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數學教案:《統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案:《統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數學教案:《統計》 1
信息社會已經到來,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將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本課正是基于這一理念,選擇具有豐富現實背景的學習材料,學生了解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作用后,在應用部分設置了分析數據、處理信息的練習題,以培養學生根據數據、圖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斷的能力。
1、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折線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2、能分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利用數據、圖像分析、判斷、預測問題結果或趨勢的能力。
3、讓學生體驗折線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培養正確的數學觀,并通過相互交流、討論,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引入:
1、出示:條形統計圖
(1)某電影院上月各類影片觀眾人數統計圖
(2)新芽書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書銷售情況統計圖
2、提問:你已知道了條形統計圖的哪些知識?
3、現實生活中還有另一種統計圖,你見過嗎?出示:折線統計圖。
(1)上虞電影院20xx年(1~6)月觀眾人數統計圖。
(2)百官鎮一農戶96~20xx年人均收入統計圖。
二、展開:
(一)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1、四人小組討論;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1)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2)這兩類統計圖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2、結合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3、從折線統計圖上我們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嗎?還能了解到什么?
4、結合課本進一步深入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二)折線統計圖的繪制。
1、你認為哪幅條形統計圖用折線統計圖來繪制更合適?
2、小組討論:把這幅條形統計圖繪制成折線統計圖你有什么辦法?
A、小組討論B、匯報C、提問:繪制的關鍵是什么?
3、學生嘗試繪制。
(1)出示“我們的調查資料”。
(2)想一想,哪幾組數據用折線統計圖繪制比較合適?
(3)請選擇其中一組數據繪制。
(4)小組交流繪制情況,分析增減變化的情況,并推斷發展趨勢。
(5)大組交流繪制情況,并糾錯。
三、應用
1、出示:李x(住院)的體溫變化情況統計圖,提問:看圖后,你能推斷出什么?
2、出示:百官鎮一農戶96~20xx年人均收入統計圖。
思考:A、看圖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對比練習: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涼鞋、棉鞋銷售情況統計圖”。
思考:A、兩種鞋的銷售趨勢分別怎樣?
B、你有什么建議?
(3)出示:兩家游泳衣專賣店的銷售情況統計圖。
思考:A、比較這幅圖,說說哪一幅比較符合我們的生活實際?
B、猜猜為什么樂樂專賣店會有這樣的銷售現象
四、總結
你又有什么新收獲?你是用什么方法學會的?
五、課外作業
省略
五年級數學教案:《統計》 2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鞏固制作這三種簡單的統計圖。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口答。
(1)常見的統計圖有哪幾種?它們各有什么優點?
(2)如果已知幾個數量并列,不相關聯,只要求表示數量的多少,例如各年級人數,那么制作哪種統計圖最好?(條形統計圖。)
二、指導練習。
教科書第71頁練習十四第4題。
第4題,先由同學們報出自己的身高(課外要求同學們量出身高),在黑板上依次板書身高數據。再根據此題提供的統計表進行統計,并填人統計表中。集體訂正后,再畫成條形統計圖。
三、全課總結(略)
統計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統計圖表的意義和作用;
2、能看懂圖表,理解數量間的關系和事物的發展變化趨勢;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語言表達等能力,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總復習統計與生活活動課
[評析]:統計與生活這節課是在六年級學生學完統計單元知識知識后,所設計的一節活動課。根據大綱要求和新課程實施標準,統計內容要求學生掌握制圖的程序,制圖要求很底,重要的是學生能根據統計圖所提供的圖象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
[教學重點]:能根據圖形化的信息進行分析,整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學難點]:擴充信息量,更好地解決課堂寬入窄出的矛盾。
[教學過程]:
一、課前社會調查,搜集信息
[評析]:課前,學生通過社會調查,搜集了各自感興趣的數據,以文字敘述式或表格式上傳到校園網,使信息達到共享的層面,為課上制作統計圖作準備。在社會調查活動中,學生擺脫了以往數學學習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模式,跨越了封閉的教材,將數學信息的來源擴展到生活這一廣闊天地,這樣,一個立體化、多樣化、生活化、信息化的大教材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逐步感受到:數學本就是來源與生活,生活中處處皆數學。學生在廣闊的生活背景下,盡情地感受數學,品味數學的價值。
二、導入
1、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錄象出現我校新聞播音員的圖象)問:你們認識他嗎?看他今天為我們帶來了什么消息?(播放錄象:本校愛心捐款情況統計,本校小數報訂閱情況統計.逐步將聲音變為畫外音,畫面上是兩幅條形統計圖)
2、師:你從剛才的新聞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師:可見,統計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今天,我們就利用網絡環境一起研究統計與生活(出示課題)
[評析]: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由教師和學生所組成的共同體完成,其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美國教育家托蘭斯說過: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學生主動觀察、反復思考、探索事物的強大動力,是他們創造性思維的先導。新課程標準也說:有效的學習應該是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學佚始,用學生所熟悉的播音員來引起他們的好奇心,通過新聞的播報和統計圖的出現有意識地把學生的生活與統計聯系起來。
三、學生制圖和交流
1、師:對,生活中像這樣的`信息還有很多,同學們也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已經上傳到了校園網。就讓我們一起點擊我們的信息
2、師:你對哪些信息感興趣?說說看。
3、師:剛才你們瀏覽的信息都是原始的數據,那有什么好辦法,能讓人們一目了然的看出數據之間的聯系、事物的發展、變化的情況呢?(用統計圖)
4、師:那么,你準備用什么形式的統計圖來處理哪條信息?為什么?
