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合集八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67頁。
【教學目標】
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滲透變換的教學思想。
【教學重點】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教學難點】
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長方形和長方形活動框。
學具:學具袋。
教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析
激趣揭題
視頻:生活中各種平面圖形的應用。
觀察感知
問題:在剛才的畫面中,你看到有哪些圖形?哪些你們認識?哪些不認識?
組內交流,向全班匯報。
小結并揭示課題。
把生活中各種平面圖形的應用編成短片,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達到激發興趣、增強感知、引出課題的目的。
實踐
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你們在哪里還見到過平行四邊形?
組內討論并做好記錄;向全班匯報。
通過記錄,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用學具袋中的材料制作長方形框架。
小組合作,成果展示。
再次展示,全班觀察(哈哈,變了!變了!)
通過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再通過成果展示中圖形的變化,進一步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自然滲透變換的教學思想。
體驗
(故作驚奇狀)變了?什么變了?大家都試試看。
實踐驗證。
問題:你們有什么發現嗎?
組內交流,匯報。
深化認識指導學生在釘板上圍各種平面圖形和用長方形紙片剪出平行四邊形。
組內先討論怎樣做,然后再操作實踐。
通過先討論,后操作,滲透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多媒體展示各種不同擺放的平面圖形。
在學具袋中取出卡片涂色、分類、展示。
出示第34頁第5題。
組內交流,匯報。
通過涂色、分類、數圖形,加深認識,拓展學生思維。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為什么應用這么廣泛?它到底有些什么特征呢?同學們課后可以向你們的老師、父母請教,也可以到書店或者網上查尋。
拓展知識的學習空間,把學生的探究興趣向深處延伸。
注:學具袋中裝有長方形紙片、硬紙條、圖釘、小釘板、橡膠圈、剪刀10把、圖片等。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方程方法和算術方法解答兩步計算的分數一般應用題、
2、培養學生分析、解答兩步計算的的能力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分析、解答兩步計算的的能力
教學難點
使學生正確地解答兩步計算的分數一般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一)全體學生列式解答,再說一說列式的依據、
兩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經過2小時相遇,甲每小時行5千米,乙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132-5
=6.5-5
=1.5(千米)
根據:路程相遇時間-甲速度=乙速度
(二)教師提問:誰來說一說相遇問題的三量關系?
速度和相遇時間=總路程
總路程相遇時間=速度和
總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三)引新
剛才同學們練習題分析解答得很正確,現在老師把這道道中的已知條件改變一下,看看你們還會解答嗎?(將2小時改為 小時)
二、講授新課
(一)教學例1
例1、兩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經過 小時相遇、甲每小時行5千米,乙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1、讀題,分析數量關系、
2、學生嘗試解答、
方法一:解:設乙每小時行 千米、
方法二: (千米)
3、質疑:觀察這道例題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應用題有什么不同?在解答時,兩種解法之間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相同: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相同;
不同:數據不同,由整數變成分數、
4、練習
甲、乙兩車同時從相距90千米的兩地相對開出, 小時后兩車在途中相遇,甲車每小時行6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二)教學例2
例2、一個水果店運一批水果,第一次運了50千克,第二次運了70千克,兩次正好運了這批水果的 ,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1、學生讀題,分析數量關系,并根據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找到等量關系、
由此得出:一批水果的重量 第一次+第二次
2、列式解答
方法一:解:設這批水果有 千克
方法二:
3、以組為單位說一說解題的思路和依據、
4、練習
六年級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2人,全班學生占六年級學生總數的 、六年級有學生多少人?
三、鞏固練習
(一)寫出下列各題的等量關系式并列出算式
1、甲、乙兩車同時從相距184千米的兩地相對開出, 小時后兩車相遇,甲車每小時行33千米,乙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2、打字員打一部書稿,每一天打了12頁,每二天打了13頁,這兩天一共打了這部書稿的 、這部書稿有多少頁?
