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2-11-10 18:39:18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課堂上應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本教案首先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然后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空間,讓學生根據情境中的信息自主提出問題,并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探究解題方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為較好地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奠定了基礎。

  2.鼓勵算法多樣化。

  《數學課程標準》把“鼓勵算法多樣化”作為第一學段的教學建議之一,但多樣化之后的重要環節是“重視算法的優化”,因此,本教案讓學生在交流、比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口算過程,在傾聽他人的想法的過程中發現最優方法,這樣設計有利于學生理解算理,完善并掌握算法,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你們愛吃水果嗎?(愛吃)

  師:看,老師這里有三種水果,分別是草莓、橙子和蘋果,在水果盛裝的過程中還有好多學問呢,你們想了解嗎?(想)

  2.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習了一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那么兩位數乘一位數,整十、整百數,幾百幾十數又該如何口算呢?今天我們就進一步來學習口算乘法。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重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于是在上課開始,以同學們愛吃的水果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學生興奮的狀態下導入新課。

  ⊙開放探究,得出結論

  一、教學例1。

  1.觀察情境圖,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例1情境圖。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情境圖,找出圖中提供的數學信息。(每筐裝15盒草莓,一位阿姨買3筐)

  (2)鼓勵學生根據圖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組織學生組內交流,發表自己的想法)

  (3)引出例題中的問題:3筐草莓有多少盒?

  2.探究口算方法,明確算理。

  (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并列式。

  (學生匯報,老師板書:15×3)

  (2)小組之間互相交流這樣列式的理由。

  (因為每筐裝15盒草莓,一位阿姨買3筐,就是買3個15盒草莓,也就是求3個15是多少,所以列式為15×3)

  (3)討論、交流15×3的口算方法。

  [把每筐草莓分成2份,一份是10盒,另一份是5盒,買3筐就是買3個10盒和3個5盒,先算3個10盒是10×3=30(盒),再算3個5盒是5×3=15(盒),最后把兩次口算的結果加起來,30+15=45(盒)]

  3.拓展延伸。

  (1)出示題目:150×3=?

  (2)思考口算方法,匯報交流。

  (口算150×3時,先算15×3=45,再在45的末尾添上一個0)

  (3)觀察、對比,交流算式的不同之處。

  (15×3與150×3進行比較,是把第一個乘數15擴大到原來的10倍,第二個乘數沒有變化)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例如,用兩位數除多位數,每求一位商的步驟與用一位數除的步驟基本相同;又如,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學習小數乘法的必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這是這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并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并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學習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并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措施:

  1、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3、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6、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于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班級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樂于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們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情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地保持,并逐步引導到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8頁例1、做一做,練習十四第1~4題。

  教學目標:

  經歷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幻燈片;把練習十四第2題制成香蕉形的口算卡片。注意補充相關的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題,如:32×20、13×300。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口算下面各題。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選兩題,說一說口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提出問題。

  (1)運用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呈現郵遞員送報紙、送信的情景。

  (2)請學生提出問題。

  (3)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擇需要用整十、整百數解決的問題,可以是與教材上完全相同的問題,也可以是不同的。

  例如:“郵遞員工作10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2.探討口算方法。

  (1)請學生思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組討論:怎樣想出得數?

  (3)各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4)評價。

  對于學生想出的方法,盡可能板書在黑板上,方便全體同學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過程。

  例如:300×10 300×9+300=2700+300=3000

  100×10×3=1000×3=3000

  300×30 3×3=9→300×3=900→300×30=9000

  300×10×3=9000

  教師點評每一種方法,強化學生對口算方法和過程的了解。同時,用點評的方式給學生以表揚、鼓勵,增強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信心。

  3.嘗試解決問題。

  (1)請學生運用口算方法解決其余的問題。比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組織交流。

  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讓學生在交流中品嘗學習的樂趣。

  4.探討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請學生思考,討論怎樣算?

  (2)組織交流,并由教師評價每種方法。

  學生可能會出現多種方法。例如:42×10→42個10→420;

  42×10→40×10+2×10→420……

  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體驗成功。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升

  1.完成教科書第58頁“做一做”中的8道題。

  (1)先由學生獨立計算,然后集體訂正。

  結合訂正過程,有意識地選擇兩、三道題讓學生說一說口算過程。[]

  (2)引導學生總結,發現規律。

  結合“做一做”中的口算,引導學生總結口算方法,發現規律。

  2.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

  開始做題前,提出:看哪一組的每個小朋友都能全做對。

  完成后,集體訂正。對全體都對的小組給予表揚,獎勵小紅旗一面。

  3.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十四第3、4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討論。教師注意巡視,及時參與學生的討論。

  在學生完成后,請幾位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4.游戲。

  貼出香蕉形口算卡片,組織學生做“摘香蕉”游戲。說明游戲規則:誰算對卡片上的題,就把香蕉摘下來。

  最后,比一比哪一組摘的香蕉多。讓學生體驗收獲的喜悅。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高

  請學生談收獲。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下冊第26頁

  【教材分析】

  對于學生來說,經歷從兩位數乘一位數到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過程是形成乘法計算技能的重要環節,也是后續學習兩位數乘三位數的基礎。為此教材以“住新房”的情境為載體,通過解決一棟樓的總住戶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的算理。在具體解決“總住戶”的計算問題時,教材呈現了三種算法,前兩種是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一位數,再將這兩部分的積相加,這是乘法豎式計算的重要基礎,本節課應注重口算方法與豎式方法的溝通。第三種是豎式計算,這是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方法。

