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量的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量的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量的教案1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會對自身的一些生理現象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在一次泥工活動時,一名幼兒在團泥的過程中,無意間將手指摁在了泥上,觀察到了指印上有很多紋路,于是就和周圍的小朋友一起觀察起來,并不停地在泥上印指紋。于是,我結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以滿足幼兒的探索愿望和興趣。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指紋
活動目標
1.觀察、認識指紋,了解兩種典型指紋的差異,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
2.了解指紋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
3.培養探索自身的興趣,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
活動準備
1.紅色印泥、抹布每組一份。
2.手形圖、放大鏡每人一個。
3.ppt:手指印畫,斗型、箕型指紋圖片。
4.課件:警察破案,指紋高科技產品。
5.游戲圖片:誰動了我的東西,指紋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認識指紋
(1)欣賞討論:
ppt:播放指紋印畫,請幼兒欣賞,并說說這是用什么畫的?
老師小結:原來手指也能畫出這么好看的圖畫,真有趣。
(2)觀察、認識:
請幼兒用手指蘸印泥,將十個指印都印在手形圖止,并利用放大鏡觀察自己和別人的指印,說說有什么發現。
老師小結:這些指印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指紋"。指紋就是手指尖的皮膚紋理。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就算是雙咆眙,他們的指紋也不會一樣。
2.區分指紋:
ppt:播放兩種較為典型的指紋印,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差異,并說說他們有什么不同?
老師小結:由許多同心圓構成,看上去像水中的旋渦的指紋是斗型指紋;紋線像簸箕似的,有一邊是開口的指紋是箕型指紋。
請幼兒觀察自己的十個指紋印,看一看都是什么形狀的指紋,數一數自己有幾個指紋是斗型的,有幾個指紋是箕型的。
3.指紋的作用
(1)猜想活動
播放課件一:紅紅家被盜了,警察叔叔來到紅紅家進行破案,看到地上有一個杯子。
請幼兒想一想,有什么辦法可以抓到小偷?讓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
播放課件后半部分:警察叔叔抓到了小偷,最終通過指紋比對,小偷承認了所犯罪行。
(2)演示活動:
老師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觸摸玻璃杯、筆、電話等物,請幼兒說說有什么發現。
教師小結:當我們的手指和物體接觸時,將會留下指紋。警察叔叔就是利用指紋作為證據抓住小偷的。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指紋永遠不會變,因此可以用來辨認人。
(3)討論活動:
引導幼兒討論:指紋除了可以幫助警察叔叔破案,還對我們有什么幫助?
播放課件二:了解利用指紋研制的高科技產品,開闊幼兒眼界:指紋考勤機、光學指紋鼠標、指紋保險箱、指紋鎖等。
幼師小結:指紋的作用真大,不僅司以幫助警察叔叔破案,還有那些高科技產品為我們服務,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
請幼兒講一講怎樣保護指紋。
4.游戲活動:誰動了我的東西
幼兒人手一張指紋圖片,在眾多的圖片中通過比對找出相同的指紋。
活動延伸
請幼兒在自己的指紋印上進行添畫,豐富指紋墻。
大班數學量的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與工具,在探索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喜歡動手操作,萌發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具:記錄紙、水彩筆。幼兒用品:幼兒人手一份材料:記錄紙、水彩筆、吸管、小木棒、毛線、積木、圖形片、曲別針、礦泉水瓶、軟尺、紙條。
2、環境創設:將教室布置成‘寶寶學園’的環境。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幫助小動物測量‘寶寶學園’用具”引題。
結合自由探索活動,引導幼兒交流、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1、導入:
師:“小動物們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動物學園’,可是‘動物學園’里的東西要怎么來設計和建造呢?熊貓校長認為我們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適合它們,可是它們不知道這些東西的尺寸。所以想請我們幫助它們來量一量、記一記,然后把這些測量的結果告訴它們,好讓它們照著這些樣子來建造自己的‘動物學園’。”
2、教師讓小朋友們探索學習用吸管測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師引導幼兒自由嘗試測量及記錄的方法。
(1)師:“我們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適合小動物們。所以,我為每個人都準備了一根吸管和一張記錄表,請大家用吸管來量一量、記一記,看誰能更準確地測量和記錄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師提問:“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幾次?”
(3)請有不同結果的兩位幼兒示范用吸管測量椅子的高度,師生共同尋找正確的測量方法。師:“他們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誰的方法測量起來更準確呢?”
(4)教師示范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及記錄方法。
師: “我們測量東西的時候,為了能測量和記錄的更準確,測量的工具要和測量的東西一端對齊;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個記號;第二次量的時候,要和前一個記號對齊了再量;量一次記一次,為了不讓自己忘記量了幾次,可以用點、豎線來幫助自己來記,也可以心里記住次數。最后在記錄表上畫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體,記上量的次數。”
二、教師指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繼續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
1、教師指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繼續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①教師介紹自由探索活動的材料及活動要求
師:“剛才我們已經學會了正確的測量方法,現在教室里有許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們來測量和記錄?”
“我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小方籃,大家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籃子里的東西作為測量工具,你想測量什么就測量什么,你們可以選2-3種工具測量,一邊測一邊想用哪種東西作測量工具測量起來比較快。”
②根據幼兒的測量情況引導幼兒發現不同的測量對象可以用不同的測量工具。
師:“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幾種工具來量?還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導幼兒通過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并發現和掌握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①猜測及討論。
師:“剛才我們已經用正確的方法來量了一條直線的長度。現在,小動物們想知道我們桌椅的圓邊——也就是那圈圈(曲線)到底有多長?請小朋友們動腦筋來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適?”
②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師:“大家的想法都不錯!那么,我們教室里還有哪些東西是有圓邊的,它們到底有多長呢?現在就請小朋友們找一個好伙伴一起合作,選出合適的工具,互相幫忙,完成測量的任務。你們能做到嗎?”
