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7-17 10:15:57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匯編八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匯編八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上下(位置)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關系,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和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4、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準備:

  動物分房圖若干;四只動物頭像若干;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經驗出發,初步體會上下的含義,培養想象能力

  1、看看我們的教室,你發現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頂,穿透這棟樓房,你的上面還會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繼續往下想,你的下面還會有什么呢?

  5、揭示課題: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感受“上、下“

  二、創設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養空間觀念。

  1、創設情境(1),初步體會上下位置關系

  A:深秋,大地豐收了,小兔子忙著收蘿卜,準備回家過冬呢!(CAI)顯示:可愛的小鳥正忙著摘果子呢!(CAI)顯示

  B:看它們的位置,你發現了什么?誰能完整的說一說,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2、創設情境(2),初步體會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A:大家說得好,小松鼠也想來聽一聽(CAI)顯示

  B:觀察:你還能用“上”或者“下”來說說它們現在的位置嗎?先跟你的同伴說說看

  C:再觀察小松鼠的位置:說“小松鼠在上面”對嗎?

  “小松鼠在下面“對嗎?,那怎樣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來說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結:看來,比的參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創設情境(3),進一步體會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A:大家都說對了,小松鼠和小鳥高興得在樹枝了蹦上蹦下(CAI)顯示,松鼠和小鳥交換了位置

  B:現在,你又發現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比一比,誰問得好,誰答得好。

  小結:看來,位置變,上下關系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三、創設活動,加深理解,促進情感體驗

  1、擺一擺。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1)聽口令擺一擺

  先擺數學書,再把數學本放在數學書的下面,最后把筆盒放的數學書的上面,并說說,誰在最上面?誰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擺一擺,說一說

  2、找一找。在生活中體會上下的位置關系

  四、分層活動,鞏固理解、增強應用意識

  確定位置,培養簡單的推理能力

  小紅住在小英樓上,

  小英住在小蘭的樓上。

  誰在最上面?誰在最下面?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能運用分數基本性質,把一個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變的分數。

  3、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及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教學難點:

  聯系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長方形白紙、圓片,彩色筆等。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新的學期到來了,你們剛入校園時覺得我們學校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換了新課桌,有了新的洗手間,有了文化走廊,有了開心農場),說到開心農場,還有一個小故事,開學初,校長決定把這塊地的三分之一分給四年級,六分之二分給五年級,九分之三分給六年級,四年級同學認為校長不公平,分給六年級的同學多而分給他們的少,校長聽了,笑了,誰能根據自己的預習告訴老師校長笑什么?

  生1:四、五、六年級分的地一樣多。

  生2:……

  師:到底校長分的公平不公平,我們來做個實驗吧?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準備好的學具,按平時的分組習慣四人一組,用你們的學具來代替這塊地,像校長一樣來分地吧。

  2、匯報結果

  師生交流:你們是怎樣做的?誰能說一說,請幾個同學上臺演示并口述演示過程。

  生1:用三張同樣的長方形的紙來代替這塊地,分別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2:用三個同樣的圓片分別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3:用三條線段分別畫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4:把分數化成小數,他們的商也一樣,所以三塊地的面積一樣大 。

  生5:……

  3、課件展示,得出結論。師:校長分的和你們一樣嗎?我們再來看看小電腦是如何拼的,(利用優質資源課件演示分地的過程,師生共同觀察總結得到校長分的地一樣多。)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有利于學生主體個性的發揮,在探究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的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想象的空間,進行小組合作式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自由的猜想,使實驗成為自己的需要,同時讓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驗證,使學生帶著濃濃的興趣進入探究新的學習活動之中。)

  4、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三個年級分的地一樣多,那么你們覺得、 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怎么樣?

  生:相等。

  師:同學們請看這組分數有什么特點?(板書 =)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發生了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請同學們從左往右仔細觀察,第一個分數和第二個分數相比分子分母發生了什么變化?第一個和第二個,第二個和第三個呢?

  生:分子分母同時乘2,……

  師:誰能用一句換來描述一下這個規律?

  生: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相同的數。(師隨著板書)

  師:同學們在反過來從右往左觀察,分數的分子、分母有什么變化規律?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相同的數。

  師:像這樣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新知識。(板書 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結合我們的預習,對于分數的基本性質同學們還有什么不同的意見?