  【學生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生學習了“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和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學生可以通過獨立探索、小組交流,全班匯報交流等學習活動,利用已有知識的遷移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學生很有成就感。

  由于學生只有一位數乘法的基礎,讓學生獨立思考怎樣算14×12時,大多數學生只能想出口算方法,只有個別學生能在預習或家長提前指導的情況下,正確書寫豎式,這節課正需要這些孩子來激發全班思維,讓同學們在看豎式的過程中,分析豎式計算算理、算法,通過觀察,分析,學生能把豎式計算與口算算法進行溝通。

  【學習目標】

  1、結合“住新房”的問題情境,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經歷估算與交流算法多樣化的過程。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豎式計算,理解豎式乘法每一步計算的含義,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依據新教材特點,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寫出算式并交流,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算法。

  3、通過交流相互啟發、相互影響,共同尋找、自主探究、體驗,掌握數學的知識、思想與方法,充分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3分鐘)

  師:淘氣今天可高興了,因為他要搬新家了,他邀請了很多小朋友參加,也邀請了我們,想去嗎?

  生:想

  師:那去看看吧!(課件出示)

  師:真漂亮,這棟電梯公寓真大,大家都想進去了(智慧老人:請你根據你發現的數學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生:每層14戶,有12層,這棟樓能住多少戶?(板書并問)你能出算式嗎?想想算式的意思?

  師:你能列出算式嗎?

  生:14×12=(板書)或12×14=

  師:很能干,一下就說到了乘法的意義。

  師:今天的算式和我們過去學過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的兩個乘數都是兩位數,以前我們只學過兩位數乘一位數,昨天我們學的兩位數乘整十數。(板書:兩位數乘兩位數)

  師:你的記憶真好,很會學習,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任意兩位數乘兩位數。

  [設計意圖]

  能結合教材與學生實際創設一個生動的情境,既為后面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的'算理做了鋪墊,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二、探索新知

  1、估算14×12(5分鐘)

  師:這棟樓房大約能住多少人呢?我們用過去學過的方法估一估淘氣他們住的樓房大約能住多少戶人家?

  生:140

  師:你是怎樣估計的?

  生:140戶左右,把12想成10,14×10=140(戶)。

  師:知道把12想成整十數,估得真快,了不起。還有不同的估算結果嗎?

  生:120戶左右,把14想成10,12×10=120(戶)。

  生:100戶左右,把10想成10,10×10=100(戶)。

  師:把它們都想成了整十數,很快地估出了結果,同學們想一想,這三種估算方法里面,哪種更接近正確結果呢?為什么?

  生:我覺得得數是140更接近準確結果,因為這樣估計的誤差最小。

  2、思考怎樣計算14×12,探索方法(10分鐘):

  師:這棟樓到底能住多少戶人呢?可是,像這種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怎樣算呢?你能想辦法算出14×12的準確結果嗎?試一試,把你計算的方法寫在作業本上。(教師巡視,請學生將自己的算法寫在黑板上,只展示與豎式有關的算法,看學生豎式的書寫情況,請學生上臺板書有代表性的三種豎式方法。)

  [設計意圖]

  讓孩子在估算的基礎上,通過一些挑戰性的問題——像“這種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怎樣算呢?”,“你能想辦法算出14×12的準確結果嗎?”,激起學生主動探索欲望,也凸顯了本節課的重點。

  師:你能看懂這種方法嗎?(口算)誰來說一說他是怎么算的?(提示:乘法意義,也就是算幾個幾)

  生:14×10=140(先算14×10,也就是10個14,等于140)

  14×2=28(再算14×2,也就是2個14,等于28)

  140+28=168(最后把它們的積加起來,得168)

  師:你理解得太好了,非常能干。那這種方法呢?你能看懂嗎?誰又來說一說?

  生:12×10=120(先算每層樓有10戶人,12層就有12個10,共120戶)

  12×4=48(但它每層還有4戶人,12層就有12個4,共48戶)

  120+48=168(最后把它們的積加起來,得168)

  師:還有其它方法嗎?

  生:我把12拆成了3×4,也就變成14×3×4=168(人)

  師:它轉化成了二位數乘一位數的知識,想得真好。大家都能靈活地運用我們學過地知識,來解決新問題,這不僅是我們聰明和能干,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在以后的學習數學過程中會經常用到。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生生互動,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口算每一步的意思及方法,為學習豎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探索豎式計算14×12的方法(10分鐘)

  師:大家請看,兩位數乘兩位數還能用豎式計算?從結果來看,對了嗎?

  生:對的,都是168。今天我們就重點討論,如何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看一看,想想同學是怎樣算的?(板書:怎樣算)先獨立思考,再將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組里說一說。

  師:誰來代表你們小組說一說這些豎式是怎么算的?

  生:我們小組發現第1,2個豎式都是先算2×14等于28,再算10×14等于140,最后將結果加起來,等于168。只是一個寫了0,一個沒有寫0,但都不影響計算結果,都是對的。

  師:聽懂了嗎?誰再來說一說?

  生:第一步還是先算2×14=28,第二步因為1在十位上,代表一個十,相當于10×14=140,所以應該在結果上寫成140。再用28+140=168,第三種方法相當于把140后的0省略了,但1對齊百位,4對齊十位,還是表示的140,對最后的結果沒有影響。

  師:說得太精彩了,一下就看出了每一步是怎樣算出來的,真有數學頭腦。

  大家明白了嗎?還有補充嗎?

  生:先算2×14就是算的2層樓共住28戶,就是2個14;再算的是10層樓住140戶,也就是10個14。

  師:你不僅知道它是怎樣算的,還知道用乘法的意義來解釋這樣算的道理,太會思考了,值得大家學習。大家都聽懂了嗎?那你能看懂第三個算式嗎?

