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數學教案匯總五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課本 6566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會計算連續進位、退位的三位數的加減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連續進位、退位的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源于生活,體驗解決數學問題成功的喜悅,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連續進位、連續退位的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連續進位與退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七星瓢蟲嗎?它可是田園的小衛士呢,想不想去看看他們的工作場面?
2.仔細觀察畫面,你發現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蟲?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
讓學生分別說一說,當出現豎式計算時,要板書豎式
讓學生對照豎式再說一說算理及算法。
2.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蟲?
剛才我們計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問題,現在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蟲這個問題嗎?
3.小結:計算加法時,要注意什么?引導學生說一說在計算加法時要的問題。
4.還有多少棵茄子沒檢查?
你自己能解決嗎?自己試一試。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哪個小組愿意把小組的想法說給同學們聽
說到豎式時板書
說算法:個位減起,5減6不夠減,從十位退1,15減6等于9,十位2減7不夠減,從百位退1,12減7等于5,百位3減2等于1,所以,435減276等于159。
5.已檢查的茄子比已檢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用你喜歡的方法去做。全班交流自己的豎式算法。
6.小結:計算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歸納,從連續退位、細心計算兩方面進行交流。
四、鞏固練習。
列豎式計算
192+58=答案
432-153=答案
646+354=答案
542-169=答案
學生獨立完成后,重點讓學生說說自己豎式計算的算法。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有關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內容。
教材簡析:
本課時是在學生知道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首先讓學生采用同桌合作的學習方式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直接計量學生卡的面積,預測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經驗會有不同的計量方法。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滿卡片;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沿卡片的長、寬各擺一排;有的直接用尺量卡片的長、寬,算長乘寬的積。對于學生的各種計量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比較,特別是第三種方法,為什么可以這樣做?這樣做有什么好處?要請學生講算理和原因,并通過實驗驗證、舉例說明其正確性和運用價值,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長方形面積,學會用字母表示。至于正方形面積公式,學生是通過長方形面積公式遷移形成的。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比較,探究得出長、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體驗面積公式形成過程,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2.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和科學探究精神。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你能說一說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
2.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請你估計一下我們學生卡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學生交流估計答案并說明估計方法。
3.同學們估計出了很多答案,到底學生卡的實際面積是多少呢?下面我們動手測量來驗證一下。
【評析:在回憶常用面積單位的基礎上,選擇學生卡這個素材,讓學生憑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估一估自己學生卡的面積,從而導入新課,提出問題。】
二、實踐探究,發現方法
1.動手操作。
同桌合作,用自己的方法測量出學生卡的實際面積。
2.反饋交流。
問: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測量得到的呢?
學生交流:
辦法一:用學具盒里的透明方格紙蓋在卡片上面,然后數一數,每排有8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共6排,所以卡片的面積是48平方厘米。
辦法二:用我們自己做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滿整個卡片,每排8個,一排一排數,6排一共48個,所以卡片面積48平方厘米。
辦法三:我們也是用擺的方法,用學具盒里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擺,每行可以擺8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列可以擺6個,說明可以擺這樣的6行,所以8乘6就是48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3.同樣是用1平方厘米正方形擺的方法,你們更喜歡哪一種,說說理由。
問: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辦法四:我們是用尺量的,一人量長,一人量寬,量出的長是8厘米,寬是6厘米,乘一下面積就是48平方厘米。
請你們說說你們的想法。
(長8厘米就是沿長可以擺8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一排8個;寬6厘米就是沿寬可以擺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6排,所以面積48平方厘米。)
問:他們的解釋你們滿意嗎?看來,先用尺量出卡片的長和寬,然后乘一下計算出卡片的面積是可以的,這種方法對于其他的.長方形是否也適用呢?我們可以怎么辦?(想辦法檢驗。)
【評析: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得出,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現長方形的計算方法。而且在探究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舞臺,學生交流了多種解決學生卡面積的方法,并引導學生發現解決長方形面積的最好方法,但是教師沒有到此結束,而是又提出了新的問題長寬是否對于所有的長方形都適用?】
三、動手實驗、驗證方法
同學們可以利用學具盒的學具擺長方形,也可以自己畫整厘米的長方形,還可以利用身邊的長方形,想辦法驗證一下。四人小組合作來試一試。
1.生分組實驗。
2.交流匯報。
組1:(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我們從學具盒里拿了12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了一個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6乘2面積12平方厘米;又擺了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4乘3面積12平方厘米;還擺了一個長12厘米,寬1厘米的長方形,12乘1面積也是12平方厘米。我們認為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可以用長乘寬。
組2:(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我們組每人畫了一個長方形。我畫了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3乘2等于6平方厘米;他畫了長7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7乘5等于35平方厘米;她畫了長10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10乘8等于80平方厘米。我們用方格紙驗證一下都是對的。
組3:(在課桌上演示)我們組量了課桌的長是5分米,寬是4分米,5乘4等于20平方分米,然后我們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擺驗證是對的。
【評析:在驗證過程中,做到了學生人人參與教學過程,每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驗證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里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四、歸納評價,總結方法
通過剛才實驗驗證,現在我們可以知道長方形的面積可以怎樣算?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如果長方形的長用a表示,寬用b表示,面積用s表示,你會表達長方形面積公式嗎?板書:s=ab
五、靈活應用,遷移方法
1、口答下面圖形的面積。
(1)學生獨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問:圖(3)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從而你能得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嗎?(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能用字母表示公式嗎?
