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2-12-24 17:42:38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合集15篇)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乘加、乘減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點,理解并掌握解題思路。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通過鼓勵性的情感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初步學會分析數量關系,并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教學難點:

  懂得要解決最后問題必須先找出隱藏的中間條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桃園參觀,你們想去嗎?(課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豐收啊!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個,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誰會算一算?(學生口答,說一說怎樣想的?)

  如果第一棵樹上有80個桃子,第二棵樹上有60個桃子,兩棵樹上一共有多少個?

  誰會列式解答?學生口答并說一說怎樣想的?

  二、探索新知

  (1)你們真了不起,遇到的兩個問題都解決了。我們一起去看看猴媽媽和猴寶寶在桃園遇到了什么問題想請你們幫忙。

  媒體演示例題

  (2)從圖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大猴:3筐,每筐12個。

  小猴:6個

  你能根據兩只猴子的采桃情況提出問題嗎?

  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出來,再引導學生先解決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

  (3)怎樣求出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

  你會列式解答嗎?

  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123=36(個)

  36+6=42(個)

  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樣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個的?

  教師歸納:有的同學這樣想:要求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就要把大猴采的個數和小猴采的個數合起來,可題目上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大猴采了多少個,所以必須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個,然后把大猴采的個數加上小猴采的個數。這是從問題想起。還有同學是從條件想起,根據大猴采3筐,每筐12個,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個,再把大猴采的個數和小猴采的個數合并起來,就是兩只猴一共采的個數。這兩種想法都很好。

  我們在解決問題后要寫出完整的答語。教師板書答語。

  回顧:剛才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時用了幾步計算?(板書課題: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為什么這道題要用兩步呢?

  (4)教學試一試

  剛才有同學還提了一個問題,你會解答嗎?

  先在本子上獨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說說先算什么?

  指明匯報,板書算式。提問: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個?要先算什么?

  比較:在解決例題和試一試這兩個問題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相同的是兩題都用兩步計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個?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題求兩只猴一個采了多少個?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計算,而第2題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個?所以第二步用減法計算。

  三、拓展練習

  (1)參觀了桃園后我們再去森林公園看看,進公園先買票。我們來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體出示條件和問題)

  誰說說這題告訴了我們哪些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

  學生列式解答。指名匯報,說一說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別忘了寫答語。

  (2)我們進公園去。這里有2個小朋友在澆樹呢!這里又有什么問題需要我們解決呢?你會做嗎?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學生獨立解答后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我們繼續參觀森林公園,看,眼前又出現了什么?根據這些條件你會提哪些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問題,再讓學生分別解答。

  解決這兩個問題分別是怎樣想的?都要先算什么?

  四、全課總結

  在參觀的過程中同學們解決了好多問題,真是了不起啊!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關鍵是什么呢?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教材第84-85頁

  知識與技能:進一步體會除法的含義,并借助乘法口訣求商。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能夠結合情景,發現數學信息,提出解決數學問題,深化學生對除法運算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直觀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課前準備:

  1、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信息,提問選擇信息,思考解決問題探究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知識。

  2、小兔安家的課件、掛圖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 活動

  設計意圖

  情境創設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白兔嗎?好,這節課老師就帶著同學們到小白兔的家里去看看(電腦出示小兔安家主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圖中有什么?

  生1:圖中有大樹、房子、許多小兔。

  生2:圖中有12只小兔,他們正在快樂地做游戲。

  生3:一共有四間房子。

  通過創設小白兔安家的情景,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積極地在情景中獲取數學信息。

  問題探究

  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小白兔現在累了,要到后面的房子里去休息,你們能根據剛才發現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教師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行整理(重點解決用除法解決的問題)

  小結:同學們能夠提出這么多的問題,那么這些問題該怎么解決,下面請同學們接著想辦法,你喜歡解決哪些問題就解決哪些問題,我們比一比,看哪一組解決的問題最多?

  教師深入到各個小組進行個別指導。

  生1:有4間房子,每間住幾中小兔子?

  生2:如果12只小兔要住3間房子,每間住幾只小兔?

  生3:如果12只小兔要住2間房子,每間住幾只小兔?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解決問題,并把算式寫下來。

  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體驗感悟

  好,下面哪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都解決了哪些問題,是怎 樣列式的?

  隨著各組學生的回答,老師整理板書如下:

  12÷2=6(只)12÷6=2(間)

  12÷3=4(只)12÷4=3(間)

  12÷4=3(只)12÷3=4(間)

  12÷6=2(只)12÷2=6(間)

  下面我們仔細觀察這些除法算式,你們有什么發現?

  學生爭著進行回答。

  各小組討論匯報:

  每間房子住的小兔少,用的房子多;每間房子住的兔子少多,用的房子少。

  引導學生觀察算式。一是讓學生體會除法算式之間的關系。二是讓學生從中體會在小白兔只數不變的前提下,每間房子住兔子只數與房子的間數中相對的。

  實踐應用

  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84頁,我們看“填 一填 ”請根據我們剛才說把這們表填 完整。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每間房子住5只小兔,3間能住下嗎?請同學們討論一下。

  引導學生明確,如果每間房子住5只兔子,3間可以住15只小兔,而現在只有12只小兔,所以可以住下。

  1、請同學們打開書84頁,我們看練一練第1題,同學們獨立做在書 上,做完后組長負責檢查下,全部做對的由小組長獎勵一朵小紅花。

  教師巡回指導。

  2、我們看第2題,請同學們把第2題做在書上,我們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好,下面誰愿意把你填 的結果讀給大家聽?

