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道帶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帶有括號的脫式計算題,能使用抽象概括的語言說出運算順序;逐步規范算式的讀法;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合理的使用括號,加深對括號作用的理解。
2、用遷移類推的方法對含有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進行脫式計算;通過對比觀察讓學生充分辨析感受括號的作用。
3、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培養認真仔細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知道帶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帶有括號的脫式計算題。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合理的使用括號,加深對括號作用的理解。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喜歡吃水果嗎?你喜歡吃什么水果?百果園里有各種各樣的水果呢,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大家知道嗎,陽光明媚的四月,正是草莓成熟的時節;(快速播放摘草莓圖片)今天百果園里的叔叔阿姨想邀請大家去摘草莓,你們想去嗎?
【復習】(活動一:摘草莓)
師:草莓園里的草莓可多了,你們能摘到嗎?要想摘到草莓,必須說出草莓上每個算式的運算順序,有信心嗎?
(出示要求:說說下面每題的運算順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2 5×4+13 10-(5+3) (1) 10-(5+3)
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師:為什么要先算5+3?理由
生:算是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師評價
小結:這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算是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2)7×7-5
師:說說它的運算順序?
生:
二.【講授】遷移運用
師:這道題里有減法、有乘法,如果我想先算減法7-5怎么辦?
生:加小括號
師:加在什么位置呢?(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演示)為什么要加小括號呢?
生: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師:噢,原來他是掌握了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這個規律,了解到了小括號的作用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大家把掌聲送給他!
1、現在添了小括號,誰來說說它的運算順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師:為了展示每一步的運算過程,你會脫式計算嗎?請你們在練習紙上把每一步的計算過程寫下來。(指名板演)
反饋:看看黑板上這位同學寫的對嗎?2是怎么來的?14是怎么來的?噢這個同學是先算的7-5=2,再算的7×2=14,你們和他寫的一樣嗎?現在請同學們看著老師寫一遍(一般來說先算的一步在后面的,前面的數和符號也照抄在前面。)
2、讀法:這個算式我們已經會算了,那你會讀嗎? 預設1:學生都會讀 他們剛才都把這里讀成7減5的差,怎么想的? (因為括號里面7減5算出來的得數叫差,所以……)你們讀得真好 預設2:一個對、一個錯 他們讀得一樣嗎?哪種讀法更好?我們要讀出添了小括號的區別 預設3:都錯 這樣讀跟沒有括號的算式一點兒區別都沒有,合適嗎? 聽老師來讀一次:7乘7減5的差;(學生跟一次) 3.對比領悟
(1)7×7-5 和7×(7-5)這兩題有什么不同點?
(2)為什么數字相同、運算符號相同,計算結果卻不一樣呢?
(3)運算順序不一樣?是誰的原因呢?看來小括號真神奇,它能改變算式的運算順序!
引導學生歸納,初步明白運算順序:一個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4.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帶小括號的算式,你會讀嗎?黑板出示:(77-42)÷7,
師:咦,這道題里有減法和除法,應該先算除法?那應該先算什么?
生:
師:噢,原來算式里有小括號,就一定先算——括號里面的。
誰來大聲地告訴大家,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本子上脫式計算。(指名板演)
反饋:師生共同完成板書。
5.比較提升:
(1)觀察這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小括號,
師:像這樣,含有兩級的帶小括號的算式計算時都要先算什么?(括號里面的)
師:你們看小括號的位置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一道在前面,一道在后面。小結:你們真會觀察,但是不管小括號在哪里,只要算式里有括號,我們都要……
生:(先算括號里面的。)師:你們真是太棒了!
師:看來啊,這個小括號確實很神奇,一起,大聲的把這個神奇的發現讀一遍。(師板書)
板書課題: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三、【練習】練習運用:
1.(活動二:百果品嘗會)
同學們真聰明,不光順利摘到了草莓,還發現了這么重要的數學知識,真了不起!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百果園里正在舉辦一場有趣的水果品嘗會,你們想參加嗎?
請看活動要求(說一說每題都先算什么?)
76—(12+25) (12—5)×3 48÷(8—2) (88—56)÷8
小結:這些算式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它們都有小括號。只要算式里有括號,我們都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72—18)÷9 72—18÷9 (1)在這組算式中每題都先算什么?
(2)它們的計算結果相同嗎?我們 趕快來驗證一下。(生口答)跟你們的猜想一樣嗎?
(3)是什么導致了它們的結果不同?(小組討論)
生:小括號,它改變了運算順序,導致了結果的不同。
師 :(77—18)÷9因為有小括號所以要先算77—18,再算35÷9;77—18÷9沒有小括號要先算18÷9,再算77-2。
小結:這個小括號真是太神奇了,算式里有了它,就要先算括號里面的。進而,改變了運算順序,導致了結果的不同。小括號既然有這么大的作用,你能用好它嗎?
2.:(活動三:摘蘋果)
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可能還沒摘過癮,老師帶大家去摘蘋果怎么樣?
出示要求:根據運算順序先填空,再列綜合算式
(1)口答每圖的運算順序
(2)根據運算順序獨立列綜合算式
反饋
生:43—36÷21 21÷43—36 21÷(43—36)
師:這三種不同的列法,你們贊成哪一種?為什么?
師評價
(3)想一想:什么時候才需要添小括號,同桌輕輕地討論一下?(必須得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的時侯)
(4)一起來了解一下括號的使用說明:
為了盡可能少用括號,數學家對運算順序做了規定:
算式中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需要改變以上兩種運算順序時,才用到括號。
四、談收獲
不知不覺愉快的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大家玩的高興嗎?在美麗的果園里,你有哪些收獲呢?
板書
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7×(7-5 ) (77-42)÷7
=7×2 =35÷7
=14 =5
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初步體驗數學化的過程。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養成計劃和決策的能力,逐步發展創新思維。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數學學習中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學生能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1、師:學校組織小朋友去郊游,游玩前我們應考慮到哪些問題呢?(出示:時間安排、車輛安排、春游收費、游樂項目)2、出示課題:小練習(3)——郊游 二、計劃決策、解決問題1、時間安排。
(媒體出示時間圖)
(1)看圖說一說時間。
(2)這天我們將在外面度過多長時間?你是怎樣想的?
(3)多媒體演示。
2、安排車輛。
(媒體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輛客車能乘坐50人)(1)收集數學信息,思考解題思路,可以考慮班級總人數、車輛載重人數。
(2)滲透估算:從最鄰近的整十數進行估算。
(3)學生獨立計算:可以列豎式。
(4)滲透巧算:觀察數的特點,可以先湊整。
(5)請你安排,3個班級如何坐這2輛車?可以把一個班級進行分拆。
3、春游收費。
在學校收的費用1、往返車費:4元1角2、入場費:5元8角3、午餐費:?