  生:它是先拿第一個乘數的個位上的數4分別乘2和1,得到48,再用十位上的數1乘2和1,得到120,最后將48和120相加,得168。

  師:這種算法和前兩種不一樣,但它也是正確的,只是我們通常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數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再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以此類推。所以我們今天重點研究前2個豎式,對于它們,你還有什么疑惑?

  生:為什么有0和沒0都是對的呢?

  師:問得好,誰能解釋?

  生:因為這題寫0和不寫0都不影響最后的結果,所以可以省略不寫。

  師:說得很好,就是這樣的。

  生:為什么4要寫在十位上,1要寫在百位上呢?

  師:你真是問到點子上了,有誰能回答?

  生:十位上的1代表1個十,所以得到的是14個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了,而不是14。

  師:同意嗎?(生:同意)這一點很重要,是我們豎式中很重要的一步,你明白了嗎?

  [設計意圖]

  把“用豎式怎樣算”確定為本節課的探究點,很多學生并不會列豎式,通過觀察同學列出的豎式,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研究它們每一步是怎么算的。不僅準確地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也為學生理解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的算理,掌握其算法提供了廣闊的自主探究空間,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4、強化理解豎式(5分鐘)

  師:還有疑惑嗎?那好,智慧老人他可有問題了,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請注意!(課件演示每一步,并展示豎式計算的步驟)

  師:28怎么得來的?()×(),也就是()個()

  具體怎樣算呢2×14呢?請你認真看屏幕。你明白了嗎?誰來說一說?

  生: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2,乘第一個乘數的每一位上的數。[設計意圖]看得很仔細,你真會學習。)

  師:第二步出現(14),它是怎么得來的?

  師:有什么疑問?

  生:4為什么可以寫在個位?

  師:問得真好誰來幫助他?

  生:十位上的1代表1個十,所以得到的是14個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不寫,所以4在十位上,1在百位上。

  師:最后一步呢?指著()+()

  生:28+140

  師:同意嗎?你們的腦筋轉得真快,真聰明!現在你明白了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的運算順序了嗎?請再看老師演示,誰來講一講?

  生: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數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得到一個結果,再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得到第二個結果,最后將兩個結果相加。

  師:你很會學習,并且很會表達你的想法,是大家的好榜樣!

  師:現在趙老師可有問題了,對比口算和豎式,你有什么發現?

  生:我發現豎式中每一步口算中也有,它們的算法是一樣的,只是表現的形式不一樣。比如說:豎式中第一步2×14=28,口算中有;第二步10×14=140,口算中還是有,最后28+140=168,口算中還是有。

  師:你太會發現數學最本質的現象了,說得很經典,誰聽明白了?

  師:今天真有成就感,用口算和豎式這種新的方法都算出了準確結果,和哪個估算結果比較接近(生:140)對,請你將書上26頁的方法,再算式和答語補充完整。

  [設計意圖]

  巧妙地通過“智慧老人提問”的情境,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豎式計算每一步的意義,梳理用豎式計算的方法和運算順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會豎式。

  【習題設計】

  1、豎式計算(5分鐘)

  師:同學們今天學習很投入,我們來小試一下伸手,看看你能用豎式準確地解答這題嗎?

  24×1244×21

  師:你想提醒同學做豎式計算應注意什么嗎?哪容易錯?

  生:注意第二步一定要錯位,別算錯了。

  2、密碼門(3分鐘)

  師:淘氣要邀請我們去他家了,可是他怎么了?遇到了什么問題?喔這是一個密碼門,密碼就是23×13的結果,等于92怎么不對呢?趕緊幫他算算密碼是多少?

  生:密碼是第二步算錯了,23應該錯位寫,因為它表示230,3寫在十位上,2寫在百位上得299。

  ……

  師:你們眼力真好,一下幫淘氣解決了問題,謝謝你們!趕緊進他家吧!

  [設計意圖]

  設計的練習,既讓學生在鞏固的基礎上獲得了提高,又克服了學生在新課后的疲倦感,課盡趣依濃。

  3、總結(2分鐘)

  師:淘氣的家真漂亮啊,今天真高興,你有什么收獲?

  生1:我知道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和豎式方法。

  生2:我知道了用最簡潔、方便的方法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師:什么方法?)用豎式計算。

  師:你們說得都很好,很高興大家今天有這么多收獲,下課!

  (總結,讓學生在交流收獲的過程中,了解豎式計算的重要性。)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兩位數乘兩位數既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本節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自主歸納與整理。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歸納梳理這部分內容的知識點,勾起學生的回憶,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印象。借助構建知識網絡結構圖,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培養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2.重視練習設計的實效性。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練習題的設計具有代表性,學生能根據不同的情境選擇具體的算法,既鞏固了口算、筆算和估算的方法,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具體實例來分析,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率,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回顧整理,構建知識網絡

  師: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都學習了有關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哪些知識?(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口算、估算、不進位乘法、進位乘法)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板書課題)

  1.學生自主整理。

  (1)先看一看教材中這部分的內容,再回顧已經學過的知識點。

  (2)把重要的知識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出來。

  2.展示學生整理的內容,師生共同對展示的內容進行評價。

  3.教師將自己整理的單元知識結構圖向學生展示。根據結構圖,引導學生系統地回憶這個單元所學的知識。

  兩位數乘兩位數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整理歸納所學知識,構建知識結構,讓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間的聯系,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在總結的過程中,學生既梳理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內容,又為下面的練習做好了準備。

