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初中數學教案

時間:2022-06-29 18:12:18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數學教案集錦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數學教案集錦15篇

初中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學會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幾個解和檢驗某對數值是否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學會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個未知數用另一個未知數的一次式來表示;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并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于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新聞鏈接:桐鄉(xiāng)70歲以上老人可領取生活補助,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2.

  2.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觀察方程80a+150b=902880與一元一次方程有異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兩個未知數,并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3.合作學習:

  給定方程x+2y=8,男同學給出y(x取絕對值小于10的整數)的值,女同學馬上給出對應的x的值;接下來男女同學互換.(比一比哪位同學反應快)請算的最快最準確的同學講他的計算方法.提問:給出x的值,計算y的值時,y的系數為多少時,計算y最為簡便?

  4.課堂練習: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則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變形為y=當x=2時,y=_

  5.課堂總結: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書寫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關性;

  (3)會把二元一次方程化為用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

  作業(yè)布置

  本章的課后的方程式鞏固提高練習。

初中數學教案2

  一學期的工作結束了,可以說緊張忙碌卻收獲多多。回顧這學期的工作,我教九(4)班的數學,我總是在不斷地摸索和學習中進行教學,工作中有收獲和快樂,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了更好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使以后的工作能夠有效、有序地進行,現將教學所得總結如下:

  一、在備課方面

  在上課前我總是查閱很多教參、教輔,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總是要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才寫教案,力爭做到熟知知識要點,心中有數。

  二、在教學過程方面

  在課堂教學中我一直注重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讓他們自主的去探究問題,發(fā)現知識。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fā)現,因為這種發(fā)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系。”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人人參與,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但還是難免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加之經驗不足,不太敢放手,怕完成不了當趟課的教學任務。后來在學校“”的教學模式下,才開始進一步嘗試,并在不斷的嘗試中總結經驗。

  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靈活,不能吸引學生學習,對學生的引導、啟發(fā)不足。

  3)、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思想學習不深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缺乏理論指導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思維能力不太清楚。上課和復習時該講的都講了,學生掌握的情況怎樣,教師心中無數。導致了教學中的盲目性。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強學習,學習新教學模式下新的教學思想。

  2)、熟讀初一到初三的數學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進一步把握知識點和考點。

  3)、多聽課,學習老教師對知識點的處理和對教材的把握,以及他們處理突發(fā)事件方法。

  4)、加強轉差培優(yōu)力度。

  5)、加強教學反思,加大教學投入。

  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這半年的教學工作很苦,很累,但在不斷的摸索中,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今后我會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初中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代數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數加減法可以互相轉化,會進行加減混合運算;

  2. 通過學習一切加減法運算,都可以統(tǒng)一成加法運算,繼續(xù)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

  3.通過加法運算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

  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依據運算法則和運算律準確迅速地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難點是省略加號與括號的代數和的計算.

  由于減法運算可以轉化為加法運算,所以加減混合運算實際上就是有理數的加法運算。了解運算符號和性質符號之間的關系,把任何一個含有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這是因為有理數加、減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律,簡化計算.

  (二)知識結構

  (三)教法建議

  1.通過習題,復習、鞏固有理數的加、減運算以及加減混合運算的法則與技能,講課前教師要認真總結、分析學生在進行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常犯的錯誤,以便在這節(jié)課分析習題時,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改正.

  2.關于“去括號法則”,只要學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減法的算式,都可把運算符號理解為數的性質符號,看成省略加號的和式。這時,稱這個和式為代數和。再例如

  -3-4表示-3、-4兩數的代數和,

  -4+3表示-4、+3兩數的代數和,

  3+4表示3和+4的代數和

  等。代數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數運算的一個重要概念,請老師務必給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數與負數分別相加,可以使運算簡便。

  5.在交換加數的位置時,要連同前面的符號一起交換。如

  12-5+7 應變成 12+7-5,而不能變成12-7+5。

  教學設計示例一

  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一)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代數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數加減法可以互相轉化.

  3.應用:會進行加減混合運算.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計算的準確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一切加減法運算,都可以統(tǒng)一成加法運算,繼續(xù)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學習了本節(jié)課就知道一切加減法運算都可以統(tǒng)一成加法運算.體現了數學的統(tǒng)一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采用嘗試指導法,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每一環(huán)節(jié),設置一定題目進行鞏固練

  習,步步為營,分散難點,解決關鍵問題.

  2.學生寫法:練習→尋找簡單的一般性的方法→練習鞏固.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把加減混合運算算式理解為加法算式.

  2.難點:把省略括號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數加法進行計算.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練習討論,總結歸納加減混合運算的一般步驟,教師出示練習題,學生練習反饋.

  七、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引入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法和減法,同學們學得都很好!請同學們看以下題目: -9+(+6);(-11)-7.

  師:(1)讀出這兩個算式.

  (2)“+、-”讀作什么?是哪種符號?

  “+、-”又讀作什么?是什么符號?

  學生活動: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師繼續(xù)提問:(1)這兩個題目運算結果是多少?

  (2)(-11)-7這題你根據什么運算法則計算的?

  學生活動:口答以上兩題(教師訂正).

  師小結:減法往往通過轉化成加法后來運算.

  【教法說明】為了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必須先對有理數加法,特別是有理數減法的題目進行復習,為進一步學習加減混合運算奠定基礎.這里特別指出“+、-”有時表示性質符號,有時是運算符號,為在混合運算時省略加號、括號時做必要的準備工作.

  師:把兩個算式-9+(+6)與(-11)-7之間加上減號就成了一個題目,這個題目中既有加法又有減法,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2.7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1))

  教學說明:由復習的題目巧妙地填“-”號,就變成了今天將學的加減混合運算內容,使學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題目組成.

  (二)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1.講評(-9)+(-6)-(-11)-7.

  (1)省略括號和的形式

  師:看到這個題你想怎樣做?

  學生活動:自己在練習本上計算.

  教師針對學生所做的方法區(qū)別優(yōu)劣.

  【教法說明】題目出示后,教師不急于自己講評,而是讓學生嘗試,給了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時,有的學生可能是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運算,有的同學可能是先把減法都轉化成了加法,然后按加法的計算法則再計算??這樣在不同的方法中,學生自己就會尋找到簡單的、一般性的方法.

  師:我們對此類題目經常采用先把減法轉化為加法,這時就成了-9,+6,+11,-7的和,加號通常可以省略,括號也可以省略,即:

  原式=(-9)+(+6)+(+11)+(-7)

  =-9+6+11-7.

