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20頁~第2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教具準備:
多媒體,掛圖
學具準備:
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活動一:
1、上學期我們一起認識了四個描述方向的詞語,哪位同學能來說一說是哪四個詞語?
生:東、南、西、北。
2、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來辨認方向呢?
生1:可以看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是東方。
生2:可以看北斗星所在的方向就是北方。
生3:可以利用指南針,指針指向的方向就是南方。
3、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那你們知道怎樣在圖紙上標識方向嗎?
生:可以在旁邊畫一個箭頭,如果指向上而且寫上北字,就表示的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現在我面朝北方,我的后面是什么方向?(南方)我的左邊是什么方向?(西方)右邊是什么方向?(東方)
誰能來象我這樣說一說你們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生描述)
5、那么你知道位于你的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有誰嗎?請你們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生活動)
誰來說給大家聽一聽。(生描述)
活動二:
1、你們已經會用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詞來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了,那么你們在生活中除了這四個方向詞外,還聽說過哪些方向詞呢?
生: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辨認這幾個方向。(板書:辨認方向)
2、(出示書P20掛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在圖中你都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看到有圖書館、體育館、動物園、醫院、學校、郵局、少年宮、商店、電影院這幾個建筑物。
生2:我看到了一個指向北方的圖標,表示這幅圖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向繪制的。
3、你能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來說一說體育館、商店、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嗎?
學生口答后在書上填寫認一認(1),并同桌互換,批改。
4、圖中還有4個建筑物,它們對于學校所在的位置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的地
方?
生1:在學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
生2:在兩個方向的中間的位置上。
生3:分別在學校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的位置上。
生4:圖書館在學校的西北角,動物園在學校的東北角,少年宮在學校的西南角,電影院在學校的東南角。
5、你們認為哪種描述的比較準確?
生1:第三種和第四種。
生2:第三種說法有點模糊,還是第四種說法比較準確。
6、現在誰再來描述一下這4個建筑物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
(先指名生說,再同桌互說,同時師板書: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活動三:
1、我們已經認識了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8個方向詞,下面我們就
一起來制作一個方向板。
請拿出這張正方形紙,象我這樣折一折,并在折痕上標出8個箭頭(師在多媒體上演示操作方法,生仿效)。
根據我們作圖的習慣,上方一般確定為什么方向?(生:北方)請你標出北方。
剩下還有7個方向,你們能自己完成嗎?
(學生嘗試制作方向板,師巡視并給予有困難的學生相應的指導。)
2、誰來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匯報展示)
你認為他制作的方向板怎么樣?(學生評價,完善)
3、你們已經會自己制作方向板了,那么你們會根據我們教室的實際方向,把你的方向板按
照正確的方向擺放在你的課桌上嗎?(生嘗試擺)
同桌互相看一看,你們擺的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可以小聲地討論一下應該怎樣擺。(生互評擺放的方位對不對)
誰來給大家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生匯報)
4、老師這里有8張分別寫有8個方向的卡片,誰能利用你所學的知識,為我們的教室制作一個大的方向板?
聽清老師的要求:以我們中間的這位同學為參照物,想一想教室的四面墻分別在他的什么方向,四個墻角的位置分別在他的什么方向,再把你所拿的那張方向卡片貼在相應的地方。
(組織學生活動,并把卡片貼在相應的墻壁上,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
5、同學們已經在我們的教室里制作了一個大的方向板,誰能來說一說在教室里的這8個方向上分別有些什么物體。
(生依次描述)
6、你們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說一說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方向上分別有哪位同學嗎?(能)
下面就請同桌兩人先相互說一說。(生同桌互動后,再指名說一說。)
7、剛才我發現,有的同學在觀察的過程中聰明的利用了自己制作的方向板,那么你們知道在使用方向板來辨認方向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嗎?
生:方向板擺放的位置應和生活中的方向相同。
活動四:
1、(出示書P21的掛圖)這是哪個國家的行政區域圖?(生:中國)地圖的形狀象什么?
(生:象一只雄雞)
你在這幅圖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1:首都北京。
生2:我們新疆。
生3:還有指向北方的圖標。
2、我們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同學們在地圖上找到了我國的首都北京和我們所在的新
疆維吾爾自治區,我們的家鄉的位置大約就在這里(師指出大致位置),請跟我一樣在這里作一個標記,誰能說一說我們的家鄉和北京有什么樣的位置關系?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2
一、教學內容:P68~69
二、教學目標:
1、熟記角的各部分名稱,能辨認出直角、銳角、鈍角。
2、培養樂于交流,合作的意識。
3、培養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三、教學準備:放大鏡和一塊手表。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上一節角的練習課。
(二)指導練習
1、完成練習題1: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2、完成習題2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怎樣判斷。
3、完成習題3:學生獨立完成,投影儀出示答案
4、指導學生完成習題4:收集學生的思考方法,讓學生口述方法。
5、指導完成習題5
(1)觀察3:00與9:00鐘面上的時針,分針的角是否一樣大。
(2)分組撥一撥,找出哪兩個時刻時針、分針所成的角是一樣大,并把角的名稱寫下來。
(3)發現什么規律,兩個時刻相加正好是12
6、完成習題6、7
(三)全課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混合運算的意義。
2.能正確計算混合運算題。
3.引導學生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5.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參與意識,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創設小熊購物這個問題情境,通過學生幫助小熊計算買食品花了多少錢,引出混合運算的教學,其中包括乘加與乘減的運算。
教學時,教師應注意要讓學生自己探索出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千萬不要直接告訴學生,要讓學生自己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出來。另外,在計算過程中要讓學生之間進行不同算法的交流,以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遼源市第一實驗小學教學條件、師資條件比較先進,學生的素質相對來說也比較高。特別是,我們班的學生經歷了近兩年的課改實驗,由于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現在數學課上已形成了學生樂于學習、善于提問、敢于創新的局面。但由于學生年齡偏小,缺少生活經驗,所以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創設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便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課堂實錄
為了吸引學生學習,我將教材中虛擬的小熊購物情境設計為真實的買水果情境,課前布置學生去水果超市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結合學生的調查,我在課上出示有代表性的水果及其價格,然后,師生間進行真實的購買。通過買水果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而且還增長了實踐經驗。
教學中,我設計了猜一猜活動。先出示購買水果所列的混合算式,讓學生根據該算式猜出是怎么買的水果。讓學生經歷從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混合運算知識的理解。
最后,我還設計了一道讓學生設計春游購物預算方案的綜合實踐的課外延伸題,以加強學生應用混合運算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整節課,我都竭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可參與、可探究,貼近生活,富有童趣的數學活動空間。
(一)為水果貼價格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帶來了一些水果,大家看,都是什么?