“如果你們在活動中碰到了什么困難,又沒辦法解決。那么,沒關系,呆會兒可以和大家一起來討論”
③了解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并發現和掌握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師:“你和誰一起合作?量了什么東西的圓邊?用什么工具量的?為什么你們會選擇用這種工具?你們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兒演示,教師小結。
三、結束語:
教師:“今天大家學會了怎樣來測量物品;又幫助小動物們測量了教室里的這么多東西;還知道了不同的東西應該用不同的測量工具來測量,這樣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準確。”
延伸活動:
想一想、記一記:如果沒有工具來測量,那該怎么辦?(如:用腳步量操場的距離;用帽子測量頭的大小等)
師:“現在又有一個難題了:如果小動物想測量我們的大操場,但又沒有工具來測量,那該怎么辦呢?”
“呆會兒小朋友們可以用你的辦法去試一試,然后告訴小動物們,幫助它們建造一個和我們幼兒園一樣美麗又好玩的‘動物學園’。好嗎?”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節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并根據自己的測量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于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大班數學量的教案3
大班數學活動《圖形守恒》
教師:姚力
單位:北京市豐臺區芳莊第三幼兒園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5――6歲幼兒能夠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礎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識經驗,發現淺顯的規律,并且部分的開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關系。但是,他們的思維特點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并且幼兒的語言表達就是他們思維的體現,所以這次活動中,我將給幼兒充分的自由,請他們動手操作,同時為誘餌盡可能多的提供表達的機會,通過他們的親自嘗試,感知正方形的面積守恒。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游戲,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積守恒。
2、能力目標:大膽想象,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3、情感目標:在操作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三色正方形、剪刀
媒體準備:硬件:交互性電子白板、電腦、投影儀等
軟件:白板課件
經驗準備:幼兒熟練掌握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多種圖像的基本特征,
并能使用各種圖形進行圖案拼擺;學習過圖形等分。
活動重難點:感知正方形的面積守恒
過程:
活動反思:
信息技術的運用,在提高活動效率的同時為幼兒提供了展示的平臺,也為幼兒共同學習,分享經驗提供了幫助.本次活動中,教師充分運用了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播放、鏈接、互動操作等功能,實現了白板、教師、幼兒的有機互動。“正方形的面積守恒”這一概念的理解,無論從教師教的角度還是從幼兒學的角度都有一定的難度,傳統的教學也是以幼兒的操作為主,在反復的操作中感知正方形的面積守恒,但是老師或請小朋友演示起來很繁瑣。本節課我將傳統教學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運用白板和投影展示幼兒的操作過程和拼擺的作品,又運用flash軟件增加了課堂的隨機性與互動性,方便且直觀,幼兒可以隨心所欲的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教師也可以有效的給予幼兒反饋,和幼兒很好的互動起來。同時在這一年齡階段,認知活動中語言的作用明顯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很大程度上表現了他們的思維,所以在活動中,我為幼兒盡可能多的提供表達的機會,通過提問、追問等方式引導幼兒積極思考、表達想法。
白板的運用,減輕了教師操作學具、教具的繁瑣,使教師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當中,提高了活動效率。
同時活動利用了信息技術色彩鮮明、圖像清晰、操作快捷方便的優勢,延長了幼兒注意的時間,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大班數學量的教案4
設計思路:
等分是生活中的一個數學活動,探索性強。小朋友喜歡自己分點心、分玩具、分學習用品,也常常因分得不公平找老師幫忙。本活動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性,讓幼兒自主探索對不同形狀物體進行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與舊經驗的交織中,獲得發展。
活動目的:
1、學習把一個物體等分成兩份,知道部分小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
2、引導幼兒運用二等分知識,合作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3、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
活動重、難點:
1、重點:將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
2、難點:嘗試多種分法探索二等分的分法。
3、關鍵性語言;可以用目測法,折疊法、計量法、數數法等對物體進行二等分。
活動準備:
材料紙:圓形、正方形、梯形形、長方形等;毛塑料繩、吸管、剪刀、筆;一瓶水、量杯等。
活動過程:
1、故事引入課題《狐貍分餅》(邊講邊演示)
教師提問:“假如請你幫忙,你會分嗎?怎樣才能分成一樣大的兩塊面包?”
2、教師提供圓形紙,引導幼兒想辦法把它分成一樣大的兩份。
“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樣證明你分的兩份是一樣大的呢?”教師鼓勵幼兒想出各種辦法加以證明。
3、驗證(我們驗證一下,是否一樣大,剪開,重疊,所有的邊所有的角完全重合,說明它們一樣大。)
教師小結:通過先對折再剪的方法,我們把圓形分成了大小一樣的兩部分,這就是二等分。
3、探索發現:如果小笨鼠撿到的是正方形的餅干,可以怎么分呢?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1)“老師為你們準備了正方形的紙,請小朋友想辦法把它們分成一樣大的兩份。”
(2)幼兒操作,先折后剪,鼓勵幼兒探索正方形的多種分法。
(3)集體交流,請幼兒講述正方形二等分的各種方法。
(4)教師提問“你是怎樣把正方形分成一樣大的兩部分的。怎樣證明它們是一樣大的?”
(5)小結:一個物體(圖形)被分成同樣大的兩個部分,就是物體(圖形)二等分。整體大于部分,部分小整體。
4、分組活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第一組:把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等進行二等分,進一步感知物體的二等分現象。
第二組:把毛線、吸管、彩帶等剪成一樣長的2段,感受長度的二等分。
第三組:把一杯水進行二等分,運用二等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5、活動延伸:
把班級人數進行等分,一起去游戲。
附故事:
《狐貍分餅》
狗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黑,一個叫小黑。
有一天,哥兒倆手拉手一起出去玩。它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邊有一塊餅,撿起來聞一聞,嘿,噴噴香。可是只有一塊餅,兩只小狗熊怎么吃呢?