  提出問題:雖然加號、括號省略了,但-9+6+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這個算式可以讀成??

  學生活動:先自己練習嘗試用兩種讀法讀,口答(教師糾正).

  【教法說明】教師根據學生所做的方法,及時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來給學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寫成省略括號代數和的形式后,通過讓學生練習兩種讀法,可以加深對此算式的理解,以此來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鞏固練習:(出示投影1)

  1.把下列算式寫成省略括號和的形式,并把結果用兩種讀法讀出來.

  (1)(+9)-(+10)+(-2)-(-8)+3;

  (2)+()-()-().

  2.判斷

  式子-7+1-5-9的正確讀法是().

  A.負7、正1、負5、負9;

  B.減7、加1、減5、減9;

  C.負7、加1、負5、減9;

  D.負7、加1、減5、減9;

  學生活動:1題兩個學生板演,兩個學生用兩種讀法讀出結果,其他同學自行演練,然后同桌讀出互相糾正,2題搶答.

  【教法說明】這兩題旨意在鞏固怎樣把加減混合運算題目都轉化成加法運算寫成代數和的形式,這里特別注意了代數和形式的兩種讀法.

  2.用加法運算律計算出結果

  師:既然算式能看成幾個數的和,我們可以運用加法的運算律進行計算,通常同號兩數放在一起分別相加.

  -9+6+11-7

  =-9-7+6+11.

  學生活動:按教師要求口答并讀出結果.

  鞏固練習:(出示投影2)

  填空:

  1.-4+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9-1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3+2-4=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2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活動:討論后回答.

  【教法說明】學生運用加法交換律時,很可能產生“-9+7+11-6”這樣的錯誤,教師先讓學生自己去做,然后糾正,又做一組鞏固練習,使學生牢固掌握運用加法運算律把同號數放在一起時,一定要連同前面的符號一起交換這一知識點.

  師:-9-7+6+11怎樣計算?

  學生活動:口答

  [板書]

  -9-7+6+11

  =-16+17

  =1

  鞏固練習:(出示投影3)

  1.計算(1)-1+2-3-4+5;

  (2).

  2.做完前面兩個題目計算:(1)(+9)-(+10)+(-2)-(-8)+3;

  (2).

  學生活動:四個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

  【教法說明】針對一道例題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組相應的鞏固練習,這樣每一步學生都掌握得較牢固,這時教師一定要總結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使分散的知識有相對的集中.

  師小結:有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題目的步驟為:

  1.減法轉化成加法;

  2.省略加號括號;

  3.運用加法交換律使同號兩數分別相加;

  4.按有理數加法法則計算.

  (三)反饋練習

  (出示投影4)

  計算:(1)12-(-18)+(-7)-15;

  (2).

  學生活動:可采用同桌互相測驗的方法,以達到糾正錯誤的目的.

  【教法說明】這兩個題目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采用測驗的方式來達到及時反饋.

  (四)歸納小結

  師:1.怎樣做加減混合運算題目?

  2.省略括號和的形式的兩種讀法?

  學生活動:口答.

  【教法說明】小結不是教師單純的總結,而是讓學生參與回答,在學生思考回答的過程中將本節(jié)的重點知識納入知識系統(tǒng).

  八、隨堂練習

  1.把下列各式寫成省略括號的和的形式

  (1)(-5)+(+7)-(-3)-(+1);

  (2)10+(-8)-(+18)-(-5)+(+6).

  2.說出式子-3+5-6+1的兩種讀法.

  3.計算

  (1)0-10-(-8)+(-2);

  (2)-4.5+1.8-6.5+3-4;

  (3).

  九、布置作業(yè)

  (一)必做題:1.計算:(1)-8+12-16-23;

  (2);

  (3)-40-28-(-19)+(-24)-(-32);

  (4)-2.7+(-3.2)-(1.8)-2.2;

  (二)選做題:(1)當時,,,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2)當時,,,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十、板書設計

初中數學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五四學制)數學》(供天津用)八年級下冊第十章整式第一節(jié)整式加減第2小節(jié)整式的加減。

  二、設計思想

  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掌握了“整式”有關概念的延展學習,為后繼學習整式運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數知識奠定基礎,是“數”向“式”的正式過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級學生已具有了較強的數的運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識(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時也具有初步的觀察、歸納、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結合教材,立足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通過設計有針對性、多樣式的問題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和諧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學習。通過學習活動不但培養(yǎng)學生化簡意識,提升數學運算技能而且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理解同類項的含義,并能辨別同類項。

  2、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方法,熟練的合并同類項。

  3、掌握整式加減運算的方法,熟練進行運算。

  (二)過程方法目標:

  1、通過探究同類項定義、合并同類項的方法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歸納、探究的能力。

  2、通過合并同類項、整式加減運算的練習活動,提高學生運算技能,提升運算的準確率培養(yǎng)學生化簡意識,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過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動,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感。

  (三)情感價值目標:

  1、通過交流協(xié)商、分組探究,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敢于探索未知問題的精神。

  2、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

  四、教學重、難點:

  合并同類項

  五、教學關鍵:

  同類項的概念

  六、教學準備:

  教師:

  1、篩選數學題目,精心設置問題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兩個長方體紙盒實物模型,并能展開。

  3、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要凸顯①單項式中系數、字母、指數的特征②長方體紙盒立體圖、展開圖。)

  學生:

  1、復習有關單項式的概念、有理數四則運算及去括號的法則)

  2、每小組制作大小不等的兩個長方體紙盒模型。

初中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了解代數式概念的基礎上,能把簡單的與數量有關的詞語用代數式表示出來;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抽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列代數式.

  難點:弄清楚語句中各數量的意義及相互關系.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庇么數式表示乙數:(投影)

  (1)乙數比x大5;(x+5)

  (2)乙數比x的2倍小3;(2x-3)

  (3)乙數比x的倒數小7;(-7)

  (4)乙數比x大16%((1+16%)x)

  (應用引導的方法啟發(fā)學生解答本題)

  2痹詿數里,我們經常需要把用數字或字母敘述的一句話或一些計算關系式,列成代數式,正如上面的練習中的問題一樣,這一點同學們已經比較熟悉了,但在代數式里也常常需要把用文字敘述的一句話或計算關系式(即日常生活語言)列成代數式北窘誑撾頤薔屠匆黃鷓習這個問題

  二、講授新課

  例1用代數式表示乙數:

  (1)乙數比甲數大5;(2)乙數比甲數的2倍小3;