(二)選擇適當的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1、一根長繩,第一次截去它的 ,第二次截去 米,還剩7米,這根繩子長多少米?
2、甲、乙二人分別從相距22千米的兩地同時相對走出,甲每小時行3千米,乙每小時行 千米,兩人多少小時后相遇?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和以前所學的知識有什么聯系?有什么區別?
五、課后作業
1、商店運來蘋果4噸,比運來的橘子的2倍少 噸、運來橘子多少噸?
2、一套西裝160元,其中褲子的價格是上衣的 、上衣和褲子的價格各是多少元?
六、板書設計
例1、兩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經過
小時相遇、甲每小時行5千米,乙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例2、一個水果店運一批水果,第一次運了50千克,第二次運了
70千克,兩次正好運了這批水果的 ,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解:設乙每小時行 千米
答:,乙每小時行 千米、
解:設這批水果有 千克
答:這批水果有480千克、
教案點評:
教學程序安排緊湊,教學方法得當,語言簡煉,重點突出,整體安排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適合兒童特點。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詳細介紹:
課題:不連續進位加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具的直觀演示和學生的動手操作,學生掌握萬以內不連續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并能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掌握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算理.
教具和學具
教師準備375個信封的投影片(如書上圖),準備計數板、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1.口算練習
50+70=30+600=30+300=
90+20=40+50=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樣列豎式計算?(相同數位對齊)
(2)得數十位上為什么是6,而不是5?
(因為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十位3個十加2個十是5個十,再加上個位進上來的一個十應是6個十.)
(3)你覺得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問題?(十位上不要忘記加進上來的一個十.)
(4)回憶兩位數筆算加法的法則是什么.
板書:筆算兩位數加法
①相同數位對齊;②從個位加起;③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3.設疑
剛才我們復習了兩位數進位加法的筆算.如果是求1738加上625的和,你知道應當怎樣計算?(板書:1738+625=)能說出你計算的理由嗎?好了,學完這節課你就能順利解答這道題了.
(二)學習新課
1.不進位加法.教學例1.
求下面兩個數的和.請看圖
(1)教師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出示圖A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有多少個信封?(43個信封)教師接著出示圖B,放在圖A下面提問:這是多少個信封?(32個信封)
(2)要求兩個數的和如何列式?怎樣寫豎式?怎樣計算(相同數位對齊)如:
(3)計算后教師追問:相同數位對齊是什么意思?(個位十位分別對齊)
(4)如果有百位呢?(教師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出示下圖中第一排的一個百一扎的兩扎信封和第二排中一個百一扎的一扎信封)變成如下的圖和算式:
師問:豎式的百位如何寫?(讓學生填)
(5)請學生獨立計算
師問:說說你是從哪一位開始加起的?為什么把相同數位的數相加?(四人一組討論,明確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道理)
(6)在教師指導下理解算理
243是2個百4個十和3個一,132是1個百3個十2個一.個位上3個一加上2個一和是5個一.所以和的個位寫5;十位上4個十加上3個十和是7個十,所以和的十位寫7;百位上2個百加上1個百是3個百,所以和的百位寫3.只有是相同數位上的數它們的計數單位是統一的,才能相加.
(7)練一練
4111+367=
28+570=
師:為了對齊數位,注意豎式中第一個加數不要寫得太擠,在寫第二個加數時,要看好第二個加數的最高位,應該和第一個加數的哪一位對齊.
2.進位加法.出示例2【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270+58=(如下圖所示)
(1)請學生獨立列出豎式,并計算.
(2)師問:十位應該怎樣計算?(關鍵性問題)
(3)教師演示、操作活動投影片(如圖),使學生明確算理、7個長方形和5個長方形合起來可以組成一塊正方形計數板(100)和2個長方形.指導學生寫出豎式,十位相加滿一百,要向百位進1.
(4)學生獨立填寫百位結果.