[評析]:當實踐活動回歸課堂后,新一輪的體驗又開始了,請同學們利用計算機完成圖形操作,從而使抽象的數據圖形化,把數與形緊密結合,為學生分析信息提供強有力的表象支撐。由于小學階段對學生的制圖要求教低,同時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在現實生活中很少需要人們手工繪圖,所以,我們認為:關鍵是要讓學生掌握制圖的程序。基于此,我們在設計的課件,都是讓學生對計算機發出各種制圖指令計算機根據指令自動生成準確而又美觀的統計圖,這樣就利用現代技術媒體代替了手工操作過程,解放了課堂大量的時間,使學生在課內進行充分的交流和分析。
5、師:下面,你可以大顯身手,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信息,點擊我們來制圖,用你喜歡的統計圖進行整理,然后將制好的統計圖上傳到校園網與大家共享,再根據自己或他人的統計圖提供的數據在我要留言欄內進行分析。(在學生制圖過程中,教師打開留言,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人機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4、師:誰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學生介紹:我是用----的形式來整理----號數據,從這張統計圖所提供的數據可以看出。
當學生介紹時,老師將他的作品切換到大屏幕)
5、師:那么,其他同學還有什么新發現嗎?(如:兩物比較;發展趨勢;說明的問題或情況;等)
1、師:同學們,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是咱們數學課本上的兩種常見統計圖。那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形式的統計圖?
2、師:老師在網上還見過其他形式的一些統計圖,我已經把它下載到我們的信息,想看看嗎?那就請點擊我們的信息,打開信息提交者為吳蕾英的信息去看一看吧。
3、師:你看到了哪些形式的統計圖?
[評析]:學生的生活層面畢竟是淺層的,無論知識還是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在這一環節的活動中則體現了教師的合作者、幫助者的作用,將課堂學習和知識體系延伸到課本以外,提供給學生更多的信息。以保持長效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
五、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研究,我對統計與生活的關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課后,我將把我的感受寫成小論文,上傳到校園網中的教學論文欄目,與大家共同探討。同學們如果對某一問題還有興趣,可以繼續深入研究,將你的研究成果也上傳到校園網的數學小博士樂園與大家分享你的成功喜悅。
五年級數學教案:《統計》 3
重點難點
1、生熟練的認真填寫復式統計表,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感受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準備
一、課前調查活動的內容
二、完成練習十九第3題
三、完成練習第4題
1.本校各年級男生、女生人數。
2.調查本小組同學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情況,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各組人數。
3.調查自己所在年級的兩個班,學校田徑運動會班機的得分情況。
1.小組分工合作,整理調查到的有用的數據。
2.小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統計表填寫完整。
小學男、女生人數統計表
1.讓學生把收集到的數據適當進行整理,然后全班交流。
2.明確這里所說的體育達標是指最后的一次。
四、完成練習十九第5題
3.小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統計表填寫完整。
五年級------同學體育達標情況統計表
4、你還了解到你們班同學體育達標的哪些情況?
你們學校最近一次田徑運動會是什么時候召開的?完成下面的統計表。
學校田徑運動會班級得分情況統計表
五、全課小結
六、課堂作業
1、從表里你知道些什么?