大黑怕小黑多吃一點,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點,這可不好辦呀!大黑說:“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少。”小黑說:“對,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
哥兒倆正鬧著呢,狐貍大嬸來了,狐貍說:不忙不忙,我來幫你們呀,我是最公正的,你們完全可以相信我。說著狐貍就把餅掰作了倆半,左一半,右一半,她故意把左邊一塊分大一點遞給d大黑,把小的一塊給了小黑。小黑哭了:我不干,我的小。狐貍說:沒事沒事,我是最公正的。狐貍咬了大黑的餅,大黑哭了:不行,小黑的比我的大。狐貍說:不怕不怕,我是最公正的,我一定會做出公正的調節。說著狐貍又咬了一口小黑的餅。小黑又不干了、、、、、、到了最后,兔大黑和小黑什么都沒吃到,一塊餅子就這樣被狐貍左一口、右一口的咬光了。
大班數學量的教案5
活動目標
1、復習6以內數的組成,能正確地記錄分合方法。
2、進一步感知數的互補關系。
3、在活動中,獨立思考,認真書寫。
重點難點
復習6以內數的組成,能正確地記錄分合方法。在活動中,獨立思考,認真書寫。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學習過6以內數的組成。
2、物質準備:
教具:記錄紙和筆。
學具: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筆人手一支。
(2)組成連線:做成各種小動物形狀的底紋,頂部寫有6以內的總數,其他地方分為兩排,可以使組成總數的數字或點子。
活動過程:
1、快樂碰一碰。
“碰球”游戲。教師和幼兒共同玩“碰球”游戲,復習6以內各數的組成。
找朋友碰一碰。請每個幼兒自己做一張5以內的數卡,貼在胸前,聽音樂《找朋友》唱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號朋友,握握手,碰一碰,我們合起來就是6。邊唱邊拍手找朋友,找到朋友后與他握握手,碰一碰身體。唱完以后還要再說一說:×和×合起來是6。
2、操作活動。
填空格。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觀察分合式填空格。
幫瓢蟲找花。觀察花盆上的算式和瓢蟲身上圓點的數量,請你連線幫瓢蟲找花。
給鄰居涂色。觀察樓房里居住的動物,請你用相同的顏色給他們的鄰居涂色。
看算式填空格,進行5以內的加減運算。
數一數動物的數量,圈出相應的數字。
3、活動評價。
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活動過程及結果。
對能獨立思考,按要求認真書寫的幼兒給與表揚和肯定。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小朋友們會算了6以內的加減法。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經過幾番嘗試還逐步明白了:不論是你碰別人,還是別人碰你,都要小小心心地碰,輕輕地碰,柔柔地碰,才能不碰疼,才能碰得舒服,碰得快樂。當然,自己還可以想出別的方法:你說碰碰小鼻子,我說碰碰小指頭……這些更是讓孩子們感到和朋友碰一碰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圍繞一個主線,一音樂貫穿著堂課,使課堂有趣而又生動,使幼兒真正的玩中學,學中玩。
大班數學量的教案6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用(目測、計量、數數、折疊)等多種方法大膽去嘗試探索多種二等份的方法將一個物體等份成兩份。
2、體會二等分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美化作用。
活動材料;教具:小螞蟻兩個、蛋糕一塊、二等份圖卡10張
學具:長方形紙、剪刀、尺、毛線、包裝紙;吸管、圓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幣、蠶豆、雪花片、紐扣、小碗;量杯6個、天平、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
活動過程:
1、幼兒將長方形紙進行二等份。
(1)班上請來了兩位小客人,看看是誰?它們還帶來了最喜歡吃的蛋糕,可是只有一塊蛋糕,兩人都想吃,怎么辦?
(2)請一位幼兒動手試一試,有什么辦法知道這兩塊一樣大呢?(重疊)
(3)教師小結:把蛋糕分成一樣大的兩份,這種方法叫二等份。想想蛋糕除了這樣分,還有不一樣的分法嗎?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張像蛋糕一樣的長方形紙,請你想出和別人不同的方法進行二等份?
(4)幼兒動手操作,展示幼兒分法。(邊與邊對折、對角折)請幼兒比較一下,分出來的圖形和原來的圖形有什么變化?
(5)教師小結:小朋友用了對折、對角折對長方形紙進行了二等份,把它分成了兩份一樣大的圖形。
2、幼兒分組操作,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二等分。
(1)小螞蟻邀請你們到螞蟻王國去參觀,愿意嗎?參觀時小朋友應不推不擠,有秩序地參觀,看看樂園里有什么?教師介紹各種材料,請小朋友幫忙把里面的東西進行二等份。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重點指導天平秤量、實物分法等。
第一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剪刀。
第二組:毛線、彩帶、吸管、尺、剪刀。
第三組:硬幣、蠶豆、雪花片等。
第四組:量杯、水。
第五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干、刀、菜板。
3、幼兒講述操作過程、方法。
(1)小朋友分過很多東西,請你想一想你分了什么?怎樣分的?
(2)幼兒講述各種分法,教師引導幼兒聯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時候用過目測、數數法————
(3)教師小結:小朋友在樂園里用了目測法、折疊法、計量法、數數法等對樂園里的東西進行了二等份。
4、游戲“看誰說得對”
小螞蟻想和你們做游戲,請你看圖形說說它是不是二等份?比一比誰說得又對又快?
5、延伸
在生活中,除了進行過二等份,還可以分成幾份?以后我們還會繼續試試四等份、五等份……
大班數學量的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擺放圖形,學習交集分類,初步了解兩集合相交部分所擺放的圖形必須同時具有兩個集合內圖形的特征。
2、繼續學習10以內數的組成和加減去運算。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空心大圓4個(分別為紅、黑、各一,綠2),標記若干(如南p333圖二、三、四、五、六)。
活動過程:
一、復習10的組成。
開展拍手游戲和碰球游戲。復習10的組成。
二、學習按標記將圖形分類。
1、出示教具(五),引導幼兒觀察標記后說出這兩個空心圓圈是誰的家。
2、誰來將圖片按標記分別放在兩個圈內。分完后再請幼兒說說兩個圈里各放的是什么樣的圖形。
三、學習交集分類。
1、出示圖六,引導幼兒觀察兩個家怎么了:這兩個家怎么了?有沒有完全重疊,是誰的家和誰的家有部分重疊了,重疊的這一部分有誰的家。(是綠色、三角形的家。)
2、出示圖七,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你們想想什么圖片可以住在綠色的家和三角形的家重疊的地方?