(5)練一練
(6)小結:計算時注意:十位上的數相加滿十,不要忘記向百位進1,同時百位上不要丟掉進位的1.
3.進位加法.【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例3求809與3764的和.
(1)請學生自己列橫、豎式,并計算.
(2)重點思考:百位上的數相加滿十,應該怎么辦?
(3)做完后同桌互相說說,你是怎么做的?為什么?
(4)討論:三、四位數的加法和兩位數加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三、四位數的加法和兩位數的加法一樣,都是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而且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不同點:加數的位數不同)
(5)總結三、四位數加法的法則.(在原法則板書上改)
標題的兩位數改為三、四位數.
第③條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改成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三)鞏固反饋【繼續演示課件不連續進位加】
1.直接在豎式上計算
2.列豎式計算
238+326=1629+527=715+8605=
3.判斷正誤并改正.
4.課后總結
(1)今天學的是什么知識?(出示課題)計算法則是什么?說說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2)解疑
我們已學完本節知識,請大家做一做開始的那道題,看誰會做并能做對.
1738+625=
板書設計不連續進位加
不連續進位加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了解正數、負數的意義,會用正數、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能借助溫度計比較正、負數的大小。
2、在用正數、負數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量的過程中,體會正數、負數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正數、負數的意義,體現正數、負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片
教學設計:
一、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你知道這節課我們學習什么知識嗎?你是怎么知道的?通過這節課你想知道正負數的哪些知識?
這節課我們重點來解決這幾個問題:
出示本課目標:
1、正數、負數怎么讀、寫?
2、怎樣用正數、負數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正數、負數和0的大小關系是怎樣的?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正數、負數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景,初步感知正、負數
1、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三組數據
老師說幾組數據,請你記在記錄單上,注意你的記錄一定要讓別人看明白。(附:記錄單如下)
教師敘述:
第一組數據:一支球隊在比賽中,上半場進了3個球,下半場丟了2個球。
第二組數據:本學期,我們班轉入2人,轉走1人。
第三組數據:王阿姨做生意,一月份賺了4000元,二月份賠了20xx元。
2、展示并交流
學生可能出現四種情況:(只寫數字;數字前面寫字;用符號;前面加正負號)。
師選擇用文字表示的,用投影展示出來。
問:有沒有與他不同的表示方法?學生會出示用符號表示的方法。
問:你為什么這樣表示?
這兩種記錄方法否非常詳細,你認為那種方法表示更好?為什么?當學生出現認為文字表示方法比較好的時候,我會這樣引導:有的時候遇上不會寫的字,或者出現錯別字,采用這種文字表示,容易讓別人錯誤的理解你的意思,所以,我們就采用不易理解錯誤的符號記錄。
3、認識正負數
你們知道像+3這樣的數叫什么嗎?(正數)
觀察正數,你發現了什么?(數字前面帶了一個“+”)你會讀嗎?
生:讀加三。
師導讀:正三生齊讀
象“—2”這樣的數是什么數?(負數)
觀察負數你發現了什么?(數字前面帶了一個“-”)你會讀嗎?
生:負二生齊讀
我們以前在什么地方見過“+、-”?(在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里)在數字前面,“+”是正號“-”是負號。
4、讀統計單里的后面兩組數據
5、搶讀。-200、+3、8、-5、4、15、-7/8、-2/5、+5、4
問:請讀出下面的數,并告訴大家你讀的數是正數還是負數?(并分類貼于黑板相應位置)
師:15是什么數?15和前面的正數一樣嗎?你發現了什么?(15前面沒有正號)這是為什么呢?(在表示正數時,正號可以省略不寫)你會讀這個數嗎?
生:十五
你能總結出正數的讀法嗎?(讀正數時,帶“+”的,一定要讀出“正”字;省略“+”的,這個“正”字也要省略不讀。)
師:負號“-”,可以省略嗎?為什么?
