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合集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際測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2.通過測量鉛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
3. 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展估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疑
1. 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米(m) 厘米(cm)
2. 用手比一比1米和一厘米有多長?
3. 你能正確使用這些長度單位了嗎?
(1)房子高約4( ); (2)一支鉛筆長18( );
(3)米尺長100( ); (4)課桌高約7( );
二、互動解疑
1. 認識分米
(1)猜一猜課桌高約7什么呢?
板書:分米dm
(2)探究分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你對分米還有哪些了解?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3)剪一剪,1分米到底有多長?你能從紙條上找出1分米,并把它剪下來嗎?
(4)想一想,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分米?
(小棒、光碟盒的長度……)
(5)我們的直尺的長度大約是幾分米?(2分米)
2. 米與分米之間的進率
(1)請同學們在米尺上找出幾個1分米,并匯報
0——10 10——20 40——50 90——100
(2)1分米與1米之間的關系
①在米尺上數出1米里面有10個1分米,1米=10分米。
②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00厘米里面有10個10厘米
所以1米=10分米 1m=10dm
3. 認識毫米
(1)請你先估算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大約各是幾厘米?
(2)講述:當不夠1厘米時,為了測得更精確,我們要用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
①關于毫米,你都知道些什么?
1厘米中間有10個小格,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所以1厘米=10毫米 1cm=10mm
②建立1毫米的表象
A:一張IC卡,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它的長、厚度。
B:課堂練習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4. 階段性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厘米和分米”,現在我們一共認識了四個長度單位,今后我們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比較精確,我們還可以用毫米,這些長度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
三、實踐運用
1. 填一填
2dm=( )cm 70mm=( )cmm 800cm=( )m
6m=( )dm 80cm=( )dm 3m=( )cm
2. 畫線段
①20mm ②3cm5mm ③2dm
3.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練習本的長約( ); 課桌寬約( ); 一棟樓高( );
數學書厚5( ); 小亮身高135( ); 課桌高9( )。
四、總結評價
比劃所學過的長度單位。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確定空間中物體間左右的位置關系。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 逐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感知數學是有趣和有用的,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探究欲望。
教學重點:
確定空間中的左右的位置關系。
教學難點:
知道參照物不同,方位不一樣,所看到的物體也不同。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室。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引出課題。
1. 健康操比賽。(出示主畫面)
師:今天,我們的好朋友小丁丁、小巧、小亞、小胖來到課堂里,要帶領大家一起去逛街。大家高興嗎?在出發之前我們先來做做健康操。(通過游戲,復習左與右)
2. 師舉手表揚大家:大家做的真棒!我舉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師小結。
二、創設情境,展開探究。
(一)確定參照中心,判斷其左右事物。
1.(出示“在街上”主題圖) 街上到了!瞧!街上車來人往。司機和行人都很遵守交通規則,你對交通規則有哪些了解?學生自由說。
2. 師:小巧過馬路,先看哪一邊? 向左看,她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又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告訴旁邊的同學。
3. 師:看,小巧的對面是誰?她也要過馬路,如果你是小亞,向左會看到什么,向右會看到什么?
4. 比較,發現不同點。 小結:小巧和小亞站的位置不同,所以兩人的左右也不同。
5. 師:小胖和小丁丁也要過馬路,請你選擇其中的一位小朋友輕輕的說一說,向左看,看到了什么?向右又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有困難,可以出來站一站。
三、聯系生活,鞏固深化。
1. 擺一擺。(課件擺學習用品)
(1)把學習用品排成一排,師說要求。
(2)學生做小老師,說要求,其余同學擺。
2. 師:看,誰來了?
(課件出示福娃圖)
關于福娃,你知道多少?
(介紹福娃的相關知識。)
你能用今天學習的本領說說福娃的左與右分別是誰嗎?
3. 看一看(課件出示)
師:看,誰來了? 出示小丸子和偵探柯南:“在馬路上有一元錢,小丸子說在他右邊,可柯南卻說在他的左邊,這是為什么?”
