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年級北師大版數學上冊《數松果》教案(精選14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北師大版數學上冊《數松果》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松果》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第一課時。
2、教材簡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后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并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4、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5、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6、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二、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三、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里,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
(課件出示:平面圖形)
學生嘗試說說認識的圖形名字。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
(板書:認識圖形)
(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趕快行動吧!
(2)匯報交流
說一說:你在什么物體上找到了什么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
(課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
(通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
(這一要求既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具有操作性。)
(2)小組合作完成
(3)匯報、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贊揚。
(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通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課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3、小結
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找到了圓形。我們還發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4、游戲:我說你想
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說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
同桌之間可進行互動練習。
(通過讓學生閉眼想象所學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線
(變式圖形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征概括到同類對象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進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還見過這樣的圖形?
(教師先引導學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體上有這樣的圖形,可離開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發現告訴大家。)
師:其實,在我們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這些圖形,現在,我們一起去馬路上看看吧!
說一說:這些交通標志牌是什么形狀?
(課件演示:介紹交通標志牌的作用,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將數學課上認識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借助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找朋友(進一步體驗“面”由“體”得。)
4、數一數數一數每個圖形分別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這節課小朋友學得很好,胡老師要獎勵給每個小組一份禮物。請打開禮品袋(袋內裝有平面圖形若干),用里面的圖形拼出你最喜歡的東西。
(1)小組合作
(2)交流展示。說一說,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圖形?
(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學生的創造欲,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通過作品的展示,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6、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松果》教案 2
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和估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擴大口算和估算的范圍。例1教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用解決郵遞員10天、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要送多少封信?等實際問題的活動,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探討口算方法。接著,通過“做一做”,讓學生經歷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過程,掌握口算方法。新教材把口算教學和解決實際問題聯系在一起,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學習興趣,同時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學習者分析
學生在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基礎上,擴大口算的范圍,相信學生能夠運用已有的知識和已有的計算方法,探索出新的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計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5、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通過學生活動,體驗數學學習方法
教學設計思路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憑思維和語言進行計算并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法,它具有快速、靈活的特點。口算是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口算是筆算、估算的基礎,筆算和估算能力是在準確、熟練的口算能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沒有一定的口算基礎,筆算、估算能力的'培養就成了無源之水。其次,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因此良好的口算能力不僅是學習任何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
我在備課前想過,既要讓學生牢牢的掌握這堂課的內容,又要嘗試讓他們自己去學習。于是我精心設計了一個個井井有條的步驟:注意口算聯系經常化,并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逐步提高口算速度,培養口算能力。
依據的理論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聯系生活實際。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松果》教案 3
一、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畫直角。
2、通過看一看,比一比、畫一畫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實踐能力。
3、使學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教育學生學會尋找生活中的數學。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手帕、練習本、黑板上的角,說明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來說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讓學生通過折紙作直角,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最后讓學生學會用三角板畫角。
三、教學方法:
練習法、實踐法、引導法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看書21-22頁。
(二)引入:
1、投影出示畫有角的圖片,這些圖形叫什么?請指出這些角的頂點和邊。
2、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狀和復習題中第一個圖的形狀相同?(去掉投影圖中的銳角和鈍角,保留直角)
象這樣的角叫直角。(板書課題)
(三)講授:
(1)觀察物體表面的直角。
請同學們拿出教科書、練習本,他們的`封面各有幾個角?看看這些角的形狀是不是相同?觀察桌面上的四個角,他們的形狀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書封面上的一個角和課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嗎?
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有直角?
(2)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個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檢驗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題。
(3)學畫直角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從一點起用三角板畫一條邊,將三角板中直角的頂點和這條邊的端點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條邊和這條邊合在一起,再從頂點起沿三角板的另一邊畫出角的另一邊,就畫出了一個直角。要畫上直角符號。
學生邊畫邊說。同桌相互評一下。
學生按操作畫,教師巡視。
(4)分組進行比賽,每組拿一個正方形盒子,數一數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個直角,評選出數的最快的小組。
(四)課堂練習:
1、做練習的第二題,數出圖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樣數才能數的又對又快。
2、練習第三題,在右邊的四邊形里加一條線段,把它分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三角形。
(五)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堂課你認識了什么圖形?學會了什么本領?
