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數學教案錦集八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我園很多幼兒都很喜歡玩“擲貓眼”的游戲,所以,我把他們的這個游戲,搬到數學課《比較遠近》里。
活動目標
1、培養對測量活動的興趣,訓練思維的靈活性。
2、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遠近。
教學重點、難點
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遠近。
活動準備
紅、黃、藍、綠珠子各一個。紅、黃、藍、綠繩子各一條。
活動過程
一、戶外活動:擲“貓眼”(一種球形的珠子)。
1、每組選一位代表玩“擲貓眼”游戲,看哪 個小組擲得最遠。
2、看一看,哪組嬴?(目測出最遠的那珠子。)
3、用自然步行的方法找出擲得最遠和最近的珠子。
4、故意找出不相上下的黃、藍兩個珠子讓幼兒比較。目測不出遠近時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測量?
5、師推薦用繩子測量。
每組派兩位同學拉繩子,紅繩子量紅色的珠子的距離……(依次類推)。從起點開始,與珠子對齊的位置做好記號。
6、四條繩子一頭對齊,比一比,哪條繩子最長?最長的那條就是擲得最遠的珠子的,最短的那條就是得最近的。
7、找出黃、藍兩條繩子重疊在一起,比比看哪長哪 條短。也就是找出黃、藍
兩球那條遠那個近。
結論:用起點量起,用繩子越長,距離越遠;反之,用繩子越短,距離越近。
教學反思
1、《比較遠近》是教材里的一個課目,目的是要培養幼兒對“遠”和“近”這兩個概念的認知,在備課的時候,我認真考慮教學目標,根據幼兒的認知能力和他們的喜好,考慮活動 內容。
2、在教學的過程中,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熱情非常高,老師讓他們參與自己喜愛熟悉的游戲,能夠直觀地比較“遠”“近”,因些很容易讓知識從生活化轉化成知識化的過程,讓他們在玩中獲得知識。
3、在本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自己對教材內容是理解的,對教學目標明確,采用的教學方法能夠適合學前兒童的認知特點,因此不花很大的力氣,學生卻學得很積極。
4、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剌激學生躍躍欲試,讓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求知的過程,能根據具體的情況來調整教學活動。
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是比較成功的,達到了教學目標,學習方法適合幼兒特點。但在設計游戲環節的時候由于考慮不周到,在第3個游戲環節“用自然步行法”來比較遠近時,由于對“自然步行法”沒有講得到位,對“小選手”的要求沒有針對性的要求,高個的和矮個的走子有明顯的距離,以至起了爭議,這個游戲環節得重新來過。第3和第4環節分別是“自然步行測量”和“繩子測量”,中間沒有鏈接,有點脫節了。通過這節課,我了解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在今后教學中,我一定多考慮幼兒的實際,做到每節課都能讓幼兒扎扎實實的學到知識。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和游戲活動,初步了解“0”的意義。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能準確將數字0—9與相應的量對應。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紡錘棒”;10個空盒子(盒子上分別標有數字0—9)。
2.學具準備:“紡錘棒”;小碗、豆子、繩子、珠子等若干。
3.電腦、音樂《迷霧森林》。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
2.走線,線上游戲:高人走,矮人走。教師要求幼兒一會兒踮起腳走,一會兒半蹲著走。
(二)集體活動。
1.情境創設:快吃午飯了,肚子真餓呀。我們10個數字寶寶也想吃東西了,他們想吃小棒餅干,數字是幾,就吃幾根餅干,我們快來給他們發餅干吧!
