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利息是安排在小學數學北師大教材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的第四課時。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常用百分率、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百分數應用的一種,利率這個百分數對于學生來說較為陌生,也更為專業化,它表示利息和本金的關系,因此要讓學生的潛意識中有所轉變:利率不難理解,它和我們之前學習過的百分數是一樣的。我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設定,以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利率的意義為主,從而掌握求利息的方法,以及了解利息稅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掌握有關儲蓄、納稅的一些知識,同時受到勤儉節約的思想教育。
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學情和設計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資料及預習,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儲蓄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分析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在調查預習活動中的收集、提取、整理、歸納信息的能力。
2、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結合儲蓄等活動,學會合理理財,逐步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1、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2、通過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
課前搜集的有關儲蓄、利息的信息,多媒體課件。
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數學只有與學生生活相聯系才能顯得真實和精彩。本著這樣的理念,所以在課堂設計中利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課堂中充分讓學生“做主”,通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地發現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含義,體會在銀行存款時利息的計算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學中我遵照
“一、二、一”的教學模式,即把教學分為:自學新知(10分鐘)、檢查釋疑(20分鐘)、課堂檢測(10分鐘)三個環節。
二、說學生
1、知識基礎。①剛學過的百分數知識.學生總體上掌握得
較好,較牢,計算利息、保險費和稅款是百分數應用的一種。所以學生較容易接受。②學生對儲蓄、保險、納稅知識了解非常少,應做好課前準備。
2、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還可以,同學之間的相互質疑,解疑的能力有一定的水平。但學生在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較薄弱,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以個人開展各種活動有些困難,我主要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探索、討論、實踐。
三、說教法
為了使學生對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得到鞏固和加深,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在教法上注重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科學性。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抓住各知識的細節性、過渡性、完整性進行教學,同時、采用自主探究、觀察、對比、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匯報演示等學習策略激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肯學、會學、善學,讓學生在動手做一做、說一說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把握并突破重、難點,獲取新知。整堂課通過提問式、點撥式、談話法、分析法以及練習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取。
四、說學法
根據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六年級教材的特點,在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抓住立體的已知條件量和未知量,通過對
話的形成入手,抓住教、學具的應用,展開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注意,通過層層分析、比較數量關系,從而弄清“利息”的初步知識,知道“本金、利息、時間、利率”的含義,來分散教學難點。同時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在整堂課中通過分析法觀察法、比較法、練習法及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學習過程。教學中還要注重溝通師生的情感因素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所有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引入課題
課的開始我很親切的向學生提出求助:老師有5000元錢暫時不用,放在家里又覺得不太安全,哪位同學幫老師想個辦法,如何更好的處理這筆錢?學生建議存入銀行。這種以談話方式導入,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不僅讓學生感覺到親切,而且從課的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起到了開動思維的作用,使學生樂于參與數學活動。(設計理念:使學生明白儲蓄的第一個好處“安全”)同時我接著追問“把錢存入銀行有什么好處呢?(設計理念:儲蓄的第二個好處“獲得利息”)板書課題:利息。
合作交流,自學新知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安排了四個層次。
一、閱讀老師提供的有關儲蓄的資料,理解概念,并完成自學習題。
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儲蓄的有關知識,同學們可以站起來自由發言,其他同學可做補充”(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閱讀充分感知儲蓄的益處之后,主動進行介紹,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體會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課前預習提綱
【一】填空
1、今天我們學習了利息的有關知識。知道存入銀行的錢叫做(),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
2、()與()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3、利息的計算公式是()。
(設計意圖:完成了第一個教學目標即:通過閱讀資料及預習,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儲蓄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分析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在調查預習活動中的收集、提取、整理、歸納信息的能力。
【二】小調查
1、你知道有哪些主要的存款方式嗎?
2、你覺得到銀行存款有什么好處?
檢查釋疑
教師出示教學提示卡檢查學生課前調查情況
讓學生結合具體的例子說出本金、利率以及存單上其他的相關信息。
(設計意圖:這樣在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出示一張真實的存款單,給學生一種真實的感覺,從而讓學生更加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其次對于新知的處理,完全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新知的學習。這樣為學生創設思維的空間,探究的空間,交流的空間,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即學會傾聽又學會表達。)
3、交流討論,了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1)出示銀行儲蓄利率表,讓學生通過比較,讓學生得出,存期不同,利率不同,利息的多少與利率有關。
存款年限不同,所對應的利息也不同,這往往是學生容易忽視的地方,采用這種觀察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發現不同,要比教師反復叮囑似的灌輸印象深刻得多。
(2)讓學生按要求計算到期后可得多少利息及到期后取回的錢。學生獨立計算,然后通過交流匯報得出利息的計算方法。
設計理念:這是一個自主練習的環節,也是一個深化理解的過程,學生通過計算,解釋算是的意義,等活動進一步深刻理解了利率、利息、本金的含義及之間的關系,自主探索出了利息的計算方法。
課堂檢測
出示兩個難度漸進的有關計算利息的題, 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1、玲玲把3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4.14%,到期時,玲玲到期時可得到多少利息?玲玲共可取回多少錢?
2、存入銀行(兩年后用)算一算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利息?
