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11-11 08:12:45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 (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15篇)

小學數學教案 1

  【練習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62頁。自主學習天地P55的練習題。

  【練習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從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體會數據的作用。

  3、進一步學習制作復試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練習重點】

  進一步練習復式折線圖的意義與統計圖。

  【練習難點】

  如何根據所提供數據的實際情況(有時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數據)來確定水平射線上每天豎線之間的間隔。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說明

  一.課本練習

  談話導入

  師:P62中兩個城市平均氣溫統計表,根據表里的數據,你了解了什么?。

  生:

  師:同學們很注意觀察事物。這說明要從表里了解和收集數學信息。

  回顧舊知

  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你能說一說一嗎?

  小結學習

  同學們,現在到小組里將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形成共識。重要的一點是,為什么要選擇這種統計方式。

  4、集體訂正

  二.自主學習天地

  P55第1、2題

  下面的統計圖是一個什么統計圖?你從圖中了解到了什么數學信息?

  學生回答,集體訂正完成。

  2、智慧樹第1題。

  實線表示的是什么?虛線呢?

  3、實踐大本營

  自主完成,思考一下,有什么需要一集體解決的。

  集體訂正。

  三、拓展

  生活中有什么需要用到復式折線統計圖的?

  自由敘述。

  四、小結:

  1、完成自主學習天地P55-56。

  2、小結:

  與同學們一起說一說,你今天的收獲和你的疑惑。

  重點讓學生就解題中的問題進行探討!

  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數學知識

  通過自主交流與探索,比較,進一步明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并會作小結總結自己的收獲與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的方面。

小學數學教案 2

  教學內容:

  相應的補充題,練習十五的10---14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簡單應用題和復合應用題第類型及解題步驟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2、經歷交流、討論、練習等學習過程,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

  3、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愿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說說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

  2、我們學過的解決問題有哪些類型?(出示課題)

  二、解決問題類型

  1、簡單應用題的類型

  簡單應用題:指一步計算解答的應用題

  2、復合應用題的類型

  復合應用題:是用兩步或兩步以上計算來解答的應用題。

  (1)歸一問題

  此類應用題中暗含著單一量不變,文字敘述中多帶有類似照這樣計算的字樣,其解題的關鍵是從已知的一種對應量中求出單一量(即歸一),再以它為標準,根據題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臺拖拉機2.5小時耕地2公頃,照這樣,這臺拖拉機耕完4.8公頃的地需多少小時?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2)歸總問題

  此類題中暗含總量不變,即乘積不變。其解題的關鍵是先求出總數(即歸總),再根據總數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批貨物,每箱裝36件,需要40只箱子。如果每箱多裝9件,可以節省幾只箱子?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3)行程問題

  根據速度、時間和路之間的關系,計算相向、相背或同向運動的問題,稱為行程問題。其基本的數量關系式為

  速度時間=路程。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

  ①相遇問題,即同時相向而行并相遇(或同時背向而行)

  速度和(相遇)時間=總路程。

  ②追及問題,即同時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

  速度追及時間=路程差

小學數學教案 3

  教學內容

  p86,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的

  1、理解加法,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明確加,減法之間的關系,進而使學生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3、學習了加地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利用這一關系驗算加法。

  4、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加法,減法的意義。

  明確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學過程:

  準備訓練。

  說出算式各部分名稱。

  40 + 30 = 70

  ( ) ( ) ( )-40 = 30

  ( ) ( ) ( )

  新授。

  出示課題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

  出示例1

  先讓學生說出每幅線段圖的表示的意思,列出算式

  40+30=70

  引導學生說出這是和與加數=關系。

  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加數=和。

  從而引出加法的意義;

  說清圖意,列式。

  引導學生把(2),(3)與(1)比較。

  誰是已知的,誰是未知的,已知,未知有什么變化。明確第(2)題是求第二加數,

  第(3)題是求第一加數。

  從中引導減法的意義。

  引導學生看書,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著重引導學生想,為什么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將加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稱與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加以比較。

  得出:一個加數=和一另一個加數

  師:學習了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利用這一關系驗算加法。

  試做:驗算743+257=1000,對不對?

  出示例2

  求□中的未知數

  □+6=13根據一個加數等于和減另一個加數由生填,講清怎樣想的?就可以求出□中的數。

  再完成

  478+522=1000

  1000-478=522

  生完成后,回答怎樣想的。

  三、小結:

  什么叫加法?什么叫減法?

  加法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運用這一關系可以驗算加法。

  四、鞏固練習

  根據加,減法的關系,在下面算式的□里填數。

  (1) 237+69=306 (2)5002-3875=1127

  306-□ =237 3875+□=1127

  □-237=69 □-1127=3875

  求□中的未知數

  □+378=1082 4657+□=7102

  □+265=930 1896+□=3024

  □+489=814 2743+□=5000

  堅式計算,并驗算。

  3748+627 9134-514

  課后作業:

  1.根據560+430=990,寫出兩道減法算式。

  □-□=□

  □-□=□

  2.根據500-240=260,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

  □+□=□

  □-□=□

  3.求□中的未知數

  589+□=1062 □+495=702

  298+□=594 □+324=500

小學數學教案 4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運用“先約分再相乘”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5個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問:12×5算式的意義是什么?被乘數和乘數各表示什么?

  2、計算:

  問:有什么特點?應該怎樣計算?

  3、小結:

  (1)整數乘法的意義,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被乘數表示相同的加數,乘數表示相同的加數的個數。

  (2)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法則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變。

  二、新授

  教學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媽媽一起吃一塊蛋糕,每人吃塊,3人一共吃多少塊?

  用加法算:(塊)

  用乘法算:(塊)

  問:這里為什么用乘法?乘數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

  都是求幾個相同的和的簡便運算。學生齊讀一遍。

  練習:說一說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題。)

  問:那么分數乘以整數方法應該是怎樣算?(通過觀察例1,得出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三、鞏固練習。

  1.第2頁做一做。

  2.練習一

小學數學教案 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系,會用圓規畫圓。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圓規,所以用圓規畫圓是難點,掌握圓的特征是重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圓形,如有的鐘面是圓形的,當然鐘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現在的硬幣有多邊形的,也有圓形的。唯獨車輪子,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不管是大車還是小車的車輪子,為什么都要做成圓的呢?

  (產生疑問,引起爭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可以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同學們在操場上做游戲,想畫一個比較標準的大圓,可以怎么畫?(指名回答)

  (老師在黑板上演示用繩子畫圓)先取一段繩子,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一點上,另一端套在石頭和棍棒上,然后拉緊繩子,繞著這個固定的點轉一周就畫出了一個圓。

  老師剛才畫圓時,中間的點怎么樣?(中間的點不動。)

  我們把這個不動的點叫定點。(板書:定點)

  粉筆畫出的線為什么能首尾相接呢?

