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學數學教案合集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在探索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的多樣性,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促進個性化學習。
3、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學校設立了許多課外興趣小組,同學們在課余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小組的活動。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布藝興趣小組,看看那里的同學給我們提出了哪些數學問題。
師:看大屏幕,從情境圖中你找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布藝興趣小組的同學要用9/10米的布給小猴做衣服。如果做背心,可以做3件;如果做褲子,可以做2條。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1: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
生2:做一條褲子需要花布多少米?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有選擇的進行板書)
二、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獨立思考、自主探究。
師:我們先看第一個問題 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怎樣列算式?
生1:9/103=
師:為什么用除法?
生1:把9/10平均分成3份,求1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師:誰還能再說一遍?
生重復。
師:9/103結果是多少呢?請在自己的練習本寫一寫、畫一畫,算一算。
生自主操作,師適時巡視指導,找出兩位同學上臺板演。
2、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師:將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師:我們來看幾位同學的方法。
(投影展示,畫線段圖的方法)
師:我們先看第一位同學的方法,這是哪位同學的,你能來介紹一下嗎?
生:(畫線段圖的方法)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師:我們再來看一位同學的,他用的是長方形布條,這是哪位同學的,介紹一下?
生: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師:不管是畫線段圖還是用長方形來表示,我們都可以得到每份是3/10米。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第五單元分類
課題:分類(單一標準)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頁的內容,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第40頁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學會對物體進行分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類
學生認真觀察情景圖:
你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使學生明確商場物品有很多種。)
引導學生說出,商場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
2、明確分類
。1)觀察商場物品近鏡頭(文具柜臺第一層是文具盒;第二層是練習本;第三層是筆。一位售貨員正在往柜臺里分類擺放文具)你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阿姨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
師小結:像這樣把一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類。(板書課題)
。2)猜一猜
繼續觀察猜測阿姨拿的物品會放到哪一層,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要把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鞏固發展,體驗分類
1、擺一擺
出示商品柜臺,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相應的物品分類擺放在柜臺里。學生匯報物品是如何擺放的,教師指明分類的必要性——————通過分類使每種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活動。
。2)小組活動,組內互相交流是怎樣分的,體驗分類的方法,通過分一分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作用。
。3)匯報交流
教師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練習六的第1———————3題
。1)第1題,啟發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并說一說是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
。2)第2題,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評價時,將學生的用品展示出來。啟發說出:4輛車是同一類的。
。3)第3題,教師說明題意,學生互相交流,使學生明確其中一個與其他三個是不同類。
4、補充練習
每組一袋物品明確要求:先討論一下應該怎樣分,哪能一組分
得又對又快又準備。然后匯報說明。
三、全課總結
課題:分類(不同的標準)
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讓學生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標準分類的多樣性。
2、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互相學習、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課堂中指導學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見等與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采用小組之間互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判斷力和審美觀。
4、讓學生體裁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分類,處處有數學,并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能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學生每6———7個人一組圍坐在一起,并在中間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各種雜物,讓學生感受到教室里的雜亂,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在我們這羊教室里堆放了好多東西,你們都看見了有哪能些東西?
(2)這些東西這樣放在教室里,好不好?為什么?你有什么好
的建議嗎?
師:今天,我們就來當一回小管家,把這些東西收拾、整理、分類擺放好。
板書:小管家
你知道管家是做什么的嗎?今天我們就來開展“最佳小管家”的比賽,看看哪能個小組的同學最能干,能把東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齊、最美觀。
二、新授
1、整理教室(復習單一分類)
以小組為單位,先把雜的進行整體劃分。
(1)我們全班一哄而上來收拾東西會有什么樣的后果?
(2)我們怎樣才能避免這種不安全的現象呢?
。▽W生有序的來撿走本組選中的物品)
。3)現在和剛才比,你們覺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歡什么樣的教室?
2、整理桌面的東西(不同的標準分類)
(1)一大堆雜物經過大家的努力,已經分類放在了每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這樣就算收拾好了嗎?
。2)你們能把它們收拾得更整齊、更合理,更便于我們在生活中使用它們嗎?
。▽W生操作,學習小組匯報)
。3)你們小組是怎么收拾的?
。4)這樣收拾有什么好處?
師小結:同學們桌面上的東西經過這樣一整理,既美觀又便于我們找東西了,真好。對剛才同學們的整理,你認為哪能一組整理的最好?可以當選“小管家”的稱號?你們對別人的整理還有什么
看法和建議嗎?