你能再說出一些負數嗎?我們能說完嗎?這說明什么?(負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正數的個數呢?
觀察這些正、負數,正、負數可以是什么數?
正負數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或分數。
三、聯系生活,理解正、負數的運用
1、到中國的熱極——新疆的吐魯番去走走
我們剛認識了新朋友正負數,現在我們帶著新朋友一起去美麗的新疆走走吧!(出示課件)
(!)吐魯番素有“火洲”之稱。夏季平均氣溫在38℃左右,盆地中心的氣溫達到49℃以上,有記錄的`地表氣溫達82℃。是中國最熱的地方,堪稱中國的“熱極”
(2)“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說的是吐魯番的日溫差特別大。3月份日平均氣溫在零上13℃左右,日平均最低氣溫在零下3℃左右。
(3)四季溫差也很大,夏季達到炎熱的極致,但到冬季平均氣溫則降到零下10℃左右。
(4)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地方;而新疆天池則位于海平面以上8870米。
師:(1)出示課本信息窗的第二條信息,這些信息中的溫度數據你能用正負數表示嗎?(學生可能回答:零上溫度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用負數表示。)
為什么零上用+13,零下用-3表示呢?你是以什么為標準分的?學生討論,讓他們明白:0度是分界線
“0”刻度下面都表示什么溫度?用什么數表示?“0”刻度上面都表示什么溫度?用什么數表示?
那溫度怎么用正、負數表示呢?“0”是正數還是負數?“0”上面是什么數?0和正數比較,你發現了什么?“0”下面是什么數?0和負數比較,你發現了什么?然后,在正數和負數的中間板書“0”)
(2)再次回到吐魯番。它位于海平面以下155米,而新疆天池則位于海平面以上8870米,你能用正負數表示出這兩個地方的位置嗎?為什么這樣表示?
這里的“海平面”相當于溫度計里的哪個刻度?
(3)出示數軸:觀察正負數的位置
這個數軸和我們以前見過的數軸一樣嗎?不一樣在哪里?觀察正負數的位置,你發現了什么?
總結:所有負數都比0小,正數都比0大。正數都比負數大。
2、正負數的其他運用
我們用正負數表示溫度的高低、地勢高低,還有剛上課時說到的進球、丟球、賺錢、賠錢,其實正負數還可以表示生活中許多這樣相反的現象。
(1)如果上車12位乘客用+12表示,那么下車8位乘客用()表示。
(2)于老師家在學校北面1500米,可以表示為+1500米,那么劉晨家在學校南6000米,怎么表示?
(3)王叔叔三月份收入20xx元,支出800元,用正負數怎樣表示?
(4)一個倉庫,周一進貨1000噸,周二出貨360噸,用正負數怎樣表示?
思考:每一題中的兩個量都是什么關系?
說明:描述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可以用正、負數表示。
3、帶著疑惑和思考來看課本:P60-61、把重點知識用筆圈畫下來。看完課本,你還有什么想說的嗎?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自主練習1題和3題2、判斷:
(1)海拔-155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2)溫度0℃就是沒有溫度。()
(3)0大于所有的負數,正數大于負數()
(4)如果向南走記為正,那么-10米表示向東走10米。()
五、拓展知識
了解正、負數的歷史課件出示史料,進一步了解負數的歷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應用負數的國家。早在20xx多年前的《九章算術》中,就有正數和負數的記載。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錢為正,以支出錢為負。在糧食生產中,以產量增加為正,以產量減少為負。古代的人們為區別正、負數,常用紅色算籌表示正,黑色算籌表示負。而西方國家認識正負數則要遲于中國數百年。(生談感受,思想教育。)聽完介紹后你有什么感受?
六、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你所理解的正數、負數嗎?