師:學校發下一份通知,你們能看懂嗎?
(1)計算:往返車費與入場費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2)學校準備一份食品,價錢一共是多少?
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3)在學校,一共要收費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
4)20元,你打算付給老師( )張( )元?
4、游樂項目。
(媒體出示游樂園圖)(1)找一找,有哪些游樂項目?(介紹項目及單價)(2)如果每一項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錢?(50元)(3)根據要求設計方案:給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復玩),你可能怎樣玩? ①最多可以玩幾次?(5次)②最少可以玩幾次?(2次)③如果想玩3次,你可以怎么玩?④如果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么玩?
三、課堂總結:今天你學到什么新本領?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第一單元
教學內容:課本第1頁~第15頁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 教學課時:7
第一課時:分蘋果1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重點難點: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
教學過程:
一、 問題引入
顯示20個蘋果畫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每盤放5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
二、探索新知
1. 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1)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
(2) 接著進行全班集體交流。學生可能有很多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如: a. 通過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得出結論:可以放4盤;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盤。
(3) 同桌同學合作用20個圓片擺一擺,驗證推算結果是否正確,教師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學生擺放的圓片圖,進一步進行驗證、交流。
(4) 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
教師指出:20÷5=4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邊寫邊說明:
橫式:20÷5=4
豎式:4
討論:結合剛才分蘋果的情況,在小組內討論一下,豎式中的各個數表示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根據學生口答板書:
4……商:“4”表示分4盤。
除數…… 5丿2 0……被除數:“20”表示有20個蘋果。
“5”表示每盤2 0……商和除數的乘積:“20”表示需20個蘋果。
放5個蘋果。 0……余數:“0”表示20個蘋果全部放完,沒有剩余。 說明:“丿 ”表示橫式中的“?”。
(5) 練習:第2頁 “試一試”的四道小題。
學生獨立練習完畢,指名學生板書,進行集體訂正
第二課時2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2.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
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
一、體會平均分后有時會出現余數。
(1)20個蘋果畫面。
(2)組織小組討論:有20個蘋果,如果每盤放6個呢?
請每個同學用代表蘋果的圓片實際分一分,再小組內討論怎樣列出算式,用豎式怎樣表示。
(3)進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引導學生探究豎式各數表示的意思及單位名稱的寫法,并進一步認識余數。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0÷6=3(盤)……2(個)
答:可以放3盤,還剩2個。
引導學生認識豎式中:“20”表示把20個蘋果拿去分,“6”表示每盤放6個,“3”表示放了3盤(強調單位“盤”),“18”表示3盤共18個(6×3=18)。“2”表示放了3盤后還剩下2個(強調單位:“個”),說明“2”是這個豎式的余數,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
2體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1)先由學生操作(用圓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豎式,獨立解答“課本第3題試一試中的第(1)題”。
(2)學生討論:淘氣的列式對不對,為什么?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認識“6還可以接著分”,正確的式子應是笑笑做的。
(3)討論:根據剛才這道習題,你發現什么?
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4) 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
指名板書,全班齊練。練習完,比較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數要比除數小。
二、鞏固練習:第3頁“練一練”第1、2題。
三、總結
(除法豎式的寫法,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四、反思:
第三課時 3
教學內容:“分草莓”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再探索、練習中激烈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引導學生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練習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再探索、發現中體驗乘法的喜悅。
3.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1.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程度。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提問:在有余數除法里,余數和處世有什么關系?
2. 練一練:10÷5 16÷518÷5 20÷5 33÷5
全班齊練,指名板演。訂正后讓學生對5小題進行分類:有余數的算式,沒有余數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 探究試商方法。
(1) 課件顯示P4“分草莓”的畫面,讓學生理解題意。
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里,每個盤子里可以放幾個?還剩幾個?
(2) 列算式:55÷8
(3) 讓學生估算每盤大約放幾個。
(4) 小組討論:怎么判斷估計得對不對。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嗎?
如果商是5,則會出現余數比除數大的情況,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數。
(5) 討論:怎樣估計兩數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但又要比被除數小。
(6)
計算有余數除法的四個步驟:一商,二乘,三減,四比。
2. 填空:P4“試一試”。(訂正時可以讓學生口述思路過程。)
三、鞏固練習: P5“練一練”的第1 ~ 5題。
四、總結
五、反思:
第四課時 4
教學內容:“租船”
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3.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運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問題,練習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最大能填幾?(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2.列豎式計算(全班齊練,三人板練,集體訂正)
48÷5= 36÷6= 53÷7=
3.提問:你認為試商時要注意什么?
二、 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 尋找信息:每條船每時3元、每條船限乘4人
2. 提出問題:至少要租幾條船?
3. 解決問題。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交流時圍繞:你時怎樣想的,如何列式,怎樣回答問題。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21÷4=5(條)……1(人)
至少要租6條船。
你認為怎樣分配合理?請用小棒擺一擺,擺出你的分配方案。(讓學生各抒己見) 學生可能出現如下方案:
(1) 其中5條船,每條船4人,還有一條1人。4×5+1=21。
(2) 其中4條船,每條船4人;另外兩條船,一條2人,一條3人。4×4+5=21。
(3) 其中3條船,每條船4人;另外3條船,每條船3人。3×4+9=21。
4.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應用了有余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簡單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我們要結合實際來思考,如上面租船的問題……至于這6條船怎樣分配更合理,我們要動腦想一想,但分配時不能違反“限乘4人“這個規定。
強調:我們在各項活動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違反安全規定的事。
5.練習:P6“試一試”
先默讀題目,獨立思考條件和問題。后指名回答。
條件:每時租金3元。問題:10元錢最多劃幾時?
先小組討論怎樣列式,并完成在練習本上。
10÷3=3(時)……1(元)
答:10元錢最多劃3時。
提問:上面的橫式中1元表示什么?為什么不能劃4時?
三、 鞏固練習: P7“練一練”的第1 ~ 4題。
1.要求學生回答解題思路,為什么要5壺茶而不是4壺茶。
4.要求學生回答解題思路,為什么至少要8張桌子?7張桌子夠嗎?
四、 總結
第五課時 5
教學目標:1.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3.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運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問題,練習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最大能填幾?(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2.列豎式計算(全班齊練,三人板練,集體訂正)
48÷5= 36÷6= 53÷7=
3.提問:你認為試商時要注意什么?
二、 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 尋找信息:每條船每時3元、每條船限乘4人
2. 提出問題:至少要租幾條船?