  應該說圓上任意一點到定點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我們把這段相等的距離叫定長。(板書:定長)

  如果我們在本上畫圓,用我們剛才畫圓的方法方便嗎?(不方便)那可以怎么畫?

  (出示圓規)這是我們畫圓的工具圓規。圓規有兩個腳,一腳帶尖,另一腳帶筆。認真看老師怎樣用圓規畫圓。畫圓時,先定好一點,然后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的距離,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這點上,把帶有鉛筆的一腳旋轉一周就畫出了一個圓。(老師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一個圓。)

  你們會用圓規畫圓嗎?

  請你在本上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邊畫邊想,畫圓時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

  畫圓時,要先定點,再定長,剛才我們用圓規畫圓時哪是定點?哪是定長?

  (先讓學生動手畫圓,邊畫邊體會出哪是定點,哪是定長。先感性認識,再上升到理性認識。)

  定點,用數學語言說叫圓心。(板書:圓心)

  什么叫圓心?(指名回答)

  哪兒是定長?老師在圓上畫出這段定長,觀察這條線段兩端在什么地方?這條線段叫半徑。(板書:半徑)

  誰說說什么叫半徑?(指名回答)

  (老師再在圓上畫出直徑。)老師邊畫你們邊觀察,這條線段通過哪兒?兩端在哪兒?

  像這樣,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板書:直徑)

  誰再說說什么叫直徑?(指名回答)

  我們通過觀察,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書上對這些概念做了準確的敘述,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我們剛才概括的跟書上完全一樣嗎?有沒有補充?

  (學生補充:圓心用字母O表示,半徑用字母r表示,直徑用字母d表示。)

  (老師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出什么是圓心、半徑、直徑,這是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再通過看書,使總結出的結論更準確,更完善。)

  老師想看看同學們是不是真正掌握了這些概念。

  練一練

  (1)判斷這幾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

  (2)判斷哪條線段畫的是直徑?

  (3)這四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哪一條是直徑?(學生舉數字卡片判斷) 同學們對于半徑、直徑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們繼續研究圓還有什么特征?

  2.研究圓的特征。

  用我們準備好的學具轉動A面,你發現半徑有什么特征?轉動B面,你發現直徑有什么特征?

  (學生分小組討論。)

  (老師再在幻燈上演示一遍,提問討論結果。)

  (板書)無數條相等

  剛才同學們自己發現了直徑、半徑有這些特征。在下面兩個圓中:(出示) 甲圓的半徑和乙圓半徑相等嗎?

  甲圓直徑是乙圓直徑的2倍嗎?

  那么圓在什么情況下才存在這些特征?(板書:同一圓里)

  練一練(正確畫,錯誤畫。)

  (1)在同一圓里,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3)在同一圓里,半徑是4厘米,直徑一定是2厘米。()

  (4)圓心在圓上。()

  同學們判斷得都很正確。老師想讓同學們用直徑、半徑的倍數關系來計算下面幾道題

  同學們對于半徑、直徑的倍數關系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師給出半徑和直徑的數據,你們會畫圓嗎?小組討論一下,半徑2厘米的圓怎么畫?直徑6厘米的圓怎么畫?(小組討論)

  請同學們把半徑2厘米的圓畫在本上,要求標圓心、半徑。邊畫邊想,什么決定圓的位置?什么決定圓的大小?直徑6厘米的圓請同學們回家畫在本上。

  剛才同學們畫了半徑是2厘米的圓,圓的位置由什么決定的?圓的大小呢?

  (板書)位置大小

  圓心決定圓的位置,畫圓時要先點圓心。

  (老師舉起一個圓)有一個同學是個小馬虎,他在畫完這個圓后,忘了點圓心了,你能幫助他找到圓心嗎?

  如果這個圓畫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點圓心,怎么找到它的圓心呢?

  (指導學生說出用直尺在圓面上從下往上推,推到最長的一段,就是直徑。)

  三、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你能用我們剛學的圓的知識來解答剛上課時提出的問題為什么世界上的車輪子都是圓的嗎?(指名回答,前后呼應,用剛學的圓的知識來回答剛才上課時提出的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認識圓心、半徑、直徑。通過演示用繩子在黑板上畫圓,使學生體會到:畫一個圓必須要有定點、定長。定點用數學語言說叫圓心,定長就叫半徑。并引出直徑的概念。通過判斷半徑、直徑的練習,鞏固其概念。

  第二層次,研究圓的特征。每四人一組,每組有一個學具,學具是在一個硬紙板的正面和反面,分別釘1個用透明膠片剪成的活動的圓,在A面的活動圓上畫著半徑,B面的活動圓上畫著直徑。學生分小組轉動A面的活動圓,發現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轉動B面發現在同

  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小學數學教案 6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長,同桌準備一根米尺與課件。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1、目標確定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這一長度單位,并通過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動感知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化聚。

  (3)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在與同伴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愉悅心情。

  2、教學策略選擇

  (1)讓學生成為建構新知的主人

  數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對有關的數學學習內容進行探索、實踐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通過引導、組織及與學生的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建構新知時,要以學生為主,讓他們去親自體驗。本節課我主要通過以下環節突破重點:第一,回憶活動,建立表象。課前讓學生通過“走一走100米”、“扣一扣時間”、“數一數步數”等活動,建立學生對100米的表象,從而讓學生推出:10個100米是1千米,在100米的路上來回5次是1千米,大約走15分鐘是1千米......第二,學生描述1千米的長度。學生對千米的初步認識后,我放手讓學生利用身邊的數據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留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廣闊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自己學習。

  (2)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新課標強調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課堂上創設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學“千米的認識”時,我就錄制一段錄像放給學生觀看,就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剛才走了1千米。運用媒體教學一方面學生親身體會到1千米到底有多遠,把一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另一方面,學生觀看時,每看到一處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著說:這就是“什么”。學生情緒高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些信息的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生產實際,拉近了學生與千米的距離,從而也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體會到原來千米就在我們身邊,原來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課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平陽瑞安

  50千米38千米

  樂清靈昆

  45千米20千米

  師:小朋友見過這些牌子嗎?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嗎?

