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10-21 17:11:4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集錦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集錦6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并會應用解答實際問題.

  2.進一步認識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以及明確0在加法中的特殊性.

  3.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并能運用這一定律進行驗算.

  教學重點

  使學生對加法的意義的建立,加法交換律的概括及對它們的理解、掌握.

  教學難點

  學生對加法意義、加法交換律運用.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44+56 37+23 180+20 42+8+10

  12+0 0+17 386+124 124+235

  2、導入:以前我們學過了加法的計算方法,這節課我們還要進一步學習、掌握加法的一些規律性知識,這將對我們以后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加法的意義.

  1、加法的意義.

  (1)例1 一列火車從北京經過天津開往濟南,北京到天津的鐵路長137千米,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357千米.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教師提問:這題怎樣解答?

  (因為已知北京到天津鐵路長是137千米,又知道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是357千米,要求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就是把137與357合起來,所以要用加法計算.)

  教師提示:把137與357合并起來用加法計算,加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呢?

  (板書: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就叫加法)

  教師明確:這就叫加法的意義.

  (板書:加法的意義)

  (2)練習:小強有125枚郵票,小明有75枚郵票.小強和小明一共有多少枚郵票?

  說明理由:已知小強與小明的郵票張數,要求小強與小明共有多少張郵票,就是把兩人的郵票數合并起來.加法就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所以這道題要用加法計算.

  2、加法等式中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加法各部分的名稱,在137+357=494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板書:加數 加數 和)

  3、有關0的加法.

  教師提問:一個自然數和0相加,得到的和與加數比較會怎樣呢?有關0的加法可有

  哪幾種情況呢?

  小結:任何數和0相加都得原數.

  (二)教學加法交換律

  1、教師談話: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了加法的意義,加法各部分的名稱以及有關0的加法的特殊性.除此之外,關于加法的運算還有一些基本性質,它對我們以后的計算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2、教師提問:137+357=494(千米),表示求的是什么?

  如果要求濟南到北京的鐵路長又該怎樣列式計算呢?

  357+137=494(千米)

  3、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兩種解法的結果.

  教師板書:137+357=357+13

  4、出示例2,引導學生歸納規律.

  18+17○17+18

  124+235○235+124

  0+25○25+0

  規律:

  ①每個等式中,每組算式中有兩個加數,而且兩個加數相同,只是交換了位置.

  ②每個等式中,左右兩邊的加數的和相等.

  教師說明: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教師強調:我們要看一些等式哪些符號不符合加法交換律就必須看兩個加數的位置變不變,它們的和變不變.當然前提是等號兩邊的兩個加數必須相同.

  5、練習:判斷:下面各等式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對嗎?為什么?

  9+7=7+9 10+1=10+1

  20+8=2+26 2+0=0+2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教師指出:以上我們學習了加法的交換律,并運用它做了練習,這一定律若用字母該怎樣表示呢?

  教師強調:用字母表示這一運算定律更簡單清楚.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注意:a、b是拉丁字母),在這我們讀作ei和bi,(教師領讀幾遍,提醒學生不要按漢語拼音來讀)

  教師板書:a+b=b+a

  提醒注意:a與b可以表示0、1、2、3、中任意整數,如1+2=2+1,9+20=20+9等,所以a+b=b+a表示任意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效的位置,和不變.而像這些(指其中的等式)一個用數字表示的等式只能表示兩個具體的數,交換位置,和不變.a+b=b+a這一公式表示的一類所有符合條件的式子,交換加數位置,和不變.

  7、學生分組自由舉例說明加法交換律.

  8、學習、掌握了加法的交換律,目的在于更好地運用.實際上,在以前我們早就應用它解決計算問題.同學們想一想:在哪些計算中都用了加法交換律呢?(驗算)

  9、練習:運用加法交換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766+589=589+□ 257+□=474+257 a+15=15+□

  三、鞏固發展.

  1、填空.

  (1)把( )數合并成( )數的運算叫做加法.

