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合集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的口算整百整十數加、減整百整十數、以及整萬數的加減法.
2.培養學生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計算的正確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口算,并說一說口算過程
27+38= 64-38= 250+70= 530-300= 250+400=
二、學習新課
(一)教師談話:我們已經學習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整百的口算,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口算加、減法.(板書課題:口算加、減法)今天學習的口算加、減法與過去的有什么不同呢?
教師把最后一道口算題250+400改為250+470(即例1)
1.提問:同學們會口算250+400,那么怎樣口算250+470呢?請大家試一試.
2.學生交流匯報,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演示課件口算加、減法)
板書匯報結果.(設想三種方法)
A.200+400=600,50+70=120,600+120=720
B.250+400=650,650+70=720
C.25+47=72,250+470=720
(第三種方法是把250看作25個十,470看作47個十,25個十加47個十得72個十,所以250+470=720)學生說出這種方法應給予鼓勵.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2 口算: 540-370
2.小組討論:怎樣口算才能又對又快.
3.匯報結果,說出思路.
540-370=170
A.540-300=240,240-70=170
B.540-340=200,200-30=170
C.540-70=470,470-300=170
D.54-37=17,540-370=170
教師肯定這四種方法正確,同時說明第四種方法:把540看作54個十,370看作37個十,54個十減37個十得17個十,所以540-370=170
4.練習
(1)口算(要求說出口算過程,方法自選)
360+180 410-240 520-150 370+58
(2)一個數是390,另一個數比它多150,另一個數是多少?
(三)教學例3
1.出示例3、口算 :
(1) 17萬+8萬=_________萬
由學生自己說思路
(2)27萬+19萬=_________萬
因為27+19=46, 所以27萬+19萬=46萬
(3)27萬-4萬=_________萬
因為27-4=23, 所以27萬-4萬=23萬
(4)35萬-28萬=_________萬
因為35-28=7, 所以35萬-28萬=7萬
2.練習
(1)口算(要求說出口算過程)
34萬+18萬= 23萬-18萬=
250萬+750萬= 50萬-27萬=
(2)一個數是820萬,另一個數比它少150萬,這個數是多少?
三、課堂練習
1.口算,并把得數填在空格里.
+
50
200
420
370
25
430
580
一
60
200
310
450
25
480
630
2.口算
24萬+6萬 76萬+19萬 65萬-47萬
15萬+35萬 29萬-13萬 40萬-18萬
69萬+26萬 82萬-54萬 230萬-70萬
四、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都學習了什么知識? 你是怎么口算的?(讓學生各抒己見,講出自己采用的方法)
五、課后作業
1.口算下面各題.
320+60= 350+460= 330-80=
250+490= 270+28= 760-450=
520+480= 670-500= 400-260=
2.口算下面各題.
170+320= 100-51= 630+27=
850-40= 650+180= 860-47=
240+56= 520-360= 910-180=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自學導航
活動一:認識簡單的橫向條形統計圖
1.○□○〓△□〓□〓□△○□△○△□△〓〓△
2.畫一個統計圖
3.○有( )個
□有( )個
〓有( )個
△有( )個
4.( )最多,( )最少,( )與( )同樣多。□比△多( )個,□比○多( )個,○比□少( )個,○比△少( )個。
活動二: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調查全班同學喜歡紅色、黃色、綠色和藍色各有多少名同學?
2.學習小組四個同學比較一下,哪個同學的記錄方法你最喜歡?
3.在數學書P86上的表格涂一涂。
4.說一說,你一共調查了( )名同學,
喜歡( )色的人數最多,喜歡( )色的人數最少。
活動三:
1.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
A.喜洋洋灰太狼
B.家有兒女
C.貓和老鼠
D.天線寶寶
2.調查你們大組成員,喜歡這四種節目的同學有哪些?
3.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說說你的方法。
4.喜歡哪種節目的人數最多,哪種最少?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數據的收集及過程,進一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2.能力目標:體驗通過統計結果,進行判斷與決策的過程,能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3.情感目標:激發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合作交流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預習、質疑,看書買氣球內容,完成學案活動一至活動三,教師下組指導看書,了解各組學習情況,重點指導學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鐘,重點交流不會的知識點。
展示25分鐘,每組根據任務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學展示學案的活動一至活動三的內容,其他同學認真聽、認真評,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點評。
注意,點評時關注易錯點:
1.
2.
3.
4.