  師: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長度單位是很常見的,1千米有多長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

  二、建立模型

  (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長度

  師:昨天我們一起測量了從百里路小學的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剛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學們分小組走了走這100米的路程

  (課件出示圖片,引起回憶后交流)

  匯報交流:

  師:小朋友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時間?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

  師:從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00米呢?(板書:10個100米)

  師:根據這100米的路程,你還可以怎樣描述1000米的長度?(一般學生會從來回次數、所需的時間和總的步數來回答)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強了數學知識的現實感和親切感,課伊始就吸引學生的目光,為學習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矗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聯系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數學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師找準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知識經驗的“切合點”,在學生建立

  100米長度的表象基礎上感知1千米的長度,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引領學生建立數學模型。

  【備芽若學生提出同學間所需時間和總的步數相差較大,可以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會有相差,然后得出全班的大約值。

  (二)介紹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單位,可以寫作1千米。

  板書:1千米=1000米

  (三)進一步感知1千米的長度

  師:我們用10個100米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走1千米大約用15分鐘的時間,走1千米大約用了20xx步等分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1、觀察、測量后與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四)強化感知1千米的長度

  課件出示學校周邊的地圖:從學校向右走,從校門口-麻行僧街-大榕樹-百里東路-市二醫大約1千米。從學校向左走,從校門口-一百超市--江心碼頭-江濱西路-郭公山-勤奮

  水閘-現代概念大約1千米

  師:其中第2條路是老師每天回家的必經之路,老師騎摩托車以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從學校出發到現代概念大約用了1分30秒,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隨著鏡頭來感受一下(課件播放錄象)。

  三、千米和米的換算

  (一)教學換算

  師:千米除了表示比較遠的路程以外,它還可以用來表示河的長度、橋的長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邊說課件邊出示圖片)

  師:火箭的速度大約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板書:4千米=()米(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師:雅魯藏布大峽谷水深約達5000米、南京長江大橋的長約6000米,能把它們成用千米作單位的嗎?

  板書:5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

  (同桌互說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二)練習:

  1、9000米=()千米800米+200米=()千米

  4千米=()米3千米-1000米=(米

  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與合適的交通工具連一連。(略)

  (三)解釋與拓展

  課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標志,限速標志,汽車、摩托車上的速度表等讓學生能說說指路標志、限速標志的意思。

  四、總結評價

  師: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讓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五、家庭作業

  與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學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體驗1千米有多遠。

  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豐富表象,學生舉例身邊的事物并用具體的數據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給學生提供操作、交流與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在提供學習資料的基礎上現場生成學習材料,在交流中進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體長度,在頭腦中比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長度的“模型”,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在學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礎和豐富的表象積累上,以直觀、動態的錄象播放讓學生感知摩托車行駛1千米路程,用另一種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強化了對1千米有多長的感受性。

  此環節的設計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聯系生活提供豐富學習材料作為數學教學的活教材,使數學不顯得枯燥而是充滿真實感和親切感,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的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四、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長度

  師:昨天我們一起測量了從百里路小學的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剛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學們分小組走了走這100米的路程

  (課件出示圖片,引起回憶后交流)

  匯報交流:

  師:小朋友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時間?(大約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大約走了200步)

  師:從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00米呢?(板書:10個100米)

  師:根據這100米的路程,你還可以這樣描述1000米的長度?

  生:從美容院回到校門口一個來回是200米,1000米里面有5個來回.

  生:走100米大約用了1分30秒,按這樣計算,走1000米大約需要15分鐘。

  生:走100米大約用200步,走1000米大約需要走20xx步

  ......

  片段二:進一步感知1千米的長度

  師:我們用10個100米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走1千米大約用15分鐘的時間,走1千米大約用了600步等分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1)觀察、測量后與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生1:教室的2塊地磚的長度大約是1米,20xx塊這樣地磚的長度約是1千米。

  生2:一根米尺長1米,1000根米尺連接起來就是1千米。

  生3:教室門高約2米,500個門疊起來的高度約是1千米,快沖天了!

  生4:一張課桌的長約1米,1000張課桌連起來約1千米

  生5:一個同學把兩臂張開伸直大約是1米,1000個同學手拉手大約是1千米。

  生6:教室的黑板長約4米,250個黑板連起來大約是1千米。

  生7:學校操場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千米。

  生8:體育中心泳池的泳道長是50米,游10個來回就是1千米。

小學數學教案 7

  學情分析:

  學生在幼兒園接觸過1-5各數,他們能夠熟練地數數,有的甚至能夠疏導100多,從表面上看,他們已經很熟悉這些數了,但是這一階段的學生缺乏對數的整體意義的理解。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見到過這些數,對它們的用處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沒有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對生活中離不開數的價值缺乏體驗,還沒有對這些數產生較強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在觀察農家小院圖提取信息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初步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并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教學難點:

  1~5的寫法,初步建立數感。

  課時準備: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游戲,請同學們舉起你們的雙手,跟著老師一起做。我說一句你們跟著說一句。(師生一起做變變變的游戲)

  師:剛剛我們變手指是從幾根指頭變到幾根指頭的?(隨機引出一根指頭到五根指頭的)

  師:今天我們學習《1-5的認識》板書課題(1-5的認識)

  二、實踐探索,合作交流。

  1、師:現在是秋天,秋風送爽,碩果累累,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看這位老奶奶,家里收獲了很多東西,同學們瞧瞧,這幅圖里面都有什么東西呀?

  (南瓜/花朵/老奶奶……)

  2、生自主觀察,圖中有多少個南瓜、多少朵花?并隨機指導三、指導學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

  1、師:圖中有什么數量是1?

  (一個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師:(那我們數量1的東西數完了,接下來應數數量幾的呢?)那就請同學們數出圖中可以用數“2”表示的東西。

  2、師:它們的數量都是2,可以用數“2”表示。2數完了應該數幾呢?就請同學們數出圖里面可以用數“3”表示的東西。

  3、3數好了接下來應該怎么數?

  4、請同學們數數,圖中有什么可以用數“4”表示的呢?

  5、小雞和向日葵的數量都是4,可以用數“4”表示。接下來我們應該數?

  6、:請同學們說說圖中有什么可以用數“5”表示?

  (南瓜、玉米的數量是5,可以用數“5”表示)。

  四、指導認讀。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看一下這個計數器。上面有幾顆珠子?

  教師:1顆珠子可以用1表示,我們再加一顆珠子,現在是幾顆啊?(相機做練習)

  五、指導書寫

  教師: 1是從上往下寫,稍稍有些傾斜;2像一只小鴨子; 3像小耳朵;4要寫得直直的,不能有彎曲的地方。

  六、練習

  生在方格本上寫1~5。

  七、布置作業

  課本第16頁的做一做兩道題完成。

  教學反思:

  1~5學生們在幼兒園都已經學習過了,這節課的主要目的在于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并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通過圖片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討。但實踐下來發現課堂游戲少,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可以在接下來的課堂上多開發一些數學游戲,激起學生的興趣。

小學數學教案 8

  教學目標:

  1、能讀懂統計圖表,并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自主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并讓學生不斷地收獲成功的喜悅。

  2、讓學生體會統計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同時滲透健康教育,讓孩子從小養成合理睡眠的好習慣。

  3、通過小調查活動讓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讀懂統計圖

  教學難點:

  在統計圖表中獲取信息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奧運會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熱潮,少兒頻道要舉行一次兒童體育比賽,可是應該賽什么呢?這可把董浩叔叔難住了!我們一起幫幫他好嗎?