(設計理念:學生做學生講的方式。課堂檢測的結果由學生來打分,一來能夠加深他們對利息計算公式的記憶,二來能讓他們體驗當老師的快樂,最后能讓他們幫助有錯的同學改錯)
課堂總結
師: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請同學們說一說你都有哪些收獲?在利息的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生:我們學習了有關儲蓄的知識,知道了本金、利息和利率,以及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學會了求利息的方法:本金×利率×時間=利息。還知道了儲蓄的意義。
五、說板書
板書設計:
百分數的應用(四)——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并理解替換的策略,學會根據題中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或相差關系,用替換的思想解決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 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 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替換策略。
1.動畫引入,學生續講《曹沖稱象》的故事。從曹沖是用與大象同樣重量的石 頭換大象,引出替換的話題。
2.舉出現實生活中替換的例子。通過為小明調換商品初步感知替換策略。
3.揭示課題,引入例1。
二、合作交流,探索學習替換策略。
出示例題1的情境: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倒滿。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一)分析題意,弄清條件與問題。
1.你是怎樣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這句話的?
2.引發思考,激起嘗試的欲望。啟發提示:這里6個小杯和1個大杯的果汁才是720毫升,要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兩個問題,能直接求嗎?能否將大杯容量與小杯容量兩個量與總量720毫升的關系轉化成其中一個量與總量的關系呢?
(二)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先議一議怎樣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再嘗試列式計算。
(三)匯報嘗試情況,歸納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方法。指名學生匯報自己的想法,板演出算式,并講一講每步式子的意義。
借助媒體演示總結:
1.大杯換成小杯或小杯換成大杯的依據是什么?
2.把大杯換成小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幾個小杯?也就是說9個小杯容量是720毫升,那就可以先求出每個小杯的容量。
3.把小杯換成大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幾個大杯呢? 720毫升果汁可以倒3個大杯。可以先求出每個大杯的容量。
(四)檢驗。師引導:驗證求出的結果是否正確,想一想可以怎么檢驗?
①把6個小杯的容量和1個大杯的容量加起來,看它是否等于720毫升;
②還要檢驗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板書檢驗過程)
總之,檢驗時要看所求出來的結果是否符合題目中的兩個已知條件。
(五)小結:替換的關鍵就是把兩種杯子替換成一種杯子。得出依據倍數關系進行替換,果汁總量不變、杯子的數量變了。
(六)學習依據相差關系進行替換。將例1中大、小杯的倍數關系改為大杯比小杯多20毫升你還會替換嗎?
1.議一議,這時還能不能替換?
2.討論如果將7個杯子全看作小杯(或大杯)果汁的總量還是720毫升嗎?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
3.試列式解答。
4.小結與例一不同之處:根據大小杯的相差數進行替換時,總量變了,杯子數沒有變。
三、拓展應用,鞏固運用替換策略。
1.溜冰場:智力填空(分別用倍數關系和相差關系進行替換)
①○+○+○+△+△=14, △=○+○
○=( ) △=( )
②☆比○多1,☆+○+=10
○=( ),☆=( )
2.試一試:三種量間倍數關系的替換題(圖略)
3.練一練:
①練習十七第1題 鞏固據倍數關系進行替換。
讀題,弄清題意:集體分析,說出不同的替換方案(填空練習);嘗試口頭列式 解答,并反饋。
②教材例1后練一練鞏固據相差關系進行替換。
讀題,弄清題意;集體分析,說出不同的替換方案(填空練習);試列式解答并反饋。
四、總結反思,優化替換策略。
1.今天學習了一種新策略是什么?運用替換這一策略解決實際問題,你覺得需要注意些什么? (學生總結反思)
2.師點一點:替換的策略就是將要求的某一問題用另一個問題替代。用替換策略解答的題目特征及替換時的注意點。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0~41頁例2,練習九第3~7題。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較熟練地運用圓錐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習慣。
3.在探究問題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運用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靈活運用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解決問題。
小黑板
一、復習引入課題
教師: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體積公式:V=13SH
教師:誰能說說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抽學生簡要敘述圓錐的推導過程。
教師:要求圓錐的體積,應該知道哪些條件?
讓學生弄清要求圓錐的體積應該知道圓錐的底面積和高。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利用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和學習中常見的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教師用投影儀出示例2。
一煤堆的底面周長18.84M,高1.8M,這個煤堆近似一個圓錐體。準備用載重5噸的車來運。一次運走這堆煤,需要多少輛車?(1M3煤重1.4噸)
教師要求學生帶著問題理解題意。用投影儀出示問題。
(1)這道題講的是什么事情?知道哪些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2)要求這堆煤的質量,必須先求什么?
(3)要求煤的體積應該怎么辦?
(4)這題應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教師適時點撥。
反饋:要求學生用完整的語言敘述題意。
教師抽學生敘述思考過程,要求語言簡潔,思路清晰。
在反饋過程中,盡量多抽幾個學生敘述。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這題的關鍵是求出圓錐形煤堆的體積,也就求出了煤堆的質量。
教師抽學生上臺板算。
板書:
煤堆的底面積:3.14×(18.842×3.14)2=3.14×9=28.26(M2)
煤堆的體積:13×28.26×1.8=16.956(M3)
1.4×16.956÷5≈5(輛)答:……
教師:最后的結果為什么要取整數部分再加1?
讓學生明白裝了4輛車后,剩下的雖然不夠裝一車,仍然要用一輛車裝,因此要取整數。
教師: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經常會遇到不知道底面積的情況,這時怎樣求圓錐的體積?
2.小結
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底面積和高,如果只知道底面半徑、底面直徑或底面周長和高,要先算出圓錐的底面積,再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求出圓錐的體積。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鞏固練習
1.教師用投影儀出示教科書第42頁第3題
觀察圖形,獨立解答。抽二生上臺板算。
讓學生理解此題應先算出圓錐的底面積,才能求出容器的體積。
2.解答教科書第42頁第4題
學生獨立解答,抽生反饋說出思考過程。
通過這一題的練習,體會圓錐與圓柱之間的關系。
3.解答練習九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展示思考過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抓住體積不變進行解答。
4.發展練習
有一個底面周長是31.4DM,高9DM的圓錐形容器里裝滿了黃豆,現在要把這些黃豆放入另一個高9DM的圓柱形容器里,剛好裝滿。這個圓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徑有多大?
