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三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3-06-08 21:25:24 松濤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數學教案(通用21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數學教案(通用21篇)

  三年級數學教案 1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蘇教版數學第七冊p90—91。

  教學目標:

  1、經歷與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體會統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經歷試驗的具體過程,能對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做出簡單判斷,并做出適當解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養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一種有效方法,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認識一些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教學難點: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紅球和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設計理念:課堂中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和方法的培養,讓學生學習“猜測—驗證—結論”這一學習方法。教學中比較重視學生在參與、操作活動的'過程中得出可能性相等的概念,促進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故事導入,復習舊知1、教師講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在地主巴依老爺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小氣的巴依不想付工資給阿凡提,于是想了個歪主意。對阿凡提說:“阿凡提,我這兒這兩張紙條讓你抽,分別寫著“付工資”和“不付工資”,如果你抽到哪一張,我們就按哪一張上寫的辦,你還是有一半機會的哦”。如果你是阿凡提,你會怎樣想?(引出“可能”)

  2、復習“一定”“可能。”

  (1)出示裝有3個紅球的袋子,提問:如果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球的結果怎樣?(一定摸出是紅球)

  (2)往口袋加入3個黃球,提問:如果從這樣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球的結果怎樣?

  3、揭題:在我們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會發生,有些事情不一定會發生,只能說具有可能性,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可能性問題。(板書:可能性)學生說想法。(引出“可能”)學生回答。(一定摸出是紅球。可能摸出是紅球,可能摸出是黃球)二、活動體驗,感受過程1、摸球游戲

  2、小結并揭示學法

  1、摸球游戲

  (1)猜測出示透明袋子:袋子里加入3個黃球,提問:如果遮住眼睛從這個口袋中每次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出以后再把球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紅球和黃球可能各摸多少次?學生自由猜測。

  (2)驗證:這僅僅是我們的猜測,想知道自己猜測的對不對,我們可以怎么做?

  游戲規則:

  1、摸前先把袋中球攪一攪,然后轉過臉去從中任意摸一個,摸出后回頭看一看,給大家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顏色的球,把球再放入口袋中,按這樣,大家輪流摸,一共40次。

  2、組長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錄。

  3、摸完后,組長填寫統計表,其他同學負責校對。

  4、請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工。

  怎樣用畫“正”的方法來記錄,誰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教師在黑板演示一下。

  活動體驗:

  (3)歸納小組匯報統計結果,教師在實物展示臺上填寫。紅球黃球合計紅球黃球次數提問:統計的結果和我們的猜測差不多嗎?我們將各小組結果進行比較,你有什么發現?如果繼續摸下去,摸到紅球的次數和黃球的次數會怎樣?

  2、小結:說明從裝有3個紅球和3個黃球的袋子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紅球和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也就是說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問:

  (1)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記錄摸球的結果的?你覺得用畫“正”字的方法好不好?

  (2)記錄之后我們又對數據作了怎樣的處理?可見我們用統計的方法來研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3)通過試驗和統計得到什么結論?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結:猜測————驗證————結論過渡:想不想用我們剛才的方法做第二個游戲?二、拋小正方體教師出示兩個面上都有1、2、3的小正方體。

  游戲規則:

  1、上拋小正方形,不宜太高,看落下時“1”“2”“3”朝上的次數,大家輪流拋,一共30次。

  2、組長派一人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錄。

  3、拋完后,派一人填寫記錄表和統計表,其他同學負責校對。

  各組匯報,學生上臺填入數字提問:仔細觀察統計表,統計的結果和你估計的差不多嗎?你發現了什么?教師:在每個數字個數相同的情況下,拋的次數越多,數字123朝上的次數越接近。這三種情況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學生自由猜測。教師把學生的猜想板書出來)學生回答(摸一摸驗證)

  活動體驗:

  學生分組試驗,填寫統計表,

  三年級數學教案 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9——5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1日=24時,能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刻。使學生辨別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不同,及互換方法。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探索、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發現與普通記時法的聯系。

  3.情感態度價值觀:建立時間觀念,會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互換。

  教學難點:

  互換的規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引出兩種記時法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老師今天特意帶來一段電視節目的音樂,和大家一起分享。(播放新聞聯播的片頭曲)

  2.有誰能告訴大家,新聞聯播是什么時候播出的? 19時和晚上7時是同一個時刻嗎?我們來看看片頭畫面所顯示的時刻。(課件展示片頭畫面的19:00)

  3.看來,晚上7時就是19時,這是兩種不同的記時方法。

  二、展開:經歷過程,建立數模

  1.師:老師這里有兩張節目預報表,從這兩張節目預報表上,你發現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疑問嗎?

  2.師:同學們通過觀察,發現了同一時刻播出的電視節目用了兩種不同的記時方法來表示。左邊的記時法稱為24時記時法,右邊的記時方法稱為普通記時法。

  3.師:“ 普通記時法為什么要在前面加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詞語?”“24時記時法是怎么回事?”“這兩種記時法有著怎樣的關系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研究。(出示課題:24時記時法)

  4.理解24時記時法的原理

  師:下面就讓我們跟隨時間老人的腳步,看看時間是怎么匆匆走完一晝夜的。(演示動畫)

  并出示條形圖展示。

  5.溝通兩種記時方法

  剛才老師給大家講述了24時記時法的原理,下面我們繼續來看畫面。(出示圖片)這三幅圖片分別是一天中的什么時候?你能用24時記時法說說她們在什么時間、干什么嗎?

  師:把普通計時法表示的時間改成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要注意什么?

  小結: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上午的時間和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是一樣的,下午的時間則應要加上12,因為下午的時間是在一天的后一個12小時里的。另外,使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時不需要在前面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詞語,因為它對應的時刻是的。

  三、總結:坡度練習,鞏固新知

  1.快速搶答

  請判斷下面的時間是普通記時法,還是24時記時法?說說理由。

  凌晨4時 5:00 早上8時 19:00 晚上10時 22:00

  2.超級換換換

  用24時記時法表示下面的時間。

  凌晨4時 早上8時 晚上10時

  用普通記時法表示下面的時間。

  5:00 19:00 22:00

  3.生活中的24時記時法

  提問:你見過生活中哪兒使用24時記時法?

  ——銀行的營業時間圖。

  提問:銀行儲蓄業務上午幾時幾分開始,下午幾時幾分停業?

  ——車票圖。

  提問:他下午幾時到火車站較合適?

  ——禁行標志圖。

  提問:上午幾時幾分到下午幾時幾分這段路禁止小汽車通行?

  4.我當小主持

  這里是用普通記時法安排節目的,你能用24時記時法預報下面的節目嗎?

  節目時間 節目名稱

  早上7時30分 動畫樂翻天

  早上10時30分 智慧樹

  中午12時 動漫世界

  晚上8時 銀河劇場

  5.添時針游戲

  這里是一個特別的時鐘——只有指著12的分針。同桌兩人,一人用24時記時法報整時,一人貼出時針位置。

  6.難忘時刻

  在歷時刻也記錄著一些讓我們自豪的瞬間,讓我們一起回放這樣的幾個時刻吧。

  出示圖片:

  7.你知道嗎?(課件播放)

  8.全課小結:

  這節課學習什么內容?你學會了什么?

  同學們今天的24小時過去了,同時也意味著下一個24小時的到來(明天),明天過去了,又會有一個24小時(后天)會到來,時間就是這樣不斷地在前行。但人的一生是短暫的,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時間,每人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悔恨。

  讓我們共勉吧!