  (2)出示二(2)班同學最喜歡的體育項目統計圖、學生觀察。

  二、探索新知

  1、導入:出示統計圖,你們認識它嗎?

  這個統計圖會說話,它能告訴我們許多數學信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統計圖表。(板書課題)

  2、讀二(2)班同學最喜歡的體育項目統計圖。

  ①請看大屏幕,從圖上你能知道或調查的是什么內容嗎?你從哪知道的?

  ②最喜歡是什么意思?

  調查項目每人只能選一個最喜歡的

  ③仔細觀察,這幅統計圖還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同桌說一說。

  ④學生匯報。

  ⑴ 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繩,這些詞表示體育項目的名稱。

  ⑵ 0、1、216,這些數表示具體“人數”,人是單位名稱。

  ⑶ 每行都有16個格子,1格代表1個人,1格代表一個單位。

  ⑷ 用直條的長短表示最喜歡某種體育項目的人數是多少?(匯報)

  ⑤教師小結。

  3、預測

  董浩叔叔看到這個統計圖,你猜他會決定舉行什么比賽?為什么?

  4、體會統計圖的優點。

  5、讀二(1)班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圖。 ①比較兩幅統計圖有什么區別并小結。 ②讀統計圖并體會統計圖的好處。 ③小結 ④預測。

  到了2008年8月份時,猜一猜喜歡哪一項電視節目的人會更多? 教師提問:到時候我們再統計同學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圖會發生什么變化?

  三、讀奧運獲金牌情況統計表 (1)導入

  (2)出示統計表,說說從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小組交流)

  (3)匯報 a、你知道了什么?

  b、你覺得中國的運動健兒怎么樣?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四、小調查

 1、師:同學們正處在長身體的階段,要想身體好,必須有合理的飲食,適當的運動,還要有充足的睡眠。不知道咱們班的同學每天的睡眠時間大約有多長呢?是不是有充足的睡眠呢?誰來說說看,你每天大約睡幾個小時呢?(指名匯報)

  2、大家想不想了解全班同學的睡眠情況,并親手制作統計圖呢? 請看書本第88頁的“小調查”:課前,我們已經調查、統計了全班同學的睡眠時間情況,并完成了統計表。

  3、現在請每個同學拿出水彩筆,獨立完成書本上的統計圖。比一比,哪些同學完成得最快!(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并進行匯報、交流。

  5、你們知道嗎?一般10歲左右的兒童,每天應保證10個小時的睡眠。你覺得咱們班的同學是不是都有著充足的睡眠,如果沒有,你想說些什么?(合理化建議)

  五、延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統計圖表,你們見到過哪些統計圖表呢?

  師:同學們見識可真廣,老師也從網上找到了一些統計圖表。來看看,看我們還能讀到些什么?

  課件展示各種統計圖表:有折線形的、條形的、圓形的、地圖形的。

  統計圖的花樣可多了,今后我們會繼續學習統計知識,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后可以收集一些統計圖表自己研究研究看能發現些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9

  一、教學理念

  教師的教學方案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基礎之上。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筆者認為教學中成功的關健在于:教師的教立足于學生的學。

  1、從學生的思維實際出發,激發探索知識的愿望,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存在差異,處于同一階段的不同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也存在著差異。人的智力結構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維,有的人長于計算,有的人擅長邏輯思維,這就是學生的實際。教學要越貼近學生的實際,就越需要學生自己來探索知識,包括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算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并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比較方法的正確與否,簡單與否。這樣學生對算理與算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既明于心又說于口。

  2、遇到課堂中學生分析問題或解決問題出現錯誤,特別是一些受思維定勢影響的規律性錯誤比如學生在處理商的小數點時受到小數加減法的影響。教師針對這種情況,是批評、簡單否定還是鼓勵大膽發言、各抒己見,然后讓學生發現錯誤,驗證錯誤?當然應該是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想法。學生對自己的方法等于進行了一次自我否定。這樣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就比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學生通過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分析或解決的問題提出質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學生促進反思能力與自我監控能力。

  數學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并用多種數學語言分析它,用數學方法解決它,從中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感受教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獲得對數學較為全面的體驗與理解。因此,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二、教學思路

  一個數除以小數即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的重點知識之一。本節教材的重點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時小數點的移位法則。其關鍵是根據除數、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的性質,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1、調查分析

  在教學小數除法前一個星期,筆者對曾對班內十五位同學進行了一次簡單的調查,(調查結果見附表)筆者認為學生存在很大的教學潛能,這些潛在的能源就是教學的依據,教學的資源。從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學生對小數除法的基礎掌握的比較鞏固。

  (2)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但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潛力。

  (3)優秀學生與學習困難生對算理的理解在思維水平上有較大差異。但對豎式書寫都不規范。

  筆者認為小數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學是很不合理的,不僅浪費教學時間,而且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小數除法,不利于知識的系統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因此,筆者選擇了重組教材。(把例6例7與例8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2、利用遷移,明確轉化原理

  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的算理是商不變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后就用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法則進行計算。為了促進遷移,明確轉化移位的原理,可設計如下環節:

  (1)、小數點移動規律的復習

  (2)、商不變規律的復習

  (3)、移位練習

  3、試做例題,掌握轉化方法

  明確轉化原理后,讓學生試算例題。在試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抽象出轉化時小數點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總結出移位的法則。具體做法如下:

  ①.學生試做例題6例題7,并講出每個例題小數點移位的方法。

  ②.學生試做例8

  ③.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轉化時移位的方法,同時在此基礎上歸納出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法則。在得出計算法則后,還要注意強調:

  (1)小數點向右移動的位數取決于除數的小數位數,而不由被除數的小數位數確定。

  (2)整數除法中,兩個數相除的商不會大于被除數,而在小數除法中,當除數小于1時,商反而比被除數大。

  (3)要注意小數除法里余數的數值問題。對這一問題可舉例說明。如:57.424,要使學生懂得余數是2.2,而不是22。

  4、專項訓練,提高轉化技能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后,被除數可能出現以下情況:被除數仍是小數;被除數恰好也成整數;被除數末尾還要補0。針對上述情況可作專項訓練:

  ①.豎式移位練習。練習在豎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要求學生把劃去的小數點和移動后的小數點寫清楚,新點上的小數點要點清楚,做到先劃、再移、后點。這種練習小數點移位形象具體,學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橫式移位練習。練習在橫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由于劃、移、點只反映在頭腦里,這就需要學生把轉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1)判斷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為什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數變成整數,必須分別把它們擴大多少倍?小數點怎樣移動?

