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8-06 17:40:23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錦集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錦集10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底面的觀察,及摸一摸、畫一畫等體驗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知道這些常見圖形的名稱,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了解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 在現實有趣的學習情境中,經歷面從體上剝離下來的過程,提高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積木若干,水彩筆、紙張、橡皮泥、印泥等工具,釘子板,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若干。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作好鋪墊

  1. 談話:小朋友們,愿意到王老師家去做客嗎?那今天先參觀一下我的家,這是我家的兒童房。(課件演示兒童房,最后定格在第16頁例題中積木搭成的物體)

  2. 提問:

  (1) 看一看,搭的是什么?

  (2) 仔細觀察,用到了哪些積木,你能把這些積木按形狀分一分嗎?

  教師呈現用積木搭成的實物,指定學生在視頻展示臺上分一分。分完后,分別請學生說一說每種形狀的名稱。(三棱柱不要求說出名稱,只要能區分開來就行)

  3. 小結:這些積木按形狀可以分成四類。下面一起來重點觀察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

  【評析:用到老師家做客的方式導入,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將課件定格在積木搭成的物體上,不經意中呈現了學習內容。讓學生尋找各種認識的物體并進行分類,有效地喚起已有的知識儲備。在此基礎上,引出重點研究的內容,為下一步學習作好鋪墊。】

  二、 動手操作,建立表象

  1. 引導:老師為你們每人準備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積木。請選擇一塊自己喜歡的積木,先看一看、摸一摸它的表面,再跟小組內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拿的是什么形狀的積木,摸上去有什么樣的感覺?(學生自主活動,然后在小組里交流)

  全班交流:讓學生拿著積木,先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說一說感受。學生可能說出:長方體的面長長的、平平的;正方體的面方方的、平平的;圓柱的底面圓圓的、平平的,側面是彎彎的。

  2. 談話:你們能不能想辦法把這些平平的面畫下來呢?這里,老師為大家準備了白紙、橡皮泥和印泥等工具。請小朋友先在小組內議一議,用什么方法畫下這些面,再分工畫一畫。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想的方法多。

  學生小組合作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操作。

  學生在畫圖形時,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1) 把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或圓柱的底面放在紙上,沿著它的邊畫下來,得到長方形、正方形或圓。

  (2) 把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或圓柱的底面用力按在橡皮泥上,在橡皮泥上留下長方形、正方形或圓。

  (3) 把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或圓柱的底面先在印泥上沾一下,然后印在紙上,得出長方形、正方形或圓。

  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匯報進行演示,并把得到的圖形貼在黑板上。(交流時,著重讓學生演示沿著邊畫長方形、正方形或圓的過程,并讓每一個學生都照樣子畫一畫。展示學生作品時,注意選擇不同大小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張貼的位置也不要有規律)

  3. 談話:小朋友的辦法真多呀!從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上得到了這么多的圖形。你能把這些圖形分一分嗎?(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再指名到黑板上分一分)

  4. 提問:每一類圖形,分別叫什么名稱呢?(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每一類圖形下面板書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并揭示課題:認識圖形)

  5. 談話: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與這些圖形見面。(出示試一試)看,這里有一些不同形狀的物體,你能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圓嗎?

  在學生回答時,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如:信封的面是長方形。

  提問: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評析:為了讓學生很好地感受面與體的聯系和區別,教師設計了兩個活動:先讓學生觸摸物體的面并交流直觀感受,初步感知圖形的基本特征;再提供多種工具,讓學生自主地把面從體上剝離下來。針對學生的差異,允許學生自主選擇操作工具,思考怎樣操作,并鼓勵學生想出更多的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通過不同操作方法的交流,實現解決問題方法的共享,加深對面附著于體的感受。在揭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名稱時,先讓學生分一分,體驗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有形狀、大小的不同。】

  三、 操作鞏固,加深認識

  1. 圍圖形。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要求:你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學生操作。在交流時,教師出示一個圍錯的正方形,讓學生說出錯誤,體會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

  提問:在這樣的釘子板上,能圍出一個圓嗎?(先讓學生說一說,再讓學生試著圍一圍)

  2. 畫圖形。

  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要求:你能在下面的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

  學生活動后,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畫的。

  3. 涂色。

  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要求:這里有哪些圖形,如果把這些圖形用顏色分開來,你認為用幾種顏色合適?請小朋友先用水彩筆給這些圖形涂上顏色,再數一數每種圖形有多少個,填在表格里。

  【評析:由于學生還不能用規范的語言表述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特征,因此,很難回答為什么這個圖形是長方形等類似的問題。在教學時,通過圍圖形、畫圖形、給圖形涂色分類等有層次的活動,引導學生逐步體會圖形的特征,形成表象。】

  四、 拓展練習,創新提升

  1. 用正方體畫正方形。

  (1) 讓學生在一個正方體上選幾個面分別畫正方形。

  (2) 提問:比一比畫出的這些正方形,你發現了什么?(讓學生先在小組說一說,再集體交流)

  2. 用長方體畫長方形。

  拿出一個長方體,提問:你能用這個長方體畫出不同的長方形嗎?

  提問:比一比畫出的這些長方形,你有什么發現?

