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4篇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8~100頁的內容
教材簡析
這節課是認識分數的第一課認識幾分之一。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由分幾個東西每人能分到整數個到分1個蛋糕,每人分不到一個,體會分數的產生過程,而后通過實物圖直觀顯示 的意義。試一試和想想做做提供了許多練習形式,為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奠定了基礎。借助于圓紙片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以及聯系生活實際運用,不僅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得到了鞏固,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和創新意識。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實物或圖形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教學目標
1、理解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
2、會借助實物或圖形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3、培養學生在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中,正確地理解概念。
4、培養學生探索、創新意識,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體驗分數的產生過程
1、談話:同學們,在家里或在學校你們有沒有分過東西呀?(請學生說說分東西的情況,進行適當的思考教育,并導出平均分)
2、出示例1圖(先不出示蛋糕)。問:圖上兩人在分什么呀?誰來幫他們平均分這東西呢?(根據學生說的結果,板書:2個、1瓶)
3、出示蛋糕,問: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同桌說說看,你打算怎樣分呢?(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分的過程。)
4、問:每人得幾個呢?(板書:半個。)
5、師:剛才我們平均分了三樣物體,得到了三個結果,你覺得哪個結果比較特別呀?(體會半個這個結果的特別之處:〈1、是漢字。)
6、你能創造一個數或者符號來表示半個嗎?(學生獨立創造,表揚有創意的學生。)
7、你想知道現在人們用哪個數來表示一半嗎?(板書 )介紹這個數的來歷。問:人們為什么用這個數來表示一半呢?(同桌議一議,初步體會各部分的含義)
8、師:這個數就讀作二分之一,其實,半個就是二分之一個。像 這樣的數,我們稱之為分數。(板書分數)
9、下面誰來說說看,我們剛才是怎樣得到一個蛋糕的 的?
[評:這一學習過程自然又流暢,學生不知不覺中經歷了分數的產生過程,并積極的創造分數,并與 比較,體會了分數的優越性,并且初步理解了分數各部分的含義,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
二、聯系生活,多重感知,理解的意義
1、師:吃完了蛋糕,他們又玩起了折飛機,可是紙只有一張三角形的紙,怎么辦呢?(讓學生說說怎樣平均分?多媒體演示分法)
2、師這樣平均分成2份以后,每一份都是原來這張紙的 。
3、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的 。你還會找出其它圖形的 嗎?(學生動手折)
4、學生交流。
找長方形的 時,請幾位同學分別演示,多媒體演示并比較幾種分法。
問:為什么折法不一, 形狀也不一樣,卻都是這張長方形的 呢?
[評:理解 是理解其它分數的一個基礎,教師以 為突破口,采用聯系生活、多重感知的方法,特別是找長方形紙的 的多種方法,使學生對于分數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體會。]
三、嘗試遷移,設疑激趣
1、有人也找出了幾個圖形的 ,(出示圖)你認為對不對?同桌討論一下。
2、那你認為圖3的涂色部分該用什么數表示呢?
你是怎樣想的?(同桌說一說)
3、問:除了紅色部分可以用 表示外,還有哪部分也可以用 表示?
[評:從 到 的教學,過渡自然,學生通過遷移、比較、討論,很好地理解了 的含義。]
四、大膽猜想,自主探索,認識其它分數。
1、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 、 ,猜猜看,你覺得還可能會有其它分數嗎?能把它們寫下來嗎?
2、學生匯報,師示范寫。
(選擇其中的一個分數,請學生用圓紙片折一折,說一說。)
3、師: 有沒有? 呢?(師生一起寫)
師:其實分數各部分都有它的名稱。請自學教材P100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4、你能用分數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嗎?
問:為什么這些分數的分母都不一樣呢?為什么它們的分子都是1呢?
[評:認識分子是1的其它分數,形式較為開放。并通過學生自學,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通過最后一題的分子、分母的比較,學生更深化了對分數的認識。]
五、學習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1、師:你會折出一個圓紙片的幾分之一嗎?(學生自由折,上來演示,并將學生折的圓紙片在黑板上。)
2、出示兩個分數之后,請學生比較這兩個分數的大小。
問:你認為哪個分數大呢?你是怎樣比的?
3、再請學生展示折出的分數,并與前面的分數進行比較。
4、師:老師折出了這張紙的 ,你認為這個 應該排出哪里呀?
5、師:如果折出圓紙片的 ,應該排在哪里?為什么?(讓學生體會:分得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少)那我們一開始折出的 ,又該排在哪里呢?為什么?(分的份數越少,每一份就越多)
[評: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師通這借助折圓紙片的幾分之一,并為它們排隊的方式,符合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也很好地突破了難點。]
六、生活中的分數
1、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分數。出示黑板報圖(將其改成 和 的大小),說說科學天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藝術園地呢?哪一部分大一點?
2、師:你能舉些生活中分數的例子嗎?(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適當的引導補充)
[評:與生活相聯系,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
3、小結: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我們要善于用數學的眼光來看事物,這樣我們學的數學才是有用的數學。
七、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分數,你還想進一步了解關于分數的哪些知識呢?