板書設計:
正數、負數的認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親身體驗和經歷中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簡單的轉化。
3、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數感的培養,激發求知欲。
4、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在教學了克、千克、噸這三個重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的探索教學。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一向是教師們冥思苦想的一個問題。而引導學生建立1噸重的質量觀念恰恰是本節課的重點。于是我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聯系生活在體驗中學習數學。
第一個環節: 教學1噸有多重, 特別是"1噸"的現實意義是教學的難點。如果沒有相應的經驗支撐,純粹記憶1噸的概念是無意義的。因此本節課設計了一個學生樂于參與,容易參與的活動。全體學生在經歷了470克——1千克200克千克——5千克——10千克(1噸)的感受過程(很輕——輕——重——很重)。整個過程環環相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從游戲中感受。通過用噸作單位的物品的展示和為什么不能帶這樣的物品到現場的提問,以及與帶來的物品比較初步感受到用"噸"作單位的物體是很重,很大的。
第二個環節: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實踐作業《一噸有多重》在合作者用到了推算,精算,和估算,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第三個環節:小組匯報合作結果,讓學生用準確、完整的語言來匯報小組推算的過程。用課件出示給學生從視覺上帶來更大的沖擊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及推算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數感的培養,激發求知欲。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揭題導入
一、創設情境,揭題導入
(1)感受
師:我們玩一個猜一猜的游戲,老師準備了四樣物品,分別是一袋大米、一盆花,一個籃球、一個鉛球。它們的重分別是470克、1千克200克、10千克、5千克,誰能來拎一拎,猜一猜給他們找出對應是物品。
師:你能來說說你是怎么猜的
師:一噸的物品你能拎起來嗎,
生1:太重了,拎不動
師:那么一噸有多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一噸有多重?》(出示課題)
活動2【活動】小組合作、探究實踐
二、小組合作、探究實踐
(1)、實踐
師:老師這里有四樣物品,請同學們選擇一樣物品的重量進行推算,算一算多少個這樣的物品的重量大約是一噸,也就是1000千克。并在課堂上完成這張 實踐作業。
師:小組內先商量一下,你們選擇哪個物品的重量?
生:10千克、5千克
師:為什么不選這兩個?470克和1千克200克
生:不好算。
師:辦法總比困難多,想一想怎樣把它變成容易算的?哪個小組愿意來挑戰困難?
師:鼓勵表揚
師:出示小組合作要求,請同學上前大聲閱讀并逐一解釋要求
生:小組合作
(2)交流感受
小組合作完畢
師:那組愿意上來交流你們的想法?
生1:10千克 10個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個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師:我們來看大屏幕,(出示動畫演示)
10個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個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2:2個5千克時10千克,20個5千克就是100千克,200個5千克就是1000千克就是1噸。
生3: 1千克200克看成1千克,10個一千克就是10千克,100個1千克就是100千克,1000個1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4:470克約是500克2個500克是1千克,20個500克是10千克,200個500克是100千克,20xx個500克就是1000千克。
活動3【練習】練習
師:出示課件動畫演示如果老師把20個籃球裝一筐,能裝多少筐呢?
活動4【講授】小結
師:今天我們通過掂一掂。算一算感受了一噸的重量,在生活中還有更多有趣的數學知識等待我們去探索。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聯系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2.能用分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進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學會把總數看作1,運用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解決這類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當堂檢測
1.紅山小學校園里有一個花園,其中月季花的面積占1/4,杜鵑花的面積占1/3。月季花和杜鵑花的面積一共占花園的幾分之幾?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你能提一個用減法計算的問題嗎?
月季花占的面積比杜鵑花少幾分之幾?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二、交流共享
1. 教學例2。
(1)出示例2。
指出: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2)嘗試完成計算。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與整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相同嗎?
指出: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相同。沒有小括號,從左往右,依次運算;有小括號,先算小括號里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81頁試一試。
談話:先想一想應該如何進行計算,再在小組內交流。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81頁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后展示部分學生的答案,并在班級里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頁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并說說: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你是怎樣想到用1表示全國人口的?