3、教師和幼兒一起在兩個圈重疊的地方放上綠色的三角形,并在重疊處的上方貼上相應的標記。
四、運用交集分類經驗。
1、出示圖八:請你們想一想板上的標記和兩個空心圈,紅心圈里放什么圖形,黑心圈里放什么圖形,他們重疊的地方又應該放什么圖形?(現在請小朋友想一想。)
2、請一名幼兒分別將圖形片送至紅圈、黑圈和兩圈重疊的地方,請其他幼兒檢查他放得是否正確,并說說為什么。同時想想重疊的地方應該貼什么標記。
五、幼兒操作。
1、小朋友先看看材料上(兩個相交的圓圈)每個圈上插著什么標記,想想在每個圈內應放什么圖形,放好后,再想想兩個圓圈重疊的部分內應該放什么圖形,將圖片放在里面。完成后告訴大家你是怎樣做的。
2、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六、結束活動。
1、表揚上課表現好的孩子。
2、和孩子一起收拾活動用具。
活動反思:
這些圖形是幼兒平時經常接觸的圖形,是幼兒比較熟悉的。要求幼兒通過比較分辨出每組圖形的不同之處并進行分類,總的來說,孩子的表現還是比較不錯的,幼兒對分類沒有困難,只有稍部分幼兒還不能自行做好圖形標記。活動后,我們都覺得可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難度,讓孩子按物體的兩個特征進行分類。
小百科:分類,是指按照種類、等級或性質分別歸類。語出《書·舜典》附亡《書》序:“帝釐下土,方設居方,別生分類,作《汩作》。”
大班數學量的教案8
設計意圖:孩子們在戶外觀察秋天的景色時,對大樹的外形特征產生了興趣,榮寅宸與毛堅在討論小花園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陽與王浩在爭論雪松和谷樹誰長得高?誰長的粗?為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從他們的興趣出發,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測量,所以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各種材料、各種方法測量樹,知道樹干有高矮、粗細等。
2、初步學習測量及記錄的方法。
環境創設:
1、戶外。
2、長短繩子、各種尺、記錄紙、筆、竹竿等,地上畫有刻度線。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用目測的方法觀察樹,用語言簡單表述出樹的不同。
1、小花園里的樹真多,你知道他們的名字嗎?
2、這些樹長得一樣嗎?怎么不一樣?
二、組織幼兒開展討論,尋找測量樹干粗細的方法。
1、剛才小朋友說樹干有粗細,哪棵粗?哪棵細?你是怎么知道的?
2、有沒有辦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細呢?
幼兒討論:用手環抱、尺量、繩子量……
三、幼兒自由選擇各種材料測量雪松后交流:
1、粗細:
(1)、用什么材料測量?有多少粗?什么方法測量的?
(2)怎樣知道測出來的數字是多少?
(3)、為什么測量出的粗細不一樣?
2、高矮:
(1)、小花園里哪棵樹最高?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
·怎么記錄?
(2)、瓜子黃楊樹長得高不高?怎么測?
(3)、龍柏長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測量?
·用鋼皮卷尺直接測量;
·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樹醫生
1、醫生每年都要給小朋友體檢,量量身高和胸圍。現在請你們來做樹醫生,給這些樹檢查身體。幼兒每人選擇一棵樹進行高矮、粗細的測量,并把數字記錄在記錄表上。
2、互相交流記錄結果。
大班數學量的教案9
設計思路:
沙是幼兒最喜歡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動性常常會使孩子激動不已:他們會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會把沙當成米、糖等做游戲;會在沙里種上一棵小樹或小草;會在沙坑里挖個洞做小動物的家。。。。。。他們喜歡用各種各樣的工具來玩沙,相互比著各自沙的多與少,常常爭執不下。(因為大班幼兒對于長度、高矮有一定的測量經驗,但對于沙、米類的量的測量,幼兒缺乏經驗。)針對他們在玩沙過程中碰到這樣的實際問題,我設計了《量沙》這一活動。
本次活動主要引導幼兒兩兩合作、實驗、記錄,集體統計、比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科學的量沙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幼兒操作記錄中的數據作用。量沙活動始終結合在運沙游戲中,游戲性與探索性恰當地結合,使幼兒探究既有興趣,又有目標。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沙的科學方法。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3、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鉛筆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運沙游戲,你想用什么工具來運沙?
2、幼兒第一次運沙。
(1)提出要求:兩人一組輪流運沙,并記錄運沙的總次數。
(2)出示統計表格,記錄每組幼兒運沙次數,并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問題。(每組兩人使用一個工具運同一堆沙,為什么次數不一樣)
(3)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運沙:每一次要運得一樣多,通過討論、示范明確運沙的具體操作規則(滿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兒第二次運沙,驗證。
(1) 統計運沙次數
(2) 引導觀察數據,得出結論:同一堆沙用同樣的工具,都裝滿抹平了來運,運的次數是一樣的。
4、幼兒第三次用不同工具運沙。
(1) 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沙,運的次數會怎么樣?
(2) 幼兒操作
(3) 統計數據
(4) 幼兒通過觀察數據得出:運的次數不一樣;大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大……
教師小結:用大小不同的工具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5、延伸游戲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來運沙,運的結果又會怎么樣?下次我們再來試一下。
大班數學:貓捉老鼠
活動目標:
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能準確迅速地進行運算。
2、發展幼兒的靈敏性,培養幼兒良好的游戲秩序。
活動準備:
老鼠(背后有式題)、小貓頭飾、拱形門、海洋球(球上貼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數字為1-10)、算式題(幼兒、老師都有)、彩旗(旗上有數字)、布置場景、鈴鼓一只、雪花片
活動過程:
1.老師扮演貓媽媽,幼兒扮演貓寶寶
師:寶寶們,今天媽媽帶你們出去玩,好嗎?來,坐上火車,出發啦!(火車音樂)
進場后轉一圈
2.無意發現鼠跡
師:呀,這里真漂亮,你們找個朋友玩一會兒吧!