教師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弄清已知條件和問題,根據條件尋找中間問題。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小組內交流,探討解決方案。
反饋:學生用完整清晰的語言敘述解題思路。
弄清解決這題的關鍵是抓住黃豆的體積不變,即圓柱和圓錐的體積相等。這是解答此題的突破口。教科書練習九第5題,第7題。教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知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對圓錐的體積計算更熟悉了。知道圓錐和圓柱的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應有序思考,靈活運用知識。
例2……
煤堆的底面積:3.14×(18.842×3.14)2=3.14×9=28.26(M2)
煤堆的體積:13×28.26×1.8=16.956(M3)
1.4×16.956÷5≈5(輛)答: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4
設計說明
1.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借助舊知展開教學。
本設計充分利用“黃豆營養成分”這一情境,對教材內容略做調整,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活動方式,自然引出“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這一新知,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與分數乘法應用題作比較,體會兩種問題的共同特征,以實現新舊知識的自然過渡。
2.滲透數學思想,促進學生對數學本質的探究。
在對一個數乘百分數的算法的探究中,當學生發現可以將百分數轉化成分數和小數來計算時,我向學生提出了“將新知識轉化成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是學習數學的好方法這一理念,這既能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也能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一節好的數學課,不僅要求教師完美地將數學知識呈現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數學學習中獲得有價值的思想方法,這些在學生的后續學習中會用到,數學課的魅力應該體現在對學生思想的啟迪上。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有關食物營養含量的信息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創設情境。
師:(手里拿一把黃豆)請同學們估一估,這些黃豆大約有多少克?(約250g)
師:你們知道黃豆中含有哪些營養成分嗎?(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師:你們的想法和營養學家檢測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營養專家還檢測出了有關數據,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課件出示:黃豆中的蛋白質含量約占36%,脂肪含量約占18%,碳水化合物含量約占25%。
師:你能從中發現哪些數學信息?
2.引入新課。
師:你們知道我手中的這些黃豆含有多少克蛋白質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有關蛋白質含量的問題。(板書課題:營養含量)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手拿黃豆的情境,結合課件,讓學生了解到原來黃豆含有這么多有營養的物質。教學從生活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和理解數學,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解決蛋白質含量的問題,應該如何列式?
(1)師:我們已經收集到了很多關于黃豆營養含量的問題,你們能利用收集到的信息,設計一個求蛋白質含量的問題嗎?
(學生提取有用信息,編寫題目:黃豆中的蛋白質含量約占36%,在250g黃豆中,蛋白質約有多少克)
(2)師:下面請同學們獨立列出算式解決這個問題,要注意解釋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列式。
學生獨立思考,列式并匯報交流。
①你能試著用畫圖法來理解嗎?學生試著畫圖。
通過畫圖我們知道,求蛋白質約有多少克,就是求250g的36%是多少。
②學生試著列式:250×36%。
③列式依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這道題是求250的36%是多少,所以也要用乘法計算。(36%化成分數是,這道題也可以理解為“求250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
2.計算蛋白質含量,學習百分數化成小數、分數的方法。
(1)師:你們有辦法解決嗎?請同學們以250×36%為研究對象,4人一組展開交流,共同商量解決的辦法,并將計算過程寫在練習本上。
(2)學生交流并展示學習成果。
方法一:把百分數化成分數計算。
36%==250×36%=250×=90(g)
方法二:把百分數化成小數計算。
36%=0.36 250×36%=250×0.36=90(g)
(3)方法總結: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起來,將新知識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答,這是我們解決數學問題的好方法。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折疊實踐活動,了解和掌握立體圖形和它的平面展開圖之間的對應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正確判斷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簡單立體圖形。
3.會利用已有的知識、技能解決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立體圖形的容積等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4 折疊〗
這部分是有關將平面圖形折疊成立體圖形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直存在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對應識別與判斷,因此,本問題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是極有益處的。教師要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和啟發學生,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內容。
本問題安排了“想一想”“畫一畫”“做一做”三個步驟。首先,想像一下這個平面展開圖折疊以后像什么。其次,動手操作,將放大的圖紙按虛線折疊后,形狀是一座小房子。最后,可以先通過疊出的小房子來確定天窗和門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圖上畫出來(天窗可以在平面圖中上數第二個和第三個矩形內,門可以在第一個和第四個矩形內,也可以在兩邊的五邊形內)。
〖練一練〗
第1題 ①長方體;②正方體。
第2題 圖形(1)對應(a)。
圖形(2)對應(c)。
第3題 圖形①和②都對應(b)。
建議學生先看圖想像和思考,然后再用附頁4中的圖折一折。這樣,既驗證了自己的判斷,又練了折疊技能
第4題窗戶、煙囪和小鳥的位置如下圖所示:
由于門的位置已經給定,所以,窗戶、煙囪和小鳥的位置就大概確定下來。
第5題讓學生自己做立體圖形,教師不必作太多的限制,比如可做立方體、長方體或根據教科書上的一些平面圖去做相應的立體圖形。但不管怎樣,做立體圖形的步驟都應該是先畫出平面圖形再折疊。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6
教學內容:冀教版六年級上冊第70-7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成數和折扣的含義,以及成數與分數、百分數之間的關系;會解答有關成數的應用題。
2.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成數和折扣的含義;理解成數與分數、百分數的含義。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李莊去年種小麥50公頃,今年種小麥60公頃。今年比去年多種小麥百分之幾?