4. 師:“超級變、變、變”,超女周筆暢來到我們課堂上,要和大家一起學本領。用1、2、3三個數字可以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數?想一想,怎樣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師:小朋友經過小組討論、動手擺擺數卡,得出了123、132、213、231、312、321六個三位數。
四、共同總結,拓展延伸。
1.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2. 師:根據今天所學的本領,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看看自己家的小區圖,說說自己的家的位置;再看看中國地圖冊,找一找地圖上我們的家——上海的位置,上海的左、右分別是哪個城市?我們的首都——北京在哪里?北京的左、右各有哪些城市?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主要包括:教學主要內容,教材編寫特點(本節課內容在單元中的地位,本節課教材編寫的意圖及特色等。),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
說明:可以在教學組內或學區中心集體研討,或專家的指導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對教學內容的分析應體現在學習目標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
二、學生分析
主要包括: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含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學生學習該內容可能的困難,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方式和學法分析。說明:學生分析應該通過學生調研,以作為科學依據,不能僅憑經驗判斷。學生分析是個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結果簡單代替對自己的學生分析。已有知識基礎的調研可以通過設計幾個指向明確的小問題實現,對這方面的數據統計及分析是更為重要的,這種分析是教師設計和修正“學習目標”的重要依據。
學生經驗、學生學習困難、學生學習興趣等的調研可以通過訪談實現,可以是抽樣,也可以是有針對性的選擇訪談對象,如對于學困生做特別的訪談。調研中可以將學生測驗、訪談、小組觀察等結合起來。
三、學習目標(以學生為主語)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數學思考、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說明:
1.教學內容分析和學生分析是學習目標制定的依據和前提。因此,如果對教學內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徹,對學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學和規范,學習目標的設計就越不是一件簡單而迅速的工作。
2.學習目標是為學生的“學”所設計,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習目標的達成服務的。學習目標是個性化的,又是尊重數學學科發展需要和學生未來學習需要的。
3.學習目標的制定應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思考,但具體形式不一定逐條對應。
4.學習目標應該在下面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實在的落實。特別是教學活動中設計意圖應該闡釋,活動及其組織與實施是如何為達成目標服務的。
四、教學過程
主要包括
1.活動內容:
2.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說明:指教學活動開展的具體形式,包括學生學習方式—獨立學習,還是合作學習等;教師活動的開展—提問或提出任務,組織合作學習,組織交流,講授等;教學資源的準備等,如學具、教具、課件等。
3.活動的設計意圖
說明:為教學活動和活動的組織實施進行辯護,辯護的出發點是分析它們是否促成了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不是簡單地主觀臆斷是為目標服務,應該有一定的理由—數學的、教學的。更不應該寫成一些沒有針對性,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
4.活動的時間分配預設
a)說明:主要指對教學活動的時間分配預設,以便于自己檢測教學設計上合理與否。
五、習題設計
1.題目設計
2. 題目解析
六、總結
1.教學效果
2.個人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46~49頁例1~例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
2.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及觀察、比較、概括、實踐的能力。
3.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學重點: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教學難點: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模擬錢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通過看錄像,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認識人民幣。(板書課題)
2.對人民幣你有哪些了解?
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教師隨機處理。
二、探究新知
1.獨立識別人民幣。
2.說說識別方法。
3.分類。
(1)紙幣、硬幣各有什么共同點、不同點?
(2)元幣、角幣、分幣的幣種?介紹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幣。
4.和電腦娃娃比賽,看誰先說出人民幣的面值。
5.例2:購物游戲。
6.獨立完成第48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匯報。
7.例3。
9.實踐應用
1元錢能買什么?
10元錢能買什么?
三、拓展創新
1.每個書包35元。
(1)我的錢正好買一個,你猜猜我最多有幾張面值十元的?
(2)如果付的錢全是面值十元的,你猜猜我付了多少張?