  (3)乙數比甲數的倒數小7;(4)乙數比甲數大16%

  分析:要確定的乙數,既然要與甲數做比較,那么就只有明確甲數是什么之后,才能確定乙數,因此寫代數式以前需要把甲數具體設出來,才能解決欲求的乙數

  解:設甲數為x,則乙數的代數式為

  (1)x+5(2)2x-3;(3)-7;(4)(1+16%)x

  (本題應由學生口答,教師板書完成)

  最后,教師需指出:第4小題的答案也可寫成x+16%x

  例2用代數式表示:

  (1)甲乙兩數和的2倍;

  (2)甲數的與乙數的的差;

  (3)甲乙兩數的平方和;

  (4)甲乙兩數的和與甲乙兩數的差的積;

  (5)乙甲兩數之和與乙甲兩數的差的積

  分析:本題應首先把甲乙兩數具體設出來,然后依條件寫出代數式

  解:設甲數為a,乙數為b,則

  (1)2(a+b);(2)a-b;(3)a2+b2;

  (4)(a+b)(a-b);(5)(a+b)(b-a)或(b+a)(b-a)

  (本題應由學生口答,教師板書完成)

  此時,教師指出:a與b的和,以及b與a的和都是指(a+b),這是因為加法有交換律鋇玜與b的差指的是(a-b),而b與a的差指的是(b-a)繃秸咼饗圓煌,這就是說,用文字語言敘述的句子里應特別注意其運算順序

  例3用代數式表示:

  (1)被3整除得n的數;

  (2)被5除商m余2的數

  分析本題時,可提出以下問題:

  (1)被3整除得2的數是幾?被3整除得3的數是幾?被3整除得n的數如何表示?

  (2)被5除商1余2的數是幾?如何表示這個數?商2余2的數呢?商m余2的數呢?

  解:(1)3n;(2)5m+2

  (這個例子直接為以后讓學生用代數式表示任意一個偶數或奇數做準備)

  例4設字母a表示一個數,用代數式表示:

  (1)這個數與5的和的3倍;(2)這個數與1的差的;

  (3)這個數的5倍與7的和的一半;(4)這個數的平方與這個數的的和

  分析:啟發(fā)學生,做分析練習比緄1小題可分解為“a與5的和”與“和的3倍”,先將“a與5的和”例成代數式“a+5”再將“和的3倍”列成代數式“3(a+5)”

  解:(1)3(a+5);(2)(a-1);(3)(5a+7);(4)a2+a

  (通過本例的講解,應使學生逐步掌握把較復雜的數量關系分解為幾個基本的數量關系,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5設教室里座位的行數是m,用代數式表示:

  (1)教室里每行的座位數比座位的行數多6,教室里總共有多少個座位?

  (2)教室里座位的行數是每行座位數的,教室里總共有多少個座位?

  分析本題時,可提出如下問題:

  (1)教室里有6行座位,如果每行都有7個座位,那么這個教室總共有多少個座位呢?

  (2)教室里有m行座位,如果每行都有7個座位,那么這個教室總共有多少個座位呢?

  (3)通過上述問題的解答結果,你能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嗎?(總座位數=每行的座位數×行數)

  解:(1)m(m+6)個;(2)(m)m個

  三、課堂練習

  1鄙杓資為x,乙數為y,用代數式表示:(投影)

  (1)甲數的2倍,與乙數的的和;(2)甲數的與乙數的3倍的差;

  (3)甲乙兩數之積與甲乙兩數之和的差;(4)甲乙的差除以甲乙兩數的積的商

  2庇么數式表示:

  (1)比a與b的和小3的數;(2)比a與b的差的一半大1的數;

  (3)比a除以b的商的3倍大8的數;(4)比a除b的商的3倍大8的數

  3庇么數式表示:

  (1)與a-1的和是25的數;(2)與2b+1的積是9的數;

  (3)與2x2的差是x的數;(4)除以(y+3)的商是y的數

  〔(1)25-(a-1);(2);(3)2x2+2;(4)y(y+3)薄

  四、師生共同小結

  首先,請學生回答:

  1痹躚列代數式?2繃寫數式的關鍵是什么?

  其次,教師在學生回答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指出:對于較復雜的數量關系,應按下述規(guī)律列代數式:

  (1)列代數式,要以不改變原題敘述的數量關系為準(代數式的形式不唯一);

  (2)要善于把較復雜的數量關系,分解成幾個基本的數量關系;

  (3)把用日常生活語言敘述的數量關系,列成代數式,是為今后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做準備幣求學生一定要牢固掌握

  五、作業(yè)

  1庇么數式表示:

  (1)體校里男生人數占學生總數的60%,女生人數是a,學生總數是多少?

  (2)體校里男生人數是x,女生人數是y,教練人數與學生人數之比是1∶10,教練人數是多?

  2幣閻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4厘米,一邊是a厘米,

  求:(1)這個長方形另一邊的長;(2)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學法探究

  已知圓環(huán)內直徑為acm,外直徑為bcm,將100個這樣的圓環(huán)一個接著一個環(huán)套環(huán)地連成一條鎖鏈,那么這條鎖鏈拉直后的長度是多少厘米?

  分析:先深入研究一下比較簡單的情形,比如三個圓環(huán)接在一起的情形,看有沒有規(guī)律.

  當圓環(huán)為三個的時候,如圖:

  此時鏈長為,這個結論可以繼續(xù)推廣到四個環(huán)、五個環(huán)、…直至100個環(huán),答案不難得到:

  解:=99a+b(cm)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初中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的活動,體會統(tǒng)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收集統(tǒng)計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整理收集數據的方法。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整理所學習的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量,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過各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掌握整理收集數據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出示預習提綱:

  1、我們學習了哪幾種統(tǒng)計圖?

  2、這幾種統(tǒng)計圖各有什么特點?

  3、概率的知識有哪些?

  二、展示與交流

  (一)提出問題

  1、(出示問題情境)我們班要和希望小學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級,怎么樣向他們介紹我們班的一些情況呢?(指名回答)

  2、師:先獨立列出幾個你想調查的問題。(寫在練習本上)

  3、四人小組交流,整理出你們小組都比較感興趣的,又能實施的3個問題。(小組匯報、交流、整理)

  4、接著全班匯報交流(師羅列在黑板上)

  師:大家想調查這么多的問題,現在我們班選擇其中有價值又能實施的問題進行調查。(師根據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整理)

  (二)收集數據和整理數據

  1、師:調查這幾個問題,你需要收集哪些數據?怎么樣收集這些數據?與同伴交流收集數據的方法。

  2、師:開展實際調查的話,如何進行調查比較有效?在調查的時候,大家需要注意什么?