2.教師出示餅干——“紡錘棒”,和幼兒一起操作。
將標有“0—9”的空盒從左到右放成一排,數字卡片對應放置好。從“1”開始,手指著盒子上的數字“1”,念“1”,拿出1根“紡錘棒”,然后把“紡錘棒”輕輕放入標有“1”的空盒里。
3.依次取相應數量的“紡錘棒”放入寫有數字2—9的空盒里。所有的紡錘棒正好取完。
0 1 2 3 4 5 6 7 8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教師將手放入空盒子中轉動,邊指邊說:“沒有就是0”。再用手指著盒子上的數字0,說:“這是0”。教師再次將手放在標有0的空盒里轉一轉,邊轉邊說:“沒有就用0表示”。
5.請幼兒說說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見到過“0”(車站站牌、掛歷、電話號碼等),再請幼兒尋找活動室里的“0”,如尺子、計算器等。
(三)分組活動。
1.第一組:玩“看數取豆豆”的游戲。一名幼兒舉起0—9的數字卡片,其余幼兒根據卡片上的數字取相應數量的豆豆放入小碗中。
2.第二組:玩“穿珠子”的游戲。幼兒根據自己抽到的數字卡片上的數,在繩子上穿上相應數量的珠子,抽到“0”的幼兒就不用穿。
3.第三組:操作學具“紡錘棒”,感受“0”的實際意義。
(四)游戲活動。
1.欣賞故事:誰的本領大(故事附后)。
2.玩“聽音樂拍手”的游戲。幼兒看教師舉起的數字卡片拍手,如舉“3”時,全體幼兒拍3下手,舉“0”時,全體幼兒將雙手握拳。
(五)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教師用謎語來小結(謎語附后),引導幼兒收拾學具。
活動延伸:
1.家園共育:家長和孩子在家里可以利用空盒和小棒自制紡錘棒,并和孩子一起操作,進一步理解“0”的意義。
2.區域活動:在區角活動中用擺小棒、買糖果等游戲,鞏固對0—9數字的認識,重點讓幼兒理解“0”的意義。
資料附錄:
故事:誰的本領大
0、1、2、3、4、5、6、7、8、9,十個數字娃娃,排著隊做游戲。
大家都說“0”表示沒有,“0”沒有用,都不和“0”一起玩。
這時,大象伯伯來了,他用長鼻子卷來十根香蕉,說:“哪個數字娃娃能表示?”1—9的數字娃娃沒辦法,只好去找“0”。
數字“1”和數字“0”在一起就是“10”。
十個數字娃娃笑了,他們終于明白了:每個數字都很重要,“0”可以和其它數字娃娃手拉手做朋友,只有團結起來力量才大。
謎語:
一個數,不簡單,
它的樣子像雞蛋,
它說自己是沒有,
沒有它卻不能算。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號、“=”號,會正確認讀;學習列加法算式;在情景中讓幼兒初步理解5以內加法的實際意義
2、培養幼兒的觀察、理解、分析、判斷能力。
3、在情境中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增強幼兒學習數學的信心。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教師演示材料:實物3個、教具梨5個、“+”號、“=”號的圖卡、1~5數字卡片、信箱4個。
幼兒人手一個信封,信封里面有5以內的加法算式卡片、鉛筆、答題卡等。
分組活動材料:集合圖、分合式、情境圖若干張。
2、材料配套:教育掛圖《領域活動x科學x學習5以內數的加法》,幼兒操作材料《科學x0~10數字卡/運算符號》。
3、知識經驗準備:掌握5的組成。
活動過程:
1、玩猜謎游戲,復習5以內數的組成分解。
我準備了一個小摸箱,告訴幼兒里面裝有花片,雙手伸進去摸后,告訴幼兒摸到花片的總數和左手的花片數,讓幼兒猜右手的花片數,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黑板上貼出5的分合式。
2、教師用實物口述應用題,引導幼兒理解5以內數的加法含義。
(1)提問:老師先買了2盒彩色筆,又買了1盒彩色筆,老師一共買了幾盒彩色筆?
小結:2盒彩色筆加上1盒彩色筆,一共有3盒彩色筆。(教師邊說邊列出“2+1=3”的算式。)
(2)告訴幼兒:“+”叫“加號”,讀作“加上”。“+”表示把東西合并起來,東西變多了。“=”叫“等號”,讀作“等于”,“=”是表示左邊的兩個數加起來是右邊的這個數。
(3)引導幼兒正確地讀算式“2+1=3”。
3、引導幼兒根據教師的口述應用題列式計算。
(1)教師邊演示教具邊口述應用題,如:紅盤子里有2個梨,黃盤子里有3個梨,兩個盤子里一共有幾個梨?
(2)幼兒根據教師口述的應用題列出式子并運算,教師觀察幼兒列式情況。
(3)交流分享:說一說你列的式子。兩個盤子里一共有幾個梨?