3. 解決問題。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交流時圍繞:你時怎樣想的,如何列式,怎樣回答問題。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21÷4=5(條)……1(人)
至少要租6條船。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一、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和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一)數與代數教學內容
1.表內除法
(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義務教材第三冊里,現在是乘法口訣全學完之后,再學習。
(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兩段編排分散難點,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時間。
2.萬以內數的認識。
(1)仍分兩段:1000以內數的認識、10000以內數的認識,但更強調培養數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學“整百、整千數的口算加減法”(義教在“萬以內的加、減法(一)中)。
3.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兩位數加、減法的口算
(2)增加了: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和估算
4.量的計量
建立質量觀念,使學生初步認識克和千克。
5.數學廣角(排列組合、推理)
(1)一年級下冊: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
(2)繼續探索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復雜一些)。
·如圖形的排列呈現形狀和顏色的循環變化。
·一個數列每相鄰兩項的差組成新的數列是等差數列。
6.解決問題
結合所學的知識,結合現實生活的具體情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1.單獨安排一個單元。
2.結合各部分知識的教學,安排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
·結合計算教學內容進行。
·結合其他教學內容安排例題或練習。如,在“克和千克”(第87頁的內容、第89頁第7題)和“統計”(第113頁第3題)的教學中,都安排了解決問題例題或練習。
(二)空間與圖形
圖形與變換(包括:平移和旋轉、銳角和鈍角)
(三)統計(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仍然讓學生學習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四)實踐活動(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兩個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的編排還處于一個開始階段,對實踐活動的認識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樣的活動才叫實踐活動,應該怎樣開展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分哪幾個層次,在教材上應該怎么呈現,這確實是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們認識的水平而言,我們認為可以分兩個方面,一是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如“生活中的數學”。二是單獨安排,大體上可以分這樣幾個層次:1.在活動中鞏固數學知識。2.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3.體會課題研究的過程。我們的實踐活動,一定要讓學生活動起來,在活動中體會、應用數學知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剪一剪”、“有多重”,屬第一個層次,主要是通過活動,讓學生一方面鞏固數學知識,這些活動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的,由此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列的簡單排列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課時安排:
1、解決問題????4課時
2、表內除法(一)????15課時
3、圖形與變換????3課時
4、表內除法(二)????11課時
5、萬以內數的認識????10課時
6、克與千克????2課時
期中復習????4課時
7、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8課時
8、統計????2課時
9、找規律????4課時
總復習????6課時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第一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多位數的筆算,能夠熟練運用口算、豎式筆算進行計算,會估計物體數目。
能力目標:在復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感、估計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復習重點
豎式筆算、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復習難點
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多位數加減法
1、口算加減法
把整百整十數看成整整百數和整十數的和,然后相加減。
1、計算的方法
(1)豎式計算
加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減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當十。
(2)加法:減法驗算,或調換兩個加數的位置
減法:被減數-差=減數,差+減數=被減數
2、計算時,需要注意哪些?
(三)基礎練習
填空題?
1、筆算加減法時,要注意相同數位要。
2、甲數是700,乙數是125,這兩個數的和是,差是。
3、的三位數與的兩位數的和是,差是。
數學書93頁第9題(6道計時計算)?
數學書第93頁第10題(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四)拓展練習
1、罐頭:每盒5元餅干:每包4元面包:每袋6元
(1)買6包餅干和1盒魚罐頭,一共需要多少元?
(2)小明帶了20元錢,買了2袋面包,還剩多少錢?
2、水果店原來有123千克蘋果,又運來589千克,現在有多少千克蘋果?
3、火車上有乘客803人,到了一站后,下車320人,上車412人,火車上還有乘客多少人?
4、圖書館有故事書345本,科技書比故事書少112本,科技書有多少本?故事書和科技書一共有多少本?
(五)提高練習
1、紅紅的奶奶今年的歲數是最小的三位數減去最小的兩位數,再減去一個的一位數,你知道紅紅奶奶今年多少歲嗎?
2、小明做了一道加法題時,把個位上的1看成7,把十位上的6錯看成9,結果和是75,那么正確的答案應是多少?
3、兒子今年6歲,媽媽今年30歲,再過5年,媽媽比兒子大多少歲?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能用所學額統計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體會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體會統計的必要性,經歷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
4、培養學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進行簡單的統計
難點:根據統計數據解決簡單問題
二、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嗎?你知道還有誰和你一天過生日嗎?你想知道那個月份過生日的人最多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統計我們班同學的生日情況。
2、實踐操作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統計的知識,不僅知道了怎樣收集數據,還學習了很多統計的方法,下面請你在的小組討論交流,怎樣統計同學們的生日情況。
(1)小組交流
先收集同學們的生日數據,(同學們可以用寫字條的方式,由小組長收集交給老師,也可以組長舉手統計……)
再整理數據(舉手統計,畫正字統計,畫其他符號統計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匯報自己的想法
師: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想法,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個月的表格貼到黑板上。
全班同學生日情況統計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貼一貼
說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組長處取彩色小圓片,并貼到表格中對應的位置
(3) 整理數據
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數據,在小組內交流,最后匯報結果
(4)說一說
根據數據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小熊文具店(書96頁1題)
2、汽車的快慢(書96頁第2題),根據統計表回答問題
3、喜歡的動物。(書96頁第3題)能夠準確寫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4、下面是丁丁小組14名同學喜歡看的漫畫書統計情況
西游記熊出沒喜洋洋和灰太狼
3人5人( )人
(1)補充完表格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歡看( )的人最多,喜歡看( )的人最少
(3)買一本《熊出沒》9:00元,買6本需要( )元。
(4)買一本《西游記》要18元,買一本《喜洋洋和灰太狼》要9元,買一本《熊出沒》9:00元,丁丁帶了40元去買這三本漫畫書各一本,他的錢夠嗎?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據具體情境,會正確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熟練運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難點:
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學教法:
學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針對這一情況,教學本課時,我采用“鞏固舊知、導入新課——情境創設、激發興趣——自主發現、方法探究——趣味游戲、強化練習”的教學方法,在師生交流互動中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我看下哈,咱們同學今天的精神氣十足啊,怎么丁老師給你們上課很高興啊?生興奮答道:是!聽你們這么說,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還要甜!我聽說人在心情好的時候記憶力是最好的,我們要不要借這個高興勁發揮下我們的聰明呢?