  (三)開展調查

  1、針對學生提出的某個問題,先組織小組有效的開展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活動,然后把數據記錄下來,并進行整理。

  2、師:誰來說一說你們小組是怎么樣分工,怎么樣調查和記錄數據的?(指名匯報)

  3、全班匯總、整理、歸納各小組數據。(板書)

  4、師:分析上面的數據,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5、師:根據整理的數據,想一想繪制什么統(tǒng)計圖比較好呢?

  6、師:根據這些信息,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四)回顧統(tǒng)計活動

  1、師:在剛才的統(tǒng)計活動,我們都做了些什么?你能按順序說一說嗎?

  師板書: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作出決策。

  2、收集在生活中應用統(tǒng)計的例子,并說說這些例子中的數據告訴人們哪些信息。(全班交流)

  指名同學匯報,其他同學注意聽,并指出這個同學舉的例子中你可以獲得什么信息?

  3、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說說收集數據有哪些方法?

  (1)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引導學生結合例子(充分利用第2題中收集來

  的實例)來說說自己的方法。

  (2)師歸納:常用的收集數據的方法有:查閱資料、詢問他人、調查實驗等。

  4、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對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進行了系統(tǒng)的學習,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統(tǒng)計圖,對這些統(tǒng)計圖,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初中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理解切線的判定定理,并學會運用。

  2、知道判定切線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初步掌握方法的選擇。

  教學重點:切線的判定定理和切線判定的方法。

  教學難點:切線判定定理中所闡述的圓的切線的兩大要素:一是經過半徑外端;二是直線垂直于這條半徑;學生開始時掌握不好并極容易忽視一.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教師】問題1.怎樣過直線l上一點P作已知直線的垂線?

  問題2.直線和圓有幾種位置關系?

  問題3.如何判定直線l是⊙O的切線?

  啟發(fā):(1)直線l和⊙O的公共點有幾個?

  (2)圓心O到直線L的距離與半徑的數量關系 如何?

  學生答完后,教師強調(2)是判定直線 l是⊙O的切線的常用方法,即: 定理:圓心O到直線l的距離OA 等于圓的半 (如圖1,投影顯示)

  再啟發(fā):若把距離OA理解為 OA⊥l,OA=r;把點A理解為半徑在圓上的端點 ,請同學們試將上面定理用新的理解改寫成新的命題,此命題就 是這節(jié)課要學的“切線的判定定理”(板書課題)

  二、引入新課內容

  【學生】命題:經過半徑的在圓上的端點且垂直于半 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證明定理:啟發(fā)學生分清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寫出已 知、求證,分析證明思路,閱讀課本P60。

  定理:經過半徑外端并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定理的證明:已知:直線l經過半徑OA的外端點A,直線l⊥OA,

  求證:直線l是⊙O的切線

  證明:略

  定理的符號語言:∵直線l⊥OA,直線l經過半徑OA的外端A

  ∴直線l為⊙O的切線。

  是非題:

  (1)垂直于圓的半徑的直線一定是這個圓的切線。 ( )

  (2)過圓的半徑的外端的直線一定是這個圓的切線。 ( )

  三、例題講解

  例1、已知:直線AB經過⊙O上的點C,并且OA=OB,CA=CB。

  求證:直線AB是⊙O的切線。

  引導學生分析:由于AB過⊙O上的點C,所以連結OC,只要證明AB⊥OC即可。

  證明:連結OC.

  ∵OA=OB,CA=CB,

  ∴AB⊥OC

  又∵直線AB經過半徑OC的外端C

  ∴直線AB是⊙O的切線。

  練習1、如圖,已知⊙O的半徑為R,直線AB經過⊙O上的點A,并且AB=R,∠OBA=45°。求證:直線AB是⊙O的切線。

  練習2、如圖,已知AB為⊙O的直徑,C為⊙O上一點,AD⊥CD于點D,AC平分∠BAD。

  求證:CD是⊙O的切線。

  例2、如圖,已知AB是⊙O的直徑,點D在AB的延長線上,且BD=OB,過點D作射線DE,使∠ADE=30°。

  求證:DE是⊙O的切線。

  思考題:在Rt△ABC中,∠B=90°,∠A的平分線交BC于D,以D為圓心,BD為半徑作圓,問⊙D的切線有幾條?是哪幾條?為什么?

  四、小結

  1.切線的判定定理。

  2.判定一條直線是圓的切線的方法:

  ①定義:直線和圓有唯一公共點。

  ②數量關系:直線到圓心的距離等于該圓半徑(即d = r)。[

  ③切線的判定定理:經過半徑外端且與這條半徑垂直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3.證明一條直線是圓的切線的輔助線和證法規(guī)律。

  凡是已知公共點(如:直線經過圓上的點;直線和圓有一個公共點;)往往是"連結"圓心和公共點,證明"垂直"(直線和半徑);若不知公共點,則過圓心作一條線段垂直于直線,證明所作的線段等于半徑。即已知公共點,“連半徑,證垂直”;不知公共點,則“作垂直,證半徑”。

  五、布置作業(yè):略

  《切線的判定》教后體會

  本課例《切線的判定》作為市考試院調研課型兼區(qū)級研討課,我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二期課改的理念出發(fā),通過學生自我活動得到數學結論作為教學重點,呈現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為教學宗旨,進行教學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本質的、有效的理解。本節(jié)課切實反映了平時的教學情況,為前來調研和研討的老師提供了真實的樣本。反思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成功與不足之處:

  成功之處:

  一、 教材的二度設計順應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這批學生習慣于單一知識點的學習,即得出一個知識點,必須由淺入深反復進行練習,鞏固后方能加以提升與綜合,否則就會混淆概念或定理的條件和結論,導致錯誤,久之便會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本教時課本上將切線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的導出作為第一課時,兩個定理的運用和切線的兩種常用的判定方法作為第二課時,學生往往會因第一時間得不到及時的鞏固,對定理本質的東西不能很好地理解,在運用時抓不住關鍵,解題僅僅停留在模仿層次上,接受能力薄弱的學生更是因知識點多不知所措,在云里霧里。二度設計將切線的判定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切線的性質定理以及兩個定理的綜合運用作為第二課時,這樣的設計即是對前面所學的“直線與圓相切的判定方法”的復習,又是對后面學習綜合運用兩個定理,合理選擇兩種方法判定切線作了鋪墊,教學呈現了一個循序漸進、溫過知新的過程。從學生的反饋情況判斷,教學效果較為理想。

