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10-13 10:12:3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匯總6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匯總6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頁例4和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會歸納總結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2.能根據乘除法之間的關系進行驗算,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3.養成良好的計算、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你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特殊情況的小數除以整數的算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2.4÷2 4.8÷6 9.09÷9

  8.24÷8 6÷5 1÷5

  2.填空,并說出為什么?

 。◤土暢顺ㄖg的關系,為下面學習驗算做好準備)

  3.列豎式計算(生板演)

  (1)7.44÷4 (2)7.44÷8

 。3)102÷24 (4)4.551÷5

  四道逐漸變難

  二、探究新知

  1.在評價學生的計算結果中幫助學生學會歸納和總結。

  師:通過剛才的解題,你能說出小數除以整數是怎么除的嗎?

  學情預設:學生有的會把步驟在說一遍,有的會講出前面“被除數的整數部分不夠除”和“除到被除數的小數末尾還有余數”兩種特殊情況的小數除以整數的算法,教師一一給與肯定。

  師:做小數除以整數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四人小組討論并歸納

  學情預設:生根據小數乘法經驗說出轉化乘整數除法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哪一位不夠商1就商0,然后繼續除。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然有余數,要添0后再除。

  課件出示補充。

  2.在暴露計算錯誤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驗算。

  (1) 師:為了保證我們的計算正確,怎么辦?——驗算

  驗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怎樣驗算黑板上面的小數除法呢?

  學情預設:生根據整數除法經驗能說出用乘法驗算除法,或估算一下,或用被除數除以商等。

  師:四人小組,一人選一道進行驗算,算完在組內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2)門診臺

  課件出示。

  小結:用估算能知道計算有沒有錯;用乘法或再除一遍的方法能保證計算正確

  三、鞏固練習

  1.小馬虎也做了兩道題,請同學們看看他做對了嗎?如果不對應該怎么訂正?

  37.8÷6=63 7.4÷5=1.4……4

  2.計算并驗算

  43.5÷29 18.9÷27

  1.35÷15 207÷45

  3.書第20頁:7、8題

  四、課堂小結

  說說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的內容,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很多的平面圖形的,比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本節課的學習即與之前學習過的平面圖形有著密切聯系,但又有著本質的不同。密切的聯系在于研究方法、研究的切入點有相同的地方。本質的區別在于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學生在小學階段中第一次全面、深刻、系統的學習立體空間圖形的開始。由平面圖形擴展到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這也為學生今后學習其他立體圖形以及立體圖形表面積、體積的計算等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地位顯得至關重要!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借助具體的實物和模型,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的名稱、特征,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聯系。

  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立體思維。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總結、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面和棱的特征

  四,學情分析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并且在生活中也會經常碰到長方體和正方體。雖然學生沒有系統的學習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在平面圖形中很多研究方法學生已經掌握,比如研究平面圖形,我們一般從點、邊、角等方面來進行研究。

  五,教法、學法

  主要采用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實物模型、研究單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上課開始,我們先出示一幅商場一角的情境圖,讓學生仔細觀察,都發現了哪些形狀的物體?能不能用我們以前學習過的數學知識、數學語言來描述一下?

  學生一般能夠正確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是我們繼續拋出一個問題?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還見到過長方體和正方體?我想學生的回答應該是五花八門,比如魔方、快遞包裝盒、牛奶盒、鉛筆盒、橡皮等等,或許學生描述不是那么精確,比有的如鉛筆盒,它并不是一個平平的面,而是一個曲面,但是我們這時不要著急否定學生,因為學生已經從以往的平面圖形走到了現實中的立體圖形,這是一個大的進步,我們的應當予以肯定。對于那些不精確的描述,我們會在最后進行討論,讓學生根據本節課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判斷。

 。ǘ┲v授新知

  我們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樣的道理,長方體和正方體也是來源于生活中的實際物體,根據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我們應當從實物中提煉出模型,因此我們可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當然理想條件下每個同學最好都有一份不同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第一步就讓學生直觀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閉上眼睛想一想,今天我們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與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到底有什么不同?通過直觀的感知,學生的回答或許不是那么精確,比如,平面圖形有一個面,立體圖形有好多個面;再比如平面圖形是畫在紙上的,而立體圖形是現實生活中的等。我想這足以可以說明學生已經開始進行了立體圖形的思考。