  1.2 0.67 0.725 0.003

  2.把下面的數分別擴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15,0.5,2.07。

  3.填寫下表。

  根據上表,說說被除數、除數和商之間有什么變化規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根據商不變的性質填空,并說明理由。

  (1)562828=201;(2)56280280=();

  (3)562800()=201;(4)562.82.8=()。

  (重點強調(4)的理由。(4)式與(1)式比較,被除數、除數都縮小了10倍,所以商不變,還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該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學生的講與練,理解其轉化原理是:當除數由小數變成整數時,除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數也應擴大同樣的倍數。)

  (二)探究算理歸納法則

  1.學習例6:

  一根鋼筋長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長的小段。可以截幾段?

  (1)學生審題列式:3.60.4。

  (2)揭示課題:

  這個算式與我們以前學習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數由整數變成了小數。)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個數除以小數。(板書課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現在除數是小數該怎樣計算呢?

  (把除數轉化成整數。)

  怎樣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呢?

  ②學生試做:

  板演學生做的結果,并由學生講解:

  解法1:把單位名稱米轉換成厘米來計算。

  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

  解法2:

  答:可以截成9段。

  講算理:(為什么把被除數、除數分別擴大10倍?)

  把除數0.4轉化成整數4,擴大了10倍。根據商不變的性質,要使商不變,被除數3.6也應擴大10倍是36。

  小結:這道題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

  (①改寫單位名稱;②利用商不變的性質。)

  (3)練習:完成例7

  思考:你用哪種方法轉化?為什么?

  同桌互相說說轉化的方法及道理。獨立計算后,訂正。例7里的余數15表示多少?

  強調: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多少倍,由哪個數的小數位數決定?

  (由除數的小數位數決定。因為我們只要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就成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如0.7560.18=75.618。)

  (設計意圖:在試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感受轉化時小數點的移位方法,為自主概括法則作鋪墊)

  2.學習例8:買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價格是多少元?

  學生列式:3.30.75。

  (1)要把除數0.75變成整數,怎樣轉化?(把除數0.75擴大100倍轉化成75。要使商不變,被除數也應擴大100倍。)

  (2)被除數3.3擴大100.倍是多少?(3.3擴大100.倍是330,小數部分位數不夠在末尾補0。)

  (3)學生試做:

小學數學教案 10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和意義,認識負數,掌握正、負數的讀、寫法,知道正負數和0的關系。會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聯想、猜測推理等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能力。

  3、讓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方法】:

  情境創設法、觀察比較法、小組合作法、歸納概括法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課題,直接引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種新的數,叫負數(板書),大家有聽說過嗎?見過嗎?)(控制語速)語速

  (學情預設)S:電梯:電梯按鈕去1樓以下的;天氣預報,溫度計:溫度計上0度以下都用負數來表示;股票,漲跌;水表,電費......

  二、初步認識負數

  1、你會寫這樣的負數嗎?在本子上試試,誰上來寫?

  T:如果我接下來請同學上來寫一個負數,下面再請幾個,最好和他們寫的不一樣。(請學生上臺寫出自己心中的負數)T:好,誰能在

  圖里面寫上負數(叫5個學生)記住,如果能寫得跟別人與眾不同的,那就是最棒的)

  2、他們寫的都是負數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他們是負數的?

  3、誰來說說負數有什么特點?

  T:有人認為這是減號;有人認為這是負號。其實,這個符號在運算過程中是減號,在單獨的數字上則是負號。

  T:除了這個特點,還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預設)S:負數都要比0小。

  T:真棒!這位同學不僅看到了負數的表面,還看透了負數的本質。透過現象看本質,火眼金睛。誰能來總結一下負數的特點。

  (預設)S:負數有負號而且比0小。(你說呢?多叫幾個學生,進一步鞏固負數的特點)

  T:恩,說的真不錯。好,同桌之間說一說。說完以后在紙上寫幾個負數。(實物投影展示一兩個)再同桌之間相互讀一讀,學生讀完時,請大家一起讀一讀黑板上面的負數。

  三、認識正數

  T:數學就是有意思,既然有負數,那么相對的,肯定有(S:正數)

  T:誰能上來寫一下正數,一人寫一個,有沒有跟他們不一樣的(直到學生寫+)(此環節要注重分析:先確認有+號的一類是正數(0有意先避開,再告訴學生沒正號的、我們以前學過的1、2、3……都是正數,再去突破0)

  T:我也寫個數,0,認為是正數的請舉手;認為是負數的請舉手;沒有舉手的請舉手,好,你來說一下為什么不舉手?(預設)S: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如果學生答不上,就告訴孩子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這一環節一定要看學生的反應,臨場發揮)

  T:為什么呢?也就是說正數要有什么共同的特點?T:好我們來看這些同學寫的數,有什么不一樣?

  (預設)S:有正號(T:+號在運算中是加號,在單獨的數字上則是正號)

  T:那不寫正號還是正數嗎?(預設)S:是。

  T:看來有沒有正號不是正數的關鍵;那你認為,正數的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預設)S:比0大。

  三、借助數軸感知負數、0、正數之間的關系。

  T:好的。剛才說到0,0除了表示數,還能表示什么?

  (預設)S:表示起點。 T:好的,這是數軸(PPT出示數軸),負數應該寫在0的哪邊?

  (預設)S:左邊。

  T:(PPT數軸顯示負數)沒有負數的時候,數軸是一條什么線?(射線)有了負數呢?(直線)而這個0就是他們的(分界點);

  T:(出示PPT5個-2)這里有5個-2,四人小組討論下,然后把這里-2的意思按你的跟同學說一說。 【生活舉例,深入體會分析】

  【海平面】T:某盆地的海報高度是-2.我們先來看第一個-2,誰已經理解盆地海拔-2米的請舉手,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海拔?聽懂的請舉手,掌聲送給他。(PPT出現海撥)盆地在哪里?這個盆地是要比什么還要低?為了準確的表示某一個地方的高度,我們都把海平面所在的高度看成什么?(0米)好,現在誰能換句話說說某盆地的海報高度是-2米,是什么意思?好,下面鮑老師隨便點一個地方,你覺得它的海拔高度是正數還是負數?有誰知道我們地球上最高的海拔高度在哪里嗎?最低的呢?這2個數一正一負,分別表示什么含義,你能不能,結合海平面來具體的說一說,同桌一人說一個

  【氣溫】T:路橋最低氣溫-2,第二個-2,這是溫度計,畫的好不好?對不對?確定嗎?很堅決,那好,我也帶了了4個溫度計,大家找找哪個才是真正的-2°。同意第一個舉手……千萬不要看他是0下面一格就是-2攝氏度。來說說這些是幾度?

