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7-01 15:38:45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八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八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悉表示物體的位置的方法。

  2、能較熟練地在方格紙上確定物體的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教學重點:

  能較熟練地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及描述路線圖。

  教學難點:

  畫平面圖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自學預習

  1、自學課本第20、21頁例2。

  2、匯報自學收獲。

  二、合作探究

  1、探討新知。

  小組合作學習課本第22頁例3。

  2、如何 理解 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及描述路線圖。

  3、匯報交流。

 。1)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臺風的經過路線圖。

 。2)同坐互相說一說臺風的經過路線圖。

  三、展示提升

  畫平面圖的方法:先確定方向,再確定距離 , 確定距離的時候可以用一條標有數量的線段表示地面上的距離。

  四、檢測拓展

  完成教材22頁的 做一做。集體訂正。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圓錐的體積教學目的:使同學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發展同學的空間觀念。

  學具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8組,比圓柱體積多的沙土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錐有什么特征?

  使同學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征:底面,側面,高和頂點。

  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同學回答,并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同時滲透轉化方法在數學學習中的應用。

  二、導人新課

  我們已經學過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那么圓錐的體積是不是和圓柱體積有關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圓錐體積的計算。

  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

  三、新課

  1、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師:請大家回億一下,我們是怎樣得到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

  指名同學敘述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同學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生長方體來求得的。

  師:那么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

  先讓同學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求,然后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教師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大家看,這個圓錐和圓柱有什么一起的地方?”

  然后通過演示后,指出:“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們之間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同學分組實驗。

  匯報實驗結果。先在圓錐里裝滿沙土,然后倒入圓柱。正好3次可以倒滿。

  多指名說

  接著,教師課件邊演示邊敘述:現在圓錐和圓柱里都是空的。請大家注意觀察,看看能夠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問:把圓柱裝滿一共倒了幾次?

  生:3次。

  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

  多找幾名同學說。

  板書:圓錐的體積=1/3 × 圓柱體積

  師:圓柱的體積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積×高”。

  師:那么,圓錐的體積可以怎樣表示呢?

  引導同學想到可以用“底面積×高”來替換“圓柱的體積”,于是可以得到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圓錐的體積= 1/3 ×底面積×高

  師:用字母應該怎樣表示?

  然后板書字母公式:V=1/3 SH

  師:在這個公式里你覺得哪里最應該注意?

  2、鞏固練習

  (1)已知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圓柱的體積是45立方厘米,圓錐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已知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圓錐的體積是20立方厘米,圓柱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

  (2)求下面圓錐的體積。

  已知底面面積是9.6平方米,高是2米。

  底面半徑是4厘米,高是3.5厘米。

  底面直徑是4厘米,高是6厘米。

  在列式時注意什么?( ) 在計算時,我們怎樣計算比較簡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3)判斷:

  (l)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 )

 。2)圓柱體的體積大于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的體積。( )

  (3)假如圓柱圓錐等底等高,圓柱體積是圓錐的3倍,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2/3。( )

  (4)圓錐的底面積是3平方厘米,體積是6立方厘米。( )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第2~3頁例1、例2、例3。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一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負數,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負數都小于0。

  2.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

  知道正數、負數和0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的產生與應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認識負數。

  1.情境引入:秭歸電視臺天氣預報節目片頭。

  出示例1:磨平、茅坪鎮的溫度。

  提問: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學生可能說出:每個鎮的氣溫或兩個鎮氣溫之間的比較。

  追問:你是怎樣知道每個鎮氣溫的?

  引出攝氏度℃和華氏度?塒的介紹,說明我國是用攝氏度來計量溫度的。

  引導:磨平和茅坪鎮的氣溫一樣嗎?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數學上怎樣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溫度?

  請會的學生介紹寫法、讀法。同時在圖片下方出示:15℃(+15℃)-1℃

  師問:你們怎么知道的?