  三年級數學教案 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掌握不規則圖形的周長的測量方法。

  2.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難點:多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初步觀察。

  導入:(動畫課件)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加菲貓。為了參加全民運動會,它每天都要到操場上跑步鍛煉身體。瞧,它已經整裝待發,開始鍛煉了。請同學們認真看它是怎么跑的,跑了多遠?(演示)

  指名回答。(加菲貓沿著操場跑道,跑了一圈。)

  教師提示:一圈也就是一周。

  2.完整感知,認識周長。

  師:(課件演示)我們稱操場跑道一周邊線的長度為這個操場跑道的周長。誰能一邊指著一邊說一說什么是操場跑道的周長?(指名說)

  3.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周長。(板書:周長)

  二、互動新授

  1.遷移類推,理解含義。

  師: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周長,請你指出課桌面的周長。

  學生動手操作后,在小組交流指的方法。

  讓一名學生演示,并說出指的方法。

  (從一點起,沿著桌邊用手畫一周,又回到剛才的起點,就是一周長。)

  小結:桌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這個桌面的周長。

  2.觀察比較,理解周長。

  師:(出示教材第83頁例3情境圖)你能指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嗎?請你用筆描一描。

  (1)讓學生獨立在課本上描出教材第83頁例3中圖形的周長。

  (2)學生小組內交流。

  (3)讓學生上臺指出每一個圖形的周長。

  3.歸納周長的含義。

  師:根據你自己的理解,說一說,周長指的是什么?

  集體交流:

  生1:周長就是四周邊線的長。

  生2:周長就是一周的長。

  生3:周長就是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

  師小結: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4.量算結合,再識周長。

  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周長,怎樣測量物體的面或平面圖形的周長呢?你有辦法知道例3中你所喜歡的物體的周長嗎?

  (1)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

  (2)小組內演示交流。

  (3)小組代表匯報。

  小組1:三角板和數學教科書的封面,我們是用尺子先量了一下它們每個邊的長度,再加起來,就知道了它們各自的`周長。

  小組2:樹葉和鐘面,我們是用繩子直接沿著它們的邊繞了一圈,再用尺子量出繩子的長度。

  小組3:有的可以用尺子量,有的不行。

  小組4:把鐘表在尺子上滾一周,滾過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師追問:你怎么就知道滾了一周?

  (在鐘面上做上記號,從0刻度開始,沿直尺滾一周,滾到哪里讀出那里的刻度就是鐘面的周長。)

  師小結:測量周長的方法很多,在測量時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測量。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83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用直尺量出圖形每條邊的長度,然后再計算出每個圖形的周長。

  教師強調: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2.活動:把一張長方形紙沿對角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的周長相等嗎?先猜一猜,再動手操作驗證。

  (1)先折出一條對角線。

  (2)沿對角線把長方形分成兩個部分,也就是兩個三角形。

  (3)描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并進行比較。

  (這兩個三角形的周長都用到了長方形的長和寬以及一條公用的對角線,在長方形中,兩條長和兩條寬都是相等的,所以說這兩部分的周長是相等的。)

  教師強調:一個封閉圖形所有邊長度的總和,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補》

  三年級數學教案 4

  教學內容:第五冊數學教材第51-52頁例2、例3。練習十二的第7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初步的試商能力,理解商和余數的實際含義,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3、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自主精神;

  教學重點: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商和余數的實際含義。

  教具:口算卡、電腦、投影儀、圓片

  學具:小圓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

  1.看誰能很快說出()里最大能填幾?

  ()×5<6 ()×<20 3×()<38

  ()×4<22 6×()<34 7×()<24

  2.用豎式計算

  8÷445÷5

  請兩組同學上臺板書,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做。

  二、新課教學:

  1.初步理解余數的意義

  (1)擺一擺

  ①師:國慶節快到了,班級將舉辦聯歡會,同學們正忙著布置會場呢!同學們搬來了23盆花,每組要擺5盆,可以擺幾組,請你幫他們算算看(用一個圓代表一盆花,學生實際分一分)。

  ②23÷5的結果是多少?

  ③剩下的為什么不再分了呢?

  ④今天分的跟前面分的有什么不同?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就叫做余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余數”除法(出示課題)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余數?

  (2)說一說

  師:剛才我們通過分一分,知道23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4組。還多3盆,那么筆算23÷5的商是幾、豎式該怎么列,余數該寫在哪兒?請四人小組議一議,也可以動筆試著做一做。

  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①23÷5商是幾,你是怎么想的?

  ②23的下面該寫幾,為什么?“20”表示什么?

  ③余數是幾?表示什么?

  ④橫式中的得數該怎樣寫?

  教師指導:先寫商,接著用6個點表示還剩,最后寫余數“3”,讀作:商4余3。

  師:有余數除法的筆算與整除除法筆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⑶嘗試練習

  ①每個學生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擺完后,教師提問,每份幾根?還剩下幾根?學生用豎式計算,教師巡視輔導。

  ②請同學們筆算做一做的題目,把一位同學的試題用投影儀展示,并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全班集體講評。

  2.理解余數要比小道理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電腦演示情景圖

  師:如果只有16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多幾盆?

  師:“剩下的1盆還夠再分嗎?為什么?那么“1”就是什么數呢?列出除法算式:“16÷5=3(組)……1(盆)

  師:添加一盆花后問:“現在可以擺幾組?還剩幾盆?如果花的盆數是18盆、19盆、20盆、21盆、22盆、23盆等,會出現什么結果呢?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擺。

  學生列出算式:

  16÷5=3(組)……1(盆)

  17÷5=3(組)……2(盆)

  18÷5=3(組)……3(盆)

  19÷5=3(組)……4(盆)

  20÷5=4(組)

  21÷5=4(組)……1(盆)

  22÷5=4(組)……2(盆)

  23÷5=4(組)……3(盆)

  24÷5=4(組)……4(盆)

  25÷5=5(組)

  師: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算式的余數與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小組討論、匯報

  歸納出:計算有余數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2)小游戲:

  小朋友想一想,在一個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數是6,余數可能是幾?如果除數是8,余數可能是幾?

  三、課堂練習

  1.基本練習

  直接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2.發展性練習

  ⑴幫“小馬虎”改錯

  ⑵小蜜蜂送信

  每個小組都有一些信,小組討論交流后派代表送信。把余數是1的信送1號信箱,把余數是2的信送2號信箱,把余數是3的信送3號信箱,把余數是4的信送4號信箱。

  ⑶一位老爺爺得了高血壓病,要長期吃藥,藥瓶的標簽上寫著共50片,醫生囑咐老爺爺每天吃6片,老爺爺有事要外出9天,請你幫他算一算,他帶一瓶藥夠吃嗎?

  3思考性練習(機動題)

  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追記:

  有余數除法練習

  練習內容:教材練習十二

  練習目標:通過各個方式的'練習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并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練習過程:

  教學過程

  個人加減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有余數的除法,其實不管是不是有余數,只要是平均分我們就用除法來解決。

  現在老師有12個羽毛球,我要分給5個同學,那么先請同學們想想能不能剛好分完,如果不能,那么每人能分到幾個,還剩幾個?(解決第1題)生做完后老師實際分分,驗證學生的答案。

  先請學生讀第2題,然后讓學生用圓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寫出算式,并把結填在書上。最后說說為什么選擇那種裝法。

  先讀第3題,說說題目是什么意思?