2.背誦九九乘法口訣
集體背誦乘法口訣,看誰背的好!完后我會說:我發現同學們背誦的都非常棒,只有個別同學還不是很熟練,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訣,倒背如流。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為它不僅可以幫我們解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還能幫我們解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3.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今天我們就繼續接著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復習計算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二、引導發現,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頁主題圖。
談話:快要過六一兒童節了,我們大家預想一下怎么裝扮教室,在裝扮的過程當中也會有許多的數學問題。現在仔細觀察“快樂的節日”這幅圖,看看你能發現了什么?說一說圖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數學信息。)
交流反饋
第一組做了一些紅旗,要掛在教室里。
第二組做了49顆星,分給7個小組。
第三組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
談話: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可做適當提示或引導。)
(1)第二組做了49顆星,分給7個小組,平均每組有幾顆?
(2)第三組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可以擺幾行?
2.出示例1。
課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讓學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個7,接著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個7,問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個 7是多少?這個可以用乘法解決7×8=56(面)。然后同桌討論:看圖編應用題,引導學生說出 “有56面小旗,掛成8行,平均每行掛幾面?”
(1)談話:求“平均每行掛幾面?”用什么方法計算?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展示課件例1圖。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并列出算式。
師: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像這種求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列式是56÷8。
(3)引導學生得出算式的商。問:你是怎么計算的`?并板書(想7×8=56,口訣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學生獨立解決:要是掛7行呢?你能夠解決嗎?學生說出自己的計算結果,并把求商的過程根大家說一說,師板書。
56÷7=8 口訣:七八五十六。
(5)剛才我們計算56÷7和56÷8時都是用的哪句口訣?(七八五十六)
發現:除數是幾,就想關于幾的乘法口訣。
3.小結:算除法想乘法,除數是幾就想關于幾的乘法口訣,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兩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練習,鞏固新知
裝扮教室的問題我們已經解決了,那么下面這些練習題對我們來說就應該不是問題了。這部分設計了4個練習題
1.小小接力賽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1題。
2.填方框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2題。
引導學生認真讀題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說說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師均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3.吹泡泡游戲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3題。
4.分一分
課件出示課本第40頁練習八第2題。
(三道題都是幫助學生鞏固用口訣求商的方法,同時第一個練習還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訣可以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的認知結構。最后一題是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進一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總結歸納,交流體會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本節課大家的表現很不錯,在解決裝扮教室的時候學會了知識,走出教室又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觀察,多思考,其實許多的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板書設計: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訣:七八五十六 口訣: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掛7面。 答:平均每行掛8面。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通過解答簡單的問題,加深學生對除法含義的理解。
2.知道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稱,學會讀除法算式,會寫除法算式。
3.通過教學,把操作、思維和語言表達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知道除法的含義,知道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稱,學會讀、寫除法算式。
2.通過解答簡單的問題,加深對除法含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平均分
師:孩子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分一分,把8個小長方體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樣多,該怎么分?(生回答后出示),這種分法叫(平均分),(生齊說)
誰來說說怎樣分才是平均分?
生: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學生齊說一遍。
好,我們來讀例1。
出示例1: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里,怎么分?每盤放( )個。
師:這道題是平均分嗎?(是)你從哪里看出是平均分?(平均放在3個盤里)哦,因為這里有“平均”二字,我們知道是平均分,板書(平均分)。那這里要分的總數是幾?(6),把6怎樣平均分?(平均分成幾份),平均分成3份,每盤放幾個,也就是每份是( )。請一個孩子連起來說說這道題表示的意思。齊說一遍。
師:你們會分嗎?(會)請你用小棒分一分。
學生自己分小棒。分完后請一生板演分桃。你們的分法跟他一樣嗎?(一樣)每份是幾,(每份是2),也就是每盤放幾個,(2)。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2個,師:這一道沒有難住大家,再來一道。
出示例2:10個扣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 )個。
這道題是平均分嗎?(是)你從哪里看出是平均分呢?(平均分)這里要分的總數是幾?(10)請一個孩子來說這道題表示的意思。表揚:說得很好!
師:會分嗎?(會)自己分一分。
生分小棒。分完后師圈畫訂正。
二、揭示課題
師:孩子們真能干!剛才通過分小棒解決了分桃子的問題和分扣子的問題。這兩個問題都是關于怎樣分的問題?(平均分)
師:對,平均分。像這樣把總數進行平均分的問題就可以用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進行計算。
今天老師就帶領孩子們一起來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
板書課題:除法的初步認識。同學們齊讀課題。
三、教學例1。認識除號,除法算式的寫法,讀法及表示的意義。
(1)認識除號,教寫法。
師:以前我們學習過加法、減法、乘法,它們的運算符號分別是+ -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除法,它也有自己的運算符號,邊說邊板書“÷”,這就是除法的運算符號,你知道它的名字嗎?
抽兩三個學生來說。
師:對,除法的運算符號就叫除號,并板書。生齊讀三遍。
在寫除號時,要先寫一橫,要平、要直,上下各寫一個小圓點,這兩個小圓點大小要一致,要對齊,“÷”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一條橫線劃得平,兩個圓點平均分”這就是除號,跟師一起書空兩遍,并讀。
生在練習本上寫兩個除號。(生寫,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第一次寫除號就寫得很好,以后每一次都要認真寫哦,剛才我們寫的這個符號叫什么名字?(除號)
(2)寫除法算式。
師:對,我們會寫除號了,那除法算式該怎么寫呢?請小朋友們看例1,這里要分的總數是幾,(6),對,我們把分的總數6寫在最前面,這道題是怎樣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份)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來表示,平均分成3份就寫成“÷3”,最后分得的結果,每份是幾?(2)那我們就把2寫在等號的后面。
(3)讀除法算式
“6÷3=2”,這就是除法算式,現在老師告訴你“÷”在算式里讀作“除以”,誰愿意試著讀一讀這道除法算式?