2.談話升華。
四、全課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沈陽市沈河區朝陽一校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年歷卡的活動中,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個月,分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記住一年中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 或366天。
2.在年歷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接受思想教育。
3.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開展觀察、操作、游戲、計算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發現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回憶一下,之前我們學過哪些時間單位?(時、分、秒)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較長的時間單位,認識年、月、日。(板書課題)
先了解一下年、月、日的由來。
(人們根據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的現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據月亮繞地球公轉,形成月的概念,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的四季交替現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二、找找圈圈,認識年歷
1.師:認識時分秒要看鐘表,認識年月日要看什么呢?(年歷)
這是一張20xx年的年歷,(課件圈出老師自己的生日)課件上圈出的這個日子,對老師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大家來猜一猜,這一天可能是老師的什么日子?是幾月幾日?
2.生在年歷卡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圈一圈。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能告訴大家嗎?指名說。
同桌互相說說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你能在書上的年歷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嗎?打開數學書P17,圈一圈。
誰能從大屏幕上找出自己的生日,說一說你是怎么找的。
師:1到12這些大的數字表示什么意思?每個月里的數字呢?
3.師:知道祖國母親的生日是哪一天嗎?指名說一說,找一找。
師:你還知道哪些節日?先說一說什么節日是幾月幾日,再找一找。
教師可適當進行思想教育。
4.小結:記錄我們每個人的生日、值得紀念的重大事件的日子,都需要用到年、月、日等時間單位。
三、探究發現,學習大、小月。
1.觀察各年年歷,獲得年月日的知識。
師:觀察書上的年歷卡,你發現了什么?同桌討論。
學生回答12個月時,師引導:年歷卡是哪一年的?一年有幾個月?每年都有12個月。(板書:一年有12個月。)
學生回答每月的天數時,師引導:每個月的天數都一樣嗎?(板書:31天、30天、28天)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老師也非常喜歡愛動腦筋的你們。
2.整理每月天數,認識大小月。
師:我們把每個月的天數來整理一下吧。填寫表格。
一起來把整理的結果說一下。集體交流,師把表格填完整。
師:誰再來看著表格說一說一年有多少個月?
師:觀察表格,每個月最多有多少天?31天的有哪幾個月?30天呢?還有呢?
課件出示:(31天)1、3、5、7、8、10、12(月)
(30天)4、6、9、11(月)
2月
師: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課件: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課件:小月)。還有一個2月有28天,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誰再來說說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板書同課件)
請大家給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黃色,小月涂上藍色。
是這樣涂的嗎?數一數大月、小月各有多少個?
師:2月為什么不涂?
一年中有多少個大月,多少個小月?還有1個二月。總共是12個月。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P18、19例2、例3。
教學目標:
1.在情境圖中感受北京申奧成功,人民的喜悅心情
2.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方法。
3.提倡算法多樣化。
教材分析:
本教材安排了情景圖上不僅有北京申奧的喜慶場面,而且還有多倫多等四個城市申奧所得的票數,這些票數為后面減法計算提供了富有教育意義的素材。本課例選擇了退位減法既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中我注重情景教學,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操作中學習和掌握退位減法的方法。
教學理念:
新的數學教育理念認為,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數學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注意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利用各種學習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探究活動以及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的同時,逐步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兩位數減兩位數,當個位不夠減時退位的方法。
教學準備:
小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昨天,老師讓同學們收集了有關北京申奧的信息。誰愿意說一說?
學生1:北京在第一輪就以超過半數的優勢勝出了;
學生2:我知道還有法國的巴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日本的大坂,加拿大的多倫多;
學生3:當宣布是北京的時候,全國都沸騰了。
師:是的,這份激動真讓人難以抑制,我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非常自豪,北京以絕對的優勢勝出了。在昨天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北京以34的優勢勝出多倫多,(出示統計圖表)從票數上你還想
了解什么?
學生1:北京比巴黎多幾票?
學生2:北京比伊斯坦布爾多幾票?
學生3:北京比多倫多與巴黎的票數和多幾票?
師:你們想了解的問題可真多,別著急,我們慢慢來,先看第一個。(出示例2)
二、探求新知
1.學習例2。
北京56票,巴黎18票,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也就是求18比56少多少,用減法計算。
56 -18=
(1)動手擺小棒,合作探究。
a.請小組同學合作,試著擺一擺。
b.請學生匯報擺的過程和結果,請個別同學在投影儀上用實物邊擺邊說。
思考問題:
a.為什么要拆開一捆呢?(因為單根不夠減)
b.現在整捆還剩幾捆?為什么?
c.現在單根還剩幾根?為什么?
