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11-07 19:32:04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實用小學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7篇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掌握24時計時的方法及其與普通計時法相互轉化的規律,學會推算經過時間.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思考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用24時計時的方法表示時刻.

  教學難點

  正確區分時間與時刻,并能計算一日內經過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有線1臺的兒童動畫片晚上幾點開播嗎?(晚上6時)

  晚上6時又可以說是幾時?(18時)

  你們還在哪里見過這樣的計時法?(電視中、報紙上、商店營業牌上……)

  像18時這樣的計時方法,在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24時計時法”.(板書課題:24時計時法)

  二、探索新知.

  教學24時計時法.

  (1)教師講解:交通、郵電、廣播等部門在工作中需要很強的時間觀念.為了計算簡便,不容易出錯,都采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的計時法,通常叫做24時計時法.

  教師: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呢?現在我們看鐘表.(給學生演示教具)

  教師:春節是我們每個小朋友最喜愛的節日之一.那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鐘聲在什么時間敲響?(夜間十二點)

  教師:把時針調到12時.對,夜間12點,是舊的一天的結束,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我們把這一時刻稱為0時.

  教師提問: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在一日也就是一天的時間里,鐘面上的時針正好走幾圈?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鐘面上的時針是怎樣走的.(給學生演示教具)同學們,除夕之夜當新年的鐘聲敲到第12下時,新的一年開始了.此時此刻,鐘面上 的時針和分鐘都指向數字12——夜里12時.就是0時,24時計時法也就是從此時此刻開始計算一天的時間.接下去是凌晨1時、凌晨2時……(老師邊撥邊講)上午8時、9時……直到中午12時.(再接著撥)下午1時、2時……晚上8時、9時……直到午夜12時.也就是第二天的0時.剛才我們從中午12時撥到夜里12時,時針又走了一圈,又是12小時.

  教師提問:你們想一想剛才鐘面上的時針正好走幾圈?一共是幾小時?(正好走兩圈,一共是24小時)

  啟發學生:舉例說說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采用了24時計時法.

  (2)讓學生拿出“24時鐘表盤”,自己撥撥.

  分組討論: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有什么不同?

  使學生明確:24時計時法中,時針走第一圈時,鐘面上的時數與普通計時法相同;而時針走第二圈時,就等于用鐘面上的數分別加上12,也就是比普通計時法的下午時刻多12小時.這樣,下午1時就是13時,下午2時就是14時……最后到夜里12時,就是24時,也就是第二天的0時.

  (3)口答.

  ①下午3時是幾時?(15時)

  ②早上7時是幾時?(7時)

  ③中午1時是幾時?(13時)

  ④晚上8時是幾時?(20時)

  請你在鐘面上撥出16時、22時30分.(動手操作,集體訂正.)

  (4)學習24時計時法

  教師講解:用24時計時法,就是把時針走第二圈時,時針所指的時刻(鐘面上的數)分別加上12.

  師生互動:教師撥第二圈,下午1時、2時……學生依次回答:13時、14時、……23時、24時或0時.

  教師說明:為了區分某一時刻,一般用“凌晨”、“早晨”、“上午”等來描述一天從0時起到中午12時止這段時間里的時刻;用“下午”、“晚上”、“夜里”等來描述一天從中午12時起到晚上12時止這一段時間里的時刻.

  (5)學生分組對練.

  A.一組把下午和晚上的時刻報出來,另一組用24時計時法說出相應的時刻.(如下午4時 答:16時)

  B.一組把24時計時法的時刻報出來,另一組用普通計時法說出相應的時刻.(如:20時 答:晚上8時)

  2.教學例1.

  出示例1:一列客車18時20分從北京開車,22時40分到達石家莊.路上用了多少時間?

  教師提問:誰能說說18時20分是時間還是時刻?(時刻)22時40分呢?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例:

  教師提問:從圖中看到列車從18時20分到22時40分中間所經過的這一段表示的是什么呢?

  教師補充說明:表示的是這列客車在路上行駛的時間,一般用“幾小時幾分”表示.