2.小華家承包了一塊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噸,去年比前年多收了25%。去年收白菜多少噸?
師述:農業收成,有時用成數來表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成數的應用題。
板書:百分數應用題
(二)學習新課
1.電腦出示例題:商場里每臺電視機的進價是1800元,售價加兩成,每臺電視機的售價定為多少元?
2、成數的含義。
師述:什么是成數呢?在五年級我們學過“幾成”就是十分之幾,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它相當于10%。
(1)口答:
“三成”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是( )。
“三成五”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是( )。
(2)七成 二成五 五成相當于百分之多少?
3、售價加兩成是什么意思?求售價應先算出什么?
還可以怎樣算?學生交流解題思路。
4.出示例2。
例2:曹莊鄉去年產棉花37.4萬千克。今年遭受蟲災,減產一成五,今年大約產棉花多少萬千克?
(1)學生讀題,理解題中的數學信息。
(2)減產一成五是什么意思?
(3)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學生說解題思路。
師述:在列式計算時,我們可以直接把“成數”化成百分數,用百分數進行列式計算。
板書:
37.4×(1-15%)
=37.4×0.85
=31.79(噸)
答:今年產棉花31.79萬千克。
3.練習。
小麗家承包了一塊地,前年收小麥8000千克,去年比前年增產一成半。去年收小麥多少千克?
6.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師述: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成數”的知識,知道了“成數”的含義,以及“成數”與分數和百分數之間的關系,并且學習了有關“成數”的一些實際的、簡單的應用題。
(三)鞏固反饋
1.填空:
(1)某縣今年棉花產量比去年增產三成。這句話的意思是( )是( )的30%。
(2)一塊麥地,改用新品種后,產量增加了四成五。這句話的意思是改用新品種后產量是( )的( )%。
2.把下面的百分數改寫成“成數”。
75% 60% 42% 100% 95%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7
新課程強調數學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經歷和獲取知識的過程,再現數學知識的生活原型。因此,不少教師都借助多媒體將教材中靜態的內容動態呈現。然而農村大部分學校教學條件還比較落后,許多學校連幻燈都沒有,更別說多媒體了。可以說,多媒體教學尚屬貴族消費,許多農村小學教師只能是望洋興嘆。為此,在這偏僻、落后的農村小學,要用好新教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立足實際,根據具體的學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筆者最近參加了一些學校的教學研討活動,聽了不少老師的探討課,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沒有多媒體的課也同樣精彩。現將長方體的認識一例整理描述如下,與大家一同分享。
一、生活入手引出課題
師:(手中拿著紙牌)這張紙牌是什么形狀?這一副紙牌呢?(生:一張是長方形、一副是長方體)。
師: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生:牙膏盒、化裝品盒、粉筆盒、冰箱
師:你們覺得長方體有什么特點?
生:(略)
看來同學們對長方體的特征還是有所了解的。這節課我們來進一步研究長方體。
[評析:教師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即紙牌入手,從平面到立體,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從直觀上初步感知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不同,建立了長方體的表象,為學習新知作好鋪墊。]
二、實物感知形成表象
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等。
師:請同學們拿出長方體模型(事先準備好),先摸一摸,再想一想你們摸的平平的部分叫什么?
生:面。
師:再用手摸摸長方體相鄰的兩個面相交的這一條共有的邊,它叫什么呢?
生:有的說叫邊;有的說叫線段)。
師:我們給它一個名稱,叫做棱。同學們用手再摸一摸自己帶來的長方體的棱。再用手摸摸長方體三條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生:有一個點。
師: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評析:借助教具、學具,通過教師的引領,讓學生觸摸長方體實物,從整體上觀察長方體,直接感知長方體有面、棱和頂點等三個要素,為進一步探究長方體的特征做準備。]
三、動手實踐加深理解
1.探究長方體面的特征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各部分名稱,接下來我們來研究長方體的面有哪些特點。先請每組同學選擇1~2個想研究的長方體物體,采用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當然也可以用信封里的`長方形紙片做一個長方體,看同學們能否發現長方體的面有哪些特征?待會兒每組派代表匯報你們的探究成果。
師:哪組愿意先派代表來說說?
學生分組匯報討論結果。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了這么多的辦法來驗證長方體相對的 2個面是相等的。
師:現在,你們拿起自己的長方體進一步觀察,看一看長方體的6個面各是什么形狀的?
通過學生觀察得出兩種情況:一種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另一種情況是有4個面是長方形,另外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板書: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2.探究長方體棱、頂點等特點
師:請同學們數一數長方體共有多少條棱?你是怎樣數的?(引導學生數時,要有序、不重復、不遺漏)
學生討論后,分組匯報。
師:怎么證明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學生分組匯報證明方法。
師: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證明相對的棱長度相等。再請同學們拿起自己的長方體數一數,一個長方體共有多少個頂點?
3.抽象概括總結特征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實踐,探究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等特征,誰能較完整地說一下長方體有什么特征?