  (2)一個數加0,還得( ).如12+0=( ).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換律?符合的畫.

  230+370=380+220 30+50+40=50+30+40

  a+10=100+a 230+420=430+220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加法的意義和加法的一個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誰能結合具體的題目說一說加法的意義和加法交換律的含義?

  五、布置作業.

  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填上適當的數.

  48+□=72+□ 29+35=□+29

  a+38=□+□ □+55=55+42

  2、口算下面各題,說一說是怎樣應用運算定律的.

  91+89+11 85+41+15+59

  168+250+32 282+53+37+18

  六、板書設計

  加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

  例1、一列火車從北京經過天津開往濟南,北京到天津的鐵路長137千米,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357千米.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37+357=494(千米)

  357+137=494(千米)

  答: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494千米.

  意義: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

  7+0=7 0+7=7 0+0=0

  例2 加法交換律:

  137+357=357+137

  18+17=17+18

  24+235=235+24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4、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6、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他摸到什么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袋子,內裝紅、黃小球幾個。(學生不知數量、顏色)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記錄次數

  黃

  紅

  活動匯報、小結

  (2)袋子里的紅球多還是黃球多?為什么這樣猜?

  小組內說一說

  總數量有10個球,你估計有幾個紅,幾個黃?

  (3)開袋子驗證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之間的關系。

  2、練習

  P107做一做

  3、小結

  三、鞏固練習

  P1096

  學生說說擲出后可能出現的結果有哪些

  猜測實驗后結果會有什么特點

  實踐、記錄、統計

  [4]說說從統計數據中發現什么?

  [5]由于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存在的差異,也可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可以讓學生再擲幾次,讓學生根據試驗的結果初步感受到硬幣是均勻的,兩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畫直角,數學教案-認識直角。

  2、通過看一看,比一比、畫一畫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實踐能力。

  3、使學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教育學生學會尋找生活中的數學。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手帕、練習本、黑板上的角,說明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來說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讓學生通過折紙作直角,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最后讓學生學會用三角板畫角。

  三、教學方法:

  練習法、實踐法、引導法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看書21-22頁。

  (二)引入:1、投影出示畫有角的圖片,這些圖形叫什么?請指出這些角的頂點與邊。

  2、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狀與復習題中第一個圖的形狀相同?(去掉投影圖中的銳角與鈍角,保留直角 )

  象這樣的角叫直角。(板書課題)

  (三)講授:

  (1) 觀察物體表面的直角,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認識直角》。

  請同學們拿出教科書、練習本,他們的封面各有幾個角?看看這些角的形狀是不是相同?觀察桌面上的四個角,他們的形狀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書封面上的一個角與課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嗎?

  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有直角?

  (2)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個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檢驗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題。

  (3) 學畫直角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從一點起用三角板畫一條邊,將三角板中直角的頂點與這條邊的端點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條邊與這條邊合在一起,再從頂點起沿三角板的另一邊畫出角的另一邊,就畫出了一個直角。要畫上直角符號。

  學生邊畫邊說。同桌相互評一下。

  學生按操作畫,教師巡視。

  (4)分組進行比賽,每組拿一個正方形盒子,數一數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個直角,評選出數的最快的小組。

  (四)課堂練習:

  1、做練習的第二題,數出圖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樣數才能數的又對又快。

  2、練習第三題,在右邊的四邊形里加一條線段,把它分成一個長方形與一個三角形。

  (五)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堂課你認識了什么圖形?學會了什么本領?

  (六)板書設計: 直角

  (七)課后作業:

  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與一個正方形。(用三角板畫)

  (八)后記及反饋:

  本節課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現困難,所以課堂節奏有些慢,沒有完成預期的任務。直角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系,人們周圍許多的物體表面都有直角,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直角,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效果不錯。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在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中,初步形成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探索,能順利參與數學活動。

  教學重點:

  認識余數,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體會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課前準備:

  課件、每人40 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課件出示情境圖),

  1、教師:小朋友們,快來看看,淘氣和笑笑正在玩小棒搭圖形的游戲呢,你知道他們在搭什么嗎?