  這時進一步追問,假如讓你來描述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你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來介紹?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以前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幫助學生梳理,研究平面圖形時,我們可以從頂點、邊、角等幾方面來進行研究。同樣的道理在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時我們也可以選取幾個研究點來進行探討,比如面,棱(即面與面相交的線段叫做棱),頂點(即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當然,這些名稱的認識可以是學生課前預習,也可以作為老師的新知講授。當學生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名稱后,可以設計一個環節,讓同桌兩個相互說一說,加以鞏固各部分的名稱。

  在掌握了各部分名稱后,我們可以先研究長方體、也可以先正方體;當然也可以放在一起進行研究,本節課我采用先研究長方體再將研究方法遷移到正方體的模式:

  長方體的特征,在前面我們已經確定了可以從頂點,面以及棱三個方面來進行探究。

  頂點的數量很好數,是8個頂點,當然在數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有順序的來數。研究的重點在于面和棱。這時我想完全可以把問題拋給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開始之前,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幾個問題:第一,長方體有幾個面,面與面之間有沒有什么特點?你是怎么驗證的?第二,長方體有幾條棱,棱與棱之間有沒有什么特點?你又是通過什么方法來驗證的?帶著這兩個問題同學們進行小組合作。并完成研究表格。

  小討論結束,學生在進行匯報交流的時候,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去數面的個數的時候,怎么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我們可以上下、前后、左右來數。一共有6個面。對于面的特點,我們可以從面的位置、面的形狀、面的大小也就是面積三個方面來描述,最終得出結論: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面的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當然對于每個面都是長方形這個說法在后面的練習中會進行特殊的論述)

  在去研究長方體棱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模仿剛才研究面的過程:比如,長方體一共有幾條棱,怎樣數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讓學生展開充分的交流、討論。有的學生會想到一個頂點對應3條棱,長方體一共有8個頂點,共計24條棱,但是在數的時候所有的棱都重復計算了一遍,最后要減半,所以長方體一共有12條棱。還有的同學可能會想到按照棱的長度去數,一共有三組,每組有四條棱長度相等,共計12條棱。還有的同學可能是按照空間位置來去數,這時可以讓這位同學到講臺上用不同顏色的粉筆來進行標注,通過空間位置的劃分,可以分為3組,每組有4條,共計12條棱。每種方法都可以,但是我們要鼓勵學生運用第3種方法,因為第三種方法學生是真正站到立體空間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予以肯定。這時,我們可以設計一個環節,同桌兩個彼此不重復、不遺漏的數一數各自長方體的棱并說一說每組棱有什么特點。最后我們得出結論:長方體有12條棱,可以分為3組,每組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的頂點、面、棱的數量和特征后,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中一個頂點對應幾條棱,學生很清楚的知道:一個頂點對應3條棱。在數學中,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并且向學生介紹,一般來講,我們把水平方向的較長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說課稿二的棱叫做長,把水平方向較短的棱叫做寬,把垂直方向的棱叫做高。講授完長寬高后,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來說一說自己長方體模型的長寬高。讓學生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擺放的位置進行變化的。

  在研究正方體特征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剛才研究長方體的方法去研究正方體。完成研究表格,并對比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得出結論:正方體也有8個頂點、6個面,12條棱。但是正方體的6個面大小、形狀完全相同。并且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也完全相同。這正是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的不同之處。本環節的設計重點在于研究方法的遷移,以及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進行比較。

  最后我們要讓學生明白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包含關系:在平面圖形中,我們學習過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只不過正方形的長和寬相等,我們稱之為邊長。這里的正方體是不是特殊的長方體呢?拋出這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其實,正方體就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只不過正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而已,我們把它稱為棱長。本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在集合范圍內,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二者是一種包含的關系。

  到此本節課的新授內容以基本結束,根據練習的層次性,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練習。

  最后,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1,生活中的鉛筆盒、冰箱等是不是標準的長方體

  2,是不是所有的長方體的面都是長方形。

  這兩個問題留作學生課下思考。

  八、板書設計

  略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61—63頁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一組數的比較,觀察各數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發現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并應用這一規律計算有關的乘、除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操作、觀察、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知識遷移和推理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應探索及掌握。

  難點: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理解及靈活應用。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掛圖(小數點移動)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提問。(1)把5米分別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2)把5000厘米分別縮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厘米?

