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9-10 14:42:2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合集9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混合運算的意義。

  2.能正確計算混合運算題。

  3.引導學生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5.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參與意識,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創設小熊購物這個問題情境,通過學生幫助小熊計算買食品花了多少錢,引出混合運算的教學,其中包括乘加與乘減的運算。

  教學時,教師應注意要讓學生自己探索出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千萬不要直接告訴學生,要讓學生自己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出來。另外,在計算過程中要讓學生之間進行不同算法的交流,以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遼源市第一實驗小學教學條件、師資條件比較先進,學生的素質相對來說也比較高。特別是,我們班的學生經歷了近兩年的課改實驗,由于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現在數學課上已形成了學生樂于學習、善于提問、敢于創新的局面。但由于學生年齡偏小,缺少生活經驗,所以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創設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便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課堂實錄

  為了吸引學生學習,我將教材中虛擬的小熊購物情境設計為真實的買水果情境,課前布置學生去水果超市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結合學生的調查,我在課上出示有代表性的水果及其價格,然后,師生間進行真實的購買。通過買水果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而且還增長了實踐經驗。

  教學中,我設計了猜一猜活動。先出示購買水果所列的混合算式,讓學生根據該算式猜出是怎么買的水果。讓學生經歷從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混合運算知識的理解。

  最后,我還設計了一道讓學生設計春游購物預算方案的綜合實踐的課外延伸題,以加強學生應用混合運算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整節課,我都竭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可參與、可探究,貼近生活,富有童趣的數學活動空間。

  (一)為水果貼價格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帶來了一些水果,大家看,都是什么?

  生:香蕉、蘋果、金橘

  師:課前老師已經布置大家到超市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了一次調查,現在我就要根據同學們的調查為水果貼價格。

  (師在一個貨架上為水果貼價格,單位按每千克計算。)

  蘋果2元 香蕉3元 金橘4元 橙子5元 香瓜7元 草莓8元

  (二)買水果

  1. 教學乘加混合題

  師:價格標好了,同學們,下面我們要玩一個買水果的游戲。

  (生很高興。)

  師:現在你就是一名顧客,我就是水果店的老板。我的小顧客們,你們想買點什么?

  生:3千克蘋果;4千克金橘

  師:如果你要買兩種水果的話,你想怎么買?

  生:我想買3千克蘋果,1千克香瓜。

  師:他應付給我多少錢呢?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生動筆計算。)

  師:現在我們進行小組交流,說說你剛才是怎么算出來的。

  (小組交流。)

  師:現在誰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學進行匯報。

  生1:我是這么算的:23=6(元),6+7=13(元)。我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是6元,再用6元加上7元,就是蘋果和香瓜一共的價錢。

  生2:我列的算式是23+7。我把生1的兩個算式合起來成為一個算式來計算,這樣簡單些,結果也是13元。

  師:大家觀察23+7這個算式,這是把剛才那個同學的兩個算式合起來的,叫綜合算式。這個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應該先算誰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觀察思考。)

  生3:應該先算乘法,因為這樣是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然后再加1千克香瓜的價錢,就是它們一共的價錢了。要先算加法就講不出道理了。

  生4:老師,我知道沒有括號的算式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所以這道題應該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師:他們倆說得都對,這道題我們只有先算3千克蘋果的價錢才能知道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所以像這樣有乘又有加的題,我們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要求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5:我的計算方法是7+23,我把香瓜的價錢放前面,也可以算出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

  生6:老師,我是口算的,兩種水果一共是13元。

  師:大家用的方法真多,都可以算出兩種水果的價錢。

  2.教學乘減混合式題

  師:我們繼續來玩買水果的游戲,假如你有20元錢,買了4千克香蕉,我應該找給你多少錢呢?這個問題請同桌合作解決,并把算式列在練習本上。

  (同桌間討論并解決此問題。)

  師:哪一桌想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生1:我們先計算出4千克香蕉的價錢,列式是34=12元,然后用20減12等于8元,你應該找回8元錢。

  生2:我們列的是綜合算式20-34,你要找給我們8元。

  師:我們在計算20-34這個算式時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你能說明原因嗎?

