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10-30 19:02:5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合集9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教材設計了一些讓學生感受質量單位、比較物體輕重的活動,并結合活動滲透了一些統計的初步知識。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體驗常見的物體的重量,逐步建起質量單位的正確觀念,并且明確要比較物體的重量,不能光靠眼睛觀察,必須要用秤稱一稱,切實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另一方面通過記錄同學們的休重,學習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通過使用不同的秤,認識測量質量的工具,初步學習用數學解決問題,提高應用數學的意識。

  學情分析: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準備測量工具,對質量單位的感受,不只限于對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動形式上,除了參考教材上提供的內容外,還可以從本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取素材。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觀念,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

  設計理念:

  1、為學生創設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激發學生的求知。

  2、充分利用學生的原有經驗,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

  3、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體驗,親自感知,學生學的輕松、愉快,多次實踐又幫助學生突破了難點,同時也讓學生再次感悟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體重計、臺秤或彈簧秤、天平、兩袋鹽等物品。

  學具準備:

  各種物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游戲導入:請兩位跑得快的同學到臺前做“背人跑步比賽”的游戲(被背的兩人輕重對比明顯)。讓大家估計誰最有可能贏?為什么?

  小結:人是有輕重的。

  2、實踐體驗: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相互說一說。

  3、學生匯報自己的感受,教師引出課題。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一)稱學生的體重

  1、師:要想知道某個人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辦呢?

  2、讓學生觀察帶來的體重計,觀察一下,上面有什么?怎么稱物體的質量呢?想好了和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

  指名匯報,隨機介紹kg是千克的表示符號。

  3、讓一組學生輪流站在體重計上,秤出每一位同學的體重,并指名兩位同學在黑板上記錄下每位同學的體重。

  4、讓每一個學生統計出不同的重量的同學分別有幾種,統計時可以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統計,如用“正”字來表示,或用其他方法來表示。

  5、讓每一位同學背一背、抱一抱不同質量的同學,感受一下不24千克、32千克分別有多重。

  6、全班交流,把每組統計的情況合在一起,成為全班同學體重的統計表,再讓學生提出一些加、減法的數學問題,進行加、減法口算練習。

  (二)建立千克的質量概念

  1、稱一稱。把自己小組帶來的兩袋鹽放在臺秤或彈簧秤上稱一稱。

  學生生觀察秤的指針指向幾,老師指出1千克就是兩袋鹽的質量。

  2、掂一掂。再把剛才稱的鹽放在手中掂一掂,邊掂邊用眼睛體會1千克有多重,并說說掂1千克的感覺。

  3、估一估,你們再掂一掂身邊的其它物體,能找出哪些東西重1千克嗎?估計后再把這些物體放在秤上稱一稱,并互相說說1千克物體大約有多少。

  4、猜一猜。師拿出1袋棉花和1袋鐵釘,讓學生猜一猜哪個重?說明理由,大家的意見不統一,怎么辦?以實踐來證實,請2名學生分別稱一稱。

  5、質疑:這2袋物體的質量都是1千克,說明了什么?讓學生感受到物體體積大并不一定重。

  6、小結:剛才我們大家通過各種學習手段,感受了1千克物體的質量有多重,可我們看像這些(舉起一枚硬幣,指著衣服上的鈕扣和學生帶來的雞蛋,以及文具盒中的筆、橡皮等),比較輕的物品怎么知道它們的質量呢?

  (三)建立克的質量概念

  1、天平稱一稱帶來的硬幣以及文具盒中的文具吧,先看老師稱幾根粉筆的做法。教師邊稱邊介紹克的表示符號“g”。

  2、學生小組進行操作,稱硬幣、雞蛋和鉛筆、橡皮等物品。

  3、交流匯報。

  4、再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猜一猜、議一議等實踐活動,感受并建立克的質量概念。

  三、全課總結

  看來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除了用稱的方法,還可用估算的方法來解決。

  四、課后實踐,不斷延伸

  1、到商店看1千克的物體或買1千克的東西有多少?