  3、電腦出示第85頁第3題:

  二(1)班有36人參加體操比賽,請你們幫他們設計一下,怎樣排隊,請畫出相應的圖,并列出算式,看哪組想出的辦法最多。

  學生獨立完成。

  同桌一組一問一答。

  學生集體交流。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究,然后全班交流。

  學生完成在書上。

  同學們小組合作,討論設計方案,并把圖畫下來,列出算式。

  一題多變拓展思維,有利于學生對除法意義的體驗和感悟。

  學生通過說一說,算一算,畫一畫,讓學生親自感悟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反思

  教師引導學生反饋,及時對討論好的小組發放小紅旗,并對學生的匯報進行補充小結。

  4、請同學們打開書上85頁,看第四題,誰得第一。小組之間展開比賽。

  5、電腦出示第85頁的第5題,誰來說說圖的意思。

  請同學們完成在書上,然后教師訂正。

  教師小結。

  學生說圖意

  板書設計: 小兔安家

  12÷2=6(只)12÷6=2(間)

  12÷3=4(只)12÷4=3(間)

  12÷4=3(只)12÷3=4(間)

  12÷6=2(只)12÷2=6(間)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3

  一、揭示課題

  二、復習筆算

  1、做復習第1題。

  (1)做第一組加法題。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在練習本上計算。提問:筆算加法要怎樣算?

  (2)做第二組減法題。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做在練習本上。

  (3)提問:筆算減法要怎樣算?

  (4)小結:筆算加法和減法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2、做復習第2題第一行,三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把三道題做在自己的本子上。

  3、下列題對不對,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765246942356003

  +235+1183-607-235

  4、做復習題第3題里的第一組題

  三、復習加減法的驗算

  1、做復習題第4題,指名兩人板演。

  2、引導學生小結:加法和減法怎樣驗算、

  四、小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筆算加法和減法各要怎樣算?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五、作業:復習第2題余下的六道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36—37頁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第3課,也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動,分數量比較多的物體。此前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對小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經驗。“把20塊糖果平均分5個小朋友”,是本節課承上啟下的實踐活動,通過具體操作及與同伴交流,進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樣性、合理性;還要“把你分的過程在表中記錄下來”,為“把40根小棒平均分給小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經驗與策略。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經驗。

  3.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具體操作,感受大數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樣化與合理性。

  教學難點:

  如何組織有效的小組活動,在實踐和交流中,培養優化策略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糖果一袋,糖果圖片,小棒若干根,統計表若干根。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復—均分。

  1、老師帶來了8個糖果,分給兩個小朋友,怎樣分他倆都高興?什么是平均分?

  2、猜猜我用20根小棒擺了幾個正方形?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星期天,幾位小朋友到樂樂家給樂樂過生日,樂樂拿出了一些糖果與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難題了,他們不知怎么分了,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這節課我們和樂樂一起分糖果。(課件出示圖片)

  師:仔細觀察圖片,從圖中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

  學生觀察,獲取信息。能夠發現“有5個小朋友”和“20塊糖果”。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學生提出問題,可能會提出“如果把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塊?”也可能是“分一樣多,怎么分?”“夠分嗎?”“能正好分完嗎?”等等。

  教師接著學生說:“這正是樂樂遇到的難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設計思考:創設情境不但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和參與,更是為了讓學生從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以幫助小朋友分糖果為情境,讓學生本能產生互動,同時能讓每個學生得到參與。]

  三、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1、示范分一分并記錄。

  教師提出,為了幫助大家理解和記憶,可以把分的過程記錄下來。(出示表格)

  師:現在通過這個表格,你能了解老師分的過程和結果了嗎?是不是看上去更方便,更清楚呢?

  2、用學具代替糖果小組內分一分。

  師:我們就用5個圓片代替5個小朋友,20個糖果圖片代替20糖果。先想想你準備怎樣分?然后,動手分一分。

  [設計意圖:有效的數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獨立思考之上的,先讓學生想一想怎么解決,引發學生思考,使下面的活動為解決問題而進行。同時,用統一的學具代替實物分一分,為脫離一切物質屬性,抽象出除法算式打下基礎。]

  師:同學們都很快地利用學具分一分,可是老師發現你們的分法并不一樣,誰愿意展示一下你們組分的過程?

  [設計意圖:給每個孩子動手操作的機會。由于存在個體差異,學生分法會不相同,正好可以從中體會分法的多樣性及結果的一致性。對于記錄這樣復雜的活動過程,學生是有困難的。所以,先讓學生感受到做記錄在活動和交流中的優勢。讓所有學生試著記錄自己的過程,既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有序,又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運用“枚舉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也為后續的小組活動打下重要基礎。]

  3、交流方法,比較、反思。

  師:請觀察不同分法,哪種方法和你的一樣,你能來介紹一下嗎?

  生介紹分的方法。

  師小結:同學們的分法不同,可能分的時候有一次分完的,有多次分完的,你更喜歡哪一種?

  預測:更多的學生會喜歡一次分完。理由是簡便快捷。也不排除會有喜歡多次分完的,教師要給學生時間,等待學生從下面的大數目的分小棒活動中,自己發現用乘法口訣幫助平均分的好處。

  師:那好,你能根據你所喜歡的分法,再分一次數目更大些的嗎?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交流、傾聽,體驗分法的多樣化與結果的一致性。及時表揚利用口訣一次平均分的學生,同時引導學生比較和反思,優化自己的策略,提升數學認知,為后續學習打基礎。]

  四、拓展活動,鞏固提升。

  1.提出問題。

  要把4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小朋友,怎么分呢?

  2.活動準備。

  (1)小組分工,明確要求。

  師:一會兒大家要在小組內分一分,并把分的過程記錄到這張表格上(出示表格)。

  (2)小組商定方法。

  師:請各小組先商量一下,想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幾塊比較合適。每個人都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選擇一個分法。動手分一分,做好記錄。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任務!

