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1
活動名稱:
《好擔心》
活動目標:
1.理解豆豆和莉莉擔心的事情,知道上小學即將面臨的變化。(重點)
2.梳理交流有關上小學擔心的問題,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難點)
3.能消除擔憂,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變化。
4.能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課件,表征圖、記號筆、音樂、黑板等。
2.經驗準備:提前與幼兒交流關于上小學的話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了解幼兒面臨上小學時的心情變化。
提問:馬上要上小學了,你的心情怎樣?做了哪些準備?你們有沒有擔心的事情?
小結:對于馬上進入小學的你們來說,心情是開心的、興奮的、激動的,你們努力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為上小學積極準備著。
二、利用課件、表征、同伴交流等多種形式,理解、梳理、交流有關上小學擔心的問題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和傾聽,梳理豆豆和莉莉擔心的事情。
提問:豆豆和莉莉擔心什么?
小結:豆豆和莉莉擔心的事情可真不少,他們的擔心包括生活、交往和學習三方面,今天就請小朋友們來忙解決他們的擔心。
2.分組討論,利用表征、圖片的形式解決生活方面的問題。
(1)提問:為什么不能遲到?怎樣做才能不遲到?
小結:少看電視、提前整理好書包、定好鬧鐘、早睡早起都是不遲到的好方法。
(2)提問:小學里的廁所和幼兒園的一樣嗎?怎么不一樣?什么時間上廁所?
小結:小學里的廁所和幼兒園的不一樣,幼兒園是每個班里都有一個廁所而小學卻不是,小學里的廁所又分為男廁和女廁。小學里上課時間不能上廁所,要合理的利用課間休息時間,不要玩。
3.情境模擬解決交往方面的擔心。
提問:你在生活中是怎樣交朋友的?“害怕老師怎么辦?”
小結:微笑地主動打招呼并介紹自己會讓你交到新朋友,稱贊別人、說說彼此的愛好、互相助都是交朋友的好方法。小學老師會像幼兒園老師一樣關心你、愛護你、教你學本領。犯錯誤時老師批評你只是針對這件事情,老師不會因為你犯錯而不喜歡你。
4.利用視頻解決學習方面的擔心。提問:當你遇到不會的問題時怎么辦?
小結:當你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要自己努力,動腦思考、書籍查詢都是不錯的方法,如果還解決不了的話記得同學和老師都會助你。小朋友們,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遇到困難,老師和同學都會給子你助。
三、結合幼兒生活,說一說自己擔心的事,同伴間討論解決。
提問:豆豆和莉莉的擔心己經解決了,你們還有擔心的事?誰能他想想辦法?
四、出示有關小學圖片,激發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
小結:小學生活豐富多彩,希望小朋友進入小學后用心感受。希望你們在班快畢業的這段時間努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為上小學做好充足的準備!
課后反思:
再過幾個月,孩子們就要進入小學了。對孩子們而言小學生畢竟是一個陌生而又有誘惑力的地方,向往小學又有所擔憂是幼兒入學前較為普遍的心態。社會活動《好擔心》通過馬上進入小學的豆豆和莉莉兩個角色說出了孩子們普遍擔心的問題,通過本次活動主要讓幼兒了解即將面臨的入學變化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以及化解憂慮以正確的心態和策略面對變化。本次活動,我充分給與幼兒膽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機會,使他們從擔心轉變為放心,適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為他們進入小學做好心理準備,最終以健康愉悅的心理狀態進入小學。
活動開始,我利用錄音、圖片播放的形式讓幼兒感同身受了解豆豆和莉莉所擔心的事情,及時助幼兒進行梳理共分為生活、交往、學習三方面。引導幼兒運用表征、討論、情景模擬等多種形式助豆豆和莉莉解決它們的擔心,在這一環節我以正面的提問為主,比如:問什么不能遲到?為什么上課時間不能上廁所?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表述不能這樣做的原因更為深刻。豆豆和莉莉的擔心解決了緊接著提問:你們還有擔心的事情嗎?孩子們紛紛表述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上的各種擔心和憂慮,這時我重點引導幼兒進行相互之間解決擔心,讓他們明白同伴之間的助會讓自己更快的適應小學生活。活動最后,我采用了播放有關小學的照片及歡快的音樂,讓幼兒了解到豐富多彩的小學生活,激發幼兒對小學的積極向往的心態。
教師的自身素養是一節優秀的教育活動的重要因素,在本次活動中的師幼互動中感知到自身的不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認真對待每次教育活動,多與幼兒進行有效互動,多給與幼兒有效回應,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提升我的自身素養。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2
一、預期效果
1.應掌握的知識
通過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使學生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學會一些比較的方法,體會輕重的相對性;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準確地比出物體的輕重,從而認識到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精確性。
2.發展的能力
鼓勵學生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初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3.應培養的情感
培養學生認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二、設計要旨
1.課標解讀
初步讓學生感知“輕”、“重”的含義;會用符號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其中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通過觀察、操作、嘗試體驗“輕”、“重”、“最輕”、“最重”的含義,使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知識,在探索中辯析易錯概念;第二個層面是練習,在練習中充分注意到問題的開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是學會比較的方法;教學難點是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3.學情認識
學生對比較輕重、高矮、長短雖然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對比較活動中的相對性認識不足,本單元就要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使學生獲得比較多少、高矮、長短、大小、輕重的相對性的認識。
直接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輕重等學生并不困難,但對間接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過一定的推理才能獲得,因而是教學中的難點。
4. 經驗介紹
“輕重”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較大小、高矮、長短、厚薄等基礎上開展的又一次體驗活動。教科書在安排上體現了三個層次: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 “說一說”這一環節通過兩個小動物玩蹺蹺板,使學生一眼看出誰輕誰重,認識到重量差別大的兩個物體可以通過看得出比較的結果;“掂一掂”這一環節通過淘氣和笑笑動手掂一掂,獲得對輕重的感性體驗,認識到用眼不能看出輕重的情況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稱一稱”這一環節,通過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確當看、掂都難以分辯物體輕重時,可以借助工具來比較,從而體會到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精確性。最后通過一組練習來使學生獲得得間接比較輕重的方法,知道輕重和大小、高矮一樣是相對的,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三、實施要領
1、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等
2、教學流程
序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輔導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輕重
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輕重
1.師:星期天到了,小動物們都在公園里玩耍,它們玩得可高興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動物?它們在干什么?(出示主題圖)
學生回答后,引導學生觀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蹺蹺板,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輕)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輕的?