  在獨立做,集體訂正。

  獨立完成第4題,也可以留在課后獨立做。

  師出示:35÷8=4……3

  問: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5里面有4個8還多3個。也就是4×8+3就能得到35。

  也就是說除數×商再加余數就能得到被除數。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來驗算有余數除法的計算結果。學生用這種方法來完成第5題。

  學生先試著做,老師提示這道題目是平均分的。

  幫助學生理解彩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

  正5邊形的周長,一部分是剩余的。

  教學后記: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P55、56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運用有余數的除法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板書: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二、新課

  師:這個活動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匯報,師板書:32÷6

  學生獨立算出結果。

  匯報:可以是橫式,也可以是豎式。

  師問: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單位是什么?

  師:在解決這樣的題目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來選擇用什么算式解決。注意結果的單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飲料柜,問: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師:現在小麗有20元,全部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剩幾元?

  思考:買同樣的東西是不是把錢進行平均分?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注意對橫式單位的檢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個減法、一個有余數除法、沒有余數的除法問題嗎?

  (小組討論、匯報)

  四、練習

  練習的第3題

  出示四月份的日歷。從日歷上你發現了什么?師提出問題:四月份有幾個星期?

  要求有幾個星期,必須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幾天?一星期有幾天?

  學生得出解決的辦法。30÷7

  既然有4個星期,那么一定會有幾個星期六和幾個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個星期六和5個星期天,那么剩下的兩天就分別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業:練習十三的第1、2題。

  教學后記:

  練習

  練習內容:練習十三

  練習目的:通過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有余數除法的價值,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其中也讓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練習過程:

  練習過程

  個人加減

  一、師:同學們,現在書店對小朋友進行書的優惠,每本兒童讀物都只賣4元,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個同學都要買些什么書吧。

  師出示書店買書的情境圖,讓學生找出問題,獨立解決。

  二、師出示森林餐廳的情景圖,讓學生先說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老師板書。

  問: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樣分的?

  那么該如何解決?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匯報不同解決辦法。

  三、出示叢林探險的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自己所了解到的數學信息。并說說要解決每個問題所需的數學信息是不是知道。獨立解決。

  四、觀察花店的圖,把了解到的數學信息列出來。理解題目的要求。

  讓小組一起用圓片、三角形、正方形來代替花進行扎花。最后一起確定解題策略。

  (略)

  五、給班級分組,怎樣分比較科學,說說理由。

  教學后記:

  三年級數學教案 5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2.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教學重點: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教學難點:體會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必然聯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課件出示表格,并讓學生填寫表格。

  年()個月

  大月

  小月

  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閏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通常每()年里有()個平年,()個閏年。公歷年份數除以()沒有余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歷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必須除以()沒有余數才是閏年。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1題。

  引導猜測:小明的生日是下個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幾月幾日嗎?

  要求:請用類似“我的生日在教師節前兩天”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讓其他同學猜。

  2.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2題。

  (1)提問: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在今年的年歷上把它們圈出來。

  (2)追問:爸爸、媽媽的生日過了嗎?在爸爸、媽媽的生日這一天,你為他們做了什么?還沒有過的同學,你打算怎樣給爸爸、媽媽過生日?

  3.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3題。

  讓學生根據題意,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幾,制作一個月歷,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節日、紀念日。

  (2)算一算這個月一共上課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還想說些什么?在小組里說一說。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50頁“動手做”。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月歷卡,四人一組做框數游戲。

  (1)要求:每次用長方形橫著框出3個數,說說這3個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長方形豎著框出3個數,說說這3個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3)追問:還可以框出幾個數?怎樣框?試一試。

  2.出示教材第50頁“你知道嗎”內容。

  提問:同學們,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個季度一樣嗎?

  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說說從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明確:一年四季與一年的四個季度是有區別的。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補》

  三年級數學教案 6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筆算的方法,會用乘法、除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意識。

  3.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熟練正確地口算和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2.用所學知識正確靈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

  1.學生閱讀教材41頁至59頁,回顧本單元學的內容。

  2.同桌互相交流。

  3.匯報:本單元學的內容。提出問題?老師引導并歸納,板書如下:

  兩位數乘兩位數

  口算

  筆算:不進位乘法、進位乘法

  解決問題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58頁第1題。

  (1)以競賽的`方式進行,學生完成后說說發現了什么?

  (2)筆算時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練習十三第1題。

  在書上獨立完成后,指名回答,集體訂正,并選幾題說說口算方法,最后師小結。

  三、指導練習

  1.完成教材第58頁第2題解決問題。

  讀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得知道哪些條件呢?先討論再回答。

  如何列式?計算結果呢?

  獨立解決問題,并鼓勵學生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討論并進行交流。

  最后全班匯報交流,交流時說出自己的筆算過程。師適時板書。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交流中再次熟悉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2.練習十三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練習十三第4、5題。

  (1)讀題理解題意。

  (2)討論:你選擇什么方法做,為什么?

  (3)匯報:你是怎么想的?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4)小結:我們在解決問題時一定要看清問題是什么,根據問題從題中或圖中找出數據信息,再列式解答。

  4.練習十三第6題。

  (1)指導學生收集題目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

  (2)獨立列式解答,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

  在多種形式的練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并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和整理,形成系統的認識。

  四、歸納總結

  說一說學完這單元你有哪些收獲?

  三年級數學教案 7

  教學內容:

  教材P107—109

  教學目標:

  1、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 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 他 摸到什么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袋子,內裝紅、黃小球幾個。(學生不知數量、顏色)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記錄次數

  黃

  紅

  活動匯報、小結

  (2)袋子里的紅球多還是黃球多?為什么這樣猜?

  小組內說一說

  總數量有10個球,你估計有幾個紅,幾個黃?

  (3)開袋子驗證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之間的關系。

  2、練習

  P107“做一做”

  3、小結

  三、鞏固練習

  P109 6

  [1]學生說說擲出后可能出現的結果有哪些

  [2]猜測實驗后結果會有什么特點

  [3]實踐、記錄、統計

  [4]說說從統計數據中發現什么?

  [5]由于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存在的差異,也可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可以讓學生再擲幾次,讓學生根據試驗的結果初步感受到硬幣是均勻的,兩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三年級數學教案 8

  內容:

  第50頁面積單位

  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具體情景,體會面積換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2、認識公頃、平方千米等面積單位。

  3、能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基本教學過程:

  1、出示問題:

  小明家衛生間有一塊長5分米,寬5分米的地面損壞了,需要多少塊面積是25平方厘米的`方磚才能修補好?

  讓學生先對“地面”的大小有個正確的認識。可以在黑板上先畫一個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在讓學生在自己的紙上畫一個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然后討論,怎么算出需要多少塊磚。

  當學生逐個擺放后,提出,假如手上的小正方形有限,能不能用少量的小正方形預測出需要幾塊磚?