  2、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0.004 0.4 0.04

  (二)導入新課

  1.師:[出示小黑板]下面是四年級三位同學的身高紀錄。請大家看一看,這些數據對不對?

  (小明14.5米,小紅1.38米,小李0.14米)

  2.師:你們笑什么呀?

  生:小明的身高不對。14.5米太高了。

  生:[用手比]小李0.14米也不對,0.14米只有這么高

  師:兩個錯的數據錯在哪里?小數點寫錯了位置。

  師:是啊,在小數點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變小數的大小,但是小數點的位置移動直接引起小數的大小發生變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小數點移動的知識。[板書課題:小數點移動]

  (三)探究規律

  1、出示情景

  出示(例5教學掛圖):教師便敘述邊板書0.009米---0.9米—0.9米---9米{同學們都看過西游記吧,齊天大圣孫悟空的“金箍棒”平時放在耳朵里,長只有0.009米,遇到妖怪的時候,才亮出來,由小變大,0.009米、0.09米、0.9米、9米、90 米……

  師:觀察這組數和金箍棒的變化,你有什么發現?(從上往下觀察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嗎?從下往上觀察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小結:看來小數點向后移動,原來的數就擴大;小數點向左移動,原來的數就縮小。

  板書:右移擴 左移縮

  2、合作探究

  (1)提問:從上往下觀察它們都是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卻得到了三個不同的數,對嗎?看來小數點移動的位數不一樣,原數大小的變化也就不一樣。數的大小的變化既與小數點移動的方向有關,還與小數點移動位數的多少有關。

  (2)合作探究:

  究竟有怎樣的關系呢?我們來繼續深入研究。各組有這樣一張表格和一張小數數位表,請你們小組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法進行研究。先吧空白處填寫完整,再觀察小數點移動的位數與原來小數的大小變化。小數點可以向左移動,也可以向右移動。

  方法1:表格

  小數點移動的位數

  ( )米=( )毫米

  小數的大小變化

  從( )往( )觀察

  小數點向( )移動

  移動( )位

  ( )米=( )毫米

  移動( )位

  ( )米=( )毫米

  移動( )位

  ( )米=( )毫米

  方法2:(學具中的數位表)

  (3)交流匯報

  誰來說一說,你們是選擇哪種方法研究的? 你們發現了什么?

  能概括地說一說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嗎?

  [指名學生對照板書說明小數向右移動引起小數擴大的規律]

  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誰來說一說這個時候金箍棒怎么變的?(從下到上觀察)

  (四)實際應用

  1.明確數的變化的方法

  我們大家研究得出這個規律有什么作用呢?

  1.如果要吧一個小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可以怎么辦?

  如果要縮小為1/10、1/100、1/1000……呢?

  2.集體交流

  根據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如果要吧一個數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就行了。要把一個數縮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

  3.強化去0、添0的問題

  出示例6、7 把0.01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把1縮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遇到位數不夠怎么解決?

  小數點向左移動時,如果整數數位不夠則要在數的左邊用“0”補足。

  整百、整千的數,小數點向左移動后,小數末尾的“0”要去掉。

  4.填空: 把2.3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 )到原數( )倍。

  把0.375擴大到原數100倍,小數點向( )移動( )位。

  把0.73的小數點向( )移動( )位,就縮小到原數的1/1000。

  把30的小數點向( )移動( )位,原數變成0.003。

  5. 把1.8改寫成下面各數,它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0.018 180 0.0018 1.80

  (五)總結本節知識,暢談收獲。

  附:板書設計

  小數點移動

  0.009米→0.09米→0.9米→9米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第一課時:有余數除法的認識

  教學內容:第1、2頁內容,“想想做做”第1~3題。

  教學目標:

  1.在平均分若干物體的活動中認識余數,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況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正確讀出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3.通過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培養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談話:小朋友,新年好!今天是新學期第一節數學課,是老師第一次幫小朋友們上課,我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能相互合作,大家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好不好?