  3. 說一說:在我家書房的墻上貼有一些圖案,說一說,每個圖案分別是用什么圖形拼成的,每種圖形分別用了多少個?(課件出示用長方形、正方形及圓拼成的圖案)

  4. 拼一拼:小朋友們,你們想用今天認識的圖形拼一些圖案嗎?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長方形、正方形和圓,請同學們從信封里拿出來拼一拼,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拼好后,給你的作品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展示交流:讓學生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介紹作品,并請其他學生說一說用了哪些圖形,分別有幾個。

  【評析:讓學生用正方體和長方體畫正方形和長方形,既加深了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又初步滲透了正方體和長方體的一些特征。讓學生欣賞書房場景中由不同圖形組成的圖案,為下面拼圖案的活動提供了范例。利用學到的平面圖形,發揮想像,創作出一幅漂亮的圖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成功的愉悅,增強對圖形的感受。】

  總評

  整節課,創設了參觀老師家兒童房和書房的情境,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使課堂學習更有趣味。通過在紙上畫、在橡皮泥上按、在印泥上印這些學生喜愛的方式,讓學生經歷面從體中剝離下來的過程,并通過分一分的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形狀、大小的圖形中抽象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充分調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主動建構;通過在釘子板上圍圖形、在方格紙上畫圖形和給圖形分類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體驗;通過圖案設計活動引導學生靈活拓展,從創造中提升。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認識毫升

  1、前面二節課,我們學習了容量的單位升,根據同學們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單位之外,還用什么做單位?

  2、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毫升"(板書課題)

  3、請幾位同學上臺來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單位的容器。

  4、大家覺得,用毫升做單位的容器和前面我們學習的用升做單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來表示。(板書:mL,ml)

  6、師拿出裝有1毫升水的量杯。這個量杯里的水大約是1毫升,誰來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約有多少?

  7、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數一數,幾滴水大約是1毫升。

  8、通過這個實驗,你對毫升有了什么認識?

  二、升與毫升的進率

  1、請每個組長拿出課前老師發的量杯。請小組里的同學仔細觀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來,請同學們將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提醒學生注意倒入量杯時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過實驗,請小組里的同學討論,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書:1升=1000毫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指名讀題后指名口答。全班集體訂正。

  2、再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單位。

  想想做做3 1、指名分別說一說三種飲料的容量。

  2、說一說,每一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為什么?

  想想做做4 1、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2、指名:為什么20xx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5課前完成,課上匯報結果。

  四、你知道嗎?

  生自由閱讀后交流感想。

  五、學生活動

  可見,毫升是在講師比較少的液體時常用的單位。

  同學們總結說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教案《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二單元教案(二)》。

  同學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們的容量各是多少。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新課標六年級上冊課本P28頁的例1做一做,第29頁的練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什么叫做倒數,倒數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關系,它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掌握求倒數的方法;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0”沒有倒數,“1”的倒數還是“1”。

  2、過程與方法: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發現求倒數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知識獲取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倒數的意義,學會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熟練正確的求小數、帶分數的倒數,發現倒數的一些特征。

  教學過程:

  一、創境導課、激發興趣。

  1、 復習:

  口算:《倒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倒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倒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倒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2、創境導課、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我們在學習新課之前,來做個文字顛倒游戲,比如老師說:“牙刷”,大家可以說“刷牙”,你們想玩嗎?

  生:(大聲喊道)想!

  師:子女

  生:女子

  3、游戲:倒寫

  吞———吳 上---下 土-----干

  這是語文方面的倒數現象,數學方面把一個數倒一下會有什么現象,你們想知道嗎?4/7---7/4 3/2---2/3 1/2----2/1

  師:你們能按照上面的規律再說出幾組數嗎?(學生舉例教師給予肯定。)

  3.師:像這樣把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上下顛倒之后就成另一個數,你能給這些上下顛倒的數起個名字嗎?(生:倒數)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倒數(板書:倒數的認識,并讓學生讀一讀。)

  4.師:看到這個課題,大家想知道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選擇板書。如:(1)倒數?(2)怎么樣求?(3)……

  (設計意圖)在談話、游戲情境中引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探究倒數的意義。(課件出示算式以及思考要求)

  師:(課件出示)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誰能準確的說出結果。

  請同學們拿出練習本,以小組為單位:算一算,找一找,這組算式有什么特點?

  小組匯報交流。

  學生預設:1.通過計算,我們發現它們的乘積都是1。

  2.通過觀察,我們發現相乘的兩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位置是顛倒的。

  (3)師:究竟什么是倒數?開動你的腦筋,給它一個完整的答案吧?

  (學生獨立思考后,組內交流。)

  (全班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點撥引導。)

  師生共同歸納倒數的意義:乘積是1的兩個數叫做互為倒數。(教師板書)

  2.探究求倒數的方法。

  師:那么如何求一個分數的倒數呢?

  (1)課件出示分數:3/5、2/7、4/7

  A:學生試說。

  B:教師板書:例:3/5的倒數是5/3,等等。也可用—(破折號)表示。(規范學生的書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只要將分數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就行了。

  (2)師:同學們已經會求一個分數的倒數了。那么整數有沒有倒數?

  生:預設:有!或者沒有。

  師:怎么想的?

  生:因為任何一個整數都可以看作是分母為一的分數,根據分數的倒數求法,整數是幾,它的倒數就是幾分之一。

  師:非常好!很有條理性,還有什么看法?

  生:我認為不是所有的整數都有倒數,因為0和任數相乘都不等于1。

  師:嗯!很有道理。你們怎么看?一起商量一下吧?

  (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3):師:誰想說說?

  生1:我們小組認為整數有倒數,但是需要把特殊的0排除。

  生2:我們想補充一下,在整數里,除了0這個數還有1也很特殊。也應該排除。

  生3:整數有倒數,但是得排除0和1。

  師生總結:大家說的很有道理,整數實際它的倒數就是幾分之一,那么1和0有倒數嗎?為什么?學生討論釋疑。

  預設:

  因為1×( )=1,所以1的倒數是1。

  而0×( )=1呢?沒有。所以0沒有倒數。

  師:看來同學們掌握的很多,老師要來考考大家,接受挑戰嗎?