  引導學生把問題特殊化:先解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面,需要幾塊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讓學生可以用手上的紙張來完成解決這道題目。

  2、填一填:

  結合上面的探究活動,將P50的填一填完成。使學生知道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的換算關系。

  教學反思:

  學生認識了面積單位后對每個面積單位有多大都能比劃出。但是碰上不同單位的數,學生換算已經全亂套了,有1米=100分米,把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混為一談。這個,教師應多加訓練。

  3、探究1平方米=?平方分米

  利用教室現成的素材-----低磚,先讓學生測量一下地磚的大小。然后探究1平方米的地磚上可以擺幾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4、一會1公頃、1平方千米。

  利用周邊的環境,如足球場,廣場對1公頃、1平方千米有所感受。

  三年級數學教案 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判斷、舉例等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并會直觀地區分這兩種現象。

  2.通過觀察推斷、操作驗證等,正確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質。

  3.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感受平移的幾何特征。

  過程與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及動手實踐、發揮想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正確區分平移和旋轉現象

  正確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質。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質。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學具紙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

  師: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許多豐富多彩的運動畫面,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些,你們想看嗎?

  生:(想)

  師:不過呀,在沒有看畫面之前,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就是認真觀察的同時要開動你聰明的腦筋思考:它們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運動的樣子一樣嗎?同學們還可以邊看邊用手勢表示出它們運動時的樣子。好,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

  (出示課件:火車,電梯,纜車,輪船,風扇,鐘擺)

  (學生認真觀察)

  師:那你能根據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運動時的樣子分分類嗎?同桌之間交流一下,你們是怎么分的?為什么要這樣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火車,電梯,纜車的運動分為一類,它們的運動路線都是直的;這些物體都是沿著直線移動的,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板書:平移)輪船,風扇,鐘的指針的轉分為一類,它們都是轉動的。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這樣的現象,我們把他叫做旋轉

  (板書:平移、旋轉)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趣的“平移和旋轉”。(把課題補充完整)

  游戲:

  『二』 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轉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你能正確判斷出下面的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嗎?

  (出示課件:判斷平移和旋轉)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呢?(指名舉例)。

  師:同學們通過你們剛才的學習,你能用自己的'動作把平移和旋轉做出來嗎?

  師: 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細心的同學一定會發現它的,同學們猜想一下,大樓在現實中會平移,旋轉嗎?

  師:剛才有的同學說會,有的說不會;下面老師就領著大家一起去看一下工程師們是如何讓整棟大樓平移的。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上海音樂廳,始建于1930年,是當時上海的一流電影院,1959年改成音樂廳。為了更好的保護它,上海市政府決定對它整體平移,20xx年從原址向東南整體平移了約66米,使得上海音樂廳終于重放光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過程。

  師:同學們,聽了這件事,你們說神奇不?

  師:是啊,真是太神奇了!這體現了人類的智慧,這就是知識的力量!只要我們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就能為我們的生活服務,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下面讓我們也來研究研究平移吧!

  『三』: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認識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創設情境,感知平移的距離。

  情景: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老師要給圖中的這座房子搬家,請同學仔細的觀察小房子是在做什么運動?(平移)向哪邊平移的?(右邊),你們能判斷一下這小房子到底是平移了幾格嗎?

  師: 好的,同學們,先別說出答案,請你拿出你們手中的這兩張卡片,自己動手移一移,移動一格,數一格,然后說出這個房子是向右平移了幾個格呢?也可以兩個人商量商量看,好,現在開始。

  師:同學們小房子向右移動了幾個格子。(6個)

  師:同學們,其實要看一個房子平移了幾格,你看的這個點不能變,你不能說一會看這個點,一會看那個點。

  師:同學們看老師來演,我們先在原來小房子上找到一個定點,然后在移動后的小房子上找到這個點,這個點平移了幾格,這個圖形就平移了幾格。

  (2)動手實踐,理解平移的距離。

  師:好的同學們,這個問題咱們搞明白了,如果給你一幅圖讓你來判斷它們分別向哪平移幾格,你能準確的作出判斷嗎?

  生:能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移一移,數一數。

  【四】. 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師:剛才孩子們又能移,又會數,如果請你們在紙上把平移后的圖形畫出來你們會嗎?

  師:比如說我想請你把這個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之后的圖形畫出來,你們能嗎?

  生:能

  師:別急著動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來演示。

  師:先找到圖形中的一個點把它平移,再找到其余各個點,把它們平移到相應的格子,然后把各個點連接起來,就可以得到平移后的圖形。

  師:請大家把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圖形,畫出來,自己用剛才的方法畫畫看

  (學生動手畫圖)

  『五』總結

  師:隨著鐘表指針的旋轉,這節課也即將結束,孩子們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的是(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像什么樣的運動方式是平移,像什么樣的運動方式是旋轉呢?

  (學生自己總結,老師補充)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平移和旋轉的例子,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身邊更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好嗎?課堂的最后讓我們一起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欣賞一下有平移和旋轉得到的美麗的圖案,去感受一下平移和旋轉帶來的藝術之美吧!

  三年級數學教案 10

  一、 創設情境、引發認知沖突

  (出示一個鐘面)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呀?

  師:看著鐘面,想一想,這時你在哪,在干什么?

  預設1:這時我剛到學校,在早讀。(假如連續幾個都是這樣的回答,誰有不同的想法?)

  預設2:這時我在家做作業。

  ……

  師:鐘面上都是8時,怎么有的同學說在學校早讀,有的同學卻說在家做作業呢?這是為什么呢?

  預設1:這里的8時可以是上午的8時,也可以是晚上的8時。(等待一下……)

  還有想說的嗎?

  預設2:因為一天有24個小時,時針要轉2圈。

  ——說的真好呀!時針一天要轉2圈(板貼兩個鐘面)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天的經過!

  【設計意圖】:課始直接安排看鐘面,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想一想此時在做什么,在自主討論中引發認知沖突,讓學生在尋求解決問題策略的情境中,迫切地要尋求一種新的簡潔的記時方法,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需要,為新課的展開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自主探究、認識24時記時法

  1.感受一天的經過,為新授作準備

  動態演示鐘面:

  晚上12時 中午12時 晚上12時

  (1)第一段時間講述:夜里12時,也可以說成0時,因為新的一天開始了,時針慢慢轉動,現在是——(說清楚)凌晨4時,大家還在——睡覺,到早上8時了,大家上學了,時針轉到12,這時,一天結束了嗎?(2個回答)

  (2)第二段時間講述;時針繼續轉動,這時來到了下午4時——我們要放學了,晚上8時——大家準備睡覺了,時針再次回到了“12”,現在一天結束了

  (3)討論交流:現在大家看明白了嗎,一天為什么會出現2個8時了吧。一天之內,除了有2個8時,你還發現了什么?(2個4時,2個12時)

  【設計意圖】:24時記時法記錄的時間是一天的小時,部分同學對于一天的經過還不夠熟悉、通過動畫演示,不僅讓學生熟悉普通記時法記錄一天的時間。也為下面創造線條圖上的時間做了充分的準備。

  2.探究用0時—24時表示一天24小時

  (1)思考:

  師:是啊,時針轉第1圈,依次經過了12,1,2——12,轉第二圈還是——12,1……

  還是如此!

  (2)初探:配合動畫演示:

  第一圈: 第二圈:

  師:把時針一天經過的數整理一下,整理成一條時間軸,(板貼時間軸)

  請你將一天的時間清楚的表示出來!

  (1)(拿出練習紙,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巡視選取典型的:

  好了嗎?請看屏幕,這個小朋友速度真快……

  預設1:0——12,1——12的,

  師:他這樣表示,你有什么想法!

  預設2:

  (2)師:再來看看這位同學的呢?說說你的想法!