  生3:我們應該先算乘法、后算減法,因為,先算出4千克香蕉要用多少錢,才能算出找回多少錢。

  生4:應該先算乘法、后算減法,算出香蕉的價錢,再用一共的20元錢減去香蕉的價錢,剩下的就是找回的價錢了。

  3.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混合運算。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有沒有發現混合運算時,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生:(齊答)先算乘法、后算加減。

  4.提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能提出混合運算的問題嗎?

  生1:我買2千克草莓、1千克香瓜,需要多少錢?

  (生在練習本上做,并作答:28+7=23(元)。)

  生2:媽媽買了4千克橙子、1千克金橘,要花多少錢?

  生3:我是這樣算的:45+4=24(元)。

  生4:老師有30元錢,買了3斤香瓜,還剩多少錢?

  生5:我列的算式是30-37還剩9元。

  (三)猜一猜

  師:現在我們換個玩法。我當顧客,我來買東西,但是我先不告訴大家我是怎么買的。我要請大家看我列的算式,猜猜我買了哪些水果。我列的算式是:23+8,25-27。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討論一下我是怎么買的水果。討論的時候小組里的每個人都要積極地參與,踴躍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并且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

  (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23+8這個算式。)

  生1: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

  生2: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和1千克草莓。

  生3:我們小組還有一個猜法,就是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

  (觀察25-27。)

  生4:我們猜老師拿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還剩11元錢或者用25元錢買了7千克蘋果,我們猜的對嗎?

  師:從算式上看同學們猜的答案都可以算對,現在我宣布我實際購買的答案。我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我還用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你們誰猜對了?

  (一部分學生因猜中而歡呼。)

  四)指導學生看書、質疑

  師:我們這節課學的買水果就是課本中小熊購物的內容,大家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

  (五)總結

  師: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

  生1:我學會了買水果。

  生2:我知道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六)布置作業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運用今天我們所學的混合運算,做一份你們小組春游時的購物預算,填好下表。

  預計 花費 剩余(或補上)

  ()元 ()元 ()元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買水果游戲。教學實踐證明,由于我將教材提供的虛擬小熊購物轉變為真實的買水果,學生更樂于投入到學習中來,而讓學生在課前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市場調查,則更有助于買水果的學習,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了實踐的機會。

  在探究運算順序的過程中,我先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后進行小組交流、全班匯報。在不同算法的匯報中,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說明先算乘、后算加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而不是直接告訴給學生先算乘、后算加。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獲得了知識,對此印象會更為深刻。

  愛迪生說過: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學中,我轉變以往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互相解答。只要學生能夠答的,教師決不包辦代替。課堂中,學生積極性很高,樂于參與學習活動的場面令我欣慰。因為,他們活躍的思維及表現源于我平時課上的訓練。我為學生創設寬松、自由、民主的氛圍,使學生展開自由的羽翼,在猜一猜和多種算法解決問題的環節中,學生機敏的反應、多種算法和出人意料的猜法(即23+8的猜法: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都令我感到吃驚,也令我感到了教學的成功之處。

  課后的延伸作業是為學生設計一個綜合實踐活動,這要發揮小組的團隊作用。學生既可運用所學的混合運算知識幫助解決問題,又增加了社會實踐經驗。因為,這其中包括購買哪些食品、輕重如何、攜帶是否方便、價錢是否合理等問題。

  案例點評

  本節課的設計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編原教材的情境,使學生從生活經驗的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變以往讓學生死記先乘除、后加減的規律為促使學生獨立自主地探究出混合運算的規律,特別是課前讓學生親自去市場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更為課上的計算買水果的價錢做了鋪墊。這是這篇教學設計的特色之處,因為它更密切了數學與生活間的聯系。

  教師所設計的猜一猜活動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通過一個算式,學生可以猜出買的不同數量的水果。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學生在探索性學習方式上得到培養,并且發展了創新意識。同時,這一活動也有利于學生理解算式的意義。

  最后,教師還在課外延伸教學方面下了功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和認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兩步連乘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會用兩種方法解答.

  2.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3.滲透事物間互相聯系的思想.