2、你們班得分情況怎樣?對你們半的體育老師和體育委員你有什么建議?
3、分析哪些項目有優勢,哪些項目比較弱,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這節課你知道了復式條形統計圖有那些特點?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年級數學教案:《統計》 4
知識背景和目標定位:
《折線統計圖》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數據并制成統計表(單式和復式)和條形統計圖(單式和復式)來表示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的基礎上了解和掌握的一種新的統計圖。
基于以上認識,把《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認識折線統計圖,并知道其特征。
2、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征進行合理的推測。
3、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相山公園圖片
師:知道這是哪兒嗎?看到這些畫面你想說點什么?
預設生:人多、人山人海………
2、由統計表提出問題
師:是的,瀏覽的人真得很多,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和分析這幾年瀏覽相山公園的人數的情況,你認為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表示人數?
預設生:統計表,條形統計圖……
仔細觀察,你能從統計表中知道些什么?
學生回答
師:老師這兒還帶來了一個問題,在相鄰的`兩個年份( )年到( )年瀏覽人數增加最快?(課件出示)
質疑:我們能不能不計算,換一種方式就可以很直觀地看出( )年到( )年人數增加最快?
出示條形統計圖,提問:這幅統計圖是用什么表示每年瀏覽的人數?這也不能很直觀的看出哪年到哪年人數增加最快.
師:我在公園里還看到這樣一幅統計圖(出示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師:在這幅統計圖中,橫軸代表什么?縱軸代表什么?
每一年的瀏覽人數在這幅統計圖中都能找到嗎?
這幅統計圖是通過什么來表示每年的瀏覽人數的?(點)師板書:點
2、深入探究
帶著三個問題來研究折線統計圖
五年級數學教案:《統計》 5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據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
1.注重情境創設,產生認知沖突。
本節課結合學生學過的復式條形統計圖和單式折線統計圖進行教學。新課伊始,提出問題: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國南北兩地最高氣溫的變化情況,制作什么統計圖比較合適呢?然后引出要學習的內容:復式折線統計圖。
2.重視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動手操作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學習方式。本節課通過教師引導,并結合上節課的已有經驗,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感知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直尺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你知道中國最南和最北的位置嗎?你知道兩地的天氣情況嗎?
(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自由交流)
2.你還記得折線統計圖嗎?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3.以表格形式出示4月7~10日我國南北兩地最高氣溫的變化情況。
提問: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國南北兩地最高氣溫的變化情況,制作什么統計圖比較合適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復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舊知檢驗已學知識,為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奠定基礎。
⊙探究新知
1.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
(1)猜想復式折線統計圖:請大家遷移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知識想一想,復式折線統計圖有哪些特點呢?(學生自由交流)
(2)讀懂復式折線統計圖。
(課件出示教材84頁4月7日~10日我國南北兩地最高氣溫的復式折線統計圖)
①觀察、匯報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組成。
②討論怎樣讀復式折線統計圖。
小組討論,得出:讀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方法與讀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相同,可以橫向觀察、縱向觀察、對比觀察等。
③觀察復式折線統計圖,獲取信息。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觀察復式折線統計圖,并說一說獲取了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討論,用知識遷移法來學習新知,使學生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同時加深對前面所學統計知識的理解,從而可以更好地掌握復式折線統計圖。
2.探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1)課件出示課前制作的曾母暗沙和漠河縣兩地xxxx年4月7~10日最高氣溫的單式折線統計圖,引導學生對比單式和復式折線統計圖,找出兩者之間的異同,填寫下表。
相同點
不同點
單式折線
統計圖
(1)有標題、橫軸、縱軸、單位名稱。
(2)確定每一格代表多少單位。
(3)先描點,再連線,連線要用直尺。
只有一條折線。
復式折線
統計圖
(1)有兩條折線。
(2)有圖例。
(2)小組合作探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通過對比,你發現復式折線統計圖有哪些優勢?
預設
復式折線統計圖不但能表示出兩組數據數量的多少、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還可以比較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
3.讀統計圖,解決問題。
(1)兩地哪天的最高氣溫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2)兩地最高氣溫相差25℃的是哪天?
(3)曾母暗沙的最高氣溫是如何變化的?漠河呢?