拆開一捆是10根,從10根中去掉8根是2根,把剩下的2根與原來的6根合在一起是8根。
(2)多媒體課件演示擺小棒的過程,教師跟隨畫面講解。
2、結合擺小棒圖,引導列豎式。
根據剛才擺小棒的過程,你們會列豎式解答嗎?請小組同學互相討論一下,列豎式時
怎樣計算。
問題:
(1)個位上的“6”減“8”不夠減,怎么辦?
(2)十位上退1之后,還剩幾?十位上的數相減時,是5減1,還是4減1?為什么?
3、匯報交流。
(1)個位上6減8不夠減,怎么辦?
生1:個位上不夠減,可以從十位借1當10,再減。
生2:不夠減可以從十位借。
生3:剛才我們擺小棒是從一捆里減去8根,我想先從十退一,也就是10先減去8,再把剩下的
2和被減數個位上的相加得8。
生4:從個位上加十再減。
板書: 4 16
5 6
- 1 8
——----—
8
(2)十位上的算法。
十位上被個位借1之后,還剩4個十,減去1個十就是3個十。
板書: 4 16
5 6
- 1 8
——-----
3 8`
4、學習例3。
50 - 24 =
你們會算嗎?誰能說說個位上0減少,該怎么減呢?個位上0減4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要算10減4。
學生獨立解答,然后集體訂正。
4 10
5 0 個位:10 - 4 = 6
- 2 4 十位: 5 - 1 = 4,4 - 2 = 2
——------ 合并: 2個十和6個一是26。
2 6
三、積累運用。
1、完成教材第19頁“做一做”的第2題。
做完后,集體訂正,然后小組討論,筆算退位減法要注意什么?
(1)寫豎式時,相同數位對齊。
(2)計算時,個位減起。
(3)個位不夠減,就從十位退1。
(4)“退位點”提醒我們從十位減1。
2、完成練習三中的第6題。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計算過程,并說說錯誤的地方,該如何改正。
四、總結提升。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學習了什么?如何進行兩位數減兩位數?
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 來自的推薦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百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對100以內數的加減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計算速度。
2、以解決問題為依托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3、在經歷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對知識有新的認識、提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煉信息:
1、談話引入:老師想問小朋友一個問題,平常你們喜歡到哪兒去玩?能不能把高興的事說出來聽一聽?
2.出示課本插圖,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
(1)這是一幅“兒童樂園”圖,從圖中你能發現什么?(或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圖中的主要景物——飛天輪、龍船、蹦蹦床、電瓶車。(或引導學生發現圖中的'幾個主要活動——有的小朋友在坐飛天輪,有的小朋友在坐龍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開電瓶車。)
(2)A: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字信息?
引導學生發現開展幾個主要活動的人數——坐飛天輪的有23人,在坐龍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開電瓶車的有6人。
坐飛天輪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敘述方式告知的,開電瓶車的只有6人,以上兩條信息學生很容易發現,也不會產生意見分歧。但由于坐龍船的16人擁擠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沒有規律,因而學生對這兩條信息的發現可能會有意見分歧,此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感悟正確的閱讀方法,以便形成正確認識——從左到右依次數出坐龍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的區域,分別去數,然后相加,或依次數出每個區域中的人數。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思:在數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或開始為什么沒有數正確)——要有正確的數數方法,要仔細數,不重復也不遺漏。
B:你還能發現哪些數字信息?
引導學生發現:現在是下午4時;有的小朋友在買飲料,能知道各種飲料的價格;有的小朋友在買票入場,因為身高超過了1米。
二、師生合作,探究學習:
(一)統計信息,提出問題:
1、看來,圖中的信息還真不少,怎樣才能記住這些信息?(或怎樣才能記住每個項目中有多少人?)
