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2-07-28 18:37:4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十冊27~29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實物觀察和電腦演示,使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能力目標:小組合作,經歷探究長方體特征的全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各種有效活動,提高學生動手操作、有序的觀察的能力,初步了解一些研究的方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在活動中自主構建數學知識,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難點:建立空間觀念,形成表象。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體2個(其中一個兩面是一正方形的長方體)、尺子、報告單、制作好的燈籠一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圖形王國里開演唱會,下面該誰出場了呢,讓我們大聲說出它們的名字歡迎它。

  生:長方體。

  師:那長方體是不是平面圖形,(不是)那是什么圖形?(立體圖形)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學生列舉)

  看來生活中的物體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研究長方體。

  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發現

  1、初步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看一看,摸一摸,并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感受。

  (學生活動,小組交流,然后匯報摸的感受。)

  生:有平平的面,還有邊的角。

  師:把你手中的長方體舉起來,說一說什么地方是平平的?還有你說的邊和角都在哪?

  師小結:長方體上這種平平的面叫做長方體的面,把兩個面相交的叫做長方體的棱,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師邊摸邊說)

  電腦演示。

  師:現在教師要考察一下你們這段知識掌握的怎么樣,注意觀察,我摸到長方體的哪個部分,你們就快速說出它人名稱,好嗎?

  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說明:這個活動環節是讓學生摸長方體,使他們對長方體的表象有所了解,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對長方體的點滴認識充分激活。面對長方體的物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進入新的學習狀態。

  2、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現在我們將要研究長方體有哪些特征。大家可以從面、棱、頂點三個方面進行研究,下面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研究,研究時可以利用桌上的材料,加上你的巧手,做出一個或兩個長方體,在做的過程上,各小組要齊心協力,然后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精彩的發現?并將你們的發現填在報告單上。

  附表

  面棱頂點個數形狀大小關系條數長度關系個數長方體

  (設計意圖說明:這個環節我提供了大量的制作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愿望制作長方體,讓學生調用直觀感知、生活經驗、做中觀察,做中模仿、做中探索、做中發現,做的過程將實物、表象、模型建立聯系,對特征有淺表的認識。)

  師:現在哪個小組愿意派代表來說一說你們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師:你想先說說面、棱、頂點,哪個部分的特征?

  生:長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師:你能說說是怎么數的嗎?舉起來數一數。(上、下、前、后、左、右)

  大家對他的方法進行一下評價。數得好不好?

  師:同學們在數圖形的時候要做到有規律,這樣才能不重復不遺漏。我們大家也一起來摸一摸,數一數。

  師:你還發現有的長方體的面是正方形的。你能把這樣的長方體舉起來讓大家看看嗎?用手指出來哪個面是正方形?那這個長方體上有幾個面是長方形、有幾個面是正方形?

  師:你有沒有找到這樣的長方體?舉起來看看。(板書: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師:繼續匯報。

  生:相對的面大小相等。

  師:你能指一指哪兩個面是相對的?

  那你是怎樣知道這兩個相對的面面積是相等的?

  生:我是用尺子量出來的,量出這兩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發現相等,說明它們的面積相等

  師:長方體有幾組這樣相對的面(3組)哪三組你能上臺指出來嗎?

  學生回答,電腦演示。(板書: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師及時表揚鼓勵)

  師: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一個長方體放在桌面上仔細觀察,在同一個角度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呢?

  它的前面是個什么形狀?它的上面呢?也是一個長方形,由于觀察角度的原因,使它看上去象一個平行四邊形,它的右面也是這樣的。其實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呢?為了讓同學們看得更清楚,我們一般添加3條虛線,畫出它的透視圖。這樣就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長方體有六個面了。

  師:我們剛才研究的是面的特征,誰來繼續匯報。

  生:長方體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不相等。

  師:都不相等嗎?

  生:是4條4條相等。

  師:哪4條相等?(指名學生上臺摸一摸)

  師:這4條棱之間有什么位置關系?

  生:互相平行。

  師:他們組發現了這樣一組互相平行的4條棱長度相等,還有這樣的和這樣一組平行的4條棱相等。(師邊說邊摸)

  (電腦演示)

  師:你們認為他們小組的發現怎么樣?還有哪些也有這樣的發現,你們的發現真是太精彩,來,我們給自己一點掌聲鼓勵一下。那你們是怎么發現的呢?

  生1:用眼睛看出來的。

  生2:用尺子量出來的。

  師:有的小組是用眼睛觀察出來的,而這個小組同學還對它進行測量,說明他們有很嚴謹的研究態度,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再一次給他們鼓鼓掌。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腦的演示。

  師:另外,頂點有什么特點呢?

  生:有8個頂點。(電腦演示)

  (設計意圖說明:這個環節是學生匯報自己的發現,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交流中發現特征,溝通聯系和區別,說的過程是數學名詞,數學概念結合操作體驗,通過匯報語言實現轉化的過程,把感知經驗上升為數學認識,由感悟上升為理性認識。)

  3、認識長、寬、高。

  師:每個頂點上都有幾條棱相交?

  生:每個頂點有3條棱相交。

  師:我們把相交與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這是長方體的現下面也叫底面,我們通常把底面上較長的棱中做長方體的長,較短的一條棱叫做長方體的寬,把垂直于底面上的棱叫做長方體的高。

  (電腦演示)

  師:下面長們來進行一個快速搶答,注意看老師摸到的是長方體的長、寬、還是高。

  (注意糾正不對的同學)(學生糾正)

  師:它也是長,因為它和長是相對的,互相平行的,屬于同一組,所以長方體有幾條長?幾條寬?幾條高呢?