  [設計意圖:有了分糖果活動的基礎,學生會想到用口訣來平均分,但40根小棒相對于20塊糖果,是一個大數目。讓學生先商量一下分法,能夠避免盲目、無效的活動。另外,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經歷不是很多,缺乏經驗,需要教師引導分工和組織示范。]

  3.小組活動

  學生小組內分一分。

  4.匯報交流。

  匯報分的過程和結果,本組的學生做補充,其他組的學生做檢查。

  [設計意圖:展示一些小組的記錄,讓學生感受分法的多樣性,同時,引導學生交流,意在讓學生評價一下哪些分法更簡便、更合理,給學生反思、調整的機會,進一步促進學生反思、優化自己的策略。]

  五、數學游戲,活動延續。

  師明確游戲規則。

  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比一比。

  師:這個游戲有趣嗎?課后可以和家長、同學繼續進行。

  [設計意圖:此游戲的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繼續進行平均分的活動。也是給學生一個自主經歷不定的數目平均分的過程,為以后除法中有效試商打下堅實基礎。]

  六、總結收獲,課外延伸。

  師:這節課我們進行了許多分一分的活動,都是怎樣分的?從中,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師小結:在分糖果和分小棒的活動中,都是平均分的;可以有多種方法,結果卻是一致的;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幫助快捷地完成任務;有時會正好分完,也可能會有剩余……

  七、布置作業

  1、課后找一些大數目的物體分一分,利用表格記錄分的過程。

  2、回去后和家長繼續玩分糖果的游戲,可以自定游戲規則。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憶本課的活動,說一說收獲,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梳理,再次提升。實踐性作業是與生活中的平均分現象聯系起來,是對大數目的平均分活動的延伸。學生借助生活經驗和親身操作,完全能夠獲得最終結果,并記錄下來,積累平均分的經驗,為下節課學習除法奠定基礎。]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經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初步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簡單圖形中線段的條數,會選擇合適的工具畫線段。

  2、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以及與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形成線段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直觀感受,認識線段。

  1、如果要把線段用圖表示出來,它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在腦子里想象一下線段的樣子。

  2、(課件出示線段圖)線段是什么樣子的? 師根據學生描述介紹端點。

  3、學生完整描述線段的特征。

  4、再次閉上眼睛,在腦子里記住線段的樣子。

  5、這是剛才的線段,(課件逐步演示旋轉)它變了,現在還是線段嗎?為什么?你們發現了什么?

  6、師: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變,只要是直直的,有兩個端點,它就是線段。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那些是線段。(學生辨別線段)

  7、(隱去非線段,留下線段)這些都是線段,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師小結過渡。

  二、回歸生活,體驗線段

  1、我們的生活中藏著許多線段。(尺)你們看,這把尺的一邊,就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這兩端是它的兩個端點。這把尺上還有線段嗎?

  2、(數學書)你能在數學書的封面上找到線段嗎?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線段嗎?誰把它找出來?

  4、直尺、數學書、黑板的每一條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生活中的線段可多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小朋友兩人一組,你指給我看我指給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實踐操作,感悟畫法。

  1、生活中的線段太多,我們說也說不完,能不能想個辦法把它畫下來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來畫線段?為什么?

  2、請小朋友選擇你喜歡的工具,自己試著畫一條線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畫的?(指名演示畫線段)你是怎樣畫的?

  4、誰也是這樣畫的?你們是用什么工具畫的?

  5、誰畫線段的方法和他們不一樣?

  6、師:我不同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合適的工具來畫,在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歡什么?為什么?

  7、師:尺子是我們常用的畫線段工具,用尺畫線段,不僅畫得好,還特別方便,尺的用處可大了,將來我們還可以用它來測量、設計圖紙。

  8、學生用尺任意畫不同的線段。全班評議、欣賞。

  四、多種方法,深化認識。

  1、(出示紙)你能用紙折出一條線段來嗎?試試看。

  2、交流。你折的線段在哪里?誰折的線段比它長(短)?

  3、幾條方向不同的線段圍起來,還能拼成我們認識的圖形。這些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學生數一數,填一填。)

  4、反饋。猜猜看六邊形由幾條線段圍成?七邊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線段嗎?

  6、師:一條線段看起來不起眼,很單調,幾條方向不同的線段能圍成我們認識的各種圖形,許多線段還能組成很神奇的精美圖案。(欣賞)

  7、漂亮嗎?我們也來試一試,畫一畫,做一名小小設計師。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認識案秤,了解案秤稱物品的方法.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并體驗到教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觀念,掌握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一臺案秤、一些蘋果、2袋精鹽(每袋500克)、一些雞蛋、一些沙土、2捆掛面(每捆500克);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米,分別裝在塑料袋中(每組10袋),10袋大米(每袋1千克)、天平.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教師:前面我們學了重量單位克,你們都會用了嗎?可有一位小朋友因為上課沒聽講,不會做下面的題目,正在打電話求助呢,你們能幫幫他嗎?(演示課件千克的初步認識下載)

  一只乒乓球約重3()一杯牛奶重300()

  一個西紅柿重250()一個鴨蛋約重60()

  二、探究新知

  (一)導入新課:

  1.教師:那位小朋友在大家的幫助下已經學會了怎么用克這個單位,可他又遇到了一些問題(出示下面的題目)

  一袋大米重25()一個大冬瓜重10()

  一頭牛重420()小明體重28()

  2.教師: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時,常用克做單位.可是稱一些像牛、人這樣比較重的東西,用克做單位就太小了。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比克大的重量單位千克(板書: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克和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方面的問題.(把課題板書完整:千克的初步認識)

  (二)千克的初步認識:

  1.感知1千克有多重.

  講述: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單位.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每組有一袋大米,每袋都是1千克,同學們親自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

  2.使學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

  教師出示1克重的大米,每組中的1號同學拿出1克重的大米給本組同學看一看,掂一掂.

  (1)提問:10個1克是多少克?100個1克是多少克?1000個1克是多少克?

  引導學生明白:10個1克是10克,100個1克是100克,1000個1克是1000克

  (2)教師重述:1000個1克也就是1000克,可以稱為1千克.(板書:1千克、1000克)

  (3)指板書,提問:1千克和1000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我們用天平稱一稱(左邊托盤中放1千克,右邊托盤中放1000克)

  引導學生明白:1000克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教師板書:1千克=1000克

  (4)體會1千克的實際重量

  引導學生左手拿1克的大米,右手拿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兩只手的感覺有何不同?進一步認識1千克=1000克.