完善導學案2分鐘。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算理,掌握其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知識遷移的學習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算理.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分別出示口算卡片:8+6= 7+9= 8+4=
20+15= 16+50=
2、說出口算步驟:20+(7+5)= 30+(5+5)=
3、演示課件“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出示:27+2=
指名口算,并說出口算的過程.(先算個位上的7加2等于9,再算20加9等于29.)
【繼續演示課件“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聰明的小猴子也來參加我們的學習了,它見我們都會算27加2,就把第2個加數“2”拿走了,換上了“5”,這道題就變成了27+5.你們還會算嗎?下面就請同學們來算一算這道題.
二、探索新知
1、自學嘗試
學生自己擺小棒,探索27加5的計算方法.
2、小組交流操作情況
3、集體交流計算方法
老師配合學生的發言進行板書.
(1)先算7加5等于12.再算20加12等于32.
(2)把5分成2和3,3加27等于30,30在加2等于32.
(3)把27分成22和5,5加5等于10,22加10等于32.
(4)從27起,1個1個地往上加,加到5是32.
4、比較
哪種方法更簡便一些?
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老師繼續演示課件“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學生隨著敘述口算的步驟.(27加5,先把7和5相加得12,再把20和12相加得32.)
5、小結
師:今天我們計算的題目和以前計算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題目有什么不同?(個位相加滿十了)這樣的加法叫什么?(進位加法)對,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板書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師:進位加法的得數有什么特點?(原來十位上的數增加了1)為什么?(個位相加滿十了,送給十位1個十,所以十位上的數就多了1個)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66頁做一做的第1題.
出示:5+35=
這道題與例題有什么不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后指名回答.
強調:無論是兩位數加一位數還是一位數加兩位數,都要注意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
2、做一做的第2題.
48+6= 8+63= 74+9=
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說一說口算的過程.
3、口算:7+6= 9+5= 6+4=
27+6= 39+5= 6+54=
同桌對比口算,互相說一說每組題有什么特點.
4、開放題
下面的□填幾?
57+□=5□ 57+□=6□
小組討論后集體交流.
問:你是怎么想的?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學會的?
學生自由發言.
五、作業
教材第67頁練習十六的第2題和第3題.
2.15+5= 9+62= 75+7= 23+8= 3+47= 4+89=
3.一個加數是67,另一個加數是9,和是多少?
板書設計:
數學教案-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分數及面積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
2.通過小組合作知識,培養學生系統地、有條理地梳理知識的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3.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合理的數學思考。
4.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數學、用數學意識。
教學重點:
1、復習”面積“和”認識分數“兩個單元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
2、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教學難點:看圖想象提問題,能交流、合作、梳理、概括地學數學。
教具準備:課件、彩筆、智慧星(獎品)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復習
師: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媽媽給她買了一個大蛋糕,笑笑請好朋友來吃蛋糕。他們又唱歌又跳舞可熱鬧了,我們一起去看看。(播放課件一)好一個又香又甜的蛋糕呀!
猜一猜笑笑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幾塊?這分吃蛋糕的情境使你們想到了曾經學過的哪方面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知識。
(評析創設”笑笑過生日“的情境,引出復習內容(分數的認識),啟發學生,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導向和激勵的作用。)
二、分數知識,探求問題
1.小組交流(教材第67頁1題、2題)
2.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闖關
看誰碩果累累,每闖一關可獲得一顆智慧星。
第一關:獨立完成教材67頁第3題,互相講解、互相檢查、互相。
第二關:完成教材67-68頁第4題、第6題,講解計算方法,自我。
(2)問題接龍
①創設情境。
(繼續播放課件1)笑笑把蛋糕平均分成8塊,自己吃了一塊,冰冰吃了3塊,永全吃了2塊。
②小組內自編問題。要求根據情境編出有關分數的問題。
③由小組輪流報題,全班搶答,答對一題可獲得一顆智慧星。
(3)清查獲獎個數,同桌互說收獲與不足。
三、面積知識,實際應用
1.繼續創設情境,引入復習
今天笑笑過生日,俊偉怎么沒來?他在忙什么呢?我們到他家去看一看。(播放課件二:俊偉鋪地磚。)原來他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是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看到俊偉鋪地磚的情境,猜一猜他可能用到哪一方面的知識?
2.知識,加深理解(教材68頁第5題)
(1)小組合作出有關面積的知識。
(2)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3.應用知識,提高能力
(1)粗心的俊偉
俊偉收集了一些面積數據,可是忘了寫單位。
①請你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填空。
②與同桌交流,。
(2)灑水車(教材68頁第7題)
今天天氣比較熱,看,開過來一輛灑水車,路面變得濕潤了。(播放課件)這里面還有許多數學問題呢!