  (課件出示練習題)填空,判斷題型。(設計意圖:隨堂練習,及時鞏固新知)

  (4)、師:我們還學過哪些數?生:小數、帶分數。

  師:如何求它們的倒數?請同學們小組探究交流。

  學生選擇一種研究,教師巡視指導。學生交流匯報。

  預設:小數倒數求法,先將小數化成分數,再求倒數。帶分數的倒數求法,是將帶分數化成假分數,再求倒數。(分別請學生舉例說明。讓學生腦子里有這個思維模式。)

  師:綜合上邊我們學習的內容,我們能不能用一句完整的話來概括求倒數的方法。?

  方法:求一個數(0除外)的倒數,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互相交換位置就行了。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討論中探究知,理解并掌握倒數的意義和求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識。

  三、鞏固練習

  師:那老師來考考你,同學們請看下面的題(課件出示)。

  老師找學生回答。

  1、說出下列各數的倒數。

  ⑴4/11 的倒數是( ) (2)35 的倒數是( )

  ⑶4/15的倒數是( ) (4)16/9的倒數是( )

  (5)1的倒數是 ( ) (6)0.25的倒數是( )

  2、填空:

  (1)乘積是( )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2)( )的倒數是它本身,( )沒有倒數。

  (3)A和B互為倒數,則A·B=( )。

  3、判斷:

  (1) 求 2/5 的倒數: 2/5=5/2 。 ( )

  (2) 9的倒數是 9/1 。 ( )

  (3) 任何真分數的倒數都是假分數。 ( )

  (4) 任何假分數的倒數都是真分數。 ( )

  (5)A的倒數是1/A。 ( )

  4、拓展題。

  7/8×( )=1/2×( )=0.25×( )=5/6×6/5=1

  4、游戲:五四三二一。(打一數學名詞)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活躍思維,伴隨著學生情感參與的游戲練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次激起思維高潮,讓學生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四、總結反思、評價體驗。

  1、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2、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倒數,同學們有很多發現,其實在數學中存在很多的規律,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動腦,相信大家會創造更多的發現!謝謝大家,下課!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領會學習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經驗。

  五、布置作業。

  29頁練習六1、2、3題。

  六、板書設計

  倒數的認識

  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求一個數(0除外)的倒數,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認識乘法

  教案設計:二年級備課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經歷幾個相同數的連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初步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系和區別;能正確讀、寫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出簡單乘法算式的積。

  2、使學生經歷從簡單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幾個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并通過觀察、操作、分析的交流等活動,培養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的過程中,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進一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伴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知道乘法的含義,了解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乘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1-2頁。第3頁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認識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例題圖,學生準備小棒等。

  教學模式:三段式

  教學過程:

  一、鋪引

  出示算式:

  第一組 第二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1+3+4+5+2 2+2+2+2+2

  學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

  提問:

  1.這兩組題都是加法,但是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組每道題的加數不相同,第二組的每道題的加數都相同)

  2.像第二組這樣,加數都相同的加法,我們叫它“求相同加數的和”.

  第1題3+3,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3相加,這就是2個3.

  第2題5+5+5,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5相加,這就是3個5.

  第3題4+4+4+4,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4相加,由學生說出4個4.

  第4題2+2+2+2+2,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2相加,由學生說出5個2.

  二、探究

  1.教學例題。

  教師提問如何列算式?

  用加法算:2+2+2=6

  你寫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相同加數是幾,幾個2連加.

  教師敘述: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有一種比較簡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書課題:乘法初步認識)

  介紹乘號及算式寫法和讀法:

  乘法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減法一樣,也有一個運算符號叫乘號,乘號的寫法是左斜右斜“ ×”.教師同時板書,然后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乘號像什么(像漢語拼音中的 ×).

  怎樣寫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數是幾,相同加數是2,就寫在乘號的前面,再數一數是幾個2連加,把相同加數的個數3寫在乘號的后面,2×3表示3個2連加,3個2得6,因此算式是2×3=6,讀作2乘以3等于6.

  學生獨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

  歸納小結:

  (1)上面這幾道題用加法算的時候,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點?

  (2)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還可以用什么法算?

  (3)兩種方法比較,哪種簡便?因此,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三、訓練

  1.基本練習

  出示復習準備中的兩組題,哪組題能改寫成乘法算式,怎樣改寫?說出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幾連加.

  3+3 3×2; 5+5+5 5×3; 4+4+4+4 4×4;

  2+2+2+2+2 2×5

  2.想想做做1、2題。

  3.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在教科書上列出算式。

  四、課堂總結。

  作業:2、5

  板書設計:

  認識乘法

  4×2 = 8 或 2×4 = 8

  . .

  . .

  . .

  乘號 乘數乘數 積

  4 × 2讀作:“4乘2”, 2 × 4讀作:“2乘4”

  教后記:

  第二課時 練習一

  執行時間:

  教學內容:教材第4-6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乘法的含義,能較熟練地寫出乘法算式。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圖,學生準備小棒等。

  教學模式:三段式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學生動手操作,用小棒擺

  教師指導,檢查。

  2、學生仔細觀察圖,寫出有幾個幾,并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讓學生觀察跳繩圖,說出有幾個幾,并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5+5+5+5=20

  乘法算式:5×4=20 或4×5=20

  3、學生觀察,比較是幾個幾相加,并寫出乘法算式。

  3×5=15 5×3=15

  二、重點練習

  1、第5頁4題

  學生獨立做,教師講解,強調是幾個幾。

  2、第5頁5題

  學生在書上寫出算式,指名讀一讀。

  4×2=8 2×4=8

  6×3=183×6=18

  5×6 6×5

  3、第5頁第6題

  教師讀題,學生填寫,集體訂正。

  4、第6頁7題

  學生看圖,列出算式

  4×2=8

  5、第6頁8題

  教師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指名列式。

  5×3=15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幾何體,并能結合學生生活積累,增強學生對幾何體的感性認識。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認識。

  3、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在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空間觀念,并認識基本幾何體。

  教學準備:一套供分類的物體,教師有四個幾何體模型。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討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提出問題情景。(全班參與)

  教學時首先用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結合生活實際,記憶一些問題方法,為教學問題鋪路。

  老師要在班中找一個人,怎么辦?

