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數學教案錦集九篇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6頁體積計算和練一練,練習二十第5一14題,練習二十后的思考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經學過的體積計算公式,進一步了解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相互之間的聯系,能正確地進行體積計算。
教具準備:
三個大小不同的物體,如文具盒、橡皮、粉筆盒等;練習二十第13題的長方體(用橡皮泥做成)。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
讓學生口算練習二十第5題。
2.引入課題。
今天這節課,復習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掌握已經學過的體積計算公式,更加清楚這樣公式的推導過程及相互之間的聯系,能根據公式正確地進行體積計算。
二、復習體積計算
1.復習體積的意義。
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物體。提問:這三個物體的大小相同嗎?大小不同就是什么不同?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體積: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哪個物體的體積最大,哪個物體體積最小,
2.復習體積的計算。
(1) 提問:我們學過哪些形體的體積?(分行板書畫出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圓錐的圖形)請同學們在課本第106頁用字母表示出這樣形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一邊寫一邊看每個圖形體積公式推導過程的關系,再思考這些體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指名學生口答體積計算公式,老師接在每個立體圖形后面板書相應的體積公式。提問:這些體積計算公式里,哪一個是其他幾個的基礎?誰來說一說,我們是怎樣由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推導出其他體積計算公式的?老師進一步說明體積公式推導過程的聯系,并在圖形之間用箭頭表示出來.
(2) 歸納柱體體積公式。請同學們比較一下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的體積公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說明: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體,它們上、下底面是完全一樣的。像這樣從上到下一樣大小的直直的形體,一般都叫做柱體。從上面統一的公式可以看出,這樣形體的體積,都用底面積乘高計算。
3.學生練習.
(1)做練一練第l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說明計算體積一般按體積計算公式進行。
(2)做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算式和結果,老師板書。追問:求容積是按什么來計算的?要注意什么?指出;計算容積按計算體積的方法進行,要注意應從容器里面測量長度,結果一般用容積單位。
三、綜合練習
1.做練習二十第6題。
讓學生先在課本上判斷。指名學生口答,錯誤的說法要求說明理由。
2.討論練習二十第7、8題.
提問:第7題里,沙填在沙坑里后成什么形狀?第8題圓柱側面展開是正方形,說明了什么?
3.做練習二十第11、12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一道題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先提問每個問題求的是什么,再檢查計算過程和結果。追問:一般說來,求制作時所用的材料是要計算什么?求能容納物體的重量要求出什么來計算?
4.做練習二十第13題。
出示橡皮泥長方體讓學生觀察,然后提問:怎樣把它截成兩個正方體?用刀把長方體切成兩個正方體。誰來說說,增加的表面積部分在哪里?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5.口答練習二十第15題。
讓學生在小組里先估計,解釋估計的方法。討論后讓學生交流,并給出合理的解釋。
四、講解思考題
讓學生說明題意,按題意畫出示意圖。提問:求這個梯形面積要知道哪些條件?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都與正方形哪個條件有關?梯形的一條底比另一條底長多少厘米?你有辦法根據題里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求出原來正方形的邊長嗎?請大家課后想一想,試一試。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復習,你更加明確了哪些內容?
六、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二十第79題,第11和12題里自己未做的一題。
家庭作業;練習二十第10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教學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使學生了解小括號的作用,掌握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并能在獨立解決問題時學以致用,本節教學設計有如下特點:
1.在引入小括號之前,注重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
在教學中,當學生列出錯誤的綜合算式時,抓住契機,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結合問題情境明確運算順序,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及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這樣的設計既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2.在學習新知之后,注重安排學生的實踐應用。
在教學中,當學生了解了小括號的作用,并掌握了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之后,及時安排學生獨立解決需要小括號的問題,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關于小括號由來的資料
學生準備:關于小括號由來的資料
教學過程
⊙解決問題,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問題,請學生獨立閱讀題目并口答。
(1)一輛出租車能坐4名乘客,一個旅游團有36人,需要多少輛這樣的出租車?
(2)三(2)班有24人去南湖公園劃船,每條小船可乘坐6人,這些人一共需要多少條這樣的小船?