  【樓層】T:張老師把車停在-2樓。第三個-2,樓房中什么是0?(預設)S:地面

  【銀行卡】T:(第四個-2,我的銀行卡還剩-2,PPT顯示)這個專業術語叫透支。想知道鮑老師為什么卡里還剩2塊錢嗎?(PPT顯示)我的銀行卡還剩98元,買電影票用去100,還剩(),買爆米花又刷去10元,還剩()。回到銀行,趕緊給卡里沖了200元,現在卡里還剩()。

  【身高】T:我弟弟身高記作-2cm,到底是什么意思?

  T:(PPT出示我國13歲男孩的平均身高約是150cm)現在知道-2cm是什么意思了嗎?誰來說一下?

  (預設)S:比平均身高矮2cm

  T:在這里我們把哪一個身高看做了0,如果用140cm做標準,我每指一個人,看你能不能理解他真正的身高是多少?這里有一個人的身高很標準,誰?因為他是0,正好是平均身高(+3,143;-2,138;-4,136)看來身高能成為負數,那體重能不能成為負數?

  T:我們在做這些題目的時候都在找一個數,是什么?(預設)S:0 T:我們現在回顧一下,這里的5個負數都是用誰當做0的?看誰反應快,我就知道誰今天掌握的做好。

  T:這些0都一樣嗎?(預設)S:不一樣。

  T:是的,有的時候0是約定俗成的,有的時候是要去規定的所謂的“0”也就是標準,

  四、小結揭題,質疑延伸。

  這節課要結束了,回頭反思一下,感覺有收獲嗎?關于負數,你還想了解些什么呢?

  五、總結:

  正數都比“0”大

  負數都比“0”小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反思

  《認識負數》一課是讓學生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生活中的負數,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讓學生借助數軸,學會比較負數的大小。負數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學時緊密聯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負數引入課堂,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親切。本班學生思維活躍,課堂上能從多個不同的角度積極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全員參與,熱情高漲。應當說在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本節課比較好地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不足之處:

  對學生的知識結構了解不深,有些內容設計的不夠謹慎和細小,比如數軸的認識,課中只能是描述性的定義,只要讓學生會在數軸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就可以了,應該再加入比大小的部分,使得知識更加貼切和牢固。

小學數學教案 11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九冊第三單元的《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數學教案-三角形面積。

  教學目的:(一)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求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通過學生動手拼擺,滲透旋轉、平移的數學思想,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推導公式,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用紙皮剪好的兩個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提問: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誰能說說它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你知道它是通過什么方法推導出來的?

  二、導入新課:

  你們看,(屏幕出示三個三角形)這些是什么圖形?那誰來說說看,哪個三角大?哪個三角小?(到底哪個大,哪個小呢?)要比較它們的大小,必須要知道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那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呢?

  三、新課:

  (一)好,我們就用數方格的方法來求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同樣每個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下面,就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發給你們的方格紙,請你數出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看誰數的又對又快。

  小結:通過數方格,我們得到了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都是12平方厘米,因此,它們的面積是相等的。

  那你們覺得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方便嗎?既不方便,又不精確。

  像一塊大的三角形土地,你能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它們的面積嗎?那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把三角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計算面積)你真聰明

  師:這才是最科學的方法。今天,我們繼續用這種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積,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三角形面積》。板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師:在研究之前,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張老師把這一張長方形紙這樣對折,對折出來的是什么圖形?那么,折出的其中一個直角三角形是不是這張長方形紙的一半呢?(老師把它剪開,重疊)我們會發現這2個直角三角形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其中一個直角三角形就是這張長方形紙的一半。

  (二)下面老師就請同學們拿出給你們準備的2個直角三角形 、2個鈍角三角形,請分別把它們疊起來,發現什么?(重合)說明了什么?(2個直角三角形完全一樣的,2個……)

  那就請同學們想一想:用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已學過的圖形?

  1、先用2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拼看?

  (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形狀不同的三角形)的面積我們會計算嗎?我們只會計算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那我們就請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同學來演示,說說你是怎樣拼的?(同學演示)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電腦是怎樣清楚地操作的?

  2、看清楚了嗎?好,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想一想,能把2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開始操作,同桌可互相說說我是怎樣拼的?分別請2個同學上臺演示。(能嗎?)說得真好

  3、小結:通過剛才的操作我們把2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圖形?(平行四邊形)誰能把這句話再概括一下,也就是,只要是(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齊讀 回答真好

  4、接下來,老師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用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一個平行四邊形。

  想一想:1、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2、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與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開始觀察,觀察好,同桌互相交流,后回答,屏幕演示。

  反饋提問:“為什么要除以2?”

  5、翻書P76,填充,齊讀,同樣我們也可以用字母面積公式

  板書:

  等底等高

  三角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表示什么意思

  =底×高÷2

  s=ah÷2

  (三)要求三角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幾個條件?然后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底×高÷ 2)計算,注意千萬不能忘記÷2,下面就利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來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1、出示“想一想”:學生讀要求,個別回答,校正,一樣的舉手,不一樣的舉手。

  2、同樣我們還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來計算物體表面是三角形的面積。

  出示例:求的是什么?我們應根據什么?請同學們做在自備本上。

  3、同學們做得真認真,下面老師就要考考同學們有沒有掌握今天所學的知識。

  請看第1個題目:

  1、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求出涂黃色部分的面積。

  2、判斷,說明理由:(請用手勢表示)

  2個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底是6cm,高是3cm,面積是18cm。

  三角形底是8分米,高是40cm,面積是16平方分米。

  三角形底是9米,高是4米,面積是18米。

  從以上練習,你認為我們在計算三角形面積時應該注意些什么? 1、÷2

  2、單位統一

  3、面積單位

  3、選擇:

  下列哪個三角形是4×3÷2=6平方cm。

  單位:厘米

  3 3

  4 4

  小結:我們在做求三角形面積時一定要注意……

  一個三角形的底是20厘米,高是2.5分米,它的面積是( )

  1、20×2.5÷2 2、20×2.5 3、20×25÷2

  小結:你認為在做作業時注意( )

  4、求每個三角形的面積(只列式不計算)

  底是4.2米,高是2米。

  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

  高是6米,高比底短2米。

  底是12米,高是底的一半。

  四、總結:今天,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誰來說說看,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它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我們在計算它的面積時一定要注意別忘了÷2。

  你們知道嗎,大約在2000年前,我國數學名著《九章算術》就論述了“圭田術日,半廣的乘正從”我們的祖先老早就研究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你們說,他們是不是很了不起呀。

  三角形的土地 一半 底 高

  學了這些知識,有沒有不懂的問題問老師了?或有什么想法問老師的?