4、出示教育掛圖《學習5以內數的加法》,引導幼兒根據圖片內容列式計算。
(1)引導語:圖上有什么?先請一個小朋友編一道加法應用題,再請另一個小朋友到黑板上列出加法算式并計算。
(2)每個幼兒根據教育掛圖中花的特點,用數字卡列出加法式子并運算,教師觀察幼兒列出情況。
(3)交流分享:請說一說你列的式子。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你怎么知道用加法算?
5、課間操。邊拍手邊讀兒歌邊跳舞。
“1加1等于2,2個小朋友在唱歌,1加2等于3,3個小朋友做游戲,1加3等于4,4個小朋友寫大字,1加4等于5,5個小朋友敲鑼鼓。”
6、幼兒分組活動,鞏固5以內數的加法知識。
(1)介紹分組材料。
情景圖:根據情景圖的圖意列加法式子并計算。
集合圖:根據集合圖的圖意列加法式子并計算。
分合式:根據分合式列加法式子并計算。
(2)幼兒操作練習,教師觀察幼兒列式及運算情況。
(3)分享交流幼兒練習情況。
7、數學游戲活動。
我出示了信箱五只,上面分別插有數字1—5的卡片,放在幼兒前面的桌子上,每組的桌子上有一只小筐,內裝有信。每人一封,并寫好幼兒的名字。我說:“小朋友們,今天,陳老師給每位小朋友寫了一封信,小朋友快來看看,信上寫的是什么?”請每位幼兒從自己的一組中拿出自己名字的信,信里有一道式題,得數是幾就投入幾號信箱。(整節活動結束后由老師檢驗。)
8、引導幼兒對本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小結。
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鞏固所學的知識。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在數學區投放分組活動的材料,供幼兒練習。
2、家園共育:請幼兒在家里根據家里的物品編加法應用題并列式計算。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感知圖形中的公用邊,能有創意地拼搭。
2、初步了解公用邊能節省材料。
3、愿意接受挑戰,體驗主動探索和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磁鐵操作板、磁條以及若干材料。
2、相關課件。
【活動過程】
一、自由拼搭,發現公用邊。
1、羊村村長邀請小朋友來當環保設計師,為羊村設計環保建筑。
村長想要一個三角形和正方形組成的房子,請用最少的棒搭出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2、討論:原來這兩個圖形要用幾根小棒搭出來?(7根)你用了幾根?(6根)為什么少了1根。
小結:這根棒既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條邊也是下面正方形的一條邊,是這兩個圖形的公用邊。這樣就節省了1根小棒。
二、自主觀察,尋找公用邊。
1、逐個出示圖形,找一找公用邊。
2、交流:公用邊在哪里?
三、再次拼搭,感知公用邊。
1、美羊羊想要2個三角形組成的花園。你能用最少的小棒設計出來嗎?試一試吧!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交流:你是怎么搭的?你的三角形在哪里?(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請你告訴小朋友哪條邊是兩個圖形的公用邊?他找對了嗎?
小結:原來六根棒能搭出的圖形,用5根就搭出了。我們又節省了1根噢!
2、沸羊羊也趕來了,他想要游泳池。他要由2個三角形、1個正方形組成的,他只有8根小棒。設計師們使用公用邊幫他設計一下吧。(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交流:
(1)2個三角形、1個正方形在哪里?公用邊在哪里?
(2)有沒有和他不一樣的?
(3)你節省了幾根棒?(2根)你是一個合格的環保設計師。
四、合作拼搭,進一步理解公用邊。
1、小羊們都想請你們設計既漂亮又節省材料的建筑,請2個設計師為一組,接受任務單,共同設計完成吧!
2、分享交流。請幼兒介紹一下自己小組設計的作品。
五、拓展延伸,發現生活中的公用邊
1、生活中也有許多環保設計師建造了環保建筑,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他們的精彩作品!