2.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混合運算。
⊙觀察討論,發現新知
1.觀察教材8頁情境圖,收集數學信息。
(1)獨立觀察情境圖,獲取圖中的數學信息。
師:從圖中你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
(2)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獲取的數學信息。
師:現在把你獲取的數學信息向大家說一說吧。
(學生匯報)
師:這些數學信息你們都看懂了嗎?能說說它們的含義嗎?(引導學生理解“每條小船比大船少坐學生3人”的含義)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師(出示教材8頁第二個問題):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需要哪些相關的信息呢?
(請學生把要解決的問題敘述完整:同學們過河,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條大船坐學生9人。同學們都坐大船,需要幾條船?)
(2)嘗試獨立列式解決問題。
(3)交流解題方法。
方法一:分步計算。
29+25=54(人) 54÷9=6(條)
師:為什么先算29+25?54÷9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明確:要求需要幾條大船必須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再看54里面有幾個9,有幾個9就需要幾條大船)
方法二:列出錯誤的綜合算式。
29+25÷9
師:你認為這樣列式正確嗎?
師:按照前面學習的除加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應該先算25÷9,而根據解決問題的過程,應該先算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先算29+25,有什么辦法能改變運算順序呢?
(4)引入小括號。
師:如果我們要改變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有一位朋友可以幫忙,它的名字叫“小括號”。
(5)介紹小括號的來歷。
師:在沒有發明運算符號以前,人們運算都要用很復雜的文字進行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人民生活需要有密切聯系的各種計算也逐漸復雜起來。這些計算常由兩個或幾個算式合成,而且在計算時常常需要先算某一個算式,再算另一個算式,于是便產生了區別先后運算順序的符號。大約400多年以前,在大數學家魏芝德的數學運算中,首次出現了“( )”“[ ]”和“{ }”。“( )”叫小括號,是荷蘭人吉拉特最先開始使用的。
師:由于小括號可以改變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所以在有小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小括號的來歷,使學生對小括號有所了解,激發學生對小括號的好奇心,有助于學生記住小括號。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設計說明
1.培養學生用多種方式分析數量關系。
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為了讓學生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本節課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示意圖中發現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并讓學生結合示意圖,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將對數量關系的分析與平均分聯系起來。通過圖形表征和語言表征等多種形式,將具體問題和運算的意義聯系起來,使學生有理有據地選擇算法。
2.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讓學生獲得方法,提高能力。
解決問題主要是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而數量之間的關系的分析則是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問題的過程。本節課充分利用主題圖呈現的用除法解決的兩種不同的現實情境,幫助學生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直觀化,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同時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自主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要解決的問題與除法意義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基本經驗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圓片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教材23頁例3主題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分組交流各自從圖中看到的信息)
2.組織學生匯報。
⊙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1.教學例3,探究解題方法。
(1)引導學生從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并講給同桌聽。
(2)學生討論、交流,并匯報。
預設
生1:15只蠶寶寶,平均放到3個紙盒里,每個紙盒放幾只?
生2:15只蠶寶寶,每個紙盒里放5只,要用幾個紙盒?
(3)引導學生分析第一個問題。
①學生小組合作,先分析問題,然后匯報方法。
預設
方法一:用圓片代替蠶寶寶,動手分一分。
方法二:用筆畫一畫。
②教師強調:我們可以用動手操作的方法幫助分析數量關系。
(4)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①學生列出算式:15÷3=5(只)。
②匯報想的過程:求每個紙盒放幾只,就是求每份數,這是平均分,應該用除法計算。
(5)引導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第二個問題該怎樣解決,并說明理由。
①學生列出算式:15÷5=3(個)。
②匯報解題思路:15只蠶寶寶,每個紙盒里放5只,求要用幾個紙盒,就是求15里面有幾個5,這也是平均分,應該用除法計算。
(6)通過解決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并與小組里的同學討論。(學生討論,然后交流討論的結果)
不同點:第一個問題是求每份數,第二個問題是求份數。
相同點:兩個問題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
2.學習用乘法檢驗。
(1)引導學生質疑:大家解決的這兩個問題到底對不對呢?你們能想辦法檢驗一下嗎?
