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學》教案設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用數學》教案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用數學》教案設計1
教學內容: 12.1 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使學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義;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確識別二次項系數、一次項系數及常數項.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學習,培養學生對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情感與態度目標:由知識來源于實際,樹立轉化的思想,由設未知數列方程向學生滲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數學教案-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重點:一元二次方程的意義及一般形式.
難點:正確識別一般式中的“項”及“系數”。
教輔工具:
教學程序設計:
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創設
問題
情景
1.用電腦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塊長方形的薄鋼片,在薄鋼片的四個角上截去四個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邊折起來,就成為一個無蓋的長方體盒子,演示完畢,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和剪刀,實際操作一下剛才演示的過程.學生的實際操作,為解決下面的問題奠定基礎,同時培養學生手、腦、眼并用的能力.
2.現有一塊長80cm,寬60cm的薄鋼片,在每個角上截去四個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積為1500cm2的無蓋的長方體盒子,那么應該怎樣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邊長?
教師啟發學生設未知數、列方程,經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會解,說明所學知識不夠用,需要學習新的知識,學了本章的知識,就可以解這個方程,從而解決上述問題.
板書:“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師恰當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學生看投影并思考問題
通過章前引例和節前引例,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知識來源于實際,并且又為實際服務,學習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可以解決許多實際問題,真正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產生用數學的意識,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中.同時讓學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探
究
新
知
1
1.復習提問
(1)什么叫做方程?曾學過哪些方程?
(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元”和“次”的含義?
(3)什么叫做分式方程?
2.引例:剪一塊面積為150cm2的長方形鐵片使它的長比寬多5cm,這塊鐵片應怎樣剪?
引導,啟發學生設未知數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觀察、比較,得到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整式方程:方程的兩邊都是關于未知數的整式,這樣的方程稱為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2,這樣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3.練習:指出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x(5x-2)=x(x+1)+4x2;
(2)7x2+6=2x(3x+1);
《用數學》教案設計2
設計說明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簡易方程的基礎上,復習解方程的過程及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1.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
本節課結合復習題,引導學生對方程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深化了學生對列方程解應用題這類題型的理解,促進了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優化。不僅實現了知識的鞏固,還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注重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進一步明確用方程解決問題的解題思路,掌握尋找題中等量關系的方法。培養學生用方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由基本題型拓展開,解決類似的問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全面回顧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用方程解決問題這部分知識,這節課我們就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2.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關于用方程解決問題,你學習了哪些內容?
(2)你認為哪些內容比較難,容易出錯?
(3)你還有什么問題?
3.小組進行匯報,全班交流,互相評價。
4.回顧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和步驟。
(1)說一說,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到等量關系式)
(2)說一說,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是什么?
①理解題意,找到等量關系式。
②找出題中的未知量,設為x,根據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
③解方程。
④檢驗。
⑤寫答語。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質疑,引入復習內容,通過學習綱要,明確學習目標。
⊙復習,分項整理
1.復習“和倍”“和差”類型題的解法。
(1)課件出示相關練習題,組織學生獨立解答后,交流解題過程。
小明和媽媽一起集郵,媽媽的郵票數是小明的6倍,媽媽比小明多100張郵票,媽媽和小明各有多少張郵票?
學生獨立解答后匯報解題步驟。
①畫線段圖理解題意。
②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式。
媽媽的郵票數-小明的郵票數=100
小明的郵票數+100=媽媽的郵票數
媽媽的郵票數-100=小明的郵票數
③列式解答。
解:設小明有x張郵票,則媽媽有6x張郵票。
6x-x=100
5x=100
x=100÷5
x=20
6x=20×6=120
答:小明有20張郵票,媽媽有120張郵票。
(2)引導學生小結:在列方程的過程中,有兩個未知數時,需要確定一個未知數為x,再根據兩個未知數之間的關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個未知數,再根據題中的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
3.復習“相遇問題”中的方程的解題方法。
課件出示復習題: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相向而行,已知甲車每時行駛75千米,乙車每時行駛85千米。已知A、B兩地相距960千米,求甲、乙兩車幾時后相遇。
(1)引導學生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式。
①甲車行駛的路程+乙車行駛的路程=A、B兩地的總路程
②(甲車和乙車的速度和×相遇時間)=A、B兩地的總路程
③A、B兩地的總路程÷甲、乙兩車的速度和=相遇時間
《用數學》教案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聯系除法的含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迎奧運,創設情境,引出平均除的兩種類型題,正確分析并解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愿意與人交流,在學習中樂于參與,積極合作。
教學重點:
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難點:
了解除法的含義,并能聯系除法的含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我們玩個開火車的游戲。
1.每組是一列火車,每人是一節車廂,按順序把數寫下來。
2.投影:訂正對錯。
12÷4=3 18÷3=6 怎么算的?
二、根據圖列式。
(一)根據圖的意思,列出乘除法算式。☆☆ ☆☆ ☆☆
3×2=6 2×3=6 表示:3個2的和
6÷3=2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6÷2=3 表示:6里有3個2
師:看來同學們的舊知識掌握的不錯,今天就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相信你同樣會很棒,進入第二環節,新知識我能行。
明年在北京將舉辦奧運會,大家早盼望這一天啦,為迎接奧運會,我們北京市民都行動起來建設新北京,北京是越變越美,咱們學校也買來一些小裝飾品打算裝扮布置教室,來美化我們學校環境。你們看,學校買來什么了?
