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數學教案范文9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3.能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各種梯形各兩份,剪刀,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主題
1. 生活中我們能找到許多平面圖形,這個教室里有嗎?
2. 請大家看看這組圖片,看看你發現了誰?找到了就立刻喊出它名字!出現次數最多的是……?(梯形)板書 2.梯形,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認識它了,誰來介紹一下它。
3.今天,我們來更深入地了解這位朋友,研究梯形的面積。(板書)
二、回憶舊知,建立聯系
1. 面積,我們現在已經會計算哪些圖形的面積了?他們計算方法你們還記得嗎?(課件)
2. 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我們是怎樣推導出來的?還記得嗎?
3. 同學們,我們在研究它們面積的計算時候,都用到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數學思想——轉化。(板書)把要研究的圖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發現他們之間的聯系,進而推導出面積計算的公式.這種思想,這節課我們也要用到。
三、轉化梯形,推導公式
(一)應用的需要引出猜想 1.同學們喜歡什么體育運動?喜歡籃球嗎?(課件出示籃球場地)你們知道這一處是什么區域嗎?這是3秒鐘限制區,是限制對方隊員在這個區域內停留不能超過3秒鐘。
2.但是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我們還沒有學過,你猜想梯形的面積可能與什么有關?你想怎樣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呢?
3.同學們都很有想法,那到底是不是像同學們想的那樣呢?讓我們來動手驗證一下。在動手操作之前,老師提出三點建議:(1)想想能把梯形轉化成學過的什么圖形。
(2)根據轉化圖形與梯形的關系,推導出梯形面積計算的方法。
(3)填寫好匯報單,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動作快。明白了嗎?開始吧!
(二)小組活動十分鐘
(三)匯報
1.剛剛同學們把梯形轉化成了多種圖形!現在讓我們請這幾個小組的同學說說他們的想法。大家注意聽,你們的意見相同嗎?你還有補充嗎?匯報:平行四邊形:兩個怎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還有的同學拼成的是長方形,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么拼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那你們的推導的結果應當是一樣的。是嗎?
2.師:同學們,觀察這些圖形,無論長方形還是正方形,都是……。再看,(移動圖形)你發現什么了?過渡:看來,只要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就能拼成一個…….(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們學過:……(板書)然后我們就可以根據兩種圖形間的聯系來推導梯形的面積了。誰來幫老師梳理一下。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梯形的……….,平形四邊形的高就是……,所以梯形的面積……為什么除以2?
3.剛才展示的都是拼組的方法,還有些同學只用一個梯形就完成了任務,他們用了分割的方法。你們都看懂了嗎?請這個小組的同學來簡單說說你們是怎么推導的。你們小組的方法真獨特!方法不同,那你們推導的結論呢?
4.總結: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不同的方法。但這些方法都有共同點。誰來說說?
5.是不是這樣啊?那大家就一起把我們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的梯形面積公式讀一讀吧!(課件)如果用字母表示你會嗎?
6.在這個公式中,哪里應該引起我們注意呢?在計算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 四、加深理解,鞏固新知。
1. 總結:好了,同學們,剛剛大家用學過的知識,通過拼合,分割,旋轉,平移等方法,把梯形轉化成了學過的圖形,根據圖形間的聯系就推導出了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這個方法你們記住了嗎?那老師可要考考你了!(判斷題)
3.通過剛剛的研究和辨析,相信大家對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一定有了深刻的理解吧!這個三秒限制區到底多大呢?你會求嗎?需要什么條件?(課件出示)動筆試試吧。
4.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生活中經常用到,你們想用新知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嗎?
5.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生活中還有更廣泛的應用,小到…..大到…..都會用到它。
五、結語
轉化在數學當中是一種非常重要而又常用的思想。在圖形的學習中,同學們多次用到了轉化的策略,(課件)其實在學習計算時我們也用到了。那我們轉化的目就是化未知為已知。以后你再遇到一個未知的新問題,你會怎樣想呢?是不是任何未知的問題都可以轉化呢?這個問題留給同學們去思考。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教學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相關內容,例1教學認識圖形的平移、在方格紙上將圖形平移;例2認識圖形的旋轉;例3在方格紙上將圖形旋轉90°;例4認識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例5在方格紙上補全一個簡單的軸對稱圖形。通過學習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及旋轉以及認識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并為第三學段進一步學習有關內容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已經這是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以及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學生已經知道什么是軸對稱圖形以及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還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在三年級(上冊)學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常見的旋轉現象。
三、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能在方格紙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將簡單圖形平移,會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及其對稱軸,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補全一個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2.使學生經歷從平移、旋轉、軸對稱的角度欣賞和設計圖案的過程,積累一些圖形變換的經驗,初步感受圖形運動的結構美,體驗平移、旋轉、軸對稱的應用價值,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認識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過程中,感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獲得學習成功的愉悅體驗,增強對圖形變化的興趣。
四、教學關鍵:
1.教學圖形的平移時,要將著力點放在確定平移的距離上。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出發,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交流,充分感知圖形旋轉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圖形旋轉的概念,為進一步探索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旋轉90°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教學重點:
1.經歷發現長方形、正方形對稱軸條數的過程,畫平面圖形的對稱軸。
2.將圖形按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正確判斷平移的距離。
六、教學難點:
認識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的含義,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
七、教學方法與措施:
1.基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合理設置認知起點。
2.緊扣圖形運動的最本質特征,引導學生探索畫運動后圖形的.方法。
3.設計豐富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美。
八、課時安排:
1.平移 1課時
2.旋轉 1課時
3.軸對稱 1課時
4.練習 1課時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使學生能辨認和區別出這兩種圖形.