生:香蕉、蘋果、金橘
師:課前老師已經布置大家到超市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了一次調查,現在我就要根據同學們的調查為水果貼價格。
(師在一個貨架上為水果貼價格,單位按每千克計算。)
蘋果2元 香蕉3元 金橘4元 橙子5元 香瓜7元 草莓8元
(二)買水果
1. 教學乘加混合題
師:價格標好了,同學們,下面我們要玩一個買水果的游戲。
(生很高興。)
師:現在你就是一名顧客,我就是水果店的老板。我的小顧客們,你們想買點什么?
生:3千克蘋果;4千克金橘
師:如果你要買兩種水果的話,你想怎么買?
生:我想買3千克蘋果,1千克香瓜。
師:他應付給我多少錢呢?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生動筆計算。)
師:現在我們進行小組交流,說說你剛才是怎么算出來的。
(小組交流。)
師:現在誰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學進行匯報。
生1:我是這么算的:23=6(元),6+7=13(元)。我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是6元,再用6元加上7元,就是蘋果和香瓜一共的價錢。
生2:我列的算式是23+7。我把生1的兩個算式合起來成為一個算式來計算,這樣簡單些,結果也是13元。
師:大家觀察23+7這個算式,這是把剛才那個同學的兩個算式合起來的,叫綜合算式。這個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應該先算誰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觀察思考。)
生3:應該先算乘法,因為這樣是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然后再加1千克香瓜的價錢,就是它們一共的價錢了。要先算加法就講不出道理了。
生4:老師,我知道沒有括號的算式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所以這道題應該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師:他們倆說得都對,這道題我們只有先算3千克蘋果的價錢才能知道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所以像這樣有乘又有加的題,我們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要求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5:我的計算方法是7+23,我把香瓜的價錢放前面,也可以算出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
生6:老師,我是口算的,兩種水果一共是13元。
師:大家用的方法真多,都可以算出兩種水果的價錢。
2.教學乘減混合式題
師:我們繼續來玩買水果的游戲,假如你有20元錢,買了4千克香蕉,我應該找給你多少錢呢?這個問題請同桌合作解決,并把算式列在練習本上。
(同桌間討論并解決此問題。)
師:哪一桌想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生1:我們先計算出4千克香蕉的價錢,列式是34=12元,然后用20減12等于8元,你應該找回8元錢。
生2:我們列的是綜合算式20-34,你要找給我們8元。
師:我們在計算20-34這個算式時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你能說明原因嗎?
生3:我們應該先算乘法、后算減法,因為,先算出4千克香蕉要用多少錢,才能算出找回多少錢。
生4:應該先算乘法、后算減法,算出香蕉的價錢,再用一共的20元錢減去香蕉的價錢,剩下的就是找回的價錢了。
3.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混合運算。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有沒有發現混合運算時,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生:(齊答)先算乘法、后算加減。
4.提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能提出混合運算的問題嗎?
生1:我買2千克草莓、1千克香瓜,需要多少錢?
(生在練習本上做,并作答:28+7=23(元)。)
生2:媽媽買了4千克橙子、1千克金橘,要花多少錢?
生3:我是這樣算的:45+4=24(元)。
生4:老師有30元錢,買了3斤香瓜,還剩多少錢?
生5:我列的算式是30-37還剩9元。
(三)猜一猜
師:現在我們換個玩法。我當顧客,我來買東西,但是我先不告訴大家我是怎么買的。我要請大家看我列的算式,猜猜我買了哪些水果。我列的算式是:23+8,25-27。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討論一下我是怎么買的水果。討論的時候小組里的每個人都要積極地參與,踴躍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并且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
(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23+8這個算式。)
生1: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
生2: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和1千克草莓。
生3:我們小組還有一個猜法,就是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
(觀察25-27。)
生4:我們猜老師拿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還剩11元錢或者用25元錢買了7千克蘋果,我們猜的對嗎?
師:從算式上看同學們猜的答案都可以算對,現在我宣布我實際購買的答案。我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我還用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你們誰猜對了?