1.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2.輕聲讀題。
3.指名讀題。
4.解體思路是省么?把3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幾?
5.列式:36÷4=9
6.誰能在講一遍。
7.商9你是怎樣計算的?
8.36、4、9各表示什么?
(二)快看看,學校還買來什么裝扮我們的教室?來裝飾教室一定很美。
投影:氣球圖
1.指名讀。
2.把算式寫本上。
3.訂正,講一講你的理解過程45÷9=5把45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5。
(三)我們在看一題,可要仔細讀,認真想。
1.指名讀。
2.什么是每班分5個氣球?那么45里有( )個5,就能分給( )個班。
3.誰來講一講,誰還能講?同桌互講。
4.列式:45÷5=9(個)
5.商9你是怎么算的? 5×( )=45,五九四十五。
6.45、5、9各表示什么
(四)福娃。
奧運會吉祥物是什么?學校買來了福娃,讓我們把他們送到各班吧。投影:學校買來20個福娃,每班五個,可以發給幾個班?
1.讀題。
2.你是怎么想的?20里面有( )個5,就能發給( )個班。 3.列式:20÷5=4,寫本上。
(五)為了美化環境,學校還準備了花
1.讀題:學校買來18盆花,每班發了3盆,( )?
2.能提出什么問題。
3.寫本上訂正答案。
(六)區別比較氣球題。
師:他們都屬于平均分,是兩種不同情況因此都用除法計算。
總結: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幫老師解決了那么多難題,你們真棒,相信第三環節,你們也會表現出色。第三關,我會做我聰明。
(七)找朋友合作完成、匯報完成情況。
《用數學》教案設計4
教學內容:
用數學9加幾
小學數學第一冊101頁,102頁的例3做一做及練習十八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學生能夠看懂圖意,并根據圖意正確列式。在計算時,學生能夠用多種方法因題選擇算法
2.過程性目標: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重點難點:
在計算時,學生能夠用多種方法因題選擇算法
教具準備:
投影儀1臺,錄音機,算式卡片
學生每人準備兩種顏色圓片各10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練習:出示卡片,學生口算
9+2
9+5
9+4
9+9
9+7
9+6
9+8
9+3
2.拍手游戲
教師拍的次數與學生拍的合起來是10。
教師拍9下、1下、5下。
二、學習新課
1. 教學例3
(1)放錄音(合唱)
教師:好聽嗎?這是我們學校合唱隊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在合唱,我們一起去看看。
(2)投影出示,例3仔細觀察,教師: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訴全班同學。請學生回答
(3) 老師想知道一共有凡人?誰來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呀?
列式、板書:9+5
(4) 那到底一共是幾個人呢? .
學生想計算方法,可以用喜歡的圓片擺擺看(兩種顏色的圃片)
教師巡視
(5)學生匯報想到的方法
(6)你認為哪種方法最簡單?說一說
2.完成做一做
(1)投影出示圖
(2)小組合作,要求
①觀察圖,看到了什么?知 道了什么?記錄下來
②要求什么?記錄下來③怎樣列式?
④怎樣計算?(有幾種方法?)
三、師生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用數學》教案設計5
【教學內容】
數學書P94-96頁例1,例2及"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八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會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一步加深對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2、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與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3、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明確生活中任何幸運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學規律支配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喚起經驗。
(游戲)要求:一定發生的就立正,不發生的就坐著不動
(1) 太陽從東方升起
(2) 明天要上學
(3) 地球繞著太陽轉
(4) 明天會下雨
明天會不會下雨呢?都有可能,但可能性是多少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可能性的大小。(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境,引導發現。
舉例:做游戲時用擲硬幣的方法決定誰先開始,二個人每個人的可能性都是1/2。
1、教學例1
同學在打乒乓球時是怎么決定誰先發球的 ?
提問:用猜左右的方法決定由誰先發球公平嗎 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明確:一共有2種情況,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對于運動員來說,無論猜左還是猜右,猜對的可能性是一半,猜錯的可能性也是一半.
可能性是一半用分數怎么表示 你怎么想到是
追問:2表示什么, 1呢
小結: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所以猜的結果只有"對"或"錯"兩種可能,猜對與猜錯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用這種方法決定誰先發球是公平的。
2、同步體驗。
拿出一個口袋。
(1)談話:這里面原來有一些球,現在放入一個紅球,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學生肯定有疑問)
(2)打開袋子(一紅一藍)問:有答案了嗎 你怎么想的
(3)交流中明理:一共2個球,任意摸一個,有2種情況,摸到紅球是1種情況,所以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4)再往袋中放入一個綠球,任意摸一個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為什么
(5)疑問:為什么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會不同呢 這說明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6)小結:一共有幾個球,紅球有一個,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一.
三、遷移和提升。
自學例2,并集體講解
“試一試”
“練一練”
四、實踐與應用。
1、”非常6+1”,共有12只蛋,9只金蛋,如果你是第一個打進電話的人,你成為幸運星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第一個人砸了一個蛋是金蛋,而你是第二個打進電話的人,你成為幸運星的可能性是多少?.