  1、討論一:找怎么樣的人?(女七歲長頭發愛看書紅姓?)

  2、討論二:怎么找人?(按規則找人)

  二、進入教學情景,討論問題。(小組討論)

  給物體分類。(黑板上出示各種形狀的物體)并出示課題。

  先在小組內討論,再按照討論得出的方法分一分各自的物體。學生分類(允許有不同分法,可以是4類,也可以是3類或2類,學生演示不同分法)。

  今天我們來認識這些比較規則的物體。

  三、新授,讓學生在討論中求知。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1)長長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讓學生猜一猜,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從桌面上舉起來。學生找到后,教師出示長方體。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個物體,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點?給它起什么名兒?在小組中討論。學生討論正方體的特點并反饋。

  (2)舉起正方體,它的形狀和長方體是不是一樣?哪里不一樣?找出來,再給它起一個名字。學生討論正方體的特點并反饋。

  (3)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區分。

  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形,讓學生辯認圖形,貼在黑板上。判斷下列物體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p65

  演示:長方體割正方體割長方體(6個面)

  2、認識圓柱和球

  (1)同桌互玩兩種物體,讓學生在玩玩想想中區分圓柱和球,兩生扮演小老師,按研究結果,上來介紹圓柱的形狀特點。(先在小組里互說,再請代表在班里說。)小朋友在小組里交流學習并反饋。

  (2)判斷下列物體哪些是圓柱和球體。

  3、小結

  今天我們初學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再把它們的名字讀一遍,師生圖名物三者分辨。說說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或球?學生討論并反饋。

  4、找朋友

  每組拿兩件你最喜歡的物體,和講臺上形狀相同物體放在一起,請兩個同學做觀察,誰找錯誰幫他。

  5、p64把今天認識的幾種物體認一認,讀一讀。

  四、鞏固所學,游戲激趣

  1、做課本上練習。

  2、猜一猜,擊鼓傳球,一生在袋子里摸球,說形狀,其余傳球,球停在哪里,就由哪猜他摸的是什么。(或指定形狀摸)

  3、小小設計師:讓學生用各種形狀搭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

  五、總結,問題的延續聲

  給每人幾個名稱標簽,自己去貼,明天匯報。

  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10頁的內容、“做一做”及練習一第7、8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小數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高、有矮;通過合作交流,學會比較物體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來的。

  2.培養學生觀察、合作交流的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重點:

  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會比幾個物體的高矮。

  教學用具:

  積木塊。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評價

  互動意圖

  一、感知物體有高有矮

  1.引導比較

  找兩個身高相差較大的學生比較

  2.板題:高矮

  1.判斷高矮

  2.讀題

  比較大小、胖瘦宜肯定評價

  1.感知人有高有矮

  2.明確學習目標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兩個身高差不多的同學到前面分開站著,比較高矮

  2.布置活動

  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

  3.匯報交流

  4.總結方法;

  直接比或作記號比等方法

  1.不能一眼看出誰高誰矮

  2.小組合作

  同桌

  3.以組為單位,匯報不同方法

  鼓勵合作活動

  組間互評

  肯定方法

  鼓勵求異思維

  1.激疑啟思

  2.培養參與意識與合作能力

  3.培養思維創造性和語言表達力及自信力

  三、排隊游戲

  1.3人一組說說誰最高誰最矮

  2.逐漸增加小組人數,說說誰第二高

  1.判斷并說明方法

  2.判斷并說明方法

  組間互評,肯定鼓勵

  1.培養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思維說理能力

  四、反饋練習

  1.第12頁第7題

  (1)說出動物名

  (2)比較高和矮

  2.舉其他喜愛的動物作比較

  反饋

  同桌糾錯匯報,獨立判√、×并改正

  鼓勵互查

  1.培養審題的學習習慣,能自查、互查

  2.激趣

  五、學生活動

  1.摸高活動

  說一說怎樣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來摸)

  2.擺高活動

  那積木或鉛筆搭高不倒比較

  3.悄悄話游戲

  (1)表演

  兩生上臺,對一生說悄悄話:踮腳尖

  (2)判斷思考

  誰高,問題出在哪兒?

  1.自由活動

  反饋

  2.合作活動

  觀察

  判斷

  反饋

  鼓勵別出心裁

  鼓勵別出心裁

  生評

  學生自由活動,符合兒童生理、心理特點,在游戲活動中激趣啟思,激發挑戰性與創造性。

  六、評價總結

  比較高矮要注意什么

  反饋

  學會總結

  教學注意事項:

  1.學生對實物的比較有許多生活經驗。當兩名學生上臺作比時,學生觀察比較的是兩個人最明顯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區分大小、多少、長短等,對這類比較學生并不陌生。因此,本課的關鍵是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探究比較的方法。

  2.指導學生探究時注意,學生日常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合作面先窄后寬;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詳細介紹:

  教材分析

  認識厘米是義務教育課程小學數學二年級的內容。要求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為什么他們說的數不同?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按照課程要求,要讓學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

  教學思路

  1.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認識厘米的教學,就是從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在學生獲得新知以后,教師又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估測周圍事物的長度,去調查厘米在生活中的運用。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可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創新空間。