(3)幫助俊偉解決問題
①播放俊偉鋪地磚,猜測可能遇到什么問題。
A.俊偉房間的面積有多少平方米?
B.需要鋪多少塊邊長為20厘米的地磚?
C.如果一塊地磚3元錢,需要多少錢?
②挑戰問題,巧妙解答。
(4)發散思維、擺火柴棍(教材68頁第9題)
四、回顧自查,自我
師:這節課復習了有關分數和面積的知識,復習應用中,你對這部分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檢查,情況如何?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習手口一致地點3以內物體的數量,并能說出點數。
2、學習按數量匹配相應實物,感知3以內數量。
活動準備:
1—3的數字卡片,顏色卡片(紅、黃、藍),糖果一盒,棒棒糖、泥工、玩具等物品各準備一份(3以內),多媒體游戲(數量對應)。
活動過程:
1、復習1—3數字及顏色。
2、游戲:送禮物。
逐個出示老師帶來的禮物(泥工、玩具),請幼兒數一數有幾個。請幼兒手口一致進行點數,并找到相應的數字。
師:為了表揚我們的小朋友,老師帶來了一些禮物。出示泥工,小朋友數數有幾個啊?
3、游戲:撿糖果。
請幼兒按照老師出示的數字撿相應數量的糖果。
創設情境:老師帶著糖果準備發給小朋友卻不小心打翻了。師:哎呀!老師不小心把糖果打翻了,那請小朋友幫我撿起來好嗎?不過我們要按照老師手里的數字來撿相同數量的糖果哦!
4、多媒體游戲
數量對應。
當槍聲響起,幼兒一起參加保護小鳥的活動,按照游戲的問題數一數××顏色的小鳥有幾只,并找出對應的數字。當幼兒找對了數量,游戲里會傳出表揚的聲音,當答錯時,游戲里的聲音會讓幼兒再想一想。
延伸:數數小椅子下的禮物有幾個。
反思:數的概念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因此我用送禮物的形式引導幼兒感知、學習數數的方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活動中,由于糖果是幼兒特別喜愛的物品,所以一開始孩子們沒聽清要求就積極的幫老師撿糖果了。后來請幼兒注意傾聽要求后有所改善。當孩子按照數字撿相應數量的糖果時,有部分孩子開始出現錯誤,于是我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數數;通過錯誤的發現、討論、解決,使幼兒掌握一定的數數方式和技巧。然后再進一步的提升難度,多媒體的形式,讓孩子感覺在開動畫一樣,在愉快的活動中又一次增加難度學習到按照顏色的要求數相應的數量,這使幼兒能力的差異性的到了解決。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教學目標】
1.在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能正確地計算及描述小數乘整數的過程。
3.感受小數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及算法。
【教學準備】
課件、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秋天到了,人們都在廣場放風箏。有三個小同學也想去放風箏,他們想買一樣的風箏(課件展示例題圖)。大家仔細觀察,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意圖:通過生活情境的引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思想,并為下面學生自主探究小數乘整數提供條件。]
二、自主探索
(一)了解小數乘整數
1.說一說如果是你,想買哪種風箏?
學生自由回答。
2.根據學生匯報情況,教師提出:××同學說想買3.5元一個的風箏,那么買這樣的三個估計需要多少錢呢?學生思考并匯報。
師:你們能不能準確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錢?
學生獨立計算。
指名匯報(可能想出幾種不同的方法),教師根據學生敘述板書:
方法1:連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計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豎式筆算35角×3=105角。
方法4:豎式筆算3.5元×3=10.5元。
[意圖:在實際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自主地進行估算、筆算,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計算能力的同時,讓學生懂得估算也是檢驗筆算的一種方法。在探究計算方法時,教師為學生搭建了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平臺,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同時又了解了新的解決方法──豎式筆算。]
3.小結引出課題。
師:剛才我們在解決買三個風箏一共用多少錢時,想到了幾種不同的方法(教師指板書),可以用小數加法解決,可以化成元角分來解決,還想到了把元角分轉化成乘法豎式來計算,同學們可真棒。(二)自主探索小數乘整數的算理、算法
1.比較發現。
師:同學們看這個乘法算式,與以前學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學生會發現,算式中有小數或小數乘整數。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小數乘整數。)
2.嘗試解決。
教師出示0.72 × 5。
師:同學們看0.72不是錢數了,沒有元角分這樣的單位了,能不能計算出結果呢?