2、語文中的數學問題。
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平分秋色、十拿九穩、天方夜譚、百發百中
3、練習十八1-2
四、全課總結,感受價值.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獲 你覺得這些知識有什么用
《用數學》教案設計6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列與行,理解數對的含義,能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學生經歷由具體的實物圖到方格圖的抽象過程,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滲透坐標思想,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拓寬知識視野,體會數學的價值,進一步增強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理解數對的含義,能用數對表示位置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上學期時間我們學校進行了課間操的展示活動,這是我們學校某班的同學(課件),在這次活動中小強是表現最出色的一個,你能說一說小強在什么位置嗎?
生:從右向左數第4排的第2個。
師:誰還想說?
生:從左向右數第2排的第3個。
師: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生:從后往前數,第4排的第3個。
師:怎么同一個人的位置有這么多種說法呢?
生1:人們是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位觀察的。
生2:人們的視覺不同,也就是觀察的角度不同,說的方法就不一樣了。
師:正像剛才大家所說的,一個人的位置不變,但由于人們觀察的角度不同,描述位置的方法就不同。剛才大家在描述小強位置時,你有你的說法,他有他的說法,感覺怎樣?
生:有點亂。
師:我們能不能尋找一種既簡單又準確的方法來描述位置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如何確定位置。(板書:確定位置)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特點出發,了解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同時設置如何描述方陣中事物的位置,感受描述方法不統一帶來的不便,體驗統一描述方法的必要性。
二、用列與行確定位置
師:剛才同學們在描述小強的位置時,用到了排,個等詞來描述位置,你們認為怎樣為一排?
生:橫著是一排。
師:還有不同意見的嗎?
生1:豎著也可以看作一排。
生2:排是直的。
師:有橫排,也有豎排,在描述位置時很容易混淆了,在數學上我們通常把豎排稱為列,把橫排稱為行。(板書:列和行)大家認為哪為第一列合適?
《用數學》教案設計7
教學內容:第11頁例3、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的連續進位乘法的算理,掌握兩位數的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的連續進位乘法的算理。
教學難點:掌握兩位數的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領悟知識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一個牌子寫著“門票每人48元”,有7名同學進入博物館參觀展覽。
(1)學生根據以上情景提出數學問題。
(2)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選擇性地解答。如:7名同學參觀展覽,門票一共多少元?學生列式:48×7,并說出怎樣計算?
2.改變情景,引出新課。
改變條件:一共進72人。學生根據新情景提出問題。
(1)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選擇性地解答并板書:48×72
(2)小組研究計算方法。
(3)小組匯報
(4)教師根據情況,重點指出以下兩個方面:
計算方法與前面的相同,相同的數位要對齊。不同的是48×72需要連續進位,要特別注意。
(5)練習:683745
×34×82×46
2.學習例4
出示例題
(1)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再口頭列出算式。
(2)讓學生獨立試做。
(3)請一名學生展示計算過程,并說一說算理。
(4)其他學生補充完整,必要時教師給予指導。
(5)練習215309
×32×25
二、鞏固反饋,深化知識
1.第11頁的做一做。
2.判斷
(1)57(2)306(3)193(4)403
×35×35×36×35
25515301158215
17112043791612
196513570494816335
板書:用兩位數乘(連續進位)
48×72=3456114×59=6726(分)
48114
×72×59
961026
336570
34566726
答:要用6726分。
《用數學》教案設計8
教學內容: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54-55頁的內容。
教材分析:本課的教學內容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這節課要從方向和距離兩個方面確定物體所在的位置,聯系已有的方向經驗,應用度量角和畫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識,進一步了解方向,體會距離發展空間觀念。本單元是根據《標準》要求,在小學數學里新增加的教學內容,確定位置涉及的知識,技能比較多,教學有一定的難度,為此,編排三道例題和一個練習,讓學生逐步掌握新的方向知識,學會比較精確地表示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東(西)、南偏東(西)的含義,會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科學性。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描述物體方向和距離的過程,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和有條理地進行表達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用數學眼光觀察日常生活現象,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會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
教學難點:學會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位置的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和有條理地進行表達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作業紙、量角器、直尺、
設計理念:本課設計了一個場景,讓學生從中逐步發現問題,與舊知產生沖突,引發學習新知的需求,然后再進一步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觀察、測量等方式讓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練習中安排了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習題,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猜字謎
(出示)燕子空中上下飛——北
貢獻大一點——南
二、引發需求,探索新知
1、設置場景
(視頻:09年9月,建國以來最大規模海上搜救演習。)
在這次搜救演習中,指揮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出示圖)這是指揮艦和搜救艇所在位置的平面圖,相鄰兩圈之間的實際距離是1000米。
2、感悟描述物體位置的基本方法
一號艇在指揮艦的什么位置?(一號艇在指揮艦的正北方向4000米)
只說正北方向行嗎?為什么?只說4000米呢?