  分組討論:路上用了多長時間?

  學生匯報:說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師總結概括:可以將18時20分到22時40分分成兩段,看上圖:

  從18時20分到22時20分,中間相差4小時.

  從22時20分到22時40分,中間相差20分.

  兩段合起來說是4小時20分.

  反饋練習:從上午8時到11時50分經過()小時.

  出示例2:一個商店門口掛著這樣的牌子(如下圖).這表示全天營業多少時間?

  出示圖片“24時計時法(例2圖1)”

  觀察并思考:右圖牌子上用的什么計時法?

  同桌討論:怎樣來計算今天的營業時間?

  (教師可提示:分上午、下午各多少小時,合起來就是全天的營業時間)

  教師訂正:從上午8時到中午12時是4小時.下午時間從中午12時到下午7時是7小時,全天營業時間是4+7等于11小時.

  (教師板書)上午營業時間:12-8=4(時)

  下午營業時間:7時

  全天營業時間:4+7=11(時)答:全天營業時間是11小時.

  分組討論:為什么算式中單位名稱是“時”,而答題中是“小時”呢?(教師講解)

  教師提問:誰能給這個商店換塊新牌子表示的營業時間不變,但更簡潔嗎?

  教師出示圖片“24時計時法(例2圖2)”

  學生思考:這塊新牌子是什么計時法?該怎樣計算開業的時間?

  (全班同學動筆列式,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板演.)

  板書:營業時間:19-8=11(時)

  集體評價新牌子和舊牌子,請同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使學生明確:換牌子后營業時間沒有變,還是11時;但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間更簡明方便.

  三、鞏固練習.

  (1)口答.

  ①17時是下午幾時?23時是晚上幾時?

  ②從早上6時到下午4時,有幾個小時?

  ③小華每天早上7時半到校,11時50分放學.他上午在校多長時間?

  ④北京開往某地的火車,早上5時54分開車,19時55分到達.路上用了多少時間?

  訂正:

  ①17時是下午 5時,23時是晚上 11時.

  ②有10個小時.

  ③他上午在校4小時20分.

  ④路上共用了14小時1分.

  (2)判斷題.對的在括號里畫“√”,錯的在括號里畫“×”.

  ①一節課的時間是40分.早晨8時10分上課,上一節課后應該在8時50分下課.()

  ②15時就是下午5時.()

  ③計算上午8時到下午5時是多長時間,可以用8—5+12來計算,對嗎?()

  訂正:①(√)②(×)③(×)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布置作業.

  1.用24時計時法表示出下面的時刻.

  下午3時 上午10時 晚上9時

  下午6時 晚上10時 下午2時

  2.用普通計時法表示下面的時刻.

  6時 12時 5時30分 24時 16時 18時45分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2

  一、教學內容

  1.因數和倍數

  2、5、3的倍數的特征

  3.質數和合數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因數、倍數、質數、合數等概念,知道有關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

  3.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

  三、編排特點

  精簡概念,減輕學生記憶負擔。

  四、方面的調整:

  A.不再出現“整除”概念,直接從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B.不再正式教學“分解質因數”,只作為閱讀性材料進行介紹。

  C.公因數、公因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移至“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單元,作為約分和通分的知識基礎,更突出其應用性。

  2.注意體現數學的抽象性。

  數論知識本身具有抽象性。學生到了高年級也應注意培養其抽象思維。

  五、具體編排

  1.因數和倍數

  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過去:用÷=表示能被整除,÷=表示能被整除。

  現在:用=直接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1)用2×6=12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2)用3×4=12進一步鞏固上述概念。

  (3)讓學生利用因數和倍數的概念自主發現12的其他因數。

  (4)可引導學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歸納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5)說明本單元的研究范圍。

  注意以下幾點:

  (1)雖然不出現“整除”一詞,但本質上仍是以整除為基礎,因此,乘法算式中的乘數和積都必須是整數。

  (2)因數和倍數是一對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單獨存在。

  (3)注意區分乘法各部分名稱中的“因數”和本單元中的“因數”的聯系和區別。

  (4)注意區分“倍數”與前面學過的“倍”的聯系與區別。

  例1(一個數的因數的求法)