師:從這幅圖中你還能看出誰輕誰重?
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干,通過觀察可以看出誰輕誰重。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輕和重。
(板書課題 輕 重)
2.你還能說出你身邊的物體誰輕誰重嗎?
學生觀察并回答問題,發現相關數學信息。
生1:大象重、小狗輕;
生2:大象重、小熊輕;
生3:小猴重,小狗輕。
根據低年紙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特征,創設生動的學習情景,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并且由動物世界回到現實生活,體會“輕重”無處不在,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實踐操作,發展認知
實踐操作,發展認知
1.掂一掂
(1)讓學生觀察講桌上的一本數學書和一個文具盒,說說數學書和文具盒誰輕誰重?
(2)為什么同樣的書和文具盒,大家判斷的不一樣呢?有什么辦法可以證實一下誰說的對呢?請學生上來用手掂一掂,再把你發現的結果告訴大家。
(3)請2~3名同學上臺掂一掂。
(1) 教師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來,再請2~3名同學掂一掂,說出誰輕誰重?為什么?
(5)你們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數學書誰輕誰重?與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再交換東西掂一掂。
(6)教師小結:文具盒和數學用眼睛看不能準確地判斷誰輕誰重,我們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夠比出誰輕誰重。
(7)小實踐:再選擇桌上的其他東西掂一掂,比一比,與同學交流一下。
2.稱一稱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個蘋果和一個梨。
(2)猜一猜:誰輕誰重?
掂一掂:誰輕誰重?
師:不管是猜一猜,還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辦呢?誰又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呢?
(3)小結討論:你們能想出哪些辦法?
(4)出示天平秤。介紹在天平上比較輕重的方法,教師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兩邊,讓學生觀察,現在你知道蘋果和梨誰輕誰重嗎?
(5)分小組活動。
拿出你們身邊的學習用品,選擇其中的兩樣,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稱一稱,說說誰輕誰重。
(2) 教師小結:從剛才的比較蘋果和梨誰輕誰重,我們發現要想準確地知道誰輕誰重,稱一稱是最好的辦法。
(7)出示一大塊塑料泡沫和一小塊鐵。
先說一說:誰輕誰重?為什么?
再掂一掂、稱一稱。
明確:比較輕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輕,一定要實際掂一掂、稱一稱才能確定誰輕誰重。
生1:文具盒輕、數學書重;
生2:數學書輕、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數學書一樣重。
得出:講桌上的文具盒比數學書重。
得出:現在文具盒比數學輕。
如一本書和一個本子比,一本書和多個本子比,等等。
學生猜測結果。
小組討論方法,交流意見。
匯報交流,充分聽取同學想出的不同方法,給予適當的評價。
分小組進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稱一稱,說說誰輕誰重。
在“掂一掂”這個環節中,通過猜想、推測、實踐等探究活動,把教師的“教”變為學生的“探”,通過學生掂自己的物品,別人的物品,積累輕重的感性認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實際問題。)
在“稱一稱”這個環節中,通過設疑——討論——操作——深化,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領悟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想出辦法解決面臨的新問題,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可貴的成功體驗。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出示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怎樣判斷的。
2.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引導學生說出一個西瓜和兩個菠蘿一樣重,說明一個西瓜就比一個菠蘿重,如果學生不能理解,可用實物演示一下。
3.第3題
讓學生在小組內說說誰最輕?誰最重?為什么?