(一部分學生因猜中而歡呼。)
四)指導學生看書、質疑
師:我們這節課學的買水果就是課本中小熊購物的內容,大家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
(五)總結
師: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
生1:我學會了買水果。
生2:我知道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六)布置作業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運用今天我們所學的混合運算,做一份你們小組春游時的購物預算,填好下表。
預計 花費 剩余(或補上)
()元 ()元 ()元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買水果游戲。教學實踐證明,由于我將教材提供的虛擬小熊購物轉變為真實的買水果,學生更樂于投入到學習中來,而讓學生在課前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市場調查,則更有助于買水果的學習,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了實踐的機會。
在探究運算順序的過程中,我先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后進行小組交流、全班匯報。在不同算法的匯報中,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說明先算乘、后算加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而不是直接告訴給學生先算乘、后算加。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獲得了知識,對此印象會更為深刻。
愛迪生說過: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學中,我轉變以往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互相解答。只要學生能夠答的,教師決不包辦代替。課堂中,學生積極性很高,樂于參與學習活動的場面令我欣慰。因為,他們活躍的思維及表現源于我平時課上的訓練。我為學生創設寬松、自由、民主的氛圍,使學生展開自由的羽翼,在猜一猜和多種算法解決問題的環節中,學生機敏的反應、多種算法和出人意料的猜法(即23+8的猜法: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都令我感到吃驚,也令我感到了教學的成功之處。
課后的延伸作業是為學生設計一個綜合實踐活動,這要發揮小組的團隊作用。學生既可運用所學的混合運算知識幫助解決問題,又增加了社會實踐經驗。因為,這其中包括購買哪些食品、輕重如何、攜帶是否方便、價錢是否合理等問題。
案例點評
本節課的設計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編原教材的情境,使學生從生活經驗的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變以往讓學生死記先乘除、后加減的規律為促使學生獨立自主地探究出混合運算的規律,特別是課前讓學生親自去市場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更為課上的計算買水果的價錢做了鋪墊。這是這篇教學設計的特色之處,因為它更密切了數學與生活間的聯系。
教師所設計的猜一猜活動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通過一個算式,學生可以猜出買的不同數量的水果。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學生在探索性學習方式上得到培養,并且發展了創新意識。同時,這一活動也有利于學生理解算式的意義。
最后,教師還在課外延伸教學方面下了功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和認識。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頁例2,第50頁練習十一第4、5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沒有括號的兩級兩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過程與方法: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并會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及書寫規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沒有括號、含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計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
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探究新知。
我們計算的兩步式題,都是直接寫出得數。為了看清楚運算的步驟,便于檢查運算過程,可以寫出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果,用一種新的格式來表示,即脫式。
1、教學例2。
(1)觀察例2圖,說說圖意
(2)列式
4×3=12 12+7=19
4×3+7=19 7+(4×3)=19 7+4×3=19
引導學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綜合算式。
(3)脫式計算
4×3+7 7+4×3
(4)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樣的。
(5)脫式計算54÷6-7 7+54÷6
(6)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減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2、小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8頁做一做
強調:計算兩步式題時,必須首先觀察,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50頁練習十一第5題。
先計算算出結果,再進行比較。
四、總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到右按順序計算。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五、布置作業
第50頁練習十一第4題。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5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四冊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的活動體驗1dm和1mm的長度,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動手能力;
2、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量的活動,發展估測能力。
教學過程:
活動一:認識分米
(一)估一估,量一量
1、今天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測量。圖上這支鉛筆,你有什么辦法,說說這支鉛筆有多長?
2、你估計它有多長呢?把你估計的填在表格里。你怎么估計的?
3、量量看吧,把你量的結果也填在表格里。
4、量得鉛筆有多長呢?
5、10厘米還有個名稱是什么?
對!10厘米就是1分米。也可以反過來說,1分米等于10厘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dm=10cm
(二)找一找
1、在尺子上找找10厘米,用手比劃一下,看看有多長?這么長就是1分米。
2、在尺子上找其它的1分米。
3、畫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
4、量量看你的手掌,大約有多長呢?
5、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有1分米?
(三)想一想
1、1米里面有多少個1分米呢?說想法,在尺子上數一數。
2、分米對我們生活有什么幫助呢?
3、當量比較長的物體時,我們就可以用分米做單位來測量了。
4、估計一下,數學課本大約有多少分米呢?
5、量量看吧
活動二:認識毫米
我們認識了1分米的長度和用字母表示,知道分米與厘米和米的關系。現在來看第二支鉛筆,自學第二支鉛筆這一部分的內容,然后告訴大家你知道些什么?(字母表示、長度、與厘米的關系等)教師梳理:
1、毫米的作用。
2、1毫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你有什么感覺?;拿出你的一分硬幣,你發現什么了?象這樣的長度就大約有1毫米。
3、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有1毫米。
4、估計數學課本的厚度有多少毫米呢?量量看。
5、畫一條長二十毫米的線段。
6、1厘米里面有多少個毫米呢?1分米里呢?1米呢?(小組里討論一下)
7、到現在為止,一共學習了哪幾個長度單位?你知道它們的區別嗎?
活動三:練一練(第一題),小組互助。
《鉛筆在多長》教學反思
一、開展體驗性的學習方式,激活學生思維。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是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體驗,它能給予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和情感體驗的時空,激發學生的思維。
《在鉛筆有多長》一課中,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想一想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認識分米、毫米,體驗并建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間觀念和它們與其他單位間的關系。在體驗長度單位的意義活動中,學生的回答極其精彩。分米可以用來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毫米太小了,可以量很短小的物體的長。在體驗米、分米、厘米之間的關系時,學生討論出 10厘米就是1分米,10分米就是1米,1米里面有1000個1毫米。
這樣教學,激活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深化相關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更好的掌握數學有效的學習途徑,提升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成功的愉悅。
二、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解讀他們的體驗和思維。
學生是數學活動的主體,體驗性學習為每個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臺,學生的發展是有差異的,因而當學生面對新的問題時,他們會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來審視客觀世界,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便是一個極富個性的過程。
在《鉛筆有多長》教學時,認識1分米后,提出問題,你還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分米嗎?學生有的說從10到20、20到30、30到40等等,還有的學生發現不一定是整十數的,還可以1到11、2到12、5到15等,最后還有學生總結出起點到終點的個位都是相同的,這樣剛好就是10厘米。至此,教師再進行一個定論:也就是說,只要夠10厘米就是1分米。
再如,體驗1毫米的長,伸出你的手,比劃1毫米的感覺,學生說太小了,比螞蟻還小呢,螞蟻都有幾毫米呢 ,這些感覺就說明了學生在腦中已經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了。同時,他們也體驗到毫米的作用,量很短小的物體的長度,還有當不是整厘米時,認識毫米就知道多幾小格就是幾毫米了,教師理解了,適時進行點撥:也就是能幫助我們測量更精確,對嗎?