[評:最后一問,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不知不覺中將課堂引伸至課外,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
[總評]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集中而又不單一,教者緊緊圍繞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先獲得感性認識,又通過觀察、折紙等實際操作,把圖和數有機結合,在讀者討論、交流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索,并合作交流,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而且使學生獲得了積極的數學情感。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畫一畫、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動中估量一些物體的長度,建立長度單位的表象,靈活運用多種估量的方法,提高估計的精確度。
2、通過活動,逐步形成空間觀念,養成估計的意識和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復習長度單位
師:同學們,大家已經認識了很多長度單位,誰來說說?
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
2、比劃
師:誰能用手比劃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長?也可以從你的身上找出這些長度。
3、猜一猜
師:出示1米長的彩帶。
猜:有多長?你是怎樣猜出來的?
4、揭題
預計學生可能說是看出來的,也可能是用自己的一庹長比出來的等,即“估計”出來的,根據學生的反饋,適時板書課題“估計”。
二、展開活動
1、畫一畫
(1)不用尺子,你能畫一條長8厘米長的線段嗎?大家一起來試一試。
誰覺得自己畫的8厘米最準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反饋2個學生的作品) 大家畫得準嗎?請同桌用尺子互相量一量。
匯報:你是怎么畫得這么準的呢?有什么好辦法嗎?
師:剛才大家都談了不用尺子怎么畫,如果現在請你來畫,你能畫得更準確嗎?
還想再試試嗎?
(2)不用尺子畫一條長12厘米的線段和一條長2分米的線段。
同桌互相量一量,說一說自己的方法,眼力有進步的同學請舉手,恭喜這些同學過關。
2、估一估
(1)估計鉛筆的長,你覺得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
(2)估計一下課桌的高,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誰來量一量?
(3)估計一下把鉛筆盒圍一周是多長,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再量一量。
(4)估計一個同學的身高。
(5)出示:一個盒子,現在要用彩帶圍盒子一周,需要多長的彩帶呢?小組中討論一下,然后把你認為需要多長的彩帶剪下來。看看哪一組的同學眼光最準。 學生反饋,說說是怎么想的。
(6)拿出小組中課前準備好的包裝盒,先估計一下用彩帶圍一周需要多長,然后剪下來,實際圍一圍。最后匯報。
3、找一找
找自己喜歡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并記錄下來。
三、聯系生活
1、圍一圍
(1)請5個同學手拉手圍成一圈。
師:5個同學手拉手圍一圈,周長大約是多少?先估計,再測量。
(2) 估計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長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幾個同學?
(3)師:人們經常用這種方法估計出大樹或是大柱子的周長,你能估計出來嗎
2、比一比
從小紅家到學校有下面幾條路可以走。你能說出哪條路近,哪條路遠嗎? (出示課件)
3、想一想
一塊長方形的菜地,長6 米,寬3米。如果一面靠墻,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課堂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感受?
2、在生活中,你還想進行哪些有趣、有挑戰性的估計呢?比如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長度、雷峰塔的高度等,課后再去實踐研究,好嗎?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3
一、學情分析
我們三年級(1)班學生一共有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通過兩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部分學生思維比較靈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較濃,但也有部分學生懶散,基礎差,上課又不專心聽講,成績不太理想,就有必要對他們進行輔導,針對性為他們設計一些練習,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聞有城、陳波濤等同學,除了老師輔導外,還要經常讓成績好的同學幫助他們,采用“結對子”等方式。
二、教材分析
蘇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材上冊與原來相比有大的變動,現在本冊教材安排了八個單元的內容: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千克和克,長方形和正方形,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解決問題的策略,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分數的初步認識(一),期末復習。一個“探索規律”的活動“間隔排列”,兩個實踐活動“周長是多少”和“多彩的分數條”。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和“綜合與實踐”三個部分。
1、數與代數領域:
一共安排了5個單元,包括: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千克和克,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解決問題的策略,分數的初步認識(一)。
數的認識安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主要教學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豐富的操作活動認識幾分之一,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幾分之幾。并能進行簡單的小數大小的比較和簡單的分數加減法。通過練習,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數的運算安排了兩個單元,包括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在二年級學生已完成表內乘除法的學習,掌握了簡單的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本冊教材首先安排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本單元涉及乘法的口算、估算、筆算等不同計算方式,在例題編排上是先口算與估算,筆算稍后一些。主要教學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中間有0和末尾有0乘法,并掌握相應的乘法筆算法則,教學有關倍數問題,即: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結合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第四單元是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主要教學整十、整百數除以一位數,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三位數的),商中間有0、末尾有0的除法。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一方面能使學生掌握筆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本單元首次安排了除法的驗算,這就為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的關系,體會不同計算方式的特點和作用提供了機會。此外,“千克和克”屬于常見的量的知識。
解決問題的策略主要教學用列表和畫線段圖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2、“圖形與幾何”領域:
教材共安排了兩個單元,其中第三單元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一些簡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一步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長計算方法。第六單元編寫時注意以生活中豐富的例子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體會,初步認識平移和旋轉現象。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3、“綜合與實踐”:
主要是結合單元教學內容安排了3次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拓展對相關數學知識和方法的認識,如結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安排的“周長是多少”。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結合解決問題策略安排的“間隔排列”。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鍛煉時間能力,如結合分數的初步認識安排的“多彩的分數條”。