(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檢驗方法,并檢驗解答是否正確。
(3)引導學生總結檢驗方法:可以用乘法檢驗。
3.總結。
我們剛剛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設計意圖:先將學生置身于現實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再在分析、比較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掌握分析數量關系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為進一步學習乘除法應用題作鋪墊。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一、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和復名數改寫說的方法,鞏固已學過的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二、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解簡易方程的思路,以及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不,提高計算能力。
三、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加深認識應用題的解題思路,進一步掌握應用題的特點,靈活選擇解題方法,更加明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方法;及其解題的關鍵和思路。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復習數的大小比較
1、名數的改寫
3。2噸=()千克5厘米=()米
3噸50千克=()噸3。5噸=()噸()千克
提問:你是怎樣想的?
2、做期初復習第7題。
三、復習解方程和混合運算
1、做期初復習第8題。
2、做期初復習第9題。
提問:按照運算順序,這里的4道題要怎樣算?有沒有簡便算法?
四、復習應用題
1、做期初復習第10題。
提問:這道題用什么方法解比較恰當?為什么?數量之間有怎樣的相等關系?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呢?你能列方程解答嗎?
追問:你是根據什么來列方程的?你認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
2、做期初復習第11、12題。
讓學生說說為什么用這種方法做,是根據什么數量關系列式的,每一步表示什么。
五、作業
期初復習第9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應用;培養學生
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分數的數感培養,以及與除法的聯系.
教學難點:抽象思維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鋪墊復習,導入新知 [課件1]
1,提問:A,7/8是什么數 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運算 它又表示什么
C,你發現7/8和7÷8之間有聯系嗎
2,揭示課題.
述:它們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系呢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二,探索新知,發展智能
1,教學P90 .例2:把1米長的鋼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長多少
提問:A,試一試,你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
板書:用除法計算:1÷3=0.333……(米)
用分數表示:根據分數的意義,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這兩種解法有什么聯系嗎
(從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們表示的是同一段鋼管的長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關系.)
板書: 1÷3= 1/3
C,從這個等式中,我們發現:當1÷3所得的商除不盡時,可以用什么數來
表示 也就是說整數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誰來表示
2,教學P90 .例3: 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塊 [課件3]
(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數來表示呢
板書: 3÷4= 3/4
(2)操作檢驗(分組進行)
① 把3個同樣大小的圓看作3塊餅,分一分,看每個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塊餅
② 反饋分法.
提問:A,請介紹一下你們是怎么分的
(第一種分法:把3塊餅一塊一塊地分,每個孩子分得每個餅的1/4,共得3個1/4 塊,也就是3/4塊.)
(第二種分法:把三塊餅疊在一起分,每個孩子分得3塊餅1/4的 ,拼起來相當于一塊餅的3/4 ,也就是3/4 塊.)
B,比較這兩種分法,哪種簡便些
※ 把5塊餅平均分給8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 說一說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小結提問:A,觀察上面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板書: 被除數 ÷ 除數 = 除數 / 被除數
B,你能舉幾個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的例子嗎
C,能不能用一個含有字母算式來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書: a÷b=b/a (b≠0)
D,b為什么不能等于0
4, 看書P91 深化.
反饋:說一說分數和除法之間和什么聯系 又有什么區別
板書:分數是一個數,除法是一種運算.
三,鞏固練習 [課件5]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
7÷13=( )÷9= 1/2=( )÷( ) 8/13=( )÷( )
3, 7/10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這樣的( )份的數.1÷21表示兩個數( ),還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
四,全課小結
當兩個自然數相除不能整除時,它門的商可以用分數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種運算,而分數是一種數,因此,我們只能說被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母.故此,分數與除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在整數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數,那么,分數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家作
P93 .1,2,3
板書設計: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例2:1÷3=0.333……(米)=1/3(米) 例3:3÷4= 3/4
被除數 ÷ 除數 = 除數 / 被除數
a÷b=b/a (b≠0)
分數是一個數,除法是一種運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的基礎上認識幾分之幾。
2、發展動手操作、與人合作交流以及表達能力。
3、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積極參與具體的數學活動,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情景導入:小朋友,動物王國有許多小動物,看,來了4只小猴子,他們蹦蹦跳跳,玩的可開心了。正當他們玩得滿頭大汗的時候,媽媽給他們送來了一些水果。猜一猜,猴媽媽可能為他們帶來什么水果?(出示課件)
2復習討論:猴媽媽肯定會把這些桃子怎么分?為什么?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呢?