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欣賞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探究學習的過程,在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隨時會閃現與眾不同的想法,耐心聽取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激勵他們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表達出來,從中解讀他們的體驗和思維,這樣才能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三、本節課的不足
《鉛筆有多長》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間觀念,并能進行估計、測量。除了讓學生說和想以外,更重要的是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加深他們的感受。本節課就在這方面忽視了,沒有進行針對性的操作訓練,以致學生建立的觀念不夠扎實,兩個單位的作用只停留在理論上,不會學以致用。
四、困惑
本節課沒有能夠加強針對性的練習,最主要因為讓學生探索和交流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于是練習的時間就無法達到充分。那么,如何處理好探索交流與技能訓練之間的關系呢?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6
教材分析:
有余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注重結合具體的情境,將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內容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強對有余數的除法的認識。
學情分析:
有余數的除法是以表內除法知識作為基礎來進行學習的,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過程。
教學目標:
1. 通過設計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 通過自主探究,明確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3.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
教學重點:
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約3分鐘)
今天的草莓特別新鮮,我買了一些準備分給大家。你認為怎樣分才是最公平的呢?什么是平均分?
二、自主學習
(約7分鐘)
1.6個草莓,每人分2個,可以分給幾人?誰來分一分?
2.怎樣列算式?
3.如果不是6個草莓,而是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誰來分一分?怎樣列式?
4.7個草莓,每人分2個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給3人,這余下的1個又不夠再分給一人,剩下的這個數在數學上就叫余數,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數。
5.帶有余數,我們就叫它有余數的除法。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就是《有余數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
(約10分鐘)
1. 如果每人分4個草莓,8個草莓,9個草莓?10個草莓?11個草莓?12個草莓?分別可以分給幾人?你們會分嗎?有沒有信心?好,現在咱們就拿起手中的學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2.生動手分。
3.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講評。
4. 你能將下面5個算式分類嗎?
84=2 (人)
94=2(人)1(個)
104=2(人)2(個)
124=3 (人)
114=2(人)3(個)
5.觀察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四、精講點撥
(約8分鐘)
1.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要在余數和商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除法。
2.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五、測評總結(約12分鐘)
1.達標練習
(1)完成課后做一做。
學生嘗試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最后組織學生交流匯報。
(2)練習十四第1題。
(3)( )6 = 5 ( )
2.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3.作業布置
練習十四第2題。
板書設計: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沒有余數 有余數
62=3(人) 72=3(人)1(個)
陳婭《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余數
讀作:7除以2等于3余1
84=2 (人) 94=2(人)1(個)
124=3 (人) 104=2(人)2(個)
114=2(人)3(個)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7
教學目標:
1、合生活情境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使學生初步學會畫角,感知角有大有小,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認角,了解數學和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3、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數學交流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重點難點:
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
2、引導學生畫角,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程度有關。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出示教材第38頁主題圖,你能找出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嗎?
指名學生匯報。
師:你能從圖中找出角嗎?
指名學生匯報,課件閃動角。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角及各部分名稱
(1)出示三角尺,請大家摸一摸三角板,看看有什么發現。(角有尖尖,角的兩條邊直直的……)
(2)誰來把你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一看?(有學生只摸到角的頂點處)
學生小組內討論并互相指指看。(學生會指著兩條邊)
(3)觀察對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過大家的想象和仔細觀察,我們得到了許多的角,下面老師請大家再仔細地觀察課件的演示,看看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們把這一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想想,每個角都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一個頂點,兩條邊)
我們指角的時候一定要把角的頂點和邊準確的指出來。
完成練習:
(1)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圖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比一比,感知角的大小
教師演示滑動角,請同學們看老師這里的這個角,角的大小有什么變化?(點擊課件)
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吸管張得越開,角就越大,吸管合得越攏,角就越小。然后通過課件演示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使學生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3、學習畫角
(1)解決了那么多問題,那你能不能把角畫出來呢?老師示范畫一畫,邊畫邊說:先畫一個頂點,從頂點起畫一條直直的線,再從頂點起向不同的方向畫一條直直的線。
(2)學生嘗試畫一畫,教師巡視,指導。
指明學生說說怎么畫的。
(3)師:為了讓學生能規范正確地操作,請學生思考兩個問題:①畫角時除了紙和筆還需要什么;強調直尺。②畫角時要畫些什么,進一步鞏固角的特點。
(4)用課件演示畫角的過程,交流畫角的順序:先畫頂點再畫邊。運用動畫的方式進一步強調畫角時要用直尺。學生說畫法,教師隨之板演。學生練習畫角,找出一些畫得比較好的作品展示,給予充分的肯定。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師:設計了數角的檢測練習,進一步鞏固對角的認識。接著讓學生指一指圖中哪里有角。
2、找一找自己身邊的物體中哪里有角。學生從自己身邊不同的物體表面上找出角,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
四、課堂總結,內化提升
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哪些問題?引導學生回顧反思談收獲,從而達到內化于心的效果。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8
單元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產生和發展;會正確的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會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五個五個地數數;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2、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理解百以內各個數的含義,初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會用學具表示這些數,會比較它們的大小;會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初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據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培養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態度。
重點、難點
1、重點
(1)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2、難點
數100以內的數。
課時劃分:(10課時)
認識整十數1課時;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1課時;
認識幾十幾1課時;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1課時;
數的順序、單雙數1課時;
比較數的大小1課時;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課時;
一、認數
一年級 第一單元
單元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產生和發展;會正確的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會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五個五個地數數;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2、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理解百以內各個數的含義,初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會用學具表示這些數,會比較它們的大小;會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初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據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培養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態度。
重點、難點
1、重點
(1)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2、難點
數100以內的數。
課時劃分:(10課時)
認識整十數1課時;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1課時;
認識幾十幾1課時;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1課時;
數的順序、單雙數1課時;
比較數的大小1課時;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課時;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時、分的知識,初步養成遵守時間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2、在實際情境中,認識時、分,初步體會時、分的實際意義。
3、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鐘表,能準確地讀出、寫出鐘面上的時刻。
教學重點:
認識鐘表,準確讀寫鐘面上的時刻。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課件、鐘面,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師出示主題圖:我們贏了。
引導學生描述這一情境,并滲透愛國主義的教育。
師:你會認這個時間嗎?“你知道有關時間和鐘表的哪些知識?
