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10-30 11:26:1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合集6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合集6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8的乘法口訣的來源,掌握8的乘法口訣,并會運用口訣正確計算。

  2、從7的乘法口訣推出8的乘法口訣,初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通過8的乘法口訣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概括、記憶等能力。

  4、結合編、記、用8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滲透聯系的觀點,向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8的乘法口訣的編寫過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螃蟹圖片

  學生已有知識分析:

  這部分的內容是在提出實際問題后,讓學生在自己填表的基礎上,利用編制1-7乘法口訣的經驗,直接編出8的乘法口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教學課件

  A、指名回答算式的得數和口訣。

  53 口訣: 75口訣: 37口訣:

  76口訣: 63口訣: 77口訣:

  B、指名回答下列口訣的前一句口訣和后一句口訣。

  三七二十一 四六二十四 五七三十五

  黑板出示準備題。

  小動物跳遠,每次都跳八格,讓同學們看看每次都跳到什么數字下面。把數字寫在空格里。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談話:今天,小企鵝預到了一個小問題,同學們能幫它解決嗎?(能)

  出示一個

  我們來看看這是一個什么來的?(8個小正方體合成一個大正方體)

  這里有幾個小的正方體?同學們一起來數一數好嗎?(同學們一起來數)有幾個??(8個小正方體)

  現在小企鵝不止有一個這樣的大正方體,還有很多,要請同學們幫他數一數有多少個小的正方體,同學們能幫他嗎?(能)

  1、教學例1、(多媒體出示例1)

  出示一個 請同學們告訴老師這有幾個大的正方體(1個)

  有幾個小正方體?(8個)

  那么這里有是幾個8?(1個8)

  1個8 是多少呢??(8)

  1個8的話同學們能寫成乘法算式嗎?(能)

  指名回答(出示電腦答案18=8,并表揚)

  出示兩個 請同學們告訴老師這有有幾個大的正方體(2個)

  (指名回答)有幾個小正方體?(16個)

  那么這里有是幾個8?(2個8)

  2個8 是多少呢??(16)

  2個8的話同學們能寫成乘法算式嗎?(能)

  指名回答(出示電腦答案28=16,并表揚)

  老師已經寫出了兩道了,如果有3個大正方體?4個呢?5個呢?6個呢?7個呢?8個呢?同學們你們會算嗎?

  請各小組一起交流,并把算式寫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學生情況)

  (指名同學說說自己所寫出的算式,老師、同學們集體訂正,多媒體演示)

  訂正時并板書: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過17的乘法口訣了,猜猜看我們今天所學的是幾的乘法口訣?(板書:8的乘法口訣)

  2、自編8的乘法口訣。

  (1)小朋友,你們有前面學習乘法口訣的經驗,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夠自己編出8的乘法口訣。請同學們根據黑板上的算式編出8的乘法口訣。

  先獨立編寫口訣,再在小組里進行討論。(全班交流,板書乘法口訣)

  板書:18=8 一八得八

  28=16 二八十六

  38=24 三八二十四

  48=32 四八三十二

  58=40 五八四十

  68=48 六八四十八

  78=56 七八五十六

  88=64 八八六十四

  (并出示電腦的口訣)表揚同學

  3、練習記憶口訣

  A、齊讀口訣

  B、指名讀口訣

  三、組織練習,鞏固新知

  1、出示課件(做一做)

  請同學們幫忙算一算螃蟹有多少條腿!

  集體訂正:

  出示1只螃蟹圖片 18(指名回答并列出算式并要說出運用了哪個口訣)

  出示2只螃蟹圖片28=16

  出示3只螃蟹圖片38=24

  出示4只螃蟹圖片48=32

  出示5只螃蟹圖片58=40

  出示6只螃蟹圖片68=48

  出示7只螃蟹圖片78=56

  出示8只螃蟹圖片88=64

  2、請同學們完成下面的口算題

  83、5、7、4、6、8

  教師巡視

  集體訂正(指名回答)

  3、完成口算題

  84 8 3 82 87

  81 8 5 88 86

  教師巡視

  集體訂正(指名回答)

  4、完成闖關題

  82+8= 85+8= 87+8=

  83+8= 84+8= 86+8=

  教師巡視

  集體訂正(指名回答)

  5、完成練習聰明的你想到了嗎?