寶寶,你們快來看哪,這里怎么亂七八糟,是誰干的呀?瞧,這里還有老鼠腳印呢!
幼:老鼠
師:喔。原來是老鼠干的壞事情呀,我們來收拾一下(帶領幼兒將垃圾撿干凈)
師:寶寶,來,我們坐下來想用什么辦法對付他們,好嗎?
幼兒坐好后
師:寶寶們,你們想用什么方法對付他們呢?
幼兒討論回答。
老師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得辦法真多,現在媽媽就來教你們一些捉老鼠的本領,好嗎?
3.老師教本領
A.看誰腦筋動得快(看算式說答案)
師:媽媽現在就來看看哪個寶寶的腦筋動得最快,好嗎?
出算式,幼兒說答案
B.對暗號(復習對數游戲)
師:剛才,寶寶們的腦筋動得真快,現在媽媽還要來考考你們,待會兒抓老鼠時,媽媽和你們會有聯絡暗號,我們的暗號是看媽媽小旗上的數字,聽媽媽跺腳,你們接下去跺,讓媽媽跺腳的次數和你們跺腳的次數合起來是小旗上的數,好嗎?
C.看誰耳朵靈(聽得數出算式)
師:現在媽媽要來考考你們的聽力,看誰的聽力最棒,好嗎?請你們從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媽媽拍鈴鼓,你們聽是幾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媽媽鈴鼓聲一樣,那就站起來,好嗎?
D.打靶(綜合練習)
師:現在媽媽來請你們玩個游戲,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來,好嗎?
幼兒擺好椅子后
師:寶寶,瞧,這里有什么,知道怎樣玩嗎?誰來說一說
老師交代要求,幼兒練習投擲,玩后,老師檢查對與錯。
4.執行任務
師:寶寶,你們的本領練得真棒,現在我們就出發去抓老鼠啦!來跟在媽媽后面
放音樂,走一圈,停下
師:寶寶們,現在媽媽先去試探一下,待會兒我們用暗號聯絡,好嗎?
老師悄悄走過去,用小旗揮揮,跺暗號,幼兒回答。
A.先派一名幼兒抓
師:瞧,老鼠真狡猾,還有問題讓幼兒回答對了才能真正抓住。寶寶把題目算出來,抓住一只就到媽媽這里來領獎。
幼兒計算后到老師那里那雪花片(老師看幼兒題目是否正確,如正確才給予雪花片)
老師小結:今天開心嗎?誰抓的老鼠最多?
5、結束部分
帶幼兒開火車回家。
大班數學量的教案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學習比較物體時,不受位置、形狀等條件的影響,正確判斷物體面積的大小,感知量的不變性。
2.引導幼兒學習將紙二等分,在圖形還原中領會圖形之間的關系。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等大、同形狀的圖形紙2張,剪刀1把,糨糊少許。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兩張等大、同形狀的圖形紙,并提問:“這兩張紙一樣大嗎?用什么方法可以證明它們是一樣大的呢?”用幼兒說的方法驗證。
2.教師將一張紙貼在黑板上,將另一張紙二等分,貼成另一個圖形,并提問:“現在這個圖形和黑板上的圖形還一樣大嗎?”
教師將二等分的圖形紙與黑板上的圖形并列在一起,讓幼兒比較。(兩個圖形一樣大)“為什么還是一樣大呢?”(因為紙沒有再擴大和再縮小,只是剪開了,拼起來還是和原來的紙一樣大)用重疊的方法驗證結論。
3.教師繼續將二等分后的兩張小圖形紙二等分,共分成4張,再拼成一個圖形,并提問:“用這4張圖形紙拼成的圖形和黑板上的圖形還一樣大嗎?為什么?”
教師將4張圖形紙重疊貼在黑板上的圖形紙上,驗證再一次等分后的紙與原來黑板上的紙一樣大。
大班數學量的教案11
(一)活動目標:
1.嘗試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知道部分小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
2.運用二等分知識,合作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準備
1.蠟光紙:圓形、正方形、心形、花邊形、泡沫正方形,木棒一支。
2.花生米、紅豆仁、紅棗、黃豆仁。
3.故事掛圖二張,塑料藍若干個,小盤若干個,錄音帶。
(三)活動過程
1.初步接觸二等分通過故事導入課題,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黑,一個叫小黑,一天哥兒倆拾到一個香噴的面包,大黑怕小黑多吃一點,小黑又怕大黑多吃一點,正在鬧著,狐貍大嬸來了,不安好心地幫熊哥倆把面包分成了兩塊,哥兒倆一看,急得叫起來:"不行,不行,一塊大,一塊小"。狐貍大嬸說:"你們別急,這塊大一點的,我咬它一口?哥兒倆一看,那塊大的變小了,小的變大了,又急得叫起來:"不行,不行,一塊大,一塊小"。……就這樣,大黑、小黑只吃到了一點點面包,還不知道上了狐貍的當呢。
教師提問:小朋友,假如你們碰到哥兒倆,你們愿意幫忙嗎?假如老師給你們一個圓形面包,小朋友們會分嗎?怎樣才能分成一樣大的兩塊面包?老師提供圓形紙引導幼兒想辦法把它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幼兒操作。
討論: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樣證明你分的兩份是一樣大的呢?教師鼓勵幼兒想出各種辦法加以證明。
2.用不同方法等分幾種圖形教師說:"圓形面包小朋友們都會分了,如果熊哥倆拾到的是心形面包、正方形面包、花邊形的面包,小朋友們會分嗎?怎樣才能分成一樣大的兩份?教師提供各種圖形,幼兒操作,教師參與小組活動,鼓勵幼兒探素圖形的各種分法。
3.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1)集體交流,請幼兒講述各種圖形的分法,老師說:"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樣把正方形面包分成一樣大的兩份是一樣大的?還有誰用不一樣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了一樣大的兩份",用同樣方法讓幼兒說心形、花邊形的分法。
教師小結:"通過對折,我們把這些圖形分成一樣大的兩個部分,這就是二等分"。
(2)師生共同探討,深入探素正方形的其他分法。
教師出示正方形泡沫,操作給幼兒看,教師用小棒在上面任意擺一擺,分一分,看看不對角分,也不以邊中心對折,是否也能分得二等分,根據操作情況加以驗證,讓幼兒進一步明白。
(3)引導幼兒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教師:"我們剛才用不同的方法把圓形、正方形、心形、花邊形分成了一樣大的兩份,請小朋友看看已分出來的一米和原來的圖形比(出示圖形)哪個大?哪個小?分出來的一份是原圖形的多少?(一半)
4.解決新問題。
教師問:"1塊面包,1塊點心,小熊哥倆分著吃,每人只吃一半,如果有2塊點心,2塊面包,小熊哥倆分著吃,每人吃到多少?如果有4個蘋果,哥兒倆各吃幾個"?