  小結并板書:“+15”這個數讀作正十五,書寫這個數時,只要在以前學過的數15的前面加一個正號,“+15”也可以寫成“15”;“-1”這個數讀作負一,書寫時,可以寫成“-1”。

  【設計理念】“零上15攝氏度”和“零下1攝氏度”這兩個生活中常見的相反溫度用怎樣的數可以表達并區分?這一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感受到過去所學的數在表達相反意義的量時的局限性,產生學習新數的需求。同時,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他們能很快聯想到在“15”這個數前添加不同的符號表達相反意義的量的方法,借此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二、進一步體驗負數,了解正、負數與0的關系

  1.課件出示例2直觀圖,銀行取款與存款。

  師::你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表示取款預存款嗎?

  學生嘗試表達,并說含義。

  小結:存入20xx元用+20xx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兩個量正好相反,正數表示存入,負數表示取出。

  2.歸納正數和負數。

  【設計理念】銀行取款與存款,存入20xx元用+20xx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則為負數。這對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正數、負數與0三者間的關系很有益處。

  師引導:觀察這些數,你能把它們分類嗎?

  請學生移動貼紙獨立分類,匯報。

  師問:你為什么這樣分?

  小結:像+15、19、+20xx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像-1、-11、-7、-500這樣的數都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完成板書)

  3.知識應用。

 。ǎ保┩瓿傻4頁第2題。

  提問:讀一讀下面的海拔高度,你知道些什么?(都是負數,低于海平面或比0小)(2)完成第8頁“練習一”第1題。

  先讀一讀,指出下列各數中的正數、負數,并把它們填入相應的圈內。

  提問:

  10為什么不寫?(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谟^察這些正數,你發現了什么?(正數可以是整數、小數或分數。我們以前學過的除0以外的數都是正數)

 、勰闶窃鯓永斫庳摂档模浚ㄘ摂狄∮0,可以是整數、小數或分數)

  【設計理念】本節課是學生初次認識負數,為了讓學生對負數的內涵與外延有完整的認識,教師在習題中增加了小數和分數,通過練習讓學生體會過去已學過的數(除0外)都是正數,溝通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

  三、在生活中應用負數,初步體會正負數是相反意義的量。

  1、出示例3體會正負數是相反意義的量。

  提問:在生活中你見過用負數表示的例子嗎?(收入與支出、盈利與虧損、方向相反??)師:下面是張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8050元和支出520元。收入用正數表示、支出用負數表示,怎樣表示?

  3.推想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也可以用正數或負數來表示。

  四、課堂作業。(略)

  【設計理念】世界是由許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組成的。要想認識這個世界,改造這個世界,就要從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數學研究亦是如此。奇與偶,正與負,左與右,直與曲,動與靜等,是一組組對立概念,其中蘊含了對立統一、聯系發展這些最樸素的哲學思想,要通過我們的數學課堂向學生滲透這些思想。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2、在經歷探索發現加與減的互逆關系及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比較、概括、歸納、判斷推理能力。

  3、運用加、減法的關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加法與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有好朋友嗎?說說你的好朋友是誰?

  師:加法和減法也是一對好朋友,它們之間會有怎樣的秘密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索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1.探究加、減法的意義。

 。1)教學加法的意義。

  ①課件出示教材第2頁例1情境圖。

  師:認真讀一讀題目,你知道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嗎?如果用線段圖來表示它

  們之間的關系,你能畫出來嗎?

 、谠鯓佑嬎阄鲗幍嚼_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③引導小結: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相加的兩個數叫做加數,加得的數叫做和。

 。2)教學減法的意義。

 、僬n件出示教材第3頁第(2)、(3)小題。根據題目畫出

  線段圖。

 、诜治鰞深}的數量關系,列出算式計算。

  ③引導學生與第(1)小題比較、分析得出: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已知兩個數的和叫做被減數,減去的加數叫做減數,求出的未知數叫做差。

  2、探究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教學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加法,小組內說說加法各部分的名稱,并找一找加法各部分間有什么關系?

 。2)教學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師:那減法各部分間又有什么關系呢?