  生:0除外。

  師:為什么0要除外?

  生:因為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

  師:(補充板書0除外)在分數的基本性質中,那幾個詞比較重要?

  生:同時 相同 0除外

  師:(把這三個詞用紅筆加重)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和誰比較相似?

  生:商不變的性質。

  師:為什么?

  生:我們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被除數相當于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母,所以他們是相通的。

  師:數學知識中有許多知識如像商不變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致的。因此平時學習中我們要觸類旁通,靈活運用,才會舉一反三。

  三、應用新知,練習鞏固。

  (一) 練一練

  (二)摸球游戲。老師手中有一個箱子,里面裝有許多水果,水果上面寫著不同的分數,如果你摸到一個水果,說出一個與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數,這個水果就獎勵給你。

  (二) 判斷(搶答)

  1、 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過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

  2、 把的分子縮小5倍,分母也縮小5倍分數的大小不變。( )

  3、 給分數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數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

  (四)測一測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數大小不變,分母應增加幾?

  四、總結。

  1、這節課大家表現的都很棒,誰能說說你這節課你都知道哪些知識?

  2、把板書最后補充成一條魚,希望大家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裝滿知識,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書)

  五、作業

  練習冊2、4題

  板書設計:

  分數的基本性質

  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彩筆問題,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

  3.在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多樣化,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了解算理,熟練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丫丫買了兩盒水彩筆,亮亮買了10盒,每盒水彩筆有24枝,他們兩人各買了幾枝?

  2.學生試做,老師觀察學生各自不同的做法。

  3.學生互相說說自己的做法。

  4.歸納講解典型做法。

  (1)24×2=48(枝) (2)24×10=240(枝)

  5.如果紅紅買了12盒,怎樣算呢?

  小組討論,交流想法。

  (1)20×12=240 (2)24×2=48

  4×12=48 24×10=240

  240+48=288 48+240=288

  以上兩種解法要讓學生多說一說。重點歸納筆算方法。

  二、練一練:

  用豎式計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三、鞏固練習:

  書上39頁第1、3題。

  四、作業:

  書上39頁第2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89~92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能按照一定的標準,采用不同的方法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分析、描述,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2、進一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并能完成相應的統計圖表,能從統計圖表中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體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4、讓學生受到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觀看主題圖(制成的動畫)——環保站的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

  ①環保站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監測空氣質量。

  ②小麗爸爸與工作人員之間的對話——昨天和今天的空氣質量狀況。

  (2)教師:看到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張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氣質量情況:

  某地區4月份空氣質量狀況統計表

  空氣質量狀況優良輕度污染合計

  天數(天)717630

  (1)學生觀察統計表。從表中可以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2)學習統計圖。

  ①教師:誰來說一說我們過去都學過了哪些統計圖?(用作記號等方法來制作統計圖等)

  ②出示教科書第90頁的統計圖

  教師:這是條形統計圖,誰來說一說你從圖上都看到了什么?

  ③小結:像這樣用條形來表示統計表中的數據,我們就叫它條形統計圖。

  讓學生從統計圖中找一找天數最多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氣等級,天數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氣等級。

  讓學生明白:在條形統計圖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誰多誰少。

  (二)教學例2

  (1)學生觀察四(1)班男同學身高記錄表。

  教師:你從表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教師引導: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統計,人數太多,男同學身高的狀態比較混亂,可以分段整理數據。

  (2)學生完成統計表。

  ①將學生分為5個小組,分別按身高段統計一個部分。

  ②將5個組的數據匯總。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數據,該怎么辦呢?(求出合計)

  (3)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

  (4)回答第92頁的兩個問題。

  學生還可以根據統計圖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解答。

  (三)練習

  完成第92頁的課堂活動。

  統計(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93~95頁例3、例4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愿望,培養他們的統計意識。

  2、能將表格進行完善,并能完成復式統計表,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愛的電視節目”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新聞:8人動畫片:22人體育7人

  電視劇: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一)嘗試制表

  1、教師:要想制作成統計表,應該做哪些方面的考慮呢?