  2.合作探究,發現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最終獲取,還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探究過程。本課教學注重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求學生通過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用手比畫1厘米的長度,閉眼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長的物體等活動來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幾厘米的具體長度,進一步認識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畫的活動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使他們在發現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獲得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3.加強估測,發展空間觀念。

  估測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加強估測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正確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強其空間觀念與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l厘米以及對周圍物體的長度先估計、再量一量的活動,使學生在比照中積累經驗,形成初步的估測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量線段的長度。

  3.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正厘米的表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尺以及可度量長度的物體若干。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統一認識。

  1.找原因。小豬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幫媽媽鋤地。它干了一整天,餓極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飯。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飯。這可能嗎?(碗有大有小。)

  2.量課桌。(1)讓學生選擇一個課前準備好的鉛筆、小紙條、文具盒等物體,和自己的課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答案不一。)

  3.師:大家說得都對,但為什么所說的數不同呢?(因為我們測量課桌所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我們量的結果一樣呢?(大家都用同樣的工具去量。)

  4.導入揭題:你們的辦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結果,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我們通常用什么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尺子。)今天,我們就要認識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國際上統一的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這一環節密切聯系生活導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五花八門的答案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體會到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同時,找原因、量課桌這樣富有挑戰性的活動也吸引學生對新知學習產生興趣,對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引起重視。]

  二、合作探究,認識厘米。

  探究一:認識直尺

  1.出示米尺,讓學生觀察,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師發給的米尺,仔細瞧瞧,你發現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機引導學生認識刻度數、刻度線、刻度0。

  探究二:認識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來聽一聽電腦博士的介紹。

  (多媒體動態顯示尺上1厘米的線段,并說明:從刻度0到刻度l,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請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長?

  2.比一比:你能用兩個手指比畫出1厘米大約有多少長嗎?(師做拇指與食指比畫狀。)

  3.記一記:請小朋友看看這一段距離,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4.找一找:

  (1)你還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嗎?

  學生自由回答,要求說清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帶來的物體中,還有你的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匯報。(手指的寬、牙齒的寬、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徑等。)

  探究三:認識幾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如:從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從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請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畫一下2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小組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3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厘米長?你還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數嗎?

  4.思考: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們有什么發現?

  相機點明: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厘米;是幾厘米,這幾厘米里就有幾個1厘米。

  [這一環節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認識厘米,形成表象。他們在從尺子上、從周圍物體中找1厘米的比照與估計中以及尋求多種答案的過程中,體驗了l厘米、幾厘米的具體長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測能力。自始至終,他們都是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在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他們獲得了知識,豐富了經驗,培養了能力。]

  三、實踐應用,練習鞏固。

  (一)學習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數。

  (1)嘗試測量同一學具。

  出示書上量一量的主題圖,要求學生按圖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長的小棒。(師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測量結果,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3)實物投影演示正確量法與錯誤量法,進行辨析比較。

  (4)小結:量一個物體時,可以把尺子o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刻度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題。(媒體出示,關鍵處閃動識別。)

  (6)學生填寫書上量一量中的鉛筆長、線段長。

  2.量非整厘米數。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中的兩條線段(紅線段與藍線段),要求男生測量紅色線段的長,女生測量藍色線段的長。

  (2)交流:男生可能說紅色線段長8厘米,女生可能也說藍色線段長8厘米。

  (3)比較:紅色線段和藍色線段一樣長嗎?(電腦驗證不一樣長。)

  (4)辨析:紅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多一些,藍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這樣的兩條線段都可以說是大約長8厘米。以后我們遇到量線段或物體的、長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看它最接近幾厘米,就說它是大約幾厘米長。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題。)

  (7)學生活動:先估計,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題。)

  先完成的小組還可組織估計、測量其他物體的長度。

  交流反饋,追問:你是怎樣進行估計的?相機表揚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決問題的學生。

  (二)畫整厘米的線段。

  1.學生嘗試畫一條4厘米的線段。有困難可以看書自學。

  2.指生上臺示范畫,要求邊畫邊說畫的過程。(注意肯定其他畫法。)

  3.檢驗:用尺量一量所畫線段是不是4厘米。

  4.練習:

  (1)想想做做第5題。(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檢驗。)

  (2)想想做做第6題。(鼓勵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可謂學以致用。學生通過量一量、畫一畫、估一估等活動對厘米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對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體驗,其估測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更可貴的是,他們嘗試著獨立解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與小伙伴合作解決問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四、總結延伸。

  1.師:通過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2.布置延伸作業。

  (1)回家后,以厘米為單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2)課后調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作單位的。

  [這一環節與課的開始相互照應,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大社會成為小課堂的延伸,成為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大舞臺。]

  附:教學小資料

  人們在文化發展的最初階段,是從他們的生活環境中選取計量單位的。例如,以成年人足的長作為英尺,以手指關節的長作為英寸,以千步作為里等等,這樣確定計量單位,顯然缺乏合理性。1790年,法國的一位科學家他雷蘭提出了制定一個世界各國通用單位的建議。

  1795年,法國的學者取得世界各國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線上從北極到赤道的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的單位,叫做l米。當時的科學技術還很不發達,測量了整整七年,實際還只是僅僅測量了西班牙的巴賽羅納和法國的敦刻爾克之間的距離。通過計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

  后來1960年的國際會議規定:一米為氪(K8)原子在真空中發射的橙色光波波長的1650763.73倍。1米的百分之一就是l厘米。

  3.1.1認識厘米|人教課標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加深對百分數的認識,能理解發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這些百分率的含義。

  2.能用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方法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數學的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

  1.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2.對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具準備】

  小黑板、口算卡片。

  【參考的有關數據】

  稻谷出米率約72% 小麥出粉率約85% 棉子出油率約14%花生仁出油率約40% 油菜子出油率約38% 芝麻出油率約45% 蓖麻子出油率約45%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活動(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口算比賽:(時間:1分鐘)

  5/6―1/2 3/10×2/9 1―1/4 4/5÷1/5 4/5÷4/3

  5/8+3/4 7/12×4/7 7/8+1/4 1/5+1/3 3/4÷5

  想一想,根據自己的口算情況,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做對的題數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做錯的題數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

  2.學生根據自己的口算情況口答“做對的題數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做錯的題數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

  3.提出問題:能否將“做對的題數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改成一道百分數應用題呢?