 。3)溝通梳理加、減法間的關系

  師:通過幾個算式的比較,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加、減法之

  間的關系嗎?

 。ò鍟簻p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三、檢測反饋

  1、看課件,完成基本訓練。

  2、完成課本第三頁做一做。

  3、完成課本練習一的1、2、3、4、5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認識萬以內的數,會用計數器表示萬以內的數,能熟練的讀寫萬以內的數,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熟練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熟練的讀寫萬以內的數,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熟練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會用計數器表示萬以內的數,明白各數位表示的意義。

  教學構想:

  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出并認識萬以內的數;再利用學具擺一擺、撥一撥,使學生理解并熟練掌握:10個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個一百。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萬以內數的認識,知道了10個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個一百。今天,我們來做幾個練習,鞏固一下上節課的知識。

  二、自主練習

  學生自己看題4:這道題應該怎么做?

  試著連一連

  指生答

  游戲:同位合作,你說我寫。

  三百零二、五千八百七十三、六百三十四、七百二十

  板書設計:二、手拉手

  萬以內數的認識

  10個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個一百

  作業設置:自主練習4、6

  課后: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頁例2,第50頁練習十一第4、5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沒有括號的兩級兩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過程與方法: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并會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及書寫規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沒有括號、含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計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

  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探究新知。

  我們計算的兩步式題,都是直接寫出得數。為了看清楚運算的步驟,便于檢查運算過程,可以寫出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果,用一種新的格式來表示,即脫式。

  1、教學例2。

 。1)觀察例2圖,說說圖意

 。2)列式

  4×3=12 12+7=19

  4×3+7=19 7+(4×3)=19 7+4×3=19

  引導學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綜合算式。

 。3)脫式計算

  4×3+7 7+4×3

 。4)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樣的。

  (5)脫式計算54÷6-7 7+54÷6

 。6)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減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2、小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8頁做一做

  強調:計算兩步式題時,必須首先觀察,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50頁練習十一第5題。

  先計算算出結果,再進行比較。

  四、總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到右按順序計算。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五、布置作業

  第50頁練習十一第4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一、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37頁~38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認識和理解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并能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在運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規則意識,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養成善于思考、樂于探究、勇于實踐的良好品質。

  三、教學過程

  (一)設問,質疑法則

  師出示式題:90010+204,讓學生獨立計算后再匯報。

  師:計算時為什么不先算加?

  生:在這道算式中,我們要按照先乘除,后加減的法則進行計算。

  師:遵守法則無可厚非,可是法則就一定合理嗎?比如在這里,如果按照法則計算,加法就永遠不可以先算了!

  生:加小括號就可以先算加。

  師:看來法則的成立也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算式中有了小括號,該怎樣計算呢?

  生:要先做小括號里面的運算,再做小括號外面的運算。

  師:小括號在這里起到什么作用?

  生:改變了運算順序。

  (二)探究,掌握法則

  1.初步練習,掌握方法

  師:怎樣加小括號才能先算加?(師生討論,形成算式:900(10+20)4)。

  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試著算一算嗎?

  學生試練,匯報交流。

  師:是不是小括號隨便加在哪兒,都可以改變運算順序?

  生:不是的,比如小括號加在90010上,運算順序就沒有改變。

  師:這時的小括號常常被我們稱為無效括號。那么小括號加在哪里,才能改變運算順序?

  生討論交流,匯報,形成兩道算式:(90010+20)4,900(10+204)。

  師:這兩道算式括號里都有兩步運算,該怎樣計算呢?

  生:括號里也要按照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師:能試著做一做嗎?

  生獨立練習后反饋,師及時評價矯正。

  2.對比辨析,加深理解

  師:觀察我們做過的這三道算式,其中的數、運算符號以及它們的排列順序都一樣,而且都只加了一個小括號,為什么計算的結果都不一樣呢?

  生:小括號的位置不同,運算的順序也就不同,結果也就可能不一樣。

  師:那我們在做計算時,應當注意些什么?