  ⊙舉例分析,突出易錯點

  師:對以上知識內容,你們有什么疑問?在口算和筆算時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可以舉例說明。

  1.組織學生質疑、釋疑,小組內交流整理。

  2.學生匯報并總結在計算的過程中容易出錯的地方。

  預設

  (1)口算40×50時,容易少寫末尾的0。

  (2)在筆算的過程中容易出錯的地方:進位加法出錯;計算時思路不清;乘加混雜;數位沒對齊;數字看錯等。

  3.列舉錯誤案例,共同分析原因。

  4.列舉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案例,交流估算時應注意的事項。

  估算:18×22。

  估算過程:

  方法一 把兩個乘數同時看成近似數。

  18≈20 22≈20 20×20=400 18×22≈400

  方法二 把一個乘數看成近似數。

  18≈20 20×22≈440

  注意事項:有“大約”字樣的一般要估算。

  設計意圖:通過梳理易錯點,讓學生明確計算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避免在計算過程中出現錯誤,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觀察糾錯、分析總結的能力。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

  教材41頁例1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學重點:

  體驗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多種口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教學難點:

  1、體驗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多種口算方法。

  2、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口算練習

  30×320×620×413×32×4200×49×50120×240×72×323×2400×2

  讓學生任選兩題說說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41頁例1.

  出示例1.觀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師: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個15是多少,怎樣列式呢?

  生回答,教師板書:15×3

  教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方法一:將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據豎式計算的方法,想5×3=15,個位上的數相乘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十位上的數1和3相乘得3個十,加上個位上進上來1個十,就是4個十,口算結果是45.

  教師對學生的口算方法給予歸納總結并板書,在黑板上加以平價,方便全體學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過程。

  教師:想一想,150×3=

  學生分組討論計算方法,教師板書。

  小結: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兩位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積與一位數乘一位數的積相加,就可以算出結果;還可以利用豎式計算的方法進行口算,幾百幾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幾百幾十數0前面的數與一位數相乘,再在后面添一個0.

  2、學習教材第42頁例2.

  出示例2

  師:觀察圖,你從中知道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6×10.

  教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學生總結口算方法,老師板書。

  口算10×6時,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六九五十四“求出9個6是多少由于算式中要求的是10個6是多少,因此,還要再加上一個6

  列式解答:6×10=60(個)

  答:10盒有60個。

  室:要求20盒有多少個蘋果,怎樣列式呢?

  生答,師板書:12×20

  教師:應該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學生總結口算方法,老師板書。

  因為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時,可以先口算出12×2的積,然后再用12與2相乘得積乘10.

  列式解答:12×20=240(個)

  答:20盒有240個。

  3、指導學生完成“做一做“。

  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做一做“,完成后集體訂正,每道題各選幾名同學說一說自己的口算方法。

  教師提問:這幾道題和我們前面學過的題有什么區別?引導學習探究計算方法,根據前面學習的經驗,你能說一說你想怎么計算它們的結果嗎?(先讓學生說一說,然后在教材上完成)

  教師板書小結。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口算。

  70×40300×430×7024×20__×1014×20__×70050×50

  2、送水的叔叔騎三輪車每分鐘大約行200米,如果每天用2小時送水,他每天大約行多少千米?

  四、思維訓練

  1、李紅買20個6角的練習本和30支8角鵝鉛筆。

  (1)一共要付多少元?(2)付出50元,應找回多少元?

  2、動腦筋。

  ()×30=90040×()=200080×()=32000

  板書設計:

  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先用表內乘法把兩個因數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

  兩個因數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教學反思:

  在水果超市的情境中,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息息相關,在復習整十數乘一位數和表內乘法的基礎上,學生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在此基礎上知識遷移,自主探索幾百幾十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及幾百幾十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在對比中總結出方法。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認識對稱圖形,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征。

  2.逐步培養主動探究和應用知識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結合圖案、物體的欣賞,培養審美情趣,培養想像力。

  教材分析

  本課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基礎,這部分內容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對稱是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這一課時的內容是認識對稱圖形,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索、動手操作,了解“對稱”“對稱軸”等概念,并且初步體會對稱圖形的性質。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地處市中心,學生大多數來自于各方面條件相對優越的家庭,家庭給孩子創造的學習機會也比較多。學生的知識背景良好,具有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我校1年加入課改試驗,三年級學生是我校第一批參與課改實驗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好奇,思維活躍,感性認識強于理性認識;形象而直觀的教學容易被他們所接受。

  教學設計

  (一)激趣引入:猜圖游戲

  師:我這兒有幾張漂亮的圖片想要作為禮物送,待會兒我們玩一個猜圖游戲。我出示圖片的一半,誰先猜出完整的圖片是什么,我們就把圖片送給他,好嗎?

  (將一幅完整的對稱圖形對折后出示給學生,讓學生觀察到原圖形的一半,并結合生活經驗猜完整的圖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剪花瓶圖

  1.出其不意

  最后一次猜圖游戲,出示教材第12頁花瓶圖的一半,讓學生猜。

  師:這是什么?(學生能夠回答出這是一個花瓶。)

  師:是不是花瓶呢?我們一一看。(圖展開后就只是半個花瓶,打破原有定式思維,學生很詫異。)

  2.提出問題

  師:大家想一想,另一半的形狀、大小應該是什么樣呢?你們能想辦法把這個完整的花瓶剪出來嗎?