三、總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會筆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并會進行估算,能掌握筆算乘法法則;能正確列豎式筆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會驗算除法。
2、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于10),會讀、寫分數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3、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進行測量。
4、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會進行一些有關質量的簡單計算。
5、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列表的方法和畫線段圖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并能靈活地選擇合適的策略解決問題。
6、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平移。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抽對稱圖形。
(二)數學思考方面
1、經歷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并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過程,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發展數感和符號感。
2、在探索口算、筆算和估算方法的過程中,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發展抽象思維。
3、在觀察常用物體并把幾何體與其相應視圖進行轉換的過程中,在通過折、量、比,探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點的過程中,在動手圍、量、畫、算平面圖形周長的活動中,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和推理能力。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并在與同伴交流中,逐步學會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三)解決問題方面
1、能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簡單的一、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到現實生活中蘊含大量的數學信息,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初步具有主動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積累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經常與同學共同開展學習活動,經常與同學交流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初步體會到合作的意義。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與形都能用來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逐步產生對數學的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經過獨立思考、動手實踐以及與同學合作交流,克服學習中的一些困難,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數學。
2、通過多種學習資源,了解更多的有關數學的知識,初步感受到數學的文化價值,體會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
四、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1、理解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正確地筆算
2、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并掌握除法驗算。
3、理解周長的含義,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4、初步體會分數的含義。
(二)難點
1、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乘法筆算。
2、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3、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4、能根據實際問題靈活地選擇合適的策略解決問題。
5、能在方格圖中進行圖形的平移,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五、方法措施
1、認真鉆研新教材,精心備課,能更好完成教案中個性化補充,及時細致地批改作業,對學困生實行面批面改。
2、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3、培養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
4、切實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
5、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合作學習能力。
(1)本冊教材設計了適量探索性和開放性的數學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和一個比較充分的思考空間。培養學生肯于鉆研、善于思考、勤于動手的科學態度。
(2)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創造精神。對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適時,有效的幫助和引導。
6、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7、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
8、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圓片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演示教具各種秤尺子方格紙教學掛圖彩筆等
七、教時安排
本學期實際教學時間17周,三年級數學每周5教時,計85教時。本冊教材共安排81課時的教學內容,結余4教時作為機動時間,詳細安排見進度表。
一、兩、三位數乘一位數21課時
二、千克和克6課時
三、長方形和正方形8課時
四、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18課時
五、解決問題的策略8課時
六、平移、旋轉和軸對稱5課時
七、分數的初步認識8課時
八、期末復習4課時期中測評3課時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一)、結合實際認識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二)、在探究活動喝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初步認識小數
(三)、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認識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二)、教學難點:小數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購物情境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去購物好嗎?
生:好。
師:但這次購物有點特殊,是在教室里面,大家看這是什么?(出示幻燈片)。
生:鉛筆。
師:多少錢一支?(出示幻燈片)
生:5角。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師:那大家還想買些什么文具呢?
生:(學生自由回答)。
師:好,大家想買的東西很多,那我們來看一下鋼筆的價格是多少?
生:8元。
師:尺子呢?
生:1元零6分。
師:筆記本呢?
生:3元5角。
(教室據學生回答完畢,再出示幻燈片,并板書)。
師:大家想一下,可以小組討論,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價格還有其它寫法嗎?(學生自由回答,根據實際情況,教師進行教學)
師:我們可以把這些價格用元表示出來,大家仔細看好了,它們發生了什么變化?
(老師出示幻燈片)
生:出現了小數。
師: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元、角、分與小數(教師板書)。
(二)、新課
1、初步認識小數
(1)、認識小數的各部分
師:大家觀察一下,今天我們學的書與平時學的有什么不同?
生:出現了小數。
師:很細心,像0。50、1。06、3。50的數我們就稱為小數,來,大家跟老師念一遍,像0。50、1。06、3。50的數我們就稱為小數,讀兩遍。
生:齊讀)“像0。50、1。06、3。50的數我們就稱為小數。
師:那下面大家看一下屏幕上哪些都是小數,哪些數是整數(出示幻燈片)。
師:小數是哪些?
生:1。50、2.70、16.85、9。99。
師:那整數呢?
生:1、5、3、20。
師:回答得很好,小數與整數有什么不同?
生:出現了小圓點。
師:我們稱小圓點為小數點,小數前面的數我們稱為整數,小數后面的數我們稱為小數部分。
師:下面大家分小組認識小數的各部分,由小組自己選擇一個小數來進行認識。一分鐘后由小組派代表說出你們的討論結果。
師:大家討論好了嗎?
生:討論好了。
師:那哪個小組先來?看看哪個組表現得。
生:(依次點名或學生自愿說,老師作適當點評,也可請學生自評或他評)。
師:看來大家認真預習了,你們表現得很好,下面由老師出題,大家自由回答,比一比,哪組回答的又快又準。
師:準備好了嗎?老師姚開始了(出示幻燈片)。生:3。55。
師:它是小數嗎?