小學數學教案 12

  教學目標

  1.對乘法口訣進行歸納整理,列出乘法口訣,找出規律.

  2.熟練地掌握乘法口訣,計算表內乘除法.

  3.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乘法口訣表的結構和規律.

  教學難點

  乘法口訣表的結構和規律.

  教具和學具

  乘法口訣表.

  教學過程

  一、整理乘法口訣表.

  1.教師談話過去我們已整理了1~6的乘法口訣表.出示口訣表.

  同學們還記得,第一橫排是1的乘法口訣,只有1句;第二橫排是2的乘法口訣,有2句;第三橫排呢?……第六橫排呢,6的乘法口訣有幾句?

  2.這個階段我們又學了7、8、9的乘法口訣,7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應該排在哪里?(7的乘法口訣有7句,應排在第七橫排)

  8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應該排在哪里?(8的乘法口訣有8句,應排在第八橫排)

  9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應該排在哪里?(9的乘法口訣有9句,應排在第九橫排)

  整理出完整的乘法口訣.

  3.同學們還記得,在整理1~6的乘法口訣時,我們可以橫著背,豎著背,還可以拐彎背,由學生橫著讀一遍,豎著讀一遍,誰還記得什么叫拐彎背.(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九十八)

  本來1的乘法口訣只有一句,2的乘法口訣有兩句,3的乘法口訣有三句,……,9的乘法口訣有九句,拐彎背以后,同學們發現了什么?(每部分乘法口訣都有九句)

  由學生拐彎讀乘法口訣,兩人互相背,指名學生背,爭取1分鐘內背完全部口訣.

  把乘法口訣的得數蓋住,任意指一句口訣,由學生很快說出得數.

  把乘法口訣里任意一句的乘數或被乘數蓋住,指名學生很快背出這句口訣.

  二、找規律

  1.斜著看,也就是“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九九八十一”這九句口訣有什么特點?(每句口訣的被乘數和乘數一樣)

  以上每句口訣只是計算幾道乘法算式和幾道除法算式.(只能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如七七四十九,7×7=49,49÷7=7)

  其余的口訣能計算幾道乘法算式,幾道除法算式?(其余的口訣能計算兩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在每句口訣的下面,寫出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

  三七二十一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7×3=21 6×8=48 7×8=56

  3×7=21 8×6=48 8×7=56

  21÷3=7 48÷6=8 56÷8=7

  21÷7=3 48÷8=6 56÷7=8

  2.找一找,下面的數是哪些口訣的得數.

  4:一四得四,二二得四;

  6:一六得六,二三得六;

  8:一八得八,二四得八;

  12:二六十二,三四十二;

  18:二九十八,三六十八;

  24: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

  36:四九三十六,六六三十六.

  3.找一找,哪幾組口訣的積個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對調.

  :三四十二 :三七二十一

  :三六十八 :九九八十一

  :三八二十四 :六七四十二

  :三九二十七 :八九七十二

  :四九三十六 :七九六十三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三、利用乘法口訣計算乘法.

  利用乘法口訣可以計算下面81道乘法,同學們試一試,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在這些乘法中,同學們是不是覺得有關7的乘法比較難算,下面重點練習有關7的乘法.現在把乘法算式按照積的個位數1~9的順序排列,請你把乘法算式填完全.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四、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例如,( )×4<29.

  這道題的意思是幾和4相乘,它的積比29小,答案就很多,1×4=4,比29小,2×4=8,比29小;3×4=12,比29小;4×4=16,比29小;5×4=20,比29小;6×4=24,比29小,7×4=28,比29小;8×4=32,比29大了.題目中要求( )里最大填幾,只能填(7).

  練習: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 )×8<55 ( )×6<38 7×( )<30

  ( )×9<32 34>5×( ) 60>( )×9

  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 13

  課題一:乘法的意義和乘法交換律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9頁的例1和第59、60頁的乘法交換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十三的第1—5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加深對乘法的意義和乘法各部分名稱的認識,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能夠用乘法交換律驗算乘法,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乘法的意義和乘法交換律

  教學難點:用乘法交換律驗算乘法

  教具準備:把下面復習中的題目寫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圖放大成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我們在前面復習總結了加法和減法,今天要復習總結乘法。

  教師出示復習題。

  1.同學們乘8輛汽車去參觀,平均每輛汽車坐45人。去參觀的一共有多人?

  2.同學們做紙花。第一組做了45朵,第二組做的和第一組同樣多,第三組做了50朵。三個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榮家養鴨45只,養的雞是鴨的3倍,小榮家養雞多少只?

  4.小榮家養鴨45只,養的雞比鴨多90只。小榮家養雞多少只?

  先讓學生默讀題目,然后教師提問:

  “上面這些題目哪些題可以用乘法計算?為什么?”請三、四個學生逐題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計算。

  教師:第1題和第3題可以用乘法計算,因為這兩道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二、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例1的插圖,再提問:

  “要求盤里的一共有多少個雞蛋可以怎樣求?”

  “還可以怎樣求?”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用加法計算:5+5+5+5+5+5=30(個)

  用乘法計算:5×6=30(個)

  “乘法算式 5乘以6表示什么?”(6個5相加)

  “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數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數?”(相同的加數。)

  “乘法算式中的乘數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數?”(相同的加數的個數)

  “解答這道題用加法計算簡便,還是用乘法計算簡便?”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用哪些方法比較簡便?”

  “你能說出乘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嗎?”

  教題肯定學生的回答,再強調說明并板書:求幾個相同加數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接著讓學生看教科書第61頁,齊讀兩遍書上的結語。

  “乘法算式中乘號前面的數叫什么數?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號后面的數叫什么數?表示什么?”

  “被乘數和乘數又叫什么數?”