  A、( )( )=16 B、( )( )=24 C、( )( )=36

  82 83 66

  28 38 49

  44 64 94

  46

  教師巡視

  集體訂正(指名回答)

  ※課間休息:游戲對口令。

  同座位兩人,一人說口訣,一人根據口訣說出相應的乘法算式。

  四、全課總結。(播放歌曲)

  提問:今天同學們學的開心嗎?有什么事讓你覺得高興的?(今天你得到了什么收獲?請告訴你的同學!(指名回答)

  課后問題:

  前面的四個組,每個都座了8個同學,但是最后一個組只座了5個同學,班上有幾個同學應該怎樣算呢?請同學們回去思考!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學 科小學數學

  二、課例名稱 噸的認識

  三、執教教師

  四、指導教師

  五、課 型 新授課

  六、年 級 三年級

  七、教材版本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培養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3、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學情分析:

  噸是一個比較重的單位,教學中不能像對待千克那樣可以讓學生直接體驗,這就給1噸的觀念的建立帶來了困難。然而學生對于噸也不是完全空白的。首先學生已經建立了1千克的觀念,為噸的教學準備了數學基礎。其次,他們對于生活常見的物品的重量也有一定的體驗,這就為噸的教學準備了經驗基礎。第三,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學生對此不會毫無印象,這就為噸的教學準備了生活基礎。所以,本課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對常見物品的重量的體驗,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與推理,由淺入深地建立1噸的觀念。

  九、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估計教師的體重。

  學生自由估計。

  提問:你為什么而不用克作單位呢?

  2、引入噸。

  (1)感受幾個大型動物的體重。 (幻燈片)

  學生讀,想象其重量,同時感受這些重量用千克做單位比較麻煩。

  (2)出示幾個大宗物品,讓學生想象這些物品的重量。(幻燈片)

  讓學生感受這些物品都很重。

  提問:計量這些物品的重量如果都用千克做單位,將給我們的使用帶來很大的麻煩,怎么辦?

  指出: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貨物由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一般用t表示。(幻燈片)

  教師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親身體驗,感受并想象1噸的重量。

  1、體驗25千克大米的重量。

  每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學生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組、班級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計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師指出: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提問:2噸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噸?10噸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讓你搬1噸的大米,會是什么樣的情況?

  指出:1噸對于我們個人來說是很重的。

  2、利用想象和推理,進一步感受1噸的重量。

  提問:全班學生的體重有沒有1噸?

  學生猜測,然后師生共同計算。

  指出:同學們的平均體重是30千克,33個同學的體重接近1噸。

  3、利用常見的物品,想象1噸的重量。

  (1)出示圖片,先在小組里說說圖片的意思,再在班級內交流匯報。(幻燈片)

  提問:80袋水泥重多少噸?

  (2)出示下面的圖片,自由選擇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這樣的多少個物品的重量才夠1噸。(幻燈片)

  學生在小組內自由說,再在班級內交流。

  (三)實際應用,深化認識。

  1、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提問: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見到過用噸作單位?

  說說下面圖中牌子上的幾t各表示什么意思?(幻燈片)

  學生答畢,教師指出:此處的3t表示這條路限載3噸。

  學生答畢,教師指出:此處的8t指起重機規定的最大起重量為8噸。

  學生答畢,教師提問:你認為在安全范圍內,這個電梯的載客人數應是多少?

  師生共同計算,得出答案。

  追問:如果是兒童,是否可以多一些呢?

  讓學生感受:電梯載客的數量不僅要考慮重量,也要考慮空間。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考慮問題要全面。

  2、選擇合適的單位填在下面的括號里。(幻燈片)

  3、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出示下面的問題。(幻燈片)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匯報。

  4、數序日記。(幻燈片)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 克芹菜,2噸萵苣,3千克雞蛋,每個200 克的蘋果8個,1000千克肉。我和媽媽拎著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指名一優秀學生讀。提問:這篇數學日記寫得怎么樣?

  學生改正用錯了的單位。

  啟發:雖然小明在數學日記中用錯了一些單位,但是小明還是有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你能說說我們應該向小明學習什么嗎?

  (四)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能把你的收獲寫到今天的數學日記中嗎?