(4)從總體上看,兩地這幾天的最高氣溫之間最明顯的差別是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單式和復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認識、讀懂復式折線統計圖,并能夠從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加深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理解。
五年級數學教案:《統計》 6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眾數的含義,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做教材140頁第11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二、鞏固練習
完成143頁第1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三、全課總結(略)
四、作業
教材第144頁第14題
期末綜合實力評價
一口算。
+=-=+=+=
1-=-=-=-=
+=0.9×7=0.6+7=1.25×8=
二填空。
1、把42分解質因數是( )。
2、能同時被2、5、3整除的最小三位數是( )。
3、10以內質數的乘積是( )。
4、2=====
5、從1—9的自然數中,( )和( )是相鄰的兩個合數;( )和( )是相鄰的兩個質數。
6、42的最小約數是( ),最大約數是( ),最小倍數是( )。
7、把30寫成兩個質數的和。
30=( )+( )=( )+( )
8、18和24的最大公約數是( ),最小公倍數是( )。
9、1.98L=( )ml=( )cm3
56千克=( )噸45分=( )時
10、把三塊棱長都是4cm的`正方體木塊拼成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比原來三個正方體的表面積減少了( )cm2。
11、一個長方體接上一個正方體后,表面積比原來增加了60平方厘米,這個正方體的表面積是( )平方厘米。
12、一根長方體木料左右兩個面都是正方形,其余4個面的總面積是7.2平方米。這根木料長4.5米,它的體積是( )立方米。
三選擇。(把正確答案的字母序號填在括號里)
1、在下面各式中,除數能整除被除數的是( )。
A、12÷4B。1÷3C。2.5÷2.5
2、與相等的分數( )
A、只有一個B。只有兩個C、有無數個
2、兩個質數相乘的積( )
A、一定是質數B、一定是合數C、可能是質數,也可能是合數
四、解方程。
—x=—x=x—=+x=
計算下面各題,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
+++++-
++--
-+-(+)
五、解決問題。
1、幼兒園買來一些糖果,第一次吃了它的,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吃了這些糖果的,兩次一共吃了這些糖果的幾分之幾?
2、小紅幫媽媽打一份稿件,先打了這份稿件的,又打了這份稿件的。還剩這份稿件的幾分之幾沒打?
3、用鐵絲圍成長、寬、高分別是6分米、4分米、3分米的長方體模型三個,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鐵絲?
4、在一間長4米、寬3米的辦公室地面鋪一層厚3厘米的混凝土。需要多少立方米的混凝土?
5、一塊長方體石料,體積是64立方分米,已知石料的長是8分米,寬是4分米。石料的高是多少分米?(用方程解)
6、一個長方體罐頭盒,長6厘米,寬8厘米,高8厘米。在它的四周貼上一圈商標紙(接頭處不計),這張商標紙的面積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
7、某家超市一分店、二分店銷售飲料情況如下表。
根據表中數據,完成下面的折線統計圖,并回答后面的問題。某家超市一分店、二分店銷售飲料情況統計圖。并回答后面的問題。
(1)兩個分店銷售額最高的是( )
(2)一分店從( )月到( )月銷售額增長得最快。
(3)二分店從( )月到( )月銷售額增長得最快。
五年級數學教案:《統計》 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能運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會分析統計圖中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回憶鋪墊
1.分別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xx年各月降水量的單式條形統計圖。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這兩張統計圖合并成一張,那是怎樣的.呢?
2、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xx年各月降水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說說從圖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點引導學生對兩個城市的降水量進行比較。說說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3、我們還學過什么統計圖呢?
揭題:我們已經學習過折線統計圖。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板書:折線統計圖)
二、學習例題
1、分別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xx年各月降水量的單式折線統計圖。
提問:根據第一幅統計圖,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據圖中折線的整體形態,說說青島市xx年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嗎?根據第二幅統計圖,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
如果要比較這兩個城市xx年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辦?
引導:以前我們曾經學習過復式條形統計圖,那么這兩幅統計圖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呢?
小結:正如同學們所說,這兩幅統計圖確實可以合在一起而成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在板書的“折線統計圖”前添上“復式”,完成課題板書)
3.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xx年各月降水量的復式折線統計圖
提問:你能看懂這幅統計圖嗎?表示青島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條折線?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明確圖例表示的意思
啟發:從這幅統計圖上,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嗎?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小,說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大,又說明了什么?