  生:加上第一段和第二段表述的時間詞。

  師:加上區分用的時間詞,是個好主意!哪些同學和他想的一樣?(點點頭)

  (3)(出示稍完整的)

  師:這個小朋友也是這樣想的,她的表示怎么樣,你們來評價一下!

  師:是啊!這樣表示更加清楚了!

  揭示——像這樣(板貼時間數)在前面加上時間詞,上午,下午,晚上等,這樣的記時法叫做普通記時法。板貼)

  (4)師:不過,老師發現還有不同的想法,你們看——(24時記時法)

  師:請某某X說說你是怎么表示的?

  大家認為這樣可以嗎?(可以的)也是這樣改的同學向老師示意!

  3.揭示“24時記時法”

  師:同學真了不起,創造了一種新的記錄時間的方法,這種方法就叫做24時記時法。——讀一讀

  小結:剛才同學們自己發現了問題,也積極地思考了原因,還想出了兩種不同的解決方法,老師覺得你們真棒!讓大家把熱烈的掌握送給自己!

  ★【設計意圖】:認識24時記時法是本課的重點,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認識24時記時法,設計時注重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規則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力求讓學生站在一個規則設計者與思考者的高度來討論和學習新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求異思維。

  三、比較發現,探索轉換的方法

  1.對比

  師:現在,同學們請看這,請你仔細觀察,這兩種記時法之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0秒)

  師:把你的想法在4人小組內輕聲說一說!巡視指導

  不同:

  (1) 交流:普通記時法前面都有時間詞,24時記時法前面沒有時間詞。

  師:是不是這樣?誰也發現了?(真厲害)

  師:還有嗎?

  (2)第一個時間段里面表示時間的數是一樣的。

  第二個時間段里面表示時間的數是不一樣的。

  師:別的小組也發現了嗎?

  (2) 規律:

  (如果有同學說了+12)

  師:他說的是什么意思呀?你聽懂了嗎?

  師:哪些小組也發現了?誰再來說說!

  師:啊呀!這個小組真厲害!在變化的過程中,還發現了共同的規律!真厲害!為他們鼓掌!

  ——討論到數的變化時可以多讓幾個學生講講,時間多一點點。

  2.討論轉化規律:

  ——同學們,你們真會觀察,老師獎勵大家,一起做個小游戲

  師:老師出示24時記時法請大家趴下(師作師范)老師出示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請大家坐正,看誰的反應快!準備……

  師:有的同學反映速度很快,誰來說說你的訣竅是什么?

  小結注意:普通記時法前面有時間詞,24時記時法前面沒有。

  2.及時鞏固(連線):

  師:會區分了兩種記時法,那會轉化嗎?下面就來考考大家!請大家拿出練習紙,完成連線

  中午12時 下午6時

  18時 22時35分

  上午10時35分 晚上8時

  晚上10時35分 10時35分

  20時 12時

  師:(指著板書)中午12時用24時記時法就是12時。

  18—6=12,先算數,再加上時間詞!

  師:誰也能像剛才一位同學那樣,完整的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結:全對的小朋友,來給自己翹翹大拇指!

  【設計意圖】:為了突破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之間轉化的難點,首先將兩種記時法整合在一根時間軸上,直觀清晰的進行對比,然后讓學生討論轉化的訣竅,最后讓學生在小游戲中強化兩種記時法的特征。

  四、實際應用、在練習中鞏固提升

  結合“明明的一天”,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

  師:同學們這節課的表現真棒,通過自己的探究發現了新的記時法,還學會了兩種計時法之間的互化,接下來,老師帶大家去認識一個新朋友——明明。

  1.說一說(用24時記時法表示)

  師:下面是明明這一天中的幾張剪影,你知道下面鐘面上的時間用24時記時法表示是幾時嗎?一個同學回答,其它同學做小老師,對就說對,錯就幫他改正。

  ( ) ( ) ( )( )

  2.修鐘表(在鐘面上畫上時針)

  師:星期天,明明和媽媽來到了鐘表店,看到了4只人家拿來修的掛鐘,大家一起來幫忙看一看,有什么問題?

  請大家根據下面的時間補出相應的時針,補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師:是的,時針應該又粗又短!(時針短,分針長)

  師:那你是怎么想的呢?(第2、3個)

  3.生活應用

  (1)生活中找一找

  師:明明從鐘表店出來,留心觀察了一下,還有好多地方都是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大家想一想,他可能在哪些地方看到了?

  預設:汽車里的顯示頻上面;電視上;手機上等……(依次出示)

  (2)實際運用

  ①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

  師:這是老師在來我們江都實驗小學的路上拍到的,你可知道這個路段是從上午幾時幾分到下午幾時幾分禁止通行的嗎?

  師:問大家“上午幾時幾分到下午幾時幾分”實際上就是把什么記時法轉化到什么記時法?(24時記時法轉化到普通記時法)

  ②再來看,這還是老師在我們江都看到的——公交車牌,下站就到了我們江都的龍川廣場。服務時間5:55——18:30

  師:看一看這1路公交車最早是幾時幾分開出?最晚呢?

  (用兩種記時法回答都可以)

  ③最后,大家來幫老師看一看,這是我十一出去乘坐火車的火車票。

  師:先請大家找一找車票上面的開車時間!(讀一讀)

  你們覺得老師應該在下午幾時前到火車站比較合適?

  (下午1時)

  4.小小設計師

  師: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設計一張周日的作息時間表

  五、知識梳理,全課總結

  師: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師:同學們的收獲真多!不僅自主發現了問題,還積極的思考了原因,最后通過自主探究發現了新的記時法,最關鍵的是同學們已經會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老師覺得你們真棒!希望大家能學好數學,用好數學!

  最后,老師在這里再送大家一句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愿同學們都能珍惜時間,合理用好每一分、每一秒。

  三年級數學教案 11

  一、教學內容:練習十三的第4、5、7、8題及相關補充練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用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與態度讓學生感受到有余數除法的價值,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其中也讓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

  2、難點: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五、教學準備:情境圖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師:同學們,現在書店對小朋友進行書的優惠,每本兒童讀物都只賣4元,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個同學都要買些什么書吧。

  師出示書店買書的情境圖

  讓學生找出問題,獨立解決。

  2、師出示森林餐廳的情景圖,讓學生先說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老師板書。

  問: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樣分的?

  那么該如何解決?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匯報不同解決辦法。

  3、出示叢林探險的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自己所了解到的數學信息。并說說要解決每個問題所需的數學信息是不是知道。獨立解決。

  4、觀察花店的圖,把了解到的數學信息列出來。理解題目的要求。

  讓小組一起用圓片、三角形、正方形來代替花進行扎花。最后一起確定解題策略。

  5、給班級分組,怎樣分比較科學,說說理由。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聰聰陪媽媽去水果市場買水果,媽媽說:“聰聰,我想買35個蘋果、28個梨子、32個橘子,然后你按4個蘋果、5個梨子、6個橘子裝一袋,看看可以裝幾袋?