(六)板書設計:直角
(七)課后作業:
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用三角板畫)
(八)后記及反饋:
本節課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現困難,所以課堂節奏有些慢,沒有完成預期的任務。直角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系,人們周圍許多的物體表面都有直角,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直角,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效果不錯。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松果》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第三冊教材第二單元第10~11頁內容。 乘法口訣是我國小學生提高計算能力的有趣的工具。5的乘法口訣作為學習乘法口訣的起始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并具有數數技能的基礎上來學習的,應切實學好。教材創設“數松果”的現實情境,通過輕松的、自然地情景引導學生自覺投入學習活動,主動探索、體會5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教材設計的5的乘法口訣的練習豐富多彩,既有學生喜歡的游戲,也有他們力所能及的問題解決。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喜歡動手操作。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采用形象與逐步歸納相結合來組織教學。但是學生對本節課還是比較熟悉。
三、教學目標
①通過觀察、探索,使學生知道5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
②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合作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
③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四、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歸納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五、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讓學生復習一下乘法的意義,說出相應的乘法算式的含義,同時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5的乘法口訣。這樣設計引入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把新舊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乘法口訣的編制離不開乘法的'意義。
2、引導學生學習并自主編制口訣,發現規律熟記口訣。
在這個環節里我先引導學生編出1×5和5×1的乘法口訣,然后讓學生嘗試編寫2×5和5×2, 3×5和5×3的口訣、而4×5和5×4、5×5的口訣,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由學生自己大膽編寫。讓學生觀察5的乘法口訣,發現乘法口訣的規律,從不同的角度體會和把握5的乘法口訣,從而達到理解基礎上的記憶。采用不同形式讓學生熟記口訣。
3、拓展練習。
新的學習成果的強化,主要是通過練習實現的,在練習的設計中,我考慮到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注重了形式多樣化,內容的趣味性。分成三個層次:
(1)我會填。
(2)我會寫。
(3)我會做。
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記憶口訣。讓學生自己掌握重點,這樣既能強化已學的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能。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松果》教案 5
說教材:
《5的乘法口訣》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乘法口訣的第一部分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編寫乘法口訣的開端,其地位十分重要。學生通過看圖、實踐聯系乘法的意義,學會乘法口訣,從中知道一些探索知識的方法,提高學習知識的能力和積極性。乘法口訣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知識基礎,是學生必須練好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以后學習多位數相乘、除的必備知識。
說學生: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大多在7~8歲,他們處于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的前運算階段,以直覺形象思維為主,集中注意時間短,但在日常生活中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并且在前一階段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學習了乘法,了解了乘法的基本知識。在此基礎上可根據其身心發展的規律開展與環境相結合的教學活動,將學生引入課堂。
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三維的教學目標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置了
如下的教學目標:
1、在觀察、探索的活動中,使學生知道5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
2、引導學生經歷編寫的過程,找到最佳的記憶方法。
3、運用所學知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嘗試解決簡單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
