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數學教案模板七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第一級運算和第二級運算的概念。
2.進一步認識括號的作用,并認識中括號。
3.掌握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4.知道四則混合運算中商是循環小數或小數位數較多時一般保留兩位小數。
5.初步掌握判斷能簡算的四則混合運算,并正確簡算。
6.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難點:根據算式的數據特點,選擇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復習鋪墊
(1)設問:我們學過哪些計算?(學生回答后,告訴學生: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這四種運算,統稱為四則運算。)
(2)填空回答。
、僭谝粋算式里,如果只有( )或者只有( ),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②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有( ),又有( ),要先做( )后做( )。
(3)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有括號,要先算( )。
2.新課展開。
一,教學例1。
(1)板書例1:3.7-2.5+4.6 3.6×6÷9
然后設問:
①這些算式里有哪些運算?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告訴學生:加法和減法叫做第一級運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級運算。
、谶@兩個算式的運算順序怎樣?
、廴绻谩暗谝患夁\算”代替“加、減法”,用“第二級運算”代替“乘、除法”,運算順序怎樣敘述。
根據學生回答,改變復習填空①的敘述。
、茉俑爬ㄒ稽c講,這句話可以怎樣敘述?
根據學生回答,改變復習填空①的敘述,出示教材結語。
(2)學生完成例1的計算。
二,教學例2。
(1)板書例2:35.6-5×1.73,6.75+2.52÷1.2,然后設問:
、偎闶嚼锖袔准夁\算?
②運算順序怎樣?
根據學生回答,改變復習填空②的敘述,出示教材結語。
(2)學生把沒有做完的繼續做完。(一學生板演,其余做在書上。)
(3)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習題。
三,教學例3。
(1)板書:3.6÷1.2+0.5×5,然后設問:
、龠@道式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求用“和、差、積、商”回答)
、谌绻人1.2+0.5怎么辦?運算順序怎樣?
③如果要先算(1.2+0.5)×5怎么辦?運算順序怎樣?
學生回答第③問時,啟發并告訴學生:要用中括號。
④如果要先算1.2+0.5×5怎么辦,運算順序怎樣?
邊設問邊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2)讓學生計算以上4題。由4名學生板演,其余的做在練習本上。做好后反饋矯正。
提醒學生注意:在四則混合運算過程中,遇到除法的商小數位數較多或多個循環小數時,一般保留兩位小數(用約等于),再進行計算。
(3)完成例3下面“做一做”的練習。
這樣設計,主要是精心設計了一級設問,培養學生根據運算順序的需要使用括號的能力。精心設計的板書,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系。
3.鞏固練習
(1)填空。(出示,學生口答)
、偌、減、乘、除四則運算統稱為( )。
②加法和減法叫做第( )級運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 )級運算。
、垡粋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從( )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做第( )級運算,后做第( )級運算;如果有兩種括號,要先算( )括號里面的,再算( )括號里面的。
(2)完成練習十第4題。
(3)書面作業。練習第十第1、2題。
4.全課小結。 (略)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數學一年級(上海版)第一學期P30
認知目標:1、通過補充,會求缺少的加數。
2、會根據提供的情景,敘述有關補充情節,并解答。
能力目標:1、還缺幾個可以繼續往前數,也可以對和進行分拆。
2、培養學生看圖表述的能力和探究的精神。
情感目標: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知道通過補充求缺少的加數。
教學難點:根據提供的情景,敘述有關補充的情節,并解答。
教學準備:課件、學具等
教學設計思想:
新教材十分注重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過程,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認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新數學課程給學生越來越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時間操作的機會,F實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將成為數學課程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此在本課設計中,我盡量遵循二期課改理念,體現我校小班化教育的特點,從一下幾方面考慮:
1、基于學生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數學教學。
學生學習新知,首先必須具備接納新知的原有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在學習新知前,要幫助學生整理原有的認知結構和已有經驗,為學新知作準備。因此課伊始,我設計了上超市的情景,讓學生在模擬的購物活動中做好學習的準備,并一次來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
2、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進行教學。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筆算除法練習
教學目標:
1.能比較熟練地掌握初商過大,初商過小時的調商方法。
2.能熟練正確進行筆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先填一填把除數看作幾十來試商,再算出來。
2.下面的括號里最大填幾?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據試商情況,在括號里寫出準確商。
二、提高練習。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約是( ),計算后可知準確結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來試商,商大約是( ),余數是( ),說明商( ),應試商( )。