。▽W生提出建議,師問被提建議的組是否接受這個建議?)
。5)請大家想一想你們手中的東西,除了像這樣分一外,還能怎么分?請你們試一試(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每一組學生重新匯報后,學生互評哪一組好,好在哪里。
三、活動
想一想:你們組里的人可以按什么樣的標準進行分類?學生活動,教師指導,然后學生匯報情況。
(1)你們是按什么樣的標準進行分類?
(2)還有哪一組也是這樣分的?
。3)你們在生活中見過這樣分的嗎?
四、小結
。1)今天,你們學會了什么本領?
(2)平時,在什么地方看過、接觸過分類?
五、布置課外活動
請小朋友利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書包、書柜、衣柜事理好。
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p.24、25
教材簡析:
這節課教學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是有關三角形的重要概念,是學習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例題首先通過量人字梁的高,引導學生初步聯系現實生活感知三角形的高,然后通過圖示介紹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義,建立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
教學重點:
認識三角形的高,并正確地畫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義,了解底和高的對應關系,會用三角尺畫三角形的高(只限三角形內部的高)
2、讓學生通過閱讀資料,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會數學與顯示生活的聯系。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準備:
三角尺、學具盒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在作業本上分別的畫三種情況:(圖略)(1)a+bc
明確:只有當兩條邊的長度和大于第三邊的時候,這樣的三條邊才能圍成三角形;一般判斷的時候只要把最短的兩條邊加起來和最長的比就可以了。
2、畫一個類似于人字梁的三角形(只要外面的三條邊)
說說三角形的組成: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二、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1、我們剛才說到三角形有三條邊,這節課我們將要來認識關于這個三角形神秘的第四條線段,你猜是什么?(高)
板書:高
由高你聯想到了什么?(垂直、直角標記)
2、示范畫高的方法
邊畫邊說:以這條邊為底,現在要找它的高。板書:底
用三角板的直角邊和它重合,(不斷移動)說說它的垂線有多少條?(無數條)
其中只有一條很特殊,你能說說是哪一條嗎?(從對面的頂點畫下來的這條垂線)用虛線畫一畫。
指出: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對邊的垂直線段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是三角形的底;畫的這條線段用虛線表示,畫完后還要畫出直角標記和高(或用字母h表示)
學生在作業本上,模仿板書也畫一畫。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指導思想:
趣味數學能更好的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這學期通過趣味數學校本課程的學習,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通過學習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良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趣味數學》為孩子們提供了一系列數學故事、益智問題和數學游戲。這些問題和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數學奧秘的機會,學生在參與這些數學游戲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價值,鍛煉數學智慧,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在探索解法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了數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數學方法的創造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了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向往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技能。
3、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
中的作用。
4、培養學生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愿意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敢于質疑,樂于討論探究生活中各種現象,喜歡和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樹立攀登科學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5、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敢于質疑、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知道有付出才會有回報,并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活動措施:
1.選好人才
先初步設定趣味數學興趣小組人數,各班主任利用班會做好宣傳發動工作,讓學生自由報名,再根據各班的報名人數從中選出具有一定愛好數學的學生作為學員。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基于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是學好一門課的內驅動力。學好數學,掌握數學的思維方式,是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顒又校ㄟ^
一些大家喜聞樂見的題目,逐步培養大家的“數感”,引導大家喜愛數學,以至于達到自覺學習數學的目的,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3.注重思維能力培養
數學學科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設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給學生“主動發展”的空間,大力推行“發現式”教學,同時要保證學生充裕的思考時間,著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4.發揮“小老師”的作用。
學生當“小老師”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間單向傳遞知識的方式,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傳授者,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能根據方向與距離確定兩地的相對位置,描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具體路線。
2、 能正確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地說出來去某個地方所走的路線,能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進行學習。
3、 養成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學會看簡單地圖上的路線圖。
教學難點:
能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具體路線。
教學設計:
(一)、情境創設:
師:首先請大家唱首歌:《讓座》。
師:剛才我們唱的這首歌講的是什么:叔叔給我們讓座我們可以說是愛護兒童也就是愛幼的行為。那我們給婆婆讓座是什么行為呢? 預設 (生:尊敬老人。)
師:對!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那我問問大家:重陽節這天, 小紅、小明和小剛三個好朋友約好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板書:看望老人)但三個小伙伴不認識路,他們手中只有一副地圖,這可難住了三個小伙伴。大家能幫幫他們嗎?老師把三個小伙伴去敬老院的路線圖帶來了。(課件出示主題圖)看看你能從圖中看懂什么?