  學生觀察情境圖,自由回答。

  2、揭示課題并板書:搭一搭(一)

  二、操作探究

  1、動手操作

  (1)12根小棒搭正方形,能夠搭出幾個呢?

  學生動手操作,集體交流。指名匯報結果,展示搭法。

  (2)若用16根、20根小棒,又能夠搭多少個正方形呢?

  學生思考,動手操作,指名回答。

  (3)小結:用12根小棒可以搭3個正方形,用16根小棒可以搭4個正方形,用20根小棒可以搭5個正方形……

  2、認識余數

  (1)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呢?自己動手寫一下。

  學生獨立列出除法算式,組內交流訂正。

  (2)若用13根小棒,能搭幾個正方形?

  請每個同學用小棒擺一擺,交流思考過程。

  (3)引導學生將兩種搭正方形的活動(有余數和沒有余數)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指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4)小結:當我們用小棒搭正方形時,有的有剩余的小棒,有的沒有剩余的小棒。

  (5)像這樣用小棒搭正方形有剩余的,用算式又該怎么表示呢?

  學生試寫,指名展示,集體糾正。

  13÷4=3(個)……1(根)板書

  (6)結合搭正方形的過程,想一想13÷4=3(個)……1(根)這個算式中各個數字的含義。

  學生思考,小組內交流,全班匯報。

  (7)歸納:像13÷4=3(個)……1(根)這樣的除法算式,我們把它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把剩下的小棒根數“1”叫余數,除法算式讀作13除以4等于3余1。

  3、如果繼續增加小棒根數,搭一搭,你能發現什么呢?

  (1)學生根據教材P4頁“搭一搭,填一填”處的表格獨立操作并填寫表格。

  學生匯報填寫的算式和單位名稱。

  (2)觀察表格,比較每個算式中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什么?

  學生觀察,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余數比除數小。

  4、余數真的都比除數小嗎?

  組織學生分別用25根、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驗證一下。

  三、練習鞏固

  1、教材p5頁“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過程,集體訂正。

  2、教材p5頁“練一練”第2題。

  完成練一練第2題,比較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數要比除數小。

  2、教材p5頁“練一練”第3題。

  指名學生指出錯在哪里,并改正。

  四、拓展延伸

  你能寫出幾個不同的算式?

  □÷□=4……1

  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全班匯報。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面積和周長的比較,使學生正確區分、理解、掌握面積和周長這兩個概念,熟練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和周長的計算方法.

  2、運用比較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正確區分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周長或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飯店招牌的平面圖【圖片招牌】.教師說明:小明家的飯店要開張了,需要制作一個招牌.招牌的底色要漆成白色,四周還要裝飾一圈彩燈.要完成這些任務,小明要告訴工人些什么?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面積?什么是周長?

  3.面積和周長是兩個有著根本區別的數學概念,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卻常常容易混淆,為了使大家正確區分、理解和掌握這兩個概念,我們今天就來對面積和周長進行比較.(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請學生拿出一個長方形的紙片,讓學生閉上眼睛想想它的周長和面積,并用手摸一摸.利用手中的學具測量周長和面積.

  2.學生分組活動,然后匯報自己的方法.

  (1)用線測量出周長,用面積單位測量出面積.

  (2)用尺子測量出長和寬,再計算周長和面積.

  3.例1 算出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

  教師:現在已經知道了長和寬的數據,請完成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4.思考:通過計算,你發現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需要知道哪些條件?周長和面積又有哪些不同呢?

  學生分組討論.

  提綱:

  (1)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長和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

  5.學生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填寫下表.

  長方形

  正方形

  意 義

  計算方法

  計量單位

  相同點

  三、鞏固練習.

  1.分別指出手帕、桌面的周長和面積.

  2.計算飯店招牌的面積和周長.(單位:米)

  3.填表.