  (交換位置再說一說)

  師:長方體的長、寬、高會隨關它擺放的位置不同發生改變。

  (三)鞏固應用:

  1、判斷。(題略)

  2、量一量數學書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說一說每個面長和寬是多少。

  3、做燈籠,把所需要的木條和紙的數記錄下來。

  (四)教學小結:

  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對長方體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知道了長方體的基本特征。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長方體,注意留心生活,我們就會學到很多的數學知識。

  板書設計:

  面棱頂點個數形狀大小關系條數長度關系個數長方體6所有的面都是長方開,特殊情況下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12相對的棱長度相等8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夠準確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并熟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六個面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在觀察、操作、體驗和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歸納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能力。通過觀察和比較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養成敢于探索科學之謎的精神,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

  1、認識長方體特征:12條棱、6個面、8個頂點,理解并掌握相互平行的棱長度相等、相對面面積相等。

  2、認識正方體特征:12條棱、6個面、8個頂點,理解并掌握12條棱相等、6個面面積相等。

  三、教學難點

  1、理解長方體棱長總長、正方體棱長總長。

  2、對比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異同。

  四、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人教版(20xx)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中第一節的內容,包括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知識,其中長方體含有例1、例2,正方體含有例3。

  教材設計意圖:重在觀察、操作、體驗和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歸納能力,通過觀察和比較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五、學情分析

  因為學生普遍對空間概念非常陌生,所以學生對新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理解可能會比較困難。因此唯有聯系生活實際入手,由淺入深,逐一穿插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觀察、觀察、操作、體驗和交流過程中來分析和比較,從而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最終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相關知識導入。

  1、回顧長方形及正方形。

  2、聯系生活實際,認識體的空間概念。

  (二)師用實物展示法和生交流,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量。

  1、師分別展示長方體、正方體模型。

  2、生認真觀察并詳細記錄觀察結果。

  3、生可在桌間或小組內交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數量特征。

  ①長方體有12條棱,8個頂點,6個面(通常都是長方形,特殊2個正方形和4個長方形)。

  ②長方體有12條棱,8個頂點,6個面(都是正方形)

  (三)引導生通過操作、討論,來理解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棱長間的特征。

  1、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一):

  ①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

  ②進一步理解長方體的特征:棱長間的區別與聯系。

  (長、寬、高的定義;相互平行的棱長長度相等)

  2、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二):

  ①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制作一個正方體。

  ②進一步理解正方體的特征:棱長間的聯系。

  (所有棱長長度相等;統稱棱長)

  3、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棱間區別。

  (四)激勵生再操作、討論后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面間特征。

  1、生各自獨立完成(活動三):

  請學生課前剪下教材后的附頁,備好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

  ①認真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猜想長方體和正方體面間的區別與聯系。(有一些面面積相等)

  ②沿虛線折長方體和正方體,驗證猜想。

  ③初步歸納長方體或正方體特征的異同。

  (長方體:相對面面積相等;正方體:所有面面積相等)

  (五)師生互動作課堂小結。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共同點:都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點:

  ①長方體:相互平行的4條棱長度相等,相對面面積相等。

  ②正方體:12條棱長度都相等,6個面都相等。

  (六)課外作業

  一根繩子既可做一個長6厘米、寬4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框架,又可做一個棱長是多少厘米的正方體寬架?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內容:

  《因數與倍數認識》第5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互為關系的辨析(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你和爸爸、媽媽的關系,你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存在這些關系的雙方互相的關系表示為例,辨析互為關系)

  2、小結互為關系,引入課題。(板書課題:因數與倍數)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因數與倍數

  1、回顧學過學過的幾類數(自然數,小數,分數)

  2、揭示因數與倍數的研究范圍,(現在我們來研究自然數中數與數之間的關系。)

  3、整除算式的辨別(給下面算式分類,并描述算式的特征)(出示課本P5例1)

  4、學生自我分類,小組討論分類結果,完善分類。

  5、辨析整除的意義,自學了解因數、倍數的意義,組內交流自學成果,議一議,辨明因數與倍數。

  6、全班交流,選擇分類后的算式,說說什么是因數和倍數?說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7、當堂訓練

  (1)完成課本P5下面的“做一做”(獨立說、組內互相說、全班交流說) (2)判斷:課本P7 T5(1)

  (二)因數和倍數的求法

  1、自學課本P6例2和例3,初步了解因數與倍數的求法。

  2、組內討論因數與倍數的求法,一個數的因數與倍數的個數、一個數的最小的因數和最大的因數、一個數最小的倍數和最大的倍數。 3、全班交流上面組內交流的知識點,適時輔導,各自完善。 4、當堂訓練

  (1)完成練習二T1(獨立練習、組內交流完善、選擇性全班交流)

  (2)完成練習二T5(獨立判斷、組內交流完善、全班交流)

  三、總結與分享

  與老師和同學分享你的收獲與感悟。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提高用數對確定位置的能力。

  2、通過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下面是某一地區的平面圖。

  1、用數對標出環球大廈和購物中心的位置。

  2、圖中(11,4)表示的位置是( )。

  3、( )和( )在同一行上。

  4、小明從公園門口出來,到書店該怎樣走?

  (1)獨立完成解答。

  (2)集體評講。

  二、提高練習

  1、練習三第5題。

  (1)理解題意,明白“行”“列”表示的意思。

  (2)根據(x,5)這個數對,說說x表示的是列數還是行數?

  根據這個數對能確定什么?它表示的可能是哪個班?

  (3)在小組中說說第(3)小題。

  這里的x,可能表示哪些數?為什么?

  2、完成練習三第6題。

  (1)理解題意,明確鮮花和綠色植物都應放在方格線的交點上。

  (2)在小組中設計交流。

  (3)展示作業,匯報結果。

  你能用數對描述一下自己設計的擺放位置嗎?

  你覺得自己設計的如何?優點是什么?

  互相評價:設計是否合理?是否美觀?

  3、完成練習三第7題。

  平移后頂點位置的數對什么變化樂,什么沒變?(第一個數變了,第二個數沒變)

  第一個怎么變化的?

  獨立在書上方格中完成第(3)小題。

  在小組中完成第(4)小題。

  說說順次連接四個點得到了什么圖形?

  4、完成練習三第8題。

  理解題意,簡單介紹國際象棋的棋盤。

  棋盤上的列車行分別用什么表示?