  教學重點

  利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分析、理解數量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畫線段圖解應用題:

  (1)編筐小組每人每天能編16個筐,照這樣計算,5個人1天能編幾個筐?

  (2)編筐小組每人每天能編16個筐,照這樣計算,1個人4天能編幾個筐?

  答案:(1) (2)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

  剛才我們練習的這兩道題都是一步計算的應用題,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應用題(板書 課題:應用題).

  2.教學例1.

  (1)出示例1:編筐小組每人每天能編16個筐,照這樣計算,5個人4天能編幾個筐?

  (2)例1與兩道復習題比較,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要想求出5人4天能編多少個筐,我們應該先求出什么?

  (3)根據學生匯報的討論結果,(教師在上圖的基礎上,畫出線段圖)

  第一種解法:

  ①5個人1天編多少個?

  165=80(個)

  ②5個人4天編多少個?

  804=320(個)

  第二種解法:

  ①1個人4天編多少個?

  164=64(個)

  ②5個人4天編多少個?

  645=320(個)

  (4)將上面兩個分步列式改成綜合算式.

  第一種解法:

  1654

  =804

  =320(個)

  答:5個人4天一共編320個筐.

  第二種解法:

  1645

  =645

  =320(個)

  答:5個人4天一共編320個筐.

  (5)師生共同總結.

  已知每人每天編幾個筐,求5人4天編多少個,所求的結果既與人數有關,又與天數有關.解答時,可以先從人數入手求,也可以先從天數入手求,兩種方法都正確,我們都應該掌握.

  三、鞏固發展.

  1.補充條件或問題,并口頭列兩種算式.(投影出示)

  (1)每只母雞每月下25個雞蛋,照這樣計算,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照這樣計算,3只燕子5天能吃多少只害蟲?

  2.照練習題的形式,組織學生分組編題,要求數目盡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結果.

  編完后請其他組同學口頭列式解答,并當場給予評價.

  四、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總結,指明這節研究的是兩步計算的連乘應用題.

  五、布置作業.

  讓學生利用5、7和8三個數字自編一道連乘應用題,并用兩種方法解.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教學目標:

  使學生學會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并能正確地,合理地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什么是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怎樣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與最大公約數有什么聯系

  當兩個數是倍數關系時,大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小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當兩個數是互質數時,這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是1,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是這兩個數的乘積。

  二、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學習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三、教學新課

  1、例3求12、16和18的最小公倍數。

  2、學生自學完成。

  3、對不懂的問題提出疑問。

  4、注意:用短除法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先要用三個數的公約數去除,然后再用任意兩個數的公約數去除。最后的結果要兩兩互質。

  5、試一試

  求15、30和60,3.4和7的最小公倍數。

  計算后,你發現了什么?

  (1)其中一個數是其他兩個數的倍數,那么最大的數就是這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當三個數是互質數時,三個數的乘積是這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四、鞏固練習

  書本第57-58頁

  五、反饋

  六、布置作業

  反思:本節課的難點是讓學生知道為什么在求出三個數的公約數后還要求出兩個數的公約數。然后把所有的除數和商乘起來。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數”與“部分”的關系。

  教學重點:

  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教學新課。

  現場組織活動:請兩位同學到臺前,每人分別從一盒鉛筆中拿出1/2,結果兩位學生的結果不一樣多,一位學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學生拿出的是3枝。

  師:這里有兩盒鉛筆,你能從每盒鉛筆中分別拿出全部的1/2嗎?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師:你準備怎么拿呢?

  生1:我準備把全部的鉛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準備把全部的鉛筆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學生活動,一位學生拿出3枝筆,另一個學生拿出4枝筆。

  師:你發現了什么現象,你有什么疑問,或者說你能提出問題嗎?

  生:他們拿出的枝數不一樣多,一個是3枝,一個是4枝,這是為什么呢?

  師:他們兩人都是拿全部鉛筆的1/2,拿出的鉛筆枝數卻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小組交流一下。

  學生小組交流,再全班反饋。

  生:我們認識兩盒鉛筆的總枝數不一樣多。

  生:有可能數錯了。

  師:現在大家的意見都認為是總枝數不一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了嗎?