2.使學生初步建立起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滲透分類統計.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狀和名稱,并能區別這兩種圖形.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大家鼓掌歡迎!(出示動畫“認識圖形”)
二、講授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形(繼續演示動畫“認識圖形”).
(1)師:這是圖圖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圖形國是什么形狀的?”誰來回答?
(2)教師出示國旗圖,問:國旗的面是什么形狀的?舉起數學課本、練習本問:數學課本、練習本的面是什么形狀的?再拿出一張長方形彩紙,先橫著放,問:這張彩紙是什么形狀的,豎著放、斜著放呢?
(3)學生舉例.
:以上這些物品的面,不管大,還是小,它們的形狀都可以用這樣一個圖形表示,(教師畫長方形)問:這是什么圖形?(板書長方形)
(4)數一數長方形有幾條邊,再數一數桌上的長方形紙有幾條邊,用彩筆逐一勾出四條邊.
(5)師用一定長來量長方形的四條邊,學生認真觀察后,問:長方形四條邊一樣長嗎?哪兩條邊一樣長?哪兩條邊不一樣長?
:長方形四條邊不一樣長,對著的兩條邊一樣長.
(6)學生折紙,看看是不是對著的兩條邊一樣長.
(7)反饋練習:請說出幾號圖形是長方形.
2、初步認識正方形(繼續演示動畫“認識圖形”).
(1)這是圖圖提出的第二個問題,誰來回答?
(2)教師拿出一塊手絹,問:這塊手絹是什么形狀的?再舉起地板磚、正方形電光紙,問這些東西的面是什么形狀的?斜著放呢?
(3)學生舉例.
:以上這些物品的面不論大或是小,它們的形狀都可以畫成這樣一個圖形“□”(畫正方形),這是什么形?(板書正方形)
(4)數一數正方形有幾條邊,四條邊一樣長嗎?先量一量,再折折桌上的正方形紙比一比.
(5)長方形和正方形比較:①長方形有幾條邊?正方形有幾條邊?②長方形四條邊怎么樣?正方形四條邊怎么樣?③長方形與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教師歸納:長方形有四邊條,正方形也有四條邊,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長方形對著的兩條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6)反饋練習:
用4根小棒擺一個正方形,用6根小棒擺一個長方形.
教師歸納:長方形沿中間虛線對折后,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正方形,為什么呢?這是根據長方形邊的長短確定的,這個問題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再進一步研究.正方形不論是大正方形還是小正方形,沿中間虛線對折后都是長方形,沿正方形對角線對折后是三角形.
三、課堂練習.
做一做1、2題
1.沿虛線折一折,看看正方形的邊長怎么樣,長方形的邊長怎么樣(分組進行).
2.說一說,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長方形的.
四、
今天我們學了哪幾種圖形?(板書:長方形正方形)
五、布置作業:練習七第2、3題.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長方形正方形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同學在實際情境中,正確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
2、在觀察中培養同學的創新意識,訓練同學思維的靈活性,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培養同學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樣化的算法。
3、培養同學的合作意識和學習興趣,使同學想學、樂學、會學。
4、對同學進行愛家鄉的教育,并培養同學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指名口答:
5+8=
9+4=
7+9=
6+7=
6+6=
4+7=
8+5=
8+8=
6+44=
36-5=
45+30=
75-40=
48-3=
57+3=
69-6=
34+5=
2、豎式計算:
23+35=
42+34=
41+56=
34+15=
先讓同學獨立完成,然后指名說說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過渡:有兩個小朋友,課余時間喜歡集郵,請看(課件出示主題圖)
根據這兩個條件提一個加法問題,用算式解答
2、研討算法
同學回答師板書:34+16=
這是一個兩位數加兩位數,怎么計算?讓同學考慮指名回答。
畫小棒,豎式計算。根據同學的回答相機板書和課件出示小棒圖和豎式
3 4
+1 6
3、小結算法:
相機板書:(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加起
(3)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
4、試一試:
5、想想做做1
三、鞏固練習:
1、五一節有沒有出去玩?(課件出示照片)這里是哪里?(九濱廣場)
我們宜興山青水秀,人杰地靈。這里有幾張是楊老師去游玩時拍下來的照片。以后假期里到森林公園、宜園去領略一下我們家鄉的自然風光,順便拍一些照片留作紀念。你們瞧,兩個小朋友正在拍照了,這上面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怎么解決?