2、讓我們去外面找一找還有什么東西運用了公用邊,節省了材料。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將種子分類、排列,并做記錄。
2.初步理解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3.增強幼兒操作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的判斷能力。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重點:
理解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活動準備:
1.課件。
2.種子排隊排列卡兩張(一張畫有三條一樣長的線段,一張沒有線)、記錄單、筆。
3.海洋球和乒乓球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認識種子。(2分鐘)
(一)出示狀元豆、黃豆、紅豆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師:今天,熊博士帶來了一些豆子,請大家看一看、說一說這些豆子叫什么名字?它們的大小,顏色有什么不一樣?
(二)鼓勵幼兒自由觀察,主動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小結:狀元豆是多色的,最大;黃豆是黃色的,比較大;紅豆是紅色的,最小。
二、種子排隊。
(一)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不同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8分鐘)
1.出示操作圖一,提出操作要求。
師:現在,熊博士要考考小朋友了.它給每位小朋友都準備了10顆不同的豆子。請小朋友在每條線上擺上10顆相應的豆子(出示畫有三個標記的圖片)。排隊的時候要從紅星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種子站在線上。在操作時要保持安靜,排完后放在桌上。聽到音樂結束,馬上回到坐位。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討論交流:為什么都是10顆種子,排出的長度不一樣呢?
4.小結:三種豆子中,紅豆最小,排的隊伍最短;狀元豆最大,排的隊伍最長;黃豆不大不小,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二)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不同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15分鐘)
1.出示操作圖二,提出操作要求。
(1)介紹操作圖。
師:看看紙板上有什么?這三條線怎么樣?
(2)設疑:不同的種子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它們用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
(3)交代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師:請小朋友們在畫有三個標記的圖片的每條線上擺出相應的豆子,從紅線的地方開始,一個接著一個擺,使三種豆子排成的隊伍一樣長。數一數:哪種豆子用的數量最多?哪種豆子用的數量最少?把數字記到后面的格子中。在操作時要動腦筋、保持安靜,把雙面膠紙撕下時放在籃子里。聽到音樂結束,馬上回到坐位。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討論交流:紅豆、黃豆、蠶豆排成的隊伍一樣長嗎?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呢?。
4.小結:排成一樣長的隊伍,豆子顆粒越小,排列時需要的數量越多。豆子顆粒越大,排列時需要的數量越少。
三、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理解。(3分鐘)
(一)師手拿海洋球、乒乓球,設疑:
(1)用相同數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為什么?
(2)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得多?為什么?
(二)師幼共同驗證。
四、游戲《走鋼絲》。(2分鐘)
(一)介紹游戲名稱及玩法。
師:熊博士要跟小朋友們玩一個游戲,名稱叫走鋼絲。鋼絲很細,大家要從線起點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線,數數你用了幾步?
(二)師幼示范游戲一遍。
(三)幼兒兩兩進行走鋼絲的游戲,來判斷腳的大小。
活動延伸:
在美術區提供各種種子、膠水、畫紙等,引導幼兒進行種子裝飾畫。
活動反思:
《種子排隊》是大班主題活動“大自然的語言”中的一節科學課,這也是我們大班組內的一節公共課。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的發揮。