  學生:要考慮表應畫幾列和幾行。

  根據“節目類別”和“喜歡的人數”應畫兩行;“節目類別”有5類,要畫5列,加上“合計”要畫6列。

  2、學生動手畫一個2行6列的表。

  3、填寫相關內容。

  (1)寫上統計表的.名稱。

  (2)填寫表中的內容和數據。

  4、檢查統計是否準確。

  可將各類別人數之和與合計數、合計數與調查總人數進行比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體重情況統計表

  1、觀察表,說說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師:如果將兩張表交給班主任老師,老師想知道某個體重范圍內的男女生人數,就要看兩張表,挺麻煩的。

  能不能想辦法將兩張表合成一張統計表,讓老師看起來更方便一些呢?

  3、學生自主討論,完成復式統計表。

  教師: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怎樣改進統計表?

  (老師出示復式統計表)

  介紹表頭:體重、人數、性別。

  教師:你能將表格填好嗎?(學生嘗試完成)

  反饋:展示學生做好的統計表。

  教師:像這樣的表格我們叫它復式統計表。(課題:復式統計表)

  教師:從這張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與剛才的兩張統計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張統計表?為什么?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完成第95頁課堂活動。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教材P115、116頁練習二十四第8-14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進一步加深對周長概念的理解,能正確地判斷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指出多邊形的周長。

  2、學生進一步鞏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學會解答比較復雜的求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直尺、三角尺、長方形紙片2張、鐵絲1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練習本單元學習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板書課題)通過練習,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更加明確什么是周長,會更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二、概念練習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1)做練習二十四第8題

  提問:這是什么圖形?(板書:長方形、正方形)每個圖形都有幾條邊?(板書:4條邊、4個角)

  量一量各個圖形中每邊的長度。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每個角。

  提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每個角都是什么角?

  你能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點嗎?

  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判斷(出示圖形)

  哪幾個是正方形,哪幾個是長方形?

  2、周長的概念

  (1)什么是周長?(指名回答)

  (2)練習二十四第9題。

  你能看出第9題里三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嗎?

  學生口答,說出是怎么得到的?

  三、周長計算練習

  1、練習二十四第10題。

  (1)量課本封面的長和寬,取整厘米數。

  周長是怎么算的?

  (2)先讓學生量一量。

  正方形的周長應該怎么算?

  2、做練習二十四第13題。

  (1)做第1題。

  (讀題)邊長是多少?周長怎么算?

  (2)做第2題。

  (讀題)長和寬各是多少?周長怎么算?

  3、練習二十四第14題

  (1)讀題

  (2)提問:20厘米其實是圍成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的什么?

  (3)小組討論圍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圓各部分名稱以及圓的特征;會用圓規畫圓。

  2.能力目標:借助動手操作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滲透知識來源于實踐、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的思想。

  教學方法:

  導練法、遷移法、例證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規、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結合實際、談話引入新課。

  談話引入:今天非常高興能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

  研究一個數學問題。我們以前已經初步認識了圓,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狀是圓的嗎?

  師:看來大家平時非留心觀察。課前請同學們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并把它們剪下來,你們準備好了嗎?

  師:把它們舉起來,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畫圓、剪圓的過程,你能說說圓是什么樣子的嗎?(師一手拿一個圓)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圓的邊是彎曲的,跟以

  前學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邊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板書課題)

  生舉例

  師強調——指物品的表面

  圓是沒有棱角的,邊是彎的;圓的邊是一條曲線。

  二、引導探究新知。

  1.導:圓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把你的圓對折,再對折,多折幾次,把折痕畫出來,看看你有什么發現,并把你的發現在小組里匯報。最后看看誰的收獲多。(1分鐘)

  2.師:你們組觀察得真仔細!大家的發現可真不少,現在我們就把剛才的發現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結果。結合多媒體課件輔助,完整認識圓的特征(8分鐘)

  誰來告訴老師,你有哪些新發現?

  那是什么原因呢?

  你怎樣發現的?

  結合學生交流、匯報探究結果,及時引導梳理。主要從圓的圓心、半徑、直徑、等方面來認識。這里特別要注意通過板書幫助學生進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4.學習畫圓(5分鐘)。

  你是如何畫圓的?

  課件展示如何畫圓。然后學生動手練習,并強調畫圓時應該注意些什么。——揭示圓大小

  位置的確定

  學校要修建一個直徑是20米的花壇,你能幫學校畫出這個圓嗎?生演示操作

  三、應用拓展。

  1.基本練習(4分鐘)。

  〈1〉投影出示

  找出下列圓的半徑、直徑。

  〈2〉半徑、直徑的相關計算。

  〈3〉概念的判斷和識別。

  2.應用練習。(10分鐘)

  〈1〉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車軸應安裝在哪?