  教師:學過因數以后,在一個算式中被乘數和乘數就可以不必嚴格區分了。

  2.教學乘數是1和0的乘法。

  (1)教學一個數和1相乘。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三個算式:1×3、3×1、1×1。

  “1乘以3等于什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3=3,表示3個1相加的和是3。

  “3乘以1等于什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最后教師說明:1個3不能相加,3乘以1就表示1個3還是3,再板書3×1=3。

  “1乘以1等于什么?能不能說這個算式表示1個1相加?”先讓學生說一說,然后教師再說明:1個1 不能相加,1乘以1就表示1個1還是1,算式是1×1=1。

  “這三個乘法算式都和哪個數有關系?”(都和1有關系)

  下面我們一齊看一看一個數和1相乘它們的乘積怎樣,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下面一些算式:

  6×1= 1×8= 1×10= 123×1=

  “誰能說一說一個數和1相乘的積有什么特點?”可以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

  教師邊說邊板書:一個數和1相乘,仍得原數。

  (2)教學一個數和0相乘。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三個算式0×3 = 3×0 = 0×0=

  “0乘以3等于什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0×3 = 0表示3個0相加的和是0。

  “3乘以0等于什么?能不能說這個算式表示0個3相加?”先讓學生回答,教師再說明:0個3不能表示0個3相加,3乘以0就表示0個3還是0。板書:3×0=0

  “0乘以0呢?”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0個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個0還是0,算式是:0×0=0。

  “這三個算式都和哪個數有關系?”(都和0有關系)

  “一個數和0相乘它們的積有什么特點?”

  教師邊說邊板書,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

  3.教學乘法交換律。

  讓學生再看例2的插圖,然后教師提問:

  “要求一共有多少雞蛋,用乘法計算還可以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6×5=30(個)

  “比較一下這兩個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多讓幾個學生發言,互相補充。

  教師:這兩個算式都是兩個數相乘,只是兩個因數交換了位置,算出的結果相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結論是不是有普遍性。

  “12乘以5等于多少?5乘以12呢?”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算式。

  “400乘以20等于多少?20乘以400呢?”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算式。

  “100乘以1000等于多少?1000乘以100呢?”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算式。

  “通過上面這些乘法計算,可以看出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計算結果怎樣?”

  學生發言后,教師邊說邊板書:兩個數相乘,并換因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誰能夠用字母把乘法交換律表示出來?”教師板書:a×b=b×a

  “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過去學習哪些知識時用了乘法交換律?”學生發言后,教師肯定學生回答,并明確指出:我們曾經用交換乘數和被乘數位置的方法進行乘法驗算,這實際上就是用了乘法交換律。

  三、鞏固練習

  1.做第60頁“做一做”中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然后再集體核對。

  2.做練習十三的第3、4題。學生獨立做完以后,再集體核對。核對第4題的第4小題時,可以引導學生計算一下等號左面等于什么,等號右面等于什么。教師再說明:三個數連乘,相乘的因數交換了位置,乘積也不變,所以乘法交換律也適合三個數連乘的計算。

  四、作業

  練習十三的第1、2、5題。

小學數學教案 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具準備

  放大的復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

  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⑴例1:風箏每個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著算一算)

  (2)匯報結果:誰來匯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匯報。)

  用加法計算:++=元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元

  用乘法計算:×3=元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義。為什么用×3計算?×3表示什么?

  (3個或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把元看作35角

  元擴大10倍35角

  ×3×3

  10.5元105角

  縮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元

  (5)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組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2

  ×5

  3.60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示范:0.72擴大100倍72

  ×5×5

  3.60360

  縮小到它的1/100

  (4)回顧對于×5,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擴大了10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5)專項練習

  ①下面各數去掉小數點有什么變化?

  ②把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

  ×2

  0

  (6)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計算7×4×425×7×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①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②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l專項練習練習一4

  二、運用

  1、填空。

  ()0.74()

  ×3×3×2×2

  ()135()148

  2、做一做書p2

  三、體驗: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板書課題)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業:練習一1、2、3個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10

  ×1000

  5×10

  ×100

  注意: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板書小數乘整數1

  元35角

  ×3×3

  10.5元105角

  例2

  0.72擴大到它的100倍72

  ×5×5

  3.60360

  縮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

  學生基本能理解小數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計算完后小數點經常點錯。下節課要進行專項練習。

小學數學教案 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63頁例4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有余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通過余數與除數的關系判定所找到的商是否正確,會用豎式計算除數是一位數且商也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2.能運用有余數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意識。

  3.培養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態度和習慣。

  目標解析:

  本課是除法豎式的第二層次,利用乘法口訣試商。教學中應聯系到具體的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除法的經驗,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試商的思考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步提高數學思維水平,又為后續而學習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打好基礎。

  教學重點:

  掌握試商的方法,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

  教學難點:

  理解試商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師生談話,導入新課

  1.回顧上節課的學習方法:借助分小棒掌握除法的豎式計算。

  2.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不分小棒,自己試一試用除法豎式進行計算。(板書課題)

  二、解疑合探

  (一)探究試商的方法

  1.出示題目:43÷7=□……□

  2.引導學生組內討論:算式的商是幾?你是怎么想的?

  3.匯報交流。

  預設1:商是6,六七四十二,42比43小,且很接近43,余數是1。

  預設2:如果商是7,七七四十九,49大于43,說明商大了,要減小1,商是6。

  預設3:如果商是5,五七三十五,余數還剩下8,大于除數7,說明商小了,要改成6。

  4.師生小結:在找商的時候,要使這個數和7相乘最接近43,且小于43,最后得到的余數比除數小。

  (二)深入理解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1.學生自主列豎式計算43÷7。

  2.交流反饋

  (1)6與7的積寫在哪里?

  (2)余數1是怎么來的?

  (3)檢驗余數是否比除數小呢?如果發現余數大于除數說明什么問題?如果余數等于除數呢?

  (三)嘗試應用,內化方法

  1.完成教材第63頁“做一做”第1題。

  (1)讓學生用剛學到的試商方法獨立計算,先用豎式計算,再在橫式上寫出商和余數。

  (2)交流反饋時,說一說計算的方法及豎式里每一個數表示的意義,重點交流如何試商。

  (3)檢驗余數是否比除數小。

  2.完成教材第63頁“做一做”第2題。

  (1)學生理解題意。

  (2)獨立解答,指定一名學生上黑板板演。

  (3)集體講評。

  三、質疑再探

  1.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試商時,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3.列好豎式,你是怎樣檢驗的?

  四、運用拓展

  (一)基礎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5題。

  引導學生理解“某數里面最多有()個另一個數”的意思,需要學生利用除法豎式試商。

  2.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6題。

  引導學生討論:怎樣能很快地想出商?

  (二)綜合運用。(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0題)

  1.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自己的發現。

  2.集體交流,感受“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三)提高練習。(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5題)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1)根據“余數要小于除數”確定除數分別為2~9這八個數;

  (2)再根據“商×除數+余數=被除數”算出與除數相對應的被除數。

  2.學生獨立解答后,集體交流。(這是一道開放題,不要求學生說出所有答案;但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要注意培養他們有序思維的習慣,)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10-18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數學教案【熱】07-04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熱】小學數學教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