  2、回家用秤稱一稱或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方法,感受一下家中幾種物品的質量。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在觀察、討論、操作的活動中,經歷認識簡單圖形旋轉的過程。

  2、了解順時針、逆時針的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在探索圖形旋轉并用語言描述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了解順時針、逆時針的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課前修改:

  教學過程:

  一、旋轉方向

  1、觀察噴灑的情境圖,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旋轉現象,是怎樣旋轉的。教師結合鐘表上表針的轉動介紹順時針、逆時針轉動。

  2、拿一把轉椅,按不同方向實際轉一轉,讓學生描述旋轉方向。

  二、旋轉90°

  1、教師簡筆畫分步演示噴頭順時針旋轉90°的畫面,讓學生認識并描述旋轉了多少度。

  2、再次旋轉轉椅,分別從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旋轉90°,讓學生用語言描述轉椅是沿怎樣的方向旋轉的,旋轉了多少度。

  說一說

  1、觀察書中的兩組圖形,了解書中有什么。教師提出“說一說”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的、判斷的時間。

  2、交流,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判斷的,給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

  三、圖形旋轉

  1、提出畫圖的要求,并提示畫圖時要先確定旋轉方向,再考慮旋轉90°后的位置。

  2、展示畫出的圖形,交流畫的方法。教師介紹先確定兩條直角邊旋轉后的位置,最后連另一條邊的方法。

  3、讓學生看書中畫的三角形旋轉90°后的圖形。

  練一練

  1、弄清題目要求后,再判斷。

  2、學生在書中獨立完成,教師輔導后進。

  3、先引導學生了解圖的特點,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圖案。

  教后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西師版xx年級上(下)冊xx頁

  執教者:xxx

  教學課時:第X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了解xxxxxxxxxx,掌握xxxxxxxxxx。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xxxxx方法,體驗xxxxxxxxxx。情感態度:通過感受xxxxxxxx,培養xxxxxxxx的情感。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找出重要的知識點)

  2、難點:(結合學生的學情,分析本節課哪些知識學生比較難掌握)

  3、關鍵:(結合實際,找出從哪些方面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等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實物、多媒體、一些數學圖形

  2、學具準備:實物、數學圖形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復習引入或談話引入或情景引入)

  1、小朋友,我們前面已經學習了xxx內容,今天我再考考大家,看看有多棒。(生說后引入新課)

  2、老師昨天遇到一個難題,想到今天我都不知道怎么解決,今天我想叫大家幫老師一個忙,你們愿意嗎?(愿意)生說后老師引入新課。

  3、出示主題情景圖引入。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題。

  (1)、指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小組交流。

  (3)、反饋信息:

  生1:我覺得xxxxxxxxxxxxxxxxxx。

  生2:我認為xxxxxxxxxxxxxxxxxx。

  生3:我是這樣想的xxxxxxxxxxxxxxx。

  (4)、師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小結:同學們表現的太好了。剛才我們通過xx方法,了解到xxxxxxxxxxxx,那老師覺得xxxx樣更好一些。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只要你認真想認真做就一定會有收獲的。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一道練習題。

  (1)、學生讀題,了解題目意思。

  (2)、指明學生答(學生舉手回答)。

  (3)、師生共同討論。

  (4)、完成練習題。

  2、出示第二道練習題。

  (1)、學生齊讀題目。

  (2)、學生獨立完成。

  (3)、個別展示。

  (4)、集體訂正。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1.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這部分內容主要讓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含義,體會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這節課是從圖形到角的活動中學習新知,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體會平面圖形與簡單幾何體的關系,初步體會“角在圖形上”。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為學習更深的幾何知識奠定基礎。

  2.學生分析:由于學生已經具備有關角的生活經驗,而他們腦中的角既有數學上的角,也有生活中的角,教學時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操作活動,豐富學生對角的認識,正確辨別數學中的角與生活中的角,同時在實踐操作中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由實物上的角抽象為幾何圖形的角的過程,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有大小,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學會畫角,會比較角的大小。

  2.培養學生觀察、判斷、動手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體驗數學來源于實踐的思想。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教學難點】

  感受角有大小,初步學會比較角的大小。

  【教具準備】

  小棒、硬紙條、圖釘、長方形紙、吸管、毛線。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活引入

  我們的校園美嗎?聽著音樂,感受著鳥語花香,讓我們稍稍地靜靜心。這里熟悉嗎?我們共同學習生活的地方,溫馨的教室。今天我們的研究就從大家熟悉的物品開始。

  觀察這些物體雖然形狀不同,但上面都藏著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新的圖形朋友,你看出了嗎?