  (1)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18的因數(列出積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數是18的除法算式),但應引導學生有序思考。

  (2)用集合圈表示因數,為后面求兩個數的公因數作鋪墊。

  一個數的因數的特點

  (1)因數是其自身,最小因數是1。

  (2)因數個數有限。

  (3)此結論通過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過不完全歸納法得出,體現了從具體到一般的思路。

  例2(一個數的倍數的求法)

  (1)求法:用該數乘任一非0自然數所得的積都是該數的倍數。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數,為后面求兩個數的公倍數作鋪墊。

  做一做

  與例1結合起來,提供了2、3、5的倍數,為后面探討2、3、5倍數的特征作準備。

  一個數的倍數的特點

  (1)最小倍數是其自身,沒有的倍數。

  (2)因數個數無限。

  (3)此結論通過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過不完全歸納法得出,體現了從具體到一般的思路。

  2.5、3的倍數的特征

  因為2、5的倍數的特征在個位數上就體現出來了,而3的倍數涉及到各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較為復雜,因此后安排3的倍數的特征。本部分內容對于熟練掌握約分、通分、分數的四則運算有很重要的作用。

  2的倍數的特征

  (1)從生活情境“雙號”引入。

  (2)觀察2的倍數的個位數,總結出2的倍數的特征。

  (3)介紹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4)可讓學生隨意找一些數進行驗證,但不要求嚴格的證明。

  5的倍數的特征

  (1)編排方式與2的倍數的特征類似。

  (2)可進一步總結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特征,即10的倍數的特征。

  3的倍數的特征

  (1)強調自主探索,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猜想――再觀察――再猜想――驗證的過程。

  (2)可任意選擇一個數,用正面、反面的例子對結論進一步驗證。

  (3)也可對任一3的倍數的各位數調換位置,更深刻地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

  3.質數和合數

  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1)根據20以內各數的因數個數把數分成三類:1、質數、合數。

  (2)可任出一個數,讓學生根據概念判斷其為質數還是合數。

  例1(找100以內的質數)

  (1)方法多樣。可以根據質數的概念逐個判斷,也可用篩法。

  (2)把握教學要求: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六、教學建議

  1.加強對概念間相互關系的梳理,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記硬背。

  從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去理解其他的`相關概念。

  2.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圓的認識(一)》,在課本的2——5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并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過程與方法: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認識圓及圓的一些特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教學重點:

  在觀察和操作中體會圓的特征,知道直徑和半徑的概念。

  教學難點:

  用圓規畫圓。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知圓

  師:我本想讓大家做一個套圈游戲,但對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參與游戲更公平,老師一直沒有想好,請大家幫我參謀一下。(課件出示三種游戲方式,觸控筆畫出同學與小旗標志之間的距離。)

  導入:為什么圓會有這么大的優點呢?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圓的奧秘吧!

  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學生對于三種游戲方式進行評價,并說原因。

  二、互動探究認識圓

  1。欣賞圖形。

  (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圓,同時用觸控筆“抽”出圓形)

  師:圓和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學過的圖形)

  (出示一個橢圓和一個凹凸不平的圓)問:這是圓嗎?為什么?

  2。嘗試畫圓。

  (1)(實物投影儀出示學生畫出的失敗作品和成功作品)師:猜一猜,為什么有些圓會“咧著嘴”呢?

  (2)(實物投影儀)老師示范畫圓。

  3。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

  老師在白板上用圓規、直尺等工具演示畫圓、圓心、半徑、直徑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圓的特征。

  (1)畫:在剛才自己畫的較成功的一個圓中繼續畫3條半徑、3條直徑。

  想:a。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b。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怎么發現的?

  (2)畫:a。以點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b。在另外一個地方畫兩個半徑都是2厘米的圓。

  想:圓的位置與什么有關系?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5。首尾呼應

  師:在剛上課的套圈游戲中,小旗標志在圓的什么位置?每個同學站在圓的什么位置?小旗標志與同學之間的距離是什么?能解釋為什么設計成圓形的隊形比較公平嗎?