在一個平面上,說清方向和距離就可以確定位置了。
(板書:方向位置確定位置)
二號艇在指揮艦的什么位置?(二號艇在指揮艦的正西方向3000米)
3、產生學習矛盾
三號艇在哪里?四號艇在哪里?(在指揮艦的東北方向3000米)
可是三號艇和四號艇不在一起,問題出在哪里呢?
方向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
4、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
(出示圖:三號艇在指揮艦的北偏東10°,四號艇在指揮艦的北偏東30°。)
如果圖中增加這兩個度數,你能說出三號艇和四號艇分別在指揮艦的什么位置嗎?同桌試著說說看。
引導學生說出:三號艇在指揮艦的北偏東10°方向3千米
四號艇在指揮艦的北偏東30°方向3千米
[板書:()偏()__°]
(出示圖)如果我將這部分區域平均分一分,每份30°,五號艇在指揮艦的哪里?
引導學生說出不同的描述方法:五號艇在指揮艦的北偏東60°方向
五號艇在指揮艦的東偏北30°方向
你是怎樣想的?
那這兩種說法哪一種更加適合人們日常的描述方法呢?
(視頻資料介紹:指南針,習慣上以南、北為基準。)
五號艇的位置怎樣描述?(五號艇在指揮艦的北偏東60°方向)
(出示圖)和學生一起說:正北和正東之間的區域都是“北偏東”
正北和正西之間的區域都是“北偏西”
正西和正南之間的區域都是“南偏西”
正南和正東之間的區域都是“南偏東”
我們再用手勢演示一下這四種方向:北偏東、北偏西、南偏東、南偏西。
(出示圖)學會了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我們
再來看看六、七、八號艇分別在指揮艦的什么位置?同桌先說說。
你想說幾號艇的位置?
六號艇在指揮艦北偏西60°方向4千米處。
七號艇在指揮艦南偏西30°方向3千米處。
八號艇在指揮艦南偏東60°方向2千米處。
5、嘗試通過測量卻確定方向和距離
(出示圖)這是九號艇,角度、距離都不知道,怎么辦?
引導學生說出:用量角器測量角度,確定距離是要運用比例尺。
那就請同學們運用你們所說的方法完成作業紙第1題。
(學生作業)
(根據板書圖提問)距離為什么是6千米?
你是量的哪個角的度數?量角器怎樣擺?上來擺給同學看一下。請你標上角的度數。
誰能完整地描述九號艇在指揮艦的什么位置?
[板書:九號艇在指揮艦(北偏西55°)方向(6)千米處]
(繼續在板書圖的右下方畫一個點)量這個點在指揮艦的什么位置是測量哪個角度,量角器怎么擺?你能上來演示看嗎?標上度數。
6、感受“觀測點”對確定位置的重要性
在這次演習中,任務是為了搜救“明珠號”貨輪,你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描述處“明珠號”貨輪的位置嗎?完成練習紙上的第2題。
(出示兩幅圖和對應的兩句話)
學生匯報:“明珠號”貨輪在指揮艦(南偏東45°)方向(20)千米處
“明珠號”貨輪在燈塔(北偏東40°)方向(15)千米處
同樣是“明珠號”貨輪,為什么描述的方向位置不一樣?
觀測點不同,“明珠號”貨輪相對于觀測點的方向、位置也不同。
(板書:觀測點)
:在一個平面中,確定物體的位置,觀測點、方向、距離缺一不可。
三、在游戲中感受知識體系
課前,我們做了個猜字謎的游戲,需要的是大家的智慧,現在我們再來做個尋寶藏的游戲,需要的是大家的.智慧再加一點運氣了。
(分別出示圖①和圖②)每個點都有可能藏著寶藏,誰上來找一找,請雙擊鼠標。
一下子想找到,光有運氣你覺得怎樣?要知道什么信息?
[在圖①下面出示:寶藏在北偏東15°方向30米處
在圖②下面出示:寶藏在數對(2,1)處]
你現在能快速找到寶藏嗎?上來試一試。恭喜大家!
(將圖①和圖②同時出示)在平面圖上確定一個點的位置有幾種方法?(數對、方向距離)
那這兩種方法有沒有相通的地方呢?
引導學生說出:都是通過兩條線相交的點來確定物體的位置。
(出示:三維空間圖)
課后,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去找一找三維空間里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四、自我,反饋信息
獲取知識的時光總是過得那么快,我們這節課已接近尾聲,在這其中,你有哪些收獲呢?
《用數學》教案設計9
教學內容:
課本P18頁例1,練習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
的商;通過比較分析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體驗到可以用多種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訣求商的簡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語言
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多種方法求商。
教學準備: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圖,講述猴媽媽給小猴分桃的故事。
【設計意圖】:故事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看圖,思考問題:小猴摘了幾個桃子?猴媽媽準備分給幾只小猴?
2、動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組動手分一分,并說說分的過程。
(2)小組合作,交流方法。
3、我們通過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給4只小猴。如果我們不動手分,那該怎樣想呢?
4、學生交流想法。
5、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6、12÷3的商是幾?你是怎樣算的?
