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小學數學教案匯總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明白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圖形組合而成的,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就是求幾個簡單圖形面積的和或差的計算。
2.能正確的分解圖形,一般分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并能正確地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重點
能根據條件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分解圖形時簡單圖形的差較難分解。
教具、學具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試一試
教師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二、練一練第1題
1、請學生任意分割,后說說分割的是什么已經學過的圖形
2、老師要求再分割
3、想一想出了分割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這個圖形是在一個長方形的紙板上剪下四個小正方形,所以要用長方形的面積減四個小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自己進行分割,
再分割為最少的學過的圖形,比一比誰分的最少,而且還是我們學過的圖形。
適當地添上相關的條件進行分割,要求分割的合理,能夠計算。
培養學生的空間分析能力。
通過三個層次的分割,使學生明白在組合圖形的分割中,學要根據所給的條件進行合理的分割和添補。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三、練一練第3題
學生看書上的圖。教師讀題,
要求學生想一想,并觀察教室里的門,如果學生能發現要油漆門的兩側,教師要加以鼓勵,還要注意些什么?
四、作業
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
理解題意后自己嘗試計算,說說想法:要把門上的玻璃部分減掉,通過老師的提醒學生要明白要油漆門的兩側。
除此以外還要注意第二問給出的平方米單位經過計算得到的單位是米,而圖中給出的數據單位是分米,在計算面積時要把單位先統一。
獨立完成練習。
學生能正確進行組合圖形的實際運用。
再進行組合圖形的面積。
書設計: 圖形的面積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1頁例5、課堂活動1、2題及第102頁練習十四2~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有余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培養學生初步的試商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究余數必須小于除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 口算。
324 637 549
(2)把7朵花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朵?還剩幾朵?比較一下這道題與上面的3道題有什么不同。
(3)揭示課題:像第2題這樣的除法叫有余數除法,今天我們繼續探究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示例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同學的豎式有哪些不同?
學生思考后,回答。
教師:這兩個同學的豎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個豎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還余8個沒分;第二個豎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8,還余2個沒分。
議一議:哪一位同學的計算是正確的,為什么?
學生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并匯報:第一個豎式,余數是8,比除數6大,還可以再分,把8平均分成6份,每份還能再分1個;第二個豎式,余數是2,比除數6小,把2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不到1個了。所以第二個豎式得到的商是正確的。
教師: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余數能不能再分的?
引導學生思考,得出:余數比除數大,還可以再分;余數比除數小,不能再分。
小結:在計算有余數除法時,余數必須小于除數。
2、自主練習
做試一試的題,指名板演,全班評價。
三、課堂活動
1、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
先引導學生理解:最大能填幾是什么意思?
學生獨立完成后,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初步體驗試商過程。
2、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
先觀察豎式,引導學生比較題目中余數與除數的大小,找出錯誤原因,再改正。
四、鞏固練習
1、練習十四第2題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2、練習十四第3題
①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練習本上。提醒學生注意書寫格式。
②檢查計算結果,集體訂正。
3、練習十四第4題
①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②找做題速度快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經驗。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及其作用,能正確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及數量關系。
【重點難點】
能正確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及數量關系、計算公式等。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談話導入】
1、看到這些字母,你能立刻想到什么?
課件出示:
BTVsoskgNBA……
同學們能很快的說出這些字母或字母組合表示的意義嗎?說明字母在生活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2、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式與方程。(板書課題)
【復習講授】
復習字母表示數
1、結合談話導入說說用字母表示數有什么優越性?
教師:用字母能簡明的表達數量關系、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為研究和解決問題帶來很多方便。
2、請同學們完成下面的練習。
(1)填空。(課件出示)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寫在練習本上。
①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時間,那么s=()。
②b乘5、6可以寫作(),還可以寫作();a乘h可以寫作(),還可以寫作()。
③a、b、c、d表示非0自然數,那么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可以用字母表示()。
(2)訂正后提問:在寫含有字母的式子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3、師生共同總結在寫含有字母的式子時應注意的問題: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數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
(2)省略乘號時,應當把數字寫在字母的前面。
(3)數與數之間的乘號不能省略。加號、減號、除號都不能省略。
4、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81頁的第一個“做一做”。
(2)根據題意寫出各式表示的意思。
一種滾筒式洗衣機,單價a元,商城第一天賣出m臺,第二天賣出9臺。
m-9表示()m+9表示()
ma表示()9a表示()
(m+9)a表示()(m-9)>a表示()
答案:
(1)
(2)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賣出的臺數
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賣的臺數
第一天賣的錢數
第二天賣的錢數
兩天一共賣的錢數
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賣的錢數(或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賣的錢數)
【課堂作業】
教材第82頁練習十六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要求學生自己檢驗。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8課時式與方程(1)
在寫含有字母的式子時應注意的問題: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數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
2、省略乘號時,應當把數字寫在字母前面。
3、數與數之間的乘號不能省略。加號、減號、除號都不能省略。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課 題:認識米 用米量
教學內容:第4頁例4例5及第4頁“做一做”和練習一第3—5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 初步認識單位“米”,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2) 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理解1米=100厘米。
(3) 學會用1米長度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米的正確表象,體驗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來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學會用米尺量物體的長度。
難點:體驗1米的實際長度,并形成印象。
教學方法:
教法:討論、演示。
學法:自主探究、小組討論法。
教學準備:
刻度尺、米尺、卷尺、繩子、CAI課件。
教學步驟:
一、 復習引入
(1) 提問:
①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什么長度單位測量?