活動一開始,我就與孩子們一同認識了“紅豆、黃豆、蠶豆”這三種豆。然后引出下文進行第一次操作,給三種種子進行排隊。在這個環節里我以“一個挨著一個”的方式要求孩子進行排隊,排除了幼兒不規則排列給比較歸納形成正確概念所帶來的干擾因素,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探索習慣。在操作中我把線條分別用紅色點、黃色點和綠色點不同的記號來表示。我還選擇了兩人合作的方式進行,一人“排隊”,一人記錄這樣的方式增進了孩子相互間的合作意識。在操作活動中,大多數幼兒能夠按照要求進行排隊操作并且孩子們還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他們的發現,當我問起幼兒:“每一對的長短都一樣長嗎?”幼兒馬上積極的回答:“不一樣長。”然后請孩子們一起數一數分別都有幾顆,孩子們都說是10顆,我又問:“為什么都是10顆,隊伍卻不一樣長呢?”思媛說:“因為蠶豆扁扁的要大,所以它們的隊伍就排得最長。”東東說:“黃豆圓圓的小,所以它們排得短了。”佳耀接著說:“紅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了。”孩子們通過自己操作,更直觀的發現了三種種子的不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在操作時沒有交代清楚操作要求,記錄數字的孩子有的記錄在種子排列的`右邊,有的記錄在最下面,看上去有點凌亂。所以在第二次操作記錄時我特別強調了這一點,要求幼兒統一記錄在右邊,可是新的問題在第二次操作時又出現了,對于材料的準備和設計表上線條的長短我欠缺考慮,使操作時出現了失誤,無法進行正確操作,這是一個我不應該犯的錯誤,另外對于科學活動來講,小結也是必不可少的,兩次的操作到最后再進行總結性小結的話,我想幼兒對于物體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這一知識點掌握的會更好。
整個活動中在操作材料準備上也有待更加具體,由于種子非常的容易滾動,很多孩子排了半天也沒排好,花費了不少時間,就連集體討論時還在“鍥而不舍”地排著,影響了活動的效果,我想可以在白紙上黏貼雙面膠或是利用KT板,上面壓上幾道凹槽來讓孩子們在上面給種子排隊,這樣幼兒的操作及老師的點評都會更方便。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背景:
時間對我們的生活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大班幼兒邏輯思維能力開始發展,充滿探究欲望,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時鐘正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之一,他們已經有了認識時鐘的經驗,但對于如何記錄時間并不是很清楚,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記錄,此時開展一個數學活動讓孩子們學習記錄時間是比較適合的。對于記錄時間,孩子們必須先學會認識時鐘,而認識時鐘包含的內容還是比較多的,有認識整點、半點,有認識時針、分針、秒針,有讓幼兒知道15分鐘等于一刻鐘的……只有在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夠學習記錄。對于大班下學期的幼兒來說,他們到底應該掌握哪些,我們的教師有點迷茫;對于如何讓孩子認識時鐘、記錄時間,教師也不是很清晰,所以,我們策劃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明確大班幼兒認識時鐘的目標,研討記錄時間的教學策略。
2.愿意發表自己的看法,積極參與研討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樣品;有關認識時鐘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拋出問題。
主持人:大家認為認識時鐘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在幼兒園階段,在哪個年齡段學習比較好?
答:
1.認識時鐘包括認識整點、半點;認識時針、分針、秒針;知道15分鐘等于一刻鐘;鐘面上有12個數字,兩個數字之間的間隔代表5分鐘……
2.大班的幼兒邏輯思維能力開始發展,充滿探究欲望,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時鐘正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之一,而認識時鐘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主持人:那對于大班幼兒來說,認識時鐘可以到哪個程度?
答:對于大班下學期的幼兒來說,可以從認識整點、半點,逐漸過渡到認識15分、45分,知道一刻鐘是15分鐘,半小時有2個15分鐘,一小時有4個15分鐘。
二、如何記錄時間
主持人:在孩子們能夠準確認識時間后,我們該如何讓孩子們學會記錄時間呢?
答:
1.首先要認識符號“:”,知道這是記錄時間的關鍵,“:”之前記錄的是幾點,“:”之后記錄的是幾分。
2.教師應該先進行示范,讓幼兒了解。
主持人:你們覺得我們可以選擇哪些內容讓幼兒學習記錄時間?
答:
1.看時鐘記錄時間
2.看時間畫時鐘
3.看畫記錄時間
三、具體課例研討
1.目標是否合適?
2.環節設計是否層層遞進?
3.材料準備是否既簡單又為完成目標服務?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夠在問題情境中積極探索與思考,在問題解決中感受體驗數學快樂。
2、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分類、計數、統計、等分的方式公平的分配禮物。
活動準備:
記錄表人手一份,禮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選禮物
(1)老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每人都有,請你們選一種禮物放在自己面前,再數一數有多少個、
(2)提問:你選的什么禮物?有幾個?
(3)幼兒記錄
老師:你們告訴老師你們選的禮物有幾個了,可是這么多小朋友老師會忘記呢,怎么辦呢?
幼兒:記下來
(4)介紹表格
你們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張記錄表,你們把結果記下來就不會忘了。
(5)教師記錄大表格
你們看,老師這也有一張跟你們一樣的表格呢,我也來記一記。
二.2人等分禮物
(1)今天老師帶來這么多禮物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們來玩一個分禮物的游戲,你們要聽清楚老師的要求噢。請你找你旁邊的小朋友,和他分禮物,將你的禮物分給他一半,你和他的禮物要一樣多。
(2)驗證
你們都分好了嗎?請你說說你是和誰分禮物的?你分給他幾個?你是怎么分的?