(二)、探索新知:
1、觀察路線圖,學會從中獲取信息。
說一說,在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你知道圖上的符號表示什么意思?那些數又表示什么?圖中的每一小段表示什么呢?
2、解決問題:
小紅現在要去敬老院,她應該怎樣走?敬老院與郵局都在小紅家的西邊,怎么區分敬老院與郵局的不同位置呢?你能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嗎?
請你說一說小明怎樣走才能到敬老院?小剛呢?
、
請你思考后與你的同桌說一說“三個小朋友分別從自己家出發,怎樣走才能到敬老院?”
出示課本第62面的“填一填”:三個小朋友分別從自己家出發。
小紅向( )走( )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 )走( )米,再向( )走( )米到敬老院;
小剛向( )走( )米,再向( )走( )米到敬老院。
②學生看圖試著完成,再小組交流,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填。
③集體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演示課件,驗證結果、加深印象
你知道誰家離敬老院最近?誰家離敬老院最遠?為什么?
如果三個小朋友看望老人后,他們怎么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三個小伙伴回到家后各自去做自己的事。小剛要去郵局,小紅和小明要去書店,他們又應該怎樣走呢?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ㄈ、鞏固練習:
1、幫三個小伙伴解決了問題,現在我們再幫城建局的叔叔們一個忙好嗎?
在商場的東面 60米的地方建一個游樂場,請用三角符號標出她的位置。在商場的西面20米的地方建一個停車場,請用圓形標出它的位置。如果你是設計師,你還想建什么?建在什么地方?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
2、有一天,三個小動物聽說一個地方藏有寶貝,它們決定去尋寶,誰能說一說它們的尋寶路線,并算一算誰家離的最近?(參看課本的尋寶圖)
3、小兔送信:
小兔要給4只小動物送信,你能說說它的送信線路嗎?(學生獨立思考,并在書上標出自己設計的路線,借助實物投影儀,讓學生展示結果邊說自己設計的路線,邊用彩筆演示過程)
送完信后小兔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
小兔送信有幾條路線?走哪條最近?
4、剛才你們在路線圖中能夠很好的分辨東南西北,那請你看一看現在你所在的教室,你能告訴我哪是東、南、西、北、嗎?(復習教室中的方向)
、倌隳苷f一說,從你的座位,怎樣走可以走出教室?(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后學生邊說邊演示)
②從教室出發,怎樣走可以走到辦公室?
。ㄋ模、課后總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自己在本節課的表現怎么樣?你還想說些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欣賞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2、參與、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3、發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培養良好的情感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
教學設計思路:先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感受,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再讓學生模仿畫圖案,進一步強化感知:美麗的復雜圖案可以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最后引導學生利用平移、對稱的現象,探究圖案和進行圖案設計,獲得一種以簡馭繁的思想。
教學準備:各種圖案、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圖案
1、欣賞美麗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美無處不在,請同學們欣賞這幾幅圖案(出示書上的四幅圖案),你能說一說看到這些圖案的感受或知道哪些圖案代表的意義嗎?
2、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美麗的復雜圖案。
。1)每一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在書上把這個圖形涂上顏色。(和同桌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哪幅圖案是對稱的?(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匯報。)“紫荊花”是由一個花瓣繞中心旋轉四次得到的。“風箏”是由一只燕子平移后得到的。
“花邊圖案”是由一組小圖案平移后得到的!把┗▓D案”是由一瓣雪花然中心旋轉五次得到的。
3、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圖案是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生活中有這么多美麗的復雜圖案,它們都是怎樣得到的?
二、解釋畫法,動手操作
1、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美麗的復雜圖案呢?