② 你們的哪個手指寬1厘米?
(2) 引入新課
請兩名同學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長,并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很麻煩、很累)
對!我們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米”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米”的知識。
(板書:認識米 用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認識“米”。
猜1米有多長,用手比劃;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長度;看看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2) 認識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課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
(3) 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寬學生的身高等。
三、 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1) 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① 鉛筆長15米。( )
② 課桌高70米。( )
③ 一棵樹高16厘米。( )
(2) 完成練習一第3—5題。
四、 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米 用米量
1米=100厘米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練習要求:
1、使學生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會按要求正確地截取積的近似值。
3、使學生會運用乘法的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練習重點:
運用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具準備:
投影片若干
練習過程:
一、激發:
1、口算:(天天練口算)
2、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⑴計算。
0.65×0.140.98×1.3
⑵提問:①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是什么?
②算出積后要特別注意什么?
3、會按要求取積的近似值。
讓學生將上面計算的結果分別保留一位小數或兩位小數,寫出積的近似值。
4、會用乘法的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算。
簡算:6.3×1029.8×2.9+0.2×2.9
0.8×0.02×12.5×5
二、嘗試與示范:
1、P.13頁13題:一個電影院的票價有兩種:3.00元一張的有600個座位,4.00元一張的有320個座位。如果滿座,每場收入是多少元?
⑴讓學生說一說題目里的數量關系。
⑵“滿座”是什么意思?
⑶生獨立解答并集體訂正。
2、P.13頁14題:檢驗下面的積的小數位有沒有錯誤。
56.7×2.4=1360.8
28.7×10.9=312.83
0.582×0.71=4.1322
⑴讓學生獨立判斷,
⑵讓學生檢驗積的小數位有沒有錯誤?
⑶應該怎樣確定積中小數點的位置?
⑷集體訂正。
3、看誰算得又對又快。(P.13頁15題)
⑴生做在課堂作業本上,對于做的又對又快的同學給予獎勵。
⑵對0.75×10212.5×9.61.25×8.80.4×0.7×0.25
這幾題怎樣算得快?
4、P.14頁17題:用激光測遠距離既精確又迅速。一次從地球上向月球發射激光訊號,約經過2.56秒收到從月球反射回來的訊號。已知光每秒傳播300000千米,算一算這是月球和地球的距離是多少?
分析與解:2.56秒收到訊號,說明訊號已經走了一個來回。那么,要求月球和地球的距離,只要求出(2.56÷2)秒運行的距離即可。算式為:300000×2.56÷2=384000千米。
四、體驗:談談你的收獲?
五、作業:
P.14頁16題。
2.小數除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借助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去梳理,使知識系統化。學生在主動參與解決實際數學問題中,掌握運用數學知識。
2、 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圓的周長和面積的含義,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能用圓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 認識圓。
1、同學們畫面中的這個圖形叫什么?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圓的有關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圓的知識。你還記得這個單元我們都學了哪些內容嗎?
2、在圓的認識里,你們知道了哪些知識?請拿出自己做的圓形紙片,在里面標出圓心、半徑、直徑,并用字母表示。
3、直徑和半徑之間有什么關系?(強調:同一圓或等圓)你還知道圓的那些知識?前面我們還學習了哪些對稱圖形?在這些對稱圖形中哪種圖形的對稱軸最少,哪種圖形的對稱軸最多?
4、看來大家對圓的認識都掌握得很不錯,圓周長和面積是指哪一部分?摸摸看。
二、回憶所學的方法。
1、你是怎樣求圓的周長?(量 公式)是指什么?你還了解圓周率的那些歷史?
2、你是怎樣知道圓面積的?(數方格 剪拼)
3、圓面積的推導實際用到了什么思想?(轉化思想)
4、把圓轉化成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出示課件)
5、求圓面積有幾種方法?
6、你能不能算出你手中圓形紙片的周長和面積。指名說算法。
7、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公式 單位)
三、指導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半徑是 2厘米 的圓的周長和面積相等。( )
(2)兩個半圓一定能拼成一個圓。 ( )
(3)半圓形紙片的周長就是圓周長的一半。( )
(4)把半徑 3厘米 的圓等分成十六份,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多。( )
(5)大圓的圓周率比小圓的圓周率大。( )
2、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1)車輪為什么設計成圓的?
(2)運動場上為什么運動員不在一個起跑線上。出示課件:
(3)小羊能吃到草的面積有多大?