7、學生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8、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為下面的抽象思維作準備,使學生由直觀向抽象過渡。通過相互交流、啟發達到共同發展的效果。讓學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1、引導學生完成第24頁的“做一做”。
(1)要求學生利用口訣獨立解決,并想想這些題目有什么特點。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匯報。
2、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1題。
學生認真觀察圖,說說圖意。然后獨立完成。
3、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2、3題。
【設計意圖】:寓學習于游戲中,并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體會被除數和除數一樣時商是1。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用數學》教案設計10
教學內容:上海市小學數學新教材三年級第2單元:“用兩位數除”小單元。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法則,提高計算能力。
2、通過自主探索和共同探討活動,引導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學會分析歸納、有序整理的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整理知識結構,構建知識網絡。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師:春天到了,勤勞的螞蟻們在干什么呢?
7227÷53 900÷45 467÷53 8304÷27 9082÷7
師:你們能估一估商是幾位數嗎?你有什么好辦法來判斷的?
2、揭題
觀察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師: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我們這個單元學習的內容,今天我們就來回顧與整理一下這個單元的內容。(板書:回顧與整理)
二、知識整理:(通過改錯訓練引導學生回憶與整理有關知識)
1、糾錯1。
師:判斷對與錯。錯在哪里?我們用哪些方法可以判斷錯與對?
(板貼: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到那一位)(哪一位不夠商1,就商0)(估計商是幾位數,除數×商+余數=被除數)
2、糾錯2。
師:錯在哪里?(板貼:余數要比除數小)(及時調商最關鍵)
3、小結:看來小朋友們不僅掌握了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法則,而且掌握了檢驗的方法。理清了思路,我們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三、解決問題:
師:從圖上獲得了什么信息?能解決什么問題?
師:每人選擇2條線路,來計算小巧所花的時間
(抽5人板演)
師:現在你知道每條線路需要多少時間?
師: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5道題的計算過程。
1、前2題有什么明顯的特征?(0是怎么得來的?)
2、第3題有什么特征呢?(同頭無除商9、8)
3第4、5題你又是如何試商的?
師:根據不同的題目選擇適合的試商方法,這樣計算又對又快?(選擇合適的試商方法進行試商,能提高計算速度和準確率)
四、拓展訓練:
師:通過剛才的問題解決,老師發現小朋友不但會做,而且會說算理。
那接下來的題目你還能又快又準確的完成嗎?
師:老師發現有幾個同學在計算的時候速度特別快,我想采訪一下這幾位同學。你計算這么快,有什么秘訣嗎?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復習和整理,你對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有什么話想對同學和老師說。
六、獨立作業:
豎式計算并驗算
7416÷56 23434÷78 13066÷32
《用數學》教案設計1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1—72頁的例1、“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四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教材讓學生在直觀的情境中想到轉化,并應用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知識進行圖形的等積,等周長的變形。
2.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體會轉化的含義和應用的手段,感受轉化在解決這個問題時的價值。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轉化"意識,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感受“轉化”策略的價值,會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會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學生每人一張例1的格子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策略
1.談話導入。
師:過年的時候,一些地方有個風俗,就是把窗花貼在窗上,非常漂亮。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非常美麗的窗花,請你在欣賞的時候,仔細觀察,它們分別是通過怎樣的變化得到的?
(分別演示蝴蝶平移的過程,第二幅圖順時針和逆時針分別旋轉一次,第三幅圖從左往右順時針平移一周的過程)
提問:(1)蝴蝶是按怎樣的順序變化而來的?
(2)花環兩次變化又是怎樣形成的?
(3)最后一幅又是怎樣變化的呢?
學生回答,師依次板書:平移,旋轉,順時針,逆時針。
師:同學們回答得都非常好。平移,旋轉就在我們身邊。今天我們再來利用身邊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出示例1。
提問:這兩種平面圖形,我們以前學過嗎?(沒有)你覺得它們象什么呢?(生發揮想象力回答,但要說明的是平面圖形。)
2.引導交流。
提問:你能從圖上準確地數出它們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嗎?(不能)面積會相等嗎?請同學們4人一小組討論,并可以在剛發下的作業紙上涂涂畫畫,驗證你的結論。
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并指導。
3.指導驗證。
師:你們組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你在觀察這兩幅圖的時候有什么發現嗎?