3、課件演示:剛才我們通過復習,知道猴媽媽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四分之一。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題。
(1)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猴媽媽看見小朋友們表現這么精彩,非常高興,他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戰?聽,,猴媽媽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并伴隨課件:我想把這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那3只小猴共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2)自主探究,小組交流。
談話:請同學們仔細想一想,有困難的可借助手中的圓片代替桃子擺一擺,分一分,3只猴共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3)大組交流。
問:誰來說一說,3只小猴共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4)課件演示分得四分之三的過程。
2、教學想一想。
(1)出示情境圖:
談話:看見猴兒們和小朋友們相處得這么火熱,兔兒們也蹦蹦跳跳地趕來了,兔媽媽說:小朋友們,聽說你們個個非常聰明,我也想考考大家,你們愿不愿意接受我的挑戰。
課件出示:把10個蘿卜平均分給5只小兔,3只兔共分得這些蘿卜的幾分之幾?
(2)請同桌互相討論一下,如還有困難,還可借助圓片擺一擺、分一分。
(3)學生交流匯報。
兩種意見:一種是分得這些蘿卜的五分之三,另一種是分得這些蘿卜的十分之六。
(4)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3小結:把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板書課題:幾分之幾)
三、組織練習
1、做想想做做1。
(1)讓學生仔細觀察,思考把幾個看成一份,在圖上分一分。
(2)填寫分數,并指名說出結果。
2、做想想做做2。
(1)引導學生看清每幅圖平均分成幾份,涂色部分占這樣的幾份。
(2)各自填寫分數。
3、做想想做做3。
學生獨立涂色,然后與同桌交流。
4、做想想做做4
(1)同桌互相擺一擺。
(2)交流:你是怎樣擺的?
(3)你還能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幾?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7,6 加幾
教學目標:
1、探究7、6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能根據一幅圖中兩個已知數寫出兩道加法式子,初步理解這兩個算式之間的聯系。
3、能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提高分析、解決簡單數學問題的能力。
4、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預習學案:
9 + ( ) = 108 + ( ) = 107 + ( ) = 106 + ( ) = 105 + ( ) =104 + ( ) =108 + 18 + 28 + 35 + 58 + 58 + 68 + 87 + 8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引入多媒體演示:通過信息圖提出問題:
問題1:1號運動員一共投了多少個?
問題2:2好運動員一共投了多少個?
師: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
學生甲:……
學生乙:……
教師:小朋友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出這道題,值得表揚。這節課我們來研究7,6加幾。(板書課題:7,6加幾)。
教學意圖:通過復習9,8加幾,幫助學生找準原有認知起點,便于學生有效地利用舊知識主動學習新知識。
二、探索新知
教學7加幾的進位加法。
(1)創設情景列算式。課件演示(小試身手)
(2)出示問題探究 6+5
6+5的演示圖
①分組討論交流。
②小組代表匯報各自的想法。
學生甲:我是這樣想的,在6+5中,將5分成4和1,6和4加起來得10,10+1=11。
學生乙:6+5,將6分成1和5,5+5=10,10+1=11。
學生丙:6+5可以先數6個再數5個,合起來為11。
教師:同學們說的想的這些方法都不錯,大家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教師:請同學們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下面的算式題。
7+4=□ 7+7=□學生計算后抽幾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集體訂正。
教師:該怎樣計算呢?請同桌進行討論交流,談談各自的想法。學生同桌討論交流后,派代表說自己的想法。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6加幾和剛才學習的7加幾有相似的地方嗎?哪些地方相似?
學生:7加幾是把另一個數分成3和幾,6加幾是把另一個數分成4和幾,都是把前面兩個數加起來得10后,再加余下的數。
教師:同學們能從中發現規律,真不錯。請同學們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下面的算式題。6+6= 6+8= 學生計算后抽幾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集體訂正。
教學意圖:通過找6加幾、7加幾的計算規律,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提高學生對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三、檢測案
教師:我們學習了7,6加幾的進位加法,同學們能不能說出所有7,6加幾的式子呢?學生先自己寫算式,再把寫好的算式在小組內交流。教師視頻展示學生排列好的式子:
7加幾的式子有:
7+07+17+27+37+47+57+67+77+87+9
6加幾的式子有:
6+06+16+26+36+46+56+66+76+86+9
教師:為什么要這樣排序呢?