編寫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理解口訣的含義,。
教學難點:
熟記5的乘法口訣。
說教法學法: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為了有效的實現我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設置的教法是:講授法,情境教學法,游戲性教學法。在教師的講解引導下,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探索在做中學、玩中學,享受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教學當中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我采用的學法是: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動手操作法。
說教學準備:
Ppt課件,乘法算式和口訣卡片
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活躍氣氛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本課伊始,我將用卡片展示幾道5的乘法算式,以師生搶答的形式導入。毫無疑問在搶答的過程中,我的回答總要比學生快準,學生就會著急。
這時我就會問:“同學們想知道老師用的是什么方法嗎?我們一起來學習吧!”并告訴他們這種新的計算方法就是本節課要學的內容:5的乘法口訣。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又激發了他們學習新知的興趣,集中注意聽講,初步感知了乘法口訣的作用。
(二)、新知探索,自主嘗試
在這一環節中,我借助書本中的情境――數松果(用課件演示)導入新知,一個5就是5,2個5相加,2×5=10;3個5相加,3×5=15入手,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把課本的表格填好。然后根據所填的表和松果圖列出5的乘法算式。通過交流,討論要計算乘法的結果,運用乘法口訣是算的又快又對的一種方法。根據乘法算式師生共同編寫前三條5的乘法口訣,其余的有學生編出來。
(三)、幫助學生記憶口訣
拍手讀,自由讀,對口令讀,還采用了提問討論的方法,“比一比,看看誰能把口訣記得又好又快,并與大家分享你的'方法。”在交流過程中,促使學生大膽發現,總結5的乘法口訣要點,通過自己與他人的合作找出最佳的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
(四)、拓展新知,練習鞏固
新課標的課程基本理念指出:使人人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這一節我的設計目的在于鞏固新知,強化學習成果,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要達到教學目標,一定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并要求學生在課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找找例子。在下次課中全班一起討論,哪些可以用到口訣解決問題。
布置作業:
說板書設計:
1個5 1×5 =5 一五得五
2個5 2×5 =10 二五一十
3個5 3×5 =15 三五十五
4個5 4×5 =20 四五二十
5個5 5×5=25 五五二十
6個5 5×6 =30 五六三十
7個5 5×7 =35 五七三十
8個5 5×8 =40 五八四十
9個5 5×9 =45 五九四十
最后,整節課在做中學、玩中學,輕松愉悅的環境下,通過合作、探討、交流、師生互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松果》教案 6
活動目標: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立方體。
2、體驗數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推薦課件:
大班數學課件《數立方體》PPT課件
活動過程:
1、復習幾何形體。
教師出示正方體、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辨認,并能說出它們的特征。(告訴幼兒這些圖形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立方體”。)
2、學習數立方體。
1)看圖數立方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立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么?”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計,從中了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松果》教案 7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的數數方法對30以內的物體正確計數,感知數量的守恒。
2、在游戲過程中通過數量比較判斷輸贏,在輸贏中總結方法。
3、在與同伴的合作互動中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9籃糖果,18個塑料小框、獎品一盒(28個)
活動過程:
1、出示糖果,引出游戲。
(出示糖果)前段時間,幼兒園里有很多老師家里都在辦喜事,所以給老師們發了很多喜糖,今天我把這些喜糖都搜集起來帶來了?猜一下,老師可能跟你們玩什么游戲?今天我們不玩分糖果,也不是玩藏糖果的游戲,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玩個“看誰贏得多”的`游戲。
2、介紹游戲規則,初步玩游戲。
等會兩個小朋友一組,用“石頭剪子布”來贏糖果。石頭剪子布會玩嗎?怎么樣算贏?誰來跟我試一下?能不能晚點出?等會我們先和旁邊的小朋友來比賽。是比賽就要有規則,第一條:等會玩石頭剪刀布,誰贏得一顆糖,然后再來比,第二條,要聽信號。還沒開始你就來的不算。我是裁判,裁判說“開始”再開始游戲,裁判說“停”馬上停下來,不能再玩了。還有問題嗎?轉過去和旁邊的小朋友面對面準備好,看看對手是誰?
預備――開始。停――。
轉過來讓我看看,誰贏得糖果多?數一數,我這里有大獎啊,等會送給贏得多的人。
你贏了幾顆數一數。你們都是一顆一顆數,有沒有不同方法數的?誰會兩顆兩顆數?(請一名給幼兒上來數)你們也來2粒2粒數數自己的糖果。有沒有人2粒2粒數和剛才1粒1粒數結果有不一樣的?