二、問題探究
1、在學生說的基礎上邊總結,邊引導學生觀察鐘面,認識時針、分針、秒針,及12個大格、60個小格。
2、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1時、1分的時間概念。以及時分間的聯系。
3、借助鐘面撥一撥,說一說,初步了解時、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三、體驗感悟
認讀鐘面上的時刻
①認讀整時。通過幾組整時的圖片的認讀,引導學生總結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向數字幾就是幾時整。
②、認讀幾時幾分。(播放課件)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區分時針、分針。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分針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合起來是幾時幾分。
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指導。
③、兩種記時方法
師先把學生認出的時間用漢字記時法寫在黑板上,再問:你還有不同的記時方法嗎?
注意:幾個較難的時刻記錄
9:05、10:00、8:12等。
四、實踐應用
鞏固,并結合生活實際提高應用意識。
1、CAI出示:P65—1、
先讓學生觀察圖意,認讀時間,并說出小朋友在做什么。
滲透按時作息的教育。
2、P65—2、找朋友游戲。
教師講清游戲規則,并指導學生怎樣表達,宣布游戲開始。
指導學生小組活動
小組同學一人撥鐘面,其他人說時間,或寫時間,再輪換角色。
教師設疑
有幾種情況,如
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8;
分針指向12,時針指在兩數之間。……
五、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
一課一練P44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0
教學目標
1、 通過測量鋼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實際測量,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具:米尺、1分硬幣
學具:格尺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謎語引入。
身穿花衣裳,
個子細又長。
寫出漂亮字,
需要它幫忙。
同學們開動小腦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誰呢?
對了,這節數學課我們一起量一量一起量一量鉛筆有多長.(板書課題)
2、提問引入。
看看誰有超強的記憶力,想一想,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
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大家一起拿出格尺,看看除了厘米外,還有發現什么?
學生:我發現尺子上還有1小格1小格,僅有米、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是顯然不夠的,在測量或表示物體長度的時候,有時還需要比厘米還小的單位,有時也需要更大的單位,你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嗎?這節課我們共同來研究。
二、動手實踐,小組合作。
1、估一估。
(1)小組里說一說,你是怎么估計的。
課前老師都讓每個小組準備了一枝鉛筆,快把它找出來,放在桌面
上,請同學們睜大眼睛,結合已有的測量經驗估測一下,這枝鉛筆有多長?填在書中表格里。
(設計意圖:教師課前富有神秘感的設計安排,學生會感到新奇有趣,估算的熱情空前高漲,教師給予學生獨立觀察估計的時間和空間.)
(2)交流、匯報。
師:說說你是怎么估出來?
生:我的手從拇指到中指大約是10厘米,我的鉛筆有兩個這樣子的
長,所以我估計這根鉛筆20厘米長。
生:我估計這根鉛筆的一半是10厘米,所以我估計我根鉛筆有20
厘米長。
生:老師,我是用中指估計的,我的中指大約有6厘米,這根鉛筆大
約有3個這樣的長還多一點,所以我覺得這根鉛筆有19厘米長。
生:老師,我看了看,這么長(他用手比了比),我就覺得鉛筆大約是
20厘米。
生:1厘米是這么長,我看這根鉛筆這么長,應該有18個這樣的1
厘米,我也覺得這根鉛筆大約有18厘米長。
(設計意圖:學生意見可能會不統一,要讓學生充分發表個人意見,只要說的有道理,就要給予肯定,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會針對別人的發言補充自己的意見。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中。)
2、量一量。
(1)看來同學們估的長度都不一樣,要想知道這枝鉛筆到底有多長,你能想出好辦法嗎?這們大家就不會再有爭論了。(用尺子量)
(2)動手實踐。大家都把尺子拿出來,量一量,并把結果填在書中
的表格里。
(3)匯報結果。
(4)說一說你估計的跟你量出來的數據相差多少,以后要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實測來看看估測驗結果,讓學生感受測量的過程、思想和方法,發展空間觀念。)
3、說一說。
(1)、你們知道10厘米是多長嗎?用手比給老師看一下。
老師告訴大家,你們用手比出來的10厘米就是1分米。(板書:10厘米就是1分米。)
(2)認識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長度單位,在國際上可以用什么字母表示,你知道嗎?
(學生質疑。)
生:我知道,我看書本的,是dm。
生:老師,分米是什么呢?
生:分米要怎么量呢?
師介紹。
師: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你們知道怎么表示嗎?
生:1分米=10厘米。(還有的的學生舉起了手)
生:我還知道3分米是30厘米。
生:我也知道70厘米是7分米。
生:我想1米=100厘米,那1米=10分米,老師你說對嗎?
生:老師,我看到10厘米是1分米,10分米是1米,我想厘米滿10向分米進1,要是分米滿10就向米進1。那米滿10要向什么進1?
師:你們能把這些長度單位從大到小排排隊嗎?
板書:米 分米 厘米
10 10
全班齊讀公式。
(3)實踐活動。
A、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之間的距離也是1分米。
生:從1-10。
生:我有意見,應該是從1-11,這樣才是10厘米。
生:我是從3數到13的。
B、讓我們用分米作單位量一量教室里物體的長度。
D、指名匯報。
(設計意圖:在學生觀察、討論歸納出分米和厘米間進率關系的基礎上,又讓學生結合測量具體物體的實踐,體驗出1分米的實際長度,并形成表象,從而建立起新的認知結構。)
三、認識毫米。
1、量一量。
師:你們有橡皮嗎,請你用尺子量一量橡皮有多長?
生匯報。
生:我量出來,比2厘米還多一點點。
生:我也是,我量出來不是剛好4厘米,還多一些。
師小結:用厘米作單位量比較小的物體,有時不是整厘米數,這樣子量出來就得不到準確的結果了。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物體的長度,你們有什么辦法?那么誰知道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是多少?