分實物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幫助熊哥倆分面包、分點心,熊媽媽心里可高興了,熊媽媽現在準備煮八寶粥給小朋友吃,可是熊媽媽說八寶粥的配料要先分成二份才能煮,小朋友,下面我們再來幫助熊媽媽分配料好嗎?"(好)那我們先看一下配料里都有些什么,有紅棗4顆、花生米2粒、紅豆仁2粒、黃豆仁2粒,下面請小朋友們兩個人一組把籃子里的配料分在兩個盤子里,分的時候要注意兩份一樣多。
教師提供配料,幼兒討論操作,分好后教師集體提問:"小朋友,你們盤子里紅棗多少顆?花生米有幾粒?紅豆仁有幾粒?黃豆仁有幾粒?好,小朋友真聰明,都分對了!
5.結束部分:
教師:好了,聰明的小朋友們已經幫助熊哥倆把不同形狀的面包分成一樣大的兩份,教會了熊哥倆二等分的知識,熊哥倆為了謝謝大家,現在請小朋友們一起到外面去做游戲。
大班數學量的教案12
設計意圖:孩子們在戶外觀察秋天的景色時,對大樹的外形特征產生了興趣,榮寅宸與毛堅在討論小花園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陽與王浩在爭論雪松和谷樹誰長得高?誰長的粗?
為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從他們的興趣出發,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測量,所以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各種材料、各種方法測量樹,知道樹干有高矮、粗細等。
2、初步學習測量及記錄的方法。
環境創設:
1、戶外。
2、長短繩子、各種尺(長短直尺、卷尺、三角尺)、記錄紙、筆、竹竿等,地上畫有刻度線。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用目測的方法觀察樹,用語言簡單表述出樹的不同。
1、小花園里的樹真多,你知道他們的名字嗎?
2、這些樹長得一樣嗎?怎么不一樣?
二、組織幼兒開展討論,尋找測量樹干粗細的方法。
1、剛才小朋友說樹干有粗細,哪棵粗?哪棵細?你是怎么知道的?(目測)
2、有沒有辦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細呢?
幼兒討論:用手環抱、尺量、繩子量……
三、幼兒自由選擇各種材料測量雪松后交流:
1、粗細:
(1)用什么材料測量?有多少粗(在記錄紙上記錄)?什么方法測量的?
(2)(選擇用繩子測量的)怎樣知道測出來的數字是多少?
(3)為什么測量出的粗細不一樣?(有的測底部、有的測中部)
2、高矮:
(1)小花園里哪棵樹最高?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目測:用尺無法測量高度時可目測)
·怎么記錄?
(2)瓜子黃楊樹長得高不高?怎么測?(直接測量)
(3)龍柏長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測量?
·用鋼皮卷尺直接測量;
·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樹醫生
1、醫生每年都要給小朋友體檢,量量身高和胸圍。現在請你們來做樹醫生,給這些樹檢查身體。幼兒每人選擇一棵樹進行高矮、粗細的測量,并把數字記錄在記錄表上。
2、互相交流記錄結果。
大班數學量的教案13
一、設計意圖
今學期班上進行線的專題活動,小朋友都很有興趣,紛紛從家里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線。一時間,班上就有了不同質地、不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用途的線。為了能讓幼兒更清楚地認識,我組織進行線的分類、統計活動。讓幼兒更深入了解線的種類。
二、使用對象及場所:
大班幼兒在幼兒院進行。
三、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討論中,對線進行顏色、粗細、質地、長短的分類。
2、教師和標記的引導下,學習自己設計簡單的統計表。
3、語言表達操作的情況,使幼兒的語言和思維同步得到發展。
四、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線若干。
2、紙、筆每人一份。
3、統計示范圖。
五、活動過程
1、給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線,請幼兒觀察比較,自己學會初步的分類技能。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好多不同的線,待會就請你們自己去觀察,看看能不能分清這里一共有多少種線?
幼兒聽后就三三兩兩的在各種線前觀察,對線產生了興趣。
教學反思:這一環節,教師能讓幼兒自己先去觀察,比較,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空間,可以讓他們嘗試分類,也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2、教師引導幼兒按顏色、粗細等不同特征來分類。
師:剛才我聽到有小朋友說,可以把相同顏色的放在一起。我們來試一下。
幼兒嘗試按顏色分類,把相同顏色的擺放在一起,全部分好后再數數各有幾種。
師:還可以按什么來分呢?除了顏色不同外,你們還發現了其他不同的特點了嗎?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
師繼續引導幼兒,讓幼兒在發現、比較下不斷地想到分類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長、短和用途來進行分類,并做好分類記錄。
教學反思:這個環節中,教師起啟發性作用,主體還是幼兒,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并說出來,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老師在后,能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教師把幼兒觀察、討論的結果記錄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自己設計統計圖來記錄。
a、幼兒看記錄進行操作活動,把所有記錄的結果統計出來。
b、教師巡回指導,發現各種方法。
師:剛才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方法來進行分類,我把小朋友所說的都記錄在黑板上了,現在就要你們想想,幫我設計一個最漂亮的。
幼:老師我可不可以設計兩個。
教學反思: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只提出要求,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嘗試,老師只是個觀察者,在巡回的觀察著幼兒的工作,如果不是幼兒有求必答,老師都不去打擾他們,充分體現出幼兒是主體,不再受老師的影響。
4、教師小結,并找出不同范例,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統計方法,讓大家學習。
師:這是誰的,請你來說說你是怎樣設計的,你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呢?