生:是。
師:它的整數部分是?
生:3。
師:小數部分呢?
生:55。
(2)、小數的讀法
師:這些小數你們會讀嗎?
生:會(由實際情況定)
師:那大家一起來讀一讀。(指著黑板)
生:0。5元、1。06元、3。05元。
師:我們回憶一下,小數怎么讀?
生:從整數部分開始讀,遇到小數點讀點,最后讀小數部位。
師:大家認為他說得對嗎?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作總結。
認識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意義
師:現在大家打開教科書,翻到第2頁。
師:圖畫上沒支鉛筆多少錢?
生:0。5元。
師:鋼筆呢?
生:8元。
師:尺子呢?
生:1。06元。
師:筆記本?
生:3。50元。
師:水彩筆?
生:16.85元。
1認識一位小數的實際意義
師;每支鉛筆0。50元,誰知道0。50元是多少錢?
生:5角。
師:幾個一角是1元?
生:十個。
師:那就是說5角師一元的幾分之幾?
生:十分之五。
師:我們以元為單位用小數可以表示成什么?
生:0。5元。
1認識兩位小數的含義
師;那么每把尺子師1。06元,它是多少錢?
生:一元零6分。
師:幾個一分十一角?
生:十個。
師:幾個一角是一元?
生:十個。
師:幾個一分是一元?
生:一百個。
師:那大家想一想6分是一元的幾分之幾呢?
生:一百分之六。
師:邏輯思維能力很強,如果我們以元為單位用小數可以怎么表示?
生:1。06元。
師:下面請大家做一下課本上第二頁的習題,還是同學們已經提前做好了?
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
師:哪個同學愿意回答第二幅圖,它表示的師幾元幾角幾分?
生:十二元五角零分。
師:用以元為單位用小數表示呢?
生:12.50元。
師:大家想一想,5后面的0可以省略嗎?
生:可以。
師:為什么?
生:因為0表示的師沒有的意思,在末尾可以省略。
師:如果老師不小心把0和5的位置互換了,即寫成了12.05元,0還可以省略嗎?
生:不可以,因為0代表的是角,5代表的是分,分比角小,如果省略了0,就成了12.5元了,與12.05元不同。
師;大家認為他回答的對嗎?還有其它的補充嗎?
(根據同學們的回答,老師靈活進行)。
師:根據同學們的回答,誰來總結一下末尾師0的小數的情況?
生;如果末尾師0,可以省略不寫。
師:還有補充的嗎?
生:還應該加上小數二字,因為若是整數則末尾的0肯定要寫,不能省略。
師:那把這兩位小朋友的話綜合起來,我們應該怎么說呢?大家小組討論一下,互相交流一下各自意見,待會自愿起來說。
生:(討論后)對于整數來說,末尾的0不可以省略,還有補充嗎?生:不論是小數還是整數,中間的0都不可以省略。
師:小朋友們考慮得很全面,下面我們接著第三幅圖,哪個小組來提問?(學生舉手)。
生1:圖中表示的是幾元幾角幾分?
生2:2元0角4分。
生1:以元為單位用小數表示呢?
生2:2.04元。
生1:中間的0可以省略嗎?
生2:不可以。
(老師作必要的提示,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提問)。
(三)、做游戲
(提前讓學生剪下附頁中的圖)。
游戲規則:由每小組派出兩名代表,一名隨意抽出卡片,另一名回答卡片代表的師多少錢,其它小組成員做好相應記錄,回答得是否正確,最后看哪個小組回答得最多最準確,每個小組兩分鐘。
(四)、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生:元、角、分與小數
師:小數的讀法是?