學生:這樣從0排到9,很好記。
教師:請同學計算出每道式子的得數。學生回答。(略)教師動態演示各式得數。
教師:請同學們自制7,6加幾的口算卡片,并且有規律地排列起來。
教學意圖:用學生自制口算卡片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算式的掌握水平。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課標對本節內容的要求:
⑴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⑵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并試圖尋找其他方法;⑶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⑷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⑸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的意識。概括歸納就是⑴培養學生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⑵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⑶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⑷培養學生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本節內容與前后教材內容的邏輯聯系:
學習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方程的意義、等式的基本性質和解方程的知識后,利用列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本節內容的作用:
⑴進一步拓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用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和特點,初步體會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優越性。⑵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初步的代數思想,發展學生利用列方程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應用意識。⑶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算法的能力。
學情分析
1、 教師主觀分析:
本班共有18名同學,學習基礎較好,能獨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學占到全班的33℅ ,學習基礎薄弱,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缺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學占到39℅,其他同學學習水平中等偏下。
2、 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分析:
大多數同學對學過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對于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夠解答。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分析并找出等量關系,學會解形如(a+x)b=c這樣的新方程。教師在教學時應采用“先扶著學生走,再讓學生試著走,最后讓學生獨立走”的教學策略。
3、 學生認知的障礙點:
①如何去分析、找出數量間存在的等量關系,然后依據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應用題。②如何解形如(a+x)b=c這樣的新方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夠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掌握根據兩積之和的數量關系列方程。②會把方程中含有小括號的式子看作一個整體來求解的思路和方法。③使學生通過學習兩積之和的數量關系來理解兩積之差、兩商之和的數量關系,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2、數學思考:
學生能夠正確地審題、分析題意,思考、分析找出兩積之和的數量關系。②經歷算法多樣化的過程,運用遷移類推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3、情感與態度:
在觀察、思考、探究、交流中,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的:使學生在掌握運算順序和解答簡單文字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兩步計算的文字題的結構和數量關系,并能正確地列式解答,為進一步學習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作好準備。
教學重點:掌握運算順序和文字題結構及數量關系,并能正確地列式解答。
教學難點:能列綜合算式解答。
教學關鍵:為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作好準備。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遞等式計算。
(1)942-136÷8×20 (2)146×13-360÷6
(3)73586-16940+40780-50245
先要求學生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哪幾步可以同時脫式,然后集體練習,三人極演。
2、文字式題。(口答,要求列式并算出得數)
(1)37加上16的和是多少? (2)37加上16,得多少?
(3)350減去80,差是多少? (4)350減去80,得多少?
比較第(1)與(2),(3)與(4)題在列式上有沒有區別?
(5)35個2是多少?70里面有幾個2?
(6)11的6倍是多少?66是11的幾倍?
(7)48除以6的商是多少?8與6的積是多少?
(8)60減去49,差是多少?17乘以3,積是多少?
二、新授。
1、引言。一步計算的文字題,我們可以根據和、差、積、商的意義直接列式計算。兩步計算的文字題,可以根據數量關系列式計算。怎樣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文字題呢?這是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
2、教學例3。350減去80乘以3的積,差是多少?(列出綜合算式)
(1)讀題,理解“積”,“差”等術語。
(2)提問:這一道題與剛才口算的第(3)題比較有什么不同?350減去了什么?減去了多少?怎樣列式?
被減數 減數
350-80×3
歸納:因為這題的要求是求差,必須找到被減數與減數,被減數是350,減數是80乘以3的積,所以列式是350-80×3。
從運算的順序來看:80×3應該先計算,這樣列式是完全符合題目要求的。
接著計算: 原式=350-240
=110
3、把例3改題。“350減去80,再乘以3,積是多少?”該怎樣列式呢?
提問:誰來說一說這一道題求的是什么?怎樣想的?怎樣列式?
被減數 乘數
(350-80)×3
歸納:因為這一題求的是積,必須知道被乘數與乘數各是多少,被乘數是“350-80”所得的差,乘數是已知數了,要先算“350-80”,就要加上小括號,所以列式為:(350-80)×3。
接著計算:
原式=270×3
=810
從運算順序來看,350-80應該先計算,所以(350-80)×3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三、鞏固。完成教科書第94頁上的“做一做”題目。
四、作業。做練習二十一的第1——4題。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數學教案10-18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17
小學數學教案【熱】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