林業部門需要測量一棵古樹樹干橫截面的面積,樹干橫截面是什么形狀?可是又不知道它的半徑或直徑,總不能把這棵千年古樹砍倒后量一量,你能不能幫他們想一個辦法?
(4)一根長 4米 的繩子圍了一圈后還剩 0.86米 ,請你算算樹干橫截面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5)用籬笆靠墻圍一個直徑是 4米 的半圓形的養雞場,求籬笆的長和占地的面積。
四、師生總結。
通過本節課學習有怎樣的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第一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正確地解決有關排列數和組合數的問題,滲透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能進一步體會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借助學生的操作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教學難點: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三、教學準備
課件、玩具汽車等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引入課題
1.情境中設問
(1)課件出示第100頁圖(四)的情境圖。
(2)指定學生說說和這學期學的什么知識有關?
(3)課件出示兩件不同的上衣和兩條不同的褲子,問:看到這個圖,你想到這學期學的什么知識?
2.揭示課題
板書:觀察物體和搭配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創設及教師的設問,讓學生發現已學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自主梳理
1.復習觀察物體
(1)課件出示小汽車的圖,同時將實物汽車擺放好。
①自主觀察,組內說說。
小組內的'學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小汽車,組內說說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車的樣子。
②交流匯報,發現問題。
a.指定一組內的學生說說看到小汽車的樣子。
b.為什么他們看到的樣子會不同呢?小組內交流。
c.匯報交流,引導發現:從不同的位置觀察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③課件出示從前面、后面、側面看到小汽車的圖樣,指定學生進行連線,說說:你是怎樣判斷?
(2)及時練習
①練一練。(課件出示教材第102頁的第7題)
a.學生獨立在數學書上進行連線,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b.匯報交流,重點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樣判斷的?
②說一說。
a.從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體圖形是什么?(正方體)
b.從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圓形的立體圖形是什么?(球體)
③猜一猜。
看到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正方體、長方體、圓柱)
a.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立體圖形進行觀察。
b.匯報交流,學生匯報時教師適時出示立體圖形讓學生觀察。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觀察、交流、比較中,發現觀察一個物體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可能不一樣,并在不同形式的練習中加以鞏固、提高,從而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
2.復習搭配問題
(1)課件再次出示兩件不同上衣和兩件不同褲子
①學生根據圖樣,提出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
②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③匯報交流,重點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及解決問題時要有序。
(2)及時練習
①排列問題
課件出示:從8、2、4、1四個數字中選出兩個數字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
a.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
b.匯報交流方法,重點說明:在組兩位數時一定有序地擺數。
②組合問題
課件出示:每兩人握一次手,6個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a.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
b.匯報交流方法,重點說明:在握手時一定有序地握手,同時每兩人間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慮順序問題。
(3)引導比較,發現問題
上面的組數問題和握手問題在解決時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穿衣服、組數、握手”等活動中掌握排列問題和組合問題的解決方法,并在比較中發現兩類問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與過程,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搭配問題的認識與與理解,滲透搭配問題的思想方法。
(三)解決問題,鞏固提高
1.練一練
課件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3題。
(1)學生獨立在數學書上進行連線,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說:你是怎樣判斷的?
2.組一組
課件出示:從5、9、0三個數字中選出兩個數字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
(1)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組數的方法。
(2)匯報交流,重點說明:和0組數時,0不能擺在十位。
3.送一送
課件出示:元旦時,小明、小剛、小陽三人互相贈送一張賀卡,他們一共贈送多少張賀卡?
(1)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思考的方法。
4.比一比
課件出示:六個小朋友進行乒乓球比賽,每兩個小朋友要比賽一場,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1)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思考的方法。
5.擺一擺
課件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4題。
(1)學生動手用小棒擺一擺,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重點:讓想法不同的學生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鞏固了觀察物體和搭配問題的相關知識,同時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的靈活性,滲透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
(四)暢談收獲,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復習,你又有什么收獲?以后在解決問題時應注意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培養學生的估計和解決與千克、克有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幫助學生建立千克、克的質量概念。
4、培養學生與人友好合作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正確估計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的質量。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老師昨天上超市買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蘋果。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
學生隨意估計的結果可能是雜亂、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礎上,教師提問:怎樣估計才能盡量使結果準確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怎樣估計才能盡可能使結果更準確一些?
學生的估計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個蘋果稱一稱,再根據這個蘋果的質量去進行推算;先稱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蘋果,看幾個蘋果的質量掂起來和前面的感覺相似;直接用秤稱等。
2、全班交流。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估計方法帶領學生進行驗證。
問題:從錄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學生再次用彈簧秤稱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樣的物品的質量重1千克。
2、第2題。先讓學生拿出一枝鉛筆估一估,再用天平稱一稱。
四、反思,拓展升華
1、:說一說估計一樣物品的質量要使結果盡量準確必須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后記:進行兩袋食鹽重量的測量,1千克與1000克相等,從而推出1千克=1000克,2千克=0克,練習時學生能夠熟練地進行換算。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數學教案10-18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熱】小學數學教案06-26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