引導學生想到“統計信息”。然后師生共同完成下表。
項目坐飛天輪的坐龍船的跳蹦蹦床的開電瓶車的
人數2316156
2、根據表中的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利用表中的數據信息,可以提出6個加法計算的問題、6個減法計算的問題以及若干個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在讓學生口述問題時,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導學生注意問題的全面性,如:學生如果僅僅提出的是兩個數相加、相減的問題,教師應進一步引導:能不能提出連加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連減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最后教師總結:利用這些數據,不但可以提出加法、減法計算的問題,還可以提出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
(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請小朋友仔細想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呢?請你把這些算式寫出來,然后計算出得數。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一會兒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三)匯報交流,梳理分類:
1、哪個小組愿意說一說你們解決的是哪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得數是多少?
(1)學生在匯報時,既可以先匯報列出的算式及得數,然后再說明這個算式解決的是什么問題;也可以先敘述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再匯報如何列式解答這個問題。
(2)如果學生匯報的僅僅是加法、減法、連加、連減算式,老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提出并解答能夠進行加減混合計算及帶小括號計算的問題,并及時板書算式。
2、伴隨著每個小組匯報交流活動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把算式分類板書,以便為最后的總結概括作好準備。板書時可以把算式分為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相對獨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總結概括,理性升華:
1、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能發現什么?
引導學生對算式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觀察與分析,找到每一類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類算式的名稱——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
2、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引導說出計算百以內加減法時要注意的問題——
用豎式計算,相同數位要對齊;
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算式有小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
當學生總結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利用板書中的例子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
(五)鞏固練習,拓展創新:
1、數的組成:利用計數器,完成如下類似的題目——請小朋友準備好計數器,聽老師說要求,大家在計數器上撥數。
十位上的數字是4,個位上的數字是6,這個數是多少?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 …
2、數的大小比較:
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數的大小比較練習: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數的計算:
(1)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加減法計算練習。
第一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細觀察這兩組數,你能發現什么——引導學生發現:第一組計算時不需要進位與退位,第二組計算時需要進位與退位。
在計算時我們要注意什么——不僅讓學生發現計算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時不要忘記“進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體會豎式計算的作用為“當計算遇到困難時,可以用豎式來幫助解決問題”。
三、總結與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方法兩個方面進行表述。知識——學會了什么,應該注意什么。方法——引導學生從以“自主探究”為基礎的合作、交流、對比、觀察、反思“做數學”的角度進行總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認識鐘表”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整時、半時、大約幾時認讀鐘表時間的認識,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2、以動手實踐的自主探究活動為基礎,在探究時刻之間變化的
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認讀時間的表象,實現數的認識、圖形與
空間兩個領域的互相融合。
3、經歷認讀鐘表時刻探究問題的過程,體會時刻(時間)與人
們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每個同學準備一個玩具鐘表(或模型),教師準備演示用鐘表。
教學過程:
一、呈現問題:
(1)玩電瓶車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2)坐飛天輪的同學是4時開始的,結束時是 。
(3)坐龍船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學是3時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5)買票的小朋友4時進“兒童樂園”, 離開“兒童樂園”。
(6)“兒童樂園”每天下午向社會開放的時間為2時——6時。
二、自主探究:
1、以6個問題為框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究。以問題(1)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開始玩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在鐘表上撥出來?
(2)讓學生利用鐘表(或模型)進行操作。
(3)指名幾名同學演示。
(4)教師引領探究——利用教具(鐘表),師生共同完成從到一直到的撥針操作活動。
2、畫出整時:
A:能不能把問題中的4時、3時、2時、6時畫出來?請同學們利用鐘面圖,畫上表針。(每個同學發一張鐘面圖)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畫的展示給大家看一看?指名幾位同學上臺展示。
C:讓畫錯的同學進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過上面的學習,你能發現什么?
引導學生能發現:跳蹦蹦床的同學是最早開始玩的,坐飛天輪的同學結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學玩的時間最長……
2、在認讀鐘表時應該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把認讀鐘表要注意的事項說出來:辯認時針與分針,看清時針與分針的位置……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合集7篇】相關文章: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合集9篇05-22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合集八篇05-10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合集五篇05-24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六篇05-23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三篇05-21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5篇05-13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五篇05-12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匯總五篇05-29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模板7篇05-28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范文9篇05-28