  二、重視學生數感的培養(yǎng)呼應了課改的理念

  數感類似與語感、樂感、美感,擁有了感覺,知識便會融會貫通,學習就會輕松。擁有數感,不僅會對數學知識反應靈敏,更會在生活中不知不覺運用數學思維方式解決實際問題。本節(jié)課中,兩個例題由教師誘導,學生發(fā)現完成的,而三個習題則完全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完成,不乏有不會做和做得復雜的學生,但在展示和交流中,撞擊出思維的火花,難以忘懷。讓學生嘗試總結規(guī)律,也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本節(jié)課中,輔助線的規(guī)律是由學生得出,事實證明,學生有這樣的理解、概括和表達能力。通過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個結論往往是刻骨銘心的,長此以往,對數和形的感覺會越來越好。

  不足之處:

  一、這節(jié)課沒有“高潮”,沒有讓學生特別興奮激起求知欲的情境,整個教學過程是在一個平靜、和諧的氛圍中完成的。

  二、課的引入太直截了當,脫離不了應試教學的味道。

  三、教學風格的定勢使所授知識不能很合理地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fā)展。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深刻感悟到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地充實自己,拓寬知識面,努力突破已有的教學形狀,適應現代教育,適應現代學生。課堂教學中,敢于實驗,舍得放手,盡量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規(guī)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獲得,教師只提供給學生現實情境、充足的思考時間和活動空間,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來真正實現《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教學理念。

初中數學教案8

  平行線的判定(1)

  課型:新課: 備課人:韓賀敏 審核人:霍紅超

  學習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fā)展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能力.

  2.掌握直線平行的條件,領悟歸納和轉化的數學思想

  學習重難點:探索并掌握直線平行的條件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一、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

  平行線的判定方法1:

  二、練一練1、判斷題

  1.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內錯角也相等.( )

  2.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互補,那么同旁內角相等.( )

  2、填空1.如圖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筆__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

  (2)

  (3)

  2.如圖2,若∠2=∠6,則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三、選擇題

  1.如圖3所示,下列條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

  A.AB∥EF,CD∥EF B.∠5=∠A; C.∠ABC+∠BCD=180° D.∠2=∠3

  2.右圖,由圖和已知條件,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由∠1=∠6,得AB∥FG;

  B.由∠1+∠2=∠6+∠7,得CE∥EI

  C.由∠1+∠2+∠3+∠5=180°,得CE∥FI;

  D.由∠5=∠4,得AB∥FG

  四、已知直線a、b被直線c所截,且∠1+∠2=180°,試判斷直線a、b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五、作業(yè)課本15頁-16頁練習的1、2、3、

  5.2.2平行線的判定(2)

  課型:新課: 備課人:韓賀敏 審核人:霍紅超

  學習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

  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能力.

  毛2.分析題意說理過程,能靈活地選用直線平行的方法進行說理.

  學習重點:直線平行的條件的應用.

  學習難點:選取適當判定直線平行的方法進行說理是重點也是難點.

  一、學習過程

  平行線的判定方法有幾種?分別是什么?

  二.鞏固練習:

  1.如圖2,若∠2=∠6,則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第1題) (第2題)

  2.如圖,一個合格的變形管道ABCD需要AB邊與CD邊平行,若一個拐角∠ABC=72°,則另一個拐角∠BCD=_______時,這個管道符合要求.

  二、選擇題.

  1.如圖,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因為∠1=∠4,所以DE∥AB

  B.因為∠2=∠3,所以AB∥EC

  C.因為∠5=∠A,所以AB∥DE

  D.因為∠ADE+∠BED=180°,所以AD∥BE

  2.如圖,直線AB、CD被直線EF所截,使∠1=∠2≠90°,則( )

  A.∠2=∠4 B.∠1=∠4 C.∠2=∠3 D.∠3=∠4

  三、解答題.

  1.你能用一張不規(guī)則的紙(比如,如圖1所示的四邊形的紙)折出兩條平行的直線嗎?與同伴說說你的折法.

  2.已知,如圖2,點B在AC上,BD⊥BE,∠1+∠C=90°,問射線CF與BD平行嗎?試用兩種方法說明理由.

初中數學教案9

  一、課題引入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正數與負數的概念,作為教師有必要了解數系的發(fā)展.從數系的發(fā)展歷程來看,微積分的基礎是實數理論,實數的基礎是有理數,而有理數的基礎則是自然數.自然數為數學結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對于“數的發(fā)展”(也即“數的擴充”),有著兩種不同的認知體系.一是數的自然擴充過程,如圖1所示,即數系發(fā)展的自然的、歷史的體系,它反映了人類對數的認識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另一是數的邏輯擴充過程,如圖2所示,即數系發(fā)展所經歷的理論的、邏輯的體系,它是策墨羅、馮諾伊曼、皮亞諾、高斯等數學家構造的一種邏輯體系,其中綜合反映了現代數學中許多思想方法.

  二、課題研究

  在實際生活中,存在著諸如上升5m,下降5m;收入5000元,支出5000元等各種具體的數量.這些數量不僅與5、5000等數量有關,而且還含有上升與下降、收入與支出等實際的意義.顯然上升5m與下降5m,收入5000元與支出5000元的實際意義是不同的.

  為了準確表達諸如此類的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僅用小學學過的正整數、正分數、零,是不夠的.如果把收入5000元記作5000元,那么支出5000元顯然是不可以也同樣記作5000元的.收入與支出是“意義相反”的兩回事,是不能用同一個數來表達的.因此,為了準確表達支出5000元,就有必要引入了一種新數—負數.

  我們把所學過的大于零的數,都稱為正數;而且還可以在正數的前面添加一個“+”號,比如在5的前面添加一個“+”號就成了“+5”,把“+5”稱為一個正數,讀作“正5”.

  在正數的前面添加一個“-”號,比如在5的前面添加一個“-”號,就成了“-5”,所有按這種形式構成的數統(tǒng)稱為負數.“-5”讀作“負5”,“-5000”讀作“負5000”.

  于是“收入5000元”可以記作“5000元”,也可以記作“+5000元”,同時“支出5000元”就可以記作“-5000元”了.這樣具有相反意義的兩個數量就有了不同的表達方式.

  利用正數與負數可以準確地表達或記錄諸如上升與下降、收入與支出、海平面以上與海平面以下、零上與零下等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再如,某個機器零件的實際尺寸比設計尺寸大0.5mm就可以表示成“0.5mm”,或“+0.5mm”;如果“另一個機器零件的實際尺寸比設計尺寸小0.5mm”,那么就可以表示成“-0.5mm”了.在一次足球比賽中,如果甲隊贏了乙隊2個球,那么可以把甲隊的凈勝球數記作“+2”,把乙隊的凈勝球數記作“-2”.