  用g2表示白王,和數對表示的方法相同嗎?

  完成第(2)小題的填空。

  在小組中互相說說黑車從C6~C2,是怎樣前進的?

  三、閱讀“你知道嗎”

  四、課堂總結

  用數對確定位置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同學們說說在哪些領域會用到這個知識呢?學好這個知識對于大家今后的學習、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數學廣角

  【 新知識點】

  利用天平找出5 件物品中的1 件次品

  數學廣角

  利用天平找出多件物品中的1 件次品

  【 教學要求】

  1 .通過觀察、猜想、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戰略的多樣性和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2 .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同學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教學建議】

  1 .加強同學的試驗、操作活動。

  本單元內容的活動性和操作性比較強,大都可以采取同學動手實踐、小組討論、探究的方式教學。實際教學時,可先多給同學一些時間,讓他們充沛地操作、實驗、討論、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戰略。

  2 .重視培養同學的猜想、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

  組織同學進行實驗操作活動,僅僅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基礎或前奏,教學的重點在于活動后的猜想、歸納、推理活動,由此促進同學養成勤于考慮、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動中,同學往往會得出多種解題戰略。教學時,老師應引導同學從這些紛繁復雜的方法中,從簡化解題過程的角度,找出最優的解決戰略。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活動目標

  通過發豆芽活動,了解生活中的相關知識,運用多種途徑查詢和收集相關資料,并能運用數學的方法記錄和描述豆芽的生長情況,培養同學們動手實踐、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師收集相關資料,并先做一次實驗。學生分組準備黃豆、綠豆各50g,以及發豆芽的器皿。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豆芽的生長過程嗎?你自己發過豆芽嗎?

  2.學生根據查詢的資料和咨詢科學教師得到的知識進行交流。

  3.根據學生的交流,提出:我們也來試一試發豆芽。

  揭示課題:發豆芽。

  二、討論交流,得出活動步驟

  1.提問:發豆芽要做哪些準備?怎樣記錄發豆芽的過程呢?對最后的記錄如何分析呢?

  結合學生的交流,得出本次活動的主要步驟:調查與收集;發制與記錄;整理與分析;推測與應用。

  2.學生結合教材了解4個環節應該做什么,并在全班交流。

  教師重點提問:發豆芽的統計圖畫什么好?為什么?如何計算發豆芽的盈利情況?

  三、學生分組活動

  1.教師演示發豆芽的過程。

  2.教師提出要求:

  (1)發豆芽活動要做的事情比較多,我們要分組進行,每組5個人。

  (2)為了方便觀察與記錄,我們都將豆芽統一放在教室里進行觀察,每天每個組在固定時間進行澆水。

  3.各組學生進行發豆芽實驗。

  時間大約是6天。教師對各組實驗的情況進行適時的指導,對各組的記錄進行及時督促與檢查。各組在發豆芽完成后,及時進行數據分析,制作好相應的統計圖表,寫好分析總結。

  四、小組交流,感受價值

  交流發豆芽的具體做法和注意事項。

  五、觀察、記錄、分析

  1.觀察豆芽的生長情況。(大約6天時間)

  2.記錄豆芽的生長情況。(每天進行記錄)

  3.把豆芽的生長情況制成統計圖表。

  4.分析統計圖表,寫好總結。

  六、總結反思

  小組結合統計圖匯報豆芽生長情況,說說在發豆芽活動中的收獲。

  注:五、六兩個教學過程在課外進行。

  [簡評:本課設計采取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方式,突出發豆芽的相關資料收集,討論發豆芽的活動步驟,對發豆芽活動進行分析、交流、評價。通過分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統一在教室進行,便于學生觀察、比較、交流、互相激勵。同時,把發豆芽活動的重點放在依據實驗數據制作、分析統計圖表上,以體現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現綜合應用的數學味。]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32-133頁“打電話”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畫圖的方式,使學生找到打電話的最優方法

  2、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借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3、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重點:理解打電話的各個方案并從中優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學難點:突破“知識本位”,讓學生充分經歷了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到優化的思想。

  教學準備:磁性黑板,磁性教具

  教學流程:

  xx老師剛接到學校緊急通知,要合唱隊的15人去參加演出,怎么可以盡快地通知到這15個隊員呢?”同學們幫忙想想辦法吧!

  (教學預設:這時學生可能會說出打電話通知。)

  對,打電話通知是一種快捷的方法,但是打電話也是有學問的,那么打電話里有哪些數學問題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打電話里的數學問題。(板書:打電話)

  二、探索比較

  1、假如通知一個隊員要1分鐘,每個隊員都在家,那么15名隊員都接到通知要多少時間?(15分鐘)

  2、15分鐘是怎么來的,我們可以用圖來表示,老師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3、總結:這種方法怎么樣?為什么會慢呢?(太慢了,老師一個人在通知,其他人在聽候通知,費時,板書:費時)那么有比較快的辦法嗎?(分組通知)

  4、猜猜看,你覺得分為幾組通知可能比較快?(學生可能會說三組、四組、五組等)下面大家就在小組合作完成,擺出你們認為比較快的方案。(老師巡視指導,參與討論,了解情況。)

  5、匯報結果。

  6、和逐個通知比,分組通知如何?為什么會節省時間?(組長在同時打)

  7、有沒有最優的方案的呢?老師、組長和組員都不閑著,應該怎樣設計方案呢?小組內合作完成,老師巡視指導,參與討論,了解情況。最后匯報交流。

  三、探究規律

  這的確是個好辦法,這個方案,你們發現有什么規律嗎?