2、 一議。
i.1毫米到底有多長?它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我們一起在觀察和操作中獲得這些知識吧。(出示表格)
觀察刻度 厘米數 中間小格個數 每小格長度 共有幾毫米
0-1
4-5
9-8
ii. 觀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討論厘米與毫米的關系。
師生共同完成1組,再讓學生自己實踐。
生:我發現,從4-5也是1厘米,所以就跟第一行一樣了。
生:我也發現了,從0-1、4-5、9-8相減一下,就全都是1
厘米了,也就全部一樣了。
3、說一說。
師請大家繼續觀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長?用手比一比。
生:就像兩個手指的那條縫。
師:估計一下桌面上的學具,哪一個厚度大約是1毫米?再動手量一
量,檢驗一下你的判斷準確嗎?
b)量一量。
大家已經認識了毫米這個長度單位,現在我們以毫米為單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長度。
學生匯報。
這次量的結果與開始比,哪一個數據更準確呢?
c)想一想。
師:再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東西也是1毫米。
生:扣子的厚度。本子的厚度。雞蛋的厚度。鉛筆中間那根鉛。指
甲的厚度。衣服的厚度。玻璃
(設計意圖:認識毫米這一環節引導學生操作,針對操作中的存疑,而進行巧妙的設穎,不斷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學生產生動力,向未知領域探索、沖擊。)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經歷制作作息時間表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和遵守作息時間的好習慣。
2.過程與方法:結合生活情景,體會時刻與經過時間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會根據鐘面說出經過的時間。學習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發展時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學學生珍惜時間,從小養成良好的,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制作作息時間表,并根據表提出問題。
教學難點:
簡單的時間計算。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學校作息時間表,實物投影
學生準備:
學具鐘,紙片
教學方法:
探討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激趣,引入。
1、談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上課、放學、休息都有一定的時間。時間就像生命一樣,我們要愛惜它,科學合理地安排它。
2、投影學校的作息時間表:認識這張表嗎?
這是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
3、組織觀察:你能從表上看出什么?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集體交流:把你們看到的給全班同學說一說。
我們可以看出來,學生上學時間是8點20,過了8點20就遲到了。
老師引導談話,引入新課:知道作息時間表的用處嗎?
你想自己編一張作息時間表嗎?(板書課題。)
二、制作時間表,探究簡單的時間計算。
1、出示白紙片,安排制作任務
以小組為單位,可制作在學校的作息時間表,也可以制作在家里的作息時間表。請小組成員共同商量,討論,分工合作,并用學具鐘撥一撥。
教師巡視,參與學生的活動。
2、體展示匯報:請每小組選代表把你們制作的作息時間表放在投影儀下,并說說你們組是怎么做的。
3、投影大家選出來的作息時間表,引導學生分析表里的內容:仔細看看這張表,老師有幾個問題想考考你們,如:上午10點同學們在干什么?
第二節課什么時候下課?
第一節課用了多少時間?……
誰設計的最合理?
4、鼓勵提問: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完成書上68頁的說一說。)
三、練習鞏固
1、投影書第69頁練一練第1題
教師讀題,給學生思考和動手尋找答案的時間,再請學生回答。
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撥鐘,時針走了2圈,就經過了2個小時。
2、投影第2題
請仔細看看兩個鐘面上指針有什么不同?
時針和分針指的地方不同。
這中間經過了多少時間?
1小時30分(90分鐘或1個半小時)
引導學生說一說:昨天這段時間你正在干什么?
3、投影第3題
先組織學生看懂上面三副圖的意思,先估計一下,每幅圖發生在幾點鐘?
再聯系圖意認讀鐘面時間,填寫在書上。
最后借助學具鐘撥一撥,算出中間經過的時間。
要求:學生完全理解題意后獨立完成。
(教師巡視,輔導有困難的孩子)
做完的同學在小組內訂正,相互批改,給能干的小伙伴畫上一顆☆。
四、拓展性學習
1、估一估:你上學時,路上大約用了多少時間?
2、實踐活動:請你在上學的時候,記錄一下你出發的時間和到校的時間,再算算路上經過的時間,在小組內交流,并比較一下自己估計的準不準確。
五、總結。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頁、47頁例1及課堂活動第1題,練習九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4個方向,并能運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2.經歷辨別方向的過程,初步體驗方向的相對性,發展學生的方位感和空間觀念。
3.明確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單元主題圖、例1圖、中國地圖)。
教學過程:
一、拍手活動,引入課題
師生邊拍邊說: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教師:我們剛才拍手時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詞語?
學生:上下、左右、前后。
教師:你知道還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詞嗎?
學生:東南西北。
教師:在生活中,我們常利用這幾個方向來描述事物所在的位置。(課件出示單元主題圖,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應用)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4個方向。
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一)。
[點評:讓學生在拍手活動中復習已學過的方向,促進了學生認知的發展,為后面的探索活動做好準備。通過課件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地圖上的東、南、西、北
(1)出示書中第50頁中國地圖。
教師:在地圖上怎樣辨認東南西北呢?誰會看地圖?(會看地圖的學生舉手) (課件中“內蒙古自治區”整塊閃動)
教師:內蒙古自治區在我國的哪一方?誰知道?
學生:內蒙古自治區在我國北方。
教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我是看了電視后知道的。
教師:你的知識可真豐富,在內蒙古自治區有美麗的大草原(課件出示)。我們再來看看地圖下方的海南吧!(課件出示美麗的大海圖片)這里有藍色的大海,氣候溫暖,燕子和大雁都要到那兒去過冬呢!你知道海南在什么方向嗎?
學生:南方。
教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1:“海南”有個“南”字。
教師: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中國的許多地方在命名的時候確實考慮到了方向這個問題。
學生2:南和北是相對的。
教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從這里可以看出,地圖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書:南、北)想一想,地圖的左邊、右邊是什么方向呢?