[評析:改變以往教師包辦的做法,教學中充分相信學生,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思維活動空間,使其在看、數、量、剪、拼、比、想等實踐活動中,有充分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并凸顯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進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學及探究能力。]
4.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小組合作,做長方體的框架。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塑料拐角,做一個長方體的框架,并討論匯報回答以下2個問題:
(1)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學生分組匯報討論結果。
教師再將長方體橫放、豎放、側放,讓學生分別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同時教師指出:長方體的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變,相交于每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評析:通過讓學生用小棒和塑料拐角,自己做一個長方體框架這一實踐活動,是讓學生再現了長方體的表象,有效培養了學生相互合作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教學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時,注重在變式中理解,通過把長方體的橫放、豎放、側放,使學生真正理解了長、寬、高的含義。]
四、鞏固應用深化認知
1.基本練習:P23第1、2題。
2.綜合練習:P23第3題。
3.拓展練習:(填一填)
(1)把一塊長、寬、高分別是16厘米、11厘米;7厘米的長方體,平均鋸成兩塊小長方體。
其中每塊小長方體都有( )個面、( )條棱、( )個頂點。
(2)面積增加了( )平方厘米。
[評析: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既深化了知識,又激發了學習興趣,同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空間觀念又得到了培養。尤其是第3題的變式拓展練習,讓學生在加深所學知識的理解的同時,又培養了靈活應變能力。]
五、全課小結總結升華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略)
[總評:本節課求新存異,扎扎實實走好每一步,教師僅利用一根粉筆,一塊黑板,幾件必須的教具、學具,沒有多媒體的輔助,同樣為大家呈現了一節較為精彩的課。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干。很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如能創造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集體討論,學習效果會更好。本節課在新知探究中,教師能立足實際、因陋就簡,利用好現有的教具、學具,引領學生在認識長方體面、棱、頂點的三個要素中,理解了長方體三要素的基本概念。再通過讓學生看、摸、數、量、剪、比,甚至。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制作長方體等豐富的實踐活動,促使學生親歷、感悟長方體的特征,使其在真正的意義上理解了長方體的含義。]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8
教學內容:
課本第5758頁扇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2、能讀懂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教學難點:
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電腦課件呈現下表
種 類 攝入量/克 占總攝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類 50
奶類和豆類 450
魚、禽、肉、蛋等類 600
蔬菜和水果類 900
谷類 1800
2、電腦課件呈現統計圖(或以學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什么樣的統計圖是扇形統計圖呢?
2、了解扇形統計圖特點
3、即時練習。
完成課后的說一說。
(1)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扇形統計圖,讀一湊統計圖中的各類信息。
(2)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說信息,并計算各種成分的百分比
匯報計算結果,訂正
學生發言、交流
學生匯報: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種食物的攝入量。
觀察,說出獲得的信息
根據教師引導說出發現
從扇形統計圖中能夠清楚地看到各類食物的攝入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
觀察數據,發現,說出不同,說出自己的看法
進行計算,訂正
三、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談話:這張表是小麗一家三口一天各類食物的攝入量,請你運用條形統計圖表示表中的數據。說一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提問: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類食物的攝入量,能看出每一類食物的攝人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嗎?
揭題,板書課題:扇形統計圖。
出示課件一邊呈現扇形統計圖,一邊進行簡要講解,使學生了解扇形統計圖是用扇形面積的大小(占圓面積的百分之幾)來表示各類數量的多少。(占總攝人量的百分之幾)
四、鞏固升華
完成課后試一試。
1、比較各項活動時間,說一說有什么不同。提出數學問題
2、總時間是多少?各項活動時間可以怎么計算?
3、參照題目,畫一個扇形統計圖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并和同學進行交流。
五、全課小結:
你今天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書設計:
扇形統計圖
能清楚地反映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9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96~97頁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知道扇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數量和總量之間的關系。
2.能看懂扇形統計圖,并能從圖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統計意識,感受統計的價值。
教學重點:
看懂扇形統計圖,知道扇形統計圖的特征,并能從統計圖中讀出必要的信息。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教學準備:
課前統計本班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課前統計學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安排,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頁情境圖,說說同學們正在干什么?
2.在這些體育項目中,你喜歡什么活動?出示統計表,進行統計。(可在課前進行調查統計,利用Excel自動生成扇形統計圖)
喜歡的項目
乒乓球足球跳繩踢毽其他人數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統計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為引出有關統計數據提供了現實背景。同時,采用真實的數據進行教學,可以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讓他們經歷數據收集、整理的全過程,進一步體會到統計的意義和價值。
二、整理數據,引入新課
1.通過這張統計表,我們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預設:數量的多少對比:如喜歡乒乓球人數最多,喜歡足球的比喜歡踢毽的多2人等;數量求和:如喜歡乒乓球的和喜歡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較喜歡每種運動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多少,可以怎樣比較?
3.如何計算喜歡各種運動項目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學生進行口算或筆算,完成統計表,并進行校對。
喜歡的項目
乒乓、球足球、跳繩、踢毽、其他
人數
12 8 5 6 9
百分比
30% 20% 12.5% 15% 22.5%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根據統計表得到數量之間的關系,再讓學生計算出百分比并補充表格,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百分比不僅可以表示出喜歡各項運動的人數的多少,還可以體現出喜歡各項運動的人數與全班總人數之間的關系,加深百分比與絕對人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扇形統計圖
(1)如果我用這樣一張圖來統計我們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用這個扇形表示乒乓球的30%,你覺得這整個圓表示的是什么?
(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
預設:把全班人數看作單位“1”,喜歡乒乓球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30%;把一個圓平均分成100份,喜歡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3)你能根據我們剛才計算的,把這張圖補充完整嗎?(教師可以逐項出示,并可以讓學生根據扇形的大小來判斷一下這塊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個運動項目。)
(4)根據學生回答完成扇形統計圖。
(5)揭題:像這樣的統計圖,我們把它叫做扇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6)想想各個扇形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7)小結:扇形的大小和項目所占總人數的百分比有關。我們可以根據扇形的大小來判斷數量的大小。
2.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征
(1)看圖說說,在這幅統計圖中你還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預設:量的多少:如誰多誰少,誰和誰一樣多;部分和總量的關系:如喜歡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數占了總人數的一半,喜歡踢毽和跳繩以及其他項目的人數占了總人數的一半。
(2)說說這樣的統計圖有什么優勢?