板書:s=aa
【評析: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沒有把它作為例題來教學,而是在練習中,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遷移到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發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五、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估估、量量、算算,你們身邊的某一長方形的面積。
【評析:整個練習,讓學生自己選擇素材,通過估估、量量、算算的方法,并讓學生靈活的選擇計算方法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總評:本節課充分地體現了新的數學課程理念,改變傳統的講授接受式的模式,嘗試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學模式。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提出問題,然后由學生自己去實驗發現,自己去求證,自己去總結,自己去推行,吸引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理解數學知識,積累學習方法(實驗發現驗證),思維方法,科學探究的方法,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和成功。】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能在同一個圓里,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并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能用圓規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作圖能力。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于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目標:
1.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
2.了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并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3.在活動中,感受圓與其它圖形的區別,溝通它們的聯系,獲得對數學美的豐富體驗,提升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同。
教學重點:
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特征和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圓
1.出示幻燈:生活中的圓
攝影作品,在這些美麗的圖片中你們發現了什么圖形?生活中你在哪見過圓?
2.揭示課題:圓無處不在,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它。
板書:圓的認識
3.同學們喜歡玩套圈的游戲嗎?現在就來試試?
我這有一個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離它三米遠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
我們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標出你所在的位置嗎?
2.實投學生成果(由畫幾個點到多點,直到圓)
問:站在這幾點都可以嗎,為什么?只能站在這幾點上嗎?
出現圓后問,還有地方站嗎?
3.課件演示
師: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圓上任意一點)
圓上這樣的點有多少個?
二、操作中認識圓
1.屏幕上有一個圓,同學們能利用現有的工具制造一個圓嗎?
2.學生畫圓,師巡視
3.匯報不同畫圓的方法(先找用圓形工具畫的匯報)
拿線繩畫的黑板演示
談話:這位同學拿這么長的繩子在黑板上畫了這么大的一個圓,如果我想在操場上畫個大圓怎么辦呢?
圓規畫的實投展示
4.總結圓規畫圓方法
5.學生練習圓規畫幾個圓
既然我們可以借助圓形工具來畫圓,人們為什么還會發明圓規呢?
6.觀察自己所畫的圓,除了一條封閉的曲線還有什么?(點兒)
給它取個名字——圓心(如果學生能說就讓學生說)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圓紙片,你們有辦法確定這個圓的圓心嗎?
學生動手折
問:除了圓心你們還發現了什么?(折痕)
你發現的折痕是什么樣子的。
師:誰愿意到前面介紹自己的發現?揭示直徑半徑定義
你能在圓上畫出直徑和半徑嗎?
在自己所畫的圓上標出圓心、畫出半徑和直徑
三、交流探究圓
圓心和半徑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畫一畫就知道了
1、用圓規在本上畫出幾個不同的圓,看誰畫得漂亮。
2、投影展示
問:你們畫得圓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么決定的?
學生匯報,圓怎么這么聽話呢
師小結:圓心決定圓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圓心呢
這些圓大小各異,怎么畫就能讓他有大有小?
小結: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規兩腳間距離)
3、師:半徑的本事不小,想不想知道半徑還有什么特征?是我直接告訴你們還是自己研究?
那就結合老師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組共同研究吧
4.研究提示
同一個圓內,半徑與直徑有什么關系?
同一個圓內,半徑有多少條?
同一個圓內,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匯報
同圓直徑是半徑的2倍 板書d=2r
問:你怎么知道的?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條,為什么?(圓上有無數的點、折痕中發現)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條,那么直徑有多少呢?
板書:同圓內半徑有無數條。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為什么?(通過測量,通過推理)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那么直徑都相等嗎?
板書:同圓內半徑都相等。
所以古人說:圓,一中同長也
這個一中指什么?同長指什么?
邊看幻燈邊讀這句話。
一中同長的圓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
4、車輪的外形為什么做成圓的,你能解釋嗎?
為什么不把車輪做成這些形狀的?(出示正多邊形圖片)
四、比較中深化圓的認識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邊形,有什么變化?