  生1:計算的時候不僅要看清數和運算符號,還要看清小括號的`位置。

  生2:先確定運算/頃序,再進行計算。計算時還要細心,不要算錯了。

  師:你們覺得在做混合運算時,什么是關鍵?

  生:理清運算順序是關鍵。

  (三)變式,熟練法則

  師:現在我們就來抓住關鍵練習,敢不敢接受挑戰?

  出示題1.根據算式選擇合適的運算順序。

  (1)(60010+120)5

  a.除乘加

  b.除加乘

  c.加除乘

  (2)136+253010

  a.乘除加

  b.除乘加

  c.乘加除

  師:友情提醒,先思考,再慎重選擇。

  出示題2:根據算式寫出合適的運算順序。

  (1)(75+49)(75-44)

  (2)658-(174+89)

  師:運算順序掌握了,計算就成功了一半。下面的式題,你能正確合理地計算嗎?

  出示題3:26+(1460-30) 26+14(60-30) (26+14)(60-30)

  出示題4:你能根據提示選擇正確的算式嗎?

  a.(300-120+25)4

  b.300-(120+25)4

  c.300-(120+254)

  師依次出示如下的(1)、(2)、(3)題,讓學生選擇合適的算式。

  (1)按照先乘,再加,最后減的運算順序運算的算式是( )。

  (2)根據框圖中的提示選擇合適的算式是( )。

  (3)求300減120,再加上25,和是多少的算式是( )。

  (學生在做到第(3)題時,由于思維定式,大多數人都選擇了a。)

  師故意問幾個沒選a的同學:就剩(3)了,你們為什么不選?

  生1:a式最后求的是積,不是和。

  其他學生大呼:上當了!這題沒有合適的算式可選!

  師:同學們,學習可來不得半點馬虎啊!

  (四)沖突,再思法則

  出示:學校舉行運動會,三年級有54人參賽,四年級參賽的比三年級多7人,三、四年級共有多少人?(直接列出綜合算式,不解答)

  生練后呈現幾種算式:①54+7+54 ②542+7 ③54+(54+7)

  繼續出示:五年級的參賽人數是三、四年級參賽人數的2倍,五年級有多少人參賽?

  師:五年級的參賽人數與什么條件有關?

  生:三、四年級參賽的總人數。

  師:我們剛才已經列出了求三、四年級總人數的算式,你能在這個算式上改一改,把它變成求五年級參賽人數的算式嗎?

  生練習并匯報,在修改③式時教師故意將算式變成(54+(54+7))2

  生1:這樣不行,都有兩個小括號了!

  生2:里面有括號,外面又有括號,看不清,容易出錯!

  師:那該怎么辦呢?

  生1:可以加中括號。

  生2:還有大括號。

  師:看來光有小括號還不能解決所有的運算問題,那么其他的括號是什么樣的,又有什么作用呢?有了這些括號又該怎樣計算呢?我們今后還會再討論。

  (五)反思,超越法則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帶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你有什么收獲嗎?

  生交流。

  師:同學們學得很輕松,收獲也不少。不過小括號的產生和使用過程可不那么輕松,它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出示書后關于小括號使用和變遷的數學文化史知識。)

  師:同學們,小括號的使用在運算史上可謂是一個突破,因為它改變了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使運算法則更加完善和人性化。但是,如果沒有像上課伊始時我們對運算順序的質疑,小括號還有可能出現嗎?敢于質疑、勇于思考才能讓我們的知識不斷完善,能力不斷提升!

  [反思]

  含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知識難度不大,加之學生已有經驗豐富,完全能夠實現自我遷移和類推。然而,數學的學習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數學情趣的激發,數學思維的培養,數學文化的熏陶都應融入知識的教學中去。帶著思考,我對這節課進行了全新的設計,確立了以法則探尋為主線的教學思路,使原本平淡的一節課變得豐滿,富有情趣和哲理。