  借助實際例子能夠讓學生較好地理解為什么要引入負數,認識到負數是為了有效表達與實際生活相關的一些數量而引入的一種新數,而不是人為地“硬造”出來的一種“新數”.

  三、鞏固練習

  例1博然的父母6月共收入4800元,可以將這筆收入記作+4800元;由于天氣炎熱,博然家用其中的1600元錢買了一臺空調,又該怎樣記錄這筆支出呢?

  思路分析:“收入”與“支出”是一對“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可以用正數或負數來表示.一般來說,把“收入4800元”記作+4800元,而把與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支出1600元”記作-1600元.

  特別提醒:通常具有“增加、上升、零上、海平面以上、盈余、上漲、超出”等意義的數量,都用正數來表示;而與之相對的、具有“減少、下降、零下、海平面以下、虧損、下跌、不足”等意義的數量則用負數來表示.

  再如,若游泳池的水位比正常水位高5cm,則可以將這時游泳池的水位記作+5cm;若游泳池的水位比正常的水位低3cm,則可以將這時游泳池的水位記作-3cm;若游泳池的水位正好處于正常水位的位置,則將其水位記作0cm.

  例2周一證券交易市場開盤時,某支股票的開盤價為18.18元,收盤時下跌了2.11元;周二到周五開盤時的價格與前一天收盤價相比的漲跌情況及當天的收盤價與開盤價的漲跌情況如下表:單位:元

  日期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開盤+0.16+0.25+0.78+2.12

  收盤-0.23-1.32-0.67-0.65

  當日收盤價

  試在表中填寫周二到周五該股票的收盤價.

  思路分析:以周二為例,表中數據“+0.16”所表示的實際意義是“周二該股票的開盤價比周一的收盤價高出了0.16元”;而表中數據“-0.23”則表示“周二該股票收盤時的收盤價比當天的開盤價降低了0.23元”.

  因此,這五天該股票的開盤價與收盤價分別應該按如下的方式進行計算:

  周一該股票的收盤價是18.18-2.11=16.07元;周二該股票的收盤價為16.07+0.16-0.23=16.00元;周三該股票的收盤價為16.00+0.25-1.32=14.93元;周四的該股票的收盤價為14.93+0.78-0.67=15.04元;周五該股票的收盤價為15.04+2.12-0.65=16.51元.

  例3甲、乙、丙三支球隊以主客場的形式進行雙循環(huán)比賽,每兩隊之間都比賽兩場,下表是這三支球隊的比賽成績,其中左欄表示主隊,上行表示客隊,比分中前后兩數分別是主客隊的進球數,例如3∶2表示主隊進3球客隊進2球.

初中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解題,使學生了解到數學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腦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出示趣味題

  師:老師這里有一些有趣的問題,希望大家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1、小衛(wèi)到文具店買文具,他買毛筆用去了所帶錢的一半,買鉛筆用去了剩下錢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問小衛(wèi)原有( )錢?

  2、蘋蘋做加法,把一個加數22錯寫成12,算出結果是48,問正確結果是( )。

  3、小明做減法,把減數30寫成20,這樣他算出的得數比正確得數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結果是10,正確結果是( )。

  4、同學們種樹,要把9棵樹分3行種,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幾種

  辦法來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給小剛2本后,兩人本子數同樣多,小剛原來

  有( )本本子。

  二、小組討論

  三、指名講解

  四、評價

  1、同學互評

  2、老師點評

  五、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初中數學教案11

  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處于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由于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維為主。從整體上看一年級學生都比較活躍,大多數學生上課基本上能夠跟上教師講課的思路,教師上課組織課堂紀律并不難,而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容易調動。但每個班都有個別的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我行我素。

  對于他們數學知識和能力掌握情況的分析:

  1、對于一年級的數學學習,新生無論在數學知識上還是數學能力上都有所準備。就數的認識來看,新生二十以內的數數非常流利和連貫,可以正數倒數。學生在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識準備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受過這方面的訓練,在幼兒園中大部分學生學習過十以內的加減法,同時在一些家長在家中也進行過輔導,另一方面,數數和十以內數的分解組合學生在生活中有機會使用,因此這方面的準備比較好。

  2、在數的計算中,學生對于十以內數的計算較為熟練,這和學生的生活需要、學習需要有關。

  3、新生在數感方面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數感——學生對數的意義理解有一定困難。通過個別訪談,了解到學生對于蘊涵在實際生活中的數的意義的理解較為準確,例如對于“你的小組中有幾個小朋友,從前往后數,你是第幾個,從后往前數,你是第幾個,第幾個小朋友是誰”這樣的問題,學生的解答沒有問題,都能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正確的回答,但是對于圖形,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可能是學生對圖形的認識造成了對數的基數序數意義理解的干擾。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學生關注的范圍比較小,角度單一。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八個單元,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全冊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了解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全冊重、難點:

  教材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的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教材難點:體會20以內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初步形成空間觀念;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過程,形成初步的統(tǒng)計觀念。教學準備

  畫有田字格的小黑板掛圖小棒圓片

  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部分實物模型

  智能培養(yǎng)

  1、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情感。

  4、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思路及措施

  1.一年級學生的計算學習要和意義理解與思維訓練相結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重視計算策略的優(yōu)化和算理的滲透,同時在計算教學過程中要滲透思維的訓練。

  2.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和對學習對象的直接感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能力對學生解決問題有著很大的幫助,甚至很多學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因此,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應該加強學生的實際感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把握數的意義和運算的意義,發(fā)展數感和符號感。擴大學生的信息貯備,提供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探究數學的生活情景,給學生機會在實際情景中感知、操作、認識數學知識,理解數學,學習數學。

  3.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要把握好度,在具體和抽象的空間觀念的建立,在低段

  要緊密和學生的動手操作相聯系,可以通過觀察、接觸(摸、折、剪、拼等)等各種手段來讓學生認識幾何形體,建立空間觀念。同時,要將生活材料數學化,在具體、半抽象、抽象之間建立一座橋梁,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在教學中要逐步滲透重要的數學概念和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已經作為數學知識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要逐步隨著數學知識的學習進行滲透。例如一年級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滲透一一對應思想、函數思想、符號化思想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加以落實。

初中數學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義;

  2、掌握用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問題;

  3、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質和,并能靈活應用;

  4、通過二次根式的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5、通過二次根式性質和的介紹滲透對稱性、規(guī)律性的數學美。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二次根的意義;

  (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

  難點:確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

  三、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講練結合。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平方根、算術平方根?