4.第4題
這道題具有一定的難度,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獨立完成,可先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過程,再引導學生分析。
獨立判斷,并說一說判斷過程。
練習設計分為三個層次:獨立完成的、合作討論的、指導完成的。通過三種練習形式,練習不同層次的題,難易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對于較難的題目,通過討論交流,也能順利完成,達到數學目的。在練習中不限制學生的思路,讓學生盡情表達,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學業診斷
1.常見錯誤分析:
常見錯誤分析
1.比較輕重時,判斷天平稱翹起的那邊重。
缺少實際生活經驗,不懂得天平稱的原理。
2.( )比( )重,()比( )輕矮,各個量填反。
缺少觀察比較的技能和表達的方法。
3.三種物體比較輕重,錯誤把數量多的判斷為最重的。
缺少實際生活經驗,等量代換的思想理解有困難。
2.診斷問題
診斷1:( )比( )重?
診斷目的:比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達方法。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大膽嘗試通過用不同的方式來統計食品的種類和數量。
2.感受統計給生活帶來的幫助。
3.體驗同伴合作完成任務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田田幼兒園一周的食譜。
2.記錄紙、記錄板、計數條、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出示田田幼兒園一周食譜,幼兒初次合作,分享統計結果。
(1)交代任務,分組記錄。
(2)師:今天,請你們來統計食譜上有哪些食品,每種食品有多少。幼兒分組統計食品并記錄,教師指導。
(3)交流分享統計結果。
(4)師:每組請一個小朋友來介紹,食譜上有哪些食品,每種食品有多少,你們是用什么辦法記下來的?
小結:你們用了數字、畫圖、表格的辦法進行了統計,知道了食譜上有哪些食品,每種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種食品最多,哪種食品最少。
2.嘗試用計數條進行二次統計,分享新的統計經驗。
(1)介紹材料,提出要求。
(2)師:請你們用記錄板和計數條再來做一次統計,看能不能清楚地看出哪種食品最多?哪種食品最少?
(3)指導幼兒使用計數條再次統計。
(4)分享新的統計經驗。
(5)師:食譜上有幾種食品?哪種最多?哪種最少?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小結:用計數條統計,能夠很快地知道食譜上有幾種食品,哪種最多,哪種最少,還會知道最高的計數條代表的食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計數條代表的食品是最少的。
3.引導幼兒根據統計結果確定進貨食品。
師:一起看看,我們需要進哪種食品?
小結:你們用不同的統計方法讓我知道了食譜上有哪些食品,每種食品有多少,還能很快知道哪種食品最多,哪種最少。
4.觀看課件,激發興趣,拓展生活經驗。
師:在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會用到統計,能幫助我們解決更多更復雜的問題,一起來看看,還有什么時候會用到統計。(觀看幼兒身高、全年平均氣溫、奧運會獎牌統計圖表等)再次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幼兒對統計的興趣。
活動拓展
幫助教師統計班級物品的種類和數量;回家統計生活用品等。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了解一天的時間順序,建立時間觀念。
2.能講出幼兒園一天的生活,并學習運用文字、符號、圖畫等形式制作作息時間表。
3.養成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大的鐘面一個(能撥動時針和分針)、整點、半點的字卡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教師播放鬧鐘的聲音。
(2)師:這是什么聲音?對了,這是鬧鐘的聲音,它每天叫醒我們,早早起床去上學。
2.閱讀讀書
(1)幼兒閱讀幼兒用書p29頁。
(2)師:請你們給小明的作息時間按照一日活動順序調整一下。
(3)師:你們也和小明一樣有自己的作息時間,請你說說你們的作息時間。
(1)幼兒互相討論一天要做哪些事。
3.制作“我的一天”作息時間表。
(1)請幼兒運用文字、符號、圖畫等形式制作作息時間表。
(2)請幼兒介紹“我的一天”作息時間表。
小結:我們制作的作息時間表完成了,大家一定要珍惜時間,遵守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活動延伸:
1.幼兒將制作好的作息時間表貼在家里或者活動室內。
2.提醒幼兒要按作息時間去做事。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了解古代造紙的工序,嘗試造紙,體驗制作再生紙帶來的快樂。
2.通過活動,進一步提高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桶、廢舊紙張、水、膠水、橡膠手套、塑料板、紗網、木棒。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師:紙是誰發明的?它屬于我國幾大發明之一?
(2)紙由哪些材料做成?
小結:蔡倫發明了造紙術,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古代造紙是用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材料制作而成。
2.了解古代造紙的制作工序。
(1)幼兒翻看幼兒用書p3頁,了解紙的制作工序。
(2)請幼兒說說紙的制作工序。
(1)教師介紹紙的制作工序。
3.我們來造紙。
(1)材料準備:
廢舊紙張、水、膠水、橡膠手套、塑料板、紗網、木棒。
(2)制作方法
①將廢舊紙張泡濕后撕碎,越小越好,然后再放在適量的水中浸泡。
②帶上橡膠手套將泡好的紙抓碎,加入膠水并用木棒攪拌均勻。
③把做好的紙漿放在紗網上脫水,然后均勻平攤在塑料板上壓平晾干。
(2)幼兒嘗試造紙。
(3)晾曬紙。
活動延伸
在曬干的紙上寫寫畫畫,讓孩子感受自己造紙的樂趣。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準備:
一些圖形紙制品、學具、多媒體課件、小剪刀等。
教學方式:
分小組活動,每四人為一小組,設立小組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老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
1、認一認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讓學生認一認,并說出物體的名稱。(課件出示)
2、選物體
你們的學具盒里有這些物體嗎?請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歡的物體,挑好了嗎?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貼一貼)
師:請你選擇一個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覺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嗎?誰能想個好辦法?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我們要聽音樂來比一比,看哪個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們想把自己剪得圖形貼出來讓別的小朋友也看看嗎?(師生共同貼出剪得圖形)
二、(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剪得圖形真漂亮,你們想看的更清楚嗎?看!老師已經把你們剪得圖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誰能給這些圖形取個好聽的名字?