(1)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圖形(教材第23頁畫一畫1)。(學生在書上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作品,請畫得又快又好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在畫圖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對稱圖形有哪些特點。)(設計意圖將感知轉化為設計理念,親身體驗應用平移、對稱的現象進行圖案設計,并掌握必要的繪圖策略和技能。)
(2)繼續畫下去(教材第23頁畫一畫2)。淘氣也畫了一幅圖案,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畫完了嗎?觀察圖案,它是由哪個簡單圖形運用什么現象,經過怎樣的變化過程得到的。(學生匯報。根據自己觀察的規律把圖畫完。)
3、作品展覽、鑒賞全體同學一起欣賞大家的作品,尋找作品中的平移、對稱和旋轉現象,并評選出最佳創意獎、最佳作品獎、巧手獎、互助獎等,使學生得到美的啟示。(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平移、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圖案和進行圖案設計,理解并掌握復雜圖案是由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獲得一種以簡馭繁的思想。)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利用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的方法設計的圖案,廣泛地應用于平面、立體的建筑藝術和幾何圖像上,而且還涉及到其他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如果有興趣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杰出的設計師。
教學反思:結合欣賞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參與、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培養良好的情感價值觀。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2)體會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上的應用價值,能利用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數學能力,使學生養成認真計算的習慣,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使學生體會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本課件、練習題卡。
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準備題,誘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概括交流,并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遷移、類推,促進學生對新知的內化和建構。
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我還注重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融觀察、比較、討論、交流、自主探究等學習方法為一體,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來解決新課。教學中,突出“五讓”的特色:書本讓學生自學;問題讓學生提出;規律讓學生發現;疑難讓學生研討;評價讓學生參與。以上的“五讓”,符合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大約10分鐘)
1、談話引入。
2、出示情景圖。
讓學生明確題中的數學信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用20元買3本筆記本和1支鋼筆,還剩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計算,并說出解題的思路。
3、回顧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運算,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在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4、揭示課題。
在實際生活中,文具的單價不僅僅是整數,還有很多小數的情況。 小明今天運氣就非常的好,趕上了文具店慶周年降價促銷的活動,價格由整數變成了小數。
由此引入今天的課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大約16分鐘)
1、自主探索,嘗試練習
使學生明白:雖然,文具的單價發生了變化,但是解題思路沒有變,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如果用分步計算的要鼓勵學生根據解題思路再列出它的綜合算式。
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明白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與解題思路的一致性,括號在綜合算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對一次性用綜合算式解答的同學要加以及時的表揚。
2、交流討論,歸納總結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四個算式,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得出: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
設計意圖:在這兩個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先解決整數作條件的問題,再解決小數作條件的問題,然后再引導學生對所列出的整數算式和小數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從而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三、實踐運用,鞏固新知。(大約10分鐘)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地進行計算,我設計了四道闖關練習題。
第一關、我會算。
368+32×5-88 15×(107-35+18)
30× [480÷(24-8)] 530+12×25 ÷60
通過練習,鞏固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
第二關、我會解決。
讓學生體會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小結,交流評價。(大約4分鐘)
課堂總結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也是對學生情感、態度進行評價。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 使學生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多種比較策略。
3.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的興趣,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游戲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來了這么多聽課老師,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表示歡迎。好嗎?
[評析:借助拍手的情境導入新課。]
二、 初步感知,認識面積
1. 揭示面積的含義。
師:我們拍手的時候,兩只手碰擊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誰來摸一摸老師的手掌面?(學生摸老師的手掌面)
師:你們的手掌面在哪兒?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學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師:(摸數學書的封面)這是數學書的封面。老師的手掌面和數學書的封面比,哪一個面大?
生:數學書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師:把剛才的話說完整,好嗎?
生:數學書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小。
師:伸出你們的小手,也擺在數學書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數學書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小。
師:數學書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個面大呢?
生:數學書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大。
師:(指黑板面)像這里,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板書:面積)你能說一說什么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嗎?
生: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
[評析:摸一摸老師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數學書的封面,以及觀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學生自己身邊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充分感知,引發新知的生成。在學生沉浸于生活體驗時,揭示本節課的主題面積的含義。及時地把生活經驗概括為數學知識,把生活語言提升為數學語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等。先就具體事物,說明面積的意義,為面積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認識的基礎。]
2. 摸一摸,說一說。
師: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桌子、凳子、練習本、文具盒等等。這些物體都有面,這些面的面積有大有小。現在,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兩個面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大,哪個面的面積?
生1:課桌面的面積比凳子面的面積大。
生2:練習本封面的面積比課桌面的面積小。
[評析:摸身邊物體的表面,觀察桌子、凳子、練習本、文具盒等物體的表面,并且比較兩個面的大小,能加深學生對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較大小的認識,鞏固面積概念。同時,還可以滲透全等形等積和面積的可加性等公理,以及其他等量公理,為引進面積單位以及用直接計量法求面積打下基礎。]
三、 操作實驗,比較大小
1. 涂一涂。
師:我們研究了這么多物體表面,看過了,也摸過了,想不想再動手涂一涂呢?(想)好,全班分成兩大組,來個涂色比賽。請聽清兩個要求:第一,發給你們的圖形要涂滿,不能有空隙;第二,老師說開始,才可以動筆涂,時間1分鐘。請小組長打開1號信封,每人發一張紙。(小組長按要求發給每個學生一張白紙)
師:準備好了嗎?開始!