  (四)課堂總結

  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數學教案 12

  在幾何中,長方形(又稱矩形)定義為四個內角相等的四邊形,即是說所有內角均為直角。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長方形的周長,我們來看看下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方形面,使學生初步理解由面組成體的意義;使學生在認識長方形面、掌握長方形特征的基礎上,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發現規律,主動他就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能初步應用長方形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學重點: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釘子板 活動記錄單學具準備:帶有長方形的盒子,釘子板學具,米尺

  教學過程:

  一、 聯系生活,引入新課上節課,老師給大家留了個作業。

  讓同學們觀察周圍的物體,看哪些物體上有長方形,并量出他的長與寬,你們搜集到了嗎?(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學生匯報自己收集到的長方形并說出它的長和寬。還有很多,是嗎?(是 )好了,同學們,看得出來,你們都是細心觀察的好孩子。同學們搜集到了這么多的長方形,看來,長方形在生活中到處可見,數學啊就在我們身邊,對嗎?這么多的長方形,它們的大小一樣嗎?舉起你手中的物體,師選出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帶有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到前面來。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大?哪個小?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指的是什么呢?誰能上前面來指給大家看看?那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呢?它們的周長一樣長嗎?誰能看出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周長長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見長方形的周長是由它的長和寬決定的,長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有什么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課題:長方形的周長

  二、 動手操作,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個釘子板學具,你能在上面圍出任意的'一個長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長嗎?

  好,聽好活動要求:每人先任意圍出一個長方形,然后由組長領著,選出你們最喜歡的幾個長方形填到報告單中,并求出每個長方形的周長,重點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長的?活動中要注意分工合作。聽明白了嗎?那我們開始吧!老師巡視指導學生活動匯報操作情況老師看到了,同學們在活動中合作的非常好,哪個小組愿意第一個來匯報?想來幾人來幾人。其他小組也來匯報。老師在每個小組的匯報單中畫出他們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簡單的?(長與寬的和乘2是最簡單的)你們同意嗎?所以我們常用長與寬的和乘2來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怎么求長方形的周長?在小組里說一說,再匯報說。那么,如果知道了長和寬,我們能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嗎?

  三、鞏固新知,應用實踐

  1、基礎練習題:看圖算出長方形的周長

  2、實踐題:在我們的身邊也有長方形,比如:我惡魔內數學書的封面,還有什么?學生舉例你最想知道哪個長方形的周長,一會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學生匯報自己的實際測量情況。在實際測量中,我們難免會出現誤差,因此在測量中我們要力求準確,減少誤差。

  3發散拓展題:請同學們看老師在釘子板上圍圖形,你也能圍出支援的圖形嗎?試一試,并切除這個圖形的周長。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三年級數學教案 13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本(試用本)三年級第一學期P54—55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的含義。

  2、會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在觀察、思考、和動手折的過程中,認識和找出對稱軸,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4、領略自然界的美妙與對稱世界的神奇,激發數學審美情趣,領會數學美。

  5、通過小組協作和交流活動,提高協作學習的意識和研究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按對稱軸將軸對稱圖形畫完整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剪刀,彩紙

  教學過程:

  一、生活經驗,引入新知:

  1、出示圖片

  2、問:這些圖形美嗎?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反饋:它們都是對稱圖形。

  追問:什么叫做對稱?

  預設:1)左右相等。2)左右圖形大小相等、形狀相同。……

  3、判斷:上面的圖形是不是從下面剪出的,為什么?

  反饋:第一組是,第二組不是,因為第二組圖形左右不對稱。

  總:生活中也有不少對稱現象。

  4、想一想:我們學過哪些圖形也是對稱的?

  生:反饋。

  找一找:打開袋子,找一找對稱圖形。

  學生反饋。

  預設1:1、3、5、6、7、8

  預設2:1、3、5、7、8

  2)問:你有辦法證明你的猜想嗎?

  反饋:對折。

  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總:像這樣對折后,左右兩邊圖形能完全重合的叫做軸對稱圖形。

  出示課題:軸對稱圖形。

  二、鞏固新知,認識對稱軸:

  1、拼一拼:用兩個平行四邊形平成一個軸對稱圖形。

  反饋:

  2、下面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用方格紙判斷)

  反饋:小火車并不是軸對稱圖形。松樹和五角星是軸對稱圖形。

  問:你是如何用方格紙判斷圖形是否對稱的?

  生:對準圖形的頂點判斷。然后數方格。

  總結:圖形對折以后,兩邊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它的這條折痕所在的直線,我們叫它對稱軸(板書)

  【策略說明:通過“觀察、分類、驗證(折)、”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的含義。培養學生探索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三、數對稱軸,拓展思維

  1、找一找,數一數

  交流反饋。

  問: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么?

  反饋:圖形的邊越多,對稱軸就越多。……

  2、做一做: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比一比誰剪的對稱軸最多?

  【策略說明:通過欣賞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剪一個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感受和諧的對稱美,讓學生感到軸對稱就在我們身邊,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

  七、總結

  今天,我們在課堂上體會了怎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八、作業布置:《練習冊》P71—72

  【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對折后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

  2條4條0條無數條1條

  畫軸對稱圖形要點:先找對稱軸,然后找對稱點,再連線。

  【策略說明:通過欣賞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剪一個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感受和諧的對稱美,讓學生感到軸對稱就在我們身邊,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

  七、總結

  今天,我們在課堂上體會了怎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八、作業布置:《練習冊》P71—72

  【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對折后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

  2條4條0 無數條1條

  三年級數學教案 14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

  每個福娃24元,每個福娃要多少元?

  指名回答:24×5=100。

  師:用到了什么舊知識?

  生1:一位數乘兩位數。

  師:如果買10個這樣的福娃,要多少元呢?

  生2:240。1×24=24,10個24就是240。

  師:誰幫他說算式?

  生3:24×10。

  師:用到了哪些舊知識?

  生齊:兩位數乘整十數。

  師:如果要買12個,要多少錢?

  列式:24×12

  師:跟兩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整十數相比,這是一道什么算式?

  生齊:兩位數乘兩位數。

  師:我們以前學過嗎?(沒有)。這是一個新問題。板書課題。

  師:以前當你遇到新問題的時候,你會怎么辦?

  生1:問爸爸媽媽

  生2:問老師

  生3:自己解決

  生4:想想新辦法。

  師:今天我們一起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

  估一估,24×12約是多少?

  生1:。24估計乘20,12估計成10。所以是。

  生2:250。24看成25,12看成10,25×10=250。

  獨立嘗試計算24×12。

  師巡視指導。

  四人小組交流,說說算法。

  展示方法:

  生1:12分成10和2,24×10=240,24×2=48,240+48=288

  師相應的板書。

  師問:24×10算什么?如果是24×12,算出的是什么?

  師:還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2:筆算。

  投影展示算法。

  24

  ×12

  ―――――

  48

  24

  ―――――

  288

  指名說方法。

  生3:24分成4×6,4×12=48,6×48=288。

  師:將一個因數拆成兩個數來算,了不起。

  生4:12拆成2×6,24×2×6=288。

  師:跟生3有異曲同工之妙。

  師:剛才的這些方法,都借助了舊知識。方法一借助了哪些舊知識?方法二呢?方法三呢?方法四呢?

  生回答。

  師:方法這么多,你最欣賞哪一種方法?

  生5:筆算。很簡便。

  生6:豎式好。非常準確。

  生7:我喜歡方法一。

  練習:選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23×13。

  展示3個學生的計算方法:

  生1:

  23×10=230

  23×3=69

  230+69=299

  生2和生3都是豎式,其中生3有+號

  師:為什么不用方法二(將一個因數拆分的方法)?