現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圖形長的比較像?
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
過渡: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認識圖形》。
三、(實踐操作)
這四種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下面我們來動手圍一圍,擺一擺。
1、用釘子板圍。
2、用小棒擺。
四、(課間活動)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新的圖形,孩子們,你們高興嗎?下面就讓我們用歌聲來慶賀一下吧!(師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關的圖形)。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這4種圖形,請大家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嗎?(有)
請你找出來,找到的小朋友請告訴你小朋友們!
2、辨一辨。(教師出示一些實物,指著有關實物有表面搶答。)
師:小朋友,你們都找了這么多有趣的圖形,老師也找了一些回來,你們想不想看看?下面進行搶答游戲,知道的小朋友馬上站起來說。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狀的?(老師出示準備的幾個實物課件)
3、數一數。
看,數學多有意思,就連我們今天學的圖形也能組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孩子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數數這些有趣的圖形吧!(課件出示組合的圖形)
4、認一認。(多媒體出示交通標志)
小朋友,看!這是什么?(交通標志)這些交通標志表示什么?每個圖形里有哪些圖形?誰來說?(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要認清交通標志,遵守交通規則,安全行駛。)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兩步思維過程.能用湊十法正確計算8加幾的式題.
2.初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8加幾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口算.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計算方法.
課前準備
教具:磁鐵黑板、紅花、黃花圖片、8根綠色小棒、4根紅色小棒、8個黃圓片、7個紅圓片.
學具:8根綠色小棒、4根紅色小棒、8個黃圓片,7個紅圓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復習數的組成.
2.連算.
8+( )=10
8+( )=10
8+( )=10
10+4=( )
10+3=( )
10+7=( )
8+2+2=( )
8+2+5=( )
8+2+6=( )
8+2+8=( )
3.口算.
9+4=
9+7=
9+5=
9+3=
9+6=
9+8=
師問:9+6 9+8你是怎樣想的?
師指8+( )=10問:8加幾等于10?板書:2
二、學習新課
啟發談話:我們已經學了9加幾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來計算的?(湊十法)
今天我們還用湊十法來學習8加幾的進位加法.(板書課題:8加幾)
1.教學例1.
出示例1 8+3=11
(1)出示黃花、紅花圖.
師說:根據圖上黃花、紅花的個數,請同學們編一道加法應用題.
指名學生編出:格子里有8朵黃花,格子外面有3朵紅花,一共有幾朵花?
師問:要求一共有幾朵花,怎樣列式?(板書:8+3=)
師問:8+3這道題怎樣計算?同學們可以用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現在分小組討論一下.
指名說計算方法.
(2)直觀演示.
師說:剛才同學們討論得很好,計算8加3時,可以用我們學過的9加幾的湊十法來計算.
老師邊說邊演示:格子里有8朵黃花,如果把格子里湊滿10朵需要放幾朵?(放2朵)那就把8和幾湊成十?(8和2湊成10)把外面的3朵紅花分成幾朵和幾朵?(分成2朵和1朵)拿走2朵放在格子里,8加2得幾?(8加2得10)10朵再加幾朵?(10朵再加外面剩下的1朵)10加1得幾?(10加1得11)所以8加3等于11.
(3)講計算過程.
請一個同學把計算過程完整地說一遍:
學生邊說,老師邊在式子上用連線表明.
師問: ① 為什么要把3分成2和1?
② 計算8+3時怎樣想?
引導學生說:這樣想:
① 先把8湊成10,把3分成2和1.
② 8加2等于10,
③ 10再加1等于11.
2.教學例2.
出示例2 8+4= 8+7=
(1)擺小棒,算一算.
師說:左邊擺8根綠色小棒,右邊擺4根紅色小棒.(老師同時在磁鐵黑板上擺出小棒)
師問:誰能看圖直接列出加法算式?(板書:8+4=12)
師問:8加4等于12,你是怎樣想的?怎樣移動小棒,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多少?誰來試試?
指名上前移動磁鐵小黑板上的小棒.
師問:你們都看清楚了嗎?請你們擺一擺自己的小棒,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12.引導學生這樣擺:把4根紅色小棒分成2和2,再把其中2根推向8根綠色小棒一邊.老師連線:
學生自己小聲說計算過程.
(2)擺圓片,算一算.
師說:左邊擺8個黃圓片,右邊擺7個紅圓片.(指名一個同學同時在磁鐵黑板上擺圓片)
看圖,自己小聲說加法算式.
指名說算式:8+7=□
師問:8+7怎樣想?請同學們邊擺圓片邊說計算過程.
指名一個同學上前邊擺邊說計算過程.
指名看算式說計算過程.
師問:8加7時,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3.教學例3.