  太棒了!這個同學的發現很了不起。我們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先出示空表,邊問邊填完整。)

  第幾分鐘:1、2、3、4

  接到通知人數:1、2、4、8

  總人數:2、4、8、16

  你發現了什么規律?(預設:第幾分鐘通知的人數,是前一分鐘通知人數的2倍。)

  按照這個規律,第5分鐘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鐘可以通知多少人? 2分鐘一共通知( 3 )人

  3分鐘一共通知( 7 )人

  4分鐘一共通知( 15 )人

  你又發現了什么規律?(預設:2分鐘通知的人數=2個2相乘-1;3分鐘通知的人數=3個2相乘-1;4分鐘通知的人數=4個2相乘-1;)5分鐘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鐘一共通知多少人?這樣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鐘?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32-133頁“打電話”

  教學目標

  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畫圖的方式,使學生找到打電話的最優方法;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卡片、主題圖

  教學流程:

  一、提出問題

  (板書課題)(談話引入)今天,我們學習打電話,你會打電話嗎?那我看看你們到底會不會?李老師剛接到學校緊急通知,要合唱隊的15人去參加演出,怎么可以盡快地通知到這15個隊員呢?”同學們幫忙想想辦法吧!

  (教學預設:這時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1、逐個通知;

  2、幫忙轉告)這個幫忙轉告,怎么個轉告法?你想讓幾個人去轉告?沒有別的方法了嗎?(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這里有必要引導學生說出兩大種方法:平均分組和不平均分組。從平均分組到不平均分組有一個思維跨度,有時學生是不敢想或不會去想。在教學中很有必要鍛煉學生的這種發散思維,這也是為等一下的優化方案做鋪墊。所以要讓學生知道,在想辦法時,要大膽地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我們才能從眾多的方法中選出最好的方法。)

  猜一猜:哪種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組和平均分成5組比,哪種快。是不是分的組數越多就越快?我們怎樣才能比較出哪種方法最快?

  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這個問題,我們假設每一次通話要一分鐘,每個學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計一下你最少要幾分鐘?(學生可自由猜測)(設計意圖:猜想一是為了增加趣味性,讓學生心中有個疑團,提高探索的欲望。二是要讓學生體會驗證的必要性。)

  二、探索比較

  1、每個同學獨立思考,把你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來,并比較一下,哪種方法最好,想一想,從剛才的比較中,你領悟到什么了沒有?

  2、教師巡視,參與討論,了解情況。

  3、反饋。學生分別說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教師根據學生所說的擺出磁鐵。并追問,你剛才比較了幾種方法?(設計意圖:讓學生把各種方法都列出來,再作比較,經歷優化的過程)

  方案1要15分鐘。這樣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組的方法怎么樣呢?請用分組的同學說說你們的方案。

  方案2(1):5組,每組3人(要7分鐘)

  方案2(2):3組,每組5人(要7分鐘)

  這兩種方案與之前你猜想的結果怎么樣?是不是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說的嗎?所以在猜想上,我們要大膽,要想出你盡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驗證。如果每組分的人數不同呢,結果會怎樣?

  方案2(3):4組(4、4、4、3)(要6分鐘)

  方案2(4):3組(6、5、4)(要6分鐘)

  這兩種方法與前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時間會縮短?(每個組長都不會閑了)

  方案2(5):5組(5、4、3、2、1)(要5分鐘)

  老師、組長和組員都不閑著,應該怎樣設計方案呢?小組討論,匯報結果。

  每分鐘通知的人數用不同顏色的筆表示。并讓學生講解。

  (設計意圖:第二種方案的幫忙轉告。匯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都列舉并比較了哪幾種方案,認為哪種方案最好。只有讓學生親自去比較才能體會到優化的過程,切身體驗到優化是怎么一回事。讓學生去比較了各種方案,學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種方案優化的原因,從組長不空閑到老師、組長不空閑,再到老師、組長和組員都不空閑。)

  三、探究規律

  這的確是個好辦法,這個方案,你們發現有什么規律嗎?

  太棒了!這個同學的發現很了不起。我們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先出示空表,邊問邊填完整。)

  第幾分鐘:1、2、3、4 …

  接到通知人數:1、2、4、8 …

  你發現了什么規律?(預設:第幾分鐘通知的人數,是前一分鐘通知人數的2倍。)

  按照這個規律,第5分鐘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鐘可以通知多少人?

  2分鐘一共通知( 3 )人

  3分鐘一共通知( 7 )人

  4分鐘一共通知( 15 )人

  你又發現了什么規律?(預設:2分鐘通知的人數=2個2相乘-1;3分鐘通知的人數=3個2相乘-1;4分鐘通知的人數=4個2相乘-1;……)5分鐘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鐘一共通知多少人?這樣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鐘?

  四、優化方案

  同學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列舉出了這么多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方法,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最好?(學生說后)怎樣才能比較出哪種方法最好?

  板書設計:

  打電話

  方案1:逐個通知

  方案2:幫忙轉告

  (1)平均分成3組(5,5,5)——7分鐘

  (2)平均分成5組(3,3,3,3,3)——7分鐘

  (3)分成4組(4,4,4,3)——6分鐘

  (4)分成3組(6,5,4)——6分鐘

  (5)分成5組(5,4,3,2,1)——5分鐘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思考與問題解決:經歷觀察討論,操作等學習活動,能對分數的基本性質作出簡要的,合理的說明,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鼓勵學生敢于發現問題,培養學生勇于解決問題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并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歸納概括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正方形紙,彩筆。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分別出示兩張不同的孫悟空的照片。師:學們仔細看看這兩張照片,你有什么發現?(指名回答)。

  2.教師引導交流:孫悟空本人沒有改變,只不過是外表的打扮裝飾發生了改變。

  3.學生初步感知了什么變了而什么卻沒有變的概念。

  4.教師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什么變了而什么沒有變的有關內容。教師板書課題:分數的基本性質設計意圖: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觀察能力,為下一步學習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氛圍。

  二、探究新知。

  (一):1.師:在我們在學習這個新的內容之前,我們首先來復習一下除法與分數的關系。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被除數=課件出示:120÷30=(120×2)÷(30×2)=(120÷10)÷(30÷10)= 2.同學們說說這幾道相等嗎?(指名回答)。

  3.教師引導說出商不變的性質,課件出示商不變的性質的定義。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商不變的性質,為下一步更容易的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