學生涂色。
師:時間到,涂好的同學請舉手。下面,我隆重宣布比賽結果:小組獲勝。獲勝的小組,把你們的作品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生1:太不公平了!我們不服氣。
生2:他們涂的紙比我們的小多了。
生3:看看我們的紙,比你們的大多了。
師:你們小組的紙大,他們小組的紙小,也就是你們小組要涂的什么大?
生:我們小組要涂的面積比他們小組要涂的面積大得多。
[評析:創設激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形成認知沖突,造成憤悱的心理狀態。咱們研究了這么多物體表面,看過了,也摸過了,想不想再動手涂一涂呢,分成兩大組,來個涂色比賽,學生興致盎然。而教師事先發給兩組涂色的圖形的面積不一樣,一組比較小,另一組要大得多,當然涂起來用的時間就多。這樣,當學生看到事實真相之后,對面積的大小也就有了更強烈的感受。]
2. 練一練。
(1) 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同一幅中國地圖上描下來的四個省的圖形。
師:這是從同一幅中國地圖上描下來的四個省的地圖。你能看出哪個省的面積最大,哪個省的面積最小嗎?
生:四川省的面積最大,江蘇省的面積最小。
。2) 畫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師:下面請大家動動手,畫出兩個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生按要求畫兩個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選擇3~4幅在投影儀上展示,并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師:同學們畫出的這些圖形,都能比較出面積的大小嗎?(能)
。3) 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校園平面圖。
師:咱們再來看一幅校園平面圖。選擇其中兩個圖形,比一比所占土地面積的大小。
生1:運動場的面積比生活區的面積大。
生2:水池的面積比花壇的面積小。
生3:辦公樓的面積和生活區的面積差不多。
師:到底是辦公樓的面積大,還是生活區的面積大呢?能一眼看出來嗎?
生:看不出來。
師:怎樣比較這樣看上去面積差不多的兩個圖形的面積呢?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評析:相差懸殊的兩個面面積的大小,憑觀察就能做出判斷。對于兩個面積差不多的圖形,要比較大小就得另想他法。]
(4) 比較圖形的面積。
師:(出示面積接近的正方形和長方形)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呢?(學生意見不一)
師:咱們光用眼睛看,難以準確地做出判斷。你們能不能想想其他的辦法?
學生在小組內議論。
師:為了方便大家比較,老師為你們提供了一些材料:4個小方塊、紙條、尺子。大家可以借助這些材料,想辦法比較它們的大小。
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教師巡視。
組織反饋。(略)
[評析:問題是啟發式教學的驅動器。抓住了問題,就抓住了課堂教學的切入點。當老師出示兩個面積很接近的圖形時,引起了學生的爭論。這個時候的學生,是帶著問題在思考,策略的探求已經從外壓轉化為求知的內需。]
四、 實踐運用,解決問題
1. 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圖形。
師:下面四個圖形,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一些?你們有比較的辦法嗎?
生:數格子!
師:那么,我們就用數格子的方法來比較這些圖形的大小。
學生在書上數出結果,寫在每個圖形旁邊。
學生獨立完成后,組織匯報。(數梯形的面積時出現了分歧,有少數學生的答案是20格。)
師:究竟哪一個答案正確?
生:應該是18格,梯形中的4個半格合起來是2格。
師:通過數格子,我們知道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
生:梯形的面積最大。
2. 出示下圖:
師:小明家用方磚鋪地,還剩下兩個部分沒有鋪,如果鋪滿這兩塊空地,哪塊空地用的方磚多?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各自的想法。
師:兩塊空地各用多少塊方磚?
生:第一塊空地要用16塊方磚,第二塊空地要用18塊方磚。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以數空的格子。
師:怎樣才能把這兩塊地的空格數準確呢?
生:可以把空出的格子先畫出來再數。
師:你來試一試。
學生到投影前操作。(畫出格線,數出空格)
師:哪一塊空地的面積大?
生:第二塊空地的面積大。
師:這兩塊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塊方磚?
生:16 + 18 = 34(塊)。
3. 游戲(猜猜看)。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喜歡)好,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規則是:同學們分兩組,分別看老師出示的圖形。一組同學看圖形時,另一組同學不能看。
師:(出示一個較大的被分成4格的圖形)請第一組同學看,這個圖形一共有幾格?