  (校對并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口算情況,錯題數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

  活動(二)相互合作,探究問題

  <一>初步感知

  1.學生嘗試解答各自的“做對的題數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和“做錯的題數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

  2.小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百分數應用題”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解法相同,關鍵是找準單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百分數應用題”計算的結果要化成百分數。

  <二>共同探討

  1.師:百分數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應用很廣泛,如前面說到的你們在口算比賽中,各自“做對的題數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這是你在這次口算比賽中的正確率,“做錯的題數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就是錯誤率。像這些正確率、錯誤率等我們通常稱作“百分率”。你能舉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嗎?

  2.學生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舉例的同時要讓學生說說他所舉百分率的意義。

  板書學生所舉的百分率及其含義。如:

  合格的產品數 發芽的個數

  產品的合格率= ────────×100% 發芽率= ───────×100%

  產品總數 種子的總數

  3.嘗試解答例題:

  (1)出示課本例1和例2的條件:

  例1六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有120人, ?

  例2某縣種子推廣站,用300粒玉米種子作發芽實驗,結果發芽的種子有288粒。 ?

  (2)完成第113頁的“做一做”

  活動(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口答:

  (1)2是5的百分之幾?5是2的百分之幾?

  (2)用 1000千克花生仁榨出花生油380千克,說出求花生仁出油率的公式,并算出花生仁的出油率。

  2.判斷:

  (1)學校上學期種的105棵樹苗現在全部成活,這批樹苗的成活率是105%。

  (2)六年級共98名學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級今天的學生出勤率是98%。

  (3)25克鹽放入100克水中,鹽水的含鹽率是25%。

  3.課堂作業:

  1.我國鳥類種數繁多,約有1166種。全世界鳥類約有8590種。 ?

  2、根據我班同學的情況,先編一道百分數應用題,在小組內交流,然后解答。

  活動(四)全課總結

  1.學生談談學習本課后有什么收獲,說說解答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百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方法是怎樣的?這類應用題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有什么關系?

  2.學生談談今天所學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活動(五)補充練習

  1.判斷題。

  ①五年級98個同學,全部達到體育鍛煉標準,達標率為98%。

  ②今天一車間102個工人全部上班,今天的出勤率是102%。

  ③甲工人加工103個零件,有100個合格,合格率是100%。

  2.應用題。

  ①六年級一班有學生50人,今天出席48人.求六年級一班今天的出勤率。

  ②在一次數學測驗中,六年級一班同學一共做了400個題,結果有錯誤的題16個,求錯誤率。

  3.作業:結合練習二十九第6題進行課外調查。

  【教學反思】

  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使乏味的數學變得生動,鮮活,有意義。。注重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習效果很好。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設計理念

  1、聯系現實,創設情境,注重融合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要選取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素材應當來源于學生的現實,這里的現實應該是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夠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學生素材應盡量來源于生活,在其中又應當具有一定的數學價值。對于三年級同學來說,學生的現實或許更多地意味著他們直接相關的、發生在他們身邊的、可以直接接觸到的事與物,例如今天我當家這個情境就取材于學生熟悉的班隊的活動。其中,四個計劃的設計則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

  2、在開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獲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而小組學習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學生在開放的小組群體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交談,無拘無束地討論,獨立思考,相互學習。在討論與交流中,思維呈開放的態勢,不同見解,不同觀點相互碰撞,相互引必,相互點燃,從而實現個人與他人,小組與全班的全程對話。

  3、重組整合例題,對教材二度開發

  在新課程標準和教材之間,仿佛是一片不確定的開闊地,它要求教師從一個單純的教材組織者、執行者轉變為教材的研究者、開發者,鼓勵教師心情釋放智慧的源泉,在教材與標準之間馳騁創造力。因此我們在設計時根據教學的需要,重組、整合了例題,對教材進行了二度開發。大膽地開放小教室,把生活中鮮活的、學生感興趣的題材引進數學的大課堂,把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今天我當家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和小紅一起邀請朋友、上街買菜、社區服務、購物,在完成計劃中自然無痕地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學習。

  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就在身邊。

  3、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結合內容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談話:同學們,學校開展今天我當家的活動,你們想參加嗎?小紅也想參加,她想利用雙休日當一回小主人。她把想法和爸爸說了,爸爸說:好啊!不過那要看看你沒有有當小主人的能力?于是他就考考小紅了。

  出示:買青菜用2元線, 買白菜用了多少錢?

  提問:你們能解答?為什么?是呀!缺了一個條件也就不知道買白菜的錢和買青菜的錢有什么關系了,那你猜猜爸爸會怎么說呢?

  生自由發表意見。(買白菜比青菜多用3元錢;買白菜比青菜少用1元線;買白菜的錢是青菜的2倍)

  [評析:細致入微地滲透生活觀念,精心設計,巧妙借助今天我當家的場景,對生活要索進行提煉,創設了良好的活動情境,幫助學生從細微之處看生活,在生活氛圍中自覺調動原有認知儲備,全身心地為小紅想計策、出主意。]

  二、提供材料,研討新課

  談話:小紅也全部答對了,爸爸高興地說:那就讓你來當家吧!于是小紅就制訂了當家的一些計劃,她的第一個計劃是什么呢?