出示例3 想一想:
8+5=□ 8+6=□ 8+8=□
師說:剛才我們計算的這幾道8加幾的題都是把后面的加數分成2和幾,2和8湊成10,10再加剩下的幾就是十幾.
現在老師再出幾道題,不看圖、不擺實物,看誰會算?
教師出示:8+5=□ 8+6=□ 8+8=□
兩人一組說一說每道題怎樣想.
老師點題,指名口算,并說計算過程.
4.教學例4.
出示例4 8+9=□
(1)師問:怎樣想能很快說出得數?
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然后老師歸納出兩種方法:
① 把9分成2和7,2和8湊成10,10再加7等于17.
② 9+8=17調換加數位置,8+9也等于17.
(2)師問:你們認為這兩種方法,哪種方法最好?
小組討論.老師行間巡視,聽取意見.
指名說討論結果:第二種方法好.
師問:為什么說第二種方法好?(第二種方法簡便)
師說:你們真聰明,會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
齊讀黑板上的算式.
5.小結.
提問:
(1)今天我們學的是幾加幾的題?
老師指課題:8加幾
(2)我們計算8加幾時,應先把8怎么樣?(把8湊成10)
(3)湊10后再怎么辦?(把另一個加數分成2和幾,分出的2和8湊成10,10再加幾就是十幾)
(4)8+9這道題怎樣想?(用交換加數的方法計算)
教師小結:8加幾,先把8湊成10,把另一個加數分成2和幾,8加2等于10,10再加幾就等于十幾.這就是我們要求的數.
三、鞏固反饋.
1.看圖寫算式.
2.口算.
8+2+2=
8+2+6=
8+2+5=
8+2+3=
8+4=
8+8=
8+7=
8+5=
師問:上面每組題之間有什么關系?
3.移動8,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數.(學生舉數字卡片回答)
4.猜一猜,花是幾?
8+3=
8+9=
8+5=
8+7=
8+6=
8+8=
8+10=
8+2=
8+4=
板書設計
8 加幾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8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還有些學生是從外地轉入的。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據幼兒班老師介紹,這些學生各方面的差異較大。有的活潑開朗,還有個別學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了解,這些學生由于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盡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系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盡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六、教學進度安排(見附表)
第一單元:準備課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第1——4頁)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第2——5頁的內容,第2、3頁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圖中有教師、學生、鮮花、樹木、樓房,人和物的數目注意用到10以內的各數。新教材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僅將數擴展到20,而且畫面中,每個數量出現了多種角度數的話,還會數出很多,這就給予學生創設了充分觀察、探究的空間。在教學中,注意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數畫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數到,只要教師心中有數,在學生數出以后能給及時正確的評價即可`。
單元教學目標:
1、在和諧愉悅的探討氛圍中,了解學生的數數和認數情況。
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的快樂。
3、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充分利用材料資源,滲透思品教育。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學生數數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的的數感。
2、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愛數學的情感。
3、引導組織好學生小組學習,使學生初步感知合作學習的快樂及要求。單元課時安排:約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第2——5頁(數一數)
教學目標:
1、在非常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初步了解兒童認數、數數情況。
2、通過觀察等探求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數感,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合學生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物快樂,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其對人對物的愛的情感,初步培養學生會聽、會說、會補充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初步建立數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及合作與參與的意識。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一臺。
教學過程:
(a)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拿出一封一份禮物————金龜子的信,讓學生隨著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聽信:
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從今天開始,你們將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了,在學校里,你們將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到許許多多有用的知識,學會許多的本領,會面為一個對社會有著巨大貢獻的人,你們高興嗎?數學書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戲和活動,充滿了神奇,學好數學非常有用,它可以幫助你解決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難,你們想學習數學嗎?那么,從現在開始,你們的數學陳老師將會把你們帶進數學的王國里,讓你們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到那時,你們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小學生的,你們有信心嗎?
(b)認真觀察,小組討論,了解數數情況
用實物投影儀出示書中第2——3頁的畫面。
1、這是什么地方?你認為它美麗嗎?
2、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圖上的物體分別有多少?(先小組討論,互相說,教師深入到小組里了解情況,并且在個別組里探討數數規律,然后再請小朋友說)
3、評價:你認為你們組有什么優點,別的組呢?
三、繼續觀察,小組交流,了解認數情況
用實物投影儀出示北師大版一年級教材第2——3頁的圖畫
活動形式同第二個環節一樣:觀察——交流——匯報——評價,不苛求學生按怎樣的模式說,讓學生在相互啟迪中自我感知怎樣說好就怎樣說,怎樣說適合自己就怎樣說。
四、操作感知,及時強化
1、數周圍的實物(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數一數學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數字卡片
3、按方位數數
4、開放性練習
猜一猜,想一想、說一說,驗一驗
手里最多能拿幾根粉筆?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讓幼兒喜歡數學。
2、愿意上課大膽舉手回答問題。
3、能按照物體的長短差異排出3"5個物體的序列。
活動準備:
1、長短不同的褲子圖片。
2、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紙條等若干套(3"5個為一套),排序底板若干。
活動過程:
1、褲子比一比。
觀察褲子。
教師出示掛圖中的4條褲子。
教師:看,媽媽給寶寶買了什么?媽媽買了幾條褲子?它們一樣嗎?哪兒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褲子,并說出它們長短不一樣。
比褲子。
教師:哪條褲子長,哪條褲子短?