  圖 形

  邊 長

  周 長

  面 積

  長方形

  長18厘米,寬16厘米

  長方形

  長7米,寬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4.一塊正方形地,邊長是12米,面積是多少?如果在這塊地的四周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了什么新的收獲?周長和面積有哪些區別?

  五、課后作業.

  1.學校操場的長是110米,寬是90米.它的面積和周長各是多少?

  2.要給一個長方形的房間鋪地板革,要買多少地板革才能鋪滿地面?需要哪些條件?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用正比例知識解答含有正比例關系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使學生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3.發展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幫助其構建相應的知識結構。

  【教學重點】:

  1.判斷題中相對應的兩個量和它們的比例關系。

  2.利用正比例的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運用比例知識正確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1.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解答應用題的步驟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決問題”的結構特點,從而構建知識結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回憶舊知

  1.師:本節課是我們這個學期最后的一節新課,我們知道最后一節課上的是我們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現完成這節課,大家有沒有信心!

  生:齊答:有!

  師: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已經學過的知識吧!

  (課件出示:)我會判斷:判斷下列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購買課本的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成正比例)

  (2)差一定,減數與被減數。(不成比例)

  (3)總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

  (4)零件總數一定,生產的天數和每天生產的件數。(成反比例)

  2.師: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系可以用哪個式子來表示?(板書: (一定))

  3. 師: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一定),反比例關系可以用哪個式子來表示?(板書: x×y=k(一定))

  4. 師:看來同學們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識學得都很不錯,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新知識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用比例解決問題。(板書課題:用比例解決問題)

  二、揭示課題、探索新知。

  (一)教學例5(課件出示:情境圖)

  1.回顧舊知

  師:從這幅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多少錢?想請我們幫她算一算,你們能幫這個忙嗎?

  (1)學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學生可以先求出單價,再求總價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數關系再求總價。)

  (2)師:像這樣的問題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決。

  2. 探究解法

  (1)梳理兩種相關聯的量

  師:用比例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思考(課件出示)

  ①問題中有哪兩種量?它們對應的數據分別是多少?

  ②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根據什么判斷的?

  ③根據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 )一定,所以( )和( )成( )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 )和( )的( )相等。

  3.用比例解答。

  如果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請根據表中相對應的數據和判斷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知道每噸水的價錢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

  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列出比例是:(12.8:8=x:10),比例的解是x=16。(板書解法1)

  師:你是怎么想的?(根據上面的數據,概括:因為每噸水的價錢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的噸數的比值是相等的。)

  12.8∶8=x∶10

  板書: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χ元。

  12.8 :8 =χ:10 或 8:12.8=10:x

  8χ=12.8×10 8χ= 12.8×10

  χ= χ=

  χ=16 χ=16

  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6元。

  師:12.8∶8和x∶10 分別表示什么?(水費單價)

  讓學生再思考,看看有沒有出現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師也要進行評析。(學生可能通過復習題3的復習,想出不同的解法。)

  如果列出的比例是8∶12.8=10∶x 可以嗎?為什么?(可以,因為8∶12.8 和10∶x 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噸,是一定的,板書解法2)

  師:這個問題我們用比例的知識解決了,你有什么方法檢驗自己的解答是正確的呢?(啟發學生自主選擇檢驗方法。如:將結果代入原題、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用算術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來檢驗等。)

  4.即時練習

  師:同學們很了不起,幫李奶奶解決完了問題,能再幫王大爺解決一個問題嗎?

  課件出示:“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讓學生進行變式練習。)

  5. 提煉方法

  師:解決了兩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反思一下剛才的學習過程,歸納出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好嗎?

  得出用比例解決問題的“五步曲”(板書):

  一梳(梳理相關聯的兩種量)

  二判(判斷相關聯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三列(設未知x,根據判斷列出比例)

  四解(解比例)

  五檢(用自己熟練的方法來檢驗)。

  1. 教材60頁的做一做:1題。

  2. 教材練習九的第3、5題。

  三、全課總結。

  今天你們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數學教案10-18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熱】小學數學教案06-26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