  生4:因為不好拆分,會有余數。

  師:看來這種方法有局限性。

  師:你們有沒有發現,橫式和豎式是有某種聯系的?溝通橫式和豎式之間的聯系。

  師生對話討論。

  師:正因為橫式和豎式有相同的地方,我們小學筆算的基本方法是列豎式。現在觀察豎式,能不能想出列豎式計算的方法來。(列豎式計算要注意什么)。

  小組討論。

  匯報:

  生1說算法。

  生邊說師邊問:她說的48是怎么得到的?表面上的24是由誰相乘得到的'?這里的24實際上表示多少?

  師:計算的時候,哪一步最關鍵?

  生1:第一步。

  生2:全部都重要。

  師:做完了沒有?

  生3:還要把答案寫在等式的后面。

  練習二:

  你能把豎式補充完整嗎?

  (1)、

  12

  ×44

  ――――――

  48

  □□

  ――――――

  □□□

  指名回答。

  師:兩個都是48,一樣嗎?

  (2)、

  32

  ×13

  ――――――

  96

  練習三:

  你能列豎式計算嗎?選一道計算。

  21×1341×12

  校對。

  三、。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24×12剛才還是新問題,現在還是嗎?

  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三面紅旗競賽,得旗情況。

  每班得到12個五角星。

  生1:有20個班,有幾面紅旗呢?

  師提問:1-3年級一共得了多少個五角星?

  生2:一至三年級一共13個班級,13×12。

  2、課件出示課文:趙州橋(這時鈴聲響了,老師馬上話語一改,告訴學生此題是課后作業)。

  課后估計一下課文有幾個字,再數一數。

  下課。

  三年級數學教案 15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知道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感知四邊形的特征,能判別四邊形。

  教具、學具:課件一套、三角尺、四邊形、格子紙等。

  教學過程:

  (一)感知四邊形的特征

  1.認識四邊形。

  (1)師:(板書課題)看一看,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你見過四邊形嗎?你認為它是什么樣的?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等四邊形的圖片。

  (2)出示下列學生沒有說到的圖形。

  師:那這個是四邊形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判斷四邊形。

  (1)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圖形,請你判斷一下它們是四邊形嗎?(書第35頁中的圖形補充4個圖形,用課件展示。)

  說說為什么不是。那你覺得四邊形光有四條邊行嗎?是怎樣的四條邊?(補充板書:直的。)

  (2)你有沒有辦法把這些不是四邊形的圖形改成四邊形?(根據學生回答課件中操作。)

  (二)尋找四邊形

  1.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師:同學們真能干,經過你們的修改,這些圖形都成了四邊形,那請你們找一找在你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是四邊形的。請你摸給大家看。

  2.找主題圖中的四邊形。

  師:其實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你看這是一幅校園圖,你能從中找到四邊形嗎?(課件出示,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應的四邊形用紅色閃一閃,提取出來放在屏幕的右邊。)

  (三)小結:我們找到了這么多的四邊形,那么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呢?(多指名學生說)

  (四)四邊形分類

  1.指導分法。

  師:雖然這些都是四邊形,可它們的樣子還是有些不同的,你們看,這是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菱形,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這個是任意四邊形(在黑板上邊指邊說)。接下來請你們拿出練習紙,你能按一定的標準給這些特殊的四邊形分分類嗎?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嗎?

  練習紙:

  根據學生回答師: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這些角的大小(板書:比),你還可以用尺量一量它們的邊長(板書:量)。

  2.小組合作進行分類。

  師:下面就請你們分類,老師先給你們一些建議。(課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請你選擇好工具,定好分類的標準。

  2.分類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

  3.四人小組交流,說說你分類的理由。

  4.推薦一名同學發言。

  3.反饋、交流。

  各組派代表發言,(實物在黑板上移動展示)說說分法,并說明這樣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長方形、正方形一類(四個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一類(沒有直角)。

  (2)按邊分: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梯形一類(對邊不相等)。

  (3)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類(四條邊相等);

  梯形一類(四條邊都不相等)。

  4.小結:師:你們分的好極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們再來確認一下,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五)畫四邊形(書第36頁做一做2)

  師:我們已經會認四邊形,還會根據它們的特點進行分類,接下來我們來畫一畫四邊形,你覺得怎樣才能又標準又快的畫出這些四邊形呢?需要老師給你們提供什么工具嗎?(尺、格子圖)請你們把這6個四邊形都畫一畫,一邊畫一邊想一想,這些四邊形有什么不同。

  實物投影展示,講評。

  你覺得這些四邊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長方形、正方形有四個直角,長方形的對邊一樣長,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梯形有兩個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菱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邊形的對邊一樣長,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還有一個四邊形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四個角也都不是直角。)

  (六)拼四邊形

  師:太棒了,你們把這些四邊形看的非常透徹了。信封里有一些四邊形,我們來看看有些什么,請你們四人合作,選幾個拼成一個四邊形(信封材料準備)。

  信封里的四邊形:

  交流、展示。

  還有不同拼法嗎?

  (七)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太強了,老師佩服你們,在這節課里,你們認識了什么?它是什么樣的?還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識?四邊形還有很多知識,我們以后再學。

  三年級數學教案 16

  一、教學內容:

  課本第106-107頁的練習十八。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和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2、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筆算一位數除三、四位數的除法。

  三、教學重點:

  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和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四、教學難點:

  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和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五、教學材料:

  口算卡片。

  六、教學途徑: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基礎

  練習

  基本

  1、判斷下面各題的首商是哪一位?

  246÷3246÷248÷448÷6

  2、筆算:

  792÷6844÷4984÷3895÷5

  全班學生練習,指名板演,親正時要學生根據計算法則說出計算過程。

  3、口算:

  84÷2=320÷8=680÷20=60÷6=4000÷2=70×8=

  4、完成書上練習十八的第1題。

  學生口算,比一比哪個小組算得又對又快。

  1、表格題。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指名回答。

  2、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3、學生口算。

  4、小組比賽。

  出示表格。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基本

  練習

  課堂

  作業

  這個表格是讓同學們填什么數?請同學們填表格。

  3、筆算: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每組派一個代表上臺板演。

  4、應用題。

  (1)第5題。

  請同學們先讀題,再找一找條件和問題是什么?再在書上列式計算。

  (2)學生獨立完成第6題,教師單獨輔導。

  5、聰明題。

  請小組討論這道題目應該怎么思考?再在書上填空。每組派一個代表上臺說一說你們組的意見。

  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4題,教師批改。

  1、指名回答。

  2、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板演。

  3、學生自己讀題,再列式計算。

  4、教師輔導。

  5、小組討論,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發表意見。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改。

  七、板書設計:

  練習十八

  84÷2=42320÷8=40680÷20=340

  60÷6=104000÷2=200070×8=560

  八、課后小結:

  三年級數學教案 17

  一、基礎知識的練習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集體在練習本上完成,并展示訂正。

  2.4+3.4=5.3-4.6=35.2-7.8=2.8+6.2=

  教師強調:計算時要把小數點對齊,小數點對齊了相同數位也就對齊了。

  2、學生打開教材第98頁看第1題,要求學生先說一說題意,然后在教材上完成,學生在計算時可以口算,也可以用豎式計算。

  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

  1、引導學生看第98頁的第2題。讓學生讀題,并解答教材上所提出的問題。①《動腦筋》比《童話故事選》便宜多少元?②各買1本書,10元錢夠不夠?