小結:原來無論是一粒一粒數,還是兩粒兩粒數,結果都是一樣的。
3、總結方法,再次游戲。
我有個問題:給你們同樣的時間玩游戲,為什么有人贏的.糖果多,有的人贏的糖果少?
小結:贏得多要用好辦法,第一速度要快,一次來玩馬上接著來第二次。第二要讓別人猜不準,經常要變換。這次要換個對手,去換個好朋友坐下。
這次的規則也要變了,誰贏可以抓一把糖,想贏得多要抓得大還是小?,第二條規則不變,裁判說開始再開始,說停馬上停止。
幼兒游戲。
剛才你用個好辦法了嗎?這次你贏了幾顆糖?怎么數的?只能兩顆兩顆數嗎?能夠5顆5顆數嗎?我先5顆5顆分好,再數。怎么這么快就數好了?
你們也來5顆5顆數數試試。
現在來報一下數,你贏了幾顆糖?
4、結束總結
在發獎之前,先來數數獎品有幾個,看誰數得快。如果我一個一個數,或者兩個兩個數結果會一樣嗎?
總結:不管給幾個幾個數,結果都是一樣的。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松果》教案 8
一、活動目標
1、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學習有序地觀察和統計數量的方法。
2、能清晰地表達觀察的內容,喜歡挑戰空間邏輯游戲。
二、活動準備
正方體小積木;“積木房”圖片若干;記錄用紙和筆。
三、活動過程
1、話建筑,贏積木。
導語:在我們居住的城市里有各種各樣的老房子和新建筑,你喜歡怎樣的房子,為什么呢?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歡的房子?
過渡:今天我們就用積木來造房子!每組的桌上有幾塊積木呀?夠不夠造一幢房子?
那就請你們就分成4組在數積木游戲中贏取更多的積木。
2、爭回答,數積木。
(1)數數相同數量的積木房。
導語:聽清題目喲!
出題:我用積木造了4幢房子,請你們用好方法數一數,每幢房子各由幾塊積木建成的?
形式:將答案記錄在記錄紙上,呈現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對的為本組加上一塊積木。
驗證:移去屋頂,拆層演示
重點提問:房子有幾層?每層有幾塊?一共有幾塊?
小結:數量相同的積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積木被其他積木擋住了,我們不容易發現,點數的時候我們可以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不多數,也不漏數看不見的那些積木。
(2)找找躲起來的積木塊。
導語:有的小組領先了,有的小組暫時落后,不過沒關系,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里有些積木很頑皮,像玩捉迷藏一樣躲了起來。讓我們仔細觀察,把藏起來的積木找出來。
出題:準備好了嗎?請問這幢房子有幾層?每一層有幾塊?共有幾塊積木建成?
重點:移去屋頂,拆層演示,幫助幼兒學會數隱藏起來的積木塊。
小結:房子一層層往上造,如果上層有幾塊積木,那這些積木下一定也有幾塊積木
3、造房子,數“磚塊”。
(1)造幢房子把分數。
導語:經過兩輪的比賽,哪一隊的領先了呢?請每組朋友用你們現有的積木造一幢房子,然后我們一起來數數你們的房子由幾塊積木建成,共得到了幾分。
重點:鼓勵各組建造出點數上有難度(有多層、有重疊)的房屋
集體點數時一層一層數清楚。
(2)學做小小建筑師。
導語:(出示建房圖紙)你們造房子、數積木的本領都那么大。那你們能不能在根據圖紙上的建房要求,在5分鐘內造出與圖上一模一樣的房子,并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他是由幾塊積木建成的呢?
要求:每隊派一個代表挑選喜歡的圖紙,用積木搭出與圖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點觀察:每組搭的房子是否與圖紙上的一樣,各組搭建、點數的方法。
驗證:他們搭的房子與圖紙上的.一樣嗎?記錄的對不對呢?
小結:雖然各隊拿到的圖紙看起來不一樣,其實是同一幢房子從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4、延伸。
小小建筑師們讓我們回去建造更多獨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們你是用幾塊積木建成的好不好!