抽兩個學生讀。師表揚:你真勇敢,讀得非常好。師板書讀作。齊讀。(準備6個算式卡片抽一組的孩子開火車讀)
(4)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師:我們會讀除法算式了,你知道算式中的“6、3、2”分別表示什么嗎?可以聯系我們這道題想一想,先請同桌的孩子互相說一說。
抽1人說。師引導說“6÷3=2”表示的意思,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師:下面請一個孩子來讀出這個算式并說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抽2人說,齊說。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學習例1,知道了在什么時候可以用除法計算?(把總數進行平均分的時候可以用除法進行計算)在寫除法算式時要把什么數寫在除號的前面,(總數),怎樣平均分就除以幾,分的結果寫在后。
四、教學例2。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我們再來看例2,要分的總數是幾,(10),怎樣平均分的?。平均分就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計算?(除法)對,你能自己寫一個除法算式嗎?(能)自己在本子上寫一寫。
生自己寫。抽生答。
齊讀算式。
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請你聯系這道題想一想。
好,先和同桌的孩子說一說。
抽2人說。師引導集體說,表示: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幾個,可以分5個。10÷2=5
以前我們學習的加法、減法、乘法算式,各部分都有名稱,那在除法算式當中,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呢?(哦,有孩子知道,我請一個孩子來當小老師教教大家。)
除號前面的數叫被除數,除號后面的數叫除數,被除數除以除數得到的結果叫商。師邊說邊板書出來。齊說。
師引導說,在這個算式中,10是( ),2是( ),5是( )。抽兩人單獨說,全班齊說。(反過來練習說)看“6÷3=2”這個算式,被除數是(),除數是( ),商是( )。
師:老師這兒還有幾個除法算式,你能說出各部分的名稱嗎?(卡片出示)(4個算式,1人說,女生說,男生說,全班說)
小結:我們認識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了除號前面的數叫( ),除號后面的數叫( ),被除數除以除數得到的結果叫( )。
五、練習。
1.寫除法算式。(小黑板)
今天,孩子們學得又快又好,老師想考考你們學會了嗎?下面我們來比賽寫除法算式,掛出小黑板,請你根據這些題目在練習本上寫出除法算式,開始。
抽1人口答,集體訂正。齊讀一遍。
2.完成課堂活動1、2題。
看來孩子們都學會了,下面,我們來完成書上的練習吧。翻到書第78頁指著第1題。
課后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計算方法,叫什么?(除法),在什么時候可以用除法進行計算呢?(把總數平均分的時候就可以用除法進行計算),我們還學習了怎樣寫除法算式,怎樣讀除法算式,認識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希望小朋友們牢牢記住今天所學的這些知識,以后我們還將對除法進行進一步的認識,用它解決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一:指導思想:
本期數學教學仍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注重有創新、開放精神的主動學習,同時,努力培養學生嚴謹、塌實的優良習慣,從而達到二年級應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學生67人,總體來看,學生在10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的計算方面基本達到教學要求,但少數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仍需提高。在數學知識的應用方面,學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但一部分學生欠仔細、靈活。在數學的學習習慣上,聽課習慣、作業習慣都有一定進步,但學生在學會審題上還需要培養和訓練。
三:本期教學內容:
以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為教材。
(一)教學要求: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建立學好數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12、口算的分階段要求:
┌────┬────────────——┬─────────────——┐
│ │ 單元結束時 │ 期末 │
│ ├─────┬──────——┼──────┬──────——┤
│ │平均錯誤率│ 速度 │平均錯誤率 │ 速度 │
├────┼─────┼──────——┼──────┼──────——┤
│ │ │絕大多數達到 ││絕大多數達到 │
│表內除法│ 6%│ │ 4%以內 │ │
│ │ │每分鐘做8題 ││每分鐘做10題│
└────┴─────┴──────——┴──────┴──────——┘
(二)教學重點:
1、表內除法。
3、用數學解決問題。
(三)教學難點:
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四:培優補差措施:
1、認真備好課,夯實基礎知識,確保每一個學生扎實掌握新知,鞏固舊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多給關注,多給發言機會,激發其參與熱情。
2、在課堂教學中確保雙基的基礎上,注意適時發展優生的思維,培養優生的能力,從而也帶動中差生的發展。培優主要體現在兩個途徑上:
(1)、在每堂課的新知教學后,安排適量發展練習題。
(2)、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每個知識點上,適時引導,相機點撥,給學生“摘桃”的機會。
(3)、利用每周的思維訓練時間,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組織愉快的思維訓練。
五:減負提質措施:
1、鉆研好《新課標》,精心備好課,確保課堂教學質量。
2、教學任務在課內完成,課外盡量不留作業,或只留興趣性、發展性作業。
3、對學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個學生的優點,不用一個刻度要求每一個學生,作業布置分層進行,避免部分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心理負擔。
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內容課時
1解決問題5
2—5表內除法(一)16
6—7圖形與變換6
7—8表內除法(二)6
8—9萬以內數的認識7
11克和千克3
11—14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13
15統計4
16找規律4
17—18復習8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單元要點分析
教材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學習兩步應用題的開始,先通過圖文應用題來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主要以加減復合的應用題為主,適當的再出現乘加、乘減復合的應用題。在教學中可以從一步應用題出發,再慢慢的使它轉變成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以便使學生更好的認識兩步應用題的結構以及它與一步應用題的聯系與區別。向學生介紹小括號,并能夠正確的使用小括號,會利用小括號列出兩步應用題的解答算式。
重、難點:
1.會分析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找出中間問題,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夠正確的使用小括號,利用小括號列出兩步應用題的綜合算式,而且能進行計算。
關鍵:會分析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正確列式解答應用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初步學會口述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會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會用分步和綜合兩種方法來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并學會正確的使用小括號。
1、加減、連減應用題
第一課時:加減兩步應用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具、學具準備:教科書第1~3頁游樂園情境放大圖片或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
1.師: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么?
2.出示游樂園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把畫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戲場景中(見課本圖)。
師: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聯系。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么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選取了中國國家足球隊參加20xx年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十強賽的內容,通過計算總分,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教師不必強求學生必須利用多種方法,只要解決問題就可以了。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解答后讓學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啟發,加深理解。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有哪些收獲。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反思: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圍繞問題的解決采取與之相關的信息,創設開放性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數學信息,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解題的思路,初步學習解決兩步計算應用題的解題步驟與方法。課堂上老師采用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從而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自覺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第二課時:連減應用題
教學內容:教學連減應用題,教科書第5頁的例題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兩步連減應用題的結構,學會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并會列綜合算式。
2.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并了解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教科書第5頁的掛圖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
1.教師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讓學生快速口算。
15+6= 25-8= 30+7= 6+24=
27-9= 14+6=20-7= 19-9=
2.一輛空調車上有42人,中途下車8人,又上來16人,現在車上有多少人?
要求學生自己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列式計算并說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義。
二、新授課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兩步應用題”(出示課題:兩步應用題)
1.教學例2。
出示教科書第5頁的掛圖,讓學生認真觀察畫面。
(1)提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畫面的內容。
根據畫面的內容編一道應用題。
可先讓學生自由編題,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個面包,第一隊小朋友買了8個,第二隊小朋友買了22個,現在剩下多少個?