  三、鞏固練習拓展圓:(闖關練習)

  (第一關用白板遮蓋的方式逐一呈現練習題,在學生回答出結果時,用觸控筆及時給出結果。第二關演示圓形、正方形、橢圓滾動過程及中心點留下的痕跡。)

  四、史料再現升華圓

  (調用電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總結理知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感受圓的歷史。

  六、課后思考;

  如果要在操場上畫一個很大的圓,你有什么方法嗎?

  談收獲。

  板書設計:

  圓心O 位置

  半徑r 圓的大小

  直徑d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平方公里),通過實際測量和觀察,知道1公頃有多大。

  2.使學生掌握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和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

  教學重點:

  知道1公頃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土地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到目前為止,你都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像這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都是公制面積單位,是計量面積時使用的。在計算土地面積時要使用土地面積單位(板書課題:土地面積單位)常用的單位有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演示課件土地面積單位】

  二、新授。

  1.認識1公頃。

  (1)將學生帶到操場,畫一個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引導學生觀察、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2)教師指出:100個這樣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叫做1公頃。為學生介紹學校操場、教學樓的占地面積。

  (3)把學生帶回教室,思考討論: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1公頃=平方米)

  2.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學生試算。

  一個長方形果園,長250米,寬12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2)匯報展示,全班訂正。【繼續演示課件土地面積單位】

  =(平方米)

  平方米=3公頃

  答:這個果園有3公頃。

  (3)測量土地時,一般用米作長度單位來測量。算出面積是多少平方米以后,再換算成公頃。

  3.認識平方千米。

  (1)我們都知道我們偉大的祖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方公里也就是平方千米,是比公頃還要大的土地面積單位。

  (2)大家想一下,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3)誰能計算一下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公頃=()平方米

  平方米=()公頃

  2平方千米=()公頃

  4000公頃=()平方千米

  2.(1)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面積約40公頃,約合()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面積是平方米,合()公頃。

  3.一塊邊長是400米的正方形麥地,有多少公頃?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了些什么新的收獲?

  五、課后作業。

  1.(1)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面積約40公頃,約合()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面積是平方米,合()公頃。

  2.一個飛機場新建一條跑道,長2500米,寬80米。占地多少公頃?

  3.一塊正方形的果園,周長是240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4.農民給水稻施化肥。每公頃施225千克。在一片長200米,寬150米的長方形稻田里,應施化肥多少千克?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數

  1、周末,媽媽買了許多糖果,分給哥哥6顆,妹妹4顆,你對媽媽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辦法讓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樣多?是多少?

  2、老師(出示兩個筆筒)分別裝了27枝送給23個女同學,23枝送給23男同學,學生動手分:讓女同學和男同學分的一樣多。

  3、引入平均數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樣多的5顆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數。25枝就是男同學和女同學分的筆的平均數。

  4、學生討論:你們喜歡剛才誰的方法?導入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

  2、出示統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問題:生活中,大家分頭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樣集中過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統計圖,只是每個人匯報自己收集了幾個?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

  6、小結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實踐應用

  1、另外一個環保小組也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小軍收集15個,小偉收集16個,小朋收集12個,小新收集了13個,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幾個?請你算一算。

  2、根據統計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幾下?

  踢的次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一第2題。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2、師總結。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找出一個數的約數的方法,能正確、便捷地找出一個數的約數。

  2、學會找出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能正確地找出一個數的一些倍數。

  教學過程:

  一、準備題

  1、什么是整除?

  2、25和5,誰能被誰整除,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約數?

  二、教學例118和24的約數各有哪幾個?

  1、首先明確找一個數的約數,就是看這個數能被那些自然數整除?