2.想象,正100邊形會是什么樣子?(接近圓,但不是圓)
正3072邊形呢?(更接近圓,但還不是圓)
到底多少邊的時候就是圓了呢?
3、《周髀算經》中有這樣一個記載,說“圓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謂圓出于方,就是說最初的圓形并不是用現在的這種圓規畫出來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斷地切割而來的現在,如果告訴你正方形的邊長是6厘米,你能獲得關于圓的哪些信息?
4、陰陽太極圖。
師:想知道這幅圖是怎么構成的嗎它是用一個大圓和兩個同樣大的小圓組合而成的現在,如果告訴你小圓的半徑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5、下面我們還將面臨3個實際問題的挑戰,同學們敢接受挑戰嗎?
問題1、你能測量出1圓硬幣的直徑嗎?(參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問題2、你能在地面上畫一個半徑1米的圓嗎?(參考用工具:繩子、粉筆)
問題3、車輪都做成圓的,車軸裝在哪里?為什么?(參考用工具:自行車)
課下每個同學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課題來研究。
五、總結
學完這節課,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嗎?圓里面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等待著同學們去研究和發現!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像圓那樣完美!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教材第136頁復習第24、2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結構。能根據收集的數據填寫復式統計表。
2、使學生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明確求平均數的數量關系,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復式統計表的結構,求平均數的數量關系,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是最后一節復習課。我們要復習有關統計的知識,通過復習我們要進一步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結構,能根據收集的數據填寫復式統計表。進一步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會求平均數。
二、復習復式統計表
1、出示本年級3個班人數統計表,學生調查后填寫。
_______小學四年級男女生人數統計表
______年_____月
人 性別 數 班級 合計 男生 女生
總計
一班
二班
三班
(1)哪個班男生多?哪個班女生多?哪個班總人數多?
(2)哪個班男女生人數差最大,哪個班男女生人數最接近?
(3)三個班共有多少人?
2、師說明編復式統計表時,先要寫表的名稱及日期。表中表頭分哪幾項要設計好。
三、復習求平均數
1、怎樣求平均數?(總數#總份數=平均數)
如果題里總數是未知的,就要先求出總數。總份數有時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可以根據條件,找出總份數。
2、練習:
(1)在一次射擊練習中,小剛投中的環數是9、8、8、9、10、10,小明投中的環數分別是10、7、7、8,兩人誰的表現更好?
(2)學校氣象小組一天中測得的氣溫分別是:16℃、24℃、28℃、32℃、35、26℃、21℃、18℃,求今天的平均氣溫。
學生練習說一說第一題怎樣比較兩人誰的表現好?第2題要求平均氣溫總度數如何求?次數是多少?
3、練習:做期末復習第24題、第25題。
第24題。
(1)學生先填合計數。再計算平均每月下雨多少天?
(2)講解:題中已知每個季度下雨的天數,要求的卻是平均每月下雨的天數,因此應該除以12而不是除以4。
第25題。
(1)這是一個什么統計表?第一組7個同學,第二組8個同學的體重分別是多少?
(2)要比較哪個組同學的平均體重重一些,應該算什么?怎樣計算?
學生算第一組、第二組同學的平均體重。注意算總重量時不要加錯。
比較:哪個組同學平均體重重一些?重多少?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內容?
五、布置作業
1、 先把統計表填寫完整,再回答問題:
紅旗鎮圖書館少兒書籍借閱情況統計表。
20xx年4月
人 日 數 期種類 總計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合計
連環畫 8 16 15 6 0 24 32
童話書 7 20 14 16 9 58 56
科幻書 10 7 8 4 12 50 60
(1)哪一天借閱連環畫的人最多?
(2)哪一天接待少兒讀者最多,有多少名?
(3)從18日~24日共接待多少名少兒讀者?
2、小明從家到學校走了5分鐘,每分鐘走的米數分別是60米、49米、46米、44米、51米,4、明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先估計一下小明速度的范圍,再計算。)
3、文具店有兩種牌子的鋼筆,5天內雄鷹牌的銷量分別是24支、18支、23支、24支、21支,中華牌6天的銷量分別是16支、12支、17支、11支、10支、12支。哪一種牌子的鋼筆平均每天的銷量大?下一次文具店進貨時,應選用什么牌子的鋼筆?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36-37頁:《植樹》
教學目標:
1、結合“植樹”的現實情境,經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經歷實際分物過程,再次體驗分物過程與除法的內在聯系,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除法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發展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4分鐘)
1.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道算式朋友,你們看喜歡嗎? ●課件出示
(學生獨立完成,比一比誰最棒!)