  同學們拿出1袋精鹽(每袋標有500克)、兩袋精鹽,親自掂一掂,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看看每袋標明重量,兩袋重量是多少?

  教師說明: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也是我國法定的計量單位(出示圖片法定計量單位).

  3.進一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

  (1)認識案秤,了解案秤稱物體的方法

  ①出示圖片臺秤,師簡單介紹構造.

  ②教師介紹使用方法:案秤也叫做臺秤,使用時先把案秤刻度盤上的指針(或游標)定在0位,然后將所稱物品放到托盤上,觀察秤指針所指的數字,指幾就是幾千克,教師稱1千克的蘋果演示給同學們看.

  (2)實際操作,具體感知1千克有多重.

  ①稱出1千克的沙子,裝在塑料袋里,用手掂一掂有多重.

  ②將1大袋洗衣粉放在托盤里讓學生稱一稱有多重(正好1千克),順次傳遞讓學生掂一掂.

  ③把稱過的和課前準備好的物品拿出來,再次讓學生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說明它們的重量相等都是1千克.

  4.完成43頁的做一做

  (1)引導學生分別稱出1千克的蘋果,同學們一起數一數有多少個?思考為什么都是1千克,而蘋果的數量卻不一樣?如果蘋果的數量相同,重量一定相等嗎?

  引導學生明白:重量相同物體的個數不一定一樣多;數量相同,物體的重量不一定相等.

  (2)學生舉例說明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3)在下面表里填上合適的數目.

  教師重點指導______個雞蛋重1千克.提問:9個雞蛋一定重1千克嗎?為什么?(因為雞蛋的大小不一樣,所以同樣個數的雞蛋重量不一定相等,同樣重量的雞蛋個數不一定一樣).

  (三)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一個重量單位千克.1千克也叫做什么?千克和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四)看書質疑.

  三、鞏固發展

  1.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時,常用______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重量時常用______單位,1千克也叫().

  2.1千克=()克1000克=()千克

  3.選擇正確的答案填在括號里:千克克

  4.手勢判斷對錯:

  2千克<20xx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題中兩邊單位不同,判斷前提醒學生注意

  5.填空:

  (1)小明體重25千克,小青體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______千克.列式為______.

  (2)一筐水果重30千克,6個人合買一筐后平均分,________?(先口頭提出問題,再口頭列式,注意問題的單位)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到現在你共學習了幾個重量單位?分別是什么?克與千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五、布置作業:第44頁第4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7

  素質教育目標:

  ㈠知識教學點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質量的概念,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學生了解用秤稱物品的方法。

  ㈡能力訓練點

  1、發展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自主選擇合適的秤稱物品。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品質量的意識。

  ㈢情感教育點

  1、引導學生關心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學。

  2、使學生感悟數學知識內在聯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

  教具準備: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盤秤、有獎競猜的物品、一個1角硬幣

  (學生用)六人一組:10個1角硬幣、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的物品,2包500克的鹽、蘋果、餅干、石頭、米、花生米、果凍等......

  重點: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難點:培養學生估測意識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

  師:今天森林里發生了一件大事,我們也去湊湊熱鬧好嗎?

  生:好!

  師:我們去看一看。

  1、觀看課件演示:(熊貓森林超市開張情景)

  咦,什么聲音,這么熱鬧?

  噢,原來今天是熊貓森林超市開張的日子。

  2、課件顯示(超市內部場景)

  師:好,我們進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說出看到的商品名稱、質量、有數字、有克和千克...)

  3、(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克和千克。(板書課題)

  4、請打開課本P86頁。

  二、認識稱。

  師:要知道物品的輕重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來稱。

  師:那么你知道哪些稱呢?

  生:(多媒體課件出示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

  師:你在哪見過這些秤?

  生1:我在超市賣食品的地方見過電子秤。

  生2:賣水果的地方有盤秤。

  生3:我見過夏天賣西瓜的用磅秤。......

  師:大家真留意身邊的事物。

  三、感覺體驗,形成質量觀念。

  1、認識1克。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什么?(1角硬幣)你猜一猜有多重呢?

  生:1克......

  師:我們用天平來稱一稱。請看屏幕。(播放錄像)

  師:你們真棒,一枚1角的硬幣約重1克。請大家拿一枚1角硬幣放在手中掂一掂,好啦,感覺怎么樣?

  生:很輕。

  師:大家知道1克的重量了,現在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物品的重量大約是1克。

  生:乒乓球、小發夾、藥片、小螺絲、紐扣、圖釘......

  師:你們真利害能找到這么多大約1克的物品,那你還能找出10克、50克、100克的物品嗎?

  生:......

  師:大家真聰明,找到這么多以克為單位不同重量的物品。

  師:請大家從籃子里找出100克的物品。看哪一組找得最快。準備開始。

  師:大家都來感覺一下。

  2、認識千克

  師:剛才第二小組找100克的物品又快又好,現在我們再來找出1包500克的物品,準備開始!

  師:找得好快啊!這是一包500克的鹽。(500克)

  師:一袋鹽500克,那么兩袋呢?(生答師板書:1000克)

  師:我們在驗證之前一齊來認識盤稱。我們一齊來觀察一下。(觀察盤稱認識盤稱)

  生:(匯報)

  師:現在我們把兩袋鹽放在一起,用盤秤稱一稱。那么大家知道有多重啊?(學生操作稱量)

  生:1千克

  師:1000克里面有幾個1克呢?(1000個)

  師:那么1000克和1千克哪一個重呢?(相等)我們一齊來讀一讀。

  師:老師想到超市買幾樣東西你能幫幫老師嗎?(能)

  [要求:請各組合作幫忙稱出1千克的物品]

  學生匯報:我們組稱了6個蘋果是1千克......

  師:通過稱量,你有什么發現?