教師和幼兒一起把褲子兩兩比較,得出結果。
2、褲子排一排。
教師出示長短排序板。
教師:媽媽讓寶寶排一排褲子,你覺得哪條褲子放在前面?可以怎么排呢?
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并講述自己的想法。
鼓勵幼兒自主地排褲子,然后說一說自己用什么方法排的。
教師和幼兒討論長短排序的方法。
沿著排序板上下面的一條線將褲子放整齊,可以用眼睛看,找出最長(最短)的褲子排號,再通過兩兩比較依次排序;也可以每次找出最長的褲子,發現長了再調整。
3、給物體排排隊。
討論活動規則。
教師: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紙條都來找小朋友幫它們排隊啦!
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總結:先找出物體中最長或最短的一個排好,在比剩下的物體,找出最長或最短的往下排,排好后說一說。
幼兒操作活動。
教師提醒幼兒將材料在排序板上排整齊。
教師鼓勵幼兒參與多組操作活動。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讓幼兒喜歡數學。
2、愿意上課大膽舉手回答問題。
3、能按照物體的長短差異排出3"5個物體的序列。
活動準備:
1、長短不同的褲子圖片。
2、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紙條等若干套(3"5個為一套),排序底板若干。
活動過程:
1、褲子比一比。
觀察褲子。
教師出示掛圖中的4條褲子。
教師:看,媽媽給寶寶買了什么?媽媽買了幾條褲子?它們一樣嗎?哪兒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褲子,并說出它們長短不一樣。
比褲子。
教師:哪條褲子長,哪條褲子短?
教師和幼兒一起把褲子兩兩比較,得出結果。
2、褲子排一排。
教師出示長短排序板。
教師:媽媽讓寶寶排一排褲子,你覺得哪條褲子放在前面?可以怎么排呢?
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并講述自己的想法。
鼓勵幼兒自主地排褲子,然后說一說自己用什么方法排的。
教師和幼兒討論長短排序的方法。
沿著排序板上下面的一條線將褲子放整齊,可以用眼睛看,找出最長(最短)的褲子排號,再通過兩兩比較依次排序;也可以每次找出最長的褲子,發現長了再調整。
3、給物體排排隊。
討論活動規則。
教師: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紙條都來找小朋友幫它們排隊啦!
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總結:先找出物體中最長或最短的一個排好,在比剩下的物體,找出最長或最短的往下排,排好后說一說。
幼兒操作活動。
教師提醒幼兒將材料在排序板上排整齊。
教師鼓勵幼兒參與多組操作活動。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數數活動,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2、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百以內的數,知道10個10是100。
3、通過選擇合適的數數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設計思路:
1、體現數與生活密切聯系,強調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認識數。課前安排小調查,課中利用生活中常見物品分類、數數等,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
2、促進學生主動、個性化地學習。數數中鼓勵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或自認為最快的方法進行,對于方法不作統一要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老師今天第一次給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課,先給大家來個自我介紹吧!我姓吳,今年34歲,身高155厘米,體重46千克,家住東山大道138號,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車。我平時喜歡聽歌,這不剛買了個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們能象老師這樣說一句帶有數字的話嗎?(指名說一說)
看來生活中的數字可真多,你們會數數嗎?誰能從1數到20?(指名數)
誰能接著往下數?(數字接龍數到100)
除了一個一個地數到100,誰還有其它的數法?(指名2個2個地、5個5個地、10個10個地數到100)
小朋友們真聰明,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來認識100以內的數。
板書課題:100以內數的認識
二、數100以內的數
課件演示主題圖:春天來了,草原上來了許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學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對不對呢,我們還是來數數看吧!(學生翻看書上的主題圖數一數)
匯報一下你們數得結果吧!(100只)100可比我們以前學的數多得多呢,你們是怎么數的呢?(學生匯報)
課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個十。教師邊演示學生邊數:1個十、2個十、3個十……9個十、10個十)
10個十是多少呢?(學生齊答100)
教師板書:10個十是100
學生學著老師的樣子在書上畫圈再數一遍。
三、學生操作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小物品,數出100個來,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個,比一比誰數得又快又準。
學生匯報自己是怎樣數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數的組成
老師在黑板上擺小棒,學生觀察,并說說一共擺了多少根。
師:誰能說說老師是怎么擺的呢?(先擺了2個十根,再1根1根地擺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呢?
師:你們能照老師的樣擺一擺嗎?