  2、說出下列各式的意義,并計算

  (二)引入新課

  新課:二次根式

  定義: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對于請同學們討論論應注意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

  (1)式子只有在條件a≥0時才叫二次根式,是二次根式嗎?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須保證根號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圍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是二次根式,而,提問學生:2是二次根式嗎?顯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種式子的“外在形態(tài)”。請學生舉出幾個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說明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題根據二次根式定義,由學生分析、回答。

  例1當a為實數時,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例2 x是怎樣的實數時,式子在實數范圍有意義?

  解:略。

  說明:這個問題實質上是在x是什么數時,x—3是非負數,式子有意義。

  例3當字母取何值時,下列各式為二次根式: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義,被開方數必須是非負數,把問題轉化為解不等式。

  解:(1)∵a、b為任意實數時,都有a2+b2≥0,∴當a、b為任意實數時,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時,是二次根式。

  (3),且x≠0,∴x>0,當x>0時,是二次根式。

  (4),即,故x—2≥0且x—2≠0,∴x>2。當x>2時,是二次根式。

  例4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滿足的條件:

  分析:這個例題根據二次根式定義,讓學生分析式子中字母應滿足的條件,進一步鞏固二次根式的定義,。即:只有在條件a≥0時才叫二次根式,本題已知各式都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開方數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2)由,得3a—1>0,解得。

  (3)由于x取任何實數時都有|x|≥0,因此,|x|+0。1>0,于是,式子是二次根式。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圍是全體實數。

  (4)由—b2≥0得b2≤0,只有當b=0時,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滿足的條件是:b=0。

初中數學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數軸的概念,能用數軸上的點準確地表示有理數。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與實際操作,理解有理數與數軸上的點的對應關系,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數與形結合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數軸的三要素,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二)教學難點

  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通過實例溫度計上數字的意義,引出數學中也有像溫度計一樣可以用來表示數的軸,它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數軸。

  (二)探索新知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用畫圖的形式表示東西向馬路上楊樹,柳樹,汽車站牌三者之間的關系:

  提問1:上面的問題中,“東”與“西”、“左”與“右”都具有相反意義。我們知道,正數和負數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那么,如何用數表示這些樹、電線桿與汽車站牌的相對位置呢?

  學生活動:畫圖表示后提問。

  提問2:“0”代表什么?數的符號的實際意義是什么?對照體溫計進行解答。

  教師給出定義:在數學中,可以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做數軸,它滿足:任取一個點表示數0,代表原點;通常規(guī)定直線上向右(或上)為正方向,從原點向左(或下)為負方向;選取合適的長度為單位長度。

  提問3:你是如何理解數軸三要素的?

  師生共同總結:“原點”是數軸的“基準”,表示0,是表示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正方向是人為規(guī)定的,要依據實際問題選取合適的單位長度。

  (三)課堂練習

  如圖,寫出數軸上點A,B,C,D,E表示的數。

  (四)小結作業(yè)

  提問:今天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回顧:數軸的三要素,用數軸表示數。

初中數學教案14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天山六中裴煥民

  一、分層教學的含義

  分層教學是指教師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有區(qū)別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實施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不僅根據學生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法、布置作業(yè),還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以發(fā)展,從而達到不同類別的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

  分層教學是“著眼于與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的、良性的發(fā)展”的教育觀念下的一種教學實施策略。所謂分層教學(同班、同年級分層次教學)就是教師在教授同一教學內容時,對同一個班內不同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優(yōu)、中、差生以相應的三個層次的教學深度和廣度進行合講分練,做到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區(qū)別對待,使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來的基礎上學有所得,思有所進,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步發(fā)展。教師的教學方法應從最低點起步,分類指導,逐步推進,做到“分合”有序,動靜結合,并分層設計練習,分層設計課堂,分層布置作業(yè),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各得進步。

  二、分層教學必要性分析

  1、教學現狀呼喚分層教學的實施

  義務教育的實施使小學畢業(yè)生全部升入初中學習,這樣,在同一班里,學生的知識、能力參差不齊。但是,應試教育留下的種種弊端抑制了各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整齊劃一的教學要求,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為了使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減輕部分學生過重的負擔,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又要使有特長的學生得到更進一步的發(fā)展。因此必須實施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學生的具體情況,確立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其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各種層次的有用之人。

  2、新課程改革呼喚分層教學的實施

  數學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程的實施,而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課程改革歸根到底是要轉變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包括教學方式的轉變——從“教”到

  “引”;知識技能掌握理念的轉變——從“滿堂灌”、“書山題海”到“在親身經歷中體會、理解、掌握知識技能”,強調自我的情感體驗;教材觀的轉變——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材變成我們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工具之一;評價機制的轉變——從“唯分數論”到“適合學生自身特點的發(fā)展”,這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原動力,但也是現今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難點。

  在新課改中實施分層教學法的目的是逐步樹立學困生學習的信心,激發(fā)中等生的學習潛力,擴大優(yōu)生的學習面。為了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我們要采用針對性的矯正和幫助,進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及時反饋,從中探索出一條教學改革的新路子。

  3、學生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

  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是存在的,特別是學生在數學學習能力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造成差異的原因有很多,學生的先天遺傳因素及環(huán)境、教育條件都有所不同,還有社會因素(即環(huán)境、教育條件、科學訓練),這些原因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學生所表現出的數學能力有明顯差異也是正常的。

  學生作為一個群體,存在著個體差異

  (1)智力差異。每個學生因為遺傳基因的不同,智力的差異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人聰明;有的人愚鈍,有的人形象思維強;有的邏輯思維強;有的人記憶力超人,但推理能力較差;有的人記憶力較差,卻推理能力過人。

  (2)學習基礎差異。不同的學生在小學的數學狀況不一樣:有的學生數學十分優(yōu)秀,有的學生數學學習基本還沒入門,兩極分化相當嚴重。

  (3)學習品質差異。有的學生學習數學十分認真,有一套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學得輕松愉快;而有的學生因為沒有入門,數學學得十分艱難,部分學生甚至對數學學習喪失了信心。

  4、分層次教學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

  目前我國大部分省市的數學教學采用的是統(tǒng)一教材、統(tǒng)一課時、統(tǒng)一教參,在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差異的情況下,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容易產全“顧中間、丟兩頭”。如不因材施教,就使部分學生就成了陪讀、陪考。數學能力強的學生潛能得不到充分發(fā)揮,能力稍差的學生就可能變成了后進生。有研究結果表明:教師、