教學反思:這個環節中,每個幼兒的回答都會不同,有的會說得很好、很多,說得很完整,有的卻不知道怎樣表達,但都要進行鼓勵表揚,因為要肯定他們的設計成果,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5、活動評價:這個活動設計充分抓住了幼兒心,小朋友面對這么多樣的線都很好把它分清楚,也記得快,所以教師善于觀察,發現問題,從生活中入手。在教學過程中材料準備的很充足,教師的語言簡而少,很具有啟發性,而且也留了時間讓幼兒充分的認識探索,是一節充分以幼兒為主的課。
大班數學量的教案14
活動來源
本次活動來源于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我園有一個沙池,,每一次戶外活動時,幼兒都喜歡到沙池里去玩玩沙子,他們不厭其煩的用工具挖來挖去,用小桶裝,用盆子盛,玩著玩著他們就開始爭論起來。我的小桶裝的沙子多,你看,我堆的城堡有多高,不對,我的桶大,我裝的沙子比你多。于是,我就給幼兒提出了一個問題:“到底怎樣才能知道,哪樣東西裝的沙子多呢”孩子們爭論不休,介于此,我設計了這次計算測量活動“量沙”讓幼兒學習用自然工具來測量的方法。
設計思路:
沙是幼兒最喜歡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動性常常會使孩子激動不已:他們會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會把沙當成米、糖等做游戲;會在沙里種上一棵小樹或小草;會在沙坑里挖個洞做小動物的家。。。。。。他們喜歡用各種各樣的工具來玩沙,相互比著各自沙的多與少,常常爭執不下。(因為大班幼兒對于長度、高矮有一定的測量經驗,但對于沙、米類的量的測量,幼兒缺乏經驗。)針對他們在玩沙過程中碰到這樣的實際問題,我設計了《量沙》這一活動。本次活動主要引導幼兒兩兩合作、實驗、記錄,集體統計、比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科學的量沙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幼兒操作記錄中的數據作用。量沙活動始終結合在運沙游戲中,游戲性與探索性恰當地結合,使幼兒探究既有興趣,又有目標。
活動目標:
1、學會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沙的科學方法,增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在活動中發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 的次數多。
3、在游戲中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鉛筆等。
知識準備:能聽懂基本的測量術語,了解一般的測量常識。
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聽說某某班小朋友特別喜歡玩沙,所以老師今天特地帶來了一個玩沙游戲,小朋友們想和老師一起玩嗎?
第二環節:幼兒第一次運沙。
1、提出要求:既然都想玩沙,那就得豎起耳朵認真聽老師講游戲的要求。在今天的這個游戲中,并排的兩個小朋友為一組,每組的兩個小朋友輪流運沙,就是說一個小朋友運完一次沙把空杯子帶回來給另一個小朋友,另一個小朋友運萬一次后接著把空杯子給你的小伙伴,這樣反復運幾次,直到你們的這堆沙都運到了對面,運完一次后都要用你自己的方法在你們的記錄板上做一個標記,最后記錄下你們運沙的總次數,老師要提醒你們的是,沙在運的過程中盡量不要撒在地上。聽明白了沒有?那現在輕輕地走到各自的沙堆旁邊,我看哪組小朋友運的又快又好!開始!(放音樂)
2、出示統計表格,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問題:恩,我們的小朋友真棒,,都已經把沙運完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運沙的結果。(每組請一個代表說一下運沙的次數。)哦,每組用了同一個杯子運同一堆沙,為什么大家運的次數不一樣呢?
3、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運沙:下面我請運得次數最少的小朋友給大家說說他是怎樣運的,為什么只用了?次就把這堆沙運完了。(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哦,原來是這樣,每次要運得一樣多,怎樣才能一樣多呢?那在裝沙子的時候可以把杯子裝滿,超過杯口的部分用工具刮平。
第三環節:幼兒第二次運沙,驗證。
1、恩,現在小朋友都知道了某某小朋友運沙次數少的秘訣,想不想自己試一試?好,老師再給大家一次機會,開始。
2、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我們的運沙結果,哇,這么多小組運的次數一樣哪(個別相差較大的可以稍作個別對話)。原來,同一堆沙用同樣的工具,裝滿抹平了后運,運的次數是一樣的。
第四環節:幼兒第三次用不同工具運沙。
1、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沙的結果并操作:好了,小朋友們已經用小杯子運過沙了,那如果用老師的這個大杯子,會是什么結果呢?運的次數會變少還是變多呢?哦,老師聽到有小朋友說會多,有小朋友說會少,那究竟會怎么樣呢?還是請小朋友自己先去試一試再告訴老師。
2、統計數據,幼兒通過觀察數據得出結論:恩,我們的結果已經出來了,大杯子的這一排數字小,小杯子的這一排數字大,那現在小朋友告訴我,大杯子運的次數少還是小杯子運得次數少?