2.計算下面各題。
3.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三、課堂達標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為一位數,□可填( ),余數是( )。
。2)一個數除以17,商是14,有余數。當余數最大時,被除數是( )。
(3)7832可以這樣想,把32看作( )試商,78里面有 ( ) 個30,所以商是( ),余數是( )
。4)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
87里最多有( )個20 78里最多有( )個30。
142里最多有( )個60 610里面最多有( )個80。
2.筆算下面各題。
18221=
28836=
29242=
3.解決問題。
飼養專業戶王大伯家養了185只公雞和229只母雞,還養了46只鴨。養雞的只數是鴨的幾倍?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學情分析
經過兩年的小學生活,孩子們基本懂得了學習的習慣和常規。但孩子們由于存在著心理特征及思維發展不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從上學期的學習情況看,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達到該冊的目標要求。但仍有少數同學學習態度的問題,有待于今后積極引導,讓他們達到學段目標。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四個領域,八個單元。
1、數與代數:a主要學習一位數乘(除)多位數的口算、筆算。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乘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探索一位數乘(除)多位數的口算、筆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會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用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習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兩步運算。b學習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噸;了解千克、克、噸的實際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噸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c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了解平年、閏年,能判斷平年和閏年。體會引入24時記時法的必要性,認識24時記時法。感受時間中的數學問題,培養時間觀念。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空間與圖形:a學習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并學習從多方位觀察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b學習周長的概念,并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認識周長。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統計與概率:學習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X k b 1 . c o m
4、實踐活動: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除此之外,還安排了搭配中的學問交通與數學時間與數學(一)時間與數學(二)四個專題活動,讓學生綜合運用這一階段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三、主要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后進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四、教學進度表
周次 | 日 期 | 教 學 內 容 | 課時 | 備注 |
1 | 8.149.5 | 乘除法 | 4 | |
2 | 9.69.12 | 乘除法 | 4 | 教師節 |
3 | 9.139.19 | 觀察物體 | 4 | |
4 | 9.209.26 | 觀察物體千克、克、噸 | 3 | 中秋節 |
5 | 9.2710.3 | 千克、克、噸 | 2 | 國慶節 |
6 | 10.410.10 | 千克、克、噸 | 3 | 國慶節 |
7 | 10.1110.17 | 搭配中的學問、乘法 | 4 | |
8 | 10.1810.24 | 乘法 | 4 | |
9 | 10.2510.31 | 乘法 | 4 | |
10 | 11.111.7 | 周長 | 4 | |
11 | 11.811.14 | 周長、期中測評 | 4 | |
12 | 11.1511.21 | 交通與數學、除法 | 4 | |
13 | 11.2211.28 | 除法 | 4 | |
14 | 11.2912.5 | 除法 | 4 | |
15 | 12.612.12 | 除法、年、月、日 | 4 | |
16 | 12.1312.19 | 時間與數學 | 4 | |
17 | 12.20xx.26 | 整理與復習 | 4 | |
18 | 12.27元.2 | 可能性 | 3 | 元旦 |
19 | 元.3元.9 | 生活中的推理、總復習 | 4 | |
20 | 元.10元.16 | 期末檢測 |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學習的有心人,點點滴滴地學習,可以把學習變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謝謝大家閱讀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第一單元 看魔術----乘法的初步認識
(二)小雞種禾苗。
3、
表示( )個( )相加
答案:1、花圖:4+4+4=12或3+3+3+3=12心形圖:3+3+3=9
買6個這樣的蘋果共( )元。加法算式為:
教學準備
7+7+7= × 6+6+6+6+6= ×
(1)交流幾個幾相加
(2)改寫乘法算式
答案:3×4或4×3;7×2或2×7;3×7或7×3;5×6或6×5。
設計意圖: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再一次回到情境圖,體驗乘法的意義,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四)達標反饋
1. ☆☆ ☆☆ ☆☆ ☆☆
( )個(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 )×( )=( )讀作:
( )×( )=( )讀作:
2.解決問題。
(1)每輛三輪車有3個車輪,5輛三輪車一共有幾個車輪?