  3.探索發現

  (1)師:先想一想該怎樣剪,想好了再動手。

  (每人一份學具:半個花瓶圖。讓學生動手嘗試剪出兩邊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花瓶。)

  (2)小組交流剪花瓶的方法。

  (3)展示作品,比較各種剪花瓶的方法。

  (4)發現:通過各種方法的比較,發現用對折剪的方法,就能剪出兩邊形狀、大小完全相同的圖形。

  4.實踐認識

  (1)實踐――嘗試對折剪法。

  師:我們都用對折的方法剪一剪圖2,看看是什么好嗎?

  (2)認識――觀察比較揭示概念:“對稱圖形”“對稱軸”。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看,剛才我們用對折的方法剪出來的這些圖形都有什么特點呢?(學生觀察,發現折痕的兩邊都是一樣的。)

  師:像這樣的圖形就叫做“對稱圖形”;而這條折痕就叫“對稱軸”,對稱軸用虛線表示。(教師示范畫出對稱軸。)

  (3)畫出前面剪好的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5.歸納鞏固

  師:大家再觀察一下我們前面猜圖游戲中的這些圖形,你發現了什么?(它們對折后兩邊都是一樣的。)

  師:因此,我們說這些圖形也都屬于“對稱圖形”。(揭示課題)

  (三)應用拓展

  1.判斷對稱圖形。

  2.根據給出的對稱軸將對稱圖形補充完整,體會:對稱軸的位置不同,畫出來的對稱圖形可能就不一樣。

  3.尋找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師:請同學們說說生活中還有什么是對稱的?

  (欣賞錄像,發現生活中的對稱,體會對稱在生活中的作用;觀察雪花圖,小組討論其是否對稱。)

  師:在不對稱中蘊含著對稱,其實也是一種美。生活中還有很多不對稱的圖形,它們也是很美的。

  (四)課外延伸――尋找五角星有幾條對稱軸

  師:老師給每一位同學都送一份禮物。這份禮物,蘊藏著一些小秘密,課后大家仔細觀察,看看這顆聰明星有多少條對稱軸呢?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

  (五)全課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對稱的知識在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只要大家留心觀察,一定會有更多的發現。

  教學反思

  很多學生在幼兒園和小學二年級的剪紙課上,就已經會用對折的方法剪出左右兩邊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圖形。因此,現實中一些對稱的圖形學生在課前早已接觸過,然而何謂“對稱”,這一概念對于學生來說卻是新鮮的。由此可見,如何讓學生科學地認識并建立“對稱”的概念是我這節課要達成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我設計“在猜圖游戲中出現半個花瓶,激發學生想辦法剪出一個完整的花瓶”的這樣一個活動,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對稱”概念,抓住對稱的本質特征,讓學生對“對稱”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認識,也為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斷對稱現象方法。

  案例點評

  本課教學活動有以下特點。

  1.通過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開課伊始開展猜圖游戲,用精美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的好奇。整個游戲既富有童趣又有挑戰性,尤其是最后出現的半個花瓶,激發了學生探究的熱情。

  2.在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中,數學交流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本節課,教師自始至終都讓學生在愉快、生動活潑的氛圍中認識對稱圖形,課堂上開展了觀察發現、操作探索、欣賞運用等一系列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例如:先獨立嘗試探究對稱圖形的剪法,然后小組交流討論方法,最后又在觀察討論中揭示對稱的概念,整個過程將觀察、思考、操作有機結合,讓學生充分感知對稱圖形的性質,樹立學習的信心,獲得成功的體驗。

  3.聯系生活實際,創造欣賞數學美的條件,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師抓住對稱圖形特有的美感,設計了師生共同欣賞生活中的對稱圖形的活動,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課件動態演示生活中的對稱圖形,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同時,由一幅特殊的工藝品圖,讓學生發現不對稱中又蘊含著對稱,其實也是一種美。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學會欣賞數學美,體驗數學的價值。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并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2.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了解小數產生及發展的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要求

  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對小數的有關知識進行一次綜合練習。(板書課題)通過練習,希望同學們能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能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二、分層練習內化提升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第107頁第6題。

  (1)出示例圖,學生獨立完成。

  (2)指名口答,全班校對。

  (3)師生共同歸納。

  2.完成第107頁第7題。

  (1)自由讀題,獨立思考完成。

  (2)集體校對。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4)指名提出問題,集體解答。

  (5)。

  3.完成第107頁第8題。

  (1)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2)仔細觀察,說說每組的規律。

  (3)獨立試著往下寫。

  (4)集體反饋并。

  4.完成第107頁第9題。

  (1)引導看圖,理解題意。

  (2)獨立完成,比一比,看誰填的正確。

  (3)全班交流反饋。

  5.完成第107頁思考題。

  (1)嘗試獨立解答,如有困難可請教你的同位或小組成員。

  (2)集體交流思考方法。友情提醒:可以把第二個條件中的“2倍”在圖上表示出來。

  6.自由閱讀“你知道嗎?”

  (1)自由閱讀文字介紹。

  (2)交流獲得的信息。

  (3)補充介紹課前搜集的信息。

  (4)談談了解這些知識后的體會。

  7.作業(小黑板出示)

  (1)一桶色拉油,連桶共重5.1千克,桶重0.2千克。油重多少千克?

  (2)一只茶杯4.5元,一支牙膏2.8元,一把牙刷3.6元。

  ①買一支牙膏和一把牙刷一共多少元?

  ②一只茶杯比一把牙刷貴多少元?