  1、出示:計劃一:邀請朋友

  請3個同班好朋友,2個興趣班好朋友,請小鄰居的人數比同班好朋友和興趣班好朋友的總數少1個,請人( )小鄰居。

  提問:你們會算嗎?說說看,為什么要先求3+2=5(人)?是啊,跟小鄰居的人數有直接關系的是同班好朋友和興趣班好朋友的總數。

  (出示線段圖,圖略)

  提問:在圖上哪一段表示同班好朋友的人數?哪一段表示興趣班好朋友的人數?同班好朋友和興趣班好朋友的總數呢?所求的問題在哪兒?第二段怎會比第一段短一些呢?接下來怎么辦?(生答師板書)

  談話:小紅請好了小伙伴準備去買菜,媽媽和奶奶聽說小紅想當家,非常支持。

  練一練:奶奶給了10元錢,媽媽給了20元錢,爸爸給的錢比媽媽和奶奶給的總數少2元,爸爸給了( )元錢。

  同桌交流后回答。

  2、出示:計劃二:上街買菜

  買表菜用了2元錢,買蘿卜用了3元錢,買肉用的錢比買表菜和蘿卜的總數多8元,買肉用了( )元錢。

  談話:誰愿意說說?(買答師板書)小紅也很快地算出來了,這時旁邊一位正買菜的老爺爺看見,也想請她們幫幫忙。

  練一練:買茄子用了4元錢,買冬瓜用了2元錢,買魚的錢比買前兩樣的總數多4元錢,買魚用了多少錢?

  引導:你們愿意幫忙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評析:數學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和必需的數學,就應該密切聯系學生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數學是生動、有趣的。不節步步深入,分別設計了邀請朋友上街買菜等生活實例,激活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誘發出我就是小紅的意識。讓學生充分交流想法,尊重學生個體思維,呈現方式的多樣化體現了課堂的開放性。一方面培養學生留心身邊事物的習慣,另一方面使學生感覺到書本上的知識來源于人的實踐活動,學生學習興趣盎然。]

  3、談論:吃完午飯,小紅決定去完成第三個計劃,去小區劉奶奶家打掃衛生。小紅多會安排呀!

  出示:計劃三:社區服務

  2個同學洗衣報,1個同學掃地,擦窗的人數是洗衣服和掃地的總數的2倍,擦窗的有( )人。

  生答師板書。

  談論:小紅和小伙伴們把劉奶奶家打掃得干干凈凈,高高興興地往家走,下地好遇上小區管理員張叔叔,原來啊,他正在發搞好家庭衛生的倡議書呢!

  練一練:第一次發了22份倡議書,第二次發了38份倡議書,第三次發的是前兩次的總數的3倍,第三次發了多少份倡議書?

  [評析:在數學課中創設情境,并不是為了創設而他設,主學生在感興趣的情境中認識數學知識,體驗玫理解數學,感受數學的力量。因此在四個計劃這一主線中還必須注意數學知識間的銜接與穿插,上街買菜算算錢,小區發了多少份倡議書,這些都能在現實中找到藍本,學生身臨現實情境,與鞭說是在解答題目,還不知如說是在做身邊的一件事情,不僅實現了《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而且還注意了學科間的融合與滲透。]

  4、揭示課題

  5、引導:比較三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相同點:都是先求總數,因為要求的問題都與總數有直接關系;不同點:因為所求的問題和總數的關系不同,所以計算方法也就不同。)

  6、看書質疑(學生完成例1)。

  三、開放練習,拓展提高

  1、媽媽買了8個蘋果,6個梨,9個香蕉,買的桔子比蘋果和香蕉的總數多7個,買了多少桔子?

  學生匯報,逐題出示:①8+6=14(個)②8+6+9=23(個) 14+7=21(個)23+7=30(個)

  引導:這樣做行不行?為什么?如果算式是對的,如何改題目?

  [評析:這是一個有多余條件的問題,讓學生在想中練,錯中悟,使每個學生都成為選擇信息的主體,變以往學生坐等信息為主動獲取有用的信息。]

  提問:小紅當了一天的小主人,有沒有把所有的錢都用掉?她一共有多少元錢?用掉多少錢?還剩多少錢?這些錢可以用來干什么?

  生自由發表看法。

  談論:小紅想把奶奶給的10元錢還掉,然后再捐給班級里的一名貧困學生10元,現在她還剩多少錢了?最后她還有一個計劃。

  3、出示:計劃四:購物(圖片)

  鋼筆 飲料 鉛筆 小畫冊 薯片 牙膏

  6元/支 3元/瓶 1元/支 4元/本 3元/袋 5元/支

  提問:小紅會買些什么?四人小組討論幫小紅設計一個與從不同的購物方案。(學生設計)

  提問:如果要把所有的物品都買下,需要多少錢?錢夠不夠?如果不夠,你會想出什么方法呢?(滲透打折、還價等思想)

  [評析:在課尾設計讓學生用20元錢駢買提供的商品的活動。看似簡單,由于學生在開放的窨,開放的群體合作中收集、整理信息,不僅設計了10多種與眾不同的購物方案,而且還延伸出:如果買東西后錢多了可用來捐款、還給父母、存起來等多種辦法,適時地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當有同學提到要把所有的商品全買下而錢又不夠怎么辦時,學生的回答更是數彩紛量,如討價還價、打折優惠、先欠再還、買一送一,有些購物策略甚至連老師也始料不及。開放的活動開發了學生豐富鮮活的認知潛能,在積極思考、主動與同伴合作、積極與他人交流中,不公增進了運用數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信心,而且還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

  四、課堂總結

  小結:這一天小紅過得非常有意義,不僅出色地完成了她制定的四個計劃,解決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今天我當家的活動中,她的能力的素質都得了鍛煉和提高,而且在輕松愉快中學會了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同學們,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多觀察,勤動腦,想念任何難題我們都不怕!