先從整數部分讀起,小圓點讀作點,最后讀小數部分。
師:那遇到末尾有零的小數呢?生:不用讀。師:在讀小數部分時,我們應接順序來,不能跳讀,中間有0的一定要讀。
(五)、作業
1、完成課本第三頁中的練一練的第一小題。
2、在日常生活中,超市里有許多價格牌,請適當摘抄五個以元為單位的小數價格牌,讀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元、角、分與小數
1、鉛筆:5角→0。5元,讀作零點五元。
2、鋼筆:8元→8。00元,讀作八點零零元。
3、尺子:1元6角→1。06元,讀作一點六零元。
4、筆記本:3元5角→3。50元,讀作三點五元。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5
教學思路:
通過觀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目標或者自定的目標對物品進行分類,并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初步匯報和交流自己的想法。經歷分類和比較的過程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養成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但是專門讓孩子被動的認知讓整個課堂很枯燥,孩子也沒有興趣。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時候,我想采用一系列游戲的方式和方法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如《小組找家》《男女小朋友找家》《小小花果山》《美麗的大海邊》,一環接一環,讓孩子在新奇的時候就結束,意猶為盡,既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又保證了孩子在玩中所學的知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標準或自定的標準對物品進行分類并會比較事物的大小多少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后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數學問題。
4、經歷分類、比較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養成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選取學生習慣的生活環境場景為基本素材。通過幫媽媽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動,啟發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中學習分類和比較,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信息窗是幫媽媽分類放衣服,通過媽媽和小朋友的談話啟發學生利用經驗,學習比較多少、大小、輕重、粗細、高矮等,在我學會了么欄目中比較遠近寬窄,達到寬展鞏固的目的。
學校學生情況分析:
學校處于城市,教室里設有多媒體,利用課件讓學生投入這個學習活動中。學生在家也有一些生活經驗,和教材的生活場景基本差不多,所以對于孩子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對大小多少輕重高矮的分類不是太難。
教學過程:
一、動手游戲導入課題《比較》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下面我們一起玩一個《老師說你們做》的游戲。老師說學生邊說邊做
(大小,高矮,長短,胖瘦,粗細。)
二、新授
1、小朋友,你們在家愿不愿意幫助媽媽收拾家務?我們的好朋友小明他幫助媽媽把家務收拾好后,把媽媽、爸爸、自己的衣服分類放好,說“媽媽的衣服真多啊”,你能告訴老師,小明是怎么知道媽媽的衣服多?(出示課件圖片)
2、學生自由發言(因為我看到媽媽的衣服疊的最厚了。)
3、看到老師的圖片,你還能比較什么?(媽媽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比小明的衣服長,所以小明的衣服最短;還能比較花瓶,觀賞的裝飾品,古董馬,媽媽小明的身高。)
4、同學們觀察的真細致。閉上眼睛,跟老師旅游輕松一下!看!出示課件,我們到哪兒了啊?(花果山)你能在這兒比較什么?(學生盡情發揮,數,猴子,比較多少)接著去旅游出示課件我們又來到哪兒了啊?(海邊)我們能比較什么啊?(學生自由說)
5、我們旅游到了這么多的地方,能不能從我們生活中進行比較呢?把你們課前收集的資料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告訴大家你比較的是什么。(礦泉水瓶,汽車,球,鉛筆,紙。)看看我們教室里能比較什么?生活中我們還能比較什么?(學生自由回答,老師隨機鼓勵肯定其想象力和觀察能力)
6、游戲《小組找家》出示課件讓學生比較完書的厚和書的'多少之后,分組,聽老師口令找家。
7、游戲〈男女找家〉出示課件,輕重的比較,然后男生女生分組找家。
8、小貓看到我們玩的這么開心,也來參加我們的游戲,但是它帶來一只小貓和兩團線球,它要問問我們小朋友哪團線球長?學生自由發揮,肯定起想象的答案。你還能比較什么?
9、動手涂一涂。出示課件,看到大數受不了了,為什么?(我們小朋友可不要象他這樣,要愛護樹木)下面把你認為是大樹的涂上深綠色,小樹涂上淺綠色,動手涂一涂,比一比誰涂的又快又好,老師就獎勵他一個大拇哥。學生動手老師巡視。
二、 小結
我們這節課學會了比較,以后在生活中就可以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進行比較。下面我們就到大自然中看一看還能比較什么?男女排隊走出教室。
教學反思:
《比較》是上一節課《分類》的延續,是小朋友在幫媽媽整理完衣服后,與媽媽一起放衣服的情景,通過媽媽和小朋友的談話提出比較厚薄的問題,以此引導學生討論問題研究問題比較事物的方法。這節課在設計上能吸引學生,上課實際效果中學生能主動積極參與到新知識的學習當中,但游戲的運用還可以設計的更吸引孩子又能把本節課的知識讓孩子在玩中掌握。環節的設計也注意了對教材的知識的比較和補充,還滲透了保護環境的教育。但是環節的巧妙并不能代表課堂的成功。在真正上課時,沒有想象中的預期效果。首先在備學生中準備的不充分,對學生的回答老師沒有很巧妙的回答,需要進一步提高調空能力和語言藝術。其次在出現知識性的問題應該充分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急噪和不允許學生發言的現象。教具和課件應該做的更加精美一點。充分發揮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情景教學,使數學更加生活化情景化。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可能性”舉例子說明。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關于“可能性”的知識。
二、實踐探索新知
1、教學例3(比較兩種結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觀察、猜測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四紅一藍)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你們猜猜他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
和同桌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猜?
(2)實踐驗證
學生小組操作、匯報實踐結果。
匯總各小組的實驗結果:幾組摸到紅,幾組摸到了藍色。
從小組匯報中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
小結:摸到紅色多,摸到藍色的少,因為盒中球紅多藍少。
(3)活動體驗可能性的大小
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活動匯報、小結
實驗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到兩點:一、每次摸出的結果是紅色還是藍色,這是隨機的,不以人的主觀意愿而變化。二、但摸的次數多了以后,在統計上就呈現某種共同的規律性,就是摸出藍的次數比紅多。
(4)小組實驗結果比較
比較后,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出示多組的實驗結果,雖然數據不一致,但呈現的規律是相同的
2、教學例4
(1)出示盒內球(一綠四藍七紅)
(2)猜一猜,摸出哪種顏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種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為什么?