  學生寫完后,班級內交流。

  2、送給學生的話:(幻燈片:配樂呈現)

  生活中有豐富的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觀察者、思考者。

  數學中有無限的奧秘,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探索者、發現者。

  十、教學反思:

  噸在學生的頭腦中是一個抽象的計量單位,如何讓學生對噸又一個具體清晰的認識?本課做了兩點突破。

  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認識噸。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生活中的數學是鮮活的,生動的。本課運用了大量的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創設了生動的生活背景,讓學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噸,認識噸,運用噸,不僅深刻地建立了1噸的觀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讓學生在直接與間接的體驗中想象噸。

  噸是一個用來計量重量的單位,必須以體驗為基礎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課一方面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對常見物品重量的經驗,另一方面,安排學生在課堂上對25千克的重量進行現場體驗,以獲取豐富的直接感受。在這些感受的支撐下,再借助想象與推理,學生理解1噸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較輕松而深刻了。而且,因體驗的存在,也使課堂顯的生動而富有張力。

  應該說,在生活的背景中通過學生的體驗讓學生清晰地建立1噸的觀念這一設計思路還是很成功的。

  噸的認識的教學是本節教材的一個難點。 噸是一個離學生的.經驗比較遠的概念,既重又抽象,是很難把握的,如何讓學生在頭腦中牢固建立1噸的觀念?本課的設計可謂獨具匠心,充分挖掘了教材與生活的聯系,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能力,以直接體驗為杠桿,逐步抽象,深入而牢固地建立了1噸的觀念。

  一、在生活中認知。

  在這堂課中,教師主動尋找數學知識與生活情境有機聯系的切入點,靈活地展開教學,使枯燥的數學問題生活化,同時豐富了學生理解概念的基礎經驗。

  首先,從生活的需要揭示噸的引入。這節課先認識比較重的、大宗的物品入手,讓學生感受到: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需要一個更大的單位。這樣自然地引出了噸,使學生意識到噸的產生是來源于生活的需要,生活與數學有密切的聯系。

  其次,基于生活經驗建立噸 的觀念。課堂上,教師安排了大量的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通過這些物品的重量,借助想象和推理,讓學生感受1噸是個很重的單位,進而逐步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建立1噸的觀念。

  第三,在生活中應用深化了 噸的認識。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生活是數學最廣泛的應用空間。這節課以生活為背景,安排了三組應用,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地深化了學生對噸的認識。

  二、在體驗中感悟。

  體驗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噸的認識重在體驗。本課先讓學生親自抱25千克的大米,獲得直接體驗,在此基礎上推想40袋這樣的大米的重量,從而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觀念。

  其一,因體驗而生動。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25千克的安排恰倒好處。力氣小一點的學生,抱不動25千克的重量,或只能抱起一點點;力氣大一點的,雖能抱起來,卻要比較吃力。不同的學生感覺大不相同,體驗豐富而生動,充滿了個性化,這就使課堂變得富有活力和生機,充滿張力。

  其二,因體驗而深刻。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學生在抱大米的體驗中不僅獲得了直接的感性經驗,而且獲得了另外一種學習方式體驗性學習,這就使本課的教學超越了這節課的界限,為學生終身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在文化中升華。

  任何教學都要承擔傳承文化的重任,數學課也不例外。本課教學中,教師充分挖掘課堂教學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在文化的浸潤中學習知識,提高思想,升華感情。首先利用精選的教學內容,精致的教學語言以及恰當的幽默點綴,使課堂時刻彌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課堂上學生精神放松,思維活躍,不僅增長了知識,也可以感受到數學的生動與有趣。其次,課的結束時教師送給學生的話,讓這一課更是余韻悠長,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無窮奧秘;也使學生感受到了教師的期望,體會到了教師的苦心,對教師的情感得到了升華,使數學課堂教學成為學生的一次愉快的旅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68~69頁。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和合作探索中,讓學生經歷8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2.在應用過程中,尋找8的乘法口訣的規律,能熟練用8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并用一句口訣計算兩道乘法算式。

  3.在合作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良好的合作態度。

  教學準備:掛圖、小正方體、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畫面:小朋友搭積木的情景。)看,小朋友搭的各種形狀的積木,多漂亮!這個小朋友搭了個長方體,每層搭7塊,2層一共幾塊?4層呢?6層呢?你是怎么算出來的?誰能把7的乘法口訣背給大家聽?

  今天,咱們一起學習8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

  [評析:小朋友搭積木的情景,既復習了7的乘法口訣,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索8的乘法口訣的興趣。]

  二、探索新知

  1.操作感知。

  請小朋友們也來擺一擺,用學具盒中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大正方體,至少需要幾塊呢?(學生操作后匯報)

  2.思考計算。

  如果擺1個大正方體需要8個小正方體,擺2個這樣的大正方體要用幾個小正方體?擺3個呢?你是怎么算的?(學生可以用連加法計算)

  3.填表找規律。

  大正方體的個數

  小正方體的個數

  (1)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在小組內說說,再全班交流)

  (2)能把表中求小正方體的個數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板書:1×8=8

  2×8=16

  ……

  8×8=64

  3.嘗試編口訣。

  你能看著這些算式,編出8的乘法口訣嗎?(同桌試著說說,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學生說,教師在乘法算式后空一段板書:一八得八,二八十六,……八八六十四。學生齊讀乘法口訣。