  (二)、教學新知。

  1.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把手中的紙平均折成4份,其中把3份圖上你喜歡的顏色。

  2.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并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平均分”。

  3.展示學生的作業。

  4.師:現在請同學們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8份,16份,分好之后你有什么發現?(指名回答)。

  5.教師歸納總結,并課件出示:設計意圖:同一張紙能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6.引導學生觀察:

  觀察它們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樣變,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后,教師集體指導觀察,并板書:

  教師歸納總結后,學生完成課本66頁的填空題,完成后集體回答。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一些表象,但這些表象還須上升為科學理論,這就需要學生能透過表象識別表現后蘊藏的規律,這才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便于以后舉一反三,解決同類相關問題。

  7.課件出示:(通知互相討論)

  (1)相比較,看看分子分母有什么變化?(2)在這個變化中,你們發現了什么規律。

  8.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特別強調“同時”“同一個數”)。

  9.教師提出疑問:為什么要0除外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因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而分數的分母是不能為0的。

  10.同學們,現在你們來看看分數的基本性質和你們以前學習過得商不變性質有什么不同呢?(課件出示兩性質作對比)

  師: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性質的規律是一致的。

  三、鞏固強化,拓展應用。

  (1)課件出示:(集體回答)。

  (2)指出下列分數是否相等。(指名回答)。

  (3)把和化成分母是10而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指名到臺上板演)。

  (4)課件出示小故事。

  有位老爺爺把一塊地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二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三分到了這塊的。老大、老二覺得自己很吃虧,于是三人就大吵起來。剛好阿凡提路過,問清爭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來,給他們講了幾句話,三兄弟就停止了爭吵。

  你知道,阿凡提為什么會笑嗎?他對三兄弟講了哪些話?(讓學生課后去思考)

  設計意圖:多樣的練習可以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有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四、回顧總結,梳理新知。

  同學們,你們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板書設計:分數的基本性質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出示孫悟空的照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手腦并用,在操作中深入感知分數。請同學們用一張正方形紙片,動手折一折,通過三次的對折,每次找出一個和相等的分數,比較涂色部分大小有沒有變化?(沒有)。那么得到了什么結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子,分母的變化,經歷總結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學生對此進行鞏固后,再引導學生說出:0除外。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動腦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難點,取得很好的效果。

  3.鞏固練習,圍繞中心。在設計練習的過程中,采取多種形式呈現,使學生加深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理解所學知識,學有所獲,并進一步學習約分和通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并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

  正方體的特征及長、正方體的異同點。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討論法、講解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長方體的特點,請你回憶一下,回答下面的問題。(課件第2張)

  (1)長方體有(6)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2)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2)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3)長方體有(8)個頂點。

  在我們的身邊,除了許多長方體的物體,還有許多是正方體。(課件第3張)

  比如:骰子、魔方、沙包、積木、禮品盒等,這些都是正方體。

  你還能說出生活中的哪些物體是正方體呢?

  生舉例說。

  【設計意圖】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引入,使學生感覺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和研究正方體的特征,并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仔細觀察課前準備好的正方體,你發現正方體有什么特點?

  (1)小組合作:

  拿一個正方體的物品來觀察,想一想它有什么特點?

  (2)匯報交流:(課件第6張)

  生1: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生2: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都相等。

  2.總結正方體的特點。(課件第7張)

  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這6個面完全相同。

  正方體有12條棱,所有的棱長度都相等。

  正方體有8個頂點。

  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立體圖形,所有的棱長度相等。

  【設計意圖】

  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從觀察實物的過程中發現正方體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

  3.小組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點。

  拿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觀察一下: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課件第8、9張)

  生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生2:長方體的6個面一般是長方形,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

  生3: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正方體的所有棱長度都相等。

  4.列表比較一下:(課件第10、11張)

  5.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課件第12張)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關系?

  生1: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正方體也是特殊的長方體。

  師:特殊在哪里?

  生2:正方體可以看做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師:你會用集合圖來表示它們的關系嗎?

  6.小結:(出示課件第13張)

  (1)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正方體的12條棱都相等。

  (3)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設計意圖】

  對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加深學生印象,使學生能查漏補缺,更好地掌握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

  7.做一做:(課件第14張)

  小組活動:小組同學配合,用棱長1cm的小正方體搭一搭。并思考:

  (1)搭一個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

  (2)用12個小正方體搭一個長方體,可以用幾種不同的擺法?搭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3)搭一個四個面都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你發現了什么?

  8.答案揭曉:(課件第15張)

  (1)搭一個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8個小正方體。如下圖:

  (2)用12個小正方體搭成一個長方體,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擺法?搭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課件第16張)

  第一種擺法:

  這個長方體的長是12cm,寬是1cm,高是1cm。

  第二種擺法:(課件第17張)

  這個長方體的長是6cm,寬是2cm,高是1cm。

  第三種擺法:(課件第18張)

  這個長方體的長是4cm,寬是1cm,高是3cm。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長方體,可以使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理解的更為透徹,為下一步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做好準備,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3)搭一個四面都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你發現了什么?(課件第19張)

  搭一個四面都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搭成的長方體其實就是一個正方體。

  (三)課堂練習

  談話:同學們,你們學得怎么樣了?我們一起到智慧樂園挑戰一下自己吧!有沒有信心呢?

  1.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是多少?有幾個面的形狀完全相同?(課件第20張)

  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是5cm。它有6個面的形狀完全相同。

  【設計意圖】

  本題的設計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正方體的特點,知道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6個面也是完全相同的。

  2.這個正方體的棱長之和是72分米,它的棱長是多少分米?(課件第21張)

  正方體12條棱相等,棱長和是72dm,可以求出一條棱的長度。

  72÷12=6(分米)

  答:它的棱長是6分米。

  (四)拓展提高。(課件第22、23、24張)

  用鐵絲做一個底面周長是56厘米的正方體框架,需要鐵絲多少厘米?