  生:我發現這六袋物品重量相同,都是1千克。

  生:我發現1千克的石頭少,1千克的餅干多。

  生:我發現雖然1千克的石頭少,1千克的餅干多,但是他們的重量是一樣的。

  師:你們的發現可真多!謝謝大家的幫忙。

  師:現在我們每人輪流掂一掂,試一試這1千克的感覺,各小組也可以交換物品試一試。

  師:感覺怎么樣。

  生:我覺得1千克很重。

  生:我覺得1千克比1克重多了。

  生:我覺得1克比1千克輕很多。

  師:真的嗎?好了,我們拿出1克和1千克的物品比一比。

  師:感覺怎么樣。

  生:1克很輕,1千克很重。

  生:1克比1千克輕很多。......

  師:一般情況下,我們稱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單位,稱較輕的物品用克做單位。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P86,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四、聯系生活,鞏固練習

  同學們學了這么多知識,熊貓老板很想請大家去他的超市幫忙,你愿意嗎?聽聽熊貓老板的要求吧?(想成為我的職員可不容易,要經過三關的考驗。勇敢的小朋友請來吧!)你們有信心嗎?

  第一關:1、書P88頁2。

  2、書P89頁4。

  3、書P89頁5。

  第二關:判斷提。(學生用動作判斷)

  (1)一個1角硬幣重1克,10個1角硬幣重1千克。()

  (2)5千克比5000克要輕一些。()

  (3)小明重25千克。()

  (4)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第三關:亮亮去春游寫了一篇日記請小組合作找出不對的地方并改正。(課件出示)

  亮亮今天春游啦!他為自己準備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兩個,150克重的一個...他們班游玩的地點是動物園,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許多動物,他最喜歡重達3000克的、和脖子長達3克的。

  五、有獎競猜活動

  師:這節課同學們學得這么好,老師想送些禮物給大家。請看,想要嗎?

  師:呵呵,都想要,不過,得先猜猜它有多重?哪個小組猜對了獎品就是你們組的!

  (每組一分物品學生通過掂一掂,估一估說出重量。)

  六、小結。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課本14頁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明白“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道理。初步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加法。

  2、培養學生作業書寫格式規范、字跡工整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指名學生板演:34+25=

  2、口算。

  5+7 8+6 50+30 6+28 34+9 57+3

  師問:6+28=34你是怎樣想的?

  (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讓板演的同學口述計算過程。

  師問:在筆算列豎式時應該注意什么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板書: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加起。

  二、學習新課。

  1、導入新課。

  師:這節課學習新的內容,(邊說邊板書:35+37=)這道題寫成豎式怎么寫?

  生:相同數位對齊。(教師板書豎式)

  師:從哪位加起?(從個位加起)

  師:個位5加7等于幾?滿十了嗎?(個位5加7等于12,滿十了)

  師:個位滿十了怎么辦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進位加法。(教師邊說邊板書課題)

  2、教學例3。

  (1)邊擺邊說。教師在數位板第一排掛35根小棒,在第二排掛37根小棒。學生在畫有計數單位的紙上擺小棒。

  師:35和37各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35是由3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37是由3個十和7個一組成的)

  師:個位是幾個一加幾個一,得幾個一?(個位是5個一加7個一,得12個一)

  師:幾個一是一個十?個位12滿十了嗎?(十個一是一個十,個位12滿十了)

  師:12滿十了,在豎式里怎么寫呢?

  (2)邊擺邊算。

  師:個位5加7滿十,將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掛到十位上,說明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在豎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寫個小“1”(寫在橫線上。學生模仿老師,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這邊)

  師:個位上還有2個一怎么辦?(留在個位上)師在豎式橫線下對齊個位寫2。

  師:十位上原來是幾個十加幾個十?后進上來的這個十怎么辦?(原來十位上是3個十加3個十,再加進上來的1個十,一共是7個十。師在豎式橫線下對齊十位寫7)

  (3)看豎式敘述計算過程。

  師:35加37,個位5加7得12,滿十向十位進一,在個位寫2;十位上3加3再加進上來的1得7,在十位寫7。找上、中、下各一名學生看豎式口述計算過程。

  (4)仿例練習:56+37=93。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4頁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練習二的6~9題。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計算時首先計算個位,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十位上的兩個數先相加在與個位上進的1再相加得出最后的計算結果。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二年級數學下冊,課本第37~39頁。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中的現實場景認識銳角和鈍角,了解銳角和鈍角的特點。

  會區分并在實物中找到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用相關工具畫直角、銳角和鈍角。

  學生體驗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認識銳角和鈍角,并理解與直角的關系。

  2、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動手折疊或正確的畫出銳角和鈍角。

  【教具準備】

  三角尺、紙張、光盤。

  【學具準備】

  學生三角尺,紙張、小棒、剪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位新老師,大家想見見她嗎?

  2.新老師帶我們到一個好玩的地方去看看。00:33播放光盤(游樂場),00:50暫停。讓學生先看:你發現了什么數學秘密。

  然后點名讓學生說說。

  3.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下面我們把這些角請出來02:00播放光盤,02:20暫停,

  你認識哪些角?學生回答。

  他說得對嗎?你有什么辦法驗證?請學生用三角板驗證。

  4.生活中還有很多角。我們再到橋上去找找。05:25播放光盤,06:10暫停,你從中找出了些什么角?指名回答。

  電視機里的小朋友還找到哪些角?08:27播放光盤。

  5.這些角在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你能給這些角分類嗎?09:35播放光盤,10:25暫停。小組合作,先分清每個人干什么。分類時可以請三角板來幫忙。

  學生小組討論分類。

  6.小組匯報分類情況。你們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電視機里的同學是怎么分的?播放光盤10:53,展示機內學生分類情況。

  7.小結分類情況。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

  二、探究新知,動手操作

  1.我們剛才把這些角分成三類,直角已經有了名稱,你能給這些角取個名字嗎?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我們來聽聽電視機里的同學取了什么樣的名字。14:08播放光盤。

  小朋友說得真形象!數學上我們就把比直角小的角叫銳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銳角和鈍角。

  板書課題。

  2.誰能再說說什么樣的角是銳角,什么樣的角是鈍角?指名說。

  3.閉上眼睛想一想直角、銳角和鈍角。

  4.生活中還有很多銳角和鈍角,你能找出來嗎?