  學生都表示同意。

  師:告訴大家總枝數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鉛筆是6枝,1/2是3枝。

  師:真的是不一樣多,一盒鉛筆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鉛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總枝數不一樣多),所以1/2表示的具體的數量也就不一樣。

  師:原來分數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二、練一練

  1、看數學書說一說,小林和小明一樣多嗎?笑笑和小紅一樣多嗎?

  說說理由。

  2、畫一畫,說說畫法對嗎?為什么?還有別的畫法嗎?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1、2、3,然后選幾題說說思考過程。

  2、第4題讓學生充分說說自己的想法,必要時可以舉例說明。

  3、第5、6題獨立完成,然后選幾題說說思考過程。

  四、思考題。

  放學后獨立完成,課后講評。

  五、課堂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本節課主要教學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教材已經提供好了大體的框架和思路線索,教學時可以按照教科書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逐一解決,大體分為三大步驟,先引導學生從情境中發現問題,收集信息,能夠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再嘗試探索、尋找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最后通過反思解決方法的正確與否,讓學生在交流、評價中進一步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

  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學習了兩步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后教學的,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節應用課,前面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教學時通過多種方式進行,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對混合運算知識的掌握。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色條圖(線段圖的鄒形)分析數量關系,感受其使問題簡明、直觀、便于分析的作用,滲透數形結合思想,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2.使學生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學會用找出中間問題的方法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逐步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會合理運用小括號改變運算順序。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熱愛數學的情感。

  重點難點

  1.利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會找出隱藏的中間問題,并合理利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方法指導

  引導法,提示法,學會觀察,討論法,探究法

  預設流程

  具 體 內 容

  激趣導入

  (約3分鐘)

  一頓營養的早餐是一天生活的開始。對將近10個小時不停消耗能量卻沒有補充的身體來說,早餐格外重要。早餐喚醒了身體,開啟了身體高效的新陳代謝;早餐能把能量最先供給到大腦,以便讓我們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斷力進行一天的工作、學習。不吃早餐,不僅會營養失衡、引起胃腸疾病,還會出現身體不適、容易衰老、精神無法集中等各種問題,所以,要想學習好,早餐要吃好哦!

  自主學習

  (約7分鐘)

  剩下的還要烤幾次?

  1. 仔細觀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你們會解決嗎?

  合作交流

  (約10分鐘)

  1.深入理解,體會方法

  (1)一共要考(90 )個,已經烤了(36)個,剩下(54)個沒有烤,每次烤9個,剩下的要烤(6)次。

  (2)在圖示中,把要考的90個看做一個整體,分成( 已烤的 )和(剩下的 )兩部分,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必須先求出(剩下的量 ),再用剩下的數量除以每次烤的數量9個,就是要烤的( 次數 )。

  (3)嘗試解決,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綜合算式:

  90-36=54(個)

  54÷9=6(次)

  追問: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5)說出自己的想法。

  (6)教師精講,再次理清題意。

  2.檢查反思,歸納總結

  問題:

  (1)解答正確嗎?說說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問題為什么必須兩步解答?

  精講點撥

  (約5分鐘)

  小結: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兩個和它有關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個

  信息直接給了,另一個信息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要先

  求出它來,再解決最后的問題。

  測評總結(約15分鐘)

  1.達標測試。

  (1)

  問題:

  ① 你知道了什么?

  ②想求“平均每個籠子放幾只” 你會解答嗎?請寫一寫。

  (25+15)÷8

  =40÷8

  =5(只)

  ③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畫圖的方法來幫助說明。

  ④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⑤ 解答正確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問題: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會解答嗎?

  畫一畫,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來。

  (60-15)÷5

  = 45÷5

  = 9(米)

  ③解答正確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④為什么這道題要用兩步來解決?

  ⑤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 同學們在做操,如果9個人一排,可以站幾排?

  問題: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你會解答嗎?把你的想法寫出來。

  6×3÷9

  =18÷9

  =2(排)

  ③為什么這道題要用兩步來解決?

  ④這道題的綜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號嗎?

  ⑤解答正確嗎?