四、教學反思
今天的活動較為順利的開展了,也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還成為了我園計算專題組的“一課多研”研討的課例,反思一路走來獲得成功的的原因,我覺得有:
1、關注細節的設計
計算活動教具多,對環節間的小結語要求也高,在這一次組織活動前教案在我的腦海中一次次的“過電影”,把握了每一個環節的細節要點(孩子合作中可能的狀況、每一次小結重點提煉和梳理的內容、重難點落實的方式)。“細節決定成敗”,活動前我讓一個個環節都順溜了,我想這也是活動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2、注重互動的有效性
我的教學對象是一群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中我不僅關注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也為孩子們創造了很多合作互動和思考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松果》教案 9
活動目標: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鄰數,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2.在游戲互動中學習,提高數學的興趣。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數字卡片、猴子相鄰數游戲圖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1)師:森林里新建了許多漂亮的新房子,這些房子是給猴子運動員住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運動員們的房子吧。
(2)出示圖片
師:現在讓我們走進這座房子,看看運動們是怎么住的。請幼兒觀察圖片,發現運動員身上衣服的數字排序。
小結:原來運動員是按照1-10的順序住在這一排新房子里。教師用向幼兒介紹鄰居的方式引出相鄰數這個概念。
2.找鄰居游戲
(1)教師出示其中一位猴子讓幼兒找出他的鄰居,重復游戲。
(2)分發食物:村長拿來了許多蘋果請幼兒按照猴子身上的數字分發,讓幼兒初步了解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3)參加運動會:猴子運動員要參加森林里的運動會了,他們3位組成一支隊伍,一些運動員們準備好了可是還有一些運動員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請小朋友幫忙猴子運動員找到自己的位置。
(4)把猴子相鄰數游戲圖發給幼兒,幼兒自主操作,相互檢查糾正。
活動延伸
1.音樂游戲:幼兒身上貼上1—10數字卡片,幼兒說兒歌:小兔小兔左右轉,小兔小兔仔細瞧,左瞧瞧,右瞧瞧,瞧見的朋友真不少,你的朋友是幾和幾?請你快點抱一抱。
2.請幼兒三三組合抱在一起,幼兒可以交換數字卡片,反復玩幾次,進一步理解相鄰數之間的排列關系。
教學反思
1、活動是授課的第一課時。我在設計的過程中,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幫助小動物的房子編門牌號來引出課題,讓小朋友來為小朋友找鄰居。孩子們對找鄰居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為小動物找到了兩個鄰居。
2、在學習時,我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游戲貫穿到教學當中。并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系,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從而提高幼兒學習相鄰數的興趣。
3、在活動的過程中,請小朋友為數寶寶找鄰居的這一過程,我是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轉換,從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讓幼兒在主動探究中掌握“相鄰”的關系。
4、最后運用人手一套的數寶寶操作,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探究愿望,更有利于幼兒掌握知識,完成目標。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松果》教案 10
一、活動目標:
1、認識相鄰數,探索三個相鄰數之間的關系。
2、感受10以內的自然數例中三者之間的等差關系(及多1和少1的關系)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教學圖卡組(數字卡若干)
2、PPT
三、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呈現已有經驗。
(1)教師提問:你們知道什么是鄰居嗎?你們旁邊的兩個小朋友就是你的鄰居,請小朋友們說說你旁邊的鄰居是誰好嗎?(幼兒互相說)
(2)引導幼兒認識相鄰數。
教師:小朋友們有鄰居,數字寶寶也有鄰居呢,教師出示房子和數字圖卡請小朋友來給數字寶寶搬家,并找鄰居。幼兒操作,教師記錄。
2、探索相鄰數之間的等差關系。
(1)請你仔細看一看,鄰居和中間的一個數有什么關系?
(2)前面的比中間的數要怎么樣?后面的`呢?