  16:03播放光盤

  課前游樂場中的角是什么角?18:58播放光盤,19:15暫停。讓學生說一說。

  你在生活中見過銳角和鈍角嗎?讓學生指一指。

  5.你會做一個角嗎?請你動手做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可選擇紙張、小棒、剪刀等材料)。

  說說你做的是什么角。

  學生匯報展示。

  還有不同的嗎?

  6.你能畫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嗎?

  學生動手畫一個自己喜歡的角。

  學生匯報。

  同桌互相欣賞一下畫的是什么角。

  7.接下來新老師請大家做一個游戲,好嗎?24:05播放光盤,猜角,比比誰猜得又快又準。機內外互動。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兩位新朋友,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四、課后作業:

  這節課同學們和電視機里的同學都收獲不少,下課以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銳角和鈍角,并說給家長聽。

  機動活動:用三角板拼一拼,能拼出哪些角?分別是什么角?

  小組合作。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并會用統計表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 使學生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3. 使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積極的學習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識。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前兩天咱們剛剛開了運動會,喜歡看運動會嗎?咱們今天再去看一場特殊的運動會,好嗎?(出示動物運動會的場景圖)仔細看看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

  談話: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可能提出很多問題,如:有哪些動物參加了運動會,它們各有幾只?有哪些比賽項目?

  【說明:創設學生喜愛的動物運動會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便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學生的認知基礎與本課教學目標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二、 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 嘗試統計,發現問題。

  談話:同學們剛才提出了很多問題,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一起數一數,把數出的結果記錄在這樣的統計表里(拿出課前發給學生的空白表格)。

  反饋,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統計表,如:

  狗

  猴

  長跑

  5只

  6只

  8只

  狗

  兔

  猴

  跳高

  長跑

  一共

  5只

  2只

  6只

  5只

  8只

  13只

  反饋:先請完成第一張統計表的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是統計了哪些動物的數量?是怎樣想的?

  提問:他統計的動物的數量對嗎?這張表格有問題嗎?(動物的數量是對的,但從他的統計結果中看不清一共有多少只動物)

  反饋:我們再請完成第二張統計表的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統計的,怎樣想的?

  提問:他統計的結果對嗎?你認為他的這張表格怎么樣?有沒有問題?(學生可能認為這樣統計是對的)

  激疑:我們來看這里(指表中的一共13只),一共是有13只動物嗎?不對吧,我怎么覺得是26只呢?咱們一起算一算,好嗎?(把統計表里的幾個數都加起來,算出結果是26只)

  學生會提出算動物一共有多少只,不能把狗、兔、猴的只數與跳高、長跑的動物只數相加,因為參加跳高和長跑比賽的動物中就有狗、兔、猴,這樣加就加重了。

  提問:想一想,怎樣統計才比較合適呢?(把它們分開)

  引導:是的。可以把它們分開統計,按什么標準來分呢?請大家先在小組里討論討論。

  學生討論后,組織交流,明確:可以按動物的種類分,統計各種動物有多少只,也可以按比賽項目分,統計參加各種比賽的動物有多少只。

  【說明:這節課研究的問題是從不同的角度對事物進行分類整理,需要按不同的標準分類統計。教學中,教師并沒有把具體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放手讓學生去嘗試解決,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原有的統計方法已經不能滿足解決問題的需要,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索新方法的過程中來。】

  2. 再次統計,解決問題。

  談話: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先統計各種動物有多少只,再統計參加各種比賽的動物有多少只,好嗎?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列表統計呢?

  根據學生提出的列表方案,出示相應的統計表。

  要求:請小朋友按剛才討論的方法分類整理,把結果填在表格里。

  反饋:哪個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統計表拿上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學生在實物展示臺上展示自己的表格)

  狗

  兔

  猴

  長跑

  5只

  2只

  6只

  13只

  跳高

  長跑

  一共

  5只

  8只

  13只

  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調整統計表的,為什么要這樣做?

  提問:觀察兩張統計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導:是的,第一張表是按動物種類統計的,第二張表是按運動項目統計的。怎樣才能讓人一眼就看清楚每張表格是按什么標準進行統計的呢?

  學生交流后,小結:為了使統計表所表達的信息更清楚,要在表格的前面加上一欄,注明表中每個項目的意思(課件演示修改統計表的過程)。像這張表格,是按動物的種類進行統計的,第一行表示各種動物的名稱,就寫上動物種類,第二行是每種動物的只數,就寫上只數,后面的每個數就不要再寫單位了。這里的一共是指一共有多少只動物,習慣上放在數據的前面,用合計表示。

  師生共同修改第二張表格。

  3. 觀察統計表。

  提問:通過小朋友自己的努力,我們出色地完成了動物運動會的統計任務。看了統計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說明:沒有把教學目標僅僅局限于讓學生掌握簡單的統計方法,而是著眼于讓學生經歷從嘗試失敗到成功的過程。學生在不斷探索并完善統計方法的過程中,更深刻地體會了分類統計的必要性和實際作用。讓學生根據統計表進行簡單的分析,既能增強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的意識和能力,又能從整體上體會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三、 拓展應用

  1. 做想想做做第1題。

  小組合作完成,并在全班交流。

  2. 做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兩個統計表,并組織交流。

  【說明:教材安排了豐富的統計活動,可以根據教學時間和教學需要靈活處理。】

  四、 全課總結(略)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20頁~第2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教具準備:

  多媒體,掛圖

  學具準備:

  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活動一:

  1、上學期我們一起認識了四個描述方向的詞語,哪位同學能來說一說是哪四個詞語?

  生:東、南、西、北。

  2、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來辨認方向呢?

  生1:可以看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是東方。

  生2:可以看北斗星所在的方向就是北方。

  生3:可以利用指南針,指針指向的方向就是南方。

  3、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那你們知道怎樣在圖紙上標識方向嗎?