預設:可以根據扇形的大小清楚直觀地看到量的相對大小;可以看到各部分和整體之間的關系。
(3)小結:在這樣的統計圖上,我們不僅可以直觀地比較各個扇形的相對大小,還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選擇、補充,讓學生經歷扇形統計圖制作的過程,使學生對扇形統計圖有一個較為完整、全面的認識,同時通過對信息的整理和對扇形統計圖的優勢分析,明確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3.嘗試練習
出示教材第97頁“做一做”的內容。
(1)你能看懂這張扇形統計圖嗎?統計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根據旁邊的圖例來知道各個扇形代表的項目。)
(2)說說從圖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如果每天喝一袋250 g的牛奶,能補充每種營養成分各多少克?引導學生用百分數的意義理解各百分數和250 g的關系,進而算出各種營養成分多少克。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看圖獲取信息并計算的嘗試練習,檢查學生的學習狀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并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可以更好地為生活服務。
四、課堂練習,鞏固應用
1.練習二十一第1題。
引導學生看圖,并解決以下問題
(1)李明每天花多少小時做作業?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2)你認為李明的作息時間安排得合理嗎?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議?
(3)拿出課前收集的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安排,說說自己的作息時間和李明的有什么不同?想想怎么樣安排時間才是合理的。
2.練習二十一第3題。
(1)看圖讀圖,同桌互相說說能得到哪些信息?
(2)想想在100 L空氣中含有多少升氧氣?
(3)估計一下,教室內大約有多少升氧氣?同時進行環保宣傳。
3.練習二十一第2題(在教材基礎上拓展改編)。
(1)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陳東家每月總計支出20xx元,你能提出并解決哪些問題?
(3)這是李麗家每月各種支出計劃圖,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4)從圖上看,陳東家和李麗家每月的教育支出金額是一樣多的,對嗎?
(5)如果李麗家每月總計支出3000元,現在你能比較他們兩家的教育支出情況了嗎?你還可以提出并解決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扇形統計圖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
五、回顧總結,布置作業
1.扇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和作用?你對它產生了哪些了解?
2.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統計,并進行數據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統計,并進行數據分析,一方面讓學生在生活中進一步感受統計的現實意義,另一方面也為下節課選擇合適的統計圖進行素材的準備。
課后反思: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我主要采用“以問題為中心”,討論發現法。教師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與學生(或)教師之間相互討論、學習,讓學生從例題中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數的圓中,用扇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歡的各種運動項目的人數占全班總人數的百分比,從而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0
【練習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62頁。自主學習天地P55的練習題。
【練習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從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體會數據的作用。
3、進一步學習制作復試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練習重點】
進一步練習復式折線圖的意義與統計圖。
【練習難點】
如何根據所提供數據的實際情況(有時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數據)來確定水平射線上每天豎線之間的間隔。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說明
一.課本練習
談話導入
師:P62中兩個城市平均氣溫統計表,根據表里的數據,你了解了什么?。
生:
師:同學們很注意觀察事物。這說明要從表里了解和收集數學信息。
回顧舊知
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你能說一說一嗎?
小結學習
同學們,現在到小組里將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形成共識。重要的一點是,為什么要選擇這種統計方式。
4、集體訂正
二.自主學習天地
P55第1、2題
下面的統計圖是一個什么統計圖?你從圖中了解到了什么數學信息?
學生回答,集體訂正完成。
2、智慧樹第1題。
實線表示的是什么?虛線呢?
3、實踐大本營
自主完成,思考一下,有什么需要一集體解決的。
集體訂正。
三、拓展
生活中有什么需要用到復式折線統計圖的?
自由敘述。
四、小結:
1、完成自主學習天地P55-56。
2、小結:
與同學們一起說一說,你今天的收獲和你的疑惑。
重點讓學生就解題中的問題進行探討!
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數學知識
通過自主交流與探索,比較,進一步明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并會作小結總結自己的收獲與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的方面。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15頁,例2及做一做 ,練習四8─10題。
教學目的:
(1)、會畫線段圖分析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2)、掌握分數兩步連乘應用題解答方法,并能正確解答。
(3)、進一步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分析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抓住知識關鍵,正確、靈活判斷單位1。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先說說各式的意義,再口算出得數。
╳ ╳
2、指出下面含有分數的句子中,把誰看作單位1。
(1)乙數是甲數的 。(甲數)
(2)乙數的 相當于甲數。(乙數)
(3)大雞只數的 等于小雞的只數。(大雞)
(4)大雞的只數相當于小雞的 。(小雞)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小亮的儲蓄箱中有18元,小華儲蓄的錢是小亮的 ,小新儲蓄的錢是小華的 。小新儲蓄了多少元?
(1)審題:
全體默讀,再指名讀,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師生邊討論邊畫出線段圖。
先畫一條線段表示誰儲蓄的錢數?為什么?再畫一條線段表示誰儲蓄的錢數?畫多長?根據什么?
(根據:小華的錢數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錢數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6份,再畫出與這樣的5份同樣長的線段表示小華儲蓄的錢數)
然后畫一條線段表示誰儲蓄的錢數?畫多長?根據什么?