  獨立完成后全班校對。

  三、反饋升華

  你覺得自己這節課表現得如何?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1、巧用多媒體,使枯燥的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豐富學生探索數學的視野。本設計利用多媒體,以點子圖的形式演示學生的思考過程,讓學生在現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理解筆算算理,探討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提升了學生的數感。

  2、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教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主解決“怎樣用豎式計算”的問題,讓學生經歷學習筆算方法的過程,結合豎式討論乘的順序和各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及其算理,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愛看書嗎?看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去探究買書中的數學問題。

  2、提出問題。

  出示:每套書有14本,看到這個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數學問題?算式怎么列?這些算式你會算嗎?

  (生自由提出問題:如果買2套可以買多少本?買10套呢?)

  3、引入新課。

  圖書室的王老師準備購進一批新書,在購書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數學問題,你們愿意幫忙解決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設計意圖:先通過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再通過激趣引出教學素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白數學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開放探究,得出結論

  1、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例1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找出圖中提供的數學信息,并根據圖中所提供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每套書有14本,王老師買了12套。一共買了多少本?)

  2、自主探究,明確算理。

  (1)獨立思考:這道題該怎么列式呢?(指名匯報)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14×12)

  (2)鼓勵學生互相交流這樣列式的理由。

  (因為每套書有14本,王老師買了12套,就是買了12個14本書,也就是求12個14是多少,用乘法計算,所以列式為14×12)

  (3)小組合作,探究算法。

  師:那么14×12等于多少呢?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結果呢?

  ①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利用點子圖通過圈一圈、畫一畫的方法嘗試計算。

  ②引導學生匯報、交流計算結果。

  方法一 把12套書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套,先求出每份有多少本,列式為14×4=56(本),再求出3份一共有多少本,就是一共買了多少本,列式為56×3=168(本)。

  方法二 把12套書分成2份,其中1份是10套,另外1份是2套。先求出10套的本數,列式為14×10=140(本),再求出2套的本數,列式為14×2=28(本),最后把這2份的本數合起來就是一共買的本數,列式為140+28=168(本)。

  (4)引導學生比較上面的兩種方法,用哪種方法進行口算更簡便?(方法二)

  3、探究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1)學生獨立嘗試用豎式計算,然后小組討論筆算時乘的順序和各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及其算理。

  (2)匯報。

  第一步: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2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積的末位要和個位對齊。

  第二步:再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積的末位要和十位對齊。

  第三步: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4、小結。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用第二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乘到哪一位,積就寫在那一位的下面,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設計意圖: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經歷探究筆算方法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對數學知識的體驗和認識。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第5頁例3及做一做,練習一第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會辯認地圖上的方向(四個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運用所學的方位知識解決簡單的路線問題的過程中,了解同一路線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情感與態度目標:進一步感受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方位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方位知識的意識。

  教學重點:

  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難點:

  能運用所學的方位知識(四個方向),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具學具:

  把第5頁例3的圖,制成“人物”可以靈活擺放的教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第5頁例3的圖(刪去圖中的人物及話語)

  (1)誰能在圖上指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說一說,體育場、電影院在少年宮的什么方向?

  (3)說一說,醫院在商店的什么方向?商店在醫院的什么方向?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別人向我們問路或我們向別人問路的問題,怎樣描述行走的路線,才不會讓人走錯路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路線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感悟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

  (1)小明的媽媽生病住院了,他想到商店為媽媽買些東西。從醫院出來后,向北走到第1個十字路口時(教師邊用人物圖片演示邊講述,最后把小明的人物圖片放在醫院旁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該怎么走了,你們能告訴他怎么走嗎?

  (2)請一名學生描述行走路線,教師在圖上根據他的描述移動小明的人物圖片,當學生的描述不明確時,教師就故意走錯,迫使學生調整描述的方法和語言,逐步讓學生感悟到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最后把小明放在商店的位置。

  (3)誰能再說一說小明從醫院旁的十字路口到商店的行走路線?

  2.體會同一路線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走法

  (1)小明買完東西,準備回醫院,他可以怎樣走呢?……還有別的路線嗎?

  (2)誰能把同學們說的路線在圖上演示一下?仍然可以采用“根據描述演示的方式”,讓學生領悟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

  (3)如果你是小明,你會選擇哪一條路線?為什么?

  3.學生自己提出路線問題自己解決路線問題

  (1)小明選擇了沿原路返回的路線,途中遇到一位叔叔向他問路(教師邊用人物圖片演示邊講述,最后把小明和叔叔的人物圖片放在例3的圖中的位置),你們猜猜這位叔叔會怎么問?學生可能會猜:

  請問去電影院怎么走?

  請問去少年宮怎么走?

  請問去體育場怎么走?

  ……

  (2)同桌兩個人合作,一人扮演叔叔問路,一人扮演小明回答,扮演叔叔的同學根據扮演小明的同學的回答,在圖上演示行走路線。

  三、鞏固練習。

  1.第5頁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第(1)題,然后在圖中畫出小紅從家到游泳館的路線。

  (2)說一說,小紅、小蘭、小明上學的路線。

  (3)說一說,小紅、小蘭、小明放學的路線。

  (4)先男生提出問題女生解決問題,再女生提出問題男生解決問題。

  2.練習一第3題。

  (1)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

  (2)第(2)題,同桌互相提出問題互相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學會了什么?描述路線時應該注意些什么?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設計說明

  本節課學習的知識是后面學習統計圖的重要基礎。這節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關注了以下幾點:

  1.重視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

  統計的相關知識是一個體系,前后的知識關聯性比較緊密,所以在復習時必須進行系統的整理,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清晰的知識體系,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統計是為生活服務的,通過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可以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廣泛收集各種類型的習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答,開闊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親身經歷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的全過程,讓學生懂得只有經過調查才有發言權。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復習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者自己選定的標準對事物和數據進行分類。