  找18的約數,就是看18能被哪些自然數整除:18除以()=()

  2、找約數的方法;

  A、從最小的自然數1找起,也就是最小的約數找起,一直找到它本身。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B、用一一對應的試除法來做:也從最小的自然數試除,在能整除的時候,除數和商都是這個數的約數,不成整除的時候,除數和商都不是這個數的約數,一直除到除數比商大為止。

  18/1=18(1和18都是18的約數)

  18/2=9(2和9都是18的約數)

  18/3=6(3和6都是18的約數)

  18/4不能整除

  18/6=3除數已比商大。

  18的約數按順序排列是:1、2、3、6、9、18。

  3、用同樣的方法找24的約數。

  24/1=24(1和24都是24的約數)

  24/2=12(1和24都是24的約數)

  24/3=8(1和24都是24的約數)

  24/4=6(1和24都是24的約數)

  24/5不能整除

  24/6=4除數已比商大。

  4、觀察約數的特征:

  18、24的約數也可以分別用圖表示

  5、練一練

  找15和36的約數各有哪幾個?

  三、教學例23和5的倍數各有哪些?

  1、求一個數的倍數,可以把這個數分別乘以1、2、3…..。所以

  3的倍數有3、6、9、12、15、18、21、24、27……

  5的倍數有5、10、15、20……….3、6、9、12、15、18……

  2、3、5的倍數也可以分別用圖表示:5、10、15、20、25、30……

  3的倍數5的倍數

  觀察上圖發現:(1)一個數最小的倍數是什么數?(本身)

  (2)一個數有沒有最大的倍數?(沒有)

  (3)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2、練一練

  (1)50以內4、9的倍數各有哪幾個?

  四、鞏固練習

  1、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適當的數

  2、在4、8、16、32、40、48、64、80這幾個數中,80的約數有(4、8、16、40、80),8的倍數有(8、16、32、40、48、64、80)

  3、32能被哪幾個數整除?32有哪幾個約數?32是哪幾個數的倍數?

  32能被1、32;2、16、4、8整除。32的約數有1、32、2、16、4、8。32是1、32、4、8、2、16的倍數。

  五、布置作業

  反思:在教學找一個數的約數和倍數的時候,在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應加強:

  1、約數中最大的和最小的約數是什么。

  2、倍數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倍數是什么

  3、強調一個數最大的約數和最小的倍數是一樣大的是它本身。

  4、如何找出所有的約數,而且確認已全部找出的方法應加強。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

  2、會在簡單的統計表里反映出整理數據的結果,能利用統計表里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3、使學生在統計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笑一笑,唉,我怎么發現有的同學有幾個牙沒有了?哪兒去了?

  生:我換牙了。

  師:你也換牙了嗎?換了幾顆?噢,原來大家都換牙了,那么關于換牙這件事,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誰換了1顆牙?2顆牙?3顆牙

  師:有這么多情況,大家能記住每個同學換幾顆牙嗎?(不能)

  2、老師非常想知道你們換牙的情況,請大家想一想,怎樣才能讓老師很清楚地知道你們中有多少人換了1顆牙,2顆牙,3顆牙呢

  二、調查整理,體驗過程。

  1、暢談想法

  生1:可以請每個同學說一說。

  生2:可以請他們分別舉手表示。

  生3:可以請換1顆牙的同學站一排,請換2顆牙的同學站一排,再請換3顆牙的同學站一排

  2、引出課題:像同學們所說的數一數,并且把換牙的人數記下來,這個記下來的過程就是統計。(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出課題。)

  3、小組合作,嘗試統計

  組內分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調查自己組的換牙情況。

  4、交流統計結果和記錄方法

  如學生想不出,可由老師來介紹一種方法。

  5、比較方法,自我優化

  剛才幾位同學介紹了自己的記錄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6、整理各組數據,把全班情況統計在黑板上。

  7、分析數據,提出問題

  說說從統計表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根據圖、表反映的數據,充分發表見解。

  三、鞏固拓展,實踐應用

  1、小組活動,統計自家人口。

  (1)下面我們用先記錄再整理的方法來統計一下自己家有幾口人。

  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小組中每個人家有幾口人記錄下來,再把每家人口的數量整理在表格中。

  (2)交流記錄方法和統計結果。

  (3)說說從統計結果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對大家說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10-18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17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