教師小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秘密,就是前一個數比中間的小1,是它的小鄰居,后面的一個數比中間的大1,是它的大鄰居,前后兩個數就是中間這個數的相鄰數。
3、實際操作,讓幼兒運用新經驗為數字(3、5、7、)找鄰居。
(1)教師提問:請小朋友為3、5、7、這些數字寶寶找小鄰居和大鄰居。
(2)分組討論,(引導幼兒同伴交流)
4:拓展:為相鄰數找共同的鄰居。
(1)教師出示兩張數卡提問:誰是5的鄰居,又是7的鄰居呢?
(2)幼兒操作,舉卡回答。
教師小結:6是他們的共同鄰居。它是5的大鄰居,7的小鄰居。
5:操作幼兒用書,并完成練習。
(1)引導幼兒填空。
教師:是相鄰數的西瓜娃娃手拉手才是好朋友,請在空白框里寫上數字使它們成為好朋友。
(2)幼兒互相交流操作結果。
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的環節和過程中,每個幼兒都能積極的配合老師一起學習知識內容,有條理的操作自己的數字卡,因此在操作過程中能夠體現幼兒理解了相鄰數的關系,操作時能熟練的找出一個數的相鄰數。但在一些細小的環節上,還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
1、用游戲主導課堂,用游戲的口吻營造課堂情境,用豐富多變的表情吸引幼兒注意,孩子們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并自覺地遵守游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游戲中的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2、在活動中,如果出現教師始料未及的情況時,應采取認真地正面應對的方式和態度。孩子對于自己的想法總有獨特的見解,教師給予他們表達的空間,讓孩子在輕松的氣氛中獲取知識、經驗,在活動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這方面我以后還得多注意。
3、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語言的嚴謹性和規范性,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傾聽和應變能力也顯得尤為重要。讓幼兒真正意義上做到“玩中學,學中樂”,從而達到教學效果。這節課讓我收獲頗多,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要勤于動腦思考選擇好的教學方法。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松果》教案 11
活動目標:
1、能不受物品的顏色、形狀、大小以及空間排列形式、空間距離等的因素的影響,行成數的守恒能力。
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3、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海洋背景圖一張;小魚貼板共六個;茶杯、茶盤共六套;玻璃杯2個;碗一個;木珠若干;小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復習點數6。
海洋里要舉行音樂舞會,與媽媽帶小魚來參加,請幼兒點數有多少條魚。
二、學習數的守恒。
1.幼兒表演。
(1)魚媽媽和她的小魚們表演第一個動作,排成一個漂亮的隊形,請幼兒點數有幾條魚。
(2)魚媽媽和她的小魚們變換第二個隊形,請幼兒點數有幾條魚。
(3)魚媽媽和她的小魚們變換第三個隊形,請幼兒點數有幾條魚。
(4)請幼兒討論得出結論,無論排成什么樣的隊形,魚的數目不變。
2.茶杯配茶盤。
(1)我們給每個茶杯配一個茶盤,看看茶盤夠不夠。配好后問:“茶杯和茶盤一樣多嗎?”