(1)學生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計算方法。
(3)匯報演示。學生匯報的同時展示學生計算過程。可能有兩種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認識到乘法比較簡便。
教師板演乘法豎式計算過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師:仔細觀察乘法算式,誰能給大家解釋一下,你是怎樣計算的。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三點:怎樣把乘數轉化成整數;乘積如何處理;積末尾的0如何處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動交流,總結概括。
師:同學們在計算小數乘整數時,想到了用轉化的'方法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計算。誰能舉個例子和大家說說具體的方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呢?
學生舉例子說明算理,并板書。
[意圖: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學生的知識潛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獲取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師作為一名點撥者、合作者,在重點處啟發引導,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及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舉例說明計算方法,給不同的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實踐應用
師:(出示主體圖)我們通過解決買風箏的問題,認識并學會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我們看圖中還有幾種不同的風箏,如果買3個其他形狀的,需要多少錢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來?
學生獨立計算,匯報交流。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把風箏放飛(出課件)。
1.放飛第一個風箏。(點擊第一個風箏)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 0.7 12 1.2
×4 × 4 × 5 × 5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學生計算后,引導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比較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3.07×8
學生獨立筆算。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2.放飛第二個風箏。(點擊第二個風箏)出示:
(1)看誰觀察得最仔細,你發現了什么?
7.5 1.35
× 4 × 3
_____ _____
300 40.5
(2)解決問題:小紅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飛第三個風箏。(點擊第三個風箏)出示:試試你的智力。
用1到5五個數字及小數點,任意組成小數乘一位整數的算式,并算出來。(能寫幾道寫幾道)
[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既加強了學生對小數乘整數的理解,又使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四、總結
師:通過本課學習,你想對大家說點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的算理,學會求兩個數的餓最大公約數的餓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公約數,最大公約數和互質數,舉出一組互質數
2、寫出36的約數,60的約數,36和60的公約數,36和60的最大公約數
二、教學新課
1、提出問題: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用上面的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很不方便,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
2、教學例3
我們可以這樣想:把36和60分別分解質因數,把他們的最大公約數12也分解質因數,觀察以下,他們有什么聯系?
觀察、比較、議論:
(1)36和60的公有約數是幾,全部公有質因數的連乘的積是多少?
(2)36和60的公有質因數與他們最大公約數12的質因數相比,有什么發現?
(3)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約數。
(4)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議論。
3、鞏固練習
4、試一試求下面兩題的最大公約數。
5、教學例4
(1)求出下面各組數的最大公約數
(2)引導學生探求觀察思考
觀察上面三組數和他們各自的最大公約數,發現什?
6、教學例5
(1)求出下面各組數的最大公約數
(2)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現這些數的最大公約數
(3)教師學生共同
(4)練一練
(5)求下面各組數的最大公約數
三、布置作業
反思:我認為這幾點我做的不好:
1、沒有讓學生真正懂得為什么兩個數全部共有質因數連乘的積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所以在下面的練習中學生知識照搬照抄。缺乏靈活性。
2、對于有特點的兩組數:互質數和約數關系時的教學缺乏舉例,與學生的自我思考。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使學生經歷9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體驗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理解每句乘法口訣的意義,初步熟記9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3.通過編制口訣,初步學會運用類推的方法探究新知識。
教學重點:讓學生自主編制9的乘法口訣,并運用口訣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探究9的乘法口訣中的規律,并熟記口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趣揭題
1.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情境圖: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分單打和雙打兩種,其中雙打需要兩個隊員合作,請看情境圖。
(2)計算人數:你知道圖中共有多少名運動員嗎?你是怎么求的呢?4×3=12(名)
(3)說說想法:我們知道一幅圖有4人,這里有幾個4人,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訣?
(4)回顧口訣:我們都學了哪些乘法口訣呢?(2—8的乘法口訣)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繼續學習9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1.主動探究
(1)提供情境:在我國有一項傳統的運動項目──賽龍舟(課件一條接一條地演示賽龍舟情境圖)
(2)收集信息:觀察情境圖,你能獲得哪些信息?(有9條龍舟,每條龍舟上都有9人)
(3)自由提問:分組自主提出問題,并嘗試列式。如:2條龍舟上有多少人?3條龍舟上有多少人……
(4)交流匯報:學生的式子可能有兩種:連加或乘法。如果有連加的算式,可以引導學生寫出乘法算式。(板書每個乘法算式)
2.自編口訣
(1)討論乘法算式的積。
①出示數軸,讓學生填一填。
②根據乘法意義讓學生說一說。如:2×9可以表示幾個9相加。
(2)自編9的乘法口訣。
(3)根據9的乘法口訣寫出對應的另一個乘法算式。
3.多種形式,熟記口訣
(1)找規律:
①觀察相鄰兩個乘法口訣的差是幾?