老師:你一共幾個?你分給旁邊的人幾個?你是怎么分的?你和他一樣多嗎?
(3)幼兒記錄
小朋友真聰明,一下子就分好了,你們的禮物都一樣多了。下面我們將分的結果記下來吧。
(4)教師記錄
三、4人等分禮物
(1)老師:你們太聰明了,現在老師再來考考你們,你們把自己禮物拿回來。你們要聽好老師這次的要求噢。將你的禮物分給你們這組的4個人。記住每個人都要分到而且要一樣多,分好后把結果記下來。
(2)驗證
老師:你分給你們這組小朋友一人幾個呀?你是怎么分的?你的表格上記的也是4嗎?
(3)教師記錄
四:3人等分
(1)你們怎么這么聰明呀,都難不倒你們,我要再來考考你們呢,先請你們把自己的禮物拿回頭。現在老師要把小組調一下,每組出來一個人組成一個新的小組,誰愿意?(把記錄表帶過去)
(2)提問:現在你們每組有幾個人呀?再數數你們的禮物現在有幾個?數好了記下來。
(3)幼兒分禮物:3個人怎么分呢,我們來試一試
(4)驗證
你來說說這次你是怎么分的?一人分了幾個?
(5)教師記錄
五:小結
我們小朋友真是太棒了,什么都難不倒你們。剛才我們分了3次禮物,第一次你們將禮物分給旁邊小朋友一半,你們都得到了8個禮物,然后分給了4個人,你們也得到了一樣多的禮物,都是4個、。我們又將禮物分給3個小朋友,你們用自己的智慧使大家得到了每種禮物一樣多,真棒!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球體和圓柱體的主要特征。
2.在探索、操作中,感知、發現球體與圓柱體的不同。
3.樂意與同伴交流、討論,能清楚講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重點:
初步了解球體和圓柱體的重要特征及不同。
活動難點:
交流討論清楚講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多種球體圓柱體的物品若干(乒乓球、網球、彈珠、罐子、圓柱體積木等)。
2.人手一個球體(乒乓球)一個圓柱體(圓柱體積木)。
3.數學操作紙p37認識球體和圓柱體,蠟筆。
活動過程:
一、操作探索,發現特征。
1.交代活動要求,師:桌上都有些什么物品?這些物品哪些是可以滾動的?請把這些可以滾動的物品找出來。
2.幼兒探索操作,尋找可以滾動的物體。
二、感知球體、圓柱體的特征。
1.請幼兒交流自己尋找到的可以滾動的物體,并通過演示證明這些物體是可以滾動的。
——師:這些能滾動的物體是哪些東西?它們的形狀一樣嗎?
2.請個別幼兒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3.師幼共同概括球體與圓柱體的主要特征: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呢?(不管從哪邊看都是圓的,我們就叫它球體)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呢?(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
——師:球體和圓柱體都會滾,它們滾起來一樣嗎?
——幼兒人手一個球體和圓柱體進行滾動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嘗試從不同方向滾動,發現它們的不同之處,鼓勵幼兒相互間輕聲交流。
4.教師整理幼兒的交流結果并小結:球體放在地上可以向各個方向滾動,而圓柱體放在地方卻不是各個方向都能滾動的。
5.請幼兒說說周圍環境中哪些物體像球體,哪些物體像圓柱體?
三、操作練習與評價。
1.幼兒完成數學操作紙p37認識球體和圓柱體。
2.展示個別幼兒操作結果,集體檢查改正。
活動延伸:
1.拼搭圓柱體。
——師:那么多圓柱體能不能拼搭在一起,成為一些新的圓柱體呢?
2.理解圓柱體只要圓面大小相同,就可以一直拼搭起來,成為新的圓柱體。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分類_大班數學教案07-07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數字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等分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紙的力量》_大班數學教案07-13
大班數學教案:趣味抽獎_大班數學教案07-13
大班數學教案:數的守恒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幼兒數學教案06-12
大班數學教案08-20
大班數學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