(2)將茶盤擺成一排,茶杯收攏或堆起,問:“想一想茶杯和茶盤一樣多嗎?”在將茶杯一一放在茶盤里。
(3)在將茶杯放開,茶盤疊在一起,再提問。
(4)總結:雖然茶杯和茶盤不一樣大小、顏色、形狀,但數目一樣多。
3.將兩只玻璃杯擺成一排,旁邊放著裝木珠的盒子,教師兩只手各拿一個木珠,同時分別放在兩個玻璃杯中,放在杯子1/2時問:“這個杯中木珠與那個杯中木珠一樣多嗎?”如不一樣重新在做。
4.請幼兒做兩種難度的操作單。
活動延伸:
1.用磁性圍棋排列圖案,看看能排出多少種圖案,并嘗試記錄。
2.室外游戲——春風吹。
(1)幼兒自行分成若干組,每組幼兒人數相等。
(2)教師念兒歌:春風吹,春風輕輕的吹,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吹來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3)兒歌一停,要求每組幼兒編排出各種各樣的隊形,然后說說:“我們組是x個人。
活動反思:
活動前,我引導幼兒用兒歌的形式對五以內的數字復習,激發了幼兒擴展的'興趣,顏色不一的魔術帽激發幼兒自主探索的好奇心,從顏色到大小不同的變化,能更直觀體驗數值的守恒,整個活動體現了孩子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和諧師生關系,絕大多數幼兒能主動去學,發現,探索,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但還是有些不足之處,從大小,顏色,空間是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有些幼兒會中途失去耐心和興趣,另外,整個節奏感還要強些,內容緊湊些。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松果》教案 12
設計背景:
部分幼兒對10以內數的排序混淆,數前后愛顛倒遇到抽象的數學就只能呆呆地看著你,設計這節課讓幼兒感受到數學也是一門快樂的學科。
活動目標:
1、學習10以內個數的相鄰數讓幼兒知道2的相鄰數是1和3,3的相鄰數是2和4,4的相鄰數是3和5,5的.相鄰數是4和6,6的相鄰數是5和7,7的相鄰數是6和8,8的相鄰數是7和9,9的相鄰數是8和10。
2、初步了解相鄰數之間的簡單關系,并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重難點:
1、初步了解相鄰數之間的.簡單關系,并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培養幼兒的專注力,想象力,和樂于助人的精神。
活動準備:
1、數字填寫卡(人手一份)、電話、1—10的數字卡。
2、貼絨教具:十間房子、十位動畫客人卡片(孫悟空、葫蘆娃、米老鼠、黑貓警長、奧特曼、小一休、圣誕老人、天線寶寶、藍貓、哪吒)、課題《1—10的相鄰數》。
活動過程:
導入活動:
1、制造懸念,以找客人的方式引入課題(出示課題《1—10的相鄰數》學習新課)學習新課(1)分別展示十位動畫“客人”
2、點一名幼兒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把1—10的數字貼在房子上,再點十名幼兒給卡通人物分房子。
(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出處"每個幼兒參與表現的欲望都很強,說明了幼兒是非常熱情好客的,從而增添了幼兒親和力并且培養幼兒樂于助人的精神,從中獲得良好的性情)
(2)引導幼兒認識相鄰數。
(3)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3—10號房的鄰居,從而引導幼兒找出它們的相鄰數。
(4)老師講解:相鄰數就像鄰居一樣是挨在一起的。
2、活動總結: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課,我總結了以下心得體會:
1、設計活動應考慮多角色,盡量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其中。
2、部分幼兒在下面表演時,要注意帶動下面幼兒一起參與其中。
3、通過加入游戲在其中,符合了幼兒邊玩邊學的心理。
4、如果下次再上這樣的課,我會把卡片貼在孩子身上,讓他們排序,感受數與人排序的相同點。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松果》教案 13
教學目標:
1、從生活經驗出發,層層深入地逐步完成對乘法意義的體驗。
2、培養孩子遷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總結規律的能力。
3、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完成對乘法意義的體驗,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教學難點:
建立“數一數”的數學模型,并運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義和必要性。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師:小松鼠在松樹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幫他們數一數嗎?
二、問題探究
師:哪位同學能幫小松鼠數一數?
1、你打算怎樣數,才能又對又快呢?
2、五個五個的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松果?
3、提問:指著第一堆松果提問,這堆松果有五個,是1個5,一共是5個松果,怎樣列乘法算式呢?
4、提問:指著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問,這兩堆松果有兩個五個松果,是2個5,一共是10個松果,怎樣列乘法算式呢?
5、談話: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個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
三、體驗感悟
1、組織學生匯報,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2、你有好的.辦法記住這些算式和得數嗎?
3、引導學生整理口訣。
4、組織學生多種形式背誦口訣。
四、實踐應用
第1題:對口令
1、老師說“四五”,同學說“二十”
2、老師說“四五二十”同學說“4×5”或“5×4”
3、同桌對口令,男生女生選代表對口令
完成第2、3、4題和數學游戲
五、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談談你的收獲?