指出:從復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便于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進一步討論:從圖中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分別從每個城市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以及兩個城市全年降水情況的共同點和差異等方面進行觀察、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完成“練一練”
1.學生分別看圖,并根據圖下的問題在小組里交流。
2.組織全班交流。
(1)圖中哪條折線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哪條折線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
(2)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是指某一個男生或某一個女生嗎?
(3)從圖上看,從幾歲到幾歲之間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從幾歲開始,女生平均身高超過了男生?
(4)你現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與同齡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樣?
(5)從圖中你還獲得哪些信息?
(二)、完成練習十三的第1題
1、學生自主審題。提問:這道題讓我們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統計圖嗎?
2.討論:你打算先畫表示哪組數據的折線?表示“最高氣溫”的這條折線應畫成實線,還是虛線?
3.學生各自在教材上畫出表示兩組數據的折線。
提醒學生,先要認真細心地確定表示每天最高氣溫數據的點的位置,用實線連接各點;再認真細致地確定表示每天最低氣溫數據的點的位置,用虛線連接各點,畫好折線后,不要忘記填寫制圖日期。
4、展示學生的作業,引導互相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再讓學生根據交流的情況,進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畫的統計圖。
5.引導學生看圖回答教材提出的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和本領?有哪些收獲?
你認為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么?
五年級數學教案:《統計》 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使學生在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進一步感受統計方法對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價值,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會利用統計圖里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復式折線統計圖,誰來說說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指名回答。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綜合練習
1、出示p77第2題
(1)學生看圖后獨立思考:1999年哪種電話的用戶多?xx年呢?
(2)哪種電話用戶的增長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斷的?
(從折線的走勢上來判斷;計算每種電話用戶xx年與1999年的差,進一步檢驗作出的判斷是否正確)
(3)看這這張統計圖,你還想到什么?學生交流。
2、我國的經濟在持續穩定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題。
(1)這張圖統計的是什么?
(2)擁有電話的家庭戶數哪兩年增長幅度最快?計算機呢?學生獨立思考后回答,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讓學生說說自己判斷的方法。
(3)從上面的統計數據中,你還能想到什么?
三、聯系生活應用統計知識
1、完成p78第4題
引導學生看懂統計圖的橫軸和縱軸,學生獨立完成后和同學交流。
(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長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長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為開始發芽的時間比較晚。但從第8天起芽的生長速度就和根大體上是相當的)
我們在農學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請你也來做個小科學家,堅持觀察一種植物,并做好記載。
2、完成p78第5題
逐題討論交流,注意引導學生比較兩條折線中相應點的關系進行判斷。
3、獨立完成p79第6題,
(1)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圖例
(2)交流,互相評價,進一步掌握繪制的方法和技巧。
(3)討論交流問題。結合“為什么氣溫變化正好相反?”一道學生自主閱讀“你知道嗎?再交流說說理由。
四、全課總結
1、引導學生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小結所學的知識。
2、完成練習冊上相關習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統計》 9
教學要求
掌握統計的步驟(數據收集與數據整理),會認識統計表、會填充統計表。掌握較復雜的求平均數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片(儀)
教學過程
一、邊練習邊復習
學生在課本上自己完成,并根據題目體會:
1.分段對數據整理的方法
2.怎樣從復式統計表中獲取信息。
3.求平均數應用題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二、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1.統計的步驟是什么?對應的'方法是什么?
2.求平均數應用題的思路是什么?(分什么;按什么分)
三、課堂實踐
練習四的1~3題。
四、課外實踐
練習四的第4題。
課后反思:
學生習慣于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去嘗試,用多樣化的方法方式進行探索。
五年級數學教案:《統計》 10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方法,能用計算器比較熟練地計算整數、小數的四則運算和四則混合運算。
2.使學生提高繪制條形統計圖的能力,加深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增強分析統計圖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平均數問題的數量關系,進一步熟悉求平均數的思路和方法,能求數量關系稍復雜的平均數。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重點復習簡單的統計,包括條形統計圖和求平均數,(板書課題)同時復習用計算器計算。通過復習,要能比較熟練地用計算器計算整數、小數的四則運算和四則混合運算;進一步掌握繪制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加深認識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進一步掌握平均數問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能解答數量關系稍復雜的平均數問題。
二、復習計算器計算
1.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期末復習第24題前四題。計算后交流每題的得數。
2.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期末復習第24題后兩題。計算后學生說說每題是按怎樣的順序計算的,交流每題的結果。
三、復習條形統計圖
1.這學期學過了什么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是怎樣表示統計結果的?