  生:可以在旁邊畫一個箭頭,如果指向上而且寫上北字,就表示的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現在我面朝北方,我的后面是什么方向?(南方)我的左邊是什么方向?(西方)右邊是什么方向?(東方)

  誰能來象我這樣說一說你們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生描述)

  5、那么你知道位于你的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有誰嗎?請你們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生活動)

  誰來說給大家聽一聽。(生描述)

  活動二:

  1、你們已經會用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詞來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了,那么你們在生活中除了這四個方向詞外,還聽說過哪些方向詞呢?

  生: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辨認這幾個方向。(板書:辨認方向)

  2、(出示書P20掛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在圖中你都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看到有圖書館、體育館、動物園、醫院、學校、郵局、少年宮、商店、電影院這幾個建筑物。

  生2:我看到了一個指向北方的圖標,表示這幅圖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向繪制的。

  3、你能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來說一說體育館、商店、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嗎?

  學生口答后在書上填寫認一認(1),并同桌互換,批改。

  4、圖中還有4個建筑物,它們對于學校所在的位置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的地

  方?

  生1:在學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

  生2:在兩個方向的中間的位置上。

  生3:分別在學校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的位置上。

  生4:圖書館在學校的西北角,動物園在學校的東北角,少年宮在學校的西南角,電影院在學校的東南角。

  5、你們認為哪種描述的比較準確?

  生1:第三種和第四種。

  生2:第三種說法有點模糊,還是第四種說法比較準確。

  6、現在誰再來描述一下這4個建筑物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

  (先指名生說,再同桌互說,同時師板書: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活動三:

  1、我們已經認識了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8個方向詞,下面我們就

  一起來制作一個方向板。

  請拿出這張正方形紙,象我這樣折一折,并在折痕上標出8個箭頭(師在多媒體上演示操作方法,生仿效)。

  根據我們作圖的習慣,上方一般確定為什么方向?(生:北方)請你標出北方。

  剩下還有7個方向,你們能自己完成嗎?

  (學生嘗試制作方向板,師巡視并給予有困難的學生相應的指導。)

  2、誰來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匯報展示)

  你認為他制作的.方向板怎么樣?(學生評價,完善)

  3、你們已經會自己制作方向板了,那么你們會根據我們教室的實際方向,把你的方向板按

  照正確的方向擺放在你的課桌上嗎?(生嘗試擺)

  同桌互相看一看,你們擺的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可以小聲地討論一下應該怎樣擺。(生互評擺放的方位對不對)

  誰來給大家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生匯報)

  4、老師這里有8張分別寫有8個方向的卡片,誰能利用你所學的知識,為我們的教室制作一個大的方向板?

  聽清老師的要求:以我們中間的這位同學為參照物,想一想教室的四面墻分別在他的什么方向,四個墻角的位置分別在他的什么方向,再把你所拿的那張方向卡片貼在相應的地方。

  (組織學生活動,并把卡片貼在相應的墻壁上,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

  5、同學們已經在我們的教室里制作了一個大的方向板,誰能來說一說在教室里的這8個方向上分別有些什么物體。

  (生依次描述)

  6、你們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說一說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方向上分別有哪位同學嗎?(能)

  下面就請同桌兩人先相互說一說。(生同桌互動后,再指名說一說。)

  7、剛才我發現,有的同學在觀察的過程中聰明的利用了自己制作的方向板,那么你們知道在使用方向板來辨認方向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嗎?

  生:方向板擺放的位置應和生活中的方向相同。

  活動四:

  1、(出示書P21的掛圖)這是哪個國家的行政區域圖?(生:中國)地圖的形狀象什么?

  (生:象一只雄雞)

  你在這幅圖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1:首都北京。

  生2:我們新疆。

  生3:還有指向北方的圖標。

  2、我們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同學們在地圖上找到了我國的首都北京和我們所在的新

  疆維吾爾自治區,我們的家鄉的位置大約就在這里(師指出大致位置),請跟我一樣在這里作一個標記,誰能說一說我們的家鄉和北京有什么樣的位置關系?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

  班級情況及學生特點分析:本班有學生二十一名,大部分來自移民家庭,經過兩年的學習,這個班學生學習比較認真,喜歡學習數學,樂于探究,樂于合作。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觀察過程,體驗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教學難點:

  能正確辨認所觀察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長方體紙盒、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了一個非常漂亮的禮品盒,大家想看看嗎?(出示課題:看一看(一))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觀察,老師要給大家提一些要求:

  1、保持觀察姿勢,不能左瞧右看,隨意改變自己的觀察位置。

  2、觀察后要說清楚自己看到的是幾號面,這些面各是什么形狀的。

  我相信大家都能按要求去仔細觀察、積極思考,圓滿完成觀察任務的,有沒有信心?(出示標有序號的長方體)

  二、參與活動,探究新知。

  (一)體驗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狀也有不同。

  1、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仔細觀察。

  2、通過討論、交流,指名不同位置學生代表發言,說說自己看到了幾號面?是什么形狀?

  3、師:同樣一個長方體,怎么有的同學看到的面是正方形,有的看到的面卻是長方形呢?

  4、生討論、交流、匯報。

  5、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課件演示)

  (二)體驗不同位置看到的面的個數不同,同一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1、師:我剛才聽有的同學說只看到一個面,有的同學卻看到了兩個面,還有的同學看到了三個面。請看到一個面的同學揮揮手、看到兩個面的同學點點頭、看到三個面的同學拍拍手。

  提問:為什么看到的面的個數不同?(在不同位置觀察時,看到的面的個數不同)

  2、同學中有沒有看到更多個數的面?那么,在同一位置最多只能看到幾個面呢?

  3、生再次保持不變的觀察姿勢和位置,進一步細心觀察,并討論、交流老師提出的問題

  4、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在同一位置觀察物體,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課件演示)

  5、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不僅觀察仔細,善于動腦,還能把自己的想法大膽說出來,真棒!現在,老師帶著大家做一個拍手游戲,想不想做?(師帶領學生做拍手游戲,回顧上、下、左、右、前、后六個方位。)

  (三)認識各個面的名稱。

  1、師:老師帶來的禮品盒上標有數字序號,同學們說的時候很方便,可是生活中不可能給每個物體的面上都貼上這樣的序號,怎樣才能正確說出各個面的名稱呢?其實,人們已經習慣給物體的各個面起一個名字了,大家在書上26頁迅速地找一找,看看各個面都叫什么?