生:(齊)4格。
師:(出示一個較小的被分成6格的圖形)請第二組同學看,這個圖形有幾格?
生:(齊)6格。
師:大家來猜一猜,哪個組同學看到的圖形面積大?
生1:6格比4格多,當然6格的圖形大。
生2:不一定。說不定6格的圖形格子小。
師:究竟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呢?想不想看看這兩個圖形。(出示兩個圖形)為什么4格的圖形,面積反而大?
生1:4格的圖形,每個格子大。
生2:6格的圖形,每個格子小。
師:看來,用數格子的辦法來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格子的大小要一樣。專門用于計量面積的這種小方格,就是面積單位,我們下節課再來研究。
[評析:比較面積大小,可以通過觀察,運用直覺思維做出判斷。對于面積相差不多的兩個圖形,則需要用其他的方法,如疊合法、數方格的方法等。用數方格的方法來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就是將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的比較,歸結為兩個數的大小比較。教科書以想想做做第3題,引導學生體會這種方法。隨后的練習,因為圖中沒有現成的格子,所以學生既可以比照旁邊的方磚,去數空缺處有多少格,也可以先畫格子然后數。專門用于計量面積的這種小方格,就是面積單位,這就為下一節課學習面積單位做了必要的鋪墊。]
總評
這節課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玩中學,學中練,在活動中體驗新知,在解決問題中提煉新知。教者在吃透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利用廣泛的課程資源,選取學生熟悉的事例,作為教學內容。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實現教材預期的教學目標,把數學課上活。
第二,強化面積概念的教學。面在小學和初中都是不定義的概念。在教學中,學生很容易把面積和周長混同。關于面積計量,學生先要根據面積概念和面積單位的意義掌握面積的直接計量法(即數方格的方法),然后推導出幾個面積公式,從面積的直接計量過渡到間接計量。所以在面積概念的教學中,要注意滲透全等形等積和面積的可加性兩個公理,為直接計量法打好基礎。為了防止面積和周長混同,往往用對比題組對學生進行訓練。
第三,注重把握探索時機,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引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者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活動中,逐步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學設計注意從解決問題中提升概念、方法和規律,并有效發揮活動的作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和實驗等活動,感受到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2、培養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紅、黃、藍星星各一顆(紙星星)課件、紙條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猜神秘嘉賓
2、驗證——出示柯南圖片
二、新知教學
1、2個條件
。1)師:現在柯南手里有兩顆智慧星,一顆紅的和一顆黃的。
出示:左手藏的不是紅星星。
你能根據這個信息確定柯南左手和右手分別藏的是什么嗎?你是怎么想的?
師:盡管小朋友思路不同,但都用上了“不是……就是……”這樣的詞語。
教師小結推理方法:我們在進行簡單推理的時候,可以根據提示排除一個確定另一個。
。2)快速搶答,猜一猜
課件出示:
小兔和小貓在玩捉迷藏,躲在房子后面的不是小貓,就是?
星期天小頭爸爸帶大頭兒子去吃肯德基,不是在白天,就是在?
小明生日了,爸爸媽媽給他買了皮球和小汽車,皮球不是爸爸送的,就是?
2、3個條件
師:其實柯南帶來的星星里還有秘密呢,想知道嗎?
課件出示:紅、黃、藍星星各是一個數:9、22、30
紅:我不是22
黃:我不是22,也不是9
藍:
師:現在你能確定嗎? 獨立思考——同桌互相說。
(2)反饋交流:
師:你覺得這里的那條信息能夠直接確定一個數?為什么第一句不能馬上確定一個數?
師小結推理方法:當我們碰到一些復雜的推理時,可以先找出關鍵句,然后根據提示排除一些情況,使問題變得簡單。
(3)如果黃星星說:我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的和是3,你會從哪句開始分析。為什么?
3、送兒歌
“我是一名小偵探,根據線索猜得準,能確定的先確定,確定哪個先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
從這首兒歌你知道了什么?
教學反思:
這節課,陳老師通過兩個猜測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很好地掌握了簡單推理的思維方法。讓學生學習有趣味的數學,并讓他們及時地學以致用,這正是當前的新課程理念。老師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學生們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昂的學習熱情,營造了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氣氛活躍、和諧。
有了前面最簡單的推理的學習,學生學習例3時,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解決此題,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比較,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和扎實地掌握簡單推理的思維方法。為了增進師生間的相互了解,教師巧妙地設計了多重條件的推理。練習的逐漸深入和拓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17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