②看圖找規律:10個方格中有9個五角星,1個空格
學生小結:9乘幾就等于幾十減幾。
③手指記憶法。
a.課件出示教材第81頁最下面的手指操。
b.教師邊介紹邊示范用手指表示9的乘法口訣的方法。
c.學生練習手指記憶法。
(注意: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探究9的乘法口訣中的規律,并鼓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口訣。)
(2)對口令:同桌之間玩對口令游戲。
(3)背口訣:同桌互背口訣。
(三)學以致用,鞏固口訣
1.基礎應用
(1)完成教材第80頁“做一做”。鞏固學生對的口訣的應用。
(2)算一算。
9×6=2×9=5×9=()×7=9×()=72
2.提升練習
(1)填一填。
9+9+9=()×()=()
9×8-9=()×()=()
5×9+9=()×()=()
(2)圈一圈。把答案是18的算式用紅色圈出來,把答案是45的算式用綠色圈出來。
9×2-99+94×9+99×7-9-99+9+9+9+99×3-96×9-9
(四)總結全課,暢談收獲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呢?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類推的能力.
3.培養探索、應用的意識.滲透變與不變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這些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這些單位間的進率又是多少呢?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板書課題)
二、新授
1.研究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的關系.
(1)指導學生自學例1.出示自學提綱:
A.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
B.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
C.1平方分米與100平方厘米哪個大?為什么?
(2)學生分組匯報.教師演示動畫“面積單位間的進率1”.
因為1分米=10厘米,所以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也可看作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分米=1(平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3)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書)
2.推導1平方米與1平方分米的關系.
(1)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猜想一下1平方米與1平方分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驗證你的想法是否正確呢?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2)(演示動畫“面積單位間的進率2”)
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可以劃分成100個邊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即100個面積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書)
(3)思考: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3.小結: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三、鞏固練習
1.填空.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判斷.
(1)面積單位比長度單位大. ( )
(2)4平方米=40平方分米 ( )
(3)50平方米和50米一樣大 ( )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相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五、課后作業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一張寫字臺的臺面長是13分米,寬是6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3.一條人行道長20米,寬4米。面積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分米?用面積是25平方分米的水泥方磚鋪地,需要這樣的水泥磚多少塊?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這一內容的關鍵是讓學生切實理解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為什么是100,并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用進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課堂上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認真觀察、參與獲取新知識的全過程.這樣學到的知識,記憶深刻,避免死記硬背。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一幅平面圖的比例尺。
2.使學生感受數學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
求一幅平面圖的比例尺。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填空
1千米=( )米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30米=( )厘米 15千米=( )厘米 300厘米=( )分米
2.解比例(口述過程)
5/x=1/4 x/60=1/20
二、自主探究:
教學比例尺的意義
1.出示一張校舍平面圖。
說明:這是學校的平面圖,它是按照我們所學的比例知識,按照一定比例縮小后畫在圖紙上的。圖里所量出的長度叫圖上距離,與圖上對應的地面上的長度是實際距離。(再舉例說明,并板書: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
2.出示例1
讓學生算出結果。指名口答.老師板書解題方法和結果。再讓學生說說求這個問題時要注意什么問題?(統一單位)提問:從求出的結果來看,你知道這張平面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是多少?(板書: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3.比例尺的意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經常要用到數學。像上面這樣的問題,就通過數學方法,把實際的大小按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畫了出來。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時,我們把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板書:叫做比例尺)提問:什么是一幅圖的比例尺?根據黑板上這句話想一想,比例尺是怎樣得到的?(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上面題里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板書:1 :50000)你現在知道比例尺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嗎?強調比例尺是一個比。說明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為l的比,這種比例尺叫做數值比例尺。
4.線段比例尺。
提問:你知道上面所述的比例尺表示的具體意義嗎,(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50000厘米,也就是500米)說明比例尺還可以用線段來表示。提問:誰來說一說這幅線段比例尺表示的具體意義。
三、組織練習
1. 判斷下面這段話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為什么?
(1) 圖上長與實際長的比是1/400。( )
(2) 圖上寬與實際寬的比是1:400。( )
(3) 圖上面積與實際面積的比是1:160000。( )
(4) 實際長與圖上長的比是400:1。( )
讓學生做在作業本上,小組交流,再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板書課題)你學到了什么?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有什么體會?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的趣味數學教案12-24
《左右》小學數學教案04-01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3-16
小學數學教案模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