六、布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7頁。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松果》教案 14
教學目標
1、整理5的乘法口訣,初步記住5的乘法口訣,會用5的乘法口訣計算相關的乘法式題。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和按規律識記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5的乘法口訣的整理、記憶和運用。
難點:對5的乘法口訣的逐步熟練和靈活運用。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圖片或掛圖:
(1)“數松果”主題圖;
(2)“練一練”中的第3、4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主題圖,故事導入:在美麗的大森林里,小松鼠兄弟倆撿了許多的松果,瞧!它們正在認真的數著呢!小朋友,你們愿意幫它們快速的數數嗎?
二、探究新知。
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會發現這么多松果不能馬上數清楚,于是教師指出:那么我們就邊數邊算,慢慢整理吧!
1、第1至第三句口訣。
(1)出示三張圖片,引導學生列算式:3×5=15或5×3=15。
(2)去掉一張圖片,變成兩張,引導學生列算式:2×5=10或5×2=10。
(3)再去掉一張圖片,變成一張,引導學生列算式:1×5=5或5×1=5。
(4)師生共同在每一組算式后面編一句口訣,即: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
(5)理解這三句口訣。
引導學生把圖片、算式和口訣緊密結合起來理解。例如:2排有10個松果,列算式是:2×5=10或5×2=10。口訣是“二五一十”,表示“2個5是10。
(6)學生連起來讀這三句口訣,并盡快記住。
2、第四至第九句口訣。
(1)依次出示四排、五排……九排“松果”圖片,學生自己試著把算式、口訣全部整理出來。在編口訣時,強調口訣的寫法,有的孩子會出現三五15,五九四五等書寫錯誤。
(2)對后六句口訣進行統一和規范。
(3)理解這六句口訣。
像前三句口訣的理解方法一樣,逐句讓學生說一說:圖片―― 算式―― 口訣―― 解釋。
(4)連起來讀這六句口訣,想辦法多記住幾句。
3、完整記憶“5的乘法口訣”。
(1)有什么記口訣的好辦法?學生分組活動,各抒已見。
(2)全班交流。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巧妙辦法:
讓我們的'小手來幫忙:一只手有5個手指,兩只手有10個手指……我們小組的同學都把手伸出來,一會兒就把口訣全記住了。
邊想算式,邊記口訣:前半句相當于等號前面的乘法,從1個5到9個5,很有規律;后半句相當于得數,一句比上一句多5,隔一句就多10,也很有規律。
(3)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辦法,盡快記住5的乘法口訣。
三、課中游戲。
參照教材第11頁下面“數學游戲”的方法,兩人一組進行游戲:一人說“一只手”、“兩只手”……另一人分別說出口訣“一五得五”、“二五一十”……然后交換角色。
四、鞏固應用。
完成“練一練”中的第1、2、3、4題。
1、第1題。
(可師生對練,同伴對練,還可以小組選代表,或男女生選代表對練,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兩人一組進行活動。
(1)一人說口訣的前半句,另一人以口訣的后半句相對。例:“五八”―― “四十”。
(2)一人說口訣,另一說算式。例:三五十五――3×5=15或5×3=15;5×7=35或7×5=35――五七三十五
2、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看算式、算口訣、寫得數。
(2)集體訂正答案。
3、第3題。
(1)讀懂題意。
(2)在書上填。
(3)小組內交流答案。
4、第4題
(1)學生各自在書上看圖填算式。
(2)匯報交流。說算式――解釋算式的意義――介紹所用的口訣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松果》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二年級《數松果》教案03-20
《數松果》教學反思04-14
《數松果》教學設計08-10
《數松果》教學反思10篇09-28
《數松果》教學反思(精選17篇)10-21
北師大版2年級上冊數學說課 數松果說課06-28
《數松果》教學設計(通用8篇)10-17
2020小學二年級《數松果》教學設計范文04-16
初一上冊數學《有理數》教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