  如果車輪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們坐上去會是什么感覺呢?結合課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學習的圓的知識去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嗎

  (舉行篝火晚會時,人們總是不知不覺會圍成一個圓形,為什么?

  平靜的湖面扔一小石子,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月餅為一般都做成圓形的,為什么?)

  看來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蘊含著豐富的道理,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來認識它,解釋它、運用它。

  〈3〉同學們學到現在,已經很累了,我們來輕松一下吧。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根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電腦配上畫面)

  師:羊吃草的情況與今天學的知識有關嗎?我們來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圍有多大好嗎?

  用電腦演示羊拉緊繩子旋轉一周的情況,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原來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圍是一個圓,拴羊的繩子與這個圓有什么關系嗎?

  (是這個圓的半徑)釘在那兒的木樁是這個圓的什么呢?(是這個圓的圓心)如果要讓這個羊吃草的范圍更大一點可以怎么辦?(把繩子放長一點,也就是把半徑擴大)如果要讓羊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吃草,可怎么辦?(可以把木樁移動一個地方,也就是移動圓心的位置),這說明圓的半徑與圓心與圓有什么關系呢?

  圓的半徑決定了圓的大小,而圓的圓心可以決定圓的位置。

  四、總結全課(3分鐘)

  1.質疑

  (籃球是圓形嗎?表示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字母可以隨意改變嗎?)

  2.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不管怎么說,老師覺得同學們的學習表現是不錯的,所以我提議:我們一起伸出手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句號是圓形的)

  延伸

  1.用圓作畫。

  2.談談我眼中的圓。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平面曲線圖形

  圓心(o)圓中心一點,確定圓的位置

  半徑(r)線段

  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確定圓的大小,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里〉

  直徑(d)線段,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里〉

  半徑和直徑的關系d=2r

  教學反思:

  要讓學生明白只有在同圓或等圓內,所有的半徑才相等;所有的直徑才相等;半徑才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才是半徑的2倍。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住新房”練習題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2、能運用所學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估算與交流的過程。

  教學重點:1、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的算理。2、2、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難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豎式的計算。

  教學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復習舊知識,預習新知識。

  教學設計流程:

  一、回顧復習,引入新課

  1、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乘以兩位數一般乘法,都學習了哪些計算方法?生認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練習題,學生做集體訂正。

  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乘法

  1、繼續以14×12例,

  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并表揚學生的計算。

  3、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豎式計算,生板演。

  4、肯定該生的板演。

  5、師總結:在豎式計算時,一定要注意數位對齊;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大家還有其他的寫法嗎?

  6、老師請生講述自己的思想,為什么少了一個0。

  生:用個位2去乘14,得數的末尾與乘數個位數對齊,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它們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三、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測量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通過觀察,明確毫米與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出示例1情境圖,學生認真觀察。教師提出問題。

  (2)4人小組合作,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

  錄表的“估計”一欄中。

  (3)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用自己喜

  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交流測量的結果,引出毫米。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探究體驗

  1、了解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1)提問:“從尺中,你發現毫米與其他單位間的關系嗎?”。

  (2)學生觀察并獨立思考后回答問題。從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關系。讓學

  生多說發現這個關系的過程。

  2、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在尺上觀察1毫米的長度,互相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

  (2)教師提出問題:“請大家說出生活中長或寬或厚大約是1毫米的東西。”

  先在組內說,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學生合作完成:先從課本中數出幾頁(捏緊后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再用尺子驗證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調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數一數看有多少張。

  三、實踐應用

  1、生獨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組內說出填寫的結果。

  2、生說一說,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3、師生共同小結:當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用毫米來表示;1厘

  米=10毫米;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療保險卡等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四、課堂練習

  1、練習一第1題。安排學生在書上完成,練習時要求學生先估測,后判斷,再

  用尺子進行測量驗證。

  2、練習一第2題。要求學生完成在作業本上。

  3、練習一第3題。先讓學生估計實物的長(或寬),再用尺子進行測量。完成

  后,讓學生對估計和測量的結果進行對比。

  五、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

  2、師總結。

  分米的認識 學習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趣味數學教案12-24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17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