60÷3= 300 ÷6=
200 ÷5= 70 ×8=
11 × 5= 23 ×2=
2、導入
師:非常好!同學們知道3.12是什么日子嗎?(生答:植樹節)你知道植樹有什么好處嗎?
師:植樹造林是全社會的大事,所以三年級3個班的學生要去植樹, 植樹前,他們都要去苗場領樹苗(課件出示教材情景圖)在領樹苗時,他們遇到了一個難題,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板書課題:“植樹”
二、引導探索,解決問題
1、出示主題圖(課件出示)。
師: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生回答)
師: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師:要求學生把信息和問題完整的說一說
引導得出:一共有36棵樹苗,分給三個班,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樹苗? 分一分,算一算。
師: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怎樣列算式,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獨立列出算式,并解答。36÷3
小組交流。“與同伴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探索口算方法。(可以通過擺小棒來幫助思考)
(1)用乘法想除法
12×3=36,所以36÷3=12(因為12乘3等于36,所以36除以3,就等于12)
(2)可以通過擺小棒來幫助思考。
師:引導學生得出:先分3捆小棒,每班一捆,得出算式30÷3=10,再分6根,每班2根,得出算式6÷3=2。每班分得1捆和2根,得出算式10+2=12
(3)如果在沒有小棒的情況下怎樣得出36÷3的結果?
師:引導學生得出:把36分成30和6,先用30除以3得10,在用6除以3得2,最后10加2得12。(30÷3=10 6÷3=2 10+2=12)
(4)直接口算
先用被除數十位上的3除以3得1,把1寫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數個位上的6除以3得2,把2寫在個位上,這樣就算出了得數是12。
師:為什么要把1寫在十位上么?
這里的1表示的是1個十,所以要把1寫在十位上。
(設計思考:這個環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空間和交流空間,倡導算法多樣化,注意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且不固定計算思路,培養了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過渡語:每班的樹苗分好了,三(1)班的學生開始栽樹了,但在栽樹之前他們要進行分組。
觀察出示情景圖(課件)
生讀題,
師:能列出算式嗎?
(48÷4=)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引導學生說出把48人,分成每4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分?(48里面有多少個4)
(課件出示)48個點,每一個點代表一個學生,讓學生獨立分一分,然后交流。
通過操作,讓學生觀察出把48分成40和8,用40除以4,8除以4,把除得的商相加。( 怎么讓學生上臺分?這地方如果不用課件演示,而是準備一個點子圖讓學生畫。)
(課件出示)口算過程:40÷4=10 ,
8÷4=2
10+2=12
3、課件出示:算一算,你發現了什么?
30÷3=
33÷3=
36÷3=
39÷3=
(1)學生獨立算一算,病觀察算式中的變化規律,與同伴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2)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說清楚什么變化,被除數和商是怎樣變化的?
課件演示:算式的規律是除以3不變,被除數每次加3,商每次增加1(增加1個3)。
(3)試著讓學生寫出如上面的算式,算一算結果,鞏固學習到的方法。這題是讓學生在發現 48÷4規律的基礎上續寫)
課件出示:提問你還可以寫出一組算式嗎?
40÷4=10
44÷4=11
48÷4=12
用你的發現嘗試計算52÷4=(用上面發現的方法完成,重點引導學生用5除以4商1余1,余下的1在十位上,表示一個十,與個位上的2組成12÷4=.
(4)小結
師:小朋友請看剛剛算的這些題,它們的除數都是幾位數?(一位)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板書)
三、鞏固練習、檢測反饋
課件出示
1、分一分,算一算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解決生活的問題(課件出示)
第1小題。一雙鞋子的價錢是一副手套的幾倍?
應該用除法解決。55÷5=11(倍)
答:一雙鞋子的價錢是一副手套的11倍。
第2小題。一雙鞋子的價錢比一副手套貴多少元?
應該用減法解決。55—5=50(元)
答:一雙鞋子比一副手套貴50元。
師:同學們思維這么敏捷,下面我們來進行2分鐘小競賽。在規定的時間內看誰先到達終點
3、挑戰賽。課件出示
學生獨立算一算,然后交流,說說口算的方法。鞏固整十、整百數以及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
(設計思考:這一環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練習機會,在練習中,讓學生解決
多信息,綜合性、開放性較強的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了學生根據問題正確選擇信息的能力,體會數學在生活的應用。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獲?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
老師給大家介紹了幾種不同的口算方法。(有想乘法算除法;有直接用除法口算;還可以用小棒幫助算。)你最喜歡用那種方法,下課以后和你的小伙伴說一說。
五、作業
完成教材37頁4、5題
板書設計:
植樹---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
36÷3=12(棵)
答:平均每班分到12棵。
48÷4=12(組)
答:可以分成12組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熱】小學數學教案06-26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