  2、引導學生看第99頁的.第7題。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教師:那么小麗要從兒童樂園到光明街,車票要多少錢呢?為什么?讓學生討論后回答。

  讓學生小組合作,一人當售票員,其他學生當乘客,做乘車游戲,目的是讓學生能對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

  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練習。

  (1)小明從7歲到10歲,體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四、課堂作業新設計

  1、連線。

  5.3+2.78.6

  3.6-2.11.5

  12.6+4.78

  15.9-7.317.3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13.5-9.230.7-1.817.6+14.745.3+16.9

  3、下圖是某年“十一“期間北京主要景點接待游人統計統計圖。

  看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你能解答嗎?

  五、思維訓練

  1、日記本8.1元一個,文具盒5.1元一個,墨水10.8元一瓶。小明想買以上三種文具,付20元夠嗎?

  2、用1、2、3、4寫出大于3的三位小數和小于2的三位小數。(每個數字只能用一次)

  三年級數學教案 18

  教學內容:

  口算乘法、除法、筆算乘法、除法。(課本第112頁的第2、3、4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存在問題,并通過反思進行自己正。

  2、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提高計算能力,達到計算熟練,實現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宣布本節課復習內容。

  二、基本練習

  1、口算練習。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

  (1)直接說出答案。(回答語句要說完整)

  (2)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2、估算練習。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l)直接說出答案,學生回答語句要完整。

  (2)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時,不一定都把被除數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數。)

  3、筆算練習。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l)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思考,計算。

  (2)匯報結果,說一說計算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結合題目,歸納出注意點:乘法計算中:

  (1)要注意進位問題;

  (2)要注意積的書寫位置。

  除法計算中:

  (1)商的書寫位置;

  (2)除數與商的積的書寫位置(數位對齊);

  (3)被除中間有o的除法計算;

  (4)商的中間,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識梳理

  教師引導、啟發學生說一說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中,你都學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進行交流后、回答、教師板書:因數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筆算乘法、進位筆算、被除數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筆算除法、有余數的除法及驗算。

  計算:856÷7 2309÷3 2832÷4

  四、課堂活動

  1、計算2346÷5并驗算

  要求:先觀察題目,判斷商是幾位數。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獨立計算。匯報結果,并說一說除法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驗算中,要注意什么?

  2、課本第112頁的第2、3、4題。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三年級數學教案 19

  教學內容:

  課本第4至5頁例3和相應的“做一做”題;練習一4至6題。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知道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2、通過實際測量活動,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教學重點:

  使學生識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教學難點:

  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準備:

  一把米尺、1米長的小棍、一盤卷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學生自己的哪個手指寬是1厘米。

  2、讓學生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實際長度。

  3、用學生尺量數學教科書的長和寬,并回答量的結果。

  二、導入新課

  教師請一名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一名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發現了什么?引出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后,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場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厘米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

  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板書課題:認識米和用米量

  三、新授

  1、認識米。

  (1)認識1米的實際長度。

  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并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把自己的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1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4)、認識米與厘米的進率

  量出1米長的繩子,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這根繩子有多少厘米。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并讓學生齊讀兩遍。

  2、用米量。

  (1)、教師出示一盤卷尺,告訴學生這是一盤卷尺,用它可以量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或校長的距離。

  (2)找一找,你身邊有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指名兩個學生用卷尺去量教室黑板的長度是幾米幾厘米。

  四、鞏固練習

  1、做課本練習一第4題第

  1、3兩小題。

  2、1米=( )厘米100厘米=( )米5米=( )厘米200厘米=( )米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米的認識和用米去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還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六、作業設計

  1、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 )作單位。

  2、1米=( )厘米100厘米=( )米

  3、5厘米+30厘米=( )厘米70米-7米=( )米

  4、在下面的( )里填上米或厘米。

  (1)電線桿高8( ) (2)教室長8( ) (3)鋼筆長15( ) (4)小紅從家到學校要走100( ) (5)量籃球場的長度用( )作單位(6)一張課桌長1( )

  三年級數學教案 20

  教學內容:

  教材第23~24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第1~6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其豎式的簡便寫法,能正確地計算這類算題。

  2.在研究算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合情推理能力和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的簡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出示:3×2=7×2=13×2=3×20=7×200=21×4=

  口算后討論:你是怎樣口算的?

  二、教學新課

  1.學習例題

  ⑴出示例題插圖問:你從題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⑵指名說出口算方法和結果。問:你是怎樣由4×12=48想到4×120=480的.?

  ⑶小結。

  2.教學“試一試”

  ⑴讓學生在書上計算,指名板演。

  ⑵指名板演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⑶問:第一題中乘數250末尾有一個0,積1500的末尾為什么有兩個0?第二題算過7×9得63后,為什么積的末尾要添寫2個0?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獨立完成在書上,并進行評講。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獨立完成。組織討論:每組上下兩題有什么聯系?計算方法有什么區別?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組織學生口算,體會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掌握幾百幾十和幾相乘的口算方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引導學生讀題。問:你能看懂表的內容嗎?讓我們計算什么?學生填表。問:觀察這張表,你有什么發現?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你是怎樣掌握的,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

  五、作業:完成“想想做做”第2.5.6題。

  教學反思:

  (略)

  三年級數學教案 2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掌握兩個積(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會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2.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通過教學,使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溝通.

  教師出示:

  164+18 18+46

  693-14 50-355

  先說出每題的運算順序,再分組計算,看哪組算得又對又快.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訂正.

  二、創設情境.

  問:同學們都去過商店買東西吧,要算一算買來的東西共花多少錢用什么方法計算?

  師:今天,我就要去商店去買兩樣東西,請你們幫我算一算需要用多少錢?

  出示動畫混合運算,問:看圖誰能先說說我要買些什么,然后列個算式表示要花的錢數?

  學生匯報并列式,引出例1.

  三、自主探索,領悟算理.

  1.嘗試計算:164+63

  (1)學生獨立試算,教師巡視指導.

  (2)小組討論,交流算法.

  (3)學生匯報,研究算法.(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164+63 164+63

  =64+63 =64+18

  =64+18 =82

  =82

  (4)比較異同,總結算法.

  分析比較以上兩種計算方法,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算法:求兩個乘積的和,要先算出兩個積后才能相加,所以加號后面的乘法可以和前面的乘法一起脫式運算,這樣會更簡便.

  2.改變例題,學習例2.

  (1)將例1 164+63變為:

  164-63 164+63

  164+63 164-63

  (2)學生獨立選做,可任選一題,也可全做.

  (3)匯報交流計算方法.

  3.歸納推理,總結規律.

  討論:觀察比較,例題中的4道題,你發現了什么?

  總結:通過比較,我們知道,求兩個乘積的和(或差),求兩個商的和(或差)以及一積一商的和(或差)的混合式題,都要先算出積,或商,兩個乘法可以同時脫式,兩個除法也可以同時脫式,一乘一除.

  4.初步練習,深化提高.

  計算:5887-292=?并思考發現了什么.

  三、應用方法,強化知識.

  1.計算下面各題.

  393+486 244-423

  174-124 813+46

  2.小強買3支鉛筆,2本寫字本.看圖算出買鉛筆和寫字本各用了多少錢,一共用了多少錢?

  四、質疑,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接龍游戲

  游戲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混合運算順序.

【三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數學教案01-14

數學教案三年級上冊08-26

三年級趣味數學教案12-27

三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1-14

三年級數學教案07-01

三年級下數學教案01-11

三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2-09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02-27

三年級上數學教案02-22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