3、P106“做一做”
圖中每種顏色進行了分割,此時學生可以用數份數的方法來看三種顏色所占的區域大小。
利用前面學過的分數的知識讓學生說一說每種顏色占整個圓面的幾分之幾,為以后學習可能性的精確值做鋪墊(因為概率與這些分數相等)。
三、練習
P1094
第4題,是一種逆向思維。并體現開放性,如第1小題,只要紅比藍多,就能滿足條件。第2小題,只要藍比紅多,都滿足條件。
P1095
教學反思: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7
教學反思:
前面學生已經認識了鐘面,學習了時、分、秒有關知識。是在學生認識時、分、秒后學習的一種記時方法,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用途比較廣泛,與學生的生活聯系非常密切,通過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珍惜寶貴時間的好習慣。生活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普通記時方法,絕大多數會用普通記時法表示時刻。因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抓住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異同,加深學生對24時記時法的理解。在教學中注重內容的趣味化、生活化、讓更多的孩子喜歡數學。
一、情境教學生活化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得精彩描述。我把教學內容與學生電視節目的生活經驗進行整合,找到生活與知識的契合點,為學生創作與真實生活“親密接觸”的機會,并引導學生在生活問題中發現數學問題,常使用數學知識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是孩子獲得知識的重要源泉,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我們在使用教材教學時,應注意創設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使教學活動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導孩子積極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索、去發現、去體驗,讓他們親身感悟數學知識。所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我仍然注重密切聯系生活,考慮到知識點比較多,所以借助時間軸,使學生直觀的明白了在一天時間里時針走了2圈,共是24小時,同時了解了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并且能夠初步學會二者之間的轉化這幾個知識點。然后,在學生接受了新知識后,就讓他們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也是用24時記時法記錄時間的,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同時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三、教學評價關注學生的發展,師生互動,鼓勵學生自主性學習。
關注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是面向“過去”的評價;關注過程的形成寫評價,則是面向“未來”、重在發展的評價。新課程改革強調評價重心逐漸向更多關心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索的過程和努力地過程,關注學生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在這堂課中,也包括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到,面對我的學生我不做指出不足的老師,而做能提供幫助的好朋友,用激勵的語言,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提供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努力后獲取成功。例如;一位女生在應聘小小播音員這一環節時,第一次雖很流利,但出了點差錯,我并沒有及時指出,而是請同學指出問題,給予幫助,然后再次請她播報節目。第二次的她發言既正確又流利,獲得了全班的掌聲,隨即自信的坐了下來。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鞏固練習生活化
提倡“生活化的”數學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教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在看的數學,摸到數學。從而使數學生活化,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XX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自覺的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虛無縹緲。相信在以后的教改路上,我們會把數學的生活性挖掘得更深,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
五、重視合作交流,重視總結,中師板書,有效突破重難點。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教師為學生提供了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主動探知。本節課教師讓學生合作交流的問題是:把普通記時法改寫成24時記時法要注意什么?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合作交流的時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各抒己見,自己派代表向全班發言。再讓學生完整的說出各小組的發言,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規范的簡潔的總結,并通過課件將總結的重點加以圈點,使學生一目了然,有效的突破了重難點的知識。
評析與研討:
數學課要為學生所喜歡,我認為并不在于數學內容本身,而在于教師如何藝術地組織材料。這節課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情景,學生的狀態是那樣的積極和主動,他們觀察思考,并是通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決問題。
這節課是大部分學生學得積極主動,但我發現有少數學生不太適應這種教學形式,因此,教師要考慮如何全面照顧到所有的學生。
另外,這節課我雖然做了充分地準備,可是課上仍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由于教室的flash版本老,課件沒有播放出效果,導致學生對新授知識的學習不直觀。教學設計過分注重課件而忽略了實質性內容,聽了李校的點評我知道,自己需要好好錘煉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還太多,需要不斷地鍛煉自己。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份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讀、寫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激發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秋游圖,把每種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用拍手表示。
二、認識幾分之一、操作深化。
1、直觀操作、初步感知。
老師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問:半個可以用什么數表示?
揭題:認識分數。(板書:認識分數)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貼)
2、操作理解,深入認識。
老師這里有一張長方形紙,你能折一折,并涂出這張紙的1/2嗎?
學生活動。
這些折法都不同,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師:雖然折法不同,但他們都把這張長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3、辨別判斷,鞏固認識。
下面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也可以用1/2來表示?
4、聯系生活,豐富認識。
想想看,在生活中1/2還可以表示什么呢?
看來: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5、認識幾分之一(5分)
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你想試著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幾分之一嗎?
(小組活動:表示出圓、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幾分之一)
匯報:說說看你表示的是幾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每人向同組的小伙伴介紹自己表示的分數。
小結:把一個物體或者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6、教學各部分名稱及寫法。
7、用分數來表示一些圖形的涂色部分:想想做做1
誰來說說看圖1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圖2呢?說說看為什么能用1/6表示?圖3圖4
8、感受幾分之一與1的關系:想想做做3
請大家看屏幕,把一張紙條全部涂滿顏色用1來表示。
隨著電腦的演示,讓學生猜猜看:現在涂色部分是這張紙條的幾分之一?