  2.口算:16÷4= 48÷8= 30÷6= 56÷7=

  24÷3= 45÷9= 25÷5= 64÷8=

  問:你想到哪句口訣?

  二、導入新課

  談話:我們已經知道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計算,但是,有時候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時候,有時候可以正好分完,有時侯卻不能正好分完。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板書:有余數的除法

  三、教學新課

  1.提出問題。

 。1)新年里,小朋友們來小紅家作客,媽媽拿出10枝鉛筆,她要考考小紅,媽媽要小紅把10枝鉛筆平均分給分給客人們。請小朋友們幫小紅參謀下,怎么分才合理。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引導學生統一認識:每人分得同樣多。

 。3)談話: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每人分4枝,可以分給幾人呢?…… 同桌同學拿出10根小棒代表十枝鉛筆一起來分分,并把分得的結果填在書本第一頁的表格中。

  2.探究新知。

 。1)分一分(出示紀錄表)

  每人分幾枝分給幾枝還剩幾枝,學生自主活動,教師巡視。

  集體交流: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別分給幾個人呢?教師一邊演示一邊交流答案。

  (2)說一說

 、僬勗挘河^察分法,把它們分類,并說說怎么想的?

 、谛〗Y:10枝鉛筆平均分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正好分完,另一種是分后還有剩余。

 。3)寫算式

 、儆^察表(1)

  提問: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2=5(人)

  10枝鉛筆每人分5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5=2(人)

  提問:你能說出這兩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像這種正好分完的還有其他分法嗎?

  ②觀察表(2)

  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么方法計算?(板書:10÷3)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個?這1枝還能分嗎?

  強調:這1枝鉛筆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們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圓點,把它記錄下來!板書: 10÷3=3……1

  ③認識與數。在除法算式里,每個數都有自己的名稱,在10÷3=3……1中,10、3、3分別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趕快看書,看哪個小朋友先找到。

  反饋交流,全班齊讀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④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4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么方法計算?(板書:10÷4)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個?這2枝還能分嗎?

  ⑤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6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么方法計算?(板書:10÷6)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個?這4枝還能分嗎?

  強調:每次剩下的枝數不夠分的情況下才有余數,所以余數必須要比除數小。

 。4)概括:想一想,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表示?余數表示什么?

  四、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要求學生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3.觀察比較這兩題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五、總結全課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告訴你的伙伴!

  2.你認為今天的新課要注意些什么?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均份后有余數的情況?

  3.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六:課外延伸

  回家拿出12顆糖平均分給幾個人,每人分得同樣多,有幾種分法?每種分法寫一個除法算式,看看有幾個算式是有余數的除法。明天來告訴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 目標

  1、經歷可能性的試驗過程,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換想法。

  教學 重難點

  不遺漏的列出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

  教學準備

  3個轉盤、若干個紙杯紙箱、4個紅色乒乓球、3個黃色乒乓球、3個黑色乒乓球。學生自制轉盤課時安排 1

  教學過程

  游戲引入:

  師:今天,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他要和我們一起玩游戲。

  (錄音)同學們好,我是淘氣!我來玩個游戲,看誰猜的又對又快!

  師:(出示轉盤)如果轉動指針,指針可能停在什么顏色的地方?

  有生說指向紫色,有生說也可能指向黃色。

  師動手轉動指針,進行驗證。

  (錄音)小朋友猜對了嗎?兩種顏色都有可能指到。那么誰的可能性大一些,誰的可能性小一些呢?

  生答。

  師:小朋友們說的有道理,在這個活動中,兩種顏色都可能指到,只是指向哪種顏色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今天我們就通過猜一猜的活動,來研究可能性大小的問題。

  游戲的延續

  1、(錄音)淘氣:我還帶來了一個轉盤,這次還要請大家來猜猜指針會指向哪種顏色?指向哪種顏色的可能性大些?

  師:(出示轉盤)誰愿意來猜?