(又根據:小新的錢數是小華的 ,把小華的錢數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3份,畫出與這樣的2份同樣長的線段表示小新儲蓄的錢數)。
小亮
18元
?元
?元
小華
小新
(2)分析數量關系:
引導學生從已知條件分析:根據小亮的儲蓄箱中有18元,小華儲蓄的錢是小亮的 ,可以把誰看作單位1,求出誰的錢數?再根據小新儲蓄的錢是小華的 ,又可以把誰看作單位1,求出誰的錢數?
也可以多問題分析:要求小新儲蓄多少元,就要知道誰的錢數?這個數量題目中告訴我們了嗎?所以要先求出誰的錢數?再求出誰的錢數?
(3)確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出算式。
怎么求小華的錢數?
根據小華的錢數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錢數看作單位1,求小華儲蓄多少錢就是求18元的 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板書:18╳ =15(元)
怎么求小華的錢數?
根據小新的錢數是小華的 ,把小華的錢數看作單位1,求小新儲蓄多少錢就是求15元的 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板書:15╳ =10(元)
把上面的分步算式列成綜合算式:
板書:18╳ ╳ =10(元)
(4)檢驗寫答:
答:小新儲蓄了10元。
2、做一做。
學生獨立畫出線段圖,教師巡視指導。
3、歸納:今天學習的是連續兩次求一個數據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解答這類題的關鍵是弄清第一步把誰看作單位1,第二步把誰看作單位1。
(三)、課堂練習:
獨立完成練習四的第8、9、10題。
板書設計:
例2:小亮的儲蓄箱中有18元,小華儲蓄的錢是小亮的 ,小新儲蓄的錢是小華的 。小新儲蓄了多少元?
小亮
18元
?元
?元
小華
小新
18╳ =15(元)
15╳ =10(元)
18╳ ╳ =10(元)
答:小新儲蓄了10元。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2
[教材簡析]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學習基礎是: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分數加、減、乘、除計算、以及整數小數四則運算中運算律的使用。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識基礎,教材安排了一個具體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探索、類推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通過兩種方法的比較,發現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中同樣適用。例題的設計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足夠的空間,有利于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隨后的練一練讓學生鞏固了計算方法,提高合理靈活使用運算律的能力。練習十五中還安排了使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實際意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主動體會整數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能運用運算律進行有關分數的簡便計算,體驗簡便運算的優越性。
2、使學生在理解運算順序和簡便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重溫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談話:中國結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工藝制作,元旦時我們班將用它來裝扮教室。
2、出示場景圖:小的中國結每個用4分米彩繩,大的中國結每個用6分米彩繩。兩種中國結各做18個,一共用彩繩多少米?
3、學生口頭列式,說說運算順序。
4、提問:兩種方法,哪一種計算更簡便?為什么?
4、小結: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還可以使用運算律使計算更簡便。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在具體的情境中再現舊知,為新課的教學打下了穩固的知識基礎,埋下了情感、思維體驗的伏筆。]
二、主動探索,理解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出示例1的場景圖,學生自主列出綜合算式。
板書: 2/518+3/518 (2/5+3/5)18
2、交流兩種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時你是怎樣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關分數的算式中,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算,稱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這兩道算式都屬于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將計算與解決問題有機結合起來,能使學生體會到計算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從而增強學習計算的內在需求。]
4、獨立思考,嘗試計算
(1)提問:根據以往計算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經驗,想一想,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使學生明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
(2)嘗試:這兩道算式你能試一試嗎?
學生分別計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順序
讓學生結合具體問題情境說說運算順序。說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喚醒學生的數學思考,用自主學習的方法體會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體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新知識納入知識結構的過程也就順理成章。]
三、算中體驗,把整數的運算律推廣到分數。
1、討論:這兩個算式,如果讓你選擇,你喜歡計算哪一個?為什么?
使學生明確第二個算式因為括號內的和是整數,所以計算比較簡便。
2、觀察:這兩種算式有什么聯系?
得出:兩種方法從算式來看,其實是乘法分配律的運用。
板書:2/518+3/518=(2/5+3/5)18
3、引導:兩個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繩多少米。從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
4、小結: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中同樣適用。我們在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要恰當地應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
[設計意圖:整數的運算律遷移到分數中來使用,讓學生在計算中自主探索,充分觀察,對比體驗,通過自己思考,用已有的知識結構去同化、順應新的知識,達到有意義的學習的目的。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四、練習鞏固,正確計算。
1、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運算順序,再計算。
反饋時: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算法,第1題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處理的?
小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通常是一次計算出一個得數,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乘除法連在一起時可以同時運算。
提問:你是怎么檢查結果是否正確的?
使學生重溫檢查的方法,養成習慣:(1)數字、符號有沒有抄錯;(2)每一步的計算是否正確;(3)書寫格式是否規范。
[設計意圖:計算后,引導學生自覺對計算過程進行檢查,分析錯誤的原因,養成認真計算、自覺檢查的良好習慣,充分發揮每一道題的作用,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
2、練一練第2題
獨立完成
交流時,說說應用了什么運算律或運算性質,為什么要這樣算。
提問: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運算律時,有什么特別之處?
小結: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運算律時,常常是使用運算律湊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數再計算,但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運算律時,通常是湊成整數,或者觀察是否有利于約分。計算步數較多的題時,要隨時注意使運算簡便。
[設計意圖:把整數的簡便運算與分數的簡便運算進行對比,使學生體會,使用的運算律是相同的,但分析的方法稍有區別。養成認真分析數據的習慣,提高合理靈活計算的能力。]
3、練習十五1、2題
獨立完成
五、全課總結
說一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或不足?
