經歷過程 鞏固新知
統計最愛吃的食物。
開小火車進行匯報,整理數據,將結果填入統計表中。(學習單)
反饋交流。
師:根據這張統計表,你能獲得哪些信息呢?
四、課堂總結
師:除了統計表可以反映出一些信息外,還有一種圖也可以反映出同樣的信息,我們一起來看看。利用excel生成最喜歡的食物統計圖。(機動)
師:這樣的統計圖看上去比統計表怎么樣?(更直觀、數據更明顯)想不想一起學習怎么畫?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本領?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9-25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05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4
關于二年級上冊兒童數學教案范文08-27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24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11-05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12-13
新青島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9-24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11-17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13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