老師說一個數學生擺出來,并說說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五、鞏固練習
完成課后相應的習題。
六、游戲
數字接龍:老師報一個數字,學生接著數出它后面的5個數或前面的5個數來。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1—10,學習了1—5的寫法之后的一節有關“0”的教學。“0”的教學較其他數字教學難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單獨提出一節結合情境,聯系生活實際來認識“0”,重點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義。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廣泛的搜集資料以及整個教學必須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因為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還可以為課堂上學生理解“0”的意義作好鋪墊,讓學生實實在在的進行理解而不覺的枯燥。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確“0”表示的幾種意義。(可以表示沒有、水結冰的溫度、起點、占位等含義);學會正確地讀寫“0”;掌握“0”的含義,在生活中運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理解0的含義和正確書寫0。
教學準備:
1、把學生每6人一組,分成8個小組,每組有6根魚竿、5條魚。
2、電腦課件、實物投影、溫度計、直尺、小貓頭飾、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猜謎激趣。
1、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有一個謎語,請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兩邊翹,
開口總說妙妙妙。
黑夜巡邏眼似燈,
日里白天睡大覺。(打一動物)謎底:貓
3、下面我們一起戴小貓頭飾扮演玩小貓釣魚的游戲。
(出示課題:小貓釣魚)
二、自主探究體驗,初步感知“0”的含義。
1、在動中學,理解“0”。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釣魚比賽。
(2)、小組匯報,交流,并說說你釣了幾條魚,可以用幾來表示?
(3)、學生討論:一條魚也沒釣著,究竟用幾來表示?(引導學生討論得出:當一條魚也沒釣著時,可以用“0”表示。)
2、在樂中說和做,加深對“0”的理解。
(1)、老師做,學生說。
師(手里拿3支鉛筆)問:老師手里有幾支鉛筆?
生:3支。
師(把手里的鉛筆放進文具盒)問:我現在手里還有鉛筆嗎?用幾表示?
生:沒有,用“0”表示。
(2)、學生之間互相做,互相說。
(3)、通過師生、生生互動,感知“0”表示“沒有”的含義。
三、發散思維,豐富“0”的含義。
1、想一想:你們還在哪里見過“0”?
(1)、小組內討論,交流。
(2)、全班匯報。(溫度計上有“0”,直尺上有“0”……)
2、認一認。
(1)、出示溫度計,討論:“0”在溫度計上表示什么?(表示氣溫是0度)
(2)、指導觀察直尺。
①、找出數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數學順序開小火車讀一讀。
②、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開始,是起點。“0”和“1、2、3……”一樣,也是一個數。“0”比“1、2、3……”小。)
四、“0”的書寫。
1、師:“0”有這么多用處,我們應該學好“0”,寫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這個“0”的形狀像什么?(像一個雞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師:請小朋友說一說怎樣才能寫好“0”?要注意什么?
3、聽《寫“0”兒歌》(電腦顯示):
數學“0”,像雞蛋,上下長,左右扁;
要想把它寫得好,封口之處是關鍵。
(先聽兒歌,并伴隨音樂有節奏朗讀一遍。)
4、教師示范書寫,學生觀察、書空。
5、寫一寫。
(1)、學生嘗試寫。
(2)、展示學生書寫作品。(學生自評、互評優缺點。)
(3)、再次寫“0”。(學生在課本第8頁上寫“0”)
五、實踐應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課本“小貓釣魚”主題圖,依次填寫每只貓釣了幾條魚?用數字幾來表示?(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第四個空里為什么寫0?)
2、一筆畫(從“0”出發)。
3、游戲: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數字卡片,按一定的順序排一排。
(2)小組匯報排的結果。(上臺展示)
多數組按0,1,2,3,4,5排,少數組按5,4,3,2,1,0排。
(3)說一說。
這幾個數中最大的是幾?最小的是什么數?
4、開放題。
聽老師講故事:大樹上有5只小鳥,一個獵人“砰”地放了一槍,鳥兒怎樣了?猜一猜現在樹上還有幾只鳥呢?能用數字表示出來嗎?
六、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自己表現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回家匯報給家長聽嗎?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計算100以內兩位數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2、能夠運算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三、教學過程:
同學們,你們最喜歡過什么節?屬于你們自己的節日是哪一天?六一兒童節你們是怎樣度過的?
同學們在兒童節這一天都非常愉快,老師也為你們高興,那如何使六一兒童節過得更有意義呢?我們看看小明和妹妹是怎樣過的。他們向媽媽提出今天我們來當家,讓媽媽安心去工作媽媽交給小明30元錢,給妹妹20元,讓他們到超市去購物。
哥哥先來到了肉類區,有雞、鴨、肉和魚,同學們想一想,哥哥用30元錢可能買哪些商品?注意所買的商品的總價不能超過30元,你們估計一下。
接著哥哥隨妹妹來到了蔬菜水果區。
妹妹用20元錢可以在這里買哪些商品?
除了香菇、蝦仁以外,請同學們任選兩件商品并算出它的價錢。
3+5=8 3+1=4 3+5=8 3+9=12
3+9=12 3+3=6 3+10=13 3+8=11
3+6=9 3+3=6 5+1=6 5+5=10
5+9=14 5+3=8 5+4=9 5+10=15
老師請同學列舉出三件商品并計算出結果。
讓學生說一說如果買四件商品、五件商品都是哪幾種,各是多少元?
讓每個學生都說一說,做到全員參與。
出示圖片:這位老爺爺用100元購物,他可以買到什么?還剩多少?請同學們說一說,最多不超過三件商品。
讓學生自由發言。
小明和妹妹買完了東西到收銀臺去交錢,小明花了25元錢,妹妹花了14元,那位爺爺只花了8元錢,請同學想一想他們各買了哪些商品?