  二、觀察探究,新知建構

  1.觀察,初步感知

  (1)三角尺上的角在哪兒?指給你的同桌看看,我找了其中的一個角,看看我指的和大家想的一樣嗎?你還能在上面找到角,你能像老師剛才一樣指給同桌看看嗎?我們來看看電腦上的.演示。

  (2)紙工袋上的角,誰上來指給大家看看?

  (3)掛鐘上的角誰來說一說、指一指?(根據學生的介紹,閃爍課件)

  2.抽象,建立表象

  (1)剛才演示的這幾個角都藏在物體上,如果我們拿掉這些物體留下的角,會是什么樣的?閉起眼睛,想到了嗎?一二三,看!和你想的一樣嗎?

  (2)這些圖形都是角。角,我們用這樣的小標記標出。

  (3)用數學的眼光仔細觀察這三個角,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數學上把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板書:兩條邊)

  (5)誰上來指一指這個角的頂點和邊?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呢?一起說一說。

  3.再認,建構認知

  我們通過找一找、比一比,認識了角,現在你腦中的角是什么樣的?(根據學生的回憶,教師畫角)完整板書。

  4.練習判斷,鞏固認知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全體核對,錯的起立。

  (2)通過做這道題,在判斷角時,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5.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帶著大家的提醒,現在如果我們要利用身邊的材料做一個角,你會嗎?把你帶的材料倒出來嘗試著做一個角吧!(放音樂)

  (2)同學們成功了嗎?把你做的角高高地舉起來給別的同學欣賞一下。

  (3)老師也做了這樣一個角,你看,還能變大變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上的角也像這樣可變大變小?(隨學生的舉例展示物體)

  (4)下面咱們比比賽,比較我們角的大小(老師指導比較方法),對于角的大小比較你又有什么想說的?

  三、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看來同學們不僅認識了角,對于角的大小還有了很多珍貴的感受。

  對于角,我們來些挑戰如何?一張長方形紙,看上面有幾個角,如果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猜想一下,自己實踐,看看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

  角除了在我們這些學具上存在,生活中它們更是無處不在,扮演著各自不同的角色!你看!(播放視頻)……今天這節課對于角你都有了哪些認識與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4~8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主動掌握11減幾的計算方法。

  2、初步掌握計算11減幾的思維過程,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正確口算11減幾。

  3、養成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11減幾的思維過程

  教學難點:

  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正確口算11減幾。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投影儀、課件。

  學生準備: 11根小棒(10根1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師:同學們,老師問你一個問題,喜歡看少兒頻道嗎?

  生:喜歡。

  師:喜歡那聰明、活潑又可愛熊大熊二嗎?

  生:喜歡。

  師:那老師告訴你們喲,今天熊大熊二就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它給你們帶來了兩張精美的卡片,想不想看?

  生:想。

  師:第一張卡片來了,你能從11倒著數到0嗎?那你們數一下。

  生:11,10,9,8,7,6,5,4,3,2,1,0

  師:真不錯。那我們再看一下第二張卡片是什么?

  9+( )=11

  8+( )=11

  7+( )=11

  6+( )=11

  師:熊大熊二不但給我們帶來了精美的卡片,還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獎品,被鎖在一個11減幾的屋子里(板書課題:11減幾),要打開小屋必須闖過幾個難關,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二、文具迷宮(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教學例1

  1、15-2=

  師:老師要從這15根小棒中拿掉2根,你會列算式嗎?

  生:15-2

  師:怎么從15根小棒中拿掉2根?請生上臺來展示。

  2、11-2=

  師:下面,如果老師要從這一捆零一根小棒中拿掉2根,和剛才有什 么不同呢?

  師:也就是說零的一根小棒能不能直接就拿出2根呢?

  生:不能。

  師:剛才小朋友說了零的一根不夠拿出2根小棒?我們該怎么辦呢? 現在小朋友自己用小棒代替鉛筆來從11根小棒拿走了2根,還剩多少根?

  a、生獨立擺一擺。

  B、生上臺展示拿法。

  C、課件展示,教師板書。

  師:其他的小朋友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師:同學們,你們看一下,一共用了幾種方法來算11-2的?

  3、試一試11-9=

  你能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11-9等于幾嗎?