  [評析: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在于用數學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意識。學數學最終是為了用數學。]

  課后反思

  新一輪課程改革將在國家統一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實現教材的多樣化。因此作為教師努力實現從教材使用者向教材開發者、研究者鐵色的轉變,聯系生活,整合教材,匯集眾家之長,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創設探索性和開放性的情境,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自信心。

  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其中的媒介是課堂。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的主陣地,理應為學生帶來的充滿理性探索的智慧體驗和由于才識展示與情趣激發交織而成功體驗。教師應為之而不懈努力,真正使學生感到寬松、坦然、自由愉悅,沒有任何形式的壓抑和強制,讓他們自由自主地思考、探究,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果斷而自主地決微和實踐,使學生有具性得彰顯和發展。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同樣多的含義。

  2.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進行互相幫助、樂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8頁,練習一的第1~4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將第6~7頁的主題圖做成動畫課件。

  學具:學生準備學具卡片。

  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

  1.多媒體出示小豬、小兔蓋房子的動畫課件。

  [通過生動有趣的動畫課件,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展開說,符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同時,靈活運用畫面引出新知問題,自然有度。]

  師:小朋友們愛聽故事嗎?誰能根據我們看到的動畫課件,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呢?(給學生留出3分鐘的思考時間。)

  2.講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沖倒了,要重新蓋房子,小豬來幫忙。小兔搬磚,小豬扛木頭,他們終于蓋好了新房子!

  師: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蓋房子?

  生1:從房子上面的兔子頭像知道的。

  生2:小兔還給小豬準備了好吃的呢!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

  生3:水中的小魚也在為他們加油呢!

  師:同學們講得真好,小豬、小兔互相幫助,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你一句我一句把觀察到的講成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通過這個動畫片你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說一說嗎?下面我們可以先在小組內說一說。

  合作探究

  [新知過程以學生為主,學生通過觀察去感悟多、少、同樣多。老師的引導與學生合作恰如其分。新思想新觀念有所體現,同時評價有度,保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小組合作。

  觀察動畫片,組內交流。

  2.小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豬。

  生2:有3個蘋果,4個蘿卜。

  生3:有4個板凳,4根木頭。

  生4:我發現1只兔子搬1塊磚,沒有剩下的磚。

  師:說得很好,兔子和磚都沒有多余的,這時我們可以說兔子和磚同樣多。你們記住了嗎?看看,動畫片中還有什么和什么同樣多?

  生1:1只小豬吃1個蘋果,小豬和蘋果同樣多。

  生2:1只小兔吃1個蘿卜,小兔和蘿卜同樣多。

  生3:老師,我發

  現1只小豬扛1根木頭,還剩1根木頭。

  師:你發現誰多誰少?

  生3:木頭多,小豬少。

  師:很好,還可以怎么說?

  生1:木頭比小豬多。

  生2:小豬比木頭少。

  師:同學們真聰明,剛才同學們講的,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知識。(板書課題:比多少)

  3.同位互相說。

  動畫片中還有什么和什么同樣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生:(略)

  應用拓展

  1.同位合作,擺學具卡片,邊擺邊說。

  a。一個同學擺,同位擺的和他同樣多。

  b。同位合作,一個擺得多,一個擺得少。

  (教師巡視,發現多數一個擺在上面,一個擺在下面。)

  [做到了學中有用,用中促學。解法多樣化落到了實處,突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體現了學生可用不同方法去學習數學的道理,符合課程標準的新理念。]

  師:同位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樣擺,老師一眼就看出誰擺得多,誰擺得少,或同樣多?

  生1:數一數,標上數。

  生2:對齊擺,長的多,短的少,一樣長的同樣多。

  師:他們的方法都很好,同學們聽到了嗎?我們應該在學習上善于觀察和動腦,講究方法。

  2.說出你生活中同樣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校園里的楊樹比柳樹少。

  生3:我的鉛筆和同位的鉛筆同樣多。

  師:同學們說得這么多,這么好,可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比比誰聰明。

  a。教師拿出一串紅、黃相間的珠子,讓學生判斷哪種顏色的珠子多。先讓學生在組內說說。

  b。小組交流。

  1組:用數的方法:數出紅珠子有幾個,黃珠子有幾個,再比較。

  2組:這種方法太麻煩,我們組是找朋友:一個紅珠子和一個黃珠子是一對朋友,最后剩下哪種顏色的珠子,哪種顏色的珠子就多。

  3組:我們組還有一種方法:如果開始第一個珠子是紅色,最后一個也是紅色,那就是紅珠子多;如果開始第一個珠子是紅色,最后一個是黃色,那就是兩種珠子同樣多。

  師:同學們真聰明,說得妙極了!好了,這節課你們學得很好,數學王國里還有許多奧秘呢!只要同學們細心觀察,好好學習,一定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教學設計說明

  低年級兒童在入學前,通過對各種物體的感知,已經積累了有關比多少的感性經驗。教材又為學生提供了生動有趣的情景。本節課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放手讓學生去觀察、去操作、嘗試,做他們想做的,在做中學到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語言是思維的基礎,一年級孩子剛入學,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很重要。本節課我重點放在學生說和做,結合孩子的生活經驗,培養數學興趣,為今后學好數學打下良好基礎。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趣味數學教案12-24

小學數學教案模版07-13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31

《左右》小學數學教案04-01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3-16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