2、好的環境需要我們來呵護,請看,一位游客正在扔垃圾呢!
那兩個小朋友正在澆花呢!告訴我們什么?要我們求什么?
3、那些小朋友在干嗎呢?告訴了我們什么?你會提加法問題嗎?怎么解決?
(撿廢電池)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第86、87頁例2,練一練,練習十九第1-5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連續比較是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初步學會解答這類應用題。
2、初步掌握用綜合法分析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掌握應用題的結構,學會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頭提問題:
(1)面粉28千克,大米比面粉少5千克,?
(2)班級圖書柜里有科技書20本,故事書是科技書的2倍,?
學生根據題的問題,口答算式。
2、教學準備題
(1)學生讀題
(2)思考:這是一道怎樣的應用題?
(3)先要提一個什么問題?為什么要提柏樹多少棵?
(4)第一個問題怎樣求?第二個問題呢?
3、引入新課
如果去掉剛才提的問題,你會解答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2
(1)出示例2
①學生讀題
②說說有哪些條件和問題?
③根據條件畫線段圖。
15棵
松樹
6課
柏樹
8棵
楊樹
④求楊樹有多少棵?就是求線段圖上的哪一段?你會算嗎?
⑤學生嘗試解答
⑥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5+6=21求的是什么?
21+8=29求的是什么?
⑦同桌互相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⑧小結:這里的三個條件是連續比多少的,解答問題時,可以根據兩個條件求出一個問題,再根據求出的結果和第3個條件求出題目的結果。
2、教學“想一想”
(1)把第一個條件改為
①柏樹比松樹少6棵
②柏樹的棵數是松樹的2倍
(2)學生嘗試解答
(3)集體訂正時提問:你是怎樣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比一比
討論:
(1)這三道題在解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這三道題為什么都要先算柏樹的棵數?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1、2題
(1)學生讀題獨立列式解答
(2)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練習十九第1題
⑴學生讀題獨立列式解答
⑵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作業:
練習十九2、3、4、5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一、單元教學內容
包括:口算減法、筆算減法、加減兩步計算應用題
二、單元前繼點和后續點
前繼點:百以內的減法、萬以內的加法和加減一步計算應用題
后續點:進一步學習數減法和兩步計算應用題
三、單元重點、難點
重點: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和筆算退位減法
難點:連續退位減法
四、單元教學內容分析
1、口算減法
先編排好了兩位數減兩位數口算,通過旁注說明口算方法,并推廣到整百整千減整百整千數。
2、筆算減法,萬以內的減法,基本包括了整數減法中的各種情況,如連續退位、被減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減法,另外,介紹了用加法驗算減法的方法。
3、加減兩步計算應用題,本單元的內容是數量關系比較明顯的加減兩步計算應用題,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借助實物圖示和線段圖,學會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能分步列式解答。
五、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減法的筆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萬以內的減法。
2、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正確地口算整百整千數。
3、使學生了解驗算的重要性,學會用差和減數相加等于被減數的方法和驗算減法,養成驗算的習慣。
4、使學生掌握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學會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分步列式解答加減兩步計算應用題。
六、單元教學進度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青島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46—49頁,信息窗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等活動,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能估算、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滲透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初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現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動畫)
(森林里要召開運動會。)大象說:“6月1日咱們森林里的動物們要召開一次運動會,森林里的動物這么多,得找一塊寬敞的草地當作運動場。你們誰知道哪有這樣的草地呀?”
小猴急忙說:在森林南面有一塊長方形草地,可大了。咱們就去那兒吧!”
小兔說:“在森林北面有一塊正方形草地,比南面的那塊草地大多了,”
小猴和小兔爭得面紅耳赤,大象和其它小動物都沒了主意。
大象說:“到底哪一塊草地的面積大呀!我們該選哪一塊草地呀!誰能幫幫我們啊!”
教師:誰能幫助小動物們解決這一難題呀?