  三、合作交流

  教學例3

  師: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11-8并在小組內說一說。

  A、小組交流。

  B、請生匯報。

  師: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算。

  四、應用拓展

  (一)鞏固練習

  1、課堂活動第2題。

  生獨立做

  請生展示

  2、點蠟燭。

  先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再抽生口答,個別題叫學生說算法。

  (二)應用拓展

  1、買東西

  2、猜密碼

  五、總結思考

  1、分發獎品。

  2、這節課你收獲了些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目的:

  1、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小數點搬家”這一童話故事,使學生探索出小數點向左、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能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能夠應用這一規律計算小數乘除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小數點搬家” 、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三張卡片(出示三張寫有100的卡片),你能在適當位置添上小數點,使這個數最大嗎?(100.)最小呢?(1.00)還可以是多少?(10.0)小數點位置不一樣,它們的大小也就不一樣了。是呀,小數點真重要,今天我們就來探討有關小數點方面的知識(板書:小數點搬家)看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生答)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山羊快餐廳。

  二、童話激趣,發現變化。

  1、出示三張情境圖:同學們,請看屏幕,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學生講述,老師隨機板書:4.00元、0.40元、0.04元。

  2、提問 (1)這些小數的實際價格是多少?生說,師板書。(2)請同學們認真觀察4.00、0.40、0.04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變化?它們的大小又有什么變化?請你們在小組里討論一下吧。

  3、小組匯報:

  匯報交流,師適時板書:

  小數點 大小變化

  向左移動一位 縮小10倍(縮小到原來的 )

  向左移動二位 縮小100倍(縮小到原來的 )

  向左移動三位 縮小1000倍(縮小到原來的 )

  ……

  4、來了這么多客人,山羊真開心呀,可月底一算,虧本了,熱心的小數點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往右搬家,請想一想: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小組討論后完成課本40頁“試一試”。

  小組合作討論之后,全班交流。

  從而得出:小數點向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根據算式編出6的部分乘法口訣。

  3、背出6的部分乘法口訣。

  4、會讀、會寫并會運用6的乘法口訣。5、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根據算式編出6的部分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會讀、會寫并會運用6的乘法口訣。

  教具準備: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復習引導

  1、乘法口訣接龍1-5

  2、找朋友游戲

  三、新授

  1、研究一六得六

  (1)小朋友們你們看誰來了?(出示課件小鴨子)來了幾只?(生齊數:6只)板書:6

  (2)列乘法算式

  你能寫出一個乘法算式嗎?(生試寫)師板書:61

  61等于幾呢?(生答:6)

  (3)編乘法口訣

  誰來編一編它的乘法口訣?(生試編:一六得六)

  (4)引申

  根據這個乘法口訣,我們還能寫出另外一個乘法算式嗎?(生試寫)

  2、研究二六十二

  (1)現在又游來了幾只小鴨?(生齊數:6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鴨,我們用加法算式來寫一寫。(6+6=12)

  (2)你能寫出乘法算式來嗎?(生試寫:62=12)

  (3)編乘法口訣

  生試編乘法口訣:二六十二

  (4)引申

  根據這個乘法算式你能想到另外一個乘法算式是什么嗎?(生答:26=12)

  2、研究三六十八

  (1)現在又游來了幾只小鴨?(生齊數:6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鴨,我們用加法算式來寫一寫。(6+6+6)請我們的計算器小博士來幫一下忙,加起來等于多少?(18)

  (2)你能寫出乘法算式來嗎?(生試寫:63=18)

  (3)編乘法口訣

  生試編乘法口訣:三六十八

  (4)引申

  根據這個乘法算式你能想到另外一個乘法算式是什么嗎?(生答:36=18)

  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一起來研究的6的部分乘法口訣

  四、練習鞏固

  1、背6的部分乘法口訣

  2、游戲:摘桃子

  16 23 63 51 26

  22 43 25 33 62

  3、列出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 二六( ) ( )得六

  4、給小動物找家

  (發給小朋友乘法算式卡片)

  16 26 14 61 62 41

  23 34 22 32 43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有關9的加、減法的正確率和速度。

  2.滲透簡單應用題的結構,為正式學習文字應用題做準備,加深理解“求和”、“求剩余”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夠正確解答。

  3.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識圖,理解題意。

  教學難點

  正確選擇算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9以內的加減法。

  (1)老師出示口算卡片,請一組同學來算,其他同學當裁判。

  (2)學生搶答。

  2.看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出示教材50頁的牽牛花圖(不注明條件和問題)

  師:你能結合這幅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嗎?