  5.尋找記憶乘法口訣的規律。

  (1)師生對答8的乘法口訣,提問:怎樣很快地記住8的乘法口訣?他們有規律嗎?你有什么竅門?(學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同桌再互相背一背。)

  (2).你感覺哪句口訣難記?誰有辦法幫助他?(讓學生提問,師生共同尋找方法。如:怎樣記住7個8是幾?可以想:6個8是48,用48+8=56,或者用8個8是64,再減8得56等。)

  (3)結合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口答:7個8比6個8多(),比8個8少()。

  [評析: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訣,在獨立思考、交流匯報中,尋找口訣規律,深化思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三、鞏固應用

  1.卡片口算“想想做做”第1題。

  做第一組題。提問:計算3×8用什么口訣?再加一個8就是幾個8?你發現了什么?(如果不知道4×8等于幾,只要記住三八二十四,再加一個8就是32。)繼續完成第二、三組題。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一八得八,這句口訣只能計算1×8嗎?還可以計算什么?你發現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幾條乘法算式?(完整板書設計如下:)

  1×8=88×1=8一八得八

  ………………

  8×8=64八八六十四

  師生、同桌進行對口令練習。分別說出口訣和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評講。

  4.完成“想想做做”第5、6題

  (分別出示兩幅畫面)秋天,金黃的向日葵成熟了,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來到種植園收向日葵。看,他們干得多歡!從圖上,你了解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交流,獨立完成后說說想法。)

  [評析:看圖提出數學信息,可以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和問題意識,在交流和解決問題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三、總結延伸。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說感受,并一起回憶8的乘法口訣)在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訣?

  師:你們知道一只螃蟹幾條腿,2只螃蟹呢?你能編一首兒歌嗎?如:一只螃蟹8條腿,2只螃蟹16條腿,3只螃蟹24條腿,……8只螃蟹64條腿。(學生做拍手游戲)

  [評析:在兒歌中結束全課,使課堂更有情趣,把數學知識延伸到課外,應用到生活中,是數學教育的最終目的。]

  總評:本課根據乘法口訣的生成規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理解、思考,進一步體會乘法含義。通過讓學生找表中的規律、找記憶口訣的規律,讓學生交流想法、師生對口令、師生游戲、生生游戲等多種活動,從多層面上記憶、應用8的乘法口訣,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活動空間,激發了學生主體學習的熱情,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高,增強了合作學習的意識。整節課,情境設計注重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學習活動注重豐富有趣,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的良好學習情感和應用意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讓學生觀察表格、圖像、關系式,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變化,為后面學習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礎,同時體會函數思想。

  教材呈現了三個具體情境,鼓勵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和交流中,體會在生活情境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會隨著發生變化,兩個變量之間存在著關系。這三個情境分別用表格、圖像和關系式呈現變量之間的關系,以使學生體會表示變量之間關系的多種形式。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民辦實驗小學,學校的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本,突顯人文性,這樣學生喜愛學習數學,敢于在課堂上表現自我,學生有較好的思維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用手勢表示出自己從出生到現在身高的變化。

  2、用手勢表示出自己從出生到現在體重的變化。

  3、師:身高、體重都會變化,這些都是變化的量。(板書課題)

  二、觀察表格,感知變量。

  1、出示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表。

  師:這是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表。

  (1)從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上表中哪些量在發生變化?

  (3)師生共同畫一畫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折線統計圖。

  (4)說一說小明10周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

  2、說一說。

  (1)我發現( )隨( )的增加而增加。

  (2)我發現( )隨( )的減少而減少。

  3、師:通過你們舉的例子,可以發現什么?

  三、通過讀圖,感受變量。

  1、師: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的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較大的變化。

  2、出示駱駝體溫隨時間的變化統計圖。

  3、讀懂統計圖。

  (1)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一天中,駱駝體溫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感受量的周期變化。

  (1)一天中,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

  (2)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的體溫有什么關系?

  (3)第二天,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第三天呢?第十天呢?

  (4)師:每天駱駝的體溫總是怎樣變化的?

  四、建立模型,感悟變量。

  1、出示叫的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關系的情境。

  2、你能用式子表示這個近似關系嗎?

  即氣溫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變化。

  師:如果蟋蟀叫了7次,這時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這時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發現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是怎樣變化的?