  2.課堂總結

  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兩個和它有關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個信息直接給了,另一個信息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要先求出它來,再解決最后的問題。

  3.布置作業

  作業:第55頁練習十二,第2題、第3題。第56頁練習十二,第5題。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例4: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綜合算式:

  90-36=54(個)

  54÷9=6(次)

  追問: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26頁練習四第3題、第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加深對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數據的理解,能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2.使學生聯系實際進行統計,經歷統計過程,體會統計在實際中的應用和作用,培養統計的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老帥復印好歷年班級簿中學生第二學期的身高記錄,為每位學生準備一張畫折線統計圖的方格紙;學生事先了解自己家庭去年下半年每月的電話費支出情況。

  教學重點:掌握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

  教學難點: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做練習四第2題。

  讓學生看第3題,說一說第3題的題意和從統計表里知道了什么。要求學生在課本上畫出折線統計圖。讓學生相互交流,說說從圖里知道了什么。提問:你從這里可以看出折線統計圖表示的數據比統計表有哪些好處?指出:復式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直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而且還可以對這兩位同學的成績及變化情況作出比較。

  2.提問:你認為完成一項統計要經過哪些過程,

  說明:一項完整的統計,先要收集數據并進行分類整理,再選擇適當的統計圖或統計表表示出相關的數據,然后對數據作出比較,分析、推理和判斷。

  二、實踐性練習

  1.做練習四第4題。

  讓學生了解題意。要求兩名學生相互合作,按要求從復印的身高記錄上收集自己和同伴的身高數據。要求在課本上制成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與自己的同伴討論從圖中能得出哪些結論。組織學生在班內交流自己得出的結論。提問;你認為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可以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數據,幫助我們進行分析?

  2.統計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

  讓學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要求學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額。你能與自己的同桌同學合作,制作出你們兩家的電話費支出的復式折線統計圖嗎?學生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制作的復式折線統計圖,看看你們家的電話費支出情況怎樣,比比兩家去年下半年的電話費支出有什么不同。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制作的統計圖把分析情況進行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練習了什么內容?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一、主要教學內容

  ㈠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小數除法”。本單元包括小數除法,積商近似值,循環小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等內容。結合具體情景,經歷探索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時只需要求積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養估算意識。初步了解循環小數,運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第三單元“倍數與因數”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過整數的認識、整數的四則計算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習的主要內容有:認識自然數,倍數與找倍數,2、5、3倍數的特征,因數與找因數;質數與合數,奇數與偶數等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是以后學習公倍數與公因數、約分、通分、分數四則計算等知識的重要基礎。本單元的具體學習內容安排了六個情境活動:在“數的世界”活動中,主要是認識倍數和因數;在“探索活動(一)——2、5的倍數的特征”中,學生將經歷探索2、5倍數特征的過程,理解2、5倍數的特征,知道奇數、偶數的含義;在“探索活動(二)——3的倍數的特征”中,學生將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在“找因數”活動中,利用直觀的拼圖游戲,讓學生體會、掌握找因數的直觀方法;在“找質數”活動中,引導學生經歷用“篩法”制作質數表的過程,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并在活動在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一些數學史,豐富對數學發展的認識,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在“數的奇偶性”活動中,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解法問題策略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一些簡單問題。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經歷探索數的有關特征的活動,認識自然數,認識倍數和因數,能在100以內的自然數中找出1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倍數,能找出10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以及知道質數、合數;將經歷2、3、5的倍數特征的探索過程,知道2、3、5的倍數的特征,知道奇數和偶數;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在探索數的特征的過程中,體會觀察、分析歸納或猜想驗證等探索方法,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

  3、第五單元“分數”

  在學習本單元內容前,學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學習分數的再認識、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真分數、假分數、分數大小變化規律、公約數、約分、公倍數、通分、分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四則計算、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是分數教學的重點。本單元的具體學習內容安排了九個活動情境:在“分數的再認識”活動中,通過具體的情境,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了解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則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在“分餅”與“分數與除法”兩個活動中,學生將知道分數的分類標準,并能掌握帶分數與假分數的相互轉化的方法;在“找規律”的活動中,經歷探索分數大小不變規律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并能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在“找最大公因數”與“約分”兩個活動中,學生將認識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并能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正確地約分,也為后續理解、掌握通分的方法打下了基礎;在“去少年宮”與“分數的大小”兩個活動中,學生將認識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并能運用這一知識,會正確地通分與比較分數的大小。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進行分數的大小比較;能找出1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會正確進行約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運用分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㈡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軸對稱和平移”