  家庭、社會、學生、學校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是形成后進生的原因,其中有50%的原因是來自教師在教學中的失誤。我們的基礎教育既要注意確保學生的共性需求,又要顧及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所以進行分層教育確有必要。

  5、分層次教學能夠有效推動教學過程的展開

  按照教育家達尼洛夫關于教學過程的動力理論之說,認為只有學生學習的可能性與對他們的要求是一致的,才可能推動教學過程的展開,從而加快學習成績的提高,而這兩者的統(tǒng)一關系若被破壞,就會造成學業(yè)的不良后果。學生的學習可能是由他們生理和心理的一般發(fā)展水平與對某項學習的具體準備狀態(tài)所決定的,學生學習可能性的構成因素中既有相對穩(wěn)定的因素,又有易變的因素。相對穩(wěn)定的因素,決定了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可能達到的學習水平的范圍,決定了學業(yè)不良學生要取得學業(yè)進步只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易變的因素,使學生能在:一定的主客觀條件下提高或降低自己的實際可能性水平,從而促進或阻礙學習可能性與教學要求之間矛盾的轉化,加快學習成績提高或降低的速度。由此可見,分層次教學是著眼于協(xié)調教學要求與學生學習可能性的關系的一種極好的手段,使它們之間能相適應,從而推動教學過程的展開。

  三、分層教學研究的目的意義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十七世紀提出來的班級授課制以其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加強學校工作的計劃性和實際社會效益風行了三百多年后,其固有的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和因材施教等種種弊端與社會發(fā)展對教育的要求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起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社會日益進步,教育資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長和變化,班級授課制在我國做出輝煌的貢獻后逐步顯現出其先天的嚴重不足。教師在班級授課制下對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能力欠佳的學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從心。分層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成為優(yōu)化單一班級授課制的有利途徑。

  1.有利于所有學生的提高:分層教學法的實施,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yè)后無所事事,同時,所有學生都體驗到學有所成,增強了學習信心。

  2.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師事先針對各層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使得處于不同層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極大地優(yōu)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師在

  備課時事先估計了在各層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做了充分的準備,使得實際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總之,通過這一教學法,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師全面能力的提升:通過有效地組織好對各層學生的教學,靈活地安排不同的層次策略,極大地鍛煉了教師的組織調控與隨機應變能力。分層教學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學生在分層教學中提出來的挑戰(zhàn)都有利于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

  1、掌握學習理論

  布魯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主張:“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同時使他們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應該都可以掌握學習內容”。“不同學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應該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

  2、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

  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的核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是選擇一種能使教師和學生在花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案并加以實施。分層教學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方式之一。

  3、新課標的基本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數學課程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面向全體學生,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不僅為數學教學內容的設定指出方向,而且考慮到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對數學的需求,并為學生學習數學可能產生的差異性留有充分的余地。

  五、分層教學實施的指導思想及原則

  首先,分層次教學的主體是班級教學為主,按層次教學為輔,層次分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分層次教學”的成功與否。其指導思想是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是成績差異的分層,而不是人格的分層。為了不給差生增加心理負擔,必須做好分層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講情道理:學習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分層次教學的目的不是人為地制造等級,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幫助

  他們提高學習成績,讓不同成績的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潛力,以逐步縮小差距,達到班級整體優(yōu)化。

  在對學生進行分層要堅持尊重學生,師生磋商,動態(tài)分層的原則。應該向學生宣布分層方案的設計,講清分層的目的和意義,以統(tǒng)一師生認識;指導每位學生實事求是地估計自己,通過學生自我評估,完全由學生自己自愿選擇適應自己的層次;最后,教師根據學生自愿選擇的情況進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學生同意的基礎上作個別調整之后,公布分層結果。這樣使部分學生既分到了合適的層次上,又保留了“臉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傷害,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其次,在分層教學中應注意下列原則的使用:

  ①水平相近原則:在分層時應將學習狀況相近的學生歸為“同一層”;

  ②差別模糊原則:分層是動態(tài)的、可變的,有進步的可以“升級”,退步的應“轉級”,且分層結果不予公布;

  ③感受成功原則:在制定各層次教學目標、方法、練習、作業(yè)時,應使學生跳一跳,才可摘到蘋果為宜,在分層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④零整分合原則:教學內容的合與分,對學生的“放”與“扶”,以及課外的分層輔導都應遵守這個原則;

  ⑤調節(jié)控制原則:由于各層次學生要求不一,因此在課堂上以學、議為主,教師要善于激趣、指導、精講、引思,調節(jié)并控制止好各層次學生的學習,做好分類指導;

  ⑥積極激勵原則:對各層次學生的評價,以縱向性為主。教師通過觀察、反饋信息,及時表揚激勵,對進步大的學生及時調到高一層次,相對落后的同意轉層。從而促進各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所有學生隨時都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六、實施分層教學的策略與措施

  (一)分層建組

  把學生分層編組是實施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基礎。學生的分類應遵循“多維性原則、自愿性原則和動態(tài)性原則”,教師通過對全班學生平時的數學學習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績、在校表現、家庭環(huán)境等,并對所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分類歸檔。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分成好、中、差層次的學習小組,讓

初中數學教案15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常見的有)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棱柱、球。棱:相鄰兩個面的交線。

  側棱:相鄰兩個側面的交線。棱柱的所有側棱長都相等。

  底面:棱柱有上、下兩個底面,形狀相同。

  側面:棱柱的側面都是平行四邊形。

  立體圖形的分類:錐體、柱體、球體。也可分為有曲面、無曲面。還可以分為有頂點、無頂點。

  棱柱:分為直棱柱、斜棱柱。直棱柱的側面是長方形。

  特殊的四棱柱:長方體、正方體。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圓柱:上、下兩個面都是圓形,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

  圓錐:底面是圓形,側面展開圖是扇形。

  截面: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幾何體,截出的面。

  球:用一個平面去截,截面圖形是圓形。

  正方體的截面:可以是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三角形。

  圓柱體的截面:可以是長方形、圓形、橢圓形、三角形。

  展開與折疊:兩個面出現在同一位置的展開圖形,是不可折疊的。

  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正面看(主視圖)、左面看(側視圖)、上面看(俯視圖)

【初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教案06-29

初中數學教案模板08-05

初中數學教案(15篇)06-29

初中數學教案15篇06-29

初中數學教案(精選15篇)06-06

青島版初中數學教案范文04-11

初中數學教案教學計劃04-30

北京市初中數學教案12-06

初中數學教案(通用9篇)06-01

北師大初中數學教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