  (1)小組討論: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說說你的思考過程。

  (2)匯報交流:

  正方體的12條棱都相等,可以先求一條棱的長度,再求12條棱的總長度。

  56÷4×12

  =14×12

  =168(厘米)

  答:需要鐵絲168厘米。

  (3)底面周長就是4條棱長是總和,求12條棱長的總和,就是56厘米的3倍。

  56×(12÷4)

  =56×3

  =168(厘米)

  答:需要鐵絲168厘米。

  (五)課堂總結

  師: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交流:

  1.正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2.正方體的6個面是正方形,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

  3.正方體的12條棱都相等。

  4.正方體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六)板書設計

  正方體

  1.正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2.正方體的6個面是正方形,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

  3.正方體的12條棱都相等。

  4.正方體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教學反思】

  1、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正確把握教學起點

  充分尊重學生的已有知識,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經驗、學習興趣,恰當地把握教學起點。例如本課在導入時,以尊重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先回憶有關長方體的特點的有關知識,再開門見山設計了辨認生活中那些物體是正方體,然后直接轉入正方體特征研究,避免了教學拖沓、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的重點。

  2、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積累空間觀念。

  正方體的認識在幾何形體知識屬于直觀幾何階段,教學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認一認等實際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幾何形體的特征,不斷積累空間觀念。

  3、教會知識,更要教會獲取知識的方法。

  本節課的題目是正方體的認識,讓學生用類比法參照長方體特征研究過程研究正方體的特征,最后進行兩者之間的異同比較完成新知識的學習。這種過程的設計既留給了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同時又教會了一種知識探究的方法。學生學會了知識,也提高了能力。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能力目標:通過操作比較,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情感目標:在親自動手操作過程中,讓學生建立起空間觀念,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難點: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想像力。

  教學過程

  一、數學來源生活,從實物中抽象出長方體和正方體。

  1、出示實物,根據形狀給它們歸類。(長方體、正方體、球、其它)

  2、課件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長文體和正方體。(頂點、棱、閃爍)

  導入:為什么,我們能很快地挑出長方體和正方體呢?因為,它們有著與眾不同的特征。

  二、動手操作,在實踐中歸納事物特征。

  1、學生用小圓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個不同的長方體和正方體。(三組面都不同的、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

  2、小組中每個人都要獨立動手制作,組員中相互指導、評議。

  3、思考:怎樣選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選取三種長度的.木棒,每種4根)

  4、選取合適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紙將框架圍起來,制成一個立體的小盒子。

  5、利用學生自己做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棱、面、頂點。

  6、結合制作過程,師生共同總結:長方體的特征和正方體的特征。

  7、請每小組把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變成正方體(事先用長白蘿卜削好的)。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會:正方體具備了長方體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長文體,并用韋恩圖表示兩者之間的關系。

  8、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棱中較長的叫長,較短的叫寬,豎直方向的棱叫高。)

  三、回歸生活,用數學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的長寬高和棱長。

  并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指出哪些是等長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個長方體的長為14cm,寬為10cm,高為7cm,想像這個長方體。

  3、通過你的觀察,從某個角度看一個長方體,最多能看到幾個面?一個非正方體的長方體中,最多有幾個面是相同的?

  4、長方體廣告箱長5米,寬0.5米,高3米,要用鋁條鑲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鋁條?

  5、有6米長的鐵絲,要制成一個棱長為40厘米的燈籠框架,夠瞧用嗎?6、要將一個長30厘米,寬20厘米,高10厘米的禮品盒系上彩帶,至少要買多少彩帶才夠用?

  四、拓展應用

  用數學創造生活。

  欣賞水立方、長方體建筑物、美麗的盒子、裝飾品,讓學生感受數學創造的美,也感受數學的重要作用。

  五、總結

  在這40分鐘的四步學習環節中,你最喜歡哪個部分?為什么?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喜歡什么樣的數學課嗎?

  六、作業布置

  用12個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能有多少種擺法?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請你親自動手試一試。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內容分析:

  西師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62~63頁綜合應用:《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

  它是在學生掌握了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也有了合并、分割正方體、長方體的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根據本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如下目標

  教學目標:

  1、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最節約的包裝方法,懂得表面積與它的長、寬、高的相差程度有關的道理。

  2、通過數學活動,運用所學知識,靈活、快速地找出最優的包裝策略。

  3、滲透有序思考和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最節約的包裝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快速地找出最優的包裝策略。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制作一個規格為5×3×1(單位:cm)的長方體紙盒。教師準備設計記錄紙以及展示設計方案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導入

  1、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各種包裝圖,這些包裝盒有什么特點?(長方體)

  2、揭題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跟包裝有關的學問,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板書: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

  3、包裝需要注意什么?(美觀、大小、省料)

  4、還記得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嗎?(板書公式)

  5、出示5×3×1的學具,學生計算表面積。

  二、小小設計師

  (一)兩塊學具的包裝方案

  1、兩個完全一樣的長方體,想一想,怎樣包裝呢?(學生兩人小組合作用兩塊學具設計包裝方案。)

  2、學生匯報方案,教師貼圖。

  3、電腦顯示介紹三個面:大面、中面、小面,再展出示三種包裝方法圖:上下(大面)重疊、前后(中面)重疊、左右(小面)重疊。

  4、觀察拼成的大長方體與原來的兩個小長方體,提問:你發現了什么? 什么沒變?什么改變?(體積沒變,表面積改變)

  5、猜一猜,那種包裝方案最省料?大面重疊,因為這樣重疊的部分最多

  6、學生分組計算三種方案的表面積進行驗證。(板書結論:重疊面積越大,表面積就越小,所用的包裝紙越少。)

  (二)四塊學具的包裝方案

  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用四塊學具設計包裝方案,并填寫記錄單。

  填實踐統計表

  包裝方案

  重疊面

  長(cm)

  寬(cm)

  高(cm)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方案五

  方案六

  2、生匯報方案。

  3、電腦展示介紹六種包裝方法圖:單面重疊:3種——6個面,雙面重疊:3種——8個面

  4、不計算,比一比那種包裝方案最省料?6個大面重疊和4個大面與4個中面重疊可能最省料。

  5、引導理解比較的方法:除去4個大面,兩個大面和4個小面比較,只需1個大面和2個小面比較,有可能相等,有可能大,也有可能小。

  6、學生分組計算可能的兩種方案的表面積進行驗證。

  7、觀察討論記錄單上長寬高數據的規律,得出結論。(板書:長、寬、高越接近,表面積越小,所用的包裝紙越少。)

  (三)八塊學具的包裝方案,怎樣最省材料?