(2)爸爸買了2個蛋筒,每個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答案】1、4個2,2+2+2+2=8,4×2=8讀作:4乘2等于8;2×4=8讀作2乘4等于8。
2、3×5=15(個)或5×3=15(個)答:5輛三輪車一共有15個車輪。2×4=8(元)或4×2=8(元)答:一共用了8元。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對自己很滿意?
生:我知道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生:我知道幾個幾等于幾乘幾。
生:在剛才發言時我受到了你的表揚。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總結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總結知識,把所學知識變成自己內在的東西。自己對自己的及時評價,使得孩子們發現自己的優點,培養孩子的自信和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六)布置作業
1、填一填
3+3+3+3=( )×( ) 5+5+5+5=( )×( )
8×5=40讀作_________________.
2、看圖列式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一、本單元知識框架
二、本單元學習內容的前后聯系
三、與本單元相關知識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
經入學以來一個月的觀察,我發現,班上的學生,大部分都能夠根據事物的非本質的、表面的特征(如顏色、形狀等),獨自進行分類,一些基礎較好、領悟力較高的孩子已能夠根據事物的功用(個別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進行分類。
四、本單元教學目標
1.能按照某一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2.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不同的分類。
3.在分類活動中,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五、本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在單一標準的分類活動中,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分類的意義,找出分類的標準,掌握分類的基本方法;在不同標準的分類活動中,由于學生已經學會了分類的基本方法,所以重點是讓學生學會選擇不同分類標準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開闊性和靈活性。
教學難點:
使學生明確,在單一標準下的分類結果是既定的,不可改變的。而不同標準的分類,由于標準的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六、本單元評價要點
1. 學生能否獨自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
2. 學生能夠根據具體情況,自己提出分類依據。
七、各小節教學目標及課時安排
本單元計劃課時數: 4 節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計劃
課時 授課
日期
單一標準的分類 讓學生初步體會分類的意義 1節
不同標準的分類 學會選擇不同的分類標準,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1節
練習課 通過充分練習,熟練掌握分類的基本方法 1節
單元測試及分析 檢測本單元的學生學習情況,及時進行查漏補缺 1節
合 計 4節
八、各課時教學設計
第一節 《單一標準的分類》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能按照某一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2.在分類活動中,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分類的意義,找出分類的標準,掌握分類的基本方法。
2. 教學難點:能夠體會到單一標準下的分類結果是既定的,不可改變的。
三、預計教學時間: 1 節
四、教學活動
(一 )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分類。
老師用課件展示出一家商場里面,貨架上的商品擺放情況。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通過看課件,使學生明確商場物品有很多種。引導學生說出,商場是把一樣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二) 新知學習
【明確分類】
課件展示:(文具柜臺第一層是文具盒;第二層是練習本;第三層是筆。一位售貨員正在往柜臺里分類擺放文具。)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售貨員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售貨員這樣,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板書課題)
一、鞏固發展,體驗分類
1.完成“做一做”的題目。
(1)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活動。
(2)小組活動,組內互相交流是怎樣分的,體驗分類的方法。通過分一分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作用。
(3)匯報交流。
教師在巡視中指導,同時注意學生中分類的不同方法。
2.完成練習六第1至3題。
(1)第1題,啟發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并說一說是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
(2)第2題,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啟發說出:4輛車是同一類的。
(3)第3題,教師說明題意,學生互相交流,使學生明確其中一個與其他三個不是同類。
第二節 《不同標準的分類》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不同的分類。
2.在分類活動中,體驗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選擇不同分類標準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開闊性和靈活性。
2. 教學難點:讓學生明確,由于標準的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三、預計教學時間: 1 節
四、教學活動
(一 )課前教具的準備:預先把數學書第39頁的“做一做”進行了改編,并用彩色卡紙做成水果卡片。把原來同一形狀都是同一底色的(如三角形都是綠色的),改為同一形狀,底色卻不同的(如三角形有綠色、紅色和黃色,另兩種形狀也各有三種顏色)。并把制作的卡片放在1個大信封里,讓小組長保管。
(二 )新知學習
主動探索,實踐操作(學習不同標準分類)
1.活動中,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把水果卡片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多次分類,從而使分類過程不斷地細化,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同一類物品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然后再通過分鉛筆等其它物品,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
2.動手分水果卡片,初步體會到不同標準分類。
(分類前,老師應先提出具體的要求):
(1)分類前,每位同學先自己獨立思考一下想好你將怎樣分,是按什么分的?想好后再小組動手交流。
(2)當一個同學在發表他的想法時,其他同學要靜靜地聽,等他講完后再講講自己的想法或對他的話進行補充。
(3)分好后,上來給大家匯報的小組,請選好自己組的介紹員,還要有一個同學配合拿卡片。
3.再次實踐,鞏固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
師:現在我們再來動手分一分桌面上的鉛筆,這一次我們按照不同的標準分一分,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方法多。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學生操作完后,教師統計分的方法,并請方法最多的小組上來匯報。
4.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分類,我們又一次體會到了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是各有用途的。
5、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分類
師: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處處接觸到分類,你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看過或接觸過分類?(學生自己匯報,教師適當追問:是按什么分,有什么好處。)
(三) 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
1、在水果的下面畫“○”
2.在會游泳的動物下面畫“√”
3.把同類的圈起來。
【提高練習】
1、 把不一樣的劃去。
2.把不同類的涂上紅色。
3.想一想,有幾種分法?