(用1平方米的面積單位去擺,測量、計算出這兩塊草地的面積,再比較一下就能知道哪一塊草地的面積大了。)
教師:這種方法是正確的,但是你們覺得這種方法怎么樣?(太麻煩!)在擺面積單位進行測量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一個計算長方形面積的簡便算法,你想知道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能幫助小動物們解決問題。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板題)下面我們就來驗證一下這種方法是否正確。
板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新授
活動一:
1.長方形的面積計算。
師:這里有一個長方形,請你動動腦筋,計算出它的面積。
學生操作:用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著長邊擺滿,再沿著寬邊擺滿,再用每排的個數×排數就等于長方形的面積。
學生演示:長擺5個面積單位,寬擺3個面積單位
師:誰愿意匯報一下你觀察、計算的結果?(媒體演示)
要求說出: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平方厘米。
*沿著長邊擺()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排就是()平方厘米。
*沿著寬邊擺()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就有()排。
2、填題卡
每 排 的 個數排 數面積(平方厘米)
圖1
圖2
圖3
匯報結果。
教師:知道每排的個數和排數,就能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通常我們在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時候用長乘以寬。即: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活動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1、有一個長9分米,寬6分米的長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2、如果這個長方形的長減少1分米,寬不變。那么現在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如果長再繼續減少,減少到6分米,寬不變。這時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③怎樣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呢?
6×6=36(平方分米)
*觀察這個長方形,你發現了什么?(這是一個正方形)
*怎樣求正方形的面積呢?(邊長×邊長)
*為什么?
因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長×寬也就是邊長×邊長。
④歸納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誰能概括一下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3.課堂: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課堂練習設計: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面積單位間的換算。2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練習。
教學目標:
1.掌握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并能進行簡單換算。
2.通過學生的猜想、驗證等方法,出面積單位的換算關系。
3.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體驗數學與生活得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能靈活換算面積單位、解決面積問題。
教學過程:
(—)在探究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時,應從情境圖中的掛毯入手,讓學生動筆算一算
對學生計算時幾種不同的情況分別進行板書
(1)10*10=100(平方分米)
(2)10分米=1米1*1=1(平方米)
(3)10分米=100厘米100*100=10000(平方厘米)讓同學們小組討論:同學們出現了不同的計算方法,最后的結果怎么不相等那?這些面積單位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那?得出結論: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重點讓學生說明為什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二)在設計練習題時,應考慮以下幾種題型
1自主練習第五題。學生獨立進行單位的換算,在交流中進一步明確單位間換算的方法
2自主練習第七題。學生弄懂題意,然后自主解決問題
3拓展練習
(1)學校用50塊邊長4分米的正方形地轉鋪好了一個水池的底面,這個水池底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2)一張正方形的紙片長8厘米,寬6厘米,從這個長方形中減去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首先讓學生討論,怎樣剪去才能使正方形的面積最大?剩下的是一個什么圖形?
(3)如果長和寬都是整數,圍城面積是36平方厘米的圖形有幾種圍法?算一算添在表中
長(CM)
寬(CM)
面積
此題的設計,即可鞏固前面學習的面積計算的知識,又可以滲透面積和長方形的長、寬、之間的內在聯系。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獨立設計,引導學生體會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在填表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其中的規律,當長方形的面積不變,他的長越大,寬就越小,長越小,寬就越大。
課堂:
課堂練習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頁練習四第2~4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商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豎式的寫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
2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愛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怎樣筆算一位數除兩位數的除法?
2、筆算除法要注意什么?
二、指導練習:
1、第21頁練習四第1題
(1)看作業比較上下兩行的異同。
(2)小組討論,匯報交流。
2、練習四第2題
(1)讀題。
(2)小組合作練習。說說錯在哪里?分頭進行改正。
(3)全班訂正。
(4)作補充練習。
3、練習四第3題
(1)看圖說清題目意思。
(2)說一說還能想到的問題。
(3)畫出要擺的形狀,再說說解答這類問題要用什么方法。
(4)解答后集體訂正。
4、練習四第4題
(1)讀題,審題。
(2)找問題、條件、解答問題,評講。
三、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你學會了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數學》六年級上冊第2~3頁。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游戲與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展其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行結合的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從實際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景中用數對確定位置
1.談話引入。
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同學們歡迎嗎?
老師們都很想認識你們。咱們先來給他們介紹一下我們班的班長,可以嗎?
2.合作交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長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寫或畫在紙上。
匯報:班長的位置在第4組的第三個,他在從右邊數第二組的第三排…
哪個小組也用語言描述出了班長的位置?
請班長起立,他們的描述準確嗎?
剛才同學們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長的位置,有的同學說第幾組,第幾行,第幾排……)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還可以從不同的方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為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 行
老師左手起第一組就是第一列…,橫排就是第一行…
班長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熱】小學數學教案06-26
小學數學教案【熱】07-04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