第五環節:延伸游戲。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來運沙,運的結果又會怎么樣?下次我們再來試試
《量沙》活動反思:
教育方法是教育目標轉化為兒童發展的中介,是實施教育任務的重要手段,教育方法運用得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幼兒教育任務的完成和教學效果。所以,在本次活動的設計中,我盡量從幼兒學習數學的思維特點出發,采用靈活多樣、生動有趣、手腦并用等多感官參與的形式,如:操作法、游戲法、探索法等。皮亞杰認為,智慧自動作發端,活動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從動作開始。在本次活動中,幼兒通過自己運沙,自己記錄,再和其他幼兒比一比,自己得出結論,這樣比老師直接灌輸效果要好得多,因為在操作探索的過程中,幼兒自己的操作可以促進其思維由直接感知向表象發展,進而建構起抽象的初步概念。
根據幼兒好動的天性、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游戲法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于幼兒感興趣的游戲中,讓幼兒在各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游戲活動中學習數學。而且學前兒童數學教育中的游戲有一定的動作和規則,教師將要求幼兒掌握的初步數學知識和技能,滲透到規則和動作中去,可以使幼兒在操作游戲規則和動作的過程中引起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至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從而使游戲成為幼兒獲得數學知識和發展思維的有效手段。為了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探索精神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次活動中,教師盡量不把初步的數學知識和概念直接向幼兒講解,而是啟發幼兒依靠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去發現和探索。
大班數學量的教案15
教學目標:
1、整點和半點,感知有效利用時間的益處。
2.初步認識整點和半點的運轉關系。
3.會撥整點和半點。
教學準備:實物鐘,幼兒學具鐘,教具鐘8個,音樂。
教學難點:認識半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的認識整點會撥整點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激起幼兒興趣
師:有個東西真奇怪,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答答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小朋友猜猜它什么?
生:鐘表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那你見過的鐘表有些什么樣子的呢?
生: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米老鼠
師:今天陳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圓形的鐘表先生,小朋友看看鐘表上有什么?(播放叮鈴鈴的聲音,出示鐘表)
生:有數字,有指針,有圓形,有小格子
師:數字有幾個?是怎么排列的?
生:有12個,是從1到12排列的
師:正上面的數字是幾?正下面的數字是幾?
生:正上面的數字是12,正下面的數字是6
師:所以我們拿鐘表時12在上,6在下,要不鐘表先生會不高興的
師:指針有幾個?它們有什么特點?(鐘表的兩個指針都在12上)
生:一個長,一個短
師:我們把鐘表先生的長腿叫做分針,短腿叫做時針
師:那你們知道時針分針是走的嗎?
生:是按圓形走的,按數字的方向
師:時針,分針的起點都是12,經過數字1.2.3.4.5.6.7.8.910.11,再回到12的方向走的
師:現在鐘表先生的長腿分針和短腿時針要進行一個跑步比賽,他們都在12的起點上,猜猜誰會贏?
生:分針贏,分針跑了一圈,時針才走到1
師: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就是一小時
二.認識整點
出示四個整點鐘面讓幼兒觀察
2:004:008:009:00
師:這些都是整點鐘的鐘面,你認識他們嗎?
生:2:00,4:00,8:00,9:00
師:你發現了什么?
生:分針都指在了12上,時針指在2,4,8,9上
師:分針指在12上就是整點。時針指在幾點就是幾點整
(師帶領幼兒一起復述概念,加深記憶)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黑板上的整點
生:2點整,4點整,8點整,9點整
三.認識半點
師:剛剛長腿先生分針跑的累了,想在中途休息休息,這就是半點。(師出示四個半點鐘面,請幼兒觀察)
1:305:307:309:30
師:這些都是半點鐘面。你認識他們嗎?
生:..............,不認識
師:那你能發現什么?
生:長腿先生分針指在了6上,斷腿分針指在了1和2中間,5和6中間,7和8中間,9和10中間
師:分針指在6上,時針經過誰就是幾點半,這就是半點
(師帶領幼兒一起復述概念,加深記憶)
師:我們再來看看黑板上面的鐘面是幾點?
生:1:30半5:30半7:30半9:30半
四.游戲,幼兒練習撥鐘
師:喜羊羊村要舉辦一次“快樂健康餐飲會”,羊村長想邀請小朋友一起去參加,但是又怕灰太狼和紅太狼混入擾亂了秩序,羊村長設定了三了時間密碼,只要小朋友對上了密碼說一句“芝麻開門”
就可以進入了,現在呀老師悄悄的把密碼說給小朋友聽,小朋友快來撥自己的時鐘,千萬別讓灰太狼他們看到啊。
10:308:307:00
幼兒操作中
師:剛剛羊村長讓老師把密碼鐘拿出來讓小朋友看看,檢查一下自己的對嗎?小朋友之間也可以互相檢查一下
師:剛剛我們撥了密碼鐘了,可是到底是怎么撥的呢?誰能說一下撥整點和半點的方法呢?
生:整點是分針指在12上,時針指到幾就是幾點;
半點是分針指在6上,時針經過幾就是幾點半.
師:羊村長還有一件事想讓小朋友幫忙,他想讓小朋友幫忙給羊羊們制定一個活動時間表
師:小朋友可以參照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
7:30來幼兒園
8:00吃早飯
8:30餐后散步
9:00上課
10:30做操
11:30吃午飯
12:00睡午覺
3:00中午起床
3:30課外活動
5:30離園準備
(幼兒根據時間表自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小結
師:羊村長非常感謝小朋友為羊羊們制定的時間表,他會督促羊羊們嚴格遵守時間,珍惜時間,并告訴老師也要提醒小朋友們有效利用時間,珍惜時間。
幼兒正在觀察鐘表的結構長腿是分針,短腿是時針,正在提出疑問:“為什么分針走一圈,時針才走了一個格子呢?”
幼兒正在動手操作,幼兒用自制的鐘表撥出時間8:00整
幼兒自制的小鐘表,時針分針不僅長短對比明確,而且還有區分顏色哦
幼兒在撥表,他在想:“我撥的時間對嗎?”
【大班數學量的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量沙教案03-21
大班數學量教案反思07-21
大班數學《量沙》教案08-23
大班數學用尺量一量教案09-22
大班數學教案量沙03-15
大班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量一量》09-22
大班數學《玩一玩量一量》教案03-25
大班蒙氏數學數與量的對應教案08-16
大班數學教案:數與量的對應01-05
大班數學《用尺量一量》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