  生:可能轉向紫色。

  生:也可能轉向黃色。

  生:指向兩種顏色的可能性一樣。

  師:為什么說指向兩種顏色的可能性一樣?

  生:因為兩種顏色的面積一樣大。

  師:小朋友說的很好,兩種顏色的面積一樣時,轉動指針,指向兩種顏色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請學生到黑板前動手撥一撥,進行驗證。

  2、師:昨天小朋友在家也制作了一個轉盤,拿出來讓大家猜一猜,然后動手轉一轉,看看你猜對了嗎?生出示自制的轉盤,在小組內活動。

  教師下到各組參與活動,對同學的錯誤判斷及時糾正。

  3、(錄音)淘氣:剛才你們活動的好熱鬧!我也很想參與。我準備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轉盤,你們幫我想想指針指向各種顏色的可能性的大小情況,好嗎?

  師出示轉盤。讓學生說一說看法,以及理由。

  生:轉向橙色的可能性最大,轉向黃色的可能性最小。因為面積大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大,面積小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小。

  師:在玩轉盤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么道理?

  生答。(多請幾位學生說一說。)

  游戲二(拋紙杯)

  1、宣布規則。

  師: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拋紙杯”的試驗,

  每個同學拋5次紙杯,每次的結果都要記錄在試驗單上。4人都拋完5次,再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結果,組長并將出現各種結果的次數進行匯總,最后得出結論。

  2、小組活動。(師下到各組參與活動。)

  3、交流結果。盡量請每個小組都匯報他們的試驗結果及結論。

  師將各組的試驗結果進行匯總,這樣累計的次數多了,更容易得出正確的結論。

  4、形成結論。

  紙杯拋出,落地后側放的可能性最大,因為側面的面積最大,正放的可能性最小,因為底部的面積最小。

  游戲三(摸球)

  1、師:剛才的游戲同學們都玩的不錯,我們再來玩一個“摸球”游戲。(出示紙箱,并放入2個黃球和1個白球)

  師:任意摸出一個球,有幾種結果?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

  師:你能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的嗎?

  師請一生到講臺前摸球驗證。

  2、師:(在箱內再放入3個紅球)現在任意摸出一個球,有幾種結果?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并請學生說一說是怎么判斷的。

  師:有可能摸到黑球嗎?

  生答。

  3、(在箱內放入2個白球和2個黃球)師:一次摸出2個球,可能出現幾種結果?

  生在小組內討論。

  匯報結論。

 。

  師:小朋友,這節課我們上得真愉快,你們都學會了什么?

  延伸作業

  拋出一枚圖釘,可能出現什么結果?用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

  板書設計

  猜一猜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課題數的運算(二)第 1課時

  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順序,整理運算定律和一結規律,能應用運算定律或規律進行簡便運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運算的能力。

  2 經歷概括、計算、比較等學習過程,讓學生掌握四則運算定律和性質,并能根據題目靈活運用這些知識使計算簡便。

  教學重難點運用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

  課前準備課件

  板書設計名稱用字母表示舉例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

  乘法結合律

  乘法分配律

  設計意圖教 學 過 程

  通過復習,加深對四則運算的理解和掌握,為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奠定基礎。

  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進一步鞏固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

  在練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認真學習的態度。一、運算順序(教材第76頁例6)。

  1、說一說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一樣嗎?

  3、算一算: ×[ -( - )]

  在一個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做第二級運算,后做第一級運算。

  在一個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外面的.

  4、組內交流算法:

 。1)( - )÷( ×42 ) (2) ÷[( + )× ]

  5、完成教材第76頁“做一做”。

  二、運算定律(教材第77頁例7)。

  1、根據表格,填一填。

  名稱用字母表示舉例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

  乘法結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學生說說簡算過程及應用的運算定律。

 、2.5×12.5×4×8

  =(2.5×4)×(12.5×8)……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10×100

  =1000

  ③(21- )× ④5.03-2.14-1.86

  3、完成教材第77頁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應用

  1、學生交流、討論。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鞏固應用:

  完成練習十五第3---7題。

  五、總結梳理: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

  六、作業

  課 后

  小 記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左右》小學數學教案04-01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3-16

小學數學教案模版07-13

小學的趣味數學教案12-24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