  1、學生八人小組合作用八塊學具設計最優包裝方案。

  2、學生匯報并說設計理由。(長寬高越接近,表面積就越小,所用的包裝紙越少。)

  三、課堂小結

  啟發:通過這次包裝設計,從節省包裝材料出發,設計出最好的方案。你有什么發現?

  四、省料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同學們真棒,說得真好!包裝問題應用在生活中可以節約包裝紙,節省包裝材料,省料問題在生活中的的運用就更多了,做服裝的時候精心設計節省布料,可以多做衣服,使用節能燈,可以節約用電……省料問題在生活中可以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創造利潤……當今社會提倡節約,我們要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五、大膽嘗試

  12個旺旺牛奶盒的包裝方案,長8厘米,寬5厘米,高3厘米(接口處按300cm2計算)

  六、板書設計

  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

  重疊面積越大,表面積就越小,包裝紙越少

  長寬高越接近,表面積就越小,包裝紙越少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地14-15頁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借助分類思想使學生理解并掌握質數和合數,并能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能在百數表中正確找出100以內的質數,熟記20以內的質數。

  問題解決與數學思考

  引導學生運用“閱讀理解題意-分析解答-回顧反思”的方法推導出奇數加奇數的和是偶數,奇數加偶數的和是奇數,偶數加偶數的和還是偶數的結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在體驗和探究的過程中,要注重全體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感悟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新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合作學習意識,同時注意培養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重點和難點

  重點: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2、掌握“閱讀理解題意-分析解答-回顧反思”解決問題的方法。

  難點:區分奇數、偶數、質數、合數。

  教具: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復習引入

  1、(小黑板出示)1-20的各數中,看到者需數字你能想到最近我們學了哪些知識?

  1,3,5,7,9,11,13,15,17,19是什么數?

  2,4,6,8,10,12,,14,16,18,20是什么數?

  2,4,6,8,,10,12,14,16,18,20還是什么的倍數?

  5,10,15,20都是什么的倍數?

  3,6,9,12,15,18都是什么的倍數?

  10,20既是什么的倍數,也是什么的倍數?

  ………

  同學們能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分析、回答這些問題,說明你們做的太棒了,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這些可愛的數字,我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新的收獲和意想不到的發現。

  二、組織研究,體驗發現

  1、說明方法

  師:你們提出的數學問題很有價值,怎么研究這些問題呢?先讓我們來共同回憶以前研究數的方法,哪位同學先來說一說,該怎么做?

  我們一般是找一組數據,再觀察,討論,找出它們的共同點。

  2、小組合作研究

  科學的論證都來自于實踐,下面就請同學們以1-20這些數入手來共同研究質數和合數的相關知識。

  小組合作提示:

  找出這些數的因數有哪些?

  仔細觀察這些數的因數的個數,會有什么發現?

  根據因數的個數把這20個數進行分類,小組交流。

  3、老師巡視合作情況,點名學生匯報

  2的因數有(1,2)

  3的因數有(1,3)

  4的因數有(1、2,4)

  5的因數有(1、5)

  6的因數有(1,2,3,6)

  7的因數有(1,7)

  8的因數有(1,2,4,8)

  9的因數有(1,3,9)

  10的因數有(1,2,5,10)

  11的因數有(1,11)

  12的因數有(1,2,3,4,6,12)

  13的因數有(1,13)

  14的因數有(1,2,7,14)

  15的因數有(1,3,5,15)

  16的因數有(1,2,4,8,16)

  17的因數有(1,17)

  18的因數有(1,2,3,6,9,18)

  19的因數有(1,19)

  20的因數有(1,2,4,5,10,20)

  前面我們根據什么,就把自然數分為了哪兩種數?

  而現在我們找的是1至20里的什么數呢?

  我們又可以根據什么數的個數,又可以把自然數分為幾類呢?

  第一類是只有一個因數的:1

  第二類是有兩個因數的:2,3,5,7,11,13,17,19。

  第三類是有兩個以上因數的:4,6,8,9,10,12,14,15,16,18,20。

  你們的發現特別有價值說明你們有很強的觀察能力。下面還有哪個小組也這樣分?

  4、總結概念

  像上面這樣,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就叫質數。也叫素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的數就叫合數。

  哪1呢?

  1不符合質數的特征,也不符合合數的特征,所以,它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師:誰來說一說0屬不屬于上面三種里面的哪一種呢?

  師:0雖然是自然數。上面的三種是“除0以外的自然數,按它的因數個數來分”。而我們前面學因數和倍數時就特別說明,所研究的數是指非0自然數。0不屬于我們研究的數,所以它都不屬于三種里的任何一種。

  5、找百以內的質數

  (1)讓學生小組合作找,教師巡視。

  (2)點名說一說怎么找。

  (3)時引導學生找。

  (4)、請學生說說找的方法。

  6、師引領總結敘述:自然數按不同的標準分類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如:按因數的個數可以把自然數分為幾類?(三類,既質數、合數和1三類);如果按是不是2的倍數可以把自然數分為幾類?(兩類,既奇數和偶數兩類)。下面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出示例2:奇數+奇數=什么數

  偶數+偶數=什么數

  奇數+偶數=什么數

  小組活動提示: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推導出結果?

  (3)你的結論正確嗎?你怎樣證明?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師:哪個小組來說說你們是怎么研究的?