學生說想的過程,并投影出示學生的作業紙。
(生可能回答上半圓平移下來就是下半圓,他們的面積吻合;“花瓶”突出來的半圓就是瓶口凹下去的半圓,只要分別把他們旋轉180度就可以了)
教師及時評價并用演示剛才學生說的過程。
提問:這兩幅圖經過旋轉和平移后都變成了什么圖形?(生:長方形。)
提問:變成長方形后它們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生:相等,長和寬一樣,所以面積一樣。)
教師再次演示變化過程,提問:在兩幅圖變化的過程中,什么不變?(面積)都把它變成了誰的面積?(生:長方形。)
小結:因為我們無法一下子看出這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但分別把它們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后,我們就能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大小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用到這樣的策略——轉化。(板書: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
三、應用策略,歸納方法
1.談話:剛才,我們運用轉化的策略把不規則的圖形變成規則圖形來比較大小。在有關平面圖形的計算中經常會用到“轉化”的策略。請同學們試著來解決以下問題。
(1)練習十四第2題的左邊兩幅圖。
學生獨立思考后口答,教師相機演示。
(2)“練一練”右邊的圖形和練習十四第3題的第一幅圖。
提問:你能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快速地求出圖形的周長嗎?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個別學生介紹自己的方法,教師相機演示。
小結: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都用到了怎樣的策略?(轉化)我們要把復雜的圖形轉化未為簡單的圖形,具體地說又是用到了以前學習的哪些知識呢?(平移和旋轉)
四、回顧知識,體驗轉化
1.談話:其實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中,很多都運用了轉化的策略,哪位同學來說說看。
指名回答,生可能會說:1.推導三角形公式時,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2.推導梯形時把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3.推導圓面積時,把圓面積轉化成長方形。4.計算小數乘法時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5.計算分數除法時把分數除法轉化成分數乘法等等。
在學生說的過程中請學生說說推導的過程,并相應演示推導過程。
小結:看來,“轉化”的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解題策略,在剛才的交流和演示的過程中,你覺得這種策略有什么優點?(學生交流后教師相機板書:化復雜為簡單,化未知為已知,化不規則為規則------)
五、拓展運用,提升策略
1.出示試一試:計算1/2+1/4+1/8+1/16
提問:(1)這些分數分別表示什么意思?生根據分數的意義回答,并強調單位“1”相同。(2)相鄰的分數是什么關系?(后一個是前一個的1/2)
師:我們一起來畫圖表示看看。師根據題目依次畫圖。
師:這題我們又可以怎樣轉化呢?學生看圖解答。
指名回答。1-1/16=15/16
(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師提示:求陰影部分,空白部分又是多少呢?)
提問:如果給這道題目再添上一個加數1/32,和是多少?再加上1/64呢?如果一直這樣加下去,加到1/1024呢?
小結:在解決這個分數加法的計算題時,我們借助圖形來分析問題,把復雜的算式變成了簡單的算式。這也是運用了“轉化”的策略——數形結合。(板書)
3、出示:比較大小:16/17和35/36
你準備怎樣比?先和同桌說一說,再組織交流。體會:異分母分數大小比較,一般要通分后比較大小,通分很麻煩,現在只要轉化成比較1/17和1/36的大小就可以了。
2.談話:在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時,有時我們也可以用“轉化”的策略思考問題將復雜問題變得簡單些。請同學們看這一題:
出示練習十四第1題。
(1)學生讀題理解單場淘汰制的比賽規則并看懂圖的意思。
(2)提問:什么是單場淘汰制?你能結合示意圖來說說淘汰賽的過程嗎?你會列式計算嗎?(學生列式計算后進行解釋。)
(3)提問:如果不畫圖,有更簡便的計算方法嗎?(提示:不管第幾輪,每場比賽都要淘汰幾支球隊?到決出冠軍為止,一共要淘汰多少支球隊?那么一共要比賽多少場?這樣看來求比賽了多少場就轉化成了什么問題?)
(4)如果有64支球隊,產生冠軍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3.出示練習十四第2題的第3幅圖。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指名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及時評價并演示。
4.出示練習十四第3題的第2幅圖。
要求圖形中紅色部分的周長是多少,你有什么好方法?
學生獨立思考后解答(思路:轉化成2個圓的周長),集體校對。
小結:誰來說說我們是怎樣運用“轉化”的策略來解決這兩個問題的?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是什么?“轉化”隨時隨地都在我們身邊,你認為在什么時候采用“轉化”的策略能較好地解決問題?生回答。
七、課堂作業:完成補充習題相關內容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
平移 轉化成體積相等的長方形
旋轉(順時針,逆時針) 不規則——規則
S三角形——S平行四邊形 復雜——簡單
S梯形——S平行四邊形 未知——已知
S圓 —— S長方形 不熟悉——熟悉
------
小數乘法——整數乘法
分數除法——分數乘法
《用數學》教案設計12
活動過程:
一、比較管子的長短
1、“今天,管子寶寶要和小朋友玩一個有趣的游戲:比長短。請小朋友拿起你身后的一根管子寶寶,然后和你旁邊的小朋友比一比,看誰手里的管子長?誰的管子短?”
2、幼兒兩兩進行比較活動。
3、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說出游戲結果:誰的管子長?
然后把管子按長短分類放到前面的筐里。
二、自由探索活動:嘗試用不同長度的管子在地面上拼出長方形。
1、幼兒自由探索活動。
請小朋友把你身后的袋子取過來,看看里面有什么?袋子里有許多管子寶寶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我們先來數一數,你的袋子里有幾根管子?這些管子都一樣嗎?請小朋友用你的管子寶寶在地上拼一拼,看看誰的管子寶寶拼出的圖形多?請幼兒介紹自己拼的是什么,重點引導幼兒拼長方形。
2、小結長方形的主要特征。
瞧!這個小朋友拼出的是什么形狀的圖形寶寶?
(教師出示長方形教具,幼兒仔細觀察比較)。
3、幼兒進行有目的地探索活動:嘗試用管子拼出長方形。
我們一起學著他的樣子也來拼一個這樣的長方形。
幼兒操作,老師觀察。
三、小組合作探索活動:用多根相同長度的管子組成長方形。
1、剛才你們真棒,能用不同長短的管子變出小長方形,現在我們試試看,要用幾根一樣長的管子拼出一個大的長方形!請五個小朋友為一組,自己拿管子寶寶在地面拼一個長方形,比一比哪組拼的長方形最大?”