2.做期末復習第25題。統計表里統計的是什么數據?統計的結果如何?你能在下面的橫軸和縱軸上完成條形統計圖,表示統計表里的數據嗎?請大家在課本上完成條形統計圖。
向學生提問題目下面的兩個問題,指名回答。
提問:你認為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和作用?(用直條表示數量的多少,可以直接看出數量的多少)
四、復習求平均數
1.解答下列各題。
(1)前進號機帆船出海捕魚。九月份共出海捕魚25天,上半月共捕魚676噸,下半月共捕魚584噸。按這個月出海天數計算,平均每天捕魚多少噸?
(2)前進號機帆船出海捕魚。九月份上半月出海13天,共捕魚676噸;下半月出海12天,共捕魚584噸。按這個月出海天數計算,平均每月捕魚多少天?
指名學生讀題,比較兩道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提問:解答這兩題都是求怎樣的數?求平均數都是用怎樣的數量關系?(板書數量關系)。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每道題是怎樣想的。
提問:這兩題在解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列式時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為什么?
指出:這兩題雖然條件不同,但都是求平均數。求平均數都要用總數量除以總份數。解答時要根據題里的具體條件來列式。
2.做期末復習第27題。
提問:這一題和前面的題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求平均每天捕魚多少噸要怎樣想?
讓學生口答列式,老師板書。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提問:這道題列式時和前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要先求上半月的總數?
你認為求平均數要注意什么問題?(總數量和總份數的對應關系)
指出:求平均數要弄清題里的每個條件的意思,根據求平均數的數量關系列式。列式時要注意總數量和總份數之間的對應關系。
[評析:通過題組對比,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和掌握求平均數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明確求平均數要注意的問題。]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復習了哪些內容?通過復習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問題?
六、課堂作業
期末復習第26、28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統計》 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根據統計表正確繪制單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并能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已有的統計經驗遷移學習單式折線統計圖。通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比較,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數據和合理推測能力。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教學重點:
認識單式折現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會看、會繪制折線統計圖,并能夠根據折線統計圖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
感悟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談話: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參加過機器人大賽嗎?沒有也沒關系,以后會有機會的。在中國,自2001年起,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記得在第一屆大賽時,全國的參賽人數僅為200。不過后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青少年中敢于進行科技創新的人才越來越多,參加機器人大賽的人也越來越多。在2006年時,已有約1100名選手,參賽隊伍是426支;到2011年,參賽隊伍達到了499支。老師還查詢了其他幾個年份的參賽隊伍數量,大家請看。(教師邊說,邊通過課件出示統計表)
二、復習舊知──條形統計圖
1、教師:請同學們思考,從統計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回答)教師:剛才說的信息,大家能用我們學過的統計圖表示出來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根據數據的.情況,第一個起始格應該表示多少?接下來一格代表多少合適呢?
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條形統計圖。(課件演示)
3、教師:觀察完成的條形統計圖,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多?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少?這些問題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來,條形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加清楚、直觀。
【設計意圖】
通過復習條形統計圖的知識,為學習折線統計圖做好準備。
三、探索新知
1、認識折線統計圖
(1)課件出示折線統計圖。教師:有一種比條形統計圖更加強大的統計圖,同學們想不想認識一下?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
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統計圖(2006-2011年)。
教師: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這種統計圖叫做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折線統計圖的知識。(教師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2)初步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繪制過程。教師:我們首先來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的橫軸與縱軸,與條形統計圖相比,它們相同嗎?(學生回答相同)
教師:想知道其中的折線是怎樣畫出來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教師邊介紹邊描點,最后把這些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五年級數學教案:《統計》 12
一、教學內容
例1
理解眾數的意義及特點。
能根據具體的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例2
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
根據數據的變化進行數據分析和合理的推測。
二、教學目標
1.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其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三、編排特點
1.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教學眾數和復式折線統計圖。