計算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你覺得你對同學們可以提出什么樣的友情提醒?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2頁例1、第113頁例2及“做一做”中的題目,完成練習二十九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在學過的百分數的意義和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能夠正確地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教具準備
將復習中的第1題圖畫在小黑板上,第2題寫在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圖中陰影部分占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用百分數怎樣表示?
(2)圖中空白部分占陰影部分的幾分之幾?用百分數怎樣表示?
先讓學生想一想,然后,再指定學生回答.
2.五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兒童組)的有120人,占五年級學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出示上面的復習題后,先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做,同時,請3名學生在黑板上每人做一題.
核對第2題時,教師可以說明:這道題是求五年級學生中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人數占五年級全體學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然后提問:
“解答這樣的題目關鍵是什么?”
“關鍵是應該以誰作單位‘1’?”
“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教師:這是我們過去學過的分數應用題.百分數的應用題跟分數應用題類似.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百分數應用題.板書課題: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一).
二、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例1:“五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兒童組)的有120人,占五年級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請學生讀題,提問:
“這道題和上面復習中的第2題有什么不同?”
“解答這道題應該以誰作單位‘1’?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學生口述,教師板書:120÷160=0.75=75%
教師:這道題和上面復習中的第2題相比,題目的條件完全相同,只是問題不同.因為這道題的問題是求占五年級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幾,所以要把結果化成百分數.
2.出示練習題:“一班種樹40棵,二班種樹48棵,二班種樹的棵數占一班的百分之幾?”先讓學生想一想,再提問:
“這道題怎樣列式?”
讓學生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后,教師說明:解答這樣的題目,必須看清求的是什么,弄清以誰作單位“1”?把數量關系弄清楚了,才能確定怎樣列式.
3.教學例2.
教師:百分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在農業生產中,要實行科學種田,播種前需要進行種子發芽試驗,然后根據發芽的種子數占試驗種子總數的百分之幾,決定單位面積的播種量.這樣既能確保基本苗的數量,又可以避免浪費種子.通常把“發芽的種子數占試驗種子總數的百分之幾叫做發芽率”(口述后再板書發芽率的概念).求發芽率是百分數在農業生產上的一種重要應用.
口述并板書發芽率計算公式:
發芽率=×100%
教師指著公式中的百分號說明:在這個公式中為什么要乘100%呢?因為發芽率是指發芽的種子數占試驗種子總數的百分之幾,如果公式只寫成,不加“×100%”,一般來講,這只是分數形式,除得的商是小數,而不是百分數.如果在的后面加上“×100%”,相當于乘1,這樣就可以使除得的結果化成大小不變的百分數了.所以在計算發芽率的公式中必須加上“×100%”.我們在這以后還要學習像出粉率、合格率、出勤率等等,這些也要用百分數表示,所以它們的計算公式也必須加上“×100%”.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4
教學目標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義及性質.
2.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教學重點
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
教學難點
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斷及應用.
教學步驟
一、基本訓練.
43-27
5.65+0.5 4.80.4 1.25 1001%
0.25402-
二、歸納整理.
(一)比和比例的意義及性質.
1.回憶所學知識,填寫表格【演示課件比和比例】
2.分組討論:
比和分數、除法有什么聯系?
比的基本性質有什么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呢?
3.總結幾種比的化簡方法.【繼續演示課件比和比例】
比
前項
∶(比號)
后項
比值
除法
分數
(1)整數比化簡,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
(2)小數比化簡,一般是把前項、后項的小數點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位數不夠補零),使它成為整數比,再用第一種方法化簡.
(3)分數比化簡,一般先把比的前項、后項同時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使它成為整數比,再用第一種方法化簡.
(4)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簡,求出比值后再寫成比的形式.
解比例:12 :x=8 :2
4.鞏固練習.
(1)李師傅昨天6小時做了72個零件,今天8小時做了96個零件.寫出李師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個數的比和所用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2)甲數除以乙數的商是1.4,甲數和乙數的比是多少?
(3)解比例: ∶ =8∶2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81頁例3、例4,練習十六9---1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交流、討論、練習等學習過程,理解方程的含義和等式的性質,根據等式的性質正確熟練地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能根據題意正確地列出方程,解答兩、三步計算的問題。
3、能根據問題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方法來解答,進一步培養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發展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方程的含義和等式的性質。
教學難點:
較熟練地解簡易方程,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復習
1、什么叫做方程?(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能舉幾個是方程的式子嗎?
2、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使方程兩邊左右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3.解方程的依據是等式的性質: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加或減去)相同的數,等式的大小不變。
4、出示例3 學生交流。
5、出示例4 學生交流。
二、創設情境,引出知識
1、出示:學校組織遠足活動。原計劃每小時走3.8km,3小時到達目的地。實際2.5小時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時走了多少千米?(列方程解應用題)
解題過程
解:設現在平均每小時走了x千米。
2.5x=3.83
2.5x2.5=11.42.5
x=4.56
答:平均每小時走了4.56千米?
2、提出問題
這是我們熟悉的列方程解決問題,用方程解決問題是我們解題的一種方法。請你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自主梳理有關代數的知識。
三、分析知識建立聯系
(一)學生匯報各類知識
小組匯報知識,要求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匯報,邊匯報教師邊完善,同時進行板書。
(二)解方程與方程的解
1、具體知識
4.56是方程的解,而求這個解的過程就是解方程。
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
補充提問:能舉幾個是方程的式子嗎?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六年級的教案06-14
小學數學六年級的教案08-25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0-11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1-11
小學數學的教案03-29
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課件教案08-23
小學數學教案小學數學課教案08-22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06-12
小學數學六年級《成數》教案09-22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