  結合實例,感知平移軸對稱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第四單元“多邊形的面積”

  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方法、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方法以及梯形面積計算的方法等。

  2、第六單元“組合圖形的面積”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與生活中各種不規則圖形面積的

  估計與計算。在第二單元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這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平臺。

  本單元的具體學習內容安排了兩個情境活動:在“組合圖形的面積”中,重點介紹組合圖形的形成以及計算組合圖形的分割方法;在“探索活動——成長的腳印”中,主要學習不規則圖形面積的估計與計算。通過這些內容的安排,讓學生形成解答組合圖形的基本能力。

  ㈢統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可能性”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與運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識設計日常生活中的方案。在二年級時,學生已經學習了客觀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的,在三年級時,他們學習了客觀事件出現可能性的大小,認識到可能性大小的出現是與相關的條件有密切的關系,在四年級時,教材安排游戲公平的活動,讓學生認識等可能性。

  本冊教材安排的綜合應用內容將進一步整合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三個領域的內容,并進一步加強課堂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結合,以提高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本冊教材安排了三個集中性的專題綜合應用內容:在“數學與交通”的專題綜合應用活動中,安排了“相遇”、“旅游費用”以及“看圖找關系”三個小專題的內容,通過這些活動,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思想;在“嘗試與猜測”的專題綜合應用活動中,安排了“雞兔同籠”與“點陣中的規律”的兩個小專題,通過這兩個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與思考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從中能發現一些特殊的規律。通過對生活中一些現象分析與解決,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二、課時安排:(見附表)

  第一單元:小數除法

  教學目的要求

  1.通過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2.通過“打電話”的情境,利用已有知識,經歷探索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

  3.通過人民幣和外幣的兌換活動,掌握求積、商近似值的方法,能夠按要求求出積、商的近似值。

  4.通過計算蜘蛛和蝸牛每分爬行多少米,發現余數和商的特點,知道什么是循環小數,并會用四舍五入法對循環小數取近似值。

  重點與難點說明

  小數的除法,分為三種情形分別進行探索:一是小數除以整數,二是整數除以整數;三是小數或整數除以小數。

  小數除以整數的情形,結合實例,探索并理解可以把被除數當成整數,變成整數的除法求得商后,只要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就可以了。

  整數除以整數的情形,在以往學過的整數的除法中,只能求得整數的商及余數。但在小數的除法中,整數的余數可以化為更小的單位(小數單位),因此可以繼續平均分(做除法),得到的商是小數。所以,今后遇到整數除以整數的情形,可以把被除數(整數)的末尾添上小數點,在這個小數點后面可以添上所需要的“0”。這樣,整數除以整數的情形又轉化為上述小數除以整數的情形了。

  除數是小數的情形,應用商不變規律,根據把除數變成整數的需要,把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就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上述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了。

  在實際應用中,對于復雜的小數的乘法或除法運算,可以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并且會根據要求,取積或商的近似值。

  認識循環小數,結合豎式除法的過程,體會出現了什么情況,不用再除下去,就能知道商一定是循環小數。

  第三單元目標: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統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2.進一步加深對求平均數問題數量關系的理解,熟練掌握解答方法.

  3.學會分析統計表中包括的內容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掌握編制和檢查一個統計表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本節課整理和復習平均數、統計表、統計圖三項內容.通過學習掌握平均數的數量關系、解題關鍵和方法,進一步明確統計表包括的內容及數量關系,掌握編制、填充、檢查統計表的方法.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解答有關求平均數問題的應用題,編制和檢查統計表.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簡單的統計】

  1、教師提問導入.

  同學們,記憶是智慧之母,你們誰的記憶最好呢?提個問題考考大家:在小學階段都學了哪些統計知識?都是在哪冊書上學的?

  2、學生匯報.

  在第十冊的第一單元學習了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求平均數;

  在第十二冊的第四單元學習了統計表和統計圖.

  二、歸納整理.