(2)全班同學讀題后提問: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根據“一共做了54個面包,第一隊小朋友買了8個”這兩個條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隊買后還剩多少個)怎樣列式?[54—8=46(個)]
那要求還剩下多少個?又該怎樣列式?[(46—22=24(個))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25頁8題——26頁14題
教學目的:
1、進一步掌握三、四位數大小的比較、估算等,使學生逐步形成萬以內數的概念,掌握有關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發展數感,第四冊認數復習。
2、初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并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喜歡數學的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
鞏固三位數大小的比較、估算。
教學難點:
感悟數與數之間的聯系
教具準備:
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0——9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修改意見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通過尋找規律,發展學生數感采取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及獨立思考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通過師生互動,結合游戲情景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充分感覺生活離不開數學。聯系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身體能力和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 激趣導入
明明發現0——9這些數字有很多的樂趣和知識,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樂趣,你有興趣嗎?
明明乘坐火車,他發現列車車廂的編號很奇特,和平時的車廂編號不一樣。媒體演示25頁8題。
919
828
737
646
你能填上其他車廂的編號嗎?
1) 小組討論 找到規律
2) 全班交流匯報 (百位、個位分別為9 、8、7、6,十位1、2、3、4, 所以其它車廂的編號應該為:555、464,373)
3) 獨立解答 第二列火車的編號問題
4) 小組交流匯報 判斷正誤
二、應用拓展 25頁9題
1,試一試:
明明用0、1、2、3、4、5、6、7、8、9、中隨意取出三張卡片為一組,可以組成三位數,如:4、8、5 可以組成845、854 、548、584等等,小學數學教案《第四冊認數復習》。 你試試看,看誰組的多。
什么情況不能組成三位數?為什么?
1) 可以組成那些三位數?讀出來
2) 同桌倆人的比一比,誰的大?為什么?說出理由
3) 百位不同,怎么比?百位相同怎么比?
2,看誰最接近 26頁10題
老師報數,請你用卡片擺出來 每組2個數
398、497、306、402、482、395、404、313、400
1)讀數。
2)你認為那些數和400最接近?
4) 請拿400卡片的同學來到講臺。誰接近400青走到前面來,說出理由。互相交流。
3,請你當裁判 26頁11題
明明發現運動場上也有數字。請同學們看田徑場上的運動健兒們的編號
1) 你認為他們的比賽結果是怎樣的?
2) 按照編號排出名次。
3) 你能把他們的編號從大到小寫下來嗎?試試看
4) 匯報交流
4,請你來當家 26頁12題 生活中更離不開數學。明明家的電飯煲295元。媽媽說微波爐比電飯煲貴得多
1) 貴得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認為微波爐可能是多少錢?
3) 300元夠嗎?為什么?說出理由
三、鞏固深化
1,請你做評委 媒體演示13題
討論:
1)誰家的書多?誰家第二?誰家的書最少?
2)明明家的書與其他三家比,可以怎么說?
2,看誰最聰明 26頁14題
老師知道有一位同學家的書是212本,你知道是誰家嗎?
1)如果我要在計數器上表示212,該怎樣表示?
2)要用幾顆珠?為什么?
3)你能用計數器表示其他的三位數嗎?
同桌交流
四 、總結評價
同學們今天和小明一起探索了數字的奧妙,你有收獲嗎?你學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板書設計:
數字樂園
多些 少一些 多的多 少的多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教材第72~7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辨認生活中的簡單圖案是由一個圖形經過軸對稱或平移等運動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貼或設計圖形,將所設計的基本圖形通過軸對稱、平移等運動創造出自己喜歡的圖案。
2.會將相同的圖案拼在一起,并根據實際確定所觀察成果的基本圖形,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
3.經歷觀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過程,獲得對圖形的運動設計圖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圖形運動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在欣賞美麗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的美妙,體會數學的價值。
目標解析:
這是一節“綜合與實踐”的活動課。在學生學習了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能運用所學的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等圖形運動的知識,欣賞并創造圖案,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逐步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能運用圖形運動的知識設計圖案。
教學難點:
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剪刀、固體膠、手工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設疑自探
(一)呈現素材,感受數學美
1.課件出示教材第72頁的圖案,學生欣賞。
2.觀察感悟,發現規律。
(二)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設計師們正是將一個圖形通過軸對稱、平移等變換設計出美麗的圖案,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板書課題)
二、動手實踐,解疑合探
(一)觀察想象,認識一個圖形的運動
1.找基本圖形
(1)這些美麗的圖案分別由哪個圖形運動而來的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幅圖找一找。
(2)學生反饋,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基本圖形。
2.體驗一個圖形的運動
(1)想象:這些基本圖形通過怎樣運動得到原來的圖案?
(2)操作:將課前剪下教材123頁附頁2中的圖形,用一個基本圖形模擬運動。
(3)描述:這些圖案分別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二)動手操作,理解一個圖形的運動方法
1.小組合作,動手拼擺
小組先討論選擇一個基本圖形和圖形運動的方式,想象圖形運動后拼出的圖案,再在正方形中貼出美麗的圖案。
2.匯報展示,對比分析
討論:(1)你設計的圖形是怎樣運動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圖案和你操作后實際的圖案一樣嗎?
(3)同一個基本圖形運動設計出的作品為什么會不一樣?
(三)自主設計,創造美麗的圖案
1.提出要求,想象設計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圖左上角的方格中設計一個新的圖案,并畫出來,再將它作軸對稱、平移或旋轉運動,創造一個美麗的圖案。
(2)想象設計好的圖案。
2.動手實踐,嘗試設計
將自己設計的圖案畫在正方形格子紙中。
3.匯報交流,鼓勵創新
(1)說一說:你設計了一個什么基本圖形,怎樣運動的?
(2)比一比:設計好的圖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樣嗎?
(3)賞一賞:誰設計的圖案最美麗,誰設計的圖案更有新意?
三、質疑再探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哪些知識?
2.走進生活,欣賞生活中利用圖形的運動設計出的美麗圖案。
四、運用拓展
(一)合作學習,感受一組圖案的運動
1.相互比較,想象一組圖形的運動。
小組里有哪些同學設計的圖案是一樣的,想一想,如果把這些相同的圖案拼在一起會怎樣呢?
2.小組合作,感受一組圖案的運動。
在小組內將相同的一組圖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賞。
(二)聯系舊知,鞏固有余數除法的知識
1. 是由( )組 組成的。
(1)用什么方法計算?根據學生會回答教師板書:8÷4=2(組)
(2)出示學具,學生擺一擺、圈一圈。
2.9幅 ,可以組成( )組 。
(1)學生說想法,教師板書:9÷4=2(組)……1(幅)
(2)學生用學具驗證。
(3)學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別表示圖中的哪部分?