觀察一下從中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小結:同樣長的紙條,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三、自主探索,比較大小
1、實驗:(每小組有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
實驗:用兩張同樣大小的紙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1/2、1/4,再比一比它們的大小。
小結:1/2大于1/4
2、猜想
那請你猜一猜,1/8和1/2、1/4比一比大小怎樣?
你是怎么想的?
3、驗證
用另一張同樣大小的紙片折一折、涂出它的1/8,和它的1/2、1/4比比,看看我們的猜想正確嗎?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驗證了自己的猜想: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數就越小。
4、想想做做第5題。
四、全課小結
1、回顧一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找分數:其實分數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在熟悉的教室中尋找分數。
3、小結:生活中的分數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要做有心人,善于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大膽猜想,勇于探索,相信同學們會有更多的收獲。
4、介紹分數產生的歷史。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一位數算法的過程,會口算整百數乘一位數、幾百幾十乘一位數(各位都不進位),會筆算三位數乘一位數,能估計三位數乘一位數積的大致范圍,進一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數學方法和知識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并能合理地運用口算、筆算或估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于生活的聯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時間:十二課時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
確地進行計算。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流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植樹節馬上就到了,你們有什么計劃嗎?請看明明班的同學在干什么呢?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出示掛圖,大家看一看,這里有什么?
1、仔細觀察并說出圖意。
2、誰能根據這幅圖提出問題?
3、試著解決所提問題。引出:20×3=
4、討論算法——20+20+20=602×3=6,20×3=60
三、嘗試解決,拓展應用
1、每箱草莓40個,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個?(學生獨立解決,全
班交流)
2﹑70×830×6600×94×6020×73×80090×58×50700×4
3、有三堆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
90根。
⑴3頭小象吃一堆香蕉,夠1天吃嗎?
⑵1頭大象一個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還能提出兩個數學問題,并試著解答。
四、小結:
在這節課中,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比較簡便?本節課學生在表內乘法的基礎上,學習并掌握了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方法。
板書設計:
小樹有多少棵
有3捆樹苗,每捆20棵,一共有小樹多少棵?
20×3=60﹙棵﹚
答:一共有小樹60棵。
需要多少錢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1
一、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師: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用數學方法去思考、解決。(板書:實際問題)
師:為了準備乒乓球比賽,老師去商店買乒乓球了。
課件:出示乒乓球和價格。
提問:看了屏幕你們知道了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你根據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問題來呢?
問題: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
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買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問:哪個問題以前沒有學過?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師: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你可以自己先想辦法解決,然后在小組里討論。
學生匯報(板書):
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
提問:你是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電腦閃爍表示圖意。
提問:5表示什么?2呢?“每袋5個”和“每個乒乓球的價錢是2元”這兩個信息有直接聯系嗎?根據這兩個信息可以求出什么?(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5×2=10)知道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買6袋要多少元:10×6=60)
提問:誰能說說這種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再算買6袋要多少元)
方法二:6×5=30(個)
30×2=60(元)
提問:你是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電腦閃爍表示圖意。
提問:6表示什么?5呢?“每袋5個”和“買了6袋”這兩個信息有直接聯系嗎?根據這兩個信息就可以求出什么?(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6×5=30)知道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就可以求出什么?(買30個一共要多少元:30×2=60)
提問:這種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再算買30個一共要多少元)
如果學生提出如下解決方法:
2×6=12(元)
12×5=60(元)
教師應讓學生說明理由。
理由可以是:如果每袋只有一個乒乓球,買6袋一共要12元,實際每袋有5個,所以再乘5,就是買6袋乒乓球所需的價錢。如果學生說不出理由,可以告訴學生:這樣算出正確的得數,但道理比較難理解,你們可以繼續研究。在想不通理由的情況下不用這種方法。
師: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
講述:雖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還可以互相檢驗。
提問:你能用一句話說出剛才我們解決的實際問題有什么特征嗎?(板書:兩步連乘)
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時要怎樣觀察和思考?(要仔細看圖,認真閱讀文字,找到已知的信息,然后找直接關系的兩個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三、練習鞏固,體會解題思路及方法。
談話:下面,我們就到應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幫小動物們解決兩個問題,好嗎?
1、出示第1題的情景圖,指導學生觀察,收集信息:從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幾個已知條件?問題是什么?
指名把這題的條件和問題連起來,完整地敘述一遍。
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說說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匯報,集體評議,說說解題思路。
2、課件出示。
師:小茄子告訴我們什么?大家一起讀一下。(學生齊讀)
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獨立思考)
交流核對。
3、課件出示。
師:圖中告訴了我們什么?
學生列式計算,交流核對。
4、完成第5題
(1)出示第5題的情景圖,指導學生觀察,收集信息:從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幾個已知條件?問題是什么?
指名把這題的條件和問題連起來,完整地敘述一遍。
(2)讓學生各自獨立列式解答。
(3)教師組織交流:
指名說說解題思路,根據學生的口述畫出線段圖:
通過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蘋果樹是桃樹的6倍,掌握這題的兩種解法。
5、對比練習。
(1)商店在運進水果,每輛汽車一次可以運4噸,6輛汽車8次能運多少噸水果?