2、幼兒5人一組合作進行地面拼圖活動:根據已有經驗,嘗試用幾根相同長度的管子拼放大小不一的長方形。
3、教師有針對性地分別加以指導。
帶領孩子一起看自己拼的長方形,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活動延伸。
今天小朋友用不一樣長的管子寶寶拼出了小長方形,又用一樣長的管子寶寶拼出了大的長方形,以后還要請小朋友用這些管子寶寶拼出更多的圖形呢!
設計意圖:在日常活動中,我發現我們班孩子對于各種圖形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對圖形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平面的、感性的層面上,因此他們在活動中無法正確表現出圖形的主要特征。為了讓孩子們對圖形有一個進一步的認識,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以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在動手嘗試操作中,加深對長方形的主要特征的理解。
活動目標:1、通過動手操作,了解長方形的主要特征,提高圖形識別能力。2、在活動中發展擴散性思維,培養觀察力。3、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1、幼兒操作學具:不同長度的管子若干。2、長方形圖形教具。
《用數學》教案設計13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二)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過同學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難點: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具和學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長的紙條.
學具:1米的卷尺,1根較長的繩子.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提問
(1)量物體的長度用什么工具?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是什么?用兩個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長?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應注意什么?指名兩名學生量下面紙條的長度.
(3)現在我請一位同學來量講臺桌的長(學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結果).因此,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如操場東邊到西邊有多遠,通常用米作單位.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米、用米量.
(二)學習新課
1.認識米
出示米尺,這是一把米尺,觀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為單位.
讓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卷尺,和教師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樣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長呢?教師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從地面到講臺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畫1米長的一條線段,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長.
讓學生用自己的卷尺,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兩人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還是不到1米.同學們看到在公共汽車或電車的車門口有一個1米的標記,不足1米高的兒童可以不買車票,超過1米則要買票,同學們乘車要自覺遵守這一規定.
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厘米,1厘米有多長呢?同學用兩手指比一下,教師在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的上面并排畫出1厘米.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用兩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教師出示折尺,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與1米的直尺相比,一樣長.看一看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時,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以10厘米為單位,分成10份(如圖11).
同時板書: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較長的距離
教師出示卷尺,并說明量比較長的距離,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由學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對齊要量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三)鞏固反饋
1.兩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組為單位,利用4個人用1米長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長度(每組量一項):前面黑板的長,后面板報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墻壁的長等.測量后,每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內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教室長6()黑板長2()
小明身高124()課桌長50()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認識長度單位“米”是在認識長度單位“厘米”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實際生活中,學生接觸“米”比“厘米”機會少,度量時也比較困難.
教學一開始,在復習厘米的基礎上,提出讓學生測量較大的物體課桌的長度,學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測量,非常不方便,使學生體會到需要較大的長度單位,從而引入新課.
學習新課分三個層次,首先認識米,通過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體的1米高,1米長,在黑板上畫出1米長的線段,再讓學生用自己的米卷尺,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互相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身體的什么部位,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1米的空間觀念.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量出2米、3米、……的繩子來.
第二層次,根據厘米和米的實際長度,研究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通過讓學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學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數一數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并通過1厘米、1米線段的對比,學生清楚地了解“1米=100厘米”,為熟記它們之間的進率提供鮮明的表象.
第三層次,指導學生用米尺量較長的物體,由于距離比較長,所以采用小組合作測量的辦法,幫助學生掌握測量要領.最后通過選擇合適單位的方式,檢查學生對米、厘米兩個長度單位空間觀念形成的程度.
《用數學》教案設計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運用轉化的策略,用簡便的方法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深對轉化策略的認識,增強策略意識,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3.感受轉化策略對學習的作用,能有意識、有目的、適當地運用轉化策略。
教學重點:
掌握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分數問題的方法,增強策略意識。
教學難點:
根據具體問題,確定轉化后要實現的目標和轉化的具體方法。
教學方法:
討論、觀察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老師這兒有一個圖形,你能求出陰影部分的面積嗎?你是怎么求的?為什么這樣做呢?通過轉化,我們把不規則的圖形轉化為了規則的圖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如何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
出示練習十六第4題,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交流匯報時說說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提問:在剛才的做題、交流過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發現?
二、新授,嘗試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
1.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學生觀察。提問:你有什么發現?你會做這道題嗎?每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獨立解答,交流匯報,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能不能轉化成更簡單的算式?
出示題目右邊的正方形圖,提出要求:你能說說圖中哪一部分表示這幾個數的和嗎?
引導:看圖想一想,可以把這一算式轉化成怎樣的算式計算?
提問:這時該怎么做呢?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和剛才的方法比較,這2種方法哪種更簡單呢?你有什么體會呢?
小結:在解決問題時,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靈活地分析問題,有時候畫圖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合理的轉化方法。
2.練一練
三、練習運用轉化策略
1.練習十六第5題 比較幾種方法哪種更簡單呢?你有什么體會呢?