  一、用質疑來引入,激發學生對法則探尋的激情

  現代社會中的人要生存,必須具有規則意識,然而一味地循規蹈矩,又會被規則約束,缺少創新精神,這就需要我們辯證地看待規則,理性地認識規則。先乘除、后加減是沒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正是小括號的使用突破了這種局限,使法則更加完善。在這里,老師巧妙設疑:遵守法則無可厚非,可是法則就一定合理嗎?比如在這里,如果按照法則計算,加法就永遠不可以先算了!疑問激發了學生對法則的反思,引發了進一步探尋法則的欲望。學生在尋求問題解決的同時,不但加深了對小括號作用的理解,也對如何對待規則這樣一個較為抽象的話題有了自己的感悟。在引導學生學習小括號里有兩步運算的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時,教者也沒有直接出示式題,而是再次設疑:是不是小括號隨便加在哪兒,都可以改變運算順序?小括號加在哪里,才能改變運算順序?,讓學生自己先嘗試給算式加上小括號,然后再研究加上小括號后的算式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在設疑釋疑再疑再釋疑的過程中,學生探究欲望被充分調動,新知的學習也更加主動有效。

  二、用對比來深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

  數學思考是數學學習的核心,沒有思考,學習就變成了簡單的模仿和練習。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小括號的作用,理解運算順序在計算中的重要性,我設計了一個對比環節,讓學生觀察、思考、領悟。即這三道算式中的數、運算符號以及它們的排列順序都一樣,而且都只加了一個括號,怎么計算的結果都不一樣呢?學生在對比辨析的過程中,清晰地認識到要想正確、合理地計算這些混合運算題,首先得看清題意,理清運算順序,然后再去計算的重要性。抓住核心對比,使得思考更加深入,思維也更加有序。

  三、用錯誤來誘導,培養學生堅持真理的科學態度

  毋庸置疑,學生的科學態度需要培養,然而如何培養才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在本節課中,我采用了有意犯錯,故意誘錯的策略,培養學生敢于挑戰權威、善于質疑、勇于堅持真理的科學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叵肫饘W生認真地叫道:上當了!這題沒有合適的算式可選!大聲地喊道:這樣不行,都有兩個小括號了廠我的心情就萬分激動,我感受到了他們對待科學的態度,感受到了他們追求真理的決心。

  四、用文化來引導,激發學生敢于創新的精神

  文化是一種引領,文化是一種傳承,文化更是一種對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讓學生了解文化,感受歷史,從而產生崇敬、立志追求,樹立信心、立志創新,不正是我們教育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的目標嗎?所以,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了解是誰最先使用小括號的環節,讓學生們通過對數學文化史的了解,知道小括號的由來和發展,感受數學知識的發展變化和每一步堅實的前行過程。同時我還用一句話:如果沒有像上課伊始時我們對運算順序的質疑,小括號還有可能出現嗎?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質疑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分類活動,整理與疏通運算定律、性質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弄清簡便計算的來龍去脈,體悟到湊整思想。

  2.通過錯例診斷、跟進練習,在真實場景中查漏補缺、自我反省,提高簡便計算能力。

  3.通過另眼鑒賞,從另一個視野體驗運算定律的應用價值。

  教學流程:

  一、激活知識、整理疏通

  1.收集課前學生出的可以簡便計算的試題。并校對反饋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對試題按一定標準分類。(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索分類。)

  3.全班反饋。

  預計學生會出現如下幾種請款

 。1)按照各種運算定律各一類。(五類,在黑板上貼出來)

 。2)按照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分成三類。

  二、查漏補缺、跟進練習

  1.猜測前測題中哪些題錯誤的人數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題出錯的統計數據,說一說感受。

  3.錯例診斷:通過讓學生圈一圈、想一想、評一評等診斷與反思手段,達到對知識的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運算定律與性質。

  4.滲透簡便計算的策略多樣化與優化。

  5.跟進練習

 。1)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選一選

  1/381/38的正確答案選( )

 。3/7+7/11) 711的簡便計算方法是( )

  三、回顧整理,提煉思想。

  對復習方法以及簡便計算的思想作梳理與提煉

  四、另眼鑒賞,拓展提升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的趣味數學教案12-24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17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