  4、舉出而變化的例子。

  5、通過舉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而變化,這些量就是變化的量。

  五、課堂鞏固,加深理解。

  1、連一連,把相互變化的量連起來。

  路程 正方形周長

  邊長 購賣數量

  總價 行駛時間

  2、說一說,一個量怎樣隨另一個量變化。

  (1)一種故事書每本3元,買書的總價與書的本數。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長方形的長與寬。

  六、全課小結,談談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材104~10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本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能夠列出簡單實驗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新課

  擊鼓傳花游戲,鼓聲停時一位同學上臺抽簽,簽中內容有禮物、唱歌、猜謎。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簽?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詞來表達,揭示課題: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一)教學例題1

  請同學們看前面,這里有個盆:1號盆、2號盆。(實物:例題上的裝有不同顏色小球的盆)咱們來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顏色的球。

  展示兩盆中球的顏色、數量。

  1、從1號盆里面任意摸出一個球,一定是紅球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都已討論好了,誰想代表小組發言?(依次指名學生說)

  (依次板書:一定可能不可能)

  師:小朋友討論得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實際來摸一摸,驗證一下。1號盆,誰來?(學生摸出3個后提問,如繼續摸下去,結果怎么樣?)

  2、從2號盆里任意摸一個呢?請小組討論

  請學生摸一摸(摸出3個后提問,如繼續措下去,能摸到紅球嗎?那可能摸出什么球?為什么?)(老師可根據盆里剩下的球隨機提問,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顏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動

  (二)教學例題2

  `1、生活中有許多的“可能性”

  例如:……(請學生舉例幾個)

  2、自已閱讀書本例題2

  誰理解題目意思了,解釋一下。

  獨立完成

  3、匯報、講評

  4、練習

  108頁練習二十四第一題。

  三、全課,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可能性的知識,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和我們的生活聯系起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會發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發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呢?你能舉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說嗎?請同學們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學生說)

  學生說完后全班交流。

  四、鞏固練習

  P1082、3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國標版四年級(下冊)第22~25頁。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操作、分析、討論等活動中,了解三角形的各組成局部,感受并發現三角形的三邊關系;

  2.在探索活動中提高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并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理解三邊關系。

  【教學過程】

  一、初步認識三角形。

  1.舉例: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的?

  2.認識三角形的各局部名稱

  (1)回憶: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三角形,關于三角形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2)補充:頂點

  3.揭題:三角形還有什么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深入地研究三角形。

  二、探索三邊關系

  1.理解“圍成”的含義。

  (1)提問:圍一個三角形就要用到幾根小棒?

  (2)生圍

  (3)小結:相鄰兩根小棒的頭和頭相連了,就說是圍成了三角形。

  (4)質疑: 三根小棒是不是一定能夠圍成三角形呢?

  (5)小組合作研究

  (6)交流:有時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有時不能圍成三角形。

  2.探究第一個條件:

  (1)質疑:為什么有時能夠圍成三角形,有時卻不能圍成三角形呢?

  (2)討論:紅、黃兩邊的長度要符合怎樣的條件,才干和藍邊圍成三角形?

  (3)交流并檢驗

  (2)小結:要圍成一個三角形,紅邊和黃邊的長度和就必需要大于藍邊。

  3.探究第2個條件。

  (1)固化條件1:4組判斷

  (2)質疑:藍邊10厘米,紅邊3厘米、黃邊15厘米能圍成三角形嗎?

  (3)操作并得第2個條件:要圍成三角形,紅和黃的長度和要比黃邊長。

  4.探究得第3個條件:

  (1)設疑:會不會有了這兩個條件還不夠?還要滿足其他的條件?

  (2)討論并驗證

  (3)小結:還要符合第3個條件,黃邊和藍邊的和要大于紅邊。

  5.形成結論。

  (1)問題:要圍成一個三角形,三條邊要同時滿足幾個條件?

  (2)小結:三角形中任意兩條邊的長度和都大于了第三邊。

  6.優化判斷

  (1)固化結論:要圍成三角形3邊要符合什么條件?(2題)

  (2)優化判斷:

  長邊+短邊>中邊 長邊+中邊>短邊 短邊+中邊>長邊

  a.問題:哪一個條件符合了?

  b.判斷說理

  c.方法:只要算一次就能判斷。只要短邊之和大于長邊這個條件符合了,就能圍成三角形。

  (3)鞏固

  三、全課總結。

  四、解決實際問題。

  路線判斷。

  五、拓展提高。

  固定邊7厘米、3厘米,配一條活動邊。活動邊可以是幾厘米?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10-18

小學數學教案模版07-13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07-29

《左右》小學數學教案04-01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