3.15幅 ,能拼出( )組 ,若拼成4組,還需要再增加( )幅 。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用盤秤測量西瓜和蘋果的情境圖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然后通過稱食鹽和雞蛋等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關注學生的親身體驗。
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購物時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結合二年級學生喜歡參與活動的特點,設計活動讓學生看一看、試一試,讓學生在體驗中形成個性化的對千克和克的獨特感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會選擇適當的單位表示常見物品的質量,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過程與方法目標:結合具體事物經歷感受并能準確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估計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感知1克與1千克有多重。
2、培養學生估計物體質量的方法和能力。
教學方法:
實踐感悟、討論。
教學準備:
課件,兩種盤秤(單位分別為:千克、克),雞蛋和水果糖各1千克,兩袋食鹽,1角硬幣若干枚。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觀察討論,導入新課。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去或陪家長去買東西的經歷,然后啟發學生聯想到我們常用的稱物體質量的秤。
教師多媒體課件出示臺秤、電子秤、磅秤等,學生回答自己是否熟悉?而后,教師現場出示兩種臺秤,教師啟發,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兩種臺秤的不同之處,鼓勵學生發現質量的兩個單位:克與千克,提示克與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教師板書)并指出,“同學們的觀察非常認真,發現了不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有信心嗎?”(5分鐘)
(設計意圖:以談話方式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以直觀觀察方式讓學生參與,體會學習樂趣。)
二、自主探索,反饋交流,掌握新知。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本39頁稱西瓜和蘋果的兩幅圖,學生回答哪個重?哪個輕?各重多少?教師質疑,3小于200,但西瓜卻比蘋果重,為什么?學生體會主要是單位不同。
教師展示魔術包,出示幾塊糖果,放到以千克為單位的稱上,學生注意觀察指針,不怎么動?說明什么?啟發學生了解糖很輕,把一袋掛面放到臺秤上,指針動了,說明這袋掛面很重,有多重呢?學生觀察回答,再通過包裝袋上的標注,了解這袋掛面重1千克。
接著,同樣方法稱兩袋鹽,教師再從魔術包拿出糖一直添加到1千克為止,讓同學們讀出1千克,再把糖放到以克為單位的臺秤上,得出1千克等于1000克。教師提問:“1000克和1千克有什么關系呢?”領讀一遍,語調放慢,突出單位的不同,并板書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師指出,1枚1角的硬幣大約重1克,下面每個同學來掂一掂,感受下1克有多重。學生自由說一說生活中重約1克的物品(一粒紐扣、1粒花生豆……)。(10分鐘)
(設計意圖:教師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步步設疑,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提升學習能力。)
三、鞏固拓展,提升發展。
活動一:教師通過設置問題,激發學生興趣:拿出1個雞蛋和15個雞蛋,學生討論,1個雞蛋多重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好?15個雞蛋呢?然后,請同學們先掂一掂,感覺一個雞蛋有多重,再估計它大約是多少克?再稱稱看是多少克。教師追問,那1千克估計有多少個雞蛋呢?你是怎樣想的?(師生交流),教師稱出1千克雞蛋,和大家一起數一數。
活動二:由學生秤出1千克水果糖,掂一掂有多重,估計一下有多少塊?再一起數一數,是否和估計的一樣。(10分鐘)
(設計意圖:教師和學生平等交流,突出學生主體,培養學生估計意識。)
四、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學生自己完成,然后找同學回答。
2、練一練第2題。
小組內交流,然后教師驗證。
3、練一練第3題。
同桌交流討論,選合適的質量單位填空。重點交流填寫理由。(10分鐘)
五、歸納總結。
教師啟發,由同學們歸納出所學的知識。(5分鐘)
六、板書設計。
認識克和千克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1千克=1000克1kg=1000g測量較輕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克”做單位。
測量較重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千克”做單位。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1~4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分類、對比,初步了解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變換特征;初步會判斷圖形的平移和旋轉。
2、會在方格紙上平移簡單的圖形。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說出圖形平移的距離。
教具準備:
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今天我帶大家到游樂園學習數學知識—平移和旋轉。(看課本第37頁的彩圖)
[設計意圖]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拉近和學生的距離。
二、新授課
1、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
(1)看一看,說一說游樂園里有哪些游樂項目?
(2)這些游樂項目是怎樣運動的?
(3)根據游樂項目不同的運動,可以分幾類類?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難再在四人小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征。
(1)說一說分類的理由
A:平移:火車沿筆直的軌道行駛、纜車沿筆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體都是沿著一條直線運動的,這種運動就叫做什么?
B:旋轉:大風車、摩一輪等都是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為中心做圓周運動的,這種運動叫做什么?
(2)舉生活中的實例,進一步了解平移、旋轉特征。
(3)用學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轉運動。
小結:通過觀察,舉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體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征。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親身經歷,建立對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較豐滿的表象基礎,為揭示概念做好準備。
3、練習(課件出示P41頁方格圖)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學生動手在學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會移嗎?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們會移嗎?(學生動手在學具上移)
(4)教師演示,學生回答。(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5)教師演示,學生回答。(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們會移嗎?