  (一)加深對統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1、學生討論匯報.

  2、教師說明:統計知識在生產、工作、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我們要認真學好統計知識,提高統計能力.

  (二)整理復習求平均數.【繼續演示課件簡單的統計】

  例1.某初級中學七個班的學生人數如下:

  初中一年級:一班40人,二班38人;

  初中二年級:一班40人,二班40人;

  初中三年級:一班41人,二班38人,三班36人.

  1、學生讀題,分析條件和問題.

  2、獨立解答.

  3、教師提問:在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時,必須先求出什么?

  例1的平均數是按什么平均?

  如果已知七個班的平均人數,求這七個班的總人數該怎樣計算?

  4、啟發思考:求平均數的關鍵是什么?

  關鍵:先求出一組數的總數量,再知道平均分成幾份.用總數量除以要分的總份數就等于平均數.

  5、練習.

  在一堆小麥中取樣五次,每次測得小麥的千粒重是:32克、34克、36克、35克、38克.這五次測得的小麥千粒重平均數是多少?

  6、學生獨立解答例2.

  振華小學六年級學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67個;二班50人,共做292個;三班47人,每人做6個.六年級學生平均每人做多少個?

  7、思考:結合兩道例題的解答過程,能試著概括出一個關系式嗎?

  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答:

  教學內容:西師版xx年級上(下)冊xx頁

  執教者:xxx

  教學課時:第X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了解xxxxxxxxxx,掌握xxxxxxxxxx。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xxxxx方法,體驗xxxxxxxxxx。情感態度:通過感受xxxxxxxx,培養xxxxxxxx的情感。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找出重要的知識點)

  2、難點:(結合學生的學情,分析本節課哪些知識學生比較難掌握)

  3、關鍵:(結合實際,找出從哪些方面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等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實物、多媒體、一些數學圖形

  2、學具準備:實物、數學圖形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復習引入或談話引入或情景引入)

  1、小朋友,我們前面已經學習了xxx內容,今天我再考考大家,看看有多棒。(生說后引入新課)

  2、老師昨天遇到一個難題,想到今天我都不知道怎么解決,今天我想叫大家幫老師一個忙,你們愿意嗎?(愿意)生說后老師引入新課。

  3、出示主題情景圖引入。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題。

  (1)、指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小組交流。

  (3)、反饋信息:

  生1:我覺得xxxxxxxxxxxxxxxxxx。

  生2:我認為xxxxxxxxxxxxxxxxxx。

  生3:我是這樣想的xxxxxxxxxxxxxxx。

  ……

  (4)、師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小結:同學們表現的太好了。剛才我們通過xx方法,了解到xxxxxxxxxxxx,那老師覺得xxxx樣更好一些。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只要你認真想認真做就一定會有收獲的。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一道練習題。

  (1)、學生讀題,了解題目意思。

  (2)、指明學生答(學生舉手回答)。

  (3)、師生共同討論。

  (4)、完成練習題。

  2、出示第二道練習題。

  (1)、學生齊讀題目。

  (2)、學生獨立完成。

  (3)、個別展示。

  (4)、集體訂正。

  四、拓展練習。

  (1)、出示題目。

  (2)、學生讀題思考。

  (3)、小組討論交流。

  (4)、小組選代表展示。

  (5)、集體訂正。

  四、小結:讓學生談收獲,學習了本課有什么樣的想法,覺得本堂課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一同分享,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五、布置作業:(第xx頁第xxxx題).

  六、板書設計

  xxxx(課題)

  xxxx(內容簡析)

  教學反思: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沒有達到的話,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能提供改進的方案嗎,有哪些突發的靈感,課堂上有沒有印象最深的討論以及學生獨特的想法,哪些地方與設計的教學過程不一樣,學生提出了哪些想到的問題,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自我評習:這個萬能教學模板實用性較強,能夠有效地避免教學中存在的隨意課、盲目課和單純的傳授課等不規范、教法陳舊的教學形式,逐漸形成符合教學規律,利于學生成長的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對于初登講臺、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是一種全面把握教材,宏觀感受教學全過程,快速規范教學行為的好方法,便于教師逐漸提高研究層面,取得更大收益。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17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