【拓展練習】
1.圈一圈,把下面的餅干分成三類。
2.想一想,有幾種分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的成敗,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參與程度。教師的全部勞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因此,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習成為學生發自內心的需要,讓課堂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樂園是我們每位教師應努力的方向。還有對學生的評價,包羅萬象,既有對學習方法的評價,又有對學習情感的評價,也有對自己的鞭策鼓勵。這樣的評價,教師只需適當點撥、啟發,便能讓學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時得到極大的滿足感,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自信心,從而把主動探究學習作為自己學習生活中的第一樂趣。這節課我在設計上注重這兩點,來設計和展開教學。
教學要求 在知道兩數特殊關系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求出兩種特殊情況的最大公約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思考并回答:①什么是公約數,什么是最大公約數?②什么是互質數?質數與互質數有什么區別?(回答后做練習十四的第5題)
2、求30和70的最大公約數?
3、說說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數有什么關系?
7和21 8和15
二、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求這兩種特殊情況的最大公約數(板書課題)
三、探索研究
1.教學例3
(1)求出下列幾組數的最大公約數:7和21 8和15 42和14 17和19
(2)觀察結果:通過求這幾組數的最大公約數,你發現了什么?
(3)歸納方法:先讓學生講,再指導學生看教材第69頁的結論。
。4)嘗試練習。
做教材第69頁的“做一做”,學生獨立做后由學生講評,集體訂正。
四、課堂實踐
1.做練習十四的第7題,學生獨立觀察看哪幾組數是第一種特殊情況,哪幾組數是第二種特殊情況,再解答出來。
2.做練習十四的第6題,先讓學生獨立作出判斷后再讓學生講明判斷的理由。
3.做練習十四的第9題,學生口答集體訂正。
五、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方法。
六、課堂作業
1、做練習十四的第8、10、11題。
2、有興趣、有余力的同學可做練習十四的第13*題和思考題。
課后反思:有的數學問題比較復雜,光靠個人的學習,在短時間內達不到好的效果時,教學時,我讓學生前后桌組成四人小組,小組中搭配上、中、下三類學生,由一位優等生任組長,組織組內同學討論如下問題:(1)、一個數的約數與這個數的質因數有什么聯系?
。2)、兩個數的公約數與這兩個數公有的質因數有什么聯系?
。3)、怎樣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我們知道“最大公約數”一課最難理解的就是其算理,我也嘗試過多種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但無論是老師講解還是學生看書,給學生的感覺大多是:太難懂了,算了吧!這時,何不讓學生討論討論,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說說?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這樣,不僅保證了全班同學的全員參與,使每位同學都有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而且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啟發、討論、總結,學生的思路被打開了,想法在逐步完善著,學生個人對最大公約數算理的理解都會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學生的歸納、推理、判斷等能力也在這里得到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團結協作的精神也在不斷增強;當自己的意見被采納時,學生也在盡情地享受著交流成功的樂趣。如果學生能把學習當成一件“美差”去做,這不正是我們最想看到的嗎?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數學教案10-18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17
小學數學教案【熱】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