  師: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標準把全班同學分成兩組,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學生小組內交流分類標準,確定分類標準和記錄數據的方法后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師巡視指導。

  小組長匯報:

  一組:我們小組是按性別來進行分類的,男生一組,女生一組。使用畫“正”字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記錄,我們班共有45人,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25人。

  二組:我們小組是按同學們的出生年月來進行分類的。使用畫“○”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記錄,我們班上半年出生的有18人,下半年出生的有27人。

  三組:我們小組是按同學們的身高來進行分類的。使用畫“△”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記錄,我們班同學身高在140厘米以上的有16人,身高在140厘米及140厘米以下的有29人。

  四組:我們小組是把同學們按喜歡足球運動和不喜歡足球運動兩類來進行分類的。使用畫點線圖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記錄,喜歡足球運動的有15人,不喜歡足球運動的有30人。

  五組:……

  集體評議。

  2.復習根據統計的結果,并參照數據進行分析,感受數據中蘊涵的信息。

  師:誰能說一說從我們整理的這些數據中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獨立思考后匯報。

  預設:

  生1:從男生和女生統計的結果來看,我知道了我們班的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少。

  生2:從同學們喜不喜歡足球運動這份數據來看,我發現班級里喜歡足球的人數不多。

  生3:……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確定分類的標準,同時經歷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以舊引新

  1、出示蘋果,讓學生說一說一個蘋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蘋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車蘋果的重量是2()

  二、自主探究研究問題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出示教材例題,集裝箱,火車車廂,汽油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2)讓學生根據對噸大致的了解及課外資料的補充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

  (3)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樓房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提問: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學生分小組觀察討論

  ②學生分小組交流匯報

  ③師生合作得出結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認識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1)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感受它們的重量。

  ①學生匯自己的體重。

  ②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

  ③說說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噸

  (2)課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問:需要幾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個)

  (課件演示)請同學們觀察:有這樣的幾袋大米?(10袋)提問: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你是怎樣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個同學抬起來,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0個)。說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較重。

  通過小組同學反復掂物體的重量,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感受物體的實際重量。遷移出1噸的重量。

  師引導: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噸。

  即:1噸=1000千克。師補充板書:1噸=1000千克

  (3)鞏固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師生做個猜體重的游戲。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個老師的體重按50千克計算,那有多少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你是怎樣想的?

  (4)填空練習: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千克,是()噸。

  三、看書質疑

  學生自己看書,標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2、在()里填上適當的數,使每種東西的總重恰好是1噸。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條鯨魚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噸

  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總結,解決問題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教材內容安排如下表:

  本單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兩項內容,第一項內容是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二項內容是估算,即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它是在學生學過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估算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擴大學生的口算范圍的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做好必要的準備。并且,在估算和筆算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這樣,有利于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筆算乘法的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著,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容都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報紙(送信)、估座位、購書等。讓學生在現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然后,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聯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對于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計算過程培養學生的情感與,使他們養成認真審題、書寫整潔、仔細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2.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完善學生對計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使學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豎式計算的方法。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1、引導學生利用以有經驗進行知識的遷移,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學習計算方法。

  2、在學習中,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索,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親自感悟和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重視口算和估算能力的發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視對兩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筆算方法的回顧和整理,培養學生總結和歸納的能力。

  四、課時安排:

  8課時。

  1、口算乘法。 3課時

  2、筆算乘法。 4課時

  3、整理和復習。 1課時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的:

  通過進一步的練習,讓學生熟悉的掌握整十數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在練習中,進一步鞏固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口算

  1.小黑板出示

  14+5954-2316×5230×4

  168÷830×20__×1050×80

  2.完成復習的第1題

  提問:13×30,你是怎么口算的?

  80×30,你又是怎么口算的?

  二、估算

  在黑板上寫上算式。

  23×58

  師:如果要估算這個算式,你可以怎么進行口算?

  完成復習的第3題

  要讓學生說明是怎么估算的,把多少看作幾十,然后口算出積即可。

  三、筆算

  小黑板出示:

  43×2125×2356×7863×80

  并要求第一二小題進行驗算。

  集體反饋時,要注意讓學生口述計算過程,特別是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書寫格式。

  要注意強調,乘法的驗算方法,可以調換兩個乘法的位置即可。

  四、填表找規律

  完成復習的第3題

  集體討論,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通過引導與板書,讓學生初步發展,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幾倍,積也跟著擴大幾倍。

  五、解決問題。

  通過條件與問題的分析,讓學生感覺到圖中的3個書架是個多余的條件,并沒有用的。

  六、課堂作業。

  復習第2、4題。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能判斷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數;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數平移。

  2.通過具體的學習和探索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提問:同學們每天都要上學,能說一說平時你是怎樣來上學的嗎?(學生交流)

  小結:步行、騎車、坐汽車時人和車的移動都是一種運動,誰知道生活中還有什么物體也在運動?(學生舉例)

  二、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

  1.引出課題。

  談話: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幾段錄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它們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運動的樣子相同嗎?請你們邊看邊用手勢表示出它們的運動方式。

  課件播放:電動門、電梯、汽車、電扇葉片、風車等物體的運動錄像。

  提問:回憶剛才看的這幾段錄像,再想想你們做的手勢,能把它們按運動的方式分分類嗎?