2.練習十六第6題
出示問題,指導學生理解圖意。
明確圖中每一排的點分別表示每一輪參加比賽的球隊,把兩個點合成一個點的過程表示進行了一場比賽。單場淘汰制就是每場比賽都要淘汰1支球隊。
如果不畫圖,有更簡便計算方法嗎?
進一步提問:如果有64支球隊,產生冠軍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3.練習十六第7、8、10題
四、總結故事啟迪,領悟轉化的技巧
五、指導完成思考題
弄清27+19的和就是最大長方形的長與寬的長度之和。
作業布置 練習十六第9、11、12、13題
《用數學》教案設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兩步文字題的結構特點,分析方法,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正確列綜合算式解答.進一步加強四則運算概念的理解,運算順序及小括號的應用的訓練.
2.讓學生學會讀文字題,分析題目表示的數量關系,進而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3.使學生養成認真審題,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發展學生連貫地、有順序地、有層次地進行思維.
教學重點
如何分析文字敘述題意,依據題意用混合運算順序列出綜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二步應用題.
教學難點
能正確使用小括號解答一般二步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系.
1.先說出運算順序,再口算出結果.
(1)8+23(2)45-(3+7) (3)(26-14)6 (4)1893
2.列出算式并說出各部分名稱,并口算出結果.
350減去240,差是多少?
270乘以3,積是多少?
72與28的和是多少?
75除以15商是多少?
結合學生的回答,逐步出示:
3.導入:剛才復習了一步文字題,熟悉了和、差、積、商的含義及加、減、乘、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今天我們要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學習新知識.(板書課題)
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第一層:討論探究,初步認識.
1.學習例3.
(1)出示例3:350減去80乘以3的積,差是多少?
分組討論:這道題最后求什么?能一步解答嗎?
被減數是誰?減數是誰?題目直接給了嗎?
必須先算什么?
列出一個式子時,要把誰寫在前面,誰寫在后面?為什么?
(學生討論時,教師注意巡視,掌握信息進行指導.)
討論后學生嘗試列出綜合算式.
板書:
引導學生說出:這道題最后求差是多少?被減數直接給出,減數沒有直接給出,要先算出來.列綜合算式時被減數350寫在前面,減數803寫在后面.
(教師板書350-803= 350-240=110)
教師指出:象這樣由幾個式子合并在一起寫成一個式子叫綜合算式,與分步計算道理一樣,但書寫過程簡單了.
(2)反饋練習.
第二層:試做探究,初步掌握.
教師提問:如果把上題改成:350減去80,再乘以3,積是多少?該怎么列式呢?
學生試做時,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指導.巡視中發現學生的不同解法,讓學生板演.學生可能出現兩種解法:
小組討論:以上兩種解法哪個對,為什么?
教師說明:這道題最后求積是多少,就要先確定誰是第一個因數,誰是第二個因數,第一個因數沒有直接給出,要用350-80作第一個因數.要先算出減法,求出第一個因數,再乘以3.所以必須加上小括號.如果不加上小括號,即第二種解法,最后求出的是差是多少,不符合題意.
第三層:分析比較,加深理解.
請學生看書,對例3和改編的題進行比較.
小組討論:例3和改編的題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補充概括:相同點:數相同,計算符號相同.
三、反饋調節,總結歸納.
1.400減去170與80的和,差是多少?
2.16與24的和除以8,商是多少?
師問:第二題為什么要加小括號?
四、鞏固練習,發展提高.
1.列出綜合算式,不計算.
(1)42乘以5,加上36,積是多少?
(2)800減去18乘以16的積,差是多少?
(3)525加上525除以25的商,和是多少?
(4)57與43的和,乘以87,積是多少?
(5)930除以48與42的差,商是多少?
2.先在□里填上數,再列出綜合算式.
3.正確答案.(使用手勢表示)
(1)75加上25乘以3的積,和是多少?
①75+253 ②(75+25)3 ③75+(253)
(2)75加上25的和,再乘以3的,積是多少?
①75+253 ②(75+25)3
(3)400除以25減去21的差,商是多少?
①40025-21 ②400(25-21)
(4)400加上25減去21的差,和是多少?
①400+25-21 ②400+(25-21)
說明:第1題中③中的括號是多余的,按照運算順序先乘后加,沒必要加小括號.
五、看書質疑,總結全課.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用綜合算式解答兩步文字題.解答時應注意:從問題入手,弄清最后求什么?哪部分是直接的,哪部分是要先算的,列式時哪部分應寫在前面,哪部分應寫在后面,注意正確使用小括號,并檢驗列出的綜合算式是否符合題意,計算是否正確.
六、布置作業.
列出綜合算式,并算出結果.
1.42乘5,再加上36,和是多少?
2.800減去18乘15的積,差是多少?
3.625加上625除以25的商,和是多少?
4.75與25的和乘78,積是多少?
5.390除以48與35的差,商是多少?
【《用數學》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用數學》教案設計10-08
《用數學》教案設計08-26
學生用數學教案設計10-11
二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教案設計10-08
說課稿:用數學06-26
《用數學》的說課稿04-04
《用數學》說課稿08-05
“用數學”數學說課稿03-20
數學廣角教案設計07-24
數學教案設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