教材在編排本單元內容時,注意通過與先前統計知識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如,眾數的含義就是通過與平均數的對比來認識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也是由單式折線統計圖引出的。這樣既有助于加深對前面所學統計知識的理解,也便于對新知識的領悟。
2.提供豐富的生活素材,凸現統計的意義和價值。
本單元所選素材涉及到體育、氣象、消費等方面,不僅擴大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范圍,加強了與生活的聯系,同時體會到統計知識的作用,明確學習目的。
四、具體編排
例1
編排思想:
>創設舞蹈比賽選拔隊員的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呈現了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通過全班的交流,教師進行總結,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給出眾數的概念,突出其特點。
教學建議:
>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從一組數據的極差和均勻程度分析怎么確定身高,再匯報交流。
>給出眾數概念后,注意讓學生在分析比較中理解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聯系和區別,進而理解為什么用眾數來確定隊員的身高,理解眾數的統計意義。
做一做
編排思想:
>呈現學生視力分布的數據,整理和描述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體會中位數和眾數的不同特點。
>安排調查學生視力的實踐活動。
>通過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平均數和眾數的應用。
教學建議:
>引導學生獨立分析、匯報交流。
>根據中位數和眾數來分析學生視力的分布情況。
>第3小題,可開放,學生能說出道理便可。
>第5小題,要真正搞一次實踐活動,進行數據分析。
練習二十四
第2題,雖然兩名隊員平均成績一樣,但是甲隊員的成績分布更穩定、均勻,更適合參加比賽。
第4題,通過整理數據讓學生理解:在一組數據中,眾數可能不只一個,也可能沒有眾數。
第5題,根據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第6題,進一步感受眾數在統計中的作用,體驗統計在決策中的重要價值。
例2
教學建議:
>引導學生根據統計表和統計圖比較均可。
>比較的問題可多樣,如增減變化情況和相差情況等。
>注意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讓學生回憶單式條形統計圖合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
>教師歸納畫圖的方法和規范性。
>結合回答問題認識統計的意義。
做一做
編排思想:
通過回答問題,進一步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便于比較兩種數據的變化趨勢和差異性。
教學建議:
引導學生通過復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學會分析數據,通過比較發現:兩人成績總體上都在上升,但是李欣是穩步上升,劉云則波動較大,不穩定。由此可預測比賽成績李欣可能好于劉云。
練習二十五
第1題,通過分析數據得出:男生和女生都在增高,但13歲后女生趨緩。
第2題,進一步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體驗統計在決策中的重要價值。
第4、5題,面對不同的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量,體驗統計在決策中的`重要價值。
五、教學建議
1.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教學。
教學本單元時,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與所學知識的對比,體會統計量的含義及統計圖的特征和適用范圍。如,教學復式折線統計圖時,可先用單式折線統計圖分別表示兩組數據,讓學生體會到,單式折線統計圖可以清楚地反應出一組數據的增減變化,但在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時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復式折線統計圖。從而使學生深切體會到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加深對折線統計圖的認識。
2.注重對統計量的意義的理解,避免簡單的統計量的計算。
教學中應避免單純從計算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統計知識,應當注意對統計量意義的理解。如眾數,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眾數,會求眾數,更要注意結合具體數據理解眾數的作用和特點。如教材第122頁例1要解決“挑選身高是多少的隊員參賽比較合適?”這一問題,實際上就是選用合適的統計量來描述15個候選隊員的身高的集中情況,教材先讓學生用平均數、中位數來描述,發現不能很好地反應身高的集中趨勢,然后引出眾數,由此體會眾數的特點:在一組數據中,如果個別數據有很大的變動,且某個數據出現的次數最多,此時用該數據(即眾數)表示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就比較適合。教學時則可按此思路幫助學生理解眾數的統計意義。
3.教學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
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是學習統計知識的首要目標。這就要求教師應創造盡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從事簡單的統計活動,如調查同學們的視力情況、所穿鞋子的號碼、喜愛的電視節目等。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各種活動中,留給他們足夠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時間與空間,并在此基礎上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從事統計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起到引領、指導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發學生的討論:你們準備如何收集數據;用什么方法展示數據;哪些數據經常出現;數據反映出什么趨勢;從這些數據中能得到什么結論;從這些結論中能預測到什么等等。
4.適當把握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教學要求。
關于選擇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問題,學生較難理解,有時沒有唯一正確答案,只有合適與否的問題。因此要開放些。注重學生結合實際問題對這三個統計量的聯系和區別的理解,淡化純數值的計算。
【五年級數學教案:《統計》】相關文章:
條形統計數學教案02-09
條形統計數學教案02-09
扇形統計圖數學教案02-08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02-09
中班數學教案統計教案04-02
折線統計圖的數學教案02-08
五年級數學教案:復式折線統計圖練習06-02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精選16篇)07-15
《統計》說課稿12-12
統計的教案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