讓同學們算一算他們各找回多少錢?
小明應找回:
妹妹應找回:
老爺爺應找回:
小明和妹妹把買來的商品拿回家,媽媽見到后夸獎他們是愛勞動的好孩子。小明提議:今天我們家吃餃子吧!媽媽同意了,妹妹算了算如果做兩種餡的餃子,每種餃子要做50個才夠,兩種餃子一共要做多少個?
同學們,你們來幫助妹妹算一算。(50+50=100)
到了晚上,大家圍坐在一起吃飯,媽媽向爸爸夸獎了小明和妹妹今天不但幫媽媽買東西,還幫助媽媽包餃子,真是媽媽的小助手,這時妹妹說:我幫媽媽包了43個肉餃子,小明說:我幫媽媽包了38個菜餃子。
同學們,你們說他們倆誰包得多?多幾個?小明和妹妹一共包了多少個?其余是媽媽包的,媽媽包了多少個?
同學們,今天通過小明和妹妹當家這一天,我們一起復習了100以內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希望同學們也能向小明兄妹倆學習,做一個勤勞能干、愛勞動的好孩子。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推理中,嘗試借助材料上的提示發現可以數正確的方法。
2、樂意傾聽同伴的表述,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材料
PPT、操作紙、墊板、夾子、筆、照片等。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了解幼兒數數的能力
經常聽小朋友數數,你最多能數到幾?
過渡:數數的正確性。
2、數數游戲,發現數正確的方法
①幼兒取操作紙,理解紙上的要求,知道要數的幾樣東西
②交代規則并觀察幼兒操作
③圖上房子有多少幢?樹有多少棵?兔子、花各有多少?
小結:要數正確應該按順序,還要有一定的方法。
④過渡:出示圖片,問“這里一共幾樣東西?”
⑤觀察卡片上的食品并記錄,引導幼兒傾聽同伴解決問題的方式,發現數正確的一些方法。
數帶魚。重點在巧數。
數蛋。重點在推理。
數餅干。重點在類概念。
小結:數不同的東西方法也會不同。
3、延伸活動,關注身邊事物的數量
①出示PPT,這個能數嗎?
②為什么包裝外面要標上這樣的數字呢?回家留意一下,你在包裝盒上發現了什么。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15
設計思路:
在參觀小學后.孩子們對課程表上寫著什么、書包內該放些什么、每天怎樣整理書包等問題產生了興趣.為了幫助孩子了解上述內容,養成自我服務的意識,并進一步激發他們當一名小學生的愿望,我設計了“整理小書包”活動.
預設活動:
有三個環節:第一部分是激發幼兒的興趣,說說書包里該放些什么;第二部分是學看課程表:第三部分是學習整理書包.
活動目標:
1.通過整理書包萌發做小學生的愿望.
2.學看課程表.嘗試按課程表整理書包,養成自我服務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期準備:
(1)展示幼兒帶來的書包,讓幼兒在互相欣賞中了解書包的功用.
(2)在區域中提供文具盒、鉛筆、橡皮、尺等文具,讓幼兒自己動手整理.
(3)在區域中提供小學生的課本,讓幼兒熟悉各類課本以及課本名稱.
2.教具、學具準備:
(1)小學生課本若干,課程表多媒體課件.
(2)水壺、玩具、蠟筆、繩子、毽子、飯盒、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產生興趣
1.小學生的書包里有什么?(在問答中幫助幼兒歸類,如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
2.小結:書包里要放的東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放書本.
3.小學生每天要帶什么書?怎么才能知道?
二、學看課程表
1.播放課程表多媒體課件.
2.討論.
(1)這是小學一年級的課程表,你能看懂嗎?課程表上有什么?
(2)小學生一天有幾節課?上午幾節,下午幾節?都有什么課?
(3)能看懂課程表嗎?有什么問題?
(4)小結:小小課程表可以告訴我們每天有幾節課,上什么課有了課程表,我們就能按課程表來整理書包.
三、學習按課程表整理書包
1.幼兒第一次整理書包.
(1)這里都有些什么課本?
(2)假如現在是星期一的晚上,請你按課程表來整理一下書包.(教師關注幼兒整理的過程.)
(3)書包整理好了,你們是按星期幾的課程表來整理的?
(4)小結:晚上整理書包要按第二天的課程表來進行.
2.幼兒第二次整理書包.
(1)假如現在是星期日的晚上,請你們按課程表整理書包.想想該按星期幾的課程表來整理呢?(教師再次關注幼兒整理的過程.)
(2)書包里一共放了幾本書?哪一天也需要帶這幾本書?有沒有不同意見?
四、學習整理其他用品
(出示水壺、玩具、蠟筆、繩子、毽子、飯盒、毛巾等用品)你覺得這些物品該如何整理?為什么?
延伸活動:
在區域中提供相應物品.讓幼兒練習整理書包.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小銜接數學教案08-25
幼小銜接數學教案11-30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11-30
幼小銜接數學教案分類09-01
幼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11-25
幼小銜接數學教案15篇11-30
幼兒大班幼小銜接數學教案11-26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精選33篇)11-25
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教案范文(精選17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