  學生可能將自動門、電梯、汽車的運動分為一類,它們的運動路線都是直的;風扇、風車、指針分為一類,它們都是轉動的。

  如果學生在分類的同時說出平移、旋轉這兩個詞,教師直接給予肯定,并板書:平移、旋轉。

  如果沒有出現平移、旋轉這兩個詞,教師講述:像自動門、電梯、汽車這樣的運動是平移;像風扇、風車、鐘面上的指針這樣的運動是旋轉。(板書:平移、旋轉)

  談話: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平移和旋轉這兩種不同的運動現象。(把課題補充完整)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

  提問:現在誰能說說平移是怎么運動的?它有什么特點?(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沿直線移動)

  談話:旋轉是怎么運動的,它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再來看錄像(演示風扇的轉動)。

  提問:風扇在旋轉的時候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動呢?有沒有不動的地方?(讓學生到屏幕上指出不動的地方)風車旋轉時哪個地方不動?鐘面呢?

  小結:旋轉都是物體繞一個固定的點轉動。(板書:繞定點轉動)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題目。

  談話: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轉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判斷下面哪些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是平移的在括號里畫,是旋轉的畫○,教師巡視。

  反饋:誰愿意把自己的判斷結果給大家展示一下。(學生展示,遇到有分歧的問題課件演示)

  談話:你們判斷得對不對呢?我們讓手中的畫面動起來。(電腦按順序演示,在演示的過程中,讓學生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如開關推拉窗時,窗戶的運動是平移;升國旗時,國旗的運動是平移)

  4.舉例。

  提問:除了這些現象之外,生活中你還看到過哪些平移或旋轉現象?(學生舉例)

  三、探究平移方法

  1.探究方法。

  電腦出示:小鳥平移圖。

  談話:誰能到前邊來指一指,小鳥原來在什么位置,現在在什么位置,它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幾格?

  學生可能回答:

  ①向前平移6格。(教師指出:一般情況下,圖形在平面上的移動方向用上、下、左、右表示)

  ②向左平移3格。

  ③向左平移6格。

  談話:那么到底是平移幾格呢?同桌合作,拿出小鳥卡片,在方格圖上移一移,看平移了幾格。

  學生拿出卡片操作,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得出的結果。

  談話:我們用移圖的辦法研究了平移的距離。(板書:方法:移圖)用這種方法雖然能準確地得到結果,但是比較麻煩,我們可不可以只觀察小鳥圖的一部分,例如一條線或一個點來研究呢?請同桌討論。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并板書:移線、移點。

  談話:這個點在平移前是鳥嘴的點(課件演示),那么它會平移到哪兒呢?(學生指出后,課件演示)平移后它還是鳥嘴的點,像這樣的兩個點,我們稱它們為小鳥圖平移前后的一組對應點(板書:對應點)。數一數這組對應點中間有幾格?你還能找出一組對應點并數出中間有幾格嗎?再找一組試試看。

  提問:你有什么發現?(學生交流)

  談話:看來,圖形平移前后相對應的點的距離相等,這是圖形平移的又一個特點。(板書完整:對應點等距離)

  談話:同學們通過不同的方法驗證了平移6格,那么判斷錯誤的同學能說出錯誤的原因嗎?(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原因,并糾正)

  3.練習。

  談話:請拿出發給你們的第2頁紙,看一看,小房圖、金魚圖和火箭圖分別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學生獨立完成填空,共同校對)

  談話:觀察這三組圖形,在平移前與平移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小結:物體或圖形在平移后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大小和形狀以及圖形自身的方向都沒有變。

  四、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1.探索畫平移后圖形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5頁試一試第1題。

  談話:方格紙上有一個三角形,要畫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圖形,你們打算怎樣畫?先和小組內的同學討論,再試著在第3頁的紙上畫一畫。

  提問:誰愿意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法?

  學生中可能出現的畫法有:①先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都向右平移6格,再將三個點連線。②先把一個點向右平移6格,再根據三個點的位置畫出另外兩個點,最后連線。③先把一條線段向右平移6格,再按這條線段的位置畫出圖形。

  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各種不同的畫法。

  2.練習。

  談話:同學們的方法都很好,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圖形嗎?(學生在第4頁紙上完成)

  談話:怎樣判斷平移得對不對呢?(看對應點的距離是不是相等)

  學生展示完成的圖,注意糾正錯誤的畫法。

  五、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六、課堂練習

  想想做做第4、5題。(略)

  評析

  本節課主要有兩個教學內容,一是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二是平面圖形在方格紙上的平移。這一內容怎樣教?教到什么程度?本課教學設計對這一問題做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教學物體的平移和旋轉,教者并不是只限于引導學生對運動現象進行觀察,而是在觀察的同時用手勢比畫運動狀態,體會運動方式的變化,繼而再思考同類運動方式的共同特征先發現平移是物體沿直線移動,再組織觀察電風扇、風車等轉動時有沒有不動的地方,發現旋轉是物體繞定點轉動。這樣,經歷圖像感知動作把握言語表述的過程,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認識就有了較深入的思考。有了這種思考,對于兩種運動方式的判斷就會建立在更加自覺的基礎上。

  教學平面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格數,先讓學生觀察靜態畫面,出現不同的看法,形成認知沖突;再讓學生用實物圖形操作,然后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從而使學生在認識上達成一致。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引導學生研究圖形中的線段和點平移的格數,發現圖形平移多少格,平移前后圖形中的對應線段或對應點也都相距相同的格數。這一認識不僅使學生對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距離的判斷實現了面線點的簡化,而且為在方格紙上按要求畫出平移后的圖形提供了依據及方法的指導。這樣,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初步形成對圖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認識,是一種既必要,又可行的教學處理。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10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10

最新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10

最新數學三年級下冊優秀教案02-22

最新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模板02-23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最新模板02-23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最新范文02-23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7-11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