  2、誰能給老師的禮品盒上各個面貼上他們各自的名稱?(出示另一長方體紙盒和名稱標簽)

  3、師:一般,我們把物體朝上的面叫“上面”,那么朝下的面呢?和觀察者正對的面叫“正面”,那背后的面呢?相對于觀察者右側的面叫“右面”,那左側的面呢?

  4、出示不同的長方體并變換位置,讓學生指出各個面的名稱,使學生加深對各個面名稱的理解,知道這些面的名稱不是固定不變的。

  三、聯系生活,實踐應用。

  游戲一:猜一猜。出示26頁情境圖,先說說每個人各站在講桌的什么位置,再猜猜他們各會看到講桌的哪些面?最后動手連一連。(課件演示)

  游戲二:練一練。出示27頁“練一練”4題,今天智慧爺爺買了生日禮物要給一位朋友過生日,淘氣、笑笑和機靈狗也去湊熱鬧,他們各自看到禮物盒的那一面呢?先說說,在連連。(課件演示)

  游戲三:標一標。出示27頁“練一練”1題,同學們還認識了物體各個面的名稱,看誰能準確快速地標出“正面”“上面”和“右面”。(課件演示)

  游戲四:摸一摸。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紙盒,摸摸它的各個面,并對同桌說說每個面的名稱和形狀。

  四、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練一練”第2。3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13

  通過直觀,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具體采用以下模式:

  動手操作、敘述圖意(感知階段)——列加法算式,觀察說出加數的特點(建立表象)——寫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師生共同擺紅花,師指導寫乘法算式。

  (2)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

  (3)學生看圖說圖意,獨立寫乘法算式。

  (4)分析比較,揭示本質。

  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板書: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2+2+2=6 2×3=6

  3+3+3+3=12 3×4=12

  4+4+4+4+4=20 4×5=20

  (1)讓學生看一看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讓學生比一比這兩種算式,哪一種比較簡便?

  (3)讓學生說一說"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這個結論。

  這樣通過分析比較,不僅揭示了本質特點,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三)分層導練,鞏固新知

  1.做課本Pll0“做一做”的第1題。

  2.先讀算式,再用圓片擺一擺。

  2×3 3×2

  3.根據乘法算式,有節奏地做拍手游戲。

  2×6 5×2

  4.說一說下面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戲。

  4×3 3×4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上面這組生動有趣的有梯度的練習,可以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導總結,強化新知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哪些知識,學到哪些方法?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歸納小結,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提煉升華的作用,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從生活經驗出發,層層深入地逐步完成對乘法意義的體驗。

  2、培養孩子遷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總結規律的能力。

  3、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完成對乘法意義的體驗,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教學難點:建立“數一數”的數學模型,并運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義和必要性。

  教學準: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小松鼠在松樹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幫他們數一數嗎?

  二、問題探究

  師:哪位同學能幫小松鼠數一數?

  1、你打算怎樣數,才能又對又快呢?

  2、五個五個的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松果?

  3、提問:指著第一堆松果提問,這堆松果有五個,是1個5,一共是5個松果,怎樣列乘法算式呢?

  4、提問:指著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問,這兩堆松果有兩個五個松果,是2個5,一共是10個松果,怎樣列乘法算式呢?

  5、談話: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個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

  三、體驗感悟

  1、組織學生匯報,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2、你有好的辦法記住這些算式和得數嗎?

  3、引導學生整理口訣

  4、組織學生多種形式背誦口訣

  四、實踐應用

  第1題:對口令

  1、老師說“四五”,同學說“二十”

  2、老師說“四五二十”同學說“4×5”或“5×4”

  3、同桌對口令,男生女生選代表對口令完成第2、3、4題和數學游戲

  五、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談談你的收獲?

  六、布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7頁

  板書設計:

  數松果

  1×5=5,2×5=10,3×5=15,4×5=20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

  5×5=25,5×6=30,5×7=35,5×8=40

  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

  5×9=45五九四十五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百以內加減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減法口算、筆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萬以內加法的計算應該比較容易掌握,稍有困難的是萬以內數的進位加法中連續進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筆算。為此,本課教學中,在注重學生已有的計算基礎上,采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教師點撥引導為輔的策略,讓學生在生活實例中感知,在積極思辨中發現,在具體運用中理解的方法進行連續進位加法的教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能自己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分析、歸納總結、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聯系實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推理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養成認真、有條理的計算習慣 。通過情景對比,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是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難點:

  三位數加法中的連續進位方法。

  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創設了十年前我去動物園參觀的情境激趣引出課題,與今天再去逛時情境的對比,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出知識點,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出問題。這一環節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的良好數學品質。整個課堂我創設小動物參與的環節,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開課伊始,我通過情景創設十年前逛動物園的情境,與今天學生再逛動物園的情境作對比,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從而引入今天的知識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既現實、又有趣,同時還受到了環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中改變學生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匯報自己或小組的成果,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

  1.課件出示青山縣野生動物園相關數學信息。

  (1)思考并回答:對比同一個動物園兩張照片,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

  (2)提出數學問題。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學生獨立計算。

  (2)四人小組內交流算法。

  (3)全班匯報。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計算方法: 口算 數線

  在計數器上撥珠計算。

  嘗試列豎式的方法計算。(小老師板書,講解)

  3.小獅子先知道用豎式計算三位數加法時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你愿意告訴它嗎?

  4.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補充課題) 6.. 趣味練習,評選動物園環保之家(板演)

  三、聯系實際,鞏固應用

  這一環節設計了幫森林醫生啄木鳥找對錯,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兩個環節,目的是為了對今天學習的連續進位的加法進行鞏固練習。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08-31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08-17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03-04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08-17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10-18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