(2)商店在運進水果,每輛汽車可以運4噸,第一次來了6輛汽車,第二次來了8輛汽車,兩次次一共運進多少噸水果?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交流評議,辨析兩道應用題的異同點。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第(2)題的兩種解法:
方法一:6+8=14(輛);14×4=56(噸)。
方法二:4×6=24(噸);4×8=32(噸);32+24=56(噸)。
6、第6題。
(1)觀察插圖,你讀懂了什么?
(2)要求8次一共運煤多少噸,一定要先知道什么?
(3)請你把你的想法告訴我們。
7、第7題。
(1)你獲得了什么數學信息?
(2)告訴我們“每人每天組裝8臺電腦”,現在要求幾人幾天?
(3)你打算怎么做?說說你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4)小結:這是連乘問題的又一種類型,也有兩種不同的解答。
四、回顧反思,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兩步連乘應用題,你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現在談談你的收獲,好嗎?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4頁。練習二十的第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周長和面積的含義,以及周長和面積的公式是怎樣導出的。并能根據它們的含義和公式計算所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教具準備:
教師把教科書第134頁的兩個圖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周長和面積的含義
教師:我們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請說出什么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分別說一說多邊形和圓的周長的含義。然后,教師用教科書上的結語進行概括: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計量周長要用什么計量單位?(要用長度單位。)
教師:我們還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請說出什么是平面圖形的面積?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然后。教師用結語進行概括: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頃、平方千米。)
請你用手勢比劃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大小。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第134頁中間的圖,讓學生比較一下每組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直接比較。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左圖中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而平行四邊形的周長長一些(它的高與長方形的寬相等,那么兩斜邊就要長一些);右圖中的兩個圖形的面積不相等,但是周長是相等的。
二、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第134頁下面的圖。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這些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請說一說它們的周長和面積各是怎樣計算的。它們的計算公式是怎樣導出的?先復習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公式,然后,復習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公式。使學生清楚地看到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公式是基礎,正方形的有關公式是在長方形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因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三角形和梯形都轉化成平行四邊形。)
圓的周長公式是怎樣導出的?(通過實驗導出的。)
圓的周長和圓的直徑有怎樣的關系?
表示什么?它是哪兩個數量的比值?
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圓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
教師:從前面的復習中,我們可以發現,哪個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最基礎的?(長方形。)
教師還可以把圖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整理成下表: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三十的第1題。
教師說明要求,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2、做練習三十的第2題。
題目中沒有給出數據,讓學生先判斷要求面積需要哪些數據,然后自己想辦法量出數據,再解決問題。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看學生做題有什么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有沒有不同的做法。
3、做練習三十的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說一說思考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話簡單說明道理。必要時,教師可以畫圖演示。
4、做練習三十的第9題。
先讓學生認真審題,明白題中所說的事情,然后指名說一說題目中要做的是什么事情,學生明白后,再讓學生獨立解答
四、小結
(略)
五、作業
練習三十的第4、5、6、7、8、10題。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能夠正確地口算出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并且還可以用來檢驗計算的結果,同時估算意識的建立也有利于數感的培養。
學情分析
乘法估算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礎,因而在學生有一定口算能力的基礎上進行估算教學,在教學本課時,盡可能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創設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周圍世界的習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過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使學生感悟到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產生活。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進行估算。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4
一、探索導入
1、組織分鉛筆活動,并填表。
(1)要求:把10枝鉛筆分給幾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樣分?
(2)指名說說。
(3)學生操作,完成P、1表格。
每人分幾枝
分給幾人
還剩幾枝
2
3
4
5
6
(4)班內交流,師生共同完成表格。
2、討論:看著表格,誰能把剛才分鉛筆的情況進行分類?
3、討論并講述:把平均分鉛筆的情況分成兩類:一類是沒有剩余的;一類是有剩余的。
二、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除法。(板書:有余數的除法)
三、探索新知
1、寫平均分后沒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板書:10÷2=5(人) 10÷5=2(人)
2、指名說說10÷2=5(人)中各部分的名稱,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3、學寫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學生試著寫,教師指導寫法:
如:根據表格,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3人(邊說邊寫10÷3=3(人)),還剩1枝,就接著寫6個小圓點,然后再寫1(枝)10÷3=3(人)……1(枝)
4、學__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稱。
師:根據1(枝)的意思,誰能給它起個名字?(板書:余數)
5、學__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的讀法。
學生試讀,指導讀法:10除以3等于3余1。
6、學生試著寫出表格中其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1) 寫算式。
(2) 讀算式。
(3) 指名說說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四、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獨立讀題,按要求先動手擺擺,再把書中的( )和算式填寫完整。
集體交流,讀出算式,指名說說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2、“想想做做”第2題:問:“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校對,比較兩題的異同。
3、“想想做做”第3題:先把要求讀讀,然后同座位說說,再指名說說。
五、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請大家課后把剛才想知道的與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上冊教案12-25
數學上冊教案12-25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2-24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9-25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6-20
數學教案三年級上冊08-26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6-19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08-26
新課標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7-22
數學s版三年級上冊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