  指名回答,老師板書:6+3=9 9-3=6

  3+6=9 9-6=3

  問:這兩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左邊的6朵牽牛花和右邊的3朵牽牛花合并起來,一共是9朵。)

  這兩道減法算式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9-3=6表示從9朵牽牛花里面去掉右邊的3朵,就是左邊的6朵。)

  (9-6=3表示從9朵牽牛花里面去掉左邊的6朵,就是右邊的3朵。)

  師:如果題中標明了條件和問題(板書:6朵、大括號和?朵),這幅圖該怎樣理解呢?

  二、探索新知

  1.看牽牛花圖,自己說一說圖意,然后指名說。(左邊有6朵,右邊有3朵,一共有多少朵牽牛花?)

  學生獨立列算式,然后集體訂正。板書:6+3=9

  問: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多少朵牽牛花,就要把6朵和3朵這兩部分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

  2.出示小鹿圖。

  學生互相說圖意,然后指名說。(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還剩幾只?)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集體訂正。板書:9-3=6

  問:這道題為什么用減法?(要求還剩幾只,就要從原來的9只里面去掉跑了的3只,所以用減法計算。)

  3.做一做

  投影出示50頁的魚圖。

  師:你能自己看懂圖意嗎?請你獨立完成。

  學生在書上完成后集體訂正,板書:9-1=8

  問:誰說說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

  三、總結質疑

  師:今天我們研究的是什么?做圖畫應用題一定要看清圖中告訴了我們什么和什么,讓我們求什么?只有弄清了數量關系,才能正確地解答.

  問: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鞏固提高

  1.學生獨立解答教材53頁的第15題.

  出示53頁的兩組企鵝圖,集體訂正.

  比較: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

  學生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然后指名回答.

  問:為什么第1題用減法,第二題用加法?

  如果把第1題的“?只”移到右邊來,怎么列式?

  2.投影出示58頁的蘿卜冬瓜圖(圖中一部分被蓋住,不能數出來的).

  學生獨立解答,然后集體訂正.

  3.聽題列式解答

  老師口述題目,學生舉手回答.

  (1)街道兩邊各種了3棵樹,一共種了幾棵樹?

  (2)小明疊飛機,先用了3張紙,又用了6張紙,小明一共用了幾張紙?

  (3)小紅要寫9行字,已經寫了5行,還要寫幾行?

  (4)媽媽買來4個蘋果,買來的梨和蘋果同樣多,媽媽一共買來多少個水果?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平面圖形的計算公式;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公式計算有關平面圖形的面積。

  2.進一步培養空間觀念和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靈活運用公式的能力及計算能力。

  3.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面積公式及各種圖形的內在聯系。

  教學過程設計

  (一)基本概念

  1.我們都學習過哪些平面圖形?

  2.用字母公式表示出這些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

  3.填空。(復習平面圖形公式推導過程)

  因為S長=___________,而正方形是和相等的長方形,所以S正=________;平行四邊形可以割補成長方形,它的底相當于,高相當于,所以S平=___________;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所以S三=___________;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所以S梯=____________;圓可以割補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所以S圓=___________,最后推出S圓=___________。

  4.填表。

  (二)動手操作

  請在下面的方格圖中再畫一個三角形,使它的面積是已知三角形面積的2倍。

  (三)綜合練習

  1.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把一個長方形的木框拉成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比長方形小。

  (2)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底邊也相等。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2倍。

  (3)兩個面積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4)兩個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們的形狀不一定相同,但面積一定相等。

  (5)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的周長相等,那么正方形的面積一定大于長方形的面積。

  2.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入括號)

  (1)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增加4cm,它增加的面積________cm2。

  A.等于16

  B.小于16

  C.大于16

  (2)一個梯形的面積是32m2,上底與下底的和是8m,那么高是_______m。

  A.2

  B.4

  C.8

  (3)小學階段學過的基本圖形的面積公式都可以用______的面積公式來表示。

  A.長方形

  B.平行四邊形

  C.三角形

  D.梯形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10-18

小學數學教案模版07-13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07-29

《左右》小學數學教案04-01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