(7)判斷哪一條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課件出示課本P43頁第一題)
(8)哪幾條魚可以通過平移與紅色小魚重合?(課件出示課本P44頁第4題)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并說一說,比一比,這樣手腦并用,學生效果就更明顯。
二、綜合練習
下列現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課本P43頁第三題)
2、欣賞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全課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哪些新知識?還有什么問題?用哪些方法學會的這些新知識。
[設計意圖]鼓勵多種形式的學習,在先前學習的基礎上開拓學生的思路,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課后活動
應用平移和旋轉做運動。
[設計意圖]加深對新課的理解,用實踐來感知平移、旋轉的奇妙。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剪一剪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剪出連續的對稱圖案。
2、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邊思考邊操作的良好學習品質。
4、讓學生剪出漂亮的圖案,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能剪出各樣圖形。
教具準備:
彩紙數張,剪刀一把、鉛筆等。
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
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都喜歡剪紙,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剪一剪。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入課題讓學生明白這節課要做些什么。
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師這里有一張紙,把它對折,然后在不開口的(有折痕)折邊畫出半個小人。請大家猜一猜,沿著畫線把它剪下來,打開會是什么?你給它取個名字吧。
[設計意圖]喚起學生對對稱圖形回憶,有意識地對“畫”的注意,為下面的探究新知做好準備。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對于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那么它成了什么樣了?請大家說一說,怎樣才能很快剪出兩個連續的小人。
(1)小組討論,組員每人那一張紙,邊思考邊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說給伙伴聽讓方法不同的學生進行演示,集體匯報。
方法1:把紙連續對折兩次,再畫出半個小孩。
方法2、把紙里外翻著折,折三次,再畫出半個小人。
方法3、:把紙從一端連續往里折3次,再畫出半個小人。
方法4、把紙對折一次,畫出一個完整的小人。
(2)試一試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動手試一試,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收集出現不同的作品。評一評,議一議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時幫學生訂正。[設計意圖]這是一個重要環節,讓學生通過觀察兩個連續的小人,加深對圖形平移的認識。
(3)小結:看來要剪出兩個完整的連續的小人,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呢,請大家以后要注意這些問題。
3、鞏固體驗,請同學重新選擇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規律
1、學生再活動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折三次,能剪出幾個小孩?說理由
[設計意圖]以上做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開動腦筋,充分體現新課精神,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有意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4、發揮想象,自主創意出示教師作品,讓學生給予評價。同時把你的作品展示給你同桌看。
三、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掌握什么本領?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百以內加減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減法口算、筆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萬以內加法的計算應該比較容易掌握,稍有困難的是萬以內數的進位加法中連續進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筆算。為此,本課教學中,在注重學生已有的計算基礎上,采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教師點撥引導為輔的策略,讓學生在生活實例中感知,在積極思辨中發現,在具體運用中理解的方法進行連續進位加法的教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能自己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分析、歸納總結、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聯系實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推理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養成認真、有條理的計算習慣 。通過情景對比,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是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難點:
三位數加法中的連續進位方法。
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創設了十年前我去動物園參觀的情境激趣引出課題,與今天再去逛時情境的對比,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出知識點,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出問題。這一環節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的良好數學品質。整個課堂我創設小動物參與的環節,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開課伊始,我通過情景創設十年前逛動物園的情境,與今天學生再逛動物園的情境作對比,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從而引入今天的知識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既現實、又有趣,同時還受到了環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中改變學生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匯報自己或小組的成果,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
1.課件出示青山縣野生動物園相關數學信息。
(1)思考并回答:對比同一個動物園兩張照片,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
(2)提出數學問題。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學生獨立計算。
(2)四人小組內交流算法。
(3)全班匯報。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計算方法: 口算 數線
在計數器上撥珠計算。
嘗試列豎式的方法計算。(小老師板書,講解)
3.小獅子先知道用豎式計算三位數加法時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你愿意告訴它嗎?
4.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補充課題) 6.. 趣味練習,評選動物園環保之家(板演)
三、聯系實際,鞏固應用
這一環節設計了幫森林醫生啄木鳥找對錯,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兩個環節,目的是為了對今天學習的連續進位的加法進行鞏固練習。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85、86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自主嘗試計算經過時間的過程。
2、會計算所經過的時間。
3、使學生學會傾聽并能夠和同學進行有效交流。
4、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習慣學情分析:
學生認讀時間已經不是問題,但是計算經過的時間有一定的難度,容易出錯,所以這節課要多練習。
教學重點和難點:會計算所經過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微課導入。
1、師:同學們,又到了我們快樂學數學的時間了。今天,老師把我們的一位老朋友青請到了課堂上。走,一起去微課視頻里和它見見面吧。
(播放微課視頻。)師:看完了這段視頻,老師想問問你們的老朋友時鐘在生活中都有什么用途啊?設計意圖:用微課視頻的形式復習舊知,為學習新知做鋪墊。
2、師:聰聰也是一位會記錄時間的孩子,上個星期天,聰聰過得非常快樂,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他都做了些什么。請大家認真觀察每張照片,看看他們什么時刻干什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知道圖中聰聰在干什么。
師:你們很會描述圖片中的時刻和活動,那你能給這四幅圖排排序嗎?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理解時刻的先后順序。
二、新授。
1、師:現在大家知道了這么多關于時間的信息,如果老師想知道聰聰玩碰碰車需要多長時間,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需要知道事件的開始時刻和結束時刻。
師:那“用了多長時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從開始時刻到結束時刻經過的時間。
師:現在我們已經找出了聰聰玩碰碰車的開始時刻和結束時刻,經過的時間到底怎么求出來呢?請大家拿出學習單,根據學習指導一,自學這部分內容。
學生自主嘗試根據提示用數數法和計算法解決問題。
師巡視指導,然后請學生分享思考過程。
數數法:從開始時刻往后數時間,一直數到結束時刻,分針走過3大格,每大格表示5分,一共經過15分。
計算法:經過時間=結束時刻-開始時刻9時45分-9時30分=15分引導學生注意單位相同才能相減。
師:求出來的15分也是時刻嗎?師生共同探討時刻和時間的區別:時刻是指一天中某一特定的時間點;
時間是指從某一時刻到另一時刻的間隔。
2、師:通過自主學習,我們知道了聰聰玩碰碰車用了15分。如果老師還想知道聰聰在公園里玩了多長時間,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學生找出開始時刻和結束時刻。
師:同樣我們可以用數數法和計算法解決這個問題。先來試試數數法吧。
先讓學生嘗試數出分針走了幾大格,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
師:大部分學生沒有數出來,沒關系,老師教給大家一個小妙招:先找出一個中間時刻,把這一段時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數,再相加。我們就能容易地解決這個問題了。想不想試一試?請學生拿出學習單,根據學習指導二自學這一部分內容。
在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后,請學生分享思考過程。
數一數:從開始時間9:10數到中間時刻10:00,經過50分,在從10:00數到結束時刻10:30,經過30分,一共經過80分。
還可以從9:10數到10:10,經過60分,再從10:10數到10:30,經過20分,一共經過80分。
計算法:經過時間=結束時刻-開始時刻 10時30分-9時10分=1時20分師:為什么數數法和計算法得出的結果不一樣?是算錯了嗎?引導學生推導出80分=1時20分。
3、師:你們真聰明,老師想考考大家,如果聰聰和爸爸因為堵車9:50才進入公園,還是10:30離開,你能用計算法求出來聰聰在公園里玩了多長時間嗎?把你的想法記錄在學習單上吧。
10時30分-9時50分=40分分不夠減,要向時借1時當60分用。
小結:我們通過自學探討了計算法的兩種情況,當結束時刻里的分夠減,直接相減;
當結束時刻里的分不夠減,向時借1時,當60分用。
3、師:同學們,通過前面的自主學習,你們肯定對時間有了一定的概念。接下來你們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估一估聰聰做下面事情需要多長時間嗎?生自由回答。
三、鞏固。
1、生自主完成練習單上習題1。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出計算過程。
2、師:請你們當時間小管家,安排一下自己的時間吧。
請學生分享自己的時間安排。
四、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貨?你有什么想對時間說的嗎?生自由回答。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4-08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9-08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推薦】06-16
小班下冊數學教案02-28
小班下冊數學教案02-28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10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篇01-14
2021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7-15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