學生:左西右東。
教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1:我從書上看到過,況且我爸爸也告訴過我。
學生2:因為西藏在我國的西方,西藏在地圖的左邊,所以我想地圖上是左西右東。
學生3:我知道上海在我國的東方,被稱為東方之珠,所以我想地圖上是左西右東。
教師:同學們真能干,能夠從生活中積累知識。人們規定,繪制地圖時,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邊表示西方,右邊表示東方,簡單地說,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今后同學們就可以根據這句話來判斷地圖上的方向了。(板書:東、西)
(2)介紹十字形方向標。
教師將黑板上的東西相連,南北相連,做成十字形方向標,學生快速記憶地圖上的方向。
(3)在課間活動中體驗東南西北。
①徒手操:全體起立,面向黑板,和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說:面向地圖,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
②游戲:小小機器人,面向地圖指方向!(教師說地圖方向,學生用小手指出這個方向)
[點評: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使用課堂活動的中國地圖,抓住內蒙古、海南、上海和西藏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及其美麗的風景圖片,讓學生輕松地學會了怎樣在地圖上辨認方向,并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加深了學生對方位的體驗。]
2.理解運用
(1)教師:請孩子們看書中47頁圖,這張圖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法繪制的嗎?你是怎樣發現的?
學生:地圖的右上角有一個箭頭和一個“北”字。
教師:這個叫做方向標,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地圖的上方就是北方)你還能聯想到其他幾個方向嗎?(學生: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同學們在面向地圖,看地圖的時候,只要看見方向標,然后就可以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句話來判斷方向了。
(2)教師:請大家在書中的圖上標出“東”、“南”、“西”、“北”。
(3)說一說:以崗亭為中心,東、南、西、北各有什么?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相互說一說。
教師:如果站在草坪、新華書店、紅光路轉盤、少年宮看,崗亭的方向又該怎樣說呢?(學生分別回答)
教師:崗亭沒動,為什么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一會兒南、一會兒北呢? (小組討論,匯報)
學生:因為觀察地點不同,以草坪為觀察點,崗亭在草坪的東面;以新華書店為觀察點,崗亭在新華書店的北面„„
教師:物體所在的方位是相對的,觀察的地點不同,方向就可能不同。
(4)指導學生完成書中例1第(2)小題,然后再集體訂正。如果學生有難度,可借用十字形方向標。
[點評:學生根據自己介紹、發現、總結的知識來解決自己身邊的實際問題,使知識得到了遷移和實踐運用,并采用互相說一說的方式滿足了學生表達的需要,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解決簡單問題
出示課堂活動第1題的中國地圖。
教師:同學們,我們生活在重慶市,看一看,找一找,我們的家鄉重慶的東、南、西、北方各有哪些省(市)呢?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然后集體匯報。
四、聯系生活,拓展提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九第1題。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九第2題。(可以用學具擺一擺,代替軍艦,更形象直觀。)
五、反思小結,自我評價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3
教學 目標
1.通過“過河”的情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3.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后進行計算的習慣。
教學 重難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教學準備
課件課時
安排1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
生:春天。
師:是啊,陽春三月,這么好的天氣,你們最想干什么呢?
生:春游、植樹……
師:我們的好朋友笑笑所在的班級正準備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春游呢!
課件出示過河情境圖
師:同學們快來看看,他們現在在哪兒?
生:河邊。
師:遇到了什么問題?
生:他們想要過河。
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過河》(板書課題)
二、新課傳授
出示過河情境圖
師:請大家仔細看圖,從圖中可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回答
師:剛才同學們都說得很好,“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們想要過河,每條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幾條船?”現在請同學們動動腦,想一想,幫助笑笑他們解決問題。
學生動手列式:29+25=54(人)54÷9=6(條)
師:如果用我們前面學過的知識列成綜合算式,誰來試一試?
學:29+28÷9
師:這樣列式行不行呢?為什么?小組進行討論
學生匯報結果:這樣列式不行,因為這算式是把女生人數去除以9,而不是用總人數去除以9。
師:那我們該怎么辦?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表示這部分應該先算呢?學生探究:實物臺上展示——用小括號(29+25)÷9
師: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板書)
那么這個帶小括號的算式該怎么讀呢?
師范讀,學生跟讀
師:相信同學們知道了帶小括號的算式該怎么算,請快速準確的在書上寫出來。
指名完成:(29+25)÷9
=54÷9
=6(條)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在你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幫助笑笑他們解決了”過河“問題,現在坐著6條船來到了河岸,這時,來了幾只小動物,他們想考笑笑他們,你們愿意參加嗎?
課件出示:
1、比一比,誰的眼力好。(說出運算順序)
30+8×4(30+8)×4
5×2+35×(2+3)
80-64+880-(64+8)
5×9-5(26-20)×8
2、比一比,誰判斷的最準確。
(1)(10+3)×5與10+3×5都要先算乘法。
(2)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3)81減去6乘6的積,列式為(81-6)×6。
3、比一比,誰算的又對有又快。
5×(36-29)(83-35)÷894-(25+19)
4、生活應用
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笑笑班級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出示森林圖)他們在這玩得可開心了,臨走時,笑笑想買一些土特產帶回去,于是他來到森林特產店。(出示購物圖)野菜4元,木耳5元,葉帖畫3元,竹筍2元,根雕6元,拐杖7元。
笑笑買了些什么?
生:她想買一袋野菜和三袋木耳。
師:淘氣呢?
生:野菜和木耳各買三袋。
師:那他們要付多少錢呢?請你們幫忙算一算。
學生計算后展示不同計算方法
四、歸納
師:同學們,今天有什么收獲?