3.完成教材第81頁練一練第3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并獨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訂正。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月季花的面積占1/4,杜鵑花的面積占1/3,都是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的?(板書:1)
3.你會列式求草坪的面積占幾分之幾嗎?
你是怎樣想的?
交流計算方法。
你是按照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
學生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
算法預測
(1)先把前兩個分數相加,再和第三個分數相加;
(2)三個分數一次通分,然后把分子相加,分母不變。
用你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一、 教學內容
《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80--81頁,練習十四第1、2、4、5、6題。
二、 教材分析
在小學階段已學習了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復習,加法是在計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性計數,是最基本的運算。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也是加法的還原。乘法又是加法的發展,是求相同加數加法的簡便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也是乘法的還原,它是減法的發展,是求相同減數的減法的簡便運算。分數與百分數的運算與整數運算完全相同。
三、 學情分析
加強整理和復習的系統性,使所學知識結構化,是“整理與復習”單元教學的首要任務。復習時,應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發揮學生參與知識整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注意查漏補缺,加強練習的針對性、有效性。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意義以及它們的計算法則;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掌握整數、小數四則運算的計算方法,梳理整數小數四則運算之間的內 在聯系,溝通與四則混合運算、簡算的關系。
2.能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四則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檢查的好習慣。
五、教學重點
體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六、教學準備
課件 小卷子
七、教學過程
同學們,我們今天上一節有關計算的復習課。請你看小卷子完成第一題: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結果。把這幾道題按自己的想法分類。
530+380= 83-57=16×50= 96÷8=0.37+1.6= 1-0.74=0.25×4=3.2×0.4= 8.4÷0.7= (加減乘除、整小分)出示表格:課題:整數小數的計算 動畫:各種運算意義
我們前面已經學習了整數小數的四則計算,這節課來看看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一)整數加減法
計算并驗算4325+385=(學生板演)
師:進行整數加減法計算應做到什么?(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滿十向前一位 進1)(不夠減向前一位借1)
為什么強調相同數位對齊?
(二)小數加減法
請你把這道題改編成一道小數加法題。
出現:43.25+38.5=81.7543.25+3.85=47.1 43.25+38.5=81.75 強調:小數點對齊問題,小數末尾有0的問題。
選擇一題由學生驗算,解決小數減法的問題。(計算方法) 強調:1.減法與加法的關系(逆運算)
2.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與區別
(三)整數乘除法
出示:102×37= 3774÷37=請你選擇一道題完成。 這兩道題你是怎么算的?(自己的話說方法) 觀察發現除法與乘法的關系。(逆運算)
(四)小數乘除法
以小組為單位,把102×37改編成小數乘法計算,看你能寫出多少道,并迅速寫出答案,不寫豎式。 我們可以寫出多少個?(無數個) 展示學生成果。(小結方法) 強調:1.補0占位的問題。
(1)47.5+7.65=73.06-3.96=(2)32.5÷0.25=1.2×750= (集體訂正,反饋。)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探索活動,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在探索的過程中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體會探索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第一關:奇妙的寶塔
1、出示題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
2、觀察與發現:
讓學生觀察前三個算式的因數與他們的結果有什么特點。
3、運用規律快速說出答案:
讓學生根據發現的規律迅速說出第四個算式的答案。請學生自己出類似的算式并說出答案。
二、第二關:奇怪的142857
1、出示題目:142857分別乘1、2、3、4你發現了什么?
2、小組內計算,并找規律。
3、全班交流所發現的規律
4、運用發現的規律寫出乘5、6的得數。
三、第三關:神奇的9
1、出示題目:99×99= 999×999= 的得數有什么特點。
2、小組內計算,并找規律。
3、全班交流所發現的規律
4、運用發現的規律寫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數。
四、第四關:尋找神秘的數
1、出示題目:
2、小組內計算,并找規律。
3、全班交流所發現的規律
4、運用發現的規律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熱】07-04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07-30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31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熱】小學數學教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