  從題目中誰知道要解決的問題是把什么數和數什么相加,什么數和什么數相加,什么,看加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可不可以舉例子來說明呢?

  “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所采用的方法和剛開始上課時所用的方法一樣,先找一組數據,找出其中的奇數和偶數,然后用其中的數據來證明就行了吧”。

  例、1,2,3,4,5,6,7。然后來證明。

  奇數+奇數=偶數(1+3=41+5=61+7=8)

  偶數+偶數=偶數(2+4=62+6=84+6=10)

  奇數+奇數=奇數(1+2=31+4=51+6=7)

  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證明?。

  那我們來在黑板上演示一下。

  還可以舉一些大數試一試,如:235+123=358246+368=614123+248=371)得到的結論還是和上面一樣。

  三、鞏固練習

  1、請你來判斷。

  (1)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2)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3)在1,2,3,4,5,……中,除了指數以外都是合數。()

  (4)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根據所給提示寫電話號碼

  師:你想知道我的手機號碼嗎?

  它是最小的奇數()

  它的最大因數和最小倍數都是3()

  它是10以內最大的質數()

  它是10以內中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

  它是10以內3的最大倍數()

  它是最小的合數()

  它是所有非0自然數的因數()

  它是從小到大排列的第五個自然數()

  它是10以內的自然數中相鄰的合數,而且是第一個合數()

  它是10以內中3的最大倍數()

  它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四、作業布置(課本練習四的1-4題)

  五、課堂小結

  1、這節課學了什么知識?

  2、質數和合數是按什么來分的?

  板書設計

  質數和合數

  奇數偶數

  質數合數1

  自然數按什么來分而分為奇數和偶數?

  自然數又按什么來分又可以分為質數和合數、1呢?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學會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把低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以及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教學重點:名數之間的互化。

  教學難點:名數之間的互化的實質理解。

  教學課型:新授課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鋪墊復習,導入新知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課件1]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或字母。[課件2]

  12÷35=( )/( ) ( )÷( )=4/7

  ( )÷( )=a/b 8÷( )=( )/9

  ( )÷17=7/( ) 1÷( )=( )/d

  3,把5個餅分給9孩子吃,每個孩子分得多少個 [課件3]

  4,小新家養雞30只,養鴨10只。養的雞是鴨的幾倍

  5,填空。[課件4]

  30分米=( )米 180分=( )小時

  二,變式類推,深化理解

  1,教學P91 。例4: (1)3分米是幾分之幾米

  (2)17分是幾分之幾時

  思考:A,這兩題與復習題有什么區別 有什么相同

  B,第(1)題要把分米數改寫成米數應該怎么辦 怎樣計算

  板書: 3÷10=3/10(米)

  C,第(2)小題是要將什么改寫成什么 怎樣求得

  板書: 17÷60=17/60(時)

  ※ P91 。做一做

  2,教學P92 。例5: 小新家養鵝7只,養鴨10只。養的鵝是鴨的幾分之幾

  (1)提問:A,用誰作標準 該怎樣計算

  B,與復習題對比,有哪些不同點和相同點

  (2)歸納。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都用除法計算,除數都作標準數,得到的商都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都不能寫單位名稱。

  ※ P92 。做一做

  習前提問:說說用什么作標準數

  三,加強練習,深化概念

  1,P93 。4

  要求說說題目的思路和單位之間的進率。

  2,P93 。6

  提問:這兩個問題中的標準量相同嗎 請說說標準量分別是什么

  3,P93 。7

  四,全課小結,抽象概括

  1,本節課所學的兩個內容分別是什么

  2,你還有問題要問嗎

  五,家作。

  P93 。5,8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引導學生利用轉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學生檢驗的學習習慣。

  2.問題解決與數學思考

  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自主探索的精神,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重難點

  運用轉化思想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激趣:同學們,我們的城市現正在創建衛生城市,每個居民都要為建設文明、衛生的城市貢獻自己的力量,那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2.引入新課: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隨便扔垃圾。我們應該怎樣處理生活垃圾呢?一般情況我們把垃圾分為四類(課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布圖),其中紙張和廢金屬可以回收再利用,從而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

  二、探索新知

  1.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法

  (1)采集信息

  問:從這個表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指名兩三名學生回答)

  (2)處理信息

  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怎樣列式?能說說計算過程嗎?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口答,教師根據需要在黑板上板書)

  (3)探索方法

  解決問題:紙張和廢金屬等占生活垃圾的幾分之幾?

  ①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計算。

  ②觀察比較: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習的分數加法有什么不同?

  (板書課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③思考方法:你能想辦法把它變成我們學過的知識進行計算嗎?

  ④小組內討論怎樣變成學過的知識

  ⑤學生展示匯報,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學生的方法可能會有化成小數計算、畫圖計算、先通分在計算等方法。

  (4)教師總結

  同學們說的方法都是要先把單位統一,然后再相加。具體請看——(課件動態演示通分的過程。)

  (5)自主選擇二次探究,方法擇優

  請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計算,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 = + = + =

  引導擇優:你們都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為什么不用化成小數的方法、畫圖的方法?能不能找到一個都通用的方法?

  提問小結:誰能說說異分母分數加法怎樣計算?

  2.自主學習異分母分數減法

  (1)教師啟發引導:我們已經解決了紙張和廢金屬等占生活垃圾的幾分之幾。你能計算出危險垃圾多還是食物殘渣多?多的占生活垃圾的幾分之幾?

  (2)學生獨立解答,同桌交流。

  (3)集體訂正,指名說說計算過程。

  3.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我們首先應該怎么做?再怎么計算?

  三、深化應用

  1.剛才我們提出的問題只解決了兩個,剩下的問題中選擇一個你最感興趣的問題來解答嗎?

  學生選擇問題,獨立解答問題后交流訂正。

  2.完成書第95頁做一做第1、2題。

  3.深化應用:練習二十四第2、3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第2節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第2課時(練習課)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7-07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6-11

青島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1-08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3-16

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7-11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26

青島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1-08

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7-11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6-17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