生:認識了小括號。
生:幫助笑笑解決了問題
生:知道了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
師:其實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今天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56頁例5。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減的意義,能正確進行計算。
2.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用多種方法計算乘加、乘減,實現算法多樣性。
4.培養學生的友好合作意識、探究精神。
5.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就緊緊圍繞這一理念,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尊重學生的自我發現和與眾不同的方法,鼓勵創新思維,用恰當的評價為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全面和諧地發展。
一、激趣引入,鞏固舊知
教師出示小熊圖片并貼到黑板上,親切地說:瞧,多可愛的小熊啊,今天就和小熊一起走進數學樂園吧!來,先和小熊做個對口令的游戲。
1.對口令:2、3、4、5的乘法口訣。(有節奏地進行對口令:師生對、生生對)
小熊還想用幾道題來了解一下咱們班誰是聰明孩子呢。
2.口算:33=42=(計算前兩題時,要說說用的是哪句口訣。)
23=54=14=34=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我們和小熊到它的農莊科技園去參觀。
1.圖1(在板書上畫簡筆畫):(4棵玉米,每棵結3個)請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列式:34=43=3333=
2.圖2:小熊掰走了一個。
請學生結合圖意提出問題:還剩幾個玉米?
怎樣解決?小組商量討論。可以借助學具。
學生匯報解決問題的方法;聆聽學生的不同想法。列式:
12-1=3332=332=43-1=233=
如果學生列出最后一個算式,告訴學生要先算乘法。
教師把學生的方法寫在板書上,板書方法:先畫一個伸著大拇指的大手,誰思考出來的方法,就把誰的名字寫在手上,然后在大拇指的一旁寫出他的算式,有幾種方法,就畫幾只這樣的大手。
3.圖3:小熊掰走兩個。
在小組內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把式子獨立寫下來再互相交流。
三、趣味練習,拓展延伸
1.第56頁的做一做。
第1題,看圖列式,用不同方法列式。
第2題摘桃子:把式子寫在桃子上,指名計算并集體訂正。
2.開放題:小熊要和同學們做朋友,想知道咱們班有多少同學。我們有多少種告訴它的辦法?
如:數;直接說;乘加、乘減(每個小組有幾人,有幾個這樣的小組,還剩下幾人)。
3.數田格本中同學們所寫出來的字數。(打開準備好的一頁,都是幾行零幾個,每個人寫的行數不同,零幾個的個數也不相同)能解決的可以當堂解決,暫時有困難可以等學完6、7、8的口訣后再解決。通過這個練習,讓學生知道運用乘加、乘減的方法比數數快得多。
四、課堂總結,引導實踐
教師總結:我們和小熊一起探究數學問題,可真有趣,把你的收獲和大家說說吧?同學們要做個有心人,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試試去吧。
北京市延慶縣第三小學郭麗萍
3.4.4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建立1秒及幾秒的時間觀念、
3、通過多媒體演示及學生的動手操作等學習活動,激發學習學習興趣,明確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教具
鐘面、多媒體計算機軟硬件一套、
學具
口算練習紙每人一張、自備水彩筆、剪刀、白紙、蠟光紙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音頻“滴答”)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
2、(演示動畫“時鐘”)再請小朋友仔細地看一看,看到什么?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有關秒的知識、(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新課
(一)鐘面上的秒
1、你知道秒針是怎樣計時的嗎?請你仔細觀察,把看到的告訴大家、(秒針走5小格)
揭示: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秒、
2、(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
(從數字6走到數字8)這一次表示經過了幾秒?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看的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上來指一指、
3、(播放動畫“60秒”)這次表示經過多長時間呢?
(1分=60秒)
從鐘面上看一看是不是這樣呢?你是怎么看出來1分=60秒的?
4、1分就是60秒,那我們平常說的"半分鐘"呢?(30秒)
(二)體會1秒
1、1秒到底有多長呢?
讓我們再來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
鐘表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2、請小朋友來做一個拍手練習,每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先自已試一試、
3、誰來試一試?誰還能不看鐘,來拍一拍,其他小朋友可以提醒他、
4、每秒數一數,看看數到10的時候,是不是正好10秒?又相差了多少?
同桌的兩個小朋友,互相比一比、
5、剛才哪些小朋友數得比較準,你愿意上來表演一下嗎?
6、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就是1秒,拍下手是1秒,數一個數也是1秒、你能做一動作來表示1秒嗎?(小組討論)
7、1秒鐘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1秒鐘卻能做很多事情呢、現代化工廠的流水線上一秒鐘可以生產出成千上萬個零件、有的電腦一秒鐘可以完成3萬億次運算等等、
所以,你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呀,幾個1秒鐘連起來就能做更多的事情啦、
(三)體會幾秒
1、現在就給你30秒鐘,請你測一測你的脈搏跳了多少下、
2、我們平時每天都要來做口算,口算的要求是又對又快,現在我們就來進行一次"半分鐘口算比賽"、比一比誰作對的題最多,我們將評出今天的"口算之星"、
3、其實呀,做每一件事都要花一定的時間,就連我們在不經意間作一次深呼吸,也要花好幾秒鐘呢,你知道怎樣是一次深呼吸嗎?
做一次深呼吸,看看用了幾分鐘、
4、你還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秒來計算時間嗎?
請小朋友在較短的時間里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你最拿手的事,看看你用了多少秒鐘,比比誰做得又快又好、
5、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里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播放視頻“王麗萍”)悉尼奧運會上,中國選手王麗萍榮獲女子20公里競走的冠軍,你知道她奪冠的成績嗎?(1小時29分05秒)
三、總結
到現在為止,你已經認識了哪些時間單位?
四、練習
1、在()里填上小時、分或秒
(1)我們上一節課的時間是40()
(2)夏天我們午睡的時間是40()
(3)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在一些國際比賽中,競爭就更加激烈了、(播放視頻“男子100米跑”)這是悉尼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精彩畫面、冠亞軍之間相差的時間1秒鐘都不到,只有0、12秒、
3、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文具整理好,放在文具袋中,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相信大家今后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的教案03-29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02-25
小學數學二年級教案09-29
小學數學教案小學數學課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課件教案08-23
小學數學二年級數學教案案例10-11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07-27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08-17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03-30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教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